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1-12课)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单项选择题

1.隋朝建立的时间为()

A.公元589年

B.公元前589年

C.公元前581年

D.公元581年

2.统一南北的条件有( )

①经济繁荣,全国户数增加1倍以上②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④南北朝后期,江南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列各项表述中,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特点的是()

A.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全国统一

B.繁荣而短暂

C.统治者下分残暴

D.开凿了大运河

4.“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这一状况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A.隋朝统一以后,统治者隋文帝励精图治,积极发展经济

B.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大力发展中原经济

C.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经济往来

D.隋朝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战争需要大量的物力,因此极大地推动了隋朝经济的发展

5.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B.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6.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诼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7.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诼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8.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诼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9.隋与秦的统治相似之处有( )

①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统一②都创立或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③都兴建了重大工程,影响深远

④严刑酷法重役,导致农民起义而被推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10.下列不属于隋炀帝暴政的内容是( )

A.制定严酷的刑法

B.巡幸江都,搜刮百姓

C.营建东都洛阳,建造豪华的宫殿

D.三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耗费大量民力

二、非选择题

1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运河图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1)大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通的?

(2)根据材料一的图示,指出大运河的中心,并说出大运河的地位。

(3)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12.“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倡导仁爱和谐,契合了现代中国人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更符合世界人民和平共处的永恒理想。以下一些资料是新华中学的同学们收集到的,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西晋灭亡后,中国发生了大分裂,形成了“东晋十六国”的局面……隋文帝杨坚也因其锐意改革、为君勤俭而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

——《三鉴斋——隋朝的统一与开皇之治》

请回答:

(1)隋文帝采取的哪些措施促使“开皇之治”局面的形成?

(2)“开皇之治”是历史上著名的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3)概括隋炀帝的哪些行为激化了国内矛盾,激起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隋朝成为短命的王朝。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4)上述探究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哪些借鉴作用?

【参考答案】

1.D

2.D

3.B

4.A

5.C

6.C

7.B

8.D

9.A 10.A

11.(1)隋炀帝

(2)洛阳;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赞同。皮日休批评了将隋亡原因归于开运河的片面看法,比较全面的认识大运河在历史的影响和作用。(写到具体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也可)

12.(1)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2)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隋文帝统治二十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隋朝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积粮食、布匹,据史书记载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

(3)隋炀帝依靠隋文帝的积累,自恃国家富强,便骄奢淫逸,不恤民力,大肆兴役,如开运河,修长城,筑宫室,乐巡游,接二连三地发动战争,而且操之过急,多项工程同时进行,从而激化了国内矛盾,激起了农民起义。

(4)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要加大改革的力度,要注重减轻百姓的负担等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右图人物叙述正确的是()

A.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626年即皇帝位,改元“贞观”

C.在位时期,曾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D.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

2.唐太宗非常善于纳谏,他常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作为一面镜子的大臣是()

A.魏征

B.长孙无忌

C.房玄龄

D.杜如晦

3.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颁布前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为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推行科举制,重用贤人,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开元盛世

6.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或改革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任用人才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杜甫的诗句“忆昔与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述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文帝

D.武则天

8.分析图表与下列哪个事例无关( )

A.隋朝的繁荣

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D.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

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为君之道?他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

(3)在唐朝,精英毕集,各种人才、全才、通才和奇才都极一时之盛。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的用人原则。

(4)材料三说明唐朝是通过什么制度来治理国家的?结合该制度的内部关系,分析其主要作用。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的统治措施收到了什么成效。

【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D

6.D

7.A

8.A

9.(1)以民为本(爱惜民力、与民为善).措施:戒奢从简,合并州县,改革吏治,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2)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

(3)选贤用能,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兼收并用.

(4)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既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

(5)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第3课盛唐气象

三、单项选择题

1.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

①司母戊鼎②曲辕犁③筒车④地动仪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A.艺术的繁荣状况

B.农业的发展状况

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开放的社会局面

3.以下有关唐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交往联系的史实,叙述不确切的是( )

A.唐太宗时在西突厥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

B.唐太宗先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C.唐玄宗册封过回鹘、粟末靺鞨的首领

D.“和同为一家”是吐蕃赞普在给唐朝皇帝的上书中的话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脍炙人口的唐诗深受人们的喜爱,唐代诗人辈出。郭沫若题写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称赞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6.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节目如问创作“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诗句的作者是谁,你的回答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7.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

8.大唐王朝近300年间,任用外国人做官不计其数,长安城更是中西文化荟萃之地、各族文化交融的国际大都市。这体现出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是( )

A.封闭、保守

B.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四、非选择题

9.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三

(1)结合材料一,说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并说明这一事例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3)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三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2.B

3.B

4.D

5.B

6.A

7.B

8.B

9.(1)事例:文成公主入吐蕃(或金城公主入吐蕃);影响: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往来.

(2)统治者:唐玄宗;措施:任用贤才(或任用姚崇当宰相,励精为治);重视地方吏治;大力发展生产.

(3)曲辕犁;筒车.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五、单项选择题

1.在古代,中日曾经友好交往。下列关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隋.唐)学习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友好交往③中国佛教高僧东渡日本讲学,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有关唐对外交往的正确叙述是()

A.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B.天竺参照汉字创制了文字,在社会上至今还保留着唐人的某些风尚

C.唐太宗时,鉴真应日本邀请,东渡日本

D.唐玄宗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3.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这一艘艘帆船反映了()

A.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B.新罗派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C.商业贸易繁荣

D.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贸易的繁荣

4.“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文中的“东瀛”指的是()

A.天竺

B.朝鲜

C.日本

D.印度

5.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 )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遣唐使来华

6.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的贡献是()

A.促进中日友好交流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促进中印友好交流

D.推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7.如果你想知道唐朝人是怎样认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你最好查阅我国古代哪部典籍()

A.《日本书纪》

B.《大唐西域记》

C.《金刚经》

D.《西游记》

8.从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这些史实得出的结论中( )

①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②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比较频繁③唐朝只和日本、印度这两个国家有往来

A.①②正确③错误

B.①正确②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

D.①③错误②正确

二、非选择题

9.新华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主题为“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新闻在线】

材料一 2014年4月14日,大型群雕《鉴真东渡》在江苏扬州大明寺鉴真广场正式落成。据了解,《鉴真东渡》雕塑连底座高7.8米,宽13.8米,雕塑再现了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的情景。

材料二唐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西行的目的地天竺是佛教发源地,玄奘曾在天竺那烂陀寺游学。2014年5月14日,一场主题为“在佛陀脚步之上”的展览在香港开幕,展品就包括出土自那烂陀寺的“文物”。

【问题探究】

(1)请完成表格。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的异同

(2)玄奘和鉴真在促进唐朝与外国的友好交往中分别作出了哪些贡献?他们在文化传播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3)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盛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情感体验】

(4)我们从玄奘和鉴真的经历中能学到哪些精神?

(5)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2.A

3.A

4.C

5.A

6.C

7.B

8.A

9.(1)①天竺②日本③六④是⑤是

(2)玄奘:贞观年间,西行天竺,是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的最杰出的使者。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鉴真:东渡日本后,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方式:鉴真是向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玄奘是把天竺的文化带回唐朝。

(3)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统治者鼓励和支持与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4)做事坚持不懈,不怕艰苦,有坚强的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合理即可)

(5)一个国家要善于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开放有利于发展,保守导致落后等。(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六、单项选择题

1.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

A.大泽乡起义

B.隋末农民大起义

C.安史之乱

D.唐末农民大起义

2.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是( )

A.618年

B.755年

C.763年

D.907年

3.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 )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B.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C.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D.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4.生活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百姓,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

①姚崇就任宰相②杨国忠、李林甫把持朝政③安史之乱爆发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爆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6.张艺谋导演曾借用右图人物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

金甲”中的一句作为影片名。他曾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

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他是( )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黄巢

D.朱温

7.下列关于“五代十国”这一时期叙述错误的是()

A.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B.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

C.南方政局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D.后唐是这一时期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材料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1)材料一描绘的是什么事件造成的惨状?这一事件是何时由何人发动的?给唐朝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的作者黄巢是什么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他的主要事迹。

【参考答案】

1.C

2.B

3.D

4.A

5.D

6.C

7.D

8.(1)安史之乱。

755年;由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

影响: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唐末农民大起义的领导人。

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七、单项选择题

1.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赵光义

B.赵匡胤

C.赵光胤

D.柴荣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有( )

①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②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③设置通判监督地方知州④掌控地方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宋朝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的措施是( )

A.削弱相权

B.派文臣做知州

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D.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4.为了解决五代十国以来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有( )

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北宋初年,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酒兴正浓的时太祖突然叹了一口气,说:“做皇帝也太艰难了,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宋太祖说此话的目的是()

A.提醒石守信等人不要有异心 B.要求石守信等人要管好部下

C.要求石守信等人交出兵权,加强皇权 D.感谢石守信等人助其登上皇位

6.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

7.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统治者( )

A.实行养兵政策

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D.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哪些解决的办法?

(2)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3)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

1.B

2.B

3.D

4.A

5.C

6.B

7.C

8.(1)根本原因:藩镇的节度使兵权太重、君弱臣强。

解决办法:“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2)“权”指削实权;“钱”指制钱谷;“兵”指收精兵。

削实权: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并设通判监督知州。

制钱谷: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收精兵: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3)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八、单项选择题

1.辽和西夏分别由哪个民族建立? ( )

A.契丹族、党项族

B.汉族、契丹族

B.回族、汉族 D.党项族、契丹族

2.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

A.寇准

B.宋真宗

C.宋高宗

D.明太祖

3.宋辽战争的直接起因是()

A.辽兵南下掠夺

B.宋军为夺取幽云地区

C.辽国需要岁币

D.宋真宗懦弱无能

4.“(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融合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

5.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6.下图是中国某一时代的形势图。从图片内容判断,该图的主题最可能为()

A.春秋的尊王攘夷

B.秦朝郡县制的推广

C.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存

D.元朝民族融合

7.下列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8.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

①北宋建立②澶渊之盟③阿保机建立契丹国④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

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材料三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5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哪一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

(2)材料一中的“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统称为什么?这一规定开始于双方的哪一约定?

(3)链接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4)辨析材料三,请你谈谈黄仁宇先生对“1005年的协定”的评价。

【参考答案】

1.A

2.B

3.B

4.C

5.B

6.C

7.B 7.D

8.(1)宋真宗。契丹族。

(2)岁币。澶渊之盟。

(3)说明了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它使宋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4)一方面他认为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九、单项选择题

1.下列政权中,是由女真族建立的是()

A.北宋

B.辽

C.金

D.西夏

2.辽和北宋被金国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国家统治者不得人心

B.人民反对抗金

C.国家统治腐朽

D.国家内部发生分裂

3.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5.下图是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

A.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B.岳飞被投降派杀害

C.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6.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

D.社会繁荣与开放

7.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

①阿骨打建立金朝②澶渊之盟③郾城大捷④靖康之耻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④②

D.④①②③

历史七年级下册测试题及答案整理

历史七年级下册测试题及答案整 理 历史七年级下册测试题 一、慧眼识真(认真看、仔细想,相信你一定能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每小题3分,共60分) 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称颂 A.隋朝大运河 B. 通济渠 C. 邗沟 D.江南河 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世对唐代哪位皇帝的评价。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的政治思想有极大的影响。他即位后,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材料中的他是 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炀帝 D、武则天 4、“开元盛世”的出现,把唐朝推向全盛,它出现的具体时期是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 5、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 .唐玄宗

6、明代中期,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是我国历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其创作的史实依据应当是。 A.《大唐西域记》 B.《封神榜》 C.《石头记》 D.《三隧平妖传》 7、你认为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明显保留着中国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8、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有雕版、活版之分。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已经发明。右图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你知道它是以下哪一部? A.隋印《金刚经》 B.唐印《金刚经》 C.唐印诗集 D.《梦溪笔谈》 9、“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文化 A.对日本的影响 B.对新罗的影响 C.对天竺的影响 D.对波斯的影响 10、下面那种说法符合隋唐的特点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 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D.中华帝国的衰落 11、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反映了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所呈现的突出成就,其中下列哪个朝代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1-12课)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单项选择题 1.隋朝建立的时间为() A.公元589年 B.公元前589年 C.公元前581年 D.公元581年 2.统一南北的条件有( ) ①经济繁荣,全国户数增加1倍以上②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④南北朝后期,江南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列各项表述中,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特点的是() A.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全国统一 B.繁荣而短暂 C.统治者下分残暴 D.开凿了大运河 4.“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这一状况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A.隋朝统一以后,统治者隋文帝励精图治,积极发展经济 B.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大力发展中原经济 C.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经济往来 D.隋朝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战争需要大量的物力,因此极大地推动了隋朝经济的发展 5.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B.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6.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诼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7.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诼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 (附答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A.XXX B.XXX C.XXX D.XXX 2.无锡是京杭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古运河在清 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留下了一段“运河版、江南水弄堂”,堪称古运河听精华绝品。你知道京杭大运河最早是谁统治时期开凿的? A.XXX B.XXX C.XXX D.XXX 3.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 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请说出这条运河的中心是()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4.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5.科举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不包括() A.改善了用人制度 B.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扩大了地方官员的选官权 6.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 A.权臣当道 B.XXX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7.《旧唐书•魏征传》载:XXX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XXX逝,遂亡一镜矣!”这表明XXX() A.重视发展生产 B.虚心纳谏 C.注意任用贤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8.若要为XXX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的是() A.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9.在美国的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XXX 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0.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拥有了不少创造发明。下面属于唐朝时期发明创造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曲辕犁 B.筒车 C.水排 D.耧车 11.B XXX曾经在他的诗中描述了扬州这座城市,称之为“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含 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A。都出现了盛世 B。都创立了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 C。都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 答案:B 改写:秦朝和隋朝虽然是短命王朝,但它们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创立了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 2.观察“举子看榜”图,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答案:C 改写:根据“举子看榜”图可以得知,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唐代。 3.有人曾作诗称赞XXX:“XXX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诗中的“长策”是指什么? A。完善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B。医治战争创伤,实行休养生息 C。善用小恩小惠,骗取百姓服务到白头 D。处理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使其首领乐为己用 答案:A

改写:有人曾作诗称赞XXX:“XXX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诗中的“长策”指的是完善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4.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例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A。国家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B。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C。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答案:A 改写: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例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条件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的单元测试题你都认真做了吗?正确答案是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40分) 1.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 A.民族政权并立 B.商业经济空前活跃 C.繁荣与开放 D.中外交往与冲突 2.(2013•湖南湘潭中考)2013年4月,江苏扬州发现了隋炀帝杨广的陵墓。下列历史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 ①建立隋朝②设置进士科③下令开凿大运河④开创“开元盛世”局面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3.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隋朝大运河 D.灵渠 4.(2013•山西中考改编)秦、隋都是我国历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其所创立的新的政治制度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属于秦、隋新创立的政治制度或机构的有( ) ①分封制②中央集权制度③科举制④世袭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5.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2013•安徽中考)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

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 )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7.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沫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8.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9.(2013•广东湛江中考)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知人善用的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10.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1.(2013•山东青岛中考)2013年4月21日,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首演誓师大会在拉萨举行,该实景剧主要讲述了文成公主克服艰难险阻入藏联姻,促进汉藏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的故事。和文成公主联姻的是( )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呼韩邪 D.禄东赞 12.你认为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明显保留着中国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全册书) 一、选择题: 1、在历史上,与隋朝的统治类似的朝代是C、西晋。 2、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②杨坚夺权建立隋朝③大运河 的开凿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④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选项B正确。 3、被唐太宗喻为“镜子”的著名的谏臣是C、魏征。 4、“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间的著名皇帝是B、唐太宗。 5、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唐初贞观年间情况的是D、任命 姚崇为相。 6、注重吏治,亲自考核县令政绩的皇帝是A、唐太宗。 7、下列王朝中,定都长安的是:②西汉⑤隋朝⑥唐朝, 选项B正确。 8、我国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始于B、唐朝。 9、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的主要原因是B、开明的民族 政策和D、唐朝繁荣的经济。 10、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C、使吐蕃与唐合同为一家。

11、唐朝时,历经艰辛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僧人是 A、鉴真。 12、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B、赵州桥。 13、隋唐时期最著名的石窟艺术是C、敦煌莫高窟。 14、唐朝的阎立本是D、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 15、被称为“天尽头”的是荣成市的A、成山。 二、填空题: 1、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2、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了“曲肱犁”,还创造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车”。 3、唐朝时对外往来友好,赴日本的僧人不少。唐玄宗时东渡日本,唐太宗时出使天竺,写成了《大唐西域记》。 4、科举制在唐代逐渐完善,以进士、明经两科考试最为重要。 5、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钞本大藏经》。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赵州桥,主持设计者是李昭约。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各单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卷Ⅰ(5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答案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2.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成了贞观之治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 4.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 A.灌溉 B.泄洪 C.运输 D.饮水 5.《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6.“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 7.“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靖难之役 8.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①地动仪模型②曲辕犁③筒车模型④罗盘针模型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1.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12.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密切关系。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内容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A.隋炀帝 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13.右图所示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 庙。该庙始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 公主入土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 (考试范围:全册) 一.选择题(20小题,共40分) 1.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评论的是() A.都江堰和李冰父子B.灵渠和秦始皇 C.大运河和隋文帝D.大运河和隋炀帝 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以下关于武则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武则天建立了唐朝 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C.武则天通过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 D.武则天是唐太宗的皇后 3.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你认为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从世家豪族且具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 B.由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加强皇权 C.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 D.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唐朝对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安定,政治清明B.唐朝经济繁荣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包容D.唐朝文教昌盛 5.“万国尽征战,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留学川原丹。”杜甫的名作《垂老别》描写的社会现实是()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五代十国D.宋金之战 6.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为巩固统治,北宋釆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官员的运用上其特点是() A.解除禁军将领的领兵权 B.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C.大幅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灭掉XXX,统一全国,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局面的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高祖D.唐太宗 答案:A 解析:文章没有格式错误,该题无需改写。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反映出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是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B.便利了XXX南巡 C.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答案:C 解析: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句话表明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所以选C。改写: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交流,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3.右侧示意图是隋唐时期实行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答案:D 解析:该示意图是行省制,所以选D。改写:隋唐时期实行的行省制,将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个行省,行省设有巡抚、观察使等官员,对地方进行管理。 4.唐朝商业繁荣,出现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其中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是 A.洛阳B.XXX.江都D.成都 答案:B 解析:文章没有格式错误,该题无需改写。 5.唐朝时期,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与唐王朝保持友好密切的交往。当时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为“天可汗”的皇帝是 A.XXXB.XXX.XXXD.XXX

答案:D 解析: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为“天可汗”的唐朝皇帝是XXX,所以选D。改写:唐朝时期,北方和西北地区的 少数民族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的关系,XXX被尊为“天可汗”。 6.“XXX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 你初妆……”歌词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唐朝时期著名 的陶器和瓷器有 ①越窑的青瓷②邢窑的白瓷③唐三彩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 答案:D 解析:唐朝时期著名的陶器和瓷器有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以及唐三彩,所以选D。改写:唐朝时期,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等陶瓷制品精美绝伦,享誉海内外。 7.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造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 被誉为“诗圣”的伟大诗人是 A.XXXB.XXXC.XXXD.XXX 答案:B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综合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综合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志隋朝统一全国的历史事件是() A.隋朝建立 B.隋朝灭XXX.陈桥驿兵变D.巨鹿之战 2.有人评价隋朝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 哉。”这里的“利“指的是() A.巩固了隋朝统治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强了北部边防 D.便于XXX南巡 3.晚唐诗人XXX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他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历史上把唐朝鼎盛时期称为()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4.“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5.被现代史学家XXX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封建帝王是 A、XXX B、XXX C、XXX D、XXX

6.至今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唐人街”。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开放 D、唐朝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7.XXX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A、北宋与辽的争战B、北宋与金的争战 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8.如果对有关XXX的遗迹作实地考察的话,去下列哪一个城市会最有收获()A、西安B、成都C、杭州D、北京 9.梁山好汉XXX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说书、杂技、杂剧、影戏等。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固定的娱乐场所XXX、好汉比武的擂台 10.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 拥戴为“天可汗”,他是() A.XXX B.XXX.XXXD.XXX 11.体现“和同为一家”的是()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全 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300多年的政权分立时期,结束这种局面是在哪个朝代建立之后? A。东晋 B。西晋 C。陈朝 D。隋朝 2.2016年3月19日CCTV-9首播大型人文纪录片《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其中心是?

A。长安 B。洛阳 C。余杭 D。涿郡 3.(2016·辽宁名校月考) 有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 4.(2016·XXX月考) 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 A。权臣当道 B。XXX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5.史学家XXX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A。西周实行分封制 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C。元朝推行行省制 D。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 6.《XXX说XXX:武则天》由《百家讲坛》讲稿改编而成,深入浅出,读来引人入胜。该书中之所以肯定XXX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7.对比分析是我们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XXX统治前期出现的“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B。政治比较稳定 C。经济繁荣发展 D。国力强盛 8.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5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灭掉陈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以后第二次大统一局面”的统治者是()A.北魏孝文帝B.唐太宗C.隋文帝D.隋炀帝 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说明大运河()A.促成了贞观之治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巩固了隋朝统治D.结束了分裂局面 3.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被称为“诗圣”。他是() A.杜甫B.李白C.白居易D.杜牧 4.589年,隋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这用公元纪年法可以表示为()A.5世纪80年代B.5世纪90年代 C.6世纪90年代D.6世纪80年代 5.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被称为“诗史”。下面这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中的转折点是() 忆昔(节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垂老别(节选)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A.宦官专权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藩镇割据6.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武则天统治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B.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C.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D.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7.下列材料反映出唐代() 彩绘胡服打马球女俑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 边。 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 翼。 ——王建《秋千词》 《弈棋仕女图》(局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B。C。D 2.“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 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XXX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3.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XXX建立的政权在右图A、B、C、D中的哪 一处?() 4.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研究。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宋代针铺商标清明上河图交子南宋海船

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元朝国家统一D.大都闻名世界 5.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唐代中前期入手下手的,最终完成于() A.北宋B.南宋C.元代D.清代 6.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交子B会子C美元D英镑 7.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支持宋代已完成南移的史实是() 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62.9%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贸易繁荣③水稻种植扩大,产量跃居粮食首 位④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⑤扬州、临安、广州、成都等城市贸易发达。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 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A.唐朝关中地B.北宋四川地区C.南宋江南地区D.元朝中原地区9.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A.XXX.江西景德镇D.河南开封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课堂同步训练(含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课堂同步训练(下学期、1——8课)附:答案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A.王莽B.杨坚C.李渊D.李世民 2.隋朝统一全国是在: 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1年 3.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A.均田制、行省制B.分封制、井田制 C.郡县制、租调制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5.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攻打陈朝B.巩固隋朝的统治 C.巡游享乐D.攻打高丽 6.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运河的中心B.隋朝定为东都 C.商业盛极一时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 7.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 A.永济渠B.广通渠C.江南河D.灵渠 8.曾三次派人去台湾的隋朝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隋炀帝D.唐太宗 9.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严重B.奢侈腐化,滥用民力 C.法律严酷D.宦官专权 二多项选择题 10.隋朝封建经济繁荣的表现有: A.隋朝官仓储粮多B.造船技术水平高 C.洛阳商业盛极一时D.开凿大运河 11.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是: A.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 B.社会秩序安定,南北经济文化得到交流 C.南方经济发展,南北差距缩小 D.北方民族大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 三材料解析题12.阅读下列材料: (炀帝大业二年)隋之极盛也。承其全实,遂恣荒淫。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士卒死者十二三。又三驾东征辽泽,皆举百余万众,吊运者倍之。……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认为隋朝由盛而速灭的原因是什么? ②这段材料列举了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 参考答案 一1.B2.C3.D4.C5.B6.D7.C8.C9.B 二10.ABCD11.ACD 三12、①隋亡原因在于:隋炀帝统治残暴,把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加在农民身上。②所举史实: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征吐谷浑,三征高丽。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唐朝建立于: A.618年 B.626年 C.581年 D.589年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开皇之治D.光武中兴 3、发现并提拔名臣姚崇、宋璟的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 C.武则天D.唐玄宗 4、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惟一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5、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的治世是指: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 C.光武中兴D.文景之治 (三)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 七年级历史 满分:70分时间:60分钟 说明:1.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卷共两个大题,20小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每题2分。共34分)1.“灭掉陈朝,开创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以后第二次大统一局面”的统治者是 A. 北魏孝文帝 B. 隋文帝 C. 隋炀帝 D. 唐高祖 2.某小说以玄奘西行为原型,用神话的方式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历程。玄奘历经艰辛去的“西天”是指 A. 大秦 B. 大食 C. 天竺 D. 波斯 3.杜甫的诗句“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反映的是 A. 开皇之治 B. 藩镇割据 C. 安史之乱 D. 宋金和战 4.“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饱含忧国忧民的神情的特点。”这里的“他”是唐朝的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李清照 5.“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A. 休养生息 B. 兵民合一 C. 重文轻武 D. 外重内轻

6.《全球通史》称“宋朝的黄金时代”除了文化成就更主要是发生“商业革命”,对应的史实是 A. 海外贸易发达 B. 经济重心南移 C. 瓦子出现 D. 交子出现 7.文化旅游融合唤醒城市记忆。下列城市名片可以唤醒南宋都城记忆的是 A. 秦俑故乡,丝路源头 B. 繁华汴水,精彩开封 C. 六朝古都,金陵风韵 D. 千古宋城,梦回临安 8.我国著名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天堂》,深情表达了对家乡内蒙古的赞美。历史上统一蒙古地区建立蒙古政权的是 A. 耶律阿保机 B. 成吉思汗 C. 忽必烈 D. 努尔哈赤 9.“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史实。”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 A. 明长城 B. 兵马俑 C 北京故宫 D. 都江堰 10.描写了封建家族的衰亡,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的是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水浒传》 1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此河”开通最重要的意义是 A. 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 结束南北分裂局面 C. 促进沿岸工商业的发展 D. 灌溉沿岸大片良田 12.宋朝时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一谚语说明了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 A. 气候宜人 B. 交通便利 C. 商业繁荣 D. 成为丰饶的粮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 七年级历史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经交替出现,结束西晋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A. 隋文帝杨坚 B. 隋炀帝杨广 C. 唐太宗李业民 D. 宋太祖赵匡胤 2.“隋朝之所以兴盛有四个原因,第一是统一,第二是制度,第三是工程,第四是国际秩序。”这里的制度主要是() A.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B. 禅让制,郡县制 C. 世袭制,分封制 D. 行省制,君主制 3.隋炀帝能够将南方粮食物资运送到长安、洛阳,解决这些地区的粮食需求,为北方边境提供足够的战略物资。这主要得益于() A. 灵渠的修建 B. 东都的营建 C. 大运河的开凿 D. 长城的修筑 4.唐诗《汴河直进船》写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据此可知大运河() A. 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 造成了东南藩镇割据 D. 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5.下面为隋炀帝使用民力统计表(部分)。从表中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A. 实行暴政 B. 自然灾害 C. 宦官专权 D. 外敌入侵 6.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代李逢吉做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身贫寒的士子。上述材料反映了唐代科举考试() A. 仅录贫寒子弟 B. 阻断贵族入仕 C. 剥夺皇室特权 D. 体现公平公正 7.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出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创意和“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解说词,这都来源于唐代一位诗人的作品,他的诗飘逸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被称为“诗仙”。这位诗人是()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D. 苏轼 8.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唐朝公主,唐蕃结为亲家。在此之后,双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发生过战争,友好往来。这说明文成公主入藏() A. 削弱了吐蕃文化的影响力 B. 使西藏地区归属唐朝管辖 C. 促进了吐蕃经济发展 D. 增进了唐蕃友好关系 9.下面所示农具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A. 适于精耕细作 B. 便利防洪灌溉 C. 促进育秧移栽 D. 有利多种经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含答 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卷 卷I(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②①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 A。北京

B。洛阳 C。杭州 D。南京 3.美国史学家XXX认为古代中国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这一考试制度使中国的行政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稳定性。这一考试制度指的是() A。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XXX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因此他() A。重视教育 B。倡导节俭 C。轻徭薄赋 D。虚心纳谏

5.XXX统治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6.乾陵武则天陵墓前立有著名的“无字碑”,传说是XXX 想让后人来评定自己的功过是非。以下对她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贞观盛世 C。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 D。改国号为周 7.“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应该是() A。纺织工具 B。灌溉工具

C。交通工具 D。耕作工具 8.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缺少选项】 9.下列属于两宋时期豪放派词人的是() A。XXX B。XXX C。XXX D。XXX 10.隋唐时期的一系列制度和技术创新为社会发展注人活力,铸就当时的繁荣时代。隋唐时期的制度和技术创新是()A。XXX和筒车 B。科举制 C。行省制度 D。雕版印刷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与答案

七年级历史科期末考试题 说明:本卷为开卷考试卷,答题时可参阅教材或其他资料,必须独立完成,不得传递资料或讨论, 否则以作弊论处。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表) 1、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应选择的最佳出行方式是 A 、乘马车 B 、坐牛车 C 、乘船 D 、坐人力轿子 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描绘的盛世景象是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3、海关是现在国家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宋朝时相当于海关的机构是 A 、瓦子 B 、圈子 C 、市舶司 D 、勾栏 4、某博物馆通过考试招聘管理员,其中一道考题是:请将下列四件文物按手工业工艺品归类,正确 的一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5、元朝民谣“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根本上... 反映的是 A 、少数民族妇女会说汉语 B 、汉族女子会弹奏少数民族胡琴 C 、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现象 D 、汉族及少数民族互学语言乐器 6、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变化多样。今天的省,是从( )的行省承袭而来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7、“石油”是当今世界重要的能源,被称为“工业血液”。下列哪部作品曾预言“石油”在未来“必 大行于世” A 、《天工开物》 B 、《梦溪笔谈》 C 、《本草纲目》 D 、《农政全书》 8、请你用情诵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说一说这 一词句的特点: A 、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B 、感情真挚,清新自然 C 、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D 、语言凝重,技巧高超 9、“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 A 、战国 B 、汉朝 C 、北宋 D 、明朝 10、右图是明代某机构的官印,这一机构是 A 、锦衣卫 B 、东厂 C 、西厂 D 、军机处 11、李小二是明代的读书人,他寒窗苦读,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期末学情评估 一、选择题(本大题含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某班进行“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一位同学推测下面这枚吉语花钱(铸有吉祥词语,不流通)的出现不早于隋唐时期。以下可作为依据的是() A.工匠开始掌握青铜冶炼技术B.这枚钱币采用圆形方孔形制 C.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了五铢钱D.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科举制 2.有人认为唐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兼容并包,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下列文物能支撑该观点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3.“宋代的基本政治设计,大幅度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不再以立功疆场为荣,而是沉醉在案头书牍之中。”这一“政治设计”是() A.分封诸侯B.重文轻武C.设置刺史D.分化相权 4.《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一书中写道:“北京和杭州两方的皇帝当然都认为自己是君临中国世界的正统的统治者。”这一观点体现了() A.辽与北宋并立B.宋与西夏并立 C.北宋与金并立D.南宋与元并立 5.李华同学在“历史人物竞猜”活动中,抽取到如下的一组关键词。据此判断这位历史人物是() 北宋史学家《资治通鉴》 A.关汉卿B.司马光C.司马迁D.曹雪芹

6.《马可·波罗行纪》是一部记录元朝时期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东游沿途见闻的著作。 下列情景可能出现在这本书里的是() A.读到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B.目睹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 C.拜见了扬州地方的布政使司D.见到了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军事 7.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明朝统治者推行上述措施的负面影响是() A.阻碍社会进步B.强化君主专制 C.促进教育发展D.推动阶层流动 8.《明史·郑和传》写道:“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材料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的() A.目的B.特点C.影响D.过程 9.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面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郑成功 A.维护了民族团结B.巩固了东南海防 C.肃清了边疆危机D.加强了中央集权 10.下面两幅图是我国古代一部科技著作中的插图。画面直观生动地记载了我国古代的造缸和挖煤技术。由此判断这部著作应该是() 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D.《本草纲目》 11.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这主要是因为() A.明朝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B.明朝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C.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D.农民负担过重要求获得土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