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功能

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功能

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功能
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功能

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功能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网络文化作为一种与现实社会文化具有不同特点的文化教育1,它与传统文化的封闭性、单一性相比,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导向性的特征。本章将结合有关网络功能的理论,揭示网络文化在当代社会所呈现的特色,以及在人来生活中的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从而为更好地阐释网络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网络文化的特征

对于网络文化的特征,要将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考察,同时将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考察。笔者将从网络文化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的特征以及其他特征进行分析。

(一)开放性

网络文化传播打破了时空限制。网络文化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网民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也可以足不出户获取来自全世界各个地方、各种类型的信息。通过网络平台,人们可以共同分享与交流而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地球不在是一个庞大的星球,而是“地球村”,这样的传播路使得不同阶级、民族、地域文化都有参与的机会,能够在网络文化的生态环境中共生共存,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也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有了融合的可能。2同时,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兴起,更是丰富和完善了网络文化的传播手段,网络文化甚至无处不在,只需要手指一点,就能够在任何地方接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地域的传播不受限制,接收的方式也不在受时空限制,从而使得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

网络文化环境具有开放性。网民参与网络文化的互动无需要很高的门槛,只需要网民掌握使用电脑、手机的基本操作就能够发表言论,微信、qq、贴吧等网络社交平台更是为个人思想意识、价值观创造了传播的平台。自由言论、自由沟通在网络环境中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所发表的言论、语音、视频等信息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这在方便人们生活、丰富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文化的监管问题。例如,由于网络系统的庞杂与技术的限制,各种霸权主义文化的渗透,邪教的宣

1匡文波. 论网络文化[J]. 图书馆, 1999(2):16-17.

2孙颖. 开放的网络文化与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1(3):12.

传,色情文化在隐蔽中滋生等等,都在无形之中带来了文化糟粕,污染了网络文化的环境。总之,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为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二)多元性

网络文化的多元性是在其开放性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于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使得多元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成为了可能,各类文化传播平台使得各个地域、国家、民族之间的信息能够在瞬间完成。各类文化的汇聚,各类人才的言论都能够在网络中进行搜索、下载与学习。相比于传统文化,其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形式与内容。就目前手机应用商城的软件分类来看,就可知网络文化其多元性的特点。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5年中国手机APP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各类型的手机应用包括了即时通讯与社交应用、新闻资讯、音乐视频、网络购物、图书阅读、手机游戏等共12种类型。3不同类型的应用所传达的信息及其带来的各种各样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影响不言而喻,可见网络文化所涵盖信息的丰富性及其多元性。同时,网络文化表现出一种“自媒体”或者“个人媒体”的特征,博客、微博客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形式。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传播各种信息,包括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这就促使网络文化处于一种大众共同创建与分享,人人参与文化活动的状态,多元化日趋成为网络文化的常态。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相比,其参与的对象更加多元化,其内容的发布与内容的接受者更是参差不齐,各种类别的信息如小说、视频、音乐、电影等等,各种层次的网络文化如综艺娱乐节目、网络公开课、学术资源等等,只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文化产品,在网络中均能够找到。

(三)导向性

网络文化的导向性的主要表征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倾向性对接受者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根据2016年全球互联网趋势报告,全球互联网用户达30亿,占全球人口的50%,2014年全球独立移动设备用户渗透率超过了总人口的50%。由此可见互联网如今已于绝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已然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而网络文化每时每刻的更新与消息的推送,必然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入人们的意识中,从而引导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判断。一方面,对于接受者而言,网络文化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另一方面,作为信息的发布者,为了获取用户的关注度,为了传播某种价值观,也通过网络文化

3简书.数据:2015年中国手机APP市场研究报告[EB/O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5148987.html,/p/7a6dee1a0d84.2016-07-04

输入到接受者脑海中,从而引导接受者按照特定的思维与价值选择去行动。

每一种类型的网络文化都具有其独特的导向功能,以此引发人们的关注与追逐。其中广告就是最鲜明的例子,广告在网络中无处不在,其对大众消费的引导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消费选择时,人们大多数选择广告中所见过的产品。还有就是官方媒体、网站,其主要的导向在于为国家意识形态服务,传达政府的精神,让民众接受并对此提出自己的意见,从而构建良好的政治秩序。无论是视频、文档还是音频,其都是在多元化的过程中,为为每一个接受者带来了一定的价值引导,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生活,转变自己的观念。

以上是网络文化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所具有的特征,而正是其开放性、多元性和导向性的特点,从而为缺乏判断能力与具有超强模仿能力的小学生思想道德带来极大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四)商业性

随着网络用户的增长,网络文化日益的渗透,为广大投资者带来了商机。互联网从进入公共应用的时起,它就成为一种商业平台。网络文化也必然带有商业的属性。4面对众多网络用户,网络文化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网络文化产业、文化产品,例如信息产品、服务产品等。例如游戏产业日益兴盛,英雄联盟(一款策略类游戏)乃至占据了游戏领域的半壁江山,并带动了其他产业如直播的发展。在文化服务领域,中国以罗振宇的《逻辑思维》为代表,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得到APP,开启文化付费、学习的热潮,同时众多网上阅读平台、直播平台等也相继以其商业目的开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商品。从某种程度而言,网络文化的本质就是商业性,由于网络文化用户面广,极小的投入就能够带来较大的回报。因而,多数网络文化都以商业目的为主,通过吸引大量的用户来维持网站的经营。这样对于网络文化而言,其内容的发布更加具有趋利性的特点。

这些网络产品多是依据用户的习惯、喜好而开发,通过吸引一大批的用户用以获取利润。商业本质的趋利性,一方面促进了优秀文化的传播,一大批符合大众审美以及“上层”文化或者精英文化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得到普及,促进了大众的意识觉醒以及思想道德文化的建设;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平台的鱼龙混杂,监管的缺失,也导致了文化产品的质量不一,各类以满足低级趣味为导向的文化产品更是屡见不鲜。这些文化存在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多数是为了满足人的情感需要和欲望,因而难以真正产生正面的影响。甚至导致许多人沉迷于网络。据数据显示,中国在2016年“净网”行动中就查处违规网站2500余家,而这些网站通过微博、微信、贴吧等各类平台作为营销渠道,通过支付宝和微信红包等方式

4彭兰. 商业属性下的网络文化[J]. 中国广播, 2013(5):30-33.

支付,牟利数额巨大。5由此可见,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之下,网络文化其商业性越来越明显。

(五)娱乐性

网络文化的商业性,也必然导致文化走向大众狂欢与全面娱乐的方向。网络文化以经济利益为导向,过度追求娱乐化,通过低俗文化,甚至扭曲审美以最大限度满足受众的身心愉悦。这种以娱乐为主流的大众文化给传统精英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出现“泛娱乐化”现象,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所说,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庸俗喜剧层出不穷、网络恶搞成风、为博得眼球哗众取宠而毫无底线,在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影响下,出现一股大众审美享乐主义的潮流。

为了迎合大众狂欢、甚至满足大众的低级趣味,填补部分人们空虚的心灵,网络文化通过以“虚拟”体验的方式,让人沉浸于其中的娱乐世界。微博在不断曝出所谓的明星“猛料”以获取关注,满足人们对隐私窥探的好奇心;直播平台则以各种娱乐段子、美女、帅哥、非正常的事件来得到大众的认可与名利双收。从某种程度来说,网络文化在不断地发掘人类的底线,并以此作为取乐的工具。这种建立在人性趋乐避苦,好逸恶劳基础之上的网络文化,虽然让在压力之下获得短暂的放松,但是又将人性之恶发挥到极致——追求低俗、搞笑、美貌而毫无底线。甚至将人引向以貌美为资本,以低俗为审美的价值取向。

(六)驱动性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相比,具有更强大的驱动性。主要体现在网络文化本身在传播信息上的特点,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影像技术更加真实可感,其中虚拟现实技术成为网络技术的宠儿,将带来极大的技术革命,这就让所有文化信息对于大众而言更具有说服力与形象可感,来自形象与想象的驱动,从而激发了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再加上网络文化传播的即时性与跨地域性,从而某一事件一旦触发民众的关注,则随即风靡全球,激起大众的主体性思考及自由言论的发表。从大众参与角度来说,网络文化“提升”了人的自主性,“触发”了人的能动性,“驱动”了人的创造性6,在这个开放、民主的空间中寻球自我意志的表达,打破现实规范的束缚,实现个人的自由。从网络文化传播的影响力来说,因起商业性、娱乐性的传播方式,更是人们生活中引领风潮,明星广告、微博大V的言

5 中国青年报.“净网2016”行动查处违规网站2500余家[EB/O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5148987.html,/i/2016-12-16/doc-ifxytqax6191077.shtml..2016-12-16.

6王希鹏,丁三青. 论网络文化对人的主体性生成的促动[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394-399

论与行为、“网红”的行为、网络段子与新词的诞生,都驱动着人们在这股热潮中“不落后于时代”,希望在网络文化中保持自己的新鲜感与所谓的“与时俱进”。

总之,网络文化因其面对用户的广度、传播目的的商业性、传播方式的娱乐性,从而激起了大众的参与的积极性,驱动着人们追求潮流,追逐新奇。

(七)隐蔽性

在网络文化中,每一个人几乎都是以匿名的形式存在于这个虚拟世界中。每个人都可以进行自由讨论与发言,但是很多情况下都不知道对方究竟是谁,也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是否可靠。因而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所有信息的发布者的个人信息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当然除了一些大公司的官方消息除外,许多内容的发布者,我们都难以对其身份进行识别。这就得导致了在这个环境之下的责任不明确。在这种缺乏他者监督的背景下,个人又处于一个隐蔽的状态,就极易导致言论自由之下的不恰当言论的大肆宣扬。就以贴吧为例,在贴吧中每一个用户都是以网名的形式出现的,他所发布的信息也是难辨真假,因而对于许多小学生而言,更加对此缺乏判断力,极易对网络文化产生盲从与迷信,这就导致每一个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在缺乏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发布一些不良信息,混淆视听,污染网络环境。更有甚者,以没有道德底线的方式进行炒作,获得社会的关注度,提升所谓的粉丝数量,以此扩大影响力进行谋取利益。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与网络文化的隐蔽性息息相关。

在这样身份不明的网络虚拟平台更易导致个人对责任、道德意识的淡化,他们会为了一己之私而做出违反规范的行为,制造新闻、大肆炒作、毫无底线。这些都是网络文化隐蔽性所带来的后果。当然,网络文化如此庞杂,这也是无法避免的,关键在于提升每一位用户的“自律”性的道德,提高个人的修养,提升文化品味。

三、网络文化功能的双向性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从文化的大视野来看,具有双向性。一方面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手段以及具体的文化内容,其存在与发展深刻地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降低了文化参与的门槛,以快速、广阔的覆盖面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正向功能;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文化的庞杂,体系的开放性,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网络文化又不免走向低俗化、娱乐化的方向,带来一定的危机,从而起着负向功能。

(一)网络文化的正向功能

1. 文化传播的载体

网络文化以新兴的互联网为工具,在数据化时代乃至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传统媒体式微,网络文化大有兴盛之势力。网络文化日益成为了年轻人所乐于接受的文化,网络小说、网剧、学术文献、新闻、电影等等,各种门类的信息,各式各样的文化均能够在网络找到。这些文化表现形式所携带的文化基因,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力,无论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新兴文化的学习,以及国内外文化的交融,都能够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进行传播,对于大众文化的传播,促进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网络文化与传统的报纸、杂志、期刊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网络是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已经成为了当前文化社会中的主流方式,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不得不说,网络文化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极其强大

2. 引导社会舆论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将拥有整个世界”。由此可见网络文化对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由于网络文化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信息传播的即时性自己受众范围广阔,其在引导大众理性对待社会事件、政治话题、教育问题等热点事件都有重要作用。在网络文化的氛围中,个体不再是从单一多角度接受某种观点与价值观,而是在广大网民的共同影响下,形成对某一问题的理性认识。任何一个网络媒体,无论是官方媒体还是自媒体,对于社会舆论的引导,促使人们朝着社会规范与国家的制度要求的方向努力,形成理性自觉有极大作用。

网络文化在引导大众舆论中往往以其快速而扩散式的方式进行,一个事件,一旦在网络上引起大众的关注、转发与评论,其浏览量就相当于以几何级的速度不断上升。这些事件的报道,对于人们反思当前社会乱象,同时树立优秀的榜样都有重要作用。就以一些不文明的事件报道如中国的老人摔倒了要不要扶这样的道德问题,一旦在网上报道,马上就成为热议的焦点。乃至于全世界都会对此发表议论。更有一些知名的学者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主流媒体更是对此坚持社会正义与道德的态度,维护社会的正能量。总之,网络文化具有极其强大的引导舆论的功能,一旦有个别机构操控着网络文化,则其在网络中所具有的引导作用将极其巨大。

3. 教育大众

优质优秀的大众文化能够对大众起教育重要。在庞大的网络文化的系统中,不乏有良心、有担当的文化传播者、媒体。这些文化工作者通过大众喜闻乐见、

通俗易懂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并有效地促进国内外文化的交流。笔者所了解的一个自媒体——飞碟说,就是以动画片的形式,用简单易懂的表达方式,加上幽默的语言,向人们讲解科学知识、风俗文化、时事政治等常识性的知识,对于适应如今快节奏生活的人们而言,有较大的教育作用。除了这些相对业余的教育方式,还有专业组织在线教育的机构。比如慕课、网络共享课程,目前在中国就有爱课程、网易公开课、慕课网等等在线教育,这些方便快捷的教育方式,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得以学习来自全世界的课程,实现与名师“对话”。

网络文化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整合丰富的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就以网络公开课为例,各类公开课的所具有的资料极其丰富,既有国内名校资源,又有国外名校的资源,同时其中各科各类都相当齐全。无论身处何地何时,都能够以极其快速的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新闻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健康咨询等等类别的信息,使得普通大众获得很大的益处。这与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相比,更具有内容的时代性、方式的便捷性与信息的可选择性与科学性。

4. 协调社会环境

网络文化在协调社会环境方面,主要体现其上通下达的即时性以及沟通的即时性。网络信息的发布,使得信息更加公开、公正,尤其是随着各类信息平台的完善,网络在社会监督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社会不良事件的曝光更加便捷而公开,政府与人民的沟通更加有效。政府网站、官方媒体的建立,任何决策与最新的信息都能够传达了人们手中,信息的公开减少了因不透明的纠纷,对于建立政府公信力、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各种优质信息的传播,在教育大众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相关不良事件的反思,法制观念的强化以及良好社会榜样的力量,提升了整个社会人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在网络平台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是自由的,都拥有发表言论的权利。而且对于重大事件都能够保证知情权。这样就能够消除由于双方不理解而带来的误会,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社会、政府工作之间。网络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很好的自我表达的平台,每一个的意见都可以有进行表达的同道,或者说是可以对一些事件发表不满与发泄自己的情绪。某种程度来说,对于良好社会环境的构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提高了沟通效率

网络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到只需要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能够连接到世界各地。对于每一个人个体而言,他已经不仅仅是现实社会的存在,也是一种虚拟网络社会中的一员。在网络文化中,任何一个人只要具备基本的信息操作与获取信息的能力,都能够与他人进行沟通与相互理解。网络社交平台是最直接的

社会交往工具,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以与任意想要沟通的对象进行沟通。一份信息资料、电子书、个人简历等等,只需要通过网络就能够瞬间完成,而省去了所谓的邮递、打印的时间与耗费,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极大地提高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效率。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时间越来越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谁能够最大效率的应用时间,抓住机会,谁就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脱颖而出。而这一切都来自于网络文化所带来的高效的信息传播技术,高效的沟通与社会衔接。当然,网络文化的沟通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远离了现实社会,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这也是需要每一个使用网络的人所需要注意的,网络文化虽然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但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于网络文化,我们还需要在现实世界的文化中进行正常的生活与交往。

(二)网络文化的负向功能

1. 传播信息的低俗化倾向

由于网络文化本身具有商业性的色彩,因而部分网络媒体为谋取经济利益,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博取大众的眼球,进行低级趣味、低俗文化的传播。比如低俗化的小说、色情视频,蓄意制造各种奇谈怪论,通过明星的八卦新闻进行大肆炒作等。这些低俗的文化以一种隐蔽或者十分显眼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降低了人们的审美,只是在满足人们一时快感的同时显得毫无意义,让人再一次陷入了空虚与无聊。受众的层次不一,而网络监管体制又有待完善,在利益的追求和人性的弱点下,网络文化也有其低俗化的倾向。

过度娱乐化,带来的是集体理性的失落,每个人都不在满足于现状,而渴求寻找刺激,用娱乐充实自己的大脑,导致人类感性的不断膨胀和理性的不断压抑。在这种条件下,人不在是具有真正意志力的人,而沦为了娱乐的附庸。一旦有了娱乐,就能够让自己的神经兴奋起来,在这样的低俗环境中渐渐地丧失了发现美的能力,和鉴别真善美的能力。信息传播的低俗化倾向严重污染网络环境,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审美与价值观。这类信息的传播往往造成人性之恶的充分暴露,促使人沦为娱乐的工具,由社会的人退化为自然人。信息传播低俗化的倾向需要网络监管部门、网络使用者、信息发布者的共同努力,坚决遏制低俗文化的传播,让网络文化成为积极信息的传播阵地而非低俗文化的战场。

2. 导致人们远离现实生活

与人们置身其中进行自我感受与体验的社会文化相比,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网络文化主义依靠互联网的作用,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播,促使人们不断地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我们不在依靠自身的体验与判断来感受这个鲜活的世界,

而是希望通过网络来提供我们所需要的一切。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在借助互联网与智能手机进行信息的获得时,我们面对海量庞杂的信息,变得“无所适从”和“不堪重负”,产生信息过载的现象。海量的信息绑架人们的生活,让人们不断地沉迷于其中,而忽视了与现实世界的互动。以典型的人与人的沟通为例,Facebook、微信两大通讯工具占据了多数人在现实中与他人沟通的时间,出现了“手机控”和“低头族”等等。人的主体性在手机面前消解,甚至被手机奴役,过着像马克思所说的“异化”生活,导致人们一离开互联网便无所适从。就像一个段子一般,“为什么要追我?因为你身上有wifi。”形形色色的网络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然而其过于丰富的形式也占据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成为了网络文化的附庸。

网络文化以其丰富的内容吸引着大众向其不断靠近,在靠近的同时忘记了自己真正生活的现实世界。人们一方面害怕孤独,于是渴望在网络中寻找群体的依赖感和存在感;另一方面是对现实生活的厌倦,渴望在网络的世界中找到一些安慰。然而网络文化本身并没有那么多缺点,反而是使用者本身对网络的错误使用,被一些别有用心的网络技术专家所捆绑,从而出现了信息负载,手机控的现象。每个人都深处在网络文化中,而遗忘了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这就致使人与人之间现实的沟通减少,乃至于将有没有wifi看做是自己能否安身立命的所在。这不得不让人深思网络文化的本意,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的变异了。

3. 泛娱乐化倾向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人们今天所称的流行娱乐实际上是为文化工业所刺激、所操纵、所悄悄腐蚀的要求,它与艺术无关。”7在商业利益的刺激下,一些媒体为追求看点与卖点,进行恶意炒作,网络“神剧”层出不穷,娱乐八卦让人眼花缭乱。网络文化具有娱乐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使人精神愉悦的功能。这些信息虽然满足了大众寻找刺激与好奇心、娱乐身心的心理需求,但是在与此同时大众媒体也将通俗变成了庸俗与低俗,制造了大量的垃圾信息。而这些垃圾信息的共同特点都是以满足受众的一时视觉享受与精神快感为目的,缺乏精英文化所具备的文化内涵,只能给人短暂的感官享受,而无法给人真正的精神享受。在消费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刺激下,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被异化,通过颠覆历史、恶搞经典、人为炒作等方式博取大众眼球,以一种娱乐化、低俗化的方式向大众传播信息,混淆大众视听,使人形成娱乐化的习惯,忽略了对社会严肃话题的思索,阻碍了精英文化的传播。在这种泛娱乐化背景下,扭曲了人们的审美观,阻碍了他们审美素养的提升。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娱乐节目的长盛不衰,明星的八卦成为新闻头条,处处充斥着嘈杂与浮躁,直播平台更是让人看到了外貌的力量。通过毫无底线的营销的

7尤战生.流行的代价——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M].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手段变得习以为常并引向大众狂欢,各种以金钱、美貌为评判标准的价值观得到宣扬。对名与利的追求、对他人隐私的窥探成为了一种乐趣,乃至以歪曲事实作为谋取利益的工具,这无疑促使人们走向拜金主义、盲目追星与追名逐利的价值取向。

在娱乐范围的泛滥化的影响下,媒体丢弃了道德使命和伦理认同等社会责任,忽视了内容的整体水平,媒体进入了什么都可以开涮、什么都可以恶搞、什么都敢娱乐的去理性化时代。8不合常理的事件被疯狂转发并热议,网络谣言四起混淆了人们的视听;各种无厘头的信息被疯狂传播,这种缺乏合理诉求的传播,导致娱乐化情绪,阻碍了理性思维。在泛娱乐化时代,娱乐成了“愚乐”。人们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中,极易丧失自己的判断力,容易在审美判断中随波逐流,将无厘头的恶搞、网络红人的炒作当做一种美,而不加思考地对“丑”的内容进行接收,从而进一步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判断力,甚至以丑为美。

8赵志洋.论限娱令对泛娱乐化趋势的影响[J].今传媒,2012(8):58—60

优秀企业文化十大特征

优秀企业文化的十大特征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企业资本要素有机融合而共同创造的 全部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企业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包括企业资本的各个因素,如生产资本、科技资本、劳动力资本,其中人是创造企业文化的精灵和根本。这些企业资本不是简单的堆积和凑合,而是科学合理地配制和互益共赢地融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原则要求社会主义企业必须致力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也正是卓越原则为我国企业所内化的原因。优秀企业文化的先进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10个方面: 一、优化的资本结构 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资本所有者理念的繁衍和放大,资本是企业文化的遗传基因。资本的属性与资本组合的形式和比例,决定企业文化的社会属性,影响企业文化的自然属性。优化的资本结构是建立和谐企业利益格局的基础。它能够集资本所有者、科技所有者、劳动力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长,形成优势企业文化。否则可能相反。 二、科学的企业机制 企业内部资本、人力、技术、品种、主体设备等各部分的构成数量比和质量等级比,必须合理、配套、有效,其相互之间形成紧密的、协调的、有机的、互益的联系,使企业机体产生效益上的“放大”功

能、运行中的“免御”功能、发展中的“消化”功能、风险中的“自救”功能和复杂环境中的“应变”功能。让企业文化不断分泌出生命激素,保持企业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三、优质的劳动产品 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是企业文化的结晶。当今社会,产品和服务已经从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发展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假、冒、伪、劣和落后的产品不可能提升人类文明的档次,不可能给企业带来好的、持久的经济效益,也不可能蕴涵先进的企业文化。优质的劳动成果,它于消费者有利、于公众无害;于当代有益、于后人无弊。新产品新服务的开发生产和应用,引导人们文明、健康、有益、进取的消费潮流,促进人性的解放、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四、先进的生产工艺 先进的生产工艺蕴涵着优秀的文化,是创造优秀成果的生产资料,是优秀企业文化的母体。优质的劳动成果必然来自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服务规程。没有先进工艺做保障的优质产品与服务是不稳定和不长久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国有企业的改制、改造和所有新企业的建立,特别是非公企业和外资企业,都必须采用先进工艺,禁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坚决取缔淘汰工艺,为提升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企业文化的档次打下物质基础。 五、优良的管理体系 第一,模式先进。从家长式、家庭式、家族式管理模式向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转变,从“一长制”以“我”为核心,居高临下的管理

企业文化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企业文化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一个企业正如一个人,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有其成功的道理,必定有其成功的素养,企业亦然。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正在飞跃发展,企业文化正如一个人的灵魂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人所重视。 一个人要立于社会,要有所成就,没有一点精神是不行的,要流芳百世,泽及子孙就更离不开自己的不断修炼身心;一个企业要想成为百年老店,没有灵魂是不行的,没有不断地自我修炼是很难长期立足于市场的。 企业文化的特点: 首先必须了解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阶段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指导企业文化运转的核心内核是企业自我学习自我修炼的能力。 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作用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如一个人来到世间,总是要成长的,至于成长的方向则是可以控制和干预的,父母的教育,家庭的环境,社会的环境和学校教育等使得具有同样能力的两个相同的个体,走出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所以必须先弄清楚企业所处于的发展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壮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必须在不同阶段辅之于相应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才能够顺利“成材”。 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为 一。老板文化; 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业初期企业文化其实就是老板文化,老板个人的风格,魅力,理念及素质体现了整个企业运作的核心指导价值。应该指出在企业的初期,强有力的老板文化对企业长期的文化建设将会打下一个好基础。 二。企业内强势个人的文化; 很多企业老板并没有极强的影响力,而内部某些员工,特别是一些实际经营的骨干个人,由于自己的工作风格和能力受到大家的赞同,这种个人的强势影响力主导了企业的文化。 三。企业内强势组织的文化; 很多企业由于内部部门的分工导致某个部门变得及其重要和强势,如采购部门或者销售部门;这些部门的运作逐步影响这个企业的运作,进而事实上代表了企业的当前文化;另外,某些企业由于本体文化较为弱势,通常引进一批人才时,如某个业务部门高层跳槽到该

网络文化文献综述

网络文化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成为信息网络时代人类文化演进的一种新形态,引起了学术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网络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日趋重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近年来,学界对网络文化的研究不断扩展和深化。本文尝试对目前网络文化研究所集中的网络文化概念、网络文化特征、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网络文化产业研究这几个领域进行系统回顾和文献梳理。 关键词:网络媒体网络文化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开始,网络媒体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文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日益凸显。鉴于此,对于网络文化的研究也显得愈发重要。近年来,学界对网络文化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对网络文化的研究视角不断扩展,从而使得对网络文化概念的相关研究内容也逐渐丰富。 一、网络文化概念研究 “文化”一直被认为是学术史上最复杂的术语之一,对文化的定义一直众说纷纭。网络文化属于文化的范畴,因此对网络文化的界定自然也是有所差异。“网络文化”是什么?这一问题因研究者不同的研究视角而得到了不同的答案。当前,学界对网络文化的研究视角主要由以下几种: 1、从网络本身的技术特性出发,强调网络这一载体,认为网络文化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是对网络文化的一种狭义理解。例如,李仁武在《试论网络文化的基本内涵》一文中提出:从狭义的角度理解,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所进行的教育、宣传、娱乐等各种文化活动;从广义的角度理解,网络文化是指包括借助计算机所从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活动在内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1。匡文波认为,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2。尹韵公也认为网络文化是“以人类最新科技成果的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发达而迅捷的信息传输系统,运用一定的语言符号、声响符号和视觉符号等,传播思想、文化、风俗民情,表达看法观点,宣泄情绪意识等等,以此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联系和友谊,共同垒筑起一种崭新的思想与文化的表达方式”3。 1鲍宗豪.《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2匡文波.《论网络文化》,《图书馆》,1999,(2)。 3尹韵公.《论网络文化》,《新闻与写作》,2007(5)。

网络游戏七大特点浅析

网络游戏七大特点浅析 作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和互联网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游戏的发展研究一直颇受关注。尽管网络游戏迅猛发展,其最基本特点一直未曾改变。本文将以传播学角度出发点,浅析网络游戏的七大特点。 一、超时空性 网络文化的时空压缩性是其特征之一。时空压缩性指的是在网上,没有自然空间的地理限制,人们足不出户却可以轻而易举地驰骋于任意不同的自然地域空间和文化空间中。而时间成为一种可以选择和操作的路径,人们可以自由的在现在和过去间切换。时间与空间凝结在一点:电脑的显示器。 网络游戏作为以网络为基础的一种内容产品,也具有时空压缩性。但网络游戏不仅仅将真实时空压缩在某一个网络终端,其更多的是创造了空间和时间,表现出独特的“超越时空性”,我们把这种特点称为网络游戏的超时空性。 二、隐匿性 在网络这个现实社会之外的“虚拟社会”空间里,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变成了电脑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在网络游戏中,当人们相互交往时,现实社会中的一切自然和非自然特征都省去了。在网络游戏中,玩家运用文字符号、声音符号、色彩符号来扩大或超越现实世界的界限。符号化思维和活动赋予玩家以一种新的能力,这种能力改变着虚拟世界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网络游戏文化世界。 三、平等性 网络赋予了人有史以来最大的自由,在这个代码的世界中没有中心,没有现实生活中的条条款款。在游戏中人们不仅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也可以放心大胆的评论和表达,张扬个性、展示才华,追逐内心深处的理想,哪怕是黑暗的。 四、无限接近真实的虚拟性 网络空间是由比特()构成的。无数比特通过一定规律的排列,最终在网上形成了一个几乎可以找到现实社会一切的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一切都只是代码的存在方式,或者叫做信息的存在方式。这一特点就是网络游戏的虚拟性。 尽管网络游戏不是真实的,但凭借日新月异的技术,我们已经能仅仅通过视觉和听觉创造一个和现实几无二致的虚拟世界,从中得到强烈的感官刺激。值得

网络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网络文化的含义 1、百度百科词条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 网络文化是一种只在互联网上流通,而较少为非网民所知的独有文化。由于网络于全世界流通,各地的自身文化在被“提上”网络予人认识之外,也同时在网上被同化、融合、产生,甚至衍生成现实世界的文化,有些网上文化又会因着本身已经存在的同类演变出来,故此变化和传送的速度很快。 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 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 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2、学术论文 (1)关于网络文化的定义存在很多版本,总的来说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从网络的角度看文化,强调从网络的技术性特点切入,突出由技术变革所导致的文化范式变迁。 代表性的观点有:匡文波先生1999年在《论网络文化》一书中的定义:“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薪新文化。这是一种与现实社会文化具有不同特点的文化。”

范晓红在《网络信息文化:花开谁家》一文中的定义:“以遍布全球的物理网络为物质基础,并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技术的融合为手段,进行多元化的信息搜集、加工、传递和利用,构成了网络文化的核心,而这正是它的独特所在。因其信息量的空前丰富的特点,故又称网络信息文化或信息文化。” 藏学英2001年在《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一文中的定义:“网络文化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层面的文化。就其所依附的载体来说,它是一种彻底理性化的文化,任何文化若想加盟网络文化,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既有形态,即变革传统的非数字化文化形态。” 另一种则是从文化的角度看网络,主要从文化的特性出发,强调由网络内容的文化属性所引发的文化范式转型。如: 国外学者Michael Joyce认为:“网络文化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思维,涉及一种不断进化的意识与认识,但不是一种技术决论。” 杨鹏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媒介文化,是人们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所进行的特殊方式的传播活动及其产物。”“对于网络的研究,宜从狭义方面入手,着眼点放在人们在网络空间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范围限定在网络文化中有关语言文字、道德伦理观念、网络文学艺术、网络社会行为等方面”。 苏振芳认为:“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是一种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是一种具有交互性的文化”,“是一种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文化”。 冯鹏志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网上生存为核心内容的新文化形式,它不仅造成了人们对以往传统的占主流地位的文化价值规范的反思和检讨,而且也极大地扩充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文化生活的深度和范围,并

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

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表明,企业道德建设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道德具备了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属于企业文化的高层次意识。关注企业道德问题,将有助于增强企业文化的辐射力。只有培育良好的企业道德,才能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企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企业中的所有职业道德的总和。企业道德具体规范了职工与职工之间及职工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关系,是职工在履行本职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包括信念、习惯、传统诸多因素在内的道德要求。企业道德具备了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是阶级性。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同属于企业的意识形态,都是在企业特有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决定的,因而都带有这种经济基础留下的某些深刻烙印。同时,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又是为企业经济基础服务的,并通过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来间接地影响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是历史性。尽管企业领导经常变动,尽管企业职工不断变化,但只要企业产品与企业环境没有太大的变迁,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便同样具有历史性。三是操作性。为了完善企业道德,可以遵循两个思路:一是通过有效的思想教育、行为示范来引导;二是凭借严格的服务公约、规章制度来约束。同样,企业文化也可选择经济手段、教育手段、舆论手段、文化手段来培育。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都不是空洞抽象的,都具有操作性。四是理想性。企业道德是人们在企业实践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要求。一般说来,企业道德是生产、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既来自于企业活动,又必然影响企业活动。企业道德是人们期望的最佳意识状态,并非人们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而是人们努力争取达到的行为目标。至于企业文化,它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文化传统与文化实践,更是一种适合于企业发展的文化追求目标。正因为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具备这种理想性,才使得它们对企业实践产生显著的指导作用。五是稳定性。企业道德是特有的企业活动所需要的道德要求。只要企业活动的性质与内容没有根本变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道德也往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样,企业文化在体现行业特征与环境特征方面也保持着相对的稳定。由于存在着这种稳定性,就必然促使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形成的优良的行为典范世代沿袭。企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高层次意识企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衡量尺度,是企业精神的表现形式,是企业氛围的组成要素,是企业文化的高层次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企业道德在企业文化中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总体来看,企业道德完全具备企业文化的各种主要功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约束功能。在很多时候,企业成员及企业本身的行为够不上法律与规章的制裁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道德信念与舆论压力却常常能起到极大的约束纠正作用。例如,某些企业的分场界限很不明确,相邻地段的清洁卫生往往被人忽视。如用规章制度去卡,极易导致推诿扯皮现象。但在道德舆论的驱动下,这类问题反倒容易解决。这一点已被大量事实所证明。二是调节功能。企业员工的工作责任感、集体荣誉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员工道德信念的具体体现。在这种道德信念的支配下,即使没有管理者现场督促,员工也能自觉调节自己的各种行为。三是导向功能。企业常常评选先进人物、劳动模范,其实就是树立一种道德榜样。这种道德榜样的感召力是很大的,往往会影响到一大片员工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企业风尚。事实证明,借助于企业道德的导向功能进行正面教育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由此可见,企业道德确实具备了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职能,属于企业文化的高层次意识。要想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就必须注重企业道德的建设。企业道德的培育依赖于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一个企业道德低下的企业的企业文化肯定是失调的或畸形的,一个企业文化偏激的企业的企业道德肯定是粗俗的或偏颇的。建设企业文化绝对不能忽视企业道德的培育工作,而企业道德的培育工作又势必依赖于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第一,企业道德的培育需要强调员工价值。企业文化的真谛是以人为本,讲究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企业道德培育必须克服短期行为,必须创造一种竞争平等、待遇公正、畅所欲言、身心愉快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强烈的企业凝聚力。要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及文化娱乐活动,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陶冶职工的思想情操,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企业文化的概念、内容及功能

第九章企业文化建设 70年代初期,由于石油危机使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停滞和萎靡不振,经济最强的美国也未能幸免。然而,资源条件远不如不国的日本,经济却迅速地进展,这一现象引起西方国家特不是美国的关注。美国的治理学者在对日本进行调查研究后发觉,日本企业成功的秘密是以人为本的治理模式,美国企业不成功的缘故是由于企业文化的局限性而造成治理不当所致,从而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掀起了企业文化研究热潮。 本章首先介绍企业文化的概念、内容、功能及不同国家企业 文化的特点,然后讨论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与途经。 第一节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容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关于文化的概念,当今世界上的学者给“文化”一词下了许多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尚无统一的定论。多数资料对文化的定义有广义狭义之讲。所谓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历史进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宝和精神财宝的总和。狭义文化则仅指人类社会进展过程中制造的精神财宝。 尽管对文化的概念没有一个清晰的定论,但它的差不多特征依旧比较明确的:它是对人的描述,只与人以及人的活动有关;是对作为群体的人的描述,体现人的群体本质和现象;是人们群体之间相互区不的依据;文化现象包括人们活动的物质财宝、精神财宝和活动方式本身。因此,文化是以人群为载体的,而且是一个历史范畴。凡是有人群的地点,只要有一定的历史过程,就

有体现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法,以及通过他制造的物质财宝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一个国家有代表国家的民族文化,一个地区有反映地区风土人情的社区文化,一个单位或组织,也有体现单位成员和组织整体特点的单位文化。后者属于微观组织文化,企业文化也属于此类。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普遍同意和共同奉行的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从这一定义看,企业文化是狭义文化的概念,是精神文化。然而,企业文化常常要通过企业制度和物质形态表现出来,不同的企业文化有不同的企业治理制度,表现出不同的物质形态,相应地也制造出不同的物质财宝。这确实是企业文化的三层次结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是基础,是核心,是企业文化的内容实质,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是在精神文化基础上表现出来或形成的形式和结果。 企业文化的本质要素是信条,即以企业全体职员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所信守的准则。人有各种信条,如信奉上帝、主张唯物、突出自我、注重团体、追求私利、报孝国家,等等。人们的这些信条都会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之中,并产生不同的结果,从而形成了不同人的个性和特点。企业也是一样。只是企业的信条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信守的准则,表现出一致性的行为,从而形成一个企业区不于其它企业的某种风格。企业的这种信条一旦形成,它将对企业的内部治理和外部交流产生巨大的阻碍,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的生存与进展发挥重要作用。这是企业文化的经

论网络文化的法律调整(一)

论网络文化的法律调整(一) 【论文关键词】网络文化法律调整民法 【论文摘要】网络文化的发展,需要法律的规制和保障。正当的网上言论自由,必须受到充分和有效的保护。目前法无明文禁止和许可的特殊社区,其合法与否,需加以探讨。网上政务公开,应当成为政府的法定义务。法律难以阻碍网络文化扩张。法律要制止对网络文化的不当干预。 网络文化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这一新生事物,法律的调整当然不可或缺,却也不可避免地有些手足无措。法律对网络文化的作为和规制,自然成为法学领域一个崭新的课题,“网络文化法”作为法学学科1个子部门步入前台,也呈必然之势。 在互联网兴起之初,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就已经被发觉,比如网际欺诈、信息滥发和网上狂言等现象1]。目前,针对一些具体问题也有所关注,比如就网络政务公开,有论者指出政府网站的“网八股”问题,实际上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不负责任,到处害人2]。在法学领域,学界对网络文化的法律规制进行了研究,有论者提出法律规制是保障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主导型路径3]。 一、网络文化法的内涵和定位 网络文化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物质基础,以信息交流为核心。它以计算机及其连结网络作为物质载体,以上网者(网民)为主体,以虚拟的赛博空间为主要传播领域,以数字技术为基本技术手段,为人类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活动领域和思维理念。网络文化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信息时代的文化特征,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文化4]。 网络文化缘起于黑客文化和吉布森等人的赛博朋克科幻小说。黑客最初是一群无组织的编程迷。大约在1959年左右,MIT(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就出现了第1批黑客,还提出了所谓“黑客伦理”:反对集权和权威主义,强调人们拥有绝对的信息自由和使用计算机的权利,主张利用计算机过上更好的生活。1970后随着微机的出现,黑客多为通过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网入侵和破坏计算机与网络的个人,黑客文化被视为反文化。在吉布森等人的科幻小说中,赛博朋克、电子人和能够形成交感幻觉的网络空间等假想物本用于反讽信息技术的发展,但却对网络空间和网络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网络文化的内涵早已超越了黑客文化和科幻小说中的赛博朋克的范畴,发展为一种与计算机媒介通信和在线交流相关的文化形式。网络文化不仅包括与网际行为有关的规范、习俗、礼仪和特殊的语言符号形式,还包括网际欺诈、信息滥发和网上狂言等现象1]。网络文化见之于客观的具体表现主要有:网上新闻、电子邮件、网上视听、网络游戏、网上社区、网上聊天和网络学堂等。与许多新生事物类似,网络经历了爆炒之后的衰落,迷茫之中的探寻之后,终于以相对冷静的姿态占据或者搭建了社会舞台中不可或缺之1景。网络文化也从数年前“新人类”的时尚休闲方式,演变成为民众日常工作、学习和交往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和载体,乃至许多政界人士重视的传播平台。 网络空间的出现改变着社会生活,它同时也对作为人类社会维系规则之一的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着具有虚拟性、全球性和即时性的全新网络空间,旧的法律已经不能有效地解决其间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一种新的法律制度——网络法律开始应运而生5]。具体到文化视域考察,学界已认识到网络文化在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由于传统过滤技术的弊端、一些网络行为的危害以及网络相关法律的缺失等原因,有必要对网络文化加以法律规制3],网络文化法日渐成为1种社会需要。所谓网络文化法,就是指调整网络文化的传播、运营和调控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和。它不是指以此冠名的法典,而是学理上的1个统称,其在事实上是散见于其他有名法律的。与其他法律并无二致:网络文化法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网络文化的蓬勃发展,客观上当然需要法律的调整,但不仅仅是规制,更重要的是促进、支持和保障,这是时代赋予网络文化法的历史使命。网

近年来关于网络文化的研究综述

综 述 近年来关于网络文化的研究综述 向英明 (中南大学图书馆 长沙 410083) 摘 要 对近年来学术界、理论界研究的热点 网络文化,从概念的界定、特点、价值、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其负面效应、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文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了系统的回顾。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文化 研究综述 近年来,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网络文化成了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这些关注构成了学术界关于文化研究的一大亮点。本文对近年来关于网络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希望能引起更多的学术界人士参与讨论这个问题。 1 关于网络文化的概念界定 网络文化 是什么?这是人们在研究网络文化的时候碰到的第一问题。厘清网络文化的真正内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专家们普遍认为,网络文化的概念虽然已经被广泛使用,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模式应该如何科学、准确地界定,仍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关于 文化 的界定,学术界至今存在争议;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发展速度迅猛,人们还来不及对网络文化做出更深入地思考。即使如此,许多学者仍从自身对网络文化的理解,以不同的视角对网络文化的概念作了界定。 李仁武副教授在 试论网络文化的基本内涵 一文中提出,从狭义的角度理解,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互联网作为 第四媒体 所进行的教育、宣传、娱乐等各种文化活动;从广义的角度理解,网络文化是指包括借助计算机所从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活动在同人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 1 臧学英在 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 一文中对网络文化作了这样的界定;网络文化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层面的文化。就其所依附的载体来说,它是一种彻底理性化的文化。任何文化若想加盟网络文化,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既有形态,即变革传统的非数字化文化形态。 2 万俊人则认为,网络文化是由网络经济这一全新的生活方式所引起的、以网络构成和信息交流的全球普遍化和实践操作的高度技术化为基本特征的信息方式所引起的、以网络构成和信息交流的全球普遍化和实践操作的高度技术化为基本特征的信息文化。 3 翁寒松在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文化 一文中关于网络文化的概念界定是:数字化生存已日益成为我们的主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文化作为折射生活基础的精神世界,其形式和内容自然会发生某些 变异 ,自然要大量地体现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特征,因而形成带有自身鲜明特征的网络文化,广义地说就是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 4 郭良把网络文化界定为 由于电脑网络的应用和普及而给人们带来的新的、与众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及其形成的观念和行为上的特征 。 5 而李贤民教授和匡文波博士认为,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以上几种界定,不仅文字表述上有差异,而且在实质内容上也存在差异,反映了大部分学者对网络文化的理解是不同的。关于网络文化的内涵界定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6-7 2 关于网络文化的特点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相比,具有哪些特点?对此,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匡文波博士认为,作为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融合而生成的新型文化,网络文化是与现实社会文化具有不同特点的文化,表现在:(1)网络文化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2)网络文化是高时效性文化;(3)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4)网络文化具有交互性;(5)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 8 傅治平教授对网络时代的文化范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给文化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界面,将使文化范式发生剧烈的改变,这种新的文化范式的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实文化与虚拟文化的兼容。现实文化是指人类一切习惯、 35 2004年第1期(No.1.2004) 图书馆(Library)

企业文化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企业文化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企业文化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企业文化模式,乃是每一个别企业组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具有特定建构方式的文化体系。它是企业在其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生成若干文化质点,这些文化质点在不断的文化整合过程中成为丛结,进而成为模式、体系。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模式是由企业文化的深层结构,即企业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结构决定的;而企业的目标、制度、作风、风尚等则是由企业文化模式决定的企业文化形态。实际的情形是:企业文化模式的实体只能是指价值观、思维模式、企业精神等,而企业制度、企业民主等,企业实体和企业家及职工(大脑),这是它(文化模式实体)的载体,即三种基本形态;企业文化的三种基本形态亦即企业文化模式的三种基本形态。 表:氏族文化与市场文化的特征比较(略) 美国著名组织行为学教授J?斯洛坎和J?凯尔在对美国若干家公司进行了调研之后,提出两类不同文化类型(即不同文化模式)的公司特征。据此,再加上其它一些企业文化模式的情形分析,我们可以把握企业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 第一,载体的经营普适性。凡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模式,其组织载体一定是经营性的企业组织,不是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学校、家庭、连队等都不能成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模式的载体,这是一个最起码的前提和条件。不论是氏族型公司还是市场型公司,不管他们在个人与组织间关系上如何不同(一个是亲情关系,一个是合同关系;一个相互有长期承诺,一个只有短期承诺等),或其它方面又有多少区别,也都是一个有独立财产,进行独立生产经营的法人。 反过来说,只要是企业,不论其大、中、小,不论它属于哪个行业,不论它在哪个区域……, 都有其特定的企业文化模式。IBM 有IBM 的企业文化模式,松下有松下的企业文化模式;我国的企业又有我国企业的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第二,生成的长期积淀性。企业文化模式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积淀,不是一朝一夕,人为“建立”的。如在个体与组织关系上,不论是氏族型的(对待本公司历史、传统、风格、意识),还是市场型的(对个人利益的依赖,讲究功利主义),都是在企业长期生产实践及其特定文化氛围陶冶下形成并不断复加、累积起来的。氏族型企业,公司和成员之间相互长期承诺,前者对后者提供安全保障;后者对前者忠心耿耿。 这类文化在长期而彻底的社会化过程中促成了公司内部团结。成员遵循传统方式逐步得到晋升,年长的雇员为后来者充当良师益友和榜样,从而使公司文化规范(通过制度、文字、榜样三种载体)得以代代相传,延绵不断,形成日益巩固的文化模式惯性。市场文化型公司的企业文化模式大

企业文化复习重点题与答案

2011《企业文化》复习重点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企业文化模式:指一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文化特质的构成方式及其稳定特征,它反映一类企业的整体文化面貌和一般精神状态。 2 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谋求生存、发展而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经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的,并为整个员工群众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倾向和主导意识。 3 企业伦理道德:是用以调整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4 企业文化积累:是指企业文化特质的保存以及企业文化不断增长的发展过程。 5 企业文化选择:是企业文化运动的客观功能,它总是对同质文化中的历史成分和现实成 分进行筛选,有选择的积累和储存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部分,摈弃不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部 分。 6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下,经过企业领导的倡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 7.企业价值观:指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人的行为是否有价值 以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8.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物质形态、经营管理行为和精神面貌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 总体形象,或者说是对企业的认识和评价。 9、企业文化传播:是指企业文化特质从一个群体或个体扩散到另一个群体或个体的过程。 10、企业文化整合:企业内部具有的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进而相互吸收、渗 透融为一体的过程。 二、填空题 1、1998年()的成立是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标志 2、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微观 3、从企业性质分类,企业文化可分为()、()、()和()企业文化。 国有、合资、乡镇、民营 4、按时间的继承性,可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和()模式。传统现代

网络文化的构成及认识路径

网络文化的构成及认识路径 彭兰 尽管已有很多研究者对于网络文化做出了自己的界定, 但对于网络文化, 要做出一个简单的定义, 是很困难的。网络文化的研究, 其目的不是要在网络中划出一个圈, 指出哪些对象属于或不属于网络文化的范畴, 而是要从文化的角度揭示网络中所有活动与现象的社会意义, 包括短期的和长期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因此, 要全面认识、分析网络文化, 更重要的在于找到认识网络文化的角度与路径。 网络文化的构成层面 要认识网络文化, 需要将它放在不同层面加以考察, 这包括:网络文化行为: 网民在网络中的行为方式与活动, 大多具有文化的意味, 它们就是网络文化的基本层面, 是网络文化的其他层面形成的基础。 网络文化产品: 这既包括网民利用网络传播的各种原创的文化产品, 例如文章、图片、视频、动画等, 也包括一些组织或商业机构利用网络传播的文化产品。 网络文化事件: 网络中出现的一些具有文化意义的社会事件, 它们不仅对于网络文化的走向起到一定作用, 也会对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网络文化现象: 有时网络中并不一定发生特定的事件, 但是, 一些网民行为或网络文化产品等会表现出一定的共同趋向或特征, 形成某种文化现象。 网络文化精神: 网络文化的一些内在价值取向与特质。目前中国网络文化精神的主要取向表现为: 自由性、开放性、平民性、非主流性等。但随着网络在社会生活中渗透程度的变化,网络文化精神也会发生变化。 网络文化产业: 网络文化具有文化产业的主要特征。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 它不仅是文化产业的增长点与制高点, 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和其他传统产业变革的力量。 网络文化制度: 网络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 也会在社会制度层面反映出来。网络文化所推动的制度发展、变化甚至变革, 也是网络文化的重要体现。 网络文化秩序与格局: 网络文化具有复杂的主体构成, 由文化的生产、消费、管理、应用等多种主体间形成的关系与秩序, 不同国家、民族、阶层、群体文化的相互关系与态度, 也是网络文化的重要构成层面。 不同层面的网络文化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复杂的网络社会景观。研究网络文化, 有时需要从以上层面的某一个角度进行分析, 有时又需要将这些不同层面的认识综合起来、统一起来。

当前网络文化低俗化的表现、成因与对策研究

当前网络文化低俗化的表现、成因与对策研究 摘要:网络作为一种走在世界前列的产业,因此它所带来的影响是我们始料未及的,网络文化低俗化作为其中的一种影响着我们。然而,它的表现和成因也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要全民行动,从政府管理、网站自律、社会监督、全民素养提升等几方面, 建立抵制网络低俗内容的长效管理机制, 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建立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 关键词:网络低俗文化;表现;成因;对策 从远古时候人类的符号、实物文化到后来人类开始出现的文字文化;从古战事烽火传递到现在这个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可以看出人类历史上的文化是不断向前演变和发展的。不可否认,网络文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它不同于传统的文化,网络文化没有时间、地区、国家等的限制,它涉及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生活、体育和娱乐等各个方面,布满互联网时代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出现和存在以及发展,也正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们带来了不少方便。然而,它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一种就是网络低俗文化今天我从个人角度,浅谈一下关于网络低俗文化的看法(主要包括网络文化低俗化的定义及表现、成因与对策)。 一、网络低俗文化的定义及表现 1、网络低俗文化的定义 网络低俗,“网络低俗文化”的简称,即网络上发布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内容,包括宣扬血腥暴力、凶杀、恶意谩骂、侮辱诽谤他人的信息;容易诱发青少年不良思想行为和干扰青少年正常学习生活的内容,包括直接或隐晦表现人体性部位、性行为,具有挑逗性或污辱性的图片、音视频、动漫、文章等,非法的性用品广告和性病治疗广告,以及散布色情交易、不正当交友等信息;侵犯他人隐私的内容,包括走光、偷拍、露点,以及利用网络恶意传播他人隐私的信息等;违背正确婚恋观和家庭伦理道德的内容,包括宣扬婚外情、一夜情、换妻等的信息。 2、低俗文化的表现 现如今,网络正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我们生活在网络提供的新的空间与环境中,不免会有深深的不安与忧虑。很多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也不例外,它在创造着新的创作方向、文化方式、传播途径的同时,也无可厚非的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网络文化的低俗化。这种现象尤其是以网民自主发帖为主的网络社区中,例如论坛BBS、博客、微博客、QQ群等存在大量庸俗、低俗等的内容,主要是以视频、语言、图片等的方式发表的一些暴力、淫秽、恶意侵犯他人隐私、虚假等的内容,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新事物的文化品位,严重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 网络低俗文化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1、根据网络谣言或恶意诽谤,报道低俗新闻;2、大肆炒作违反社会公德、违背公共秩序的新闻;3、报道商家和名人庸俗炒作行为。例如因为一系列雷人言论在网络上一路走红的“凤姐”。罗玉凤是重庆綦江人,被人称为“凤姐”。她自称懂诗画、会弹琴,精通古汉语,自称“9岁起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社会心理学者韦志中教授认为,凤姐是典型的病态型自恋人格。一个自我认同有病态的人,可能是两个极端的表现:一种是过分贬低自己;一种是过分夸大自己,凤姐属于第二种。她会继续活在自我建构的自怜的环境中,由于当下人们爱猎奇,她还会吸引一些人的眼球一段时间。过了这段时间之后,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尽管没有人关注了,她还会继续“建构”;另一种是终于有一天她所建构的自恋的大厦会倒塌,自我也就崩溃了。所以,她是一个悲剧人物。我们要做的只有抵制这类低俗的炒作方式,只有全民行动,凤姐这类的物才能消失。

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建设,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创造优秀的文化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行为保障。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极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其次,从积极开发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培训;以人为本,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切实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构建企业文化建设要善于抓要点;突出忠诚企业,培育廉洁文化等方面就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体系 一、前言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也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建设,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创造优秀的文化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行为保障。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极为重要,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如果企业成员在价值和行为取向上与企业文化的系统标准产生停逆现象,企业文化会将其纠正并将之引导到企业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上来。 (2)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有效规章制度的约束: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员工必须遵守和执行,从而形成约束力。另一方面,道德规范的约束:道德规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来约束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行为。如果人们违背了道德规范的要求,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心理上会感到内疚。同仁堂药店“济世养生、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道德规范约束着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技工艺规程操作,严格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纪律。 (3)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协调作用 为使企业建设达到更高的目标,必须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塑造企业职工的团队意识。俗话说:“管理管理,一要理顺程序,二要理顺心态”。如企业职代会前后可以发动职工积极参加“我为企业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活动,让职工在企业发展、企业建设等问题上提出有益的建议,使企业领导和职工获得认识上的认同感。企业文化建设还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关心人,爱护人,尊重职工的劳动成果,使每个职工在团队内

国内企业文化的特点

国内企业文化的特点 以传统文化伦理为基石和渊源,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特殊的分配方式、特殊的领导模式、特殊的人际关系等等) 一、国内企业文化的大致分类(中国企业文化动物性格) 在我国的企业文化特征的分类上,从企业关注对象、企业管理风格两方面将常青企业文化分为四类:象文化(人本型企业文化,以万科集团为代表)、狼文化(活力型企业文化,以华为为代表)、鹰文化(市场型企业文化,以联想为代表)和羚羊文化(稳健型企业文化,以海尔为代表)。 1、象文化(人本型企业文化,以万科集团为代表) 万科的综合评分最高。它的创始人王石有着很好的企业威望和社会尊敬度。但对于王石来说,他和万科的文化魅力不在于“个人崇拜”的无以复加,而是公司始终倡导了一种理想主义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同时,万科推出了“培养专业经理阶层,鼓励优秀人才为企业长期服务,提倡健康丰盛的人生和培养正确的职业操守”这样充满人本主义精神的企业人文纲领。 人才被认为是万科最重要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王石提出这个观念时业界还很不以为然,因为在众多房地产公司看来,土地、资金比人才更重要。但在王石看来,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哪里有谷地,就会向哪里汇聚。因此,万科很早就致力于成为学习型组织;成为职业经理人当家的公司;竭力打造“阳光照亮的体制”。尊重人,为优秀人才创造和谐、富有激情的工作和人生,是万科成功的首要因素。 2、狼文化(活力型企业文化,以华为为代表) 华为8年周期性大裁员宣告一种新的人力资源模式的诞生,这种激励方式产生的强烈冲击波远比华为员工频频自杀强大的多,而且很可能产生外部性——比如引导效应、模仿效应,而且有些人赞同将此模式拓展到政府体制改革中,并想象其积极意义.更多的人士对此表示担忧,这让原本就充满了忧患意识,崇尚秩序与稳定的全国人民非常焦虑,已经超出一个企业行为的范畴. 按照任正非推崇的所谓狼文化而言,这种人力资源制度本身就是狼文化的具体化、制度化体现.非常吻合"秋天来了,冬天也不远了,该是抛弃老狼的时间了."当然这仅仅是狼文化的一部分,狼为了生存竞争,狼行为的自然选择,即那些没有抛弃老狼的狼群被淘汰,而这些残暴的狼群为了小狼的食物供给充分,抛弃了老狼,完成了整个狼群的新陈代谢而生存下来.这样的狼文化曾经成就了成吉思汗,征服欧亚大陆,形成了版图无人匹敌的元帝国,任正非认为这样的狼文化同样能够成就华为,特别是在商业竞争愈加激烈,商业环境日益恶劣的条件下,华为没有别的选择,似乎也不知道别的选择.这种人力资源制度就是狼文化的必然逻辑,必然选择.

文化产业的特征

文化产业的特征(27-33) 一、文化产业属于创新密集型产业,具有内生的收益递增发展机制。 文化产业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过程是文化创新的过程。 2、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技术创新的过程。 3、文化产品价值实现和放大的过程是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 二、文化产品开发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低 文化产品开发阶段具有很高的固定成本,除此之外,由于文化产品属于体验性产品,因此为了吸引消费者选购,文化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进行市场开发。 另外,文化产品的复制成本比较低。 三、文化产业渗透性强,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 文化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信息、知识、文化资源等无形的生产要素,文化产品是一种承载着文化内涵的符号产品,这意味着文化产品的资产专用程度比较低,并且与传统经济相区别的是文化产品的价值并不是稀缺,而是来源于普及,其普及程度越大,其价值也就越大。 核心创意通过传播媒介的拓展实现文化产业内部的渗透和外溢。如:迪斯尼公司 文化产业的外溢效应也可以拓展到文化产业外部。如:超级女生 四、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不确定性程度高。 文化产品的生产“队生产”。 文化产品所具有的“队生产”加大了文化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 第一,在队生产条件下,如果仅仅观察最终产品,很难确定单个人对他们联合投入的产出所作出的贡献。这使得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有“搭便车”的动机。 第二,从事文化艺术的人,对经济学及财务有莫名的排拒,懂得经济的人,也无法理解文化

艺术未能以公式与数量化的原因。文化产业内部分工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加大了协调成本。 第三,由于艺术家具有自身的艺术追求,艺术创作对其而言是产生效益的过程而非传统经济学所假设的劳动产生负效用,这也加大了艺术家在关于工资方面的讨价还价能力,这加大了文化产业内部分工的协调成本 文化产品消费不确定性的原因: 第一,文化产品主要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属于符号效用满足型产品,文化产品的特质成为短暂符号、意义和生活形式的象征,文化消费具有主观性、易变动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在快速变动的社会中,对文化产品的认知价值随时可能会改变。 第二,政府文化政策的不稳定性也会造成文化需求被动的不确定性。 第三,文化产品不仅生命周期短,而且文化产品重复利用的价值较低。 五、文化产业外部性强,产业追求目标多元化。 外部性定义为只要一个消费者的福利或者厂商的生产可能性受到另一个单位经济行动的直接影响。 文化产业的外部性主要通过文化消费的外部性来实现。 1、文化消费不仅满足消费者的效用,同时也是消费者学习知识,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 2、文化产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同时还具有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 六、文化消费网络效应强,具有需求规模经济性。 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使用同一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数量的变化,每个用户从消费此产品和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用的变化,即消费者从产品中所获得效用与共同消费同一产品的数量相关。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由于规模的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降低所带来的经济节约性。 文化产业具有供给方和需求方双重的规模经济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