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周为民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

课程前言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在这个题目之下,谈一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在开幕辞中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次党的代表大会的一条主线,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讲话,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当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样一段话,精辟的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就是要抓住这样一个实质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党的基本理论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的行动指南这个题目之下,我想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要论述的体会。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于中国现代化目标与条件的科学理论

第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于中国现代化目标与条件的科学理论,大家知道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进入了一个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在这个大变局当中我们中国人所面临的基本的问题是什么呢,那就是一个传统的国家,传统的社会,要实现现代

化的转型,要转变为一个现代的国家,现代的社会,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基本问题。

围绕这样一个问题,从晚清的自强运动,也就是晚清的自强运动开始,到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前,在这100几十年当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断的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来试图解决这样一个基本问题,所有这些方案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历史的合理性。从自强运动,也就是洋务运动开始,到革命到新文化等等。各种各样的方案都是为了解决这样一个基本问题的,而其中最杰出最卓越的两个方案,一个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个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围绕所有这些方案而展开的实践活动,就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争取现代化的百年奋斗史,汇聚为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的大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深厚的历史基础上的,他是在新的时代高度上,继承发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的经验,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基本问题,所提出的一个最新的也是最完全的解决方案。就这一点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的意义在于他科学的回答了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目标与条件的问题。

目标问题就是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再到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都是在不断的丰富、不断的深化我们对现代化目标的认识的。今天我们所认识到所理解到的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已经不再是当年那样一种比较简单的也是比较表层的四化。而是什么呢,而是包含多方面目标在内的这样一个目标体系。从空间上来说他是包含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在内的这样一个多方面目标。

从时间上来说,它又是一个包含着多阶段目标在内的这样一个目标结构。从当年邓小平提出,第一步达到人均八百美元,从贫穷到温饱,再到小康,然后进一步提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建党100年的时候,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的时候,初步的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所以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中,它又是一个包含着多阶段目标在内的一个清晰的路线图。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的系统的回答了现代化的条件问题,也就是怎样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在这点上同样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再到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一系列的重要的思想观点,集中起来说,也鲜明的表现为,它是在回答怎样实现现代化,也就是现代化的条件问题,从对基本国情的科学认识,认识到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对时代主题的正确的判断。也就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从重新回答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也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更加集中的来阐明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和关于发展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系列最新成果,都集中的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现代化的条件问题,也就是怎样实现现代化的问题。

在这点上十八大所提出的八个坚持一方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的一种总结,另一方面又是对中国今后的发展所必须坚持的这样一些基本的要求的一个阐述。哪八个坚持呢,第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第二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三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坚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第五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第六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第七坚持和平发展,第八坚持党的领导这八个坚持,这八个坚持的实质是什么?同样是在回答中国现代化的条件的问题。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的重要讲话的精神来看,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就是从道路、理论、制度这三个方面的统一上,从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上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我们就可以更加进一步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是关于中国现代化目标与条件的这样一个科学理论。这样来认识我们党的理论具有什么意义呢?第一,就是我们一定要紧紧的扣住中国近代以来的基本问题,也就是中国现代化的问题,来科学的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社会主义等等。也就是说今天我们谈论马克思主义也好,谈论社会主义也好都不能够离开,中国现代化这个基本问题,这个中心问题,这个笼罩中国一切问题的最大的问题,如果离开这个问题去谈马克思主义也好,去谈社会主义也好,那都没有意义,都是最大的理论脱离实际,或者说从根本上脱离了实际,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这样来认识问题,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切地以对我们民族命运的关怀来确立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来理解并且担

当我们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十八届一中全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次与大家见面,习总书记发表了简短的但是内容很深刻的一篇演讲,在这篇演讲当中,总书记所强调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对民族对人民和对党的责任,这个责任集中到一点就是我们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所担负的这样一种历史使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创立和发展的理论。

第三,这样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性质和它的意义,就能够更有助于让我们党的这个基本理论在全民族、在海内外最大限度地获得认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无论是在海内还是在海外,一切中华儿女的一个共同的愿望,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我们共产党当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做什么事情的,我们共产党的理论是什么样的理论,就是要做这件事情的,就是为了解决完成这件事情而提出的这样一个理论,这样一个行动的指南。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突破苏联模式而解放思想、解放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的科学理论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突破苏联模式而解放思想,解放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的科学理论,正如邓小平所说,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在这个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再次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一招,并且他还特别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个新的伟大革命。

那么作为这样一场伟大的革命,改革开放的深刻性在哪里呢,就在于要把社会生产力从苏联模式的长期束缚下解放出来,为了这样一个目的,那就需要重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也就是说要把社会主义从僵化的苏联模式的长期束缚下解放出来,同样为了完成这个任务,首先又必须解放思想,把我们的思想从苏联模式的长期束缚下解放出来。所以解放思想、解放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这就是改革开放的任务,同样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担负的任务。

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他最初提出的时候开始,他的最直接的最现实的最深刻的意义就在于一定要摆脱苏联模

式,从一般的道理上来说什么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呢?那当然是说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而不照搬任何外国模式,对不对,当然是对的,但是我们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命题,它的最直接的最现实的最深刻的意义集中的表现为要摆脱苏联模式。为什么呢?因为在几十年的实践当中已经证明苏联模式那条路是一条死路,绝不能再走。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苏联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这样一种突破,这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当中来实现的,而对苏联模式的这样一种突破,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意味着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的方式或者说模式从整体上发生了转变,这一点首先表现在经济发展的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就是在发展的目标上,从迅速求强转变为富民优先,改革开放一开始邓小平就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那就是富民思想,富民思想的提出实际也是对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目标的一个重新定位,这是第一点。第二在发展的战略上,从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优先增长、急速突进转变为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来争取结构均衡的发展。来争取综合国力的提升。没有这样一种发展战略上的转变也就不可能实现长期的整体的经济发展,这是第二点。第三个方面,在发展的体制上,或者说在发展的组织方式上,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要采用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这样来适应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要求,第四个方面,在发展的主体上,要从过去的以政府为单一主体,而且特别是以中央政府为单一主体,这样一种状况,转变为政府的参与和民众的广泛的自主参与相结合。第五个方面在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上,从封闭转向全面的开放,特别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体下,主动的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这五个方面都是逻辑的联系在一起的,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模式的一个整体的转换。

那么同样由事物的内在逻辑所决定,经济现代化模式的这样一种转换,一定要求相应的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变革,而经济现代化模式的转换,经济体制的改革,又为包括各个领域在内的这样一种全面的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基础,这样也就形成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方面的全面改革当中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样一个布局,尤其在十八大以来,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因此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当中,应该形成了五位一体的这样一个总布

局,那么在这样一个总布局当中,所包含得每一个方面,它都意味着是对苏联模式的旧意识旧体制旧方式的一种深刻的变革。都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这是第二个方面。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含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历史经验的科学理论

第三个方面为了进一步深刻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的行动指南,我们还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含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历史经验的一个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深刻的总结前三十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个科学的理论,汲取包含了所谓前三十年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全部历史经验,这主要体现在这样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彻底否定错误的理论、路线和做法,总结前三十年的历史经验,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经验,而对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经验的深刻的总结和汲取,表现在哪里呢?就表现在明确的提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就是对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这样一种全局上根本上的错误理论、错误路线,和由此导致的文化大革命,予以彻底的否定,彻底的否定这样的错误的理论路线和做法。这表明了我们党郑重的汲取了全党全民族用惨痛的代价所换来的这样一条历史的经验。在否定了这样一种全局上根本上的理论错误路线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对基本国情和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制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从而正确的解决了中国现代化道路这样一个根本的问题,这是总结汲取前三十年历史经验的第一个重要的方面。

第二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转变已经不合时宜的一些认识和做法。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当中,有一些认识和做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它的合理性的,或者也可以叫做是有必然性的,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条件的变化,已经变得不合时宜,同时又因为时代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现在我们又已经可以来改变这样一些认识和作法。例如前面所说过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优先增长急速突进的那样一种发展战略。那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当中为了达到迅速求强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发展战略,所谓迅速求强,意味着什么

呢,那就意味着要能给迅速的发展国防力量,军事力量,所以要争取尽快的发展国防工业,而国防工业的基础在哪里呢?基础又在重工业,所以为了发展国防工业,那么又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于是在迅速求强这个目标之下就形成了国防工业重工业优先增长的这样一种特殊的发展战略。再比如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发展战略,在当时的条件下,又采用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样一种方式,为什么呢?因为采取的这样一种发展战略以后,它带来一个问题,面临一个很大的矛盾,我们知道国防工业重工业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它们都是资本密集型的工业,都是需要巨大的资本的投入,这样一种工业,而中国作为一个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在开始工业化现代化之初,就他的资源禀赋来说它的劳动力是相当充裕的,土地相对来说也是丰腴的,但是在各种要素当中最缺的是什么?最缺的恰恰是资本,所以这就形成一个巨大的尖锐的矛盾,一方面最缺的是资本,另一方面工业化的启动又要从需要巨大的资本形成的资本密集型工业开始,那么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非常特殊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目的是要能够最大限度的从全社会来获得积累,来推行这样一种特殊的发展战略。所以这都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的一些不得已的做法。

另外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现实条件,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在相当一段时间当中是在封闭的条件下进行的,当然这个封闭主要指的是在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对抗的情况下,对西方世界的这种封闭,那么所有这些都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些做法,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做法已经不合时宜,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又已经有条件来改变这样一些做法,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根据新的实践,新的历史条件,在这些问题上得出了新的结论。那么这同样鲜明的表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一种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汲取。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接续并且全面推进过去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展开或者没有来得及做的事情,或者在当时做不了的事情。例如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当中,周恩来仍然以艰难的努力在四届人大提出了争取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在当时的情况下,提出这样的目标,这样的任务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同样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又是根本无法展开的任务,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直接的接续了这样的一个目标和任务,并且又以正确的战略规划和步骤

来把它付诸实施,同时在不断推进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又一步一步的丰富、深化和升华了我们对现代化目标与条件的认识,就像前面开始说过的那样。这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汲取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历史经验的又一方面。

第四个方面那就是发展升华了前三十年在思想理论方面的一些积极的成果。对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对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在相当长的时间当中,在指导思想、理论、路线上发生了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错误,看不到这一点,或者试图回避这一点,那意味着什么呢?那实际就意味着我们没有真正的深刻的汲取这样一个极其重大的历史经验,而没有认真汲取这个重大的历史经验,那就不可能真正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有革命性的深刻意义。这是一方面。

但是同时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看到,在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当中,党的很多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等,在关于党和国家的一些重要问题上,在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重要问题上,都提出了正确的或者说具有真理性的观点,例如八大所提出的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观点,例如八大所提出的关于反对个人崇拜的观点,再如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观点,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样的观点,关于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观点,关于要适当的运用市场调节的观点等等。这样一些在思想上,在理论上的贡献,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部分很重要的思想来源,认真的整理、发掘、吸收这样一些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当中,所形成的积极的思想理论成果,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历史经验的一种汲取。

当然我们同时还要看到,就是刚才所提到的,在前三十年形成的这样一些思想理论上的积极成果。其中一些正确的有价值的观点,曾经或者被否定,或者被放弃,甚至后来被批判,或者由于和总体上的苏联模式相联系,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那样一种错误的指导思想相联系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在这一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充分的发掘清理出这样一些积极的思想理论成果,尤其重要的是,它以新的思想高度和科学的理论框架,肯定、包含了这样一些成果,并且实现了理论上的创新和超越。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相对于过去关于有限度的利用市场调节的观点来说,它就是

一个巨大的发展和升华。再如明确的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这相对于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观点来说,同样是一种创新,是一种提升,是在新的时代高度和思想高度上的一种发展。那么因此从这样四个方面来看,的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是充分的包含了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全部历史经验的,是在汲取这样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所创立起来的指导中国现代化的科学理论。这是第三个方面。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世界文明成果具有充分吸纳能力的科学理论

第四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是对世界文明成果具有充分的吸纳能力的科学理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在推进中国现代化的问题上,强调中国特色,前面说过,首先是为了纠正对苏联模式的照搬,同时这也意味着绝不能照搬任何外国的模式,这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强调中国特色,强调不照搬外国模式,又绝不意味着拒绝和排斥对外国的学习和借鉴。任何外国的模式都不能照搬,同时任何外国的模式我们都要去认真的去研究借鉴其中有益于我们建设中国的现代化的这样一些有用的东西,所以就这一点来说,中国特色绝不是意味着要拒绝排斥向外国学习。在这一点上,邓小平作为一个大政治家、大战略家,鲜明的表现出了这样一种开放的胸襟,从改革开放一开始,邓小平就强调,要了解世界,要学习国外的一切有助于中国现代化的好的东西,所以强调中国特殊的历史传统,特殊的国情,特殊的社会条件等等,这都是对的。但是这样的强调,绝不是意味着我们要排斥学习世界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这一点我想是值得特别的来说明的。

从社会主义的本质来看,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比资本主义更高的一种文明形态,它要求什么呢?它要求充分的汲取在资本主义时代所形成的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上来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的天经地义。另外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中的中国特色这一点来看,我们不要忘记对外来的文化具有足够的包容能力、吸纳能力、融合能力,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国特色,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表现在这里。所以当我们讲中国特色的时候,我们不能够丢掉这样一个重要的中国特色,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是有一颗开放的心灵的,是

善于包容、吸纳和融合外来的文化,外来的文明成果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恰恰鲜明的体现出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中国特色,既不照搬任何外国模式,又认真的研究、学习、借鉴各种外国模式当中的,对我们有益的东西,这是第四点。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科学形态和发展形态

第五个方面,也就是最后一个方面,我想谈一谈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科学形态和发展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指导我们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很重要的一点,又因为它的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最新的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前面我们说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传统的苏联模式,实现了一种全面的突破,或者说革命性的超越,而这样一种重大的创新,不仅丝毫也不意味着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否定,恰恰相反,它是充分的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和基本逻辑的。因此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这是中央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完全正确的论断。但是问题在于要深化对这一点的认识,我们要对这样一种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内容要有所认识有所了解。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这样一种关系,表现在哪里呢?我想首先它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的立场、基本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也一再的强调过这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坚持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的精神、基本的原则,我想最集中的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坚持代表人民的利益,维护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的利益,这样一个根本的立场上,第二表现在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三又表现在坚持实践的观点,包括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包括以实践来发展理论,在实践当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创新,来推荐社会主义这样的一种要求。其他当然还可以列举出若干方面,但是我想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那么从这三个方面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立场、基本的精神、基本

的原则,它的确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是社会主义,而不是任何别的什么主义,因为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这样的基本的原则。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高度一致的,是充分的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以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发展。怎么理解这一点呢?也就是怎么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逻辑上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致性呢?我们举一个例子来看,例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的理论,那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不少同志往往认为,这个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设想的一种突破,认为马克思当年他的一个观点是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不存在市场经济。那么今天我们既然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那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否定了马克思的这样一个看法,突破了他这个看法,从结论上来说,对不对呢?也不能说不对,的确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中,他是有这样一个看法的,他认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但是重要的问题在于,我们要理解马克思这样一个看法,这样一个观点,他是在什么样一种逻辑当中得出来的,马克思的这个观点,它不是一个独断式的论断,孤零零的提出了这么一个断语,说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没有市场经济,不是这样的。这个所谓结论是马克思的一种经济分析的逻辑的结果,我们要了解到,在马克思的理论当中,商品货币关系不是被消灭的,特别是它不可能被人为的强制的消灭,在马克思看来商品货币关系是自然消亡的。那么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自然消亡呢?马克思是在一定的理论逻辑当中来说明这个问题的,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理论当中,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随着生产社会化的程度的不断的提升,马克思假定,有可能形成这样一种条件,也就是说社会能够简单的以劳动时间作为唯一的尺度,来直接的计算出社会的总劳动和总劳动在各个产品上的分配。假如形成了这样一个条件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意味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矛盾就不存在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矛盾是什么?那就是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直接的矛盾,任何一个生产者他投入一定的劳动来生产一个产品,那么他投在这个产品上的劳动,是不是会被社会承认为是社会劳动的一个部分呢?不知道。怎么才能知道呢?拿到市场上去,

如果这个商品在市场上卖掉了,那就说明它符合社会要求。因为用来生产这个商品的劳动就被承认为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不是无用的,无效的劳动,是社会所需要的,是社会承认的一种劳动。这就是商品货币关系,就是市场这样一种方式它的基本的功能,用这样的一种经过市场的迂回的方式,来解决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那么在马克思理论当中,假如社会现在已经能够直接的方便的计算出,社会的总劳动和社会总劳动在各个产品上所分配的那个份额的话,那很显然,任何一个产品上的个别劳动,从一开始就直接计算出,直接被确认是社会劳动的一定份额的这样一个部分。所以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直接的矛盾就不存在了,这个矛盾不存在了,那就说明什么呢?说明商品货币关系就成为多余的了,市场就成为多余的了,不需要再通过市场这种迂回的方式,去解决个别劳动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这样的问题了。用马克思的话来说,也就不需要(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了。所以这是马克思的这样一种逻辑分析,最后得出的一个结论,那么这样一个结论就未来社会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在理论上,在逻辑上能不能成立呀?它是能成立的,是对的。那么错误的是什么呢?是谁呢?在这个问题上,错的是苏联模式,苏联模式错在哪里呀?错在根本不具备马克思主义所假定的那个前提,那个条件,在这样情况下,用人为的强制的方式来排斥市场,来消灭商品货币关系,这才是错误。

那么这样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否定苏联模式,重新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是不是充分的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啊?的确是这样的。因为按照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如果不具备那样一个前提,那样一个条件,也就是说只要社会还不能够直接的计算社会的总劳动和总劳动的分配,在这种情况下,那么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矛盾,也就是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必定存在,只要这个矛盾存在,那么商品货币关系就存在,就仍然需要用市场的方式来解决这样一个矛盾,或者说为这样一个矛盾提供一种运动形式。所以马克思在这个问题上的理论,不仅不是什么错误,因为通常现在我们认为马克思在这个问题上错了,所以我们简单的把它归结为是马克思理论当中的个别结论,问题在于这是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的基本的组织方式的一个看法,那么在这么大的问题上马克斯都错了,我说这个理论现在已经过时了,没用了,

难道不对吗?问题不是这样的。刚才说了马克思这个结论,是在他的这样一种逻辑分析当中的一个结论,他是有前提的,有条件的,从他的逻辑来看,马克思没有错,不仅没有错,马克思这个理论实际上是非常有用的理论,怎么有用啊?他实际上是关于市场经济的一个基础性的理论,因为他实际上是说明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市场经济必定存在,只要社会还不能够直接的计算总劳动和总劳动的分配,那么社会的经济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就必定是市场经济,所以这个理论难道不是很有用的理论吗?它实际上是关于市场经济的一个基础的理论。那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提出的市场经济的理论来看,不正是充分的贯彻了马克思这样的理论逻辑吗?在不具备马克思所假定的那个前提那个条件的情况下,社会主义经济一定要采取市场配制资源的方式,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结论,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是完全一致的,是贯彻这个理论逻辑所得出的新的结论。

除此之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回答中国现代化目标和条件的问题的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创新的理论、创新的思想、创新的观点,实际上都具有这样一种理论的特质。例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以至非常重要的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理论。这样一些理论成果,都是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的,而同时它们又都是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完全一致的。

为了说明这点,我们再举以人为本这样一个例子来看。我一再说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为什么呢?因为它标志着我们共产党的现代政治文明意识的一个巨大的提升,标志着执政思维的一个新的境界,而以人为本的这样一个理念,这样一个命题,这样一个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题和根本思想又完全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揭示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趋势的,一方面揭示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另一方面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这样一种科学真理的基础上,确立了一切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什么目标?这就是争取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在《共产党宣言》当中,马克思、恩格斯所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代替了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

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的最精辟的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呀?那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邓小平理论开始,进一步回答,就是针对苏联模式的那样一套理论来重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来(重本清源)的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与马克思这样一个基本的思想它是一致的。那么特别是到中央明确的提出以人为本这个思想,我们更可以清楚的看到,以人为本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源头,理论基础,那正是在于马克思主义的这样一个基本思想,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这样一种理解。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样一个社会,这正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源头和理论基础,所以从所有这些重要的理论创新内容来看,都鲜明的表现出了这样一个特质,就是的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它又是与时俱进的。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和研究,需要认真的去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确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关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学习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的体会,我就想从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