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旅游解说系统综述

旅游解说系统综述

旅游解说系统综述
旅游解说系统综述

旅游解说系统综述

自二战以后,大众旅游兴起。旅游活动由最初的经济附属物到现在反过来刺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旅游,关注旅游活动。由于旅游资源的变异性、地域性、季节性、永续性等特点,决定了旅游活动易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旅游者在旅游中常常需要得到关于所游览的旅游资源的相关信息,解说系统正是传递这种信息的一种重要媒介。解说系统是目的地诸要素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游目的地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使用功能得以发挥的必要基础。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旅游者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 对目的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破坏日益显现出来。旅游者作为旅游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成分,也是旅游环境破坏的最直接因素。如何在使旅游者获得愉悦的旅游体验时,既学习知识,又加强对旅游目的地的保护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的共同目标。其中,得到专家学者们一致认同的旅游解说是一种有效而关键的管理手段、一种重要的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1 国外旅游解说系统研究综述

旅游解说起源于美国与欧洲的国家公园,初期的主要目的是向游客介绍国家公园内的自然资源。1871年,生活和工作于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附近的John Muir最先使用解说(Interpretation)一词。1888年,自然导游先锋——Enos Mills在落基山地区担当自然导游时,把解说变成了一种商业行为。1953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设立解说长官一职。1957年, 解说之父Freeman Tilden出版了《解说我们的遗产》(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一书,使解说得到了学术认可。1961年成立的解说自然主义者协会与西部解说员协会使解说得到了专业认可。1964年,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Harpers Ferry成立了解说培训与研究中心。此后,旅游解说得到了更广泛地认同与发展。【1】

Ham认为,解说的研究从20 世纪 60年代至今分为4个阶段,包括60年代至70年代的 “形成期”(the formative years),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的“媒介期”(search for the best medium),80年代到现在的“名正期”(quest for legitimacy),以及90年代以后出现的“初熟期”(early maturation)。【2】

至今有关旅游解说的定义颇多,Tilden(1957)最早认为解说并非事物的简单描述,而是通过体验揭示事物的内在意义与相互联系。【3】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认为,解说是帮助公园的每一个游客找到一个与公园亲自联系,交流机会的过程。美国国家解说协会认为,解说

是在游客兴趣和资源内在意义之间,提供游客情感和智力连接的一种交流过程。欧洲解说协会认为,解说是一种向游客展现一个地区或区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特性的系统方法。澳大利亚解说协会认为,解说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自身与环境的思想与感觉的交流方法。加拿大解说协会认为,解说是一种以实物,人工模型,景观和现场资料向公众介绍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意义及相互关系的交流过程。

【4】 【8】

2 国内旅游解说系统研究综述

目前我国对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存在概念应用混乱、缺少理论研究等问题。通过中国期刊网搜索1994年到2008年底,有关旅游解说系统的文章共36篇(32篇为2003年后出版)。吴必虎等(1999)从交通网络导引解说系统、 接待设施解说系统、 观光度假地解说系统及可携性解说系统四种类型对北京与香港的旅游解说进行了对比,较为系统地关注和引发了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5】钟永德等(2005)对旅游解说资源进行了分类,包括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等2大类,7个亚类和33个基本类型。

【6】罗芬、 钟永德等(2005)从信息传播模式(SM-RM)探讨旅游解说系统规划,并从资源、

受众与技术等三方面,并对安徽黄山进行了实证研究。

【7】罗芬、钟永德(2006)对苏州依可绿乐园编制了解说系统详细规划。

2.1 旅游解说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基本信息和导向服务。以简单的、多样的方式给旅游者提供服务方面的信息,使他们有安全、愉悦的感受。

帮助旅游者了解并欣赏旅游区的资源及价值。向游客提供多种解说服务,使其较深入地了解旅游区的资源价值、公园与周围地区的关系,以及旅游区在整个国家公园系统中的地位和意义。

加强旅游资源和设施的保护。通过解说系统的揭示和帮助信息,使旅游者在接触和享受旅游区资源的同时,也能做到不对资源或设施造成过度利用或破坏,并鼓励旅游者与可能的破坏、损坏行为作斗争。

鼓励游客参与旅游区管理、提高与旅游区有关的游憩技能。为旅游者安排各种实践活动,在解说系统的引导和帮助下,鼓励游客参加旅游区适当的管理、建设、再造等活动。学习在旅游区内参与各种运动及游憩活动所必需的技能,如滑雪、户外生存、登山等技能。

提供一种对话的途径,使旅游者,社区居民,旅游管理者相互交流,达成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实现旅游目的地的良好运行。

教育功能。向有兴趣的旅游者及教育机构提供必要的解说服务,使其对旅游区的资源及

其价值、它的科学和艺术价值等有较深刻的理解,充分显示旅游的户外教育功能。【9】

2.2 旅游解说系统的类型

目前,专家学者主要从解说资源的属性、人物关系、解说范围与解说形态等划分解说类型。从旅游解说资源的归属,其可分为环境解说和遗产解说。从为旅游者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可分为人员解说(向导式)和非人员解说(自导式)。从旅游解说的服务范围,可分为园外解说与园内解说。从解说物质的存在性,可分为物质解说与虚拟解说。旅游解说系统又可细分为:交通网络引导解说系统、接待设施解说系统、观光度假区解说系统。

3 我国旅游解说系统研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旅游规划、景区管理、饭店设计等学科的发展,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开始受到学者的重视,对它的研究也逐渐见诸文献。在城市规划、环境设计等领域,近年来对城市标识统、环境解说系统的研究形成前沿问题,可视为与旅游规划和管理中形成的旅游解说系统研究相呼应的姊妹学科。国外在这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已经深入到微观领域,如对牌示的设计、材料、颜色、解说牌大小、设置高度,甚至文字的大小、字体、字间距等的深入研究。西方高等教育体系中也对解说科学十分重视,设有专门的解说专业,还有相当系统、规范的学术文献资料。相比之下,我国国内对解说系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解说系统的论文、著作罕见不说,相关的研究人员也极少。理论方面的匮乏影响到了实践,表现为旅游目的地解说系统单调、薄弱,在机场、车站、景点等对外服务的 “窗口” 中,各种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使用有很多不符合国际规范, 经常使外来的旅游者感到非常不方便。以上分析反映了目前我国旅游解说系统与国际还存在较大差距。对这种差距人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缺少与国际水平看齐的意识。即使是旅游规划和政府专业管理机构,对解说系统的认识也还停留在一般的水平,未能落到实处。旅游区缺乏系统、规范的解说规划和设计,普遍存在管理力量薄弱、信息内容不充分、主题不突出、文字错漏、语句呆板、设施缺乏艺术性、书写不规范等问题。【9】

目前在我国,还缺乏对旅游解说体系的全面认识与理解,存在概念应用混乱、缺少理论研究基础等问题,而与此同时,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家公园等领域做了大量有关解说教育方面的研究,并得到了成功的运用,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并将其消化运用到旅游景区的规划理论中,构建一套完善的景区解说体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旅游解说系统对旅游目的地管理、环境教育、环境保护、加强管理者,当地居民与游客之间交流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国外对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较为全面,引入心理学、

行为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确定了旅游解说系统的三大骨架——资源、受众、媒介;国内研究主要侧重于宏观性研究,表现为旅游解说研究的表面化、肤浅化。其中绝大部分文章以吴必虎先生划分的四种解说类型为依据,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更多的创新;国内旅游专家学者与管理人员对旅游解说系统的认识不够,没有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旅游解说系统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旅游解说规划,目前国内几乎没有编制专门的旅游解说规划,今后应该针对旅游解说资源、受众编制专门的解说规划。

借此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第一,提高有关部门和人员对解说系统重要性的认识,解决观念问题并建立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监督、 协调工作。第二,在规划文本中,以规范形式增加解说系统的规划设计要求。第三,加强研究队伍建设,要有专业人员从事解说系统的研究,并指导实践工作。第四,加强解说系统中软件部分的建设,提高旅游信息服务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Cho,K.J Develping an interpretive planning model for a national park system:stakeholder-based needs assessment study for

Korea[D].PhD.Dissertation.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2005.

【2】 Ham,S.H. A perspective on the evolution of interpretive research[C].2002 Taiwan,U.S.,and Australi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and Eco-tourism.2002.

【3】 Tilden,F. Interpretation our heritage[M].Chapel Hill,NC: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57.

【4】 罗芬.森林公园旅游解说规划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12. 【5】 吴必虎等.旅游解说系统研究——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 1996(6):27-29. 【6】 钟永德等.旅游景区管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7】 罗芬,钟永德,付红军.SMRM模式在环境解说中的应用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学校学报,2005(5):38-46.

【8】 罗芬,钟永德.苏州依可绿乐园旅游解说系统规划[R].2006.

【9】 吴必虎等.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旅游学刊,1999(1):44-46.

关于鼓浪屿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鼓浪屿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报告(1)

————————————————————————————————作者:————————————————————————————————日期: 2

关于鼓浪屿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鼓浪屿是厦门的"瑰宝",其先天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加上后天人工建设和文化艺术底蕴的植入和铺垫,使其成为了得天独厚、天人合一的玲珑宝岛。属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的鼓浪屿,目前正为成为世界历史遗产而努力。对于鼓浪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建立在对其内涵的准备把握和科学认识上,更重要的是针对现状,进行统筹管理。本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对鼓浪屿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调查研究,科学分类和分析,从而为鼓浪屿旅游资源更为有效地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鼓浪屿概况及其调查方法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侧与之相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鼓浪屿面积1.78平凡公里,岛上居民2万多人。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有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鼓浪屿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 对于鼓浪屿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中,本文采用了以下的调查方法: (一)实地调查:通过一场到鼓浪屿实地观察、直接观察的历程,对鼓浪屿的旅游资源进行观察研究,我们对鼓浪屿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和了解。 (二)文献调查: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调查,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通过互联网,我们很方便地搜索到了有关鼓浪屿旅游资源开发的信息,收集了鼓浪屿鼓浪资源开发的各种现有数据和情报资料,然后通过集中收集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信息,按照我们所需要的要求进行甄别、修改、完善,变成我们所需要的内容。 三、鼓浪屿旅游资源分类 我们小组对鼓浪屿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包括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并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旅游

风景名胜区解说系统现状调查问卷(重点风景名胜区调查)

风景名胜区游览解说系统现状调查问卷 感谢您的支持!请在您认为合适的选项上打“√”,并在适当位置填写必要的信息。请勿空项,并如实填写。 一、风景名胜区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09-2011年的游客量情况 2009年:________________万人次/年; 2010年:________________万人次/年; 2011年:________________万人次/年 三、风景名胜区年可游天数__________________天。 四、您认为风景名胜区游览解说系统应当包括哪些方面?(可多选) ①标识标牌;②景区讲解员;③游客中心;④多媒体解说设施; ⑤电子导游解说系统;⑥解说手册;⑦解说出版物解说; ⑧广播系统解说;⑨网站;⑩节事活动(如文艺表演等); ?其他(请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下列哪个方面进行专门的规划设计或制作(可多选) ①标识标牌;②标示标牌的文字内容;③讲解员的讲解词; ④游客中心;⑤多媒体解说设施及内容; ⑥电子导游解说系统;⑦解说手册;⑧解说出版物; ⑨广播解说系统;⑩网站;?节事活动(如文艺表演等); ?其他(请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风景名胜区是否编制过解说系统的整体专项规划 ①是;②正在编制;③否 七、游客中心情况 1、是否设立或建设了游人中心? ①有;②没有 2、游人中心的数量 ①1个;②2个;③3个;④4个以上 3、主要游客中心的所处的位置(可多选) ①景区主入口附近;②景区主要游线上;③其他位置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 随着现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旅游作为现代都市人一种放松心情和舒缓精神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追求自然风光美的精神享受,而且还想通过旅游来满足其对文化内涵的需求,从而找回生活中失落的朴素、真诚、热情与简单。民俗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出现在当今的旅游舞台上,在旅游者的面前尽显其独特个人魅力和风采。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促进了民俗文化的复兴,但另一方面也给民俗文化的保护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正确认识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负影响,并找出解决所面临问题的方法,对促进当地社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中国目前主要研究的大多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在很多文献里,学者研究的是怎样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不被侵害,以及民俗文化对于旅游的重要性。总的来说,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旅游,旅游对当地的影响及民俗文化保护这几方面。 1.1 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 我国最早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综述是吴必虎、余青(2000)对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随后吴其付(2007)对国外民族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的回纳和评析,反映出国外民族旅游的研究内容更全面,研究结论更深刻和更有洞察力。国内学术界对民族旅游主要从开发模式、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民族村寨等四个层面来研究。早在1998年,薛群慧,邓永进就研究了民俗旅游消费需求的激发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出民俗旅游消费行为具有时间性、民间性、重复性和文化性的特征。田美容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通过分析国内游客对傣族歌舞表演的期看、满足度以及对传统性的态度,从而研究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的心理熟悉,

旅游业调查报告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实施后仍出现 零负团的调查报告 谢天豪学号:10504131006 摘要: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已于2013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 部新法规关系广大旅游者,其中明令禁止“零负团费”的超低价组团现象,规定导游和领队不得私自承揽导游和领队业务、不得擅自变更旅游行程或中止服务活动、不得向旅游者索取小费等。 关键词:旅游法零负团导游 一、旅游法的意义 没有法律的规定,旅游的地位得不到落实,旅游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旅游企业始终在歧视性的环境中成长。旅游法采取综合立法模式,突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各方普遍认为,旅游法的出台将是中国旅游发展的里程碑,是所有旅游者的众望所归,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零负团”的调查方法、分析和总结 1.调查方法 首先,组成一个调查小组(两、三人一组,带上照相机和录音机),寻找一家报团费用低的旅行社洋装旅游团,抱团参加旅游。 然后,在导游带领下,以自然的状态跟着导游观光。当导游有让旅游者付费参观或者强行让旅游者购买纪念品或者当地特产的行为举动时,调查小组可将录音机打开对导游所说的一切话都录下来,拍上相关照片做凭证,如果自己也被迫购买,调查小组最好可以买下来,可作为此家旅行社违反了国家旅游法规的证据。 旅行结束后,把记录下来的录音、照片等相关证据整理出来,然后做出相关详情说明和解释,然后寄给旅行社所在当地旅游局,并检举该违法旅游公司或旅行社。 2.调查分析报告 经调查,发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颁发后,仍有“零负团”现象出现。“零负团”是指旅行社为了吸引更多顾客,打出分文不赚只收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的口号招揽顾客。但即使政府知道一些旅行社的不合法行为,但由于没有实质的证据显示,因此他们也只要睁只眼闭只眼。为了百姓及我们自己的利益保障,我们要勇敢的去调查取证,坚决打击不合法低价招揽游客强行要游客购买暴利物品的旅行社。 旅行社和导游的一些不合法行为如下: 1.以低价格招揽游客报团,或者诱哄多人一起或全家一起报团可享特价优惠等; 2.当游客在观光时,导游强行给游客推荐付费游玩项目或者景区,令游客扫兴; 3.在观光点附近商店中,对观光客威逼利诱,让游客购买商店产品; 4.在外地旅游的游客,到了晚上需要住宿,强行把游客带到比较贵的酒店中住宿,甚至让游客办理会员卡手续。 3.总结

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2 0 0 7年1 2月第2 2卷第4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苘茂兰,王峥 摘要:近年来民俗旅游成为各地旅游发展中的一个亮点,甚至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国内学者对此也给予了关注。1 9 9 8年以来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有关民俗旅游研究动态的文章,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可以发现,民俗旅游研究在某些方面还有需要加强的地方。 关键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的民俗旅游发轫于2 0世纪8 0年代初期,民俗旅游以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各地迅速兴起,甚至民俗旅游成为各地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迄今,中国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六大特点:规模从小到大;内容从单一向多样化、复合型发展;地域上从少数民族聚居区向内地和全国范围扩展;形式上从单纯观光向体验、参与发展;游客以境外为主到国内外游客并重;层次上从初级水平向专业化水平发展。民俗旅游的发展及其开发中出现的新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民俗旅游及其开发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遍观近年来的旅游论著,在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中对民俗旅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试图对 1 9 9 8年以来在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民俗旅游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把握和评价,希望能够对今后国内民俗旅游发展的研究有所启示。 一、民俗旅游基本问题界定 1 .民俗及民俗旅游 发展民俗旅游首先需要搞清民俗是什么。如果用“泛民俗”来代替民俗,那么其所导致的对传承的背离是与民俗精神背道而驰的。对于民俗及其内容的理解,学界至今见仁见智。巴兆祥认为,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集体性文化,表现在富有情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例。[ 1 ] 钟敬文认为:“民俗”是人民大众参与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事项;既包括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和行为、心理等形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2 ] 对于朝礼和宗教是否属于民俗,一种观点认为,将祭孔仪典、天子朝拜仪礼归人民俗项目有欠妥当,将历史遗迹、佛道寺观统人民俗旅游有失偏颇。但是,更多的学者认为,还是应将朝礼和宗教归入到民俗旅游资源之列,因为朝礼和宗教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事实上已成了当地居民的文化传统,生活息息相关。但无论如何,民俗与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古代开始,观风察俗,考察民间文化,就是推动旅游的一种动力。[ 3 ] “民俗旅游”概念最早是由西敬亭、叶涛于1 9 9 0年提出的,“顾名思义,民俗旅游是民俗与旅游的结缘,是以民俗事项为主体内容的旅游活动”[ 4 ] 。时至今日,对于民俗旅游的概念还是百家争鸣,几乎在所有以民俗旅游为主题的文献中都有对民俗旅游的解释。尽管学者对民俗旅游的内涵认定不一致,但对于民俗旅游的本质认定还是达成了共识: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是一种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具体来说,其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游者出游观赏的主要对象是民俗,即旅游客体是民俗风情。二是旅游地向旅游者提供的核心产品是民俗产品。只有当旅游者享用和消费的产品是旅游地供给的以民俗风情为核心的系列产品,这样的旅游活动才能归人民俗旅游之列。三是民俗产品必须由纯正地道的民俗开发而成。开发民俗必须保持原味,切忌歪曲。四是民俗旅游产品的主要载体是旅游地的民众。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有民众的广泛参与,民众的态度、素质直接关系到民俗旅游产品的质量高低和旅游地的声誉。 2 .民俗旅游的内容 根据民俗旅游涉及的民俗范畴差异,民俗旅游可分为物态民俗游、动态民俗游、心态民

旅游解说系统问题及对策分析

《旅游解说系统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写作提纲 ——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摘要】:旅游解说系统是帮助旅游者理解空间环境和指示行动的信息工具。它对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旅游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对张家界旅游解说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张家界旅游解说系统现状问题思路 正文 1 旅游解说系统 2 生态旅游解说系统 2.1 生态环境教育 2.2 建立生态旅游解说系统 3 生态旅游解说系统的构成 3.1 向导式解说系统 3.1.1 向导式解说系统的概念 3.1.2 向导式解说系统的作用 3.2 自导式解说系统 3.2.1 自导式解说系统的概念 3.2.2 自导式解说系统的主要表现形式 4 张家界生态旅游景区旅游解说系统建设现状及问题 4.1 向导式解说缺乏特色 4.2 自导式解说系统有待规范 4.3 解说服务类型偏少 5 建议和对策 5.1 彰显向导式解说特色 5.1.1 讲解内容突出生态环保教育 5.1.2 提升游客中心的功能 5.1.3 增加解说类型 5.1.4 强化标示牌内容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高向平,邓冰. 国内外环境解说研究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03) ?[2] 唐鸣镝. 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J]. 旅游学刊. 2010(01) ?[3] 罗芬,钟永德,李健,付红军. 黄山园内旅游解说类型与有效性分析[J]. 旅游科学. 2009(05) ?[4] 陈晨,王民,蔚东英. 环境解说历史及其理论基础的研究[J]. 环境教育. 200 8(07) ?[5] 罗芬,钟永德,付红军. SMRM模式在环境解说中的应用初探[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5) ?[6] 吴必虎,金华,张丽. 旅游解说系统研究——以北京为例[J]. 人文地理. 200 9(02) ?[7] 吴必虎,金华荏,张丽. 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J]. 旅游学刊. 2010(01)?[8] 白宝霞.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优化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20 10 ?[9] 张宏敏. 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的构建与优化[D]. 四川师范大学2011 ?[10] 赵树旺. 新疆5A级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研究[D]. 新疆师范大学2011 论文写作思路 因为本文是以张家界森林公园为例来探讨旅游解说系统,而张家界森林公园属于生态型旅游景区,所以就得把生态型旅游景区的解说系统作为切入点,以便于进一步分析张家界森林公园的解说系统。 研究方法 第一,调查法。主要实地考察武陵源景区,用观察和访问相关人员的方法了解旅游景区的相关情况第二。 第二,归纳法。通过互联网,书籍,期刊等工具进行课题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所收集文献中学者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针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的旅游解说系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上市场经济营造的激烈竞争的氛围,导致城市居民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和美好的乡间环境,乡村旅游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西班牙开始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随后,乡村旅游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中国的乡村旅游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自我发展和20世纪90年代的倡导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21世纪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迄今为止,学者们对它进行了研究,并创造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现将近年来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文章综述如下。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兴起研究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研究 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作了很多种界定。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说法。不同的专家学者所关心的领域和重点不同,因而对于什么是乡村旅游,其观点和看法各有侧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Bramwell&LaneB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型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1]何景明,李立华(2002)给出了狭义的乡村旅游的概念: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2] 杜江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3] 王兵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4] 肖佑兴 (2001)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即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旅游形式。[5] 通过对现有一些乡村旅游概念的比较和分析,乡村性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如果对这个乡村旅游概念中“乡村性”这个特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就可能导致乡村旅游概念的模糊。 (二)乡村旅游发展动因研究 任何旅游活动产生的动力都来自于需求市场和旅游动机两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兴起也同样如此。

我国研学旅行研究综述与展望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19, 7(5), 529-535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d8631064.html,/journal/ces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7d8631064.html,/10.12677/ces.2019.75090 The Re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n Study Tour in China Lu X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Aug. 28th, 2019; accepted: Sep. 13th, 2019; published: Sep. 20th, 2019 Abstract Study tour, a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combining investigative study with travel experienc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which has aro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industry and academia. By sor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study tour,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research on study tour in China mainly focuses on the definition of concept, curriculum design, business model, product and base construc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 student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further discussed, such as research pers-pective, research content and research method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tour theory and its practical development. Keywords Study Tour, Review, Prospect 我国研学旅行研究综述与展望 徐璐 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收稿日期:2019年8月28日;录用日期:2019年9月13日;发布日期:2019年9月20日 摘要 研学旅行作为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引发了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研学旅行的相关文献,发现我国研学旅行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概念内涵的界定、课程设计、经营模式、产品与基地建设、研学主体特征等方面的内容,但还存在研究

旅游文献综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关于旅游管理本科生饭店就业情况的研究综述姓名: 曹秋雯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旅游管理 班级: 旅游42班 学号: 2224226 指导教师: 刘庆友职称: 副教授 2007 年6 月30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关于旅游管理本科生饭店就业情况的研究综述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曹秋雯 指导老师刘庆友 摘要: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大学本科生在饭店就业的比例逐年下降,饭店企业大学生员工流失率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通过对众多有关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饭店就业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从我国饭店大学生员工流失的现状、流失的消极与积极影响、流失问题产生的原因三个方面,对大学生饭店就业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文章反映了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学术动态以及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员工;流失;影响;原因 The Overview of Research on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Cao Qiuwen Tutor Liu Qingyou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ercentage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s employed in hotels drops year by year. And the drain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ing for hotels keeps a constantly high rate. In this background, the text analyzed a lot of studies related to the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employed in hotels, and carried on the research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effect of the drain, and the reasons. The article reflects the progress, academic dynamic state on research in this field,and essential theories and the practical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valued further from now on.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 employee; drain;effects;reasons 任何行业要迅速发展都与其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才战略密不可分,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饭店业在发展过程中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顺利加入WTO,外资饭店纷纷进驻,推行人才本土化战略。学者们纷纷指出了我国饭店业加强人才竞争、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教学大纲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院(系):应用技术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旅游管理方向) 课程名称:风景区管理/Scenic Spot service and management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代码: 08 开课学期:秋 学时/学分:32学时/学分(课内教学32学时,实验上机0学时,课外0学时) 先修课程:饭店管理原理、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经济数学Ⅲ、饭店客房管理、饭店前台管理、饭店设备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旅游英语Ⅱ、导游业务、饭店餐饮管理、旅游公共关系、旅游经济法规、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心理学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介绍旅游景区服务及管理具体内容的专业基础课,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在以下方面熟悉并掌握相应的技能:旅游景区的接待服务、解说服务、娱乐服务、购物服务、辅助服务;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社区管理、标准化管理。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1.概论 2学时 (1)掌握旅游景区的定义、要点、分类及特征; (2)掌握旅游景区服务的概念及要素; (3)理解旅游景区管理与景区服务的关系; (4)了解教材的内容构建思路; (5)能够运用旅游景区的基本知识,对各种旅游景区进行区分。 重点:景区的分级分类;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难点: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注意:提示学生去查阅《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1)了解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 (2)熟悉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内容; (3)明确旅游景区游客投诉的原因及心理; (4)掌握旅游景区游客投诉的处理方法; (5)能根据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基础知识,通过模拟实训从特殊到一般,掌握现实中的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基本规律和技能方法。 重点:游客投诉与抱怨受理服务。 难点:处理游客投诉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注意:旅游景区入门接待服务可请同学进行现场模拟。 3.旅游解说服务 2学时 (1)了解旅游解说服务的相关概念、发展历史,认识其主要类型; (2)掌握旅游解说服务的规划设计流程; (3)掌握导游解说服务的技术和技巧; (4)掌握自助式解说服务的规划设计; (5)能够依据旅游解说服务规划与设计的流程,熟练地完成景区解说服务的规划设计。 重点:旅游解说服务的规划设计流程、导游解说服务的技术和技巧及自助式解说服务的规划设计。 难点:旅游解说服务的规划设计流程、导游解说服务的技术和技巧及自助式解说服务的规划设计。 注意:标识牌设计中的细节性问题有可能被学生忽视。 4.旅游景区娱乐服务 2学时 (1)了解旅游景区娱乐服务的相关概念、主要类型; (2)掌握旅游景区娱乐服务的策划流程; (3)掌握旅游景区娱乐服务的运作模式; (4)掌握旅游景区娱乐服务的管理模式; (5)能够依据旅游景区娱乐服务策划流程,熟练完成景区娱乐服务的策划工作。 重点:旅游景区娱乐服务的策划及运作。 难点:旅游景区娱乐服务的策划及运作。 注意:旅游景区娱乐服务内容的分类方法。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内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

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内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旅游则是将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组合成产品推向市场。也就是说,旅游文化内涵开发得越丰富,文化旅游产品项目也将不断推陈出新,更具有特色。文化与旅游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繁荣。 (二)文化旅游 关于文化旅游,有不同的认识和角度,反映了社会组织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的认同,充满了学者的纷争。虽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文化旅游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立足文化资源,满足文化需求。 第一种观点认为:文化旅游是相对于自然观光、度假疗养等而言的一种特殊旅游类型,从时间维度上讲,可分为历史文化旅游和现代文化旅游;从形态表现上看,则涵盖了古迹游览旅游、民俗体验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艺术欣赏旅游、休闲娱乐旅游等。基本上都强调两个方面:①强调资源,认为文化旅游是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者以获取文化印象、增智为目的的旅游产品。②强调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为实现特殊的文化感受,对旅游资源内涵进行深入体验,从而得到全方位的精神和文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1、研究意义:随着现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旅游作为现代都市人一种放松心情和舒缓精神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追求自然风光美的精神享受,而且还想通过旅游来满足其对文化内涵的需求,从而找回生活中失落的朴素、真诚、热情与简单。民俗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出现在当今的旅游舞台上,在旅游者的面前尽显其独特个人魅力和风采。从旅游产业角度看,文化是旅游的“根”,文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文化做基础,旅游将只是一种泡沫经济,虽然短期内会带来经济效益,但最终只会给后人留下一个躯壳,一份没有内容的寄望。因此保护民俗文化至关重要。 2、预期目标:通过研究旅游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找出处理民俗文化与现代旅游之间矛盾的方法,为其他地区旅游开发及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保护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依据。同时让游客和目的地居民认识到保护民俗文化的重要性,让民俗文化资源更好的为旅游服务。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中国目前主要研究的大多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在很多文献里,学者研究的是怎样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不被侵害,以及民俗文化对于旅游的重要性。总的来说,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旅游,旅游对当地的影响及民俗文化保护这几方面。 (1)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我国最早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综述是吴必虎、余青(2000)对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随后吴其付(2007)对国外民族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的回纳和评析,反映出国外民族旅游的研究内容更全面,研究结论更深刻和更有洞察力。国内学术界对民族旅游主要从开发模式、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民族村寨等四个层面来研究。早在1998年,薛群慧,邓永进就研究了民俗旅游消费需求的激发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出民俗旅游消费行为具有时间性、民间性、重复性和文化性的特征。田美容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通过分析国内游客对傣族歌舞表演的期看、满足度以及对传统性的态

旅游体验研究综述

旅游体验研究综述 对于旅游体验的研究,国外学者开始地较早,并从多个角度对其展开了深入探讨。而国内在2003年之后才出现大量研究成果(王帆,赵振斌,2007),因而研究水平无论从范围还是深度上都有限。总结历年来国内外主要的旅游体验研究,可以发现三大主要领域:旅游体验的基础理论、旅游体验的质量以及体验式旅游。 一、旅游体验基础理论研究 在基础理论方面,大多数学者着重于旅游的行为动力学研究,重点主要分布在旅游内驱力、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这三大范畴。 对旅游体验的研究最早从回答“人为什么要旅游”这个基本命题开始。Gray (1970)提出了两分法的旅游驱动力概念,即“漫游癖(Wanderlust)”和“恋物癖(Sunlust)”,并将前者解释为一种“推动”因素,而后者是一种“拉动”因素。他的理论揭示出旅游行为来源于“推”和“拉”两大因素的矛盾运动。Dann (1977)在Gray的基础上提出“推-拉”模型,明确了“推力”和“拉力”两大概念,将失范(Anomie)、自我提高(Ego-enhancement)和白日梦(Fantasy)作为旅游的推力,将旅游目的地的具体吸引物作为拉力。Iso-Ahola(1982)提出了艾泽欧一阿荷拉模型,将“推一拉”理论进一步引申为“逐求”和“逃避”两个维度。追求的力量来自个人的内部,由人的本质所决定;而逃避的力量则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压力、招引和呼唤。以上三位学者皆旨在探寻旅游行为的一般内在驱动力。在他们看来,旅游者为什么出游是由两个最基本的原因共同决定的:内力的推动和外力的吸引。但他们模型的解释色彩更重而缺少操作性。 有别于内驱力研究的一般性特征,旅游需要更贴近旅游行为而往往被等同于旅游体验动机。明确以旅游需要作为探讨对象的研究中,Pearce(1988)的影响最大,他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应用于旅游体验动机研究,从旅游的角度重新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解释和发展,并指出旅游体验的动机来自于放松、刺激、关系、自尊与发展和自我实现这五种需要。但Rynn(1997)指出Pearce所主张的从风险和安全两大维度对刺激需要加以解释是值得商讨的。他根据Beard和Ragheb的观点对旅游需要进行了重新归纳,即旅游需要包含智力的、社会的、能力的和规避刺激的需要。 有关旅游体验动机的研究大都以提供一个动机的分类框架作为目标。麦金托什(1985)的观点较为典型,他提出了旅游体验动机的四分法:健康动机、文化动机、社会关系动机、地位与声望动机。Jeffrey和谢彦君(1994)对英国赴华

白云湖公园旅游解说系统调查报告

白云湖公园旅游解说系统调查报告 姓名:廖铠 学号:13510904010136 专业:园林 指导老师:陈世清教授

摘要 目前,我国已成为旅游大国,各旅游景区每逢节假日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不仅与旅游景观资源的类型及品位有关,也同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优劣关系有关。旅游解说系统是目的地诸要素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游目的地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使用功能得以发挥的必要基础。旅游解说可以使游客加深对旅游景区和景点自然、社会与文化的了解,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满意度;还可以增加游客和景区管理者的沟通和相互了解,更好的规范游客的行为,从而实现景区的有效管理;旅游解说能加强游客的资源保护意识,促进自然与文化资源获得保护。深入、全面地研究旅游解说系统的类型、特征与价值,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解说系统,对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反正又重大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白云湖公园景区解说系统的形式、解说内容、解说效果等方面分析,了解解说系统在旅游过程中发挥的实际功效,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和修改方案。促进其不断完善,进而达到最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白云湖

目录 一、前言 (1) 二、调查景区概况 (2) 1、白云湖概况 (2) 2、调查时间及人员 (3) 3、调查内容 (3) 4、调查方法 (3) 三、旅游解说系统建设现状 (4) 1、解说系统的类型 (4) 2、存在问题 (10) 3、改善对策 (11) 四、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一、前言 旅游解说系统就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使特定信息传播并到达信息接受者中间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解说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代,那时人们通过石刻、彩绘以及画壁来描绘一些自然、人文现象。20世纪中后期,解说的发展在西方已经形成系统。1957年,近代“解说之父”Freeman Tilden第一次提出了解说的定义,他认为:解说是一项旨在通过直接的体验和媒介的介绍来揭示事务的内涵和相互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传播客观信息的教育活动。解说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传播手段,其必然以不同学科理论作为基础来对信息传播效果进行测试。解说在理论上主要采取传播学、行为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作为基础,并通过量化的方式将其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 解说系统在景区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会影响景区的游览环境和游客的满意度,而且会影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景区的解说系统,提高其解说水平,对景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旅游解说系统是个庞大的体系,具有包括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信息服务中心和提供解说服务的导游员,还有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各项设施,如景区的全景导游图、景点的各类标识牌示、语音解说、音像制品、电子设备等。目前,我国对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能看到的研究成果较少,但我果对于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旅游文献综述

旅游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会展业已发展成为新兴的现代服务贸易型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伴随着会展经济的全球扩张,许多国际会展业巨头竞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国际会展业正在出现重心转移之势。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业中心,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国外以往快速的经济发展为日后国外对会展业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在会展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我国对会展业的研究也迫在眉睫。 (一)国外现状 国外的关于会展方面的研究著作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代表性作者有弗兰克、克里斯汀〃克林斯曼、卡琳〃韦伯、米尔顿T〃阿斯道夫等,国外著作主要从会展商务运作、会展后续工作、前期策划和会展营销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卡琳〃韦伯通过讨论和对比北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举办展会和会议的主要地区来展望会展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克劳德〃赛尔旺和竹田一平以实际数据为基础,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向世博会和国际博览会的举办者和参与者提出了极其有用的基本信息,这对于人们更好的评估国际博览会性质和价值提供了重要工具。 (二)国内现状 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我国对会展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进行系统研究。 我国学者主要从会展业市场营销、资源管理、财务状况和战略决策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对如何做好会展营销和策划深入分析,从多方面对国外的一些成功理论进行整理和加工,在整体上形成了分析会展经济和研究会展影响的系统理论,从会展业的战略管理上进行了深层次研究。 二、简要评论及展望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道路上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制约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主要对会展旅游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主要从政府机制、会展业发展现状、会展旅游业和其关联行业之间的关系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国家政策、政府指导方针、现有的会展机制、法律规范与会展业最新发展趋势对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和措施。

有关镇江南山景区解说服务调研报告

有关镇江南山景区解说服务调研报告 调查时间:2015年6月2日 调查地点:江苏省镇江市南山风景区 调查对象:南山风景区游客 调查人:王齐 调查主题:南山景区解说服务 摘要: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越来越多的人们外出旅游,而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游览,而是对景区的入口接待服务、解说服务、商业配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进一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就要足够的重视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与维护。因此,进一步完善景区的解说系统,提高其解说水平,对景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南山景区解说系统为例,通过对南山风景区的解说服务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写成调研报告。 关键字:镇江南山景区解说服务 一、考察内容 1.游客旅游的动机调查 2.南山解说系统的设置情况 3.游客对南山解说系统的使用情况 4.游客对南山牌示解说系统的要求,包括解说对象,内容,形式 二、考察方法 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 三、调查问卷的分析(调查人数为100人) 1、游客性别、年龄 南山的游客男女性别比例基本持平,分别占总样本数的48.33%和51.67%. 由此可见,不必要根据男女性别的不同进行有性别针对性的旅游解说. 也就是说,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男性和女性的兴趣爱好不同,但是由于南山的游客男女比例几乎相同, 所以在解说的内容上,既要照顾到男性游客的喜好, 又要考虑到女性游客的兴趣,不能偏重哪一个方面. 南山的游客以年龄在20-29和40以上的为主,

分别占全体样本的28.33%和31.67%。由此可以看出,应该针对老年人和青年人的理解程度、欣赏角度来设计旅游解说内容和选择旅游解说的媒介. 2、游客文化水平 人数比例 57% 30% 13% 大专大学高中初中以下 针对学历上的调查,可以把解说的难度定义在中上等,主要照顾到91.67 %的游客,满足他们的求知需求。 3、游客居住地 游客多来自本地,占60% ,这个数据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游客的主体是当地的周边居民,他们经常游览南山,把它当作休闲娱乐的场所,是早晨进行锻炼、周末进行休息的首选地点. 所以,解说的内容应该更加平民化,而不是对外宾的国际宣传口吻. 内容要时常更新,即使游客常来,也要使其有新鲜感,尽量作到每次游览都有不同的收获. 4、出游的动机 观光 休闲 商务 会议 探亲访友0102030405060 出游动机 探亲访友 会议商务休闲观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