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学探究题”解题技巧

“科学探究题”解题技巧

“科学探究题”解题技巧
“科学探究题”解题技巧

“科学探究题”解题技巧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科学解释。因此,在中考的考查中,大都围绕着上述环节和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进行。科学探究题中“素材”常来自《科学》书本内的知识内容或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事例,要求考生根据这个“素材”,完成有关的科学探究。

例如:在某食品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粉末状固体A(或黑色粉末状)的小纸袋,上面写着“XX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粉末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进行探究。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验证:

猜想一:

猜想二: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猜想三: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

猜想四: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3)实验方案评价:为了证明白色固体里是否含有CaCO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白色固体,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将试管内的气体导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于是得出白色固体中不含CaCO3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

为什么?。如果是你,该怎样设计?

这是一道较为“全面性”探究性中考题,它涵盖了探究性考题的各种考核内容;也典型的探究性中考题,它的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作为试题的情景。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食品包装袋内白色粉末状固体(或黑色粉末状)是什么物质、有什么作用及其性质。食品袋内的非食用物质一般有两类:一是干燥剂(常用生石灰),二是防氧化剂(常用还原性铁粉);根据题目中对A的描述,可以确定A为生石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即能吸水,具干燥作用,是干燥剂。回答此题,考生同时还要知道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同时放出热;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基础知识。

从上所知,要有效解答科学探究题,必须要掌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要熟练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

其次要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基础,要善于从题目的素材中提出适于研究的问题,问题的表述要用疑问句型。猜想与假设是探究的方向,要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相应的猜想,猜想的表述要用陈述句型,要以肯定的语气出现,不能以疑问的语气出现;要注意猜想不是凭空乱想,它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为依据,但也不是正确的结论,可以是错误的(与你的结论不一致)。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常采用实验方法,在实验方法中常用到“控制变量法”[只有一个条件(实验因素)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实验,研究此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法”要采用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中要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非实验因素方面尽可能一致,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判断是个难题,一般来说,在对照实验中,进行了实验处理的事物是实验组,自然状态(未加处理)的事物称为对照组;如在“光合作用与光的关系实验”中,一张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遮光组是进行了实验处理,曝光组是自然状态,所以遮光组为实验组;又如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中,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乙组不饲喂药剂,甲组是进行了实验处理,乙组为自然状态,所以甲组谁是实验组。结论得出要建立在收集证据的基础上,结论不是模棱两可。科学解释就是利用到科学原理等知识去解决科学探究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再次要会设计简单的探究性实验和对探究方案的优劣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实验设计要求同学们对实验对象的性质、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方法都比较熟悉;还要考虑实验方案简单易行、原料价格低廉、无污染等因素,所以在设计时要根据题意搞清或确定实验的原理,然后紧紧抓住原理进行设计。实验方案的评价主要从原理是否正确(即能否达到实验的目的)、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与廉价、操作是否简单(即操作过程是否简捷优化)、是否对环境产生污染、是否有实验误差、方案是否有新创意、安全性是否好等方面来评述。提出合理化建议,也是基于上述几个方面再结合题意来提出符合要求的建议。

解答科学探究题归根到底还是要求考生掌握好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出问题型

一、定义:提出问题型探究题是指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提出与科学有

...

关.的、可以探究

....的问题,并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举例:以“寻找疯牛病的病原体”为例,较科学的提问是“引起疯牛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如果问题是“引起疯牛病的病因是什么”,则对这个问题的探究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超过了学习者的认知基础。

二、目标方向:考查学生能否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心;能否从观察、调查、阅读等情境中发现问题;能否提出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的问题;能否领会提出科学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能否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一、例题精析

例题1 阅读下面短文,结合图片展示的情景,提出两个物理问题并尝试解答。

“祥云”火炬设计理念来自蕴含“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华夏传统“云纹”符号,通过“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借祥云之势,传播祥和文化,传递东方文明。“祥云”火炬制作时采用了许多高新技术,利用液态丙烷作燃料,轻质、绿色环保。“点燃激情,传递梦想”,2008年3月24日

希腊女祭司在希腊奥林匹亚通过一面大凹面

镜点燃了“祥云”火炬,由此展开了奥运圣火

在全世界的传递活动。圣火越过五大洲宽广的

平原,著名的河流,繁华的城市,巍峨的高山。

传递中,我国登山运动员高举圣火成功登上了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作为中国人,我们衷心祝愿第29届北京奥运会顺利召开,圆满成功。

问题1:解答:

问题2:解答:

例题2 如图为一名滑雪运动员正在滑雪比赛,根据图中展现的情景,提出两个与物理

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简答。

例如:问题:运动员手拿的两根棒有何作用?

简答:通过棒与地面的相互作用,使人获得向前的动力。

(1)问题:。简答:。

(2)问题:。简答:。

例题3 初春的早晨,小丽去农贸市场买蜂蜜,售货员将蜂蜜用勺子盛出,往瓶子里倒,小丽发现蜂蜜往瓶子里流的比较缓慢,不像流水那样。“咦!淌的这么慢!”售货员笑着说:“我的蜂蜜质量好,太粘了!”小丽心想:“对了,蜂蜜比水的粘性大。看来,不同的液体粘性是不同的。可是…为什么在家里倒蜂蜜好像不是这么粘呢?难道真是如同售货员所说的质量好吗?以前也是在这里买的呀?请你根据以上现象,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跟踪提高

1、人的指甲是不断长长的,但到底是由指甲的哪一部位长长的呢?某同学对此提

出假设:“指甲长长可能是由指甲的根部不断长长而形成的”。由此他设计了如下

实验方案: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图1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以擦去,

可以在指甲上保持较长时间)。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果该学生的假设是正确的,则应观察到AB间的距离 (选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是

2、小明学习了力的有关知识,知道力的效果有两种:力可以改变物体

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现象时,

还没有学习到压强知识。对于图中有下面一段描述:蝉把尖尖的“口器”插到坚硬的树皮里,吸吮树汁,骆驼有宽大的脚掌,背着笨重的物体,用宽大的脚掌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不用担心骆驼的脚掌会陷进沙漠里去。

(1)从力的角度看,两幅图形描述的现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3、到了冬天,经常出现“大雾”天气,影响人们生活,特别是交通,请根据冬天大雾现象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猜想或解释。

4、小明在给自行车的车胎充气的时候观察到一种现象:冬天可以把自行车的车胎内的气充足一些,骑自行车会感到非常轻松;夏天,如果还把自行车的车胎内充同样的空气,可能会适得其反,自行车容易“爆胎”。假定自行车的轮胎承受的压强不变。

根据以上现象,请你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5、居住在炎热非洲的人们,常常用布从头到脚地包住全身,人们常对他们的衣着方式感到惊讶,认为在这么炎热的地方,这样包裹全身不是会热的不得了吗?这是为什么呢? 夏天运送冰块的时候,会用大块的棉布包裹冰块。为什么夏天我们穿薄衣服,而保存冰块反而用厚厚的棉布包裹呢?

请你根据以上描述的两个奇怪的现象,提出一个物理问题。

6、如图所示是雄伟壮观的三峡大坝全景图,请你根据这幅照片以及你对三峡水电站的了解,从力、热、电三个方面各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简答。

7、先阅读,再解答文后的问题。新型足球鞋

新型足球鞋的外表与普通足球鞋相似,它的鞋面上像乒乓球板那样贴上一块特制的胶皮,这样,足球鞋的鞋面与足球之间的摩擦力就增大,只要运动员用力得当,就能像打乒乓球拉“弧圈球”一样,踢出各种各样奇妙的“香蕉球”来。

新型足球鞋正在试验,并启发运动科学家设计出一种“小阻力运动鞋”。穿上小阻力运动鞋做田径运动时,会感到身体重心前移,因而使运动员步幅加大,加快运动速度。

(1)文中划线部分所提出的踢球的力和摩擦力对足球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什么不同?

(2)请你根据文中提供的情景提出一个与物理有关的探究性问题。

8、小刚学校今年实行了用磁卡代替钱币消费的措施,就磁卡的妥善保管,老师反复

强调了磁卡不能接触强磁体,不能剧烈碰撞等注意事项。请你就此提出一个与物理有关的,值得探究的问题。

9、右图是汽车司机佩带安全带的情景,请你就安全带提出一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并

作简要回答。示例:问题:安全带的作用是什么?

回答:安全带是防止汽车因紧急刹车给人体带来伤害的,主要起缓冲作用。

问题:。回答:。

10、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2007年10月24日18时 05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嫦娥一号卫星从这里开始自己的奔月之旅,开启了中国

深空探测新里程。

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送入到运行周期

约为16小时.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51000公里的轨道.星箭分离后,先在这条轨道运行两周.在这个期间将在远地点作一次小的轨道变轨,将近地点抬高到600公里。在16小时轨道上运行第三圈到达近地点进行第一次大的轨道变轨,将轨道周期变为24小时。在轨道上运行三圈,再次到达近地点,作第二次大轨道变轨,将轨道周期增加到48小时。

嫦娥一号卫星在这三条大椭圆轨道上运行共7天.当它在调相轨道运行结束到达近地点时.再做第三次大的轨道变轨.使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随后嫦娥一号卫星将沿着这条轨道飞向月球.就你观察图片和文中提供的相关信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解答:[答题示例]

问题:火箭在升空过程中为什么会越来越快?回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问题1:回答:

问题2:回答:

11、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12、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神舟五号”飞船顺利升空,在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舱于10月16日上午6时左右安全着陆,成功完成了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杨利伟回忆飞行感觉说:“船箭分离时,我忽然感到有一种腾空的感觉,以后,我多次在舱内飘浮起来;……返航时,飞船降落伞打开后,我看到舱外烧得红红的,但舱内温度没有什么变化.,,请你根据上述文字,提出两个物理问题,并尝试解答.

(1)问题1:解答:

(2)问题2:解答:

13、现有一杯水,一杯酒精,一铁块,一木块,它们之间存在许多不同特征,由此请你提出一个你想研究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示例:提出问题:研究水和酒精沸点的高低;解决方案:加热水和酒精至沸腾后,用温度计测量即可知。

提出问题:__________;

解决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

14、根据右图情景,请你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作简答。

问题:简答:

15、下列是某实验中的三个电路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

____

(2)你的结论是__ ___;

(3)夏荷同学探究出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大于任何一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6、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提出的问题:___ __.

(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17.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水蚤的身体呈半透明,制作装片后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心脏的搏动情况。某班甲、乙、丙、丁四组学生,分别用滴管从10℃、20℃、30℃的三种含有水蚤的培养液中吸取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不同装片进行观察,得到数据如下表。试回答:

甲组乙组丙组丁组

平均心率(次/

分)

10℃281 191 192 187 20℃(室温) 288 286 289 291 30℃401 108 398 296

(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 _ _____。(2)表中有错误数据的组别是_ __。

(3)实验数据有误是因为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引起的,为什么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会引起数

据错误?_______ ________。

19、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砂砾、黏砾和粉砾等土壤矿物质颗粒按如图所示的装

置进行实验。他们把纱布包在漏斗的底端,再用橡皮带扎紧。在三个漏斗中分别放入

砂砾、黏砾和粉砾,在每个漏斗的上部留有相同的空间。把三个漏斗分别置于三个烧

杯上,分别往三个漏斗中缓慢倒入等量的足够的水,当漏斗底部开始有水渗出时按下秒表计时。

(1)该科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的问题是。

(2)本实验因该收集的证据是。

(3)三个装置中呈现的实验结果是不同的,请作出解释。。

20、根据图所示的情景,请你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白色粉末状固体A是什么?有何用途?

(2)猜想一:白色粉末状固体A可能是生石灰,是干燥剂。

猜想二:Ca(OH)2、CaCO3

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

猜想三:放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取二个相同的烧杯,加入相同量的水,再在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B,用手触摸二烧杯外壁(或用温度计测定溶液温度的变化)

猜想四: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3)不可行CaCO3高温下才能分解。

如果是你,该怎样设计?在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白色固体,滴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含有。

参考答案

一、例题精析

1.

2.(1)问题:雪橇底部是光滑的吗? 简答:为了减小摩擦,雪橇底部应光滑,利于滑的更快。(2)问题:为什么雪橇有较大的面积?简答:为了减少压强。

(3)问题:运动员是如何改变运动方向的?简答:利用雪杖与雪地的作用改变运动方向(只要合理均给分)

3.物质的粘性也可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粘性越小。

二、跟踪提高

1.(1)若“指甲长长可能是由指甲的根部不断长长而形成的”假设正确,那么一段时间后,由于指甲根部不断长长,AB间的距离增大。

(2)有关指甲生长的问题有许多,只要有探究意义均可以。如指甲为什么有时很软?灰指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指甲会不会横向生长?指甲的生长状况与身体健康有关吗?指甲前部为什么会分层?等等。

2.(1)它们的相同之处是都有压力,不同之处是压力产生的效果不同,蝉的压力效果明显,骆驼的压力效果不明显。

(2)不同物体产生的压力的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问题:大雾是怎样形成的?解释:可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夜间温度降低时液化成小水

珠漂浮于空气中而形成的。

问题:大雾是怎样形成的?解释:可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夜间温度降低时液化成小水珠漂浮于空气中而形成的。

4.在气体的质量、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与温度是什么关系?

5.猜想:可能与棉布的厚薄有关?依据:保存冰块时,外界的温度比内部高,用厚棉

布包裹可以阻碍热传递;夏天,身体的温度比外界高时穿了衣服可以将热量很快散发出去。

6.力学问题:大坝为什么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答:因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

增加而增大,大坝下部受到水的压强大于上部,所以下部要宽一些。热学:水库蓄满水后,对周边地区的气温有什么影响:答: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与不蓄水时的泥土相比,在同样

受热或放热时,温度变化比以前缓慢。

电学:电站发出的电能为什么要采用高压输电?答:在输送功率不变时,升高电压,可以降低输送电流,减小电能在导线上的热损失。

7.答案:(1)摩擦力改变了球的运动方向,踢球的力使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2)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吗?

8.剧烈碰撞会改变磁体的磁性吗?

9.安全带为什么要做的很宽?答:这样在压力一定时,增大了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对

人体的压强。

10.问题l:火箭发射时,发射塔周围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答:水蒸气液化

问题2:火箭升空时.动能和重力势能如何变化?答: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问题3:火箭升空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答: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问题4:在变轨的过程中为什么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答:因为受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问题5:“嫦娥一号”卫星在由近地点到远地点运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答:从近地点到远地点,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问题6: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答:从远地点到近地点时,重利势能转化为动能

问题7:“嫦娥一号”卫星从地球奔向月球的飞行过程中,动能是如何变化?

答:动能增大

11. D

12.问题1:“神舟五号”飞船升空过程中,载人舱的机械能如何变化?

解答:载人舱的机械能增大

问题2:飞船绕地球飞行过程中,它的运动状态变化吗?

解答:飞船的运动方向时刻在变,它的运动状态也时刻变化.

问题3:燃料燃烧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解答: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问题4:“神舟五号”飞船升空过程中,推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只要合理均得分)

13.提问:水和酒精的密度的大小。方案:将木块分别放入水和酒精中,比较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

14.一、从受力角度切入

1、运动员举起杠铃静止后,杠铃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

杠铃受重力和手的托力作用。

2、运动员举起杠铃静止后,运动员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

运动员受到重力、杠铃对人手的压力以及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三个力的作用。

3、运动员举起杠铃静止后,杠铃受力是否平衡?

因为杠铃静止不动,所以杠铃受力平衡。

4、运动员举起杠铃静止后,运动员受力是否平衡?

因为运动员静止不动,所以运动员受力平衡。

5、运动员用力举起杠铃,说明了什么?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运动员为何能举起杠铃?

因为运动员对杠铃施加了向上的作用力,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7、运动员为何要用很大的力才能举起杠铃?

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必须受非平衡力的作用,由于杠铃重力很大,因此运动员必须用更大的力才能举起杠铃。

二、从功和能的角度切入

8、人将杠铃从地面举起,人是否对杠铃做功?做功。

9、人举着杠铃不动,人是否对杠铃做功?不做功。

10、人将杠铃从地面举起的过程中,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人的生物能转化为杠铃的机械能。

11、将杠铃放下时,杠铃的能量如何变化?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15.

16.(1)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种类有关吗?(4)等量杯中所剩水量;(5)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种类有关;(6)棉。

17. 铁轨传播声音的效果比空气好

吗?

18.

19.(1) 砂粒、黏粒和粉砂粒的渗水性(或保水性或通气性)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记录相同时间内烧杯中水量的多少(3)不同颗粒间的空隙大小有差异

20.如:问题:自行车的轮胎表面为什么有花纹?简答:这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防止自行车打滑。

中考科学专题训练科学方法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科学方法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控制变量法是探究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下列探究过程中运用了这一方法的是() A.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 B.通过观察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C.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要保持电阻一定 D.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2.如图所示,在做“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时,选用质量较小 的卡片,目的是忽略小卡片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这种突出问 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科 学研究方法.以下四个实例中所用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选用质量相同的物体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B.选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C.选用轻绳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D.选用2Ω和8Ω两个电阻串联代替10Ω的电阻 3.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采用“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和电压关系”的研究方法。以下探究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A.探究燃烧的条件B.探究磁场的方向 C.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4.下列同一选项中,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A.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B.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C.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D.通过亮度来判断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通过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磁性强弱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而抽象概括出来的。如图6所示的实验中也应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6.下列各种重要科学理论,不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B.原子核式结构理论 C.牛顿第一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 7.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 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某年某月某天,物理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课外观察月亮的活动,听听同学通过观察作了以下记录,其中通过直接观察不可能得出的记录是() A、月亮是一个球体 B、月亮象一个银色的盘子 C、月亮象一艘弯弯的小船 D、月亮悬挂在东方45°的天空中 9.在科学探究中,常把直接测量有困难的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来研究.这种方法称之为转换法.例如在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时,沙子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直接测量,可以通过测量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的多少.下述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的是()A.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动能大小的比较方法 B.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推理出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状态 C.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灯泡及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 D.在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 10.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察,但变化时引起的其他量的变化却易直接观察,用易观察的量显示不易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下列测量仪器中不是利用这种思路制作的是() A.温度计B.压强计C.弹簧测力计 D.量筒 11.力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它,这是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同样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A. 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让电 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B. 温度的高低是看不见的,我们可以通过液体体积的变化去认识它 C. 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运动物体不受力将做匀速直 线运动 D. 在学习蒸发与沸腾时,通过比较得出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12.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引入相应的物理量。下列几幅图给出的比较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最新-中考科学“科学探究题”解题技巧 浙教版 精品

“科学探究题”解题技巧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科学解释。因此,在中考的考查中,大都围绕着上述环节和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进行。科学探究题中“素材”常来自《科学》书本内的知识内容或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事例,要求考生根据这个“素材”,完成有关的科学探究。 例如:在某食品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粉末状固体A(或黑色粉末状)的小纸袋,上面写着“XX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粉末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进行探究。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验证: 猜想一: 猜想二: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猜想三: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 猜想四: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3)实验方案评价:为了证明白色固体里是否含有CaCO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白色固体,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将试管内的气体导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于是得出白色固体中不含CaCO3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 为什么?。如果是你,该怎样设计? 这是一道较为“全面性”探究性中考题,它涵盖了探究性考题的各种考核内容;也典型的探究性中考题,它的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作为试题的情景。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食品包装袋内白色粉末状固体(或黑色粉末状)是什么物质、有什么作用及其性质。食品袋内的非食用物质一般有两类:一是干燥剂(常用生石灰),二是防氧化剂(常用还原性铁粉);根据题目中对A的描述,可以确定A为生石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即能吸水,具干燥作用,是干燥剂。回答此题,考生同时还要知道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同时放出热;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基础知识。 从上所知,要有效解答科学探究题,必须要掌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要熟练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 其次要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基础,要善于从题目的素材中提出适于研究的问题,问题的表述要用疑问句型。猜想与假设是探究的方向,要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相应的猜想,猜想的表述要用陈述句型,要以肯定的语气出现,不能以疑问的语气出现;要注意猜想不是凭空乱想,它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为依据,但也不是正确的结论,可以是错误的(与你的结论不一致)。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常采用实验方法,在实验方法中常用到“控制变量法”[只有一个条件(实验因素)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实验,研究此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法”要采用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中要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非实验因素方面尽可能一致,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判断是个难题,一般来说,在对照实验中,进行了实验处理的事物是实验

高考数学大题规范解答-(十)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答题模板

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学习内容,在高考试卷中,每年都有所涉及,以解答题形式出现的试题常常设计成包含概率计算,统计图表的识别等知识为主的综合题,以考生比较熟悉的实际应用问题为载体,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排列组合和概率统计等基础知识为工具,考查对概率事件的识别及概率计算. “大题规范解答——得全分”系列之(十) 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答题模板 [典例](2012辽宁高考改编·满分12分)电视传媒公司为了解某地区观众对某类体育节目的收视情况,随机抽取了100名观众进行调查,其中女性有55名.下面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观众日均收看该体育节目时间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将日均收看该体育节目时间不低于40分钟的观众称为“体育迷”,已知“体育迷”中有10名女性. (1)根据已知条件完成下面的2×2列联表,并据此资料判断是否有95%的把握认为“体育迷”与性别有关? 非体育迷体育迷合计 男 女 合计 (2)将日均收看该体育节目不低于50分钟的观众称为“超级体育迷”,已知“超级体育迷”中有2名女性,若从“超级体育迷”中任意选取2人,求至少有1名女性观众的概率. 附K2=n(ad-bc)2 (a+b)(c+d)(a+c)(b+d) , P(K2≥k)0.050.01

k 3.841 6.635 [教你快速规范审题] 1.审条件,挖解题信息 观察 条件 ―→ 100名观众收看节目时间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及日均收看时间不低于40分钟的观众称为体育迷,女体育迷10名 ??????→ 借助直方可确定图非体育迷及 体育迷人数 2.审结论,明解题方向 观察所求结论―→完成2×2列联表并判断“体育迷”与性别的相关性 ???→ 需要确定a ,b ,c ,d 及K 2的值 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 由直方图及条件确定体育迷与非体育迷人数―→完成列联表―→ 计算K 2可判断结论 1.审条件,挖解题信息 观察条件―→确定“超级体育迷”标准且有2名女性“超级体育迷” ??????→由率分布直方频图 确定“超级体育迷”的人数 2.审结论,明解题方向 观察所求结论―→从“超级体育迷”中任取2人求至少有1名女性观众的概率 ????→ 分分析类1名女性观众或两名女性观众 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 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确定“超级体育迷”的人数?????→列法列出 举举

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主题五科学探究第17讲气体的制取净化和干燥专题练习

第17讲 气体的制取、净化和干燥 ? ???? ?????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发生装置 ?????气体密度溶解性是否与空气反应毒性收集装置气体的制取——净化与干燥?????净化原则:除杂在前,干燥在后 装置:洗气瓶、球形干燥管、U 形管常见的干燥剂: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多功能瓶的使用?????收集气体:排空气法、排水法检验气体、证明气体、干燥气体等尾气的处理 命题点1 气体的制取 1.(2018·西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a 的名称是__分液漏斗__。 (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KMnO 4=====△K 2MnO 4+MnO 2+O 2↑__,可选用的发生 和收集装置是__CE 或CF__(填字母编号)。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__,可以用E 装置来收集,验满的方法是__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满__。 (4)适合用D 装置收集的气体必须具备的性质是__密度小于空气,无毒,不与空气反应__。 2.(2018·孝感)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B 中,仪器X 的名称为__长颈漏斗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则选取的发生装置为__B__(填字母序号); (3)若用装置C 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n__(填“m”或“n”)端导管口通入; (4)利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取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是__H 2或O 2__(填化学式,任写一种)。 命题点2 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3.(2018·广东)有一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剩余气体经浓硫酸洗气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符合上述现象的气体组合是(C)

初中化学专题15 科学探究专项练习考试题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专题15 科学探究专项练习考试题带解析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实验,探究题(共7题) 1.今年我市的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有“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的考题. (1)指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猜想Ⅱ:废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废液进行了以下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 只有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Ⅰ正确 先__________________ 后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Ⅱ正确 如果猜想Ⅰ正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拓展】:如果猜想Ⅱ正确,要是废液中只含有CaCl2,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加入过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1)①集气瓶(2)BD CaCO3+2HCl═CaCl2+H2O+CO2↑.(3)【猜想与假设】猜想Ⅱ:氯化钙和氯化氢.【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评卷人得分

化学中考复习专题训练科学探究题精选.doc

化学中考复习专题训练:科学探究题 一、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0分) 1.(2009*南京校级二模)某气体X可能是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解 -其组成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 . L -------------- 港清石灰水NaOH?澄清石灰水 (1)请根据下表屮对可能岀现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推测气体X的纟R成悄况, ①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气体X的纽成A中液体不 浑浊 B中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C中液体不 浑浊 ②不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变浑浊 ③变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不浑浊 ④变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变浑浊 写出或中液体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b管口导出的气体中还含冇部分CO气体,应采取的扌旳施是 2.(2012<|11|靖模拟)粉笔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用品,已知其主要成分屮含有钙元索.小强和小霁同学一起探究粉笔的组成. 提出问题:白色粉笔的主要成分到底是什么? 猜想:小强认为:可能含碳酸钙;小霁认为:可能含何硫酸钙为证明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你参与方案的设计并补充完整.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少量粉笔灰放入水屮,搅拌形成溶液.实验室常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分离滤液和滤渣, 该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取过滤所得的滤液和滤渣分别进行实验; (2) _______________ 取少量滤渣与__________ 反应,如果观察到的现彖,证明小强的猜想是正确的,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_______ 溶液和稀硝酸,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则证明 小霁的猜想是正确的. 3.(2015春?遵义校级月考)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杏阅资料知道:淀粉在适肖温度和酸催化条件下可转变为葡萄糖,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共煮,可牛-成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为探究淀粉在不同温度下转化为葡萄糖的程度,他们每人都进行了如下两步实验: 步骤1.用一支大试管取一定量淀粉与水混合,再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摇匀,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实验过程中,各人控制温度不同,加热持续时间相同. 步骤2.然后用两支小试管各取少量人试管内的反应混合物,在其中一支小试管(编号为A)内滴

20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专题强化训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科学探究题(word版包含答案)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科学探究题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实验进行了大胆的改进,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参与。 【初步探究】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①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60℃的蒸馏水至刚刚浸没白磷;②将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好胶塞;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白磷燃烧熄灭后,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 ⑤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时立即燃烧,停止推入空气。 (1)以上步骤中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④瓶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对比⑤中白磷露出水面前后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若把60℃的蒸馏水换成冷的蒸馏水,重复以上实验步骤进行对比,该实验还能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提出问题】白磷燃烧熄灭后,瓶内究竟有没有氧气剩余? 【深入探究】用手持技术定量检测白磷在瓶内燃烧时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变化,结果如图2: 【反思交流】 (4)下列关于实验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该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②白磷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没有氧气 ③当氧气浓度低于一定浓度时白磷不能继续燃烧 (5)通过数据分析,你对燃烧需要氧气有什么样的新认识;在按课本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当足量的红磷燃烧熄灭后,等到集气瓶冷却,根据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从而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的结论是(填“准确”或“不准确”)的。 2、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1,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测出该集气瓶中的气压变化如图2 (1)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图象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①,②; (3)图象中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

人教版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科学探究题 例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学生设计了如下一些实验并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评价或帮助他分析完成相关问题。 Ⅰ.【探究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Ⅱ.【查阅资料】25℃(室温)、101kPa下,100g水可溶解0.1366gCO2。 Ⅲ.【提出问题】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Ⅳ.【猜想假设】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____。 方案甲乙丙丁 装置 操作①关闭旋塞; ②将足量的铜网加 热至红热状; ②将足量的红磷点 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 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 燃; ③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④充分反应,待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旋塞;至烧杯中液面_____时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几分之几。 记录约1/5 约1/5≤1/5 约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含量远小于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Ⅵ.【反思交流】 (1)当集气瓶中气温未冷却至室温即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a,当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再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b,则a_________b(填“>”或“<”或“=”)。 (2)丁方案所测数据与猜想假设数据基本吻合的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1/5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以乙方案为例,试分析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两点)。 解析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知,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当瓶内的压强不再改变,不再吸入液体,烧杯中液面保持不变,这时便可读数。(1)当瓶内的压强偏高时,进入的液体偏少,所以a<b;(2)由于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的压强减小;(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1/5的主要原因是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4)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装置气密性差、集气瓶中气温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可燃物红磷、木炭的量偏少等。

科学探究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1

科学探究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1 科学探究是人们猎取科学知识的,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既是新课标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从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明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科学探究活动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因而科学探究能力也就理所所以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许多同学关于科学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际上该类问题一般来说是在同学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能够说并不难解,本文结合近几年典型探究类中考题,从科学探究的步骤动身,剖析该类试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供参考。 【一】要在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和大胆的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 实际上科学探究试题中的许多内容基本上平时学习时已学过的,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关键问题是特别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问几个什么原因,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看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依照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 例1.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明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通过一段时间后,发明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 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 式: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 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假如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奖励1分〕: ①;②; ③。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 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 是:。 方案现象和结论 同时又对学生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探究能力及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作为试题的情景,通过分析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成块状固体的缘故进行猜想和探究。事实上此题考查的仍然是知识的应用,考查的是相关物质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生石灰氧化钙及其在空气中变质后一系列物质的性质

科学探究实验专项练习

科学探究实验专项练习题 1.实验盒中有7种没有标签的溶液,老师让化学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溶液。 (1)调查研究: CuSOKMnOCONa、①实验盒中记录单上登记的7种溶液是:、、4432)OHCa(NaOHNaC和稀盐酸,其中有颜色的________ 、2溶液。_ ②查阅资料: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盐酸。种为一组进行鉴别。这样的45种无色溶液中任意取出③研究方式:从组。组合共有______标签,并且假设、D、B、C(2)提出假设:同学们从5种无色溶液中取出4种,贴上A)(OHCaCONa NaCl、这一组溶液可能是和稀盐酸。、232)实验探究:同学们按以下步骤进行鉴别。3(溶液,然后依次加入少量盐酸,实验D、C、第一步: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A、B 现象记录如下: 溶液。是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C 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第二步:依据右图装置进行实验,AC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从长颈漏斗加入盐酸,可以观察到溶液均无明显变化。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D 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解释: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倒入蒸个实验。2取少量B第三步:依据下图装置进行溶液倒入另一蒸发皿,加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停止加 热。再取少量D 发皿,加热,有白色固体析出,停止加热。溶液。B是稀盐酸,D是NaCl实验结论:5种无色溶液是NaOH溶液。经过上述三步实验,同学们认为第)实验反思: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了上述实验探究过程。进行了全面(4 反思。溶液;其鉴别方法是______________①老师指出:实验结论仍有不确定性。不能确定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科学探究之物理部分

2013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科学探究之物理部分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是因为地面比较硬.” B.“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吗?” C.“为什么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呢?” D.“玻璃杯掉到地上是否破碎与下落高度、地面的软硬程度有什么关系?” 2.小明对自动感应门很感兴趣,想了解其原理.他查阅有关资料后得知,自动感应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感应装置接受到人所发出的红外线,将门打开;另一种是感应装置发出微波来感知向门移动的物体,将门打开。以下设计方案能探究某自动门是哪种类型的是() A.速度相同的两个人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 B.人以两种不同速度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 C.门打开后,人在门前静止一段时间,观察门的反应 D.白天和黑夜让人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 3.如图所示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 4.20XX年5月,法国科学家发现行星“葛利斯581d”较适合地球生命居住,且同一物体在“葛利斯581d”行星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设想宇航员从地球携带标有“100g”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飞至行星“葛利斯581d”,测得方便面的示数是() A.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 B.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 C.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 D.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 5.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 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 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 D.实验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6.甲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乙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两个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可以推理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B.乙实验可得出物体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C.两个实验都控制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是为了保证物体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D.甲、乙实验中物体运动时,机械能始终都保持不变 7.小明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提出了如下四个猜想.根据你

2018年中考生物 科学探究 专项训练

2019年中考生物科学探究专项训练 一、单选题 1.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B. 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 C. 在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要修改实验数据 D. 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探究“馒头在口腔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滴加碘液后,A号试管会变蓝色 B. B,C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 A,B试管对照,A号试管为对照组 D. 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3.要了解马与驴在外形上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应采用() A. 分析法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调查法 4.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A. 温度 B. 水 C. 光 D. 土壤 5.观察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下列关于观察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 要边观察、边记录 B.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唯一方法 C. 观察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 D. 在观察的基础上,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6.在种子萌发实验设计中,下列各选项中不能作为对照的一组是() A. 有光和无光 B. 30℃和0℃ C. 温度和水分 D. 有土壤和无土壤 7.下列实验不需要计算平均值的是()

A.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B. 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 C.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D.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8.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不能很好地达到使用目的是() 实验名称所用试剂使用目的 A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碘液染色 B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生理盐水保持细胞形状 C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清水溶解叶绿素 D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 A. A B. B C. C D. D 9.某同学欲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该实验设计不科学,你认为最好的修改意见是() A. 甲组实验温度也应该设计为100℃ B. 乙组实验温度也应该设计为37℃ C. 乙组实验试管中应该加入2mL清水 D. 乙组实验唾液加入量也设计为2mL 10.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的上放25粒绿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表: 装置甲乙丙丁

七上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doc

%1 转动转换器 %1 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1 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B.⑤④③② C.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① 科学探究专题训练(一) 班级 ______ 姓名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 1. (2分)图为某同学使用显微镜时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 的观察对象,如果要由视野(1)变 为视野(2),下列操作过程中,正确的顺 序是 ................... ( ) %1 转动粗准焦螺旋 %1 转动细准焦螺旋 %1 调节光圈 A.①③④⑤ 2. (8分)某同学为了探究鱼的呼吸需要氧气,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两金鱼中甲缸 放 有水草(水草在光照下能产生氧气),乙缸没放水草,把两鱼缸均置于有 阳光的地方,不换水,每天给予相同的鱼料。请问: (1) 该同学在甲、乙两个金鱼缸中,只设计了一■个变量不同,这个变量是 M ,这种实验方法称为 实验。 ⑵ 该 同 学 的 实 验 假 说 应 该 (3) 如果实验证实了该同学的假说,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 (8分)探究实验题: (1) _______ 是获取科学知识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A.调查 B.分类 C.实验探兖 D.观察 (2) 探究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发现生活现象:夏天馒头或面包保存不当很容易长霉菌,在冬天或在冰箱里的馒头或面 包比较不容易长霉 菌。 %1 提出问题:霉菌的生长受到 _________ 的影响吗? %1 作用假设: 。 %1 设计对照实验:一?组是温暖潮湿,另一对照组是 __________ 潮湿。 %1 实验结论:o 4. (10分)有同学在养金鱼时,发现金鱼的体色变浅了。他想证明:金鱼的体色是否会随 鱼缸内壁颜色深浅的改变而改变。于是他做了个简单的实验。请你帮他将以下的探究过 程补充完整。 (1) 提出问题:金鱼的体色会随着鱼缸内壁颜色深浅的改变而改变吗? (2) 作出假设: o (3) 设计实验:要用到的金鱼最少要有 __________ 条,鱼缸最少要有 个。实验设 置中只有 是不同的,其他条件都要求相同。经过较长时间的养殖后,观察结果。 (4) 预期实验结果:在内壁颜色较深的鱼缸中,金鱼的体色会比较深。在内壁颜色较浅 的鱼缸中,金鱼的 体色会较浅。 (5) 实验结论: o 5. (4分)老师耍求同学们观察北极星和牛郎星,小明和小强分别制订了观察计划: 时间 地点 观察方法 小明 中秋节21时 学校大操场 目测 小强 中秋节后两星期的21时 自家的屋顶阳台(18层) 用天文望远镜 小华对他们的计划作了 3点评价:①小强选择的时间要比小明好②小强选择的地点不科学: ③小明选择的观 第1题图 £ 甲 甲 乙 第2题图

专题21 科学探究-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分专题训练(湖南专版)(学生版)

专题21 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题 1.(2020·湖南衡阳中考真题)有位化学教师在实验室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 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该老师的指导下,对该生石灰样品开 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小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壁。烧杯壁发热_____ ②将①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_____。溶液变红有Ca(OH)2 ③取②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稀盐酸。_____ 无CaCO3 (1)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通过实验②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_______。 (2)小红同学提出实验③结论也不正确。他改进实验③,并通过实验证明生石灰样品中含有 碳酸钙,他改进实验③的操作内容是_________。 (3)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得出样品中肯定含有CaO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请写出生 成CaC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反思应用) (1)生石灰要________保存。 (2)设计和分析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反应物的量和生成物等因素对实验结论的干扰。 (3)要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还需要学习更多化学知识才能解决。 2.(2020·湖南岳阳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酸的通性,做了以下5组实验,请分析 并回答问题: (演示实验)

(提出质疑)实验③没有明显现象,甲同学对该实验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提出质疑,并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一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a,滴加稀盐 酸后测得溶液pH=b,(忽略体积的变化) a ___________b(填“>”、 “<”或“=”) 发生了反应 二向实验③所得混合溶液中加入硝酸银 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发生了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演示实验中有一组没有验证酸的通性,该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请你补充 一个演示实验(不改变反应物的类别)完整验证酸的通性,该实验的化学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__。 3.(2020·湖南邵阳中考真题)某学校九年级学生小明在化学实验室清点化学药品时发现一包 粉末状固体,这包粉末状固体可能由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钡、硫酸钠、硝酸铜中的一种 或几种组成。为了检验其成分,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粉末状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未 溶固体A和上层无色清液B。小明根据上述现象确定粉末状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 (2)进一步探究固体A的成分 (提出问题)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I:BaCO3 Ⅱ:_____ III:BaSO4 (实验与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相关化学方程式

2020中考科学专题突破--力学实验探究专题练习试题(无答案)

九年级科学辅导讲义 课题第31讲力学实验探究专题 【考点剖析】 考点一研究科学量影响因素类 【要点梳理】 这类力学实验探究题注重考查两种实验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如“动能”无法直接测量或比较其大小,应设法转变成推出木块的远近进行比较。控制变量法:往往有多个变量影响一个科学量,要研究其中一个变量对其影响,必须控制其他变量相同,以便探究科学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 【典例精析】 1.(2019·河南)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装 置如图所示,铝块和木块的外形相同,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 定不动,铝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忽略滑轮的摩擦) (1)图甲中,将铝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竖直向上拉测力计,当铝块 沿水平方向做运动时,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测力 计的示数F1,则F1= N。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时,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图乙实验完成后,利用原有器材,还可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请你简要说明实 验方案:。 (4)请你判断:图丙中,铝块水平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甲中铝块 所受滑动摩擦力。 考点二研究科学原理类 【要点梳理】 解答研究科学原理类的实验题时应该注意正确而恰当地选用科学模型,深入审视实验过程中的科学原理,谨慎地得出正确的结论等。在结论的描述中要严密(讲清前提)、科学(分清定量或定性关系)。 【典例精析】 2.(2019·杭州)现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将其下端蒙上橡皮膜。描述橡皮膜外表面在以下不同情 境中的形状变化。 (1)向管内缓缓注水,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随着加入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_____(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将注入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动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 (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玻璃管移动到管内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时,橡皮膜的形状是 (填“凸面”“凹面”或“平面”),试 说明理由:。 考点三测量科学量类 【要点梳理】 正确解答测量科学量类实验题必须坚持用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纵观这些年这类实验题,注重考查以下两方面 1.测量结果误差原因的判断以及改进。此类问题需要学生能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体现了学生独立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问题分析的能力。 2.替代性或改进性实验的设计。解决这类题目需 要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全面考虑、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把各种可能的方法都考虑到。能够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灵活 掌握和灵活应用的能力,改进实验进行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乐于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科学探究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科学探究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既是新课标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从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科学探究活动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因而科学探究能力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科学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际上该类问题一般来说是在同学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可以说并不难解,下面选择几例典型探究类中考题,从科学探究的步骤出发,剖析该类试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仅供参考。 一、要在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和大胆的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 实际上科学探究试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已学过的,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关键问题是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 例1.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如果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奖励1分): ①;②;③。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 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 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写下表): [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较为典型的探究性中考题,它的命题紧扣课标和教材,同时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探究能力及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作为试题的情景,通过分析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成块状固体的原因进行猜想和探究。事实上本题考查的仍然是知识的应用,考查的是相关物质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生石灰氧化钙及其在空气中变质后一系列物质的性质(生石灰与

2011中考生物专项训练--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2011中考生物专项训练--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1.用5×的目镜和10×的物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细胞被放大的倍数是B A.15倍B.50倍C.500倍D.150倍 2.在低倍镜下观察时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上”和“6“那么载玻片上的图形是C A“上”和“6” B”下”和“9“ C。“”和“9'” D“”和“6” 3.如果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恰当,很容易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下列四种盖盖玻片的方法中,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图中半扁圆形结构代表水滴,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B 4.用下列显微镜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组合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最大的一组是A A.20×、45× B. 10×、 40× C.15×、10× D. 5×、8× 5.用解剖针挑取少许番茄果内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 A A.临时装片 B。临时涂片 C.临时切片 D。永久涂片 6.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将视野亮度调得暗一些,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细 胞结构。此时除调节遮光器(光圈)外,还可以调节C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细准焦螺旋 7.当转动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操作者的眼腈一定要看着B A. 目镜 B。物镜 C.镜茼 D.粗难焦螺旋 8.下列材料和用具中,哪些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所应该用到的?A ①生理盐水②清水③稀碘泣④消毒牙签⑤刀片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9.图1表示一个用右手写字的人正在用显微镜观察,其中观察方法正确的是(D) 图1 10.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先用显微镜的15×物镜观察,然后换上45 ×的物镜继续观察,其结果是后者B A.视野较亮,细胞数目较少 B.视野较暗,细胞数目较少 C.视野较暗,细胞数目较多 D.视野较亮,细胞数目较多 11.小明观察血涂片时,首先看到了图3中①所示的物像。然后进行操作观察到图3中②所示的物像,小明观察时没.有.进行的操作是(C) A.转动转换器 图3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转动粗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 12.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发现视野内有一淋巴细胞(如右图)。为了进一步对该细胞进行观察, 应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则临时装片的移动方向为A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