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湘教版)试题: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规范练36 含解析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湘教版)试题: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规范练36 含解析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湘教版)试题: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规范练36 含解析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湘教版)试题: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规范练36 含解析

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

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坡面 B.洪积扇

河谷 D.湖盆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1.C

2.A

3.B

第1题,由材料“闭合流域”可判断该流域水循环的支出是蒸发,收入是降水。由题目“盐湖面积多年”可知,盐湖的蒸发量和降水量基本保持平衡,因盐湖“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故蒸发量与之相当。

题,潜在蒸发量与气温和风力有关,而实际蒸发量受控于潜在蒸发量和本区域的储水量,储水量最小

的区域,实际蒸发量最小。受地形地质的影响,坡面处储水量最小(坡面坡度大,基岩较致密,使地表水和地下水较其他三个区域水量小),因此A选项最符合题意。第3题,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以使得盐湖以外区域水分截流增多,实际蒸发量增大,入湖径流量减少,盐湖面积萎缩,B选项正确;湖泊蒸发量不会增多,

会因为湖泊面积萎缩而蒸发量减小,因此可排除A选项;由材料“盐度饱和”可知湖水盐度不会增大,可排选项;生物在盐度饱和的湖泊中难以生存,也就是说盐湖中生物极少,即使营养物质增多也不会出现

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

位于山谷导致冰层深厚 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

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

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

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

4.D

5.C

第4题,考查地理环境对温度的影响。贝加尔湖纬度较高,冬季太阳辐射弱,昼长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是其冬季结冰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湖面中心水体比边缘深,储存的热量更多,因此湖面中心结冰要晚于边缘,故B项错误。贝加尔湖位于山谷中,气温较高,会导致冰层较薄,故C项错误。贝加尔湖南北跨度较大,北部比南部纬度高,冬季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气温低,因此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故

项正确。第5题,考查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水体结冰时会释放热量,则气温不会降低,故A项错误。融冰时要从周边环境中吸收大量热量,则气温不会升高,故B项错误。水体的比热容比陆地大,吸热和放热过程更加缓和,因此减小了气温年较差,故C项正确。冰层的覆盖使大量的湖水蒸发被极少的冰层升华所替代,不会增加空气湿度,故D项错误。

模拟题组

(2018江西抚州七校联考)图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50毫米左右,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

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厘米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下图示意某沙漠。据此完成题。

推测该沙漠土壤含水量最高的季节是( )

C.秋季

D.冬季

该沙漠腹地植被生长的水分来源主要为( )

高山冰雪融水

科尔沁沙地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气候干旱 B.乱砍滥伐

过度放牧 D.过度垦殖

下列治理科尔沁沙地的方案中,合理的是( )

大量植树造林 B.禁止放牧

跨流域调水 D.生态移民

8.D 9.D

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为农牧交错带,由于汉族人口大量迁入,过度垦殖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第9题,该地位于半湿润到半干旱的过渡区,大量植树造林会加剧当地生态缺水,A项错

)

输沙量增大

径流量变小

该河段河道宽度变化幅度小的主要原因是( )

上游流域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上游流域植被遭受严重破坏

上游水库对河流的调节作用加强

宁夏平原灌溉引黄河水增多

10.D 11.C

第10题,由材料可知,正数为侵蚀,负数为淤积。读图可知,2006—2007年,该河段左岸侵蚀减弱,右岸淤积增强,说明外力以淤积为主,径流量变小。第11题,读图可知,2001年后,该河段河道宽度变化幅度小是由于河流流量的年际变化变小所致,极有可能与上游地区修建水库或者植被恢复有关。

边坡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达到近似于自然景观的一种绿化方法。据此完成12~13题。

实施边坡绿化客土法之前,需要清理岩面的碎石、松散层等,对于光滑岩面还要通过挖掘横沟等措施进行加糙处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避免客土下滑 B.利于客土和本地土壤的融合

提高草种的发芽率 D.利于地表水下渗

该绿化方法宜选择的植物类型是( )

①耐旱植物 ②耐盐碱植物 ③耐贫瘠植物 ④高大乔木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与丘陵沟壑区河段相比( )

水量小

水量小

无定河上游地区的水源补给主要是( )

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

地下水 D.湖泊水

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无定河很多支流修建了一些小型水库,这些水库的突出作( )

防洪 B.拦蓄泥沙

灌溉 D.发电

14.D 15.C 16.B

第14题,根据图示,无定河流经风沙区河段,为河流的上游,风沙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加上河流支流少,因此河流水量小,含沙量小,A、B错误,D正确。而其流经的沟壑区,为黄土高原地区坡度陡,黄土容易被侵蚀,加上支流较多,黄土高原降水较为丰富,因此该河段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大,C

正确。第15题,根据图示,无定河发源于内蒙古高原,降水少,因此不可能是降水补给为主,A错误。该地区没有高大的山脉和湖泊,因此不可能是冰川融水和湖泊水补给为主,B、D错误。根据材料,上游地区流量季节分配较均匀,变化小,故其上游地区的水源补给主要是地下水,C正确。第16题,无定河流经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段,含沙量大,因此其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建小型水库的作用是拦蓄泥沙,B正确。在沟壑区修建小型水库,蓄水量有限,防洪效益不明显。A错误。沟壑区地势较低,且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主要集中的黄土塬区,因此不可能是为了灌溉,C错误。小型水库蓄水有限,且落差小,因此不可能是为了发电,D错误。

年代前鄂尔多斯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的治沙模式“南围北堵”在荒漠化防治中发挥的主要作用。

导致生态环境失衡;降水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

质疏松。人口激增的压力和人类的活动不当,导致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境保护等。

(2)土地丧失(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自然灾害加剧;生物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生物多样性减少。

(3)南围:鄂尔多斯地区冬季受强大的冬季风驱动,风沙易向南移动,锁边林能有效阻拦库布齐沙漠南移。北堵:鄂尔多斯地区北缘是库布齐沙漠与黄河冲积平原的接壤地带,水土流失严重,锁边林能有效阻拦泥沙进入黄河,减轻水土流失。

第(1)题,可从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从自然原因来看,主要从降水、蒸发、大风日数、植被等方面分析。气候异常,导致生态环境失衡。降水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风力强劲,加快蒸发、风蚀速度。植被覆盖率低,土质疏松,易被侵蚀。人为因素主要是人口激增的压力和人类的活动不当。第(2)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指的是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危害包括土地,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产出减少。自然灾害加剧,沙尘暴等危害增多。生物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第(3)题,主要考查荒漠化治理措施。“南围北堵中”,即在库布齐沙漠南北边缘地带营造锁边林,内部季节性河流及公路栽植护岸林、护路林,将库布齐沙漠分割包围,分而治之。鄂尔多斯地区冬季受强大的冬季风驱动,风沙易向南移动,南部边缘营造锁边能有效阻拦库布齐沙漠南移。鄂尔多斯地区北缘是库布齐沙漠与黄河冲积平原的接壤地带,水土流失,北部锁边林能有效减轻水土流失。

为河西走廊东端门户。昔日景泰川“水在低处流,人在川上愁

建成了被誉为“中华之最”的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

使景泰川由荒滩、沙丘变成沃野、绿洲,彻底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

沙漠南缘,风沙活动频繁;水资源缺乏,且地势较高,难以引黄河水灌溉。因此昔日景泰川“十种九不收

(2)题,由材料“通过提水、输水和分水,使景泰川由荒滩、沙丘变成沃野、绿洲”可知,电力提灌工程减少风沙灾害,有效地阻止了沙漠南侵;年降水量增加,相对湿度增大,景泰川灌区气候得到改善。第(3)题“由于长期不合理的灌溉,20世纪90年代,景泰川灌区大量耕地被迫弃耕”可知,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抬高地下水位,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导致严重的土地盐碱化。工程措施是开挖排碱渠(排水沟),将盐碱水排出;生物措施是种植枸杞等耐盐碱的作物。

中图版2020版地理大一轮复习试题: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规范练34含答案

课时规范练34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2018吉林榆树一中三模)目前,广东大力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进程,打造的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成效初步显现,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据此完成第1~2题。 1.推进珠江三角洲一体化的主要意义是() A.扩大城市规模 B.缓解交通压力 C.促进人口流动 D.优化资源配置 2.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大经济圈应() A.齐步并进,推进主导产业同化 B.统一规划,实现产业错位发展 C.控制人口,建立人口准入制度 D.立足能源,大力发展火电工业 读长江经济带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经济地带() ①Ⅰ轴、Ⅱ轴分别沿河流、铁路线分布②Ⅱ轴较Ⅰ轴经过地区地势平坦、地价较低③M区能源供需不平衡,需要从外区调入④N区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环境质量优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 ①国际金融②机械制造③服装制造④石油化工⑤文化创意⑥进出口贸易 A.①⑤⑥ B.①②⑥ C.①②④ D.④⑤⑥ 下图为近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中三大产业所占份额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第5~6题。 5.我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分别对应图中的()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6.图示时期内() A.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最高 B.第一产业总产值持续下降 C.三大产业表现出衰退下降 D.第二产业对经济拉动作用最大 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变化图,完成第7~8题。 7.该省级行政区最有可能是()

A.广州 B.江苏 C.台湾 D.辽宁 8.该省级行政区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是() ①科技发展缓慢②生产成本上升,工业向外转移③服务业快速发展④矿产资源枯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15年12月15日,广东(国际)机器人论坛在广东省肇庆市召开。与会专家表示,广东省应重点加快本土机器人产业发展。下表为20139~10题。 9.广东省机器人产业投资建设最适宜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0.广东省重点加快本土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②市场优势不断丧失③能源供应日趋紧张④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招工难度加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8广东揭阳二模)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广东的地理重心位于 (23°30'N,113°10'E),经济重心则在一定范围内不断迁移变化。下图为1979—2014年广东省经济重心空间动态演变轨迹。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关于广东省1979—1992年经济重心的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重心变化与改革开放政策有关 B.省内经济区域差异增大趋势明显 C.经济重心一直位于地理重心的东南部 D.西北部地区经济总量呈下降趋势 12.2000年后广东经济重心的总体移动方向发生变化,其原因可能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停滞 B.省内产业转移 C.省内人口流动发生变化 D.粤东地区快速发展 2015年3月24日天津、福建和广东三个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新自贸区将复制2013年成立的上海自贸区的模式,成为在货币兑换和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放松规制的试验田。据此完成第13~14题。

2021届高三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专项练习

2021届高三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专项练 习 一、单选题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热带雨林生产力高的表现有() ①光合作用强烈②土壤肥沃③生物生长迅速④生物循环旺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热带雨林系统脆弱性的原因有() A.生物残体分解慢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3.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B.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C.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4.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比刚果河流域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③受巴西暖流的影响④平原面积广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5.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已认识到热带雨林保护的意义,因此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不应再负任何责任 B.亚马孙雨林的保护只对这一地区的国家有利

C.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是一对矛盾,不可调和 D.保护亚马孙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为了提倡低碳生活,某公司推出了一款公益行动“蚂蚁森林”:用户依靠步行、网络购票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能量”,来养大电子设备中的虚拟树。虚拟树长成后,就在某个实际地点种下实体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蚂蚁森林”公益行动针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全球变暖B.水土流失C.生物多样性减少D.土地荒漠化 7.目前该公益行动已在我国西北地区成功种植五千多万棵树,这些实体树的主要功能是() A.涵养水源B.防风固沙 C.美化环境D.保持水土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9.“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 10.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区域可持续发展复习试题(理科)

一、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D.湿地破坏 2.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A.大力发展耕作业B.大力修建水电站 C.人工增雨D.退耕还林还草 2014年5月初以来,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广州、深圳等地普降暴雨,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据此完成 3.下列治理珠江流域洪涝灾害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修建蓄洪工程 B.防止凌汛泛滥 C.上游植树造林 D.加固河流大堤 4.若对洪水水面面积进行模拟数据变化的分析,应借助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是 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手工绘图 D.地理信息系统(GIS) 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区域图。读图完成 5.图中①地(三江平原)分布着大片沼泽,并经历了由“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新“北大荒”的发展历程。形成新“北大荒”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A.保护滩涂 B.保护草地 C.保护林地 D.保护湿地 6.图中②③两地共同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水体污染 B.大气污染 C.土地荒漠化 D.固体废弃物污染 图为美国本土略图。读图完成 7.图中①地为田纳西河流域,其综合治理 的成功经验对治理黄河流域的启示是 A.梯级开发水能资源 B.减缓流域开发程度 C.过量开发煤炭资源 D.降低流域防洪标准 8.图中②地为美国乳畜带,影响其形成的 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市场

左图图为德国鲁尔区图,右图为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变化图。读图完成 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开始衰落,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A.宇航工业 B.电子工业 C.煤炭工业 D.石油工业 世纪90年代以来,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是 A.调整了产业结构 B.发展了高耗能工业 C.破坏了森林资源 D.放弃了污染物的回收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上物种的灭绝速 度,图为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图。据此完成 11.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A .偷猎 B .栖息地的丧失 C .外来物种入侵 D .其他原因 12.虽然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在加快,但由于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改善,近年来, 到湖区越冬的鸟类种群及数量增加明显。这主要体现了洞庭湖湿地的价值是 A .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B .调蓄洪水 C .维护生物多样性 D .航运 2012年2月25日,我国在西昌成功发射了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我国 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据此完成 13.北斗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是 A .遥感技术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图为美国略图。读图完成 14.有关图中暖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增温增湿 B . ①附近陆地形成大面积沙漠 C .降温减湿 D .从①到②航行的船舶速度减慢 6 鸟类0%10%20%30%40%50% 60%70%栖息地的丧失 其他原因 外来物种入侵 偷猎 图例注记 山地 A 阿巴拉契亚山 B 田纳西河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学习目标]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2.掌握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能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区域发展的衡量指标和空间结构演化 1.衡量指标 (1)常用指标有: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2)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 (1)影响因素: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 (2)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思考有人说“人均收入高的地区即为发达地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人均国民收入只是其中一项,衡量区域发展水平需综合考虑。如中东一些以出口石油为主要收入的地区,虽然收入高,但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技术水平较低,因此不能看作是发达地区。 为什么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答案在区域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内部的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

平衡发展状态;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和加速发展,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速度,整个区域呈现出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随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其内部的差异缩小,区域处于比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因此,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知识点拨 1.区域发展指标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不同区域开发方式的特点及后果 开发方式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 特点 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 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 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 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 用,强度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后果 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恶 化等,形成恶性循环 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 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下列有关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区域,一定是发达地区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 答案 C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一定高;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但高收入地区不一定是发达地区,如中东一些石油出口国,依靠石油出口换取大量外汇,人均收入较高,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一般来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高。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编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编 (考试用时: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野生黑枸杞主要出产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生长在海拔2 800~3 000米的盆地沙漠地带。经测定,野生黑枸杞含有17种氨基酸。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青海柴达木盆地野生黑枸杞品质较高的主要自然原因就是野生黑枸杞主要生长区() A、昼夜温差大 B、水源丰富 C、人类活动少 D、黑土广布 2、观测野生黑枸杞的生长状况,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就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3、若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大规模种植黑枸杞,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就是() A、水土流失严重 B、生物多样性增多 C、酸雨频发 D、土壤盐碱化加剧 【解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区域环境问题。 1、野生黑枸杞主要生长在盆地沙漠地带,而沙漠地带降水较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故野生黑枸杞品质较高。故选A。 2、根据植物的光谱反射特性,遥感可以对植物不同时期的生长状况进行观测,A正确;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应用于导航与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分析与处理数据;数字地球就是指数字化的地球,BCD错误。故选A。 3、青海柴达木盆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若大规模种植黑枸杞,需要大量引水灌溉,有可能加剧当地土壤盐碱化问题,D正确;青海柴达木盆地降水少,流水作用弱,因此水土流失不严重,A错误;大规模种植黑枸杞,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可能使生物多样性减少,B错误;大规模种植黑枸杞与酸雨的发生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答案】1、A 2、A 3、D 下图就是世界某区域图,西北风为甲港的主导风向。读图回答下列各 题。 4、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就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地理专题一区域地理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地理 专题一区域地理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 题号 易中难 世界主要地区(国家) 5、6、10 4、13 11 中国主要的地区1、3、8、12 2、9 7 (2015濮阳二模)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3题: 1.有关图示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种植冬小麦②B区域适合发展林果业③流经A区域的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大气降水④D区域的气候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⑤图示区域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2.下列关于图中C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低纬,利于海盐晒制 B.河流众多,内河航运便利 C.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 D.海岸平直,建港条件优越 3.D地区与我国东北平原相比,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A.水果之乡,盛产苹果、柑橘与香蕉 B.气候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C.土壤肥沃,适合水稻的种植 D.水热条件组合好,物种资源丰富 解析:1.B 2.C 3.D 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台湾岛中部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B区域等温线较密,地势起伏较大,适宜发展林果业;该区域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D区域地处热带,为热带季风气候;

该区域山脉是台湾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第2题,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及温度与地形的关系可判知,C地区位于山地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不利于晒盐;山地河流短促,不利于航运;平直的海岸线不利于港口建设。第3题,D地区位于热带,水热充足,东北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2015鹰潭二模)如图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万km2。读图,回答4~6题: 4.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B.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物种资源丰富 C.位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 D.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西多东少 5.影响该地城市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矿产资源 6.该国最重要的能源是( ) A.太阳能 B.地热能 C.水能 D.风能 解析:4.A 5.B 6.C 第4题,根据图中山峰的海拔和分布可判知,该岛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图中纬度可判知,该岛屿地处温带,终年受西北风控制,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根据经纬度定位,该岛屿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第5题,图中城市主要分布于地势低平的沿海地区。第6题,岛屿面积狭小,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降水较多,河流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2015福建漳州八校联考)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 7~9题:

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地理分类汇编 专题12 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1年高考全国卷)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2。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3-5题。 3.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答案】D 【解析】结合题干中信息“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则可知芝加哥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是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 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 【答案】A 【解析】20世纪之前,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还没有形成钢铁工业基地。所以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芝加哥周边 农村地区。 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答案】B 【解析】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便捷的交通运输,可以通过河运运输煤炭和利用五大湖运输铁矿石,芝加哥本身没有丰富的原料和燃料,钢铁工业不是劳动密集 型工业。 (2011年高考江苏卷)28.图17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18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1分) 图18 (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

高中地理专题整合——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 网络构建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以某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生态问题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区域资源开发条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T6~8等。结合具体地区的 图文材料,考查 学生运用地理知 识分析判断区域 特征、区域环境 问题和资源开发 的能力、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如 2018年高考全国 卷ⅠT37等。 以区域图文材 料为载体,考查 学生对区域特 征、成因的认知 能力,掌握区域 分析方法、区域 特征、区域资源 开发条件等问 题。如2019年 高考天津卷T1 等。 以区域图文材 料为载体,考查 区域生态问题 的类型、产生原 因及保护措施, 促进人地协调、 合理开发利用 资源,保护生态 环境。如2019 年高考天津卷 T2等。 第1课时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考题调研——研真题、明确考向 (2019·全国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 [解析]A对: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可知,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可能是气温升高。B错:气温降低一般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增加。C错: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表明平地上水分条件变差,故降水不可能增多。D错:降水减少不会导致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 核心突破——讲要点、突破核心

2019届 二轮: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卷 (全国通用)+Word版含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重要考点练习卷:区域可持续发展 塞罕坝海拔1010—1940米。上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A.落叶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叶林D.常绿阔叶林 2.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3.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A.增加生物多样性B.减轻风沙危害 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D.减缓变暖趋势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下面左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5.风影沙丘 A.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 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D.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 6.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漏、地形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 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 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 8.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单元练习题(含详解)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一、单选题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以下四题。 1.我国政府停止开垦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C.进口木材,成本低 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下图表示的四个区域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2.农业地域类型以牧牛业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在() A.甲 B.乙 C.丙 D.丁 3.俄罗斯湿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下列关于其湿地广布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 B.有永久冻土层为隔水层,不利地表水的下渗 C.夏秋季节发生凌汛使河水泛滥,溢出河道成淤水 D.濒临北冰洋,极地东北风带来较丰富的水汽 读“我国某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路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4.图中Ⅰ、Ⅱ、Ⅲ依次表示() A.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B.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D.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 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为实现该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下途径最合适的是() A.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 C.加大对原料指向型企业的投资 D.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下图所示是世界著名的两条大河水系组成和流域状况,其中甲河位于南美洲,乙河位于非洲,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6.下列关于甲河、乙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河的流量比甲河丰富 B.甲河的流域面积比乙河小 C.甲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乙河的汛期出现在春季 D.甲河水流平缓,航运便利;乙河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城市流是人、物、信息、资金、技术等在城市间发生的流动现象。下表是2008年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之间的城市流强度(不包括港澳台),城市流强度是区域城市间相互联系中城市外向功能(集聚与辐射)所产生的影响量。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江苏省启东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1.2 区域发展阶段

江苏省启东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 湘教版必修Ⅲ第一章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班级学号姓名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 业产值比重等)。 2、结合“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一实例,比较说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区域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提高运用案例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 学习难点: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二、浏览教材,自学填空 (一)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教材P8)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常用的指标有、、等。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有什么规律?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 ……的总体发展趋势。 (二)区域发展阶段 3、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哪些影响?(教材P8) (1)区域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型工业和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2)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分布。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对外贸易规模甚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3)区域发展状态:整个区域处于状态。 (4)区域内部人地关系:。 4、工业化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哪些影响?(教材P9) (1)区域产业结构: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第产业在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业和 业大规模转移。 (2)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 基地。此时,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地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的 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 (3)区域发展状态:整个区域处于状态。 (4)区域内部人地关系:。 5、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哪些影响?(教材P11) (1)区域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向型和型全面升级。第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第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产业,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2)区域空间结构: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 (3)区域发展状态:整个区域处于状态。 (4)区域内部人地关系:。 补充拓展一: 区域的发展由初期开发到成长壮大,随着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城市和工业区不断地向外扩展,人地关系越来越复杂,从相对协调走向日趋紧张,企业老化,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高,以及环境问题也接踵 1

2020年高考地理模拟题及答案

绝密★启封前 2020年高考地理模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学科.网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产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 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 兰斯塔德空姐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6.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市天地结构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课标版)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

专题十三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读某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单位:mm)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影响图示区域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海陆位置②地形起伏 ③太阳辐射④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答案 A 据图分析可知,图示区域降水整体上呈现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局部地区出现闭合曲线,是地形起伏影响的结果。 2.图中虚线圆圈所示区域生态脆弱的表现有( ) ①地势高峻,气候寒冷 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③湿地广布,生物多样性少 ④降水少,土地荒漠化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 D 据图分析可知,图中虚线圆圈所示区域主要为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少于500 mm,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人类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土地荒漠化严重。 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 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 cm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2019陕西一模)图示沙漠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多固定半固定沙丘,与其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地表风力小 B.山地降水量丰富 C.积雪融水丰富 D.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答案 C 读图可知,图中沙漠位于我国准噶尔盆地,西部有缺口,狭管效应明显,地表风力较大,A项错误;山地降水较丰富,但是对沙漠地区的植被影响较小,B项错误;冬季降雪日数稳定,有季节性积雪融水,为植被生长提供了水分,C项正确;高山冰雪融水主要补给河流,对沙漠地区的植被影响不大,D项错误。 4.(2019陕西一模)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B.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 C.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 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答案 C 由材料可知,该地有稳定的积雪覆盖,可以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C项正确;积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可减弱地面辐射,A、B项错误;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湿度升高,但对地表径流影响不大,D项错误。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该处河曲发育,牛轭湖星罗棋布(如图a)。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多呈弯月形(如图b)。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题练习(第五题为个人原创)

综合题练习 一、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1.河南省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南阳盆地南 侧丘陵山地,是我国柑橘种植北缘地区之一。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1)淅川低山区是淅川柑橘安全越冬的最有利区域,分 析其形成的原因。 淅川是我国新发展起来的柑橘种植北缘地区之一,柑橘汁多个大、酸甜适度、无籽、耐储藏,是淅川县重要经济作物。 (2)说出淅川县种植柑橘的优势自然条件。 自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工程运行平稳,南水北调五年入京52亿立方米占北京七成用水。2019年12月7日,为纪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五周年,北京社会各界30名普通市民受邀参加“丹水两地情”南阳行,亲自到中线工程水源地淅川参观渠首大坝,并登船跟随水质监测工作人员在淅川丹江口水库抽取丹江水,现场直接饮用。 (3)列举在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2.阅读图文 资料,完 成下列要 求。 长江源区 沱沱河位 于青藏高 原腹地, 受地形、 降水、冰 雪融水等 影响,形 成了大量 高原冲积型河床和丘陵坦谷河床,发育了“辫状水系”。每年4-10月份,大量斑头雁迁徙至此,在沙洲和两岸峭壁上筑巢、孵化、繁殖,“辫状河道”成为斑头雁的“天然产房”。而每年的冬春季午后,“辫状河道”又成了风沙的策源地,漫天飞扬的风沙严重威胁到横跨沱沱河的青藏铁路的正常运行。如图示意沱沱河“辫状河道”局部地形和景观。 (1)简述沱沱河“辫状河道”的形成原因。 (2)分析每年4-10月份,沱沱河“辫状河道”成为斑头雁“天然产房”的主要条件。 (3)分析“辫状河道”在冬春季午后成为风沙策源地的原因。 (4)为抑制冬春季沱沱河“辫状河道”的风沙对青藏铁路的危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3.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上图中,M地岩画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大多是狩猎与游牧生活的写照,至今保存完好。N地及向西铁路沿线有大量如图片所示草方格沙障。中卫市及附近地区(虚线框所示地区)种植的枸杞果实红色,粒大,籽小,含糖量高,营养丰富,畅销全国。 (1)草方格沙障是当地人们在铁路沿线建设的工程,说明该工程的作用。 (2)简述发展枸杞加工业对该地区的现实意义。

高中地理1.2区域发展阶段教案湘教版必修3

1.2 区域发展阶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探求本区域的新的增长点。 3.通过分析图1—1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教学重点] 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 [教学难点] 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2006年11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闭幕。在会议上中国宣布免除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所有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截止2005年底到期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方减免了31个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109亿元人民币债务,对非洲30个最不发达国家190项对华出口商品给予零关税待遇。非洲集中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不发达国家。 【板书】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提问】以下几个国家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有?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有?你认为哪些国家或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衡量的标准是什么? 加拿大、美国、印度、中国、日本、埃塞俄比亚、阿富汗、缅甸、英国、德国、泰国(学生回答,教师引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板书】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讲解】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和社会发展水平。按05年人均GDP提高到10000美元左右加上一定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准就可基

2018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3)

2016年高考模拟试题(三)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单项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六产业”是指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农产品(第三产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即将第一、二、三产业相加正好等于六,故名“第六产业”。省市南朗镇“食出开心农场”作为全市最大的连片蔬菜种植基地,通过发展“第六产业”,昔日单一蔬菜种植园逐渐发展成为集种植、体验、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蔬菜种植示区,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据此完成1~2题。 1.“食出开心农场”蔬菜种植园的中心产业为 A.蔬菜种植B.蔬菜加工C.蔬菜销售D.菜园旅游 2.“食出开心农场”发展“第六产业”主要是为了 A.创造优美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B.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城市化进程 C.延长菜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D.改善蔬菜品质,拓展销售的渠道 瑞士德萨雷梯田式葡萄园,在陡峭的石坡上用石头垒成一道道石墙,在上面堆积土壤,建成一道道梯田,梯田脚下是波光粼粼的莱蒙湖,对岸是连绵起伏的阿尔卑斯山。充足的和湿润的气候使这里成为瑞士著名的葡萄酒产地。读“德萨雷梯田式葡萄园景观图”及“瑞士主要河流与山脉分布图”,据此回答3~5题。 3.材料中描述的葡萄园在图中的位置是 A.a处B.b处C.c处D.d处 4.有诗人写道:“德萨雷是幸福的,因为有3个太阳照耀着它的葡萄园”,诗中的“3个太阳”是指 ①太照充足②莱蒙湖面反射太提供热量③土壤在夜晚提供热量 ④石墙在夜晚释放出白天储存的热量⑤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②④D.①②⑤ 5.图中葡萄园的耕作方式有利于 A.增大田间温差B.抑制杂草生长C.保持田园水肥D.接受直射 地形是自然环境中影响地名的一个重要地理要素。通过对我国某市级行政区所辖镇、村地名统计,发现该市地名与地形的关系密切,且出现频率最高的有坑、坡、山、岭、坪、坳、冲、岗等字。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

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 1.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解析中国荒漠化最严重和最典型的是西北地区,西北生态环境脆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风沙灾害较多;中国南方荒漠化不典型,且生态环境相对于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要优越;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慢;三江平原过度垦殖主要导致湿地和沼泽的减少,并不会产生严重的荒漠化。 答案 D (2016·杭州七校联考)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读图回答2~3题。 2.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 A.宁夏 B.青海 C.陕西 D.新疆 3.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开采矿产②生态移民③合理载畜④抽取地下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知,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新疆,占比超过40%。第3题,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有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合理载畜等;开采矿产,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加速草地退化,促进荒漠化;抽取地下水会导致水位下降,也会加速草地退化,促进荒漠化。 答案 2.D 3.B 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4~5题。

4.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5.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解析第4题,由图示可知:1998年后,林地变化率最高,为正值,说明增加林地多; 耕地和草地变化率也较大,但为负值,说明耕地与林地减少的多,而其他用地变化率不大,故选A。第5题,由图可知,1976~1998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都很小,所以改善缓慢;1998~2010年变化率大,故改善明显。 答案 4.A 5.C (2016·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联考)下图为中国局部地区农牧界线演变图。读图完成6~7题。 6.对图示农牧界线演变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从低纬向高纬②从内陆向沿海③从东南向西北④从荒漠到草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图示农牧界线演变的社会经济原因包括( ) A.东部荒漠化严重 B.人口压力增大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全球气候变暖

区域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荒漠化的防治 知识点一荒漠化成因. 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知识点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技术措施 ①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 ②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生活措施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经济措施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政策措施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 环保措施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 2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知识点一湿地的主要功能 知识点二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可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结果 土壤侵蚀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