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损伤与修复

一、名词解释:

1.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

2.鳞状化生(squamous metaplasia):柱状上皮、呼吸上皮或移行上皮损伤脱落后,由鳞

状上皮增生予以修复。新生的的鳞状上皮是由局部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或干细胞向鳞状上皮分化而形成的。

3.变性(degeneration):表现为细胞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的一

组形态学改变。

4.坏死(necrosis):活体局部组织、细胞死亡后由于酶的作用引起的形态改变。

5.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s):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生殖器官管腔

的被覆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大多数这些组织中,再生是由可向多个方向分化的干细胞来完成的。

6.一期愈合:缺损小、无感染,炎症轻、少量肉芽组织、伤口收缩不明显,愈合时间短,

形成的瘢痕小

二、问答题

1.简述适应的概念和类型。

适应(adaptation):遭受持续刺激时,细胞和组织调整其代谢、功能和结构,达到新的平衡,维持其功能。

常见的适应性改变表现为肥大、萎缩、增生和化生四种类型。

2.简述脂肪变性的镜下的病变特点。

镜下:细胞内出现边缘较整齐的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特殊染色(脂肪染色)显示其成分为脂肪,苏丹Ⅲ染色呈桔红色,锇酸染色呈黑色。

3.简述坏死的基本病变。

细胞核的变化: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细胞质的变化:细胞质嗜酸性染色增强,溶解。

4.简述坏疽的概念和类型。

坏疽(gangrene):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

类型:

a)干性坏疽:四肢末端多见,动脉受阻,静脉通畅。坏死区干燥皱缩,呈黑褐色,分

界明显。腐败菌感染和全身症状较轻。

b)湿性坏疽: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肺、肠、子宫、阑尾、胆囊等)或四肢,

动脉受阻,静脉不畅或受阻。坏死区水分多,恶臭,分界不明显,全身中毒症状重。

c)气性坏疽:多见于深达肌层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恶性水肿杆菌等厌

氧菌感染,分解坏死组织,产生大量气体。坏死组织呈蜂窝状,具捻发感,中毒症

状严重。

循环障碍

一、名词解释:

1.淤血:器官、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属被动性充血

(passive hyperemia)通常称淤血(congestion)。

2.血栓形成(thrombosis):活体心血管腔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

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血栓(thrombus)。

3.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在毛细血管,因此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又

称为微血栓,透明血栓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蛋白构成,又称为纤维素性血栓,最常见于DIC。

4.栓塞(embolism):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

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embolus)

5.出血(hemorrhage):血液(主要是红细胞)自心脏或血管逸出。

6.infarction:梗死(infarction):由血管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infarct),

其形成过程称为梗死形成(infarction)

二、问答题

1.论述慢性肝淤血的常见原因、大体和镜下的病变特点。

长期:淤血性肝硬化。

肉眼:体积增大,包膜紧张,槟榔肝(nutmeg liver )

镜下:小叶中央静脉、血窦扩张淤血;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消失:小叶周边肝细胞脂肪变性

2.血栓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正常心血管内膜的内皮细胞具有抗凝和促凝两种功能,生理情

况下以抗凝作用为主,使血液保持流动状态。内皮细胞脱落后致血小板粘集,并启

动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由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

(2)血流状态的改变:表现为血流变慢及涡流形成,使血小板边集,导致血栓形成。

(3)血液凝固性的增高: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降低,

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

3.简述羊水栓塞的原因和病变。

原因:羊水成分进入母体血液循环

栓塞部位:肺动脉小分支和肺泡壁毛细血管

镜下: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角化上皮、胎脂、胎粪、粘液等羊水成分,肺水肿

4.简述出血性梗死的条件。

(1)动脉阻塞

(2)组织疏松

(3)高度淤血

(4)双重血液循环或吻合支丰富

5.简述梗死的原因。

任何引起血管腔阻塞的因素均可引起梗死

(1)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原因。

(2)血管受压(闭塞):多见于肠套叠、肠疝,静脉和动脉先后受压造成梗死。

(3)动脉栓塞:常见于血栓形成和栓塞,致动脉阻塞。

(4)动脉痉挛:如:冠状动脉强烈而持续的痉挛,致心肌梗死。

炎症

一、名词解释:

1.Inflammation:炎症(inflammation):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所产生的以防御

为主的局部反应。

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

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

3.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素。HE切片中纤维素呈红染交织

的网状、条状或颗粒状。

4.化脓性炎:以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可

见于化脓性阑尾炎,流行性脑膜炎。

5.感染性肉芽肿:感染性肉芽肿是由病原微生物的不溶性颗粒诱导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引

起。细菌:结核杆菌—结核病,麻风杆菌-麻风,革兰氏阴性杆菌-猫抓病

二、问答题

1.简述急性炎症过程的主要改变。

1)血液动力学改变

?细动脉短暂收缩

?细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充血)

?血流缓慢,血流停滞(stasis)

?白细胞附壁

2)血管通透性增高

血管通透性增高:使富含蛋白质的渗出液(exudate)进入间质是急性炎症的重要标志。

原因:⑴内皮细胞收缩

⑵内皮细胞损伤

⑶新生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

3)白细胞渗出和吞噬

白细胞通过血管壁游出到血管外,为白细胞渗出(leucocyte extravasation), 渗出的白细胞为炎细胞,炎细胞聚集在炎症区域,为炎细胞浸润(inflammatory cellular infiltration)。

2.简述炎细胞在炎症局部有什么作用。

(1)吞噬作用:白细胞到炎症灶内对病原体的组织崩解碎片进行吞噬与消化的过程

?识别和黏着→吞入→杀灭与降解

(2)免疫作用: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3)组织损伤作用:白细胞在化学区划、激活和吞噬过程中不仅可向吞噬溶酶体内释放产物,

而且还可将产物释放到细胞外间质中。

3.炎症过程中哪些反应具有防御作用?

渗出(exudation)和增生(proliferation)。

4.急性炎症的局部表现有哪些?

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发红和发热是由于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所致。炎症局部肿与局部炎症性充血、液体和细胞成分渗出有关。渗出物的压迫和炎症介质的作用可引起疼痛。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引起局部脏器的功能障碍,如关节炎可引起关节活动不灵,肺泡性和间质性肺炎均可影响换气功能。

5.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什么?各有什么特征?

(1)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局部形态学变化:

实质细胞: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细胞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

间质细胞: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变性

(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

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

Exudation refers to the escape of fluid, proteins, and blood cells from the vascular system into the interstitial tissue or body cavities.

(3)增生:包括间质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实质细胞

(如上皮细胞和腺体细胞)。

肿瘤

一、名词解释

1.异型性:肿瘤的异型性指肿瘤细胞和组织与起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的差异,分为细胞异

型性和组织异型性。

2.(肿瘤)间质:肿瘤的间质由结缔组织(包括成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淋巴细胞等)、

血管、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等组成,对肿瘤细胞起支持和营养作用,并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浸润。

3.(肿瘤)TNM分期:通过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及范围、是否累及邻近器官(T) ,

有无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N) 、有无血源性或其他远处转移(M)显示。

4.borderline tumor: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tumor):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

的肿瘤

5.非典型增生(dysplasia,atypical hyperplasia):上皮细胞具有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不足

以诊断为癌。分为轻度(Ⅰ级)、中度(Ⅱ级)、重度(Ⅲ级)。

6.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黏膜或皮肤鳞状上皮细胞异型性累及上皮全层,但未突破

基膜。乳腺小叶腺泡发生癌变,但未突破基膜,称小叶原位癌。

7.Oncogene癌基因:促进肿瘤细胞自主生长的基因

8.肿瘤抑制基因:抑癌基因,细胞的一类可抑制细胞增殖的基因,在致癌因素作用下抑癌

基因突变或缺失,促进肿瘤的恶性转化。Rb基因& p53基因

二、问答题

1.简述肿瘤转化、演进和异质化的概念。

(a)转化:在致瘤因子的作用下,局部组织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

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b)演进: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袭性和获得更大恶性潜能的现象,包括

生长加快、浸润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等。

(c)异质化:由一个克隆来源的肿瘤细胞群在生长过程中形成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

素的反应、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有所不同的亚克隆的过程。

3.简述肿瘤转移的概念与途径。

转移(metastasis):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转移的途径包括淋巴道、血道和种种植。

⑴淋巴道转移:常先转移到局部引流区的淋巴结,形成转移瘤。一般按淋巴引流方向,一站站转移,最后可经胸导管入血,继发血道转移。

⑵血道转移:瘤细胞侵入血管后,可随血流到达远处的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

。以肺最常见、其次是肝脏。转移瘤的形态特点是弥漫分布、大小较一致、边界清楚的多发结节,且靠近器官表面。

⑶种植性转移:体腔内器官的肿瘤蔓延至器官表面,瘤细胞脱落,种植在体腔内各器官表面,继续生长形成多数转移瘤。

4.简述肿瘤发生的多步骤学说。

单个基因的改变不足以造成细胞的完全恶性转化,肿瘤的恶性转化需要多个基因的改变,包括多个癌基因的激活,两个或更多的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及凋亡调节基因和DNA修复基因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形成需要多个基因的积累。

5.简述肿瘤血管形成及其意义

(1)肿瘤刺激宿主血管持续生长,为其供应营养的过程。

肿瘤细胞和间质巨噬细胞产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最重要的为:

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b)嗜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

(2)肿瘤血管形成对肿瘤生长具有双重意义:提供营养和分泌多肽生长因子以刺激瘤

细胞生长。

呼吸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病变起始于细支气管,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

状散布的肺化脓性炎,因其病变以支气管为中心故又称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

多见于小儿、老人、体质衰弱或久病卧床的病人。

2.硅结节:因长期吸入大量游离的二氧化硅粉尘微粒(SiO2)而引起。镜下,典型的硅结

节是由呈同心圆状或旋涡状排列的、已发生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构成。结节中央往往可见内膜增厚的血管。

3.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是指呼吸细支气管以远的末梢肺组织(包括呼吸性支

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因残气量增多而呈持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

4.结核肉芽肿:在结核病时,这种上皮样细胞、郎罕巨细胞加上外围致敏的T淋巴细胞等

常聚集成结节状,构成结核性肉芽肿,又称结核结节

二、问答题

1.简述结核病的基本病变。

(1)渗出性病变

发生条件:结核病早期或免疫力低下,菌量多或变态反应明显

病理表现:浆液、纤维素性炎

(2)增生性病变

发生条件:菌量少,毒力低,免疫力强

病理表现:结核结节(镜下、肉眼)

转归:好转

2.小叶性肺炎的合并症有哪些?

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脓毒败血症、肺脓肿及脓胸等。支气管破坏较重且病程较长者,可导致支气管扩张。

3.肺癌的大体类型有哪些?

⑴中央型:癌块位于肺门部,由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发生。形成环绕癌变支气管的巨大癌块,形状不规则或呈分叶状,与肺组织的界限不清,有时比较清晰。癌块周围可有卫星灶。有时癌块内也可见坏死空腔。

⑵周围型:位于肺叶周边部,癌发生在段或亚段支气管,往往在近脏层胸膜的肺组织内形成球形或结节状无包膜的癌块,与周围肺组织的界限较清晰,而与支气管的关系不明显。

⑶弥漫型:此型罕见,癌组织沿肺泡管、肺泡弥漫性浸润生长,呈肺炎样外观,或呈大小不等的结节散布于多个肺叶内。

心血管疾病

一、名词解释:

1. 泡沫细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现的特征性病理细胞,主要来源于血液单核细胞与血

管中膜平滑肌细胞。

2.粥样斑块(ateromatous plaque):亦称粥瘤(atheroma),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病变,

大体:黄色斑块;切面:纤维帽、粥糜样物

3.心肌梗死:严重冠状动脉机能不全,供血区绝对持续缺血,心肌发生较大面积坏死。

4.恶性高血压:(急进性高血压)多见于青壮年,舒张压明显增高,病变进展迅速,常出

现肾功衰竭。多为原发性,也可继发于良性高血压。

5.高血压性心脏病:长期慢性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病变。

二、问答题

1.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

脂纹(fatty streak)脂纹是AS的早期病变。肉眼观:动脉内膜见黄色帽针头大小的斑点或宽约1~2mm、长短不一的条纹,平坦或略为隆起,在血管分支开口处更明显。光镜下:脂纹处内皮细胞下有充满脂质的FC(泡沫细胞)大量聚集,FC体积较大,胞浆呈空泡状。FC (泡沫细胞)来源于从血中迁入内膜的单核细胞和由中膜迁入内膜的SMC(平滑肌细胞)吞噬脂质而形成的。此外,可见较多的基质,数量不等的合成型SMC(含大量粗面内质网,核蛋白体及线粒体),少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纤维斑块(fibrous plaque)脂纹进一步发展演变为纤维斑块。肉眼观:纤维斑块初为隆起于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后因斑块表层胶原纤维的增多及玻璃样变性而呈瓷白色,如蜡滴状。光镜下:典型的病变主要由三个区组成:①纤维帽(fibrous cap)是指内皮下和坏死中心之间区,由密集的胶原纤维、散在性SMC和巨噬细胞以及少量弹力纤维和蛋白聚糖组成;

②脂质区(lipid zone),由FC、细胞外脂质和坏死碎片组成,该区较小或不明显;③基底部(basal zone)由增生的SMC、结缔组织和炎细胞组成。不同斑块含有不等量的三个病变区。

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亦称粥瘤(atheroma)。肉眼观:动脉内膜面见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切面见纤维帽的下方有黄色粥糜样物。光镜下:在玻璃样变的纤维帽的深部为大量无定形坏死物质,其中可见胆固醇结晶(HE片中为针形或梭形空隙)及钙化。坏死物底部及周边可见肉芽组织、少量FC和淋巴细胞。病灶处中膜平滑肌受压萎缩而变薄。外膜可见毛细血管新生、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2.简述良性高血压的血管病变。

(1)细动脉:中膜仅1-2层SMC动脉及Φ≤1mm动脉。细动脉玻璃样变性

(2)肌型器官动脉:内膜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增生、内弹力板分离,中膜平滑肌肥大和增生。

3.高血压引起的脑的主要改变有哪些?

部位:基底节、内囊、大脑白质、脑桥、小脑

1)脑水肿: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

2)脑软化:缺血性梗死

3)脑出血:最严重的并发症

4.动脉粥样硬化的继发改变有哪些?

(1)斑块内出血:斑块内新生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也可因斑块纤维帽破裂而血液流入斑块,形成斑块内血肿,使斑块迅速增大并突人管腔,甚至使管径较小的动脉完全闭塞,导致急性供血中断,致使该动脉供血器官发生梗死。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内出血,可致心肌梗死。

(2)斑块破裂:破裂常发生在斑块周边部,因该处纤维帽最薄,抗张力差。斑块破裂粥样物自裂口处排入血流,遗留粥瘤性溃疡而易导致血栓形成。

(3)血栓形成:病灶处内皮细胞受损和粥瘤性溃疡,使动脉壁胶原纤维暴露,引起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血栓,从而加重病变动脉的狭窄,甚至阻塞管腔导致梗死形成,如心和脑的梗死。如血栓脱落,可导致栓塞。

(4)钙化:钙化多发生在陈旧的病灶内。钙盐沉着在纤维帽及粥瘤灶内。钙化导致动脉壁变硬变脆,易于破裂。

(5)动脉瘤形成:严重粥样斑块由于其底部中膜平滑肌萎缩变薄,弹性减弱,不能承受血流压力而向外局限性扩张,形成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可致大出血。另外,血流可从粥瘤溃疡处侵入主动脉中膜,或中膜内血管破裂出血,均可造成中膜撕裂,形成夹层动脉瘤。

消化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肝小叶界板破坏,界板肝细胞灶状坏死、崩解

2.假小叶:肝硬化时镜下可见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再

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称为假小叶。是肝硬化重要的形态学标志。

3.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病变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无论面积大小或是

否有淋巴结转移。

4.原发性肝癌: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二、问答题

1.简述胃溃疡的病变特点。

多发于胃小弯侧,近幽门部。

肉眼:圆或椭圆,直径多小于2cm。溃疡边缘整齐,底部平坦。切面呈斜漏斗状,贲门侧深,潜掘状,幽门侧浅,阶梯状。溃疡周边黏膜皱襞放射状向溃疡集中。

镜下:溃疡底分四层:

(a)渗出层

(b)坏死层

(c)肉芽组织层

(d)瘢痕层

2.简述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

肝细胞变性、坏死

①胞质疏松化和气球样变

②嗜酸性变及嗜酸性坏死嗜酸性小体(细胞凋亡)

③点状坏死

④溶解坏死

3.简述门脉性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

1)门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a)脾肿大

(b)胃肠淤血

(c)腹水

(d)侧支循环形成

2)肝功能不全hepatic failure

(a)睾丸萎缩、男子乳腺发育症

(b)蜘蛛状血管痣

(c)出血倾向

(d)黄疸

(e)肝性脑病

泌尿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新月体: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巨噬细胞构成。以上成分附着

于球囊壁层,在毛细血管球外侧形成新月形或环状结构。

2.肾病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

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3.继发性颗粒固缩肾:两侧肾脏体积缩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皮髓

质分界不清晰。肾盂周围脂肪增多

4.急性肾盂肾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盂、肾间质和肾小管的化脓性炎症

二、问答题

1.简述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的基本病变。

(a)肾小球细胞增多Hypercellularity

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增生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b)GBM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多

(c)炎性渗出和坏死

(d)玻璃样变(hyalinization)和硬化(sclerosis)

(e)其他改变:纤维素沉积,血管球内血栓形成,异常物质沉积。

2.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肾小球在光镜下有哪些主要改变。

(a)病变弥漫分布。

(b)肾小球体积增大,血管球细胞数增多。

(c)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d)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闭塞。

(e)肾小球内血量减少,病变严重者毛细血管壁坏死,腔内有血栓形成,可发生节段性血管

壁纤维素样坏死,血管破裂、出血。

3.简述慢性肾盂肾炎大体的病变特点。

一侧或双侧肾脏体积缩小,出现不规则的疤痕。如病变为双侧性,则两侧改变不对称肾盂肾

炎肾脏切面皮髓质界限不清,肾乳头萎缩,肾盏和肾盂因疤痕收缩而变形,肾盂粘膜粗糙

内分泌腺疾病

一、名词解释:

1.甲状腺肿(goiter):按临床上患者有无甲状腺功能亢进而分为毒性甲状腺肿和非毒性甲

状腺肿。

2.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血中甲状腺素过多,临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3.I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DDM),幼年型,约占10%,

遗传易感的基础上,由病毒感染等诱发对 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胰岛素分泌不足。

二、问答题

1.非毒性甲状腺肿分哪几个期?简述其病变特点。

1.增生期

甲状腺素分泌减少,TSH 代偿性增高引起甲状腺滤泡上皮肥大和增生,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可达100 to 150gm.

2.胶质贮积期(又称弥漫性胶样甲状腺肿)

胶质大量贮积,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可重达200-300gm,甚至500gm,表面光滑,切面棕褐色,半透明胶冻状。

镜下:大部分滤泡上皮复旧变扁平,滤泡高度扩张,大量胶质贮积。

3.结节期(又称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不对称结节状增大。结节大小不一,无完整包膜。可有出血、坏死、钙化和囊性变。

镜下:部分滤泡上皮柱状或乳头状增生,小滤泡形成;部分上皮扁平,胶质贮积。间质纤维增生,分隔包绕,形成结节状病灶。

2.II型糖尿病时胰岛、血管、肾脏有哪些主要病变?

胰岛:早期改变不明显,后期胰岛淀粉样变。

肾脏:

1)结节性肾小球硬化

2)弥漫性肾小球硬化

3)肾小管-间质损害

4)血管病变

5)肾乳头坏死

动脉:

1) 动脉粥样硬化

2) 细动脉玻璃样变

《病理学》复习重点浙江中医药

第一章疾病概论 健康: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力。 疾病:机体在一定病因条件下,稳态破坏而发生的损伤和抗损伤的异常生命活动。 病理过程:在不同疾病中共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形态结构变化和功能代谢的综合过程。 病理状态:发展缓慢或相对稳定的局部形态变化,常为病理过程的后果。 病因:引起疾病必不可少,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分类: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机体必须物质缺乏/过多、遗传性、先天性、免疫性、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诱因:在疾病条件中加强病因作用并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疾病发生发展基本规律:损伤/抗损伤、因果关系、局部/整体关系 疾病发生发展基本机制:神经、体液、细胞、分子 疾病的经过: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明显时期、转归期 脑死亡标准:自主呼气停止、不可逆性深昏迷、瞳孔放大、脑干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脑血管灌流停止 脑死亡: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 死亡过程: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人体病理学研究(ABC):1尸体解剖、2活体组织检查(常用)、3细胞学检查 实验病理学研究:1动物实验、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病理观察方法:大体观察、显微镜观察、免疫组化观察、电子显微镜观察 分子病:由于DNA遗传物质改变,使蛋白质结构和数量异常所致的疾病。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修复 细胞适应的表现: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适应: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因子的刺激而存过的过程。 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质地变硬。 【生理性(代偿性、功能性)、病理性原因:营养不良、压迫、废用、神经、内分泌】 1心脏:心壁变薄,心尖锐,冠状动脉弯曲明显 2大脑:脑沟深,脑回窄平 3脂褐素:在萎缩心肌及肝细胞核两端或周围存在的未被自噬泡分解的富含磷脂的褐色颗粒肥大: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增生: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受刺激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 1鳞状上皮化生:柱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 2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化生肠上皮 3骨组织化生:纤维组织化生为软骨组织 损伤:细胞、组织、器官不能耐受内外环境中的有害因子的刺激。 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导致细胞质、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 1细胞水肿:由于缺氧、感染、中毒,胞质水分增多体积增加。 ·颗粒变性:细胞弥漫性肿胀,胞质可见细小红染颗粒 ·气球样变:重度水肿的胞质淡染、清亮,常见于肝 2脂肪变性:非脂肪细胞胞质内出现明显脂滴(锇酸——黑色,苏丹Ⅳ——橘红色) ·肝脂肪变:(脂肪变)胞质空泡、空泡边缘整齐、胞核推向一侧 ·虎斑心:脂肪变的心肌,与未脂肪变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似虎斑 3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纤维结缔组织、细动脉壁或胞内,出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结缔组织:灰白色、均质半透明、坚韧的索状、片状 ·细动脉壁:均质红染蛋白质蓄积,血管壁增厚变硬,内膜基质增多 ·胞内:肾小管上皮细胞、浆细胞、酒精肝病干细胞的Mallory小体 4黏液性样变:间质出现黏液蓄积 5病理性钙化:骨、牙以外的组织有固体性钙盐的沉积(磷酸钙、碳酸钙),肉眼白色块状颗粒,HE染色成蓝色颗粒

动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动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1.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的疾病,其阶段性表现明显,通常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8.动物病理是研究疾病的科学。其内容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1.疾病的原因可概括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其中外因包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疾病内因包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疾病的外因包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1.疾病的外因包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肿的发生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5.调节血液酸碱平衡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9.脱水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3.常见的水肿有、、和等类型。6.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4.脱水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6.血液中调节PH值得缓冲对有、、和等。3.全身性贫血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0.缺氧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根据缺氧的原因和病理变化可将缺氧分为、、和四种类型。10.缺氧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传染病的病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4.休克按其发生发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阶段。8.发热常见的热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7.失血性休克按微循环的改变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期。 5.根据体温变化的特点,可将发热过程分为、和。其中,体温下降期的特点是产热散热,动物皮肤血管,汗腺分泌。9.发热的临床经过大致可分为、和三个阶段。9.发热的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10.败血症的特点是病原_____________,并产生____________。11.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偶氮试验_____________,尿的颜色_____________。10.肝前性黄疸的特点是偶氮试验_____________,尿的颜色_____________,粪的颜色___________。10.肝后性黄疸的特点是偶氮试验_____________,尿的颜色_____________,粪的颜色___________。11.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偶氮试验_____________,粪的颜色___________。2.充血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种类型。10.栓塞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2.引起充血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3.血栓形成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病理学讲义

第七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本单元思路 重点内容: 溃疡、肝炎、肝硬化的组织学表现; 肝癌的肉眼和组织学分型 复习方法:表格对比记忆法 第一节消化性溃疡 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胃溃疡点25%,十二指肠溃疡占70%,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溃疡者称复合性溃疡,占5%。 一、病理变化 肉眼观:溃疡通常为一个,多位于小弯侧,边缘整齐,常深达肌层。直径多在2.5cm以内。 光镜下的溃疡组织由粘膜侧到浆膜面依次为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和瘢痕组织四层结构。渗出层由白细胞和纤维素构成,其下为纤维素样坏死层。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排列与溃疡面垂直。瘢痕组织与溃疡面平行,常发生玻璃样变。溃疡底部常可见增生性动脉内膜炎或伴有血栓及血栓机化。溃疡处肌层大多消失,溃疡周围粘膜上皮可见增生性改变。

溃疡的分层(重要!) 二、并发症 (一)幽门梗阻:约发生于3%的患者,是长期慢性溃疡所形成的大量瘢痕致使幽门狭窄。 (二)穿孔:约发生于5%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病较胃溃疡病更易发生穿孔。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见于前壁溃疡。溃疡病穿孔可引起腹膜炎。 (三)出血:溃疡底较大血管被腐蚀则引起大出血。发生于10%~15%的患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呕吐咖啡样物或排黑便。 (四)癌变:主要见于长期胃溃疡病的患者。癌变率仅1%或1%以下。癌变之溃疡体积增大,边缘隆起而不整齐,溃疡底污秽常有较多坏死组织。 2001-3-43.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胃十二指肠溃疡 B.门静脉高压症 C.应激性溃疡 D.胆道出血 E.胃癌 【答疑编号21070101】 答案:A 第二节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由甲、乙、丙、丁、戊、己、庚型肝炎病毒引起。甲型和戊型肝炎由肠道传染,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由非肠道途径传染。 一、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以肝细胞的弥漫性变质性炎(变性、坏死)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等变化。

病理学基础 期末考试总复习

病理学 一、判断题(共20题) (T)1、病理学是界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T)2、心冠状动脉弯曲如蛇行状,说明心脏已发生萎缩。 (T)3、化生能增强该组织对某些刺激的抵抗力,但却又丧失其原有组织的功能。 (F)4、气球样变常发生在严重的肝脂肪变性时。 (T)5、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伴有腐败菌感染,使坏死组织呈黑色,称为坏疽。 (T)6、新生的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的过程称机化。 (F)7、早期肉芽组织中神经纤维丰富,所以对痛觉灵敏。 (F)8、“绒毛心”是心包腔的化脓性炎症。 (T)9、脓肿向体表及自然管道穿破,形成沟通两侧的管道叫瘘管。 (T)10、外科缝线、滑石粉等残留在组织内,常可引起局部巨噬细胞增生。 (T)11、肿瘤的转移是实质转移,间质不转移。 (F)12、铁锈色痰是由于肺泡腔有大量纤维素渗出。 (F)13、红色肝样变期的肺泡有大量纤维素。 (F)14、风湿病是一种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化脓性炎症。 (T)15、风湿病主要病变特点是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坏死和风湿小体的形成。 (T)16、肾小球肾炎是以肾单位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T)17、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征为肾小球囊壁层上皮增生形成大量新月体。 (F)18、肾盂肾炎是肾盂及肾间质及肾小管的增生性炎。 (T)1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外观混浊呈脓性。 (F)20、阿米巴痢疾肠壁病变粘膜层产生液化性坏死较粘膜下层严重。 二、选择题 1、临床脑死亡的首要指标(B) A、自主心跳停止;B、自主呼吸停止;C、自主心跳、呼吸停止;D、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2、坏死的形态学改变主要标志是(C) A、细胞体积肿胀; B、细胞内水分的增多; C、细胞核的固缩碎裂溶解; D、细胞浆的浓缩、红染。 3、肺结核病干酪样坏死液化,经支气管咳出后可形成(A) A、空洞; B、溃疡; C、糜烂; D、窦道。 4、肉芽组织抗感染的主要成分是(C) A、毛细血管; B、成纤维细胞; C、炎细胞; D、细胞外基质。 5、来自静脉系统的栓子最常栓塞在(B) A、脑; B、肺; C、肝; D、心。 6、栓塞最常见的为:(C) A、羊水栓塞; B、气体栓塞; C、血栓栓塞; D、脂肪栓塞。 7、股静脉内血栓脱落后,随血液运行阻塞于肺动脉的过程,称为:(D) A、血栓; B、血栓形成; C、血栓栓子; D、血栓栓塞。 8、炎症渗出的白细胞中,常见于急性炎症的为(C) A、浆细胞;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9、炎症的血道扩散中,血液中只有毒素并无细菌的为下列哪种(D) A、菌血症; B、脓毒败血症; C、败血症; D、毒血症。 10、脓细胞指的是:(C) A、变性坏死的巨噬细胞; B、变性坏死的淋巴细胞; C、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D、变性坏死的嗜酸性细胞。 11、诊断肿瘤良恶性程度的组织学依据是(C) A、肿瘤有无包膜; B、肿瘤细胞体积; C、细胞异型性和分化程度; D、细胞排列紊乱程度。 12、常见水肿中,见于身体下垂部的为(A)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植物活体在生长或储藏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恶劣。 寄生物:寄生于其他生物的生物。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 病原物:任何诱发病害的因素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的统称为病原物。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 共生现象: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寄生现象: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 致病性:异养生物能诱发病害的能力。 活体营养食物:在自然间,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的寄生物。在实验室里不能培养。 死体营养食物:除寄生于或的植物组织上外,还可以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的寄生物。 腐生物:只能从死的有机物上获得营养物质的异养生物。 半寄生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自制养分,但必须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全寄生种子植物:没有根或叶,或者茎叶具有很少的叶绿素,不能活仅能极有限地用无机物制造养分,因而必须从寄主植物体内吸收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相继病原学:先入的病原物先侵染寄主,后入的病原物随之进入寄主,最终可以形成复合病害的综合症。 相伴病原学:两种或更多的病原物同时侵染寄主,引起的病害比单独的病原物引起的症状更重。 生理小种:在病原物的种内,在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致病力或其他特征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致病性:是病原物诱发病害的能力的总称,一般是用来描述对不同种寄主的致病力。 毒性:是指病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能力,用来衡量和表示致病力的差异。 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免疫: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完全不发病的称为免疫。 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轻的称为抗病。 感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重的称为感病。 高度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很轻的称为高度抗病。 耐病:发病情况类似高度感病品种,但受害的影响比感病品种的小。 垂直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有特异的相互作用,即某品种对病原物的某些生理小种能抵抗,但对另一些则不能抵抗,即抗性是小种专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个别主效其因控制的。在生产上,这种抗性虽表现为高度抗病或免疫,但很容易因小种发生变化而表现为感病,因而抗病性是不稳定和不能持久的。 水平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没有特异的相互作用,一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即非小种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多个微基因控制的,也由单个基因控制的。这种抗性表现为中度抗病,是稳定和持久的。 基因对基因假说:在进化过程中,在寄主群体中有一控制抗病性的基因,在病原物群体中就

山农成人教育 动物病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动物病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充血是指由于___________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血量增多的现象。 2、在血栓形成过程中,由血小板析出,粘集而成的血栓称为___________。 3、梗死是指由于________________,局部组织因缺血而引起的坏死。 4、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 5、慢性炎症病变是以为主。 6、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同来源的正常组织的不同程度的差异称为。 7、肿瘤的生长速度主要与肿瘤的性质有关。一般良性肿瘤生长,恶性肿瘤生长迅速。 8、槟榔肝形成是由于肝脏发生了脂肪变性和________________。 9、红色血栓和白色血栓交替形成红白相间的血栓称为________________。 10、心脏功能不全引起的休克称为________________。 11、出血是指血液流出__________________之外的过程,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体内称内出血。 12、脑炎根据性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非化脓性脑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脑炎和变态反应性脑炎。 13、渗出性炎症分为浆液性炎、________________、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四类 14、根据病因肝炎可分为传染性肝炎和________________。 15、镜检坏死组织的细胞核主要表现为核浓缩、核碎裂和三方面的变化。 16、肺气肿分为肺泡性肺气肿和________________。 17、栓塞的类型主要有脂肪性栓塞、气体性栓塞、栓塞和其他栓塞。 18、缺氧的类型有四种,低张性缺氧、血源性缺氧、循环性缺氧血和 ______________。 19、酸碱平衡紊乱分为四种类型,即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 20、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称为脱水,脱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高渗性脱水、 ______________和低渗性脱水。 二、选择题 1、血肿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局部组织发生()

病理学复习资料

病理学复习资料 (一)适应的类型,化生的概念及其意义 (1)适应的类型: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2)化生的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通常发生于同源细胞之间。 (3)化生的意义:适应性过程、但失去原有功能。有可能继发肿瘤。 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萎缩: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 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常导致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 1.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 肉眼:器官和组织体积变小、重量减轻、颜色变褐、质地变韧、边缘变锐、包膜增厚、皱缩。光镜: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量减少。某些实质细胞内脂褐素沉着。 电镜:细胞器减少,可见残存小体。 (二)损伤的类型 (1)可逆性损伤: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叫可逆性变化,也叫变性。分类如下: 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粘液样变淀粉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 细胞水肿(水变性):即细胞内水分异常增加。 脂肪变性:中性脂肪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细胞之内。 (2)不可逆性损伤:当细胞发生不可逆性代谢、结构和功能障碍,引起细胞死亡。可分为坏死和凋亡两大类。 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以细胞核改变为主要形态学标志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分类如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结局有:溶解吸收分离排出(糜烂、溃疡、窦道、瘘管、空洞)机化与包埋钙化。 1.试述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发生机制、好发器官和病变特点。 细胞水肿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感染、缺氧、中毒等原因致线粒体损伤,A 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而使细胞内Na+和水的过多蓄积。 好发部位:线粒体丰富、代谢旺盛的实质器官(心、肝、肾)细胞。 形态学:肉眼:受累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外翻,颜色变淡。光镜:线粒体肿大和内质网扩张断裂,使细胞质内出现红染细颗粒状物或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 (一)按再生能力细胞的分类 (1)不稳定细胞:如表皮、淋巴细胞。经常受到损伤,再生能力相当强。 (2)稳定细胞: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如肝。偶尔受到损伤,较强的再生能力。 (3)永久性细胞:神经、骨骼、心肌细胞,不包括神经纤维。不易受到损伤,再生能力差。

病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病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右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 E ) A.肠系膜动脉 B.门静脉 C.肾动脉 D.脑动脉 E、肺动脉 2、下列哪些器官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B ) A.心、肝 B.心、脑 C.心、肺 D.肺、肠 E、脾、肾 3、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肿瘤性生长( E ) A.常形成肿块 B.生长旺盛 C.相对无限制生长 D.增生过程中需致癌因素持续存在 E、细胞分化成熟能力降低 4、良、恶性肿瘤的根本区别( C ) A.肿瘤生长方式 B.肿瘤的生长速度 C.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D.肿瘤是否转移 E、肿瘤的阻滞结构 5、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是( C ) A.细动脉玻璃样变 B.中层动脉硬化 C.大动脉粥样硬化 D.中动脉粥样硬化 E、微动脉粥样硬化 6、下列哪项不属于门脉高压症的表现(C ) A.脾大 B.腹水 C.肝掌 D.“海蛇头”现象 E、消化不良 7、乳腺癌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 A ) A.外上象限 B.外下象限 C.内上象限 D.内下象限 E、乳头部

8、绒毛膜癌最常转移的器官是 ( C ) A.脑 B.肝 C.肺 D.骨 E、肾上腺 9、肝细胞碎片状坏死或形成桥接坏死见于( C ) A.急性重型肝炎 B.亚急性重型肝炎 C.慢性重度肝炎 D.急性普通型肝炎 E、慢性轻度肝炎 10、输入大量库存过久的血液易导致( C ) A.代谢性碱中毒 B.低钾血症 C.高钾血症 D.低钠血症 E、高钠血症 11、低钾血症可出现( B ) A.反常性碱性尿 B.反常性酸性尿 C.中性尿 D.酸性尿 E、碱性尿 12、缺氧、中毒、感染等引起水肿主要因为( D ) A.钠水潴留 B.毛细血管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E、淋巴回流障碍 13、水肿和水中毒的相同点是( B ) A.低钠血症 B.细胞外液增加 C.细胞内液增加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E、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 14、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C ) A.血液中氧分压降低 B.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C.碳氧血红蛋白化验阳性 D.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g/dl E、血液中血红蛋白量小于7g/dl

《病理学》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细胞水肿: 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是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 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和水的过多积聚;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肝、肾大会心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玻璃样变: 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病理性钙化: 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可位于细胞内和细胞外;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坏疽: 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 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由于其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故得名;主要见于风湿病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机化: 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肉芽组织: 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槟榔肝: 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心衰细胞:

慢性肺淤血时,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使痰呈褐色。这种巨噬细胞在左心衰竭的情况下出现。 梗死: 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渗出: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 蜂窝织炎: 指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肤、肌肉、阑尾。 脓肿: 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主要发生于皮下和内脏。 慢性肉芽肿: 是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病灶较小,直径一般在 0.5~2mm。 肿瘤: 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 癌: 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肉瘤: 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异型性:

病理学相关考试资料

(一)心力衰竭的定义: 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或/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即心泵功能减弱,以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或综合征称为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这个定义有三个要点:(1) 心力衰竭发病的基本机制是心肌收缩或/和舒张功能障碍;(2)发病的关键环节是心输出量减少;(3)心泵功能与代谢需要之间的平衡被破坏。 (五)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心力衰竭基本的发病机制包括: 1、心肌收缩性减弱 (1)心肌收缩相关蛋白质破坏 细胞坏死细胞凋亡 (2)心肌能量代谢紊乱 能量生成障碍能量利用障碍 (3)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胞外Ca2+内流障碍肌钙蛋白与Ca2+结合障碍肌浆网钙处理能力(摄取、储存、释放)障碍 2.心肌舒张功能异常 (1)钙离子复位延缓(2)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 (3)心室顺应性降低(4)心室舒张势能减少 3、心脏各部舒缩活动的不协调性 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可使心脏各部舒缩活动的协调性遭到破坏,导致心输出量下降。 (六)机体主要的代偿反应有: 1、心脏代偿反应 (1)心率加快,这是一种快速代偿反应。 (2)心脏扩张心力衰竭时心脏的扩张分两种类型: 紧张源性扩张:这是心力衰竭一种有价值的代偿方式。 肌源性扩张:肌源性扩张已丧失代偿意义。 (3)心肌肥大心肌肥大是指心肌细胞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当心肌肥大达到一定程度如成人心脏重量超过500克,或左室重量超过200克时,心肌细胞还可有数量上的增多。心肌肥大有两种类型: 心肌向心性肥大:长期压力负荷过大(如: 高血压病),引起心肌纤维呈并联性增生,肌纤维变粗,心室壁厚度增加,心腔无明显扩大,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的比值小于正常,称为心肌向心性肥大。 心肌离心性肥大:长期容量负荷增加(如: 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引起心肌纤维呈串联性增生,肌纤维长度增加,心脏明显扩大,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的比值等于或大于正常称为心肌离心性肥大。 2、心外代偿反应:(1)血容量增加(2)血流重分布(3)红细胞增多 (4)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 3、神经-体液的代偿反应 (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七)心衰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1、肺循环充血 临床上,肺循环充血的主要表现是: 呼吸困难和肺水肿 (1)呼吸困难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劳力性呼吸困难;②端走呼吸;③夜间阵发

病理学复习 ()

病理学复习资料(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化生? A.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内出现肠上皮B.慢性支气管炎时,气管粘膜出现鳞状上皮C.食管粘膜内出现灶状胃粘膜组织D.慢性宫颈炎时出现糜烂腺E.骨化性肌炎时出现骨 组织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A.肥大B.增生C.萎缩D.化生E.变性 ()3.肝小叶中央性脂肪变性常见于: A.磷中毒 B.慢性肝淤血 C.乙型肝炎 D.慢性酒精中毒E.肝硬化 ()4.组织坏死后,组织细胞结构消失,原有组织结构轮廓依然隐约可见;此病灶属于 A.干酪样坏死B.凝固性坏死C.液化性坏死D.坏疽E.脑梗死 ()5.关于玻璃样变性,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可发生于结缔组织B.可发生于血管壁C.可发生于浆细胞D.可发生于肝细胞E.可发 生于远曲肾小管上皮 ()6.下列哪一项属于液化性坏死? A.心肌梗死B.肠梗死C.淋巴结干酪样坏死D.脚坏疽E.脑脓肿 ()7.下列哪种细胞的再生能力最强: A腺上皮细胞B间皮细胞C表皮细胞D平滑肌细胞E.神经细胞 ()8.肉芽组织的主要成分是 A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B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C成纤维细胞和炎细胞 D新生毛血细管和巨噬细胞E新生毛细血管和炎细胞 ()9.脾梗死灶肉眼检查的主要特点为: A多呈地图状、灰白色,界限清楚B多呈不规则形、暗红色,界限不清C多呈楔形、 灰白色,界限不清楚 D多呈地图形、暗红色,界限不清E多呈楔形、灰白色,界限清楚 ()10.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的血栓是: A混合血栓B白色血栓C红色血栓D层状血栓E.透明血栓 ()11.脂肪栓塞易发生于 A.潜水作业时B.分娩时C.输血时D.外伤骨折时E.静脉注射时 ()12急性炎症时组织肿胀的主要原因是 A.肉芽组织形成 B.静脉血栓阻塞 C.充血及血液成分渗出 D.组织增生 E.组织变质 ()13.气管白喉的渗出物成份主要为: A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坏死组织B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组织C纤维素、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E粘液、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 ()14.急性炎症组织中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浸润 A.浆细胞B.淋巴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中性粒细胞E.巨噬细胞 ()15.下列哪种疾病为变质性炎症? A蜂窝织炎性阑尾炎B绒毛心C细菌性痢疾D病毒性肝炎E小叶性肺炎 ()16.关于炎症的概念,较恰当的解释是:

病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最新资料推荐------------------------------------------------------ 病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单选题单选题160121.下述器官体积增大仅由肥大引起的是 A.哺乳期乳腺B.功能亢进的甲状腺C.运动员的与运动有关的骨骼肌D.妊娠期子宫 E.老年男性的前列腺体积增大单选题160172.“虎斑心”是指心肌细胞已发生下列哪种病变的肉眼形态改变?A.水肿B.脂肪变性C.黏液变性D.淀粉样变性E.色素蓄积单选题160313.关于气性坏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干性坏疽合并厌氧菌感染所致B.表皮擦伤合并腐败菌感染所致C.湿性坏疽合并厌氧菌感染所致D.深在性开放性创伤合并厌氧产气菌感染所致E.气胸合并感染所致单选题160324.在下列器官中,湿性坏疽多见于与外界相通的哪些器官?A.食管、胃、肠B.胆囊、肝、胰 1/ 55

C.肾、输尿管、膀胱 D.输卵管、子宫、阴道 E.小肠、阑尾、结肠单选题160905.下列哪种情况下不能发生完全再生?A.腺体及其基底膜受损B.仅有腺上皮受损C.肝细胞坏死但网状支架未塌陷D.子宫内膜脱落E.骨折单选题160956.软骨再生时起始于A.成软骨细胞(软骨母细胞)B.软骨膜的增生C.软骨基质D.成纤维细胞E.软骨细胞单选题161067.肉芽组织的结局是A.填补缺损B.纤维化C.抗感染D.能产生细胞外基质E.分泌大量生长因子,调控细胞再生

---------------------------------------------------------------最新资料推荐------------------------------------------------------ 单选题161098.瘢痕组织逐渐缩小、软化的原因是A.毛细血管逐渐减少B.胶原酶的作用C.纤维细胞的作用D.机体抵抗力增强E.伤口愈合的自然规律单选题161179.伤口中肉芽组织过度生长,形成高出皮肤表面的原因是A.年龄较大B.全身营养不良C.缺乏维生素 CD.局部感染或异物E.缺乏微量元素单选题1620010.静脉性充血时局部静脉血液回流A.增多B.减少C.不变D.增多和减少交替进行E.减少的同时伴有左心衰竭单选题1626411.吞噬作用最为活跃的炎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嗜酸粒细胞 3/ 55

病理学资料整理

521出品,必为精品 1.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体积缩小,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少。(器官先天的部分性和完全性未发育所导致的体积小,分别称为发育不全和不发育,应注意与萎缩的区别) 顺序:脂肪,骨骼肌;平滑肌肌肉,脾,肝;心,脑。 2.细胞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兼有细胞数目减少,间质结缔组织增多胞质浓缩,核深染,可见褐色颗粒,称为脂褐素。 3.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体积增大,细胞器增多 4.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只能转化为同源性的组织细胞) 鳞状上皮化生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肠上皮化生见于萎缩性胃炎 5.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混浊肿胀)主要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内水分含量增多 6.细胞水肿严重时细胞体积增大更明显,称为水样变性。细胞胞质异常疏松透亮,细胞肿胀体积增加为原来的2-3倍,形如气球,故有气球样变之称。(病毒性肝炎) 7.肝细胞最宜脂肪变性 三大原因是:脂质大量输送至肝脏(例如饥饿和糖尿病);脂蛋白合成障碍,使肝细胞内脂肪堆积(内质网被破坏);脂肪酸的氧化障碍(线 粒体异常)。 8.心肌脂肪变性(严重贫血的情况下)可产生虎斑心。(乳头肌处出现平行的黄色条纹,与心肌红色相间而形成的)。 9.血管壁玻璃样变性(缓进行或良性高血压时在细动脉内膜层易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是大中型动脉的内膜层 10.纤维素样变性(名为变性,实为坏死,又被称为纤维素样坏死)在恶性高血压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在细动脉壁 11.组织间质内出现类黏液(黏多糖与蛋白质复合物)的积聚,称为黏液样变性风湿病变质渗出期:粘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 12.坏死细胞核的变化,主要形态学标志: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13.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细胞结构消失,但组织结构的轮廓在一段时间内仍隐约可见。干酪样坏疽是凝固性坏死的特殊类型常见于结核病 14.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迅速发生分解,液化成浑浊液体状。常见于脑组织坏死,称为脑软化,化脓性炎症(渗出性炎症),阿米巴原虫感染(变质性炎症)15.较大面积坏死并伴不同程度腐败菌感染,使坏死组织呈黑褐色称为坏疽。

病理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水肿:是指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3.坏死:机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4.休克:是多病、多发病环节、多种体液因子参与,以微循环功能紊乱、组织 细胞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并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的复杂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 5.癌前病变:某些疾病(或病变)具有癌变的潜在危险,如果长期存在,患者发生相关癌症的风险较大。 6.原位癌:当癌细胞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者。 7.风湿小体:在纤维素样坏死的基础上,出现巨噬细胞增生和聚集,吞噬纤维 素样坏死物质后转变为风湿细胞,即阿少夫细胞,这些细胞聚集形成风湿小体。 8.假小叶:是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包绕肝小叶或再生的肝细胞结节而形成的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干细胞团,是肝硬化重要的形态学标志。9.取材:按照病理检查的目的和要求,切取适当大小和数量的组织块,用于制作组织切片的过程。 10. 染色:用染色对组织切片进行处理,使组织中的不同成分被染上相应的颜色, 产生不同的折射率,以利于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11. HE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是病理组织制片技术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12. 免疫组化:免疫细胞和组织化学技术又称免疫细胞化学,习惯简称免疫组 化,是指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对相应抗原(或抗体)以及其他物质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 13. 包埋:用石蜡或其他包埋剂将组织包成一定形状,使其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 度,便于切成薄片的过程。 一、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1.活体组织检查 2.尸体解剖 3.动物实验 4.组织培养与细胞培

病理学复习资料

《病理学》复习资料 一.A型单项选择题 1.在慢性炎症中,下列哪种细胞最常见B.淋巴细胞 2.下列哪项是变质性炎症?D.阿米巴肝脓肿 3.下列哪一种不是渗出性炎症B.乙型脑炎 4.在葡萄球菌感染的炎症反应中所见到的主要细胞是:E.嗜中性粒细胞 5.炎症的渗出主要由于:B.血管壁通透性改变 6.哪一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D.感染性肉芽肿性炎 7.下列哪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D.阿米巴肝脓肿 8.溶血性链球菌最常引起:A.蜂窝织炎 9.下列关于炎症描述,哪一项不正确E.白细胞渗出只见于急性炎症早期 10.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和淋巴细胞最常见于:D.慢性炎症11.来源于三个胚层组织的肿瘤称:C.畸胎瘤 12.下列哪项不是肉瘤的特征:B.瘤细胞呈巢状 13.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是:D.肿瘤的异型性 14.下列哪项不是真正的肿瘤C.结核瘤 15.下列哪种是来源于上皮细胞的肿瘤C.乳头状瘤 16.下列哪项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D.恶性间质瘤17.下列哪种形态的肿块癌的可能性大B.火山口状溃疡18.下列哪项不是肿瘤组织的继发改变 E.恶性变 19.良性肿瘤的异型性表现为:C.瘤实质及间质排列紊乱20.肿瘤的特殊性决定于:A.肿瘤的实质 21下列有关毒性甲状腺肿病变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间质血管丰富,显著充血。 22.关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结节具有完整包膜 23.垂体腺瘤和垂体腺癌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是:D.有否侵犯周围组织和发生转移 24.导致甲状腺肿大最常见的原因是B.缺碘 25.关于单纯性甲状腺肿.下列的记述哪一项是正确的?D.一般不伴有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 26.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主要发生在(A缓进型高血压时的微、小动脉) 27.区别死后组织自溶与坏死,最可靠的根据是(D病变组织周围有无炎症反应) 28心力衰竭细胞最常见于( E肺褐色硬化) 29.易发生贫血性梗死的脏器是( C脾、心、肾) 30.24岁男性患者,车祸时发生右大腿骨粉碎性及开放性骨折,在送往医院途中,该患者出现面部青紫,呼吸困难,口吐白沫而亡,其最可能的死因是(C脂肪栓塞) 31.炎症的基本病变是(B变质、渗出、增生) 32.以中心粒细胞侵润为主的炎症是(C化脓性炎) 33.一烧伤性患者,两前臂皮肤呈焦痂,两前臂皮肤属于什么类型炎症(E变质性炎)34.诊断癌的主要形态依据是(E癌细胞形成巢) 35.一患者以高位小肠梗阻急症入院,手术切除空肠一段,间肠壁靠浆膜侧有直径4cm球形肿物一个,境界清楚,有包膜,质软,切面淡黄色,肉眼诊断为( A脂肪瘤) 36.心肌梗死最好发的部位是(A左室前壁和室间隔前2/3) 37.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D肺动脉瓣) 38.高血压病时的肾脏病理变化表现为(A颗粒性固缩肾) 39.下例有关风湿病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E风湿性关节炎常导致关节畸形) 40.关于风湿小体组成的成分,下列那一项是不正确的(D泡沫样细胞) 41.肺肉质变的主要发病机制是(B肺间质细胞增多) 42.符合小叶性肺炎特点的是(B肺内各病灶病变表现不一样) 43.肺气肿的病变中,下列那种是错误的(C肺泡间隔胶原纤维增多) 44.下列哪项不符合小叶性肺炎(D融合性病灶易发展为肺肉质变) 45.大叶性肺炎不会发生的并发症是(D肺褐色硬化) 46.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D假小叶形成) 47.不符合假小叶病变特点的光镜下改变是(A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包绕肝小叶) 48.肾盂肾炎属于(C肾盂和肾间质是化脓性炎) 49.有一学生,咽痛,高热数天,尿蛋白(+),此时患者的肾脏最会出现什么样病变(A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浑浊肿胀) 50.继发性肺结核病的主要感染来源是(E内源性感染) 51.二尖瓣狭窄可以引起(B左心房扩张) 52.肿瘤的特性取决于(A肿瘤的实质) 53.股静脉内血栓形成可引起(A肺动脉栓塞) 54.坏死组织经腐败菌作用后,常可发生(D坏疽) 55.在下列引起肝脏脂肪变性的原因中,哪一项是错误的(D乙型病毒性肝炎) B型单项选择题 56.胰腺炎为(B脂肪坏死) 57.淋巴结核为(A干酪样坏死) 58.乙型脑炎为(E液化性坏死) 59.恶性高血压病细小动脉壁为(D纤维蛋白样坏死) 60.栓塞(A心房纤颤时脑软化) 61.充血(E急性阑尾炎) 62.淤血(D槟榔肝) 63.局部贫血(C雷诺病) 64.侧支循环建立(B肝硬化时食管静脉曲张)

《病理学》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精选.)

《病理学》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细胞水肿: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是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和水的过多积聚;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肝、肾大会心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病理性钙化: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可位于细胞内和细胞外;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坏疽: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 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由于其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故得名;主要见于风湿病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心衰细胞:慢性肺淤血时,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使痰呈褐色。这种巨噬细胞在左心衰竭的情况下出现。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 蜂窝织炎:指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肤、肌肉、阑尾。 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主要发生于皮下和内脏。 慢性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病灶较小,直径一般在0.5~2mm。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 癌: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肉瘤: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导致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此差异称异型性。 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常发生在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如皮肤、口腔、阴道等处,大体上呈菜花状,可形成溃疡。 脂肪肉瘤:起源于脂肪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软组织深部、腹膜后等部位,较少从皮下脂肪层发生,多见于成人,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 风湿小体:风湿病增生期病变,小体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物,周围有风湿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成分,此小体为风湿病特征病变。 绒毛心:见于风湿性心外膜炎,当心外膜腔内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冲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故得名。 肺肉质变:大叶性肺炎并发症。由于肺内炎性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水解酶量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大量未能被溶解吸收的纤维素即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故得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共同特点为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和肺功能不全,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等疾病。 肺气肿:指远于终末呼吸道(即肺腺泡)受损,管腔永久性膨大和含气量增多。 硅结节:硅肺的特征性病变,为境界清楚地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直径3~5cm,色灰白,触之有沙砾感;由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形成,早期为细胞性结节,以后发展为纤维性结节、玻璃样结节。 燕麦细胞癌:属肺小细胞癌,癌细胞小,呈梭形或燕麦形,胞质少,似裸核,癌细胞呈弥漫分布或呈片状、条索状排列。假小叶: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肝细胞团。 早期胃癌:指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者;大体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和凹陷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