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力导学案

重力导学案

重力导学案
重力导学案

导学案1

作者:程明香阅读: 8 时间: 2010-5-27 8:23:43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叫重力。 2.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mg。

3.知道重心的概念及规则物体的的重心的位置。

4.理解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5.了解提高重心的决窍。

[学习重、难点]

1、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理解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新课导学]

→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落向地面(地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一.重力的产生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二.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量)

1.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叫做物重,用字母G表示。它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m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此外还有克(g)、吨(t)等单位。1 kg=1000g , 1t=1000kg。

2.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的重量,填表。

结论: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即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9.8 N / kg (是一个定值)。

关系式: G=mg m为质量, g为比值(9.8N/kg)

g=9.8N/kg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N。

三.重力的方向.

演示:

表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是“垂直向下”),竖直向下的方向是跟水平面相垂直的。

四.重垂线:依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制成重垂线。

作用:(1)建筑(墙壁是否竖直)(2)物理天平上(检查横梁是否平衡)

五.重力的作用点叫重点

规则:几何中心。不规则:可根据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来找重心。

六.提高稳度的诀窍。

1.稳度就是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翻倒。

2.提高稳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增大支面;②降低重心。(看课本P89信息窗)

[典例精析]

例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大约是它在月球上重力的6倍,一个质量为72kg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重多少牛?在月球上质量是多少千克?重力为多少牛?(g取10N/kg)

[随堂练评]

1、重力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受到的力,重力的方向总是

_____________;物体受到的重力跟物体的_______成正比。

2、g = 9.8牛/千克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质量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____________上。

4、不考虑空气的阻力的作用,质量是4千克的铅球正在空中飞行,它受到______

力的作用,方向是___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_,力的大小是_________牛。

5、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某物重时,在地面上不同的地区测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和质量都不变

B、物体的重力和质量都略有改变

C、物体的重力略有改变而质量不变

D、物体的重力不变而质量略有改变

6、一条木棒,粗细不均匀,你是怎样确定它的重心?

[课外作业]

1、下列各物体受到的重力,最接近10N的是( )

A、一支粉笔

B、一本练习本

C、一升水

D、一张课桌

2、利用重力的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建筑工人砌墙时常利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________,还可以用重垂线来检查桌面或窗台是否________。

3、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________比,比值

g=________,比值读为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值也可以理解为质量是______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是________N。

4、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受到_______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不计空气阻力)

5、重力在物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叫做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________,如球的重心在球________。

6、篮球的重是8N,用力的图示画出篮球受的重力。

7、质量为4kg的铅球,请用力的图示画出铅球受的重力。

(取g=10N/kg)

8、重5N的木块放在斜面上静止不动,用力的图示画出木块受的重力。

9、质量为3kg的物体,重多少牛?(写出已知、求、解、答)

10、铁块重2、45N,能否用最大称量足200g的托盘天平称这块铁块的质量?

11、圆球形的地球上的一切物体为什么都不会自行飞离地面?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

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中,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怎样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和验证,以及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

2、理解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

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设计探究实验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自学课本,完成以下题目

1.什么是力?力有哪些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力的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用比较小的力推桌子,桌子并没有开始运动,这是为什么?

2、两个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叫磨擦力。摩擦力对物体的相对运动起阻碍作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总是.

3、摩擦力的大小跟大小有关.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有关,接触面越,摩擦力越大.在这个探究实验中,主要用到了物理的研究方法。

4、生活中哪些地方我们用到了磨擦?举出三个例子,想想分别是如何增大与减小的?

二、课内探究:

(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找力气最小的女生和班里力气最大的男生大力士利用一根不锈钢棒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

(二)、新课学习

1、什么是摩擦。

学生设计实验并实践感受: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演示]

一长方体海绵,下端间隔镂空,在桌面上推,(分别演示向左推和向右推)底边显示出因受到摩擦阻力而倾斜.

从演示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摩擦力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与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方向.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海绵和桌面的上.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你大胆猜想并讨论。

(1)学生预测。

(2)讨论: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如何改变压力的大小?在匀速拉动实验过程中,若要证明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哪些条件应该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可以变化的?想好以后,如果你需要什么材料,而桌子上没有的,可以由组长上来拿需要的材料。

(3)各组学生分别汇报准备进行的实验方法。

(4)学生以组为单位,安排好每个人的实验分工。

(5)学生按照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

(1)在这个实验中,使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在第1、2次实验中变量是_______,控制的变量是______。得到的是:接触面不变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在研究接触面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时,可采用第____次的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生反馈实验现象,并说明原因。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设计实验及实验数据表格,完成实验后,写出探究报告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可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最后一个综合结论要与其它组的同学的实验结果比较才能作出判断,其它的在本组完成。

练习:在接触面和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是否有关?如何设计实验验证?

3、了解摩擦力的存在和应用。

互相讨论一下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与摩擦力有关的例子

问题1:小明让妈妈他买了一瓶水果罐头,可小明怎么也打不开盖子,你能帮助他吗?

问题2:小华星期天要去参加学校的爬杆比赛,你认为小华怎样做才不易滑下来而尽快到达终点?

问题3:小红的妈妈去市场买回了几条泥鳅,可小红怎么也抓不住,怎么办呢?

(同学们讨论后交流)

针对同学们想出的主意,大致归纳一下,可以归纳成几类呢?同学们讨论;

练习:

自行车是一种很好的交通工具,既有利于环保,也有利于全民健身。从图1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情况来看,能起到增大摩擦的是()

(三)、针对学习目标自我小结:

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你还有的疑惑:(四)、自我检测.

1、沿竖直杆向上爬时手要将杆握紧,这是用的办法来增大摩擦;而拔河时脚要穿鞋底花纹大的鞋,这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来增大摩擦。

2、一人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左推着一个质量为50kg的木箱在地面上匀速前进,如果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200N,则此人的推力为N,摩擦力的方向;

3、如图8所示,是一种高档办公用椅。为了移动方便,在椅子腿下面安装小轮子,安装这些小轮子的作用是()A.增大椅子的稳度 B.变滑动为滚动

C.使椅子坚固耐用 D.起装饰作用

4.下列几种关于摩擦力的说法,哪一种正确?[ ]

A.物体只有在很快运动的时候,才有摩擦力的作用.

B.物体静止时一定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C.人的手握住东四,原因之一,靠的就是摩擦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用水平力去推静止在水平地面的大木箱,没有推动,其原因是:[ ]

A.木箱有惯性.

B.木箱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C.推力小于木箱所受的摩擦力.

D.木箱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6.一辆重100牛顿的小车,使它沿水平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需用推力10牛顿,这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 A.100牛顿

B.10牛顿

C.50牛顿

D.55牛顿

三、课后延伸:

以“没有摩擦力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摩擦力》导学案

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知道摩擦力的定义。

2、会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摩擦现象。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练习题

1、摩擦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在物体发生或有这种趋势时,阻碍物体间的。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和。

3、举出生活中的有益摩擦:

举出生活中的有害摩擦:。

探究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 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 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 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 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 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生产的习惯。

器材:一长木板,弹簧测力计,木板,砝码,棉布,毛巾。

课前预习:

自学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摩擦力发生在两个的物体之间,是在两个物体做时,在上产生的阻碍物体的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3、列举生活中你见到的摩擦力。(每小组至少两个)

课堂探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汽车在雪地上艰难行走,而当轮胎上裹有铁链后就能前进自如了;沾了水的茶杯盖很难拧开,而用毛巾裹住时就很容易拧开了;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

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运动员赛跑时穿着带有铁钉的跑鞋等等)。老师出示:钉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各一双.

问:如果老师要参加一百米的赛跑,你会选哪一双鞋呢?如果我要去溜冰你又会帮我如何选择呢?为什么要作这种选择?这都是摩擦力在起作用。

二、新课导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摩擦力产生在怎样的物体之间?

2、两个物体在什么状态下能产生摩擦力?

3、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

5、小实验:请你用手轻压桌面,手在桌面上滑动,然后用力重压桌面再做一次,体会两次感觉有什么不同?保持压力相同,使手分别在光滑的桌面和粗糙的桌面上滑动,体会两次感觉有什么不同。

6、每个同学都擦过黑板,对黑板擦和黑板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你有什么感觉?小组里同学交流一下。

(二)实验探究

1、猜想,结合前面的讨论,每个小组同时结合你的所见所闻,进行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大胆猜想,要说明你的猜想原因。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猜想

2、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控制变量法:当一个物理量与几个因素都有关系时,我们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来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个因素的关系。

针对老师确定的猜想,通过小组讨论。选定一个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全班交流。

3、进行试验

实验方案通过后,小组进行实验,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注意:①在拉动木块时,一定要水平拉动,并且在木块匀速运动时再读数,为什么?

②每个小组把自己的数据对全部进行展示。

4、得出结论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5、交流与评估

评估实验结论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相同,是什么原因?

6、综合全班的实验结果,共同总结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

(三)小组自学科学世界,独立完成下列各题,小组内交流

1、摩擦力都是有害的吗?列举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每组至少列举6条)

2、怎样可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3、增大摩擦力的措施有哪些?举例说明。

4、减小摩擦力大小的措施有哪些?举例说明。

三、自我测评

1、2008年1月,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降大雪,气温聚降,街道、公路被冰雪覆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们在结冰的路面上难以行走,是因为摩擦力较小B、汽车在冰面上刹车后仍能滑行,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C、小孩在冰面上滑行时,对冰面的压力和小孩受到的支持力是平衡力D、环卫工人给积雪的路面撒盐,可以加快冰雪熔化。

2、小陶同学骑自行车上学的路上遇事紧急刹车后, 自行车由于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才能停下,在刹车过程中,是通过增大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力。

3、下列做法中,目的是为了减少摩擦的是D A.短跑运动员穿上钉鞋 B.足球守门员戴上手套 C.篮球表面上印有花纹 D.旱冰鞋安装上滚轮。

4、自行车轮胎上制有凹凸美丽的花纹,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为

了。

5、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时,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作了如下的猜想:猜想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请你任选一个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和数据表格。

四、小结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五、布置作业

独立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

课后延伸

1、判断题

(1)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紧自行车刹车闸是为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 )

(2)在接触面之间加润滑油,可以消除摩擦……………………………………… ( )

(3)物体只有在运动时,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

用………………………………()

(4)物体运动越快,受的摩擦力就越

大……………………………………… ( )

(5)物体静止时,就一定没有受到摩擦

力…………………………………… ( )

(6)如果没有摩擦,我们就寸步难

行…………………………………………… ( )

2、甲、乙两同学沿同一直线,水平向右拉一木箱,甲用60N的力,乙用40N的力,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则木箱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是〔〕

A.100N,方向向右 B.100N,方向向左

C.20N,方向向右 D.20N,方向向左

3、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运动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增大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B.冬天下雪后,常见民警在汽车上坡的地方洒上一些炉灰,目的是增大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C.生活中离不开摩擦,摩擦越大越好

D.工厂工人师傅用的锉刀表面总是凹凸不平的,目的是为了增大锉刀与工件之间的摩擦

4、笨重的箱子放在水平地而上,我们推不动它是因为 ( )

A、这物体的惯性很大

B、这物体受到的推力小于摩擦力

C、这物体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平衡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如图8所示,是一种高档办公用椅。为了移动方便,在椅子腿下面安装小轮子,安装这些小轮子的作用是()

A.增大椅子的稳度B.变滑动为滚动C.使椅子坚固耐用D.起装饰作用

6、自行车是一种很好的交通工具,既有利于环保,也有利于全民健身。从图1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情况来看,能起到增大摩擦的是()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杠杆,理解力臂,会画有关杠杆受力的力臂.

2.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3.知道杠杆的分类特点及在现实中的广泛运用.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难点: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案。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从小就听说过“四两拨千斤”的惊天壮举吧!你也许亲眼见过有人用钳子夹断钢条吧!还有那几十吨重的集装箱被起重机高高吊起送到轮船上……这些神奇的力量是怎么来

的呢?其实,这里面有个非常简单的原理,小到指甲刀、各种各样的剪刀,大铡刀、起重机都包含着这个原理。你想知道这个原理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节内容,去探究其中的答案吧!

二、认识杠杆

【观察】生活中的杠杆:开瓶器、扳手、剪刀、天平等。通过讨论说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归纳】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答案:杠杆)

三、学习指导

1.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本节的难点。对力臂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

(1)力臂是指支点到力(动力或阻力)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当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方向改变时,其力臂的大小一般也将发生改变。

(3)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如图所示

(4)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它的力臂为零。

F2

L2

L1

F1

O

(5)画力臂三步骤:找支点、画出力的作用线、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有时需要将力的作用线进行正向或反向延长)。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是本节学习的重点,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实验方案①选取实验工具②写出实验步骤③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等

(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时,依照“右高右旋,左高左旋”的方法,即杠杆右边高则螺母向右移,杠杆左边高则向左移,直至杠杆水平平衡。注意杠杆水平平衡一旦调好,不得随意再旋转平衡螺母,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3)实验中,每次改变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后都要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这样动力臂和阻力臂都可以直接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单位不一定要用米,只要两个力臂的长度单位统一就可以了。

3.根据已学过的杠杆知识,注意观察生活中各种形状的杠杆,如指甲剪、钓鱼竿、剪刀、筷子、天平、独轮车等。并能按照动力臂与阻力臂长短的关系分析和判断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还是等臂杠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生活中使用时要注意两点:(1)要省力就要多移动距离;(2)要省距离就要费力,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没有的。

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提问:什么是杠杆的平衡呢?

实验:用杆秤称质量不等的物体。

归纳结论: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我们说杠杆平衡了。

2、实验探究:

①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②猜想与假设:

猜想1: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猜想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猜想3:;

猜想4: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思考与讨论:

A、杠杆两端装置两只可调节的螺母,能起什么作用?

B、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在水平位置呢?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A、作用是调节杠杆自身的平衡。

B、因为这样力臂的数值在杠杆上,就能直接读出或量出。

总之,选课本P156中图9-3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F1、F2、L1、L2之间的关系。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指导:改变钩码数目,移动其悬挂的位置,使杠杆平衡,将数据填入下表。

⑤分析数据

提问:你对你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与假想对照,你的结论是什么?

⑥结论: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五、知能应用

1、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实验,获得了下述数据:

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的实验过程存在什么问题?

【点拨】实验不能只凭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必须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

2、你能说出阿基米德能撬动地球的原因吗?

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

二量的关系” 分别测出质量不同的 钩码分别受到的重力, 指导学生讨论,填写表 格据,讨论理解重力 与质量的关系 其比值是9.8 牛/千克;提 高学生动手 能力 环节三重力的方向教学实先做演示实验: 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 来,让学生观察;指导 一位学生利用重垂线 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 析其工作原理;指导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观察重垂线 实验;让一位学生 利用重垂线进行 操作,其他同学分 析其工作原理。在 引导下,归纳得出 重力的方向。 明白重力的 方向是垂直 向下的,能运 用重垂线解 决生活中的 问题 环节四重心给出重心概念;利用圆 形薄板、直尺等规则物 体给学生演示实验,指 出重心所在;让学生明 白重心的平衡特点。 观察教师试验,讨 论交流。 理解重心的 概念,并能找 出物体的重 心。 教学反思1、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引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由于八年级学生刚接触到力,对利用力的知识来研究常见力,所以本节课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完成教学。 3.通过实验探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了综合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也叫物重 二、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三、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导学案

第3节重力 姓名 ________ 班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自评 _________ 师评 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能通过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 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 的关系,会根据G-m 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 的关系式G=mg,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 确认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能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 找出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课前导入】 1、观察如图1所示方法甩球,小球为什么不会飞走呢? 2、如图2,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 在地球和月球之间一定也有一个类似绳子拉着月亮的 看不见的相互作用,那就是 _______________ 。 最先由英国科学家 _______ 提出来。 4、 我们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重力。 符号是 _________ 。 5、 力的三要素是: 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 。同样重力也有三要素 图1 苹果落地 撒开的渔网落入河中 水往低处流 图3中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什么原因呢?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重力的大小 1、 在桌上分别拿起大小不同的两个物体(如橡皮泥和笔袋),有什么感觉?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写出你的猜想)重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补充)实验记录表格: 物理量 实验次数 1 2 3 4 5 重力 G/N (1)在实验过程中,应该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2)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3)根据数据在图3中画出重力与相关量的图像 公式表示: (粗略计算时(4)分析表中数据(结合图像)得出 关系式为: 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中学生的平均质量是 50kg ,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 [练习2]:某同学受到的重力是 550N ,他的质量是多少? 图3

高中物理题型荟萃:15.重力、重心和重力加速度

重力、重心和重力加速度 题型特色 该题型考查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重力加速度的变化规律;考查理解能力, 考点回归 (1)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它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重力G= mg.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重力与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均整直向下,所谓竖直方向,就是铅锤线的方向或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般情况下.这个方向并不指向地心.质量在任何地方不变。 (2)重心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几何中心处,用悬挂法可以寻找薄板的重心。 (3)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随物体与地心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由于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因此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赤道最小,两极最大. 典例精讲 例1.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B.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心是其几何中心 C. 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该物体上 D.平放的砖块被立起后,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不变 【详解示范】重心就是重力在物体上的等效作用点,即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形状规则,其质量分布不一定均匀物体的重心不随物体放置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目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如均匀圆环、呼啦圈等.选项A.C.D正确. 【答案】ACD. 例2.病人在医院里输液时,液体从玻璃瓶中一一点一点地滴下,在液体不断滴下的过程中,玻璃瓶连网期中液体共同的重心将(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降后升 D.先升后降 【详解示范】当瓶中盛满液体时,重心在瓶的中部,随着液体的滴出,重心下降;当瓶中液面下降到某一位置后,重心又上升,当液体滴完时,重心又上升到原来的位置附近。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第二节 重力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3、通过探究,知道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4、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重难点的突破: 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是弄清重力跟质量的关系的关键。对于重力的方向,通过重垂线来掌握。至于重心可通过小演示实验来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画面:壮美的瀑布、下落的苹果。 问:由这两幅图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很容易想到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苹果砸到牛顿的故事。 问:瀑布为什么往下流呢?苹果为什么往下落呢?(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 学生可以想到: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接下来师生一起认识万有引力、重力的概念,并让学生举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4的达成情况。) 至此板书今天的课题(13、2重力)。 二、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 问:重力是一种力,根据已有知识,我们应从几方面来学习它呢? 学生会回答:大小、方向、作用点。 给出两袋沙土,让学生掂一下,看哪一袋重。(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情况。) 问:为什么看上去多的那一袋重呢? 引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问:重力与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引出本节课的重点:探究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对于探究我们这样组织: 1、让学生观察准备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 2、与学生分析在物体静止时,重力与拉力相等。 3、学生探究,并记录每次物体的质量及相应的重力。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5、板书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指明物理量的符号及其单位。说明g 的取值情况。 探究结束后,及时跟踪练习,以便掌握学生的应用情况。 三、 重力的方向、重心 问:根据大家的经验,重力的方向如何?(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学生会回答:向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们可做这样的展示:取一重垂线,当其静止时,指明此时重垂线的方向即为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应是“竖直向下”。 通过组织学生检查黑板是否竖直、 桌面是否水平,认识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下来做一小练习:作出斜面上静止物体的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在讲解该题的基础上,指出: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对于整个物体而言,重力就好像作用在物体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重力。如果在物体的重心下方有个支点,它就可以支起整个物体。 让学生用手指支起自己的笔、刻度尺等,加深对重心的认识。 问: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通过作自行车轮胎的重力的示意图,指出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四、 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互做补充。 五、 当堂检测 1、如果没有了重力,下列哪种现象在伦敦奥运会上不会出现( ) A.举重运动员可以轻而易举的举起重物 B. 足球踢起来以后不会回到地面 C.跳高运动员跳起来就不能下来了 D. 拳击比赛打到身上也不会痛了 2、重600 N 的物体可能是( ) A.一头牛 B. 一个成年人 C. 一本书 D. 一只鸡 3、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 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B C D

重力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2015-2016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 7.3 重力 ★整体设计说明★ 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讲解法,使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等知识。设计从生活中的现象走向物理课堂,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探究物理知识,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法建议★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 ★学情分析★ 这个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较强的观察能力,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悉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学法引导★ 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归纳总结物理知识并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来学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然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概念及重垂线的应用。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 计算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重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 (3)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猜想。 (4)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重力的存在及其应用有浓厚的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 (2)通过对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1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课前预习导读】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力的概念,能够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掌握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力。 (4)掌握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5)初步了解四种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3)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用“悬挂法”找薄板的重心。 (4)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 (3)认识到科学探索的艰难历程及科学研究工作的意义和其趣味性。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三、自主学习、主动落实学案 一、力和力的图示 1.物体的运动状态及状态变化 (1)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的. (2)运动状态的变化:只要物体运动的.改变了,不管是其还是其改变了,都说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 2.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矢标性: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测量.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6.力的图示: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线段是按一定的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表示力的大小. 7.力的示意图: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只表明物体在这个上受到了力,不严格表示力的大小. 思考讨论 1.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就是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共有几种可能情况?

《重力》教学案例

《重力》教学案例 岗南中学李树平 一、教学内容分析 《重力》是人教版八级物理第七章《力》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力、二力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是以后学习压强,浮力,功等知识的基础,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生活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创设问题情景。以观察思考开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于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通过探究解决本书中“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重点问题,通过让学生利用重垂线观察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利用重心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力的方向及作用点的难点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所任教的岗南中学,学生都来自偏远的农村,纯朴上进,但对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常列举身边的实例启发学生,用身边的物品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还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

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锤线的应用。 4、知道重心并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其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1、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猜想、设计、操作、分析论证”的能力。 2、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G=mg。 难点:重力的方向及重锤线的应用。 教具准备: 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木棒、皮球、质量相等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最新版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第二节 重力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3、通过探究,知道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4、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重难点的突破: 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是弄清重力跟质量的关系的关键。对于重力的方向,通过重垂线来掌握。至于重心可通过小演示实验来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画面:壮美的瀑布、下落的苹果。 问:由这两幅图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很容易想到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苹果砸到牛顿的故事。 问:瀑布为什么往下流呢?苹果为什么往下落呢?(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 学生可以想到: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接下来师生一起认识万有引力、重力的概念,并让学生举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4的达成情况。) 至此板书今天的课题(13、2重力)。 二、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 问:重力是一种力,根据已有知识,我们应从几方面来学习它呢? 学生会回答:大小、方向、作用点。 给出两袋沙土,让学生掂一下,看哪一袋重。(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情况。) 问:为什么看上去多的那一袋重呢? 引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问:重力与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引出本节课的重点:探究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对于探究我们这样组织: 1、让学生观察准备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 2、与学生分析在物体静止时,重力与拉力相等。

3、学生探究,并记录每次物体的质量及相应的重力。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5、板书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指明物理量的符号及其单位。说明g 的取值情况。 探究结束后,及时跟踪练习,以便掌握学生的应用情况。 三、 重力的方向、重心 问:根据大家的经验,重力的方向如何?(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学生会回答:向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们可做这样的展示:取一重垂线,当其静止时,指明此时重垂线的方向即为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应是“竖直向下”。 通过组织学生检查黑板是否竖直、 桌面是否水平,认识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下来做一小练习:作出斜面上静止物体的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在讲解该题的基础上,指出: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对于整个物体而言,重力就好像作用在物体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重力。如果在物体的重心下方有个支点,它就可以支起整个物体。 让学生用手指支起自己的笔、刻度尺等,加深对重心的认识。 问: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通过作自行车轮胎的重力的示意图,指出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四、 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互做补充。 五、 当堂检测 1、如果没有了重力,下列哪种现象在伦敦奥运会上不会出现( ) A.举重运动员可以轻而易举的举起重物 B. 足球踢起来以后不会回到地面 C.跳高运动员跳起来就不能下来了 D. 拳击比赛打到身上也不会痛了 2、重600 N 的物体可能是( ) A.一头牛 B. 一个成年人 C. 一本书 D. 一只鸡 3、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 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八年级物理《重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学习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学习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导学过程 课前检测案(限时3分钟) 1、什么叫力?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有关. 2、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时,通常用___________把力的________都表示出来,具体作法是:沿力的________,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________,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用线段的________或________表示________。 3、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它用符号________表示。 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教材导读你准备好了吗?阅读教材p9—p12的内容, 二、新课引入,激发情趣 媒体展示:什么力使得瀑布飞流直下?空降兵为什么会落向地面?是什么力使蹦极的人急速下坠? 三、探究新知: 板块一:1、重力的大小(阅读教材p9第二段完成下列填空) (1)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 (2)用字母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 (3)重力的产生是来源于___________,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由于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学生分析:重力的施力物是,受力物是。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4)注意:A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B:重力是非接触力C: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 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物体受到重力的实例,并说明其作用。假如重力突然消失,我们这个世界会怎么样?

(完整版)高中物理万有引力部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 知识点总结 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对于每一颗行星,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公式:F=Gm1m2/r^2,其中G=6.67×10-11 N·m2/kg2,称为万有引力常量。 3.适用条件: 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

此时r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的球体,r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三、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解决天体(卫星)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 (1)把天体(或人造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关系式: F=Gm1m2/r^2=mv^2/r=mω2r=m(2π/T)2r (2)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mg=Gm1m2/r^2,gR2=GM. 2.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估算 通过观察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轨道半径r,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G r2(Mm)=m T2(4π2)r,得出天体质量M=GT2(4π2r3). (1)若已知天体的半径R,则天体的密度 ρ=V(M)=πR3(4)=GT2R3(3πr3) (2)若天体的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其轨道半径r等于天体半径R,则天体密度ρ=GT2(3π) 可见,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的周期,就可求得天体的密度. 3.人造卫星 (1)研究人造卫星的基本方法

中学物理重力教学设计方案

中学物理重力教学设计方案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学物理重力教学设计方案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是如何产生的,能列举生活中的重力现象,感知重力;(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了解并描述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力方向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了解重力的重心。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主动建构知识; (2)通过体验和观察,感知重力方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能力; (3)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设问释疑,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相互启迪、轻松和谐氛围; (2)通过体会“物理就在身边”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设计思路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着特征和核心任务 “重力”这节课,知识点本身难度不高,但比较琐碎。我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的设置,以知识为载体,创设对话平台,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相互

启迪、轻松和谐氛围;促使学生主动交流、勇于表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利用大量的、具体的、感性的素材,主动建构与重力有关的知识,使学生体验多种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物理课堂必须承担的责任 这节课,通过设置与学生认知不同或认知匹配的情境,培养学生发问意识和思维能力;通过探究“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及实验数据分析的过程,从而通过质疑、对比分析等环节,得出结论,提高探究能力;通过“重力方向”的感知、探究及应用,使学生对“重力方向”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学生经历自主建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过程,认识重力; (2)通过观察、讨论及实验,让学生了解重力方向、重力的作 用点。 教学难点:(1)通过创设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对课堂动态生成的`有效引导和驾驭(3)学生描述“重力方向”过程的教学 四、教学准备 学生:弹簧测力计、质量已知的钩码、重垂线、铁架台、细线、金属组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自制“重力方向”演示器、 一端装有铁块的粗细均匀的管子、不规则形状的纸板、细线 五、教材及学情分析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重力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重力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学习 内容 第七章力第三节重力(2)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1.明确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2.确认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并能用来解释有关现象。 3.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为g。会用公 式G=mg进行计算。 重难点: 1.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重力的方向。 时间 分配 导课2分、展示10分、评价5分、凝难解惑10分、测评8分、反馈、总结5分 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学案(学习过程) 一、练习导课: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 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 2.用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的重垂线是 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性质,重锤受到力和 力的作用。 3.物体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 是,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 质量成正比,在公式G=mg中,G的 单位是,m的单位 是,g的单位是。 4.一质量为4kg的物体,它所受重力的 大小为、方向为。 (g=10N/kg) 5.质量为50t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多 少? 6.某物体的重力为10000N,其质量为 多少?将它移到月球上质量又为多 少?(g=9.8N/kg) 二、推进新课: (三)重心 1.定义 2.特点: 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 在物体外; 一、导课:复习为主,检查重力的基本知识 二、推进新课 (三)重心: 1、什么叫做重心? 2、如何找物体的重 心? (四)重力的由来 (五)力的示意图 三、答疑解惑: 主要在于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四、课堂达标: 1.下列关于重力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支撑面 B.重力不随物体位置变化而变化 C.粉笔在使用时,质量变小,重力变小 D.空中上升的气球没有受到重力 2.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A.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作用 B.受到重力作用 C.只受脚的作用力 D.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3.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高一物理:重力教案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重力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gravity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重力 《重力》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3、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4、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中心的位置。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2、通过"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代替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方法。 教学重点: 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g=mg中,g值因在地球的不同纬度而不同。

教学难点: 1、"重心"概念的理解 2、"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理解。 教学方法: 实验法、分析法 教学用具: 弹簧秤、钩码(二人一组)质地均匀的不规则薄板、细绳(学生准备)、木圆环、直角三角尺(教师用)重锤线(演示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我们跳起来,总会落回地面,扔出去的东西,也都要落回地面,悬挂物体的绳子静止时总会指向地面,这都是因为在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下面我们来探讨有关重力的知识。 板书:第二节重力 二、新课教学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在预习后回答: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人跳起来总会落在地上,扔出去的东西总要落回地面。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提问:有的同学说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到底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导学案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 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学习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学案 【温故知新】 1、什么叫力?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2、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时,通常用________把力的________都表示出来,具体作法是:沿力的________,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________,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用线段的________或________表示________。 3、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它用符号________表示。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由于地球的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通常把重力的叫重量。 3、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写成数学表达式为。 4、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5、重力在物体上的叫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 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学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重力的由来 1.重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 2.重力的产生是来源于______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 3.动手作6.3-1的小实验,亲身感受引力。(同桌合作) 4.利用身边的物品,演示三个和重力有关的小实验。 5.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或应用与重力有关?请举二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重力的大小 1.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吗?________。比如:_______________。 2.猜想: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我猜想的依据是。 3.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学习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学习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导学过程课前检测案(限时3分钟) 1、什么叫力?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作用效果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有关、2、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时,通常用___________把力的________都表示出来,具体作法是:沿力的________,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 ________,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用线段的________或________表示________。 3、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它用符号________表示。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教材导读你准备好了吗?阅读教材p9—p12的内容, 二、新课引入,激发情趣媒体展示:什么力使得瀑布飞流直下?空降兵为什么会落向地面?是什么力使蹦极的人急速下坠? 三、探究新知:板块一: 1、重力的大小(阅读教材p9第二段完成下列填空)(1)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

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2)用字母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3)重力的产生是来源于___________,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由于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学生分析:重力的施力物是,受力物是。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4)注意:A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B:重力是非接触力C: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物体受到重力的实例,并说明其作用。假如重力突然消失,我们这个世界会怎么样?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1、重力的大小可用 _____________来测量2探究: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1、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吗?________。比如: _______________。 2、猜想: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我猜想的依据是。 3、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砝码的重力用什么仪器测量___________ 4、进行试验、收集数据①如上面左图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质量m/kg重力G/N②在上面右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

(完整版)重力教案

《重力》教学设计 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刘庆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

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重物、重垂线、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五、教学过程

高中物理教案 重力

高中物理教案 重力 知识与技能:理解力的物理概念; 了解力的图示; 理解重力的物理概念,能够找到规则物体的重心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画出力的图示; 正确理解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和确定规则物体的重心 教学难点:力的图示; 重力的方向及其重心的概念和确定 教学步骤 一、力 1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再变为静止。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了,不管是大小还是方向改变了,都说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 2 物体的形变 手压锯条变弯,手拉橡皮条变长。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我们称之为形变。 3力 分析:足球由静止变动动,由运动变静止的原因,受到了运动员或是守门员的作用;锯条和橡皮条变形是受到了手的作用。 结论: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产生了物体的形

变。 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force)。 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物体的形变 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弹簧秤)测量,其国际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 力的特征 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加快物体的运动;与物体的方向相反,阻碍物体的运动。要完整地描述一个力,要把它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描述出来。 回顾: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 二、力的图示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力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为了把它具体化,我们采用图示的方法。 1 力的图示 可以用带箭头的直线段表示力。线段是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2 力的示意图 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三、重力

重力与弹力 教学设计

重力与弹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3)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水平支持物支持的静止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4)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 (5)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6)掌握胡克定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2)通过“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替代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3)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胡克定律,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重心的概念以及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 2.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3.胡克定律 教学难点: 1.重心概念的理解。 2.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和掌握胡克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有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但这些现象都包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出示图片:苹果落地;滴水的衣服; 思考讨论:苹果为什么会落向地面?衣服上的水为什么会向下? 出示动画:弹簧的拉伸和压缩。 思考讨论:弹簧为什么能被拉伸和压缩呢? 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要讲的重力、弹力有关。 二、讲授新课 (一)重力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符号G。 2.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3.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竖直向下。 出示图片:画出重力方向 教师总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 4.物体受到的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是:G=mg (1)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 (2)g的单位:N/kg,m/s2 1N/kg=m/s2 (3)在没有空气阻力时,由静止下落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g又叫作重力加速度。 出示图片:自由落体运动 5.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 重心可以看作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1)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出示图片: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的重心

重力导学案

重力导学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第七章第3节重力 【使用说明】先认真读课本10分钟,再认真阅读导学案,并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完成。如果出现了不会的题或不懂的地方请用红色笔标注出来,等课上与同学们共同交流。 【学习目标】1、了解万有引力。 2、理解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重力的方向、作用点。 3、会利用G/m=g或G =mg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1、理解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重力的方向、作用点。 2、会利用G/m=g或G =mg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2、会利用G/m=g或G =mg进行计算。 【预习过程】 重力 一.重力的基本概念 1 这就是万有引力。 2.由于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二.重力的三要素 1.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叫做。

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1)猜一猜:我觉得物体的质量越大,可能受到的重力越_____。(2)试一试: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不同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并完成表格。 次数钩码的个 数 钩码的质量 /kg 钩码的重力 /N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N·kg-1 11 22 33 44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右边的坐标系中画出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 (4)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_ __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G= .

注意: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其值等于_____ _,在不要求精确的情况下g可取__ ___。 (5)想一想:对比前面所学的密度单位的物理意义,你能说出g=kg的物理意义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同步训练:(1)、质量为2kg的水受到的重力多大 (2)、一个中学生的重量是400N,他的质量是多少(g=10N/kg) 2.重力的方向(1).物体所受的重力方向总是__ ____。 (2).重力方向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铅锤线) 同步训练:通常用一根丝线栓一个小石子,用来检验墙壁是否竖直。这是根据_________。 3.重力的作用点 (1)重力作用点叫做物体的___ __,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2)一个质地均匀规则的圆环的重心在它的圆心上,所以说有的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