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版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版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版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版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康复诊疗规范 【概念】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分型】 1 颈型颈椎病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做点头、仰头 及转 头活动,呈斜颈姿势。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重。 临床检查:急性期颈椎活动绝对受限,颈椎各方向活动范围近于零度。颈椎旁肌、胸1 ~胸7 椎旁或斜方肌、胸锁乳头肌有压痛,冈上肌、冈下肌也可有压痛。如有继发性前斜角肌痉挛,可在胸锁乳头肌内侧,相当于颈3 ~颈6 横突水平,扪到痉挛的肌肉,稍用力压迫,即可出现肩、臂、手放射性疼痛。 2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痛和颈部发僵,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有些患者还有肩部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 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这种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具有特征性,因此称为根型疼痛。疼痛或麻木可以呈发作性、也可以

呈持续性。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的加重。 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晚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 临床检查: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 交感型颈椎病? 头部症状:如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偶有因头晕而跌倒者。 眼耳鼻喉部症状: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视物不清、眼前好象有雾等;耳鸣、耳堵、听力下降;鼻塞、“过敏性鼻炎”,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味觉改变等。 胃肠道症状: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以及咽部异物感等。 心血管症状: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麻木但 是又不按神经节段或走行分布以上症状往往与颈部活动有明显关系,坐位或站立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颈部活动多、长时间低头、在电脑前工作时间过长或劳累时明显,休息后好转。 4、椎动脉型颈椎病

项痹痛(颈椎病)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

项痹痛(颈椎病)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和退行性改变导致颈脊神经、颈髓、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属中医“眩晕”的范畴,因为颈椎病可以分为很多型,各型的治疗手段是不相同的,只有经过专科医生的正确诊断后,才能给您提供一个适合的治疗方案。日常应做好以下饮食、起居方面的预防: 1注意颈部保暖,炎热季节尤其要注意空调温度不能太低。 2对于低不宜将头靠在床上或沙发扶手上看书、看电视。头劳作超过1小时,应休息几分钟,可间隔一段时间向相反方向转动头颈,3当近距离看物后,应抬头远视半分钟左右,待眼睛疲劳消除后再继续工作,有利于缓解颈椎的慢性劳损。 4纠正生活的不良体位,避免连续长时间屈颈、低头,以减轻长时间端坐引起的颈部疲劳。 5枕头的高度应适中,枕头的形状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有利于尽快缓解颈椎病的疲劳。 6自我按摩疗法。可用食指中指按肩井、风池等穴位,再按颈项两旁的肌肉,放松软组织。 7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如蛋类、奶类、鱼类、瘦肉、猪血、红枣、桂圆、黑芝麻等。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如甲鱼、阿胶、核桃粥、黑芝麻粥等。

8血压不高的人还可适量饮些温热黄酒。多晒太阳,必要时可服用钙片以补充钙的不足。 康复指导: 可以进行以下锻炼: 1、前屈后伸:双手叉腰,放慢呼吸,缓缓低头使下巴尽量紧贴前胸;再仰头,头部尽量后仰;停留片刻后再反复做 4 次。 2、左右侧弯:左、右缓慢歪头,耳垂尽量达到左右肩峰处;停留片刻后再反复做 4 次。 3、左右转颈:头部缓慢左转,吸气,颏部尽量接触肩峰,还原,再右转,吸气,颏部尽量接触肩峰,停留片刻后再反复做 4 次。 4、旋转运动:头部顺时针旋转 4 次,再逆时针旋转 4 次。 5、同向旋肩:两肘肩部侧弯,两手搭在肩上,以手指为轴向前缓慢旋转两肩,头部尽量向前伸,缓慢吸气,反复 4 次;再以手指为轴向后缓慢旋转两肩,头部尽量向后伸,缓慢吸气,反复 4 次。

颈椎病诊疗方案

【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病属祖国医学“项痹”范畴,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正虚,经气不利等所致。以项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4.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二)西医诊断标准 1. 颈型: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2.神经根型: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3.脊髓型:出现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管狭窄,并证实存在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的颈脊髓压迫;除外进行性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4.交感型:诊断较难,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果行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 ①耳源性眩晕:由于内耳出现前庭功能障碍,导致眩晕。如美尼耳氏综合征、耳内听动脉栓塞。 ②眼源性眩晕:屈光不正、青光眼等眼科疾患。 ③脑源性眩晕:因动脉粥样硬化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腔隙性脑梗塞;脑部肿瘤;脑外伤后遗症等。 ④血管源性眩晕:椎动脉的V1和V3段狭窄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高血压病、冠心病、嗜铬细胞瘤等。 ⑤其他原因:糖尿病、神经官能症、过度劳累、长期睡眠不足等。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6版

颈椎病诊治指南2016版 世界脊柱学会会长Tomas Kung 编著 柳茹理工大学康复专业Yaonasoya 翻译 关键词:颈椎病,诊断,治疗,康复,牵引,手术,药物。 第一部分前言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1992年,青岛)明确了颈椎病定义:即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第二部分颈椎病的分型 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颈型(又称软组织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 一.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是在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慢性损伤,椎间盘退化变性,椎体不稳,小关节错位等的基础上,机体受风寒侵袭、感冒、疲劳、睡眠姿势不当或枕高不适宜,使颈椎过伸或过屈,颈项部某些肌肉、韧带、神经受到牵张或压迫所致。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30~40岁女性多见。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在各型中发病率最高,约占60~70%,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多为单侧、单根发病,但是也有双侧、多根发病者。多见于30~50岁者,一般起病缓慢,但是也有急性发病者。男性多于女性1倍。 三.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占颈椎病的12~20%,由于可造成肢体瘫痪,因而致残率高。通常起病缓慢,以40~60岁的中年人为多。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时,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无椎管狭窄者小。多数患者无颈部外伤史。 四.交感型颈椎病: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交感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由于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常常累及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的舒缩功能异常。因此交感型颈椎病在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症状的同时,还常常伴有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表现。 五.椎动脉型颈椎病:正常人当头向一侧歪曲或扭动时,其同侧的椎动脉受

颈椎病康复护理常规

颈椎病康复护理常规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纠正头颈部的不良体位,避免处于过度屈曲位,或者长期固 定于同一姿势,保持正确体位。 3.指导患者良好的睡眠体位,使头颈部保持自然仰伸位,胸部 及腰部保持自然曲度,上髋及双膝略呈屈曲状。枕头的要求; 长度40-60cm为宜,高度以10-15cm为宜,或按公式计算; (肩宽-头宽)÷2,枕芯内容物选择荞麦、蒲绒、绿豆壳等 若加上适量的茶叶和薄荷则更好。 4.颈围的护理指导。颈围的作用是固定颈椎于适当的体位,维 持正常的生理曲度,限制颈椎的异常活动,减少不稳定的因 素,支撑头部重量,减轻其对颈椎的压力。颈围的高度必须 合适,以保持颈椎处于中间位,最好给患者定做。急性期过 后颈围应去除,长期应用颈围会引起颈部肌肉萎缩、关节僵 硬、不利于颈椎病的康复。 5.颈椎牵引的注意事项 牵引的方式有简易牵引、电脑自动牵引、以及手法牵引等。 牵引的姿势可采用卧式、坐式两种。 (1)牵引角度;大多采用微屈曲位或垂直位,不作后伸牵引。除保持15°左右的前倾角外,还应让患者内收下 颌,个别枕骨较平者应在枕部垫一毛巾,以避免牵引 中头后仰。

(2)牵引重量可按体重的1/2-1/8计算,牵引可随时调整,以颈部无疼痛不适、颌面、耳颞部无明显压迫感为宜。 颈牵引带着力点要侧重于枕部,支架应足够宽,保证 撑开牵引带不压迫颞浅动脉,否则可能会发生头晕。 (3)牵引治疗后要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嘱患者休息片刻后方可离开。 (4)急性期疼痛剧烈者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不宜牵引。 1,医疗体操注意事项;常用的医疗体操方法有;左右旋转、伸颈拔背、与项争力、环绕颈项、擦颈按摩。 (1)应由医师选择动作和规定运动量。 (2)脊髓型颈椎病及椎动脉型颈椎病发作期应当限制运动。 (3)运动应缓慢进行,幅度由小逐步增大,避免快速运动 (4)骨质增生明显者需慎重进行。 2,预防措施: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工作体位,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定期远视,调整工作台的高度与倾斜度,坚持工间活 动;纠正生活中的不良体位。 3,体育锻炼禁忌症 (1)颈椎病术后患者,因恢复和愈合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局部制动,故在术后3个月内应禁止做颈部运动和体操。 (2)体温高于38℃以上者, (3)静息状态下脉搏100次/分钟以上者 (4)舒张压大于120mmHg或收缩压低于100mmHg,并有

颈椎病的康复方案

一、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和其继发性的椎间关节退行行病变所至临近组织(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等)受累所引起的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二、颈椎病的分型: 颈椎病分为五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食道压迫型。而食道压迫型较少见。 1. 神经根型颈椎病:退行性改变的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或椎体后骨刺刺激和压迫#脊神经根而引起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者。 2. 脊髓型脊椎病:因退行性颈椎间盘向后突出或椎体后缘的骨刺压迫脊髓,而引起的脊髓的传导功能障碍。 3.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颈椎间盘或颈椎骨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的、椎动脉的、脊髓膜内的交感神经纤维而引起的一系列的反射症状。 4. 颈动脉型颈椎病:由于钩椎关节退行病变,骨刺压迫或椎间盘向侧方突出而压迫椎动脉而造成脑供血不足。 三、颈椎病的治疗: 1. 颈椎病大部分可以应用保守治疗治愈,保守治疗包括:牵引、理疗、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另外中医推拿、按摩、针灸治疗亦非常有效。 2. 保守治疗无效,可以采用手术治疗。 对于颈椎病保守治疗实际上即是康复治疗。而手术之后功能的恢复过程中康复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四、颈椎病保守治疗康复方案: 1. 活动期 活动期患者颈椎病的症状较重,可以适当制动,比如佩戴颈托、卧床休息,以减少颈部的负荷。同时应由专业医生决定是否需要使用牵引,配合理疗,使用适当药物帮助尽快缓解症状。 在接受以上治疗的同时,为维持颈部周围肌肉力量,应进行以下练习: (1)颈部抗阻等长肌力练习(参见第十三章第四节:图解038): 在最用力处保持10秒为1次,10次/组,2-3组/日。 最好对照镜子练习,确保练习时颈部肌肉用力,但头部不偏向任何方向,保持在中立位。此练习主要加强颈部周围肌肉肌力,提高颈部控制能力及颈椎稳定性,同时非常安全。 2. 恢复期: 急性期后应继续并加强肌力练习,进一步提高颈部的稳定性,确保在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时颈部的安全,并且尽量避免复发。 (1)“床边抬头”颈部肌力练习(参见第十三章第四节:图解039): 在最用力处保持10秒为1次,10次/组,2-3组/日。 确保练习时颈部肌肉用力,但头部不偏向任何方向,保持在中立位。此练习主要加强颈部周围肌肉肌力,提高颈部控制能力及颈椎稳定性,同时非常安全。 随症状的减轻和肌力的提高可逐渐改为动力性练习。 (2)颈部活动度练习(参见第十三章第五节:图解095,096,097,098):在颈部有牵拉感或微痛处保持10-15秒,5次/组,1-2组练习连续进行,2次连续/日。 练习前必须由专业医生的指导,了解哪些方向的活动可做,哪些则应尽量避免! (3)肩部肌力练习(参见第十三章第四节:图解001,002,003): 运动肩部的肌肉通常也通过颈部,因此可以帮助提高颈部的力量和稳定性。同时纠正急性期疼痛麻木造成的上肢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

-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神经根型颈椎病(项痹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颈椎病从词义看应是泛指颈段脊柱病变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国际上较一致的看法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 (一)、症状颈椎病中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50%-60%)。是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剌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临床上开始多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时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当头部或上肢姿势不当或突然牵撞患肢即可发生剧烈的闪电样锐痛。 (二)、体征可见患侧颈部肌痉挛,且肩部上耸。患肢上举、外展和后伸有不同程度受限。上肢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术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出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 (三)、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 二、诊断标准 参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神

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三、中医辨证分型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1.寒湿痹阻型: 辨证要点:头颈肩背疼痛,畏寒喜热,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痰瘀阻络型: 辨证要点: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头重眩晕。舌黯或有瘀斑,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 3.气血不足型: 辨证要点:头项酸痛,肩臂麻木不仁,自汗,心悸气短,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4.肝肾亏虚型: 辨证要点:颈肩不适,头胀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或有齿痕,或舌干红少苔,脉弦细。 四、治疗 1、一般治疗:(1)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本病的发病机理、治疗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 第一部分前言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约为3.8%-17.6%,男女之比约为6:1。 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1992年,青岛)明确了颈椎病定义:即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第二部分颈椎病的分型 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颈型(又称软组织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 一.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是在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慢性损伤,椎间盘退化变性,椎体不稳,小关节错位等的基础上,机体受风寒侵袭、感冒、疲劳、睡眠姿势不当或枕高不适宜,使颈椎过伸或过屈,颈项部某些肌肉、韧带、神经受到牵张或压迫所致。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30-40岁女性多见。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在各型中发病率最高,约占60-70%,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多为单侧、单根发病,但是也有双侧、多根发病者。多见于30-50岁者,一般起病缓慢,但是也有急性发病者。男性多于女性1倍。 三.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占颈椎病的12-20%,由于可造成肢体瘫痪,因而致残率高。通常起病缓慢,以40-60岁的中年人为多。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时,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无椎管狭窄者小。多数患者无颈部外伤史。 四. 交感型颈椎病 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交感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由于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常常累及椎动脉,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颈痛 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 编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颈型颈椎病具有颈痛症状及颈部压痛点。2.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问孔挤压试验或者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旋颈试验阳性,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4.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5.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颈性眩晕,猝倒或四肢无力运动不灵活。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下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细。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而红日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日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二、治疗方案:根据颈椎病的分型来选择如下方案 (一)手法 1.松解类手法 (1) 基本手法: (2) 通调督脉法: (3) 间歇拔伸法: (4) 牵引揉捻法: (5) 拔伸推按法:2.整复类手法 (1) 旋提手法: (2) 定位旋转扳法: (3) 旋转法: (4)其他颈椎微调手法。 (二)针灸疗法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微波针、梅花针,电针等特色针刺疗法。

颈椎病诊疗指南

三.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占颈椎病的12 ~20%,由于可造成肢体瘫痪,因而致残率高。通常起病缓慢,以40 ~60 岁的中年人为多。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时,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无椎管狭窄者小。多数患者无颈部外伤史。 四. 交感型颈椎病 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交感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由于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常常累及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的舒缩功能异常。因此交感型颈椎病在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症状的同时,还常常伴有的椎- 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表现。 五. 椎动脉型颈椎病 正常人当头向一侧歪曲或扭动时,其同侧的椎动脉受挤压、使椎动脉的血流减少,但是对侧的椎动脉可以代偿,从而保证椎- 基底动脉血流不受太大的影响。当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定和椎间隙狭窄时,可以造成椎动脉扭曲并受到挤压;椎体边缘以及钩椎关节等处的骨赘可以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纤维,使椎动脉痉挛而出现椎动脉血流瞬间变化,导致椎- 基底供血不全而 出现症状,因此不伴有椎动脉系统以外的症状。 第三部分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一.颈型颈椎病 1.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作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2.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重。 3.临床检查:急性期颈椎活动绝对受限,颈椎各方向活动范围近于零度。颈椎旁肌、胸1~胸7椎旁或斜方肌、胸锁乳头肌有压痛,冈上肌、冈下肌也可有压痛。如有继发性前斜角肌痉挛,可在胸锁乳头肌内侧,相当于颈3~颈6横突水平,扪到痉挛的肌肉,稍用力压迫,即可出现肩、臂、手放射性疼痛。 二. 神经根型颈椎病 1.颈痛和颈部发僵,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有些患者还有肩部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2.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这种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具有特征性,因此称为根型疼痛。疼痛或麻木可以呈发作性、也可以呈持续性。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的加重。 3.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晚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

颈椎病康复摘要

项目十一颈椎病的康复 任务一颈椎病的康复 [学习目标] 知识要求 1.熟悉颈椎病的定义、临床表现与诊断。 2.熟悉颈椎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点。 3.掌握颈椎病的分型及特点。 4.掌握颈椎病的康复评定方法。 5.掌握颈椎病的康复治疗方法。 技能目标 1.能对颈椎病作出正确的康复评定。 2.能对颈椎病进行正确的康复治疗。 3.能对颈椎病作出康复指导。 [工作任务] 患者,王某,男性,45岁,颈疼肩背疼痛有2年余,颈部活动受限,头颈部呈强制体位,双侧肩部及双手疼麻有过电样串麻感头晕头沉,背部有重物压迫感,颈部僵硬手发冷感,医院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要求 1.对该患者进行康复评估。 2.提出康复治疗方案。 [背景知识] 一、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以及由此继发的颈椎组织病理变化累及颈部肌肉和筋膜、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组织结构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高发年龄为30~50岁,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 二、颈椎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点 (一)颈椎的解剖结构 颈椎由7块椎骨组成,包括1个椎体、1个椎弓及7个突起(1个棘突、1对横突、2对关节突),椎体排列成前凸形状,也是正常颈椎应有的生理曲度,各个颈椎有其相应特点。(如图11-1-1,图11-1-2)

第1颈椎又名寰椎,呈环形,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和侧块组成。 第2颈椎又名枢椎,椎体向上伸出一指状突起,称为齿突,与寰椎齿突凹相关联形成寰枢关节。寰枢关节允许寰椎连同头部围绕齿突作旋转运动。因此寰枕、寰枢关节的联合运动可使头部做三维活动,承担约50%的颈椎旋转度。 第3~7颈椎的椎体较小,呈横椭圆形,椎体中部略细,上、下两端膨大,上、下椎体之间形成马鞍状对合,以便保持颈部脊柱在运动中的相对稳定。椎体上面的后缘两侧有向上的脊状突起称为钩突,它们与上位椎体下面的后缘两侧呈斜坡形对应部分相对合,形成所谓的钩椎关节,即Luschka关节。上、下椎弓根间形成椎间孔。椎间孔的前内侧壁为椎间盘,上下为椎弓根,后外侧壁为关节突关节及其关节囊,脊神经也在此合并由此孔穿出。神经根的营养动脉也经由此孔进入椎管。椎弓根向后的板状部分称为椎板,上下椎板之间由黄韧带连接。棘突位于椎弓正中,横突呈额状位突向外方,上面有一深沟为脊神经沟,有脊神经通过。横突末端分裂成两个结节,围成横突孔。关节突位于横突之后,上下关节突间称为峡部。 图11-1-1 颈椎椎体侧面观图11-1-2 颈椎椎体正面观(二)颈椎的生物力学特点 1. 椎体椎体排列稳定,但其强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减退。上下的软骨终板最易因外力而受损。 2. 椎间盘由外部纤维环和内部的髓核组成,位于上下椎体间(寰椎和枢椎间无椎间盘)。主要生物力学功能为对抗压缩力,且对颈椎活动度有重要影响。椎间盘抗压能力强,但不能很好地对抗扭曲力,因此扭转暴力是造成椎间盘损伤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含水量减少,出现裂隙,外力情况下,髓核很容易从裂隙中膨出,挤压神经或脊髓,出现相应症状。 3. 韧带黄韧带富有弹性纤维,可使颈椎有较大屈伸活动,黄韧带在伸展位时缩短,

颈椎病康复指导.

颈椎病健康教育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的退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从而引起颈部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出的相 应症状的一类疾病。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 椎动脉型及混合型。由于脊髓缺血坏死后恢复困难,因而颈椎 病应早诊断、早治疗。颈椎椎体较小,但活动度较大,两椎体 间有椎间盘,侧方有钩椎关节,后方有椎间关节,共同构成颈 椎的活动枢纽。在颈椎横突孔有椎动脉通过,椎体的前后方有 前后纵韧带限制椎体的过度活动。当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或 椎体后缘增生、后纵韧带骨化等情况下均可形成颈椎病。颈椎 有运动、支持头颅、保护颈椎脊髓等功能。 心理护理颈前部是神经、血管的密集区,又是气管、食管、脊髓的通路,因此颈前路手术风险性较大,如处理不好,术中和术后可出现截瘫,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恐惧、焦虑、抑郁心理反应。病人对颈前路手术缺乏了解,因此责任护士要耐心向病人及病人家属介绍手术的方法,手术的安全性,以及影响成功的因素,介绍医院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众多的成功病例。让病人消除疑虑,树立成功的信心。同时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生活、社会经历、文化层次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有针对的进行疏导和解释。保证病人配合手术治疗,并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 一、颈椎前路手术健康教育

术前健康教育 术前健康教育同骨科一般术前健康教育,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 1、气管和食管推移训练 术前3~5天让病人练习用手自右向左牵拉气管、食管,以便能够耐受手术的牵拉刺激。具体方法:术前指导患者本人或家属用2、3、4手指指端从颈部右侧将气管、食管向左侧牵拉推移,或用另一只手协助牵拉,幅度必须超过中线,3~4次/日,每次持续5~10分钟,逐渐增加至每次30~40分钟,体胖颈短者则延长时间。 2、皮肤准备 男性剃胡须,检查颈、胸前皮肤有无疖、肿,皮肤划伤;督促病人洗澡更衣,剪指(趾)甲、理发。 3、物品准备 术前为病人选择型号合适的颈托,并示范佩戴方法。告知患者应用颈托的目的。准备吸管多个,大浴巾2~3条,小毛巾4~5条,沙袋2个。 4、床上生活习惯的适应性训练,包括进食训练及大小便的训练。 5、预防外伤,保持地面干燥,行走时应有人陪同,防止摔倒受伤。 6、鼓励患者生活自理:指导患者穿戴衣物,不用纽扣改用搭扣,用勺进餐。 术后健康教育 1、取平卧位,颈部沙袋制动,抬高床头150 ,枕后垫毛巾,侧卧位时枕高应与肩同宽。搬动病人或帮助病人翻身时,保持颈部中立位,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 第一部分前言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1992年,青岛)明确了颈椎病定义:即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第二部分颈椎病的分型 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颈型(又称软组织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 一.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是在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慢性损伤,椎间盘退化变性,椎体不稳,小关节错位等的基础上,机体受风寒侵袭、感冒、疲劳、睡眠姿势不当或枕高不适宜,使颈椎过伸或过屈,颈项部某些肌肉、韧带、神经受到牵张或压迫所致。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30~40岁女性多见。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在各型中发病率最高,约占60~70%,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多为单侧、单根发病,但是也有双侧、多根发病者。多见于30~50岁者,一般起病缓慢,但是也有急性发病者。男性多于女性1倍。 三.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占颈椎病的12~20%,由于可造成肢体瘫痪,因而致残率高。通常起病缓慢,以40~60岁的中年人为多。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时,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无椎管狭窄者小。多数患者无颈部外伤史。 四.交感型颈椎病 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

颈椎病康复护理措施及指导

颈椎病康复护理措施 1.颈椎病病人的睡姿及睡枕 颈部姿势对颈椎病症状有明显影响,睡眠姿势的影响尤大。良好的睡姿对脊柱的保健十分重要。人体的颈椎有正常的生理弯曲,从侧面看颈椎有轻度前凸,从正面看,颈椎排列是一直线,但既不向左也不向右弯曲,只有保持这种状态时,颈部的肌肉、韧带、椎间盘及颈部其他器官,如气管、颈动、静脉和神经组织才能处于正常生理状态,睡眠应以仰卧为主,头应放于枕头中央,侧卧为辅,要左右交替,侧卧时左右膝关节微屈对置。俯卧、半俯卧、半仰卧或上、下段身体扭转而睡,都属不良睡姿,应及时纠正。 过高、过硬,过短、过窄、充填物不合适的枕头都是不合适的。合乎人体生理状况的枕头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①曲线造型符合颈椎生理弯曲; ②枕芯可以承托颈椎全段,使颈椎得到充分的松弛和休息; ③枕芯透气性良好,避免因潮湿而加重颈部不适。 还需具备科学的高度和舒适的硬度,对枕头的高度有多种数据,不宜过高,亦不宜过低。枕高应结合个体体型,一般以仰卧时头枕于枕上,枕中央在受压状态下高度8~15m为宜,而在枕的两端,应比中央高出l0cm左右,因为侧卧时,肩部在下垫起,会使颈椎弯曲,增加枕两端高度则可消除这一不良影响,保证颈椎的生理弯曲。总之,枕头的高度以醒后,颈部无任何不适为宜。因此合理的枕头对治疗和预防颈椎病十分重要,是药物治疗所不能替代的,但应长期坚持应用。 2.颈托和围领

主要起制动作用,用于限制颈椎过度活动,而病人行动不受影响。颈托和围领的使用有助于组织的修复和症状的缓解,但长期应用可引起颈背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不利于颈椎病康复,故仅在颈椎病急性发作时使用。使用时需注意颈部的高度必须合适,以保持颈椎处于中立位为宜。若由于颈部损伤所致则可应用前面宽,后面窄的颈托使颈部处于轻度后伸位,以利于颈部损伤组织的修复。 3.颈椎牵引的康复护理 (1)牵引疗法的作用: ①增大框间隙和椎间孔,解除血管神经受压,改善神经根内血液循环,消除淤血、水肿。 ②使动脉伸展,变通畅。 ③放松痉挛肌肉,减小颈椎应力。 ④改善颈椎曲度,解除后关节处可能存在的滑膜嵌顿。 (2)颈椎牵引适应证:适用于脊髓型以外的各型颈椎病。 (3)颈椎牵引方法,一般采用枕颌带牵引,坐、卧位均可进行牵引。 坐位牵引: ①体位:多取稳当的靠坐位,使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倾约10°~ 30°,避免过伸。要求病人充分放松颈部、肩部及整个躯体肌肉。牵引姿位应使病人感觉舒适,如有不适即应酌情调整。在椎动脉型病人前倾角宜较小,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宜取几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牵引。 ②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常用的牵引重量差异很大,可自病人自身体重的1/15~1/5,多数用6~7kg,开始时用较小重量以利病人适应。每次牵引近结束时病人应有明显的颈部受牵伸感觉,但无特殊不适,如这种感觉不明显,重量应酌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010 版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010 版 第一部分前言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1992 年,青岛)明确了颈椎病定义:即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第二部分颈椎病的分型 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颈型(又称软组织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 一.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是在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慢性损伤,椎间盘退化变性,椎体不稳,小关节错位等的基础上,机体受风寒侵袭、感冒、疲劳、睡眠姿势不当或枕高不适宜,使颈椎过伸或过屈,颈项部某些肌肉、韧带、神经受到牵张或压迫所致。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30 ~ 40 岁女性多见。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在各型中发病率最高,约占 60 ~70%,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多为单侧、单根发病,但是也有双侧、多根发病者。多见于 30 ~50 岁者,一般起病缓慢,但是也有急性发病者。男性多于女性 1 倍。三.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占颈椎病的 12 ~ 20%,由于可造成肢体瘫痪,因而致残率高。通常起病缓慢,以 40 ~ 60 岁的中年人为多。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时,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无椎管狭窄者小。多数患者无颈部外伤史。 四. 交感型颈椎病 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交感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由于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常常累及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的舒缩功能异常。因此交感型颈椎病在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症状的同时,还常常伴有的椎 - 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表现。 五. 椎动脉型颈椎病 正常人当头向一侧歪曲或扭动时,其同侧的椎动脉受挤压、使椎动脉的血流减少,但是对侧的椎动脉可以代偿,从而保证椎 - 基底动脉血流不受太大的影响。当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定和椎间隙狭窄时,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