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匮要略条文重点期末考试必过

金匮要略条文重点期末考试必过

金匮要略条文重点期末考试必过
金匮要略条文重点期末考试必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治则与预防

(1)治未病

未病先防:【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

有病早治:【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既病防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2)虚实异治、表里分缓急

【问曰,病有急当救表救里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3)新久有先后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4)攻邪当随其所得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第三个原则(5)根据饮食居处和五脏喜恶护理。

【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1、湿病的治疗原则:发汗。【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具去也。】

2、寒湿表实:寒湿伤表,营卫不和,麻黄加术汤。

3、风湿兼气虚:风湿在表,卫虚不固,防己黄芪汤。益气除湿,调和营卫。【风湿,脉浮,

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1、百合病:多因伤寒热病后,余热未尽,或情志不遂,郁而化火,导致心肺阴虚内热,临

床表现为神志恍

惚不定,口苦,便赤,脉微数。

2、百合病病因病机

特征:口苦、小便赤、脉微数病机:心肺阴虚内热,百脉不合

3、百合病主方:百合地黄汤。

病机:心肺阴虚内热。治法:润肺宁心,滋阴清热。

组成:百合、生地黄汁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4、百合病误吐:百合鸡子汤

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第五

1、中风辨证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在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口吐涎。】

2、历节病

病机:肝肾不足,水湿内侵(肝肾);阴血不足,风血相搏;气虚饮酒,汗出当风;胃有蕴热,外感风湿;过食酸咸,内伤肝肾。

3、历节病证治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两条证及方方剂组成

(1)风湿偏胜:桂枝芍药知母汤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方药:(麻黄汤、桂枝汤、甘草附子汤加减)

麻黄、桂枝、附子、白术、防风、知母、芍药、生姜、甘草

(2)寒湿偏胜:乌头汤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方药:麻黄、乌头、芍药、甘草、黄芪、蜜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1、血痹病成因与轻症辩治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病机:因气血不足,感受风邪,血行阻滞。

2、血痹主证主方、方剂组成

温阳行痹,黄芪桂枝五物汤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方药:(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

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

3、虚劳里急:调营卫,和阴阳。小建中汤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阴阳两虚,寒热错杂)

黄芪建中汤【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偏于气虚)

肾气丸【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肾虚兼小便不利)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可治疗:

(1)虚劳病的“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2)痰饮病的“短气有微饮”;

(3)消渴病的“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4)妇人杂病的转胞“妇人饮食如故,烦热不得眠,反倚息”,“不得溺”等病症。虽主治病症不同,但病机皆与肾阳不足有关。均用肾气丸治疗,体现了张仲景异病同治的学术观点。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第七

证治:

1、主证主方方剂:射干麻黄汤、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①寒饮郁肺:射干麻黄汤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方药:射干、麻黄、生姜细辛、半夏紫菀冬花、五味子、大枣生姜

②痰浊壅肺:皂荚丸。痰浊壅肺,气道不利。

【咳而上逆,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③寒饮夹热:厚朴麻黄汤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④外感风热(饮热迫肺):越婢加半夏汤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方药:麻黄石膏、半夏生姜、甘草大枣

⑤外寒内饮夹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肺胀,欬而上气,烦燥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方药: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半夏、石膏、五味子、芍药、甘草

⑥肺胃阴虚气逆:麦门冬汤。

【大气上逆,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⑦肺痿病用方:麦门冬汤和甘草干姜汤(虚寒肺痿,肺中冷必眩多涎唾)

咳嗽上气的辨证:

痰浊壅盛:射干麻黄汤(寒饮郁肺)、皂荚丸、厚朴麻黄汤(寒饮夹热)、泽漆汤

外邪内饮: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虚火上炎:麦门冬汤

奔豚气病第八

1、奔豚病的特征:

【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2、奔豚病的证治:

肝郁气逆证:奔豚汤方(甘草、川芎、当归、半夏、黄芩、生葛、芍药、生姜、甘李根白皮) 阳虚寒冲证:桂枝加桂汤(桂枝、芍药、甘草(炙)、生姜、大枣)

预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已作奔豚——桂枝加桂汤

胸痹心痛短气病第九

1、成因:阳微阴弦

2、瓜蒌薤白白酒汤方证组成

阳虚阴盛,本虚标实。瓜蒌薤白白酒汤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方药:瓜蒌、薤白、白酒

腹满寒疝宿食第十

1、腹满病:辩证与治则

①虚寒性腹满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②实热性腹满: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③里实兼表寒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里实表邪仍在)

方药:厚朴大黄枳实、甘草、大枣、桂枝、生姜

④里实积胀俱重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⑤虚寒饮逆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方药:炮附子、半夏、粳米甘草大枣

⑥脾胃虚寒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街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

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方药:蜀椒、乾姜、人参

五脏风寒积聚病第十一

1、肝着证治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2、肾着证治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痰饮咳嗽第十二

1、四饮脉证

【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行如肿,谓之支饮】

各饮停留部位:痰饮(胃肠);悬饮(胁下);溢饮(四肢肌肤);支饮(胸膈)

2、治则:【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苓桂术甘汤、肾气丸)

痰饮所成,阳气不运为其本。饮由津聚,其性属阴,遇寒则凝,得温则行。既成之后,最易伤阳。若阳能运化,饮亦自消。故病痰饮者,当用温药调和之。温药有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之功;“和之”表示温而不可太过,亦非专于温补,寓有温药调和之意。此乃痰饮病治本的法则。

3、证治代表方

痰饮:素盛今瘦,肠间沥沥有声——苓桂术甘汤——温阴化饮、健脾利水。

悬饮:咳唾肋下引痛——十枣汤——攻破逐水。

溢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不汗出,身体疼重——大青龙汤/小青龙汤。

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木防已汤

4、大小青龙的区别

风寒郁热:大青龙汤【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风寒内饮:小青龙汤

5、支饮常用方:泽泻汤、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厚朴大黄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木防己汤

6、【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饮停冒眩之支饮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肠饮聚实痰饮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7、痰饮病治法:

汗(大小青龙)下(十枣汤)利(泽泻汤)温(苓桂术甘汤)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第十三

1、【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瓜蒌瞿麦丸主之】

水气病第十四

1、分类与辩证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2、水气病治疗原则:(发汗,利尿,逐水)

①风水表虚:【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

②风水夹热:【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恶风加附子】方药: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

③皮水阳郁:【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方药:防己、茯苓、黄芪、桂枝、甘草

④阳虚水停:(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⑤脾虚气滞:【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朮汤主之】

黄疸病第十五

1、分类:谷疸(茵陈蒿汤)、酒疸(栀子大黄汤)、女劳疸(硝石矾石散)

2、湿热并重:茵陈蒿汤【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组成:茵陈蒿、栀子、大黄

湿重于热:茵陈五苓散

热重于湿:栀子大黄汤、大黄硝石汤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第十六

1、证治:

①虚寒吐血:柏叶汤。【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用治虚寒吐血中寒不能摄血

②热盛吐衄:泻心汤。【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心火亢盛

③虚寒便血:【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温中健脾止血脾寒先便后血的下血。

组成:灶心土、白术甘草、制附子、干地黄阿胶、黄芩

④湿热便血:【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肠热先血后便的下血。

2、瘀血

【病人胸满,唇萎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呕吐秽下利

1、呕吐分类

寒性呕吐、热性呕吐、寒热错杂性呕吐、水饮呕吐。

3、所有呕吐辨证论治

①寒呕吐:

肝胃虚寒:吴茱萸汤【①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脾肾阳虚,阴盛格阳:【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胃虚气逆,肠燥津亏:大半夏汤

②实热呕吐:

少阳郁热,肝胃不和:小柴胡汤【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胃肠热积,下闭上逆:大黄甘草汤【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肠热内迫,胃气上逆: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③寒热错杂呕吐

寒热互结中焦,脾胃升降失调:半夏泻心汤【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寒热错杂呕

④饮阻气逆呕吐

寒饮内停:小半夏汤【诸呕吐,榖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半夏干姜散【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中阳不足,寒饮上逆

寒饮搏结胸胃:生姜半夏汤【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3、胃反主方:大半夏汤【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4、饮阻气逆,呕渴并见:茯苓泽泻汤【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5、痢疾

热利下重,便脓血:白头翁汤【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赤石脂、干姜、粳米)

虚寒久利,便脓血:桃花汤【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妇人妊娠病第二十

1、呕吐不止,脾胃虚寒兼饮:干姜人参半夏丸【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2、癥病瘀实:桂枝茯苓丸【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者,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足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妇人产后病第二十一

1、产后三大证:痉病、郁冒、大便难(三证)

2、产后中风:阳旦汤中风阳虚:竹叶汤产后虚热烦呕吐:竹皮大丸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妇人杂病第二十二

1、病因: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2、梅核气:痰气郁结:【妇人咽中有如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脏燥:脏阴不足,气郁化火:【妇人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妇人转胞:【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乖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热入血室:用小柴胡加针刺

金匮要略读书笔记

金匮要略读书笔记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金匮要略》治疗肾系疾病用药规律 张仲景《金匮要略》为治疗肾系疾病提供了众多良方,这此方药历经千年的临床检验,疗效卓着,至今仍被广泛运用。 1.功效类别统计 所统计的13方包括: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茯苓甘草汤、牡蛎泽泻散、柴胡桂枝干姜汤、越婢汤、防己茯苓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1选药范围广泛,使用相对集中 补益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共出现56味次,占全部的78. 87%。可见,《伤寒杂病论》治疗肾系水肿是以补益、解表、利水、温里4类药为主组方的。 2. 2补益实为补气健脾利水 疾病的发生尽管复杂,但不外正邪两个因素。正气虚弱是发病的条件,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肾系水肿病的发生亦正是脏腑虚损与外邪侵袭相互斗争的结果。究其根本,脏腑虚损的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机为脾肾气化机能虚弱。脾主运化水湿,为升降出入之枢,脾健则运,交通上下,溉濡四旁,脾土伤败,易致水湿泛滥,术芪之类健脾益气,气行则水调。该类药有:白术、黄芪、阿胶、大枣、甘草、白芍。 2. 3解表祛邪实为疏风宣肺、发表利水 肺主皮毛,为水上之源,一旦外邪阻遏,肺气宣肃失职,不能通调水道,泛溢肌肤则发为水肿,故疏风宣肺,因势利岛,使肺气畅达,肃降有权,三焦通利,亦即“开鬼门”之意。“腰以上肿,发汗乃愈”即指此而台。该类药有:麻黄、桂枝、细辛、生姜、柴胡。 2. 4温里实为补肾温阳利水

肾系水肿病乃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其中,尤以肾为根本,而水为至阴,乃肾阳命火不足所致。肾阳不足,命火式微,可致肾不能气化,脾不能运化,肺不能布化,三焦之气闭塞,决渎之官无权。《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所以,肾阳命火不足是导致水肿的根本原因,补肾温阳利水,亦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唐容川谓:肾为水脏,水中含阳,化生元气。”气为阳之微,宜取温润平调之意,叶天士指出“此温字,乃温养之义,非温热竞进之谓。”得温可以行水,兼润可以固肾保精。该类药有:附子、干姜利水渗湿实为“洁净府” 利水渗湿是治疗肾病水肿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亦即《素问》“治于权衡,去苑陈莝”之意。主治在里在下之水邪为患,使水邪从小便而去,此亦即《素问》“洁净府”之意,是《伤寒杂病论》治疗水肿的原则。该类药有:茯苓、猪苓、泽泻。 经方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 1清热生津法 本法适用于肺胃热盛,津气两伤之上、中消证。表现为口渴多饮,虽饮而渴不解,伴口舌干燥,脉大滑实等症,方以白虎加人参汤为主,可随症加入花粉、葛根、麦冬等。正如《金履要略》云:“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中白虎汤清肺胃之热,加人参益气健脾以生津,此方为后世治疗糖尿病主方之一。 2温阳化气 《金匮要略》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论述了肾阳虚弱,命门火衰,既不能蒸腾津液以上润,又不能化气助阳以摄水的下消证治。表现为渴饮无度,尿频无制,舌淡苔白,脉多沉细。方用八味肾气丸补肾阳之虚,恢复其蒸津化气之功,则消渴自止。

《金匮要略》重点复习资料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2) 1、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指致病的不正常气候。 2、本条从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论述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分类、和疾病的预防与早期治疗的措施。 3、病因:内因:经络受邪,入脏腑;(内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外因:邪气侵犯人体,仅在血脉间传注——导致四肢九窍壅塞不通(外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其它:房室、金刃、虫兽。 4、养慎:内养正气,外慎风寒。 5、导引: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8) 1、未至而至:前面的“至”字是指时令到,后面的“至”字是指与时令相应的气候到。甲子:指冬至后六十日第一个甲子夜半,此时正当雨水节。 2、本条论述与时令不符的反常气候的四种类型。 3、反常气候变化:未至而至-未得甲子,天因温和 至而太过-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 至而不至-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 至而不去-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13) 1、五邪中(zh?ng)人:指风、寒、雾、湿、饮食五种病邪侵入人体。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曰厥阳。(10) 1、本条论述厥阳独行的病机。 2、阴阳的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3、阴阳失衡是杂病的基本病机。 4、调整阴阳为杂病总治则。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1) 1、上工:指医术高明的医生。 3、实脾:调补脾脏。 4、四季脾旺:指四季之末(即农历三、六、九、十二月之末)十八天,为脾土当令之时此时脾气旺盛,故云四季脾旺。 5、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提出有病防传的关键在于掌握疾病脏腑传变规律及虚实异治的法则。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14) 1、救:即急先救治的意思。 2、下利清谷:“清”引申为清稀,故下利清谷,指大便清稀,完谷不化。 3、清便自调:“清”此指解大便正常。 4、本条论述表里同病的先后缓急治则。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15) 1、本条论述痼疾加卒病的先后治则。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共14页文档

《金匮要略》重要条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01】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杵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藏府之纹理也。【02】 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09】 师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藏即死,入府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清,身冷,为入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府即愈。【11】问曰:脉脱入藏即死,入府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12】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

金匮要略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1、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指致病的不正常气候。 2、本条从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论述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分类、和疾病的预防与早期治疗的措施。 3、病因:因:经络受邪,入脏腑;(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外因:邪气侵犯人体,仅在血脉间传注——导致四肢九窍壅塞不通(外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其它:房室、金刃、虫兽。 4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1、养慎:养正气,外慎风寒。 2、导引: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 3、仲景预防学观点: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养慎防病和早期治疗疾病的目的:“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注意:治未病 4、辨证要领:①预防疾病发生,保持人体健康的关键是保持“五脏元真通畅”、“不遗形体有衰”。强调人体正气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②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1、未至而至:前面的“至”字是指时令到,后面的“至”字是指与时令相应的气候到。 甲子:指冬至后六十日第一个甲子夜半,此时正当雨水节。 2、本条论述与时令不符的反常气候的四种类型。 3、反常气候变化:未至而至-未得甲子,天因温和 至而太过-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 至而不至-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 至而不去-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 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曰厥阳。 1、本条论述厥阳独行的病机。 2、阴阳的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3、阴阳失衡是杂病的基本病机。 4、调整阴阳为杂病总治则。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2)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 [一]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二]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之,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气血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 [五] 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 [六]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九]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后,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疼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十三]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十四]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十五]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十六] 师曰: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十七] 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十一]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十二]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十三]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十四]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完整word版)金匮要略原文背诵完整的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肝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肝入脾。(1)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样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8)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2) 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13)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11) 栝蒌桂枝汤方: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12) 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13) 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玉函》云中湿。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14)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15)

2012金匮要略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

《金匮要略》知识点总结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北宋·林亿等整理《金匮要略方论》。 1、以脏腑经络学说为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 2、共载方剂205首,在剂型方面,既有汤、丸、散、酒的内服药剂,又有熏、洗、坐、敷等外治药剂。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2】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名解】①五常:即五行②客气邪风:泛指外来的致病因素③千般疢难:一切的疾病【要点】①核心思想:内因为主发病学观点 ②病因分类:内所因、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2、【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名解】①上工:指高明的医生②治未病:这里指治未病的脏腑。 【要点】①治未病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②治未病以肝病为例——肝实脾虚证治则: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③肝虚证的治则: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3、【14】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要点】先解表后治里——表证重,里不虚;先治里后解表——里证重,里虚者; 表里兼治——表里同病,相互影响 4、【15】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名解】①痼疾:指难治的慢性久病。 【要点】新旧同病,宜先治新病,后治旧病。

金匮要略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言 一、选择题 1 . A 型题 ( 1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时代谁人所著? A. 华佗 B. 王叔和 C. 扁鹊 D. 赵开美 E. 张仲景 ( 2 )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是: A. 《内经》 B. 《难经》 C.《金匮要略》 D.《中藏经》 E.《易经》 ( 3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 A. 公元1 世纪 B. 公元2 世纪 C. 公元3 世_______纪 D. 公元前1 世纪 E. 公元4 世纪( 4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全书共有: A. 16 卷 B. 18 卷 C. 14 卷 D. 12 卷 E. 20 卷 ( 5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全书是: A. 10 卷论伤寒, 6 卷论杂病 B. 8 卷论伤寒, 8 卷论杂病 C. 9 卷论伤寒, 8 卷论杂病 D. 8 卷论伤寒, 9 卷论杂病 E. 12 卷论伤寒, 6 卷论杂病 ( 6 ) 在《金匮要略》成书过程中作过贡献的2 个人是: A. 王洙、林亿 B. 王叔和、王洙 C. 赵开美、林亿 D. 陈修园、唐容川 E. 徐忠可、尤在泾( 7 )《金匮要略》一书用药155 种, 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 A. 人参 B. 甘草 C. 桂枝 D. 生姜 E. 大枣 ( 8 )《金匮要略》所载方剂, 除最后3 篇所附杂疗方外, 共有: A. 262 首 B. 205 首 C. 198 首 D. 201 首 E. 113 首 ( 9 )《金匮要略》与《伤寒论》记载相同的方剂共有: A. 40 首 B. 44 首 C. 50 首 D. 52 首 E. 30 首 ( 10) 《金匮要略》前22 篇中所载方剂, 只列方名未载药物的 方剂有: A. 4 首 B. 5 首 C. 6 首 D. 7 首 E. 8 首 ( 11)《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相同的条文( 按五版教材统计) 共有: A. 40 条 B. 42 条 C. 43 条 D. 44 条 E. 45 条 ( 12) 《金匮要略》原书共有篇数是: A. 22 篇 B. 23 篇 C. 24 篇 D. 25 篇 E. 26 篇 ( 13) 《金匮要略》( 按五版教材统计) 原书前22 篇共有条 文是: A. 397 条 B. 398 条 C. 400 条 D. 402 条

《伤寒论》《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伤寒论》背诵篇 太阳病辩证纲要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本证 【4】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5】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6】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桂枝汤主之。 【7】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8】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9】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1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1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1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疼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15】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16】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精品文档交流 2

【17】太阳中风,脉浮紧,恶寒发热,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18】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19】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20】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2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2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23】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水逆,五苓散主之。 【24】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25】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 精品文档交流 3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级针灸推拿及中西医临床金匮要略期末复习资料

金匮要略期末复习资料 (以下资料集副三一〇一寝室所有脑细胞整理,望大家……) 1.试述湿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试说明其机制。 湿病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常兼风邪,而成风湿之邪,宜用微汗法;内湿宜用利小便法,此为《金匮》对湿病提出的治疗原则。 治外湿之发汗法,必须遵循微汗法的原则。因为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如果发大汗,则风气虽去,而湿邪仍在,不仅病未愈,还易伤卫阳及阴津。故取微汗,使阳气内蒸而不骤泄,在肌肉、关节之间充满流行,营卫通畅,可使风湿之邪一并宣泄而俱去; 内湿宜利小便法。因病人素有内湿,又招致外湿,形成内外合邪,且内湿重于外湿,表现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必须治以利小便法,小便得利,则里湿去,阳气通,湿痹自除。可见,湿病治法虽有发汗和利小便之不同,但除湿必须通阳,阳气宣畅,湿邪方可尽除。禁忌大汗,火攻和下法。 2.百合病的命名,历代医家有何见解? 对百合病的命名,历代医家有三种说法:一是药物命名说,以魏荔彤为代表,认为百合病是以百合为主药而命名;二是以病机命名说,以尤怡为代表,认为百合病是以“百脉一宗,悉致其病”的病机高度概括而命名;三是以病证命名说,以黄坤载为代表,认为百合病是以百病之合,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而命名。 3.百合病的病因病机是什么?为什么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 病因:多由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或情志不遂、郁而化火所致。 病机:为心肺阴虚内热、百脉失和。 百合色白入肺,养阴而不滋腻,既能养阴润肺,又能清心安神,尚能益气,故为百合病之主药;生地黄益心营而清血分热,用其汁则滋而不腻;泉水下热气、利小便。三药相合养心肺之阴,清心肺之热,且不滋腻,故百合病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 4.请结合原文说明百合病常见哪些误治法,为何易被误治。 1)误汗:百合病本来心肺阴虚,内有燥热,是禁用汗法的。若将阴虚内热、气血不行所致的“如寒无寒,如热无热”误认为表证就会误用汗法。 2)误下:百合病本为阴虚内热,理当清润为治,若以为“意欲食,复不能食”是邪热入里的实证,就会误用攻下法。 3)误吐:百合病本属阴不足之证,不能用吐法。若将“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误认为是痰涎壅滞,就会用吐法。 5.血痹病如何辨证论治? 血痹的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感受外邪,血行凝滞,痹于肌肤。临床以肌肤麻木不仁或轻微疼痛为主症。轻症仅见肌肤轻微麻木不仁,治以针刺引动阳气;重者除肌肤麻木不仁外,甚则可见轻微疼痛,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通阳,和营行痹。 6.何谓“缓中补虚”?是结合原文说明之。 “缓中补虚”即缓消瘀血,瘀血去,新血生,寓有补虚之意。是虚劳干血的治法。原文“五劳虚极羸痩,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蛰(zhé的正确写法为上庶下虫)虫丸主之。”虚劳日久不愈,营卫气血运行受损,瘀血内停,日久而成“干血”。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肌肤失养,故症见“肌肤甲错,两目黯黑”。此证由虚致瘀,治当攻补兼施,方用大黄蛰虫丸祛瘀生新,峻药丸服,扶正而不留瘀,祛瘀而不伤正,即“缓中补虚”之意。 7.虚寒肺痿的主症、治法和方药是什么? 主症为咳吐涎沫清稀量多,不渴,遗尿,小便数,头眩,舌淡苔白,脉虚弱;治法为温肺复气;方药为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其中炙甘草补中益气,干姜温复脾肾之阳,两药辛甘合化,重在温中焦之阳以暖肺。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 第1条第1段: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第15条: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第17条:夫诸病在臓,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 第20条: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第21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第22条: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第1条第1段: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第5条: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第10条: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第2条第2段: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臓,舌即难言,口吐诞。 第8条: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第10条: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第2条: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第8条: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第13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第15条: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第16条: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第17条: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第5条:肺痿吐诞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第6条: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第10条:火(或“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金匮要略 重点条文 完美打印版

已病防传、虚实异治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望诊: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论治(一)表里同病治则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二)痼疾加卒病治则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三)饮食与调护原则师曰: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四)

审因论治原则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皆仿此。2.寒湿表实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麻黄加术汤方: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白术4.风湿兼气虚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防已黄芪汤:防已,黄芪,白术,甘草 5.表里阳虚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甘草附子汤:甘草,白术,附子,桂枝6表阳虚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桂枝附子汤方:桂枝生姜附子甘草大枣6. 暍病热盛伤津气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白虎加人参汤: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1. 百合病误汗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3. 百合病主方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鸡子汤主之。百合鸡子汤方:百合鸡子黄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诞。 2.风湿历节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 1.重证辨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

伤寒、金匮要背的条文!(别管为什么只管背)

伤寒、金匮要背的条文!(别管为什么只管背) 太阳病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12.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耳。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二伤寒表实证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3.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 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主之。

三表郁轻证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太阳病变证 一热证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上)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下) 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金匮要略条文背诵-推荐下载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小明姐姐の重点)by :球 第一篇: 1、发病与预防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行舟,亦能覆舟。若五藏真元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事、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2、病因 1.反常气候: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2.疾病分类和病邪性质: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古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3、病机(阴阳失衡)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4、论治 1.已病防传: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2.表里同病: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3.痼疾加卒病: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4.审因论治: 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第二篇:·痉病1、脉证 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2、刚痉与柔痉的鉴别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3、证治1.柔痉: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柔痉,栝蒌桂枝汤主之。(栝楼根2两,桂枝3两,芍药3两,甘草2两,生姜2两,大枣12枚)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倾。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金匮要略 复习提纲

金匮要略 ——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 ——原著黄二十五篇,载方205首,用药约155味 ——明代赵以德是注释原著第一人《金匮方论衍义》 以病分篇:1数病合为一篇①以病机相仿、证候相似或病位相近(最多)如:痉湿暍;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②将不便归类的病归为一篇 ③分科合篇如:疮痈、肠痈、浸淫疮 2一病成篇:奔豚气、痰饮病、水气病、黄疸病等 脏腑经络先后:仲景之三因致病:以客气邪风为主因;以脏腑、经络区分内、外因 区别于陈无择三因:内因七情;外因六淫;不内外因 五邪:风、寒、雾、湿、饮食。 痉病:因外感误治(过汗、误下),导致营血津液不足,筋脉失养而致。以项背强急、口噤、甚至角弓反张为特征。 1刚痉:太阳病,发热,恶寒,无汗,小便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 证属:风寒表实、筋脉失养 治则:温散表邪、通达经隧 治宜葛根汤 2柔痉:太阳病,发热,不恶寒,汗出,身体强,几几强,脉沉迟。 证属:风寒表虚、津液不足 治则:调和营卫、兼以生津 治宜栝蒌桂枝汤 湿病:感受外湿并兼风夹寒,侵犯肌表,流注关节所致。以发热身重、骨节疼烦为主症。 基本治法:发汗(微微发汗);利小便。 1头中寒湿:证见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无病。 宣泄寒湿 瓜蒂散塞鼻 2寒湿在表:除身体烦疼外,还有发热,恶寒,无汗等表证。 表证当从汗解,而湿邪又不宜过汗——麻黄加术汤:辛温散寒,微汗祛湿 3风湿在表:证见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风湿有化热倾向。(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解表祛湿,轻清宣化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4风湿兼气虚:本证除风湿身重等症状外,脉浮,汗出,恶风与太阳中风表虚证完全相同。 益气固表,祛风化湿 防已黄芪汤 5风湿兼表阳虚:证见身体烦疼,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 助阳解表,以散风湿 桂枝附子汤 ——服药后倘若患者大便坚,小便自利,说明湿仍在表而不在里 通阳利水化湿 白术附子汤 6表湿表里阳虚:证见骨节烦疼掣痛,不可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复习过程

《金匮要略》试题及 答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金匮要略》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方论》 C、《诸病源候论》 D、《千金要方》 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传 C、一般治疗 D、以上都不是 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 A、五脏元真通畅 B、厥阳独行 C、客气邪风 D、五邪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 A、风痹 B、湿痹 C、血痹 D、历节 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 A、风湿在表 B、寒湿在表 C、风湿兼气虚 D、风湿兼阳虚 7、百合病的病机是()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肝肾亏虚 D、心肺阴虚内热 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 A、甘草泻心汤 B、赤小豆当归散 C、苦参汤 D、雄黄散 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 A、但臂不遂 B、肢体麻木 C、昏不识人 D、半身不遂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10、张某,风湿病四年。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治疗宜选用() A、黄芪桂枝五物汤 B、桂枝附子汤 C、桂枝芍药知母汤 D、乌头汤 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 A、肢体疼痛 B、肢体困重 C、肢体麻木 D、肢体萎软 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 A、心脾 B、肺脾 C、脾肾 D、心肾 13、虚劳腰痛,治宜() A、麦味地黄丸 B、六味地黄丸 C、七味都气丸 D、八味肾气丸 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 A、小半夏汤 B、麦门冬汤 C、甘草干姜汤 D、半夏泻心汤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