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通动物学

普通动物学

第一章

名词解释:

物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简称种。指由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上非常相似,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有共同的祖先,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生物种群组成的群体。亚种:指种内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特征上有了一定差别的群体。

组织:指一些形态类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及其非细胞结构的间质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机能的集体。

器官:有不同类型的组织结合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结构。

系统: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不同器官,相互协同以完成机体某一方面生理机能就成为一个系统。

类器官:指原生动物细胞质分化形成类似多细胞动物器官的特殊细胞器,用来执行各种生理功能。如鞭毛。

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寄生的宿主。

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间段得宿主。

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有许多切面,均可将身体分为镜像对称的两部分。(腔肠动物水螅)

两辐射对称:通过身体中央轴只有两个切面,可将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珊瑚纲海葵)

世代交替:指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交替出现的现象。(肠腔动物门水螅纲薮枝螅)

两侧对称:指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成镜像对称的两个部分。(扁形动物门涡虫纲涡虫)

皮肤肌肉囊(皮肌囊):体壁呈囊状,包裹着身体,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故称皮肤肌肉囊。(扁形动物门涡虫纲涡虫)

原肾管: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的。(扁形动物门涡虫纲涡虫)

梯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向前端集中形成“脑”及由“脑”向后分出若干纵行的神经索,在纵走的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在高等种类,纵神经索减少,以一对腹神经索较发达。是整个神经系统形成了阶梯的形状,故称梯形神经系统。(扁形动物门涡虫纲涡虫)

假体腔:原体腔是胚胎期囊胚腔残余部分的保留,不具有体壁体腔膜和脏壁中胚层,相对真体腔而言,这种体腔为假体腔。(原腔动物门蛔虫)

真体腔:由中胚层断开形成的体腔,由于在结构上,体壁和肠壁都有肌肉层和体腔膜,而不同于假体腔,故称为真体腔。(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环毛蚓)

卵胎生: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内依靠卵自身营养进行发育,直至孵化出新个体才与母体分离,与母体没有或只有很少营养联系的一种生殖方式。如田螺、蚜虫、丝虫等。(鱼纲)

卵生: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叫卵生。(鸟纲)

同律分节:即除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体节的形态基本相同。(如环节动物门寡毛纲后孔目环毛蚓)

异律分节:体节进一步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位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称异律分节。(如节肢动物门真节肢动物亚门蛛形纲蜘蛛)

闭管式循环: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密闭的血管内和心脏里流动的循环方式。(如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沙蚕)

开管式循环:动物体内的血液不完全在心脏与血管内流动,而能流进细胞间隙的循环方式。(如环节动物门蛭纲医蛭)

直接发育:动物从出生到成年不经历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形态结构基本相同,仅成熟与不成熟之分,生活习性,生态需求都基本一致。(如陆生或淡水生活的环节动物)

间接(变态)发育:动物从出生到成年经历过幼虫期,要进行一次或多次变态发育。(如昆虫纲、两栖纲)

外套膜:是身体背侧的皮肤褶襞向下延伸包裹着整个内脏团的皮膜。(如软体动物门瓣鳃纲无齿蚌)

次生性不对称:其不对称体型是在胚胎发育中发生扭转现象形成的,称为次生性不对称。(如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圆田螺)

蜕皮:周期性地在内分泌激素的控制下,换上柔软而多皱的新皮,将旧皮脱去的过程。(如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钳蝎)

幼体生殖:指昆虫母体尚未达到成虫阶段,卵巢就已经发育成熟,并能进行生殖。(如昆虫纲瘿蝇)

渐变态: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只是性器官未成熟,翅发育不全,而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一样。(如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蝗虫)

半变态: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均不相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如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蜻蜓目蜻蜓)

雌雄二型现象:是指同种昆虫雌雄两性在形态上有显著的差异。(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介壳虫)

多型现象:只同一种昆虫在形态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表现为三种或更多种不同于个

体的现象。(如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蚜虫)

原口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胚时期的口成为成体的口的一类动物。(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沙蚕)

后口动物:原肠胚时期的原口成为成体的肛门,在胚孔的对侧内外胚层融合最后形成动物口,由此形成的口的动物为后口动物。(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海参)

逆行变态: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了脊索和脊神经管等一些重要的结构,形态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成为逆行变态。(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海鞘)

原生性水生种类:在系统水平上,最多只达到鱼类阶段的动物。

次生性水生种类:在系统水平上,已超越鱼类阶段,由于适应环境又回到水中生活的动物。

单循环:血液的一种循环途径,致血液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

不完全循环:由于两栖类的心脏没有分割成两室,心脏中的血液有混合现象,因因此肺循环和体循环还不能完全分开,所以称之为不完全循环。

开放式骨盆:指腰带(髂骨、坐骨和耻骨)的左右坐骨和耻骨不在腹中线处相愈合,而是左右分开,并向侧后方伸展,这样的骨盆称为开放式骨盆。(鸟纲)

封闭式骨盆:腰带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髂骨与荐骨牢固结合,耻骨和坐骨在腹中线结合,形成封闭式骨盆。(哺乳纲)

有头类:脊椎动物神经管分化为5部,脑和脊髓,并在前端出现眼,耳,鼻等感觉器官。从而出现了结构分别的头部。(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衙门,两栖纲,青蛙)

无头类:脊索动物中脑和脊髓还没有分化出来,无头骨,因而还没有明显的头部的类群即原索动物。

无颌类:指没有颌的脊椎动物,现有的类群只有圆口纲。

无羊膜类:指胚胎发育中不具备羊膜的的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羊膜纲类:指胚胎发育中具备羊膜的的脊椎动物。包括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变温动物:指体温不能保持相对恒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包括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

恒温动物:指体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包括鸟纲,哺乳纲。咽式呼吸:先张开鼻孔,下降口底,将空气吸入上腔,然后外鼻孔的瓣膜关闭,口底上升,将空气经喉门压入肺内,因此,两栖类是将空气吞入肺内,通过腹部肌肉收缩和肺囊的弹性,将肺内的空气经鼻孔呼出体外。

胸腹式呼吸:呼吸作用借助于胸廓的扩张和缩小来完成。(爬行纲)

双重呼吸:不论吸气还是呼气,肺内微气管内总是多氧的,气体进入交换和少氧气体排出。(鸟纲)

完全双循环:心脏四室,心房,心室完全分隔,动脉血、静脉血完全分开。(鸟纲)迁徙: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迁居。(鸟纲)

胎生:胎儿借胎盘与母体联系并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排出代谢废物,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全过程(妊娠)而成为胎儿是才产出。(哺乳纲)

胎盘:受精卵在进入母体子宫后,植入子宫壁中,其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内壁结合形成胎盘。(哺乳纲)

无蜕膜胎盘:胚胎的尿囊和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不紧密,胎儿出生时就像手与手套的关系一样易于脱离,不使子宫壁大出血。无蜕膜胎盘一般包括散布状胎盘和叶状胎盘。(哺乳纲)

蜕膜胎盘:胚胎的尿囊和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为一体,因而胎儿产生时需将子宫壁内膜一起撕下产出,造成大量流血。蜕膜胎盘一般包括环状胎盘和盘状胎盘,人的胎盘即为一种盘状胎盘。(哺乳纲人)

第二章填空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间日疟原虫一生中需经历(中间寄主)和(终末宿主)两个寄主。

3.当环境适宜时,草履虫行无性(横二分裂)生殖,环境条件不适宜时行有性生殖。

4.棘皮动物有(内)骨骼,它起源于(中)胚层。

5.腔肠动物分为(水螅纲)、(珊瑚纲)、(钵水母纲)三个纲。

6.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7.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门是(脊索动物门),他的三个主要特征是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咽鳃裂)。

8.鱼类的基本体形有(流线形)、(纺锤形)、(平角形)、(侧角形)和(棍棒形)四种。

9.四大鱼是指(青鱼)、(草鱼) 、( 鲢鱼) 和(鳙鱼)。

10.四大海产指(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

11.两栖类的脊柱分化为(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四部分,其中(颈椎)、(荐椎)是两栖类开始适应陆地生活的产物。

12.鸟类的羽毛类型有(正羽)、(绒羽)和(纤羽)三种。

13.典型的陆栖脊索动物的腰带由(髂骨)、(坐骨)、(耻骨)三对骨构成。

14.典型的陆栖脊椎动物的肩带由(肩胛骨)、(锁骨)、(乌喙骨)三对骨构成。

15.动物命名的双名法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该物种的(属名),第二部分是该物种的(种名),最后加上定名人。

16.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脊索)、(脊神经管)、(咽鳃裂)。

17.环节动物多毛纲在其中个体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幼虫阶段是(担轮幼虫期)。

18.棘皮动物的成虫是(五辐射)对称,其幼虫是(两侧)对称。

19.两界系统是由(瑞典学者林奈)提出的,包括(植物界)和(动物界)两界。

20.四大基本组织分别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

21.原生动物的经营方式可以分为(植物性营养) 、(动物性营养)和(腐生性营养)三种。

22.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下一般均可以形成(包囊)。

23.哺乳动物的皮肤腺主要有(皮脂腺)、(汗腺)、(乳腺)、(味腺)。

24.昆虫的口器类型(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

25.原生动物生殖方式多样性:无性生殖(二分裂:横二分裂,纵二分裂)复分裂(裂体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质裂。有性生殖:两性生殖(配子生殖(同配和异配))单性生殖(孤雌生殖)。

26.变态分为:不完全变态(卵期,幼虫期,成虫期)完全变态(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

27.中胚层的形成方式:端细胞法(原口动物)肠体腔法(后口动物)。

原口动物的形成中胚层的方法为:端细胞法;

后口动物的形成中胚层的方法为:肠体腔法

28.脊椎动物亚门的分类:6个纲(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按上下颌的有无可将脊椎动物亚门分为:无颌类(圆口纲)颌口类(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根据胚胎发育过程中有无羊膜的发生:无羊膜类(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具备羊膜的脊椎动物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羊膜类(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按动物身体提问是否恒定分为:变温动物(指体温不能保持相对恒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恒温动物((指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鸟纲,哺乳纲)

29.两栖类脊柱的躯干分化: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

30.野生的穴兔是家兔的祖先。蒙古野驴和野马分别为驴和马的祖先。野猪为家猪的祖先。

31.动物进化的主线的十一个门类:多孔,腔肠,扁形,原腔,环节,软体,节肢,棘皮,半索,脊索。

第三章特征及分类

第一节、原生动物门(最原始最简单的动物)

1.单细胞生物,具类器官

2.个体微小,体型结构多元化

3.伪足、鞭毛、纤毛为运动胞器

4.营养方式多样化

5生殖方式多样化

6.具有协调性与应激性

7.能形成包囊

8.生物类群多,栖息地包括水体、土壤、动物体内等

分类:

鞭毛刚—绿眼虫

肉足纲—大变形虫

孢子纲—疟原虫

纤毛纲—草履虫

第二节、腔肠动物门——代表动物水螅

1.辐射对称机制,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种基本体型

2.两胚层及原始消化腔

3.原始的神经组织—神经网

4.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有世代交替现象

5.呼吸与排泄方面,靠体壁细胞的渗透,无专门的呼吸及排泄器官分类:

水螅纲—水螅

钵水母纲—海蜇、海月水母

珊瑚纲—海葵

第三节、扁形动物门

1.体制为两侧对称

2.为三胚层,出现了中胚层

3.体壁为皮肤肌肉囊

4.不完全的消化系统(由口、咽、肠道组成)

5.为原肾管式排泄系统

6.具有梯形神经系统

7.形成了生殖系统

8.自由生活的种类,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寄生类感觉器官退化分类:

涡虫纲(最原始的扁形动物)—三角真涡虫

吸虫纲—血吸虫、三代虫

绦虫刚—猪肉绦虫

第四节、原腔动物(三个胚层,假体腔)

1.体形大多为两侧对称的长圆筒形

2.体表被以非细胞结构的角质膜

3.体壁和消化道之间具原体腔

4.具有发育完善的消化道

5.具有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6.无循环系统与呼吸器官,自由生活的类群为体表渗透呼吸

7.为雌雄异体

分类:

线虫动物门—人蛔虫

轮虫动物门—轮虫

棘头动物门—棘头虫

线形动物门—铁线虫

补:横切面结构

角质层

体壁表皮层形成纵线(外胚层)

肌肉层(为纵肌)(中胚层)

原体腔:充满体腔液,有生殖器官

肠壁: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内胚层)

第五节、环节动物门

1.其身体具有同律分节现象

2.其体壁与消化管之间具一广阔空腔即为真体腔(次生体腔)

3.具有刚毛和疣足等运动器官

4.为闭管式循环系统(除蛭类外)

5.为后肾管排泄系统

6.具有链状神经系统

7.由体腔膜形成生殖系统

8.陆生和淡水生活的环节动物为直接发育,海产类为间接发育(变态发育)分类:

多毛纲—沙蚕(间接发育,有疣足)

寡毛纲—环毛蚓(直接发育,无疣足)

蛭纲—蚂蝗(直接发育,开管式循环)

第六节、软体动物们

1.两侧对称体制(腹足类为次生性左右不对称体制)

2.身体可划分为:头、足、内脏团、外套壳、贝壳

3.具有专门的消化腺,消化系统全面

4.最早出现专职的呼吸器官,其中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用“肺”呼吸

5.同时存在着初生体腔和次生体腔(极度退化),除头足纲为闭管式循环外,其他类为开管式循环

6.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7.原始种类为梯形神经系统,较高等的种类具有神经索,头足类具有脑:具有眼、平衡囊等特殊的感觉器官

8.大多雌雄异体、异体受精,大多卵生,少数卵胎生,多数间接发育,少数直接发育

分类:

单板纲—新碟贝

无板纲—龙女簪

多板纲—毛肤石鳖

腹足纲—蜗牛、钉螺

掘足纲—角贝

瓣鳃纲—无齿蚌

头足纲—乌贼

第七节、节肢动物门

1.身体为异律分节和附肢分节

2.具发达坚实的外骨骼,其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底膜3个部分构成,角质膜坚实

3.具有强有力的横纹肌

4.开管式循环系统

5.呼吸器官多样性,水生种类为鳃或书鳃,陆生种类为肺或书肺

6.多样的排泄器官,有3类:

①低等的节肢动物无专门的排泄器官,其中代谢产物积留于皮下随蜕皮而排出

②小部分节肢动物以后肾管同源的腺体状结构作为排泄器官

③大部分种类以马氏管替代

7.独特的消化系统,具有独特类型的口器,具备前肠、中肠、后肠等器官

8.灵敏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器、触觉器、化感器,有更趋集中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为链状,头部有脑的形成

9.大多雌雄异体,水生种类为体外受精,陆生种类为体内受精,间接发育较普遍

10.具有保护色,拟态等重要的生物学现象

分类:

1.原节肢动物亚门

2.真节肢动物亚门

三叶虫纲—三叶虫

肢口纲—中国鲎

蛛形纲—蜘蛛

甲壳纲—日本沼虾

多足纲—马陆、蜈蚣

昆虫纲—东亚飞蝗

第八节、棘皮动物门

1.幼体为两侧对称,成体为五辐射对称

2.体表具棘和皮鳃(内骨骼)

3.体腔发达,具有特殊的水管系统

4.以肠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壁,为后口动物

5大多雌雄异体

6.神经系统分散,无神经节和中枢神经系统

分类:

海星纲—海星

蛇尾纲—日本蛇尾

海胆纲—马粪海胆

海参纲—海参

海百合纲—中华海洋齿

第九节、脊索动物门

1.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2.腹位心脏、肛后尾、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3.两侧对称、三胚层、真体腔、后口、身体分节(高等脊椎动物也有,表明脊索与无脊索动物的联系)

分类:

尾索动物亚门—海鞘

尾海鞘纲—住囊虫

海鞘纲—菊海鞘

樽海鞘纲—樽海鞘

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

脊椎动物亚门

圆口纲—七鳃鳗

鱼纲—比目鱼

两栖纲—蛙

爬行纲—石龙子

鸟纲—鸽子

哺乳纲—猪

第十节、圆口纲

1.没有上下颌,口为吸附型

2.只有奇鳍,没有偶鳍,是脊椎动物唯一无成对附肢的一类动物

3.脊索终生存在,无脊椎,只有神经弧的雏形

4.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部中线上

5.呼吸器官为鳃囊,鳃孔7对

6.内耳中只有一个或两个半规管

分类:

七鳃鳗目

盲鳗目

第十一节、鱼纲

1.具有上下颌

2.具成对附肢

3.脊柱代替了脊索

4.具1对鼻孔,内耳有3个半规管

分类:

软骨鱼类—电鳐

硬骨鱼类—中华鲟

第十二节、两栖纲

1.为变温动物

2.有典型的五趾四肢的水陆两栖的脊柱动物

3.大多为肺呼吸,同时辅以皮肤呼吸,有的水生种类终生具鳃

4.骨骼、神经和感官已基本适应了陆生环境,但生殖离不开水

分类:

无足目—版纳鱼螈

有尾目—东方蝾螈

无尾目—中国林蛙

第十三节、爬行纲

1.身体一般分为头、颈、躯干、尾、四肢

2.皮肤具角质鳞、干燥和缺乏皮脂腺

3.骨骼比较坚固,骨化程度高

4.脊柱具较大硬度和较大灵活性,脊柱分化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5.血液循环属不完全双循环,但心室内出现了不完全的分隔

分类:

喙头目—楔齿蜥

蜥蜴目—巨蜥

蛇目—海蛇

龟鳖目—乌龟

鳄目—扬子鳄

第十四节、鸟纲

1.骨骼轻而坚固,大多为气质骨

2.颈部肌肉发达、背部肌肉退化

3.呼吸系统特化,有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气管相通连

4.胃分为腺胃和肌胃(砂囊)两部分

5.排泄系统由肾、输尿管、泄殖腔组成

6产大型羊膜卵、均为体内受精

分类:

古鸟亚纲—始祖鸟

今鸟亚纲

平胸目—美洲驼鸟

企鹅目—王企鹅

突胸目—苍鹰

第十五节、哺乳纲

1.生殖方式胎生,结构基础胎盘

2.皮肤由表皮、真皮及其衍生物构成

3.出现了口腔消化,具食性分为食虫类、食肉类、食草类、杂食类

4.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

5.完全双循环,心脏分为4室

6.排泄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皮肤是哺乳动物特有的排泄器官

7.均为体内受精

8.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分类:

原兽亚纲—鸭嘴兽

后兽亚纲—袋鼠

珍兽亚纲—大猩猩

第四章

简答题:

1.中胚层形成的意义:

⑴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⑵由于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

①中胚层形成复杂的肌肉层,增强了运动机能,再加上两侧对称的体型,使动物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摄取更多的食物。

②消化管壁上也有了肌肉,使消化管蠕动的能力也加强了。这些无疑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

③由于代谢机能的加强,所产生的代谢废物也增多了,因此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扁形动物开始有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统。

⑶由于动物运动机能的提高,经常接触变化多端的外界环境,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进一步发展。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更加集中成梯形神经系统。

⑷由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组织有储存养料和水分的功能。动物可以耐饥饿、抗干旱,为动物由水生进化到路生提供了条件。

2.真假体腔的区别:真体腔(由中胚层裂开形成,体壁和肠壁上都有中胚层和体腔膜,通过排泄系统与外界相连)假体腔(来源于胚胎期的囊胚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无肠壁中胚层,无体腔膜,为封闭系统,无管道与外界相连)

假体腔出现的意义:(1)肠壁与体壁分离,为体内器官系统的运动和发展提供了空间。(2)体腔液能有效地运输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调节与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3)体腔液作为一种流体骨骼,能保持身体的一定形态与运动。

真体腔出现的意义:(1)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层,体腔内具有了神经,循环,排泄,生殖等容器系统,结构的复杂化,促进了各种生理机能的完善。

(2)循环系统的完善,促进了物质的运输(3)体腔内还充满了体腔液,体腔液与循环系统共同完成体内运输的机能,也与体节伸缩运动有关。

3.羊膜卵的结构及意义:结构(缠身三种重要的胚膜羊膜,绒毛膜,尿囊膜,还具有卵黄和卵壳等结构,且羊膜内充满羊水)意义:(1)羊膜可产生陆地上并在陆地上孵化(2)体内受精不需水作为介质来受精。

(3)胚胎悬浮于羊水中,使胚胎在自身的水域中发育,环境更稳定,既避免了陆地干燥的威胁,又减少了震动以防机械损伤。

4.鸟类的进化特征:(1)具有高二恒定的体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2)具有

迅速的飞翔能力能主动的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3)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更好的协调各种复杂行为(4)具有更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保证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5)心脏完全双循环系统使鸟类身体供氧充分。

5.为什么七鳃鳗的结构特点说明了其是原始的脊椎动物?

答:(1)原始方面:①有不成对的附肢②无主动可咬合的上下颌为无颌类③具有原始的肌节分节排列④有特殊的腮囊,腮孔。(2)进化方面:①皮肤裸露,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面光滑无鳞片。②身体的主要支撑方面吴脊椎,脊索终生存在。③脊神经管已分化成脑脊髓但不发达④出现了头骨,但只为软骨⑤有集中的感觉器官但不完善⑥心脏已分化出现了血细胞,为单循环,无动脉圆锥⑦有集中肾脏和生殖腺,但无生殖导管,体外受精。

6.鱼纲的进步性特征:①具有了上下颌②具成对附肢③脊柱代替了脊索④具一对鼻孔,内耳有三个半规管。

7.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具有3种营养方式。一是植物性营养,又称光合营养,如绿眼虫等;二是动物性营养,又称吞噬营养,如变形虫、草履虫等;三是渗透性营养,又称腐生营养,如孢子虫、疟原虫等。

8.简述硬骨鱼系(软骨鱼系)的主要特征?

答:硬骨鱼系:①骨骼全部或部分为硬骨②体被硬鳞,骨鳞或无鳞③鳃裂4对,不直接开口于体外,有骨质鳃盖保护,鳃隔退化,一般有鳔④口位于头前端,多数种类肠内无螺旋瓣鳃间隔发达,无鳔④口在腹面,肠内有螺旋瓣⑤多体外受精,多卵生,少数种类变态发育⑥尾多属正尾型,低等种类歪尾型

软骨鱼系:①骨骼全部为软骨②体被楯鳞或无鳞③鳃一般5对,各开口于体外,鳃间隔发达,无鰾④口在腹面,肠内有螺旋瓣⑤体内受精,雄体有鳍脚,卵生或卵胎

普通动物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普通动物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普通动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动物分类、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态学和行为学等多个方面的研究。以下是各章知识点总结: 1. 原生动物门 - 主要特征: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等。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具有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是一个具有独立完整的有机体。 - 代表动物:草履虫结构和功能。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具有表膜、纤毛、口沟、细胞质、细胞核、大核和小核等结构。草履虫的运动和消化等功能都是通过其表膜和纤毛来实现的。 2. 无脊椎动物门 - 主要特征:无脊椎动物是一类身体构造简单、缺乏脊椎骨的动物。无脊椎动物门包括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和腔肠动物等四大类。 - 代表动物:节肢动物中的蜘蛛、蚊子、蟑螂等。节肢动物具有三对脚、一对触角和一对眼睛等结构,其身体分节使得它们能够灵活地运动。 3. 脊椎动物门 - 主要特征:脊椎动物是一类具有脊椎骨的动物。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的等级之一,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 代表动物:鱼类中的鲤鱼、鲨鱼等;两栖动物中的青蛙、鳄鱼等;爬行动物中的蛇、蜥蜴等;鸟类中的鸡、鸟等;哺乳动物中的牛、羊、猫等。脊椎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够感知外部环境并做出反应。 4. 昆虫纲 - 主要特征:昆虫是一类有翅和无翅的动物。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其中胸部包含三对脚和一对触角。 - 代表动物:蜜蜂、蚊子、苍蝇等。昆虫具有高度发达的繁殖系统和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并在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5. 植物纲 - 主要特征:植物是一类有根、茎、叶等器官的植物。植物有细胞壁、叶绿素、果实、种子等特征。 - 代表动物:草木、树木、花卉等。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能够为地球提供氧气、食物、建筑材料等资源,同时也是许多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以上是普通动物学各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完整word版)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无脊椎动物 卵生: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叫卵生。卵生的特点是在胚胎发育中,全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囊作为营养。 卵胎生: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胚胎的发育在母体输卵管内完成,所需营养完全靠卵黄囊提供的一种生殖形式。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为无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相连,芽体最后基部收缩与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复习题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为无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相连,芽体最后基部收缩与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动物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头索动物:脊索和神经管纵横于全身的背部并终身保留,又称无头类 2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的类群,总称为原索动物 3脊索: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帮状结构介于消化管和神经管之间 4逆行变态:幼体结构复杂,成体结构简单。这种个体发育又复杂变态到简单变态的现象 5无头类:脊索动物中脑和感觉器官没有分化出来,因而没有明显的头部的类群 6頜口类:有頜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7有頜类:鱼纲和其他高等四足类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 8咽腮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腮裂。 9口索: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盲管 10尾索: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 11双循环:在陆生脊椎动物中,鸟类和哺乳类的双循环是完全的双循环,即血流的全过程包括两条途径。一条叫体循环—富氧血自左心室压出,流到身体各部,经气体交换后流回右心房;一条叫肺循环—缺氧血由右心房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压入肺,在肺进行气体交换后的富氧血又流回左心房。 12单循环: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 13不完全双循环:除了体循环外,心脏与肺之间出现了一个小的循环途径,但仅仅心房有隔而心室一个,心脏中多氧血与缺氧血不能完全分开。 14闭鳔类:鳔与食管之间的鳔管退化消失,如鲈形目 15腮耙:着生在腮弓的内缘,为滤食器官。 16盾鳞:软骨鱼类特有,包括基板和鳞棘两部分有外胚层的釉质和中胚层的齿质共同形成与牙齿同源。 17硬鳞:只存在于少数硬骨鱼中即硬鳞鱼类,来源于真皮,鳞质坚硬,成行排列而不呈覆瓦状。 18骨鳞:是鱼鳞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真皮层的产物,仅见于硬骨鱼类。呈覆瓦状排列,顶区露出部分的边缘呈现圆滑或带有齿突而被称为圆鳞和栉鳞。 19圆鳞:定区边缘呈圆形。 20栉鳞:顶区边缘有齿突 21韦伯氏器:鲤科鱼类的前三块脊椎的一部分变化成韦伯氏小骨,包括三角骨、间插骨、舟骨。三角骨的后端和鳔壁相融,舟骨和內骨的围淋巴腔接触。 22侧线器官:是鱼类特有的感觉器官呈管状或沟状,埋于头骨内和体侧的皮肤下,侧线管以一系列侧线孔穿过头骨及鳞片,连接成与外界相通的侧线存在于两栖纲的幼体。 23鳞式:被侧线管分支穿透的鳞片称为侧线鳞。侧线鳞数目、侧线上鳞和侧线下鳞通常以鳞式表示 24齿式:表示一侧牙齿的数目的式子。例如猪为:3.1.4.3/3.1.4.3 25生殖洄游:从越冬或索饵场向产卵地的迁移,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的一定时期内,沿着一定的路线寻找产卵场所。 26卵生;雌雄成体经交配后雌虫产出受精卵,卵在体外发育成幼虫。 27卵胎生:受精卵不排出体外而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成幼虫再产出,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由卵内的卵黄提供,受精卵与母体不发生营养关系。 28胎生:哺乳类的胎儿借胎盘和母体联系并取得营养,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过程,成为幼儿时才从母体产出的生殖方式。

普通动物学 生物 名词解释

原生动物:是一个完整的、能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结构的有机体也称单细胞动物。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原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胚孔)形成口的动物。包括: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在相反方向的一端由内胚层内陷形成口的动物。棘皮动物以后的动物属于后口动物。 胞饮作用:在液体环境中的一些大分子化合物或离子吸附到质膜表面,使膜发生反应,凹陷形成管道,然后在管道内端下形成一些液泡进入胞质内。 胞内消化:食物被摄入体内后,细胞质就分泌一层临时膜把食物包围起来,形成食物泡,细胞质还分泌消化酶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是较原始的消化方式 包囊:在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能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且体表会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凝固后将自己包围,即形成包囊。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度过干燥、冰冻等不良环境,等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包囊破裂,恢复原来的生活状态。 剌丝泡: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痹敌害,有防御功能。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1古生物学方面:化石 2形态学方面:有单细胞的动物、多细胞的动物,并形成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序列。 3胚胎学方面 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基本上是相似的。根据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简短地重演了系统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明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并且说明多细胞动物发展的早期所经历的过程是相似的。 个体发育(Ontogeny):是指多细胞动物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至子代个体形成、成长、性成熟直至死亡的全过程。 系统发育(Phylogeny)即种族发展史。也可称为系统发生。 动物的系统发育是动物界漫长的演化历史,是指动物由最低等的形式(原生动物)发展到多细胞结构的后生动物,并逐步完善、复杂化,进而发展成为最高级形式的动物,直至人类的全部种族发展史。 原肠胚的形成和原肠作用 由囊胚的一部分细胞通过不同的形式(内陷、移入、分层、内卷、外包)迁移到囊胚内部,形成两胚层的原肠胚,留在外面的称为外胚层,迁到内面的称为内胚层。 中胚层的形成和体腔的出现有两种方式: a.端细胞法:在卵裂形成囊胚时,出现两个原始囊胚层细胞,发展为原中胚层带,以后中胚层带的中央裂开形成一空腔(体腔)。 b. 体腔囊法:又称肠体腔法,由原肠背面两侧内胚层胚胞向外胚层伸展,最后形成一囊状体,其中的空腔就是体腔。 胚层分化 1. 外胚层:全部神经组织和部分上皮组织,如皮肤及其衍生物指甲、羽毛等,晶体,眼网膜,内耳上皮等。 2.中胚层:全部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大部分排泄、循环和生殖系统的上皮组织,体腔膜和

普通动物学_名词解释整理

1.生态幅:各种生物对生态因子(如温度)所能耐受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幅度称为生态幅。 2.动物行为:是指动物对环境条件(包括内、外环境)刺激所表现出的有利于自身生存和繁殖的可见动作或反应。动物的吃、喝、跑、跳以及微小的动作变化,如竖耳、立毛等都是行为或行为的一部分。 3.逆行变态:某些动物(海鞘)由于适应固着生活身体失去了一些重要结构,使形体变得越来越简单,这样的变态称之为逆行变态。 4.生物群落:占据特定空间和时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和功能单位被称为群落。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方可以出现相似的群落。 5.仪式化格斗:仪式化格斗不是为了损伤或杀害对手,而是为了增强信号的效率。由于这种格斗行为常有固定的行为序列,尤如遵循一定的规则,因此成为仪式化格斗。 1.模仿:是一种学习行为,是一个动物模仿另一个动物,间接获得经验的学习行为。 2.食物链:通过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生物之间的食物传递形成了一环套一环的链条式关系结构,称为食物链。 3.双重呼吸:鸟类由于具有发达的气囊与肺脏相结合,因此无论在吸气还是呼气,肺脏内都进行气体交换,称之为双重呼吸。 4.鳍式:书面表达鳍的种类和鳍条数目的方式。 5.脊索:是一条纵贯躯体背部,在消化管之上,神经管之下,并与之平行的一条索状结构,起着支持身体的作用。 1.脊索动物:在个体发育的全部过程或某哦一时期,具有极所,脊神经管和鳃裂的动物 2.头索动物:文昌鱼终生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和咽赛列三个主要特征,脊索纵轴身体权长,达到身体最前端,孤臣为头索动物 3.脊椎动物:有明显头部和腹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而且脊柱是由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故称脊椎动物 4.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在胚胎发育过程出现羊膜,因而合称为羊膜动物 5.四足类:具有五指(趾)型附肢的脊椎动物 6.颌口类;具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 7.逆行变态:动物经过变态失去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 8.无颌类;无上,下颌合成对附肢的脊椎动物.如圆口纲动物 9.无头类:头脊动物因头部不明显,没有明显的感觉器官和脑的分化,又称无头类 10.变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低,不能产生足够多热个量和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全,体温随界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称为变温动物 11.恒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高,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和体温条凝结机制完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也称内温动物 12.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 13.有头类:脊椎动物的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 14.小肾囊:柄海鞘无专门的排泄器官,仅在肠附近有一对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称为小肾囊 15.肝盲囊:文昌鱼的肠为一直管,向前伸出一盲囊,突出咽的左端,而称为肝盲囊,其功能分泌消化液,与脊椎动物的肝脏为同源器官 16.背裂;文昌鱼神经管的背面并未完全愈合,尚留有一条裂隙称裂背 17.脑眼;文昌鱼神经管上的黑色小点,为光线感受称为脑眼 18.眼点:文昌鱼神经管前端的单个大鱼脑眼的色素点,无视觉作用 1.圆口动物:又称无颌类,是无成对偶肢和上下颌的低等脊椎动物. 2.囊鳃类:圆口纲动物呼吸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鳃囊结构,故又称囊鳃类. 1.鳞式:硬骨鱼类鳞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可用作分类鉴定特征,写法如下: 侧线鳞数目=侧线上鳞数目/侧线下

(完整版)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

普通动物学部分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动物界概况 一、主要的门类: 现存动物约 150 万种 , 分 10 个门 . 1、原生动物门:约 3 万种,分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 2、多孔动物门:约 1 万种,分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 3、腔肠动物门:约 1 万种,分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4、扁形动物门:约 1 万种,分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 5、线形动物门:分线虫纲,轮虫纲。 6、环节动物门:约17000 种,分多毛纲、寡毛纲、蛭纲。 7、软体动物门:现存约10 万种,化石种类 3.5 万种,分单板纲、多板纲、腹足 纲、掘足纲、瓣鳃纲、头足纲。 8、节肢动物门:为动物界第一大门,约110 万种,分为三个亚门七个纲。有鳃亚 门包括三叶虫纲、甲壳纲;有螯亚门肢口纲、蛛形纲;气管亚门包 括原所管纲、多足纲、昆虫纲。 9、棘皮动物门:现存约6000 种,分海星纲、蛇尾纲、海胆纲、海参纲、海百合 纲。 10、脊索动物门:约 7 万多种,分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分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 (2)头索动物亚门:只有头索纲。 (3)脊椎动物亚门:分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二、重要的名词概念 体制:动物躯体结构的基本形式, 是动物躯体各部分在排列方式上的某些规律性。 其进化趋势为:不对称→球辐对称→辐射对称→两辐对称→两侧对称。 分节:指动物体内或体外的分段现象。其进化趋势为不分节→假分节→真分节( 同律分节→异律分节、分部) 。 原体腔:由囊胚腔发育而来,体壁有肌肉层而肠壁没有,无体腔膜。 真体腔:由中胚层分裂而来,体壁肠壁均有肌肉层和体腔膜。 直接发育:发育中幼体与成虫形态大小无异,无须经过变态。 间接发育:幼虫与成虫形态明显不同,须经过变态。分表变态、不完全变态(分渐变态和半变态)、完全变态。 第二部分无脊椎动物 包括脊索动物以外的所有动物。 一、原生动物门 (一)门的主要物征: 1、生活习性:生活在液体环境或潮湿土壤中。具有三种营养方式,即①植 物性营养(光合营养);②动物性营养(吞噬营养);③渗透营养(腐生营养)。有的兼有其他营养方式,如绿眼虫在有光时行光合营养,无光时行渗透营养。 2、形态结构:体制有不对称、球辐对称;单细胞,少数联合成群体;细胞

普通动物学考研真题 参考答案

考研真题 早成鸟:是指孵出时即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待绒羽干后,即可随亲岛觅食。大多数地栖鸟类和游禽属此。(第二十章p446) 昆虫生长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第十一章p259) 日本沼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第十一章p239) 愈合荐骨(综荐骨)是鸟类特有的结构。由少数胸椎、腰椎、荐椎以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使鸟类在地面步行时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第二十章p418) 昆虫纲主要特征 1.身体由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集合成头、胸、腹三个部分; 2.头部不分节,是感觉与取食的中心,具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 3.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3对足,一般成虫还有2对翅,也有一些种类完全退化; 4.腹部是生殖与营养代谢的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官及大部分内脏; 5.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变态过程。 有性生殖:是指由雌、雄细胞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方式。有性生殖常见的方式有接合生殖和配子生殖(同配和异配生殖)。(第三章) 三名法依次是由:属名、种名、亚种名构成。(第一章p11) 卵裂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第四章p61-62) 最常见的是内陷与外包同时进行,分层与内移相伴而行。(第四章) 现今的鸟类可分为古鸟亚纲和今鸟亚纲。(第二十章) 动物主要分类阶元界、门、纲、目、属、种。(第一章p10) 软体动物具有与一些环节相同的特征:真体腔、后肾管、螺旋式卵裂、个体发育中具有担轮幼虫等。 根据体节的组合、附肢以及呼吸器官等将现存种类分成原节肢动物亚门和真节肢动物门亚。 鱼类的体型主要有四种基本类型,即纺缍型、侧扁型、平扁型和鳗型。

大学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笫一章原生动物门 一.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这种单细胞又是一个具有一切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的、独立完整的有机体具有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机能 1.4有特殊的适应性 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并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待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脱囊而出,恢复正常生活。 1.5 群体单细胞动物 特点:由多个单细胞个体聚集而成的群体,但绝大多数群体内的单细胞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 代表动物:草履虫––结构和功能 结构和功能 ●表膜:包被草履虫体表的膜,即细胞膜、质膜,分三层。最外层膜连续覆盖在体表和纤毛上, 中间层和内层膜形成表膜泡镶嵌系统 纤毛:为细胞质的丝状突起,是草履虫的运动器官。纤毛的基部有复杂的微管纤维网,控制和协调纤毛的运动。 口沟:从草履虫身体后半端开始,在表膜上一条伸向身体中部的斜沟,沟的未端为口(胞口 细胞质:分成外质和内质二部分 外质:为表膜下面的一薄层细胞质,较透明。剌丝泡分布在外质中 刺丝孢: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庳敌害,有防御功能。 内质:内含颗粒状结构,有流动性。有许多重要结构分布在内质中:食物泡:散布在内质中的许多泡状结构。 食物泡的形成。食物泡的消化功能 伸缩泡和收集管:位于内、外质的交界处,2组,身体前后半部的中部各一对。功能: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草履虫体内水分来源:A.大部分由外界通过表膜渗透进来。B.一部分随食物经胞口和食物泡进入细胞质。 C.小部分为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水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有二种。大核:一个,肾形,位于胞咽附近。功能:主管营养代谢、有丝分裂、细胞分化,通过蛋白质合成来控制表型基因,称为营养核。小核:一个或多个,位于大核凹陷处。功能:是基因储存地,负责基因交换、基因重组,并由小核产生大核。主管生殖、遗传,称为生殖核。草履虫与其它原生动物一样,无专门的呼吸、循环胞器。 呼吸、排泄:靠表膜渗透循环:靠内质环流 1 .无性生殖:横二分裂:小核先作有丝分裂,大核再作无丝分裂,各自延长,分成二部分。虫体从身体中部横缢,形成 2 个子体。.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 三.重要的病原体—疟原虫 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的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4 种:1)间日疟原虫●东北西北华北2)三日疟原虫3)恶性疟原虫●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岛3)卵形疟原4 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 有二个中间寄主:人,雌按蚊 ●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在人体内进行。有性世代:在雌按蚊体人内进行 ●传播媒介:雌按蚊。红细胞前期:在人的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潜伏期的长短 ●红细胞内期:在人体的红血细胞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疟疾症状反复发作的间隔时间 ●红细胞外期:在人体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疟疾复发的根本原因 分类依椐:运动胞器、营养方式 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植鞭亚纲夜光虫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动鞭亚纲 2.纤毛虫纲Ciliata以纤毛为运动器官喇叭虫钟形。 3.肉足纲Sarcodita以伪足为运动器官变形虫 有外壳的肉足纲种类足衣虫

普通动物学pdf

普通动物学pdf 《普通动物学》 (General Zoology)是在英国牛津大学开设的“普通动物学”课程,它使我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中,介绍了动物界的生物。那些可爱的小动物真是太有趣了,一个个的小故事不仅引人入胜,还蕴含着大道理呢!比如,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叫作达里欧,因为他非常顽皮,所以,经常被妈妈训斥,所以,就取名叫作达里欧。达里欧想过一个安静舒适的日子,但总会有两个坏蛋来破坏。一次,达里欧遇到了狡猾的狐狸,他对达里欧说:“我帮助你们把兔笼换成木头的,这样不易被偷走。”达里欧很高兴地答应了,他把木笼子换成了木头的,很容易就看出,被下了毒药。第二天,大家发现木笼子少了许多,都觉得很奇怪,这时候,狐狸才露出了真面目,他带着手下赶快逃走了,从此,再也没有人相信达里欧了。 你知道吗?动物之间也存在食物链呢!这本书告诉我们,大象吃水牛、水牛吃大老鼠,直到大老鼠吃蚯蚓,蚯蚓吃蜗牛……依次排列下去。不管怎样,最终都会演变成消费者和生产者。我觉得,这种现象真的非常神奇,而且能使我们受益无穷。 同时,这本书还教育了我,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些道理一直影响着我的成长,并让我受用一生。它还培养了我爱动物、保护环境的品质。在这本书中,我喜欢的内容有,爬行动物:龟、蜥蜴、壁虎……两栖动物:青蛙、蟾蜍……鸟类:麻雀、金丝雀、燕子、火烈鸟……鱼类:热带鱼、海洋鱼、鲸鱼……还有哺乳动物:老鼠、松鼠……

小学生在阅读这样的科普著作时,不仅需要抓住情节和语言的关键词,更需要做好摘录笔记。作为摘录笔记的方法,除了“抄写”或“划线”以外,还有以下几点: 1、在读完整篇文章后,把文章的精华部分用符号记录下来。 2、简单概括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概括性记录:找到科普文章的主题,用符号标注出来,如:“环保”“自然”等等。 4、评价性记录:根据具体内容的不同,用一句话简单描述该段内容。 5、评论性记录:摘录全文最重要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看法进行记录。 好了,让我们带着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细细品味这本书吧!《普通动物学》(一年级上册),王维浩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9年6月出版。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 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 理生态特征、分类地位以及遗传和进化等方面的知识。对于爱好 动物的人来说,了解一些普通的动物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地认识动物世界,从而保护和珍爱自然环境。 一、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指能够通过乳汁喂养幼崽的一类动物。哺乳动物的 特征包括有自主体温调节、有毛发、有耳朵听觉器官、四肢为骨 骼结构和心脏四室等特征。哺乳动物的分类很复杂,按照生物分 类学的标准,哺乳动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目、科和属。 二、鱼类 鱼类是指生活在水中,有鳞片和鳃的动物。鱼类属于脊椎动物,有着脊椎骨和内骨骼支撑体系。鱼类的分类也较复杂,它们可以 分为硬骨鱼和软骨鱼两类。硬骨鱼的体内有骨头结构,包括鲤鱼、金鱼、鲈鱼等;而软骨鱼则没有骨头,主要包括鲨鱼、鳐鱼等。

三、昆虫 昆虫是一种体型小、群居性强的动物,最重要的特征是拥有六 条腿和三个体节。昆虫数量非常多,它们分布在各个地方,其中 包括了很多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如蜜蜂、蝴蝶、甲壳虫等。昆虫 的繁殖速度非常迅速,它们有着比其他动物更为灵敏的感知和适 应性能力,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是指生活在陆地上,有角质外皮或有甲壳的一类动物,例如蛇、蜥蜴、海龟等。爬行动物具有呼吸器官和肺,不像鱼类 和两栖动物一样可以通过鳃呼吸。它们的四肢往往呈现出散布状,并且体形扁平,可以潜伏于石头、树木等处进行隐蔽。 五、鸟类 鸟类是一类有着翅膀和羽毛的动物,身体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鸟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演化出了可飞行的体态和觅食技巧。在 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鸟类有着各自不同的适应性,包括了极地的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1.双命名法:目前国际上统一使用的物种命名法。规定每一种动物 都应该有一个科学名词,这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文字组成。前一个是该物种的属名,后一个是种名,所面还要写上最初定名人的姓氏缩写。 2.种:分类学的基本单位,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种内个体不 仅有相似的形态、生理及生态学特征,而且种内个体间可以交配繁殖。 3.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 历的全过程,分为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 4.出芽:亦称出芽繁殖。与分裂一起为单细胞生物和低等后生动物 常见的无性生殖的—种类型,在个体体壁的一部分产生小的突起,即芽基,并逐渐发育成与原个体同样的形态。 5.辐射对称:是指动物体型呈辐射状的一种对称形式。即通过动物 体中轴的任何平面都可把有机体分为相似的两半。这种体型仅有上下的差别,并无左右之分,适应于固着或漂浮生活。 6.浮浪幼虫:腔肠动物的幼虫。腔肠动物生活史中,由受精卵发育 形成的实心原肠胚,其表面遍布纤毛,能在水中游动,称浮浪幼虫。 7.系统:能够完成一种或者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 序组合在一起的结构。 8.类器官:是一个体外构成的具有自我更新,自我组织能力的微型 器官,与真实的器官具有相似的空间组织并且能够执行原始器官功能。 9.伪足: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门、肉足纲动物的临时性运动细胞 器。 10.包囊:在不良环境下,许多原生动物体表会分泌一些物质,将自 已包围,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11.裂体腔法:又称端细胞法。动物形成中胚层和体腔的方式之一。

12.真、假体腔:假体腔存在于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等是中 胚层与内胚层所围成的空腔,较低等动物;真体腔广泛存在于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脊索动物等所有较为高级的动物。13.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 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 14.两侧对称:又称左右对称。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 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 15.马氏管: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是中肠与后肠交界处肠壁突起形 成的细长小盲管,浸浴于血腔的血液中,收集代谢废物和水份,排入后肠。 16.分节: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称为分节。每一个部分 称为一个体节。 17.异律分节:各个体节的形态、结构、功能有较大差异的分节称为 异律分,不同体节完成不同的功能,内脏器官也集中于一定的体节中,功能相同的体节愈合形成体部。 18.疣足:多毛纲动物的运动器官,为体壁向外突出的扁平状物,分 背肢和腹肢两部分。 19.背神经管:脊索动物的神经中枢,位于脊索背面。在胚胎发育时, 由胚胎背中部的外胚层加厚、下陷卷曲而成。 20.实角:鹿科动物所具有的角。由真皮骨化后形成的末端分叉的实 心骨质角,每年脱换一次。 21.沟牙:是毒蛇前颌骨和上颌骨上的少数几枚特化的大牙,牙基部有 排毒导管与毒腺相联.牙的表面有沟就称为沟牙。 22.羊膜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羊膜、绒毛膜、尿囊和卵黄囊 等一系列胚膜结构的卵,称羊膜卵。 23.皮肌囊:扁形动物等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相互 紧贴构成体壁。 24.管足:刺皮动物水管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有摄食、运动的功能。 25.生殖洄游:以繁殖为目的,在一定时期内所进行的集群性、周期 性、主动性、定向性、具有种的特点的长距离迁移运动,称生殖洄游。

浅析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浅析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专业的培养目标也面临着新的要求。为了适应 行业的发展需求,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已成为当前水产养殖专业 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教材体系的改革 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动物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分 类学和进化等方面的内容。传统的教材体系中,大多以纸质教材为主,内容有些滞后,并 且只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教学。 在改革中,可以通过使用多种形式的教材,如电子教材、在线课程、实习手册等,来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针对本专业的特点,他们应深入学习水产养殖过程,并根据不同的养殖动物类型,开展实践教学和实验研究。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水产养殖专业人才,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应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在传统课程中,一般只注重动物的科学知识,而忽视了水产养殖技 术在动物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更加注重将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实验检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可开展一些学生参与的实践教学项目,如水质测定、养 殖模式策划等,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水产养殖行业,并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完善 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实践环节的设计至关重要。传统教学中,实践教学环 节往往只是简单的实验,学生只是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没有深入理解实验内容和意义。 在改革中,可以通过设计更加贴近实际的实践教学项目,如实地考察和调查等,使学 生深入了解水产养殖行业的实际情况,并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设计。可以加强学生对养殖 技术和设备的了解,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体系的改革 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评价体系的改革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评价体系往往 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缺乏对能力的评价。

《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4171 课程总学时/学分:54/3(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普通动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各主要类群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知识、生殖发育,了解其系统演化以及与环境和人类的关系等内容。为进一步学习设施专业相关学科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的重点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故教学上要求以这方面为主进行讲授,而且形态结构的演变要与环境结合来讲授,不能将其孤立。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配合多媒体教学以及标本、模型的演示,个别章节可以用讨论法。对于实验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机会,效果不理想的要重做,以保证实验效果。教材的编选应以知识新颖、系统,重点明确,与实际联系密切合理为原则。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第二节动物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动物学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动物分类的知识:物种的概念、物种的命名以及分类等级 教学要求: 1. 要求学生明确普通动物学的概念; 2. 掌握普通动物学学习的目的、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方面知识。 教学重点: 1. 普通动物学的概念; 2. 动物的分类及命名原则。 教学难点: 动物的分类及命名原则。 第二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繁殖发育(2学时) 第一节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动物细胞及四大基本组织 第二节动物的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的各种类型

第三节多细胞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前发育阶段、胚胎发育阶段和胚后发育阶段 教学要求: 1. 掌握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结构功能,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动物个体发育的主要阶段; 3. 了解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关系及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教学重点: 1. 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结构功能,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 2. 动物个体发育的主要阶段。 教学难点: 动物个体发育的几个重要阶段。 第三章原生动物门(2学时) 第一节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原生动物门的分类 一、鞭毛纲 二、肉足纲 三、孢子纲 四、纤毛纲 教学要求: 1. 掌握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明确原生动物是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教学重点: 1.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明确原生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2. 各纲的识别特征及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 教学难点: 原生动物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种类的特征及如何有效利用及控制。 第四章腔肠动物门(2学时) 第一节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腔肠动物门的分类 一、水螅纲 二、钵水母纲 三、珊瑚纲 教学要求: 1. 掌握腔肠动物门的重要特征及其水螅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的全部内容。

[动物生物学] 原生动物门 食物泡(Food vacuole ): 食物进入原生动物体内后被细胞质形成的膜包围形成,食物泡随原生质流动,并经消化酶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从食物泡进入内质,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由体表或胞肛排出体外。 胞肛(Cytopyge): 又称肛点,是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体表固定位置排出体外的胞器。 胞口: 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咽之前. 胞咽: 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口之后. 表膜(pellicle): 又称皮膜,是原生动物身体表面一层很薄的原生质膜,使身体保持了一定形状。表膜的弹性又可使身体适应改变形状. 大核: 纤毛虫类都具大核和小核两种类型的细胞核,大核负责纤毛虫的正常代谢、细胞分化控制等。大核可以通过 DNA 的复制成为多倍体核。 小核: 是纤毛虫类两种类型的细胞核的一种。一般较小,呈球形,数目不定,小核负责基因的交换重组并由它产生大核,小核均为二倍体,因此又称为生殖核。 伸缩泡(contracrtile vacuole ): 是原生动物体内水分调节细胞器,兼有排泄功能.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伸缩泡的结构不尽相同,纤毛虫的伸缩泡最复杂,每个伸缩泡有 6-10 个收集管,收集管周围有很多网状小管,收集内质中的多余水分及部分代谢产物,最终由伸缩泡与外界相通的小孔排出体外。 收集管(collecting canals): 纤毛虫体内与伸缩泡相通的,周期性地将内质网收集的水分集中注入伸缩泡的结构. 外质(ectoplasm): 原生动物的细胞质靠近表膜的一层,光镜下外质透明清晰,较致密。在变形虫中可以看到外质与内质相互转化。外质可以分化出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腰鞭毛虫的刺丝囊(nematocyst),丝孢子虫的极囊(polar capsule),纤毛虫的刺丝泡(trichocyst)等. 内质(endoplasm): 原生动物的细胞质不靠近表膜的部分,光镜下不透明,含有油滴、淀粉、副淀粉等颗粒,内质中含有各种细胞器:色素体(chromatophore )、食物泡(food vacuola)、眼点(stigma)、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线粒体(mitochondrion)、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等。 溶胶质(plasmasol)、凝胶质(plasmagel) :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动物的内质可分为固态的凝胶质和液态的溶胶质.在运动时虫体后端的凝胶质因蛋白质的收缩产生压力,使溶胶质向前流动同时伸出伪足。溶胶质流到前方后压力减小,溶胶质又由前向后回流,再成为凝胶质.这样凝胶质与溶胶质的不断交换形成变形运动。植物性营养(holophytic nutrition): 原生动物门植鞭毛类体内含有色素体,可以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制成自身生长的营养物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植物性营养。 动物性营养(holozoic nutrition): 原生动物通过伪足吞噬或通过胞口、胞咽将细菌、有机质颗粒等食物取食进细胞质内形成食物泡,经消化酶的作用吸收消化后的营养,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则由胞肛排出体外,这种营养

普通动物学

普通动物学 脊椎动物 一、圆口纲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1.口为吸附式,没有上下颌,故称无颌类; 2.脊索终生存在,没有脊椎,只有神经弧的雏形; 3.只有奇鳍,没有偶鳍; 4.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部中线上; 5.具有独特的呼吸器官鳃囊; 6.内耳中只有1或2个半规管; 二圆口纲的分类: 1.七鳃鳗目:具有口漏斗和角质齿,鳃囊七对,以口漏斗吸附在鱼体表营半寄生生活;如日本七鳃鳗; 2.盲鳗目:口位于最前端,无口漏斗,具有4对口缘触须,鳃孔1-16对,常从鱼鳃钻入体内营体内寄生,如盲鳗、粘盲鳗; 二、鱼纲 一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7.体多呈纺锤型,并常覆盖有保护性的鳞片; 8.终生生活在水中,鳃呼吸; 9.以鳍运动,不仅有奇鳍还有偶鳍; 二较圆口类进步的特征:

1.始具上下颌,进入颌口类行列; 1. 始具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 2. 始具一对鼻孔和内耳中的三个半规管; 三鱼类形态结构特征; 1.外形: 纺锤形:头尾轴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如鲤鱼; 侧扁形:头尾轴较短,左右轴最短,背腹轴最长;如蝴蝶鱼; 平扁形:背腹轴最短,左右轴特长,营底栖生活,如刺鳐; 棍棒形:头尾轴延长,左右轴,背腹轴均很短,整体呈棒状,如黄鳝、鳗鲡; 其他:河豚形,海马形,翻车鱼形,箱形; 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鳃盖后缘至肛门之间为躯干; 奇鳍:背鳍、臀鳍――保持平衡,辅助运动;尾鳍――控制方向,推动鱼体前进; 偶鳍:胸鳍、腹鳍各一对――维持平衡,调节方向; 尾:分原形尾、歪形尾、正形尾; 2.皮肤:被鳞片和单细胞粘液腺; 盾鳞:由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为软骨鱼类特有,发育上与牙齿同源; 鳞片 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来,呈斜方形,为原始硬骨鱼所有,如鲟鱼,雀鳝; 骨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略呈圆形,分圆鳞和栉鳍,为大多数硬骨鱼类所有; 3 .骨骼: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

动物学(Zoology) 第一讲概述 • 动物学定义 • 动物分类的原理与方法 • 动物学学习与研究的方法 一、动物学定义 动物学(zoology) 是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动物学研究的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分布、生态、发育、行为、遗传、进化以及驯养、保护、控制等与人类及环境相关的各个方面。它是生命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 二、动物分类原理与方法 1.分类学又称系统学(Taxonomy or sysmatics) 为了对动物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探索物种彼此间自然的关系和发展规律,需要对种类繁多的动物界进行分门别类,以便进行系统地深入研究。动物分类学就是研究动物的种类及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建立正确的分类系统的科学。它是动物科学的基础。 目前动物界中已描述过的动物种数约在150万种以上,如包括亚种可能超过200万种。

2.种的概念及分类阶元 • 种或物种(species) 是分类系统所用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生理特征和一定的自然分部区的生物类群。物种是繁殖单元,一个物种的个体一般不与其他物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即种间是生殖隔离的(生理学标准)。 • 问题不同肤色的人是不是同一物种? 马与驴能够交配并产生后代骡,马与驴是否为同一物种? • 亚种(subspecies) 指种内个体在地理隔离后形成的不同群体,它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亚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或生殖隔离不完善。亚种形态分化的标准常以约75%的个体呈现不同为界限。 (如家蝇在我国有两个亚种,东方亚种眼距近、西方亚种眼距远,在我国中部有分布的重叠区,但除去中间类型外仍有75%有明显差别,故是一个物种的不同地理亚种。 •分类阶元(分类等级) 为了将数量众多的物种结构化,建立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依据物种间的相同、相异的程度与亲缘关系的亲疏,使用不同等级特征将生物逐级分类。由大到小的分类分类阶元有七个主要等级。界(Kingdom)、门(Phylum)、纲(C1ass)、目(Order)、科(Family)、属 (Genus)、种(Species)。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