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毫针刺法习题

毫针刺法习题

毫针刺法习题
毫针刺法习题

精心整理

毫针刺法习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毫针的粗细、长短规格是指哪部分()

A

2.

A

B

C

D

E

3.

A

D

4.

A仰卧位B侧卧位C俯卧位

D仰靠坐位E俯伏坐位

5.针具用煮沸消毒时,应待沸腾后再煮()

A5分钟B15分钟C25分钟

D35分钟E45分钟

6.舒张进针法适用于()

A皮肉浅薄处B皮肤松弛处C皮肤紧绷处D肌肉丰厚处E以上都不是7.印堂的进针法应采用()

A

D

8.

9.

A

A E向A

12.在应用提插手法时,一般提插幅度以多少为宜()A1-3分B3-5分C5-7分D7-9分

E1寸左右

13.在应用捻转手法时,一般捻转角度以多少为宜()

A90°左右B90°-180°C180°-360°D360°-720°E720°左右

14.下列皆为行针辅助手法的是()

A提插法、捻转法、震颤法

B提插法、捻转法、震颤法

C

D

E

A

A

A

C

E进则先慢后快,出则先快后慢

18.徐疾补泻法的泻法是()

A进快出慢B进慢出快

C进慢出慢D进快出快

E进则先慢后快,出则先快后慢

19.提插补泻法的补法是()

A重插轻提B重插重提

C轻插重提D轻插轻提

E

A

C

E

A

A以左转为主B先左转后右转C以右转为主D先右转后左转E左右均匀捻转

23.迎随补泻法的补法是()A针尖逆着经脉,顺经而刺B针尖顺着经脉,逆经而刺C针尖顺着经脉,顺经而刺D针尖逆着经脉,逆经而刺E

A

B

C

D

E

A

B

C

D

E呼气时捻转,吸气时进针

26.呼吸补泻法的补法是()A呼气时捻转,吸气时提插

B呼气时提插,吸气时捻转

C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D呼气时出针,吸气时进针

E呼气时捻转,吸气时进针

A C出A C出

A

B比较平和的补泻方法

C以补为主兼有泻法

D以泻为主兼有补法

E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

30.留针可起到()

A得气作用B行气作用C催气作用D候气作用E补泻作用

A

A E

A

B

C

D

E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

34.下列有关血肿处理方法有错误的是()

A微量出血及针孔局部小块青紫,一般不必处理

B如局部血肿增长迅速,应立即予以热敷,促使其消散

C出血停止后,可在局部轻轻按揉

D出血初期可用冷敷

E血止后可用热敷

A

B

C

D

()A

B

C

D

E

A1-2寸深B1寸深C0.5寸深D0.3-0.5寸深E禁针

38.以下何穴孕妇不宜针()

A迎香B三阴交C百会D足三里E人中

[A2型题]

1.女,45岁。5年来胃脘部反复发作性疼痛。表现为隐隐作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便溏,神疲,苔白,

2.

A

D

3.针

采用()

A直刺B深刺C平刺

D捻转角度大于180°

E提插捻转的频率90次/min以上

4.男,11岁。患儿遗尿数年,辨证为肾气不足,下元不固,选取关元、中极、命门、膀胱俞、三阴交、百会治之。针刺命门穴时应()

A

E

[B

1.

A

D

2.

A

3.

A仰卧位B侧卧位C俯卧位D仰靠坐位E 俯伏坐位

4.同时选用肩髃、合谷、环跳、风市宜选择的体位是

()

A仰卧位B侧卧位C俯卧位D仰靠坐位E俯伏坐位

5.长针的进针一般采用()

A

6.

A

7.

A

8.

A

法D提捏进针法E以上均是

9.斜刺的角度为()

A10°左右B15°左右C30°左右D45°左右

E60°左右

10.平刺的角度为()

A10°左右B15°左右C30°左右D45°左右E60°左右

A

A

A

D

14.用拇食捻搓针柄数次,然后张开两指,反复数次的是()

A循法B弹法C刮法

D摇法E飞法

15.提插、捻转或配合弹、刮等手法的目的是()

A得气B候气C催气

D守气E行气

A

A D迎

A D迎

()

A慢性疾病B顽固性疾病C疼痛性疾病D急性腹痛

E感冒发热

20.不留针,只要针后得气施术完毕,即可出针的方法适用于()

A慢性疾病B顽固性疾病C疼痛性疾病D急性腹痛E感冒发热

A

A

A

24.造成弯针的原因是()

A患者精神紧张或体质虚弱B针刺时向单一方向捻转太过C患者留针时改变了体位D针身

剥蚀损坏E针刺时误伤血管

25.造成断针的原因是()

A患者精神紧张或体质虚弱B针刺时向单一方向捻转太过C患者留针时改变了体位D针身

A

A

E针

A断针尾端尚露于体外B断针尾端与皮肤表面平齐C断针尾端没于皮下D针尾折断E针身弯折将断而未断

29.伤及肝脾造成腹腔出血一般是由于针刺()

A肩井、缺盆B哑门、风府C中极、大赫D期门、日月E太渊、人迎

30.伤及肺脏造成气胸一般是由于针刺()

A

D

A

D

A

D

E

[X

1.

A光滑挺直B形如松针C金属丝缠绕紧密均匀D圆正均匀E坚韧而富有弹性

2.毫针手法练习的重要性有()

A顺利进针B减少疼痛C提高疗效

D保障针刺手法的正确E防止断针

3.选择体位的原则是()

A术

C>D

4.

A毒

5.

A具C

6.押手的作用主要是()

A固定腧穴位置B减轻进针时的疼痛C运指力于针尖D调节控制针感E使针身有所依附

7.针刺的深浅应根据哪些情况作综合考虑()

A年龄B体质C部位D病情E时令

8.

A C弹法

9.

A C A

D针下紧涩提插捻转时疼痛E针下无特殊感觉

11.针刺补泻效果的产生,主要取决于()

A体位正确B消毒严格C机能状态D腧穴特性E坚韧而富有弹性

12.晕针的处理方法是()

A

D

A

A

D锁骨上窝E胸骨切迹上缘

15.下列哪种情况应该禁针()

A饥饿状态B乳中、神阙穴

C有习惯流产史者D有脏器的部位E有心脏病史者

16.不宜运用针刺疗法的()

A皮肤有溃疡B局部有瘢痕C

A C不

1.

A

2.

A

3.消毒针具以药物浸泡法最为理想。()

A对B错

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规范标准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毫针刺法习题

毫针刺法习题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毫针刺法习题 一、选择题 [A1 型题] 1.毫针的粗细、长短规格是指哪部分() A 针尖 B 针身 C 针根 D 针柄 E 针尾 2.下列哪组穴位可采用仰靠坐位() A 风池、风府、曲池、血海 B 百会、天柱、足三里、太冲 C 廉泉、列缺、照海、太溪 D 水沟、腰阳关、委中、承山 E 环跳、阳陵泉、风市、昆仑 3.同时取头项、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后面的腧穴应选择的体位是() A 仰卧位 B 侧卧位 C 俯卧位 D 仰靠坐位 E 俯伏坐位 4.同时取用面部、下腹部及足背部穴位,最适宜的体位是() A 仰卧位 B 侧卧位 C 俯卧位 D 仰靠坐位 E 俯伏坐位 5.针具用煮沸消毒时,应待沸腾后再煮() A 5分钟 B 15分钟 C 25分钟 D 35分钟 E 45分钟 6.舒张进针法适用于()

A 皮肉浅薄处 B 皮肤松弛处 C 皮肤紧绷处 D 肌肉丰厚处 E 以上都不是 7.印堂的进针法应采用() A 指切进针 B 夹持进针 C 提捏进针 D 舒张进针 E 单手进针 8.斜刺的角度应为() A 10°左右 B 15°左右 C 30°左右 D 45°左右 E 60°左右 9.下列适宜平刺的腧穴是() A 风池 B 百会 C 水沟 D 列缺 E 太冲 10.胸椎棘突下的穴位操作是() A 直刺 B 向上斜刺 C 向下斜刺 D 向上平刺 E 向下平刺 11.下述不宜作深刺的是() A 身体强壮者 B 中青年患者 C 肌肉丰厚处 D 阳证、新病 E 阴证、久病 12.在应用提插手法时,一般提插幅度以多少为宜() A 1-3分 B 3-5分 C 5-7分 D 7-9分 E 1寸左右 13.在应用捻转手法时,一般捻转角度以多少为宜() A 90°左右 B 90°-180° C 180°-360° D 360°-720° E 720°左右 14.下列皆为行针辅助手法的是() A 提插法、捻转法、震颤法

毫针刺法操作规范管理制度

大余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技术操作规 毫针刺法 [诊疗技术名称] 毫针刺法 [简介]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 适用于、外、妇、儿科等各种常见疾病。 [禁忌症] 1.具有严重脏疾病患者。 2.患者疲劳、饥饿或精神高度紧时; 3.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4.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患者; 5、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腧穴不宜针刺; 6、孕妇的下腹、腰骶部及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通经活络的腧穴,禁止针刺 [操作规] 一、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用拇、示(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示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弯曲,

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2.双手进针法 (1)爪切进针法:以左手拇、示指或示指的指掐在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 (2)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示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示指夹持针柄,在接近皮肤时,迅速把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3)此外还有:舒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管针进针法。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1.角度 (1)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垂直刺入,适用于大多数腧穴。 (2)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倾斜刺入,适用于不能深刺或不宜深刺的腧穴。 (3)横刺:针身与皮肤表面约呈15~25度角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处。 2.深度 针刺的深度是针身刺入腧穴的深浅度。一般以既有针感而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临床应用时,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经脉循行的深浅以及不同时令而灵活掌握。 三、基本手法

进针后再施以一定的手法称为行针。行针技术就是针刺的基本手法。 1.提插法针尖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行针动作,就是将针从浅层插下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如此反复地上提下插,这种纵向的行针手法称为提插手法。 2.捻转法针刺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前后、左右行针动作,就是针向前后来回旋转捻动,反复多次,这种进针手法,称为捻转法。 3.辅助手法主要有循、弹、摇、飞、震颤等法。 4.治神与得气 (1)治神是要求医者在针刺治疗中掌握和重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和机体变化。 (2)得气就是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进针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叫做“得气” 5.留针与出针 (3)留针:是进针以后,将针留针过程中还可以间歇行针,以加强针感和针刺的持续作用。一般病症只需要针下得气施术完毕就可出针,或酌予留置10~20分钟。 (4)出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后,达到一定的治疗要求时,便可出针。出针时先以左手拇、示两指消毒干棉球按于针孔周围。右手持针作微捻转并慢慢提至皮下退出。

毫针刺法操作规程

毫针刺法操作规程 毫针刺法是指应用不同型号的金属针,采用一定手法,刺激人体腧穴,调整脏腑功能,以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驱邪,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一、评估 1.核对患者,自我介绍,解释操作目的,与患者沟通时语言要适当 2.患者年龄、体质、病情、精神状态,当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 相关因素,心理状况及配合程度 3.局部皮肤情况,有无出血倾向 二、准备 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戴好口罩,洗手 2.用物:治疗盘、消毒液、棉签、无菌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干棉球、纱 布、镊子及清洁弯盘、必要时备屏风 3.环境:整洁安静、光线明亮,调节适宜的温度,关闭门窗,防止对流风,必 要时屏风遮挡 三、操作方法 1. 备齐用物,再次核对,解释操作的方法,请患者配合 2.取适当体位,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暴露针刺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3. 定位:拇指循经按压腧穴,询问患者感觉,以确定穴位 4.消毒:局部皮肤消毒,术者消毒手指 5.进针:选用型号适当的毫针,检查针柄、针体是否有质量问题。根据部位选择正确的进针方法 6.行针:运用提插或捻转等手法使用者产生酸、麻、重、胀感并向远端扩散,即为“得气”,并根据病情运用补泻手法,达最佳针感后留针10~20分钟 7.观察:有无晕针、弯针、折针以及有无血肿、气胸等,并给予及时处理 8.起针:先用左手拇、食指夹持消毒干棉球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轻微捻针,缓缓退至皮下,再迅速拔出,切不可强行拔出,否则会造成出血或痛感。出针后要核对腧穴和针数,以防遗漏

9.协助患者穿着衣裤,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10.终末处理 11.洗手记录 四、评价 1.患者和家属理解针刺的目的,并主动配合 2.患者体位舒适,注意保暖 3.取穴准确度及操作熟练程度,进针后患者有“得气”的感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护理及注意事项 1.遵医嘱执行,仅在四肢部针刺。 2.认真评估,操作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针刺前要及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说明针刺过程的感受和注意要点,以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同时取得患者的配合。 3.选择质量好的针具,有硬弯、锈蚀、带钩等不符合要求的针具,应剔除不用。 4.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去合适体位,既使患者感觉舒适,又便于操作。并应注意防寒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5.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到取穴准确,正确运用进针方法,掌握好进针角度和深度,勿将针身全部刺入,应留针1|4,以防折针。年老体弱的患者,手法宜轻。 6.针刺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随时询问患者感觉,若患者出现晕针等反应时,应立即停止针刺,并通知医生行紧急处理。 7.起针后要核对针刺腧穴机针数,以免针遗留在患者身上。 8.使用过的针具,应消毒后再进行检查和修理,再次消毒灭菌后备用。 一

毫针刺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毫针刺法练习 实验目的: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技术,熟悉针刺操作的程序与步骤。 实验对象:学生 实验内容: 1. 毫针刺法的进针法和行针手法 2. 基本行针手法和辅助针法练习 3. 针刺得气、针刺角度、针刺深度的操作与体验 4. 练习针刺补泻手法 实验过程与体会: 1、实验器材:毫针、湿酒精棉球、干棉球 2、针刺穴位:手三里、曲池、孔最、列缺、合谷、阴陵泉、印堂、天枢、足三里 3、操作过程: ①体位选择:本次实验宜选用仰卧位与俯卧坐位。 ②揣穴:确定穴位位置,以便准确行针,可用指甲在皮肤穴位上标十字交叉。手三里:此腧穴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曲池:此腧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孔最:此腧穴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列缺:此腧穴在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合谷:此腧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印堂:此腧穴位于人体额部,在两眉头的中间; 天枢:此腧穴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足三里:此腧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阴陵泉:此腧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 ③消毒:先用湿酒精棉球对自己的手进行全面消毒,再对受针者皮肤穴位处进行消毒。 ④持针:拇指食指持针柄,中指砥柱针身。 ⑤进针: i、单手进针: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 部,对准穴位,运用指力、腕臂力快速刺入。如合谷、孔最

ii、夹持进针:押手拇、食二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 使针尖接触腧穴皮肤,刺手持针柄,刺手、押手同时向下用力,将针刺入腧 穴。如阴陵泉 iii、提捏进针:押手拇、食指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提捏起,刺手持针 从提捏的腧穴上端刺入。如印堂 iv、舒张进针:押手食、中指或拇、中的两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撑 开绷紧,刺手持针刺入。如天枢穴 ⑥行针:行针的目的是为了得气。这些穴位大多可以进行捻转和提插操作,在针感不明显的穴位也可进行弹法和飞法。如我是在阴陵泉进行弹法和飞法操作。⑦补泄:捻转补泄和提插补泄较为常用。(烧山火和透天凉一般是表现手法,临床运用不多。 ⑧留针:留30分钟,也可以提前出针 ⑨出针 4、体会:本次实验课是我第一次为人进行针刺,心里比较紧张,因为手劲不足,没有经验,第一针进针很慢,人体表皮真的是出于意料的柔韧。针刺入皮后会明显感觉到抵御力道消失,此时应轻轻进针,感受得气感。用合谷刺、透刺等操作时偶尔会感受到针尖受阻,这时应调整方向进针。通常进针到感觉刺入空腔时被刺的同学会有得气的感觉。作为被针刺者的体会:针入皮前比较痛,入皮后并不痛,所以在针刺时应尽量减少刺入时间。扎到血管超级痛!出针时会冒血珠,出血时用干棉球按压止血,不揉!一旦患者反映痛感之后应该立即停手并出针。得气感在刺入穴位后比较明显,几秒后消失。若进行促使得气操作得气感明显。但是我怕痛,所以只刺了印堂、合谷、曲池、阴陵泉这几个穴位。印堂和阴陵泉没有太强的针感,合谷和曲池特别胀,不痛。 总之,还需要平时多加练习指力与腕力,以便快速进针减少疼痛。通过系统地学习针刺操作,以后的针刺练习我们就可以在自己或同伴的身上练手了,加油!

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针刺疗法 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临床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适应证】 针刺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内?外?妇?儿等各科都可应用,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对于疼痛性病症?功能失调性病症及某些急性病症,可视为首选疗法? 1、毫针刺法 【操作流程】 (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

毫针刺法讲义

毫针刺法 针刺准备 大纲要求: 1.消毒 2.体位 一、消毒 二、体位 体位的选择,以利于取穴、便于施针和较长时间留针而不致疲劳为原则。 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应尽量采取卧位,以防患者感到疲劳或晕针;患有严重心脏病和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慎用俯卧位。 体位的选择: 进针方法 持针的手称为“刺手”,辅助针刺的手称为“押手”。

进针方法包括:单手进针、双手进针、管针进针法。 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 一、方向 指针刺时针尖所朝的方向。根据三方面因素确定针尖方向: 二、角度 指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一般分为以下三种角度: 二、深度 1.原则是既要得气,又不能伤及脏腑组织器官。 2.不同季节要求不同,一般原则是春夏宜浅、秋冬宜深。 3.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平刺。

行针手法 行针的基本手法: 行针的辅助手法一: 行针的辅助手法二: 得气 1.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 ①患者体会:当针刺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麻、胀、重等自觉反应,有时可出现局部的热、凉、痒、痛、蚁行等感觉,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瞤动、震颤等反应,有的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 ②医者体会:医者的刺手亦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 针刺补泻(重点)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为针刺补泻的原则,针刺补泻手法是以补虚泻实为目的的两类针刺手法。 针刺补泻一:

针刺补泻二: 针刺补泻三: 针刺异常情况 1.晕针 2.滞针 3.血肿 4.断针 5.弯针 6.刺伤内脏:气胸、刺伤其它内脏 7.刺伤脑及延髓 8.外周神经损伤 针刺异常情况一: 针刺异常情况二:

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规范

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 规范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毫针刺法的适应症非常广泛,能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多种常见病,多发病。 基本操作方法 ?消毒 ?进针 ?行针 ?留针 ?出针 消毒 ?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腧穴部位及医生手指的消毒(具体消毒方法可参考邱茂良主编《针灸学》的相关章节)。 进针法 ?进针时,一般用左右双手配合。右手持针,靠拇、食、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按压针刺部位,以固定腧穴皮肤。 ?具体的进针方法,临床常用的有爪切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夹持进针法。 进针方法 ?1、爪切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掐切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2、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3、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 ?4、夹持进针法 左手拇、食二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用于较长毫针的进针。 行针与得气 ?毫针刺入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及进行补泻,要施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生会感到针下有沉紧的感觉;同时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得气与否以及得气的快慢,直接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 行针手法 ?1、提插法 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部位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将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由深层向上退至浅层为提。 ?2、捻转法 捻转法是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手拇指与食、中指夹持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留针与出针 ?医生可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一般病证可酌情留针15~30 分钟。出针时,用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 ?(一)中风病 ?(二)头痛 ?(三)面瘫病 ?(四)肩凝症 ?(五)腰痛病 中风病 ?中风病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 ?临床按病位深浅以及病情轻重,分为中脏腑和中经络。中脏腑病位较深,病情危重;中经络病位浅,病情轻,多无神志改变。 ?本病的形成,主要在阴阳失调的情况下偶因忧思恼怒,或以劳累、房劳等因,致风阳煽动,心火暴盛,风火相并,气血上逆;或因嗜酒,恣食厚味,脾虚痰热内盛,化火动风,风火挟痰上扰,蒙蔽清窍,发为中风。 ?本病相当于西医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意外疾病。 中风病(中经络) ?1、半身不遂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一般均刺病侧,也先针健侧,后针病侧,即“补健侧袁泻患侧”的治法。 取穴:百会、风池、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

实验报告刺法灸法学实验报告模板_0909文档

2020 实验报告刺法灸法学实验报告模 板_0909文档 EDUCATION WORD

实验报告刺法灸法学实验报告模板_0909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1、初始体会。在本节实验课前的理论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刺法时一边介绍一边说等一下实验课同学们要互相扎针练习,说的我们心里怕怕的。在实验课老师示范时,看到用扬法九根针同时刺激同一个穴位更是像扎在自己身上一样,呲牙咧嘴的看老师示范。由此可以推想当病人在接受针刺疗法之前心里一定也很紧张,尤其是那些第一次接受针刺治疗的病人。所以应该在进行针刺治疗前一定要安抚患者情绪,不要因为情绪方面的原因影响到治疗效果。 2、作为针刺者的体会。本次实验课是我第一次为人进行针刺,因为手劲不足,没有经验,第一针进针很慢,人体表皮真的是出于意料的柔韧。明明平时不小心划到了或者是撞到了都会破皮流血,没想到面对较为锋利的毫针却可以有很强的抵御。针刺入皮后会明显感觉到抵御力道消失,此时应轻轻进针,感受得气

感。用合谷刺、透刺等操作时偶尔会感受到针尖受阻,这时应调整方向进针。通常进针到感觉刺入空腔时被刺的同学会有得气的感觉。 3、风池穴位于项部,枕骨之下,针刺风池穴有一定危险性。在这次试验课上也尝试了针刺风池穴,只要针刺时注意方向并且全神贯注,针刺是安全的,而且进针要柔缓,注意被刺者反馈。被我针刺的同学反映在刺入风池穴时有麻麻的感觉从颈项一直传入手心,大概是因为风池穴为手少阴阳维、足少阳之会。 4、面针体会。虽然面部皮肤较薄,但是并没想象中那么好进针,主要是注意提捏进针,找准方位。针刺精明时应注意避开眼球。 5、作为被针刺者的体会。针入皮前比较痛,入皮后并不痛,所以在针刺时应尽量减少刺入时间。扎到血管超级痛_(:з)∠)_!出针时会冒血珠,出血时用干棉球按压止血,不揉!不揉!不揉!重要的事说三遍!一旦患者反映痛感之后应该立即停手并出针。得气感在刺入穴位后比较明显,几秒后消失。若进行促使得气操作得气感明显。_(:з)∠)_但是我怕痛,所以只刺了三针。在这里不得不夸一下那些扎了九针的同学们和贡献出来当模特让我们练习风池大椎等穴位的同学们,感谢信任,勇气可嘉! 6、总结。总之平时练习时应注意连指力腕力以便快速进针减少疼痛,注意 和患者沟通。针刺时应注意方向调整角度,避开器官和血管这次实验课来不及操作腹部和背部腧穴,看在少得可怜的实验课

1、第三章 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包括毫针刺法及其他针法操作)

第三章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 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 一、毫针刺法 【准备工作】 针盒内盛无菌毫针,无菌持物钳,75%乙醇消毒棉球以及消毒干棉球。 【操作方法及步骤】 (一)选择针具 针具的选择和介绍:临床常用的针具,一般粗细为28~30号,长短为1~3寸。 (二)选穴定位 按照规范要求,取穴正确,定位准确。 (三)选择体位 患者感觉舒适、安稳,并能适应持久留针;医者能在此体位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操作时顺手。 1.仰卧位:适用于取前身部(头面、颈部、胸腹、四肢前面)的腧穴。

2.俯卧位:适用于取后身部(侧头、胸肋、侧腰、臀部、四肢侧面)的腧穴。 3.侧卧位:适用于取侧身部(头颈、背、腰、臀、下肢后侧)的腧穴。 4.仰靠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颈、胸、四肢的部分腧穴。 5.俯伏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颊、耳、颈侧、上肢的部分腧穴。

6.侧伏坐位:适用于侧头顶、后头、项、肩、背、上肢的部分腧穴。 对活动障碍者,应根据患者本身的体位,选取便于取穴的体位;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者,最好选取仰卧位,以防晕针;选穴处方时便要考虑到体位,尽可能采用一种体位进行取穴针刺。 (四)常规消毒 1.医者手指术前以肥皂水洗净,然后以75%乙醇消毒棉球消毒。 2.施术部位以镊子夹住75%乙醇消毒棉球在所选腧穴部位处由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 (五)进针 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灵枢》说:"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难经》也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毫针刺法习题

毫针刺法习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毫针的粗细、长短规格是指哪部分() A针尖B针身C针根D针柄E针尾 2.下列哪组穴位可采用仰靠坐位() A风池、风府、曲池、血海 B百会、天柱、足三里、太冲 C廉泉、列缺、照海、太溪 D水沟、腰阳关、委中、承山 E环跳、阳陵泉、风市、昆仑 3.同时取头项、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后面的腧穴应选择的体位是() A仰卧位B侧卧位C俯卧位 D仰靠坐位E俯伏坐位 4.同时取用面部、下腹部及足背部穴位,最适宜的体位是() A仰卧位B侧卧位C俯卧位 D仰靠坐位E俯伏坐位 5.针具用煮沸消毒时,应待沸腾后再煮() A5分钟B15分钟C25分钟 D35分钟E45分钟 6.舒张进针法适用于() A皮肉浅薄处B皮肤松弛处C皮肤紧绷处D肌肉丰厚处E以上都不是

7.印堂的进针法应采用() A指切进针B夹持进针C提捏进针D舒张进针E单手进针 8.斜刺的角度应为() A10°左右B15°左右C30°左右D45°左右E60°左右 9.下列适宜平刺的腧穴是() A风池B百会C水沟D列缺E太冲 10.胸椎棘突下的穴位操作是() A直刺B向上斜刺C向下斜刺D向上平刺E向下平刺 11.下述不宜作深刺的是() A身体强壮者B中青年患者C肌肉丰厚处D阳证、新病E阴证、久病 12.在应用提插手法时,一般提插幅度以多少为宜() A1-3分B3-5分C5-7分D7-9分 E1寸左右 13.在应用捻转手法时,一般捻转角度以多少为宜() A90°左右B90°-180°C180°-360°D360°-720°E720°左右 14.下列皆为行针辅助手法的是() A提插法、捻转法、震颤法 B提插法、捻转法、震颤法 C提插法、捻转法、刮柄法 D震颤法、弹针法、刮柄法 E提插法、刮柄法、震颤法 15.可使针感向一定方向传导的行针辅助手法的是()

针灸康复科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针灸康复科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基本操作方法: 包括消毒、进针、留针、行针、出针等。 (一)消毒 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腧穴部位及医生手指的消毒。 (二)进针法 进针时,一般用左右双手配合。右手持针,靠拇指、食指、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按压针刺部位,以固定腧穴皮肤。具体的进针方法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切指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者的指甲掐切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2、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食指将所刺腧穴部分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常用于皮肤松弛部分的腧穴。 3、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食者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刺从捏起皮肤的上端刺入。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 4、夹持进针法 左手拇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用于较长毫针的进针。

(1) 行针与得气 毫针刺入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及进行补泻,要施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生会感到针下有沉紧的感觉;同时 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得气与否以及得气的快慢,直接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行针手法有以下两种 1、提插法 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部位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将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有深层向上退至浅层为提。 2、捻转法 捻转法是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手拇指与食、中指夹持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 3、留针与出针 医生可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一般病症可酌情留针15~30分钟。出针时,用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适应症: (1)上呼吸道疾病 1、急性(慢性)鼻窦炎; 2、急性(慢性)鼻炎; 3、感冒; 4、急性(慢性)扁桃腺炎。 (2)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慢性)气管炎;2、支气管哮喘。 1 (3)眼科疾病

毫针刺法操作流程

毫针刺法 仪表大方、着装整洁 您好,我是您的主治医师,您当前的主要症状是头痛,病情平稳,意识状态良好,体质及自理能力正常。 根据您的病情,现需要毫针刺发治疗,取穴百会。 您现在有没有紧张的感觉,能否配合我完成针刺治疗? 既然您的心里状况良好,合作程度良好,那么可以配合此项操作。 周围环境整洁,光线充足,符合患者隐私保护要求,室内温度适宜,符合患者保暖要求。我将为您行毫针刺法治疗, 此项操作的目的是,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病症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此项操作的方法是,用毫针在您的穴位处刺入皮肤。 在针刺过程中,您会觉得穴位局部有酸麻胀痛等感觉,这属于正常现象。 在针刺时也可能出现针刺意外,例如晕针、弯针、滞针、折针、血肿、气胸等情况,为了预防这些情况的发生,需要您放松心情,不要紧张,针刺过程中不要挪动身体,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告知我。一旦出现针刺意外,我会及时为您处理,请您放心,不必紧张。 您晨起后还未进食,属于空腹状态,在针刺前需要您适量进食,并且排空大小便。 您同意此项操作吗?好的,请您稍等,我去准备物品,谢谢您的配合。 (洗手,戴口罩) (物品准备:治疗盘、无菌毫针、无菌棉球、无菌棉签、皮肤消毒液、镊子、弯盘、治疗单、笔,必要时备毛毯、屏风)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头卡) 您的床号及姓名与治疗单一致。 (用屏风为患者遮挡)我用屏风为您遮挡一下。 (解开衣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针刺部位)我给您盖上毯子。 您的病情是头痛,取百会穴针刺,它的定位是:XXXXXXXXX (用拇指按压穴位)您有酸胀的感觉吗?这是正常现象。 接下来我为您行毫针刺法,请您放松,不要紧张。 (消毒:先消毒穴位,皮肤范围不小于3cm。消毒自己的手指) (根据针刺部位选取选取合适的毫针。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毫针完好,针柄无松动,针身与针尖无弯曲或带钩 1.单手进针法:右手拇指,食指夹持针柄或针身,中指指端靠近穴位,指腹抵住针尖或针 身下端,当拇指食指用力时,中指随之屈曲,针尖迅速刺进皮肤。 2.指切进针法:左手拇指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将针刺入皮肤。 3.舒张进针法:左手拇指食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右手将针从左手拇,食 指的中间刺入。 4.提捏进针法: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 针刺入。 若患者局部产生酸,麻,重,胀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 您已经有酸麻胀痛等感觉了吗?好的,您这么快就有得气的感觉了,我为您调节一下针感。现在需要为您留针,如果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告知我。 在留针过程中未出现晕针及滞针等情况。您现在有不适的感觉吗?您的体位舒适吗?既然您没有不适感觉,体位舒适,那么继续为您留针。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医护理学基础实验报告与实验指导 主编陈佩仪卢咏梅 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中医护理教研室 二零零五年十二月

《中医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指导 前言 中医护理学基础之第三部分中医护理技术主要由十项操作组成,是四年制中医护理本科专业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中医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内容丰富,通过各项操作的实验练习,使学生掌握各项中医护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医临床护理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目录 实验一常用腧穴取穴法——————————————————1 实验二毫针刺法的护理——————————————————3 实验三皮肤针刺法的护理—————————————————5 实验四水针刺法的护理——————————————————7 实验五拔火罐疗法的护理—————————————————9 实验六艾炷(条)灸疗法的护理—————————————12 实验七中药外敷法的护理————————————————14 实验八药熨疗法的护理—————————————————16 实验九刮痧疗法的护理—————————————————18 实验十常用推拿按摩手法————————————————20

实验十一蜡饼疗法的护理—————————————————22 实验报告小结表 实验日期实验项目指导老师报告成绩备注

实验一常用腧穴取穴法 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指导教师: 【课时数】 3学时 【目的要求】 1.熟悉腧穴的取穴法; 2.掌握临床常用腧穴的定位、功效、主治及刺灸法。 【用物准备】 备暂空床(软床)治疗盘、指甲剪、橡皮条(带)、各种规格的软垫或大小不等的枕头,必要时备屏风。 【实验原理】 通过学生相互作循经取穴练习,正确掌握临床常用腧穴的定位、功效、主治及刺灸法。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操作者准备:仪表、洗手。 2.评估、解释、嘱受试者准备(排空二便,清洁局部皮肤等)。 3.操作步骤 ?松开衣被,选取合适体位,垫枕,保持平稳而持久的姿势,暴露选穴部位,保暖 ?选穴:采用腧穴的取穴法选穴 ?揣穴:根据处方,核定准确的经络路线并用大拇指在经络上揣

《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大纲

《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大纲 《实验针灸学》实验大纲 适用专业(针灸推拿学) 前言 为了配合《实验针灸学》教学的需要,培养学生应用现代科技和实验方法研究经络和针灸作用原理,掌握实验针灸学(包括人体及动物急慢性实验)的一般原则和方法,理解科研实验设计的过程,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发现新的问题,启发创新科研思路,根据《实验针灸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院对针灸专业学生的要求,结合我教研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大纲。本大纲中的实验分三个层次,实验一~实验二及实验九为验证性实验,实验三~实验八及实验十为综合性实验,十一和十二为设计性实验。《实验针灸学》课程总时数72学时,实验总时数为42学时,占本门课程总时数的58.3%。 实验一两侧同名经井穴电阻对称性的观测 [实验目的] 掌握腧穴电阻探测技术,理解健康人两侧同名经井穴电阻具有对称性而患者存在电阻失衡的现象,了解腧穴诊断技术 [实验器材] 内启电子针灸仪一台、绷带、白棉线、培养皿、水彩笔、棉签、吸水纸生理盐水、75% 乙醇。

[实验内容] 测定机体上下肢十二对同名经井穴穴阻值比。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实验时数] 4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10~12人 [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二循经感传的观测 [实验目的] 掌握循经感传的观测方法,理解循经感传在人群中存在的普遍性,了解循经感传的基本特征。 [实验器材] 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一台、棉签、毫针2.5寸、1.5寸每人一支、绷带、吸水纸、75% 酒精、生理盐水。 [实验内容] 1 显性循经感传的观测。 2 感传基本特征的观测。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实验时数] 3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4人 [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三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关系 [实验目的] 理解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关系。 [实验器材] 显微镜一台、血球记数室一套、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一台、兔盒一个、兔台一个、三棱针一根、试管架—个、试

康复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完整版

1.毫针刺法操作规程 一、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三、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3.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4. 补泻手法 4.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 4.2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 4.3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 四、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 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 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 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 7. 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8. 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9.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五、注意事项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普通针刺.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普通针刺 一.针刺前的准备 1.针具:根据病情部位的不同应选择适宜的毫针。 2.部位: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应的穴位做为治疗部位。 3.体位:选择患者舒适,医的者便于操作体位。 4.消毒:针具:送医院消毒供应室高压灭菌消毒。患者的部位:用碘伏棉签擦拭选定的的穴位皮肤。医生手的消毒:用肥皂水清洗,必要时,用消毒液擦拭. 5.环境:清洁卫生无污染,温度适宜。 二.针刺的方法 (一)持针法:二指持针,三指持针,四指持针,五指持针。 (二)进针法: 1.进针速度分:速刺法,缓刺法。 2.刺入术式分:插入法,捻入法。 3.刺押手势分:单手进针,双手进针:爪切法,夹持法,舒张法,提捏法。 (三)针刺角度 1.直刺90°左右 2.斜刺45°左右 3.平刺15—25°

(四)针刺的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腧穴分布和所要达到的疗效而定。 (五)针刺的深度腧穴的针刺深度应根据你年龄、体质、病情、季节的不同而刺入的深度也应有所不同,有些穴位较危险刺入深度一定要谨慎。 (六)行针手法 1.提插法:上提下插的动作 2.捻转法:前后捻动针柄 (七)针刺得气 一是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或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另一是医者对刺手指下的感觉,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医者刺手亦感到针下空松、虚滑。 (八)留针法毫针刺入人体腧穴留置一定时间称为留针。一般留20—40分钟。 (九)出针法用左手持棉签按压针刺部位,右手持针将针慢慢提出皮肤。 三.适应症 针刺适应范围很广,涉及内外妇儿多个科室病症,以痹症疼痛方面见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