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

——读《老子》的启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老子》成书于西周末年的社会动荡时期。世易时移,书中的某些论述虽然已不太适应当今的时代现实,但老子深邃的思想、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永远闪耀着哲学的光芒和人生智慧的丰富内涵,对我们人生有着重要的启示。他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认识论、军事思想、政治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着深远的借鉴意义。

老子的主要观点是“道”。“道可道,非常道”,能够说出的道,就不是道。从哲学的意义讲,没有绝对真理,只有相对真理。任何话,都只能是因时因地,适合某些情况,把它放大,就会出现谬误。道就是事物本来的样子,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

老子强调“无为”。“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遵从事物的规律办事,不施加外力。做到“无为”,才能“无不为”。“见素抱朴”,保持事物虚静、纯朴、天真的状态,要“致虚极守静笃。”要“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对于充满着选择、诱惑、竞争、痛苦的当今社会来说,老子的思想无疑是一副清醒剂、一副清肠、清心的良药。

孔子对老子给予极高评价。孔子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最近又重读《老子》,感悟到老子的以下人生智慧。

一、获得的智慧

《老子》: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释义:万物开始兴起而不施加外力,万物生长成熟而不据为己有,对社会有所贡献而不自恃有恩,做成事而不居功自傲。正由于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劳永不磨灭。

启示:对任何事不要总想去占有。拼命想占有,反而会失去。不要想着哪些事是我做的,有恩不思图报,有功劳而不去夸耀,这样反而能长久。

二、说话的智慧

《老子》: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释义:话说得越多,越加速失败,不如保持虚静。

启示:话不在多,而在精。别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别人不懂,滔滔不绝,这样给别人夸夸其谈的印象。聪明的人少说多做,反而显得有城府、有涵养,有功劳。所以有时沉默是金。三、无私的智慧

《老子》: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释义:圣人把自己放在别人的后面,反而能居在人的前面;把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己的生命。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反而能成全他的私利。

启示:后天下之乐才能乐,谁笑到最后才是最好;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怕死反而不死。孔子也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理。以无畏、无私的态度处事,就能更好地生存,实现自己的愿望。

四、成就大业的智慧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启示:做大事要学习水的品质:不争一时之长短,专心做事,能忍受各种委屈和责难,古人讲,受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学习、为人处事等方面要有谦卑的精神,心态平和,“虚心平正,待物以正”,心怀善念,对人有爱心,说话诚信,做事富有才干,行动把握时机。不与人争名夺利,就不会犯错误。

五、简朴生活的智慧

《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释义:追求绚丽缤纷的色彩令人眼昏;追求美妙悦耳的音调让人失聪;追求山珍海味让人丧失味觉;追求珍贵难得的财货让人品德败坏。

启示:聪明:是耳聪目明,眼发昏、耳失聪就是不聪明。奢侈豪华的物质生活只能造成生理和精神的伤害。“甜美的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鲁迅说:“生活若是过于讲究,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巴黎高等政治专科学校是世界一流大学,实验室的装修非常简陋,不向我们的实验室这么豪华、宽敞,这里产生了诸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说够用、能用就行。对物质生活的过分追求和享受,是当下人们的一大诟病,他们的精神生活反而贫乏。

六、人生成功的智慧

《老子》: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释义:委屈就能保全,弯曲就能伸直,低洼就能盈满,破旧就会更新,少取反而多得,多求便会迷惑。不自我表现,所以明智;不自以为是,所以彰显;不自我夸耀,所以成功;不自尊自负,所以长久。

启示:过于刚强,就会折断,委屈才能保全,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经常反省自己,矫正自己的过失,才有好的发展方向;为人谦逊,处于低位,才能得到发展,所谓“谦受益”;有限的目标才能达到,过多的追求和选择反而让人迷惑,令人痛苦;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发扬民主,多听意见,决策才能科学正确,固执己见,就会失败;有功劳不是自己吹嘘的,而是要靠别人说、别人承认的,自己的功劳要让别人说才是功劳;骄傲使人固步自封,满招损,不自负才能长久。

七、做人的智慧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释义:认识别人的是有智慧,认识自己的是高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是坚强。知道满足的是富有。勉力行事的是有志向。不失做人的根本的能长久。死而不被人遗忘的是长寿。

启示:认识别人不容易,认识自己更困难,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要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要经常反省,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对待别人,这才是明智之人。战胜自己要有坚强的意志,战胜自己比战胜别人更重要。知足者常乐,过分的追求只会令人更痛苦。人要有自强不息之志,同时不能失掉做人的底线。真正的长寿是活在人们心中的人,唯有为社会做出贡献、努力去帮助人的人才能如此。

八、处事的智慧

《老子》:将欲歙(xi)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释义:将要收敛它,必须姑且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须姑且增强它;将要废弃它,必须姑且兴盛它;将要夺取它,必须姑且给于它。这叫幽微而高明。国家的锐利武器,不能给人看。启示:这段话讲的是事物发展规律的辩证法,是高明的谋略。扩张和收敛是一对矛盾,扩张到一定程度就会转为收敛,所以,想要收敛一个东西,就可先扩张它,到一定时候收敛它就很容易。同理,想要削弱一个东西,就可先增强它;想要废除一个东西,就可先兴盛它;想

要得到一样东西,先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圣经上讲,上帝要他灭亡,必先让他疯狂。就是这个道理。收拳是为了出拳更有力;暂时的退却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给人以东西,想要的是达到什么目的、获取更多的东西,行贿者必有其利益的目的。所以要警惕别人的吹捧、送礼、吃请,是不是怀有图谋。

九、认识的智慧

《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释义:上等士人听了“道”,努力去践行它;中等士人听了“道”,好像它似有似无;下等士人听了“道”,对它大笑。不被嘲笑不足以成为“道”。古人立言说:明白的“道”好像暗昧;前进的“道”好像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坎坷;崇高的“德”好像低谷;宽广的“德”好像狭隘;刚健的“德”好像懦弱;质朴纯真的好像混浊一样;洁白亮丽的好像垢黑一样;最方正的好像没有边角;最大的器具反而不知全貌;最大的声音反而听不到;最大的物象反而看不见。“道”隐晦而没有名称,只有“道”善于施与且使万物生成。

启示:物质运动规律以及由它生成的万物,无不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当事物发展到极致时,所显示出来的形式、现象可能与其常态显现出对立的状态。所以,我们认识事物、辨别真伪,不能只看表象。在现实生活中,不为表象所惑,要静心鉴别分析,得出对事物本原的认识。有时,善人是伪善,君子是伪君子,坏人非坏,有人放荡形骸却是纯朴之人(如济颠)。不能以貌取人,以一时的表现看人,也不能按过去的印象看人。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凡事要多从反面看,反面想,正反对照,得出结论,认识本质。

十、对待名利的智慧

《老子》: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启示:人要正确对待名利和得失。“舍”然后能“得”,故曰舍得。过分地爱惜名声,必然受名受累;过分追求利益,必然导致惨重的失败。最大的灾祸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过错莫在于想多得。所以,知足就不会受到伤害,凡事要适可而止,把握度,就不至于遭受危险和灾难。人生在世,不为名利所累,不为过多的欲望所累,才有快意人生、潇洒人生、幸福人生、成功人生。

十一、成就的智慧

《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释义:克服困难,要从容易的地方下手,做大事要从细微的方面着力。轻易许诺,一定缺少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一定会碰到许多困难。圣人重视困难,所以最终没有困难。

启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难的事,一点点从容易处做,总会成功,成功在于锲而不舍,在于充满信心,持之以恒;大事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小事做不好,大事成不了,所以要重视细节。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比如:蝴蝶效应,它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一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再如“一马失社稷”的故事:英国国王理查三世1485年在波斯沃斯战役中被击败,莎士比亚的名句“马,马,一马失社稷!”使这一战役

永载史册。“少了一个铁钉,掉了一个马掌;掉了一个马掌,失了一匹战马;失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匹战役,丢了一个国家。”

为人处事,不能轻易答应别人,答应的事就要做到,不能做轻诺寡信之人。对事情,要宁可想得复杂些,遇到困难就有心理准备。法拉第:做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

管理借鉴:做事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好环节,重视细节,有时一个细节没做好,可能会影响整个大局,如音响不响、话筒没声、国歌不能放,会影响整个会议。要大事细办,轻事重办,熟事生办,缓事急办,急事稳办,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为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

十二、赠与的智慧

《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释义:真实的言辞往往不华美,华美的言辞往往虚伪不实。善良的人不喜炫耀,而喜欢炫耀的人往往不善良。有真知的人知识不必广博,看似知识广博的人其实无真知。圣人不积累财富,帮助别人自己反而富有,给于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自然的规律,有利于万物而无害处;圣人的准则是有所奉献而不争名逐利。

启示:真理、真话往往是朴实无华的。品行善良的人往往没有豪言壮语。孔子也说“巧言令色,鲜亦仁”。社会和自然的知识林林总总,而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真正有学问的人不可能对各种知识都了解;而对若干知识只是浮光掠影涉猎的,不可能有真知灼见,这样的人往往一事无成。所谓专家,就是专门学问家,长时间做一件事情,持之以恒,才能有大成功。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老子思想,博大精深。读书要诀,关键在悟。别人讲的,只能参考。以上为本人所悟,贻笑大方之处,敬请指正。

智慧与人生_人生故事

智慧与人生 1。《圣经·;传道书》上说:“宁可在安静之中听智慧人的言语,不听掌管愚昧人的喊声。”弦外之意,智慧来自智慧之人,智慧之人成功于智慧。 2。《史记》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种“小天下”的不凡气度,并非王者靠征服所能达到,而是为通达自然之道的智者所独享。 3。有人问希腊智者欧里庇得斯:“凡人为什么缺乏智慧?”欧里庇得斯答道:“智慧是由悲苦换来的,小悲苦换来小智慧,大悲苦换来大智慧。”由此可见,苦难真正是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 4。儒家说“仁义”,佛家言“慈悲”,道家倡“贵生”,墨家讲“兼爱”。每“家”都充满着一种人性关怀。因此,如能集众“家”之长,那将是何等完美的境界啊! 5。有人问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快乐的秘密何在?”伊壁鸠鲁回答

道:“生命中有三种欲望,一种是自然而必要的,一种是自然却不必要的,还有一种是不自然也不必要的。对不必要的欲望要严加控制,对自然的欲望要极力追求,这就是快乐的秘密。” 6。一支箭射进树林中,只能射中一棵树,但不能射中所有的树。树林以被刺中一棵树的方式吞噬了箭。同理,欲望以被满足有限的方式吞噬了追求无限的人。因此,对无限欲望保持恒久而强烈兴趣的人,是注定要失败的。 7。先前,有个闲适的富人问古希腊智者西塞罗:“你是否愿意坐下来探讨真理?”西塞罗回答道:“与其与一个普通人一起认识真理,不如同柏拉图一起犯错误。”又一个故事说,一个结冰的寒冬,有人看见希腊智者米松光着身子在河里破冰捉鱼,人们惊异地问:“米松先生,你不穿衣服难道不怕冷吗?”米松举着手中的鱼笑道:“它们也没穿衣服啊!”看来,西塞罗也好,米松也罢,两人刻意在乎的只是精神上的愉悦。的确,乐之者才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8。希腊七贤之一的阿那哈斯曾问一位种葡萄的人:一棵树上有多少

于天罡《老子的人生智慧》答案

于天罡《老子的人生智慧》答案 第一讲大势所趋:人类之困;普世之思;文化之根判断题(20分) 1.老子思想对现代人就有普世价值(20分) ? A:正确 ? B:错误 ? 单项选择题(80分) 1.道家思想是宗教和诗人的,但它同样也强烈的是()(20分) ? A:学术的 ? B:科学民主的 ? C:政治上是革命的 ? D:B和C ? 2.人类最终的问题,所谓终极性的问题不是(20分) ? A:宇宙是如何发生的 ? B:宇宙将来怎么办 ? C:人和宇宙有何关系 ? D: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3.在《堕落》中“抓住了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中不包括(20分) ? A:明天 ? B:今天 ? C:我 ? D:享乐 ? 4.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天下”被人们理解为一种()发生的 路径(20分) ? A:事物 ? B:规律 ? C:宇宙 ? D:自然 第三讲千年误读:无为之误;出世之误;阴谋之误判断题(20分) 1.老子提倡的无为就是无所作为(20分) ? A:正确 ? B:错误 单项选择题(80分) 1.无为是不执著于(20分)

? A:相 ? B:念头 ? C:自己所为 ? D:事 2.道家是(20分) ? A:出世的 ? B:入世的 ? C:明世的 ? D:恶世的 3.佛儒道三家,出世的是(20分) ? A:佛 ? B:儒 ? C:道 ? D:以上都是 4.亨廷特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冲突主要以文明的()的存 在产生爆发的(20分) ? A:不同形态 ? B:传播范围 ? C:不同传播方式

? D:不同内容 第六讲管理之道:管理之问;迷失之痛;觉醒之路判断题(20分) 1.信奉道的表面功夫,这是愚昧的开始(20分) ? A:正确 ? B:错误 单项选择题(80分) 1.老子说邪盛为()(20分) ? A:妖 ? B:毒 ? C:魑 ? D:魅 2.资源管理排在第一位的是(20分) ? A:资源化管理 ? B:人性化管理 ? C:文化管理 ? D:军事化管理 3.海尔老总张瑞敏说她有三个老师,不包括(20分)

老子的人生智慧(深度好文)

1.惟道是从,因任自然。 2.凡事不要做过头。 3.物极必反,盛极而衰。 4.大生于小,多起于少。 5.留有空间才好发展。 6.树立自己坚定的信念。 7.学会客观地观察自己。 8.战胜自己才是强者。 9.培养洞察细微的能力。 10.遵循水的大智慧。 11.无为而后才有大作为。 12.无为才能无所不能。 13.凡事总是过犹不及。 14.不居功者成大功。

15.不自满才能不断进步。 16.世间的根本在于“道”。 17.委曲才能求全。 18.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19.生活中惟一不变的就是变。 20.以柔克刚才是取胜之道。 21.人生一定要有梦想。 22.谦退无私才能成大事。 23.稳步推进胜于强出头。 24.善于借用他人之力。 25.正确看待人生的成败得失。 26.不争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27.清静无为,远离死地。 28.保有冷眼旁观的人生态度。 29.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30.掌握好说话办事的分寸。 31.做人做事都应善始善终。 32.学会找准自己的位置。 33.深藏不露容易成功。 34.创造“天时”与“地利”。 35.真正聪明的人不卖弄自己。 36.忧患只能来自我们自己。 37.挫其锐,解其纷。 38.要有大者宜为下的气度。 39.小不忍则乱大谋。 40.沉默是金,寡言是福 41.看透人生的祸福变换。 42.道的本意在于师法自然。 43.保持纯真自然之美。 44.坚持纯真的本性。

45.不要被贪欲所左右。 46.用辩证思维去观察世界。 47.立身处世的三件法宝。 48.珍爱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49.参透生死之间的奥秘。 50.久处巅峰必有隐患。 51.凡事一定要适可而止。 52.好心态赢得好生活。 53.过一种快乐而不享乐的生活。 54.当于静处品味人生。 55.保持一种简单的快乐。 56.保持一种清静无为的心态。 57.以静养智的大智慧。 58.得意忘形,便会乐极生悲。

哲学与人生试题(标准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复习卷(练习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1、孔子“因材施教”的哲学依据是:( C ) A 唯心主义哲学 B 普遍联系的哲学 C 一切从实际出发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一叶知秋”是运用( C )的结果。 A、发散思维 B、原点思维 C、联动思维 D、逆向思维 3、“窥一斑而知全豹是( B )的例子。 A、发散思维 B、联动思维 C、原点思维 D、逆向思维 4、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D )。 A、历史事件有重复性 B、历史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可重复的 C、历史现象是独一无二的 D、历史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5、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目标、开展行动,都需要明确 ( C )所在。 A、国家利益 B、集体利益 C、自己的利益 D、他人的利益 6、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 A )。 A、有主观性 B、有个体差异性 C、有实现可能性 D、有超越性 7、人的本质是( D ) A、人的自然属性即食欲、情欲、求生欲 B、自私就是人的本质 C、追求自由 D、社会关系的总和

8、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A )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 9、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B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10、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来燕9月16日做客中国政府网时表示,”嫦娥一号”已经进入到西昌卫星发射场,预计于10月中下旬发射升空。人类能够发射探月卫星,说明了:( B ) ①规律是客观的②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人们可以摆脱规律的束缚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2007年9月13日,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新闻发布会暨揭牌仪式在监察部举行。事实证明,加大预防,防患于未然,无疑是成本较低、效果更好的反腐败措施。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就是有效开展预防腐败工作的需要。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C )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B.只要推出新举措,就能彻底解决腐败问题 C.要把握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D.国家相关部门认真行使国家职能有利于反腐败工作取得实效 12、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构想,是幻想人民永远定居在一个闭塞的小天地里,过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生活。这一构想与陶园明的“世外桃园”都不可能实现,是因为:( B ) 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体悟《老子的人生智慧》教学教材

体悟《老子的人生智 慧》

体悟《老子的人生智慧》 一个学期的爱课程学习,不仅让我更近距离地接触到老子的世界,还从张雷老师的口述之中明白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老子的思想武装自己!老子先生的观点是博大精深的,从古至今都有人研究着,应用着老子的思想智慧,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又应该从老子先圣的智慧中获得哪些东西呢? 从宏观上来看,老子的人生智慧可归纳为:一个精神、四项原则、一种理想,即自然精神,批判原则、辩证原则、适度原则、柔弱原则与天人之和、人际之和、个人的身心之和。 自然精神。老子常常强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是主张不要刻意地表现怜悯爱惜、鼓吹仁义道德。老子强调“见素抱朴”,不强求改变,尊重自然,按照事

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因势利导,用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批判原则。老子主张对任何事情都持思辨的态度,持独立批判的能力。他认为,“有为”往往会导致妄为、胡作非为。其实人可以通过无为来达到有为的目的。老子对儒家很不以为然。儒家主要讲礼仪,老子对礼评价最低,说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他还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是说,自然规律被破坏了,才用所谓仁义约束人的行为;有了智慧,也出现了虚伪;母子、父子、兄弟不和睦的时候,才提倡孝道;国家快要垮台的时候才会看出忠臣。总之,越是宣传提倡的东西,越说明它是最缺乏的东西,这是老子深刻独到的见解。 变易原则,也就是辩证原则。老子讲一切都是对立的,也讲一切都在变化和一

切皆有利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句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提醒我们单纯的利和单纯的害是没有的。事物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两个方面。比如现在我们经济发展得很好,但同时也产生了对环境、生态的破坏。我们在引进许多新观念、新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丢掉了我们民族不少固有的美德。但是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不能因为事情有弊有害就不去做,关键是我们要把害处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适度原则。儒家叫中庸,道家没有这个词。老子说少私寡欲,“私”少一点,欲望不是不可以有,但是别过分。这就需要掌握一个合适的度。我们常常说,做好人难,因为好人要求全。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在家要做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到单位要做好上级、好下级、好同事,在社会上要做好公民,跟朋友交往要做好朋友……这么一来就完了,活得非常累。坏人呢,要升官就跑官买官,要发

老子的思想与人生智慧

老子的思想与人生智慧 我在中国人民大学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完中国古代思想史后,开卷考试,任选题 目,只要是中国历史上的人物、思潮,都可以写。24份考卷选了道家的老子和庄子,占全部考卷的80%。 当时我常疑惑,怎么大家都选 这方面的东西呢?后来我明白了,这是因为我们的大学生、研究生都活得太累,太累了就想松弛,而中国文化里面最能起这方面作用的就是道家的东西。道家主张人和自然和谐,又提倡人身心的和谐。在社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有的时候无法依靠别人,只有自己能够救自己。这时候道家的东西可以起作用。而讲道家则必须回归它的老祖宗—老子。 我今天讲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简单介绍道家、老子和《道德经》的基本情况;第二方面是主题—老子哲学里面所体现的人生智慧。 一、老子和道家 L道家的基本情况 我认为道家的起源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第一是它的传统,就是中国古代的隐逸思想。我们有很多的传说,比如说尧要把他的位置传给许由的时候,许由觉得玷污了他的耳朵,就跑到河边洗耳朵。从《诗经》里面我们知道,确实有一种隐士存在。《诗经?卫风》里有一篇"考?”,前面几句是:"考?在涧,硕人之宽。" 那个时候没有卡拉OK 和KTV 个人就在那里敲木头盘自得其乐,不管外界如何变化,我的志向都不会改变。这是目前我所看到最早关于隐士生活的状态。

春秋以后,这样的隐士人数非常多,我们在《论语》里面就可以看到,当时有很多的隐士。孑L子为了他的理想、推销他的学说而周游列国,路上遇到了许多人,名字都非常怪,比如长沮、桀溺、接舆。这些人都嘲笑孔子,天下这么乱, 靠你一个人弄得过来吗?还不如和我们一样,悠闲自在地过日子。孑L子对他们很不以为然,说:"鸟兽不可同群","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们也瞧不起孔子,说他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是一个书呆子。 这些隐士生活在蔡国、陈国、宋国、卫国这些小国和楚国,就是今天河南中部、南部,安徽的北部和湖北一带。这一带是大国争霸的夹缝,秦国管不了、齐国管不了、楚国也不管,统治相对最薄弱,是隐士群体的大本营,也是老子和道家诞生的文化传统的土壤。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具备了时代的土壤。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在变革中有一部分人得利了,有一些人进入了权力中枢,也有一些人被边缘化了。被边缘化的自然很失落,特别是原来是贵族身份的人。他们满腹牢骚,可是又"杀人无力求人难”,”无可奈何花落去"o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他们后来看淡了、看破了。这些人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和自己的想法,也都当过官。比如说老子, 是周王朝的守藏史,相当于今天国家图书馆、档案馆的馆长。不过,先秦图书馆有点像今天的议会,是贵族知识、权力来源的证明机构。这个时候周天子的地位下降了 ,给文化单位的经费也就越来越少。老子这个馆长当得很没有味道,加上有些想法又跟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不一致,于是就出关去了。 庄子也是当过小吏的。庄子做漆园吏时,上级部门老来考核,老得填报表、报数据,弄得他很烦,所以不愿意当了。庄子也有一个当大官的机会,是人家让他去当楚国

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

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哲理宝藏,我们不仅可以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方面研究其思想所起的指导作用,对我们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也有着宝贵的启示作用。 关于《道德经》,后代解读的各家说法很多,很多专家也都说了,对于“道”每个人的感悟都不相同,有很多可以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真谛。今天我和大家分享《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我也苦于自己的人生经验并不丰富,所以主要是通过搜集很多专家的观点和一些通俗易懂的故事,希望能通过我的浅薄的分享,激发大家对传统精华的重新重视和对人生的一些思考,也就是我此次论文分享的最大收获了。 刚才已经给大家分享了,《道德经》共五千余字,虽然简短,但却内容丰厚,不但可以说是章章精辟,甚至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内涵深远。我主要将其中一些与我们生活贴近的智慧与大家分享一下,由浅入深,我从个人、家庭、事业等角度,分为以下几方面:首先,作为女生,我首先关注了《道德经》中对女性智慧的赞美。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普遍受到传统女性三从四德思想以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思想的影响,女性地位普遍低下,而在古代社会中为数不多推崇女性地位的思想家中,最早的正是老子,而在当时全世界范围内的思想家,最推崇女性的也是老子,老子是2500年前第一个女权主义者。 老子认为在女性身上蕴含着极大的力量,老子之所以认为看似柔

软的女性身上有着极大的力量,是因为她们有三个特点:老子认为女人强大力量的第一个来源正是安静。比起男性,女性更加沉稳。老子说:“牝以静胜牡”。就像我们走在野外仰望浩瀚的星空,宇宙是安静的,正是这种安静的力量才是更本质的力量。 老子认为女性的第二个力量来源是柔弱。柔弱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老子说:“柔弱胜刚强”。关于柔软,老子和他的老师有一个故事。说老子在他老师临终前,请教他的老师,说老师您在临走前还有什么要交付于我的么?老师说,你认为牙齿和舌头,哪个刚强哪个软弱?老子说当然是舌头软弱。这时老师张开嘴让老子看,老师因为年老,牙齿已经都掉落了,而软弱的舌头还在。老子因此而悟道。 关于软弱胜刚强,我还要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在欧洲十世纪的时候,有位康拉特三世,他有一个仇敌巴伐利亚公爵,在一次交战中,康拉特三世将巴伐利亚公爵逼回城内,并把全城包围了起来,决定一举战胜仇敌。但是在欧洲的骑士有一种风度,不伤害女人。所以这个康拉特三世就对城内喊话了,说你们城里的这些女人,我允许你们撤出城去。女人们就问可不可以带一些需要的东西,康拉特三世就想人都放了还差点东西么,再说女人那么柔弱能带多少东西,就同意了。过了不久城门打开,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女人们纷纷走出来,并且全部抱着自己的孩子背着自己的丈夫,有的还用工具拖拉自己的父母,就连巴伐利亚公爵也坐在他妻子的肩上。虽然早已超过了女人们能承受的负荷,但是为了他们爱的人,他们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康拉特三世本来杀人不眨眼,但是看到这一幕,他也留下了眼泪,他也被感

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_哲理故事

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 以柔克刚 老子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又说:“守柔曰强。”这些教诲也是老子让人们成功的法宝。 今天,我们做爸爸妈妈的怎么样给女儿、儿子教诲呢?我们常对子女说:“儿子女儿,你们要勇敢地前进!”对不对呀?对呀。老子一看就笑了:“你这个爸爸妈妈还不到位,就知道前进,如果碰到了南墙还前进?那只会头破血流。”如果我们对子女说:能够前进就前进,但也要学会后退再后退,如果向前走不通的话,就应该及时后退啊,就智慧得多。 我们现在的爹妈还这样教育孩子:“要刚强、要坚强。”如果老子来了会说:“孩子是要刚强、坚强,但是还必须学会柔弱再柔弱。”为什么大学生、中学生会有很多的人跳楼、出走啊?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柔弱胜过刚强的道理,受不了挫折。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以柔弱胜刚强,以坚韧面对人生的困惑。 我们还这样教育子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也有问题,你往高处走,走走走,走到高处不胜寒啊!聪明的父母应该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人是要往高处走,但还必须学会往低处行。”那么你教育出来的孩子能前进就前进,能后退就后退,能刚强就刚强,能柔弱就柔弱,能往低处走就往低处走,能往高处行就往高处行。 控制欲望

老子告诉我们,人生要找到成功的道,想要坚定不移地走向成功,还必须控制自己的欲望。 比如,人人都想富,那么怎么算富有呢?老子讲财富不是用数字来衡量的,他说:“知足者富。” 百万、千万、亿万富翁,有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华丽的别墅、高档的小车,这真的很富有吗?相反,有些下岗的家庭,一个月就只有几百块钱,还要供孩子读书,就真的不富有吗? 不一定!因为富有是不能一律用金钱来计算的,健康能用金钱计算吗?爱情能用金钱计算吗?儿女之间的感情能用金钱计算吗?而且就算有很多的钱财,若是不知足的人,永远觉得自己比不上更富有的人,老是觉得还不够富。当然“知足者富”,也并不是说越穷越好,而是你有多大本领致富就到什么档次,能在这一点上知足也就是富。 老子还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多藏必厚亡(藏得多,丢失得也多)”。清东陵慈禧太后的墓里陪葬物特别多,但正是她“多藏”,所以盗墓的人也马上盯住不放过,就盗挖,结果死了也不得安息啊!如果慈禧太后能看到后来这样盗挖她的墓穴,还会多藏吗? 无为而无不为 这就又应和了老子说的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一个大国和煎一条小鱼是一样的,不能胡乱折腾。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里根总统看到这句话被感动了,把这句话写进了他的国情咨文中。老子的智慧,没有国界,没有时限,只要能正确地理解与运用它,就会产生效益。

老子哲学与人生境界

老子哲学与人生境界 老子有关真、善、美、艺术和人生理想境界的观念,由于始终贯穿着“无为而无不为”的哲理精神、通体充满了原始历史的深厚底蕴,就在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中,构成了后世中国哲学相应观念的原初起点,并对后世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下面是本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道之“无为”与“真”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第一次从“道”的本体论和“人”的存在论角度,全面深入地阐发了“无为”观念。一方面明确肯定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本质特征(《老子》三 十七章;本文下引《老子》,只注章数),另一方面又从这一点出发,为“人”确立了一种旨在效法“道”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存在范式。 从思想实质看,老子确立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存在范式,不仅浸润着深厚的原始历史底蕴,精辟地揭示出原始人绵延几百万年之久的时代精神,而且还为中国主流哲学特有的“人为情理”精神奠定了一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起点,使其明显不同于西方主流哲学的“认知理性”精神。本文对老子人生境界观的分析,将立足于对其哲学精 神的这种理解之上。 从比较的视角看,在西方主流哲学中,由于认知理性精神的主导效应,所谓的“真”(aletheia,truth)总是具有 鲜明的“主客二分”意蕴,一方面是指外界事物自身的本质规律亦即“真实”,另一方面又可以指主体的人在认知活动中形成的对于外界事物的正确知识亦即“真理”,从而在自身中兼

有了“客观真实”与“主观真知”两重性的内涵。相比之下,老子哲学则从一个全新的维度阐发了“真”的哲理意蕴,并对后世中国哲学的“真”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老子在“道”的本体论层面上运用“真”字。他提出的“道之为物……其精甚真”(二十一章)的命题,显然是把“真”理解为“道”自身的真实本性。表面上看,这里说的“真”与西方主流哲学的“真实”概念意指客观事物自身本质的内涵是十分接近的;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二者间存在着 某些深度的差异。 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子强调的“道”之“真”,首先是指“道”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纯真本性;因此,它不是在“主客二分”中与人的主观认知亦即“真理”相对而言,而主要是在“天人合一”中与人的存在样态内在相关。换句话说,老子之所以强调“道”之“真”,并不是要求人们通过理性思维(“智慧”)去认识和把握外界事物(包括“道”)的“真理”,而首先是要求人们效法“道”的纯真本性,按照“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范式实现自己的存在。 果然,老子也在“人”的存在论层面上运用“真”字。例如,在“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五十四章)的命题中,“真”字就不是像西方哲学那样用来描述人在“知”中的存在状况,而是用来描述人在“德”中的存在样态。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老子之所以强调“道”之“真”,并不是要求人们获得有关“道”的真理知识,而是要求人们在“无为而无不为”的存在中做到“修身德真”,亦即去除“有为”文明的扭曲异化、回归原始纯朴的“天真”本性。 所以,毫不奇怪,在《老子》文本中,所谓“伪”无一例外地都是与“人为”或“智慧”直接相关,诸如“为者败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急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了一些改变,这些变化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一些学生视崇俭、谦让、虚怀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为老皇历,追逐名利、追求享受则成为一种时尚。因此借鉴老子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崇俭节欲、谦下不骄、柔弱不争、虚怀若谷等思想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处世艺术,无疑具有激浊扬请的时代价值。 (一)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启示 《老子》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古代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记录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无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老子将“无为”视作“圣人”的道德行为标准,即最完善、最高的道德行为标准,提出:“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①老子倡导“无为”的思想,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即无所作为,也无心于作为的人,才是具有“上德”的人(“上德无为”②)。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是最高的范畴,这个“道”具有二重性,它既是“有”,又是“无”,它以“自然”为法则,“道法自然。”③老子所言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具体的物体,而是指自然秩序、自然状态、自然规律,如物壮则老,柔弱胜刚强、祸福相倚等,同时也指人类未受文明污染的纯真性情。 老子倡导自然无为的行为原则。“无为”并非“不为”,在《老子》一书中,找不到单纯的“不为”的字样,也没有一句话含有根本不为的意思。他只讲“不为始”④、“不敢为”⑤、“不可为”⑥、“不为主”⑦等等。这些都具有特定的涵义,不能作为一般的“不为”来理解。老子所讲的“无为”并非绝对地无所事事,而是指顺从事物的自然规律,不强作妄为。例如“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⑧,就在无为之列。老子认为,只有“辅万物之自然”⑨,而不去任意妄为之,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结果,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老子所言的“自然”,还包括人类未受污染的纯真性情这一层意思。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⑩仁义、智慧、孝慈、忠臣,在一般人看来,都是非常好的名称和行为,可老子却认为这些都是在大道废弃、纯朴破灭以后才产生的。因此,老子提出“返朴归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尔雅满分答案

—————————————————————————————经典与人生(上):古今教育生态概论已完成 1 关于今天的教育生态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官学独大 B、私学式微 C、家学没落 D、网教盛行 正确答案:D 2 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不包括()。 A、官学 B、私学 C、家学 D、国学 正确答案:D 3 关于当前中小学人文教育的弊端,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选本教育取代经典教育 B、政治教育取代思想教育 C、应试教育取代人格教育 D、体验教育取代灌输教育 正确答案:D 4 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有物质文化层面、非物质文化层面和经典文化。() 正确答案:√ 经典与人生(下):不读经十蔽已完成 1 文化的本质是()。 A、人化 B、教化 C、入圣 D、得道 正确答案:A 2

四书是中国人的圣经,四书指的是()。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大学》《论语》《老子》《孟子》 C、《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D、《春秋》《战国策》《论语》《史记》 正确答案:A 3 关于不读经典的弊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只知有我,不知有人 B、只知有己,不知有群 C、只知有人,不知有天 D、只知有心,不只有物 正确答案: 4 教育的功能是灌输知识。() 正确答案:× 5 国学的核心是人学。()

6 1912年1月19日,教育部公布《普遍教育暂行条例》,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除”。() 正确答案:√ 为学之道(上):学是为己,还是为人?已完成 1 ()提出了知行合一之教。 A、王阳明 B、王重阳 C、王夫之 D、王德威 正确答案:A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之学,非仅仅求知,更在修身 B、孔子之学是为己之学 C、学而时习之,其实就是要知行合一 D、勤学以致用,古之学者为人

爱课程网络课程 老子的人生智慧

“爱课程网络课程”大作业 课程名称:老子的人生智慧 作业题目:分别简述老子思想中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上善若水”、“知足常乐”、“见微知著”的思想内容。 “道法自然”来自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意思是“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道法自然” 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道以自己为法则。 所谓“道法自然”,即是道以自己为法。“道法自然”实际上即是道性自然。河上公曰:“道性自然,无所法也。”即说道以自己为法则。“道法自然”真实内涵:“自然”即“道”。 自然就是道,道就是自然,强为之容即老君也。老君乃无生之至精,兆形之至灵。 昔于太空之中结炁凝真,强为之容。体大无边,相好众备。若能洞见非身之身图像真形,理亦无二。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强调“无为无不为”。“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 历史上的太平盛世、宏图大业,都是在道家无为而治指导下取得。“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因为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观规律。 上善若水,是一个成语,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老子对人生的64个感悟

老子对人生的64个感悟! 老子是中国道家思想的开创者,在哲学与人生方面,对后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我们仍在这个思想宝库中探寻对宇宙认识的真谛,请教立身处世的智慧。翻开五千言《道德经》,其丰富的人生感悟一定能使我们深受启迪。 感悟1:惟道是从,因任自然 感悟2:凡事不要做过头 感悟3:物极必反,盛极而衰 感悟4:大生于小,多起于少 感悟5:留有空间才好发展 感悟6:树立自己坚定的信念 感悟7:学会客观地观察自己 感悟8:战胜自己才是强者 感悟9:培养洞察细微的能力 感悟10:遵循水的大智慧 感悟11:无为而后才有大作为 感悟12:无为才能无所不能 感悟13:凡事总是过犹不及 感悟14:不居功者成大功 感悟15:不自满才能不断进步 感悟16:世间的根本在于“道” 感悟17:委曲才能求全 感悟18: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感悟19:生活中惟一不变的就是变 感悟20:以柔克刚才是取胜之道 感悟21:人生一定要有梦想 感悟22:谦退无私才能成大事 感悟23:稳步推进胜于强出头 感悟24:善于借用他人之刀 感悟25:正确看待人生的成败得失 感悟26:不争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感悟27:清静无为,远离死地 感悟28:保有冷眼旁观的人生态度 感悟29: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感悟30:掌握好说话办事的分寸 感悟31:做人做事都应善始善终 感悟32:学会找准自己的位置 感悟33:深藏不露容易成功 感悟34:创造“天时”与“地利” 感悟35:真正聪明的人不卖弄自己 感悟36:忧患只能来自我们自己 感悟37:挫其锐,解其纷 感悟38:要有大者宜为下的气度

道德经应用智慧——老子的人生智慧(下)

道德经应用智慧——老子的人生智慧(下) 第一章老子的政治智慧——老子论无为 第一节老子提出“无为”概念 现在我们讲老子的智慧的第四讲,就是讲讲老子的政治智慧。我们上一讲讲了老子的哲学智慧,关于老子的哲学我们上一节谈到自然无为、道常无为。那么道常无为也就是天道的无为,落实到无为,按照老子天道自然的思想,这种天道无为要落实到人道上,人道也要效法天道,就是说人道也要无为,这才符合天道的基本性质,所以无为这样一个概念就成为老子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除了前面我们讲的“道”就是“无为”了。应该说老子著书立说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或者主要的动机就在于发挥这个“无为”的思想。他建立起的道论,他的形上学,也都是要突出无为思想,为这个无为思想制造一个理论的根本。所以老子完整的思想体系实际上最主要的内容就是道论和无为论。

那么他的道论,我们上一讲从他形上学的角度、本体论的角度谈老子哲学的道的主要的内容。那么我们这一讲主要是把“道”落实到人,那么人也无为,而且无为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主要是针对统治者说的,就是社会的上层、管理者、统治者,当时当然都是春秋末期的各国的君主。所以他的无为论主要的目的,实际上是涉及到社会政治领域在上的统治者、管理者如何实施他的各项的政治措施和管理。那么老子就是把无为纳入到他的道的无为的基础之上。 那么我们说老子,第一个在中国思想史上提出了无为的概念和思想,这也成为老子政治哲学的一个精髓,对后来影响非常大,而且应该说里面也充满了一种政治智慧,所以我们这一讲叫做老子政治智慧。 第二节老子的政治观点 大家知道老子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谈到政治、谈到政府,他把时代、世代、政府分成了四个等级。在《老子》第十七章讲的这一段话叫“太上,不知有之”;其次是“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就是说“太上”就是最好的时代或者最好的政府,“太”就是最的意思,最好的,太上,上就好了,最好的时代或最好的政府。那么是不知有之,下面的老百姓不知道这个政府、不知道领导人是谁,这是最自然的。那么说明在上的统治者对老百姓并没有过多地干预,所以老

从诸子百家中得到的人生智慧

从诸子百家中得到的人生智慧 中本1103:宋磊学号:1111181076诸子百家在春秋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感悟出了许许多多的人 生智慧,现在我就简单的说一说,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的感悟吧。 一、儒家 儒学注重人、人生 ,尤其注重人生的价值 ,目的 ,追求实现人生理想、价值,达到人生目的、目标 ,这就是人们常常议论的人生境界论的问题。中国儒家学者认为 ,人的一生都要自强不息 ,孜孜以 求 ,积极修为 ,奋发努力 ,做一个有道德、有知识、有功业的人 , 这便是完善了人生的意义 ,实现了人生的目的 ,达到了人生的境界。非如此 ,便枉为人 ,不为成人 ,更不为仁人。因此 ,儒家学者对人生境界问题不乏精论。儒学的人生境界论 ,内容丰富 ,思想深刻 ,富于哲理 ,发人深省。儒家学者认为,一个祟高的理想人格,应当是由德(道德)、知(智慧)、志(意志)、美(审美)诸要素铸成,是真、善、美的统一。 二、法家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的另类。在先秦诸子诸家当中,唯独法家的思想,是必须献出性命来实践,流出鲜血来祭奠,是血染的思想。属于一种极端的思想,不过法家在管理学上的贡献很突出。 三、墨家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我想其实墨家的所有内容大概都在这个上面,要有所感悟,就是从这六个字入手。关爱他人、不使用暴力、推崇贤能的人,这些都是不错的感悟 四、道家 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玑,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 但重点都在保身修身而不在文明的开创,可以说他是以一套宗本于智慧之道的社会哲学与理论来应对混乱的世局,而无意制造社会的新气象,因为那些都不是大道之本。所以一本《道德经》能读懂的话,便是大师了。

哲学与人生 作业与答案

哲学与人生第一阶段 单选题(共20道题) 1.( 2.5分)人类在理性还处于原始水平时,用来解释世界的方式是: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2.(2.5分)根据一个大前提和一个小前提得出一个结论叫做: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3.(2.5分)根据一个前提得出一个结论的推理叫做: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4.(2.5分)根据结论与前提的关系是一般还是个别,推理还可以分为: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5.(2.5分)“我思故我在”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6.(2.5分)“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这句话是哪位哲学家说的?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7.(2.5分)概念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如果故意利用语言固有的多意性来制造逻辑的混乱,在哲学范畴属于: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8.(2.5分)“四假象”学说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9.(2.5分)为什么图书馆里,哲学书籍永远摆在第一排?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西方哲学起源于哪个国家?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1.(2.5分)办事者说:你们不是应该“为人民服务”吗?为什么只见你们聊天、嗑瓜子,不见你们服务?办事员说:你又不是人民,干嘛要服务你。上面的案例属于哪种逻辑错误?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2.(2.5分)被公认为有记载以来第一位哲学家的是: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3.(2.5分)“人是万物的尺度,他看起来存在的事物就是存在,他看起来不存在的事物就是不存在”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4.(2.5分)“苏格拉底之死”是怎么回事?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15.(2.5分)古希腊第一所“大学”——阿卡德穆学园是由谁创办的?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16.(2.5分)存在主义所关注的“存在”是指: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17.(2.5分)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生从低到高有三个境界,其中不包括: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18.(2.5分)“存在先于本质”是哪位哲学家的说法?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9.(2.5分)下面不属于加缪观点的是: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20.(2.5分)语言精炼,意蕴悠长,富于暗示,擅用格言、警语、比喻或事例的是: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多选题(共20道题) 21.(2.5分)苏格拉底诞生于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 我的答案:BD 此题得分:2.5分 22.(2.5分)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关心下面哪些问题 我的答案:AB 此题得分:2.5分 23.(2.5分)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我的答案:CD 此题得分:2.5分 24.(2.5分)关于“哲学就是死亡练习”,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我的答案:ACD 此题得分:2.5分 25.(2.5分)关于“闲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我的答案:ABC 此题得分:2.5分 26.(2.5分)下面哪种观点属于“种族假象”? 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5分

体悟《老子的人生智慧》

体悟《老子的人生智慧》 一个学期的爱课程学习,不仅让我更近距离地接触到老子的世界,还从雷老师的口述之中明白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老子的思想武装自己!老子先生的观点是博大精深的,从古至今都有人研究着,应用着老子的思想智慧,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又应该从老子先圣的智慧中获得哪些东西呢? 从宏观上来看,老子的人生智慧可归纳为:一个精神、四项原则、一种理想,即自然精神,批判原则、辩证原则、适度原则、柔弱原则与天人之和、人际之和、个人的身心之和。 自然精神。老子常常强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是主不要刻意地表现怜悯爱惜、鼓吹仁义道德。老子强调“见素抱朴”,不强求改变,尊重自然,按照事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因势利导,用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批判原则。老子主对任何事情都持思辨的态度,持独立批判的能力。他认为,“有为”

往往会导致妄为、胡作非为。其实人可以通过无为来达到有为的目的。老子对儒家很不以为然。儒家主要讲礼仪,老子对礼评价最低,说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他还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是说,自然规律被破坏了,才用所谓仁义约束人的行为;有了智慧,也出现了虚伪;母子、父子、兄弟不和睦的时候,才提倡孝道;国家快要垮台的时候才会看出忠臣。总之,越是宣传提倡的东西,越说明它是最缺乏的东西,这是老子深刻独到的见解。 变易原则,也就是辩证原则。老子讲一切都是对立的,也讲一切都在变化和一切皆有利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句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提醒我们单纯的利和单纯的害是没有的。事物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两个方面。比如现在我们经济发展得很好,但同时也产生了对环境、生态的破坏。我们在引进许多新观念、新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丢掉了我们民族不

哲学与人生的思考论文

以“哲学与人生的思考”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的小论文 匿名|浏览477 次 2013-06-16 17:31 2013-06-17 11:49 最佳答案 什么是哲学,智慧之学。凭借哲学智慧,我们不仅可以在日 常事务中深谋远虑,而且能获得一切事物的知识,如日常行为如何 得体,如何保持健康的体魄.如何发现种种技艺等。一个民族想要 更文明,更有教养,非有哲学基础不可。拥有哲学,好比一个人行 路时用自己明亮的眼睛探路,没有哲学相当于在黑暗中摸索或跟 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马克思说:以往的哲学只知道解释世界,问题在于如何改造世界。 哲学是死的练习。 哲学是万学之母。 哲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有“美”、“用”等意思,狭义的是 “系统追求真理的活动”。 哲学的生命就在于追求变化,在各种变化中探究不变者。 哲学是揭示人类如何思考的,揭示他们思考的会有什么最高 尚的成果。 希腊文的“哲学”的意思是“爱智”,就是探索实在的真理和本 性,尤其是事物的原因和性质.以及决定存在、感知、人类行为和世 界物质的那些原理。 哲学不是把知识信息当做材料传递给学生.而是帮学生理解

他所处的世界,最终让学生走向自由思想。它还是关于智慧的研 究,是一个对自身进行批评的学科,是教你在是和不是之间自由思 想的学科。 哲学涉及到真理、正义、意识浠望、死亡、工作、艺术,非理性、感觉、宗教、权力、国家、家庭、暴力、幸福,自由,都是人一生必然遇到的真实问题。 哲学是成见,是说出道理来的成见。 哲学就是论证的艺术。 哲学乃境界之学。 西方哲学研究有两个领域:自然哲学和人的哲学。而最基本 的是关于人的哲学,即人学。 哲学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两者之间的一片“无人 之域”。从某种程度上说,哲学不是属于人,而是属于神的。 哲学研究的最高目标是自我认识。因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 第一条件。从商、从政、肌学的人要认识到这一点。尤其是从商的 或在选择职业上。 哲学源于惊讶,人生的快乐之源也在于惊讶,因只要你时时能 感到奠名其妙的惊讶,就证明你保持了一颗鲜活的心。 西方哲学两干五百年的历史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个注脚. 中国哲学两千余年的历史也只不过是孔子哲学的注脚。 哲学最终成为极步数对问题穷追不舍的人的专利。 做人要学鱼的哲学:水底的鱼.危机四伏,一方面要巧妙躲太鱼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6课时)

第6课时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用: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教学重点】 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教学难点】 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录像:《猫和老鼠》片段 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 2、学生小组竞赛活动: 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最多为胜。

我们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有: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等;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3、人民日报(2012.11.3)十八大特刊 “回望10年历程,中国社会结构变化之深、利益格局调整之大、遭遇的外部环境之复杂,实属罕见。市场经济的冲击余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浪潮又不期叠加。分配焦虑、环境恐慌,拼爹时代、屌丝心态,极端事件、群体抗议,百姓、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进入“敏感期”。人民群众不仅要福利的拓展,也要公平的过程;不仅要权利的保障,也要权力的透明。满足“需求”,回应“要求”,不仅关系到发展能否实现“正义增长”,关系到13亿人的政治信任,更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前途。 人,是发展的全部意义所在,人没了,发展还有什么用?人,也是决定发展的最大变量,人心齐,泰山移。这些普通的常识,在这一个10年里,被升华成一种实实在在的治国理念和政党实践,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目标,变成社会建设的鼎力推进。发展是为了人民,因此,需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发展必须依靠人民,因此,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让政府职能的转变促成社会的蓬勃发育,在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中凝聚共识,让“人”这一变量转化为社会的正能量、改革的增量。” 〈新课讲授〉 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面性。例如: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