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气滞血瘀型紫癜的治疗,为你介绍三种秘方!

气滞血瘀型紫癜的治疗,为你介绍三种秘方!

气滞血瘀型紫癜的治疗,为你介绍三种秘方!
气滞血瘀型紫癜的治疗,为你介绍三种秘方!

气滞血瘀型紫癜的治疗,为你介绍三种秘方!

气滞血瘀会导致紫癜,如果确诊为这种症状的话就要赶快寻找治疗方法了,这里隆重为大家推荐中药疗法,这是从根本上调理身体的措施,不会有副作用,治疗效果也很好。

★一、消风宁络饮

【来源】曹向平,《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炒防风10克,炙黄芪15克,炒赤芍10克,大生地15克,炒丹皮10克,牛角腮5克,生槐花15克,炙甘草5克,红枣10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一般服用15剂即可。如反复发作者则须连进本方30剂。

【功用】消风凉血,散瘀宁络,佐调卫气。

【方解】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壁而发生出血症状。本病多由细菌(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食物或药物过敏等所致,好发于儿童和青年,尤以儿童居多,中医属血证发斑范畴,称之为“肌衄”。谬仲淳论血证要诀指出:“宜行血不宜止血”,实寓血活瘀化之深意。本方之目的为消风凉血,散瘀宁络并举,辅以调整卫气,使其风祛瘀散络宁,血循常道而自止。方中防风为祛风主要药,可祛头面及周身之风邪;生槐花功能凉血,祛血中之风热,两药相伍,共奏消风宁络之功,赤芍为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佳品;生地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丹皮功专散瘀;牛角腮为黄牛或水牛角中的骨皮角髓,味苦性温,为止血祛瘀之品,疗血证之要药,上药相伍,共奏凉血散瘀之功,黄芪、炙甘草、红枣和营血,配防风更益卫气。

★二、脱敏消癜汤

【来源】冉雪蜂,《冉氏经验方》

【组成】艾叶、乌梅、阿胶(烊化)、金银花、槐花米各9克,大枣50克,甘草9克,生大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功用】养气止血,清热解毒,脱敏。

【方解】方中乌梅为脱敏要药;大枣补气养血;胶艾止血;当归养血活血;金银花,槐花米、甘草清热解毒;生大黄泻热毒,行瘀血。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止血,清热解毒,脱敏之功。

【主治】过敏性紫癜。

【加减】出现全身反应,发热者,加生地15克,连翘、丹皮、紫草各9克;出现肠胃道反应,脐周下腹部疼痛者,加厚朴,枳壳,川楝子,黄柏各9克,大黄用量增至6~9克;出现风湿性反应,关节疼痛明显、膝、踝、腕等处关节肿胀并有浆液性渗出,体温升高,行动困难者,加汉防己,秦艽,牛膝、鸡血藤,柴胡各9克;出现肾脏病变,水肿,少尿或出现蛋白尿、血尿或管型时,生大黄用量加至6~9克,黄芪、滑石各15克,猪苓、泽泻、车前子各9克;出现神经系统病变,惊厥者,加水牛角50克,僵蚕,钩藤,天竹黄各9克,出现瘫痪等,加马钱子0.3克(研末冲服)。

★三、滋阴降火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生地30克,丹皮10克,鲜茅根30克,知母、黄

柏、栀子炭各10克,仙鹤草、大青叶各15克,茜草12克,大蓟、小蓟各12克,广角1.5克(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解】多因热入血分,血热外溢所致。方中生地、丹皮凉血热而滋阴;大青叶清热解毒而消紫癜;茅根,大小蓟,仙鹤草凉血止血;栀子炭,知母,黄柏清热泻火;茜草清血热兼能化瘀生新,俾止中有散,则出血点易于吸收也。滋阴即能清热,凉血即能止血,故用之每奏佳效。

【主治】过敏性紫癜。出血点鲜红或紫红,面红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滑数。

【加减】如大便潜血,加海螵蛸13克,五倍子10克,三七

(研冲)、白芨(研冲)各3克。

【疗效】临床屡试屡验,效果颇佳。

头痛在中医的观点上多数是气滞血淤型

头痛在中医的观点上多数是气滞血淤型,其治则主要是祛风活血化淤。 散偏汤:川芎30g 白芍15g 白芷15g 郁李仁3g 柴胡15g 白芥子9g 香附6g 甘草3g 水煎服。 祛风活血止痛:川芎30g 白芍30g 白芷12g 细辛6g 葛根40g 柴胡15g 苍术15g 羌活12g 蝉衣6g 地龙30g 水煎服。 活血化淤熄风止痛:桃仁10g 红花9g 川芎30g 白芍15g 生地10g 当归10g 白芷15g 黄芩15g 元胡15g 钩藤15g 生牡蛎30g(先下)生龙骨30g(先下)甘草10g 水煎服. 急性发作的治疗 1、镇吐药和止痛药:灭吐灵、阿斯匹林、消炎痛、颅通定等 2、麦角胺类药:麦角胺咖啡因(头痛开始服2片,半小时后无效再服2片,每日剂量不超过6片) 3、非类固醇抗炎药:萘普生(发作时口服275mg, 根据需要4h后可重复275mg) 4、5-HT受体激动剂:英明格(口服或注射)\ 辨证论治头痛 刘忠伟 头痛是多种疾病早期出现的症状之一,如颅内疾病。五官、心血管疾患及各种急性感染病等。中医认为,不论六腑清阳之气,还是五脏阴经之血,皆朝会于高巅,故称“头为诸阳 之会,清阳之府”。脑为髓海,不任受邪。不论六淫外侵、七情内伤、脏腑虚损或经络郁 塞等,皆可引起头痛。所以对头痛一症,应详细询问病史,结合四诊,细心辨证,不可粗疏。尤其对病因不明的头痛,更要辅助各种检查,达到明辨病因,然后依症论治,精选方药。现就头痛的中医辨证论治简述如下。l 辨治要点1.1 辨经络脏腑治疗头痛,首先要辨明所属经络脏腑,循经用药十分重要,因为头是人之巅顶,要达到巅顶,必须循经而行。 头为清阳之府,手足三阳经脉均循行头面,厥阴经亦上会于巅顶。头痛的发生主要是由各 种病因导致头部脉络绌急,脉络失养。外感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客于经络,或普浊、气滞、血瘀阻于经络,经气不利,经络绌急;或脏腑功能衰退,气血亏虚,经脉失养,均可出现头痛。由于受邪经络的不同,头痛的部位亦各异,根据头痛部位,定所属的经络、脏腑。然后循经用药;一是引经药,二是调理所属脏腑用药。 1.2 辨虚实寒热治病知虚实、明寒热,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散之。补虚泻实是治病的一个要点,治疗头痛尤当注意辨虚实寒热,虚者头部经脉失养,以补养为主。实者头部经气郁滞,以疏泄为主;寒者头部经脉绌急,以温经为主;热者头部经气不利, 以清利为主。 1.3 辨外感内伤头痛有外感与内伤2种。外感者,其病机为邪壅经脉,气血不畅,经脉绌急。内伤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因于肝者,多为肝气郁结,化火上扰清空;因于脾者,或为痰浊内生,上蒙清窍,或为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亏虚,脉络失养;因于肾者,或 为肾虚无以生髓,髓海空虚,或为肾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上扰清空。因此,外 感与内伤,病因病机各异,施治亦不同。治疗头痛当辨明外感内伤,外感者病程短,以祛 邪为主,内伤者病程久,以调理为主。肝阳上亢若以疏风清热为主,则更易导致肾阴亏虚,使病情加重;风热头痛若以镇肝潜阳为法,则易引邪人脏,为生他变。故I艋床上治疗头痛必须辨明外感内伤。 2 辨证论治 症见头痛初起、时轻时重、时作时止,或因情志不遂,、或因外感风寒入侵脑户者,以原 方用之,一般l剂~2剂即可见效。若太阳穴有热感、遇热加重、遇凉减轻、或午后加重、 甚者痛连面齿、舌质红、脉浮数,证属风热或兼肝经风火上攻,去白芥子,加连翘、菊花、

血瘀证研究进展_郭强中

第14卷 第8期 2012 年 8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 ol. 14 No. 8 Aug .,2012 血瘀证主要是指各类致瘀因素,如气滞、气虚、痰凝、寒凝、血热和外伤等,导致血行不畅、脉道壅塞而引起的病证,临床表现上以舌黯、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曲张、唇痿色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痛处固定不移、脉涩等为特征。 1 血瘀理论的形成、发展与成熟 血瘀理论发源于《内经》,经历代不断丰富和发展,至清代形成一门独立、成熟并且系统的学说,再经民国阶段的完善,以及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血瘀理论已经成为中医学与现代西方医学结合成就最大的领域之一,由该理论衍生的活血化瘀治法也在不断的扩大其应用范围,并由此开发出一系列的药物和治疗手段。 1.1 血瘀理论的形成阶段 《内经》并无“血瘀证”之称,也没有“血瘀”或 “瘀血”的提法[1] , 其散在提及的“血脉凝泣”(《素问?至真要大论》)、“留血”(《素问?调经》)、“血凝泣”(《素问?调经论》)以及“脉不通”(《素问?举痛论》)可看作是血瘀理论的雏形,书中对于上述所提及的各类术语进行了发病机理及治疗对策的详尽论述,堪称是血瘀理论的起源与根基。 《内经》对血瘀证的形成原因概括为两大类[2],一类是外因,即由六淫所致,其中又以风、寒二邪为甚;另一类是内因,主要包括内伤情志(如“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久病血衰(如“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以及跌扑闪挫(如 血瘀证研究进展 郭强中,李云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 广州 510120) 摘 要:血瘀理论源自《内经》,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血瘀证研究已经成为中西医结合最紧密的研究领域之 一。在气滞、气虚、痰凝、阳虚、血热、外伤等致瘀因素作用下,血瘀证患者会产生血液及血管两方面的病理变化,这些变化与肿瘤的形成和转移有一定的关系,基于这种关系衍生出了运用活血化瘀法抗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目前血瘀证的造模方法主要有仿照病因病机造模和重复病理过程造模两种,但能够全面体现血瘀证四诊要点的复合模型暂时还未出现。舌诊是血瘀证诊断的一个核心环节,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舌色、舌苔、舌质、舌下络脉等领域,但评价标准和方法尚在摸索当中。 关键词:血瘀证;进展;病理机制;动物模型;肿瘤;活血化瘀 中图分类号:R2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2) 08- 0045- 06 收稿日期:2012-02-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3288)作者简介:郭强中(1980-),男,江西九江人,主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通讯作者:李云英(1958-),女,广东高州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咽喉嗓音疾病。 E-mail :docliyuny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8e18115655.html,。 Research Progress of Blood Stasis Syndrome GUO Qiang-zhong,LI Yun-ying (The Otolaryngology Department of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120,Guangdong,China) Abstract : Blood stasis theory originated from the classic Inner Canon of the Yellow Emperor . The research on blood stasis syndrome (BSS) has became the most successful area in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Stagnation of Qi,Deficiency of Qi,Condensation of phlegm,Yang deficiency,blood heat and trauma,which will rous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blood and vessels,are the major factors causing BSS. These changes are the basis for tumor development and migration. Using herbs to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e blood stasis is the way of TCM treating tumors and carcinoma. The methods for building animal models of BSS include imitating the etiology and repeating pathological process. Up to now,the composite model embodied all-round four major diagnostic methods points of BSS has still not been found. Tongue diagnosis is the core link for BSS final diagnose,the current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lor of tongue,the tongue coating,body of tongue,sublingual collaterals and other parts,but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methods of these research are still in exploration. Key words : blood stasis syndrome ;research progress ;pathological mechanism ;animal model ;tumors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气滞血瘀吃什么中成药,疏通气血是关键

气滞血瘀吃什么中成药,疏通气血是关键 气滞血瘀很多时候都是长期的抑郁,不良的情绪引起的,特别是现在人的压力都很大,生活的不如意就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问题,气滞血瘀要及时用中药调理,达到疏通气血的目的。 ★一、气滞血瘀体质的药物调理 1、气滞瘀血体质宜用行气、活血药疏通气血,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如柴胡、香附、郁金、当归、川芎、红花、薤白、枳壳、桃仁、参三七、银杏叶等行气、活血药,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体质。 2、胃腹胀痛、嗳气、大便不爽或便秘,可用木香、陈皮、砂仁、槟榔、豆蔻、厚朴、大腹皮、莱菔子、大黄、神曲、山楂、谷麦芽、鸡内金等,行气、止痛、消食、通便。 3、滞血瘀体质如有情绪抑郁,应以心理疏导为主,配合疏

肝理气解郁药物,如柴胡、郁金、青皮、香附、川芎、绿萼梅、八月札等。 ★二、行气活血延年祛病 银杏叶制剂对预防气滞血瘀体质的多发病——中风具有显 著的效果。对中风后遗症的康复亦有一定的作用。法国巴黎大学研究结果,中风后继续服用银杏叶制剂,可以缩短康复的时间,减少中风后遗症的出现,尤其对小中风的疗效更为明显。 ★三、气滞血瘀体质的生活调养 1、研究发现,人体长期处于气滞血瘀状态,组织缺血,细胞处于“饥饿”状态,会加快衰老。因此,对气滞血瘀体质而言,行气活血有预防衰老的功效。

2、在生活上,应保持愉快的情绪,有助于改善气血运行。避免大怒、惊恐、忧思等不良情绪对气血运行的影响。坚持体育活动,运动量因人而异。每次运动锻炼应达到微微出汗的程度。 3、体内的水分通过呼吸、皮肤蒸发和大小便排出。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可使血液中水分减少,导致血粘度增高,血行缓慢。所以,气滞血瘀体质平时宜多饮水,每天摄入量不低于2000毫升约8杯水)。 4、老年人因元气的推动功能减退,容易导致气滞血瘀。宜坚持“快步走”运动。据测试,“快步走”时所吸入的氧气,是人体安静状态下的8倍,能大大改善“血瘀”状态。 “寒则气滞”、“寒则血凝”,气滞血瘀体质除衣被保暖外,在寒冷环境的时间不宜过久。冬季室温应不低于摄氏20度。夏季使用空调降温,室温也不宜过低,一般宜保持在25~26度左右。每天用热水泡浴,有利于改善全身气血运行,如能定期进行药浴、按摩,则效果更好。气滞血瘀预防与治疗相关

气滞血瘀证的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e18115655.html, 气滞血瘀证的治疗 作者:何勇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5期 气滞血瘀体质的患者大多具有明显的“不畅通”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证明了微循环瘀阻,已经成为许多疾病发病的基础,同时更是一些慢性疾病久治不愈的重要因素之一,故而就出现了“久病必有瘀”的说法,为了能够解决气滞血瘀证给患者带来的身体上的不适,本文在分析了气滞血瘀证主要表现的基础上,采取了及时治疗的方法,从而为之后治疗气滞血瘀证提供了参考的价值。 1气滞血瘀证的主要表现 (1)气滞血瘀者经常出现头痛的证状。这种证状主要表现为:头部刺痛,如针扎一样,给患者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长此以往就出现了“通则不通、痛则不通”的道理。 (2)气滞血瘀的患者会出现掉发严重的现象,而且从头发的毛躁程度上看,头发越枯燥,治疗起来也就越难。因此当患者出现这种表现后,则需要考虑是否有气滞血瘀的情况。 (3)舌头瘀斑。在观看患者的舌头后,如果发现舌头处出现瘀点瘀斑的现象或者患者的下舌头下面的两条血管出现明显的曲张等。如图所示: (4)观看嘴唇的颜色,如果发现有异常的现象,则需要考虑是否为该症状。例如:一般正常人的嘴唇颜色为粉红色,比较湿润和有弹性,如果患者的嘴唇颜色偏暗或者出现偏紫的现象,则需要考虑是否有气滞血瘀的情况 (5)眼睛异常。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眼睛比较清澈明亮,而气滞血瘀患者的眼睛看起来无神,并且比较暗淡、浑浊、夹杂红血丝等。特别是即便患者已经休息了一个晚上,这些症状也不会消失。 (6)记忆力下降和身体日渐消瘦 气滞血瘀患者很容易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现象,特别是很容易健忘或者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同时,气滞血瘀体质的人一般身体都比较虚弱,不思饮食。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与气滞血瘀所带来的胸肋胀满,从而影响到患者的食欲,因此,在之后对这些症状进行治疗时应该在饮食上多加注意。 2气滞血瘀体质的治疗手段 2.1饮食治疗方法

混合痔(湿热下注)中医临床路径

2013年痔病(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混合痔且中医诊断为痔病属湿热下注型,适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消痔灵注射术+痔自动套扎术的住院患者。 一、痔病湿热下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消痔灵注射术+痔自动套扎术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痔病(湿热下注)(TCD 编码: BWG016);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混合痔( ICD-10 编码: I84.201 ); 并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消痔灵注射术+痔自动套扎术。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制定的《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混合痔临床常见证候: 风伤肠络证 湿热下注证 气滞血瘀证 脾虚气陷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制定的《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 (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混合痔,且中医诊断为痔病属湿热下注型。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混合痔,且中医诊断为痔病属湿热下注型的患者;

2、有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消痔灵注射术+痔自动套扎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痔上粘膜环切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5、伴有以下情况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1)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 (2)混合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 (3)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 (4)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 (5)孕妇。 (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肛门镜检查、肛门指诊。 八)住院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肿瘤二项、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 X 线片、腹部超声。 (九)治疗方法 1.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消痔灵注射术+痔自动套扎术。 2.中药坐浴熏洗:术后根据患者的创面情况选用。 3.辨证选择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4.术后中药栓剂纳肛、膏剂外涂。 5.中药外敷或中药纱条换药 6.护理:辨证施护。 (十)完成路径标准 1.创面愈合良好。 2.排便正常,肛门无疼痛、出血。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熟记中药配伍表你就是中医师

熟记中药配伍表,你就是中医师 中西药同用后产生或增加毒副作用 藿香正气水不宜与扑尔敏合用藿香正气水是夏季脘腹胀痛、呕吐泄泻以及胃肠型感冒患者的首选良药,但是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扑尔敏时请勿服用此药。因为二者合用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产生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 仁丹不宜与硫酸亚铁合用夏季极易发生中暑,中成药仁丹对于轻、中度中暑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但当患者正在服用硫酸亚铁、含溴的必嗽平、碘化钾等西药时,则不要服用仁丹,这是因为仁丹中含有汞,容易与上述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的汞盐,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除了仁丹外,常用的含汞中药及其制剂还有朱砂、朱砂安神丸、安宫牛黄丸、健脑补肾丸、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柏子养心丸、牛黄清心丸等。 富含有机酸的中药及其制剂不宜与复方新诺明合用夏季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细菌易于繁殖,且人体抵抗力降低,是泌尿系感染的多发季节,复方新诺明是治疗泌尿系感染的常用药物,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此药,请勿服用富含有机酸的中药如五味子、酸枣仁、山楂、乌梅及其制剂山楂丸、保和丸等,因有机酸能酸化尿液,使复方新诺明溶解度减小,易产生结晶尿或血尿,造成肾脏损害。

中药杏仁、桃仁、白果仁不宜与安定合用中药杏仁、桃仁、白果仁等不宜长期与安定等镇静药合用,因上述中药中含有氰甙,在胃中酸性环境中经酶水解产生氢氰酸,与安定等镇静药共同作用于呼吸中枢,造成呼吸抑制,严重者产生呼吸衰竭。 含麻黄碱的中药及其制剂不宜与强心药、降压药合用; 麻黄及通宣理肺丸、莱阳梨止咳糖浆、复方枇杷糖浆等均含有麻黄碱,服用此类药物时,不宜与洋地黄、地高辛等强心药及降压药合用,否则麻黄碱可使强心药的作用增强,毒性增加,易致心衰或心律失常,同时麻黄碱还可引起血压升高,降低降压药的效果,甚至加重高血压患者病情。 含钙中药不宜与强心药合用心脏毒性反应是地高辛、洋地黄等强心药的主要副作用之一,如果在服用此类药物时再服用富含钙的中药如珍珠母、龙骨、石膏等,则钙离子可使强心药的毒性增加而导致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此外,服用洋地黄的患者也不宜服用六神丸,因为六神丸中的蟾酥有强心作用,二者同用,可引起心律紊乱或洋地黄中毒。 甘草、鹿茸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甘草与鹿茸均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与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解热镇痛抗炎药同用易引起恶心、呕吐甚至消化道溃疡。 总之,中西药合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用药时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配伍,方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因此建议所有喜欢“中西合璧”的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 中药的合理用药与配伍禁忌 一、中成药的合理联用 1.中成药的联用 肾阴虚证:六味地黄丸+益肾补骨液; 阳虚:附子理中丸+参茸卫生丸; 气阴两虚证: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 中气下陷又肾阳虚: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 2.中成药与中药汤剂的联用 气血不足+热毒的痛经、月经不调:复方当归四物汤+妇科千金片; 风痰阻络+气血亏虚的面神经麻痹:当归补血汤+牵正散; 血府逐瘀汤送服七厘散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 3.中成药与药引的联用 外感风寒或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证:用生姜、大枣汤送服;

老中医:漫谈气滞血瘀

摘要 气与血在生理上关系密切及其为病又常互为因果。气滞不行可致血脉瘀阻血瘀日久又可反过 来阻碍气机影响升降。故曰:"气滞多胀血瘀多痛。气滞之疼痛多为胀痛痛无定处;血瘀之疼 痛多为刺痛痛处不移。” 放之于现代,如今的人们生活节奏紧张,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缺乏运动,这些因素都导 致了气滞血瘀的发生。这种体制的人群需要调理气血,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善气滞血瘀这种体 质呢? 气滞血淤,是指气滞和血淤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气滞血淤证,是由于气滞不行(包括机能 障碍或机能减退),导致血液运行阻滞或障 碍所出现的血液疲滞证候。 在中医理论中,血的流动是靠气的推动完成的。当气机阻滞,血的流动就失去了动力,血就 会停滞不前,在某些地方停留下来,形成血 瘀(瘀血)。 气滞血瘀多先由气的运行不畅,引起血液的运行淤滞,是先有气滞,由气滞而导致血淤;另 一方面,也可由离经之血等淤血阻滞,影响 气的运行,这就先有淤血,由淤血导致气滞。当然了,也可因闪挫等损伤而气滞与血淤同时 形成。 1、气滞血淤证的形成原因 主要与精神情志和肝脏疏泄功能失常有关。气能行血,人体血液的循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敷布和肝气的疏泄,因此,中医学 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此外,跌仆闪挫等外伤,也可导致机体局部气机阻滞,而 使血行受阻,淤结不行,形成外伤性局 部气滞血淤证。 2、气滞血淤的主要征候 血行迟缓不畅,多半是因为情绪意志长期抑郁,或久居寒冷地区,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所造成,以身体较瘦的人为主。 3、临床表现 当血淤滞于脏腑、经络某一局部时,则发为疼痛,痛有定处,得温而不减,甚至形成肿块。 此类型的人,有些明明年纪未到就已出现老 人斑,有些常有身上某部位疼痛的困扰,比如:女性生理期容易痛经,男性身上多有淤青, 身上的疼痛症在夜晚加重等等。 4、体质特点

肝郁气滞血瘀怎么治疗

肝郁气滞血瘀怎么治疗 文章目录*一、肝郁气滞血瘀怎么治疗1. 肝郁气滞血瘀可药物治疗2. 肝郁气滞血瘀可按摩治疗3. 肝郁气滞血瘀要在生活中调理*二、肝郁气滞血瘀是什么原因*三、肝郁气滞血瘀吃什么好肝郁气滞血瘀怎么治疗 1、肝郁气滞血瘀可药物治疗 1.1、逍遥丸 逍遥丸是常用于肝气郁结的中成药,主要是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薄荷等组成的。具有疏肝清热,健脾养血的功效,用于肝气月结的肝脾不和、两胁胀痛等症状。 1.2、柴胡 柴胡疏肝散主要是由陈皮、柴胡、香附、枳壳、赤芍、甘草组成的,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肝气郁结证。 1.3、疏肝丸 疏肝丸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肝气郁结的中成药,是由川楝子、延胡索、片姜黄、白芍、沉香、枳壳、木香、砂仁、陈皮、豆蔻仁、茯苓、厚朴、朱砂组成的 ,具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胀痛,胃脘疼痛等病症。 2、肝郁气滞血瘀可按摩治疗 2.1、角孙穴、风池穴和太阳穴等3大穴位是头上的“撒气穴”

按压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脑、舒缓疲劳、焦虑的养生保健作用,可治疗头痛,眩晕等病症。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孙穴后会打嗝,说明按摩养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个穴位对于着急生气后两肋胀痛、乳房胀痛的人更有益。 2.2、膻中穴和肩井穴是胸肩部的2个“撒气穴” 前者(位于两乳之间)有宁心神、除闷的养生作用。按摩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5秒,休息3秒。生气时往下捋100下,可以顺气,对岔气也有很好的养生作用。用拳头敲打肩井穴可缓解颈疲劳、使大脑供血充足、治疗头痛。按摩肩井穴位还可以改善乳房胀痛、乳腺增生、乳腺炎。 2.3、太冲穴和足三里是下肢的2个“撒气穴” 按摩太冲穴对爱发火和忧郁的人都有舒缓作用,尤其对高血压、头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养生功效。如果配合着按摩足三里,在舒肝理气的同时,还对便秘、腹泻和胃病等疾病有所改善。太冲穴很好找,在足背上第一、二脚趾缝向上找,大约有两指宽的地方,在两个骨头之间,按下去有很强的酸胀或胀疼感。刺激太冲穴的最佳时间是春季,因为,在五行中,肝属木,而木与春季对应,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肝木之气上升, 这个时候多揉两侧太冲,泻肝火,可以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疾病的 意外发生。 3、肝郁气滞血瘀要在生活中调理 3.1、作息调理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教学提纲

2010年重点优势病种 痔(混合痔)诊疗优化方案痔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缘皮肤炎症、结缔组织增生、肛管皮下静脉曲张破裂形成的隆起物。男女老幼皆可为患。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中西医病名相同,但中医术语中痔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中医肛肠科所治疗的痔是狭义概念的痔疮。现代观点认为痔是人的正常解剖结构,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正常肛垫发生出血、脱出或嵌顿等症状即称为痔病。据此理论,内痔即肛垫的病理性肥大、下移,外痔则为肛门部位的皮肤皱襞发炎、肥大、结缔组织增生、血栓瘀滞。 一、病名 中医病名:痔(内痔、外痔、混合痔)ICD编码 BWG000 西医病名:内痔、外痔、混合痔 ICD编码 90394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症状: 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亦可表现为手纸染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内痔:直肠末端肛门齿线以上粘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又称"里痔"。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主要临床表现是初发常以无痛性便血为主要症状,血液与大便不相混,多在排便时滴血或射血,出血呈间歇性,每因饮酒、过劳、便秘或腹泻时使便血复发和加重,出血严重时可引起贫血。肛查见齿线上粘膜呈半球状隆起,色鲜红、暗红或灰白。随着痔核增大,在排便时或咳嗽时可脱出肛外,若不及时

中医妇科学复习试题套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考试用

中医妇科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天癸:天癸是肾中产生的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 2.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反复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 3.脏躁:脏躁是妇人精神忧郁,情志烦乱,无故悲伤,苦笑无常,呵欠频做,不能自控者称为脏躁。 4.崩漏: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 5.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伴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月经_是女子青春期发育成熟的主要标志。 2.《达生篇》中提出的六字真言是_睡忍痛、慢临盆。 3.冲任为病往往是通过_调补肝肾_来体现调理冲任的。 4. 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_崩漏。 5. 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机主要是_气血不调、冲任功能紊乱、血海蓄溢失常。 6. 月经过多是指_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持续超过7天,总量亦增多者。 7. 崩漏的病机是_冲任损伤,不能固摄经血。 8. 女子年逾18岁,月经尚未来潮者,称为_原发性闭经。 9.月经不调主要是指_周期、经量_的改变。 10. 痛经的治疗原则是_通调气血。 11.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_治病与安胎_并举。 12.缺乳的病机为_化源不足、乳汁运行受阻_。 三.简答(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产后病的诊断除运用四诊八纲外还要注意哪三审? 答:诊断产后病除运用四诊八纲外还要注意三审。先审下腹痛与不痛,以验恶露有无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三审乳汁行与不行,以及饮食的多少,以察胃气的盛衰。 2. 崩漏的治疗原则及治疗崩漏常用的方法。 答:崩漏的治疗原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塞流、澄源,复旧。塞流,即是止血,是止崩的首要方法,以防发生虚脱。但止血方法,还须视其寒、热、虚、实,分别施治,不可专用固涩。澄源,就是求因,即正本清源的意思,一般用于止血后或出血较缓时,以巩固疗效,这是治疗崩漏的重要一环。塞流、澄源两法常同时应用。复旧,即调理善后。用于血止之后,以巩固疗效,重建月经周期。对于青春期的患者,宜补肾气益冲任为主;对于育龄期的患者,重在疏肝和脾以调理冲任;对更年期的患者,则主要补脾滋肾以调固冲任。总之,对于崩漏三法灵活运用,崩时塞流为主,兼以澄源;漏时澄源为主,佐以塞流;血止后复旧为主,不忘澄源。

腰痹血瘀气滞

入院记录 姓名:阿曼性别:男性 年龄:50岁民族:哈萨克族 婚姻状况:已婚出生地:新疆昭苏县 职业:个体入院日期:2013年02月10日 12:00时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记录日期:2013年02月10日 12:30时 发病节气:立春可靠程度:可靠 主诉: 腰部间断疼痛5年余,加重伴左下肢放射痛1周。 现病史:患者自述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患者未行任何诊疗,自行休息及口服止痛药物后缓解。此后每遇劳累或受凉时右膝关节疼痛发作,休息后可缓解。1周前患者受凉后自感腰背部疼痛加重伴左下肢放射痛,伴行走困难。患者为求进一步诊疗及明确诊断于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医师根据相关体征与病史,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住我科。入院症见:患者诉腰背部疼痛,腰部屈伸活动不利,伴左下肢疼痛,无乏力,头晕等症状,纳可,夜寐安,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史,否认有外伤、手术、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于伊宁市,生活及工作环境可,无不良嗜好。 婚育史:适龄结婚,育有2个女儿,爱人及孩子体健。 家族史:父亲体健,母亲体健,兄弟姐妹3人,均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病史。 以上病史属实_____________________签名:_________________ 体格检查 T:36.7℃ P:79次/ 分 R:21次/ 分 Bp:100/7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可,正常面容,表情自如,自动体位,步入病室,诊查合作,对答切题,言语清晰,声音高低适中,呼吸平稳,舌体适中,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圆整、五官端正,双目有神,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通畅,鼻翼无扇动,唇无紫绀,咽无红肿,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双肺叩诊清音,肺下界正常,双肺呼吸音清,双肺底未闻干湿性啰音,心界叩诊正常,心率79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腹壁静脉无曲张,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异常肿块,肠鸣音3-4次/分,双肾区无叩击痛,莫菲氏征阴性。前后二阴未查,脊柱无侧弯及后突畸形,无压痛及叩痛,四肢无畸形,四肢肢体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检查:腰椎生理曲度存在,腰4—5,腰5骶1椎间隙压痛,椎旁叩击痛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左侧40°,右侧70°,直腿抬高加强实验双侧阳性,“4”字实验双侧阴性,左小腿外侧皮肤浅感觉较对侧减弱,双下肢肌力Ⅴ级,跟、膝腱放射存在。

混合痔健康教育处方肛肠科

混合痔健康教育处方肛 肠科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贡井中医医院 混合痔健康教育处方(肛肠科) 混合痔概念:混合痔也称里外痔,是发生于肛门同一方位齿线上下,静脉曲张形成的团块,以内外相连,齿线消失无明显分界为主要表现的痔病类疾病。 混合痔辨证食疗方: 湿热下注型: 饮食宜吃清热利湿的新鲜蔬菜水果,忌烟酒辛、辣刺激之品; 食疗方:苋菜炖猪大肠 配料:苋菜100克,猪大肠150克,少许食盐、味精; 用法:猪大肠洗净,苋菜头,分别切段,加清水适量,煎煮2小时,去苋菜头,加盐少量调味,吃大肠,饮汤;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气滞血淤型: 饮食宜多吃润肠通便、活血化淤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绿色蔬菜、新鲜水果,忌烟酒、辛辣刺激之品; 食疗方:桃仁粥; 配料:桃仁10~15克粳米50~100克; 用法: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同粳米、煮为稀粥;每日1次,5~7天为一疗程; 功效:学血通经,祛痰止痛.. 脾虚气陷型: 饮食宜多吃补气益血食品,忌酸冷食物,忌烟酒、辛辣刺激之品; 食疗方:黄芪山药粥;

配料:黄芪30克,山药60克。粳米100克; 用法:将山药研粉,黄芪水煎取汁300毫升,加入山药粉搅匀煮成粥,每日1—2次服食; 功效:益气生津,健脾固肾。 风伤肠络型:、 饮食宜多吃绿色蔬菜、新鲜水果,凉血止血食物,忌烟酒、辛辣刺激之品; 食疗方:黑木耳煲红枣; 配料:黑木耳15克,红枣20枚; 用法:将黑木耳泡胀洗净,撕碎与红枣同时放入瓦锅内煎汤,每日一次,连服数日; 功效:养血和止血。 混合痔生活调护: 1、保持肛周清洁,坚持每晚热水坐浴。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排便时间过长;习惯性便秘患者,多食粗纤维食物,保 持大便通畅 3、避免肛门局部刺激,便纸柔软,不穿紧身裤和粗糙内裤。 4、忌久坐、久立或久蹲,最好选用软坐垫。 5、勿负重远行,防止过度劳倦,进行适当锻炼。可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运动,对于改善 肛门局部血液循环,锻炼肛门括约肌功能有积极的作用。 6、发现肛门不适、便血、坠胀、粳疼痛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7、教会患者抱膝导引,预防痔疮。 附:提肛运动 提肛运动坐、卧和站立时均可进行。方法如下:思想集中,收腹,慢慢呼气,同时用意念有意识地向上收提肛门,当肺中的空气呼出后,屏住呼吸并保持收提肛门2~3秒

妇科经病中医辩证治疗

妇科经病中医辩证治疗 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指出月经病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人脉、子宫也相关。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活血通气。现代人缺乏运动,多为不通之症: ①血虚型: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②肾虚型: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③血寒型: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 ④气郁型: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小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 ⑤血热型:症见经来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或有块,伴心烦口渴,腰腹胀痛,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 ⑥实热型:症见月经提前而至,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而稠,伴心烦,口干,面红,尿黄,便干症。 中医学认为治疗月经不调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治疗月经不调,一般会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着手,中医效果在于对病症的标本兼治为中医较好的方法,需要患者根据病情选择使用,不可因为误用西药而耽误就医。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通过调理使得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补肾法以填补精血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足身体的血源。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疏肝法需掌握郁结之主症。 一、月经病辩证 月经病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并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症状的疾病。月经病主要是根据期、量、色、质来辩寒热、虚实。

气滞血瘀诊断详述

气滞血瘀诊断详述 *导读:气滞血瘀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气滞血瘀证,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征候,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袭引起肝气久郁不解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胸胁胀问,走窜疼痛,急躁易怒,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妇女可见月经闭止,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 气滞血瘀证,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征候,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袭引起肝气久郁不解所致。 病机分析:本证以情志不舒,同时伴有胸胁胀问、刺痛,女子月经不调为诊断要点。肝主疏泄而藏血,具有条达气机,调节情志的功能,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袭肝脉则肝气郁滞,疏泄失职,故情绪抑郁或急躁,胸胁胀问,走窜疼痛;气为血帅,肝郁气滞,日久不解,必致瘀血内停,故渐成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肝主藏血,为妇女经血之源,肝血瘀滞,瘀血停滞,积于血海,阻碍经血下行,经血不畅则致经闭、痛经。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均为瘀血内停之症。 气滞,病证名。指脏腑、经络之气阻滞不畅。可因饮食邪气,或七情郁结,或体弱气虚不运所致。随所滞之处而出现不同症状。气滞于脾则胃纳减少,胀满疼痛;气滞于肝则肝气横逆,胁痛易

怒;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痰多喘咳。气滞于经络则该经循行路线相关部位疼痛或运动障碍,或相应的症状。气滞过甚可致血瘀。气滞血瘀体质的饮食调养 气滞血瘀体质宜选用有行气、活血功能的饮食,例如: 白萝卜、柑橘、大蒜、生姜、茴香、桂皮、丁香、山楂、桃仁、韭菜、黄酒、红葡萄酒、洋葱、银杏、柠檬、柚子、金橘、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 桃仁、油菜、黑大豆具有活血祛瘀作用;据报导,黑木耳能清除血管壁上的淤积;适量的红葡萄酒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山楂或米醋,能降低血脂、血黏度。 气滞血瘀体质宜少吃盐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血瘀的程度。 不宜吃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物;不宜多吃肥肉、奶油、鳗鱼、蟹黄、蛋黄、鱼籽、巧克力、油炸食品、甜食,防止血脂增高,阻塞血管,影响气血运行;不宜吃冷饮,避免影响气血运行 气滞血瘀体质的药物调理 气滞瘀血体质宜用行气、活血药疏通气血,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 如柴胡、香附、郁金、当归、川芎、红花、薤白、枳壳、桃仁、参三七、银杏叶等行气、活血药,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体质。著名的理气、活血化瘀方剂如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失笑散,

治疗气滞血瘀的偏方

治疗气滞血瘀的偏方 文章目录*一、治疗气滞血瘀的偏方*二、女性气滞血瘀的症状有哪些*三、气滞血瘀的原因 治疗气滞血瘀的偏方1、治疗气滞血瘀的偏方 1.1、紫茄猪瘦肉汤:紫茄2个(切片),猪瘦肉60克,鸡蛋1个,盐、味精、植物油适量。将紫茄与猪瘦肉放入锅中煎汤。然后将鸡蛋打破入汤调匀散开,熟时加入盐、味精、植物油即可食用。 1.2、当归炖穿山甲肉:当归15克,川芎6克,穿山甲肉50克,将上料放入砂锅内武火煮沸,然后用文火隔水炖2小时,饮汤吃肉(肿块破溃者禁用)。 1.3、香菇蒸螃蟹:香菇50克(水发)切丝,螃蟹1只(洗净去肠杂),放在盘上加适量味精、盐、油配料入锅内蒸熟服食,每日1次。 2、气滞血瘀怎么调理 2.1、保证睡眠:成年人平均每个晚上需要7-8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才能够保证人体健康。但是很多血瘀体质者常常由于工作的压力导致睡眠不足,免疫系统失调。 2.2、戒烟限酒:过分的吸烟,酗酒,一氧化碳会与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减慢血液循环,尤其是血瘀体质,它会使体内累积更多的痰浊,从而使身体某处的血液堵塞,形成瘀血。 2.3、保持良好情绪:内心的忧虑加速人体衰老。抑郁和心情

不快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两倍。 2.4、加强锻炼:生命在于运动,锻炼身体促进人的新陈代谢,从而加速人体内的能量循环,帮助人排除体内废物。如果长期不 运动,每天都以"坐"的方式工作、生活,久而久之会形成瘀血。 3、气滞血瘀的饮食宜忌有哪些 3.1、气滞血瘀体质宜选用有行气、活血功能的饮食,如白萝卜、柑橘、大蒜、生姜、茴香、桂皮、丁香、桃仁、韭菜、黄酒、红葡萄酒、洋葱、银杏、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 3.2、桃仁、油菜、黑大豆具有活血祛瘀作用。黑木耳能清 除血管壁上的淤积;适量的红葡萄酒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山楂或米醋,能降低血脂、血黏度。 3.3、气滞血瘀体质宜少吃盐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 血瘀的程度。 3.4、不宜吃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物; 不宜多吃肥肉、奶油、鳗鱼、蟹黄、蛋黄、鱼籽、巧克力、油炸食品、甜食,防止血脂增高,阻塞血管,影响气血运行;不宜吃冷饮,避免影响气血运行。 女性气滞血瘀的症状有哪些1、气滞血瘀的发病是有倾向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有明显的不通畅的表现,比如:忧郁症、痛经等等。

混合痔中医病历模板

主诉: 便后肛门肿物脱出伴便血间作2年,加重2个月。 现病史:患者2012年因大便干燥后出现便后肛门肿物脱出,大便带血,每逢大便干燥时加重,未曾诊治。今年8月开始症状加重,伴肛门坠胀感,曾自购马应龙膏外用,病情无明显缓解,为求彻底根治,现收入我病区。入院时症见:大便带血,色鲜红,量中等,肛门坠胀,脱出物较大,质地柔软,便后可回纳。有排便不尽之感,精神可,纳可,二便调,睡眠可。 既往史:便后肛门肿物脱出伴便血间作2年余,今年8月开始症状加重,伴肛门坠胀感,曾自购马应龙膏外用,病情无明显缓解,无糖尿病,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输血及献血史,预防接种随当地进行,于系统回顾未见异常。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长期居住史,无疫水疫源地接触史,无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婚育史:适龄婚配,爱人已故,夫妻关系和睦,无近亲结婚史,育2儿3女,均体健。 家族史:父、母、1哥2弟均体健,否认家族中有遗传及传染病史。 中医望闻切诊: 神色形态:神识清,精神不振,表情痛苦,面色略红,双目有神,形体消瘦,倦卧于床。 声息气味:语声重浊,气粗而不喘,时有咳嗽,咳声较响,无异常气味闻及。 皮肤毛发:毛发稀疏,间有苍白,尚有光泽;皮肤润泽,肤色无异常,无斑疹。 舌象:舌质红,苔黄腻,舌体大小适中无齿痕,活动自如,舌底脉络色红,未见迂曲。 脉象:脉滑。

头面五官颈项:头颅大小形态正常,目窠微陷,白睛不黄,红丝隐隐,鼻翼微有煽动,耳轮红润不枯,无耳瘘及生疮,牙齿黄垢,排列不齐,左右下磨牙各有一枚缺如,无龋齿及齿衄,亦无齿瓣。咽部色泽红润,未见乳蛾。项部对称,活动灵活,无青筋暴露,无瘿瘤瘰疬。 胸腹:胸部扁平,虚里搏动应手,腹软无癥瘕痞块,无青筋暴露。 腰背四肢爪甲:脊柱四肢无畸形、不肿,爪甲润泽。 前后二阴及排泄物:肛门肿物脱出。大便黄而干伴便血,小便黄少,涕黄浊量不多,痰黄稠与暗红色交混,量多无腥臭,无脓样痰。 体格检查 T:36.5℃ P:80次/分 R:18次/分BP:12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扶入病房,自主体位,查体合作。神清,精神差,全身皮肤黏膜色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 对光反射灵敏,眼震(-),眼球无突出,双眼球运动自如。耳鼻无畸形,无异常分泌物。口唇无紫绀,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压痛,无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两侧呼吸运动度一致,触诊语颤对称,无胸膜摩擦感,叩诊两肺均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无抬举性搏动,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A2>P2,心尖部可闻及sm3/6级吹风样杂音。腹平坦,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无移动性浊音,两季肋部及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4次/分,肛门外生殖器未查。脊柱无畸形,生理弯曲存在,无压痛及叩击痛。四肢无畸形,关节活动疼痛,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检查: 视诊:肛缘EK位3、7、11点可见赘物。 指诊:肛缘EK位3、7、11点可触及柔软肿物,指套有血迹粘附,未触及异常硬物性肿物。 镜诊:粘膜暗红,肛缘EK位3、7、11点粘膜隆起明显,其中11点粘膜糜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