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演变历程

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演变历程

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演变历程
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演变历程

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演变历程

目录

概述 .............................................................................................................................................

2 1.1维也纳古典乐派简介 .........................................................................................................

2 1.2浪漫主义乐派简介 .............................................................................................................

3 1.3由维也纳古典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演变过程 .................................................................

3 1.4贝多芬音乐创作的三个阶段与其风格演变概览 .............................................................

3 1.4.1第一阶段(1792-1800年)-----继承 ...........................................................................

3 1.4.2第二阶段(1800-1815年)-----从和谐向崇高的美学风格转变 ...............................

4 1.4.3第三阶段(1815-1825年)-----结构的探索 ...............................................................

4 2.浅析贝多芬的第一、第五、第六、第九交响曲 ........................................................................

4 2.0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演变概述 .............................................................................................

4 2.1第一交响曲 .........................................................................................................................

4 2.1.1音乐分析 ..................................................................................................................

4 2.1.2风格分析 ..................................................................................................................

5 2.2第五交响曲 .........................................................................................................................

5 2.2.1音乐分析 ..................................................................................................................

5 2.2.2风格分析 ..................................................................................................................

6 2.3第九交响曲 .........................................................................................................................

7 2.3.1音乐分析 ..................................................................................................................

7 2.3.2风格分析 ...........................................................................................................

8小结 ...............................................................................................................................................

1.概述

1.1维也纳古典乐派简介

维也纳古典乐派,是指1730年——1820年间的欧洲主流音乐。流派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杰出代表,由于他们都是在维也纳度过自己的创作成熟时期,因此被人们称作“维也纳古典乐派”。其音乐作品被称为古典主义音乐18世纪50年代以后,欧洲音乐文化中心维也纳汇集了多种音乐艺术风格,这些不同的音乐风格对维也纳各阶层音乐爱好者的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样的音乐氛围中,古典乐派逐渐形成。维也纳古典乐派艺术上承接“文艺复兴”以来的积极成果,同时汲取德、奥、意、法、英各国先辈的创作经验,写出了形式

严谨、内容深刻的各种器乐和声乐作品,成为后世音乐的典范。其代表人物就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维也纳古典主义的作曲家们所追求的,概括说来就是一种体现于观念上的自由与体现在形式上的秩序的有机结合。

与浪漫主义音乐相比,古典主义音乐家们把自己的创作视为传统的一部分,不强调其艺术个性的张扬,不把自己的个性和个人的生活体验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要素材与动力,坚持对艺术创作的控制与戒律,发觉表达理性和精巧技艺的无穷潜力,发挥对理想的美的想象力,要求作品整体形势秩序稳定,并具有比例和谐的性质。

1.2浪漫主义乐派简介

伴随着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失败,人们对自由、平等的理想王国的追求化为泡影,对现实不满和失望的情绪与日俱增。古典主义中的秩序与均衡不再被人奉为圭臬,而对主观情感的崇尚、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种种幻想逐渐广为接受,成为浪漫主义思潮的成因。浪漫主义音乐形成与19世界20年代,是以韦伯的歌剧和舒伯特的乐曲为最初标志。

与维也纳古典主义相比,浪漫主义倾向于把音乐看作是自我表现的手段,提倡采用具有个性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者是用心灵来领悟整个世界的,他们所推崇的是个人情感的最大限度释放,于是,艺术又一次倾向于狄奥尼索斯的“炽情主义”。浪漫主义音乐彻底解放了作曲家的个性,也彻底解放了音乐义素的表现空间,音乐创作不再是一种应酬与责任,而是在灵感的召唤下的神圣使命,一切都发自于心灵又归于心灵,只有从作曲家灵魂深处倾泻出来的音乐才能感人至深,这时的人们普遍认为,音乐艺术应该表现心灵中复杂多变的情感和自我的信念、意志甚至是对世界的认识,传达难以名状的对自我感受和对大自然神秘的体验。

1.3由维也纳古典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演变过程

可以说,音乐艺术从维也纳古典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流变的过程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音乐艺术本身正是在当时欧洲民众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接受程度的变化和一代代大师不断摸索中逐渐从追求秩序与均衡的古典主义向个性充分表达的浪漫主义演变的。

在音乐的历史中,我们很难为不同风格音乐的演变划出明确的界限。贝多芬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休止符,在音乐中已经逐渐出现了浪漫主义的萌芽,而舒伯特、舒曼也是在继承前人艺术形式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

因而,研究音乐艺术从维也纳古典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流变的过程就不能机械的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家,或许,分析一个艺术家在不同创作时期中的音乐艺术风格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流变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不过,这一时期的艺术家难以计数,鉴于本文篇幅,仅选择贝多芬这一维也纳古典乐派末期的艺术家作为个例,分析这位音乐巨匠在古典主义音乐氛围中其浪漫主义萌芽是如何产生的。

1.4贝多芬音乐创作的三个阶段与其风格演变概览 1.4.1第一阶段(1792-1800年)-----继承

在这一阶段中,贝多芬尊重海顿和莫扎特在创作中所形成的艺术风格,继承了他们的创作技法,写出了一些带有世俗性质的流畅辉煌的音乐。比如他的《第一交响曲》,是按照古典主义的结构和原则写成的,唯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在于用快速的谐谑曲取代了原来庄重的小步舞曲。在谐谑曲中,作曲家的艺术追求可以得到自由的实现,其中洋溢的欢乐之情和近乎狂热的情绪与他前辈的那种有些循规蹈矩的艺术风格产生的一定的距离。

1.4..2第二阶段(1800-1815年)--从和谐向崇高的美学风格转变

在这一阶段中,贝多芬已进入了创作的成熟期,他逐渐冲破了海顿、莫扎特在传统创作技巧方面的约束,在作品中大胆地实现了结构的宏大比例、音响上的强烈对比、戏剧化的尖锐冲突等艺术追求,使音乐进行常常出现唐突意外的效果。这一阶段,贝多芬已不再热衷于那些表面上的严肃或快乐的世俗歌曲了,但与此同时,即使他在一心致力于把感情表现得最紧张、最激烈的时候,他也没有发展到置音乐结构比例不顾的地步。比如《第五交响曲》,尽管音乐中已经传达出强烈的情感但交响曲的整体构架仍然是“古典”的,依然保持着工整和对称的结构。

1.4.3第三阶段(1815-1825年)-----结构的探索

在这一阶段,贝多芬开始着手对音乐的结构进行改变。他逐步放弃了古典主义作品过于注重均衡的原则,采用了更为灵活、更复杂并富于变化的形式。这种打破古典主义对称、平衡的古典主义音乐的结构原则的做法却产生的作曲家所需要的艺术效果,实现了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最初转变。

2.浅析贝多芬的第一、第五、第六、第九交响曲

2.0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演变概述

正如上面所述,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在他创作的三个阶段逐步由较为纯粹的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进行初步的探索。分析这三个阶段的作品将有助于我们具体地了解这种演变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受限于篇幅,本文只能选取他整个创作生命中出现在第一阶段中的《第一交响曲》、第二阶段中的《第五交响曲》、第三阶段中的《第九交响曲》作为代表,管中窥豹,浅析流变过程。

这三部交响曲都极具代表性,充分体现在贝多芬在他创作的三个阶段中的音乐风格与特点。但是,作为一个多产的作曲家,无论选取哪些作品,贝多芬的音乐风格都不能简单地被归纳和总结。因而,本文选取的这三部交响曲,仅能作为分析的个例出现,限于笔者水平,如有以偏概全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2.1第一交响曲 2.1.1音乐分析

《第一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初期的作品。显然,他受到了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无论是内容还是结构上都具有海顿和莫扎特的许多交响乐特性。尽管如此,《第一交响曲》在形式上和细节上都显露着贝多芬的独创力。

第二乐章中,贝多芬展现出了他的急躁与幽默。乐章开始时,小提琴单独地奏出一段动

人的旋律,优美地表达出一种沉思的幽默,从这个旋律发展下去,中提琴、大提琴和木管乐器相继奏出,响亮而可爱的音响混杂起来。之后,第二个旋律突然出现,接着是一个更加明亮的乐句和小号轻柔而持续吹奏的音。这时候,定音鼓一直很低微的进行伴奏,从不间断。这个乐章中的许多突然的转调、令人惊奇的大调和小调的对比仿佛尖锐地刻画出阳光和阴影的效果,把贝多芬那变化莫测的幽默和他对那让人惊异的对比的偏爱完全地反映出来。

第三乐章中,贝多芬把惯常的小步舞曲改变成了谐谑曲。虽然这个乐章也是三拍子,但它是快速的、光辉明亮的,反映出一种快活的幽默。他没有小步舞曲那种故意造作出来的尊贵和威严,也少有小步舞曲的高雅,但它充满的生命的活力。在这个乐章中有许多突然的转调,近乎恶作剧的瞬间休止,还用乐器的音色做成有趣的对比以及愉快而急促的节奏,让人们感到一种轻松和惬意。

2.1.2风格分析

可以看出,《第一交响曲》基本上保持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一贯风格,尽管其中有一些专属于贝多芬的闪光点,但整个交响曲无可置疑的秉承了古典乐派的均衡与对称。

《第一交响曲》整体风格沿袭了前辈海顿、莫扎特的很多东西,有些评论家甚至感觉其中些许节奏正是莫扎特在以前某部作品中使用过的。该曲给人幽默通俗的第一感觉,而又略带一些舞蹈性,韵味上接近莫扎特、海顿时期的交响曲。不过,在《第一交响曲》的某些旋律段中,贝多芬也展现出了自己不同凡响的一面,只是这种独创的态度显得还不够开放,而过于拘谨,与贝多芬以后的那些名作又似乎有着较大的区别。

2.2第五交响曲 2.2.1音乐分析

《第五交响曲》或许是贝多芬最出名的交响曲了,整首曲子凝聚着强烈的力量。曲子中,贝多芬那种有如神一般却带有人性的愤怒、时而发射出的温暖与柔和,执坳顽劣而略带粗鲁的幽默,宏大的勇气都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强有力的表达,贝多芬展现出人类心灵上的苦难和得胜的希望,同时,这一切地表达都是在理性的指引下,激情四射却不显芜杂,感情沛然但不会过激,贝多芬在他的“自我抑制”下这样宏壮地表现了自我。

第一乐章,一开始就是震撼人心的四个音符,表现的是“命运的敲门声”。所有的弦乐器和单簧管像钟一样将主题推了出来,在这个主题伸展的时候,全部管弦乐又猛烈地再将它复述一遍。可以说,一开始,贝多芬就给听众无与伦比的震撼。在这个乐章中,所有的温文尔雅都被开头的四个音符组成的乐句不断的猛击而溃散,第二主题的温柔优雅的抗议被扭曲了形状,进而终于因为耗尽力量而消失了。贝多芬在这些和弦中,把管弦乐的最大力量宽松下来,这种松弛看起来似乎仅仅是因为力量已经耗尽了的缘故。接着双簧管用它孤苦含泪的声音发出了一声可怜的悲鸣,但是这个凄惨的声音却惹起了一个在写乐器上狂暴而急骤进行的新的急流,之后,猛烈的弦乐器再回转回来,如狂风骤雨般一扫而过。

在这个乐章里裹挟的痛苦之猛烈,使任何音乐所不能比拟的,它通过粗暴的诉说表达出展示的挫败却用不能被征服的人生态度。

第二乐章,以优雅而可爱的旋律开头,在低音提琴柔和的伴奏中,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

了他们的旋律,表达出稳静而不被扰乱的乐思。接着,一个新的更加阴沉的乐思由单簧管奏了出来,在这里,四个重音的“命运的敲门声”再次出现。管弦乐迅速渐强,引出一个直爽而有力的抗议。接着,从低音提琴发出的一个狰狞猛击的音上达到了顶点。

呈现在这个乐章的情绪状态整体上是相当稳定的,第一乐章那些不安定、焦急和奔放的热情在这里完全地消失了,只有在快要结束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爆发,它似乎暗示着这残酷和猛烈的命运并没有死去,只是在睡觉而已。

第三乐章,从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最低弦的阴影里,偷偷地出现了一个神秘的、恶兆般的暗示性的表露。这个表露是一种预兆,它的呈现并不扰乱高音域的弦乐器或木管乐器温雅的试探性问答。圆号用它傲慢的声音带出了这个暗示性的宣告,差不多是同时,整个管弦乐卷入了这个大胆的表露中。这是一个命运召唤的前奏,四个音的乐句再次呈现,让人们不禁思索命运最终将会得胜还是被征服。接着,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一阵笑声,仿佛要说明人生本来就是滑稽和痛苦的,我们无法躲避,只能一笑置之。所以无论结果如何,我们一定要保持笑容。之后,贝多芬把所有的管弦乐都投入进来,直到最后所有的管弦乐器都服从地共同发展出一个兴高采烈的高潮时,贝多芬再把它拉了下来,这些弦乐器和木管乐器曲意逢迎而又胆怯的做了圆号大胆宣告的应声,贝多芬把全部的管弦乐和成为一种震颤的声音。那些曾经在高的音域里摇摇欲坠的弦乐器的有力的乐句已经消失了,它把逐渐增强的力量和信心,投进低音部幽暗的音域里去。小号和圆号的光辉也已经消失,一切都变成恐怖和神秘。之后,几乎是一片寂静。但寂静中,我们能听到弦乐器衰弱的深呼吸轻轻的持续着,它和定音鼓的跳动成为对比。不过,很快它就改变了,它变成口吃时的讷讷而言,它更快地来到了,但仍然是神

秘的像是还在远处一样,让人们感到将有一种巨大的变化来临。忽然有一个非常华美的“渐强”出现,最后,仿佛从整个管弦乐队中出现了一种金黄色的音的光辉。这个特别的过板,运用持续十分长久的最弱奏,似乎产生了催眠的魔力,跳动的鼓声所造成的地位的雷鸣和弦乐器那如同夏日里划过天空的闪电一样奇妙的闪耀。铜管乐器突然的爆发所预示的,像是不可能加以抑制的对胜利的欢呼。这些,共同造成了崇高有力的动人效果,具有感人心肺的力量。

第四乐章,爆发出了贝多芬全部的情感。低音大号让声音更加深邃,短笛为声音镀上一层光辉。这里呈现的欢乐看起来几乎是狂乱的,接在前面的音乐的幽默、询问和交谈之后而呈现的,是一种绝对无拘无束的志气高扬。

2.2.2风格分析

在这一阶段,贝多芬逐渐摆脱了前人的种种束缚,不再像前人那样重视交响曲的严肃或者快乐,而将精力放在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之上,并期望让音乐在强有力的表达下可以升华到一种崇高的境界。不同于之前贝多芬对古典主义中均衡和谐的追求,西方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崇高”成为了贝多芬表达的着力点,将优雅用真诚替代,将彬彬有礼置换成了激情倾诉。这正是浪漫主义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可以说,贝多芬在思想上的这一转变正是浪漫主义音乐萌芽的产生。

2.3第九交响曲 2.

3.1音乐分析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该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后来成为该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这一交响曲,被公认为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是其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

第一乐章,这里面有一种挣扎的、不满的、神秘的纷乱和不安的感觉,贝多芬好像是在摸索一些能够完全用来表现他自己的言词。旋律的断片被弦乐器急急地抢走,忽然,这些断片飞聚在一起,十分神秘的像一个打碎了的雕塑品的碎片一样,整个管弦乐勇敢地奏出这个乐章大胆而欢快的主题来。这个乐章里有一种高高扬起的、雄伟的欢乐,这种欢乐是不同于《第五交响曲》中的顽强的痛苦的。这是一种生活的欢乐,而非生活的悲剧。除开木管乐器偶然奏出一段短歌的时候,那些推动的力量是暂时地停止发展以外,这个乐章的力量几乎是从来没有一次减退的时候。一切都是充满着力量。

第二乐章,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出现,然后,主题就由小提琴尖锐地演奏出来。各种弦乐器、圆号、木管乐器、低音提琴都加入进来,把这个轻快而狂欢的主题反复表述,用不断增强的乐句建立一个个高潮来。定音鼓用一种有力的节奏,重新恢复交响曲的活力。为了旋律的对比,这里还有一个小主题,带有一种宗教上的气质。不过,当这个小主题被快速度地奏出来的时候,却又像一个被唱歪了样子的圣歌的调子一样。如果第一乐章暗示着成熟的主观的欢乐和强健的成年力量,那么我们可以猜想这个第二乐章所代表的便是世俗的快乐的无止的循环。

第三乐章,有单簧管、双簧管和弦乐器咏唱出引子来,然后,在小提琴的如丝的乐音中,乐章的主题美妙地呈现出来,这个乐章提示着许多感觉的巧妙地混合:自满自足、热情的渴望。第一主题的那种稳静不久就改变了,接着来的是另外一个变幻了节奏、调子和情绪的主题,这个主题由小提琴和中提琴更深沉更热切的引述出来。这个乐章裹挟的也许是和平的欢乐,或者是得到保证和神圣的爱的欢乐。在这个乐章行将结束的时候,静静的气氛有点被铜管乐器的延长的声音所扰乱,但小号所吹出的长音再度消退,进入到弦乐器震颤的声音里去,于是木管乐器、圆号又恢复了它们的快活和美丽了。

第四乐章,音乐在这里到达了最高点,贝多芬更进一步,将人声引入了交响乐。乐章开始,一个狂暴的不谐和的号叫从管弦乐里爆发出来,一连串先是下行然后又往上升的和弦神经质而焦急地被赶了出来。低音提琴的过板像是对管弦乐器发布的命令,之后,所有的管弦乐器都领会了低音提琴的命令,这些乐器的不谐和再次出现了,但是有了一个休止。在低音提琴再三恳请之后,管弦乐在前面的主题的题材中,概略地探索着一个最后的宣告,这个宣告是要足以表现那即将到来的狂热与兴奋的。整个分为逐渐强烈,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有一种难得的远远的柔和的声音,这种声音在他高高扬起的欢乐中渐次增强,这正是贝多芬探索的宣告,它渐次增强,直到它勇敢的直接诉说出来为止。之后,其他弦乐器也奏着这个欢乐的旋律,然后是整个管弦乐。在开始的那几个小节里的不谐和再度出现那些焦急地和弦也跟着来了,但是,现在有一个权威的声音在诉说着,这个声音并不时管弦乐队的任何一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而是由人声合唱交织而成,之后就主要是合唱了,本文暂不进行分析。

2.3.2风格分析

在这一阶段,贝多芬继续表达着他强烈的感情。此时贝多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不同于古典主义的这种表达情感的观念,他已经逐步放弃了古典主义作品结构中过于强调公正与对称的原则,开始对音乐结构如何表达自我进行新的探索。比如在《第九交响曲》的慢板乐章中,尽管贝多芬仍沿用古典主义旋律的整体形式,但通过在乐句的句读之间插入应答句的手法来产生变化,这些应答句干扰了八小节或十六小节旋律的连贯性,同样也使音乐具有了动力性发展的特征。

3.小结

通过对于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大致整理出贝多芬在音乐风格上从维也纳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演变的脉络。大体上说,在这三个阶段中,他在第一阶段成功地继承了维也纳古典主义的精华,熟练掌握了但是传统的作曲技法;在第二阶段改变了对交响乐之美的追求,从维也纳古典主义中对和谐之美的探索专向了对崇高感的营造之中,更加注重内心感受的倾诉与抒发,是从观念上向浪漫主义音乐靠拢;在第三阶段,他开始着手改变交响乐的结构,打破维也纳古典主义中对称与均衡的结构范式,用复杂多变和不再对称的形式恰当的展现主题,可以说是进行了初步的浪漫主义音乐理论和技法的探索。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三部交响曲仅仅是贝多芬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比较有特点的示例。我们在分析贝多芬音乐风格变化是并不能以偏概全,认为贝多芬在这三个阶段的所有作品都一致地表现出上述分析中的特点。比如他的《第六交响曲》似乎就比《第五交响曲》更靠近维也纳古典主义的风格。所以,我们在试图了解贝多芬在从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演变的大致历程时,也应该知道探索的道路是曲折而反复的,因而,笔者只能借三部交响曲粗略地勾勒出大致趋势。

参考文献:

1、朱秋华:西方音乐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罗曼·罗兰:贝多芬:伟大的创造性年代---从《英雄》到《热情》,北京:三联出版社,1997年

3、龙本裕造:贝多芬及其独创性研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

4、沃康恩:贝多芬九大交响曲解说,北京:万乐书店,1951年

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异同

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异同 上海外国语大学0111104031 魏书道 音乐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不逊于文学与美术作品的展示形式。 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欧洲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艺术不再是贵族的特权,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也成为了剧场和音乐厅的观众。自此,民间平易生动的器乐音乐开始大量涌现。 相比于文学领域中高呼的“良知”,痛斥想象和飘忽无常的情感,音乐则更明显的表现出“清晰”“易解”。聆听古典主义时期几代大师的作品,即使是毫无音乐知识的普通人,也能使心灵平静沉淀,灵魂随乐而动。古典主义的易解性展示的平易近人的贯通美,正是其最具特色的一点,亦是其经久不衰而代代流传的最重要原因。 由音乐界的神话莫扎特与“爸爸”海顿开辟的时代,必定要有个回响不绝的升华。舒伯特作为最后一位古典主义大师,并没使我们失望。传承古典主义时期的淳朴音乐语言,接近于民歌的歌曲。《红磨坊的姑娘》(又译:美丽的磨坊女)、《鳟鱼》等众多的音乐小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相结合,创新了艺术题材。他华丽的转场,为古典主义画上完满,亦为浪漫主义引入,展开一个崭新的时代。 十九世纪初开始的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崇尚主观感情,提倡综合艺术。也由于时

代背景的影响,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总是富有爱国主义的情怀。譬如肖邦的波兰舞曲,譬如斯美卡那的我和我的祖国。而同时浪漫主义时期表现出音乐的幻想性。残酷现实与美好理想的矛盾与交织,只有幻想是最后的安乐乡。也正因此,标题音乐在浪漫主义时期可以大行其道,成为名作中的大宗。 若说古典主义是版画,浪漫主义便是泼洒的水彩。古典主义崇尚的是理性。典雅和端庄是以严谨。“凡是天生的事物总是符合理性的,是永恒、真实的。“浪漫主义崇尚感性,崇尚个人感情。华丽的技巧,夸张的变调,忧郁感伤的小情调。”世纪病“即是忧郁,而音乐家们的感情比常人更加敏感。他们谱写演奏以宣泄内心。浪漫主义的风格让音乐家们的曲子小众化,变成只有音乐者自己懂的加密故事。 古典主义追求的是自然。古典音乐是为了使人理解而存在的音乐。它是有着抽象辩证思维的sonataform(奏鸣曲式)。是由浅而深入的心灵冲击。它的感情明确的开端轻易让人抓到主调。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是音乐家的大声疾呼,是鲜明又不失优雅的申辩。像咄咄逼人的辩论家,像哲学家沉思的脑内。 古典主义之于浪漫主义是前身,是传统,是要超越的过去。浪漫主义在此基础上新的探索,同时亦摆脱了“理性“对音乐格式与形式的限制。音乐本就是感情的喷涌,是无法言说的悸动。褪去枷锁,我颂我所敬,怅我所失。不求世人皆知,只求知音一人。浪漫主义的核心正是自由。自由的音乐才能带着幻想在耳畔徜徉。相异说至此,也就到了结束。 而相同,真的不必多说。音乐本身的本质是永远不变的。音乐是人感情的抒发,而使人有感而发的事情,对人类而言又有几多不同?生死、孤独、爱情、离别、神明、祖国、自然、英雄、统治者。愉悦、悲伤、痛苦、挣扎、沉思、崇拜、祈

简述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区别

简述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区别 2005-12-14 20:50匿名|分类:文化/艺术|浏览3199次 分享到: 2005-12-22 11:04网友采纳 古典主义文学和艺术以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为典范,提倡和谐,温和的审美感觉,是西方十九世纪以前主要的文学艺术思潮,而且为教会和封建统治者所利用。从十九世纪开始,浪漫主义运动开始,浪漫主义者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比如雨果的《爱尔那尼》大战,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都是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宣战,他们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原则,提倡表达自己内心本真的情感,他们喜欢描绘大自然,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艺术上喜欢比喻和夸张,成为西方文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思潮,而且对我国的现代文学和艺术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立体主义: 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 2、法国印象派对油画艺术发展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1)突破了色彩运用上传统的“固有色”概念 (2)树立“条件色”概念,并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所自然呈现的那种瞬息即逝的色彩和气氛。 (3)使油画的色彩显得更加丰富灿烂。 (4)在欧洲绘画史上是一四、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20分) 1、伦勃朗的《夜巡》 (1)荷兰独立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带有风俗题材性质的团体肖像画应运而生。(2)描绘了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的形象,在白天执行一件紧急任务而即将出发前的情景。(3)画面整体处理得富有戏剧性,人物动态各异、形象生动,明暗变化强烈。(4)打破了“巴洛克”风格的豪华与奢侈,建成了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在艺术性或思想性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次色彩上的重大革新。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史的两大高峰

屈原与李白——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史的两大高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起源于屈原的楚辞。屈原而降,才人代出,曹植、阮籍、郭璞、鲍照、李白、李贺、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诗词作家,各以其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为古代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的光彩。其中屈原和李白更是群山起伏中的两座高峰。 中国浪漫主义诗歌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注重民间文学艺术上尊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想象丰富,幽深奇谲,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等特点。浪漫主义诗歌形式新颖,格律自由,辞藻富丽,比喻动人,句锻字炼,色彩瑰丽, 一、屈原——浪漫主义之先河。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屈原是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开创者。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1、楚辞 《楚辞》作为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开浪漫主义之先河。《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即诗体),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即书名)。 楚辞体特征: A.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复。 B.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C.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2、《离骚》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体”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楚辞》中屈原的《离骚》,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源头: 《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

(新)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

(新)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巴洛克和洛可可流行到了18世纪初期时,人们逐渐厌倦了这种繁复的风格。随着建筑相关技术的进步,以及考古学家在庞贝城建筑遗迹研究上取得的新进展,古典主义又以其简洁的造型和所蕴含的独特意义而倍受推崇。由于封建体制的完结,此时的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成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的普遍采用,因此也可称其为新古典主义。其中尤以法国为复兴古典风格建筑的运动中心。 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基本特征: 一、排斥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崇尚古典柱式,恪守古罗马的古典规范,以此作为建筑艺术的基础。 二、总体布局、建筑平面和外立面造型强调主从关系,突出轴线,讲究对称。常用半圆形穹顶统帅整幢建筑物,成为中心;提倡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性的横三段和纵三段式的立面构图形式。 三、强调建筑的美在于局部和整体之间以及局部相互之间的正确的比例关系,把比例看作建筑造型中的决定性因素。 四、在建筑造型上追求端庄、宏伟;室内则极尽豪华,充满装饰性。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实例: 1.巴黎罗浮宫东立面

罗浮宫东立面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长172m,高28m,构图采用横三段与纵三段的手法。底层是厚实的基座,中段是两层高的巨柱式柱子,顶部是水平厚檐。纵向实际上分五段,以柱廊为主,但两端及中央采用了凯旋门式的构图,中央部分为山花,因而主轴线很明确,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 2.巴黎歌剧院

这座歌剧院由加尼埃尔设计,建造于1862至1875年,是一座拥有现代材料和建筑结构的建筑物,但设计师却仍旧为它设计了一层古典风格的外罩。正立面底层为传统的连拱券形式;二层有成对的壁柱装饰超大的开窗。窗户上设置了对称的山花装饰,并加入了一条装饰带,上面布满了各种装饰物;歌剧院顶部还被设计成了一个巨大的皇冠造型。 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典型实例还有法国的雄师凯旋门,德国的勃兰 登堡门和美国的国会大厦。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教育观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教育观 古典主义是以祟尚古代,模仿希腊罗马典范而得名的(classic,本意就是最优秀的),是欧洲君主政体民族国家建立后绝对君权政治的一种社会反应,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对封建王权暂时的妥协与让步。古典主义(classicism)作为一种写作或绘画方式,“它标志着宁静的美、高雅、严谨、整饬和明晰”。古典主义思想的基础是当时流行于整个西欧的唯理主义,其以笛卡尔为代表,主张一切以合乎情理为原则,主张抛弃传统偏见,反对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反对盲目信仰宗教权威和经院哲学,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古典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就是:思想上崇尚理性与自然,形式上追求严谨完美。它以理性为基础,主张道德教育,强调理性与感情的和谐,但略显得冷冰与死板。 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明确提出要把教育学建立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从伦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将教育学体系化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正是吸收了唯理主义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借以引用于对人的理解,认为人的灵魂也是一种不变的实在,其只有与肉体相结合,灵魂才能获得人格。灵魂通过肉体获得许多感觉,并和其他物体发生各种关系,从而也就造就出自我保存的观念,这种观念也构成了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管理、教学和德育三大部分。他首先将教学管理的纪律秩序问题提出来,认为纪律的本质就是约束儿童的意志,管理本身并不是教育,而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在教学秩序保障的基础上,他又建立了以心理活动分析为基础的严谨的教学阶段理论,形成了教学的四个阶段: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德育思想则是其整个教育思想的升华,以道德的“善”作为教育的普遍不变的目的,通过各种“约束”与“惩罚”教育,以培养顺应社会的理想公民。 赫尔巴特深刻的教育思想,正是第一次为人们构建了完整的教育理论大厦。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理性主义也构成了其教育思想的鲜明特征。这体现于教育秩序的严格纪律观和教学过程的严格过程观,也表现在其对教育目的的唯理性主义、对教学内容的客观实在性追求以及教学方法的统一性要求等。这种古典主义的教育观,是人类教育思想的首次逻辑体系的系统化,也是20世纪之前人们对社会秩序稳定的普遍追求。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中产生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法国卢梭为自然主义的先驱,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唯意志论为了非理性主义之殇滥,人类的非理性终于寻找到其精神家园。但其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则有一个思想传播发展的过程,也有待于古典主义教育理论高潮之后方得以破土而出。所以,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起源于屈原的楚辞,浪漫主义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各个方面,主要有小说、诗歌、戏剧等,其中在诗歌和戏剧中取得较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这些方面讨论我国古代文学中浪漫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戏剧具有较多的浪漫主义的特色。诗歌源远流长,体制宏富,发展变化,绵延不绝,构成了古代文学的主体。屈原而降,才人代出,曹植、阮籍、郭璞、鲍照、李白、李贺、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诗词作家,各以其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为古代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的光彩。其中屈原和李白更是群山起伏中的两座高峰。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就使他由宫廷放逐到了民间,和山水的灵异、人民的疾苦打成一片,并有机会接触、熟悉、吸收和利用楚国丰富的神话和祀神之歌,创作了《九歌》、《天问》、《离骚》等不朽的作品,象《诗》三百篇开辟了现实主义传统一样,成为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的源头。李白生当盛唐,却也遭时不遇,因而啸傲山水,学道求仙,以其“天上谪仙人”的天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个性,“一生好入名山游”的经历,“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白发三千丈”的夸张,“仰天大笑出门去”的飘逸,“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奔放,“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的奇想,写下了《古风》、《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吞吐日月、荡气回肠的诗篇,把浪漫主义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屈原的浪漫主义

2021年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

2021年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该注 重的几个问题 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化空前发展,目前机械自动化已经取代了人力劳动,但是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围绕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特点、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必要性、发展途径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机械自动化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我国处于机械自动化的初期,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它们在工业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方面机械自动化的特点与作用相辅相成,需创造条件,向节约型工业化自动化社会努力。 我国机械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且目前世界机械制造行业在自动 化技术方面还是以欧美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为准,包括我国在内的发 展中国家基本还处于机械自动化的实现阶段,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1.手工劳作比例高

新古典主义风格详细介绍1

新古典主义风格详细介绍 一、基本概念: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欧洲文化丰富的艺术底蕴,开放、创新的设计思想及其尊贵的姿容,一直以来颇受众人喜爱与追求。新古典风格从简单到繁杂、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都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二、新古典主义风格概述:新古典主义是与古典主义相对应的概念,而古典主义指的是地中海文化中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甚至还包括古埃及和哥特建筑。 新古典主义是对于传袭已久的古典主义风格的扬弃,既传承了古典主义那种肃穆、大气和精细之美,又摒弃了其过于繁复和浮华的表象,在立足地域特色的基础上依托新的科技和工艺,大量吸收新的美感形式,从而,与人们的审美标准相呼应成为一种生活品质的象征,能够表现当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的变化,从而满足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一种深层次的需求。 在西方建筑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一次是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期(1750~1900年);另一次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 而在中国,恰恰也同样出现了两次所谓的新古典主义风潮,一次是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第一批新古典主义建筑是随着殖民主义所强加的文化殖民出现的。各式殖民建筑对中国,尤其对中国沿海城市的建筑影响颇深,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如上海、大连、哈尔滨、青岛、广州,沈阳等城市,这些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甚至成为这些城市的“文脉”。 中国的第二次新古典主义风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直到今天余波未止。80年代的建筑大多是以简单的几何形体组合的、符合实用经济美观原则的、朴素的国际式盒子。这些建筑普遍风格单一、没有个性,缺少建筑细部,对运用现代材料、技术,符合当代美学原则,表现先进文化的现代建筑之美,认识不足或认为高不可攀。相反,典雅精致、构图严谨、装饰性强、豪华高贵的“欧式建筑”却很容易被接受;那些原来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神权的柱廊、穹顶或凯旋门式的建筑语言在大众的眼中变成了一种高尚生活的象征,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欧陆旋风”。从内容上看,所谓的“欧陆风”是简单的把西洋古典建筑的某种柱式、山花、罗马式穹隆圆顶、哥特式尖券或文艺复兴花饰、线脚等造型元素,直接堆砌运用到立面设计中,而这些造型元素各自及整体的构图比例、组合关系往往不能严格遵循古典建筑的原则和章法,最后成了一盘西洋建筑符号的“大杂烩”。 新古典主义是对于欧陆风是一次有力的反驳和净化,它讲求血统的纯正、形式的地道、制作的精良、与趣味的高贵,主导建筑风格是明确的而不是拼凑感十足的。在设计实践中,新古典主义的市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城市里的中高端住宅。首先是由于新古典主义的表现手法具有更容易被认同的品质感;同时由于其采用较为繁复的装饰和线条,会增加一定的实施难度和成本;中高端住宅的开发商更容易接受新古典主义风格。二是近郊区的高舒适度住宅。人们之所以选择

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以及印象派音乐

【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音乐倾向于表现宗教题材,并且华丽而复杂,且作品时间冗长。但与中世纪不同,用调性概念取代了教会制定的调式音阶,拓宽了音乐的创作领域。 在音乐手法上,多采用复调手法,多旋律线配合进行,强调复调对位手法。 巴洛克的另一音乐特点是对于浑厚低音的需求。其特定手法“通奏低音”或“持续低音”,使作品从头到尾都被饱满的低音部托起。 巴洛克的主要形式为复调,包括对比式复调(旋律线的互相对比)与模仿式复调(旋律线的先后模仿);“卡农”“赋格”为常见曲式。 代表人物:巴赫,亨德尔 《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J.S.巴赫音乐中器乐曲往往通过节奏的对比与变化,来表现复杂的均衡关系。通过这种均衡关系而作复调处理,对位、变化,达到一种极丰富的循环。 代表作品:《阿尔米拉》,《尼罗》,《哈利路亚》 亨德尔的曲风雄伟、崇高,所创作的清唱剧是戏剧性的英雄史诗。则更是以其震撼的气势,洗练而悠长的旋律,以及教堂圣歌的庄重典雅,而成为传世佳作。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音乐的主要手法是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并用。 由于相比较巴洛克的宗教性,古典主义更加理性与自然,故曲式更加的自由,章节之间的情感变化较呆板的巴洛克更为起伏。但曲式与节奏依旧非常规则整齐。 古典乐乐章包括四部分

1.快板,奏鸣曲式等,戏剧性的陈述两个对立主题 2.慢板,为三段体或变奏曲,赋予哲理性与思考 3.小快板,小步舞曲等,表现出矛盾后的闲暇 4.快板,呈现胜利凯歌的欢庆场面 古典主义确立了近代古典曲式,包括协奏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等等代表人物:贝多芬,莫扎特 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欢乐颂》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在音乐表现上,充满豪迈的气息,并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 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优美欢乐性,然而,其中又深含着悲伤,这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浪漫主义】 主题悠长而不均匀,相比较古典派,节奏更自由随性,更加不稳定,且与古典派和巴洛克的感情控制相反,浪漫主义的情感变化非常大。 浪漫主义乐派更加情感化,曲式非精确化,主题节奏非整齐化。 “弹性速度”手法多见,并且摒弃了“通奏低音”的手法,不使用固定音型。相比较古典乐,除了情感的大起伏,音乐变幻也更加的不可预料,以体现非理性。 代表人物:肖邦,舒曼 主要以《钢琴协奏曲》,《叙事曲》等钢琴曲为主,被誉为“钢琴诗人”。这些作品能激起无穷的情感体验,大多优美、文雅、富有歌唱性。他运用优雅

中国古代小说浪漫主义的传统

中国古代小说浪漫主义的传统 我们知道,在悠久隽永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始终有着一脉朦胧的浪漫气息时断时续而又不绝如缕,但它只是在若隐若现中绵延生长。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起源于屈原的楚辞,浪漫主义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各个方面,主要有小说,诗歌,戏剧,现在就来说说中国古代小说的浪漫主义的传统。 古代浪漫小说的基本特征是个人自在的意志表现、自由的情感表达、自我意识的强烈体现,并以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的光彩。在儒、道思想的影响下,古代浪漫主义小说显现出浓厚的个性主义色彩,但大多数时候个人被集体吞噬,自我遭到放逐。五四运动之后,浪漫主义小说则体现为“人的发现”,自我价值得到肯定。 初民的神话,是中国浪漫主义产生的摇篮。初民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理想是神话产生的基础。中国神话中许多征服自然的英雄人物,如逐日的夸父、炼石补天的女娲或射日除害的后羿,都没有按照生活本身的形式来描写,所以基本上都是浪漫主义的。神话中的浪漫主义只是初生的婴儿。 庄子的浪漫主义文学也为人们特别注目,有的人认为,庄子代表了浪漫主义的另一种倾向,因为庄子虽然对现实不满意,但不去反抗,而是企图把社会引向倒退的道路庄子的浪漫主义在《天下篇》有著名论述,可以说是对他的浪漫主义特征的最精辟的概括。它不但指出《庄子》对巫史文化和以前道家思想的承袭关系,而且指出它趋向于文学的发展,即“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不但指出它的

“人的自觉’,“自我意识”的特点,即“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混浊,不可与庄语”,而且指出它与宗法势力的对立,即“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不但指出它所开拓的涵盖世界宇宙的境地,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而且指出它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即“其书虽瓌玮而连犿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淑诡可观”,不但指出它的题材“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无所不包’而且指出它“弘大而辟,深阂而肆”的意境。这种精神是他的虚无主义、神秘主义的“道”的具体表现,只是一种消极的反动的浪漫主义。有的人认为,庄子的浪漫主义虽然不是积极而是消极的,但庄子散文却不失为浪漫主义的精品,议论机智,气魄宏大,看来随便,但文理又很密察。同时还具有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著名大学讲师张志岳认为,庄子不是一个持虚无主义的真正的厌世者而是一个有强烈情感表现的人。高尔基说:“积极浪漫主义,企图强固人们对生活的意志,在人们心中,唤醒对现实一切压迫的反抗决心。”庄子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是符合高尔基提出的这个标准的。至于其中所表现的玩世不恭的态度,多少也给后世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但那是次要的。有的人指出,《庄子》是中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滥觞”。《庄子·天下篇》的“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是对现实的否定的、叛逆的、批判的态度,是《庄子》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前提和出发点,成为其萌芽式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论的一条基本原则,而这个原则显然是积极的。 另外,明代中期,文坛上出现了《西游记》、《牡丹亭》等作品,

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史

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史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发展 摘要:从古至今,劳动人民在经过长期生产和生活后﹐为了减轻自己的劳动﹐逐渐产生利用自然界动力代替人力畜力﹐以及用自动装置代替人的部分繁难的脑力活动的愿望﹐经过漫长岁月的探索﹐他们互不相关地造出一些原始的自动装置。而这些装置在随着知识和社会的进步中,断地得到提升,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解放生产力,还提高了了生产效率,好地实现了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并且有些能够在预先的编程设定后可以智能的解决一些问题,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1.引言 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2.自动化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经历 2.1自动化技术形成时期(18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社会的需要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动力。自动化技术是紧密围绕着生产﹑军事设备的控制以及航空航天工业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工业上的应用,是以瓦特的蒸汽机瓦特的蒸汽机瓦特的蒸汽机瓦特的蒸汽机调速器作为正式起点。1788年﹐瓦特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提出的蒸汽机的速度控制问题﹐把离心式调速器与蒸汽机的阀门连接起来﹐构成蒸汽机转速调节系统﹐使蒸汽机变为既安全又实用的动力装置。此时的自动化装置是机械式的,而且是自力型的。 2.2自动化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经历 自动化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里程碑是1788年英国机械师watt在发明蒸汽机的同时发明的蒸汽离心式调节器。第一次出现被控量的自动调节。 第二个里程碑是20世纪20年代电子管反馈放大器的诞生,各种电子式控制器在各种机

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一..简介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 二.时代背景探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后现代"或"后工业社会"的概念。这个概念明确地表达了与"现代"告别的意愿。从语言的角度说,当一个时代仍然是以它之前的时代来定义时,就说明了它自身特征的不明朗和对前一时代的依赖。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把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表达得相当细致。他说:"对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西方社会来说,我们的感觉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它处于一种巨大的历史变革之中,旧的社会关系(由财产决定的)、现有的权力的结构(集中于少数权贵集团)、以及资产阶级的文化(其基础是克制和延迟满足的思想)都正在迅速消蚀。动荡的根源来自科学和技术方面,也还有文化方面。......这种新的社会形式究竟会象个什么样子,现在还不完全清楚。......‘后'这个缀语,是要说生活于间隙时期的感觉。"他还说:"后现代时期或者后现代社会不是一个定义,而只是一个问题。 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丹尼尔·贝尔描述了"后工业社会"与"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不同的五个方面:"⒈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⒉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⒊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⒋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⒌制定决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 在对人口密度和环境状况比较敏感的西方城市,50年代起出现了"郊区化"的运动,人口开始向外流动。其结果是造成了内城衰退或叫"城市中心渗漏"现象。市中心仅仅是工作地点,超过当地居住人口十数倍的上班族白天驾车进城,造成停车和交通疏导的严重问题;夜里返回郊区,将市中心留给犯罪分子横行,使治安状况严重恶化。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郊区的土地也不是无限的。城市的膨胀挤占了乡村或农业文明,农田的外迁有大幅度地缩小了荒野的面积,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了。现有的"分散主义"和"集中主义"城市规划理论似乎都不可能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因此,在70年代前后,各发达国家均提出了内城复苏的建设方案,制订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居民重返市中心。我所谓的"后城市"就是指要在现代城市诸种复杂问题的基础上重建适合工作与人居的市区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关系

『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關係 古典主義理想與浪漫主義理想自有歷史文化以來便相互輪替甚至依附共生,因為它們實際代表了人性中最基本的兩種渴求----其一是對穩當中道的需求;其二是對擺脫束縛與拘束的渴望。歷史學者們甚至觀察到自古至今藝術風格始終擺盪在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這兩個極端的核心理念之間。德國十九世紀無神論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Willhelm Nietzsche, 1844-1900)在其大作《Die frohliche Wissenschaft》(歡悅的智慧)裡甚至把這兩種極端的對比理念以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阿波羅(Apollo)與酒神戴奧尼索斯(Dionysus)來分別象徵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 古典主義的美學精神與審美規律共有以下十種:比例、反覆、平衡、對稱、對比、統一、調和、次序、單純(簡約)、變化,目的是希望追尋一種諧和與寧靜,一種超越凡間的「理想美」。浪漫主義的特質包括八大面向:一、突顯本性、主觀性、獨特性;二、強調個人內心的情感與感受包括無病呻吟的柔弱情懷;三、刻劃「無止境」與「無可限量」的潛能開發過程;四、標榜二元性論或雙重性格論的衝突與調和之過程;五、對於仙境奇幻故事的強烈濃厚興趣;六、對於超自然一切神聖詭異甚至恐怖現象的迷戀;七、嚮往中古世紀有關英雄事蹟的愛情故事;以及八、力求從傳統中一切形式的束縛與限制中獲得解放的自主性。 在字義上,「Romantic」(浪漫的)的原義與「Romance」(羅曼斯)二個術語最初就是出現於中古世紀以法文為主的方言敘事詩作品。Romantic一字來自法文的Romanz,意指用俗語寫的故事,其內容以虛構冒險的騎士故事為主,因此也含有「夢幻的」、「冒險的」、「奇異的」等隱喻在內,因此與十九世紀強烈嚮往的突破現狀與形式的想法相當吻合。 古典主義的發展可從美學、藝術和文學三方面來理解: (一)在美學方面-- 西方古典主義美學思想起源於古希臘時期,並在期黃金古典時期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著述的《詩學》一書中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詩學》一書中的許多文藝思想對後世也持續產生深遠的影響;其影響最顯著的兩個時期一次是發生於十五、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另一次則發生在十八世紀中葉的新古典主義。例如在中古世紀某些神學家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及前景(1)教案资料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前景 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自动化是美国科学家哈德在1936年提出的。他认为在一个生产过程中,机器之间的零件转移不用人区搬运就是自动化,这就是早期自动化的概念。制造自动化概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自动化使用机器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能够只能完成指定的作业,但是随着科技不断地进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制造自动化的功能目标不再是仅仅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去自动完成指定的作业。随着制造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发展,制造自动化已经远远突破上述传统的概念。二十世纪以来,为了实现自动化,人们研究和制造了成千上万种自动控制系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劳动、社会服务、

军事工程和科学研究等活动。自动控制系统通常由控制器、执行机构和信息反馈装置三部分组成。反馈装置的任务是监视和测量执行机构和工作对象的状态变化和执行结果,把这些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则根据任务的定义和当前执行情况决定以后应该采取的措施,以机械的、光电的或其他的物理方式向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以便后者准确地加以执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四十多年中,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在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最重要的标志是,在社会劳动时间不断缩减的情况下,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国民收入都增长了大约十倍,人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促成这种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所以普遍认为人类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在科学技术领域里对新技术革命贡献最大的是两个相互联系紧密的领域:一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的重大突破;二是系统科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工程化应用。前者是后者得以成功的物资基础,后者又为前者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制造自动化的发展与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其生产模式也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刚性自动化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单机自动线和刚性自动线,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这个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这一阶段中应用传统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方法,其特征是高生产率和刚性结构,很难实现生产产品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是怎样的建筑风格?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就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发展历程: 在西方建筑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一次是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期(1750~1899年);另一次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欧美一些国家流行一种古典复兴建筑风格。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考古又使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珍品大量出土,为这种思想创造了借鉴的条件。采用这种建筑风格的主要是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而对一般的住宅、教堂、学校影响不大。 法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新古典建筑活动的中心。法国大革命时在巴黎兴建万神庙是典型的古典式建筑。拿破仑时代在巴黎兴建了许多纪念性建筑,其中雄师凯旋门、马德兰教堂等都是古罗马建筑式样的翻板。 英国以复兴希腊建筑形式为主,如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都是复兴希腊建筑形式的。其中勃兰登堡门仿制雅典卫城的山门建成。美国独立以前,建筑造型多采用欧洲样

式。独立后,美国借助于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来表现民主、自由、光荣和独立,因而新古典建筑大兴。美国国会大厦仿照巴黎万神庙建成,极力表现雄伟,强调纪念性。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等则充分体现了希腊建筑形式,这种形式在其他一些纪念性建筑和公共建筑中表现比较突出。 而在中国,恰恰也同样出现了两次所谓的新古典主义风潮,一次是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第一批新古典主义建筑是随着殖民主义所强加的文化殖民出现的。各式殖民建筑对中国,尤其对中国沿海城市的建筑影响颇深,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如天津、上海、大连、哈尔滨、青岛、广州,沈阳等城市,这些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甚至成为这些城市的”文脉”。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设计内涵: 欧洲文化丰富的艺术底蕴,开放、创新的设计思想及其尊贵的姿容,一直以来颇受众人喜爱与追求。新古典风格从简单到繁杂、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基本特征: 一、讲究风格,在造型设计时不是仿古,也不是复古,而是追求神似。 二、用现代材料和加工技术追求传统样式的大的轮廓特点。 三、对历史样式用简化的手法。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17世纪和18世纪前半期流行于欧洲君主专制时期的一种文艺思潮或文艺流派。它的代表人物在创作实践和文艺理论上,把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文艺视为必须仿效的崇高典范,从中吸取题材、情节、形象和创作经验,并赋予它们新的历史内容。古典主义一词由此而得名。 法国是欧洲古典主义文艺的中心。从17世纪初起,法国诗人马莱伯等为反对一切方言与俚语,确立法国古典主义文学语言的规范做了大量工作。诗人梅莱在悲剧《索福尼斯贝》中,最早实现了意大利学者提出的三一律原则,即一个情节线索、一天时间和一个地点。这是古典主义剧作家创作的基本准则。法国文艺理论家N.布瓦洛的《诗艺》是一部具有古典主义文艺宣言性质的重要论著,概括和总结了几十年法国古典主义创作的实践,要求文艺“模仿自然”(包括人性的自然),“研究宫廷”,“认识城市”;把体裁(史诗、悲剧、喜剧等)分为界限分明的不同的等级,并对每种体裁进行严格规范;依据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提出理性至上的美学原则。古典主义在法国文学中的代表者有高乃依、拉辛、布瓦洛、莫里哀、拉封丹等;绘画的代表者有普桑、勒布朗、大卫等;建筑中的代表者有芒萨尔、勒诺特尔等。他们在政治上拥护王权,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主张民族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宣扬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整体利益;塑造了为崇高社会理想而服务的人物典型;他们的创作基本上为宫廷服务,对民间文学采取轻视态度。古典主义由于过分强调理性主义、普遍性和情节的集中、单一,往往忽视个性,突出类型,不少作品具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 在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思潮几乎遍及全欧。当时的所谓艺术正统是崇尚古典复兴的艺术,以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美术风格为典范,要求进行艺术加工,从而符合一定的规范。直接导致了后来学院派的产生,它的模式化成为一个弊端。 达维特是古典主义的第一个代表。雅克·路易斯·达维特(Jacques Louis David,1748-1825)1748年达维特出身于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最初的绘画老师是他的亲戚,著名的罗可可画家布歇。少年时代的达维特是沉默寡言和喜欢思考的,他不喜欢和同龄的孩子玩,使人感到他少年老成。达维特的文化水平非常有限,他的感受力也很一般。但正是由于这种缘故,他能够对别人开诚相见。同时,达维特坚忍不拔地追求着自我完善,这使他成功地获得了熟练的技艺。可是,尽管他有巨大的毅力以及接近人民,由于缺乏真正的文化,他不论在生活中或是艺术上,都未能走自己独立的道路。他以盲目的热情献身于他所接触到的思想。当达维特从皇家美术院毕业获罗马大奖后,他便赴意大利游学,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美术影响。 比柯尔夫人 当达维特从意大利游学回到巴黎后,他认真地研究了布歇(Boucher)、格瑞兹(Greuze)、维安(Vien)、孟格斯、卡拉瓦乔(Caravaggio)、普桑(Poussin)等人的绘画风格以及古代雕刻。达维特于1784年画了“比柯尔夫人”的肖像。靠这个妇人的服装和相貌,使这幅肖像画没有一点古典主义的气息。达维特得自对古典形式的研究,仅仅是强有力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强调了模特儿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则强调了她的粗俗;画家用了一种葡萄酒似的红色,把这种粗俗的气味渲染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幅肖像画只是证明了一个工匠而不是一个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当感性遇到理性 ——浅谈服装中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藤蔓关系 服装10-2 许梦鸽 201009011034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贯穿整个艺术发展历史上两种主要的艺术风格,两种风格相互对立,斗争,又相互补充渗透。在艺术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服装史上,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古典主义,被看做是理性和严谨的化身。从曾经的基同和托噶到帝政时期的单层或双轻薄高腰裙,无不体现着反装饰、简洁的理念。悬垂式设计,追求形体自然的美好是古典主义的特点。而浪漫主义则更感性。天马行空的想象,天花乱坠的装饰。只要想得到,浪漫主义者们都能把它表现出来。紧身胸衣和夸张的羊腿袖、裙撑就是其典型的代表。与古典主义的整洁严肃相比,浪漫主义更是自由花哨。人们通过夸张的装饰和变形,来追求丰胸翘臀的效果。这个时期的男性则更体现出女性的特征。18世纪前叶的浪漫主义时期,男性服装的华丽夸张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小手帕,小折扇,细杆雨伞,以及小礼帽风靡一时,记录着这个夸张到可笑的时期。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一个反装饰,一个极度的追求装饰。两种反方向的风格交替进行。当一种风格发展到极致,就会朝着反方向发

展。也许这也是两种不同的风格能共同存活那么久的原因吧。 印象中的我们总是把古典主义当成老人级别,而浪漫主义则是年轻一代的代表。对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关系,已经很难用一种词语来说明了。如果把它们比喻成敌人,它们相互对立、斗争,在艺术发展历史前期,二者难以共存。有古典主义者甚至以提到巴洛克(浪漫主义的一种风格)一词为耻。浪漫主义者也不屑于古典主义的古板教条。因此发生了一起起的文化革命,作为创作方法,古典主义理性的将现实按某种形式分解,由此产生了结构主义。他们认为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能通过某种规律达到最佳效果。而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因此解构主义应运而生,结构主义者们通过自己不合常理的设计向结构主义宣战。再如曾经的文艺复兴,一群亢奋的激进者们反对当时雍容繁杂的奢华装饰,鄙视矫揉造作的社会风气,崇尚古希腊古罗马简洁,由此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文艺复兴。对立气焰只增不减。相比之下,近代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关系则没有那么尖锐。它们不再那么对立,古典主义不再那么反装饰,浪漫主义也溶入了古典的简洁原则。像如后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并不那么对立,虽然主调没发生多大的变化,但是古典主义已经不仅仅是严肃的单调的,同时也加入了装饰元素,如现代的极简主义者们的设计,古典的风格,但充满浪漫的味道。悬垂式设计不再仅仅是古典主义的专利,后浪漫主义者们摒弃了繁杂的层层的叠加,夸张的装饰,简洁的单裙,依然有泡泡袖、蕾丝花边,但更倾向于舒适合体,强调人的自身形体美好,而这恰恰又是古典主义的追求。从这一点看,

工业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工业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工业自动化就是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参数为控制目的,实现各种过程控制,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尽量减少人力的操作,而能充分利用动物以外的能源与各种资讯来进行生产工作,即称为工业自动化生产,而使工业能进行自动生产之过程称为工业自动化。 概述 工业自动化是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的情况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测量、操纵等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的统称。自动化技术就是探索和研究实现自动化过程的方法和技术。它是涉及机械、微电子、计算机、机器视觉等技术领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工业革命是自动化技术的助产士。正是由于工业革命的需要,自动化技术才冲破了卵壳,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自动化技术也促进了工业的进步,如今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力、建筑、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1] 随着我国制造厂商对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制造业生产线开始趋向个性化,单一检测数据的仪器组成的检测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

力,不适应快速检测。因此,集合多种检测功能的快速自动检测设备才是客户真正所需要的,快速自动检测仪是一种“非标测试设备”,需要对客户生产线进行深入的需求调查,量身定制检测方案,因此被称之为“定制检测”,“定制检测”在工业自动化快速检测中起到重要作用。 自动化技术作为20世纪工业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主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和一致性问题。无论是追求高速、连续和大批量的大型企业,还是追求灵活、柔性的定制化的中心企业,都依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当今世界已经从产品经济过度到服务经济,过度到一个需要客户体验的时代——大规模定制,也就是快速大批量制造符合个性需求的产品,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生产企业的具有很高的自动化水平来解决效率和柔性的矛盾。自动化技术与现代工业企业的关系已经远远超越了为企业提高效益的范畴,而是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之一。 技术简介 工业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综合性高技术,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工业自动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