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网络虚拟社区

网络虚拟社区

网络虚拟社区
网络虚拟社区

什么是网络虚拟社区

最早的关于虚拟社区的定义由瑞格尔德(Rheingole)做出,他将其定义为“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 虚拟社区至少具有四个特性:一,虚拟社区通过以计算机、移动电话等高科技通讯技术为媒介的沟通得以存在,从而排除了现实社区;二,虚拟社区的互动具有群聚性,从而排除了两两互动的网络服务;三,社区成员身份固定,从而排除了由不固定的人群组成的网络公共聊天室;四,社区成员进入虚拟社区后,必须能感受到其他成员的存在。 虚拟社区的类型根据沟通的实时性,可以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类:同步虚拟社区如网络联机游戏,异步社区如BBS等。虚拟社区最重要的几种形式有BBS、USENET、MUD,在国内逐渐形成以BBS为主要表现形式,结合其他同步异步信息交互技术形成的网络化数字化的社区形式。 社区是指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虚拟社区,从网络技术的角度来看,虚拟社区,又称为BBS(Bu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论坛。1978年在芝加哥地区的计算机交流会上,克里森(Krison)和罗斯(Russ Lane)一见如故,因此两人经常在各方面进行合作。但两个人并不住在一起,电话只能进行语言的交流,有些问题语言是很难表达清楚的。芝加哥冬季的暴风雨又使他们不能每天都见面,因此,他们就借助于当时刚上市的调制解调器(Modem)将他们家里的两台苹果Ⅱ通过电话线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世界上的第一个BBS。这就是原始的BBS的雏形。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之下,BBS在功能得到不断扩展,并迅速成为全世界计算机用户的交流信息的园地——虚拟社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 由此可见,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一样,也包含了一定的场所、一定的人群、相应的组织、社区成员参与和一些相同的兴趣、文化等特质。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一样,提供各种交流信息的手段,如讨论、通信、聊天等,使社区居民得以互动。但同时,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属性。 首先,虚拟社区的交往具有超时空性。通过网络,人们之间的交流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你有一台计算机,一条电话线,就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也具备相应硬件条件)畅所欲言了。说到这里有人会说,电话也具备这种功能呀?但是,在虚拟社区中聊一个小时是打国际长途侃一个小时的经济成本的千分之一,聊天的压力可想而知。同时也不受时间的限制,你今天发一个帖子,不一定会有人会,但几天以后可能上十大了。这种便利,估计电话望尘莫及! 其次,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在虚拟社区里,网民一ID号标识自己。ID号依个人的爱好随意而定。例如“硬盘”,一看就是计算机硬件爱好者,“红叶飘飘”,估计是一个有品位的人,“潜水艇”,估计是个军事爱好者……在现实中不可能有人起这种名字。同时,由于互相不能看到对方的“庐山真面目”。所以,传统的性别,年龄,相貌等在虚拟社区里可以随意更改。网上有句名言:和你聊天的也许是条狗。 再次,人际关系较为松散,社区群体流动频繁。社区的活力主要靠“人气”和点击率,吸引这些的主要是看社区的主题是否适合大众口味。前一个好理解,在交大BBS上,一般“二手市场”,“勤工助学”,“鹊桥版”,“电影”,“游戏”比较火暴,因为这些符合大学生“没钱”希望交友和“空虚”的特点。相比之下“数据库”,“数学”等技术版“门可罗雀”。 最后,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是虚拟社区的基本准则。这个特点其实和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有关,在这里,传统的上下级被“斑竹”代替,只要你不违反论坛条例,你什么都可以说,俗成“灌

水” 。 要想成为虚拟社区的一员,“门槛很低”一般的情况下,要使用社区提供的各项功能服务,必须在线注册。基本流程是首先,注册人阅读网联网有关法规及社区服务条款款,并提交同意申请;社区管理系统询问注册人的一些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职业等等。注册人必须如实填写,系统能够进行验证。然后再取一个账号名并设定密码,整个注册过程就基本完成。一旦注册成功,便成为社区的合法居民。社区居民拥有唯一的帐号,这个帐号就是他在虚拟社区中的通行证,是社区居民相互辨别的唯一标志。在社区中“生活”,居民必须遵守社区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否则将被社区管理员开除或者被封post权! 社区(主要是BBS)主要提供以下功能: 1 社区通信。社区为每一个居民都提供了电子信箱,居民可以使用该信箱收发邮件,相互通信,有利于非同时在线时,居民的交流。有的大型论坛提供手机短信发送功能,更方便了网民之间的交流。当然不是免费,一般是对方“买单”。 2 聊天服务。虚拟社区为居民提供了两种实时交互的聊天服务,聊天时除了用文字表达以外,系统还预设了丰富的表情和动作供调用(有些还能用语音进行实时交谈)。第一种方式是聊天广场,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谈话的内容也不受限制。第二种方式是聊天室,聊天室的开设者是这个房间的主人,他可以控制谈话的内容,也可以对聊天的人进行取舍。听说在这里出了不少网络情缘。前些时流行的网络小说《痞子蔡与轻舞飞扬》的动人的爱情故事,就是发生在聊天室里。 3 张贴讨论。这是虚拟社区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居民可以在社区中主要以文字的形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提建议、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这些最终都以张贴文章(帖子)的形式出现。居民还可以在社区中转贴自己比较喜欢的小说、散文等。目前,国内的许多社区系统已经还允许居民在帖子中加入文件上传、贴图、表情动作等功能。这样一来,帖子就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得居民的交流更加有效。前些时候的“西北大学日本留学生事件”,主要是通过BBS发起的。游行运动也是通过在西北大学论坛和交大“兵马俑”发帖跟帖的形式挑起的。可见BBS在大学声中的影响力之大! 4 投票居民在社区就某一问题发起投票或进行投票,从而对社区居民进行民意调查。同时居民在投票的过程中也张贴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这种投票要比现实的投票透明,民主,公开。其结果也真实的反映了网民的偏好。 目前在国内有影响虚拟社区主要分三大类:第一类,适合普罗大众,以兴趣爱好休闲娱乐为主,像分布在广州、北京、上海的网易社区、天涯社区、湛江的碧海银沙等;第二类,适合在校大学生,以大学校园学习生活为主,像清华的“水木清华”社区、北大的“一塌糊涂”社区、交大的“兵马俑”社区等;这两类的社区都比较大型,会员几十万,甚至过百万,在线人数通常几千,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第三类是各教育网站、网校,针对教师和中学生的教育社区,这类社区规模相对比较小,会员也不多。这一切说明国内的虚拟社区已有一定的影响和规模,将其应用于网络教学不仅是可能,而且很有必要。然而现阶段的应用正处于起步状态,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发展空间。 虚拟社区和现实社区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如同,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一样。网络社区来源与现实社区,虚拟社区是现实空间在虚拟空间的“投影”。首先,虚拟社区提供的服务版块也是根据人们现实的需要而设定的;实在社区中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规范回影响到虚拟社区的构建。其次,虚拟社区的所提供的服务是现实社区的服务的延伸和提高。传统的利用以纸为媒介的信件传递,发展为email传递。虽然两者介质和速度不同,但是email内容格式仍和传统的信函格式相同。脱离现实,虚拟社区是不可能存在的。 同时,网络社区对现实社区的影响和反作用。网上的公开透明,重视个体等一系列特征将深刻影响社会。我们应当看到民主不是一句口号,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而网络社区的许多思想法正可以用来修正现实社会管理和制度中的某些缺陷。民众易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政府也可以方便地实现低廉高效的管理。网络之所以风行,在于它提供了自由天堂,在社区中不同意见相互尊重与互不排斥。通过讨论和争鸣解决问题,消除歧见。网络社区赋予每个人充分的话语权。许多政府开通了网上信箱或领导在线解答市民的问

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网络社区与现实社区是互补互动关系,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应该各取所长,互相弥补。网络社区使现实社区中不可能的成为可能性。网络社区空间开拓了人的思维。从网络社员的观点来看,所谓现实性,无非是从以前的一种可能性发展而来的。二者是互补而非取代的关系。网络社区是一种对现有生活方式的冲击,同时,它也是对现实的社会空间的发展。 任何事物都是有利也有庇。网络社区同样有自身的局限性。首先网络社区虽然使人获得现实社会中无法获得的自由和放松,但目前网络社区的使用的成本仍是相当高的。由于我国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使用网络者事实都是文化素质高、收入高、最具社会影响力的阶层,造成网络社区事实上的不平等。其次网络社区对现实社会的复制过程中,会删除或夸大(有意或无意)一些细节,造成网络社区发展的失真和迷乱。特别是目前网络社区管理基本源于个体的良心和道德,没有有效的法制手段,网络社区的失范问题相当突出。再次网络社区的人际关系显得比较脆弱。藉着代号来隐匿部分的身份,网络社区的成员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身份、立场、交流方法,并伴随着明确的隐秘性。最后,网民如沉溺于网络社区的虚拟世界,把网络社区当成生活的实际,成为逃避现实的避风港,自然会冷淡或忽略现实人际关系,造成网民与现实的隔阂,对网民的社会生存造成不良影响。网络社区的成员常犯的错误就是把理想和现实混淆,强烈的反差使他们对现实充满了失望、误解、愤怒、不和谐、挫折,甚至还有几分悲哀和沮丧。如果人能永远的“网络沉溺”而不回到现实社会中来,那么也就什么都不会发生,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人永远是现实的产物,终究要回到现实中来,关闭电脑,打开窗帘,外面依旧车水马龙,你根本不是网络中风情万种的“大虾”,而必须马上到市场去买中午吃的菠菜和猪肉。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虚拟社区。

A virtual community, e-community or online community is a group of people that primarily interact via communication media such as newsletters, telephone, email or instant messages rather than face to face, for soci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al or other purposes. If the mechanism is a computer network, it is called an online community. Virtual and online communities have also become a supplemental form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 know each other primarily in real life. Many means are used in social software separately or in combination, including text-based chatrooms and forums that use voice, video text or avatars. Significant socio-technical change may have resulted from the proliferation of such Internet-based social networks.

3D虚拟社区的交互性研究

3D 虚拟社区是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对真实世界“拟仿”的虚拟空间。诚如法国著名思想家让 ·波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所言,“大众传媒的‘表现’就导致一种普遍的虚拟,这种虚拟以其不间断的升级使现实终止。这种虚拟的基本概念,就是高清晰度。影像的虚拟,还有时间的虚拟(实时),音乐的虚拟(高保真),思维的虚拟(人工智能),语言的虚拟(数字语言),身体的虚拟(遗传基因码和染色体组)……”[1]而所有的这些虚拟,逐渐在人们的真实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美国的第二人生(Second Life )到中 国的HiPiHi 、创想王国(Novoking ), 3D 虚拟社区影响力日益增大,已经在政治、商业及教育等多个领域有所应用。本文拟从人机交互、内容交互和人际交互三个层次上对3D 虚拟社区交互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其交互特性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13D 虚拟社区概述 虚拟社区是利用互联网建立的 一种跨越空间、非面对面的多人交往空间,在这样一个空间里,人与人之间通过信息、权利、资源的交换形成一种与现实社会关系不同而又存在交叉的互动关系。虚拟社区有广义与 狭义之分,广义的虚拟社区包括通过互联网建立的所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狭义的虚拟社区指各种以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的各种社区。 3D 虚拟社区是虚拟社区的一种形式,它通过三维技术,打造一个人与人互动的虚拟仿真空间。在这样一个 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虚拟形象,人们以虚拟化身(avatar )的形式参与到虚拟社区中来。 1.1高度仿真 如果说,web1.0的本质是聚合、 联合、搜索,web2.0的本质是互动、参与,那么,web3.0的本质就是进行更深层次的人生参与和生命体验。3D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规划重点课题“西方数码艺术理论六十年”(09AA001)作者简介:陈俐燕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厦门大学软件学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黄鸣奋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艺传播学及网络文化 3D 虚拟社区的交互性研究 陈俐燕 1,2 黄鸣奋 1 (1.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2.厦门大学软件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在3D 虚拟社区中,交互是整个系统中各种能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本文拟从人 机交互、内容交互和人际交互三个层次上对3D 虚拟社区交互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其交互特性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虚拟空间;3D 虚拟技术;交互性【中图分类号】G3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166(2011)05-0058-03 doi:10.3969/j.issn.1003-0166.2011.05.012

虚拟社区的功能

所谓社区,它的存在基础是固定的场所、固定或流动的人群。网络虚拟社区亦是如此,固有的网络空间,频频出没于其间的大虾与漂泊不定的游客,共同组成了虚拟社区这个团体。在现实世界中,人人希望被理解,人人希望得到承认,人人渴望交流,但现实中的诸多因素阻止着交流的欲望,而虚拟社区,提供了一个公正平和的交流场所,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你的想法,与他人交换意见。在Internet发展到逐渐贴近人们生活的今天,虚拟社区就是一个小小的虚拟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动作都可以搬到网上虚拟进行。 虚拟社区也称为CLUB,包含的功能主要有公告栏、群组讨论、社区内通讯、社区成员列表、在线聊天、找工作等。也就是在网上提供现实社区所需的各种交流手段。 社区(主要是BBS)主要提供以下功能: 1 社区通信。社区为每一个居民都提供了电子信箱,居民可以使用该信箱收发邮件,相互通信,有利于非同时在线时,居民的交流。有的大型论坛提供手机短信发送功能,更方便了网民之间的交流。当然不是免费,一般是对方“买单”。 2 聊天服务。虚拟社区为居民提供了两种实时交互的聊天服务,聊天时除了用文字表达以外,系统还预设了丰富的表情和动作供调用(有些还能用语音进行实时交谈)。第一种方式是聊天广场,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谈话的内容也不受限制。第二种方式是聊天室,聊天室的开设者是这个房间的主人,他可以控制谈话的内容,也可以对聊天的人进行取舍。听说在这里出了不少网络情缘。前些时流行的网络小说《痞子蔡与轻舞飞扬》的动人的爱情故事,就是发生在聊天室里。 3 张贴讨论。这是虚拟社区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居民可以在社区中主要以文字的形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提建议、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这些最终都以张贴文章(帖子)的形式出现。居民还可以在社区中转贴自己比较喜欢的小说、散文等。目前,国内的许多社区系统已经还允许居民在帖子中加入文件上传、贴图、表情动作等功能。这样一来,帖子就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得居民的交流更加有效。前些时候的“西北大学日本留学生事件”,主要是通过BBS发起的。游行运动也是通过在西北大学论坛和交大“兵马俑”发帖跟帖的形式挑起的。可见BBS在大学声中的影响力之大! 4 投票居民在社区就某一问题发起投票或进行投票,从而对社区居民进行民意调查。同时居民在投票的过程中也张贴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这种投票要比现实的投票透明,民主,公开。其结果也真实的反映了网民的偏好。 目前在国内有影响虚拟社区主要分三大类:第一类,适合普罗大众,以兴趣爱好休闲娱乐为主,像分布在广州、北京、上海的网易社区、天涯社区、湛江的碧海银沙等;第二类,适合在校大学生,以大学校园学习生活为主,像清华的“水木

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

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 所谓移动通信就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移动通信与固定物体之间的通信比较起来,具有一系列的特点,主要是:(1)移动性。就是要保持物体在移动状态中的通信,因而它必须是无线通信,或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结合。(2)电波传播条件复杂。因移动体可能在各种环境中运动,电磁波在传播时会产生反射、折射、绕射、多卜勒效应等现象,产生多径干扰、信号传播延迟和展宽等效应。(3)噪声和干扰严重。在城市环境中的汽车火花噪声、各种工业噪声,移动用户之间的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等。(4)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它是一个多用户通信系统和网络,必须使用户之间互不干扰,能协调一致地工作。此外,移动通信系统还应与市话网、卫星通信网、数据网等互连,整个网络结构是很复杂的。(5)要求频带利用率高、设备性能好。 移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1) 空间系统; (2) 地面系统:①卫星移动无线电台和天线;②关口站、基站。 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到2020年将大体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而且到2010年,将从第3代过渡到第4代(4G)。到4G,除蜂窝电话系统外,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毫米波LAN、智能传输系统(ITS)和同温层平台(HAPS)系统将投入使用。未来几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明显的趋势是要求高数据速率、高机动性和无缝隙漫游。实现这些要求在技术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此外,系统性能(如蜂窝规模和传输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频率的高低。考虑到这些技术问题,有的系统将侧重提供高数据速率,有的系统将侧重增强机动性或扩大覆盖范围。 从用户角度看,可以使用的接入技术包括:蜂窝移动无线系统,如3G;无绳系统,如DECT;近距离通信系统,如蓝牙和DECT数据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固定无线接入或无线本地环系统;卫星系统;广播系统,如DAB和DVB-T;ADSL和Cable Modem。 移动通信的种类繁多。按使用要求和工作场合不同可以分为(1)集群移动通信,也称大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为只有一个基站,天线高度为几十米至百余米,覆盖半径为30~km,发射机功率可高达200W。用户数约为几十至几百,可以是车载台,也可是以手持台。它们可以与基站通信,也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移动台及市话用户通信,基站与市站有线网连接。(2)蜂房移动通信,也称小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是把整个大范围的服务区划分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各个移动台的联络与控制,各个基站通过移动交换中心相互联

浅谈虚拟社区的“治理”(一)

浅谈虚拟社区的“治理”(一) 论文关键词:虚拟社区;治理;互联网 论文摘要:虚拟社区来源于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它是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社会的重要社会结构之一。然而,虚拟社区的形成具有偶然性与短暂性,社区的成员不确定,成员的行为也没有共同的规范。隐匿的自由和自由的隐匿实现了种种快乐并最终导致了虚拟社区的混沌状态,这种混沌状态容纳了太多的东西甚至是藏污纳垢。为此,本文指出要摈弃传统的统治思维,引入“治理”新概念,以适应互联网本身的特性,追求网民的协商与认同,以真正的达到善治。最后本文从良好的传统社区治理的基本要素参与、分权、制度、标准出发,逐一分析并提出如何进行虚拟社区“治理”的相应思路与对策。 一、虚拟社区的形成及其问题 虚拟社区来源于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当中,包括互联网上的公告栏、群组讨论、社区通讯、社区成员列表、在线聊天等。虚拟社区是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社会的重要社会结构之一。“虚拟社区”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霍华德·里恩戈德的1993年专着《虚拟社区》(Virtualcommunities)一书,他认为,虚拟社区是指以虚拟身份在网络中创立的由志趣相同的人组成的均衡的公共领域,这一社区是以共享的价值和利益为中心,将人群聚集在线上①。传统的社区定义注重地缘或血缘关系,虚拟社区则认为社区的界限不应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应该看到,无论是传统社区还是新出现的社区形式都是与人们之间的互动紧密相联的。没有互动就不可能形成任何群体和组织,更不用说社区。由于网络最大的特点在于互动,因此虚拟社区的形成就有其客观存在的可能。那么,虚拟社区的出现,将给现实社区带来了什么样的冲击与影响呢? 对于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就有多种多样的相关探索。学者巴里·威尔曼通过经验研究得出,“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并不一定对立,两者是社区的不同形式,具有特殊的法则和动态,和其他形式的社区互动②。因此,有的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几乎一样,既有社会等级,也有官僚制度。虚拟社区的主要特性如下: (1)存在不同的等级。虽然说虚拟社区是扩展的、可以自由表达意愿和进行辩论,在大多数虚拟社区里都可以感觉到民主的精神,但是,等级也并非不存在。虚拟社区同样存在着高低等级的差别,只有活跃的社区分子才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中。据统计,“所有新闻组的读者只有不到10%的人投稿参加讨论”,中国因特网的用户“95%的人上网只是查阅和浏览,网络数据信息传输水平极低。”③因此,尽管人们在虚拟环境下似乎存在着平等的幻想,事实上,现实的等级状况无不影响他们在虚拟空间中的等级划分。 (2)提供广阔的言论空间。随着网络在全世界的普及以及新一代网络形态(如Web2.0)的出现,虚拟社区在民主参与、直接性、公开性等方面都达到了现代政治所能要求的最高程度。这其中集中表现在虚拟社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实际的言论自由空间,有学者认为:“人们在这里不必阅读来自一个信息源的消息,不必说一个话题,不必受编辑、新闻出版机构的控制,不必担心自己的言论是否离经叛道。一句话,网络使少数人垄断信息和文化的圣人时代宣告结束了!这正是网络对传播信息和文化传播方式的冲击。”④“作为新的大众传播,因特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言论多样化舞台,以及信息自由流通的机会。”⑤ 虚拟社区将会对现实社区带来巨大的冲击,人们往往沉溺于虚幻的空间进行互动,并在其中扮演角色。虚拟社区甚至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约翰·哈格尔(JohnHagel)和阿瑟·阿姆斯特朗(ArthurArmstrong)在1997年发表了《网络利益——通过虚拟社会扩大市场》一书,认为创建虚拟社区会带来巨额利润。早期网易公司凝聚人气的是个人主页,新浪网靠的是四通利方开办的论坛,2005年博客中国网站更是利用大量的博客人气获得一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当然,也不是说所有虚拟社区都能带来巨额利润,在互联网上仍然有大批默默无闻的依靠低成本维持生存的虚拟社区。同时,虚拟社区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虚拟社区的形

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之间的互联

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之间的互联 姓名:陈阳 学号:2009032102 专业:09级新闻采编与制作1班

网络社会生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社会结构而言,就是网络虚拟社区的形成。接下来我就与大家共同探讨下“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与现实社区的之间的互联。 一、社区和虚拟社区内涵与外延的辩析 虚拟社区是现实空间在虚拟空间的“投影”,要把握虚拟社区首先要了解现实社区。“社区”作为公民社会一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蓬勃发展起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区”一词源于Community,其词义包括: (1)任何大小的一个社会组织,其成员居住在一特定区域内,共有一个政府,并有共同的文化和历史传统。 (2)一个因具有共同特征或兴趣,使它在其存在的较大社会组织中突出来的团体。 (3)一组在一定规则下过着同样生活的男人或女人。 (4)一群占据一定地区的植物和动物的总和。 (5)The community:公众、大众。 (6)共有、享有(shared possession)。 “社区”一词的多种含义,反映了“社区”研究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所以,社会学上对社区的定义也是包罗万象。德国社会学F·腾尼斯从社区的源起上认为,社区指的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或自然情感的社会有机体,有点接近平常所说的乡村小社会;而爱德华和琼斯从社区结构与组织形式作出判断:有一群人,居住在一定的地方,在组织他们的社会生活时行使一定程度的自治;他们组织社会生活时以地方为基础来满足他们各方面的生活需要。怀特则从社区成员内在联系上指出:社区一词一方面有一种情感上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是一种对于地方的发生在身边的和熟悉的社会环境的归宿感。我国一些学者认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也有人强调:社区是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我们虽然很难将社区概括为一种组织、一种社会关系或一种情感,但从以上的认识和判断中,我们不难发现“社区”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特质:一定的地域、一定的人群、以及相应的组织、公众的参与和某些共同的意识与文化。 “虚拟社区”是从英文“Virtual Community”翻译而来的。与现实社区相比,从中文的角度理解,“虚拟社区”似乎是非实在的、类似于乌托邦的“理想国”。因为,“虚拟”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指“不符合事实的,假设的”。所以人们很容易得出:“虚拟社区”是人们在网络上构造的虚幻世界的结论。然而,虚拟社区并不虚假,网络是真实的,网上社区也是真实的:人们在此获取信息、广泛交流、甚至购物、交易、娱乐等等。目前,全世界都用“Virtual Reality”来描述网络给我们营造的新空间,即“虚拟现实”,但“虚拟”一词的英文“Virtual”,其本意一点也不“虚”,正好相反,它是“实质上的、实际上的、事实上的(almost what is stated;infact thought not officially)”。由此,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研究“虚拟社区” (“Virtual Community”)时,文化环境的差异或许将引起我们研究视角的差异。 假如我们把组成“虚拟现实”一词的“虚拟”和“现实”两上部分看成“相等的两半”,那么“虚拟现实”就是一个重复修饰的概念。虚拟现实能使人造事物像真实事物一样逼真,甚至比真实事物还要逼真。比如说,飞行模拟,这

我国移动通信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715670214.html, 我国移动通信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刘姝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13期 [摘要]21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飞速发展,在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移动互联网逐步形成;网络技术数字化、宽带化;网络设备智能化、小型化;应用于更高的频段,有效利用频率;移动网络的综合化、全球化、个人化;各种网络的融合;高速率、高质量、低费用。这正是第四代 (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第四代移动通信(4G)正交频分复用多模式终端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3-0212-01 一、引言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对性能要求的提高,促使移动通信在技术上和理论上向更高水平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已成为现代通信网中不可缺少并发展最快的通信方式之一。 二、4G移动通信简介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it/s的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和交互式广播网络。目前正在开发和研制中的4G通信将具有以下特征: (一)通信速度更快 由于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Internet的 速率,因此4G通信的特征莫过于它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专家预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速度可达到10-20Mbit/s,最高可以达到100Mbit/s。 (二)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it/s的传输速度,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 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3G网络的20倍。 (三)多种业务的完整融合

虚拟社区的商业价值实现研究

虚拟社区的商业价值实现研究* 徐小龙 (上海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1209) 摘要: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研究了虚拟社区商业价值的创造机理,揭示了虚拟社区商业模式困境的根源, 提出了“基于社区营销的价值创造模式”的解决思路,构建了虚拟社区商业价值实现模型。虚拟社区 的商业价值从根本上来源于消费者的参与和互动所产生的影响力。保持一定的成员规模,是虚拟社区 创造商业价值的基础。虚拟社区的商业价值实现策略为,虚拟社区为企业构建营销平台,提供深度营 销机会,企业利用虚拟社区开展社区营销,虚拟社区分享企业所创造的营销价值。 关键词:虚拟社区;电子商务;商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F71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69(2010)04-0106-06虚拟社区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商业模式已经得 到了广泛认同,并被IT业界广为推崇。但如何挖 掘其商业价值,获取投资回报,却成为虚拟社区经 营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国IT业界对此忧心忡 忡,一筹莫展。“对于社区论坛从业者来说,尽管 不愁流量,似乎也不缺少资金,但盈利模式单一和 乏力的现状给整个行业的前途投下阴影”[1]。2007 年5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互联网社区大会 上,“社区网站的商业价值发现”成为重要讨论主 题之一。可见,虚拟社区商业价值实现的研究迫在 眉睫。本文试图解答这一问题。 一、虚拟社区商业模式的困境根源 (一)虚拟社区的商业价值形式 作为一种商业模式,虚拟社区通过收取会员 费、内容服务费、广告费、交易费及向外部厂商出 售成员资料获得收益[2](P24)。虚拟社区的商业价值 可归结为三种基本形式:服务价值、广告价值和交 易价值(如图1所示)。 商业价值 服务价值:会员费、内容服务费 广告价值:广告费 交易价值:交易信息费、交易佣金 图1虚拟社区的商业价值形式 服务价值是虚拟社区为成员提供了某种差异化 的服务而获得的收益,包括会员费和内容服务费。 会员费本质上是虚拟社区的一种服务收费。广告价 值是虚拟社区获得的广告收益。交易价值是虚拟社 区为成员提供C2C和B2C的交易平台而提取的交 易佣金及向厂商出售交易方面的信息收取的费用。 (二)虚拟社区的商业价值创造机理

虚拟社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

虚拟社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 ——以深圳为例 一、研究主题或目的 (一)研究的问题: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世界上虚拟社区的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素的增长。虚拟社区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交流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新的购物方式甚至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当然,在虚拟社区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文献阅读以及统计分析的方式对虚拟社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实质意义: 通过对虚拟社区发展现状的研究,了解虚拟社区分类,特点,虚拟社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研究设计 (一)、虚拟社区定义: 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最早的关于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的定义由瑞格尔德(Rheingole)做出,他将其定义为“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 (二)、虚拟社区分类: 虚拟社区的类型根据沟通的实时性,可以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类:同步虚拟社区如网络联机游戏,异步社区如BBS等。虚拟社区最重要的几种形式有BBS、USENET、MUD,在国内逐渐形成以BBS为主要表现形式,结合其他同步异步信息交互技术形成的网络化数字化的社区形式。社区是指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虚拟社区,从网络技术的角度来看,虚拟社区,又称为BBS(Bulletin Board System 的缩写)、论坛。1978年在芝加哥地区的计算机交流会上,克里森(Krison)和罗斯(Russ Lane)一见如故,因此两人经常在各方面进行合作。但两个人并不住在一起,电话只能进行语言的交流,有些问题语言是很难表达清楚的。芝加哥冬季的暴风雨又使他们不能每天都见面,因此,他们就借助于当时刚上市的调制解调器(Modem)将他们家里的两台苹果Ⅱ通过电话线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世界上的第一个BBS。这就是原始的BBS的雏形。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之下,BBS在功能得到不断扩展,并迅速成为全世界计算机用户的交流信息的园地——虚拟社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一样,也包含了

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 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最早的关于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的定义由瑞格尔德(Rheingole)做出,他将其定义为“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 中文名 虚拟社区 外文名 Online Community 背景 计算机网络 命名 瑞格尔德 基本定义 虚拟社区又称为在线社区(Online Community)或电子社区(Electronic Community),作为社区在虚拟世界的对应物,虚拟社区为有着相同爱好、经历或专业相近业务相关的网络用户提供了一个聚会的场所,方便他们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 从营销的角度,可以把虚拟社区粗略地理解为在网上围绕着一个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相互交流的人群,这些人对社区有认同感并在参加社区活动时有一定的感情投入。 功能特性 虚拟社区至少具有四个特性:一、虚拟社区通过以计算机、移动电话等高科技通讯技术为媒介的沟通得以存在,从而排除了现实社区;二、虚拟社区的互动具有群聚性,从而排除了两两互动的网络服务;三、社区成员身份固定,从而排除了由不固定的人群组成的网络公共聊天室;四,社区成员进入虚拟社区后,必须能感受到其他成员的存在。 主要类型 虚拟社区的类型根据沟通的实时性,可以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类:同步虚拟社区如网络联机游戏,异步社区如BBS等。虚拟社区最重要的几种形式有BBS、USENET、MUD,在国内逐渐形成以BBS为主要表现形式,结合其他同步异步信息交互技术形成的网络化数字化的社区形式。社区是指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虚拟社区,从网络技术的角度来看,虚拟社区,又称为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论坛。1978年在芝加哥地区的计算机交流会上,克里森(Krison)和罗斯(Russ Lane)一见如故,因此两人经常在各方面进行合作。但两个人并不住在一起,电话只能进行语言的交流,有些问题语言是很难表达清楚的。芝加哥冬季的暴风雨又使他们不能每天都见面,因此,他们就借助于当时刚上市的调制解调器(Modem)将他们家里的两台苹果Ⅱ通过电话线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世界上的第一个BBS。这就是原始的BBS的雏形。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之下,BBS在功能得到不断扩展,并迅速成为全世界计算机用户的交流信息的园地——虚拟社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 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一样,也包含了一定的场所、一定的人群、相应的组织、社区成员参与和一些相同的兴趣、文化等特质。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一样,提供各种交流信息的手段,如讨论、通信、聊天等,使社区居民得以互动。不过,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属性。 同互联网相比,虚拟社区(Virtual Commnity)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虚拟社区是随

移动通信系统论文

2010-2011学年第2 学期 考试科目移动通信系统 姓名 年级 专业 学号 2011年6 月12日

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自适应调制和编码的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传输 摘要:总的说来,链路自适应方案,如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以及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加强了时变无线信道的系统容量。为了应用这些链路自适应方案,必须对资源的每一帧进行自适应和动态的分配。因此,系统需要控制消息来发送关于动态资源分配的信息给用户。这些信息包括用户ID,资源位置,调制等级,以及编码和自动重复请求(ARQ)信息。然而,这些资源分配信息的传输,造成了控制开销。在这篇文献中,我们介绍了一种利用AMC来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案,并分析了它在支持截断ARQ,如链路层ARQ和HARQ的系统中的性能。除此之外,我们还证明了使用AMC来传输控制消息是减少控制开销的一种好方法。特别是当每帧的用户数较大,如对于互联网语音服务协议(V oIP),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关键字: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控制消息;控制开销;资源分配Adaptive-Modulation-and-Coding-Based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Message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Liu Zhihu S100131051 Keywords—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control messages, control overhead, resource allocation. 1.引言 最近的以分组为导向的系统,如移动WiMAX和高速数据分组接入(HSDPA),通过使用链路自适应技术提高了数据吞吐量。这些技术有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以及快速信道感知调度。AMC 方案能够通过选择信号星座图以及适合它的时变信道的信道编码来提高系统容量。自动重复请求(ARQ)有效地减轻了由于信道衰落造成的分组错误。除此之外,截短的ARQ通过限制在应用AMC时的最大重传次数以及在物理层只使用固定的调制和编码,改进了系统吞吐量。重传机制,特别是基于HARQ的机制,提供了一种改进由于信道测量和反馈延时错误造成的链路自适应误差的健壮性的好方法。为了应用这些链路自适应方案,系统必须对每帧资源进行自适应的和动态的分配。并且,目前开发的大多数业务都是基于分组的。所以,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无线资源能够在移动站之间得到有效共享。最后,自适应和动态资源分配要求逐帧链路自适应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对于动态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的设计非常重要。资源的链路自适应分配的控制消息应该与数据一块传输,以告

虚拟社区趣缘群体的身份认同研究——以豆瓣网为例

158 第2卷第14期 文化纵横霍华德?瑞恩高德(Howard Rheingold)被称为“虚拟社区之父”,在其著作《虚拟社区:电子疆域的家园》中首次提出“虚拟社区”的概念,认为虚拟社区就是一种“社会性群集”,它形成于网络虚拟空间中,成员在社区中以充分的情感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并分享各自见解。顾名思义,这一概念是相对现实社区而提出的概念,与现实社区一样,在虚拟社区中,社区成员参与讨论感兴趣的话题,不同的是虚拟社区以高科技通信技术作为支撑用户提供了一种超时空性的聚会场所。 一、虚拟社区:趣缘群体的生成语境 学者Armstrong和Hagel曾对对虚拟社区进行分类,将其划分为交易社区、关系社区、兴趣社区和幻想社区四种类型,其中,兴趣社区显然是因兴趣爱好相同而结成的趣缘群体形成的主要场域。豆瓣网就是兴趣社区的典型代表,豆瓣网上线于2005年3月,最初创始人杨勃只是希望创建一个文化交流网站,通过豆瓣网可以聚集一些热爱读书的网友们,在网站分享自己读过的书,彼此获益。2015年4月,豆瓣网推出“藏书功能”,将书籍的评论与讨论分离。2015年5月,将“爱看电影”独立,形成豆瓣电影分栏。2015年7月,开通豆瓣音乐,并推出“同城”功能,截至2018年,豆瓣网已经成为一个拥有超过1.6亿注册用户的大型虚拟社区。豆瓣网围绕图书、电影和音乐评论而形成兴趣型社会化虚拟社区,以兴趣为中心是其根本特征。小众文化的孕育地、核心的趣缘关系,这些鲜明的社区特色使得豆瓣这一兴趣社区不断聚焦兴趣群体,并最终形成众多趣缘群体。 趣缘群体是一种以兴趣和情感为核心形成的“圈子”文化,趣缘作为“圈子”的黏合剂,使得这种以身份认同为基础的网络圈子以其独有的感召力不断扩大交往规模与空间。在社会心理学层面,认同表现为个体认识到他所属于的特定社会群体,并作为群体成员从群体互动中获得某种价值和情感意义,比如人们从血缘关系中感受到亲情和相应的责任,从业缘群体中明确职业精神及社会角色。而在众多的社群关系中,趣缘关系或许是最为特殊的,人们基于自我个性和兴趣偏好寻找志同道合者,进而通过交流互动集结成各种趣缘社群。 二、豆瓣网中的身份认同建构纽曼尔?卡斯特在《认同的力量》中提出,“认同组织起来的是意义”,意义是“社会行动者对自身行动目的的象征性认可”,由此可见,意义的产生是认同得以实现的基础,趣缘群体在豆瓣这一场域共享知识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意义,使得群体中成员身份认同建构成为可能。(一)用户的自我认同吉登斯认为自我认同是“个人依据其个人经历所形成的,作为反思性理解的自我。”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于自我身份的认知与反思,豆瓣用户通过打造专属页面实现自我认同。 豆瓣网用户个人主页中,其广播、相册、日记、豆列等内容都是由用户个人生产决定的,用户通过选择呈现主页的内容建构自我。“我的豆瓣”主页上,汇集了用户个人生产信息,通过页面下读书、影视、音乐、同城、关注列表、常去小组等功能展现了用户兴趣偏好。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增减各大模块,调整页面布局构建属于自己的专属页面。个人主页的展示体现了用户兴趣、性格、文化等信息,用户也借此实现了自我展示,关注志同道合的豆友,从而一步步建构自我身份认同。 (二)用户的“圈子”认同 群体认同是指群体中的成员在认知与评价上产生了一致的看法及其感情。换句话说,群体中成员对于群体有着共同的情感需求与信仰追求,对于某一事物该群体成员拥有相同的价值观与认知,豆瓣用户的群体认同主要表现如下。 1.基于用户兴趣积淀认同基础 豆瓣网是基于兴趣产生发展的社区,社区成员间依托趣缘关系展开交往。豆瓣网上网友基于兴趣自发形成固定的圈子,如豆瓣同城、豆瓣小组、豆瓣友邻等。以豆瓣小组为例,豆瓣小组是志趣相投的豆瓣用户聚集交往的地方,任何成员都可以自由创建命名小组,小组的话题种类涉及文化、购物、兴趣、社会、学术、情感、闲聊等多方面内容。创建豆瓣小组后,豆瓣用户可以基于兴趣决定是否加入小组并进行交往互动。豆瓣小组互动的主要形式是小组成员发起话题讨论引发其他成员互动盖楼聊天,在互动过程中,成员之间可以通过豆邮、留言板建立更深一步的了解并互相关注。小组是基于豆瓣网友共同的兴趣爱好形成,是对同一话题感兴趣的趣缘群体的聚集地,他们以豆瓣为媒介进行线上线下互动沟通。小组成员建立小组、参与小组到退出小组都是具有完全自由,参与是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的。 2.线上线下互动中加强认同黏性个体加强群体认同黏性,不仅要对群体有明确的认知,更需要在群体互动中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可,通过与他人互动加强群体身份认同。在豆瓣中,线上线下互动加深了豆瓣网友对群体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如线上,豆瓣兴趣小组中,不同的小组聚集了不同的亚文化群体,他们共同创作并讨论本小组的兴趣点。小组管理员通过制定一系列组规要求组员,组员同意并遵守组规,大家维护共同的行为规(下转第160页) 摘 要:趣缘群体在虚拟社区的语境下生成,而作为黏合剂的身份认同与趣缘群体的发展休戚相关,以豆瓣虚拟社区中自发形成的趣缘群体为例,探析用户在参与过程中从自我认同、群体认同两方面进行了身份认同建构,同时强化与他群群体边界,最终于群体狂欢中实现身份认同。关键词:虚拟社区;趣缘群体;身份认同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14-0158-02 虚拟社区趣缘群体的身份认同研究 ——以豆瓣网为例 高佳雨 王聪艳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作者简介:高佳雨,女,汉族,陕西榆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虚拟现实VR技术在各行业应用案例分析

虚拟现实VR技术在各行业应用案例分析 目录 企业综合状况 (2) 3.1企业概况 (2) 3.2.Converse3D虚拟现实引擎 (2) 1、核心引擎 (4) 2、引擎特色 (4) 3、虚拟社区系统 (7) 4、系列工具软件 (7) 3.3Converse3D引擎行业应用实例 (11) 1、体育类游戏 (11) 2、解放军总后勤部虚拟档案室 (11) 3、数字油田三维仿真和消防演练系统 (12) 4、天津鑫茂城商业地产项目 (13) 5、数字城市三维虚拟仿真数字城市决策系统 (13) 6、文物古迹——良渚古城遗迹复原 (14) 7、中国海洋石油三维辅助决策系统 (15) 8、web3d多人在线交互社区 (16) 9、虚拟校园社区系统 (19) 10、虚拟商城(B2C) (20) 11、天津工业大学 (21) 12、深圳富士康工业集团 (21) 13、河北电力公司 (22)

企业综合状况 3.1企业概况 北京中天灏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致力于三维网络游戏和虚拟现实软件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主研发了Converse3D虚拟现实引擎系统,同时获得了Converse3D虚拟现实引擎著作权登记证书,并将该引擎应用于多款三维游戏和虚拟现实系列软件,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onverse3D虚拟现实引擎的问世打破了国外同类软件独霸市场的格局,给中国的虚拟现实技术领域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产品一经推出即被业界给与很高的评价,对游戏和虚拟现实展示良好的兼容是其他单纯的游戏引擎或虚拟现实引擎所做不到的,二者在功能上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目前公司以软件开发、软件销售、项目制作、技术输出、虚拟现实内容提供为主营业务,迅速构建起了庞大的全国代理分销网络渠道和服务体系,使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能最快速最优质的到达终端消费者。 我们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了各种解决方案。既满足了一般客户的需求,又适应了特殊化需求。我们提供软件定制化定向开发,这是其他公司所不能提供的服务,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这些都构成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依附于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完善的研发、销售、客服体系,在三维游戏和虚拟现实领域确立了其不可动摇的地位。我们在上海等各城市都有分支机构,依赖于我们强大的机构体系,相信我们的服务将做的更好。 Converse意为“颠覆”,我们是充满激情和创意的年轻人,相信我们能不断的颠覆传统,改革创新,时刻走在时代的最前列。 3.2.Converse3D虚拟现实引擎 Converse3D虚拟现实平台是我们历时多年研发的一款应用于三维游戏行业和虚拟现实行业的专业软件系统,经过我们多年的研发和不断的升级使得它无

网络虚拟社区发展研究

网络虚拟社区发展研究 一、网络虚拟社区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专家对于网络虚拟社区的定义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虚拟社区有不同的定义。如下表所示: 目前一般采用最早的由瑞格尔德(Rheingole)提出的关于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的定义,他将其定义为“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 2、分类 国内外研究者对网络社区的分类还没有达成共识,学者们按照不同的标准对虚拟社区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如下表所示: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1、国外网络虚拟社区现状 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网络技术经过长足的发展,现在仍然保持着不断创新和开拓的态势,而电子商务、虚拟社区等衍生物运作程度已经较为成熟。国外的虚拟社区已经脱离了单纯的社区成员间信息交流互动,人们不仅在社区中找到想要的信息,与信息关联的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的情况,产品和服务的在线交易,以及作为社区成员可享受的优惠均可在社区平台上操作。社区的活动也不局限在网络中,会员之间会通过社区举行的聚会而建立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并且会得到由社区出版的印刷品。可以说,国外的虚拟社区已经成为了营销渠道之一,并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相连。 2、国内网络虚拟社区现状 相对于国外运作较为纯熟的社区平台,中国的虚拟社区尚停留在初级阶段。无论是官方还是非官方的社区,都还停留在简单的信息发布、交流与讨论等社区的基本功能上。除携程、艺龙等较成功的论坛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形势外,国内在此方面还处于尝试和发展阶段。 3、虚拟社区的发展及其研究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础理解阶段,主要是理解虚拟社区的概念、定义、规则等 第二个阶段是技术解决阶段,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虚拟社区,使用何种技术保证虚拟社区中的信息交流等关键技术问题; 第三个阶段是应用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主要研究虚拟社区能带来哪些应用,包括虚拟社区对知识共享、新的社会关系的建立等各方面的作用; 第四个阶段是评估阶段,主要是在虚拟社区发展过程中获取经验,并评估结果; 第五个阶段是产业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主要的关注点在于如何使虚拟社区得到

虚拟社区的发展趋势

虚拟社区的发展趋势 版本一 一、目前虚拟社区正朝着3D化和移动化的方向稳步发展 随着IT科技的进步以及显卡性能的大幅提升,虚拟社区已经逐步从2D演化到了3D,目前国外最著名的3D虚拟社区是第二人生,国内方面也有海皮士、由我世界等知名社区。在这些虚拟社区里,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虚拟化身。用户完全可以象现实世界里一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游戏甚至交易,网络虚拟社区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在逼真的3D界面下得到了巨大的强化。在国内,移动虚拟社区业务作为3G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不断涌现出音乐社区、游戏社区、手机博客、个人掌上空间和飞信社区等各种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移动虚拟社区。这些虚拟社区在为用户提供多样化服务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版本二 虚拟社区真正爆发式增长虽然没有多长的时间,但目前已经没有人怀疑它所带来的价值。不只是参与到其中的个体,也包括公司、投资人、学术界和媒体,都在关注它的发展并越来越多的展开相关的研究。随着过去两三年各种类型的社交媒体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它们将如何改变个体和群体与其他个体群体之间的关系?一些重大的转变正在发生。 一、现实化 社交网络正在由以用户数量和信息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整个互联网世界都在慢慢走出单纯的虚拟状态,现实化已经初露端倪。互联网与物联网相结合,互联网向移动终端的迁移,都已经使整个社会的连接与沟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虽然没有“人联网”的说法,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个已经到来的时代将是更加真实的人、更加真实的人际关系网络所构成的虚实结合的时代。 国内的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网站微博已经呈现出现实化的形态,虚拟的账号与现实的个体相互对应,采取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方式。如果没有实名认证,用户则不能进行发言和转发。虽然这一实名制政策与国内的意识形态控制和新闻监管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各种不负责任的发言和转发行为,更有益于理性的社会交往生态的形成。 与此同时,传统的现实社区向互联网的迁移也引导着纯虚拟社区向线下的演变。爱卡汽车网起初是以汽车为主题的网上论坛,随着网站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用户自身会产生各种线下的活动需求,他们或者以跟车有关的主题活动为契机进行线下的互动交流,或者由车友会的人自发组织一些球赛、自驾游等活动。这些活动促进了虚拟网络中的人际关系向现实人际关系转化,同时增强了大家的相互了解和信任。这种虚实结合的案例还有很多,企业家同学会则是从线下向线上迁移的例子,这些人是先相互认识之后便回到各自的企业,之后更多的则是线上

虚拟社区电子社区等相关概念的辨析

摘要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虚拟社区、电子社区、数字社区、智能社区等概念相继出现,如何界定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何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文章对此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虚拟社区电子社区网络社区数字化社区数字社区智能社区 1 引言 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称得上是20世纪的最后10年所出现的最激动人心的事情。随着网络对社会全方位影响的不断扩大,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各种不同角度对虚拟网络世界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各种新名词、新概念,如虚拟社区、网上社区、电子社区、数字社区、数字化社区……这些概念有些是重合的,有些是有差别的,但是目前学术界对此并没有统一的界定,因此在使用这些名词时有着很大的随意性。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去定义它们,怎样界定它们的联系,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又有着什么样的包含关系,困惑着许多人。本文旨在通过对虚拟社区、电子社区及其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差别,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纠正这些概念认识上的混乱。 2 虚拟社区、电子社区、数字(化)社区等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2.1 虚拟社区的产生与发展 虚拟社区的雏形,在万维网发明以前就出现了,实际可追溯到1984年Brand和Brilliant 创建的The Well(Whole Earth Lectronic Link,全球电子讨论链),主要用来实现“虚拟邻里关系”的交互式讨论和协商,1990年Well引进Cyberspace的名称,虚拟社区开始进入世人的视野。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虚拟社区迅速发展。从最初的电子公告版到新闻组,从网上聊天室到在虚拟社区服务器上构建自己的主页,一大群素昧平生的人由趣味相投而经常在线聚会,“匿名”的乐趣和摆脱空间限制的信息交往自由,使众多参与者在这个网络上构筑交流个人经验、分享兴趣的虚拟社区。随着虚拟社区的成熟,人们开始大规模地在网上集结、传文件、讨论和聊天,使用者因此获得了真正社会交往意义上的网络传播的乐趣。与此同时,虚拟社区自身的扩张也极其迅猛。一个典型的例证是:1994年由David Bohnett创建的Geocities 社区网站,到1998年3月,其访问人次已达1 420万,1999年时,已拥有350万个会员站点。 在中国,虚拟社区也是由BBS和新闻组起步的。通过BBS和新闻组,网民可以实现一种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交流。1997年10月,“网易”在国内第一个创建虚拟社区服务,“新浪”也随即宣布把虚拟社区作为主攻方向之一。而成规模的应用意义上的虚拟社区的出现,则是以1998年3月大型个人社区网站“西祠胡同”的创办,和1999年6月创办于美国硅谷的“全球华人虚拟社区”ChinaRen的登陆为标志的。其中,“西祠胡同”成功地发展了以讨论版组群为主导的社区模式,而ChinaRen则第一次以聊天室为核心,开发了游戏、邮件、主页、日志等一系列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内容。由于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社会形态等方面的特殊原因,中国的虚拟社区的发展速度和繁荣程度一直十分引人注目,它们大多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多功能、立体化的社会交往空间。这些虚拟社区所涉及的分类主题和交流主题,涉及了实在化的当代社会的几乎所有重要现象和事件。正是在共同探讨相同和相似主题的过程中,虚拟社区加大了社会阶层的凝聚力,它们不仅体现为地区、人群、阶级的汇聚,有时甚至反映了民族情绪聚合的观念水平。 2.2 电子社区、数字社区、数字化社区与智能化社区概念的产生 电子社区这一概念的提出实际可追溯到美国最初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其1993年2月向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正式提出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旨在建立“一个能给用户随时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无缝网络”,使分布在全美各个地区的社区成为真正的智能电子社区。之后美国《大众科学》杂志对此又作了一个系统的概说,构筑了一个美国电子社区发展的全景图:一个前所未有的、全国性的和世界性的电子通信网,它能把任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