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康复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

康复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

康复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
康复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

康复医学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

医疗风险是指存在于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可能会导致患者遭受伤和损

失的一切不安全事件。防范医疗风险,应加强医疗风险的管理,研究风险发生的规律,学习风险控制的技术,制定风险管理的目标,尽可能减少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减少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成本。

康复医学科是综合医院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医学科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运动功能有障碍的患者。康复医学科服务的宗旨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综合措施,促进病、伤、残者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使患者能够重返社会。在康复医学科日常诊疗工作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康复医学科的全体医务人员绝不可掉以轻心,对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一定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1物理因子治疗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1.1物理因子治疗的风险

这里所述及的物理因子治疗主要指利用人工物理能,如:声、光、电、磁、冷、热等因子作用于人体,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人工物理能通过对人体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起到消炎、镇痛、抗微生物、兴奋神经-肌肉,缓解痉挛、软化瘢痕、松解粘连、加速伤口愈合、加速骨痂形成、调节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物理因子治疗由于无创、无痛苦、无毒副作用,对许多疾病的治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实施物理因子治疗的过程中,

如果操作不当,不注意防护,未很好地掌握每种物理因子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或设备存在故障,对操作者和患者也存在着诸多风险。

1.1.1电击伤或电流损伤:

物理因子治疗中最大的风险和事故是电击伤和电流损伤。患

者受到电流损伤时可表现为疼痛、肌肉痉挛、皮肤苍白、严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等严重情况。电击伤或电流损伤多因接地不良、设备故障所致。

1.1.2灼伤:灼伤表现为皮肤或粘膜损伤,灼伤多因利用电、光、热因子治疗时,强度过大、温度过高,持续时间过长或保护不当所致。

1.1.3过度刺激现象:由于物理因子的负荷量过大,作用时间过长,超过机体耐受力,患者除局部出现剂量过大的反应外,如:红肿、

水疱,还可表现有出汗、心悸、疲乏、食欲不振,病情恶化等现象。

1.1.4过敏反应:过敏体质的患者,在接受药物离子导入治疗时,出现对药物的过敏反应。

1.1.5未很好地掌握物理因子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使患者病情加重或发生意外。对于高热、昏迷、恶病质、恶性肿瘤、心衰、出血倾向、化脓性感染、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孕妇腰骶部等,不适当地应用了直流电、中频电、高频电治疗。对于有出血倾向、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心、肺、肝、肾功能衰竭,放疗及化疗后一年内的患者,不适当地应用紫外线、红外线等光疗法。对于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炎症、持续性高热、出血倾向、消化道溃疡、心脏病及心脏

安装起搏器、支架等患者及男性的睾丸、小儿的骨骺、急性关节炎、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不适当地使用了超声波治疗。对于有传染病、心、肺、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动脉硬化、发热、皮肤破溃、月经期、大小便失禁、出血性疾病、过度疲劳等情况的患者,不适当地应用了水疗等。

1.2物理因子治疗风险的防范

1.2.1所有理疗设施一定要接合格的地线并使用安全的电压和电流。操作人员要有安全用电常识并告知患者应注意的问题。操作人员在治疗患者前,要检查设备的性能和完好性,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如有电击伤情况发生时,要立即采用安全措施切断电源,对患者及时进行抢救。

1.2.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要做好患者和操作人员的防护,要使用合适的治疗剂量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经常询问,随时听取患者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的强度和时间,避免发生损伤,发现有过度刺激反应的患者,要立即中止治疗。

1.2.3认真掌握各种物理因子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杜绝风险的发生。

2运动疗法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2.1运动疗法的风险

运动疗法又称治疗性运动,该项治疗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功能情况,

借助治疗器械和(或)治疗者的手法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和(或)被动运动的方式,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以提高患者日常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法。运动疗法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并可通过患者的主动参与,起到调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战胜疾病信心的作用。但在实施运动疗法时,也应很好地掌握适应证、禁忌证,熟练掌握各种运动疗法的治疗技术,掌握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否则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2.1.1肌力训练过程中的风险:由于神经、肌肉、骨骼的疾病和损伤或长时间卧床可造成肌力低下。肌力低下可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肌力训练的目的是增强肌力,恢复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肌力训练的方法很多,根据肌肉收缩形式可分等长运动、等张运动和等速运动;根据主观用力程度的不同可分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在行主动等长运动或等长抗阻肌力训练时,常可伴有明显的升压反应;等长肌力训练的同时如果闭气可对心血管造成额外负担。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发生意外。另外,患者如有明显的肌力低下,过分要求患者做超出肌力范围的活动,也可产生肌肉及关节的损伤。2.1.2牵引技术的风险:牵引技术是利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器械或手法的力量,使关节或软组织得到持续的牵伸,从而达到复位,解除软组织的挛缩、痉挛、减轻或缓解神经压迫、消除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的目的。牵引技术可分徒手牵引、机械牵引、电动牵引。牵引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中常用而有效的措施。但如果有牵引的禁忌证,

如牵引部位肿瘤、结核、严重的骨质疏松、明显的高血压、心脏病、青光眼、新近的骨折、肌肉韧带损伤、出血肿胀、神经吻合术后1个月内,如行牵引治疗会使症状加重,严重者可发生牵引意外。另外,适合牵引的患者,如果牵引力,牵引的角度不适当,也会影响疗效并使症状加重。

2.1.3偏截和截瘫患者运动训练时的风险:偏瘫和截瘫的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除应根据神经发育疗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原理,促使患者正常运动模式出现外,还要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体位转移(包括:床上转移、卧-坐转移、床-轮椅转移、坐-站转移),平衡训练(包括:坐位平衡,立位平衡),步行训练,协调训练等。在进行上述训练时,患者如有认知障碍,不能配合训练;或相关肌力不足,肌张力异常;或

相关部位骨折未愈合、关节不稳;或严重疼痛,平衡功能障碍;或心肺功能障碍;或设备有故障等,在训练时均可发生意外,如摔倒、骨折、肌肉关节损伤,血压升高、心肺功能不全等。

2.1.4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运动疗法的风险:运动疗法对上述疾患等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但是,如果运动项目选择不当或运动量不合适,也会使病情加重甚至发生意外。

2.2运动疗法风险的防范

2.2.1医师在接诊每一位准备以运动疗法作为康复治疗措施的患者时,

要认真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并对患者机体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心肺功能进行仔细的评价,制定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要向患者认真解释治疗内容、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使患者予以配合。

2.2.2治疗师在实施运动治疗方案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与医师沟通,以调整和修改康复治疗方案。医师和治疗师要共同做好康复前、中、后期的评价。

2.2.3治疗师在使用器械前,要常规检查设备的完好程度,以确保使用安全。不允许患者未经许可自行操作康复器械。

3封闭治疗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3.1封闭治疗的风险

封闭治疗是指在局部组织,如:肌肉、肌腱、腱鞘、关节腔、硬脊膜外腔等部位注射药物,以达到改善组织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致痛物质释放、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封闭疗法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的特点,是康复医学科常用的治疗措施。但该项治疗在实施时如不注意有关问题,风险会随时发生。

3.1.1消毒不严格,致使封闭部位感染,特别是关节腔、硬脊膜外腔的感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3.1.2基本功不扎实,对封闭部位的解剖结构不熟悉,特别是胸部、神经节、硬脊膜外腔等部位,封闭针可误伤胸膜、硬脊膜、神经

干,严重者发生气胸、全脊髓麻醉、脊髓蛛网膜炎、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3.1.3忽视封闭治疗的禁忌证,如:全身感染、出血倾向、明显高血压、高血糖等,致使封闭后原有疾病症状加重。

3.2封闭治疗风险的防范

3.2.1封闭治疗前要明确诊断,排除封闭的禁忌证,确定封闭部位,选择好封闭用药。

3.2.2严格按照要求消毒治疗室的空气,治疗人员的双手及封闭部位的皮肤。

3.2.3认真学习常用封闭部位的解剖结构,掌握进针部位的解剖层次。

特殊部位的封闭,如:胸部、硬脊膜外腔,操作时要十分谨慎,最好要有其他医务人员在场。

3.2.4封闭治疗室必须准备抢救药品及氧气。

4针灸治疗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4.1针灸治疗的风险

①基本功不扎实,解剖知识及中医经络、穴位知识缺乏,选穴不准,操作不当,造成内脏、神经、血管等组织损伤,如气胸发生、神经损伤。

②针具、穴区及治疗人员双手消毒不严格,引起感染。

③刺激强度过大,患者过度紧张,加之,针具陈旧,易造成断针。

④患者因紧张、劳累、饥饿、虚弱产生晕针。

⑤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在针灸治疗时,特别是使用较粗的针具治疗时,出血不止。

4.2针灸风险的防范

①熟悉解剖结构及穴位的部位,掌握不同疾病选穴的原则,特别是

对有风险的穴位要熟记在心。针灸时一定严格操作常规,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好针刺的深度、方向和强度。

②严格针具及皮肤的消毒,包括患者针灸部位的皮肤和治疗人员的

双手。

③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对发生的意外要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救治。

④要善于和患者沟通,打消患者的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

5按摩治疗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按摩疗法是通过手和器械,以不同形式的力作用于人体,使机体产生不同的反应,从而消除症状,改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按摩疗法因其疗效可靠,一般无副作用,深受患者欢迎。但如不掌握适应证、禁忌证或按摩的手法不得当,在治疗时也会发生问题。

5.1按摩治疗的风险

①治疗人员对解剖结构不熟悉,对肌肉、血管、神经的走行及体表投影,知之甚少,未掌握按摩的适应证、禁忌证,从而影响按摩的疗效,严重者可发生骨折、软组织损伤,关节脱位等意外。

②治疗人员未掌握按摩的基本手法,不了解患者疾病的情况,在按摩的部位,按摩的强度,操作的顺序,持续的时间等基本问题上未能体现因人而异,个别对待的原则,造成患者症状加重。

5.2按摩风险的防范

①治疗人员必须掌握人体解剖和生理的基本知识,掌握按摩的适应证、禁忌证,

了解疾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②结合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耐受力,选择合适的按摩部位、手法、强度、顺序和持续的时间,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根据需要,予以调整。

③治疗人员在施治时要注意个人卫生,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也应洗澡,换干净的衣服,以免交叉感染。

6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6.1脑卒中早期康复的风险

脑卒中早期开始康复可使患者的功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因此早期康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着如下风险。

①再次脑出血发生,在患者病情尚未平稳时,康复训练不适当的介

入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如再次脑出血。

②脑卒中患者因较长时间卧床,深静脉易形成血栓。在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进行肢体按摩,功能训练,易使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或再次脑梗死。

③对卧床的患者未行渐进性坐位或直立位训练,直接让其坐或直立,可造成体位性低血压。使心脑等重要脏器供血障碍,出现晕厥,心功能障碍等症状。

6.2脑卒中早期康复风险的防范对策

①要选择好早期康复开始的时间。目前认为,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观察2—3天后,可作为早期康复开始的时间。

②注意观察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反应,学会识别风险的先兆。早期康复时,治疗师应注意动作要轻柔、和缓,注意观察患者血压的变化,神经学体征的变化,并及时与主管医师联系。在有条件的医院,康复前要给患者做上下肢动静脉的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了解血栓性问题的隐患。

③患者直立位的康复训练要有一过渡阶段。在经过逐渐增加倾斜角度平台的康复训练后,患者无头晕症状时,方可进行直立位的

训练。

7骨关节、肌肉、韧带损伤早期康复的风险及防范对策7.1骨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损伤早期康复的风险。早期康复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要根据组织愈合的规律,在不同时期安排不同内容的康复治疗措施。否则,不恰当的早期康复也存在着许多风险。

①骨关节再次骨折。骨关节骨折经复位固定后,骨组织的修复要经历2—3个月的时间。在骨痂尚未很好形成时,过早去除外固定,或

虽有内固定,但不适当的过早负重,可造成损伤部位再次骨折,严重者内固定断裂。

②不恰当的手法,造成组织的损伤。长时间制动往往造成骨质疏松、

关节运动功能障碍。急于求成、使用暴力的手法使关节运动,可造成关节及关节周围的骨组织、软组织损伤。损伤组织的出血、渗出、机化、粘连,加重了关节运动功能的障碍。

③肌肉、肌腱、韧带、神经缝合术后,不合时宜地进行不恰当的运动,可使缝合处断开。

7.2风险的防范

①康复医学科的医技人员要熟练掌握骨关节、肌肉、韧带损伤后愈合过程的基本知识及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技能。做到早期康复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

②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的手法要做到和缓、轻柔,对患者要做到有控制性的训练,要边治疗,边观察患者的反应。治疗过程中不应使患者出现明显疼痛。

8小结

防范医疗风险要加强医务人员规范化培训,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医疗风险的意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此外,要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赏罚分明。我们认为,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高度责任感是医疗风险防范的前提,扎实的理论,熟练的操作技术是防范医疗风险的基础,严格规章制度的落实是防范医疗风险的保证。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精编版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关系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对病人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它是通过医疗风险分析,寻求风险防范多事,尽可能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整个医疗风险管理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医疗风险识别 医疗风险识别是发现、认可并记录医疗风险的过程,是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目的是确定可能影响系统或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事件或情况。一旦医疗风险得以识别,组织应对现有的控制措施(人员、过程和系统等)进行识别。医疗风险识别过程包括识别那些可能对目标产生重大影响的医疗风险源、影响范围、事件及其原因和潜在的后果,及组织因素也应被纳入医疗风险识别的过程中。 二、医疗风险评估 医疗风险评估就是测定医疗风险的概率及其损失程度,它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风险识别发现医疗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确认风险性质,并获得有关数据。风险评估通过对这些资料和数据的处理,得到关于损失程度和发生概率的信息,为选择处理方法,进行正确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风险评估一般用概率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来完成。 三、医疗风险分析 医疗风险分析是确定医疗风险是否需要处理以及最适当的处理策略和方法。医疗风险分析要考虑导致医疗风险的原因和医疗风险源、医疗风险后果及其发生的可能性,识别影响后果和可能性的因素,还要考虑现有的医疗风险控制措施及其有效性。然后结合医疗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

后果来确定医疗风险水平。一个医疗风险事件可能产生多个后果,从而可能影响多重目标。医疗风险分析通常涉及对医疗风险事件潜在后果及相关概率的估计,以便确定医疗风险等级。 常见以下几种因素 1.疾病的严重性及病情变化的复杂性。疾病的自然过程或发展而导致不幸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这些情况有时会被病人或其他非医疗人员视为医疗事故。比如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会因与疾病有直接关系的心律失常而导致死亡,加上治疗前的解释不足或病人的家人难以接受丧亲之痛,则事件很可能被视为医疗事故。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很多医学治疗并不都能治愈病人,治疗的成功率也会因人而异,病人的期望值高和医患沟通不足都可能成为“医疗事故”的因素。 2.医疗检诊和可能引起的并发症。要认识到即使在最好的医疗单位内由最富有经验的医生检查,出现并发症的内在风险仍难以完全清除。主要存在于有创诊疗操作。 3.仪器和器械故障一些医疗事故是由仪器或机械故障导致的。 4.医疗服务系统和组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计算机系统未建立可靠的后备系统,加之药房及护理人员查对制度的疏忽,可能导致医疗事故。 5.人为错误大部分的人为错误是由于思想和思维功能方面出现偏差,主要有三点:一是与技术有关的错误,称为“失误”。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习惯的操作程序出错。注意力不集中而产生失误的原因包括疲乏、厌倦、失望、过度疲劳或紧张等。二是与规则有关的错误,通常在解决问题时发生,因为对问题解决使用错误的规则,或错误地应用一

xx医院-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

xx医院 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 为保障患者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确保诊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对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成本。积极改善服务态度、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指定本制度。 一、医疗风险定义 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失和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意外、不安全事件、并发症及由这些因素导致的医疗纠纷等。 二、建立医疗风险评估和防范的组织机构 1、医疗风险评估和防范团队 由多学科人员组成,包括医疗、护理、管理、药剂、设备管理、后勤保障、保卫等。 2.建立医疗风险评估体系 基于医疗风险评估、建立常规的医疗风险种类、确定每一类风险的具体危险因素、确定分析方法、选择医院优先级的医疗风险事件,采取有效、动态的医疗风险防范、控制措

施。

三、医院风险防范和控制方案 处理原则“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重在预防” 1、通过完善医院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活动过程。 (l)完善诊疗护理常规、收治标准,界定有关专业疾病收治范围、促进诊疗规范管理。 (2)加强围手术期安全管理,完善手术分级管理、手术授权和再授权机制,加强手术风险评估制度、重大手术审批制度、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管理,对个人技术实行准入管理,提高手术科室的专业技术水平,保证手术质量和安全管理。 (3)实施首诊负责、完善急诊分流制度,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完善重危病人的转送流程,为病人提供连贯的医疗服务。 (4)规范药物使用流程,尤其是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5)完善院内感染各项管理制度,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规范管理。 (6)落实病人安全目标各项制度,加强患者入院坠床/跌掉风险评估、手术部位标记、术前安全核查、病人身份确认、高危险药品管理、危急值管理、病人安全转科转院等。 (7)落实病人转科、转院、出院计划制定等制度,确保安全。

医疗风险的防范措施

XXX医院 医疗风险的防范措施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已建立了完整的医疗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有效规避医疗事故、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在医疗过程中,医疗风险始终存在。如何认识和防范医疗风险,并从根本上堵塞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渠道,健全管理机制,近年来,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一、提高对医疗风险的认识 医院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大改善了社区的保健水平和病人的治疗效果。医疗过程所存在的内在风险,确往往被人忽略。 事实上,所有医疗过程都是风险和利益并存的;而且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也带有风险。医院提出要教育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医疗风险和效益的关系。一是临床人员在决定进行某项治疗时,必须根据已发表的研究成果、专业经验、病人从中所获利益和潜在风险所占比例等因素,作出评估。如果预期的效益较风险为大,则建议病人接纳风险,进行有关

治疗。二是充分认识除了医疗的内在风险外,人为或系统因素也会增加风险,从而产生整个医疗过程中的总风险。因此,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必须鉴别总风险的人为及系统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医疗过程中的风险。三是充分认识病人的行为也是构成医疗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病人明白本身的病况并与医护人员充分合作,医疗过程中实际效益将大大增加。如果病人有冒险的行为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在治病过程中采取不合作态度,医疗过程的风险将会增加。同时,医院也客观地承认,鉴于医疗过程所存在的内在风险、医疗工作的复杂性和不同病人所需接受的多方面不同的治疗,在医疗过程中要完全杜绝错失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要致力于了解和掌握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一方面,尽力减低风险;另一方面,尽量提高治疗效益。 二、科学地分析医疗风险的主要成因 1、疾病的严重性及病情变化的复杂性。因疾病的自然过程或发展而导致不幸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这些情况有时会被病人或其他非医疗人员误视为医疗事故。比如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会因与疾病有直接关系的心律失常而导致死亡。又如癌症病人可能需要服用已知有毒性及会危及生命的化疗药物,尽管效果较好,病人仍有可能因中毒致死;再加上治疗前的解释不足或病人的家人难以接受丧亲之痛,则

4.2.4.1(1、2).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就医及医务人员自身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医疗风险的概念 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医疗目的之外的危险因素,而这种因素虽然存在,但不一定会造成不良后果,有人称其为“遭受损害的可能性”。笼统称为医疗不良事件,或者称为医疗缺陷。 二、医疗风险管理的概念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疗系统,多指医院,有组织地、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对病人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的活动。换言之,它是通过医疗风险分析,寻求风险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 三、医疗风险管理的程序,医疗风险管理包括医疗风险识别、评估及处置。 第一章医疗风险识别 医疗风险分类识别 医疗风险识别是医疗过程中超前防范医患纠纷,确保医疗安全的有效方法进而达到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差错的目的。 一、诊疗护理过程 1.门(急)诊医师对于经3次就诊仍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未请上级医师复诊。 2.危重患者到达急诊科后,未在3分钟内开始抢救。 3.门(急)诊医师对危重患者未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对病情涉及多科的患者,首诊医师未按患者的主要病情收住相应科室。 4.门(急)诊医师未见患者即开具“住院证”或病房医师不查看患者即开医嘱。 5.对于危重患者,会诊医师和医技科室的医(技)师在接到会诊邀请后,未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诊查患者。

6.会诊医师未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或未诊查患者进行“电话会诊”、“病历会诊”。 7.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或记录内容不规范。 8.科室二线或三线值班人员不明确或联系通讯工具不通畅或不能及时到位。 9.患者病情突然恶化且初步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查看病人或请相关科室人员会诊。 10.对疑难、危重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病例讨论或科间会诊。 11.需马上执行医嘱未向护士交待清楚,导致延缓执行。 12.对危重患者未做床头双交接班,或未将危重患者的病情、处理事项写入交班记录或存在漏交、漏接情况。 13.高风险、高难度的择期手术未在术前上报医务科。 14.麻醉师缺少术前、术后麻醉访视记录,或术后患者返回病房24小时内未诊查患者。 15.手术医师在术后未及时诊查手术患者,或3日内无三级医师查房记录。 16.对术后患者观察不仔细,未能及时发现出血、异常渗血。 17.医务人员的原因导致手术前准备不充分,延误手术进行。 18.未落实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或检验项目不齐全,或知情同意书签署不规范。 19.护士未正确执行医嘱或违反“三查九对”制度。 20.错发、漏发药物。 21.处方中药物出现用法错误、用药禁忌、配伍禁忌或用量超过极量而未注明。 22.违反相关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放射性药品。 23.采取体液标本时,采错标本、贴错标签、用错试管、非患者原因导致

医疗风险防范的工作制度

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工作流程 一总则 1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2 强化以事前防范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理念,重视患者安全,不断改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流程,转变服务作风,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3 落实院长负责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规范管理和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方法,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积极做好医疗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 4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医务人员应当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加强医患沟通,保护患者隐私;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5 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进行各项制度检查,进行医疗安全情况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制定并完善医疗风险防范措施,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 6 定期召开防范医疗事故及争议工作会议,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讨论科室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 7 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医患沟通制度。 8 加强治安管理,明确治安责任人,逐级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安全责任制,完善医院内部安全防范机制,落实人防、技防、特防等安全防范措施。 二医德医风建设 1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医德医风、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建设,制订落实行风教育、考核和责任追究制。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改进服务流程,方便病人就医,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医疗服务。 2 医务人员应当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崇高的职业道德、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康复科医疗风险及防范精编

康复科医疗风险及防范 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康复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 医疗风险是指存在于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可能会导致患者遭受伤残和损失的一切不安全事件。防范医疗风险,应加强医疗风险的管理,研究风险发生的规律,学习风险控制的技术,制定风险管理的目标,尽可能减少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减少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成本。 康复医学科是综合医院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医学科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运动功能有障碍的患者。康复医学科服务的宗旨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综合措施,促进病、伤、残者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使患者能够重返社会。在康复医学科日常诊疗工作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康复医学科的全体医务人员绝不可掉以轻心,对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一定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物理因子治疗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一)物理因子治疗的风险 这里所述及的物理因子治疗主要指利用人工物理能,如:声、光、电、磁、冷、热等因子作用于人体,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人工物理能通过对人体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起到消炎、镇痛、抗微生物、兴奋神经-肌肉,缓解痉挛、软化瘢痕、松解粘连、加速伤口愈合、加

速骨痂形成、调节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物理因子治疗由于无创、无痛苦、无毒副作用,对许多疾病的治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实施物理因子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不注意防护,未很好地掌握每种物理因子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或设备存在故障,对操作者和患者也存在着诸多风险。 1.电击伤或电流损伤:物理因子治疗中最大的风险和事故是电击伤和电流损伤。患者受到电流损伤时可表现为疼痛、肌肉痉挛、皮肤苍白、严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等严重情况。电击伤或电流损伤多因接地不良、设备故障所致。 2.灼伤:灼伤表现为皮肤或粘膜损伤,灼伤多因利用电、光、热因子治疗时,强度过大、温度过高,持续时间过长或保护不当所致。 3.过度刺激现象:由于物理因子的负荷量过大,作用时间过长,超过机体耐受力,患者除局部出现剂量过大的反应外,如:红肿、水疱,还可表现有出汗、心悸、疲乏、食欲不振,病情恶化等现象。 4.过敏反应:过敏体质的患者,在接受药物离子导入治疗时,出现对药物的过敏反应。 5.未很好地掌握物理因子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使患者病情加重或发生意外。对于高热、昏迷、恶病质、恶

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管理办法

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管理办法

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 医疗风险识别、监控、防范、处理措施 医疗风险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对患方或医方造成伤害的危险因素。对患方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害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情。对医方是指发生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的风险。因其存在不确定性且与医疗质量有密切关系,故医院制定本措施以最大限度规避风险,构建和诣医患关系。 一、医疗风险识别 医疗风险识别是发现、认可并记录医疗风险的过程。目的是确定可能影响系统或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事件或情况。一旦医疗风险得以识别,组织应对现有的控制措施(人员、过程和系统等)进行识别。 二、医疗风险防范 医疗风险重在防范,全院职工必须树立医疗风险防范意识,自觉参与风险监控与报告,一旦出现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平时工作中就严格执行相关卫生管理法规和制度,总体要求:(一)、临床、医技科室及有关部门围绕保障病人的医疗质量与安全,防范医疗风险,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二)、切实做好“重点”病人管理与沟通。

(三)、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严禁推诿病人,做好“严重创作、急性心梗、脑卒中”等重点病种的抢救“绿色通道”。(四)、严格医务人员资格准入,特殊岗位持证上岗。 (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认真落实手术资格准入、手术分级管理、手术安全核对制度。 (六)、实施临床路径的单病种质控,执行临床诊疗常规和技术准备,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 (七)、严格把握高风险诊疗操作的资格认定和管理。 (八)、切实保障患者的权益,做好知情同意告知工作。(九)、遵循药物使用原则,安全、合理用药。 (十)、各诊疗环节认真做好检查。 (十一)、各种救治设备、设施和器械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特殊抢救设备,需要时服从医务处、护理部统一调配。 (十二)、全院各科室及医务人员就竭尽全力相互配合、共同协作,积极应对医疗风险,保障病人安全。 三、医疗风险监控范围 (一)、临床 1、推诿、延误治疗; 2、未按规定知情告知,谈话签字不规范; 3、重点病人管理不到位; 4、入院一周内仍诊断不清,病情疑难由外院转入的病人; 5、院内急会诊未按时到达;

康复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

康复医学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 医疗风险就是指存在于整个治疗过程中得可能会导致患者遭受伤与损失得一切不安全事件。防范医疗风险,应加强医疗风险得管理,研究风险发生得规律,学习风险控制得技术,制定风险管理得目标,尽可能减少医疗服务过程中得各类危险因素,确保医疗服务得安全性与治疗得有效性,减少医院经营管理中得风险成本、 康复医学科就是综合医院临床工作得重要组成部分、康复医学科服务得对象主要就是运动功能有障碍得患者、康复医学科服务得宗旨就是利用一切可利用得综合措施,促进病、伤、残者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使患者能够重返社会。在康复医学科日常诊疗工作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康复医学科得全体医务人员绝不可掉以轻心,对可能发生得医疗风险,一定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1物理因子治疗得风险及防范对策 1 .1物理因子治疗得风险 这里所述及得物理因子治疗主要指利用人工物理能,如:声、光、电、磁、冷、热等因子作用于人体,达到预防与治疗疾病得方法。人工物理能通过对人体得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起到消炎、镇痛、抗微生物、兴奋神经-肌肉,缓解痉挛、软化瘢痕、松解粘连、加速伤口愈合、加速骨痂形成、调节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物理因子治疗由于无创、无痛苦、无毒副作用,对许多疾病得治疗起到了很好得作用。但在实施物理因子治疗得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不注意防护,未很好地掌握每种物理因子治疗得适应证、禁忌证或设备存在故障,对操作者与患者也存在着诸多风险、 1 . 1 . 1电击伤或电流损伤: 物理因子治疗中最大得风险与事故就是电击伤与电流损伤、患 者受到电流损伤时可表现为疼痛、肌肉痉挛、皮肤苍白、严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等严重情况。电击伤或电流损伤多因接地不良、设备故障所致。 1。1、2灼伤:灼伤表现为皮肤或粘膜损伤,灼伤多因利用电、光、热因子治疗时,强度过大、温度过高,持续时间过长或保护不当所致。 1. 1、3过度刺激现象:由于物理因子得负荷量过大,作用时间过长,超过机体耐受力,患者除局部出现剂量过大得反应外,如:红肿、水疱, 还可表现有出汗、心悸、疲乏、食欲不振,病情恶化等现象、 1 . 1 . 4过敏反应:过敏体质得患者,在接受药物离子导入治疗时,出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在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医院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风险的责任人或受害者。为了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院管理,特制订我院医疗风险管理规定。 一、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是医疗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人,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具有预见性,注意发现医疗流程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关注高风险环节,力求控制。对于不可控风险,要权衡利弊,降低风险。难以避免风险的诊疗,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1. 院长是全院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院长承担分管业务的风险管理责任,各科室主任承担所属科室的医疗风险管理责任。 2.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风险管理工作,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定期对医疗风险现状调查、选题、设立目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和持续改进措施八大步骤开展日常风险管理工作。 3. 医院各科室员工均有权,也有义务提出全院、科室和岗位工作中的各种医疗风险隐患,规避、控制、上报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4. 院科两级各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认真开展医疗风险管理专项整治活动,结合实际工作,对风险因素从发生概率及导致后果的严重性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并记录在案。 5. 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定期组织学习现有的诊疗指南、操作规范、流程,避免可预测的医疗风险。 6. 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定期或一旦发现新的医疗风险因素,即时召开专题会,查找、研讨、分析并寻找有效解决方法。各科可自行解决者自行解决并向医务科备案,若需医院协调,则上报至医务科。在医疗活动中,查找出的风险、

医疗风险防范措施

医疗风险防范措施

医疗风险防范措施 一、医疗风险防范措施 1、告知与沟通: ①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必须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替代治疗方案、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告知要力求全面准确,避免因告知不足而导致医疗纠纷,但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②告知采取口头告知、书面告知和见证告知三种方式。口头告知适用于医院诊疗程序等一般性情况的告知;书面告知适用于有告知义务的医疗管理、患者病情、诊疗措施及风险告知,书面告知必须要有患方签字;见证告知适用于医院有告知义务但患方拒绝在书面告知上签字或无患方家属而本人也无法签字的告知,告知时必须要有第三者在场,并签字证明。 ③按照有关规定需取得患者书面统一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应当有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近亲属

⑧手术告知原则上由主刀医师负责,特殊情况可以委派有相应资质的助手告知,但告知内容应当经主刀医师审核同意。重大、疑难、多可合作、新开展手术必须由主刀医师亲自告知。 ⑨科室对非手术诊治(包括药物治疗及各种物理治疗、自费药品和治疗方法使用等)的医疗措施及风险要实行告知制度,取得患方同意并签字后,方可采取诊治措施。但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时,在告知同时,可采取抢救性诊治措施。 ⑩科室必须对危重、大型、疑难、复杂、高风险、毁损性、新开展的手术或操作进行术前讨论,然后由主刀医师进行第一次术前谈话,填写《新技术、新项目、重大疑难手术审批表》上报医务科,医务科备案并提交业务副院长批准,并由医务科组织人员进行第二次术前行政再谈话后实施。 2、首诊负责和值班交接班: ①第一次接诊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科室,首诊医师和科室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营山县人民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在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医院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风险的责任人或受害者。为了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院管理,特制订我院医疗风险管理规定。 一、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是医疗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人,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具有预见性,注意发现医疗流程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关注高风险环节,力求控制。对于不可控风险,要权衡利弊,降低风险。难以避免的风险,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1、院长是全院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主管院长承担主管业务的风险管理责任,各科室主任承担所属科室的医疗风险管理责任。 2、医院各科室员工均有权,也有义务提出全院、科室和岗位工作中的各种医疗风险隐患,规避、控制、上报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3、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科级质量与安全

管理小组负责医疗风险管理工作,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定期对医疗风险现状调查、选题、设立目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和持续改进措施八大步骤开展日常风险管理工作。 4、院科两级各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认真开展医疗风险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每月结合实际工作,对风险因素从发生概率及导致后果的严重性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并记录在案。 5、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进行现有的操作规章、流程指南的学习,避免可预测的医疗风险。 6、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一次或一旦发现新的医疗风险因素,即时召开专题会,查找、研讨、分析并寻找有效解决方法。各科可自行解决者自行解决,若需医院协调,则上报至门诊办公室(门诊科室)或医政科(病房科室)。在每月活动中,查找出的风险、隐患,科内首先提出处理意见,并在科内或病区内尽可能广泛地征求员工的意见,选择最优方案落实,并将所采取的措施通报科内。 7、院长每半年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科级质量与安全小组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并以询问方式了解科室员工对所记录的已施行的改进措施的知晓情况。检查各种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其有效性、实际性及便捷性进行评估。对于不完善的措施进一步进行分析、整改,直至完善。协助科内进行医疗风险管理工作,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临洮县中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二、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甘肃省病历书写规范》、《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和要求,书写和妥善保管病历资料。病历资料承担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和法律诉讼举证责任。 三、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查对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手术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以及请示报告制度等有关制度和规定。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四、按照卫生部、甘肃省卫计委、定西市卫生局关于医疗技术准入有关规定,规范医疗技术准入和医师、护士的执业行为,执行医院有关规定。 五、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应当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将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或家属,及时解答其咨询;并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要让病人对手术、麻醉、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条款,新开展技术项目及某些非常规治疗项目风险了解清楚,并于检查或治疗前履行患者同意签字手续。

六、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做好病历和实物封存和保管。按规定保管和复印病历资料,严格遵守病历回收和病历借阅制度。 七、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做好患者死亡后尸体处理和尸检。凡医患双方当事人对患者死亡原因有异议的,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冷冻的尸体可延长到7天,并有死者亲属同意签字。 八、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当班医务人员及科室领导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九、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争议时,应当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及时向医院相关职能部门报告,职能部门接报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主管院长报告,并按规定向市卫生局报告。 十、科室负责人及相关医务人员要积极做好患者或亲属的解释,化解矛盾,并主动配合医院处理善后工作。 医疗风险预警、防范、追溯机制 一、意义: 在门诊、住院、出院、诊断、治疗、康复等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卫生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

最新康复科医疗风险及防范

康复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 医疗风险是指存在于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可能会导致患者遭受伤残和损失的一切不安全事件。防范医疗风险,应加强医疗风险的管理,研究风险发生的规律,学习风险控制的技术,制定风险管理的目标,尽可能减少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减少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成本。 康复医学科是综合医院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医学科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运动功能有障碍的患者。康复医学科服务的宗旨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综合措施,促进病、伤、残者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使患者能够重返社会。在康复医学科日常诊疗工作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康复医学科的全体医务人员绝不可掉以轻心,对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一定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物理因子治疗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一)物理因子治疗的风险 这里所述及的物理因子治疗主要指利用人工物理能,如:声、光、电、磁、冷、热等因子作用于人体,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人工物理能通过对人体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起到消炎、镇痛、抗微生物、兴奋神经-肌肉,缓解痉挛、软化瘢痕、松解粘连、加速伤口愈合、加速骨痂形成、调节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物理因子治疗由于无创、无痛苦、无毒副作用,对许多疾病的治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实施物理因子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不注意防护,未很好地掌握每种物理因子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或设备存在故障,对操作者和患者也存在着诸多风险。 1.电击伤或电流损伤:物理因子治疗中最大的风险和事故是电击伤和电流损伤。患者受到电流损伤时可表现为疼痛、肌肉痉挛、皮肤苍白、严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等严重情况。电击伤或电流损伤多因接地不良、设备故障所致。 2.灼伤:灼伤表现为皮肤或粘膜损伤,灼伤多因利用电、光、热因子治疗时,强度过大、温度过高,持续时间过长或保护不当所致。 3.过度刺激现象:由于物理因子的负荷量过大,作用时间过长,超过机体耐受力,患者除局部出现剂量过大的反应外,如:红肿、水疱,还可表现有出汗、心悸、疲乏、食欲不振,病情恶化等现象。 4.过敏反应:过敏体质的患者,在接受药物离子导入治疗时,出现对药物的过敏反应。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第六师奇台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2015 年)在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医院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风险的责任人或受害者。为了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院管理,特制订我院医疗风险管理规定。 一、指导原则医务人员是医疗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人,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具有预见性,注意发现医疗流程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关注高风险环节,力求控制。对于不可控风险,要权衡利弊,降低风险。难以避免的风险,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1、院长是全院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院长承担主管业务的风险管理责任,各科室主任承担所属科室的医疗风险管理责任。 2、医院各科室员工均有权,也有义务提出全院、科室和岗位工作中的各种医疗风险隐患,规避、控制、上报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3、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风险管理工作,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定期对医疗风险现状调查、选题、设立目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和持续改进措施八大步骤开展日常风险管理工作。 4、院科两级各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认真开展医疗风险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每月结合实际工作,对风险因素从发生概率及导致后果的严重性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并记录在案。 5、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对现有的操作规章、流程、指南等

进行培训学习,避免可预测的医疗风险。 6、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一次或一旦发现新的医疗风险因素,即时召开专题会,查找、研讨、分析并寻找有效解决方法。各科可自行解决者自行解决,若需医院协调,则上报至医教处。在每月活动中,查找出的风险、隐患,科内首先提出处理意见,并在科内或病区内尽可能广泛地征求员工的意见,选择最优方案落实,并将所采取的措施通报科内。 7、院长每半年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科级质量与安全小组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并以询问方式了解科室员工对所记录的已施行的改进措施的知晓情况。检查各种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其有效性、实际性及便捷性进行评估。对于不完善的措施进一步进行分析、整改,直至完善。协助科内进行医疗风险管理工作,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医院,对科内提出问题或意见24 小时内给予答复。 8、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半年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分析,上报主管院长,年终将全年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下一年度的医疗风险管理重点。 三、医疗风险预警标准(以下情况应当预警) 1、危重病人抢救及高风险病人。 2、急、重、危病人应做特殊检查和处理的,转诊病人具有一定风险的。 3、输液、药物使用异常反应的。 4、界于多学科之间、又一时难以确诊的重症患者,在执行首诊 负责制后,存在一定风险的 5、对于自知或他人的提示下,有违反规章或操作规程,可能发生医疗风险的。 6、对诊疗效果不满意,可能引起医疗争议的院内以及对操作较复杂,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及治疗效果难以准确判断的。 7、对相关检查不健全,各项指征与相关检查不一致、报告单不准确、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的。

医疗风险防范措施(1)

医疗风险防范措施 一、医疗风险防范措施 1、告知与沟通: ①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必须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替代治疗方案、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告知要力求全面准确,避免因告知不足而导致医疗纠纷,但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②告知采取口头告知、书面告知和见证告知三种方式。口头告知适用于医院诊疗程序等一般性情况的告知;书面告知适用于有告知义务的医疗管理、患者病情、诊疗措施及风险告知,书面告知必须要有患方签字;见证告知适用于医院有告知义务但患方拒绝在书面告知上签字或无患方家属而本人也无法签字的告知,告知时必须要有第三者在场,并签字证明。 ③按照有关规定需取得患者书面统一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应当有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近亲属签字,没有近亲属,由其他关系人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关系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院负责人或者被授权的负责人签字。 ④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者,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近亲属签署知情选择书,并及时记录。患者无近亲属或者近亲属无法签署知情选择书,由患者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关系人签署知情选择书。 ⑤医务人员在各个诊治环节中应当积极与患方进行沟通,并解答其咨询,解答应当热情友善、耐心细致、通俗易懂、表达准确,重要的沟通应当记录在病历中,并请其签名。 ⑥手术及有创诊疗措施(包括各种组织器官穿刺、内窥镜和血管内的诊治等),医务人员

应当将疾病的诊断、手术及麻醉方式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充分告知患方,并请其签字。 ⑦手术过程中,需要改变手术方案、麻醉方式或切除患者组织器官等,手术者必须征求患者(方)同意并签字后才能进行,但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时,在告知同时,可采取抢救性措施。 ⑧手术告知原则上由主刀医师负责,特殊情况可以委派有相应资质的助手告知,但告知内容应当经主刀医师审核同意。重大、疑难、多可合作、新开展手术必须由主刀医师亲自告知。 ⑨科室对非手术诊治(包括药物治疗及各种物理治疗、自费药品和治疗方法使用等)的医疗措施及风险要实行告知制度,取得患方同意并签字后,方可采取诊治措施。但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时,在告知同时,可采取抢救性诊治措施。 ⑩科室必须对危重、大型、疑难、复杂、高风险、毁损性、新开展的手术或操作进行术前讨论,然后由主刀医师进行第一次术前谈话,填写《新技术、新项目、重大疑难手术审批表》上报医务科,医务科备案并提交业务副院长批准,并由医务科组织人员进行第二次术前行政再谈话后实施。 2、首诊负责和值班交接班: ①第一次接诊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科室,首诊医师和科室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专科等工作负责。 ②危急重患者需检查、会诊、住院或转院,首诊医师应负责安排检查、会诊、联系科室和转诊医院,并联系护送人员。 ③就只危急重患者时,首诊医师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收治科室等决定权,任何科室和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精修订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第六师奇台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2015年) 在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医院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风险的责任人或受害者。为了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院管理,特制订我院医疗风险管理规定。 一、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是医疗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人,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具有预见性,注意发现医疗流程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关注高风险环节,力求控制。对于不可控风险,要权衡利弊,降低风险。难以避免的风险,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1、院长是全院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院长承担主管业务的风险管理责任,各科室主任承担所属科室的医疗风险管理责任。 2、医院各科室员工均有权,也有义务提出全院、科室和岗位工作中的各种医疗风险隐患,规避、控制、上报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3、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风险管理工作,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定期对医疗风险现状调查、选题、设立目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和持续改进措施八大步骤开展日常风险管理工作。 4、院科两级各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认真开展医疗风险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每月结合实际工作,对风险因素从发生概率及导致后果的严重性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并记录在案。 5、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对现有的操作规章、流程、指南等进行培训学习,避免可预测的医疗风险。

康复科医疗风险与防范

康复科医疗风险及防对策 医疗风险是指存在于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可能会导致患者遭受伤残和损失的一切不安全事件。防医疗风险,应加强医疗风险的管理,研究风险发生的规律,学习风险控制的技术,制定风险管理的目标,尽可能减少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减少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成本。 康复医学科是综合医院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医学科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运动功能有障碍的患者。康复医学科服务的宗旨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综合措施,促进病、伤、残者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使患者能够重返社会。在康复医学科日常诊疗工作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康复医学科的全体医务人员绝不可掉以轻心,对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一定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物理因子治疗的风险及防对策 (一)物理因子治疗的风险 这里所述及的物理因子治疗主要指利用人工物理能,如:声、光、电、磁、冷、热等因子作用于人体,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人工物理能通过对人体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起到消炎、镇痛、抗微生物、兴奋神经-肌肉,缓解痉挛、软化瘢痕、松解粘连、加速伤口愈合、加速骨痂形成、调节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物理因子治疗由于无创、无痛苦、无毒副作用,对许多疾病的治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实施物理因子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不注意防护,未很好地掌握每种物理因子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或设备存在故障,对操作者和患者也存在着诸多风险。 1.电击伤或电流损伤:物理因子治疗中最大的风险和事故是电击伤和电流损伤。患者受到电流损伤时可表现为疼痛、肌肉痉挛、皮肤苍白、严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等严重情况。电击伤或电流损伤多因接地不良、设备故障所致。 2.灼伤:灼伤表现为皮肤或粘膜损伤,灼伤多因利用电、光、热因子治疗时,强度过大、温度过高,持续时间过长或保护不当所致。 3.过度刺激现象:由于物理因子的负荷量过大,作用时间过长,超过机体耐受力,患者除局部出现剂量过大的反应外,如:红肿、水疱,还可表现有出汗、心悸、疲乏、食欲不振,病情恶化等现象。 4.过敏反应:过敏体质的患者,在接受药物离子导入治疗时,出现对药物的过敏反应。

医疗保健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保健风险管理方案 在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 ,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医院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风险的责任人或受害者。为了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 , 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 改善医院管理 , 特制订我院医疗保健风险管理规定。 (一)指导原则医务人员是医疗保健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人 , 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具有预见性 , 注意发现医疗保健流程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 , 关注高风险环节 ,力求控制。对于不可控风险 , 要权衡利弊 ,降低风险。难以避免的风险 , 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楚, 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医疗保健风险管理制度 1.院长是全院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 , 院长承担主管业务的风险管理责任 , 各科室主任承担所属科室的医疗风险管理责任。 2. 医院各科室员工均有权、也有义务提出全院、科室和岗位工作中的各种医疗风险隐患 , 规避、控制、上报风险 , 提出改进措施 , 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风险管理工作, 通过院科两级管理 ,定期对医疗风险现状调查选题、设立目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和持续改进措施八大步骤开展日常风险管理工作。

4.院科两级各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认真开展医疗风险管理专项整治活动 , 每月结合实际工作 , 对风险因素从发生概率及导致后果的严重性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 并记录在案。 5.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进行现有的操作规章、流程指南的学习 , 避免可预测的医疗风险。 6.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一次或一旦发现新的医疗风险因素 , 即时召开专题会 , 查找、研讨、分析并寻找有效解决方法。各科可自行解决者自行解决 , 若需医院协调 , 则上报至医务科或保健部在每月活动中 , 查找出的风险、隐患 , 科内首先提出处理意见 , 并在科内或病区内尽可能广泛地征求员工的意见 , 选择最优方案落实 , 并将所采取的措施通报科内。 7.院长每半年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活动记录进行检查 ,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科级质量与安全小组活动记录进行检查 , 并以询问方式了解科室员工对所记录的已施行的改进措施的知晓情况。检查各种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 对其有效性、实际性及便捷性进行评估。对于不完善的措施进一步进行分析、整改 , 直至完善。协助科内进行医疗风险管理工作 , 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医院 , 对科内提出问题或意见 24 小时内给予答复。 8.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半年对检查结果进行汇 总、整理分析 , 上报主管院长 , 年终将全年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 提出下一年度的医疗风险管理重点并制定年度工作方(三)医疗保健风险警示范围

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管理办法

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管理办法 保障2015年经营目标完成的 医疗质量及风险防范的管理措施 医疗质量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保障医院正常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为能使2015年我院经营目标的顺利和有效完成,医疗质量和服务必须不断提高,医疗风险的防范尤为重要,为此,制定以下措施。 一、医疗管理方面 1、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科室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使每一名医务人员都树立“人命关天、责任重大”的意识,强化“病人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理念,从而使每一名医务人员都能依法依规、认真负责、安全有效地干好各自岗位、各自环节的工作,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落实到与之相关的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个人,切实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做到依法执业,行为规范;健全并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等。 (2)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加强科学合理用血,保证血液安全;制定医务人员医疗质量与安全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置的监管机制,把医疗质量和安全真正落实到医院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严防发生医疗事故,减少医患纠纷,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2、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方便病人就医。如优化流程,简化环节,缩短病人就诊等候时间;科室标识规范、清楚、

醒目;为病人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缩短各种等候和各项检查预约、报告时间;严格医药费用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等。 3、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提高服务质量,注重诚信服务,构建友善的医患关系,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自觉维护病人的权利,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服务态度良好,服务用语规范,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进一步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主动加强与病人的交流,耐心向病人交待或解释病情,并使用通俗 1 易懂的语言。 4、因医院内部对各专业的人力、技术、设备配置等不同,客观上会造成对某些疾病诊治水平的差异,故收治病人实行急诊优先、专病专治的原则,禁止科室之间盲目抢收病人造成延误诊断治疗和医疗纠纷;对于慢性病和危重病人,各科必须以病情和病人利益为出发点,同时考虑本科室及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不拒收不盲收。 5、对科室手术级别和人员资质进行规范,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并落实手术准入制度;术前充分做好病情评估和术前讨论,有完善的针对突发病情处理预案。特别在手术室、ICU、导管室等关键科室的人力和设备配置要按照科室诊疗规范开展工作,避免出现漏洞或制度缺陷 6、医院规范医疗服务流程,强化环节细节控制;保障医疗信息通畅,强化问题逐级上报机制,杜绝出现医疗问题后隐瞒不报现象,加强不良事件防范力度,规避同一问题重犯的风险。 二、医务人员能力和道德要求 1、医务人员是医疗活动的主体,是降低医疗风险和缺陷的基本要素,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的医疗行为以及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对于降低医疗风险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