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游戏论复习大纲

学前游戏论复习大纲

学前游戏论复习大纲
学前游戏论复习大纲

学前游戏论(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一、国外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1、识记:(1)国外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的心理学研究的发展阶段及其趋势

(2)恩物和蒙台梭利教具的概念

恩物: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是幼儿园里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恩物是由特定的材料组成的,其本身形状不变。

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是用某些材料如纸、沙、泥、竹、木等制作某种物件。

蒙台梭利教具:蒙台梭利设计了14种教具,主要是训练知觉,进行感官教育和发展智力。后这14种教具被称为蒙台梭利教具。

2、领会:(1)国外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研究兴起的历史背景

(2)19世纪70年代后,儿童游戏理论研究飞跃发展的历史背景

3、简单应用:述评教育家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等在幼儿教育中的游戏运用。

二、国外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1、识记:(1)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研究的发展阶段

(2)陈鹤琴关于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观点

(3)游戏指导的“三段论式”:

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三段论式”的方法模式,即对主题角色游戏的组织上分成开始——进行——结束三个阶段。

3、领会: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中,儿童游戏理论与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国外学前儿童游戏理论学派

一、经典的游戏理论

1、识记:(1)剩余精力说

(2)生活预备说

(3)复演说

(4)成熟说

2、领会:经典游戏理论的历史局限性。

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1、识记:(1)精神分析的人格学说的基本观点

(2)弗洛伊德关于游戏的理论观点

(3)佩勒的角色动机说的基本观点

(4)蒙尼格的宣泄说的基本观点

(5)埃里克森的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

(6)精神分析的各种游戏治疗方法

2、领会:(1)精神分析学派关于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的认识

(2)精神分析学派对游戏理论发展的影响

3、简单应用:(1)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游戏理论发展的奠基作用(2)埃里克森对传统精神分析游戏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1、识记:(1)同化与顺应

(2)游戏与模仿

(3)游戏发展的不同认知阶段

(4)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

2、领会:(1)个体的智力发展水平对游戏发展的制约

(2)皮亚杰关于游戏的价值或功能的观点

3、简单应用:(1)皮亚杰游戏理论的局限性

(2)皮亚杰游戏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四、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1、识记:(1)高级心理机能

低级心理机能

(2)高级心理机能的特点

(3)活动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

(4)维果茨基关于游戏发展价值的观点

2、领会:(1)维果茨基的游戏学说

(2)列昂节夫的游戏学说

3、简单应用: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对游戏理论的发展及教育实践的影响

4、综合应用:精神分析学派、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派和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的联系与差异

五、游戏的觉醒理论和元交际理论

1、识记:(1)游戏的觉醒理论的基本观点

(2)游戏的元交际特征

2、领会:(1)游戏的觉醒理论的理论背景

(2)游戏元交际理论的研究意义

3、简单应用:游戏觉醒理论教育应用的价值

第三章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与特征

一、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观

1、识记:(1)游戏作为一种主体性活动的特征表现

(2)游戏的本质观的演变历程

2、领会:(1)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

(2)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

(3)确立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的意义

二、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

1、识记:(1)我国对游戏特征的一般表述

(2)纽曼“三内说”

(3)鲁宾对游戏特征的分析

(4)加维对游戏特征的分析

(5)克拉思诺对游戏特征的分析

(6)克罗伊斯对游戏特征的分析

2、领会:游戏特征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学前儿童游戏的结构要素

1、识记:(1)游戏动作的类型

(2)游戏扮演的角色类型

(3)游戏动机特征

(4)游戏体验及其成分

(5)游戏的外部条件特征

(6)游戏的概念

2、领会:(1)游戏的结构因素之间的关系

(2)游戏的内部主管心理因素在游戏活动中的重要性

3、简单应用:从游戏的表情动作等特征的变化,理解游戏与非游戏活动之间的渐变关系

4、综合运用:结合所学原理,辨别某一活动是否是游戏

第四章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一、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

1、识记:(1)学前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2)学前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3)学前儿童游戏的体验形式分类

(4)学前儿童游戏的动机分类

(5)学前儿童游戏的时间分类

(6)学前儿童游戏的活动对象分类

2、领会:(1)学前儿童游戏的关键特性分类

(2)从与教育教学关系的角度分类

3、简单应用:从游戏的多样化分类法中,理解游戏的复杂多边性

一、以认知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

1、识记:(1)以认知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三种水平

(2)情景转变

(3)以物代物

(4)角色扮演

(5)角色认知

(6)角色行为

(7)角色意识

(8)(8)游戏规则

2、领会:(1)以认知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基本规律

(2)象征性游戏发展的一般过程

3、简单应用:从认知发张的角度,理解游戏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二、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

1、识记: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四个阶段

四、学前儿童游戏总体发展的一般趋势。

1、识记:(1)游戏主题

(2)游戏情节

(3)游戏形式

(4)游戏内容发展的一般趋势

(5)游戏形式发展的一般趋势

2、领会:(1)学前儿童游戏的总体发展反映着儿童身心发展的状况

(2)学前儿童游戏规则发展的一般规律

3、简单应用:学前儿童游戏内容的发展反映着儿童生活范围经验的不断扩大

第五章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价值

一、游戏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1、识记:(1)儿童的基本需要

(2)儿童游戏的动机种类

(3)行为动机的概念

2、领会:(1)游戏发生的直接动因是游戏动机

(2)游戏发生的根本内在动因是儿童的基本需要

(3)游戏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3、简单应用:

儿童基本需要、活动背景、游戏动机以及游戏行为之间的关系。

4、综合应用:运用所学原理,探讨儿童游戏何以成为儿童快乐的源泉

二、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

1、识记:(1)社会性

(2)游戏的智力发张价值

(3)游戏的社会性发展价值

(4)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

2、领会:(1)游戏有助于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2)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

3、简单应用:分析游戏经验为什么有助于儿童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4、综合应用:(1)结合所学原理,分析现实中人们对游戏价值的种种误区

(2)运用所学理论,理解游戏是儿童成长的阶梯

第六章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因素

一、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

1、识记:(1)玩具的不同分类

(2)形象玩具

(3)技术玩具

(4)娱乐玩具

(5)专门化玩具

(6)非专门化玩具

(7)场地空间密度

(8)场地结构

2、领会:(1)玩具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2)场地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3)时间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二、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

1、识记:(1)课程

(2)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家庭因素

(3)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儿童伙伴因素

(4)课程结构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2、领会:(1)媒体技术对儿童游戏的影响(2)早期的亲子关系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三、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个体因素

1、识记:(1)儿童游戏的个体差异

(2)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个体因素

2、领会:儿童游戏的性别差异

第七章学前儿童游戏与学前教育

一、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意义及途径

1、识记:(1)游戏教育实施的意义

(2)教育的游戏化

(3)游戏的教育化

2、领会:(1)游戏与教育的区别与联系(2)学前教育实施游戏的基本途径

3、简单应用:-联系实际,试理解幼儿园里的游戏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形式

二、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1、识记:(1)教育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2、领会:(1)游戏教育实施的教育性原则的贯彻

(2)游戏教育实施的主体性原则的贯彻

第八章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任务

一、学前儿童游戏环境与条件的创设

1、识记:(1)创设儿童游戏场地的基本要求

(2)室内游戏区设置的基本原则

(3)游戏区之间的界限性

(4)游戏区之间的相容性

(5)游戏区之间的转换性

(6)室外游戏区创设的要领

(7)好玩具的一般标准

(8)自制玩具

2、领会:(1)创设室外游戏区的意义

(2)玩具的教育意义

(3)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4)儿童游戏能力的提高和培养

3、简单应用:-(1)玩具及游戏材料的配置

(2)玩具的自制

(3)室内游戏区的创设

二、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组织

1、识记:(1)自选游戏

(2)教学游戏

(3)游戏常规

(4)游戏教育的计划层次

2、领会:(1)游戏常规的一般内容

(2)游戏教育实施计划的意义

3、简单应用:-拟定一份自选游戏时间的合理安排计划

4、综合应用:- (1)给某年龄班的儿童草拟一份积木游戏的常规

(2)制定一份自选游戏教育实施的周计划

三、学前儿童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

1、识记:(1)游戏指导

(2)游戏现场指导的两种性质

(3)平行游戏策略

(4)领导游戏策略

(5)合作游戏策略

2、领会:(1)教师现场指导的功能或意义

(2)教师现场指导应把握的基本要领

3、简单应用:-(1)联系教育实际,理解教师在游戏指导中的双重身份

(2)联系实践,谈如何运用间接的指导方式来干预儿童的游戏

4、综合应用:-(1)结合实践,谈教师如何准确地选用游戏的指导策略

(2)联系实践,谈如何运用间接的言语方式影响儿童的游戏

(3)结合实际,思考教师应如何在对儿童游戏的指导中把握好互动的节奏

(4)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儿童一次自选游戏活动的观察,确定游戏指导的必要性

四、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中的评价

1、识记:(1)学前儿童游戏评价

(2)学前儿童游戏教育作用评价的一般指标

2、领会:(1)对教师现场指导的评价要素

(2)学前儿童游戏环境创设的评价

3、简单应用:-(1)通过对某一儿童的游戏观察,试评价其游戏行为发展的水平

4、综合应用:- (1)通过观察,试对某一幼儿园的游戏实施进行整体评价

(2)对所在幼儿园的游戏环境进行评价

第九章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指导

一、婴儿游戏指导

1、识记:(1)婴儿游戏的意义

(2)婴儿游戏的指导要点

(3)婴儿游戏的种类

2、领会:婴儿游戏的发展特点

3、简单应用:-婴儿玩具材料的提供

一、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及评价

1、识记:(1)角色游戏的概念

(2)角色游戏的特点

(3)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4)角色游戏的结构

2、领会:角色游戏的指导要领

3、简单应用:-联系实际,谈如何依据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选用相应的指导方式。

4、综合应用:- 观察一幼儿的角色游戏活动,评价其游戏行为水平。

二、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及评价

1、识记:(1)结构游戏的概念

(2)结构游戏的基本特点

(3)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

(4)结构游戏的基本构成

2、领会:(1)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方式

(2)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要领

3、简单应用:-为一大班幼儿草拟一份玩沙游戏活动常规

4、综合应用:- 观察幼儿的结构游戏活动,评价其游戏行为水平

三、幼儿表演游戏与有规则游戏的指导

1、识记:(1)表演游戏的概念

(2)有规则游戏的概念

(3)智力游戏的概念

(4)体育游戏的概念

(5)音乐游戏的概念

(6)表演游戏的特点

(7)有规则游戏的特点

(8)有规则游戏的基本构成因素

2、领会:(1)表演游戏的指导要领

(2)有规则游戏的指导要领

(3)有规则游戏的教育作用

3、简单应用:-(1)表演游戏作品的选编

(2)编定一则智力游戏,以发展儿童语言能力或计算能力

(3)编定一则体育游戏,以发展儿童的身体平衡能力

第十章学前儿童家庭教养中的亲子游戏

一、亲子游戏的发展及特点

1、识记:(1)亲子游戏的概念

(2)亲子游戏的特点及价值

2、领会:亲子游戏的发生与发展

二、在我国倡导亲子游戏的意义与策略

1、识记:在我国倡导亲子游戏的策略

2、领会:在我国倡导亲子游戏的特殊意义

学前游戏论复习

学前游戏论复习(多个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 1.情景转变:是使儿童的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及动作脱离生活背景。(摘自PPT) 2.非专门化玩具:指游戏功能相对不确定,结构性程度相对较低,游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想象自由使用它们的玩具。例如建构性玩具。(摘自《学前游戏论》) 3.专门化玩具:指功能确定,而且玩具本身包含一定的玩法或游戏规则,结构性程度较高的玩具。例如表征性玩具、教育性玩具、运动性玩具等。(摘自《学前游戏论》) 4.游戏性体验:儿童作为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总会产生对于这种活动的主观感受或内部的心理体验,它影响着儿童对于游戏的态度和评价,这种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就是游戏性体验。(摘自网络) 5.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即幼儿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 6.象征性游戏:是一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各种游戏形式。(摘自《学前游戏论》) 7.结构游戏:也成建构游戏,指儿童运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构建物体的游戏。 8.感觉运动游戏:亦称练习性游戏或机能性游戏,是发生在感知运动阶段,由简单、重复的动作组成,使感觉和运动器官在运动中获得快感的游戏。(摘自《学前游戏论》) 9.规则游戏:指两个以上的游戏者在一起,按照预先规定进行的、具有竞争性质的游戏。(摘自《学前游戏论》) 10.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明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地初步训练。 11.游戏场地的空间密度: 包括游戏人口密度和游戏材料密度两部分。它表现为儿童活动空间的大小,并且影响到儿童所能获得的游戏材料(玩具)的数量,也最终影响到儿童的具体游戏行为及儿童之间的关系。 12.学前游戏评价: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观,对教育过程中的游戏活动的效果以及游戏的质量和发展水平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过程。 13.教育游戏化:指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14.游戏教育化:指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迎合教育的方向。 15.游戏常规: 是指在学前班集体中开展活动时,对儿童不适宜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 16.亲子游戏:指家庭内成人(父母等)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游戏,既是儿童游戏的一种形式,也是亲子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 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 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2.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作用。(课件) 1.游戏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长儿童的知识;

学前游戏论复习最全(多个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 1.情景转变:是使儿童的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及动作脱离生活背景。(摘自PPT) 2.非专门化玩具:指游戏功能相对不确定,结构性程度相对较低,游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想象自由使用它们的玩具。例如建构性玩具。(摘自《学前游戏论》) 3.专门化玩具:指功能确定,而且玩具本身包含一定的玩法或游戏规则,结构性程度较高的玩具。例如表征性玩具、教育性玩具、运动性玩具等。(摘自《学前游戏论》) 4.游戏性体验:儿童作为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总会产生对于这种活动的主观感受或内部的心理体验,它影响着儿童对于游戏的态度和评价,这种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就是游戏性体验。(摘自网络) 5.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即幼儿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 6.象征性游戏:是一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各种游戏形式。(摘自《学前游戏论》) 7.结构游戏:也成建构游戏,指儿童运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构建物体的游戏。 8.感觉运动游戏:亦称练习性游戏或机能性游戏,是发生在感知运动阶段,由简单、重复的动作组成,使感觉和运动器官在运动中获得快感的游戏。(摘自《学前游戏论》) 9.规则游戏:指两个以上的游戏者在一起,按照预先规定进行的、具有竞争性质的游戏。(摘自《学前游戏论》) 10.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明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地初步训练。 11.游戏场地的空间密度: 包括游戏人口密度和游戏材料密度两部分。它表现为儿童活动空间的大小,并且影响到儿童所能获得的游戏材料(玩具)的数量,也最终影响到儿童的具体游戏行为及儿童之间的关系。 12.学前游戏评价: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观,对教育过程中的游戏活动的效果以及游戏的质量和发展水平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过程。 13.教育游戏化:指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14.游戏教育化:指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迎合教育的方向。 15.游戏常规:是指在学前班集体中开展活动时,对儿童不适宜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 16.亲子游戏:指家庭内成人(父母等)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游戏,既是儿童游戏的一种形式,也是亲子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

20XX自考00399学前游戏论重点

自考00399 学前游戏论重点 学前游戏的基本概念;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1游戏的生物生本质观的基本观点:肯定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 2社会性本质观:(1)此观点由前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首先提出,坚持社会性本质观是前苏联游戏理论的特征。(2)我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游戏的概念:游戏是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这是一种社会性本质观。(3)对社会性本质观的评价:这种游戏本质观容易导致:“游戏仅仅被作为获取大纲要求所规定的知识的补充教学手段,教师常常像组织作业那样领导幼儿的游戏。”(4)教育家杜威的游戏本质观。 了解我国的对学前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简答) 一、游戏室儿童主动的资源的活动 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三、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四、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理解纽曼的游戏特征学说。如控制:内控与外控?;真实;动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纽曼提出,用控制、真实性和动机这三种指标来

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 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内部动机(填空) 动机可疑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填空) 学前游戏的结构:(1)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表情、动作、言语、材料(玩具)等外显行为。(填空) 1 / 16 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名词解释) 机能性角色:这是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动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名词解释) 儿童游戏是“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这说明游戏是受哪种动机控制:内部动机的控制)(选择题) 角色扮演。(A、识记角色扮演概念;B、识记机能性角色: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的一二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 (2)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动机和体验。 游戏性体验:这种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名词解释)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由自主的活动。(名词解释)

[0243]《学前游戏论》2016作业答题

1、下面哪项不是教师参与学前儿童的进行指导的职能() D. 更好的维持秩序的职能 2、游戏观察的重点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是()。 D. 大班 3、在幼儿园的3、4岁的孩子身上,常常看到这种形式的游戏:一个孩子在切菜,其他孩子看到后马上过 来切菜;一个孩子把菜放到玩具动物嘴里,马上有孩子会跟着这么做,他们互相模仿,但彼此没有交流, 说明这时儿童游戏发展到( )。 D. 平行游戏阶段 4、游戏觉醒理论的学说基础是( ) . 象征性游戏 5、下棋、打牌、拔河这些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是一种( ) D. 情绪学说 6、精神分析学派把儿童游戏看成是( ) B. 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 7、下列不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C. 数学游戏 8、拼图、拼板、魔方、棋类玩具、纸牌等属于( ) B. 智力玩具 9、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不包括() D. 健康和情绪 10、保证有规则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是() D. 规则 11、下列玩具中,侧重于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玩具是( ) A. 拼图、拼板、镶嵌板、魔方、棋类玩具 12、关于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 ) A. 都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两者有密切的联系

13、选择玩具最基本的标准是() B. 安全、卫生 14、儿童与其他孩子操作基本相同的玩具,玩着大致相同内容,且同一个空间里进行,但相互之间不作交 往的游戏形式是()。 C. 平行游戏 15、在游戏中,幼儿拿勺子假装给布娃娃喂药、奶喝,这种游戏行为属于()游戏。 B. 象征性 16、福禄贝尔认为能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是() C. 恩物 17、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进步教育活动的代表,其经验主义的教育哲学观,为教育上对儿童游戏的运用 指出了方向。他是() B. 杜威 18、为幼儿园设计的活动是() A. 玩恩物及进行作业 19、游戏的元交际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 贝特森 20、下面属于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是() A. 弗洛伊德的游戏动机说 21、关于国外儿童游戏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心理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22、提出游戏的“剩余精力说”的是() B. 斯宾塞 23、使用“娃娃游戏”作为游戏治疗技术的理论流派是() B. 精神分析理论 24、以下游戏理论中,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有() B. 游戏的元交际说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00399学前游戏论【试卷】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游戏论试卷 (课程代码00399)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儿童相互模仿,操作相同或相近的玩具或开展相类同的游戏,我们称之为()。 A.规则性游戏 B.平行游戏 C.合作游戏 D.联合游戏 2.教师当成“邻居”到娃娃家,假装发现娃娃发烧,并劝“爸爸、妈妈”应带娃娃到“医院”看病或请医生,使原本平淡的游戏情节得以扩展。这种游戏指导方式称为()。 A.平行游戏指导 B.合作游戏指导 C.旁观者指导 D.非言语指导 3.游戏开始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并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游戏理论,是在()。 A.18世纪中期 B.19世纪初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 4.学前儿童末期,由于儿童认知范围的扩大、思维能力以及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游戏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即()。 A.感觉运动性水平 B.象征性水平 C.规则性水平 D.社会性水平 5.游戏中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此时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属于()。 A.机能性角色 B.互补性角色 C.想象的角色 D.虚幻性角色

6.玩具的教育性取决于()。A.玩具的复杂程度 B.玩具的新颖性与多样化 C.玩具的外形美观 D.一物多用,富于变化,有启发性 7.5--6岁的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运动技能更加成熟,下列较为适合他们的玩具是()。 A.娃娃玩具、秋千、转椅等 B.摇鼓、音乐盒、小熊打鼓等 C.积木、皮球、积塑等 D.镶嵌板、图片接龙、电动玩具等 8.学前游戏实施的计划通常是()。 A.学年计划 B.学期计划 C.月计划 D.周计划 9.教师通过言语方式试探或协商性地要求或暗示儿童去做什么和如何做,重在对学前儿童游戏行为的引导。这种指导言语方式是()。 A.评论 B.建议 C.描述 D.询问 10.评价儿童游戏是否成功的关键是()。 A.游戏任务是否完成 B.儿童是否积极参与 C.儿童是否得到教育 D.儿童是否愉悦 11.有规则游戏最大的特点是()。 A.有一定的玩法与规则 B.有明确的任务 C.学习任务与游戏形式的结合 D.具有竞赛性质 12.前苏联游戏理论硏究的典型特征是坚持游戏的()。 A.生物性本质观 B.社会性本质观 C.主体性本质观 D.科学性本质观

学前游戏复习重点

学前游戏复习重点 了解: 1、文化事业中的游戏:游戏优于文化、超越文化,游戏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文化繁荣 的程度。 2、游戏先于文化,文化反过来又制约着游戏的行为。 3、游戏在不同文化中的角色是不一样的。不论是何种文化、种族、社会经济背景的儿 童,都有游戏行为,游戏行为在形态上可能呈现不同但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差异的。 4、儿童游戏的特质:游戏是儿童的(需要)、(工作)、(权利) 单选、多选、判断改错: 1、美国社会学家(米德)第一个指出:儿童社会化过程有两个步骤。一是(模仿阶段), 二是(游戏阶段)。游戏是儿童学习社会生活的关键步骤。 2、(社会学家)认为:游戏是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一种表现。他们主要从“游戏”与“工 作”的根本差别来认识游戏的本质。他们认为:游戏与工作是对立的。 3、(社会学研究)还认为,游戏的魅力在于它处于人生的像与不像之间,像使游戏存 在,而不像则使游戏超越于现实。 4、(人类学家)认为:游戏是人来从生存需要发展到追求享受的需要,是人类从儿童 成长为大人的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儿童都是在游戏中获得发展儿长大成人的。 5、(人类学家朗格威尔)认为:儿童的世界就是学习的世界。 6、人们一般用三种方法来界说游戏:1)按照心理学上的倾向和定势;2)按照可观察 的行为;3)按照情景 7、驱使儿童游戏的需要主要有(身体活动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及(社会交往和自 我实现的需要),基本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是儿童游戏的前提。 8、(《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 和娱乐活动,每个儿童均有权享有足以促进其生理、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水平,因地制宜地为儿童游戏的开展提供物质条件,,鼓励提供从事游戏活动的适当的均等的机会。 9、(《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应因地制宜地为儿童创设游戏的时间、空间和材料等条 件,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10、游戏是儿童学习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 11、布鲁纳认为儿童最复杂的语法和言语符号往往最先在游戏情景中使用,游戏活动 中语言掌握的最快。 12、加维指出儿童之间的语言交往最初是围绕游戏进行的。 13、斯米兰斯基的观点,想象性游戏中运用语言代替现实一般有四种方式:(改变人 的身份)、(改变物体的性质)、(替代动作)、(描述情景) 14、集中性游戏受条条框框限制,容易使幼儿产生固定化的倾向;而扩散性游戏未受 条条框框限制,使幼儿有可能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15、扩散性游戏更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 16、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对幼儿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7、从出生到2岁。儿童的游戏是以亲子游戏及孤独游戏为主,逐渐过渡到平行游戏, 并逐渐结成稳固的游戏伙伴关系。随着游戏类型的发展,儿童的同伴关系也随之发展起来了。 18、表演游戏可以提高日后儿童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可能性。 19、游戏是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 20、游戏能帮助孩子消除愤怒的心情。 21、游戏可以宣泄儿童的焦虑、害怕、气愤和紧张等情绪,从而减轻或克服不良心理。

学前游戏论简答题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 形成性考核册简答题、论述题答案 1.幼儿园玩具使用的常规有哪些? 答:根据个人或集体游戏的需要,有计划地拿取玩具,教育幼儿不要多占或独自占有玩具,需要其他小朋友手中的玩具时,应在取得对方同意后再使用,教育幼儿不争不抢;大家都喜欢的玩具应轮流使用,要爱惜每一件玩具,做到轻拿轻放,并主动地拣起掉在地上的玩具,不丢不乱扔玩具;不把玩具放入口中,游戏后需要洗手;发现玩具损坏及时向教师报告;游戏结束后,应把全部玩具收拾得井然有序;要定期对玩具消毒、清洗、修补等。 根据玩具的功能及教育意义具体可以把玩具分为哪些类型? 答:社会性玩具,认知性玩具、活动性玩具、科学性玩具、语言表演玩具、音乐玩具、娱乐玩具、结构游戏玩具。 3.创设户外游戏场地的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地质地貌多样化;第二,设备、材料多样,注重搭配;第三,合理的区域分布;第四,保持环境的自然性。 4.如何进行规则游戏的指导? 答:(1)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 1.选编适合幼儿的规则游戏; 2.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3.准备游戏场地和所需材料。 (2)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1.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2.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规则; 3.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 4.做好游戏的结束工作。 5、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原则 答:(1)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规则游戏的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与教育性的关系) (2)灵活性原则(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变换游戏玩法、规则;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6.影响儿童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 1.家庭,包括亲子关系、育儿态度、家庭结构,2.同伴,3.电视,4.课程方案

学前游戏论复习题及答案(简答题)

1、简述陈鹤琴关于儿童游戏的思想观点。 答: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介绍和引进西方游戏理论的基础上,开始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工作。从1920年起,陈先生以自己的孩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长期的、连续的儿童发展研究,提出了自己对于游戏的看法:陈鹤琴认为,儿童之所以游戏,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方面与儿童游戏的力量和能力的发展有关,另一方面与儿童好动的天性和游戏能够给孩子以快感有关。游戏给孩子的快感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交上的快感。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去考察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游戏的发展变化是陈先生关于儿童游戏看法中的核心思想。他主张让儿童游戏。认为游戏有益于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要发展儿童活泼的精神,非让儿童游戏不可。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关于游戏的重要发展价值,陈鹤琴指出:“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所以,幼儿教育尤其应当给孩子充分的游戏机会,依照他们的年龄,给予各种游戏材料,“实行游戏性的教育”,使他们得到完美的游戏生活。陈鹤琴关于游戏与教育的观点,对于反对成人化的儿童观为指导的摧残人性、压抑儿童天性的封建的旧教育,扭转几千年蔑视儿童游戏的传统观念,无疑具有进步意义。陈鹤琴关于儿童游戏的思想观点奠定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基础。游戏成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简述娃娃游戏。 答: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儿童游戏研究进入相对缓慢的发展时期。在这一发展阶段,游戏研究普遍重视游戏对于儿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价值,游戏被看着是与童年的快乐、与未来成年人健康的生活有关的活动。在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游戏治疗的技术。人们试图用游戏治疗来帮助儿童克服情绪障碍。今天,这种游戏治疗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仍然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游戏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叫做“娃娃游戏”的研究式样。这种“娃娃游戏”有各种不同的做法,一般的模式是给幼儿一大堆娃娃,它们穿着各种服饰以标志身份,如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等。这些娃娃和一些游戏材料组成了某种生活情景,如家庭环境。然后让被试在玩娃娃时,讲一个关于这些娃娃的故事。研究人员通过对儿童的行为表现的观察,对儿童所讲述的故事的分析以及在与儿童的谈话中,可以记录到大量的人格方面的因素,如攻击性、深层的情绪障碍问题等。这种娃娃游戏最初也是主要为游戏治疗服务的。后来逐渐被用于人格发展的研究,并且一些定量分析的方法也被 运用到这种研究中。 3、简述埃里克森关于儿童游戏发展价值的主要观点并进行简单评价。 答:埃里克森关于儿童游戏发展价值的主要观点是:(1)游戏是自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机

学前游戏论历年自考真题

2012年1月全国卷2004年10月全国卷2005年1月全国卷2010年10月 2011年1月浙江卷2010年1月湖北卷 第一章游戏及其特征 一、名词解释 亲子游戏:父母或婴儿看护者与婴儿一起玩的游戏。P262 游戏主题: 二、简答 1、我国教育工作者一般把游戏特征归结为哪几方面?P12 2、简述游戏的外部条件特征 3、简述游戏的假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儿童游戏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相关,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所以,游戏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但儿童的游戏绝对不会局限于生活,或者照搬生活,小孩子的游戏充满了想象和创造性,他们会在自己的世界里创造自己的游戏,游戏充满了假想性和创造性。 4、简述游戏特征的三内说 纽曼的三内说:纽曼认为可以通过控制、真实性和动机这三种指标来判断一种活动是否是游戏,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和内部动机。 内部控制:游戏由儿童自己来控制。 内部真实:如,儿童游戏来源于真实生活,儿童会很认真地游戏。 内部动机:游戏动因来自于儿童从游戏中获得愉快。 5、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相比,有哪些方面的不同?P17 四、案例分析 某老师在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的基础上,组织一次表演游戏。教师一一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介绍完道具,配班老师带领全班幼儿“开火车”离开活动室去“剧场”看表演,主班老师忙着在活动室里布置场景:一家花店、一家书店、一家气球店。场地布置好了,幼儿由配班老师带领进“剧场”。主班老师提问:“谁愿意上来表演?”“哗!”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挑了五个没有举手而上次语言活动表现又不好的幼儿上来表演。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第二轮,老师请了五个“坐得好的孩子”上来表演,五个孩子表演同一个角色。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 结合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试分析该活动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 参考:该活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游戏的本质:游戏具有愉悦性、主动性、虚构性、有序性。在案例中的活动里,儿童缺乏主动性和愉悦性。P12 第二章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 三、简述 简述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P33 四、论述 幼儿园里,一群家长围在“中一班一周活动安排表”前,议论纷纷。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卷及答案

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考学前儿童游戏论试卷 (课程代码 039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游戏研究始于() A.18世纪下半叶 B.18世纪上半叶C19世纪下半叶 D 19世纪上半叶 2. 精神分析游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依德 B 班都拉 C 福禄贝尔 D 陈鹤琴 3.预示着练习性游戏在感知运动领域中发展终结的是() A 象征性游戏的出现 B 练习性游戏的出现 C 非练习性游戏的出现 D 非象征性游戏的出现 4.皮亚杰认为象征性游戏的结束期是() A 6—11岁 B 7—12岁 C 8—13岁 D 9—14岁 5.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认为,游戏是儿童的() A 非能性活动 B 本能性活动 C 非社会性活动 D 社会性活动 6.不属于纽曼的游戏的特征的是() A内部控制 B 内部虚拟 C 内部真实 D 内部动机 7.带有“好像”和“假装”特点,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 A 结构游戏 B 感觉运动游戏 C 练习游戏 D 象征性游戏 8.把游戏分为未分化型游戏、累积型游戏、连续型游戏、分节型游戏、统一型游戏的分类标准是() A 根据儿童在游戏中身心体验不同 B 学前儿童游戏的动机不同 C 学前儿童游戏活动对象不同 D 学前儿童游戏的时间不同 9.用雪堆雪人属于() A 感觉运动游戏 B 象征性游戏 C 结构游戏 D 规则游戏 1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社会性交往需要属于() A 第一层次的需要 B 第二层次的需要 C第三层次的需要D第四层次的需要 11.以下不属于有规则的游戏是() A 智力游戏 B 体育游戏 C音乐游戏 D玩雪游戏 12.在角色游戏中关注的焦点在于游戏的规则及角色扮演的逼真程度的是() A 托班幼儿 B小班幼儿 C中班幼儿D大班幼儿 13.幼儿结构游戏的基础是() A活动目的 B结构材料 C 建构成果D 游戏规则 14.“按颜色分类”的游戏属于() A活动性游戏 B语言游戏C感官游戏 D智力游戏 15.“依照简单模型搭建房子”的游戏适用于() A一岁左右 B两岁左右 C三岁左右 D四岁左右 16.保证儿童游戏权利得以实现的决定性条件是() A 合理的学期计划 B 足够的游戏空间 C 充足的游戏时间 D足量的游戏人数 17.评价游戏作用的大小或游戏是否成功的根本出发点是()

2016年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243《学前游戏论》课程作业答案资料

学前游戏论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哪项不是教师参与学前儿童的进行指导的职能() D.更好的维持秩序的职能 2、游戏观察的重点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是()。 D.大班 3、在幼儿园的3、4岁的孩子身上,常常看到这种形式的游戏:一个 孩子在切菜,其他孩子看到后马上过来切菜;一个孩子把菜放到玩具动物嘴里,马上有孩子会跟着这么做,他们互相模仿,但彼此没有交流,说明这时儿童游戏发展到( )。 D.平行游戏阶段 4、游戏觉醒理论的学说基础是( ) B.象征性游戏 5、下棋、打牌、拔河这些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是一种( ) D.情绪学说 6、精神分析学派把儿童游戏看成是( ) B.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 7、下列不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C.数学游戏 8、拼图、拼板、魔方、棋类玩具、纸牌等属于( ) B.智力玩具 9、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不包括() D.健康和情绪 10、保证有规则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是() D.规则 11、下列玩具中,侧重于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玩具是( ) A.拼图、拼板、镶嵌板、魔方、棋类玩具 12、关于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 ) A.都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两者有密切的联系

13、选择玩具最基本的标准是() B.安全、卫生 14、儿童与其他孩子操作基本相同的玩具,玩着大致相同内容,且同一个空间里进行,但相互之间不作交往的游戏形式是()。 C.平行游戏 15、在游戏中,幼儿拿勺子假装给布娃娃喂药、奶喝,这种游戏行为 属于()游戏。 B.象征性 16、福禄贝尔认为能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是() C.恩物 17、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进步教育活动的代表,其经验主义的教育 哲学观,为教育上对儿童游戏的运用指出了方向。他是() B.杜威 18、为幼儿园设计的活动是() A.玩恩物及进行作业 19、游戏的元交际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贝特森 20、下面属于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是() A. 弗洛伊德的游戏动机说 21、关于国外儿童游戏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心理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22、提出游戏的“剩余精力说”的是() B.斯宾塞 23、使用“娃娃游戏”作为游戏治疗技术的理论流派是() B.精神分析理论 24、以下游戏理论中,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有() B.游戏的元交际说 25、现代学前教育理论认为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是() B.游戏

0243学前游戏论

[0243]《学前游戏论》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 请同学们将试卷所有题目做答完毕再提交,否则零分处理! 一、名词解释 1、角色游戏 2、"剩余精力”说 3、游戏主题 4、自我导向 二、简答题 1、简述弗洛伊德游戏思想的唯乐原则。 2、简述学前儿童游戏规则发展的一般规律。 3、简述游戏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 三、论述题 联系实际谈谈同伴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四、操作题 请根据中班幼儿特点,设计一个体育游戏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其中扮演的是儿童熟悉、了解的角色;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成人、伙伴等;角色游戏强调游戏中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2、"剩余精力”说:是最早出现的游戏理论之一。认为游戏是机体的基本生存需要(吃、喝等)满足之后,仍有富余的精力的产物。 3、游戏主题:是指反映游戏内容范围的中心议题,常表现为是游戏的题目 4、自我向导:意即一个人的行动总是他想做什么和要怎么做的结果,自我向导意味着儿童本人决定自己的活动,并且计划并实现他自己的活动。 二、简答题 1、答:弗洛伊德游戏思想中的唯乐原则是儿童游戏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宣泄不满。游戏中由于愿望的满足和痛苦的消失而获得情感上的快乐。他认为游戏的对立面不是严肃的工作,而是现实真实的东西。游戏使儿童从紧张状态和事实的约束力中解脱出来,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发泄不可接受的、常常是放肆的冲动的情景的安全岛。因此,他认为游戏并非总是和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不愉快的体验也往往成为儿童游戏的主题,这是另一种唯乐原则的体现,使自己由现实被动的承受者转变为游戏中主动的执行者。 2、游戏的规则是指游戏中必须遵守的某种规定。儿童在游戏中对规则的理解是循序渐进的,其游戏行为对规则的遵守程度也是逐步提高的。在儿童游戏发展过程中,游戏的规则呈逐渐明朗化的趋势。在儿童游戏发展过程中,游戏规则的这种由隐性状态向显性状态的改变,一方面反映出游戏重心的转化过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遵守游戏规则对儿童不断提高的要求和儿童在规则遵守上的不断自觉化。 3、游戏是一种智力活动。任何游戏在不同程度上包含着智力因素。游戏与智力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其一,智力游戏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其二,游戏中问题的解决或新颖的联想,能够改善或优化儿童的智力结构,使智力转化为一种认知策略和机制;其三,游戏过程中,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智力活动。有关研究表明,象征性游戏能提高儿童智商,促进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三、论述题 答:这里的同伴是指儿童在游戏游戏中结成的玩伴关系。同伴关系对游戏的性质和游戏的水平会产生影响。其中有无同伴、玩伴的熟悉程度、玩伴的年龄和性别等会对儿童游戏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儿童游戏需要同伴。同伴组成了一个相互模仿和学习的环境,加上共同游戏的愉快体验,有助于强化他们过去已经掌握的各项技能,以便在更为复杂的行为水平上综合化和精细化。这里充分表明了儿童共同游戏的重要性。皮

学前游戏论复习(多个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 1. 2. 3. 4. 5. 6. 7. 等来构建物体的游戏。 8. 9. 10. 11.游戏场地的空间密度: 包括游戏人口密度和游戏材料密度两部分。它表现为儿童活动空间 体游戏行为及儿童之间的关系。 12. 戏的质量和发展水平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过程。 13. 14. 向。 15.游戏常规: 儿童不适宜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 16.亲子游戏: 也是亲子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 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 3、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2. 1.

2. 3. 4. 5.游戏提供了儿童智力活动的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 3. 1. 2. 3. 4.游戏中的情绪宣泄有助于儿童消除消极的情绪情感。 4. 1.游戏提 2. 3. 4. 5. 5. 1. 2. 3. 4. 5.保证幼儿游戏的活动性 6. 7.还应做到“全面”。 6. 1. 2. 3. 工作 4. 定为辅。 7. 1、儿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可能? 2、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儿童自行决定 3、活动的难度与儿童的能力相匹配 4、儿童不寻求或不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8.简述学前儿童游戏常规的主要内容。 1. 2.

3. 4. 5. 9.简述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个体环 1. A. B. C.在角色扮演和游戏主题上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D. 2 . 3. 4. 健康和情绪等其他个体偶然因素的影响。 10.玩具及游戏材料的选择和提供应符 11.简述游戏性体验的主要成分。 1. 2. 3. 4. 5. 12.简述创设游戏场地的基本要求。 满足和鼓 各样的适合婴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材料玩具和其他设备并注意在一定时期里进行变更是儿 13.简述游戏教育实施计划制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1. 2. 3. 4. 对计划与目标的实施情况做出反馈。 14.简述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组织内容。 1. 2. 3. 学前游戏的教育实施计划的制定。 15.简述教师对学前游戏过程进行现场指导的功能及教师的身份。 1. 2. 3. 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功能。 16.简述角色游戏的基本结构。(课件) 1. 2. 对物品的假象即以物代物 3. 4. 内部规则。 17.

学前游戏论参考知识点汇总

学前游戏论 第一章学前游戏的基本概念 本章核心概念: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第一节儿童游戏的本质观 1、游戏的生物生本质观的基本观点:肯定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 2、社会性本质观:(1)此观点由前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首先提出,坚持社会性本 质观是前苏联游戏理论的特征。(2)我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游戏的概念:游戏是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这是一种社会性本质观。(3)对社会性本质观的评价:这种游戏本质观容易导致:“游戏仅仅被作为获取大纲要求所规定的知识的补充教学手段,教师常常像组织作业那样领导幼儿的游戏。”(4)教育家杜威的游戏本质观。 第二节学前游戏的基本特征 1、了解我国的对学前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简答):一、游戏室儿童主动的资源的活 动;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三、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四、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2、理解纽曼的游戏特征学说。如控制:内控与外控?;真实;动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 机?纽曼提出,用控制、真实性和动机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 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内部动机(填空) 动机可疑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填空) 第三节学前游戏的结构要素

1、学前游戏的结构:(1)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表情、动作、言语、材料(玩具) 等外显行为。(填空) 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名词解释)机能性角色:这是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动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名词解释) 儿童游戏是“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这说明游戏是受哪种动机控制:内部动机的控制)(选择题) 角色扮演。(A、识记角色扮演概念;B、识记机能性角色: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的一二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 (2)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动机和体验。 游戏性体验:这种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名词解释) 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由自主的活动。(名词解释) 第二章学前游戏的分类与发展第一节学前游戏的分类 一、学前游戏的认知分类(简答):1、感觉运动游戏:也成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或实践性游戏,是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它是感知运动发展将诶段出现的。2、象征性游戏:这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选择题)3、结构性游戏:这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来构建物体的游戏。4、规则游戏:这是两个以上的孩子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往往具有竞赛性质的与游戏,如下棋、拔河、打牌等。平行的游戏:选择题,儿童相互模仿,操作相同或相近的玩具或开展相类同的活动。(选择)

【0399】学前游戏论复习资料自考

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1、游戏的生物生本质观的基本观点:肯定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 2、社会性本质观:(1)此观点由前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首先提出,坚持社会性本质观是前苏联游戏理论的特征。(2) 我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游戏的概念:游戏是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这是一种社会性本质观。(3)对社会性本质观的评价:这种游戏本质观容易导致:“游戏仅仅被作为获取大纲要求所规定的知识的补充教学手段,教师常常像组织作业那样领导幼儿的游戏。”(4)教育家杜威的游戏本质观。 3、了解我国的对学前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简答):一、游戏室儿童主动的资源的活动;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三、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四、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1、理解纽曼的游戏特征学说。如控制:内控与外控?;真实;动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纽曼提出,用控制、真 实性和动机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 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内部动机(填空) 动机可疑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填空) 1、学前游戏的结构:(1)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表情、动作、言语、材料(玩具)等外显行为。(填空) 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名词解释)机能性角色:这是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动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名词解释) 儿童游戏是“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这说明游戏是受哪种动机控制:内部动机的控制)(选择题) 角色扮演。(A、识记角色扮演概念;B、识记机能性角色: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的一二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 (2)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动机和体验。 游戏性体验:这种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名词解释) 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由自主的活动。(名词解释) 一、学前游戏的认知分类(简答):1、感觉运动游戏:也成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或实践性游戏,是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它是感知运动发展将诶段出现的。2、象征性游戏:这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选择题)3、结构性游戏:这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来构建物体的游戏。4、规则游戏:这是两个以上的孩子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往往具有竞赛性质的与游戏,如下棋、拔河、打牌等。 平行的游戏:选择题,儿童相互模仿,操作相同或相近的玩具或开展相类同的活动。(选择) 想象游戏: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以再现模仿成人生活、劳动为主要内容的游戏。这种游戏又叫角色游戏或象征性游戏。(选择) 美国心理学家比勒的儿童在游戏分类 二、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主要行为表现及特征对游戏的分类 识记以下概念:(选择)动作性游戏:身体的动作及感官的活动而构成,往往具有重复性。探索性游戏:由好奇心试图发现什么或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游戏。表现性游戏:这种游戏目的是为了展示或演示。角色扮演性游戏:是以角色扮演为主要途径的社会性游戏。 三、根据游戏的关键特性对学前游戏的分类 识记以下概念:创造性游戏:这类游戏较多地体现儿童主动的、创造的主体特征,突出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创造的活动。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有规则游戏:这类游戏具有明确的规则要求儿童区遵循,以确保游戏目的达成。 一、以认知为主线的学前游戏的发展 1、学前儿童学习的最初发展—感觉动作性水平:是婴儿阶段游戏的基本特征 2、学前儿童游戏的典型发展——象征性水平:儿童从出生后第二年进入感知运动性认知发展的末期,由表象活动、想象活动的增加及能力的增强,逐渐出现了以一特体假装另一特体和扮演角色主为要形式的象征性游戏。(选择题) 象征性游戏是婴幼儿典型的游戏形式。(选择题)

学前游戏论a卷答案

学前游戏论A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C ) A.席勒B.格罗斯C.霍尔D.拉扎鲁斯 2.“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己直接控制活动的过程与方式方法”,这说明儿童游戏动机是( B ) A.内部动机B.内部控制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 3.将儿童的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是( D )A.儿童游戏的动机分类B.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C.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D.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4.构成游戏的外壳是( C ) A.游戏主题B.游戏情节C.游戏形式D.游戏材料 5.幼儿游戏的物质条件是( D ) A.玩具B.场地C.时间D.生活 6.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以免相互干扰,这是考虑( B )A.各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B.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 C.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D.各活动区之间的渗透性 7.选择玩具的最基本标准是( C ) A.具有教育性B.符合年龄特点 C.符合卫生、安全要求D.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 8.教师指导幼儿游戏首选的策略是(A ) A.平行游戏策略B.合作游戏策略C.领导游戏策略D.指导游戏策略9.有规则游戏的核心是游戏的(D ) A.任务B.玩法 C. 结果D.规则 10.在亲子游戏中,父亲倾向于和孩子玩( B ) A.教学性游戏B.嬉戏性游戏C.体育游戏D.结构游戏 二、名词解释 1.游戏形式:是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游戏的外壳。 2. 同化和顺应:所谓同化,是指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而顺应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 3、练习性游戏:又称机能性游戏。是在感知运动水平上出现的一种最初形式的游戏。它由动作构成,婴幼儿在重复的动作中获得机能性的快乐。 4、智力游戏: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幼儿在自愿和愉快的情绪中,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游戏。 三、简答题 1、答:亲子游戏可以丰富家庭生活,密切亲子关系,既有利于成人,也有利于儿童。近年来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调查研究都表明,家庭的影响与教育对于儿童的认知与个性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儿童年龄越小,这种影响越明显。其中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等

学前游戏论简答练习

考生答题记录——填空题 本套试题共50题, 5000分。答题得分:3450分 [提交时间:2013-10-04 15:36:45] 【题型:填空】【100分】 [1] 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 得分:0分 答:夸美纽斯 【题型:填空】【100分】 [2] 纽曼提出,用控制、真实性和_________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 得分:100分 答:动机 【题型:填空】【100分】 [3] 表情是人们常用来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项外部指标。皮亚杰曾经用__作为游戏发生的标志,用以区分探究和游戏

得分:100分 答:微笑 【题型:填空】【100分】 [4] 帕顿根据幼儿游戏表现出来的社会参与水平,将对幼儿游戏行为分为无所事事、旁观、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____六种类型得分:100分 答:合作游戏 【题型:填空】【100分】 [5] 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是______________ 得分:0分 答:感知觉运动游戏 【题型:填空】【100分】 [6] 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游戏动作可分为探索、象征和__三种基本类型

得分:100分 答:嬉戏 【题型:填空】【100分】 [7] 社会性程度最高的游戏是_______________ 得分:100分 答:合作游戏 【题型:填空】【100分】 [8] 幼儿的基本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 得分:100分 答:游戏 【题型:填空】【100分】 [9] ___与教学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