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

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

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
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

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

根据国际经验,就单个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是很难与大企业大集团相抗衡的,但中小企业一旦形成产业集群就将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意大利的家具、毛纺、陶瓷等产业集群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台湾的计算机产业集群成为“台湾出口创汇的主力军”;日本东京都的制造业成为日本“机械工业的共同根基”。中小企业依托产业集群的机制和优势,日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无论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市场营销中,中小企业都显示出充满活力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他们不仅能与大企业大集团抗衡,有时还能击败大企业大集团,迫使有些大企业大集团嬗变为众多独立小单位的集合体。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台州工业经济,为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发展新趋势,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有活力和竞争力,正呈现出更加密切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新趋。

一、产业集群的基本内涵

要了解台州工业经济的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首先要了解产业集群的内涵。国际上论述的集群或称簇群指的都是企业集群,对产业集群没有专门论述。实际上产业集群不同于企业集群,也不同于企业集团,它有着自己的内涵和规定性。

(一)国内外对企业集群的论述

企业集群与其他企业组织一样也是伴随着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而诞生的。根据我国青年学者盛洪的研究,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几种不同形态的演进。按历史的顺序,第一个专业化形态是部门专业化,即马克思所说的一般分工,例如人类历史早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分工。第二种专业化形态是产品专业化,即以完整的最终产品为对象的专业化。第三种专业化形态是零部件专业化,即一个个人或一个企业仅生产某种最终产品的一部分。第四种专业化形态是工艺专业化,即专门进行产品或零部件生产的一个工艺过程,例如专门进行铸造、锻造、热处理、电镀等工艺过程。第五种专业化形态是生产服务专业化,即直接生产过程之外的,但又为生产过程服务的那些职能的专业化,例如专门进行工具及其他工艺装备准备、维修设备、运输等服务活动。

在亚当·斯密年代,也就是18世纪下半叶,英国社会的分工和专业化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与之相伴随的经济的产业集群也已初露端倪。亚当·斯密以下的描述,可能会给我们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日工所穿的粗劣呢绒上衣,就是许多劳动者联合劳动的产物。为完成这种朴素的产物,必须有牧羊者、拣羊毛者、梳羊毛者、染工、粗梳工、纺工、织工、漂白工、裁缝工,以及其他许多人,联合起来工作……为生产这些最普通劳动者所使用的工具,又需要多少种类的劳动啊!复杂的机械如水手工作的船、漂白工用的水车或织工用的织机;姑置不论,单就简单器械如牧羊者剪毛时所用的剪刀来说,其制造就必须经过许多种类的劳动。为了生产这极为简单的剪刀,矿工、熔铁炉建造者、木材采伐者、熔铁厂烧炭工人、制砖者、泥水匠,在熔铁炉旁服务的工人、机械安装工人、铁匠等,必须把他们各种各样的技艺联结起来。”由此可见,在亚当·斯密时代,英国的小企业集群是以家庭作

坊和手工业工场作为其基本单位的,它的规模相当小,其专业化主要是产品的专业化,也不排除有工艺和零部件的专业化。

无独有偶,马歇尔在分析为什么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时论述道:“当一种工业已选择了自己的地方时,它是会长久设在那里的;因此,从事同样的需要技能的行业的人,互相从邻近的地方所得到的利益是很大的。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而似乎是公开了,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也学到许多秘密。优良的工作受到正确的赏识,机械上以及制造方法和企业的一般组织上的发明和改良之成绩,得到迅速的研究;如果一个人有了一种新思想,就为别人所采纳,并与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因此,它就成为更新的思想之源泉。不久,辅助的行业就在附近地方产生了,供给上述工业以工具和原料,为它组织运输,而在许多方面有助于它的原料的经济。”

不仅如此,马歇尔还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描述了专用机械和专门人才在小企业产业集群中有很高的使用效率。他认为,在同一种类的生产的总量很大的区域里,高价的专用机械可以在产业集群中为许多邻近的企业进行工作,从而使专用机械的使用率大大提高。对于专业人才,马歇尔断言:“地方性工业因不断地对技能提供市场而得到很大的利益。雇主们往往到他们会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有专门技能的优良工人的地方去;同时,寻找职业的人,自然到有许多雇主需要给他们那样的技能的地方去,因而在那里技能就会有良好的市场;一个孤立的工厂之厂主,即使他能得到一般劳动的大量供给,也往往因缺少某种专门技能的劳动而束手无策……”

最为重要的是,马歇尔据此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内部经济是有赖于从事工业的个别企业的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的经济。而外部经济是有赖于这类工业产业的一般发达的经济。马歇尔认为外部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经济往往能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即通常所说的工业地区分布——而获得。”

继马歇尔之后,熊彼特将技术创新与企业群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他在解释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时认为,除了战争、革命、气候等外部因素之外,技术创新的企业产业集群和增长的非同期因素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他说:“创新不是孤立事件,并且不在时间上均匀地分布,而是相反,它们趋于群集,或者说,成簇地发生,这仅仅是因为,在成功的创新之后,首先是一些,接着是大多数企业会步其后尘;其次,创新甚至不是随机地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经济系统,而是倾向于集中在某些部门及其邻近部门。”

台湾学者吴思华(1992)综合许多学者看法认为小企业产业集群(或称之为产业网络)是指“一群独立自主又彼此依赖的成员组合,成员间常具有专业分工、资源互补现象、彼此间维持着长期的非特定合约关系。”赖士葆、俞海琴(1993)则将其认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个体企业间所建立的长期关系,这种关系乃是介于交易及正式层级关系两种形势之间;藉此关系,个体间可维持长久的交易,此交易不一定须以契约维持,而可透过承诺与信任来进行,使产业集群(网络)

内的个体可以获得集群外个体所没有的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的基本概念可以有以下几种表述方法。

1.亚当·斯密的表述,从他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小企业产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外部分工”性质的小企业为了完成某类产品(产业)的生产联合而成的群体。

2.马歇尔的定义,他认为是专门人才、专门机械、原材料提供、运输便利及技术扩散等“一般发达的经济”所造就的“外部经济”促使小企业的集聚从而形成小企业集群。

3.熊彼特的观点,他从技术的创新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出发,为我们研究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对其本质的认识另拓了新途径。

4.埃德加·M·胡佛的意见,他将小企业产业集群看作是具有“聚集体”规模效益的企业群体。

5.德布瑞森和哥特勒等人的“排他性”定义,即所谓小企业产业集群是除了等级形式之外的企业联合形式。

6.台湾学者们的定义,一群独立自主而又依据专业分工和资源互补彼此依赖的企业群。

(二)产业集群定义和内涵

根据国内外有关企业集群的论述,我们认为产业集群既属于企业集群范畴,但又有其自己的规定性,而不同于一般的企业集群。对产业集群我们可这样定义:所谓产业集群就是围绕某一产业,根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基于地缘关系、产业技术链、同业交往等因素,在竞争和合作中共同获得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体。具体地来说,产业集群或称小企业产业集群,就是一群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小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形成的群体,这种群体的结构介于纯市场和层级两种组织之间,它比市场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借助于这种特殊组织结构,小企业之间建立长久的交易关系而且不一定需以契约来维持,而主要通过信任和承诺来进行协作。例如,台州的摩托车产业集群,就是围绕摩托车产业,生产电机的若干企业、生产机械配件的若干企业、生产塑料配件的若干企业、制造模具的若干企业以及为其服务的科研、销售、运输等各类众多相关企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所形成的群体。因此,产业集群内的每个小企业都可以获得集群外的企业所没有的竞争优势。由此可见,产业集群的定义包括以下的具体内容。

1.产业集群是由一群彼此独立自主但相互之间又有着特定(即产业)关系的小企业所组成。

2.在这一特定(产业)关系中隐含着专业分工和协作的现象,其协作即为集群中企业间的互动行为,从而获得马歇尔所说的“外部经济”。这里的特定产业关就是不同与一般的企业集群。

3.这类互动行为包括小企业间的交换与适应。

4.交换行为的功能是为了有效地获取外部资源、销售产品和劳务、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尽快积累;而适应则是为了谋求企业间的关系能长期维持而及时解决成员间的不一致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同时,适应也意味着集群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即有动态化的特点。

5.产业集群中存在企业间的互补与竞争关系。

6.小企业间所形成的长期关系无须用契约来维持,而以“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来维持集群的运行并使其在面对外来竞争者时,拥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的形成是源于小企业为谋求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所结成的“结盟”,而生存环境可简单地表述为“交易成本”、“外部化价格”和“内部化成本”三方面,其中交易成本是指在交易行为发生时,伴随产生的信息搜索、交易条件谈判与交易实施成本等等;内部化成本是指企业将所有加工工序与交换环节(包括原要外包或外购的中间产品生产)全部置于企业内部时所需的成本;而外部化价格是指外包或外购的价格。若交易成本加上外部化价格的总成本大于内部化生产和交换成本,则所有的生产于交换活动都会被整合到企业内部。这样一来,我们所熟悉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工厂、通用企业”就会应运而生,但如果小企业能与其他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并使总成本小于内部化成本,则企业就不会将所有的生产环节内部化,而会将其尽可能地外部化,而自己仅专注于最具竞争力的价值活动,以达到规模经济与专业化利益。

(三)台州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

产业集群不同于企业集群和企业集团。企业集群可以说是各类企业在一定范围内的集聚,虽然有些企业之间也有一些分工协作关系,但并不一定围绕某一特定的产业或领域,例如大的市场,有服装企业群、食品企业群、家电企业群等等,都为居民家庭服务,可以称为企业集群,但它没有特定产业或领域的特征。

产业集群更不同于企业集团。企业集团往往以母公司为核心,通过各种形式把骨干企业联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内部组织结构,在发展和经营上具有一定的统一性,而产业集群没有这些性质。产业集群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1、同业性,即企业在相同行业内的集聚。产业集群内的众多企业围绕某一产业或领域,从事相同或相近、相似和辅助性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共同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这是与一般企业集群的主要区别,也是与一般工业园区的区别。

2、区域性,即企业在同一空间上的集聚。产业集群是众多相同或相互关联的企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相对集中。根据欧洲工业区的调查,企业之间大约在250公里范围内,每平方公里大约有50家以上企业,经济活动高度密集。我市产业集群的集聚密度和活动密度大大高于这一标准。

3、关联性,即企业之间在完全独立自主基础上有着特定的依存关系。一方面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有着完全独立的自主权,另一方面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中又隐含着特定的依存关系。这是与企业集团的最大区别,企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没有统一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但有着紧密的协作关系。

4、互补性,即企业之间在竞争性中又有着一定的互补性。因为是同一产业内企业的集聚,生产同一种类的不同产品,企业之间有着充分的竞争关系。但是他们之间也有互补性,有些是产品种类上

的互补,有些是市场网络上的互补,有些是技术上的互补。这也是与企业集团的一个区别。

5、信任性,即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靠人文上的信任来维持。企业之间不是靠资产上的控股、参股等来联系,也不是靠合同契约来维持,而是以长期形成的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来维持。这也是产业集群与企业集团的区别。

6、网络性,即集群内企业在对外经营活动中有较完善的网络。产业集群内企业对内有着紧密的协作关系,对外,他们与供应商、经销商及其他企业之间的联系不断发展和完善,并能形成较为稳定的企业网络。

(四)台州产业集群的主要优势

产业集群从表象上看是企业在一定区域内的集聚,从本质上看是企业之间内在的联系、交流、竞争与合作。这种本质赋予集群以动态的、复杂的、自律的结构。这种结构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它综合了单个企业、市场、政府的一些功能,综合了技术创新和组织设计的因素,在整合力、竞争力、吸引力、影响力等方面又超乎单个企业、市场和政府之上,显示出强大的功能。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市场机会、创新环境、资源整合、协作和信任等四个方面:

1、市场机会,就是产业集群里的企业更容易进入市场的机会。这首先来自于厂商和经销商与消费者在区域内的彼此接近。生产企业可以随着获得市场信息,并灵活地适应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经销商和企业在区域内可以更快和以更低的价格获得自己所需的产品。在产业集群内,供需各方都有优先进入市场的机会。迈克尔·波特在他的《国家竞争力》一书中说,企业群里的企业一般主动适应一个区域外的市场,该市场通常有助于它们的成功。台州的产业集群,都有自己的市场销售网络和信息反馈渠道,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2、创新环境,就是产业集群内具有更加良好的创新环境。这主要来源于企业间的和谐协作、思想交流与企业间的生产和营销网络三个方面。在产业集群内,由于企业在空间上的彼此接近,企业家在平时的商业协作和交流中,通过直接观察就可以互相掌握其他企业的新的生产经营思路和其他创新形式。一方面,企业管理者收益于这种经营管理信息、技巧和知识的外溢效应;另一方面,他们也用自己的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管理方法。这样,企业家们之间这种默契式的思想交流很容易在区域内营造一个创新环境。台州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管理方法互相渗透,产生了国有民营等新的经营方式,加快了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刺激和推动着企业的技术进步。

此外,在灵活的专业化分工的情况下,具有一定创造力的熟练工人在使用多用途的生产设备中,能不断地发明新的产品和发现新的生产方法,从而促进了产业集群里的不断创新。我市许多产业集群都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有着紧密的联系,形成产学研一体,这既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也有力地促进了产业集群内新环境的形成。创新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是产业集群具有竞争优势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内在机制。

3、资源整合,就是产业集群具有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由于集群是由众多独立的企业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很难自发形成长期、持续的战略,所以集群的竞争优势不是传统理念所认为的战略选择,而是来源于集群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及其整合能力,特定的资源和整合能力构成了集群的长期竞争优势。集群的资源除市场机会、创新环境外,还有专业化分工中的各类人才、信息、设备、原材料、半成品等。集群的资源整合能力从静态来讲,它们较之单个企业在整合利用不同资源时适应性更强,他们通过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使企业利用资源的适应性更强,并使更多技能操作实现内部规模经济。而且由于集群众多企业的联合需求可形成规模性专业化的生产服务,又为每个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外部规模经济。从动态来讲,集群的资源整合能力表现在捕足调整资源的机会能力,比单个企业更强。现代企业理论认为组成企业的系列资源在短期内比较稳定,不易改变;相比之下通过产业集群,则能迅速聚合起新的资源,通过取长补短,能更快、更经济地发挥资源。

4、协作和信任,产业集群内企业在专业上的合作和彼此信任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产业集群内的协作关系通常通过转包合同来实现。所谓转包合同,即一个企业以签订生产合同的方式,承担另一个企业的整体或零部件的生产或销售。采用转包合同这种生产形式,一个小企业既可与其他小企业进行协作生产,也可以为大企业进行配套生产。转包合同形式是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最普通和最基本的一种合作方式,企业间的协作和彼此信任是合作的基础。也是由于这种合作和信任使企业间形成了长期而较为稳定的商业协作关系,推动着企业的共同发展。

由于产业集群上述内在机制的共同作用,企业间纵向的专业化分工和横向的经济协作必然带来集聚效应、共生效应、协同效应、区位效应等各种积极效应,使产业集群赢得了单个企业无法获得的竞争优势,促进了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台州产业集群现状

台州的产业集群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声而起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不断破除而崛起,随着非公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而逐步完善和成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台州从本地资源出发,提出发展“两水一加”(水产、水果及其加工业),罐头食品、水产食品等产业集群就初露端倪。1984年,台州地方政府制定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工业发展战略,并提出“四个轮子一起转”(即“乡办、村办、联户办、个体户”四个轮子一起转)的发展思路,为当地民营企业的兴起和壮大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台州的个体私营经济在这一阶段得到快速发展,1979-1991年间个私企业从498户增加到2.2万户,主要分布在食品、塑料制品及模具、水泵阀门、汽摩配件等行业。1978年至1990年,台州的塑料制品企业数由22家增加到365家,从业人数扩大了73.57倍,初步形成黄岩城关、温岭松门以及玉环等地为主的食品产业集群,温岭大溪及泽国、路桥城区及金清、椒江洪家等地为主的塑料产业集群,塑料制品的大规模发展又促使台州模具企业集群的兴起和形成。与此同时,工艺品、汽摩及配件、眼镜制品等行业的企业数和从业人员也出现了类似的扩张现象,台州主要产业集群的轮廓在

这一阶段已基本形成。

1992年以后,台州南部地区的民营小企业以其灵活的体制优势,依托专业市场的商品集散功能,迅速发展壮大并向邻近区域扩散,产业集群的类型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集群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目前,台州已经形成了以医药化工、机电制造等行业为主的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台州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坚实基础。产业集群内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活动十分活跃,推动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升级。

(一)台州产业集群的行业情况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台州市已基本形成了医药化工、汽车摩托车及配件、水泵阀门、工艺制品、服装机械、眼镜制品、模具制品等30多个产业集群,其中规模较大的制造产业集群有医药化工等九类。截至2004年,台州市共有工业企业9.9万余家,其中九大主要产业集群的企业数达7

万多家,约占全部工业企业数的70%,它们的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它们已成为具有台州特色的主导产业,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成为推动台州经济发展的主体。这九大产业主要情况是:

1、汽车摩托车及其配件产业集群

台州现有汽车、摩托车及配件生产企业3240多家,2005年产值为425亿元,约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2%,出口额超过2亿美元。台州是全国摩托车生产五大板块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摩托车及配件生产出口基地,其中19家整车企业列入国家公告管理,年产量140多万辆,占全国的11%左右。台州是国内踏板式摩托车的发源地,产量占国内市场的50%以上,全国各大摩托车生产企业的配件70%来自台州。“钱江”品牌先后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

汽车产品主要有轿车、小型运输车、箱式农用车和组装客车等。吉利集团是全国第一家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2005年产值己超过48亿元,生产的汽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开始出口。年产30

万辆轿车的汽车工业城己初步建成。还有我市生产的轿车变速器、橡胶密封件、减震器、电动刮水器、机油冷却器等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此外,宝马公司的农用车销量居全国第一。

2、医药化工行业产业集群

台州是中国最大的医药化学原料药生产出口基地,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2600多家企业,2005年产值260多亿元,占全部工业的8%多;其中近一半出口,有8大类40多个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占有率,已形成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激素类和计生药物、头孢类药物等一批全国性生产基地和海正、东港、华海、九洲、仙药、永宁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医药企业。

3、模具塑料行业产业集群

台州素有“模具之乡”、“塑料制品王国”的美誉,有塑料及模具生产企业9000多家,注塑设备3万多台,2005年产值320多亿元,占全部工业的9.4%。全行业每年消耗塑料树脂原料150多万

吨,占全国总消耗量的1/10。全国各种家电汽车塑料配件90%以上在台州加工完成。模具行业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拥有300多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加工中心设备,产品95%为塑料模具,仅电视机外壳塑料模具就覆盖了全国50%的电视机生产厂家“公元”牌塑料管材、“公元”牌建筑型材、“星星”牌塑料管材等都是国家质量免检产品。

4、家用电器行业产业集群

台州是中国重要的家电及制冷配件生产基地,2005年完成工业产值已超过419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2%左右。冷柜、压力锅、空调器、卫生洁具等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居领先地位,其中压力锅、不粘锅国内市场占有率约70%和50%,制冷配件在40%以上,冷柜年销量连续七年居全国同行前列,市场占有率达25%左右。“星星”、“苏泊尔”、“‘ASD’爱仕达”均为中国驰名商标。“星星”牌电冰柜、“爱仕达”牌不粘锅、“苏泊尔”牌不粘锅、“苏泊尔”牌压力锅等都是中国名牌产品,双菱集团的“双鹿”牌空调为国家质量免检产品,年产销量已超50万台。

5、服装机械行业产业集群

台州是我国重要的服装机械生产出口基地,有生产企业2200多家,各类工业缝纫机、家用多功能缝纫机、电动裁剪机,品种达200多种。年产量300多万台套,2005年产值己超150亿元,出口10亿多美元,占全国的50%以上,产量和出口都居全国第一。其中,曲折缝工业缝纫机和电动裁剪机在国际上占有70%的市场份额。飞跃集团、中捷缝纫机公司、宝石缝纫机公司、杰克缝纫机公司等都己成为国内缝纫机行业的一流企业。“飞跃FEIYUE”牌工业缝纫机、“中捷ZOJE”牌工业缝纫机、“宝石GEMSY”牌工业缝纫机等都是中国名牌产品,“飞跃”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

6、阀门水泵行业产业集群

台州是中国最大的低压铜阀门和水泵生产基地,拥有企业13000多家,2005年产值已超400多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2%左右。潜水泵、螺杆泵、家用泵等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4%,并大量出口东南亚。台州还是全国最大的低压铜球阀门生产出口基地,近30个品种600多个规格,包括阀门、水暖配件等,国内市场占有率50%以上,出口占全国的60%。“新界”牌农用水泵、“TDB”牌中低压阀门、“苏尔达”牌水龙头、“大福”牌水泵、“大元”牌水泵、“LEO”牌和“Xinke”牌水泵为国家质量免检产品

7、工艺礼品行业产业集群

台州是全国最大的圣诞礼品和节日灯生产出口基地,有各类企业11000家左右,2005年产值已超300亿元,占全部工业的8.8%左右。已形成节日用品、旅游用品、装饰用品、玩具产品、美术雕刻等五大类,品种上万个,产品遍布六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水晶产量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木制工艺品、节日灯、太阳伞、车内装饰件等产量和出口量都居国内第一。

8、食品加工行业产业集群

台州的食品饮料行业主要是罐头食品、啤酒饮料、水产品等,企业3700多家,2005年产值120多亿元,约占全部工业的3.5%。台州是全球最大的罐头食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其中桔子罐头年产量5万吨,出口占世界1/3,占全国的近一半。台州的水产品年产量140多万吨,居全省第一,其中的冻虾仁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出口量居全国第一。

9、鞋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

台州鞋帽服装行业是企业家数最多、分布最广、最具有块状集群优势的行业,生产企业近2万家,2005年产值超430多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2%左右。注塑鞋年产量7亿多双,产品基本上出口为主,远销欧美、中东、非洲等地区,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宝利特”牌皮鞋、“澳莱”牌皮鞋和台州浙诺尔公司生产的旅游鞋均为国家质量免检产品。

(二)台州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

台州产业集群的地理布局核心地带是在台州南部沿海地区,它在空间上呈现出带状分布的特点,北端始于椒江北岸的杜桥和前所,南端是玉环县的陈屿和大麦屿,中间由椒江(含洪家、下陈)、路桥(含螺洋、峰江、新桥)、泽国—大溪(山市、潘郎)、泽国—太平(含牧屿、横峰、石粘)、清港—楚门(沙门、龙溪、干江)、芦蒲—珠港(含玉环城关、坎门、陈屿)中心轴线组成节点。这一核心地带是企业密集分布区域,尤其是台州南部的椒江、黄岩、路桥三区以及温岭市和玉环县,其陆地面积仅占台州辖区的29%,却聚集了78.9%的台州工业企业。

核心地带最具代表性的产业集群主要有:位于椒江、黄岩、路桥、温岭和玉环的塑料制品产业集群;位于玉环、温岭和路桥的汽车摩托车金属类配件产业集群;温岭、路桥、黄岩的汽车摩托车塑料类配件产业集群;位于黄岩、路桥、温岭的模具产业集群;温岭横峰、大溪、牧屿、泽国的鞋类制品产业集群;温岭大溪、山市的水泵和空压机产业集群;椒江和黄岩的医药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椒江北岸的杜桥、前所和玉环大麦屿的眼镜及配件制造产业集群;玉环、路桥、黄岩的阀门及配件产业集群;椒江下陈和三甲、路桥一带的缝纫设备及配件企业簇群等。

与浙江其他地市不同的是,台州的产业集群具有“一品多处”的特征。“一品多处”是指同一类产品并不局限在某处,而是在台州的多个地方同时存在。如温岭的鞋类产品,在横峰、泽国、牧屿、大溪等多个乡镇形成集群;眼镜制品产业集群包括临海杜桥镇和玉环大麦屿两处;节日灯则在路桥城区、椒江城区、黄岩城区和院桥镇、临海东滕镇等地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阀门制品产业集群分布在玉环楚门镇、清港镇、坎门镇、城关地区、路桥的新前镇和金清镇等六处;塑料制品产业集群也有六处主要分布点,分别是温岭大溪和牧屿、椒江洪家、黄岩城区、路桥城区和玉环芦蒲镇等地。“一品多处”的特点反映出符合当地生产要素禀赋的产业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

(三)台州产业集群的企业构成

台州产业集群的企业构成有两个特点。其一,从企业规模看,以小企业为主。除医药化工等少数

进入壁垒较高的行业外,其他几类主要产业集群的企业规模年产值在500万元及500万元以上(以下简称规模上企业)的企业在该产业中的比例仅占4%左右。例如塑料模具产业集群,2005年共有9397家工业企业,而规模上企业仅为344家,仅占3.66%。又如工艺美术制品产业集群,规模上企业仅为368家,只占该集群企业总数的3.63%,食品饮料产业集群规模上企业仅为123家,只占3.33%,比例最低的是鞋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规模上企业仅占2.25%,相对来说,汽车摩托车及其配件产业集群和医药化工行业产业集群的规模企业多些,比例高些,它们分别为17.81%和13.13%。这说明小企业是构成了现阶段台州产业集群的主体。同时,在台州每60人就拥有一家工业企业的背景下,这表明台州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扎实的微观基础,是一大批活跃的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推动着台州产业集群的发展;

其二,从企业所有制看,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民营企业在台州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企业数量上,1978—2004年台州个私工业企业数年均增长率23%,而同期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数则分别减少了84%和79%;在工业总产值上,2005年台州共有非公有制工业企业9万余家,实现工业产值3300多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5%左右。产权明晰的微观基础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州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产业集群的充分发展,使台州的工业产品快速占领同类产品市场,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台州市的医药化工、工艺制品、水泵阀门、汽摩配件等若干产业集群生产的30多个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居等一位。在医化方面,台州是中国最大的医药化学原料药生产出口基地,年出口额3亿多美元;在工艺品方面,台州是东南亚最大的圣诞礼品和节日灯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年出口额超达4亿美元左右;在阀门制造方面,台州是中国最大的阀门水暖配件生产基地,国内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出口量约占全国的60%;在服装机械方面,台州是中国最主要的服装机械生产出口基地,曲折缝机和裁剪机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在汽摩配件方面,台州是中国最大的摩托车及配件生产基地。

三、产业集群形成的根源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民营企业进入工业生产领域的制度约束逐渐放松。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非均衡状态以及公有制经济的低效率,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到半亩田的台州人走出田间,从事工业、建筑业、商贸业等新产业的创业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工业生产离不开企业家、资本、劳动和技术四大要素,台州的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在计划经济的边缘顽强地成长,依赖于当地敢闯敢冒敢于开拓进取的台州人,他们敏锐地发现获利机会并将资本、劳动、资源和技术结合起来创造出有效供给,主动满足市场需求,反过来,市场的发展又有力地支持了台州产业集群的发展。所以,敢于开拓的台州人、资金技术等资源、繁荣的市场就构成台州产业集群形成及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推动力。

(一)有效供给

在台州,从事长途贩运的商贩、原国有集体企业的销售人员、管理者等人员与外部市场联系密切,对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短缺现象以及实现有效供给的途径拥有比较充分的信息,他们往往充当了产业集群形成初期的创业者。由于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所有制歧视,当地台州人的创业资本很难从国有金融部门获得,必须依靠其原有资本积累以及通过血缘、亲缘等社会关系网络筹集,资本成为台州人创业的硬约束,这导致产业集群形成初期台州的民营企业普遍是规模较小的家庭作坊。另一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供给。资本和劳动力约束强度的差异决定了台州企业家首先选择投资规模小、密集使用劳动力的行业。以萌发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温岭大溪镇塑料制品产业集群为例,一户家庭购买一台注塑机就可以投入生产。一台注塑量为200—1000克的注塑机当时价格在14万—40万元之间,实力较强的家庭企业往往购进3—4台注塑机并雇佣3—5个工人进行生产。为了节约投资,很多家庭就将厂房设在自家的堂屋里,早期主要生产塑料桶、塑料绳等对资本和技术要求都不高的产品。

在台州产业集群形成初期,刚从土地上释放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尚未经过正规训练的初级劳动力,他们与资本的结合只能从事技术要求不高的粗加工领域。企业通过差异化生产获得超额利润实现资本积累,往往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而国有集体企业固有的低效率和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为技术骨干从国有集体企业中分离出来,或在工作日之外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创造了条件和可能。应当说,国有集体企业对台州产业集群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孵化器”作用。在椒江,泵类产业集群,始建于1952年的浙江真空设备集团(前身为浙江水泵厂)对这个产业集群的发展起到了产业孵化作用。改革开放以后,许多民营制泵企业经常聘请该企业的技术人员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1990年以后,一批技术骨干、管理骨干陆续从该公司分离出来,他们利用在原公司掌握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销售渠道等资源,自筹资金创办了白云制泵、精工制泵、兴华真空等十几家真空制泵生产企业。由于母厂在资金、设备和生产工艺方面具有优势,新办企业主要选择生产真空设备系列中的某个子系列产品。截至2001年,这些新办企业的年销售收入分别在200万—1000万元之间,实现的利润总额已大大超过了母厂的利润总额。浙江真空设备集团与椒江泵类产业集群的发展关系在台州民营企业的形成、壮大过程中是比较典型的。有些产业集群的形成,则是台州人通过邀请上海退休老工人或技术人员才逐步发展起来的。

简言之,在台州产业集群的起步阶段,民营企业往往进入对资金和技术要求不高的生产领域,这是创业企业家在外部金融市场约束和内部技术约束条件下的理性选择。在民营企业兴起过程中,公有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民营部门的人才培训、输送基地的功能。公有企业“流动性强”的技术、管理等人才陆续流向新兴的民营企业,剩下的往往是“流动性弱”的简单劳动力,这是追求高收益率的生产要素对体制落差的理性回应,从而客观上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形成与快速发展,也推动了台州产业集群

的形成和发展。

(二)市场支撑

随着塑料制品、模具、制泵、汽摩配件等民营企业在台州不断涌现,市场上对钢铁、石油、铝材等原材料的需求开始急剧增加,而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对钢材、石油等原材料加以严格控制,民营企业很难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计划指标。在巨大市场需求的诱导下,台州从事废旧物资收购的人员大量增加,他们通过回收废旧塑料生产再生塑料原料,拆解、拼装废旧机电等方式为发展中的民营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低成本原材料、生产设备及其零配件。路桥区峰江镇的废旧物料市场汇集了从全国各地以及从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地收购的废旧电机及机械设备。这些废旧金属器械汇集到市场后大多被重新加以利用,比如薄板材料,较大的可做家用电器冲压件,稍小的可做垫圈;厚的可做小农具和小商品中的合页,薄的可做轴承密封圈、胸针等等,废旧金属的二次利用率高达90%以上。以废旧物料市场为依托,峰江镇还形成了各种废旧物料的加工专业村,十份村有200多个废旧电器、电机和机械设备拆解加工厂,是远近闻名的“拆解专业村”;李蓍埭、后黄等村则办起200多个冶炼加工场,为当地生产企业提供铜铝毛坯;僧桥村利用当地充裕的加工原料办起家庭拉管工厂,大量生产钢管,被誉为“拉管专业村”;玉露洋村则利用当地废旧电器中拆解下来的黄铜资源,购入熔铜、拉丝等加工设备,生产各种规格的铜丝。台州产业集群形成初期,废旧物料市场及其衍生的废旧物资加工业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甚至连许多国有集体企业缺原料时也到路桥废旧市场来采购。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废金属市场提供的材料为温黄平原增加了10多亿工业产值。

从产品销售来看,产业集群形成初期台州的民营企业单体规模普遍较小、产量不高,没有能力也无必要建立自己独立的营销网络,他们往往通过“千军万马”跑供销、摆地摊等初级形式实现产品销售,企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为众多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共享式销售网络支撑的各类产品市场应运而生。对台州的中小企业而言,大规模集中交易的专业市场节约了企业建立独立销售渠道的费用,也有效地拓展了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的交易费用和信息费用,因而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的兴起必然内生出对共享式交易渠道——专业市场的需求。在台州,专业市场的创办者大都是当地的农民企业家,他们所创办的专业市场与本地制造业的经营活动联系非常紧密,充分满足了制造企业发展的需要。1979年台州城乡有各类专业市场367个,集贸商品成交额15.663亿元,到2001年各类专业市场的总数已经发展到569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105个,消费品市场464个,当年总成交额达301.23亿元。路桥是台州专业市场最为集中的地区,在80年代初中期,路桥兴办了22个专业市场,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日人流量约15万人次,1988年上述市场成交额共4.53亿元。目前路桥的专业市场已经发展到76家,中国日用品商城、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等大型市场为台州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辐射全国的共享式销售网络和信息渠道,有力地促进了民营企业迅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同时也有力地推动着台州各类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三)敢于开拓

台州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除了资金技术等资源供给和市场支撑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有一批敢闯敢冒敢于开拓的台州人。如果没有这批敢于开拓的人,最好的资源、最好的市场也很难发挥作用。当党中央一提出要改革开放后,他们就积极响应,打破计划经济的旧思想旧观念,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克服种种困难,创办各类企业,并在创业过程中逐步实现自己的独立劳动力产权、自主择业权、私有财产权、自主投资权、自由消费权等各种权利,最后成长为新台商。这一批人具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理念和道德标准,他们不等不靠,开拓进取,百折不挠,勇于竞争,优胜劣汰,天经地义,依法经营,诚信为本,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不管是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等不靠,开拓进取。他们以市场为导向,不等国家投资,不靠国家计划,依靠自己努力,自我发展,敢于从实际出发,创造条件,克服各种困难发展生产、发展经济。他们敢于“摸着石子过河”,在不断创新中前进,他们能主动到市场中去捕捉商机,敢于在竞争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

2、独立自主,敢于竞争。他们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能力,善于分析市场,寻求对策。他们没有任何依赖思想,自己决策,自担风险。他们敢于公开公平竞争,迫切要求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他们有事不找“市长”,找市场,任何困难都能自己克服。

3、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他们具有坚韧不拔的决心和百折不挠的意志。他们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知道有竞争就有风险。然而失败和挫折只会增强他们的决心和意志,“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们敢于在失败中去赢得竞争的胜利,而且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英雄气概。

4、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天经地义。这既是市场经济的一个规则,也是台州新商人的主要道德标准。只有优胜劣汰,才能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才能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淘汰的就要淘汰,该破产的就要破产,“不破不立”,送走旧的才能创造新的,才能达到资源的重新优化组合。职工下岗失业是经常现象,没有“下岗”和“失业”,就没有劳动力资源优化组合的机会。“有进就有出”,“有上就有下”这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普遍规律。

5、依法经营,诚信为本。台州新商人深深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一切都得按经济规律、经济规则办事。掌握经济规律,遵守经济法则,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取胜。市场经济也是以人为本的经济,生产就是为了消费,一切的经济活动都是为了消费者。以人为本。诚信经营,才能获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也就是这一批敢于开拓创新的台州人,改革开放以来为台州创办了8.5万多家工业企业,什么“联户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乡村集体企业”,使台州的工业企业从1978年的4669家增至目前的9万多家,即每60个人当中就有1家工业企业,这些小企业就是台州各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微观基础。也就是这么多的企业才使台州的工业产值从1978年的6.6亿元增至2005年的

3490多亿元,使台州从一个纯农业地区成为现代化工业城市。

由上述分析可见,由于有一批敢于开拓创新的台州人,加上当地充裕的劳动力、低廉的原材料和发达的市场网络,使台州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企业家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可以迅速组织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同时通过邻里效应,其他村民马上获取有关信息,迅速进入同类产品生产领域,使企业数量在短时间内出现爆发式增长,并逐步在周边地区形成产业扩散,最终在当地形成该类产品的产业集群。

四、产业集群的成长机理

台州的产业集群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集聚力、凝聚力这么强?主要是产业集群内企业有着成本—收益的内动力,不断推动着产业集群的不断成长壮大。从产业集群的成长过程看,一是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二是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张。经验事实表明,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往往是产业集群形成初期的基本特征,在这一发展阶段,受巨大市场需求的拉动,企业数量急速增加;新企业不断进入导致市场日趋饱和,随后企业数量扩张开始放缓以至停滞,企业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业整合,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逐步由企业数量扩张向企业规模扩张转变。企业的规模扩张过程实质上是获得超额利润,实现资本积累的过程,这取决于成本—收益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其一,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和配套生产体系不断降低生产成本,这是台州产业集群内企业相对于外地企业的竞争优势;其二,企业通过产品差异化和产品多样化获得更高的收益,这是产业集群内企业自身竞争优势的来源。

(一)专业化分工与配套生产体系

在台州产业集群内部,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大规模集聚,使企业内部分工转化为企业间的分工,而这种企业间分工的极限在于产品生产在技术上不可分的结合体。企业专业化使得产业集群获得生产效率收益以及由于上下游企业相互靠近带来的运输成本节省。产业集群内的绝大多数企业是从事特定分工工序的专业化企业,这些专业化企业往往为一家或若干家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提供零部件的配套生产,从而形成以价值链为纽带的“中心—外围型”配套生产体系。这种基于企业间专业化分工形成的配套生产体系作为台州产业集群的微观产业组织,其发展蕴涵着深厚的经济学道理。

产品生产过程中,各道分工工序的最佳生产规模事实上并不完全一致,在单个企业内组织所有分工工序的生产不可能使每道分工工序都处于最佳规模。但是在产业集群内,充分发达的企业间分工导致从事特定分工工序的专业化企业出现,他们通过转包零部件的生产任务,使产品生产过程中所经历的每道工序都可以实现最佳生产规模。这些专业化企业主要通过接受核心企业的订单而生存,由于定单数量存在着一定的波动,而短期内专业化企业的最佳生产规模是一定的,从而出现了专业化企业之间频繁地转包生产任务;即当订单量超过企业的最佳生产规模时,便向外转包生产任务,支付加工费;当订单量低于企业的最佳生产规模时,便接受其他企业的转包生产任务,获取加工费。

每道分工工序都存在大量的专业化企业,这一产业组织结构有效地对抗了需求波动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使每家专业化企业都可以在最佳生产规模上组织生产,取得最佳的生产效率。因此,产业集群内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往往比集群外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具有明显的低成本优势,这是台州产业集群内企业相对于外地企业最显著的竞争优势。在路桥—温岭摩托车产业集群内,浙江钱江摩托集团公司是台州最大的整车生产厂之一,在台州范围内长期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的零配件生产企业约800家,主要分布在温岭、路桥两地。这些配套企业分别专业化生产蝶刹、制动盘、气门挺柱、齿轮、起动电机、发电机、鞍座、摇臂总成、油箱、车架、制动器、前后轴、点火器等摩托车配件产品,与钱江摩托集团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由于获得稳定的低成本配件供应和运输成本的节省,钱江摩托集团的生产成本仅为国内同类企业的2/3,在产品定价上极具竞争力。在玉环阀门产业集群中,目前相关行业已经形成了从各类模具制作到铜棒加工、锻造、电镀、抛砂、装配、包装等各个生产环节相衔接的专业化分工配套协作产业链,阀门制造及配套加工工艺的生产效率比国内其他区域高出约15%~20%。事实上,工序的最优规模与该工序上的企业数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在温岭水泵产业集群中,塑胶电线生产企业就有100多家,微型电机及配件生产单位有210多家,水泵机壳铸件生产单位有1100多家,单铸件及模具生产单位有1700多家,水泵整机装配企业1600多家。这表明塑胶电线的最佳生产规模最大,水泵整机装机的最佳生产规模最小。通过专业化企业提供配件生产,温岭水泵的价格仅为国内同类厂家价格的1/2至1/3,极大地增强了当地水泵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企业间专业化分工的充分发达必然会导致频繁的中间产品交易,而大规模中间产品交易的顺利实现依赖于高效率交易机制的运行。台州产业集群内企业克服中间产品市场失灵的内在机制可以从信息传播和交易频繁两个视角来分析:①信息传播。在产业集群内,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任何一方在交易过程中发生的违约行为很容易被当地其他企业获悉,以致违约企业可能丧失与当地其他企业进一步合作的机会,从而交易双方都有积极性克制自己的机会主义行为,塑造良好的企业声誉。②交易频率。企业之间进行中间产品交易的频率极高,对长远利益的追求使得交易双方容易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配套企业由此可以获得稳定的销售对象;核心企业通过这种配套协作体系,可以获得专业化生产带来的生产效率收益并减少流动资金占用,从而形成以价值链为纽带的“中心—外围型”分工协作体系,呈现出“企业专业化,产业网络化”的发展格局。

(二)产品差异化与产品多样化

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爆发式增长使得同类产品生产企业在地理上呈现出密集分布状态,这往往会引致两个后果:一是同类产品价格迅速下降,从而满足了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二是企业之间为争夺订单而展开的竞争日益激烈。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为了积累充裕的成长资金,必须避免完全竞争导致利润水平趋向于零的情况出现,也就是说,企业要由以同质性为基础的价格竞争向以差异化为基础的品牌

竞争转换,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在台州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企业的成长资金(超额利润)是通过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实现的,其实质是通过引入新产品、开辟新市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潜在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企业这一过程中获取相应的创新回报,形成区别于集群内其他企业的独特竞争优势。理论上,这种创新活动可以概括为产品差异化与产品多样化两个方面。

产品差异化分为横向差异化和纵向差异化两类,前者是指同种产品在品种、规格、款式、造型、色彩、品牌、所用原材料等方面的差异;后者是指同种产品在质量方面的不同。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通过产品差异化创新可以缓解同质产品无限供给造成的价格竞争,并在细分市场上拥有相对垄断力,获得超额利润。在台州若干发展势头较好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过程中,产品差异化创新活动非常明显,例如塑料制品、水泵阀门、汽摩配件以及服装机械等行业均以产品门类众多、品种齐全而著称。以椒江下陈镇服装机械产业集群为例。该产业集群兴起于80年代中期,当时主要生产GN1-1型三代包缝机,凭借劳动力成本低廉降低价格,企业利润水平较低。尔后,当地企业家在产品种类、款式设计、技术发明等方面频繁的创新活动提高了企业的获利水平,使下陈镇集聚了数十家缝纫机整机生产企业和百余家零配件加工企业。目前下陈镇生产的服装机械品种约占国内品种总数的90%以上,企业之间呈现出产品差异化发展的竞争格局。飞跃集团的主导产品是高速工业缝纫机和家用缝纫机,现有25大系列200多个品种,目前致力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研发;宝石实业公司主要开发绷缝、包缝、曲折缝和暗缝等特种机;浙江杰克缝纫机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发花色平缝机,拥有各系列中高速超高速包缝机、高速平缝机、电脑缝纫机、特种机等共9大类100多个品种;浙江大洋衣车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裁剪机、断布机的企业,主导产品是CAD系列自动磨刀裁剪机;台州市顺发衣车有限公司主要生产GK26系列手提式封包机以及其他各类工业缝纫机。目前,台州椒江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服装机械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产品多样化是指新产品出现的过程,其本质是企业家发现新的市场机会,通过生产新产品获得创新利润的过程。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产品多样化往往表现为某一新产品的出现引致一个新产业的诞生。这种新产品可能是本地尚未生产但外地已有生产(称为引进型创新),或者该新产品是前所未有的(称完全创新)。目前,台州企业的产品多样化过程以引进型创新为主,往往依托已有的设备和技术生产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产品。比如随着大量同质企业的进入,台州摩托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利润逐渐下滑,部分企业转而生产摩托型电动自行车,这一新产品充分利用了当地原有的模具和摩配优势,从而在摩托车制造企业大量集聚的路桥、黄岩等地日渐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集群。产品多样化是通过企业家的创新活动使得产业集群内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又一条途径,它可以解释台州产业集群中产品线不断拓宽的现象。以温岭大溪镇塑料制品产业集群为例。1989年在宁波某塑料制品厂打工的大溪镇大溪村村民金庆行从宁波购入注塑机在大溪村生产塑料制品,成为当地村民从事塑料制品业生产的发端。这一时期,注塑户大多把厂房设在自家堂屋里,主要生产塑料座椅、淘米娄、切菜板

以及盆、盘、桶等日用塑料容器产品。由于产品适销对路,企业收益颇丰,迅速吸引了全村345户村民中190户从事日用塑料生产,相邻的大仓村和相宜村也逐渐出现从事塑料制品生产的家庭作坊。注塑企业爆发式增长致使日用塑料制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润水平逐渐下降,迫使企业家积极从事产品创新。近年来,大溪镇塑料制品业的新产品开发层出不穷,日用塑料制品品种已经扩大到塑料盆、塑料桶、凉鞋、拖鞋、饮料器皿、塑料箱包、塑料包装、塑料丝绳等80多种,一些企业以敏锐的目光从事产品多样化创新,这不仅使企业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积累成长资金,也使大溪塑料制品产业集群逐步以日用塑料制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向日用、工业塑料制品综合性生产基地转化。

台州产业集群中频繁涌现的产品差异化和产品多样化创新活动,与台州的经商传统和人文精神有明显联系。浙东学派提供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思想和根植于民间的“台州式的硬气”孕育了台州人讲求实效、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另一方面,台州产业集群中活跃的创新活动与专业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当地发达的专业市场网络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需求信息、产品信息和销售渠道,成为企业从事创新活动的重要源泉。以塑料制品行业为例,原料市场、产品市场和设备市场对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①原料市场:日用塑料制品、汽摩塑料配件、注塑鞋类等需要共同的原料——“塑料粒子和再生塑料粒子”,路桥塑料化工市场是浙江省规模较大的塑料原料市场,为台州塑料制品企业提供品种齐全、价格低廉的原材料以及源源不断的有关新材料、新技术的市场信息。②产品市场:不同塑料制品企业通过共享式销售渠道销售产品,加速了市场信息在企业之间的流动,有利于企业的产品创新及扩散。台州市塑料制品专业市场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和大溪塑料制品专业市场,这两个市场为当地塑料制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提供了销售渠道和市场网络,并及时向本地塑料制品生产企业提供需求动向等信息,是台州日用塑料制品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③设备市场:路桥塑料机械专业市场大规模向台州从事塑料生产的中小企业提供1000克以下的注塑机和其他塑料机械设备,承担着为本地数千家塑料制品生产企业提供有关国内外制塑机器设备最新发展动向等行业信息的功能。台州活跃的市场交易甚至使不同产业集群以专业市场为结点相互联接起来,形成信息、技术、销售渠道等资源的共享,加速了企业的产品差异化和产品多样化创新的速度,使台州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了高度关联和互动发展的产业网络。

五、产业集群对台州经济的影响

产业集群在台州的崛起使台州的经济面貌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1978年,台州GDP 总量为10.3亿元,在全省11个地市中位居第十位,当年财政总收入1.19亿元,是省内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之一。2005年,台州GDP总量迅速增至1247.43亿元,仅次于杭、甬、温、绍,位于全省第五位。台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却是台州依赖产业集群这一有效率的产业空间组织,通过当地企业家的创新活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人文特征的欠发达地区内源式增长的经济发展道路。

(一)产业集群推进了台州工业化

台州主要产业集群的发展在推动地方工业化进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按照产业大类划分,台州的医药化工、汽车摩托车及配件、家用电器、水泵阀门、工艺制品、服装机械、模具塑料、食品饮料、鞋帽服装等九大产业集群,其工业产值己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

年全市共实现工业产值3490亿元,其中上述七大产业工业产值是2847.7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1.58%。根据统计部门对国有和500万上规模工业的统计,近年来位居台州分行业总产值前列的8个行业除电力工业外就是台州目前发展规模较大、发展势头较好的7类主要产业集群所在的行业。2004年,位居规模以上工业前8位的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216.05亿元;水泵阀门压缩机等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是172.48亿元;电机家电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是121.01亿元;塑料制品业,产值是102.38亿元;医药制造业,产值是82.66亿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值是77.68亿元;服装机械等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是71.35亿元;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产值是69.19亿元。这八大行业对当地工业总产值的总贡献率达67.47%,不包括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则其他7个行业的贡献率是61.73%。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水泵阀门压缩机等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机家电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对当年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5.97%、12.75%和8.94%。医药制造业如果加上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则对当年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可达10.53%。在所有32个工业行业中居前三位,成为台州制造业中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同时,在这7大行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水泵阀门压缩机等通用设备制造业、服装机械等专用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等四大产业的产值2004年比1998年都增长了3倍以上。由此可见,规模较大、发展较快的产业集群充当了推进台州工业化的主力军。

(二)产业集群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变

目前,台州已形成汽摩配件、塑料制品、模具制品、服装机械、水泵阀门等30多类产业集群,各类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的兴起与壮大,极大地增强了台州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有效地推动了台州经济结构从“一、二、三”向“二、三、一”的转换过程。从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的变动情况看,1978年台州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构成分别为47.28:29.42:23.30,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结构。80年代中期以来,以各种中小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集群的兴起、发展和壮大,使得第二产业对台州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在各类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的80年代中后期,台州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首次超过了第一产业(1987)年;90年代初期以后,产业集群进入强化发展阶段,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提高;2005年三次产业构成已经调整为8.0:52.6:39.4,其中台州市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24.38%上升为2005年的47.97%,台州的经济增长已从传统的农业主导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工业主导模式。

(三)产业集群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

从空间上看,台州市辖区以黄土岭为界,可以划分为南北两大区域。台州北部区域包括三门、天台、仙居和临海四县(市),陆地面积6661平方公里;台州南部区域包括椒江、路桥、黄岩、温岭和玉环五县(市、区),陆地面积2750平方公里。在改革开放初期,台州南北两大区域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尤其是区位条件和自然禀赋比较接近的三门和玉环,1978年时,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是0.70亿元和0.79亿元;人均GDP分别为210元和250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分别为725万元和847万元,玉环略比三门好些。临海和温岭在1978年时,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是1.89亿元和1.84亿元;人均GDP分别为207元和196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分别为2208万元和1860万元,各项指标临海都比温岭好。在工业化进程中,台州的经济增长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特点。1978—2004年南部区域GDP名义增长率为21.2%,北部区域为17.6%。平均增长率的差别对南北差异形成了累积作用。从各县市来看,2004年玉环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已分别为三门的3.27倍、3.35倍、2.81倍;温岭的三项经济指标则均为临海的2倍左右。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1978年南部区域三次产业构成44.74:31.40:23.86,而北部区域为49.96:27.12:22.92,两者都处于工业化前期。2004年南部区域三次产业构成为6.86:58.62:34.52,而北部区域为

12.23:52.87:34.90,南部区域工业化推进速度明显快于北部区域。

北部区域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原因并不在于缺少政府支持,事实上,北部区域在农村工业化起步阶段获得的浙江省政府对社队企业的专项扶持资金(无息周转金)是同期南部区域的4.07倍。经验事实表明,台州南北两大区域经济绩效的差异与两地产业集群的发展密切相关。与台州在地理上划分为南北两大区域类似,其产业集群也可以黄土岭为界,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部区域是产业集群密集分布区域,北部区域是产业集群稀少分布区域。因此影响了北部经济的发展。

六、继续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台州的产业集群虽然这几年来发展很快,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和基础,但集群在发展空间布局上,在内部有序竞争上、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等都有些不科学不理想之处,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促进台州各产业集群更快更好发展。

(一)抓好规划,搞好论证

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规划,根据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台州产业现状,理清产业集群发展思路,提出不同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难点、支持体系及目标步骤等。并对每一个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充分的论证。重点要研究以下一些问题:

1、集群的定向和定位问题。产业集群的定向要符合产业发展大趋势,要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趋势确定集群的产业发展方向。同时要考虑集群的最终领域或方向是在动态变化中形成的,所以在发

展引导上要适当宽些,瞄准一个大致的方向,在实施中渐近确定的目标和进行具体定位。目前我市有些产业集群,例如食品加工业、服装鞋帽加工等这几年发展不快,应重新研究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问题。

2、要考虑技术创新潜力问题。技术创新潜力是集群升级的基础,没有这一潜力,集群就很难发展。技术创新潜力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这一产业本身是否有产业升级的内在潜力,是否有提升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本地企业是否具备技术创新所必备的潜力,没有一定的技术、人才、设备等基础至少目前难以创新。

技术或者产品既是产业集群的重要支点,同时也是培育产业集群的切入点。对技术或产品的评价选择要看市场,但不能只看市场,因为市场在不断细化或分割。因此要进行需求和创新机会两者的相互比较,从技术角度研究产业集群对市场因素进行分割、解构和整合的能力。台湾新竹产业集群的兴起,当初只是看准了IP行业,后来利用了大陆和东南亚的加工业优势,从计算机外设切入,最后形成一个发达的产业集群。

3、要考虑资源的集聚配置能力。资源包括技术、人才、资金、原材物料、半成品、信息等等。集聚配置能力包括对资源的吸引力、集聚力、配送力和转化力。而这些能力主要是通过市场的内在机制来实现,因此要分析研究市场情况,特别是要素市场及其运作机制。选择资源集聚配置能力较强的区域和产业作为该产业发展的重点或核心地区。对水产品加工等产业要充分考虑水产资源的有限性,重点要研究它们的深加工,向科技高附加值方面发展,否则将直接影响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

4、要考虑环境优势。环境包括地理区位、交通运输、要素成本、环境保护等硬环境,也包括政府服务、市场秩序、协同机制、人文理念、社会治安等软环境。资本和人才的流动与环境优劣紧密相连。资本的本质就是获取利润,哪个地方的环境好、外部经济性好、企业获得的利润多,那么资本和企业就会往那里流。反之,环境条件差,进来的资本、人才等各种资源就会外流,企业也会外迁。同时,环境的优势是相比较而言的,当另一地区的环境比这一地区更优时,集群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因此,集群区位的选择不仅要分析研究目前该地区的环境状况,而且要对今后的环境改善和提高也要有一定的研究和对策措施。

(二)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完善强有力的支持体系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空间和技术、信息、资金等支持体系。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更需要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体系。因为小企业“船小好调头”,进来容易出去也快。所以在发展产业集群时必须高度重视空间环境和支持体系的建设。

1、依托产业基地,加快产业集群主体区块建设。产业集群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区和经济开发区,不一定都在同一个封闭的地域内,是一种开放型发散式的区域结构,其“链接性”强,“兼容性”好。但是产业集群一般都有其一、二个主体区块,使其成为该产业集群的研发、创新、交流、信息、物流等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 势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转 移,如成都女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期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所占比 例较大;中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中技术、 资源和市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服务领域中日趋突出,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 务服务、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壮大起来,现代服务业集群保持较快的发展。 表1:典型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

2020婚礼行业现状及前景趋势

2020年婚礼行业现状及 前景趋势 2020年

目录 1.婚礼行业现状 (4) 1.1婚礼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4) 1.2婚礼市场规模分析 (6) 1.3婚礼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7) 2.婚礼行业存在的问题 (10) 2.1婚庆服务基本是一次性消费 (10) 2.2婚庆公司运营管理成本高 (10) 2.3婚庆服务专业化程度不够 (11) 2.4婚庆服务具有本地化属性 (11) 2.5婚庆市场具有非常明显的淡旺季 (12) 2.6供应链整合度低 (12) 2.7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2) 2.8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3) 3.婚礼行业前景趋势 (14) 3.1婚庆产业链庞大亟待整合 (14) 3.2“个性化定制”受宠 (14) 3.3“一体式服务”为发展所趋 (15) 3.4品牌不断强化 (15) 3.5婚庆+互联网已经成为标配风生水起 (15) 3.6延伸产业链 (16)

3.7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16) 3.8呈现集群化分布 (16) 3.9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17) 4.婚礼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9) 4.1婚礼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9) 4.2婚礼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9) 4.3婚礼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9) 4.4婚礼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20) 5.婚礼行业竞争分析 (21) 5.1婚礼行业竞争分析 (21)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1)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1)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2)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22) 5.2中国婚礼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2) 5.3中国婚礼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3) 6.婚礼产业投资分析 (23) 6.1中国婚礼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4) 6.2中国婚礼行业投资风险 (24) 6.3中国婚礼行业投资收益 (25)

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

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其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以及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而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变迁有其理论依据。 相关文献回顾 1.亚当.斯密和马克思的分工协作理论 亚当.斯密目睹了工业化初期生产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所产生的效率。他认为,劳动分工是国民财富增进的源泉,是经济生活的核心现象。他在《国富论》中分析到:劳动生产率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斯密不仅一般论述了采取分工生产的方式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深入分析了产生分工效率的原因。他将分工分为三种:一是企业内分工;二是企业间分工,即企业间劳动和生产的专业化;三是产业分工或社会分工。第二种分工形式实质是企业集群形成的理论依据所在。正是因为这种分工,企业集群才会具有无论是单个企业还是整个市场都无法具备的效率优势,过细分工和市场分工都有一系列弊端。而企业集群保证了分工与专业化的效率,与此同时还能将分工与专业化进一步深化,反过来又促进了企业集群的发展。 马克思认为生产组织方式的选择必须满足降低个别价值的目的,否则,资本增值的目标将难以实现。所以当事实证明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分工与协作具有更高的生产率时,采取这种生产组织方式就成为资本家的普遍行为,以便利用分工的优势降低成本。马克思认为,建立在协作基础上的企业生产,可以产生比分散生产更大的效率。产生合力效应原因是:第一,协作性的集体生产在相同产量的条件下比分散生产节约了占用的空间;第二,有利于在交货期临近或其它紧急情况出现时,集中生产能完成较大的生产量;第三,在集体生产的环境中,个人能力可以通过劳动效率间的差异表现出来,努力争先的竞赛,提高了生产率;第四,把不同的生产环节容纳在一个企业中,有利于管理和控制,可以保持生产的连续性和比例性;第五,协作性的集体生产提高了生产资料的利用率。总之,对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追求,成为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动因。 2.马歇尔的规模经济理论 马歇尔(AlfredMarshall)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马歇尔所指的外部规模经济概念是指在特定区域的由于某种产业的集聚发展所引起的该区域内生产企业的整体成本下降。通过对英国一些传统工业的企业集群现象的考察,马歇尔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企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企业集群是基于外部规模经济而形成的。马歇尔认为外部规模经济与内部规模经济同样具有产业组织效率,因此是十分重要的,“这种经济往往能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即通常所说的工业地区分布——而获得。”马歇尔把专业化产业集聚的特定地区称为“产业区”。马歇尔对导致规模经济的原因作了细致的探讨。他认为,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利益,是技术的经济、机械的经济和原料的经济。因为,大工厂可以采用高效率的机械,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机械的经济所获得的各种利益是小工厂难以企及的。大企业的大批量采购可以获得相对低的价格,而且大批量运输保证了对运输工具的充分利用,因此有着较低的运输成本。企业集聚在“产业区”内,可以降低劳动力的搜寻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信息的溢出可以使集聚企业的生产效率高于单个的分散的企业,特别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知识在该地区的溢出。协同创新的环境也促进了企业集群的发展。

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构筑跨越发展战略支撑

肥东发展与改革 肥东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 (总第18期)2008年4月23日------------------------------------------------------------------------------------------------ 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构筑跨越发展战略支撑 ——赴河南省长垣县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外地产业集群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编制好我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提升我县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助推肥东跨越式发展,经县领导同意,4月18日下午,县发改委组织县直有关部门前往河南省长垣县学习考察。现将此次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长垣县概况和近年来经济发展情况 长垣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隶属新乡市,地处豫北平原,东靠黄河,与山东省东明县隔河相望,西(北)邻滑县,南界封丘,北依濮阳,居郑州、新乡、安阳、濮阳、开封、菏泽等城市群中心。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8乡、4个办事处,总人口80万,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县和绿色农业示范区、中国防腐蚀之都、中国厨师之乡、建筑之乡、起重机械之乡、医疗器械

之乡,是河南省城镇化建设重点县、扩权县和对外开放重点县,系“中国中部经济百强县”。 目前,该县综合经济实力在河南省108个县(市)中排序第33位,较1990年前移了59个位次。近5年来,长垣县GDP年均增速在2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速达30%左右,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4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60%以上。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3.2亿元,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9亿元,增长42.1%,实现利润4亿元,增长170.8%。财政收入完成2.57亿元,增长2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9亿元,增长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7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62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4198元,增长17.3%。 二、长垣县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既无区位优势,又无资源优势,地处黄泛区的长垣县,近年来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被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誉为“长垣现象”、“北方的温州”。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为何发展得这么快,取得如此大的成绩,通过学习考察,我们得知,这主要得益于长垣县在近年的发展实践中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的新路子,加快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向骨干龙头企业集聚、向城镇集聚、向工业园区集聚,培育形成了七大优势产业(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建筑、防腐、烹饪、绿色食品、苗木花卉)、六大经济板块(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商贸流通、特色农业、劳务

产业发展的集群化

产业发展的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分析 【内容提要】产业的集聚发展、相互间渗透发展以及产业持续发展构成了新世纪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本文将逐一分析和探讨产业发展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的内在涵义及其相互关联性,以期对把握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有所启示。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融合产业生态循环经济 一、产业发展集群化 集群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产业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行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集群包括一连串上、中、下游产业以及其他企业或机构,这些产业、企业或是机构对于竞争都很重要,它们包括了零件、设备、服务等特殊原料晶的供应商以及特殊基础建设的提供者。集群通常会向下延伸到下游的通路和顾客上,也会延伸到互补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和本产业有关的技能、科技、或是共同原料等方面的公司上。最后,集群还包括了政府和其他机构——像大学、制定标准的机构、职业训练中心以及贸易组织等——以提供专业的训练、教育、资讯、研究以及技术支援” ①。集群化是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它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它不仅可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而且也成为提高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力量。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从世界范围看,集群化已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业大多是集群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产业集群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 产业集群作为由产业、人口、城镇、信息、基础设施等要素构成的非平衡态、非线形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通过内部要素的相互融合以及与外部系统物质、能量、信息的频繁交换维系着自身的存在。产业集群在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中,不断体现出对区域经济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即不断体现内部各要素的整合功能,并实现自身结构的自组织②及有序化发展。波特指出,一旦一个集群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过程会促进它的成长。产业集群的演化是根源于所有参与主体为谋取生存与发展机遇的自主自发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由参与竞争的各种力量所决定的。换句话说,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区域经济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自组织的演化过程。产业集群演化进程中的各种性质、特征及运行机制都与此有直接的关系,集群中各类主体、各个要素在经济活动中既竞争又合作、既开放又封闭,通过相互作用促成整个系统不断分化又不断整合,不断导致无序又不断形成有序,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从平衡到打破平衡再到新的平衡而不断转化发展的。产业集群就是各要素(如图1、图2所示)作用力的耦合,各要素系统及系统内诸要素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影响产业集群的形成,决定产业产出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按照集群的产业性质,可以将产业集群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统产业集群。它以传统的手工业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部门为主,如纺织、服装、制鞋、家具、五金制品等行业,大量的中小企业在空间上相互集中,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市场组织网络。在这种产业集群内,劳动分工比较精细,专业化程度较高,市场组织网络发达。典型的例子是意大利的特色产业区。二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它主要依托当地的科研力量,如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发展高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试卷及答案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试卷本试卷共有单选题10 道,多选题10 道,判断题10 道,总分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 一、判断题(10 道) 1. 产业集群的空间尺度和范围取决于发展集群的地方经济的能力,没有固定的规定。 正确 2. 市场驱动型集群所包含的外源企业内部的网络化程度比较高。 错误 3. “三来一补”指的是来料加工、来件加工、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 正确 4. 中国发现地质储量50亿-300亿立方米的中型气田64个。 错误 5. 事实上,产业集群可能是单一的横向关联,也可能是单一的纵向关联。 正确 6. 湖北十堰汽配城是一种典型的销地驱动型产业集群。 正确 7. 产业的纵向关联是指围绕一个企业,从原材料的筛选、加工、制造、组装到精深加工、产品的多元化等方面的延伸。 正确 8. 产业关联分为两类,分别是横向关联和纵向关联。 正确 9. 中关村科技园是一类技术转化型产业集群。 错误 10. 中国发现地质储量大于300亿立方米的大型气田64个。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的烟草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B. 云南省 2. 广西的铝资源没能形成有规模的产业集群,关键原因是() B. 资源数量不能够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的要求 3. 知识技术研发产业集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瓶颈因素是()。 A. 产品生命周期相对短 4. 在我国从研发到产业化投资强度大约为()。 A. 1:50 5. 产业集群的第一特征是()。 A. 产业关联 6. 以下各项属于知识技术型产业集群的是()。 D. 美国微软 7. 我国煤炭产业集群最有代表性的地区是()。 A. 山西省

婚庆公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婚庆公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呈报“金夫人”) 提报人:罗洪禹

目录: 一、前言 (3) 二、婚庆公司现状 (4) 三、项目建设及必要性 (5) 四、项目市场预测及建设规模 (6) 五、公司组织架构及劳动定员 (10) 六、项目投资估算 (12) 七、合作方式 (13) 八、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3)

一、前言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得到提高,在消费观念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在满足了物质消费的基础上,已经朝精神需求方面发展,而在像沈阳这样的相对较发达城市,消费观念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但是作为朝阳产业的婚庆行业,虽行业市场庞大,但却未形成产业链,更谈不上规模经营和品牌服务,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方面却存在很多的信任危机。美容、美发、影楼、酒楼、花卉市场和旅行社基本上都分散经营,从事婚庆业的公司、门店,也都规模不大,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参差不齐。同时,婚庆服务品牌开发之后,“传统”项目多,服务面窄,仅限于彩车、司仪、婚宴、旅游等几个部分,难以满足当代青年追求的多元化、时尚化、个性化服务。 1、市场调查: ●64%的人认为婚嫁是人生大事,应倾力为之; ●83%的人认为,婚礼费用应由家庭成员和新人共同承担; ●%的人表示其储蓄存款是为了结婚消费支出; ●地区差异、经济发展状况、所受教育程度、接受新事物的机会等均是影响新人结婚方式的重要因素。 ●婚礼宴请和蜜月旅行是中国婚礼花费比例最高的项目; 2、项目背景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结婚产业”?通俗讲,是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新婚阶段的新婚人群提供系列产品和全面服务的各种行业的集合,是传统意义上仅注重婚庆典礼的婚庆行业的

中国三大激光产业集群

透析中国三大激光产业集群 导读:目前我国激光产业主要应用于激光加工、医疗等行业,其中科研开发领域占12%,材料加工领域占32%,通讯领域占12%,信息领域占14%,医学领域占20%,测量与其他领域各占9%和1%。 OFweek激光网讯:激光加工(包括激光切割、焊接及表面处理等)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我国激光加工产业正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激光这个高科技名词已经由“阳春白雪”变为了真正的社会生产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已成为中国激光加工行业的现实。 激光作为新型光源,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好及高能量密度等特点。以激光器为基础的激光工业在全球发展发展迅猛,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通讯、信息处理、医疗卫生、军事、文化教育以及科研等方面。据统计,从高端的光纤到常见的条形码扫描仪,每年和激光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高达上万亿美元。 激光产业已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分布,上游主要包括激光材料及配套元器件,中游主要为各种激光器及其配套设备,下游则以激光应用产品、消费产品、仪器设备为主。国内激光市场主要包括激光加工设备、光通信器件与设备、激光测量设备、激光器、激光医疗设备、激光元部件等,要应用则在于工业加工和光通信市场,两者占据了近7成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激光产业主要应用于激光加工、医疗等行业,其中科研开发领域占12%,材料加工领域占32%,通讯领域占12%,信息领域占14%,医学领域占20%,测量与其他领域各占9%和1%。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5个国家级激光技术研究中心,10多个研究机构;有21个省、市生产和销售激光产品,常年有定型产品生产和销售、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单位有200多家。国内激光行业已形成激光晶体、关键元器件、配套件、激光器、激光系统、应用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等环节构成的较完整的产业链。 我国激光加工产业可以分为四个产业带,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华中地区和环渤海地区。这四个产业带侧重点不同,珠三角以中小功率激光加工机为主,长三角以大功率激光切割焊接设备为主,环渤海以大功率激光熔覆和全固态激光为主,以武汉为首的华中地区则覆盖了大、中、小激光加工设备。 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一些老工业基地及小企业基地,开始向高端制造领域转型。例如温州激光产业集群及鞍山大力发展激光产业等。 一、2020年武汉将成全球激光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集聚地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集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近年来,市已在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呈现出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的特征,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已连续5年纳入全省重点扶持产业集群范畴水产品加工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二十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之一但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还较低,主要是规模小,企业个数和知名品牌少,产业链短、市域内配套率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发挥全市工业优势,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生产要素有效集中,促进企业集聚、行业整合、产业集中,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培植骨干企业,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引导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全市工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二)主要目标。期间,按照“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要求,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整合优势人

力和技术资源,发展壮大石化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和医药化工五大产业集群,力争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范畴。末,力争我市机械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总产值均达到100亿元,成为全国石化设备重要制造基地和主要研发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大市。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原则,以政府为主导,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内在规律,与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结合,对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高层次专业人员的作用,把产业集群规划编制的过程作为政府、企业、协会和专家等各方资源综合和融合的过程,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 (二)加强产业聚集区的建设。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园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要采取产业链带动、品牌带动、市场带动等多种模式,搞好产业园区的规划发展。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集约化程度,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引导龙头企业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实现聚集。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产业集聚中关联度高、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龙头作用。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有力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骨干企业集中。期间,重点支持产值过亿元的10家骨干企业。 (四)突出抓好产业链条延伸。以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为基础,明确产业延伸的方

产业集群的本土化策略研究

产业集群的本土化策略研究 摘要:产业集群作为经济效率的源泉,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已成为全球的普遍共识,许多国家政府已经将集群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随着集群的“遍地开花”,如何保持本土化集群的持久竞争优势,如何使“嵌入型”集群扎根,都是当前集群发展面临的挑战。从各国集群的实践看,根本路径在于采取以创新为导向的“本土化”策略,将企业置身于本地的网络中,从而促进集群持续的创新。 关键词:网络本土化;地域根植性;学习效应;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585(2004)06-0070-05 一、“本土化”策略的提出 迈克?波特(新竞争经济学,1990)认为,产业集群是许多竞争性或者互补性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合。这些集群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因而被称为地方产业集群(1ocalclusterofindustry)或者区域集群(Regionalcluster)。集群的区域性、地方性决定了集群必然具有本土化特征,也只有本土化才能使集群扎根于本地,真正发挥集聚的竞争优势。“本土化”具有双重含义,一指集群的“地域根植性”(embeddedness),二指集群产品创新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根植性”是波兰尼首先提出的,旨在研究社会制度特征及社会网络对市场的影响程度;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M.Granovetter)在1985年指出根植性的内涵,认为那种嵌入在特定的社会结构、人脉关系网络中的经济活动是最具有可靠性和可预见性;社会学者巴格那斯(Bagnasco)提出“社会地域生产综合体”的概念,也强调了网络的本土化是成功的产业区的标志,特定区域的社会关系网、特殊的劳动力群体及特殊的产业氛围是产业区运转顺畅的关键因素:史德泊(stoper)分析了地方的传统习俗及规则、本土化的制度安排是促使生产体系的地理集中的关键因素;这些论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本土化”的内涵和特点,就产业集群而言,“本土化”主要是基于集群的区域文化环境及本地企业间、各机构间的网络协作关系,生产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品。 二、集群“本土化”策略的内涵 (一)集群必须扎根于本土文化环境的基础上。 以血缘和亲缘造就的本土文化具有很强的粘结性,促使集群中的企业紧密联系,相互信任与合作,这样的集群不容易从地域上转移,而且具有很强的内在成长性和整体扩张性;集群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都带有明显的本土化色彩,如浙江温州模式就是一种本土化的家庭式个体经营方式:本地独特的传统技艺促使集群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集群进一步专业化分工,生产的专业特色品是集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例如意大利和浙江的轻工业集群,都是扎根在传统的手工艺术和本土文化基础上,具有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市场的占有份额大,据统计,仅意大利的66个集群每年出口额就占整个国家出口额的40%以上。 (二)集群网络的本土化。 1.网络关系的本土化。哈里森(1992)指出,集群中的经济行为是深深扎根于本地的经济联系中,这些经济关系是由产业网络和人脉网络构成的。第一,产业网络的本土化。它是指由“供应商网络———生产制造网络———销售网络”组成的完整的产业网络,完全地根植在集群区域内,而不是通过复制的方式移植到集群内。这样的集群产业链衔接紧密,下游的生产制造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材料、机器设备等上游供应商,并与许多原材料包装、零部件生产等中间配套企业保持紧密联系。本土化网络的专业化分工明细,网络的生产功能和贸易功能相互依托,并行发展可以促进集群网络更加发达,集群优势更加明显。第二,地方性人脉网络的形成。集群中的企业和个人频繁而非正式地相互学习和相互作用,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等逐渐

中国婚庆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晚婚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

中国婚庆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晚婚成为 行业发展新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婚庆行业正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面对潜力巨大的婚庆市场,国内婚庆行业的发展也在发生着改变。新婚人群对于结婚的消费需求已由过去的模式化、单一化需求逐渐转变为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婚庆行业市场规模也在稳定增长,未来其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适婚年龄的主力军为85后、90后人群,而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这一代多为独生子女。随着85后90后成为结婚的主力,我国办理结婚登记的人数已经连续四年下降。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婚庆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059.1万对,比上年减少83.7万对,同比下降7.3%。据了解,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结婚年龄也在不断推后。对不少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来说,婚姻不再是获得安全感的唯一途径。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此外,据数据显示:2010年-2014年我国新人初婚年龄集中区间由20-24岁延至25-29岁。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居民初婚年龄将继续集中在25-29岁区间,并有继续向大龄发展的趋势,更长时间的财富积累使得消费者对婚庆具备更强的支付能力。 尽管随着人口红利消失,结婚人口降低,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结婚对数规模仍然较大,婚庆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婚嫁行业资金消费不断上涨,客单价消费的增长,将为婚礼市场带来新的增量。 据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狭义婚嫁消费(包括婚礼策划、婚纱摄影、婚纱礼服、婚宴四大核心产业)市场规模达14623亿元,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突破18000亿元。同时,到2021年将突破30000亿元,未来几年婚庆行业市场潜力巨大。 不同地区对婚庆预算各有不同,在婚礼城市的预算排名中,倾向于花费4-6万办婚礼的前三名省市是北京(37%)、广东(29.7%)和四川省(29%);愿意花费6-8万办婚礼的前三省市是四川(50.5%)、江苏(34.6%)和陕西(30.8%);愿意花费10万元以上举办婚礼的省市中,上海一枝独秀(17.2%)。大部分的省份婚礼花费预算在4-8万之间。 酒席在婚礼预算花费中比重较大。据数据显示,2014年来我国婚宴酒席市场规模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我国婚宴酒席行业市场规模为3845亿元,同比下滑2.78%。2013-2017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据预测,预计2018年中国婚宴酒席行业市场规模将下滑至3750亿元. 从酒席的消费情况来看:近年来,新人在婚宴酒席上的花费不断创新高。据数据显示: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docx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 ——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 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 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 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 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 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 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 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 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 产业集群转移,如成都女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 期 ◆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 业集群所占比例较大;中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 中技术、资源和市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意见

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意见 发布时间:2009-5-5信息来源: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集聚在一起。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通过调研,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发展缺乏上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支持; 2、低水平重复建设依然严重; 3、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4、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我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1、坚持科学规划、高起点建设 为突出尾毛产业集群特色,按照“科学规划、高起点设计、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打造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产业集群”的建设思想,对产业集群的地理位置,区位交通、行业资源、企业分布等情况进行定位。 (1)在产业集群规划方面,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通过政策调整,在整个产业范围内统筹生产力布局,明确产业定位,规划产业分工,制定以促进关联、合并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集群化发展体系。按照“整合资源、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拉长链条、提高水平、打造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的质量和数量。使产业集群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承载区和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区。 2、在产业规划方面,按照“块状经济”发展的特点,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引导相关企业集中布局,连片发展。 3、在企业厂房建设方面,按照标准化厂房建设要求集约利用土地。同时,对产业集群道路,网络建设等基础设施也要进行科学论证,一次设计到位 2、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制订出台了重点企业挂牌保护、纳税人评议执法部门、检查收费许可证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进行重奖和表彰,让他们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得地位,社会上得荣誉。一方面成立经济环境整治领导组,专门受理企业和商户的投诉,查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违纪案件,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企业座谈会,交流经验,探讨发展新思路,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重点开展企业同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对企业生产经营区的基础设施和娱乐、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工程进行了完善,努力为客商提供一个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 3、加强体系建设,推进行业管理 在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建立融资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好地满足企业生产流资需求;二是建设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中国中小企业网站,使其成为企业的门户,成为企业的宣传队。在推进行业管理方面,一是成立产业协会,并完善制定了一整套产业政策及交易管

目前中国婚庆市场分析

目前中国婚庆市场分析 一、婚庆产业是一项朝阳产业,蕴藏着巨大商机 来自民政部的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将近1000万对新人喜结良缘(2009年为1000余万对),全国每年因结婚产生的消费总额已达近5000亿元。巨大的消费额不但催生了影楼、婚宴、婚庆用品、婚庆服饰等行业,许多配套行业如摄影摄像器材、美容美发、珠宝首饰、家居用品、餐饮,甚至装饰材料、汽车、房产、银行贷款、保险理财等也相继进军这一领域。字1990年我国第一家婚庆公司成立以来,国内的婚庆业现已逐渐形成一个大市场。调查结果显示,62.9%的人认为结婚需要举办婚礼。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婚庆市场最为红火,仅北京的婚介机构和婚庆公司就达1000多家,为全国之最。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得到提高,在消费观念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在满足了物质消费的基础上,已经朝精神需求方面发展,而在一些发达的城市,这种消费观念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而促销了象旅游、婚庆这些行业的火暴。但是作为朝阳产业的婚庆行业,但是这个新兴的行业市场虽大,但却仍未形成产业链,更谈不上规模经营和品牌服务,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方面却存在很多的信任危机。美容、美发、影楼、酒楼、花卉市场和旅行社基本上都分散经营,从事婚庆业的公司、门店,也都规模不大,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参差不齐。同时,婚庆服务品牌开发之后,“传统”项目多,服务面窄,仅限于彩车、司仪、宴会、旅游等几部分,难以满足当代青年追求的多元化、时尚化、个性化服务。 只有把婚庆当作一个产业来开发,婚庆市场就会越办越火。给婚庆公司评定星级,按规格定价位。规范了婚庆市场,激励婚庆公司提高自身素质,使新人们在举办婚礼时不再遇到那么多的麻烦。具有信誉的婚庆用品主题商场将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二、中国结婚产业的发展与特性 (一)什么是结婚产业?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清楚什么是“结婚产业”?通俗地讲,“结婚产业”又叫新婚消费产业,是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新婚阶段(包括婚前准备、婚礼庆典、婚后蜜月等时期)的新婚人群提供系列产品和全面服务的各种行业的集合,是传统意义上仅注重婚庆典礼的婚庆行业的延伸与扩充。 (二)结婚产业的特征: 1、结婚产业是一个涉及行业面广的产品、服务综合性产业; 2、结婚产业是一个消费高峰期非常集中、非理性消费且消费额高的产业; 3、结婚产业是一个追赶潮流、彰显个性的时尚产业;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XX年3月5日张副县长的工作安排,分析农业、林业、畜牧、发改、创新、经贸等部门提供的材料,对我县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重点调研林业产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产业富县战略举措,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和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支柱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2月28日南沙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标志着**县支柱产业培植又迈上新的台阶。**县产值突破亿元的产业已达5个,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产业集群覆盖面积达到XX平方公里,涉及全县14个乡镇。 XX 年,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XX元,占全县民营经济总产值的XX%;实现产品销售收入XX元,其中出口创汇XX元;实现利税XX元,发放从业劳动者报筹XX元。 电力产业完成投资14304万元,南沙电站完成投资9300万元;麻栗寨河二级电站完成投资720万元;农网三期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南沙至小新街35千伏线路建设完

成投资700万元;电力设施修理改造完成投资584万元。(XX 年数字) 糖酒业年产5万吨燃料酒精改扩建工程已建成投产。 矿业产业与XX钢铁厂进行合作,南砂矿业公司投资XX 多万元,成功地对马街铁矿进行资源整合;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县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产权转让给云南华西矿产资源公司的工作已全面完成。 畜牧业 XX年,生猪存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肥猪出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实现畜牧业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实现肉类总产XX9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61亿元,与前11年的1997年同比,肉类总产年均增长1492吨,年均增长率40.9%,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2023万元,年均增长52.67%。 生物创新产业 **县国土面积2189.88平方公里,林业用地175.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3.5%,其中:有林地124.05万亩,灌木林地27.02万亩,疏林地0.4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21万亩,苗圃地0.07万亩,宜林荒山20.98万亩,森林覆盖率41.0%。 1.膏桐 据调查,**县适宜发展膏桐的土地资源总面积为60万亩,适宜区可种植的面积27.2万亩,其中连片宜林荒山荒地和无立木林地面积21.5万亩,集中分布在马街、南沙、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企业〔20XX〕2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 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载体,对推动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有效配置生产要素、降低创新创业成本、节约社会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产业集群已逐步发展壮大,一些地区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已达到本地企业销售收入一半以上,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但目前产业集群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部分产业集群集聚度较低,创新能力弱、信息化水平低、品牌建设不够、公共服务滞后、基础设施不配套,亟待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能力。按照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现就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集群科学发展

(一)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对产业集群进行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要纳入本地区发展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机衔接。 (二)鼓励支持在产业集群中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工业)园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创客空间等中小企业创业创新集聚区,鼓励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建设多层标准厂房,高效开发利用土地。 (三)加强产业集群基础设施保障,推进产业集群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产业集群能源供应、给排水、排污综合治理等基础设施,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鼓励企业参与节能减排投融资、合同能源管理、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动建立集群内废旧物回收处理、再制造工程咨询等第三方环境治理方式,加强节能管理和“三废”有效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二、提升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四)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每个产业集群应明确2-3家龙头骨干企业,并对其重点扶持。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将配套中小企业纳入共同的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标准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提升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开放性研发平台向中小配套企业开放,推动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 (五)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 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配套关系,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完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

智能产业链及智能产业集群

智能产业链及智能产业集群 尹福臣 智能化是全人类的一个共同梦想,智能产业是摆在国家、城市和企业面前的一个巨大机 遇,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如何抓住这一次的产业机遇,抢占新兴产业市场,开启 “智能科技时代”,成为一方主政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智能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智能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涉及的产业和领域多种多样, 很多城市和地区都已经涉足其一二。如何从已有的一点基础出发,拓展、延伸发展出一个智 能产业集群,需要深入地解构智能产业链以及智能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从中寻找到适合本 地区的细分产业和集群模式。 一、智能产业链 基于一般的产业链分 链由“基础、核心、应用和 服务”四个方面构成,每个 环节都能形成较大的产业 集群。 智能基础产业是构成 智能化系统的最基本元件 或材料,包括电子元器件、 光学配件、精密基础件、光 电材料、智能材料等,一般 不具有独立应用功能。 智能核心产业是构成智能化系统的核心功能组件,包括感知、传输、计算、控制等功能 单元,具体涵盖计算机设备、网络传输设备、仪器仪表、集成电路、物联网技术和软件等。 智能应用产业是推动智能化产业发展的终端应用领域,可分为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 能汽车、智能金融、智能医疗、智能建筑、智能安防、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智能商业等领 域,智能应用领域的产业关联度、技术复杂性较高,是最终引领智能产业发展的驱动力量。 从智能应用的不同领域看,有些是偏重生活方面的,有些是偏重生产方面的,有些的影 响是全方位的,如智能电网,其辐射范围相当广阔,包括新材料、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 池制造、新能源发电、钢铁制造、通信设备、智能家电、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等上下游产业, 而后续还将衍生出诸如智能城市、智能交通等更多新的产业。 智能汽车和智能家居是影响人们生活最重要的两个方面,都具有非常巨大的市场空间。 智能化汽车设备主要体现在众多辅助驾驶系统上,如智能雨刷、自动前照灯、智能空调、智 能悬架、防打瞌睡系统……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汽车的智能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