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一.常见的建筑

1.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创造了原始的住所,但那只是遮风避雨的地方。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中融入了人类的情感、信仰和智慧。雄伟的金字塔、庄严的紫禁城,辉煌的凯旋门……这些闻名于世的建筑,都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

2.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稳定的生活。

3.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可移动的帐篷。人类最早的房屋是山洞。

4.人类房屋的发展是怎样变化的?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5.举出几件不同风格的房屋:四川山村民居、傣族竹楼、内蒙古圆顶土房,伊斯兰特色的房屋、江苏民居、北京四合院。

6.楼房的层次构成:一栋楼房→单元房→房间→墙→砖

7、19世纪20年代研制出水泥,以后又出现了钢材、塑料、混凝土等许多新的建筑材料。从手工操作、半手工操作、机械化到自动化,建筑机械得到迅速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使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相继出现。自来水、电、煤气、通讯、电梯等设施的采用,是建筑功能更具综合性。

8、不同地区房屋的特点与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

9.古时候,人类只能住在洞穴、草棚和树巢中。

10.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但它们在构成上都有一定的层次。

二.巧妙的结构

1.建筑物的结构不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建筑物的结构不同主要表现在:(1)整体结构不同,如:三角形、立方形、圆柱形、球形、圆锥形、弓形、弧形等;(2)屋顶结构不同,如:圆顶、棱形顶、平顶、弧形顶等;(3)墙体结构不同,如:支柱、管状、空心、实心、框架等;(4)材料结构不同,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砖木结构、其他结构(竹结构、砖拱结构、窑洞等)。

2.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我知道:赵州桥是弧形结构,金字塔是三角形结构,桥墩是实心结构,埃菲尔铁塔是框架,体育馆是薄壳结构,美国的安普卡特中心是球体结构,DNA是双螺旋结构,泰姬·马哈尔陵是圆屋顶结构。

3.简答:

(1)赵州桥为什么是拱形的?

答:赵州桥的拱形结构能增加桥梁的稳固性,同时扩大了桥的流水面积,减少了洪水对桥梁的冲击。

(2)楼板、立柱为什么做成空心的?

答:因为空心既减轻自身重量,又不易弯折。

(3)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为什么是三角形的?

答:因为三角形比较稳固,能增加建筑物承受力。

4.蜘蛛网在变形的过程中,可以将运动产生的力分散掉,英国的一位建筑师利用这一原理,为足球俱乐部设计了一座带屋顶的看台,这种结构既节省材料,又使屋顶轻巧、坚固。

5、王莲是世界上最大的睡莲科植物,叶子的直径达1.5米—2米,叶片的边缘向上卷起,像个绿色的大澡盆。英国建筑师根据王莲叶子的结构,设计建造了一座顶棚跨度极大的展览厅,整个建筑轻巧、明亮、经济实用。

6.建筑物的结构与其它物体的结构有哪些相似之处?(举出实例并加以分析)

答:如贝壳的外形多种多样,有锥形的、弧形的、球形的,但它们都是一层薄薄的外壳,它能承受巨大的水的压力,所以贝类动物可以其薄薄的贝壳来保护柔软的身体,人们从贝壳中受到启示,发明、建造了薄壳建筑,如悉尼歌剧院、香港国际会展中心等。

7.叶脉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功能?

答:叶脉呈网状结构,这样的结构使叶面更坚固,更容易吸收营养。

8.贝壳和人体中有许多拱形结构,这样抗压能力强;蜂巢是蜂窝结构,抗压能力强,质量轻、空间大;DNA是双螺旋结构,不易断损。筒形叶桥模仿了植物的叶子的结构。

三.美丽的建筑

1.我们从建筑物的造型,图案、色彩、装饰、功能等方面欣赏建筑的美。

2.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3.人们是怎样利用周围环境或创设某种环境,来体现建筑美的?

答: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如山体、流水、湖面与建筑物融为一体。另一方面通过人工手段,利用各种要素造作需要的景观,如假山、人工湖、雕塑、楼、台、亭、榭、廓等体现建筑环境的美。

4.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材料,又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还要考虑如何体现建筑物的美。

5.常见的建筑装饰材料有瓷砖、壁纸、装饰木线、石膏板等。

6.建筑材料的选择要体现环保、美观、易得的要求。

7.绿色建材:是指对人体、周边环境无害的健康、环保、安全型的建筑材料。

8.人们是怎么样利用某种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怎样改进效果好?

答:人们利用瓷砖铺地面、浴室、厨房的墙壁,用装饰木线装饰门口、窗口,用石膏板做出各种造型。要轻装修、重装饰,更利于环保。

9.设计制作流程图:(1)选择题目;(2)确定制作的目的;(3)根据目的设计多种方案;(4)选择方案并进行制作;(5)评价与改进。

10.制作一个建筑物“模型”的方法有:雕刻法、粘接法、替代法、插接法。

最新教科版( 2021 年)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 1 课. 放大镜 1. 放大镜的功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 放大镜的结构特点:中央厚、边缘薄、透明。 3. 放大倍数越高的放大镜,越能看见更细微之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倍数越高的放大镜,镜片的凸度越大。 4.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发明、制作了放大镜。 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目前凸透镜广泛使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 6. 比较放大镜的镜片与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的不同: 第 2 课. 怎样放得更大 1.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

晰度。 3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 4.在 17 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倍数。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作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 200 万倍。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6.两个放大镜平行组合后的放大倍数要大于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而改变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放大的倍数和清晰度也会发生改变。 7.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载物台和反光镜等。 8.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 组合的方式应该是镜片平行;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这个位置能观察到清晰而放大的图像。 9.实验室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显微镜顶部的凸透镜是人眼直接观察的透镜,故称其为“目镜”;而位于镜筒下方的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则称其为“物镜”。“调节旋钮”是调节镜筒上下位置的旋钮,“载物台”是承载被观察物体的操作台,“反光镜”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复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复习 姓名: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在工作时,我们使用的能够省力或方便的装置称为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等机械构造简单,也被称为简单机械。 像撬棍这种简单机械被称为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称为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称为阻力点,支撑杠杆并使其转动的位置称为支点。 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左边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钩码数乘以格数。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需要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被称为轮轴。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被称为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被称为动滑轮。 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形成了滑轮组。 像汽车车厢上搭的木板一样的简单机械被称为斜面。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需的力就越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需的力就越大。螺钉的螺纹越密,旋入时就越省力。 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使自行车运动。 以下是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斜面 省力杠杆 不省力也不费力

费力杠杆 以下是各类型滑轮: 滑轮类型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作用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 应用机械的类型杠杆轮轴杠杆 应用起重机吊钩上的滑轮起重机上的滑轮跷跷板、天平 应用机械的位置车轮和车轴后架上的弹簧夹水龙头、门 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辘轳 以下是一些举例: 开瓶器、切刀、核桃夹、订书机、羊角锤、老虎钳 13、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应用机械的位置车把手刹车大齿轮和小齿轮车铃的按钮

六年级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1.放大镜 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透明。放大镜的镜片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 自制放大镜:用装满水且透明的水杯或用水滴。 1.2.怎样放得更大 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而把两个凸透镜平行放置组合起来,就能够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做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3.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用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约200万倍。 4.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1.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 用肉眼观察物体,图像最小,视野最大。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图像最大,视野最小。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无论是图像的大小和视野都处在两者之间。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3)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 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 的中央; (4)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5)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图像出现在视野 里为止。 (6)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图像移动方向正 好相反。 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3.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4.用放大镜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一样。 蝴蝶的触角(棒状)蚕蛾的触角(羽状)蝗虫的触角(丝状)天牛的触角(鞭状) 5.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蝇的眼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 的内侧;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小鳞片组成的;受蝴蝶启发,设计出了 百叶窗样式的仪器。 1.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他用显微镜观察一块 软木片,发现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细胞。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神奇的能量 1.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2.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动能。 泥石流的动能表现:大量石块、泥沙伴随着洪水从高处急速流下。 龙卷风的动能表现: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 撞击保龄球的动能表现:球瓶被撞倒。 钱塘江大潮的动能表现:掀翻船只,拍打碓石、卷走岸边物体。 3.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 跳板运动员的势能表现:运动员弹起后会向下坠落,同时跳板恢复原状。 橡皮筋的势能表现:手受到向内的拉力,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 弹簧的势能表现:手受到向外的推力,松手后弹簧恢复原状。 弓的势能表现:手受到向内的拉力,松开持箭的手后箭射出去,同时弓恢复原状。 4.动能、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 5.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机械能,还有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电磁能,化学能和核能。 6.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热辐射、热对流、热传导。 7.化学能是一种隐蔽的能量,绿色植物、食物、电池、煤、汽油中均储存着化学能。 8.可见光是一种看得见的电磁波,微波、X光是看不见的电磁波,它们所具有的能量都属于电磁能。 9.核能是原子核在聚变或裂变的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太阳等恒星发出的光是由原子核聚变产生的,核电站发电所用到的热能是由原子核裂变产生的。 10.牛顿摆和飞旋的扣子是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换。 11.搓一搓手动能转换成热能和声能,手握瓶子,硬币跳起是热能转换成动能。 12.发电机是动能转换成电能,电动机是电能转换成动能。 13.锥形瓶中放小苏打和白醋,瓶塞跳起是化学能转换成动能。 14.电烤箱是电能转换成热能。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梅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 9、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10、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1、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12、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麦哲伦 13、你的家乡的主要地形地貌是平原 14、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达到的最深深度是14千米 15、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用。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 4、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5、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6、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

六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观察物体时,我们通常会使用放大镜来帮助我们观察 得更细致些。 2、放大镜的最大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3、放大镜实际上是由凸透镜的镜片制成的。 4、放大镜之所以能放大,是因为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 折射。 5、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为了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应将放大镜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上下移动,直到看清楚止。 6、我们不能用放大镜去直接观察太阳,否则很容易灼伤 眼睛。 7、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凸度有关。 8、我们可以用水滴、玻璃弹珠、烧瓶等材料制成放大镜。自制放大镜中凡是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9、人的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 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10、放大镜是焦距较小的凸透镜,民间又称老花镜。放大显示器后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1、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被观察物体的图像就越大,同时获得物体信息就越多,而视野就会越小。玻璃球观察视野最小。 12、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动物之一。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13、苍蝇、蜻蜓、蝴蝶的眼睛都是复眼。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主要是嗅觉和触觉,有的还有听觉的作用。 14、像蚂蚁、蝗虫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叫做昆虫。昆虫是自然界数量和种类最多的生物。 15、XXX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 16、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触角形状是棒状,蝗虫的触角是丝状的,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的,天牛的触角是鞭状,蚂蚁的触角是膝状的。 17、按照物质内部结构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8、像白糖、食盐、碱面、雪花颗粒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晶体。像玻璃、珍珠、橡胶、琥珀等形状不规则

小学六年级上课科学第一单元必背重点知识梳理

六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必背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课《放大镜》 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 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形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x(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进行观察,右眼协助记录。 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物质,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就(越小),视野内的细胞数量就越少,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归纳总结 热与温度 温度的概念与度量 - 温度是物体热量多少的度量,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常用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华氏度和开氏度。 - 摄氏度是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作为标准确定的,符号为℃。 - 华氏度是以水的冰点和沸点的度量方式确定的,符号为℉。 - 开氏度是以绝对零度(-273.15℃)作为零点的温度刻度,符号为K。 热传递方式 - 对流: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对流传热。 - 导热:物体内部的热量由热量传导。 - 辐射:热量通过空气传递,如太阳辐射热。

热传递与物体温度变化 - 热传递会使物体温度发生变化。当热量传递给物体时,物体的温度上升;当物体失去热量时,物体的温度下降。 - 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表现,温度高表示分子运动快,温度低表示分子运动慢。 物体的膨胀与收缩 - 物体受热后,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加剧,物体膨胀。物体受冷后,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减弱,物体收缩。 - 物体的膨胀与收缩会引起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变化。 物质的三态 固态 - 物质的分子在固定位置上振动,形成固态。 - 固态物质的形状和体积固定。

液态 - 物质的分子不断运动,但仍然保持一定的接触。 - 液体的形状不固定,但体积固定。 气态 - 物质的分子运动非常剧烈,相互之间没有接触。 - 气体的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 长时间的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容易导致中暑和脱水,甚至危及生命。 - 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容易导致冻伤和低体温症。 总结 本单元我们研究了热与温度,热传递方式,热传递与物体温度变化,物体的膨胀与收缩,以及物质的三态。我们了解了温度的概

六年级科学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1.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住房的基本结构包括门窗、梁、墙体、楼板、房顶等。 3.住房的基本系统包括供水系统、供暖系统、采光系统和电路系统等。 4.住房建造过程中要经历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等几个重要阶段。 5.港珠澳大桥能为港珠澳大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6.工程的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环能力等。 7.港珠澳大桥会受船舶航道和香港机场的影响,解决的办法是建造海底隧道。 8.隧道与桥梁之间需要岛屿连接,但这片海域没有可用自然岛屿,解决的办法是修建人工岛屿。 9.建岛的海床有淤泥,机械会滑出,移走淤泥又会对海洋造成毁灭性污染,解决的办法是用圆钢管围岛。 10.工程建设的一般步骤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方案)、测试模型、评估改进、实施建设。

11.工程利用了大量技术成果,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技术与工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12.塔台竞标标书包括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和时间分配等内容。 13.塔的设计需要考虑塔高、塔型、实用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14.工程设计和竞标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的和谐统一。 15.考虑楼梯、栏杆的细节有助于竞标成功。 16.项目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 17.项目安全性包括稳固程度、承重能力、抗风能力、抗震能力等。 18.标书可以用文字、画图、标注等多种形式表达。 19.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20.制作塔台模型需要经过设计、制作、测试、评估和改进等过程。 21.为避免倾斜,塔台整体应该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22.三角形更加稳固,在塔台模型设计中我们要多设计三角形来保证塔台模型的稳固和承重能力。 23.设计作品的关键是达到坚固、美观、价廉的平衡。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重点:第一单元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重点:第 一单元 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生命的迹象。让我们一起了解各种各样的生物。第一课:小草和大树。 1、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 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 2、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 3、我们可以通过解剖植物的方法了解其内部构造。 4、植物都有根、茎、叶,还有花、果实和种子。 5、小草的相同特点:茎很软,容易切开,一年或两年生,植株矮,寿命短。大树的相同特点:茎很硬,不容易切开,多年生,植株大,寿命长。 6、人们通常根据植物在某一方面的明显特征,将它们分 成不同的类别。 7、根据茎的特点可以把植物分为两类:草木植物和木本 植物。

8、具有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9、草本植物的茎的共同特点: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木本植物的茎的共同特点: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 10、特殊的木本植物:月季、牡丹、玫瑰、地锦(爬山虎)等。特殊的草本植物:竹子、香蕉树等。 11、不开花的植物:绿藻、水绵、苔藓、肾蕨。 12、我们可以根据草本植物或木本植物、针叶树或阔叶树、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栽培植物或野生植物、喜阴植物或喜阳植物、落叶树和常绿树、乔木或灌木等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第二课:植物博览会。 1、举办一个植物博览会需要搜集许多实物标本、图片文字、多媒体资料。 2、观赏植物:郁金香、含羞草;药用植物:枸骨;猪笼草、经济作物:大豆、棉花、茶叶粮食作物:谷子、玉米、水稻、小麦;珍稀植物:银杏、珙桐;寄生植物:金灯藤;最新栽培植物:方形西瓜、转基因番茄。

第一单元 人体感知环境(知识点总结)-六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

第1课《视觉》 1.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光线,判断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等。 2.我知道眼球各部分的名称: 3.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 4.人的视觉是怎样产生的?(我们是如何通过眼睛看到物体的?) 答: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等,会在视网膜上成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5.我知道眼睛在不同刺激下的反应是: 刺激强光风沙气味眼睛的反应眯眼闭上眼晴闭上眼睛并流泪6.我了解到的常见眼睛疾病: 答:红眼病、干眼症、角膜炎、结膜炎、白内障、飞蚊症等 7.(“红眼病”)传染性很强,患者不要与家人共用毛巾、脸盆等,避免交叉感染。 8.(干眼症)常见的症状是眼部干涩和有异物感。 9.我了解到的预防眼睛疾病的方法: 答:(1)眼睛疾病患者不要与家人共用毛巾、脸盆,避免交叉感染,并及时对毛巾、脸盆等进行消毒; (2)减少使用电脑、手机的时间; (3)少接触空调及烟尘环境; (4)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5)食用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含胡萝卜素的蔬菜; (6)积极参加体质检测,发现眼睛有异常应赶快就医等。

10.眼球的结构: (瞳孔)是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小圆孔,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外界光线强弱度发生变化时,虹膜上平滑肌会伸缩,使瞳孔的口径缩小或放大,瞳孔的变化范围非常大,可以控制进入朣孔的光量。朣孔的大小除了随光线的强弱变化外,还与年龄大小、屈光、生理状态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老年人瞳孔较小,幼儿至成年人的瞳孔较大,尤其在人青春期时瞳孔最大。近视眼患者的瞳孔大于远视眼患者。 (晶状体)位于玻璃体前侧,呈双凸透镜状。晶状体是一个双凸面透明组织,被悬韧带固定悬挂在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晶状体就像照相机里的镜头一样,对光线有屈光作用,同时也能滤去一部分紫外线,保护视网膜。它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或松弛改变屈光度,使人在看远或看近时眼球聚光的焦点都能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 (视网膜)是一层很薄又很复杂的结构,贴于眼球的后壁部。视网膜就像一架照相机里的感光底片,专门负责感光成像,当我们看东西时,物体的影像就通过屈光系统,落在视网膜上。 (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神经传送到大脑。在我们的头脑中建立起物体的图像,就形成了视觉。 此外,眼球还有玻璃体、虹膜、角膜、巩膜等重要结构。 11.眼睛对刺激会有什么反应? 答:(1)强光刺激:眼睛受到强光刺激时,瞳孔缩小,是为了减少进入眼睛的光线。当我们感到眼睛不舒服时,就会下意识地用手或其他物体遮挡光线。 (2)风沙刺激:大风天气时风沙肆虐。为了保护眼睛,避免异物进入,眼部肌肉会闭合眼睑,防止眼睛受到伤害。 (3)气味刺激:刺激性气味具有挥发性,可以刺激人眼部角膜的神经末梢,人体则通过神经系统活动命令泪腺分泌泪液,把刺激性物质冲走。这就是气味刺激时人们情不自禁流眼泪的原因。 眼睛对以上3种刺激的反应,都是人眼应对外部环境因素的表现,属于眼睛的自我保护措施。 1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 红眼病出现的原因可分为两种:一是外源性,由于结膜外露,易受外界各种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六下第一单元知识点-昼夜与四季 1.日复一日,太阳东升西落;年复一年,季节不停变换。我们不断地经历着昼夜的交替,经历着四季的轮回。 2.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太阳升起就是白天,落下就是黑夜,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 3.地球自转时围绕着一条假想的轴,人们称之为地轴。 4.有些不容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可以通过模拟实验进行研究。当不同的假设似乎都能成立的时候,应该改变一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从更多更广的方面去思考。 5.模拟地球自转实验 实验方法: (1)一名学生手举着太阳模型,另一名学生坐在转椅上,面向太阳模型。 (2)坐在转椅上的学生假定自己是地球,自己的左边是东,右边是西。然后分别缓慢地进行顺时针旋转(自东向西)和逆时针旋转(自西向东),同时观察“太阳”在视野中的运动情况。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我们逆时针旋转(自西向东)转动时,才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实验结论:地球在太空中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的。 6.16 世纪初,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地心说”是错误的。他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40 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哥白尼认为,处于宇宙中心的不是地球,地球和别的行星一道绕太阳运转,只有月亮绕地球运转。 7.地球像陀螺一样不停地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 小时。 8.模拟昼夜形成实验 实验方法:(1)在地球仪上确定一点,粘上橡皮泥做的小人。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使地球仪被照亮一半,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区域。 (2)将地球仪自西向东缓慢转动,观察橡皮泥小人所在位置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小人所在位置出现了“昼夜”交替。 9.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对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2020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总结(复习)

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目录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能省力。斜面坡度越小,省力情况越明显;斜面坡度越大,省力情况越不明显。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是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12、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13、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材料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横梁一般都是竖(立)放。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

教科版(新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默写 1、放大镜又称镜。放大镜的镜片具有、、透明的特点。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有关,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 2、组合凸透镜的方法:准备两个,上下,(填“大”或“小”)平行放置,上下移动方(填“上”或“下”)的放大镜,直到图像最最,量出两个放大镜的距离,用纸筒固定。 3、光学显微镜的五个主要部位的名称:、、、 、。 4、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5、人们观察微小世界的工具发展历程:肉眼(最小能看清)----放大镜---(放大倍数约为一两千倍)---(放大倍数约为),观察细菌和病毒一般要用镜。 6、显微镜的目镜里看到的移动方向跟实际的方向(填“相同”或“相反”)。 7、昆虫头上的触角其实是它的,苍蝇的眼睛是,蝴蝶的翅膀上有很多。蝴蝶的触角是状,蝗虫的触角是状,天牛的触角是状,蚕蛾的触角是状。 8、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 9、洋葱表皮细胞的小黑点是,里面的大泡泡是。黑色圈圈是。 1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1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第一个发现血液红细胞的科学家是。 12、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水气的通道。血液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13、除外,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组成的。单细胞生物有、。

14、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在烧杯中放入,倒入水,放在窗台。 15、为了控制微生物的移动速度,一般需要在载玻片上放,和用吸走。 16、微生物包括、、病毒、藻类。其中两种比较特殊,它们是、,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17、列举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地方:、、可以帮助人们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但是有些微生物对人类有害,比如、是引起疾病的元凶。微生物喜欢、的环境,所以我们保存食物需要保持、。人类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各种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和单位。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锍是(凸避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婴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淌水后的烧杯、烧版)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一上片一调焦- -观察。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服).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暝觉”很灵饭,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9、两个(凸遗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品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品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 (云母) (石英)等矿物的品体组成。 12、白然界中的大部分周体物质都是(品体)或由(晶体)组成。品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品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白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5、显微镜主要由(日镜) (调节旋钮) (物镜) (载物台) (反光镜)等组成。 16、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白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 (呼吸) (排滑) (生长) (发育) (繁殖) (遗传)等功能。 19、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 (交形虫) (眼虫) (喇叭虫) (鼓藻) (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2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 (蓝) (绿)三种颜色组成。 22、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岭)。. 23、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 肉眼一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24、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配酒、发而、制作酱油、着、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2、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 (拉) (锤打)等方法。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4、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化)。 5、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化。 6、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7、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8、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9、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10、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 1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1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又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说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3、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钢是(红褐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 (粗糙)等。 14、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有刷油漆、电镀等。 15、用领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没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而有(新物质附者),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变浅),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征是(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无色透明)。 17、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不含淀粉的食物: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 18、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诚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 答: (1) 制成合金: (2) 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 (3) 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第三单元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半径大约为地球半径的(四分之一),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体积是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昼夜温差(310℃)。 2、1969年7 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者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3、月球环形山的形状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型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月球围绕地球(白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运行。 6、月球是一个(不发光) (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7、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_二_常见的建筑— 1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创造了原始的住所,但那只是遮风避雨的地方。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中融入了人类的情感、信仰和智慧。雄伟的金字塔、庄严的紫禁城,辉煌的凯旋门……这些闻名于世的建筑,都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 2•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稳定的生活。 3•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可移动的帐篷。人类最早的房屋是山洞。 4. 人类房屋的发展是怎样变化的?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促进作用。5•举岀几件不同风格的房屋:四川山村民居、傣族竹楼、内蒙古圆顶土房,伊斯兰特色的房屋、江苏民居、北京四合院。 6•楼房的层次构成:一栋楼房-单元房-房间-墙-砖 7、19世纪20年代研制岀水泥,以后又岀现了钢材、塑料、混凝土等许多新的建筑材料。从手工操作、半手工操作、机械化到自动化,建筑机械得到迅速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使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相继岀现。自来水、电、煤气、通讯、电梯等设施的采用,是建筑功能更具综合性。 8、不同地区房屋的特点与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 9. 古时候,人类只能住在洞穴、草棚和树巢中。 10. 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但它们在构成上都有一定的层次。 二.巧妙的结构 1 •建筑物的结构不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建筑物的结构不同主要表现在:(1)整体结构不同,如:三角形、立方形、圆柱形、球形、圆锥形、弓形、弧形等;(2)屋顶结构不同,如:圆顶、棱形顶、平顶、弧形顶等;(3)墙体结构不同,如:支柱、管状、空心、实心、框架等;(4)材料结构不同,如:钢筋混 凝土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砖木结构、其他结构(竹结构、砖拱结构、窑洞等)。 2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我知道:赵州桥是弧形结构,金字塔是三角形结构,桥墩是实心结构,埃菲尔铁塔是框架,体育馆是薄壳结 构,美国的安普卡特中心是球体结构,DNA是双螺旋结构,泰姬•马哈尔陵是圆屋顶结构。 3•简答: (1)赵州桥为什么是拱形的? 答:赵州桥的拱形结构能增加桥梁的稳固性,同时扩大了桥的流水面积,减少了洪水对桥梁的冲击。 (2)楼板、立柱为什么做成空心的? 答:因为空心既减轻自身重量,又不易弯折。 (3)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为什么是三角形的? 答:因为三角形比较稳固,能增加建筑物承受力。 4•蜘蛛网在变形的过程中,可以将运动产生的力分散掉,英国的一位建筑师利用这一原理,为足球俱乐部设计了一座带屋顶的看台,这种结构既节省材料,又使屋顶轻巧、坚固。 5. 王莲是世界上最大的睡莲科植物,叶子的直径达 1.5米一2米,叶片的边缘向上卷起,像个绿色的大澡盆。英国建筑师根据王莲叶子的结构,设计建造了一座顶棚跨度极大的展览厅,整个建筑轻巧、明亮、经济实用。 6. 建筑物的结构与其它物体的结构有哪些相似之处?(举岀实例并加以分析) 答:如贝壳的外形多种多样,有锥形的、弧形的、球形的,但它们都是一层薄薄的外壳,它能承受巨大的水的压力,所以贝类动物可以其薄薄的贝壳来保护柔软的身体,人们从贝壳中受到启示,发明、建造了薄壳建筑,如悉尼歌剧院、香港国际会展中心等。 7. 叶脉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功能? 答:叶脉呈网状结构,这样的结构使叶面更坚固,更容易吸收营养。 8. 贝壳和人体中有许多拱形结构,这样抗压能力强;蜂巢是蜂窝结构,抗压能力强,质量轻、空间大;DNA是双螺旋结构,不易断损。筒 形叶桥模仿了植物的叶子的结构。 三.美丽的建筑 1.我们从建筑物的造型,图案、色彩、装饰、功能等方面欣赏建筑的美。 2•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3•人们是怎样利用周围环境或创设某种环境,来体现建筑美的? 答: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如山体、流水、湖面与建筑物融为一体。另一方面通过人工手段,利用各种要素造作需要的景观,如假山、人工湖、雕塑、楼、台、亭、榭、廓等体现建筑环境的美。 4. 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材料,又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还要考虑如何体现建筑物的美。 5. 常见的建筑装饰材料有瓷砖、壁纸、装饰木线、石膏板等。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024最新粤教粤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大全总结

六年级科学复习 第一单元:光 1.1为什么能看见物体 1.为什么能看到物体: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让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当光进入到人的眼晴时,光线被折射聚焦到视网膜上,形成了一个倒立的像,而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刺激产生视觉信号,并由视觉神经传大脑形成视觉,也就是我们看到这个物体了。) 2.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如太阳、亮着的电灯、燃烧的蜡烛等,它们属于光源。 3.光源分为:1.自然光源 2.人造光源 4.太阳是巨大的自然光源,使我们白天看到周围的一切。 5.月亮不是光源,不能自行发光,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 6.人造光源发展史:篝火→火把→油灯→蜡烛→电灯 (1878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它是迄今为止人类制造出来的最好的人造光源。)

补充: 刚熄灯时,眼前一片漆黑,过一段时间,眼睛适应后,是不是就能看到物品了呢?为什么? 能。这是因为房间受到其他微弱光线的影响,像月光、远处灯光等。 1.2光的传播 1.光源发出光后,光沿直线传播。 2.光沿传播的现象,如:月相的变化,小孔成像,(照相机),阳光透过树叶像一条直线射到地面... (用直线和箭头表示光线及其传播方向,“照相机”的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倒立的火焰图像) 1.3 光的反射 1.镜子(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光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镜子等表面光滑、光亮的物体,光线的前进方向会很明显发生改变,这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2.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3.平面镜具有很强的反射光线能力

1.4设计制作:潜望镜 1、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两块平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 2、制作一个简单的潜望镜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 3、潜望镜里的两块平面镜让光发生两次反射。 4、潜水艇在水下是通过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上下拐角处安装平面镜时,两块平面镜应该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 1.5 光的颜色 1.白色光是由7种颜色构成。 2.阳光的七种颜色有红、橙、黄、绿、蓝、靛、紫。 3.、三棱镜、水棱镜、平面镜都能分解阳光。 4.彩虹是阳光照射形成的,彩虹形成的条件:阳光,潮湿的空气(小水珠) 补充: 1.阳光的颜色:清晨:金色,中午:白色,傍晚:红色 2.日光中能呈现鲜艳的颜色,而且颜色随视线的方向而改变,是因为:露珠相当于三棱镜,太阳光照射到露珠上,发生了色散现象,显得五颜六色,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颜色也不同。 1.6 光与生活 1.光除了给予我们光明外,还能为我们传递信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