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编)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2

(精编)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2

(精编)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2
(精编)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2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1.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认识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1.原因

(1)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的结束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2.表现

(1)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范围的不断扩大,贸易额的不断增加。

(2)国际分工日趋成熟,更加精细。

(3)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4)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

3.作用

(1)使经济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2)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

(3)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图解识记]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

二、问题与展望

1.存在问题

(1)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2)在世界市场上,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优势,往往是获利者;而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

(3)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强。

(4)严重破坏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环境,并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5)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2.展望

(1)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2)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知识点拨]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优势,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易混易错]

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优势明显,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劣势地位。

主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推动因素

材料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则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史料解读]

材料划线句子信息“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说明科技革命、市场体制是经济全球化的两大推动因素。

[问题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市场体制的推广;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推动;两极格局的瓦解;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2.实质

材料

[史料解读]

漫画中“这些家伙出境从来不签证”反映了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的地位;“去利润最高的地方”反映了全球化的实质。

[问题思考]

依据漫画分析全球化中发达国家的地位,并分析全球化的实质。

提示地位:处于主导地位。实质:是发达国家新一轮资本的全球扩张。

3.影响

材料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1970年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108美元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 129美元22 185美元

——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史料解读]

材料表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

[问题思考]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我国应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提示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20多年间,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激增;但世界上贫富分化、南北对立的问题也日趋严重。

面对: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把握机遇,趋利避害,一方面努力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迎接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人员、贸易、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推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

②使商品和服务更丰富,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③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

④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经验,改善产品结构等。

⑤推进人类文明进步。有利于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

(2)消极影响

①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由于资本、科技等方面的差距,发达国家成为获利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影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

②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某国发生经济危机,将迅速蔓延,影响全球,传染性和破坏性大大增强。

③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突出。发达国家高污染企业的转移和对发展中国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都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加剧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④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

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联系

1.区域经济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都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定时期内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因为区域经济组织的出现,使世界社会生产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区域经济组织通过谈判制定相关的政策,使各国经济逐步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中,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进一步融合。

2.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和步骤,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经济全球化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和某一产品的生产过程、服务所涉及的地域范围不断向全世界扩展的过程。

1.它起源于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扩张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也就开始了经济全球化。

2.到18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进入了经济活动的国际化初级阶段,大机器工业代替了手工业;海洋交通运输的发展与运输成本降低,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努力开拓世界市场。3.19世纪下半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经济全球化进入了新的阶段,各国的经济活动联系更加密切。

4.20世纪中叶,以电子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以及巨型船舶、飞机与高速公路的发展,企业进一步走向集团化、规模化和自动化,使经济全球化进入了新的阶段。

5.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及世界政治形势的缓和,信息技术和运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国之间的资本、技术、人员、商品贸易的流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阶段。

1.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距离被不断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甚至有了“地球村”的说法。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

A.世界各国经济上的亲密合作

B.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

C.世界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

D.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不断加深

答案 B

解析材料强调距离不断被“拉近”的直观感觉,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革新是最直接的推动因素。

2.下图反映的是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生产情况,反映出经济全球化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

A.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B.推动信息技术的更新

C.促进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D.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答案 D

解析材料只是涉及手机零部件生产,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难以反映,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手机零部件跨国生产,与信息技术更新没有联系,故B项错误;其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有限,且非题干主旨,故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到世界不同国家为其生产不同的零部件,从而体现出资源的优化配置,故D项正确。

3.美国一对夫妇曾经抱怨,圣诞节他们专程跑到中国西南偏僻的山区,以为可以躲过到处出现的圣诞老人和圣诞树,结果在云南峡谷里的小旅馆里又撞上了圣诞老人。这能够说明( ) A.美国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

B.优秀文化是全球的

C.圣诞文化对全球有着深远影响

D.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圣诞节是基督教区域内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材料表明在中国山区也出现了过圣诞节的现象,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其他三项并非对材料的正确解读。

4.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从之前惊呼“狼来了”到现在“与狼共舞”,说明中国( ) A.抑制了全球化的发展

B.遏制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C.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中机遇和挑战并存

D.已融入世界大市场

答案 C

解析从惊呼“狼来了”到“与狼共舞”反映了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中国来说,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故选C项。

5.“一部售价260美元的iPhone在第三世界国家组装,第三世界国家只能从中赚取4美元,其他的都由苹果公司赚去了。”作为个案,它可以证明全球化时代( )

A.高科技产业前景堪忧

B.应大力消除国家间的关税壁垒

C.发展中国家并未受益

D.应改善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

答案 D

解析第三世界赚取的少,得不出高科技产业的前景堪忧的结论,故A项错误;“在第三世界国家组装”体现了国际分工,由于技术、资金、管理等因素,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占有绝对优势,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劣势,因此应该改善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失衡,不是国家间贸易壁垒的问题,故B项错误,D项正确;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故C项错误。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世界经济发展正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二十国集团应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精神,在这个关键时刻抓住主要矛盾,共同提振市场信心,积极化解风险挑战,努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

材料二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打着帮助贫穷国家建设的招牌,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美国《世界日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以来全球合作应对经济危机的历史条件。

(2)材料二反映出抗议人群呼吁的实质是什么。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你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

答案(1)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世界市场发展,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和各种对话机制给各国加强经济协调提供舞台;各国经济的发展给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世界政治多极化便于各国协商解决危机问题。

(2)实质:反全球化。

应对措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吸取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保持清醒头脑,制定合理对策;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国际协调,共同应对经济风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解析第(1)问从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状况来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回答;第二小问言之有理即可。

[基础达标]

1.(2018·潍坊高一检测)前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指出:“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

球自转。”下列事件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是( )

A.第三次科技革命

B.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C.两极格局的结束

D.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答案 D

解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给东南亚乃至整个世界造成了严重创伤,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故D项正确。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快,其重要因素之一是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 )

A.市场经济体制B.计划经济体制

C.自由资本主义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 A

解析两极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3.下表为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数量变化表(单位:个),由此能得到的最确切的信息是( )

A.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B.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C.中国经济在世界上无足轻重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答案 D

解析从图表信息可知,在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当中,美国、欧盟和日本占据绝对优势,这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着经济全球化。

4.下面是漫画《经济全球化》。该漫画实质表明( )

A.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新扩张

B.全球化给世界带来灾难

C.全球化是一场世界性的殖民活动

D.全球化加快了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根据图片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得出:西方发达国家打着经济全球化的旗号,疯狂地对世界进行掠夺,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其反映的实质就是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新扩张。故选A项。

5.历史漫画往往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从而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下图漫画《追不上了》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的新一轮扩张

B.经济全球化下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次机遇

D.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从漫画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距离越拉越远,也就是经济全球化下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故B项正确。

6.(2018·保定高一检测)1996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达 2 85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7.5%,而且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资本在1990~1996年的6年中增加了6倍。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

A.是一把双刃剑

B.缩小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差距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弥补资金缺口

D.为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提供了时机

答案 C

解析材料反映全球化趋势推动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未提及其弊端,故A

错误;材料只提及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能得出各国经济差距缩小的结论,故B错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获得投资,故C正确;材料未提及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状况,故D错误。

7.下列表述最能反映下图漫画主题的是( )

不平等的“赌局”

A.金融风险日益加深B.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C.两极对峙格局加剧D.全球经济差距扩大

答案 D

8.(2017·山西十校期末)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下列国际组织的成立不能反映这一趋势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世界贸易组织不是区域经济集团,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9.经济全球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新一轮的危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 A.取消国际不平等交换

B.免除发展中国家的外债

C.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缩小各国间的贫富差距

答案 C

解析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面临危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项符合题意;A、B、D所述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排除。10.2016年G20峰会已在中国杭州顺利举行。为确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主办方需要特别重视应对全球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 )

A.粮食短缺问题B.传染病横行问题

C.能源危机问题D.恐怖组织活动问题

答案 D

解析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之势,故D项正确。

[能力提升]

11.“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触动许多人的切身利益。无论富国还是穷国,全球化提供了巨大机遇、潜力与可能,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新威胁。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事关人类切身的问题都变得更不确定与不安全。”由此说明经济全球化( )

A.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带来新问题

B.发达国家资本新一轮扩张

C.不利于各国经济深度合作

D.违背了各国人民共同意愿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触动许多人的切身利益……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新威胁。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事关人类切身的问题都变得更不确定与不安全”可知,经济全球化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也可能产生新问题,故A项正确。

12.(2018·珠海高一检测)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尔平认为:“国际自由经济的存在少不了要有一个霸主,历史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占主宰地位的自由强国,国际经济合作极难实现或维持,冲突将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材料表明( )

A.华盛顿政治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建立的

B.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美国起主导作用

C.发达国家不会导致经济秩序不平等

D.加强协商对话有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材料强调世界经济发展需要大国主导,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美国起主导作用与材料相符,故B正确。

13.近年来,巴西的主要出口农产品咖啡、甘蔗、大豆、可可等价格猛涨,给巴西的相关企业带来了巨额利润,相关企业工人工资提高,带动了巴西全国工人工资上涨,但也使巴西在国际工业制成品竞争中失去了低人力成本的优势。这一材料表明( )

A.巴西制成品的进口超过出口

B.巴西已成为发达经济体成员

C.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

D.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竞争加剧

答案 C

解析关键信息: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巴西的相关企业带来了巨额利润,但使巴西在国际工业制成品竞争中失去了低人力成本的优势,故C项正确。A、B、D项都无法从题干材料中得到

体现,故排除。

14.美国《世界日报》载文称: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打着帮助贫穷国家建设的招牌,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由此可见( ) A.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B.全球化进一步缩小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C.全球化为世界落后国家提供了更为均等的发展机遇

D.落后国家应联合起来抵制金融以及技术的殖民扩张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可知,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故A项正确。

15.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说:“目前全世界有86%的研发收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我们的计算机的毛利只有5%,贴牌手机的专利费要占到售价的20%。”对上述现象解读正确的有( )

①发达国家垄断了科技市场②发展中国家应抵制全球化③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倒退④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是机遇也是挑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一些高新技术被发达国家控制,利润被发达国家占据,①正确;发展中国家不应消极抵制,而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因为全球化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②③错误,④正确。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美国福特汽车主要部件生产商分布于美、欧、亚三大洲的20多个国家,美国制造的波音747飞机,由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除自制外,还由来自6个国家的2万家企业制造。日本丰田汽车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但汽车零部件大多数并非日本国产,而是来自20多个国家的160家工厂,汽车轮胎等产品甚至是马来西亚等第三世界国家生产的。由于生产成本低于国外同等企业,而质量和售后服务优于国外同类产品,销售状况一直呈上升态势。

材料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不少跨国公司,他们在原料最便宜的地方采购原料,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加工产品,然后再销往全球其他地区,以获取最大利润。这样做的后果是,发达国家将本国不允许设立的工厂和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工厂和产品,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以达到将污染转移出国,以及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钱的双重目的。——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简要说明其历史过程及根源。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世界经济发展的这种特点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1)特点: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向一体化和国际化。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导致了世界经济的形成;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更加迅猛发展。根源: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2)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可借此机遇加强同世界的联系,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加入到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中去,以发展本国经济。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要防止发达国家借此机会,利用自己在政治、经济、科技上的优势掠夺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注意自己的政治、经济安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解析第(1)题特点据材料一分析,其历史过程及根源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据材料二从利弊两方面分别归纳。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刷新了国民的观念,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作用及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自我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材料引导学生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揭示其本质,帮助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 (3)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 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程标准】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标解读】 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过程、影响与问题,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注意把握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考试大纲】 经济全球化 【知识梳理】 一、原因 1.

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生产力的迅速提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2.层出不穷的 和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 的结束为其发展消除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 二、进程 1开始:随着的开辟,世界贸易体系逐渐建立,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20世纪90年代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三、表现 1.市场的国际化: 迅速发展,范围不断增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2.生产的国际化: 日趋成熟,大型 数量增加。 3 资本的全球化 四、影响 1.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 ;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存在问题: 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 进一步加大;摆在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护和发展自己的。 ②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③发展中国家遭到严重破坏,并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 。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④经济全球化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明和价值观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 五、展望 1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的必然结果。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2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以及 ,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知识拓展】 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工业革命产生的强大动力使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战”以,特别是90年代以,全球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练习岳麓版必修2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为此,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全球杂谈》中指出:“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联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①科技发展②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出现③市场经济的普遍确立④跨国公司的推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科技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新型交通、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市场经济为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答案:C 2.(2018·江西横峰、余干中学联考)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题干反映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现象,说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项正确;A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B项中的“不断减弱”说法错误;C项是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但无法从题干中体现。 答案:D 3.(2019·广东阳春一中月考)据保守估计,截止到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 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这说明( ) 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C.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5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

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 的趋势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为此,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全球杂谈》中指出:“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联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科技发展②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出现③市场经济的普遍确立④跨国公司的推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科技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新型交通、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市场经济为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答案:C 2.(2018·江西横峰、余干中学联考)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

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题干反映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现象,说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项正确;A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B项中的“不断减弱”说法错误;C项是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但无法从题干中体现。 答案:D 3.(2019·广东阳春一中月考)据保守估计,截止到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 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这说明() 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C.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D.经济全球化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抢占了优势资源、市场份额,它们利用手中雄厚的资本,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巧取豪夺,使其损失惨重,因此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故A项错误;B项说法太绝对,排除;从材料只能看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而不是机遇,排除C项。 答案:D 4.2016年中国股市开市第一天上证指数暴跌7%,触发熔断机制,并带动

河南省高中历史优质课教案(获一等奖)

河南省高中历史优质课比赛教案 课题名称: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人教版教材 时间:2009.5.15-17 地点:济源一中 讲课人:河南省安阳市龙安高级中学余文国 (注:本优质课获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讲课重点:贞观之治与封建盛世 难点:武则天的评论、如何看待封建盛世 讲课方式:师生共主课堂,探究性学习 大唐印象-----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导课:(课前3分钟) 先放鸡蛋首页,后点击“唐朝印象”,播放唐朝滚动图片 师问: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愿意回到中国古代的哪个朝代? (课前引课,激发兴趣,拉近距离,奠定整节课堂基调) 生:(如可让姓武、杨同学或较胖美女生回答) 师:许多学生选择“梦回唐朝”,讲女学生喜欢唐朝的两大理由:胖为美(举例:杨贵妃1.64M,138斤);欣赏一代女皇武则天女强人形象,男尊女卑思想压抑上千年的中国女子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当时不是女子半边天,而是一个女人一手遮天。看这唐朝印象,我们至今依然能够感受到大唐流韵,盛唐气息,让我们感叹我中华文化泽被后世,恩波四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大唐王朝,看那: 大唐印象-----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好,上课! 唐朝的开国 时间:2分钟(播放图片,师讲述为主) 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唐高祖),国号唐,定都长安; 624年,基本统一全国 谐音记忆:“李渊见糖留一把”(李渊建唐618) 开创大唐盛世290余年伟业,对唐朝建立有开创之功,庙号“高祖”。 玄武门之变 师:概括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秦王破阵居功至伟,秦王府人才济济,与太子李建成矛盾加剧,争夺皇位如箭在弦,不得不发,政变在所难免!6月4日,玄武门,当秦王一箭封喉射向李建成的时候,分明听到了锁骨断裂的声音!当箭射出去的一霎那,骨肉亲情在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面前都已化为乌有,即玄武门之变。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权力的颠峰,那年只有29岁。李世民,取济世安民之意,一个属于他的全新时代即将开

高中历史岳麓必修2试题: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Word含解析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1992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日致辞中说:“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加利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 ) A.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使全球化发展有了组织保障 B.市场经济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确立 C.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壮大成为全球化的中坚力量 D.欧洲共同体逐步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解析:B 国际经济组织在1992年前已经建立了很多,如世界银行等,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中国1992年也提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市场经济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确立,B项正确;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C项错误;欧洲共同体只是区域集团化组织,不能做为“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的依据,D项错误。

2.下列三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C.世界贸易日益走向制度化 D.经济全球化影响日常生活 解析:D 庄记咖啡、肯德基、麦当劳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说明这些饮食服务企业已经跨出国界进行生产和经营,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故D项符合题意。 3.2016年9月4~5日G20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杭州举办。G20诞生于1999年,又称二十国集团,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旨在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由此推断G20建立的时代背景是(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解析:C G20旨在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很明显是经济全球化推动的结果,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不是区域集团化问题,且区域集团化趋势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学习目标】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问题。 2、重要概念:经济全球化 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二. 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1、原因: (1)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为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采用,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 (5)跨国公司、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推动。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增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2)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日趋成熟,跨国公司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3)资本全球化: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 (4)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区域集团化是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影响: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极大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促进了各国文化交流,有利于消除彼此隔阂。 三、经济全球化的问题和展望 1.问题: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扩大。 (2)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使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3)发达国家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加剧环境污染,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4)加剧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2. 展望: (1)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趋势无法改变,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展;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1 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学目标 1.熟悉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 2.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3.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 1.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 2.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电视上张裕公司的广告,引出“张裕”这一百年民族工业老品牌。对张裕进行一个简单概括说明。 (2)展示出课题和课标幻灯片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是指1912——1949 年,这一阶段又分为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12——1927 年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 年两个阶段。本节课我们要了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史实,探讨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作用。现在我们透过张裕公司的发展历史,来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学习新课】 (1)展示张裕公司第一阶段“创建及初步发展”的内容: 1892 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为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 万两白银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之先河。 提问:1、中国的近代工业是何时起步的? 2、到19 世纪70 年代又有什么发展? 3、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在什么时候? 解释:何谓民族资本?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 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 师:(总结)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张裕公司并不是最早出现的那一批民族工业,但它成立后,马上就迎来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乘着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大潮,张裕公司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短暂春天”。 板书:1912-1919 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2)展示张裕公司第二阶段“短暂春天”的内容: 1912 年孙中山先生到张裕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5 年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张裕”一跃成为一个世界知名企业。 1917 年张裕正式营业四周年庆典,张学良、康有为、黎元洪等社会名流前来祝贺并 留下诸多宝贵手迹。 提问:1912 年—1919 年,张裕葡萄酒公司步入一个发展的辉煌时期,这是不是偶然?如果不是,具体原因是什么?(参考教材)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有何表现? 师:我们在思考问题之前,先来统一一下思路,我们分析原因一般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秦川中学王炜霞 课标要求: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根据的要求,本课的基础知识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存在问题; 难点: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学生分析 1.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世界史,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史实已经有所了解,并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归纳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从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行为来看,学生的兴奋点仍集中在直观教具或有趣的历史事件上,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问题。 2.学生能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原因、表现和影响的具体分析,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自主探究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形成对经济全球化全面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课题: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探究与点拨】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基本进程 ①阶段:开始。随着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开始了的过程。 ②第二阶段的推动,经济全球化加快。 ③第三阶段: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快。 ④第四阶段: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⑤第五阶段:的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⑥第六阶段: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原因 ① ② ③ ④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 ⑤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

⑥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成为其有力的推动者。 主要表现 ①贸易的全球化: ②生产的全球化:③金融的全球化:4、积极影响二、问题与展望 问题:经济全球化以为主导,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①②③④2、展望 ①经济全球化是一把。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它是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以及 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 通过这个基本进程,你发现在这个进程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有人说:“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大家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重难点解析】 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由于世贸组织成员之多,而且在发

展水平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可能同步推进,这时,一些区域性的经济组织更应运而生了。区域经济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计划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都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段时间内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因为,区域经济组织的出现,使世界社会生产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区域经济组织通过谈判制定相关的政策,使各国经济逐步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关系中,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进一步联合和融合。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和步骤,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亲密合作B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 c各国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D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发展中国家B发达目家c第三世界D世界贸易组织

高中历史优质课-- 学案---辽夏金元的统治

民族交融促发展推陈出新铸伟业——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导学案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的基础知识,认识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认识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历史学习素养。 【新知学习】 一、辽与西夏 1. 辽朝 (1)建立与灭亡:(916-1125)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1125年被金灭亡。 辽与北宋:长期对峙,百年和平(自澶渊之盟后),通使频繁,贸易活跃(设置榷场) (2)官制:南、北面官制 设立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①特点:________________。 ②历史作用:保护发展了先进的封建文明,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的过渡,有利于民族交融。 2. 西夏(1038-1227) 1038年,党项族(羌人的一支)首领元昊称帝,史称西夏。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1227年被蒙古所灭。 二、金朝入主中原 1.建立与发展: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1153年,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2.管理制度——猛安谋克制 (1)特点:_________,平时耕作,战时出征。 (2)作用: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对金朝的经济发展和军事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3.盛世与灭亡 12世纪后期,金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大定之治”,金世宗被誉为“小尧舜”。1234年被蒙古所灭。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蒙古崛起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 2.元朝建立与统一 1260年,忽必烈即位,统治重心转移到汉地;1271年,定国号为元,四大汗国形成;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崖山之战,元朝完成统一。(文天祥从容就义)

2019-2020年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质课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专题八为《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三课内容主要阐述了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支多国实践的历程。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产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第二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主要阐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和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第三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三课内容层层递进,由理论实践,反映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本课在《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在此基础进一步明确学习要求是:“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感受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真理不懈的创造精神。” 【学情分析】 本课不少内容在初中人教版《世界历史》第一、二册已出现,如“工业革命”、“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等。初中课本侧于史实的描述,高中的则重在理论的阐发,比较抽象,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晦涩,学生不易掌握。但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历史有了一定的感知,与初中学生比,他们思维更活跃,自学能力更强,归纳、演绎推理能力以及运用逻辑法则进行正误判断的能力有很大进步,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利于在本课开展难度较大的感悟式、探究式等自主性学习。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了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主要内容;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件,认识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共产党宣言》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系列情景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资料和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分组讨论作答,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革命活动的教学,让学生感受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真理不懈的创造精神。逐步树立起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设计思想】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以“引入历史→了解历史→体验历史→探究历史→感悟历史”式教学流程,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个理论性较强的问题,竭力将趣味性、通俗性、知识性、教育性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一种唯有通过历史这个学科的学习才能获得的体验和启迪,引导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读懂历史,提升独特的学科智慧的发现与欣赏能力。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1、让学生预习课文,寻找教材中的疑难之处。 2、学生上网收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资料,整理后在课堂上介绍。

(精编)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2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1.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认识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1.原因 (1)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的结束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2.表现 (1)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范围的不断扩大,贸易额的不断增加。 (2)国际分工日趋成熟,更加精细。 (3)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4)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 3.作用 (1)使经济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2)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 (3)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图解识记]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

二、问题与展望 1.存在问题 (1)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2)在世界市场上,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优势,往往是获利者;而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 (3)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强。 (4)严重破坏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环境,并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5)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2.展望 (1)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2)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知识点拨]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优势,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易混易错] 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优势明显,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劣势地位。 主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推动因素 材料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则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18-19 第5单元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习目标]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1.进程 (1)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2)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 2.原因 (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3.表现 (1)贸易: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2)生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分工更加精细,跨国公司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3)资本: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 4.意义 (1)使经济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2)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 (3)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4)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15[课中思考题]: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提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许多来自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商品,这是世界贸易发展的重要表现。可以根据自身经历和理解具体说明。

1.存在问题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2)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强。 (3)环境问题严重,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4)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 2.展望 (1)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16[课中思考题],思考:为什么这次东南亚经济危机能造成如此大的破坏? 【提示】这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关。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同时使民族和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所以,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加强。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课标要求]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1.原因 (1)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2.表现 (1)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范围的不断扩大,贸易额的不断增加。 (2)国际分工日趋成熟,更加精细。 (3)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4)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 3.作用 (1)使经济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国家间的相互依存。 (2)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 (3)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误区警示] 经济全球化≠经济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新技术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依赖和联系、相互交往与合作日益密切,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多极化是指世界形成了多个力量中心,它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的崛起。 二、问题与展望 1.存在问题 (1)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2)在世界市场上,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优势,往往是获利者;而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3)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

强。 (4)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并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生存。 (5)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行西方的价值观。 2.展望 (1)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2)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名师点拨]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优势,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主题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原因、表现及本质 (1)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使全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原因:科技发展——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基本的技术手段;两极格局结束——消除障碍。 (3)表现:国际贸易发展;世界市场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多。 (4)本质: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讲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2.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世界贸易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2)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迅速扩大,经济全球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3)进入20世纪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3.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1)它加速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高中历史优质课教案

高中历史优质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历史优质课教案 精品文档 高中历史优质课教案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2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利结构 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本节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1787年美国宪法》,二是该宪法的影响。其中心内容是1787年宪法的“分权与制衡”及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1781年成立的美国邦联只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无力解决独立战争后面临的执政困境,建设一个怎样的美国成为《1787年宪法》的重要任务。作为近代世界的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宪法把西欧启蒙思想与美国实际相结合,它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类对于理性政治的追求变成了现实。它不仅为美国二百多年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学生对美国历史的认识侧重于对美国独立战争和少数名人逸事的了解,对美国宪法的了解更多的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时事性质的感性认识,对“三权分立”的理解 1 / 20 精品文档 也停留在较浅的水平。 由于美国对世界影响深刻而广泛,中国媒体对美国政治,特别是美国选举有较多关注,学生对探究美国共和政治有较大的兴趣,但学生对美国政治文化的独特性、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认识不足,对美国政治文明不够宽容,不能以平等的

意识看待、探究美国的宪政文化,有时走向两个极端或是盲目的崇拜或是盲目的贬损。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区别,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再现,材料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相关材料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习,体会现实,反思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美国从邦联制到联邦体制的演进过程等基本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宝贵遗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地、客观地看待事物,正确地对待历史发展进 2 / 20 精品文档 程。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理解“分权与制衡” 问题探究法讨论法比较法列表法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由此导出美国的政治体制。 讲授新课 设问:美国的这一套政治体制是怎样确立的,一、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设问: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第110页第一自然段,用自己的语言归纳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主编:魏凤娟主审:张静 2012-05-21

2.展望 (1)全球化是___________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历史趋势是无法 改变的。 (2)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____________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 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读一读★重点知识解析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实质: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发展速度大大加快。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2.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⑴之所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因为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同时存在,但总的来说是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①从积极作用来说,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②从消极作用来说,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造成南北矛盾、贫富分化、环境退化等问题,引发全球性的经济金融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挑战。 ⑵态度: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趋势,因此,反对全球化是不正确的,也是无济于事的。②发展中国家要抓住全球化这一机遇,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孤立于全球化之外是没有出路的。③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安全问题要有充分的认识,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要努力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3.经济全球化使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存在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有利的方面:①我国经济实力在过去20年里迅速增长,今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②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竞争力。经过50年的建设,我国已建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中国的轻工、纺织、家电、重化工等加工业都具备了相当的竞争能力。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于工业化和体制转轨过程中,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优质教案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课标要求: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存在问题; 难点: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问题。 2.学生能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原因、表现和影响的具体分析,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自主探究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形成对经济全球化全面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图片:《博格巴强势护球》《博格巴遭遇过肩摔》 欧洲杯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您知道欧洲杯赛场上的广告牌和LED显示屏是哪里生产的吗?(中国) 而我们同样在使用外国生产的商品,如苹果手机。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 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

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了解全球化进程 一、探因全球化——原因 展示材料:《柏林墙》、《中共十四大》、《被拉近的距离》、《硅谷》等 学生思考:结合图片和课本内容,思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明显加快的原因? 教师总结: 1.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发展扫除障碍 2.市场经济体制得到认可和接受为全球化发展疏通渠道 3.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基本技术手段 4.新科技革命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二、感受全球化——表现 随邹先生去考察 邹先生在河源市一家贸易公司里工作,6月份在公司组织的活动中赴美考察。 情境一:机场 一架架空中客车飞机排列有序,等待着它们的顾客……飞机快速平稳地起飞,邹先生开始畅想自己的美国之行。 探究一: 1.你知道空中客车飞机是哪个国家的品牌飞机?由哪几国共同生产的? 2.你还知道哪些商品是由许多国家共同生产的? 教师总结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日趋成熟;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情境二:旅馆 邹先生到美国所在的旅馆,打开电视想看看节目,巧了,正是他自己喜欢的NBA的赛事:勇士队VS骑士队。 他心里想:呵呵,如今我也和当年姚明、易建联一样,踏上美利坚合众国的领土了…… 探究二:姚明、易建联到美国NBA打球属于中美之间的劳务贸易。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中美之间有哪些贸易吗?(提示:你身边的外国货,外国人身边的中国货) 教师总结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贸易全球化 情境三:华尔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