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菌渣

菌渣

利用麦糟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研究
将啤酒生产的主要副产物麦糟用盐酸水解,调pH值为5.5,加0.08%的磷酸铵调节成份.接种热带假丝酵母,在30℃下发酵18h,经干燥处理,可获得饲料酵母干菌体.
青霉素菌渣残留降解物的蓄积毒性研究
[目的] 初步研究青霉素菌渣残留降解物的蓄积毒性,进而探讨其是否具备作为蛋白饲料投入养殖业开发利用的条件.[方法] 通过小鼠亚急性毒性试验,饲喂小鼠不同剂量的青霉素菌渣降解物(3%和6%)连续观察15周,记录每周小白鼠的体重和死亡情况;试验结束后抽样处死,取血测动物肝、肾功能,取心、肝、脾、肾称重,并在光镜下对肝、肾组织做病理学观察.[结果] 试验组小白鼠体重、死亡率及肝、肾功能在15周内和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低剂量组可见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核有碎裂,少数肝、肾细胞有轻度水肿;高剂量组可见小白鼠肝组织中细胞核碎裂并有脂肪滴,多数肝细胞水肿,只有少数肝细胞无明显改变;肾脏可见门管区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坏死.[结论] 该实验条件下青霉素菌渣降解物对小鼠器官的实质细胞有轻度的毒性作用.
菌糠混合料饲喂育肥猪试验研究
为了使渣废弃物有效利用,提高养猪的生态效益,通过菌糠混合料饲喂育肥猪试验,结果表明:用菌糠混合料饲喂育肥猪,增重略低于用常规精料饲喂的育肥猪,无显著差异,技术具有应用推广的可行性.并且生产经营节本增效,增加纯收入16.8%~31.6%,具有实际开发价值.同时把废弃物菌渣资源化再利用,有利净化农业环境,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了新途径
高产单细胞蛋白酵母的诱变育种及培养条件优化
从啤酒废酵母泥中分离纯化出5株酿酒酵母,以其中单细胞蛋白(SCP)含量较高的SY-5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分生孢子,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1株高产SCP的诱变菌株SY-5-7,比出发菌株高7.84%,达到48.67%.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诱变菌株SY-5-7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H值5.0、培养温度26℃、接种量2%、发酵周期为70h,碳源为50 g/L蔗糖、氮源为10g/L酵母膏.在此基础上进行培养,SY-5-7的生物量比初始条件提高了约35%.
利用秸秆类纤维废料生产微生物饲料的研究
以酸化、碱化以后再膨化处理的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接种木霉菌和酵母菌,进行混合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在优化条件下,产品蛋白质含量达到31.82%,较原料提高49.69%,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达56.88%,产品纤维素晦活达105U/g
兔粪高温堆肥的控制参数及发酵机制研究
为兔粪堆肥过程中的辅料选择、配方设计及工艺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兔粪、稻草和食

用菌渣为原料,采用人工翻堆的方式进行高
温堆肥,研究兔粪堆制过程中理化参数的变化规律及高温发酵机制.[结果]经过35 d的堆腐,堆体含水率、总有机碳含量和C/N逐渐下降,全氮含量逐渐升高,堆体进入腐熟阶段;从试验组取部分堆肥加入5%面粉后堆体温度逐渐升高,进入2次发酵,堆体pH值先逐渐下降后又逐渐回升,其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C/N变化不明显.[结论]水溶性速效碳源是堆肥后期微生物繁殖的限制因子,适时提供水溶性速效碳源可加速物料腐熟.
含固率和接种比对林可霉素菌渣厌氧消化的影响
通过林可霉素菌渣的中温厌氧消化摇瓶实验,比较不同的含固率(3%、5%、8%、10%)和接种比(0.5、1、2、3)对菌渣产甲烷能力的影响,以确定菌渣厌氧消化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研究参数范围内,含固率越低,接种比越高,越有利于甲烷的产生;经过10d的培养,在含固率为3%、接种比为3时的工况中,菌渣的挥发性同体(VS)累计净产甲烷量最高,为106 mL/g;而含固率>5%、接种比<2的工况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因此,林可霉素菌渣的厌氧消化应采用含固率<5%、接种比>2的液态发酵工艺,此条件既能保证厌氧消化不受消化产物(胺和挥发性有机酸)积累的抑制,也可以缓冲菌渣中残留林可霉素对消化微生物可能产生的抑制效应.
淮北矿区煤与抗生素湿菌渣配合制备水煤浆的试验研究
针对抗生素菌渣的处理问题,选取淮北及其周边矿区煤样Ⅰ、Ⅱ、Ⅲ与抗生素湿菌渣配合制备水煤浆.通过改变抗生素湿菌渣的配入量和制浆浓度,研究了菌渣水煤浆的成浆特性,并考察了相同制浆浓度、相同渣配入量情况下,抗生素菌渣对不同煤样成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生素菌渣与煤样Ⅰ配合制备水煤浆,当抗生素湿菌渣的配入量在0~10%范围内时,菌渣水煤浆制浆浓度较高,浆体流动性较好;菌渣水煤浆与普通水煤浆相比,析水率随着菌渣配入量的增大而降低,浆体稳定性好;抗生素湿菌渣对不同煤样成浆性能的影响均具有剪切变稀特性,浆体流动性、稳定性均较好.
稻草循环利用后的废弃物在油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通过田间试验,选取了稻草循环利用后的废弃物菌渣、沼渣及菌渣沼渣混合堆沤后,作为有机肥替代部分无机化肥应用于油菜种植,研究了3种有机废弃物对油菜田土壤理化性质、油菜籽产量、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有机废弃物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性氮含量,但供磷、钾水平较差;施用3种有机废弃物能替代部分化肥,减少无机氮、磷、钾特别是磷、钾肥的用量,减少肥料投入成本,增加收入,且能降

低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农、菌、牧资源循环利用研究初报

过利用木薯下脚料替代木屑、棉籽壳栽培杏鲍菇,再以其菌渣替代三七糠配制饲料喂养家兔的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可以利用木薯秆、木薯渣为主料组成不同培养基配方栽培杏鲍菇;利用杏鲍菇菌渣替代三七糠配制家兔饲料,适口性、采食量表现正常,增重率优于对照
制药行业下脚料生产有机肥的质量评价
通过对新乡市制药行业水处理站污泥、Vc发酵渣液、抗生素菌渣、肌苷发酵渣液等"下脚料"的化验.依据有机肥料标准(NY525-2002)进行评价,并以制药行业的"下脚料"为原料生产"有机肥料",做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这些"下脚料"制成的有机肥料对玉米、水稻、芹菜等粮食和蔬菜作物增产效果显著.
不锈钢管式微滤膜技术在大观霉素过滤工艺中的应用
目的考察不锈钢管式微滤膜过滤器替代真空转鼓过滤机用于大观霉素发酵液的收率及滤液内在质量.方法大观霉素发酵液经草酸酸化至pH3.6~4.0,加适量絮凝剂、甲醛后,泵入L400-1型不锈钢管式微滤膜过滤器,压力0.5~0.6MPa,过滤精度50~100nm,残留菌渣水洗,合并滤液计算收率.结果实验6批次,以滤液计算收率102.6%,同时以生产对照实验6批次,收率93.35%,收率相对提高9.25%.滤液澄清,后单元操作收率平均提高1.64%.结论大观霉素发酵液经钢管式微滤膜过滤,操作简单,易控制,省能源,过滤收率可提高9%左右,总收率可提高3%.
生态肥的研制及其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
论述了应用红霉素发酵菌渣研制开发生态肥的可行性;提出了生态肥养分的合理配伍和生产工艺流程;检测了生态肥的使用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明确了生态肥在蔬菜、牧草、油菜和鲜食玉米上应用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阿维菌素生产尾料对环境的安全性及其开发利用
对阿维菌素生产尾料(菌渣)进行了成分化验和环境安全性试验,认为对其进行适当处理后对环境是安全的,且可开发为有机肥;提出将其开发为有机肥的主要生产工艺,并进行了肥效试验,从而实现了有机废弃物的再利用
东南地区农田秸秆菌业现状分析及研究进展
阐述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概况、产业地位及其重要作用.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要求与技术原则,重点分析了东南地区秸秆菌业的生产成效、秸秆资源、遗传育种、技术集成、菌渣利用等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评价了相应的技术水平及研究进展,提出了大力发展东南地区农田秸秆菌业以及农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技术对策与管理建议.
轻工生物质过程残渣高值化利用必要性与技术路线分析
以农

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在产品转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生物质残渣,如甘蔗渣、酒/醋糟、茶/咖啡清、中药渣、抗生素/有机酸菌渣等,是一种已被集中的生物质资
源.本工作通过分析种类繁多的轻工生物质过程残渣的物化与生物特性,根据组成特性将其分为富含纤维素、蛋白质、木质素3人类,进一步通过提炼共性,从残渣的收集、预处理和转化利用3个环节,提出了基于过程上程思想的轻工生物质过程残渣高值化利用技术路线,以期为发展支撑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产业、实现洁净生产和原料全量利用,并提高能源效率、控制污染源头和增加企业效益的集成化技术体系提供思路和方法指导.
食用菌渣加工优质饲料最新技术
对菌糠进行降解操作大量实验证明,栽培各种食用菌后剩下的底料菌糠,作为畜禽饲料,效果非常好,值得推广应用.对菌糠进行降解处理的物质是活力99生酵剂和粗饲料降解剂
蚯蚓和食用菌废渣对土壤的综合改良作用
将食用菌度渣按不同比例加入土壤中(度菌渣:土壤分别为0:5、1:5、2:5、3:5、4:5和5:5),并放入蚯蚓,以此研究食用菌废渣和蚯蚓对土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食用菌废渣和蚯蚓在培肥土壤和改善土壤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和全钾的含量得到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和容重等理化性质得到良好改变,并且随著废渣比例的增加,改良效果呈上升趋势.
红霉素发酵菌湿渣烧制氧化锌烧渣研究
红霉素发酵菌湿渣中约含2.5%的锌,经直接烘干后灼烧实验表明,可获得ZnO含量高达87.15%的氧化锌烧渣.烧渣中铅铜镉铁含量远低于同位品的锌焙砂,是生产高纯氧化锌的最佳原料,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利用食用菌菌渣生产有机肥料的研究
用青霉素菌渣制备酵母膏、酵母粉代用品的方法及应用
利用青霉素菌渣制备发酵培养基中酵母膏、酵母粉的代用品,包括菌种制备、前处理、发酵罐培养、分离提取等工艺步骤.该法生产工艺设计合理,安全可靠,操作容易,生产成本低廉,产品质量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并通过实践验证该代用品效价优于常规酵母膏和酵母粉.更重要的是还解决青霉素发酵生产中废渣对环境污染问题,为青霉素发酵工业的清洁生产开创了新途径
废菌渣开发饲料蛋白质替代源的菌种筛选与多菌共同发酵
本研究筛选了适合分解利用废菌渣的大型食用真菌和多种酵母菌,通过菌种的优化组合,采用单独培养和多菌共同发酵工艺,将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废菌渣生产为饲料蛋白质替代源.以实现废物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再生,减少环境污染,拟在探索建立循环经济链条产业
菌渣、鸡粪联合堆肥工艺研究
对以菌渣、

鸡粪为主要原料的静态条垛式好氧堆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次发酵过程中,温度维持在55 ℃以上的时间均超过7 d.堆肥结束时,堆体温度恢复到略高于室温水平,含水率下降15%左右,pH值为7.8左右
,总氮含量损失了13.8%~15%,并且主要发生在1次发酵阶段.本文通过对各参数的测定和分析发现,菌渣和鸡粪通过添加酵素菌进行30 d左右好氧发酵,即可获得高质量的堆肥产品,对堆肥工程有指导作用
抗生素菌渣处理工艺设计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20029
随着抗生素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抗生素生产的固体废弃物--"菌渣"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将菌渣变废为宝,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成为摆在各抗生素企业面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当前国内抗生素菌渣处理的工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现总结于此,本文很值得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借鉴.
酵母发酵提高蛋白技术生产蛋白饲料
本公司凭借多年菌种培育经验,开发出酵母发酵提高基料蛋白技术,利用柠檬酸菌渣与玉米糖渣生产蛋白饲料,所得产品蛋白含量,根据所用基料的不同,在原基础上可提高10-15%,产品中真蛋白含量占粗蛋白含量的90%左右。该套工艺过程简单,且经过我公司多次调整菌种以后,能够适应粗放型生产。
菌渣、鸡粪静态好氧堆肥工艺研究
随着禽畜场规模化以及农业的发展,畜禽粪便和农业废物年产量数量惊人。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势在必行,堆肥是将其转化为优质有机肥,使之无害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本论文对以菌渣、鸡粪为主要原料的静态条垛式好氧堆肥工艺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菌渣、鸡粪静态好氧堆肥工艺研究:2.菌渣、鸡粪静态好氧堆肥一次发酵分层式研究;3.菌渣、鸡粪静态好氧堆肥微生物研究。研究工作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 1.本实验设三个处理,建堆时堆体温度为37℃左右,第二天堆体温度即升高到50℃以上,随后三种处理的堆体温度维持在55℃以上的时间超过7天,满足杀菌和降解有机质的要求。堆肥结束时,堆体温度恢复到略高于室温水平;建堆初期含水率控制在50%~60%,至堆肥结束时含水率下降15%左右:堆体pH值先降低后升高然后趋于平缓,堆肥结束时pH为7.8左右;有机质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堆肥开始阶段下降很快,在建堆后5天即下降了5%,至堆肥结束时,有机质含量在35%以上;全氮含量在堆肥后2~3天迅速下降,在第三天后,大量的氮转化为氨氮并以氨气的形式逸出。建堆第6天后,全氮变化不在明显,至堆肥结束时总氮含量损失

了13.8%~15.0%,并且主要发生在一次发酵阶段;全磷全钾含量主要因为堆体质量和体积的减小,含量分别有所上升。 2.堆体在一次发酵阶段存在明显的分层变化,包括感官、含水率、温度、pH值、全氮等参数的变化。外层温度由于堆体的散热
作用,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限制了堆肥的腐熟速度;堆体的里层则由于处于厌氧环境,不能满足对堆肥有益微生物的迅速生长和繁殖。堆体各层的全磷和全钾变化发区别不明显。感观的变化,以及温度和含水率容易观察和测定,对实际工程的指导意义更大。堆肥过程中翻堆操作对促进堆肥的腐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改善了外层和里层的堆肥环境。 3.堆肥过程中,随着堆体中有机质的变化以及堆肥温度的变化,微生物的数量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形态分布及特征。有机质含量和温度对微生物的总数变化起着较大影响,并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有机质含量在堆肥过程中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而微生物的总数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过程。而温度的变化曲线和微生物总数的变化趋势类似,但时间段上并不同步,并非同时升高和降低。

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生产单细胞蛋白的研究
利用经航天诱变筛选的高产纤维素酶活菌株黑曲霉ZM-8和高生物积累量的啤酒酵母YB-6,采用混菌固态发酵方式,研究了啤酒酵母YB-6的接种量、接种时间、黑曲霉ZM-8和啤酒酵母YB-6共生发酵时间等因素在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中对黑曲霉ZM-8产纤维素酶活和发酵产物中单细胞蛋白(SC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啤酒酵母YB-6的接种时间为黑曲霉ZM-8固体曲发酵24h、接种量为15%、黑曲霉ZM-8和啤酒酵母YB-6共生发酵48h时,较有利十产CMC酶、FPU酶和发酵原料中SCP的合成.
利用酵母菌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研究
利用耐酸霉菌噬酸柱霉从废纸酸水解产物中生产单细胞蛋白
红霉素废液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条件研究
采用单因素及正交方法,以微生物含量为主要检测指标,研究红霉素废液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工艺条件.探讨了接菌量、发酵培养基中废液含量、发酵时间、发酵pH值、氮源等因素对单细胞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霉素废液发酵生产蛋白的适宜条件为:发酵培养基中废液含量20%,接菌量6%,pH=6,发酵时间72h.
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CQ0110Y菌体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邻苯二甲酸酯CQ0110Y菌体蛋白的氨基酸种类达17种,占氨基酸总量的53.37%,营养十分丰富,各种氨基酸较均衡,除了色氨酸因预处理被破坏而未检出外,其他必需氨基酸均被检出,具有单细胞蛋白饲料开发潜力.
饲料级酵母单细胞蛋白生产技术


利用玉米深加工厂产生的玉米浸泡水和玉米皮渣等废水及废渣,通过酵母发酵生产一种饲料级酵母单细胞蛋白添加剂.对工艺流程、酵母发酵生产过程控制等作了详细的说明;并提供了设备清单,以及主要的技术经济数据,供有关单位参考.
酶法水解泥炭制单细胞蛋白的研究
介绍了酶法水
解泥炭和水解液发酵制单细胞蛋白的原理及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酶法水解泥炭中的纤维物质,水解率可达60%左右;酒酵母菌在泥炭水解液配制的培养基中生长旺盛,发酵滤液经定性鉴定含有乙醇,滤饼经处理得到粗蛋白质含量达46%的单细胞蛋白.
万古霉素发酵废渣固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的研究
以万古霉素发酵废渣为唯一培养基,对固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SCP)进行了研究.经过筛选得到了一株白地霉HCCB 2267,它能以万古霉素发酵废渣为唯一底物生长.通过菌株驯化和培养条件优化,固态发酵产生的SCP可迭9.42×108个/g干重,其粗蛋白含量达47.24%,氨基酸总量从30.60%提高到46.28%.其优化的培养条件是:培养基起始含水量60%,起始pH 5.0~6.0,接种量15%,培养温度28~30℃,培养时间72h等.此外,筛选到的菌株对废渣中残存的菌丝体有降解作用
利用废菌渣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研究
本文以废菌渣为主要原料,利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两菌株进行混合固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为废菌渣与麸皮的比例>培养时间>氮源>水料比;混茵固态发酵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废茵渣80%:麸皮20%,硝酸铵2%.尿素1%,KH2PO4 2%,MgSO4·7H2O 1%,水料比为2.5:1,pH为4,接种量为20%,培养时间为120 h时,此时粗蛋白质含量最高,由发酵前的9.61%提高到23.28%
废菌渣开发饲料蛋白质替代源的菌种筛选与多菌共同发酵
单细胞蛋白生产最佳接种混合比的研究
以苹果渣混合菌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为例,利用3个和4个菌种分别探讨了多菌种发酵最佳接种混合比的选取问题,获得一种求取最佳接种混合比的有效方法,完善了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这类问题的研究.
废菌渣开发饲料蛋白质替代源的菌种筛选与多菌共同发酵
本研究筛选了适合分解利用废菌渣的大型食用真菌和多种酵母菌,通过菌种的优化组合,采用单独培养和多菌共同发酵工艺,将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废菌渣生产为饲料蛋白质替代源.以实现废物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再生,减少环境污染,拟在探索建立循环经济链条产业蒸汽爆破预处理桉木的形态结构与主化学成分变化
为了弄清楚通过生物方法将桉木原料转化成单细胞蛋白,该研究用蒸

汽爆破技术分离了桉木的主化学成分,通过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及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现代分析手段,分析了蒸汽爆破前后桉木主化学成分和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处理能使桉木纤维的结合变得松散,表面积增大,纹孔膜破裂,提高了生物酶的可及度,有利于改善其生物化学反应环境;蒸汽爆破过程溶解出一定量的半
纤维素和木素.纤维素除无定形区有少量降解外,基本不受影响,有利于提高酶解率.
酶制剂在大曲丢糟再发酵中的应用
目的:在添加糖化酶和纤维素酶的条件下,采用黑曲霉与假丝酵母发酵丢糟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方法:采用L(34)水平正交试验对糖化酶与纤维素酶的添加量、黑曲霉与假丝酵母的比例、发酵时间进行了探讨.结果:单细胞蛋白饲料生产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糖化酶的添加量为0.03﹪、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为1.5﹪、黑曲霉:假丝酵母=1:3、培养时间为8d,产品粗蛋白含量可达38.72﹪.结论:酶制剂的添加对丢糟转化为单细胞蛋白饲料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高浓度肌苷废水中白地霉发酵生产研究
利用肌苷废水从酸菜浆中分离筛选出的白地霉GC1菌株进行了摇瓶培养研究,通过影响因素试验确定了GC1生产单细胞蛋白的最适发酵条件,并对其发酵过程作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培养基组成、初始pH值、温度、摇瓶转速与装液量均对该菌株生物量有影响;最适的培养基组成为:废糖蜜2%、酒石酸铵1%;培养条件为:初始pH5.5、摇瓶转速为50 r/min,装液量100 mL/250 mL,28℃培养周期2d.菌体生物量可达到为23.32 g/L,蛋白含量和产量可达到19.81 g/L和84.9%,同时高浓度肌苷废水的COD和色度被降低了30%和27%.
糖蜜废液生产单细胞蛋白的研究
研究混菌种发酵提取蛋白饲料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方法,以微生物含量为主要指标,考察菌种组合、菌种配比、投菌量、发酵温度、发酵浓度、发酵pH、氮源和无机盐等因素对发酵蛋白质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酵生产蛋白的最佳发酵工艺为灭菌工艺,最佳菌种组合为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投菌量为10%,糖蜜最佳发酵浓度为20 g/100 mL,温度30 ℃,初始pH 5.0,投加适量酵母膏、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和过磷酸钙.试验为糖蜜废液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泥炭固体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研究
对以泥炭为唯一碳源,固体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SCP)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选用酵母菌和黑曲霉进行混合发酵培养,考察影响单细胞蛋白生产的各个因素,如菌种接种量,培养基含水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培养基外加氮源等.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优化的培养条件.即:菌种接种

量为10%,培养基含水量为300%,28℃培养72 h,以蛋白胨为氮源.
麦芽糖浓度和渗透压对游动放线菌生长及阿卡波糖生物合成的综合影响
阿卡波糖(1)是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s sp.)的次级代谢产物,其生成与菌体生长具有相关性.发酵液渗透压对细胞生长及1的生物合成影响显著.本研究考察了渗透压对1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补料将发酵前期渗透压维持在300 mOsm/kg,中后期维持400
~500 mOsm/kg,麦芽糖浓度维持6%,1生物合成水平大幅提高,50 L发酵罐效价为3 360mg/L,提高了50%以上.
粘红酵母处理味精废水的研究
对粘红酵母处理味精废水的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处理条件为:进水COD浓度为10000mg/L,pH为6.16,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72h,接种量为15%.该条件下可使味精废水COD的去除率达80.53%以上,利用发酵后的菌体,可提取单细胞蛋白,提取油脂,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固态发酵技术在提升工农业副产品价值中的应用
废弃物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的产物,如菜籽饼来自于油菜籽取油,果渣来自于水果取汁,鸡粪来自于规模化养鸡.虽然许多废弃物含有较高的难于被微生物快速利用的纤维素、木质素等,但可以用微生物的转化技术生产单细胞蛋白、饲用酶制剂以及生物脱毒应用于养殖业,也可以转化为其它工农业产品.一方面可以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另一方面,提升工农业副产物的价值.固态发酵法有处理量大,操作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对于大多数生物过程来说,发酵产物就是产品的全部,不再有二次污染的发生
黄芩药渣固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
对黄芩药渣的成分进行分析,采用稀硫酸对黄芩药渣进行预处理,并测定还原糖的含量;以黄芩药渣为原料,利用扣囊拟内孢霉固态发酵生成单细胞蛋白,确立了固态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比及pH值.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 ℃,接种量15%,含水量55%,培养时间24 h.在上述的条件下发酵后,药渣中粗蛋白的质量分数由8.99%提高到24.80%.
曲酒丢糟生产单细胞蛋白的菌种初选
以白地霉、假丝酵母和根霉为菌种,以大曲丢糟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适当辅料为培养基,经固态发酵方法生产单细胞蛋白.试验结果表明,白地霉对丢糟的转化较为理想,发酵后可使蛋白质含量高达18.6%
酸解玉米秸秆糖化菌株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 NUA-051的选育及摇瓶发酵条件
取一定量的玉米秸秆粉与水按1:4~8混匀,加入适量3mol/L硫酸使混合物的pH值为2~3,常温25℃处理48h,用浓氨水中和至pH=5.0.以正交实验优选发酵菌株、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实验表明:采用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3.2774,(NH4)2SO4 20 g/L,酸解秸秆含量150g/L,温度35℃,250mL装

液量30mL,搅拌转速200rpm时还原糖得率最高.以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3.2774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糖化实验、稳定性实验等选育出TrichodermavirideNUA-051菌株,传代8次,发酵糖化率40.7%~45.3%,具有遗传稳定性,为秸秆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奠定了基础
利用甘蔗糖蜜发酵生产酵母单细胞蛋白的菌种选育
以甘蔗糖蜜作为发酵原料,经过摇瓶发酵培养,筛选得到一株总蛋白得率较高的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9.以S9为出发菌株
进行60Co诱变选育实验,筛选到一株高生物量高蛋白含量的S906突变菌株,在相同的发酵条件下,生物量为11.25 g/L,蛋白质质量分数为45.96%,总蛋白质得率达5.17 g/L,比诱变前增加了39.0%.S906传代10次,其生物量、细胞粗蛋白含量无大的变化,表明该菌株遗传性状稳定,经过改良可作为工业化生产单细胞蛋白菌株
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与开发
本文主要讲述了菌体蛋白饲料的营养特性,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原料、微生物种类、生产工艺以及菌体蛋白饲料的安全性问题,最后还探讨了菌体蛋白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研究方向
青霉菌渣固态发酵法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应用研究
研究了利用青霉素发酵后的废菌渣生产适口性菌体蛋白饲料的方法.研究表明,在废菌渣中加入柠檬酸渣和麸皮可有效地消除废菌体自溶而产生的臭味;同时采用酵母菌固态发酵法,不仅消除了饲源的不良气味和滋味,改善了适口性,而且提高了饲料的蛋白含量,1 g干物质中活菌数达61.6×108个,蛋白质量分数达到48.2%, 达到优质蛋白饲料标准,明显地提高了菌渣的利用价值
头孢类抗生素生产过程中的废渣处理
从头孢噻肟钠、头孢三嗪生产废渣中回收2-硫醇基苯并噻唑合成二硫化二苯并噻唑,二硫化二苯并噻唑的收率达23.8%,产品质量达到HGB 2-158-61标准.小试表明,方法可行,操作稳定、简便,既减轻了废渣造成的污染,又回收了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有一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液体菌种生料发酵生产固体饲料酵母的研究
利用选育出能在以固态米渣为主要原料中生长良好,蛋白质合成能力高的LW-I酵母菌和LW-9601米曲霉进行固态生料发酵的研究。本文将该工艺的主要材料、测定方法、培养基配方和设备、发酵方法及工艺流程进行了介绍
食品工业废渣以发酵技术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
为了将食品工业废渣中可被微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构成蛋白质的微生物菌体,采用以固态发酵法生产蛋白饲料。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组合菌株,在2t规模的发酵池里进行连续培养,较佳的控制工艺条件是:培养温度30℃,培养基初始水份65%,培养时间80h,产品的菌体蛋白达到

了30%以上,粗纤维含量下降60%以下,废渣中灰分降低了30%以上,钙和磷分别提高了70%和2.5倍,并含有丰富的纤维素酶,提高了食品工业废渣的利用价值。
多菌种固体发酵玉米渣及玉米浆生产饲料蛋白的研究
微生物具有强大的生物催化酶系统,在发酵过程中能将动物难以消化的粗纤维等大分子物质分解成易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同时还能产生大量的菌体蛋白。……
利用玉米淀粉工业废弃物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优良菌种的选育
采用自然发酵
法,从玉米淀粉生产废液和废渣中分离纯化到6株酵母茵,经鉴定它们分别属于裂殖酵母属(Schizosaccharomyces)、汉逊酵母属(Hansenula)和毕赤酵母属(Pichia).6株酵母菌都能以玉米淀粉生产废液为营养基质生产茵体蛋白饲料--单细胞蛋白质(single-cell protein).对各茵种SCP产量的统计分析表明:3个属的酵母茵生产SCP的能力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毕赤酵母属生产SCP的能力最强(P>0.05),是生产SCP饲料优良菌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