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

目的深入探讨关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就其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系统的治疗和护理,50例患儿中除去2例患儿由于术后严重低心排死亡以外,其余患儿均康复出院,治疗有效率为96.00%。结论通过术前和术后两个环节有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疗效,方法值得借鉴。

标签: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围手术期护理

从临床实践来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其心血管复杂畸形或肺充血而处于高度危险状态,一般情况下均需要采取手术进行治疗。而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疗效的关键。基于此,我院将通过实例资料分析的方式,就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23例;患儿平均年龄38h~22个月,平均体重(2.2~18.9)kg。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对患儿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心律、心率以及肝肾功能状况进行持续性的监测,并根据患儿的各项基本情况反映,对其心脏手术承受能力进行评估(评估通过的患儿方可进行手术治疗);研究所选取的患儿50例均可承受心脏手术。

1.2.2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年龄过小,因此心理护理较之其他年龄阶段的患者有一定的区别:首先,我们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通过精心的护理使患儿感受到类似母亲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其次,充分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沟通工作,向家长充分介绍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知识,以平复其情绪,保证其在对患儿治疗过程中能够完全配合。

1.2.3 术后病情观察

介入封堵术治疗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介入封堵术治疗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疗效及术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6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并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术后安全性。结果患儿ICU滞留时间为(12±0.3)h、住院时间为(3.3±0.8)天、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2.1±0.6)h;对患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随访,检测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轻度瓣膜返流23例,无血栓栓塞,其中房早15例、室早9例,房速3例。结论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的疗效理想,且术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标签:介入封堵术;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疗效;术后安全性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患儿出生时即存在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患儿发病后主要以心悸、气急、疲劳、头晕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且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与发育。传统方法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该方法虽能改善患儿症状,但手术创伤较大,预后较差。近年来,介入封堵术在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得到应用,该治疗方法具有不开胸、创伤小、可根治等优点。为了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不同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疗效及术后安全性,选取我院收治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6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3例,女133例;年龄6月~14岁,体重5~36kg;其中房间隔缺损(ASD)82例,室间隔缺损(VSD)9l例,动脉导管未闭(PDA)56例,ASD合并PDA5例,VSD合并ASD2例,均选用国产封堵器。患儿均符合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诊断标准,且均经过超声心动图得到确诊。ASD、VSD、PDA 三种先心病均严格按照专家共识有适应症,排除禁忌症。家属对患儿病情、手术治疗方案等完全知晓,且均能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方法如下:治疗时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且行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对腹股沟区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并行右股动脉、静脉穿刺,植入5F鞘管,对患儿进行全身肝素化。检查患儿右心导管,建立静脉轨道,导入长鞘,沿着输送长鞘将在体外的封堵器送入左心室,并对左室释放面伞,待位置合适后将封堵器系统进行撤回,保证左室面伞与室间隔紧贴;房间隔的介入治疗顺序:对股骨沟区进行常规消毒并铺设无菌巾,全身肝素化后,对股静脉进行有效穿刺,并对患儿进行右心导管造影,将右冠造影导管送入,指导左上肺静脉,经过导管置入260cm的加硬导引钢丝,并沿着导引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健康教育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健康 教育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健康教育 (一)住院健康教育 1.术前宣教 (1)心理指导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入院后生活习惯的改变、陌生环境的影响等容易产生心理应激,同时术前家长因担心孩子疾病的严重程度、手术风险及预后等问题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告知家长不良的心理可加重患儿的不良情绪,指导家长学会自我调整,在患儿面前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与医护人员共同配合做好患儿的思想工作,减轻患儿不良情绪,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 (2)饮食指导 说明术前禁食禁水的意义,为防止手术过程中呕吐引起误吸甚至窒息,手术前12小时需禁食,术前4-6小时禁水。 (3)呼吸道准备指导 术前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对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者必须在控制感染后才能进行手术。肺部并发症是心脏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术前必须训练腹式呼吸深呼吸和咳嗽排痰,有利于减轻疼痛防止肺部并发症。有效咳痰方法:进行数次随意的深呼吸(腹式呼吸),在吸气终了屏气片刻,然后进行咳嗽(咳嗽应在深呼吸后进行)。这样可使分泌物从远端移向大气道并随咳嗽排出。 (4)术前准备指导 手语训练指导,术后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时患儿不能讲话。为使患儿能更好地与医务人员进行非语言沟通,术前要教会患儿用手语表达自己的意愿。如伤口疼痛就皱皱眉,想小便时可

握拳等。患者只要点头或摇头示意一下,护士会用简单的话语与其沟通。 2.术后宣教 (1)体位指导术后平卧,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取半卧位。 (2)饮食指导拔除气管插管6小时后可进流食,无呛咳、呕吐可适当添加富有营养的食物,如菜汤、蒸蛋、肉末、各种水果,进食量要控制,实行少量多次。 (3)病情观察指导指导家长注意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如术后出现发热,一般不超过38℃,通常为外科术后吸收热,为正常现象,于术后1-2天逐渐恢复正常,不需特殊处理。如术后体温持续升高不退或术后3天又出现发热,应警惕手术切口、双肺及尿路感染的发生。 (4)呼吸道护理指导告知患儿及家长术后为了预防肺部并发症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雾化吸入、鼓励患儿有效咳嗽、咳痰,促进分泌物排出。 (5)引流管护理指导告知患儿及家长保持引流管通畅,不要折叠、抓脱、扭曲,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颜色和量,如有异常变化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6)伤口护理指导指导家长注意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伤口敷料有无脱落。切口局部有无红、肿、热、压痛等症状。告知患儿不要自行抓脱敷料,必要时指导家长做好四肢约束。 (二)出院健康指导 1.术后患儿体质虚弱,指导家长给予营养价值高、清淡易消化的乳类、瘦肉、鱼虾等食品,可适当食些水果、蔬菜、少食多餐,控制零食和饮料摄入。病症复杂、心功能低下及术后持续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应少食盐。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明确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64例,在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给予患者精心护理。结果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术后仅4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2例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均经药物治疗及术后护理恢复正常;除2例心包填塞患者术后48 h撤离呼吸机外,其余患者术后24h内均撤离,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3个月后复查心电图及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效果均满意。结论介入治疗前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迅速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在小儿较为常见,发病率为8‰-12‰[1],成人中也不少见,以往主要依靠外科手术治疗[2],近年来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手段,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中获取得较大的成功[3],并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接受。我科收集了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间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了6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1.5-49岁,平均10岁。所有患者均行体格检查、听诊、胸部正位片、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等相关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发病原因及例数见表1。 表1 我院收诊的先心患者一般情况 1.2方法所以手术均采取全身麻醉方法,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选择合适的导管和钢丝,从右侧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进入,在DSA大型C臂机和多导电生理记录仪监测下进行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术[4-5]。 2结果 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术后仅2例发生心包压塞,2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1例封堵器过敏,均经药物治疗及术后护理恢复正常;除2例心包填塞患者术后48h撤离呼吸机外,其余患者术后24h内均撤离,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3个月后复查心电图及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效果均满意。64例患者术后情况详见表2。 表2 术后一般情况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及家属术前由于对手术缺乏了解而产生心理压力。术前责任护士应向其讲述手术的原理、操作、效果及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等相关知识,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细心解答,消除患者焦虑心理,增强其对介入治疗的信心,以便更好地配合手术进行。 3.1.2术前准备:①完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x线胸片等相关检查;②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并行碘剂、抗生素过敏试验;③成人术前6-8h禁食禁饮,患儿术前4h禁食水;术前2h做好手术区备皮;④进入手术室前排空大小便,建立好静脉通道,备好术中用药;⑤术前30min常规给予2.5-5mg安定,

新生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新生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新生儿围手术期护理 了解新生儿的发育体征,以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好新生儿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新生儿顺利度过手术难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我科200 年对15 例手术新生儿进行围术期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15例,男10例,女5例,出生日龄12h~20d。先天性巨结肠8例,肠穿孔2例,肠套叠1例,先天性肛门闭锁1例,先天性食道闭锁1例,先天性骶尾部巨大脑脊膜膨出1例,先天性幽门肥厚1例。7例患儿伴有严重的营养不良、贫血、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3例合并肺炎,5例合并两种以上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最长4h,最短2.5h。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全面的检查:手术前对患儿要做全面的了解,如营养情况、血红蛋白及心、肺、肝、肾的功能等。一般可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作

出正确的估计,对病情较重或须实行较复杂手术时,应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营养不良、贫血,应待营养和贫血情况得到改善后,再行手术。 2.1.2 术前禁食:婴儿的新陈代谢旺盛,术前过长时间的禁食,不但可以引起患儿饥饿和不必要的吵闹,且能减少体内糖的储量。因此,除了确有必要禁食外,婴儿仍应维持每4h喂食一次。最后一次食物,应于手术前4h喂给,因婴儿的胃蠕动力较强,一般4h内即能将内容物完全排空,故不至在麻醉时出现呕吐。 2.1.3 给予维生素:维生素的缺乏常能降低患儿对手术的抵抗力,且可以引起各种并发症。如维生素A、D的缺乏,可产生术后喉痉挛及惊厥;维生素B1缺乏可促成心力衰竭,并延长肠麻痹时间;维生素C不足则影响切口愈合,易发生切口裂开。因此,术前在一定时间内给予足量的维生素是完全必要的。 维生素K不足则易出血,新生儿因暂时性凝血酶原过低而有出血倾向,故术前均应给予维生素K。此外,有黄疸者,也应给予维生素K。 2.1.4 抗生素的应用:必须慎重考虑,不可滥用。除对感染性疾病应给予抗生素外,对婴幼儿或施行较复杂手术的患儿,术前也应给予抗生素,以控制潜伏于呼吸道内的细菌,防止肺部并发症。对施行结肠或回肠手术的患儿,应于术前3d给予链霉素或新霉素及灭滴灵,以控制肠道内的细菌。 2.1.5 保温和吸氧:此点往往易被忽视。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可因体温过低而死亡。因此,新生儿入院后应及时送入新生儿室或保

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1.制定适合患儿活动量的生活制度根据患儿的病情不同区别对待。轻型无症状者应与正常儿童一样生活;有症状患儿应限制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和剧哭,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重型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妥善的生活照顾。 2.预防感染向患儿及家长介绍自我保护,防止感染的知识,应避免与感染性疾病患者接触。病室要空气新鲜,穿着衣服冷热要适中,防止受凉。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治疗。 3.供给营养需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体质。适当限制食盐摄入,还要给予适量的蔬菜类粗纤维食品,以保证大便通畅,重型患儿喂养困难,应特别细心、耐心、少食多餐,以免导致呛咳、气促、呼吸困难等,必要时从静脉补充营养。 4.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发生。(l)注意心率、心律、脉搏、呼吸、血压及心杂音变化,必要时使用监护仪监测。(2)防止法洛四联症患儿因哭闹、进食、活动排便等引起缺氧发作,一旦发生可立即置于膝胸卧位,吸氧,通知医师,并做好普萘洛尔、吗啡应用和纠正酸中毒等准备。(3)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血液粘稠度高,暑天、发热、多汗、吐泻时体液量减少,加重血液浓缩,易形成血栓,造成重要器官栓塞的危险,因此应注意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输液。(4)合并贫血者,可加重缺氧,导致心力衰竭,须及时纠正,饮食中宜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5)合并心力衰竭者参阅本章心力衰竭护理。 5.做好心理护理关心患儿,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充分理解家长及患儿对检查、治疗、预后的期望心情,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诊疗计划、检查过程、病室环境,消除恐惧心理,说服家长和患儿主动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使诊疗工作顺利进行。 6.健康教育指导患儿及家长根据病情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和活动量,维持营养,增强抵抗力,防止各种感染,掌握观察病情变化的知识。行扁桃体摘除术与拔牙时,给足量的抗生素。防止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功能较好者可按时预防接种。定期到医院就诊检查,使患儿能安全达到适合手术的年龄。

先天性心脏病选择题

先天性心脏病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1 分) 据以下信息回答1~4 题:男性, 5 岁,出生后即发现有紫绀,喜蹲踞。查体:发育不良,口唇青紫,杵状指,心前区搏动增强,胸骨左缘 3 级/6 级收缩期杂音伴轻度震颤, P2减弱; X 线示心略大,心尖圆钝上翘,心腰凹陷,主动脉增宽,肺野清晰;心电 图示右室肥厚。 1.该患儿不存在的心内畸形可能是C A.室间隔缺损B.右心室肥大C.房间隔缺损 D.右室流出道狭窄E.肺动脉狭窄 2.体检中肺动脉瓣区杂音的强弱说明B A.肺动脉区收缩期杂音越响,病变越严重 B.收缩期杂音轻,说明肺动脉瓣狭窄严重 C.肺动脉高压引起肺动脉瓣区杂音降低 D.肺动脉瓣口重度狭窄时,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可减低 E.室间隔缺越大,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也越响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信息所提供疾病的肺动脉狭窄A A.右心室漏斗部狭窄B.肺动脉瓣狭窄C.肺动脉主干狭窄 D.肺动脉分支狭窄E.肺小动脉广泛粘连 4.该患者手术治疗的关键是矫正E A.右室肥厚B.左室肥厚C.主动脉转位 D.左室流道梗阻E.以上都不是 5.张某,女, 11 岁,出生后发现心脏杂音但无症状,体检无紫绀,胸骨左缘第2肋间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3 级/6级,肺动脉瓣第 2音亢进、固定分裂,心前区未扪及震颤,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诊断考虑为 A.肺动脉瓣狭窄B.肺动脉瓣关闭不全C.房间隔缺损 D.室间隔缺员E.动脉导管未闭 6.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机一般是 A.2岁以内B.3 岁以内C.4岁以内 D.5岁以内E.学龄前或儿童期 7. Lutembacher,s综合征的解剖病变包括 A.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B.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二尖瓣狭窄 C.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 D .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围手术期的护理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围手术期 的护理 护理实践与研究20O5年第3卷第4期 采取相应的处置.因此,在介人救治过程中,护理人 员在病情观察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1)生命体征的 监察,注意心电监护的变化.(2)意识状态的观察, 瞳孔的观察.(3)肢体色泽和温度及肌力的监测. (4)尿量的变化.(5)动脉溶栓患者需严密观察有无 皮下出血,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6)精确计算 溶栓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以便在术中和术后能 够充分估计溶栓药的代谢衰减程度. 2.4饮食护理 对于清醒的患者应在术后1h鼓励其进食流 质,但要少量多餐,每次不超过200ml,可预防血容 量不足,低血糖反应及胃肠道突然扩张而诱发的迷 走神经反射,尤其是老年患者要尽可能缩短术后进 食时间以减少并发症. ? 9? 3讨论 急性脑梗死病情紧急,必须在发病后6h内进 行溶栓治疗,发病时间超过6h原则上不进行溶栓 治疗.护士应沉着,稳定,严肃,认真地进行各项准 备工作和实施各项操作,术中医护密切配合,护士准 确及时地传递物品,严密观察术中患者的生命体征 及病情变化.急性脑梗死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都很 高,随着介人放射学的兴起,采取动脉溶栓治疗能及

时,有效地治愈这类患者. 参考文献 1缪中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经动脉溶栓技术探讨[J].中国脑血管 病杂志,2oo5,2(3):97. (收稿日期:2OO6—05一os) (本文编辑肖向莉)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围手术期的护理 252000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殷秋阳姜勇白兴芹陈凤娇 摘要目的:总结36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手术前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手术后维持 良好的循环功能,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持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保持呼吸道通畅,适时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 管;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量变化,防止心包填塞的发生;维持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严格控制补液量及补液速 度.结果:本组36例,9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其中2例出现室颤,肺炎8例,低心排综合征4例,肺高压危象3例,心包填塞二 次开胸止血l例,切口感染1例.痊愈35例,1例因低心排综合征死亡.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降低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婴幼儿;心脏病,先天性;室间隔缺损Nursingcareofinfantswithcongenitalheartofventricularsoptaldefectinperioperation. YINQ~uyang,JIANGYong,CHENFengjiao(peopXe'BHospitalofLiaochengcityshsndo ngProvince,Liaoeheng252ooo) Ai~bmctObjective:Sumupnursingcareof36inflintswithcongenrtalheartofventricularsep taldefect.Method:1"oimprovethefunctionsof heartandlungeffectivelybeforeoperation;remaindegoodcyclefunction,foundoutca】carrhythmiaintime,monitoredarterybl0odpressure andcentralveinpressure,remainedair—wayclearobservedleaddischargeremainedbodyfluid,electrolyteand8onralkafibalance,an d80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2-08-06T11:40:19.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8期供稿作者:李华娟 [导读] 探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 李华娟(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广东茂名525000) 【摘要】目的探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间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恢复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4例,干预组无并发症患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整体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小儿疾病,是指患儿心脏、血管等在胚胎发育期即存在障碍或者异常情形,致使患儿出生后应当关闭的通道未能正常闭合,典型特征即是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同时也会有动脉导管未闭等症状[1]。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以紫绀、发育不良等为主,一般皆须通过手术治疗,方能治愈。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介入治疗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其临床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显著,创伤小、痛苦少且恢复速度快,并发症较少。为提高介入治疗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使其临床疗效更为显著,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以我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5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整体护理干预配合手术治疗,疗效更为满意。先将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间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5例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4.2~9.3岁,平均年龄4.4±1.3岁,室间隔缺损9例,房间隔缺损8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干预组患者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4.3~9.1岁,平均年龄4.1±1.2岁,室间隔缺损10例,房间隔缺损9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所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给予介入治疗。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措施。 1.2.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患儿与家属均不了解,护理人员要给予详细讲解,使其能够了解介入治疗的优点,减轻心理压力。尤其是要与患儿家属,一定要做好沟通工作,讲解手术治疗方法、过程、注意事项、配合方式等,让其充分了解介入治疗的特点、优越性和安全性,打消其顾虑,增强治疗信心。并且根据患儿的性格、心理特点,耐心辅导,以小孩子能够接受的语言和了解方法,使其能够明白手术的安全性,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不致产生抗拒情绪[2]。 ②术前准备。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很重要,首先手术之前一天给患儿进行碘过敏以及其他抗菌药物过敏试验,并且做好穿刺以及静脉针留置。手术当天自早晨开始禁食禁水四小时,并且给予静脉滴注葡萄糖(5%)氯化钠注射液,并与术前两小时做好备皮准备,同时也要给予抗菌药物静滴[3]。 ③手术室准备。护理人员要准备好心电监护仪、起搏器、氧气筒等,并且准备好手术器械,常规急救药品等。 1.2.2术中护理 手术中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步骤,及时传递手术器械,并且要正确无误。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电监护仪,观察其心率、血压、呼吸等变化情况,一经发现异常情形,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尤其是采取局部麻醉的患儿,要及时询问其身体变化。对于静脉复合麻醉患儿,要密切监视其呼吸道、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情况,并且给予每分钟2L氧气吸入。 1.2.3术后护理 ①基础护理。术后保持各项指标的密切监测工作,同时要注意静脉通道是否通畅,病患面色、体征、神智是否正常,有无其他不适症状,是否疼痛难忍等。各项观察均要切实记录,保持护理进度,以总结患者实际情况,是否需要加强护理措施。麻醉状态时,患者要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之后给予平卧位休息。观察患者是否有体温上升症状以及患者静脉穿刺部位是否渗血等。要注意患者术侧肢体的位置,保持伸直状态。避免患者喷嚏、咳嗽等用力动作,以免伤口开裂。密切注意切口情况,是否渗血、淤紫、肿痛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密切注意患儿下肢情形,发现冰冷、肤白、动脉消失等症状,立即考虑是否为动脉栓塞症状,报告医生检查处理。若是患儿疼痛难忍,哭闹挣扎,则可以给予镇静剂,保持术侧肢体的制动性[4]。 ②心律护理。患儿术后二十四小时内要给予专人心电监护,观察血压与心率、心律情况,是否出现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室速等症状,密切监视患儿是否出现心律失常症状,找出原因,给予对症处理。 ③饮食护理。患儿麻醉效用过后,可以进食少量清水,如无出现恶心、胀气等症状则可以给予半流食。护理人员要鼓励患儿多饮水,以便排出肾脏中残留的造影剂。二十四小时之后,可以酌情给予普通食物。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4(18.2)例,干预组患者0(0)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2例未能按时禁水禁食,致使出现呕吐、恶心、腹痛症状,2例因术后提早进食发生腹痛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明显缓解。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张常见的小儿先天性畸形疾病,也是小儿心脏病中的常见类型,其发病率已经占到出生小儿的0.8%左右。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其与遗传基因、母体宫腔感染或者接触大量放射物等方面的影响有关系。 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医学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与非血管介入两种治疗方式,即在不经开刀手术的情况下,于血管、皮肤建立操作通道,或者直接借助人体组织管道,在造影机、MR或者CT等辅助设备下进行病灶个体处理。介入治疗的主要特点就是创伤小、痛苦少、并发症少、恢复速度快,且安全有效[5]。 整体护理是一种现代化的护理方法,其护理措施是以现代护理观为中心指导,不仅护理病人的疾病,且对其所处环境的影响作用、心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 目的深入探讨关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就其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系统的治疗和护理,50例患儿中除去2例患儿由于术后严重低心排死亡以外,其余患儿均康复出院,治疗有效率为96.00%。结论通过术前和术后两个环节有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疗效,方法值得借鉴。 标签: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围手术期护理 从临床实践来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其心血管复杂畸形或肺充血而处于高度危险状态,一般情况下均需要采取手术进行治疗。而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疗效的关键。基于此,我院将通过实例资料分析的方式,就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23例;患儿平均年龄38h~22个月,平均体重(2.2~18.9)kg。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对患儿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心律、心率以及肝肾功能状况进行持续性的监测,并根据患儿的各项基本情况反映,对其心脏手术承受能力进行评估(评估通过的患儿方可进行手术治疗);研究所选取的患儿50例均可承受心脏手术。 1.2.2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年龄过小,因此心理护理较之其他年龄阶段的患者有一定的区别:首先,我们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通过精心的护理使患儿感受到类似母亲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其次,充分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沟通工作,向家长充分介绍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知识,以平复其情绪,保证其在对患儿治疗过程中能够完全配合。 1.2.3 术后病情观察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是经股动静脉穿刺插管,置入输送器,经输送器置入封堵器对其漏洞进行修补的方法。 一、术前准备: 1.做好术前宣教,消除思想顾虑,取得合作。 2.术前辅助检查:术前化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及出凝血时间、胸部X线正位片、心脏彩超。 3.备皮(双侧腹股沟区) ,备皮后保持皮肤清洁。 4. 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由于卧床而出现排便困难。 5.左下肢留置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以便抢救用药。 6.碘过敏试验,观察结果并做好记录。 7.全麻患儿术前4小时禁饮,6小时禁食。 二、术中配合 1.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了解病人术中痛苦情况及其他不适主诉,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帮忙病人顺利配合手术。 3.维持静脉通畅,准确及时给药。 4.准确递送术中所需物品,完成术中记录。 5.备齐抢救药品、物品、器械,以备抢救。 6.固定术侧肢体(患儿固定双膝关节,PDA、VSD固定双手臂于头侧) 7.全麻患儿协助麻醉师清理呼吸道。 三、术后护理 1.心电监护24小时,严密观察尿量、尿色、心电图、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重点观察是否出现溶血和房室传导阻滞,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压迫止血动脉穿刺12小时,静脉穿刺6小时。 3.穿刺侧肢体术后伸直,动脉穿刺制动10-12小时,静脉制动6小时,平卧位休息。 4.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双下肢皮肤温度、色泽有无异常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术后动脉穿刺12小时,静脉穿刺6小时解绷带,解绷带后1小时可下床活动, 6术后遵医嘱给药(地塞米松、低分子肝素)。 7. 行全麻患儿去枕平卧6小时,术后禁食禁水6小时。 四、出院指导 1、环境:安静舒适,保持室内通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2、饮食指导:术后无不适,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增强体质行。 3、日常活动:绝大部分术后24小时可逐渐恢复日常活动。3个月至半年内避免剧烈运动。 4、避免情绪波动及过度紧张。 5、指导患者按时服药(ASD和VSD遵医嘱服阿司匹林3-6个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6、定期复诊,复查心脏彩超。

项目书CB先天性心脏病形成发展和干预的基础研究

项目书C B先天性心脏病形成发展和干预的基 础研究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项目名称:先天性心脏病形成、发展和干预的基础 研究 首席科学家:胡盛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 医院 起止年限:2010年1月-2014年8月 依托部门:卫生部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 1. 什么样的环境因素会促进心脏间隔缺损和圆锥干畸形的发生,如 果能甄别到这类环境因素,那么它是如何作用于遗传因素从而导致 疾病的发生 2. 什么样的遗传因素对导致心脏间隔缺损和圆锥干畸形的发生,如 果能甄别到这类易感基因位点或表观遗传学变化,那么它们是如何 影响心脏的胚胎期发育从而导致畸形的最终形成 3. 什么样的生物标记物可以预测心脏间隔缺损或圆锥干畸形的发 生,以及其疾病进展肺血管功能的变化 4. 未成熟心脏和肺脏和成熟心肺的超微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在哪里, 针对这些差异是否可以研发出新的肺灌注保护液和内源性的心肌保 护措施 5. 先天性心脏病发展过程中心肌细胞增殖、凋亡、萎缩等现象在心 室重构中起的作用以及相应调控机制如何 如上所述,课题组从公共卫生学、基因和分子、临床研究三个层次对这几个有机联系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现简述研究内容如下: 公共卫生学层次 1.完善胎儿早期超声诊断技术,建立基于孕妇人群且符合医学伦理的 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交互作用的前瞻性研究队列,通过出生缺陷监测 医院能够快速早期发现怀有心脏间隔缺损和圆锥干畸形的病例,收集 到多种类型的生物标本(如脐血、孕妇血液、尿液、胎盘等),利用 代谢组学等技术,进行有效的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研究。 2.在分析检测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基础数据上,采用系统生物学技 术,多种分析模型进行探索和比较,识别出最佳的分析方法,效研究 环境因素风险等级与遗传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甄别出预测疾病 发生的生物标记物。 基因和分子机制层次 1. 利用2个途径获得的疾病的宝贵的生物标本,利用最新的基因组学 技术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由于所聚焦的疾病单一和所具备的网络 齐全,为获得大量均质性的样本提供了保障,通过基因组平台的研 究,最终为心脏间隔缺损和圆锥干畸形易感基因进行定位。 2. 利用前期获得的两个独特的涉及心内膜垫和瓣膜缺陷的斑马鱼突变 体以及圆锥干畸形的小鼠模型,对畸形发生的发育学分子机制进行研 究。去获知基因改变后胚胎期的心脏发育是通过何种信号途径逐步趋 向畸形发生,从而为宫内干预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临床研究层次 1.对临床和动物标本中获得的组织和血液标本进行蛋白质组学分 析,获知一系列未知的关于心脏疾病进展和肺血管功能的生物信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 【摘 要】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在围手 术期 中的护理情况;方法:选取 2012年 1月至 2014 年 1 月在我院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 68 例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对其术前、术后进行周密的护理,观察护 理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后经彩超复查心 脏无分流情况并全部康复出院,住院时间为 9-18 天, 平均 12.3±1.3 天;结论: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在围手 术期护理不仅要在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还应该加强 术后的精心护理,这样才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促使病患早日康复。 【关键词】先天性 手术治疗成人先天 性心脏病的病程时间长,多数 病患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肺血管病变、心功能受 损、心 律失常等 症状, 故而在病患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 选取 2012年 1月至 2014年 1 月在我院进行先天性心 脏病治疗的 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围术期进行 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心脏病;围术期 重制约着术后的早期恢复与预后,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 68例,均为 2012年1月至 2014 年 1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 男 18 例,女 40 例,年龄 24-60 岁, 其中动脉 导管未闭 (PDA ) 17 例, (ASD ) 30 例,室间隔缺损 (VSD ) 11例; 所 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气促、心悸症状。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基于心脏手术的应激性,所以容 同时为了让病 患 主动配合治 医嘱给予本组中的 3 例快室率房颤、 4 例频发室性早 搏静脉注射西地兰与利多卡因,效果良好。 1.2.2 术后护理 平均 43.2±2.6 岁, 房间隔缺损 易给病患造成心理压力。 疗,要把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式、术后的配合内容 及可能引起的不适症向病患解决清楚。 能与控制肺动脉感染、高压。为控制感染,术前 给予 抗菌药与化痰、平 2)纠正心功 喘药物。 (3)纠正心率失常。遵照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的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的护理 刘宏宇王岩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痊愈出院。结论封堵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护理 室缺房缺外科修补术治疗先心病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是此种方法存在创伤大、恢复慢和输血风险。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介入治疗作为先天性心脏病新的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需要输血的优势,这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13岁,动脉导管未闭(pda)16例,房间隔缺损(asd)11例,室间隔缺损(vsd)15例;心功能ⅰ级。 1.2介入手术方法 1.2.1动脉导管未闭常规局麻下分别穿刺股动脉、股静脉,沿股静脉送入6~7f的端孔导管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后,将260cm的交换导丝经pda送入降主动脉;沿动脉送入4~5f的猪尾导管至主动脉弓降部行侧位造影放大摄影,观察pda的形状和位置,测量其直径,沿交换导丝送入传送鞘至降主动脉,撤出导丝和内鞘,选择大于pda最窄直径2~4mm的蘑菇伞封堵器(amplatzerductoccluder,ado),证实ado形状,位置满意,无或仅有少量烟雾状残余分流时,可沿指示方向操纵旋转柄,释放ado,封闭pda,术毕撤出导管、导丝及鞘,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术中静脉注射肝素0.5~1.0mg/kg,24~48h 后复查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 1.2.2房间隔缺损在全麻或局麻下穿刺右股静脉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送入260cm导丝至左上肺静脉,用球囊测量asd最大伸展径,选择型号合适的amplatzerasd封堵器在x线及tte监视下封堵asd,其余同上。 1.2.3室间隔缺损在全麻或局麻下穿刺右股动静脉行常规左室造影及导管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查房(严选内容)

讲课人:日期:2015年月日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查房 [简要病史] 张玉姣之女,女,出生20分钟,入院诊断:1、新生儿窒息。2、新生儿肺炎。3、足月小样儿。4、先天性心脏病。5心包积液。 [定义]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是活产婴儿的5‰~8‰左右,而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为成熟儿的2~3倍,在死胎中为活产儿的10倍。 [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所致。 一、遗传因素: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单一基因突变,多基因突变和先天性代谢紊乱。 二、环境因素:孕早期宫内感染。 此外,孕妇与大剂量的放射线接触,服用抗癌、抗癫痫药物,患代谢性病症,妊娠早期饮酒、吸食毒品等均可能与发病有关。 [分类]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可分为: 一、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 1、室间隔缺损: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小儿先心的25%~40%),根据缺损 部位分4类:①膜部;②漏斗部;③三尖瓣后方;④室间隔肌部。 临床表现:小型室内间隔缺损,无明显症状;中大型室间隔缺损,在新生儿后期及婴儿期可出现喂养困难,吸允是气急、苍白、多汗,生长发育落后,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和心力衰竭。长期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多有活动能力的下降,青紫和杵状指。 2、房间隔缺损:占先心发病总数的20%~30%,女孩多见。根据解剖病变的不同可 分为:卵圆孔未闭、第一孔未闭型缺损、第二孔未闭型缺损。 临床表现:缺损小可无症状。缺损大者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和及生长发育迟缓,当哭闹、患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出现暂时性青紫。 3、动脉导管未闭:占先心发病总数的15%~20%,女多于男。根据未闭的动脉导管 大小、长短和形态分3型:①管型;②漏斗部;③窗型。 临床表现:取决于动脉的粗细,导管口细者,分流量小,可无症状。导管粗大者分流量大,影响生长发育,患儿疲劳无力,多汙,易合并呼吸道感染出现气急,咳嗽等。 二、左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错位。 1、法洛四联症:是存活婴儿最常见的青紫型心脏病,占10%~15%。由4种畸形组 成:①肺动脉狭窄(最主要);②室间隔缺损;③主动脉骑跨;④右心室肥厚。 临床表现:a、青紫,主要表现,出生不明显,3~6个月后渐明显,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青紫常于唇、球结合膜、口腔粘膜、耳垂、指趾等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明显。 b、缺氧发作,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患儿,常在晨起时吃奶、大便、哭闹时出现阵发 性呼吸困难、烦躁和青紫加重,严重者可引起突然昏厥、抽搐或脑血管意外,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常能自动缓解。 c、蹲踞症状,婴儿常喜采用胸膝卧位。年长儿多有蹲踞症状,每于行走、活动或站 立过久时,因气急而主动下蹲片刻再行走,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缓解缺氧和疲劳的体位。 d、杵状指(趾0长期缺氧,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局部软组织和骨组织也增 生肥大,随后指趾末端膨大如鼓槌状。 三、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常见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缩窄。 肺动脉狭窄:占先心发病总数的10%~20%,按狭窄部位不同分为:肺动脉瓣狭窄(最常见)、漏斗部狭窄、肺动脉干及肺动脉分支狭窄。 临床表现:轻度一般无症状,重度主要表现为活动后有气急、乏力和心悸。重症的肺动脉瓣狭窄婴儿期即可发生青紫及右心衰竭。 [主要的护理诊断] 一、自主呼吸受损,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急促,无力排痰有关。

30系统精讲-循环系统-第四节 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1.小儿,6个月。健康查体时在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诊为房间隔缺损。行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 A.左房明显增大 B.主动脉弓抬高 C.左室增大 D.肺门舞蹈征 E.心脏外形无改变 【答案】:D 【解析】:考察房间隔缺损辅助检查。X线检查示心脏外形呈现轻、中度扩大,以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为主,肺动脉段突出,肺野充血,主动脉心影缩小。可见肺门“舞蹈”征。 2.某新生儿,出生后医生告知家属该小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该疾病合适的手术年龄为 A.1~2岁 B.3~5岁 C.5~9岁 D.9~12岁 E.12岁以后 【答案】:C 【解析】:考察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绝大多数患儿可施行根治术。轻症患儿,手术年龄以5~9岁为宜。根治有困难可做姑息手术即体肺分流术。 3.患儿女,1岁。消瘦,哭闹时青紫,平静后青紫消失,查体: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并固定分裂。则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室间隔缺损 B.房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法洛四联症 E.主动脉狭窄

【答案】:B 【解析】:考察房间隔缺损临床表现。缺损小者可无症状。缺损大者,由于体循环血量减少而表现为气促、乏力、喂养困难,当哭闹、患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出现暂时性青紫。查体可见生长发育落后,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扩大,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见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或亢进,并呈固定分裂。该患儿符合房间隔缺损临床表现。 4.2~3岁小儿的正常心率为每分钟 A.120~140次 B. 110~130次 C. 100~120次 D.80~100次 E. 70~90次 【答案】:C 【解析】:考察小儿心率。新生儿时期,心率120~140次/分,1岁以内110~130次/分,2~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次/分,8~14岁70~90次/分。 5.小儿,5岁。患有法洛四联症。其母带其健康体检时顺便咨询,该小儿行走过程中常有下蹲动作是否为病态,护士解释法洛四联症患儿喜蹲踞主要是由于蹲踞 A.缓解漏斗部肌肉痉挛 B.减少心脑等重要脏器的氧耗 C.使劳累及气促缓解 D.增大体循环阻力,减少右向左分流及回心血量 E.增加静脉回心血量 【答案】:D 【解析】:考察法洛四联症临床表现。法洛四联症患儿活动后,常主动蹲踞片刻,由于蹲踞时下肢屈曲,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荷,同时,下肢动脉受压,循环阻力增大,使右向左分流减少,使缺氧症状暂时得到缓解。 6.小儿,1岁。患有法洛四联症,由母亲在家照顾。社区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中指出,对法洛四联症等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中,为防止其发生脑血栓等并发症,应特别注意 A.避免过劳 B.低盐饮食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图) 时间:2009年08月27日来源: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10629228.html, 字体大小:[ 大中小 ] 在线咨询网上挂号 摘要:先天性心脏病传统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采用了介入治疗:不用开刀,采用介入方法将缺损的部位封堵,以达到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目的。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示意图(1)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示意图(2)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示意图(3) 先天性心脏病是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常有心悸、气急、疲劳、头晕、紫绀、下蹲习惯、呼吸道感染及发育不良。传统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采用了介入治疗:不用开刀,采用介入方法将缺损的部位封堵,以达到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目的。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治疗特色手术时间短,术后2天病人即可康复出院,疗效与外科开胸手术相同。 先心病介入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先心病的方法,具有不开胸、创伤小,根治性等优点,现已成为适应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尤其是国产器材的临床应用、大幅降低了手术费用,同时介入技术的成熟,使这一手术在国内的发展和普及尤为迅速,成为近年心脏病介入领域的一大亮点。 治疗时医生穿刺病人血管(一般采用大腿根部血管),通过特制的直径为2—4毫米的鞘管,在X线和超声的引导下,将大小合适的封堵器送至病变部位封堵缺损或未闭合的动脉导管,以达到治疗目的。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先心病介入封堵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约1小时)、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不需特殊麻醉及体外循环、住院周期短(约1周)等优点。只有当病人年龄小、不能配合手术者才需要全身麻醉。该封堵术的适应症很广,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均可以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介入治疗先心病也有其局限性,不适合于已有右向左分流、严重肺动脉高压、合并需要外科矫正的畸形、边缘不佳的巨大缺损等。 先心病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无需在胸背部切口,仅在腹股沟部留下一个针眼(3mm左右)。由于创伤小,痛苦小,术后几天就能愈合,不留疤痕;也无需打开胸腔,更不需切开心脏。 2.治疗时无需实施全身外循环,深低温麻醉。患儿仅需不插管的基础麻醉就能配合,大龄患儿仅需局部麻醉。这样,可避免体外循环和麻醉意外的发生,也不会对儿童的大脑发育产生影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