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桂枝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是很常见的,不同的药物对疾病治疗上是有着一些区别的,所以在药物选择之前,要对它们进行一定的了解,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桂枝附子汤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

桂枝(三钱)附子(炮.去皮脐.三个)甘草(二钱)

【功能主治】

治伤寒八九日不解,风湿相搏,身体烦疼。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活人书有芍药大枣。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

桂枝12克(去皮)附子15克(炮,去皮)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甘草6克(炙)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于风寒湿邪而成者。

【用法用量】

上药五味,以水18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备注】

方中桂枝散风寒,通经络,附子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二药相配,散风寒湿邪而止痹痛;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补脾和中。五味合用,共奏祛风除湿,媪经散寒之功。

【摘录】

《伤寒论》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应该就能了解桂枝附子汤是什么了吧。桂枝附子汤在中医可以治疗很多问题,是一种很有效的中药方剂。

浅谈附子与桂枝、肉桂的配伍特点

浅谈附子与桂枝、肉桂的配伍特点 【摘要】附子、桂枝、肉桂是云南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中药十大主帅中的三味药物,因其药性峻猛,故能治愈多种疑难痼疾。通过探讨附子与桂枝、肉桂的配伍特点,便于我们厘清桂枝、肉桂与附子配伍的不同性能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附子;桂枝;肉桂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侧生子根。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主要用于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肢冷脉微,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阳痿,宫冷,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阴疽疮疡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桂枝为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味辛、甘,性温。归膀胱、心、肺经。功效为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主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疼痛,胸痹痰饮,经闭癥瘕等病症。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或粗枝皮,味辛、甘,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效为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引火归源,主治阳痿、宫寒、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阴疽。以上观之,桂枝、肉桂同为樟科植物肉桂,一为嫩枝,一为干皮。桂枝善于通阳,其性走而不守,故对水湿停聚有效,伍用附子则温阳强心而通脉;而肉桂善于纳气,其性守而不走,故对命门火衰效佳,伍用附子则补阳益火。因此对附子、桂枝、肉桂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把握,有助于在临床治疗疾病时更好发挥其应有的疗效。 兹将桂枝与附子配伍及肉桂与附子配伍特点浅述如下。 1 附子配伍桂枝的方药特点 附子配伍桂枝,二者相须为用,辛热之性相投,均为阳中之阳,辛温通阳,发散通经,作用之力由内达外,温通内外,能温达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可治阳虚外感、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多种病症[1]。《伤寒论》中有20张附子方,其中桂枝配伍附子的方药有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乌梅丸等5张方。《金匮要略》中有23张附子方,其中桂枝配伍附子的方药有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肾气丸、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竹叶汤等5张方。《金匮要略》中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见于《痉湿暍病篇》的湿病篇,原文与方药均与《伤寒论》相同。兹将其介绍如下: 1.1 用于阳气虚弱桂枝与附子均具有辛热散寒作用,但桂枝之辛以温为主,而附子之辛以热为主,桂枝辛温则重在温阳,附子辛热则重在壮阳,两药相互为用,即温阳又壮阳,更能散寒驱寒,以治疗阳气虚弱,寒气内生证。如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乌梅丸、金匮肾气丸、竹叶汤等。 桂枝加附子汤见于《伤寒论》第20条[2]:“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

黑神丹的功效与作用

黑神丹的功效与作用 众所周知黑神丹是一种中药方剂,可是大家对于黑神丹的功效了解多少呢?黑神丹到底应该怎么吃呢?想知道这些的话,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 【处方】 荞面6钱,川大黄1两,槟榔1对(拣尖用),细墨4钱半。 【制法】 上为细末,用冷水和成,分作13-15丸,用文武炭轻火烧动。 【功能主治】 远年近日酒食积病。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如服药人,住食1日,临卧,醋半盏浸药如泥,研如面糊相似,先吃一口醋,如服药后,又一口醋送下。 【注意】 但服白粥2-3日,忌生硬物。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一二引《烟霞圣效方》 【处方】 诃子4个(炒),黑牵牛(生)半两,巴戟(炒)半两,甘遂3钱,赤小豆(生)49粒。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大麻风。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加至15丸,用薄荷汤送下,不拘时候,次用水膏药。 【摘录】 《奇效良方》卷五十三 【处方】 黑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天麻(去芦头)半两,天南星(炮裂)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半夏(浆水煮,焙干)半两,麻

黄(去根节)半两,干姜(炮)半两,草乌头2两(炮裂,去皮脐),白附子(炒黄色)半两,麝香(去毛,细研)1两,天雄2两(慢火上炙热,好酒内蘸,如此7返,令折药力,更用童便内蘸7返,撅一坑子约深5寸,先用热火坑内炙干,去火,坑内洒酒约半升,天雄在内,瓷碗盖定,周围泥了,不教漏气,冷定取出用之)。 【制法】 上各修制,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产后大发热,消渴不止,烦躁不休,或汗病后胃脘硬、爱水者。 【用法用量】 发热、渴,用蜜水化服;欲出汗,热酒化服;汗病后胃脘硬,爱水,依前用蜜水化服1丸。 【摘录】 《御药院方》卷十一 【处方】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xx 功效与作用 xx 的配方: 桂枝(去皮)三钱,芍药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二钱(炙),桂枝汤的功效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汤方歌: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xx xx 分类: 解表剂-xx 表 组成: 桂枝(去皮)三钱(9克)、芍药三钱(9克)、生姜(9克)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 枚)、甘草二钱(炙,6 克) 方歌: 药枝枣xx(方剂速记法) 想象: 要支走蒋干;芍药、桂枝、大枣、生姜、甘草 方歌: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功效: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出处: 伤寒论》xx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用法: 水煎服。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去渣温服,服后少停一二分钟,饮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待其遍身漐漐(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服后用被子温覆取汗。以遍体湿润为度。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过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风寒。)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药必须早午晚连续服用,时间不可拉长。每服一次,必须检查病情有无变化,最要紧的是必须注意口渴与不渴,或喜冷性饮食与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现象,可以马上把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类的寒性药品,以免误犯阳盛之戒。如病情没有变化,可以继续服用,虽二三剂也可。)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除此以外,注意避风,饮食方面可吃些有营养的流动性食物。忌食生冷、油腻、酒肉、五辛、臭恶等不易消化或带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使用。(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xx 方歌: (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啜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附子汤

附子汤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陈明、张印生 【方药】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15克),茯苓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白朮四两(12克),芍药三两(9克) 【煎服】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原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304)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 【解说】本证为阳虚寒湿内侵,以身体骨节疼痛、肢冷背寒、脉沉为特征。附子汤参附合用,以峻补元阳之虚;朮附合用,以去寒湿之邪;加芍药以监附子之悍。共奏温经扶阳,除湿止痛之功。背恶寒乃少阴阳气虚衰之险兆,临床当急用灸法以救阳气,随后用汤,方不误事。 【运用】 一、脾肾虚寒 俞长荣医案:陈某,男,30岁。初受外感,咳嗽,愈后但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微怕冷,偶感四肢腰背疫痛。自认为病后元气未复,未即就医治疗。拖延十余日,天天如是,甚感不适,始来就诊。脉象沉细,面色苍白,舌滑无苔。此乃脾肾虚寒,中阳衰馁,治当温补中宫,振奋阳气,附子汤主之。处方:炮附子9克,白朮12克,横纹潞9克,杭芍(酒炒)6克,茯苓9克. 服1剂后,诸症略有瘥减,次日复诊,嘱按原方续服2剂。过数日,于途中遇见,病者愉快告云:前后服药3剂,诸症悉愈'现已下田耕种。 按语:脉证所现,里虚寒证无疑,与少阴悠关,断以附子汤取效。 二、胸痹(高血压心脏病) 唐祖宣医案:唐某某,男,51岁,1980年6月24日入院治疗。平素伏案少动,经常熬夜,长期失眠。血压持续在190~170/120~100毫米汞柱之间。1979年冬季以来,常阵发心前区刺痛。1980年5 月20日,因劳累过度,情志不舒,骤发胸背剧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手足青紫,处于昏迷状态。急送某院诊以心肌梗塞,经吸氧,输液等抢救措施,3日后脱险。但仍神志模糊'稍一劳累,心绞痛即发作,于1980年6月24日,入我院住院用中药治疗。先后用活血化瘀、祛湿化痰、育阴潜阳等法治之,症状时轻时重。6月26日突发心绞痛,证见:面色青黄,剧痛难忍,背冷恶寒,汗出不止,四肢发凉,指端青紫,舌淡苔白多津,脉沉细。证属阴寒内盛’胸阳不振,尤以背恶寒症状突出,思仲景“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附子汤主之。’’以附子汤加味。 处方:红参、炮附子各10克,白朮、川芎各15克,白芍、茯苓、薤白各30克,急煎频服。 服药须臾,汗止,精神好转,疼痛减轻。2剂后背冷减轻'疼痛消失。以上方继服40剂,心绞痛未再发作,背冷消失,血压稳定在150~140/100~90毫米汞柱之间,能上班工作。 按语:胸痹以背恶寒为甚,可见胸阳不振,阴寒内盛之重,恰与附子汤证相合。临床上,若舌有瘀斑者加红花、丹参、赤芍;四肢发凉加桂枝;气虚加黄芪,重用参附;痰盛重用茯苓,并加薤白、半夏。 三、心悸 章继才医案:高某某,女,48岁,1980年5月诊。心悸、心胸不舒数月,经中西药治疗罔效。今见心悸、心胸憋闷,自汗出、动则甚,易疲乏'时寒时热,颜面青紫,唇舌紫黯,苔薄白,脉沉细而弦,肢微冷。治以温阳补气为法,用: 附片20克(先煮)、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朮15克,茯苓15克,白芍l0克,桂枝6克,丹参20克,牡蛎20克,水煎服。 2剂后症状大减,6剂心胸舒畅,汗出止,寒热除。宗前方为丸巩固疗效。三月后访,诸证已愈。 按语:阳气虚弱,心下空虚,内动而悸。对少阴虚寒,心阳不振,血脉无主,神无所依而心悸者,可

姜附御寒汤的功效与作用

姜附御寒汤的功效与作用 姜附御寒汤是一种纯天然的中药方剂,它是以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了药食同源的传统中医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来看一看姜附御寒汤有哪些功效吧。 【处方】 干姜(炮)1钱2分,半夏(汤洗)5分,柴胡(去苗)1钱, 防风(去芦)半钱,羌活1钱,藁本(去土)8分,人参(去芦)半钱,白葵花5朵(去心萼),甘草(炙)8分,升麻7分,郁 李仁(汤浸,去皮尖)半钱,当归身6分(酒制),桃仁半钱(汤浸,去皮尖,与郁李仁研如泥,入正药),黑附子(炮,去皮脐)4钱。 【功能主治】 中气不足,遇冬天寒气客于脾胃之间,相引两胁缩急而痛,善嚏,鼻中流浊涕不止,不闻香臭,咳嗽脑痛,上热如火,下寒如冰,头时作阵痛,或暴痛,两目中流火,视物(目荒)(目荒)然,或耳鸣耳聋,喜晴明,恶阴寒,夜不得安卧,胸中痰涎,膈咽不通,饮食失味,口中沃沃,牙齿动摇,不能嚼物,腰脐间及尻肾膝足胻冷,阴汗自出,行步失力,风痹麻木,小便数,气短喘喝,少气不足以息,卒遗失无度。妇人白带,阴户中大痛,上牵心而痛,

黧黑失色;男子控睾而痛,牵心腹阴阴而痛,面如赭色,食少,大小便不调,烦心,霍乱,逆气,里急,而腹皮白或黑,下气腹中腹鸣,膝下筋急,及腰背肩胛大痛,此阴盛阳虚之证。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都作1服。水5大盏,煎至3盏,入黄耆1钱,橘皮5分,草豆蔻1钱,再煎至2盏,再入酒制黄柏3分,酒制黄连3分,枳壳3分,酒地黄2分(此4味锉碎,预1日先用新水多半盏浸1宿),蔓荆子2分(亦预先1日用新水各另浸),将前正药去滓,入此3味,再上火同煎至1盏,去滓,空心热服之,待少时以美膳压之。 【注意】 忌肉汤,宜食肉。 【摘录】 《东垣试效方》卷二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姜附御寒汤的知识,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于姜附御寒汤的认识会更加清晰。姜附御寒汤对于一些疾病来说,帮助是很大的。多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是很有帮助的,要懂得调理身体。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一、温阳救逆 以四逆汤为代表方剂。在太阳病上篇,伤寒“重发汗,复加烧针”致阳气内虚者,应 用四逆汤以救逆。在太阳病中篇更是直接指出了附子“救里” 的作用,身体疼痛的症状 在太阳病多见,但亦有因少阴里虚寒所致,故单纯以四逆汤救里即可,虚寒得化,疼痛自解,四逆汤应用在其他篇章亦多是与此相类。附子在、四逆汤中的应用体现了《本经》中 对附子((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的认识,里气虚寒,下利不止,外可见“身体疼痛”、“大热不去”、“四肢拘急、手足厥冷” 等病情,放胆应用四逆汤,用生附子配伍干姜、甘草t 温脾肾之阳救虚寒以止利。除热。正如陶节庵云“温经用附子,无干姜不热”, 尤其是生附子配干姜,透达阴寒,回阳救逆,其力精专。在干姜附子汤用以治疗“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燥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汗 下之后阳气爆虚, 阴寒独盛,生附子。干去浓煎-次顿服,以救虚脱之阳。若阴寒内盛病 情人里渐深,出现阳气虚微,被阴寒格拒于外,形成内寒外热之时,仲景则以通脉四逆汤 处之,加大附子、干姜的用量,温阳通脉,当病情进一步深人出现“吐巳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时”,以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治之。古人在注解此条时认为,阴 寒内盛格阳于外,以咸寒猪胆汁,引药人里,我们认为这种解释或许有些牵强,猪胆汁在 这种病情深重的情况下应是直接发挥其治疗作用,而不是仅仅为引经佐使之药。根据现代 药理研究,猪胆汁含有大量胆汁酸、胆盐等,抗菌谱广,抗炎作用强,尤其是对消化系统 更为突出,口服后还可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肠蠕动。在少阴病,出现下利脉微、干呕烦躁 之时,胃肠消化系统已经极其混乱,整体功能衰竭,此时应用附子井直接配伍口服猪胆汁,可破阴除寒救逆,并恢复病人的胃肠功能,助消化,促吸收,急危症时可保得病人胃气, 挽留生命。在白通汤中体现得更为明确,“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 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可以明显看出病情进一步加重,胃肠功能紊乱,此时加猪胆汁应该是直接来纠正胃肠功能,助正气的恢复。总结四逆、白通之类·应用,其一,可医恶寒、下利厥逆、脉沉微等全身性阴寒、功能衰退证候;另外对里寒外热、大汗出、大热不去、干呕烦躁等症,亦可回阳复脉,潜纳浮阳,如冬医宗金鉴诊所云“能 大壮元阳,主持内外,共招外热返之于内”,我们在临床中对于大热不去,兼见太阴、少 阴虚寒者,应用四逆汤类方,其退热之效确实可以一剂而愈。 二、温经散寒除湿痹 温经散寒除湿痹的作用多体现在太阳病篇、痉湿昭病脉证篇以及中风历节病脉证篇, 方剂有桂枝附子汤、自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附子汤。以桂枝芍药知 母汤为代表,“诸肢节疼痛,身体尴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 汤主之”,历节病程日久,风寒湿郁痹气血经脉,以附子温经散寒除湿,配伍麻黄、桂枝、白芍、防旧、知母、生姜疏通经脉、畅通气血阴阳,白术。甘草健脾益气扶正。病情轻 浅者仲景处以桂枝附子汤类温通经脉气血,桂枝辛温发散,通阳利水,行里达表,无所不到;附子温阳散寒,通行十二经脉,走而不守,二药相须为用,可作用于全身1 密滞不

伤寒论方剂——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阴阳解析

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阴阳解析 伤寒论: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生姜三两(切)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擎)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白术附子汤方: 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一)桂枝附子汤解析: 阳性药:桂枝、生姜、附子、大枣 平性药:甘草 阴性药:无

君药:附子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 炮附子:辛,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回阳救逆、温里逐寒、温经止痛。 大枣:甘,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阳性药物多,没有阴性药物,针对寒证;君药药物功效以温里逐寒为主,针对虚证;少阴太阴合病,内需去寒,外要解表。 方剂中,附子,温里逐寒;桂枝、生姜,发汗解表;大枣、甘草,补中益气。 诸药合用以温里逐寒为主,发汗解表为辅,兼顾补中益气。适用于素有虚寒,并外感风寒者。 (二)白术附子解析:

阳性药:白术、生姜、附子、大枣 平性药:甘草 阴性药:无 君药:附子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 炮附子:辛,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回阳救逆、温里逐寒、温经止痛。 大枣:甘,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阳性药物多,没有阴性药物,针对寒证;君药药物功效以温里逐寒为主,针对虚证;少阴太阴合病,内有寒湿,外要解表。 方剂中,附子、生姜,温里逐寒;白术,健脾利水;大枣、甘草,补中益气。 诸药合用以温里逐寒为主,健脾利水为辅,兼顾补中益气。适用

桂枝汤的方剂详细介绍

桂枝汤的方剂详细介绍 桂枝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桂枝汤的方剂,希望大家喜欢! 【出处】《伤寒论》 【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桂枝(去皮)(9克) 芍药(9克) 生姜(9克) 大枣(切)(3枚) 甘草(6克) 【方歌】药枝枣姜甘(方剂速记法) 【想象】要支走蒋干;芍药桂枝大枣生姜甘草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禁忌 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

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使用。(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用法 水煎服。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去渣温服,服后少停一二分钟,饮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待其“遍身zhe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服后用被子温覆取汗。以遍体湿润为度。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过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风寒。)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药必须早午晚连续服用,时间不可拉长。每服一次,必须检查病情有无变化,最要紧的是必须注意口渴与不渴,或喜冷性饮食与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现象,可以马上把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类的寒性药品,以免误犯阳盛之戒。如病情没有变化,可以继续服用,虽二三剂也可。)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除此以外,注意避风,饮食方面可吃些有营养的流动性食物。忌食生冷、油腻、酒肉、五辛、臭恶等不易消化或带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桂枝汤的方解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今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

桂枝汤

桂枝汤 开放分类:中医中医古代名方医学名词方剂 编辑词条分享 桂枝汤 组成及用量 桂枝(去皮)(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切)(3枚)炙甘草(6克) 方剂出处 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主治太阳病中风之方剂。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剂型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古法: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

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现代:上五味,哎咀三味。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适寒温,服100毫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温覆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服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 解肌发汗,调和营卫。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 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 (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啜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三)头痛项强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借粥之功。(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制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制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制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强心 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采用中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观察到口服附子粗制剂后,动物血清有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加快心肌收缩速度的作用,给药2小时后含药血清作用达高峰,表明附子煎液中确合强心成分,并且此成分口服有效。附子用药过量可引起心律不齐。 从附子中提取的去甲乌药碱(dmc)是附子强心的主要成分,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也有强心作用。去甲乌药碱正性肌力作用显著,在浓度降低至 10-9g/ml时,对蟾蜍离体心脏仍有强心作用。去甲乌药碱正性肌力作用呈量效关系,在 10-9- 5 ×10-8g/ml范围内,可使心收缩幅度增加 22%- 98%,心排出量增加15%-80%。麻醉犬和豚鼠静脉滴注去甲乌药碱每分钟2μg/kg,可使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lvp)分别上升 12%和58%,左心室内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 max)分别增加 73%和 26%。静脉滴注戊巴比妥钠,或用n2饱和的灌流液灌注,均可形成急性实验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去甲乌药碱可使衰竭心脏收缩幅度恢复正常。由此可见,去甲乌药碱对离体和在体心脏,正常和衰竭心脏,均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 研究认为,去甲乌药碱是β受体部分激动剂,其强心作用与兴奋β受体有关。

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 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附子注射液或去甲乌药碱静脉注射有明显扩张血管作用,均可使麻醉大心排出量、冠状动脉血流量。脑血流量及股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血管阻力降低,此作用可被心得安所阻滞。 附子对血压的影响既有升压又有降压作用,与其所含成分有关。研究证明,去甲乌药碱是降压有效成分,具有兴奋β受体及阻断al受体的双重作用,氯化甲基多巴胺为a受体激动剂,去甲猪毛菜碱对β受体和a受体均有兴奋作用,二者是升压作用有效成分。 抗休克 心肾阳衰证所见的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与现代医学的休克相似。所以附子回阳救这之功效主要是以强心抗休克作用为基础。附子及其复方制剂如参附汤、四逆汤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性体克、心原性休克及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性休克等均能提高平均动脉压,延长其存活时间及存活百分率。对内毒素休克大能明显改善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对缺氧性、血栓闭塞性休克等亦有明显保护作用。抗休克的有效成分除与其强心的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相关外,去甲猪毛菜碱对β受体和a受体均有兴奋作用,能兴奋心脏,加快心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氯化甲基多巴胺为a受体激动剂,亦有强心升压作用。 由此可见,附子的抗休克作用,与其强心,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以及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作用有关。 抗心律失常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附子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附子汤加减 讲师:徐朋吉 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桂枝附子汤加减。主要包括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桂枝附子加白术汤。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下。 【桂枝附子汤】 桂枝(四两40克)附子(炮,去皮,破,三枚30)生姜(切,三两30克)大枣(擘,十二枚20克)甘草(炙,二两20克)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下。 刘志杰方证解析法 三才解析法 阳性药:附子(热苦辛)3 桂枝(温辛甘)4 生姜(大温辛)3 平性药:甘草(平甘滋)2 大枣(平甘滋)2 阴性药:无 从上面可以看出,方子中没有阴性药,整个方子是温热的,六纲是少阴病,五证是滞证。

305.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宋174)《补遗》 伤寒八九天,出现了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这是风湿相搏造成的。 脉浮是病在表,虚而涩是津液不足。 涩是有迟涩之意,有寒湿参与。 身体疼烦,这是寒湿痹阻造成的,这里的烦是因疼痛而烦,不是里热的烦。 不能自转侧,一是因为疼痛的厉害而不敢动,二是肌表有寒湿水饮,身体沉重。 不呕,是没入里,少阳和太阴、少阴都有呕。 (徐老师解疑注:呕是代指里证,少阳和太阴的呕要明显一些,少阴的呕一般不是很典型,但是也会有呕出现。这里是告诉你不要局限了。) 不渴,说明没有里热。 本方实际就是少阴中风重症,感受寒邪重一些。 应该会有四肢逆冷的表现。 病机是津液不足,风邪在表,合并寒湿,没有里证。 治疗呢用桂枝附子汤。 刘志杰方证解析法 四象解析法

桂枝汤类方歌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十七、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十八、去桂加白术汤: 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十九、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慢性菌痢久不已,脉沉弦缓是指针。 二十、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大黄治腹痛,太阴阳明表里病。调和气血泻结滞,胃弱之人宜慎用。 二十一、桂枝人参汤: 人参汤方即理中,加桂后煎力方增。痞利不解中寒甚,温中解表建奇功。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一、麻黄汤: 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 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 八、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 一、葛根汤: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圣丸的功效与作用

二圣丸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清楚,现代都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疲惫不堪,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自然就降低了,导致很多疾病的趁虚而入,而中药中的方剂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体,达到调理治愈地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二圣丸。 【处方】 川黄连(去须)黄柏(去粗皮)各30克 【制法】 上药为细末,将药末入猪胆内,汤煮熟,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主小儿脏腑不调,时或泄泻,且久不愈,羸瘦成疳。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米饮送下。量儿大小加减,频服,不拘时。 【摘录】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 干蝎(炒)1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1两。 【制法】 上为末,以清酒、童便各1盏,熬成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劳羸瘦,脐腹(疒丂)痛。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前温酒送下,1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处方】 大蛤蟆1枚(端午日捕,眼赤者佳),臭黄2两(为末)。 【制法】 上净取却蛤蟆肚肠,然后满腹着臭黄末,以纸裹,上以泥封,令干更泥,如此可3遍,待泥干,即于大火中烧令烟尽,捣罗为末,用粟米饭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 小儿丁奚,腹胀干瘦,毛发焦黄。 【用法用量】 儿1岁,以粥饮送下1丸。服药后,以生熟水浴儿,拭干,以青衣覆之,令睡良久,有虫出即效。 【摘录】 《圣惠》卷八十八 【处方】 川乌头(生用)半两,苍术(去皮)1两。 【制法】 上为细末,醋调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牙齿动摇疼痛。 【用法用量】 每用7丸,食前盐汤送下。

【注意】 忌热物少时。 【摘录】 《御药院方》卷九 【处方】 干漆1两(为末),湿漆1两。 【制法】 每服1丸;温酒吞下,不拘时候。如小肠,膀胱气痛,牙关紧急,但斡开牙关,温酒化1丸,灌下必安。 【功能主治】 妇人不曾生育,血气脏腑疼痛不可忍,及治丈夫病小肠气撮痛者。 【用法用量】 先将湿漆入铫子内,熬如1食饭间已来,住火,与干漆末一处拌和为丸,如半皂子大。 【注意】

中药桂枝的功效和作用

中药桂枝的功效和作用 桂枝的功效和作用 散寒解表 治疗因受冷引起的风寒感冒,流涕咳嗽等病有很好的作用。 温通经脉 还可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肩周炎风湿类风湿等病。 通阳化气 也可治疗阳气不足引起的气滞血凝,脘腹冷痛,血寒经闭等症。 风寒表证 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等症。 护肝醒酒 桂枝对酒精性肝硬化,减少酒精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的直接损害,也有一定作用。还能抑制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抗菌消炎 桂枝醇提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浓度为25毫克/毫升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 桂枝的常用功能:

1.风寒感冒。本品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如麻黄汤(《伤寒论》);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伤寒论》);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 2.寒凝血滞诸痛证。本品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如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桂枝能温通心阳,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若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温中散寒止痛,每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汤(《金匮要略》);若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桂枝既能温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多与当归、吴茱萸同用,如温经汤(《金匮要略》);若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可与附子同用,以祛风散寒、通痹止痛,如桂枝附子汤(《伤寒论》)。 3.痰饮、蓄水证。本品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如脾阳不运,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 4.心悸。本品辛甘性温,能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如心

保命丹的功效与作用

保命丹的功效与作用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养生方法,中药方剂就是一种,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话就什么作用都发挥不了。保命丹就是一种中药方剂,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保命丹的知识吧! 【处方】 白茯苓朱砂(令研)白附子(炮)牛黄天南星(炮)各30克全蝎(炒)15克天麻(炒)45克甘草(炙)30克硼砂30克龙脑麝香各少许 【制法】 上为末,和匀,薄糊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 主婴孩小儿急惊风候传入慢惊者。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金银薄荷煎汤化下。 【摘录】 《活幼口议》卷十四

【处方】 巴豆霜3克(去油)黑丑3克大黄3克血竭1.5克朱砂3克麝香0.6克 【制法】 共为末,酒浆为丸,绿豆大,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 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壮人服1.5克,虚人0.9克,小儿0.6克,俱用陈酒送下。 【摘录】 《伤科补要》卷四 【处方】 人参5两,麻子仁2两(炒,去皮),干地黄2两,瓜蒌子(炒)2两,菟丝子(酒浸)2两,生地黄3两,干大枣3两,大豆黄卷1升(煮去沫),黑附子2两(1两生用,1两炮去皮心用之),白茯苓2两5钱,茯神2两5钱,地骨皮(去粗皮)2两5钱,

蔓荆子(煮熟用)2两5钱,杏仁(去皮尖用)2两5钱,麦门冬(炒,去心用)2两5钱,地肤子(蒸7遍)2两5钱,黍米(作粉)2两5钱,粳米(作粉)2两5钱,白糯米(作粉)2 两5钱,天门冬(去心)2两5钱,车前子(蒸)2两5钱,侧柏叶(煮3遍)2两5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辟谷绝食。主 【用法用量】 各拣选精粹者,腊月内合者妙,他时不可合,日月交蚀不可合。如合时,须拣好日,净室焚香,志心修合。又将药末用蜡1斤半,滤去滓,白蜜1斤,共2斤半,一处溶开,和匀,微加酥油,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服至5日。如来日服药,隔宿先吃糯米一顿,粳米、白面皆可,次日空心用糯米粥饮送下。如路行人服,遇好食吃不妨,要止便止。如吃些小蒸饼,嚼烂咽。或吃干果子以助药力,不吃更妙。日后退下药来,于长流水中洗净再服。可百年不饥矣。

黄芪桂枝汤的功效和作用

黄芪桂枝汤的功效和作用 黄芪桂枝汤的功效和作用: 黄汗发热,两胫自冷,身体疼重,汗出而渴,从腰以上有汗,腰下无汗,汗沾衣色呈黄如柏汁,腰髋弛痛,如有物于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重而烦躁,小便不利,宜此主之。并治诸病黄家脉浮者。 主治黄汗症,而另外一方“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方比此方少掉一味“甘草”,所以方名也变得不一样。黄芪桂枝五物汤用于血痹,去掉甘草的“缓”就是为了让整个药性的力量更猛烈走向四肢末梢。 黄芪桂枝汤对于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治愈还是有一定功效的,凡事只要坚持了就一定会有成效,养生亦是如此。通过我们对黄芪桂枝汤的深入了解,会加强我们对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的力度,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具有巨大好处。 黄芪味甘,性微温,为“补药之长”,对五脏之虚均有补养作用,尤功专补气固表。金代张元素《珍珠囊》中说:“治虚劳,自汗,补肺气,泻肺火心火,实皮毛,益胃气,去肌热及诸经痛。”现代研究,黄芪还有强壮中枢和防癌抗癌的作用。红枣滋养强壮,健脾和胃,养心安神。二物共煮为汤,既强身健脑,又益气固表,用于气虚多汗者甚宜。 黄芪桂枝汤怎么泡

黄芪桂枝汤治风寒在表脉浮弱自汗出,头痛发热,恶风恶寒,鼻鸣干呕等证,及杂证,自汗盗汗,虚损虚疟,亦可用,若脉浮紧汗不出者,酒客病风寒而汗出者禁用。 黄芪、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以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服一升,覆令微汗,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服一升,汗出病痊,不必尽剂,以助药力。加用黄芪和党参,主要是加强补气的功效。手汗过多可能与气虚不能摄津液有关。中药的组成由辩症而来。 黄芪桂枝汤适合哪些人 黄芪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尿消肿,托疮生肌的功效。药理实验表明,黄芪具有强心、利尿、降压、保肝、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规蹈矩环及营养善。对肾炎蛋白尿有一定的消除作用。适用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自汗易汗,容易感冒;中气虚陷,食少便溏、胃下垂、脱肛、便血、妇女子宫下垂、崩漏;疮痈肿毒,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收口;气虚水肿及一切气虚证。 一般对于体质虚弱的人,常常私处寻找黄芪等补品,比如产后的产妇,体质比较虚弱,在补品中常常含有黄芪,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中医有一个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风散”,有三味药,主药就是黄芪,是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性感冒的。 因为身体虚弱,或者年纪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肿。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常服黄芪。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

附子粳米汤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粳米汤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粳米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不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令人非常满意,而且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对于附子粳米汤这种比较受欢迎的方剂,我们更应该要了解它的吃法,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生活更好的运用它了。 【处方】 附子1枚(炮),半夏半升,甘草1两,大枣10枚,粳米半升。 【功能主治】 胜寒气,和内外。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1升,日3次。 【各家论述】 1.《金匮要略心典》:下焦浊阴之气,不特肆于阴部,而且逆于阳位,中土虚而堤防撤矣。故以附子辅阳驱阴,半夏降逆止呕,而尤赖粳米、甘、枣培令土厚,而使敛阴气矣。 【摘录】

《金匮》卷上 【处方】 姜汁炮附子2钱(切作片)。 【功能主治】 胃中寒甚,呃逆不已,或复加以呕吐者。 【用法用量】 原书治上证,宜加炒川椒、丁香各二十三粒。 【摘录】 《证治要诀类方》卷一 【处方】 人参3钱,附子2钱,炙甘草2钱,粳米1合,干姜2钱。 【功能主治】 脾虚土败,自利不渴,甚则哕者。 【用法用量】 以水5杯,煮取2杯,滓再煮1杯,分3次温服。

【摘录】 《湿病条辨》卷二 【处方】 中附子1枚,粳米5合,半夏半升,干姜1两,甘草1两,大枣10枚。 【功能主治】 喜怒忧思,扰乱脏气,胸腹胀满,肠鸣走气,呕吐不食。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药至米熟,去滓,分3次。 【摘录】 《千金》卷二十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附子粳米汤这种中药方剂的一些介绍,现在人们对养生都已经重视起来,特别是各大电视上都会报道一些有关养生的方法,从饮食方面到运动方面等。大家也可以多学习一些这样的方法,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好的调养。

黑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黑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1.回救逆~用于亡证~症证冷汗自出~四肢厥逆~微欲证。本品能上助心以通~下证证以阳阳脉阳脉阳 益火~挽救散失的元~证“回救逆第一品证”。常干姜、甘草同用~以加强回救逆之功效阳阳与阳~即阳气脱漓气与气参阳脱即参四逆证。若衰~大汗淋、促喘急者~大证元的人配伍~以回固~附证。 2.证火助~用于证。本品能一身之~凡者如证、脾、心证证及证弱者均适用。阳阳虚温阳阳虚阳虚 若证不足~命证火衰~而证证冷~腰膝冷痛~夜尿证多者~每肉桂、熟地、山茱萸等同用~如阳阳痿与 桂附八味丸。脾证、寒盛的脘腹冷痛~大便证~常、白证、干姜同用~如附子理中阳虚湿内溏与党参 证。医学教|育搜集整理脾证~水停~证小便不利、肢浮证者~用之有助化之功~常网阳虚气内体阳气 与苓真阳气痹与参健脾利水证白证、茯等同用~如武证。心不足~而证心悸短、胸心痛者~可人、桂枝等同用。证自汗出者~可、桂枝同用。阳虚与黄芪 3.散寒止痛~用于痛。本品辛散通~有证强的散寒止痛作用。以寒偏盛、周身骨证疼痛证痹温湿 甚者证适宜~可桂枝、白证等同用~如甘草附子证。与 黑附子具有回救逆~证火助~散寒除等功效。常用于治证证盛格~大汗亡~吐利厥逆~心阳阳湿阳阳 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水证小慢~证寒~证拘证~萎~证冷证~疽证漏及一切寒痼冷之气儿惊湿痹躄阳沉

疾。 黑附子证性证~能祛除寒~因此证证痛于寒偏证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温湿湿痹属气 附子的功效作用与 附子【名】称: 附子/附片/黑附子【分证】 : 温里证 -- 不分证【功用】 : 回救逆~证脾证~散寒止痛。大辛大证~逐寒。【性味】阳温温阳: 大辛. 大证。有毒【证证】 : 心、脾、证. 【用法用量】 : 一证至三证~一般证证最好先煎。【使用注意】 : 【证名及制】炮: 制附子、黑附证、熟附子、淡附片;证证证证根~证证巴水;证证,即浸后供证用再用水漂后用豆腐同煮~然后去豆腐~乾燥。;外地因制方法不同而有熟附片、清清炮黄区区区附证、明附证等证~证上海地不再分。,生附子、咸附子;证证证证根~证证巴水证制~洗证后~切片干供证证用。生附子毒性证熟附片证强~证证格控制使用~一般只供外用。, 【方例】晒: 四逆证《证寒证》,附子、干姜、甘草治证寒少病~证寒盛~欲~而有腹痛下利~四肢厥冷~阳内阳气脱脉微证欲证。【中毒证理】证证证各证神精末稍及中先证证后麻。致死量,证证酊与碱枢痹2毫升~证证碱2毫克。状运减症,先有唇舌证麻、证心~手足证麻~证之证不一、证吐、心慌、面白、证冷、胸证、证燥、痛证退、心跳慢弱、血证下降、呼吸证慢、证咽困证、言证障碍、呼吸中抑制。证有抽~急性心原性证缺血证枢搐 合证。可能突然而死亡。证理,高证酸证洗胃~保暖~注射证大证量的阿托品。麻重者证证证证、吸、痹气人工呼吸、证液。休克可用正证上素、【证用】 : 1.用于厥逆亡、微欲证等症。附子辛阳脉烈而证~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微弱~脉或因大汗、大吐、大逆的6~常配合人、干姜、参炙甘草等品同用。如果冷汗淋、亡厥逆者~用附子、人外~证再加证骨、漓阳参蛎牡等固证证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