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支撑信息化战场的“五大系统”

支撑信息化战场的“五大系统”

支撑信息化战场的“五大系统”
支撑信息化战场的“五大系统”

支撑信息化战场的“五大系统”

耿海军

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是以信息化战场为依托,以战场认知系统、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打击系统、支援保障系统等“五大系统”为支撑构成的作战体系间的整体较量。“五大系统”作为主导和支配信息化战场的重要力量,是信息化战场战斗力的源泉和争夺战场主动权的关键之所在。

战场“眼睛”——认知系统

战场认知系统,是对各种军事情报信息获取装备和系统的总称。它由分布在地面、海上、空中、外层空间的各种预警侦察设备和系统,如侦察卫星、预警卫星、侦察飞机、电子侦察船、雷达、声纳等组成。

战场认知系统作为信息化战场的“眼睛”,突破了传统侦察手段的时空局限性,基本具备了全方位、立体化、全天时、全天候的探测能力和高速自动化处理能力,对于夺取战场信息优势,赢得战争主动权至关重要。目前,为适应信息化战场对军事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的需要,战场认知系统正呈现出综合化、网络化、一体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据报道,美国、俄罗斯等军事大国已经在发展采用光学、红外、微波等多种技术手段,由空间、空中、陆地、海上多种侦察装备和系统组成的全频段、全空域立体预警侦察系统。

战场“神经”——网络系统

战场信息系统是随着信息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主要由军事通信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等构成。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现代战场呈现出联系紧密、高度一体的特点。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及应用,不仅改变了战场构成特点,还使作战目的、作战形式、力量构成及运用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使现代战争进入了“无网而不胜”的新时代。

战场信息系统作为信息化战场的“神经”,如同一条纽带,把陆、海、空、天、电五维战场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战场上的兵力机动、火力打击、预警通信、指挥控制等作战行动高度一体,决策、指挥、通信等近实时化,成为高效发挥军队整体战斗力的“聚合剂”和“倍增器”。

展望未来,战场信息系统将会在全球范围内把各式各样的军用信息系统链接成一个诸网之网,使信息更加及时通畅地流向任何需要的方向。目前,美军正致力于“全球信息栅格”(GIG)的建设,试图把天基、空基、地基和海基的所有信息系统集成为一个三军共用的全球网,以取代现有的“烟囱式”系统。据预测,到2010年,美陆军作战部队之间的战斗数据传输率,将比1992年提高14.5倍,图像传输速度提高5倍。信息化条件下战场情况的实时传输,将大大驱散战争“迷雾”,使战场变得更加清晰透明。

战场“大脑”——指挥控制系统

所谓战场指挥控制系统,主要是指战略C4I系统、战术C4I系统及其各级作战指挥机构等。信息化战场上,传统的指挥手段已经难以实时精确地探测、收集、处理和传输各类繁杂的信息流,必须依赖先进的战场指挥控制系统才能实施有效的指挥。战场指挥控制系统作为战场“大脑”,既是维系军队整体作战能力的神经中枢,又是提高战斗力的“倍增器”,它支配和主导着信息化战场所有决策、指挥活动,发挥着“最佳战场调度”、“最佳战场指挥”和“最佳战场控制”等突出作用。

近年来,为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世界许多国家军队都把战场指挥控制系统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不断为指挥控制系统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总体上看,指挥控制系统正向着战略(战役)与战术级指挥控制系统一体化、态势感知实时化、系统安全化、战场可视化、设备智能化,系统间互联互通、与武器系统一体化以及区域全维化方向发展。

战场“利剑”——打击系统

信息化战场的打击系统,是对信息化战场上各种信息化武器系统的统称。所谓信息化武器系统,是指信息技术含量高,信息技术对武器装备性能的提高及其使用、操纵、指挥等起主导作用,具有信息探测、传输、处理、控制、制导、对抗等功能的作战武器系统,包括“软、硬”两种杀伤性信息化武器系统。

战场打击系统作为信息化战场的“利剑”,对于赢得战争的胜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武器系统的信息技术含量已经成为衡量其性能优劣和现代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据统计,截至20世纪末,电子信息技术成本与装备总造价的比例,舰艇为25%—30%,导弹接近50%,军用飞机为50%以上,战略轰炸机和隐形飞机超过60%,空间武器达75%。美国电子协会预计,到21世纪第一个10年末,西方国家所有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电子技术成本比例将平均超过50%。

今后,随着武器装备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最终将实现武器系统智能化、作战系统一体化。智能化武器系统具有人类大脑的部分功能,不仅能自主地对目标群进行分析、区分和识别,还能按先后顺序对目标进行攻击,使命中精度圆概率误差趋近于零。作战系统一体化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功能上的一体化,即将单独的武器集成为具有综合作战效能的武器系统;二是结构上的一体化,即通过各级C4I系统,把战场上所有军兵种武器系统联为一体,使成千上万个火力单元和作战部队紧密配合、协调行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战场“坚盾”——支援保障系统

信息化战场的支援保障系统,是在战略C4I系统的统一计划和指挥控制下,以战场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由各种支援保障力量构成的保障群的统称,包括弹药保障、油料保障、工程保障、交通运输保障等在内的作战支援保障系统和以装备调配、维修等为主体的技术保障系统两大部分。

信息化战场的支援保障系统,对战争制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是信息化战场支援保障难度大,必须依靠强大的支援保障系统才能完成。二是支援保障系统作为战场体系对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体战斗力的发挥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三是支援保障系统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美军在总结海湾战争的经验教训时得出一条重要结论:“获得同高技术武器相匹配的支援保障系统,也许比购买新一代飞机或坦克更为重要。”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一场支援保障革命已经初现端倪。美、英等国军队提出了聚焦保障、精确保障、即时保障等许多新的信息化保障概念,力求建立更快、更远、更精确、更灵敏的全球支援保障系统,为联合作战部队提供“适时、适地、适量”的全面保障。可以预测,随着支援保障变革的不断深入,可与整个作战体系相互协调、融为一体、精确高效的信息化支援保障系统必将出现在战争舞台上,并在战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战争》试题库完整

一、单选题 1. 在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被人们称作“信息战争”的战例是 A 、第四次中东战争 B 、科索沃战争 C 海湾战争 D 、阿富汗战争 2. 未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最终的的决定性因素是 C 、作战的理论与方法 3. 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广阔的特征表现在 A 、陆地和海洋 B 4. A 是冷战结束后规模最大、参战 国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场局部战争。 A 、武器 B 、参战国的国际地位 A 、海湾战争 B 、伊拉克战争 C 阿富汗战争 D 、科索沃战争 5.英阿马岛战争发生于 B _ A 20世纪70年代 B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6.海湾战争发生于_C_ ________ 。 A 20世纪70年代 B C 20世纪9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21世纪初 7.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查于一体的 上军队行动的“大脑和中枢神经”。 A 、指挥控制 B 、后勤保障 C 参谋策划 D 、协调联系 A 系统是信息化战场 8.机械化战争的主导要素是 B ____ 力量。 A 、精神 C 技术 、物质 、信息 9.随着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使用于战场, 式的是 C _______ 。 A 、自然战 B C 运动战 D 产生了许多新的作战形式,下面不属于新的作战形 、软杀战 、电子战 10.在信息化战争中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关键是 _D_ _____ 。 A 、制陆权 B 、制空权 C 制天权 D 、制信息权 11.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指挥控制结构为 状的网络结 构。 C 陆地、海洋、空中的三维空间 D D ______ 。 、海洋和空中 、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

“五大系统”:支撑信息化战场

“五大系统”:支撑信息化战场 信息化战争,军事较量方式将以信息化战场为依托,以战场认知系统、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打击系统、支援保障系统等“五大系统”为重要构成,成为信息化战场的重要支撑力量,为赢得信息化战争主动权提供重要保证。战场“火眼”:战场认知系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历来是战争制胜的法宝。而“知”的关键,则是认识战场、了解战场,充分掌握敌方情况,这是定下正确作战决心和实施正确作战指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战场认知系统取得了长足进步,未来信息化战场,通过战场认知系统实现战场“全向透明”已成为重要现实。 所谓战场认知系统,主要是指用于搜集各种军事情报信息,供军事指挥员及时了解战场态势的军事情报信息获取装备和系统的总称。它由分布在地面、海上、空中、外层空间的各种预警侦察设备和系统,如侦察卫星、预警卫星、侦察飞机、电子侦察船、雷达、声呐等组成。战场认知系统作为信息化战场的“火眼金睛”,突破了传统侦察手段的时空局限性,基本具备了全方位、立体化、全天时、全天候的探测能力和高速自动化处理能力,对于夺取战场信息优势,赢得战争主动权至关重要。目前,为适应信息化战场对军事信息时效性、准确性需求越来越高的要求,战场认知系统正呈现出综合化、网络化、一体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据报道,美国、俄罗斯等军事大国已经在发展采用光学、红外、微波等多种技术手段,由空间、空中、陆地、海上多种侦察装备和系统组成全频段、全空域的立体预警侦察系统。战场“神经”:战场信息系统 信息化战场改变了以往战场分散化、自成体系的构成特点,而是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化。而实现五维一体化构成的重要因素,则是战场“神经”——战场信息系统的迅猛发展。 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战场面貌,穿梭苍穹的卫星通信、覆盖全球的移动通信、独领风骚的数字通信以及神奇奥妙的光纤通信等,不仅把人们的生活、生产等带进了自由的信息世界,也使现代战场呈现出联系紧密、高度一体的特点。尤其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应用,不仅改变了战场构成特点,而且也使作战目的、作战目标、作战形式、战场主动权争夺、力量构成及运用等战争指导规律发生了巨大变化,使现代战争进入了“无网而不胜”的新时代。

《信息化战争》试题库完整

一、单选题 1.在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被人们称作“信息战争”的战例是 C 。 A、第四次中东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海湾战争 D、阿富汗战争 2.未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最终的的决定性因素是 C 。 A、武器 B、参战国的国际地位 C、人 D、作战的理论与方法 3.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广阔的特征表现在 D 。 A、陆地和海洋 B、海洋和空中 C、陆地、海洋、空中的三维空间 D、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 4. A 是冷战结束后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场局部战争。 A、海湾战争 B、伊拉克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科索沃战争 5.英阿马岛战争发生于 B 。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6.海湾战争发生于 C 。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7.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查于一体的 A 系统是信息化战场上军队行动的“大脑和中枢神经”。 A、指挥控制 B、后勤保障 C、参谋策划 D、协调联系 8.机械化战争的主导要素是 B 力量。 A、精神 B、物质 C、技术 D、信息 9.随着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使用于战场,产生了许多新的作战形式,下面不属于新的作战形式的是 C 。 A、自然战 B、软杀战 C、运动战 D、电子战 10.在信息化战争中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关键是 D 。 A、制陆权 B、制空权 C、制天权 D、制信息权 11.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指挥控制结构为 A 状的网络结构。

A、扁平 B、椭圆 C、矩形 D、菱形 12.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战争所依赖的 A 基础,促使武器装备发生质的变化。 A、物质 B、信息 C、技术 D、保障 13.不断更新的 A 是信息化战争形成的先导。 A、作战理论 B、武器装备 B、人员质量 D、信息技术 14.第三次中东战争中, A 以电子——火力交战方式显示军事优势。 A、以色列 B、伊拉克 C、巴勒斯坦 D、伊朗 15.全面信息化战争的雏形是 C 战争。 A、阿富汗 B、伊拉克 C、海湾 D、科索沃 16.“沙漠风暴”行动发生在 B 战争中。 A、阿富汗 B、海湾战争 C、伊拉克 D、科索沃 17.在信息化战争中,对战争的控制除政治因素外,关键在于 B 的高技术化。 A、人员配备 B、武器装备 C、作战理论 D、军事技术 18.高技术武器能够通过对 A 重要目标的打击,直接达成战略目的。 A、纵深 B、横向 C、扁平 D、阵地前沿 19.在历史上的战争中,战争的时间都比较长。英法百年战争长达 D 年。 A、100 B、102 C、101 D、103 20.信息化战争的可控性强,通常以天、小时甚至以分秒来计算,“海湾战争”中被称为“沙漠军刀”的地面作战中,多国部队仅仅用了 C 小时就达到了作战目的。 A、1个月 B、10天 C、100小时 D、12小时 21.美国在1986年4月5日对利比亚采取 D 式的空袭作战方式,使美军在极短时间达到作战目的。

信息化战场上

●信息化战场上,后勤指挥艺术的关键是实时精准掌控,调配战场的“人员流”、“装备流”和“物资流” ●信息素养、联勤指挥组织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是构 成现代后勤指挥军官能力素质的三大支柱 明天战场上的后勤指挥员—— 不再是那年那月“粮草官”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后勤指挥学院杨杨时间:2010-09-29 05:05:01 编者按 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是一种从物理空间直至心理疆界的全维博弈,“非接触”、“非线式”的作战让人们再也看不到机械化战争时代泾渭分明的前方后方;“快吃慢”、“远制近”、“高控低”,高技术密集,日消耗惊人等不仅对后勤保障提出了近乎苛刻的复杂要求,而且对后勤指挥员的能力素质和指挥艺术也提升到战略高度认知。 “后勤不后”,现代化的后勤指挥已成为联合作战指挥链条的重要一环,直达精准的后勤保障已成为定夺信息化战争胜负天平的关键筹码。昔日的“火头军”、“粮草官”等形象早已淡出信息化战场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具备良好信息素养、胜任复杂后勤指挥的新型后勤指挥官,正直面军事变革的风雨向我们走来。 因此,努力造就一支通晓现代后勤理论、能够组织领导现代后勤建设、驾驭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的指挥军官队伍尤为重要。 ■破解“后勤资源迷雾”和“后勤需求迷雾”,要求未来的后勤指挥官—— 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 5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现代战争后勤保障的极端重要性。进入新千年,与战争形态向信息化转变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的,不仅是后勤保障方式的巨大变革,也有后勤指挥人才培养的重大变化。 未来的战争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在作战体系对抗中成为核心资源和主导要素,谋取信息优势,进而通过信息优势谋求决策优势、行动优势和战争胜势已成为赢得战争的不二法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使信息化战争中单兵日平均物资消耗量节节上升,后勤在单位时间内需运送的作战物资成倍增加,战场上后勤“补给流”不断增压的趋势愈发凸显。

联通信息化战场的“大动脉”

联通信息化战场的“大动脉” 一提到战场,人们便会联想到战车驰骋、导弹腾飞、大炮喷焰的壮观景况,即使陆、海、空、天、电多维融合的现代战场,也往往给人们一种有形的空间战场概念。然而,当人类迈进信息社会的门槛,波涛汹涌的数字成为信息化战场基本表征时,各种数据就成为敌对双方拼杀的“生死地带”和激荡奔涌的“无形血脉”。 数中有术 就古今兵法而论,战争胜利是“算”出来的! 《孙子兵法》云:“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多算胜,少算不胜”;刘伯承元帅也讲:“五行不定,输的干干净净”。这里强调的都是作战需要积累和利用数据。 信息化条件下,“精确作战”已成为重要的时代特征,而精确作战离不开精确决策,精确决策离不开精确计算,“精算胜,粗算不胜”早已成为制胜基本法则。总部一位领导在讲到对数据的精确分析和计算时,要求算好“七笔账”:即算好“目标账”,重在择要;算好“火力账”,重在求精;算好“时空账”,重在防乱;算好“频率账”,重在避害;算好“气象水文账”,重在巧用;算好“消耗账”,重在有备;算好“动员账”,重在科技支前。须注意的是,算“敌情账”时应就高不就低,算“我情账”时应就低不就高,特别是不能只顾“小账”而丢了“大账”。 信息化的核心是数字化,而数字化奔流的是大量数据“血液”。从数据中“挖掘”有用的作战信息,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技术和数据优势转化为战场优势的基础工程。它要求从大量的、零碎的、有噪声的、模糊的和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但潜在有用的较高层次的信息,使自己对所掌握的信息和可靠的数据能够有正确的评估,并及时制定作战计划和加以正确实施。外军认为,其积极推行的所谓“基于效果作战”,便是建立在数据挖掘基础之上的。 数中有道 古往今来,任何军队任何作战行动都与数据紧密相关。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初期,因舰船屡遭日军战机攻击而受到巨大损失。于是他们急调大批数学运筹专家对477个战例进行航向、航速、航态等数据量化分析,结果得出“当敌机来袭时舰船急速采取规避战术能减少损失”的科学结论,从而使舰船损失率由62%下降到27%。而今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数据掌控已不仅成为作战指挥的新“宠儿”,而且更成为夺取制信息权的中心内容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关键环节。 数据链作为现代指挥作战行动的重要支持系统,它须臾离不开数据应用,这极大地刺激了各国军方对数据链的开发与应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依托数据链形成了空中、空间和地面行动的网络化指挥,使发现目标到摧毁目标的时间,甚至实现了“发现即摧毁”。目前,许多军事发达国家都在积极致力发展数据链,并将其视为信息化战争制胜的“撒手锏”。 数中有数 数据挖掘萌芽于“情报深加工”,前身为知识发现(KDD),其实质是发现情报背后的情报、“新闻背后的新闻”。而今,随着信息加工手段的计算机化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各种情报信息已由模拟信号变成为数字信号,情报深加工也因此发展成为对已知数据的深度挖掘。海湾战争开始前,美军就利用其高技术信息情报手段,掌握了对方大量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仅美国战略情报部门就向中央总部提供了长达9000多万张的情报图纸,通过数据分析,美军对各种作战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和演练。战争中,美庞大的情报侦察网继续大规模收集情报,并与以前数据库融合,实现了令世人惊诧的精确空袭和高速远程突击作战。可见,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面对浩如烟海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做到心中有“数”、“数中有数”,必将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数中有战 有关研究认为,在21世纪类似“珍珠港事件”的突然袭击,很可能会以信息战的方式重演。

无人化兵器:逐鹿信息化战场

无人化兵器:逐鹿信息化战场 斗转星移。伴随世界新军事革命、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武器迅猛发展,作为未来战争物质基础的武器装备不断花样翻新,并呈现出向无人化迅疾发展的新趋势。在这场划时代的新军事革命浪潮影响下,形形色色的集攻击与防护能力于一身的“无人化兵器”脱颖而出,并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场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目前,无人化兵器从微型无人机到无人作战飞机、无人作战坦克、无人潜艇、无人作战“单兵”等,可谓种类齐全,备受世界各国兵家青睐。 空中“霸王”:身手不凡 相对有人驾驶的飞机而言,无人驾驶飞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其真正用于实战还是在越南战场。20世纪90年代以后,无人机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在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显露出不凡的身手。 无人侦察机——“火眼金睛”。无人侦察机在现代战场上的作用及独到的探测能力,使信息获取的内涵、范围以及技术的实现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作战平台的效能随之倍增。现代战场上投入使用的无人侦察机,主要用于执行战场目标侦察和信号侦察,如美国的“全球鹰”、“捕食者”,以色列的“搜索者”等。在伊拉克战争中,“全球鹰”侦察机仅承担3%的空中摄像任务,飞行15次,却提供了55%的伊军防空系统主要目标数据,可见其侦察和探测能力大为提升。 无人战斗机——“格斗好手”。“胜负决于空天”已为现代战争的实践所证实。无人机的加盟不仅改变了空间战场对抗力量的对比,而且可以实现战场“零伤亡”。国际上有专家认为,集侦察—打击一体化的无人战斗机,正在成为现代战场远程精确打击的一种价廉物美的手段。美军在阿富汗战场,首次将导弹装备在“捕食者”无人侦察机上,使其既可以长时间执行侦察监视任务,又可以通过机载传感器在第一时间向可疑目标发起攻击。目前,美军研制的X-47无人机,其飞行速度达到了10倍音速,是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的无人战斗机,能够在2小时内到达世界上任何地点。据报道,美军已计划将部分F-16战斗机和联合攻击战斗机改装成无人战斗机并投入未来战场。 反辐射无人机——“电磁杀手”。在现代战争中,雷达像人的眼睛一样,警惕地搜寻和监视着来袭的飞机和导弹等各种空中目标,然后引导高射炮和导弹将目标击毁。为了打瞎敌方这类“眼睛”,除了利用电子干扰手段降低或削弱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即对其进行软压制外,还有作用更直接、杀伤力更强的新手段,反辐射无人机就是其中之一。它主要利用对方雷达等电磁信号作为制导源,直接摧毁对方雷达系统。反辐射无人机种类繁多,比较典型的有美国的“默虹”、德国的“达尔”、以色列的“哈比”等。 近几年来,各主要军事强国为抢夺未来空中优势,纷纷加快了无人机作战平台的发展。除了能够完成有人飞机担负的任务外,还将承担精确打击、核打击、战斗支援、通信、救援、补给,甚至是自杀性攻击等多种任务,大有称雄未来空中战场之势。 陆战“之王”:攻坚高手 军用机器人的发展可以说日新月异,如今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制的“热点”兵器,成为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最近有专家预测,用不了多长时间,高技术无人化兵器将可能主宰局部战场,将使陆地战场作战样式发生深刻变化。 “钢铁战士”驰骋疆场。人们在科幻电影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在战场上,众多钢铁“勇士”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威猛的火力将近距离作战目标“通吃”。在现代陆战场,这种无人化兵器担负着重要的作战任务,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它大到扫雷车,小到昆虫大小的微型机器人,可以做到许多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在阿富汗战场,美军部署了数百个能发现和摧毁预先放置炸弹的机器人;在伊拉克巴格达街头,每分钟发射千发子弹的“SWORDS”机器人揭开了神秘面纱。据报道,美军列入研制计划的智能化军用机器人已超

论如何打赢信息化战争

论如何打赢信息化战争 摘要: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如何打赢信息化战争当今国际的重要占率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体制人才装备战法 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不会改变战争的本质,但战争指导者必须考虑到战争的结局和后果,在战略指导上首先追求如何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那种以大规模物理性破坏为代价的传统战争必将受到极大的约束和限制。谁能早认识它、研究它,围绕它去进行建设,或者说谁能在认识和实践上领先一步,谁就能在世界军事革命竞争中,在新型的军事对抗中赢得主动地位。 1、建立信息化编制体制 优化结构,压缩规模,精简层次,合成高效,建设适应信息化战争的组织体制和信息化的合成军队。 信息时代的军队体制从层级树状到横向一体化指挥,信息化战争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即所谓时间竞赛周期,自1870年以来,德军推行委托式指挥原则,指挥方法只关心结果,不干涉为达预期结果采取何种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发挥部属的主观能动性,机械化时代军队指挥体制为树状体制,好处便于集中统一指挥,坏处是一损俱损,信息时代军队指挥体制为扁平化、网络化与横向一体化。 2、培养信息化人才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 “人才培养是个长期任务, 又是当务之急。高新技术装备一下子搞不上去, 但人才培养要先行。宁肯让人才等装备, 也不能让装备等人才。”因此, 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不能按部就班, 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努形成军事教育与依托国民教育并举、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衔接、院校培养与部队培养互补、军内培养与军外培训结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格局。 依托院校,改革教育,科技兴训,培养适应信息化战争的指技合一的复合型人才。 二次大战初期斯大林处置大量师以上高级军官,原因是不能指挥作战,破例任用中下层军官如朱可夫元帅脱颖而出,麦纳麦拉从系统分析人员突然成为美国国防部长,按照系统工程观点对预算与采购进行改革「PPBS采购模式」,裴利在任研究员曾提出应重点发展精确制导武器与隐形战机,在出任国防部主管研究与采购的副部长,研制战斧巡弋飞弹、雷射制导炸弹与F-117隐形战机(注11)。更新思维观念与提高

信息化战争与“战场透明化”

信息化战争与“战场透明化” 内容摘要:伴随着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跨越,战争形态也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由战场认知系统、信息系统、控制系统、打击系统、支援保障系统构成的一体化作战系统,体现出信息制胜越来越重要、武器系统的信息化、高精度打击、作战耗费比提高、战争结果一边倒等基本特征。战争的高度信息化尤其是战场认知系统能够使战争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现“战场透明化”,但作为一对基本矛盾,信息化战争必然出现针对“战场透明化”的防御与对抗技术,而且信息化战争系统中有其自身的缺陷,因此,彻底的、全面的“战场透明化”很难实现。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基本特征;构成系统;战场透明化;防御;对抗 一、信息化战争的概念 信息化战争是指在战争中“交战双方在信息化战场上,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作战工具、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式1,进行全时空信息较量的一种战争和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社会以后的必然产物。 战争形态经历了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过程,信息化战争是相对于机械化战争而言的,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信息的作用方面。以空军和炮兵为例,在机械化战争中,军队(武器)的火力和机动性能十分重要,信息起辅助作用,由于受到武器打击精度的影响,为了攻其一点而全面轰击,因此往往是“群起而攻之”;在信息化战争中,更强调单兵的素质和生存能力,利用战场认知系统、信息系统、控制系统、打击系统、支援保障系统实施对目标的精确打击,作战效能大大提高,信息起着首要作用。2信息在战争中开始发挥主导作用,信息技术从而在战争中大师使用,武器装备系统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同时,信息战和非接触、非线式战争成为信息战争的重要作战方式。 由于在经济、科技领域的长期领先优势,美军是目前世界上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军队。在美军于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攻击行动的目标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反馈作战平台使得火力攻击的整个过程只需10S左右的时间,实现了 1参见,陈家光、霍宏伟:《信息化战争研究不容忽视的三个不等式》,《国防科技》2004年第7期。 2参见,潘路、戴杰群、韦伟:《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最本质的区别》,《中国电子商务》2010年第2期。“决定性快速作战”。3 二、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有人将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概括为: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急剧升值的信息资源;超大多维的作战空间;迅疾短促的作战时间;非接触交战的作战行动样式。4也有学者指出,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战争的主体力量,作战空间全维一体、范围广阔、作战兵力密度小,信息流通结构网络化、作战诸单元行动一体化,夺取“制天权”、“制信息权”成为赢得战场主动权的关键,作战高精度、高强度、远距离、快节奏、非线式这五大特征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5 一般认为,要打赢信息化战争,其必备要素有“五大系统”,即战场认知系统、战场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战场打击系统、支援保障系统6,它们主导和支配着信息化战场的所有作战行动,是信息化战场战斗力的来源和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关键要素:第一,战场认知系统是“眼睛”——信息化的认识系统突破了传统侦察手段的时空局限,具有全方位、立体化、全天时、全天候的探测能力和自动处理能力,这对于夺取战场信息优势、赢得战争主动权至关重要。第二,战场信息系统被誉为信息化战场的“神经”——主要由通信系统、其他信息传输系统构成,它把“陆、海、空、天、电”五维 3引自,张蜀平、禚法宝、王祖文编:《直面信息化战争》,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第172页。4引自,程勤:《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与决策》2008年第6期。 5参见,刘伟:《信息化战争作战指挥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第11-24页。 6耿海军:《解读支撑信息化战场的“五大系统”》,《国防科技》2006年第7期。

支撑信息化战场的“五大系统”

支撑信息化战场的“五大系统” 耿海军 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是以信息化战场为依托,以战场认知系统、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打击系统、支援保障系统等“五大系统”为支撑构成的作战体系间的整体较量。“五大系统”作为主导和支配信息化战场的重要力量,是信息化战场战斗力的源泉和争夺战场主动权的关键之所在。 战场“眼睛”——认知系统 战场认知系统,是对各种军事情报信息获取装备和系统的总称。它由分布在地面、海上、空中、外层空间的各种预警侦察设备和系统,如侦察卫星、预警卫星、侦察飞机、电子侦察船、雷达、声纳等组成。 战场认知系统作为信息化战场的“眼睛”,突破了传统侦察手段的时空局限性,基本具备了全方位、立体化、全天时、全天候的探测能力和高速自动化处理能力,对于夺取战场信息优势,赢得战争主动权至关重要。目前,为适应信息化战场对军事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的需要,战场认知系统正呈现出综合化、网络化、一体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据报道,美国、俄罗斯等军事大国已经在发展采用光学、红外、微波等多种技术手段,由空间、空中、陆地、海上多种侦察装备和系统组成的全频段、全空域立体预警侦察系统。 战场“神经”——网络系统 战场信息系统是随着信息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主要由军事通信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等构成。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现代战场呈现出联系紧密、高度一体的特点。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及应用,不仅改变了战场构成特点,还使作战目的、作战形式、力量构成及运用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使现代战争进入了“无网而不胜”的新时代。 战场信息系统作为信息化战场的“神经”,如同一条纽带,把陆、海、空、天、电五维战场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战场上的兵力机动、火力打击、预警通信、指挥控制等作战行动高度一体,决策、指挥、通信等近实时化,成为高效发挥军队整体战斗力的“聚合剂”和“倍增器”。 展望未来,战场信息系统将会在全球范围内把各式各样的军用信息系统链接成一个诸网之网,使信息更加及时通畅地流向任何需要的方向。目前,美军正致力于“全球信息栅格”(GIG)的建设,试图把天基、空基、地基和海基的所有信息系统集成为一个三军共用的全球网,以取代现有的“烟囱式”系统。据预测,到2010年,美陆军作战部队之间的战斗数据传输率,将比1992年提高14.5倍,图像传输速度提高5倍。信息化条件下战场情况的实时传输,将大大驱散战争“迷雾”,使战场变得更加清晰透明。 战场“大脑”——指挥控制系统 所谓战场指挥控制系统,主要是指战略C4I系统、战术C4I系统及其各级作战指挥机构等。信息化战场上,传统的指挥手段已经难以实时精确地探测、收集、处理和传输各类繁杂的信息流,必须依赖先进的战场指挥控制系统才能实施有效的指挥。战场指挥控制系统作为战场“大脑”,既是维系军队整体作战能力的神经中枢,又是提高战斗力的“倍增器”,它支配和主导着信息化战场所有决策、指挥活动,发挥着“最佳战场调度”、“最佳战场指挥”和“最佳战场控制”等突出作用。 近年来,为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世界许多国家军队都把战场指挥控制系统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不断为指挥控制系统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总体上看,指挥控制系统正向着战略(战役)与战术级指挥控制系统一体化、态势感知实时化、系统安全化、战场可视化、设备智能化,系统间互联互通、与武器系统一体化以及区域全维化方向发展。

信息化战争题库

一、判断题 1.信息化战争中,将陆、海、空等相互分离的作战空间当成一个全维一体的作战空间。错,陆、海、空、天、电等。 2.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对 3.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对 4.信息争夺战包括信息进攻和防御装备。错,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 5.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科技、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对 6. 信息战争将主要在三条战线进行,即军事战线、外交战线和经济战线上。错,即军事战线、政治战线和经济战线。 7. 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以及在信息控制下的物质和能量的综合对抗。对 8. 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对 9. 信息化战争主要是军队的事,与地方政府无关,也与大学生无关。错 10. 电磁战场被称作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对 11.C4ISR系统,是战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

杀伤、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的简称。对 12.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战争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阶段。错,必然阶段。 13.人才是强国兴军之本,决定未来信息化战争胜负的是高素质国防和军队信息化人才。对 14.工业时代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热能成为战争能量的释放形式,战争所使用的武器为热兵器。错,机械化武器。 15.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是战争的表现形式不断拓宽,战争的威力极大提升,军队将向小型化、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对 16.信息对战争影响的关键是准确获得战场信息并把信息及时用于作战指挥。错,用于决策和控制 17.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武器装备信息化、信息资源主导化、作战要素一体化、作战空间立体化等。错,作战空间多维化。 18.信息武器系统,包括软杀伤型信息武器和硬杀伤型信息武器。对 19.信息化战争的战场,正在由有形战场向无形战场延伸。对 20.信息化战争是政治、经济、科技等因素作用的结果。对

信息化战场作战指挥新景观

信息化战场作战指挥新景观 ■一体化指挥作战系统可有效地实现“发现即摧毁” 当今世界,新军事革命浪潮汹涌,以强大的力量推动着机械化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战争形态的迅疾转变。正如哲学家库恩所言: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是科学范式的转换推动的,当发生科学革命时,科学发展将由一种新的范式所规范。人类战争史也一再表明,战争形态的变革与科技革命紧密相关,当新的科技革命发生时,必将会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强烈地冲击和影响军事领域。海湾战争以来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举世瞩目,信息化战争形态凸显雏形,并正在使作战方式、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等发生“骤变”,尤其是各国兵家围绕信息化作战指挥新理念提出了种种诠释。 ■网络化指挥 现代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充满整个战场范围的信息将成倍增长,传统的通信传输渠道已远不能满足作战指挥需求,取而代之的是遍布战场的从战略、战役到战术甚至单兵的各种网络及无数节点。这些网络呈立体交叉、矩阵型结构,用现代语言描绘就是:纵横贯通,无缝链接,综合集成等。然而,从最高层到最基层指挥单元以及诸军兵种都能在这个庞大的网络节点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敌方即使摧毁某一节点,信息流仍能通过网络迂回,沟通联络,从而实现高效的网络化指挥。 从战略层到战术层,信息网络系统均由大量无(有)线电通信系统、计算机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紧密相连,在陆、海、空、天、电多维领域,各种通信手段综合运用、系统集成,形成高效的网络空间,使战场指挥控制畅通无阻。这种战场网络环境,为现代作战指挥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化平台,而较之传统战场,这种平台的物理和效能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使作战指挥信息在网络状指挥体系中,高效、安全、不间断地流通。海湾战争结束后,世界一些军事强国都从美军作战中充分地运用网络化指挥得到启示,竞相加强以信息网络系统为依托的网络化指挥建设,并在各自的军事变革与转型中不断地强化网络化指挥理念。一些发达国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甚至与国家互联网相链接,构成了军地互联网,使战时地方支援也实现了网络化。 ■全维化指挥 从主体意义上讲,传统战争主要是以陆地为主、以平面为主、以线式为主。而在现代信息化作战条件下,军事上的精确打击、远程打击和超视距打击能力不断提高,作战也不再是从前沿到纵深逐步推进,而是超越时空直接攻击纵深战略目标,在非接触状态下即可达成作战目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场空间急剧拓展,由一战、二战时的陆、海、空三维战场急剧拓展到太空战场、电磁战场等多维战场,军事理论界进而提出了所谓“全维战场”。战场范围的空前拓展,前后方界线、攻防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要求作战指挥要在动态中准确定位,在机动中寻求优势,在稍纵即逝的全维空间中捕捉最佳战机。为此,要求作战指挥必须在陆、海、空、天、电全维领域,组织实施立体、远程和快速的全维化指挥。海湾战争中,美军投入数百架战略运输机,以及大量快速海运船,组织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远程立体化快速投送,向作战地区运送52万作战部队,610万吨油料和400万吨其它物资,有效地保障了作战需求。所以国际评论认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不论是作战行动还是后勤保障,都需要有在全维空间组织实施的能力,全维化指挥已成为取得现代战争主动权的关键因素之一。 ■实时化指挥

信息化战场指挥决策新视野

信息化战场指挥决策新视野 指挥决策在军队指挥中处于核心地位,随着我军信息系统特别是指挥信息系统的逐步发展和广泛运用,指挥决策模式正悄然变革。传统的按级逐次决策方式与基于信息系统作战指挥的快捷高效要求已不相适应,积极探索指挥决策的发展变化,是联合战役军团指挥员和指挥机关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信息系统发展催生指挥决策方式变革 通信技术领域,有一个“准同步数字”的概念,它是指在数字通信网的每个节点上,实现时差不超过标准范围的同步信号传输。联合战役演训实践证明,战役指挥决策中也存在着“准同步”现象。 联合战役指挥准同步决策,是指挥员及指挥机关基于信息系统,按照作战任务和指挥权限,围绕同一作战目标,对作战行动近乎同步组织实施的筹划和决断。准同步决策的前提是情报信息共享,其形式是并行决策,纵向上级决策与下级决策联动进行,横向参战军兵种部(分)队指挥决策同步组织,目的在于提高指挥效能。 众所周知,决策在作战指挥中处于核心位置,如何把信息优势转化为行动优势,关键是要形成决策优势,而形成决策的关节点就在于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时效性,准同步决策有利于实现和保持决策优势。 准同步决策压缩了整体决策时间。信息化条件下联合战役,作战节奏快、进程短,战役指挥必须适应新特点,着力提高情报活动、决策活动的效率,特别是指挥决策必须快捷高效。当前,美军从侦察发现目标、分析判断甄别、作出决策部署到组织实施打击的周期,已经从海湾战争的2小时,科索沃战争的40分钟,缩短至伊拉克战争的6分钟。实施准同步决策,使上下级决策过程尽可能叠加同步,可以最大限度缩小上下级、军兵种之间组织决策的时间差,缩短从指挥机构到部队行动准备的时间,从而提高决策时效。 准同步决策能够充分发扬军事民主。准同步决策时,联合战役军团指挥机构可灵活采取集中听取、个别咨询、集体会商等多种方式,在线咨询战术兵团和军兵种部(分)队指挥员的意见,既便于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又便于各级指挥员站在全局的高度,及时理解任务、谋划作战,增强协同配合意识,实现作战的协调一致。 指挥决策方式变革激发指挥效能跃升 新一代《战役训练纲目》和《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增加了指挥员“确定战役企图”、“提出战斗构想”等内容,为开展准同步决策提供了法规依据;指挥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也为实施准同步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实施准同步决策主要有以下方法途径: 前置决策起点——同步理解作战任务。受领并理解任务,是指挥决策启动的起点。联合战役军团在受领上级任务后,指挥员和指挥控制中心依据战场共享信息分析形势,领会上级意图。在传达任务时,采取视频会议、在线交互等形式,使下级同步理解任务。通过这种前置决策起点的方法,能够改变以往只有上级定下决心后,下级才能受领和理解任务的决策启动方式。 共享决策条件——同步感知战场情况。实现准同步决策,前提条件是使上下级同时获取相应的情报信息,对战场态势有着近乎相同的感知,从而避免了下级因情报掌握不及时不准确而使决策滞后。 聚焦决策重心——同步确定作战构想。实施准同步决策,在组织程序上,联合战役军团上报战役企图的同时,将相关要点通过指挥信息系统立即通报指挥所各要素和战术兵团,作为先期筹划作战的依据;战术兵团根据上级企图展开战斗筹划,提出战斗构想,上报要点内容。战役企图批复后,联合战役军团及时向战术兵团下达;战术兵团修订完善战斗构想,报联合战役军团审批,为研究战役决心提供参考。 围绕决策目标——同步研究作战决心。实现准同步决策并发挥其最大的指挥效益,最关

信息化让坦克再度辉煌

信息化让坦克再度辉煌 坦克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的“明星” 。可以说,二战就是从飞机掩护下坦克集群的突袭拉开序幕的。1939 年9 月1 日,德国集中14 个坦克师、3195 辆坦克向波兰发动突然袭击,仅用1 个月时间,就打败了欧洲国家中陆军占第二的波兰。以坦克为主要突击力量的机械化部队,第一次成规模地出现在战争舞台上。 如果说战争初期德国采用以坦克为主要突击力量的“闪击战”取得成功,使坦克崭露头角的话,那么,战争中后期多次发生的数千辆坦克参加的大会战,则使坦克在地面战场上的作用上升到空前绝后的程度。1941 年10 月开始的莫斯科保卫战、1943 年7 月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等,苏德双方动用的坦克少则2000 余辆,多则6000 余辆。1944 年白俄罗斯战役中,苏军动用各型坦克5200 辆,2 个多月推进了约600 千米。特别是1943 年7 月12 日苏德双方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域进行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交战,成为苏军全线转入反攻的标志性战役之一。 坦克使二战辉煌,二战也成就了坦克。通过二战,坦克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称霸陆战场的主战兵器,成为了名符其实的“陆战之王” 。

其实,乘车战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早在夏朝就有了马拉的战车。坦克诞生于1916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现代意义上的坦克令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有机地结合为一体,设计思想在当时确属超前。在以轻武器和普通火炮为主要兵器的一战战场,坦克所具有的优势可想而知。 1932 年,英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富勒出版了机械化作战理论的专著《装甲战》,系统论述了以坦克为主要突击力量的机械化部队的作战原则和战斗运用,对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颇具影响,也成为二战期间苏、德国建设机械化部队、大打机械化战争的理论基础。 坦克的大兵团使用使现代战争面目一新,而战争需求也对坦克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到二战末期,坦克在技术性能上有了很大提高,坦克火炮的口径、发动机的功率、装甲厚度、机动速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进,坦克的火力、机动力和装甲防护力达到了较高水准。 具体地说,一是普遍采用了旋转炮塔和履带式推进;二是发动机功率加大、机动性显著提高;三是火力显著增强,战前多数坦克的主要武器是机枪和47 毫米以下口径的火炮,而战争末期中型坦克普遍采用75 —85毫米、重型坦克采用88-122 毫米口径的长身管坦克炮;四是防护力明显增强,坦克前部装甲厚度一般增加到45—100 毫米,装甲材料选用了合金钢;五是综合性能大大提高,独立作战能力增强。二战时期的坦克技术,为现代坦克技术的

把握信息化战场特点,加快信息化装备保障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418783751.html, 把握信息化战场特点,加快信息化装备保障建设 作者:郭克鑫郑辉孙振泽李晓东刘甘霖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9期 摘 ;要: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化主导的战争局面更加明显,实现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现代信息化战场的规律。基于此,本文以为,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发展,将深刻影响世界战争形态和格局,要充分认识信息化装备在信息化战场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让其在军事任务中发挥价值。 关键词:信息化;装备保障;战场 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要想达到有效的侦察效果,就必须汲取信息化战场的特点,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技术特点,共同为侦察结果的完整性以及效用性带来帮助。 1信息化战场基本理论 1.1信息化戰场内涵及技术手段 信息化战场是区别于传统战场的概念,信息化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战争模式由传统时代转入信息时代,从通讯、情报、网络、武器装备等方面转变为依托于信息和数据的模块。如海上侦察、地面侦察以及空中侦察。在一般情况下,过去多数的侦察途径都是采取传统的手段,如人力埋伏、眼力监控等。而近现代军事变革以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少组织开始采取无线电侦收、雷达侦察、无线电测向等。 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含义为:在装备保障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国家、国防和后勤信息基础设施,实现装备保障信息采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反馈的一体化和自动化,从而做到装备保障资源需求的完全透明,提高装备保障决策、指挥、控制水平,实现装备保障的实时、精确、高效。 1.2战场演变与信息化建设 以侦察手段的演变为例,信息化战场转变十分明显,侦察手段的演变显然已经非常明显,就是从简单的人力埋伏、眼力监控等转为以现代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侦察模式。其演变不是偶然的,而是基于一定的社会背景、科技进步等条件的,有了相应的演变基础以及需要,单一的依靠器材和肉眼的时代已经逐步的结束。虽然人力侦察手段在不同的侦察任务活动中依然保留

信息化战争复习提纲

10级信息化战争研究复习提纲 第一、概述 1、信息? 信息是泛指一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以及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含义和效用。 2、信息的特征?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 3、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 4、什么是信息化战争? 简单地说,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以信息和信息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新的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力量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主要有三条战线,即军事战线、政治战线、经济战线。信息化战争的内涵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特别是建立一个确保包括军队成员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使用的、极大容量的信息网络,通过对军事信息的收集与积累、军事信息的处理与流通、军事信息的控制与利用,使部队的建设、训练和作战方式都发生根本的变化,极大地全面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 5、信息战、信息作战的定义: 信息战是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在保护己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同时,对敌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实施打击的一种作战样式。 信息作战是是为夺取和保持战场信息优势或破坏敌人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的一种作战行动 6、请你谈谈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的多维化体现在哪几方面?(论述题)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以信息和信息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随着人类认知领域的不断扩展,战争空间也在不断扩大。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相比,其战场空间已由地面、海洋和空中向外层空间、网络空间及心理空间等领域扩展,使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呈现出多维化的特征。 (一)外层空间’ 在信息化战争中,战场监控、信息传输、导航定位、精确制导等,主要都依赖外层空间的卫星来支持,这已经被近几场局部战争所证明。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及其盟国的军事情报70一90%是由太空侦察系统获得的;每当美军要发起新一轮攻击时,都要 事先向作战地区上空调集10一20颗军事卫星。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为了夺取信息优势,在600公里一800公里的外层空间,部署了多达116颗各类卫星。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太空所具备的独特的优越性将得到进一步扩展和强化。没有制天权,就不可能掌握制信息权和制 空权,也就没有制海权和制陆权。可以说,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掌握了战争的制胜权。为了争夺太空的控制权,太空信息战、太空反卫星战、太空反导战等一些新的太空作战样式应运而生,必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行动,使争夺太空优势的斗争变得更为激烈。 (二)电磁空间 电磁战场被称作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在信息化战争中,电子目标星罗棋布,无论是电台、雷达、通信卫星等各种电子装备,还是地面开进的坦克、海上游弋的舰艇、空间格斗的战机等各种作战兵器,它们都能成为电 磁波的发射源,使各种电磁波纵横交错,在广阔的空间中形成密集的电磁频谱网,确保了对各军兵种部队的指挥控制。信息化战争中电磁空间的极端重要性,使得敌对双方在电磁空间里的对抗更加激烈。近几年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战争一旦爆发,两军对抗往往先从无 形的电磁空间里展开。如海湾战争实施空袭前几小时,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就开始了对伊军实施强烈的电磁干扰和压制,可谓兵马未动,电子先行。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部署和使用了上百架电子战飞机和大量进攻性电子器材,对伊军展开了强大的电子攻击战,使伊军指 挥系统瘫痪,有250部制导雷达、炮瞄雷达、目标引导雷达等被摧毁。 (三)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目前,全世界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计算机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连为一体,形成了一 个巨大的遍布全球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的出现,使地理上的距离概念和国家之间的地理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也给信息化战争带来了新的作战空间,出现了网络空间战这一种全新的作战样式。在网络空间里,通过计算机病毒、芯片攻击和网络“黑客”入侵等手段,可对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网络实施攻击,达到瘫痪敌指挥控制系统、削弱甚至使敌整个部队丧失战斗力的目的。科索沃战争中,无形的“黑客”曾使美国白宫的网络服务器瘫痪数小时;北约空袭开始后,总部的网站每天都收到来自攻击者的数以万计的电子邮件,严重阻塞了网 络线路;巴尔干地区的一台电脑每天向北约总部发出2000封电子邮件,其中包含各种大大小小的电脑病毒。 (四)心理空间 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空间已经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一个重要的作战空间。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向阿边境快速部署了空军第193特种作战联队和陆军第4心理战大队等专业心理战部队,采取各种手段开展强大的心理攻势。伊拉克战争中,战前 美军心理战专家专门分析了伊拉克甚至阿拉伯世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特点,将各军兵种所属的多支富有实战经验的心理战部队,部署到伊拉克周边地区,对伊军民实施广泛的心理战行动,专门设立了“倒萨广播电台”,并以各种手段向伊境内散发“倒萨”宣传品,极力宣扬美军的强大武力,企图以强大的心理攻势瓦解伊军民的抵抗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