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第15课汉武帝推进

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所属学科:历史

适于的年级:七年级上册

尤集中学:张莉

2014年11月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秦汉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文明的基础上,秦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并对此后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古代中国以一个发达国家而闻名于世,是从秦汉开始的。如果说,秦开创了统一国家的模式,那么汉则是将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突出特点发展纵深的典型朝代。而本课所介绍的内容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进一步扩大版图,发展和巩固大一统事业的皇帝——汉武帝。“秦皇汉武”成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本课内容是七年级上册中的一个教学重点,是中国古代史学习板块的重要内容。本课是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三目组成,分别从思想文化和政治方面介绍了汉武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使大一统帝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对秦始皇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史实已有所了解,所以学习此课的有关概念时已不生疏。

初一学生们对于古代政治制度理论兴趣不大,应将枯燥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多种形式的途径讲授清楚。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实,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初步掌握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教师通过多种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合作学习的能力,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汉武帝推行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最终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对汉武帝进行评价。

难点: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措施进行比较,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做出认同与评价。

教学方法:

1、教法:谈话法、讲授法、提问启发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合作活动法。

2、学法:阅读法、观察法、合作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要充分遵循课程改革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发挥其主体作用,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发展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力求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研讨关系。

本节课采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思考讨论的机会,让他们通过研读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可适当的加以指导。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请大家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汉武大帝》主题曲。

在观看的基础上指出:好,同学们,大家知道刚才的这首歌曲来自哪部电视连续剧吗?电视剧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汉武帝的,今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看汉武帝。历史上,汉武帝16岁登基,在位54年,他的一生见证了西汉王朝的鼎盛,可是既使他贵为天子,他也和普通人一样,内心里总有着无穷无尽的烦恼!那么,作为天子,他的内心里都有哪些烦恼,他又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继续推进大一统的格局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介绍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这些思考题,通读课文,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1、公元前202年,___称帝,建立汉朝,定都___,历史上称为___。

2、儒家代表人物___建议汉武帝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汉武帝采用了这个主张,在全国推行“___”的政策。

3、为削弱分封诸侯王的势力,汉武帝采纳大臣___的建议,颁布“___”,消除了他们对皇权构成的威胁.

4、汉武帝通过___、___、___三条措施巩固了大一统格局。

同学们看书看的真认真,回答问题回答的也很准确。那么,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汉武帝的内心世界,去探寻他的第一个烦恼。

课件出示: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说起他的第一个烦恼,我们还得从先秦时期谈起。那就是面对诸子百家的思想,汉武帝究竟该采取哪种思想做为自己的统治思想呢?我们回忆一下,秦朝时,采取的是哪一学派的思想?(法家,韩非子),西汉初年,由于刚经历了战争,国家非常贫穷,所以统治者主要采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到了汉武帝时,国力已经非常强盛,又该采取哪种思想作为自己的统治思想呢?好,正面请大家欣赏一个课本剧:

某日,御书房。

帝:众爱卿,朕今天让你们给寡人出出主意,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来统治国家可永葆江山呢?

法:启奏陛下,恕臣直言,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最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些人目无国法,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这样下去,对国家不利。制定严厉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敢诽谤皇上?

道: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的建议不可取。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纣王及秦朝的历史就是前车之鉴,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

儒(董):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乃是天子,既是上天的儿子,那就是奉上天的命令来统治人间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谁对皇帝说三道四就是对上天的冒犯,会遭到上天惩罚的。用儒家思想治国最好,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而道家思想让人们没有约束,会说三道四,对天子不利。法家思想太残酷,不能体现皇上的爱民之心,儒家思想治国,既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臣以为要巩固统治,必须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帝:哎呀!面对那么多的思想,朕该选择哪种才能安邦治国呢?真是让我头疼,这样吧!同学们,请你们帮朕想一想,好吗?谢谢!

汉武帝把这个难题留给了大家,那请同学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你会选择哪家的思想?(法:秦朝就是因为法家思想导制了国家的灭亡。道家让人们没有约束,不利于统一)

在教师示意下小品继续。

帝:董爱卿言之有理,即刻拟诏,告示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这个课本剧里我们知道,汉武帝采用了谁的建议?他提出了什么建议?黜字的写法要记住,黜什么意思?就是废除、禁止的意思,废除其它派别,光尊崇儒学,只把儒学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这有利于皇帝的统治,它主要讲的是君权,也就是说,皇帝要体恤老百姓,要对老百姓好,让老百姓休养生

息。反过来,人民呢,也要服从皇帝,遵从皇帝的统治。在家,妇女要遵从丈夫,小孩要孝敬老人等。但它也有不利的一面,大家想想,他有哪些不利的地方?(把百家都废除了,光听儒家的演说,这样就限制了人们的思想,导制学术上死水一滩,从而禁锢了人们的头脑,对国家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思想这痤火山熄灭了,可是又有一个烦恼摆在了汉武帝的面前,说起他的这个烦恼,我们还得从秦朝谈起。大家还记得秦朝吗?秦朝的第一个皇帝叫什么名字?为什么给自己起名叫秦始皇呢?对,他给自己起名叫始皇,他的儿子叫二世,然后呢,三世、四世,一直到无穷世。可是,我们大家知道,秦王朝并没能像秦始皇所期望的那样“传之万世”,仅仅十几年的工夫就被一个新王朝汉朝所取代。为了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汉高祖刘邦把自己的子弟封到外地去做诸候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边疆,保卫天子,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被他寄于厚望的刘姓子弟在他死后的岁月里竟然骄奢婬逸,重权在握,渐渐形成了国家的隐患。

课件出示:二、削弱封国势力

同学们,这是一件随葬品,据考古学家考证,这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一件陪葬品,它的名字叫“金缕玉衣”,是由2498片玉,用了1100克金线一片一片串起来的。那同学们,从这件“金缕玉衣”上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主人生前的生活状况如何?(很富有,很奢侈,很腐化)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则材料: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读材料并简单解释:梁王是汉武帝时的一个诸候王,他出行的时候,后面跟着千辆车,万辆车,比天子还威风,他还自制了几十万的弓箭,府库里的珠玉宝器比当时的都城长安还要多。那同学们,从这则材料里我们又可以得出什么信息?(分封的诸候王势力非常大,很不容易控制)

因此说,当时的诸候非但生活骄奢婬逸,势力过于强大,而且经常威胁中央的统治,接下来请大家看一看《七国之乱》示意图。(请一位同学朗读)读完了,问大家几个问题,这段材料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小故事,这个故

事的名字叫?他发生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汉景帝与汉武帝什么关系?汉景帝时,晁错曾建议皇帝直接用武力来削藩,结果导制七个诸候国联合发生了叛乱。最后,景帝倾尽了全国之力,才勉强把叛乱镇压了下来。汉武帝继位后,虽然国力强盛了,可是,这些诸候的势力依旧强大,那么汉武帝又是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来消除诸候坐大的这种心腹之患的呢?

请大家结合这几道思考题,在刚才通读的基础上继续详读P75页大字,看谁找的又准又快。

1、汉武帝采用什么方法削弱了诸侯的势力?

2、“推恩令”的主要内容?

3、“推恩令”妙在何处?

汉武帝采用什么方法削弱了诸侯的势力?哪位同学能说出“推恩令”的主要内容?

那么和晁错武力削藩相比,“推恩令”妙在何处?(结合课件讲:正如这位同学所说,皇帝把土地分封给诸候,并允许诸候把这些土地再次分封给自己的子孙,这样,这些诸候的势力就大大减弱了,新封的诸候不但听命于皇帝,还会对皇帝感恩带德,所以说,“推恩令”妙就妙在没有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王国问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汉朝的思想出现了大一统,思想统一了,诸候国的势力也被消灭了,政权上也统一了,那么汉武帝是不是就该睡个好觉了呢?如果各地有不服从命令的官员,汉武帝又该怎么办呢?接下来,我们来看汉武帝的第三个烦恼,他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

课件出示三、强化监察制度

好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76,围绕这些思考题,展开小组讨论,看看哪个小组回答的数量最多,最正确,哪个小组就是今天的优胜组。

1、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

2、司隶校尉和刺史的职能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3、想一想,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在此基础上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统一的措施,其实秦始皇也采取了很多统一的措施,大家还记得有哪些措施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强调,所以我们经常把汉武帝和秦始皇合起来称为“秦皇汉武”。

出示《西汉朝疆域图》

指出: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不但疆域庞大,而且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可是汉武帝的烦恼远远没有结束,在西汉的北方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匈奴,匈奴不断的骚扰西汉的边境,那么汉武帝又该怎样处理同匈奴的关系呢?我们下节课再讲。

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接下来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总结这节课所的内容。

练习题:

1.西汉时期出现大一统,进入强盛时期的皇帝是( C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2.西汉时期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 B )

A.书院

B.太学

C.大学

D.学宫

3.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是( C )

A.主父偃

B.卫青

C.董仲舒

D.董宣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尊崇的学说是(A )

A.儒家学说

B.各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道家学说

5.与汉朝王国问题产生与最终解决有关的皇帝是(C )

A.汉高祖、汉文帝

B.汉文祖、汉景帝

C.汉高祖、汉武帝

D.汉文帝、汉武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结合相关历史记载,设置相关问题,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理解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的目的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等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难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三、教学策略 创设历史情境,直观再现历史,让学生在历史场景中体验、感悟历史。 设置问题,补充史料,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阅读课和材料,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找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查找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的具体记述,如“七国之乱”“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这样评价他: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这就是大一统的汉朝。汉武帝是如何加强中央权力的呢?他所采取的措施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汉武帝的丰功伟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讲授新课】 第一部我的地盘我做主 材料一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见P56课后活动)。 材料二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汉书?主父偃传》

作业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带答案)

第()次作业日期:()月()日得分: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单项选择题 (5个小题,每题4分,计20分) 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光武帝 2. 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是接受了谁的建议?() A.董仲舒 B.刘濞 C.晁错 D.主父偃 3.“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削减侯国数量 C.推行郡县制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货币制度的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大事。汉武帝时期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的货币是() A. 圆形方孔半两铜钱 B. 开元通宝 C. 五铢钱 D. 交子 5.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这里的“他”是指( ) A.李广 B.主父偃 C.霍去病 D.董仲舒 二、辨析改错题(2个小题,每题5分,计10分) 6.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道家的《诗经》《尚书》《春秋》《礼记》《易经》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 错误: 更正: 7.公元前119年的牧野战役,是西汉对抗匈奴的高潮。经此战役后,匈奴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错误: 更正: 三、材料分析题(2个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 8.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1)材料一中“秦皇汉武”分别指的哪一历史人物? (2)“秦皇”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 (3)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教案

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背景;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营,统一铸币等,并分析其影响。 2.知道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史料、创设历史情境等活动,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通过画图的形式理解推恩令,学会对比同类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下来。汉武帝大一统局面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明确一个道理:经济发展史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人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必要条件。 教学重点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及其影响。 突破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创设历史氛围,让学生了解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的背景、内容、影响。

教学难点 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解及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突破方法 通过课本剧《参与朝堂议事》理解措施及意义;通过讨论,正确评价汉武帝大一统的作用。 教学方法 1.教材整合:联系第11课内容,结合本课课题,按照以下三部分,重新整合教材。即: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条件、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作用。这样进行教学讲述,能够体现历史事件的内在因果关系,有利于学生整体掌握西汉历史,突破教学重点。 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再现历史氛围,感知历史、分析、解决问题。 学习方法 1.史论结合:阅读原始文字、图片资料,获得有效信息,依据史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2.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汉武帝、董仲舒及道家、法家代表人物,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 3.对比归纳: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思想措施的异同,学会对比同类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经济方面巩固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2.认识汉武帝是汉朝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 2.通过参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3.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强化中央权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内容。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 【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等。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问题呢? “推恩令”的实行,有利于解决王国问题,那“推恩令”妙在何处? 教师作出评价,总结“推恩令”的作用:大大削弱了地方封国的实力,使其再也无力对抗中央;新封的诸侯对皇帝感恩戴 汉武帝接受了 主父偃的建议。实 现“推恩令”,下 令允许诸侯将自己 的封地分给其子 弟,建立较小的侯 国。 通过“推恩” 这种相对和缓而 “富有人情味”的 方式,原来的王国 被分割成许多小侯 国,侯国不再属于 王国管理,而归中 央直接管辖的郡管 理。不费一兵一卒, 达到了削弱王国的 目的,而得到封地 的诸侯子弟,对皇 帝感恩戴德,从而 培养了侯国的忠 诚。 学生回答问 题。 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了解“推 恩令”的作用。 了解刺史制 度。

初中历史社会七年级上册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优质课教案

教案 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 课标内容: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了汉武帝的“大一统”,这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又一次“大一统”,对以后各个朝代的统治者治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尤其是思想上,汉武帝“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治国,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都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对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故本课内容对我国影响深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汉初刘邦的分封、七国之乱、推恩令、独尊儒术、西汉对匈奴的战争。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学生概括汉武帝“大一统”措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思考“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怎样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汉武帝“大一统”使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的责任感,激励学生学习汉武帝的开拓创新精神。 ②从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合理的,值得弘扬。 ③讲述霍去病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来历,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军事各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使中央高度集权,国家高度统一,故这些措施都是重点。 2、难点: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董仲舒阐述的“大一统”思想包括“天人感应”、“德主刑辅”、“三纲五常”。这些内容初一学生难以理解,要通俗易懂地解析。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 1、感知“推恩令”,独尊儒术,对匈奴的战争等史实,感受汉武帝的雄才大略,辩证地评价汉武帝 2、通过影视、图片等手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跨越时空,走进汉武帝时代。 3、通过探究,表演短剧、讲故事等方式,使学生开发智力,联系实际。 (五)教学纲要: 汉武帝大一统: 一、王国问题 1、出现王国问题的原因:汉初实行分封制 2、汉景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削夺王国封地,平定“七国之乱” 3、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及结果: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二、独尊儒术 1、汉初的“无为”而治 2、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德主刑辅。 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大兴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 三、与匈奴的战争 1、汉初匈奴对北方边郡的掳掠及“和亲”政策。 2、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漠北之战,大败匈奴

七年级上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格局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说课稿累计课时: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历史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选自北师大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正式形成就是在秦汉时期,确切的说是在西汉时期,所以本课在整本教材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以后古代史的学习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㈡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汉武帝颁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②、思考“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在统一思想方面采取措施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国家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感。㈢、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难点是:如何通过这些措施评价汉武帝。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学生历史知识积累有限,但学习历史的兴趣浓厚,而且对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等概念有初步理解。 三、教学方法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难点。结合本课实际和学生自身特点,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本节课主要采用合作式、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本课的内容分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三部分,而且三部分内容全部围绕“汉武帝如何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格局?”这个问题展开。因此在教学设计上,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将本课内容整合为两大版快: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二、综合这些措施和学生课外搜集关于汉武帝的资料对汉武帝作出正确的历史评价。 ●导入新课(3分钟) 欣赏电视剧《汉武大帝》片头曲MTV,请学生回答MTV是哪部大型历史电视剧的主题歌。(目的:是通过展现电视画面中汉代宫殿的威严、雄伟、宏大和汉武帝雄才大略的帝王风采把学生带入那个气势恢弘的大汉王朝,使学生切身融入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以此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2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理解这一知识点,我想通过当今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再现历史情景,开展课堂小活动,(活动内容:汉武帝即位以后召开的政府新闻发布会,就当前国家形势、实施新的方针政策,回答记者的提问。)这样做的用意是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体现新课程教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的教学理念。 通过模拟与“汉武帝的直接对话”让学生总结回答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局面所要采取的措施。 措施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温州新星学校陈诗国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秦朝一统以及汉朝建立的史实。在此基础上,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了汉武帝为巩固汉朝统治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形成了自秦朝以来新的大一统的局面,并简略介绍了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汉朝经历的确切时间。 (2)掌握汉武帝为巩固新的大一统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3)知道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比较秦朝的各项制度和汉朝的各项制度的异同来理解汉武帝时期的所采取的措施的过程中,掌握通过比较来理解史实的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郡县制和分封制对巩固中央集权带来的影响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自主探究历史现象及其意义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形成对汉武帝的正确评价。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统一的多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汉武帝新的大一统的措施。 【教学难点】汉朝的一统于秦朝一统的区别。 【教学方法】比较法与自主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导入】 猜古代皇帝的名字: (1)打得赢就是上帝(武则天) (2)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康熙) (3)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姜鹏曾用十六个字形容一个皇帝的一生——内强皇权,外服四夷,迷信神仙,晚年改辙。请问这个皇帝是 谁?(汉武帝) (教师总结:姜鹏博士的这十六字总结,前八个字概括了汉武帝一生的功绩,简单来说,就是缔造了一个新的大一统的格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回到汉朝体会汉武帝的雄才伟略。)环节一: (1)画年代尺 教师在黑板上画汉朝历的年代,让学生在相应的年代填上相应的事件。 (此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汉朝的大致时间和经历的重大事件,有利于对史实的梳理) (2)阅读卡内容探究 请学生自行阅读书本阅读卡上的《西汉的分封与七国之乱》,小组讨论:如果你是汉武帝,如何避免类似七国之乱事件的发生。 (3)小品:汉武帝密诏主父偃 事先准备汉武帝与主父偃的对话,请两位同学进行表演。 偃:陛下十万火急召臣来,有何要事? 帝:爱卿可知晁错为何而死? 偃:为先帝削藩而死。 帝:先帝为何要冒险削藩? 偃:古代诸侯的土地不超过百里,国君对他们是很容易控制的。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1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 对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休养生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汉朝的监察制度。 能力培养: 1、通过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简单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实行“大一统”的史实,培养学生对比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培养: 1、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强盛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学生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而强盛又巩固了统一。 2、认识到汉武帝所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下来。 【教学流程】 1、情景导入: 由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的“秦皇汉武”,指出“秦皇”是秦始皇,“汉武”是汉武帝。用投影仪展示秦始皇与汉武帝的两幅画像,说明他们都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皇帝,都把“大一统'”的格局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前面已学过秦始皇,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2、课前热身: (1)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2)秦朝哪一年灭亡? (3)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打败项羽后,于哪一年建立什么政权?定都哪里? 3、合作探究: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几代皇帝的努力,到汉武帝时,国力昌盛,为他施展雄才大略,发展大一统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思想上,汉初崇尚道家的“无为”思想,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即位后,召集各地学者到长安,询问治国的方法。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互动1 师: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学者,被汉武帝召到长安,你设想说一说到会的可能都有哪些派别?他们会说些什么?最后汉武帝是如何决断的? 生:到会的有法家学者,他会说“依法治国”。 到会的有道家学者,他会说“无为而治”。 到会的有儒家学者,他会说“依法治国”。 汉武帝的决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互动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有答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推恩令”的实施 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________”计谋,下诏规定诸侯 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 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知识点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 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还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从此,________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知识点3 盐铁专卖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________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推恩令”的实施 1.西汉初年,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的两股势力是( ) A.朝中大将和地方官吏 B.诸侯王和豪强地主 C.朝中大将和豪强地主 D.诸侯王和宦官势力 2.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时,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这种状况 是由谁造成的( ) A.汉高祖B.汉文帝 C.汉景帝D.汉武帝 3.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 ) 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D.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反思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反思 授课教师:张毅 工作单位:民乐县第四中学 授课时间:2014.11.17 11月17日上午,我在张掖市一中为初一同学和评委老师上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一课。这样的课是否适合作为参赛课,我心有疑虑,但这也是我日常课堂教学状态最本真的反映,所以我愿意呈现出来供大家讨论和批评。首先自我批评,反思本课教学。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基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课标的基本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⑴知识与能力:列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理解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正确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和历史比较思维能力。⑵过程与方法:⒈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材料。在分析教材所提供的史料和教师课件展示的史料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体会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⒉通过历史故事的感悟和基于史料基础上的问题设计、以及秦皇汉武的对比,学会体验历史,运用历史思维解决问题。⒊通过历史故事、历史材料以及解析问题感受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之中,对历史人物进行“同情之理解”(陈寅恪语),进而达到正确评价历史人物。⒋通过课堂试验,学会从生活经验出发来理解历

史事件的方法。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⒈认识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趋势,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⒉认识到一个成功的人不但要有强壮的体魄、勇敢的心、睿智的头脑,同时也因该学会如何选择、如何用人,以及自我反省的意识。 二、对教学方法、过程的反思: 在教学中我采用以讲故事、读史料、解问题、重思辨为主要手段的“深入历史”式教学方法。把教学过程划分为课前渲染(营造氛围)、课堂导入(提出问题)、㈢讲授新课(探究问题)㈣课堂小结(总结知识、感悟历史)㈤布置作业㈥课后烘托(升华主题)六个环节。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故事、阅读史料、谈论问题,来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总体来讲,课堂气氛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原因之一,可能史料的难度对学生来说较大。对于史料问题,可以采取把史料提前发给学生,让其课前学习。如何来改变这种状况,我有一个设想,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分成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中展示,这样可能会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当然这只是一种设想,效果如何,有待于教学实践的检验。 三、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行为的反思: 本课的知识目标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总结,经课后的作业检查,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个别同学掌握不是太好,这与教师的

2019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第三单元汉武帝的大一统第三课汉武的的大一统格局教案语文

第三课汉武帝的大一统格局 课时:一课时 所属单元:第三单元 教材来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教学对象:XX学校八年级学生 一、课程标准: 2-2-2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汉武帝的大一统”承接上一课“秦末农民起义和汉朝的建立”中由文景之治带来影响。本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格局以及汉武帝为巩固汉朝统治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简略介绍了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三、学情分析 由于近年来关于汉朝历史的电视剧较多,学生对汉朝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历史与社会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另外大一统的措施和人物评价在第三单元第一课已经有所涉及,对于各项措施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 本课的主要内容即汉朝大一统的措施,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因此要在过程中突出重点,增加课外拓展知识、小组讨论等形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目标: 1.结合史实,了解汉武帝采取大一统措施的背景。 2.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列举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3.运用相关史料,对汉武帝进行评价。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3min> (ppt展示人物画像) 教师:自刘邦建立了汉朝,经过文景之治几十年的积累,西汉国力逐渐强盛起来,到汉武帝时期,汉朝逐渐进入鼎盛时期,这离不开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我们在七年级时期就学习了与汉武帝相关的内容,他首创了一种纪年法大家还记得吗? 学生:(沉默) B少数人回答年号纪年法 教师:看来不少人已经忘记了,年号纪年的确是汉武帝首创。在没有年号纪年以前,古人往往采用的是干支纪年,但干支纪年60年就会有一个轮回,那么若干年以后很可能就会导致时间混乱的局面,所以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设计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措施及产生的作用,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情景剧《汉武帝的烦恼》让学生了解汉武帝面临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为汉武帝解忧; b引导学生学会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理解汉武帝“大一统”时代特征并正确评价汉武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通过政治思想军事等措施实现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为中国统一的多民主国家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了解汉武帝开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难点: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情景再现法、讲授法、提问启发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2、学法:自主学习、阅读法、观察法、合作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情景剧剧本和道具奏折

五、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播放视频《汉武大帝》片头, 【导入】 幻灯片:汉武帝像 师:汉武帝刘彻,汉景帝之子,生于前156年,16岁登基为皇。同学们来谈谈你所知道的汉武帝。 生: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汉武帝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汉武帝,去了解汉武帝如何开创“大一统”的。幻灯片展示课题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新授】 (一)汉武帝的烦恼 师:作为16岁登基的少年天子,刘彻有喜有忧,喜的是他继承了一个逐渐强盛的王朝,忧的是父辈们留下了一些足以动摇国之根本的疑难问题,他究竟忧心哪些问题呢?请看历史剧《汉武帝的烦恼》(幻灯片) 师:(鼓掌)剧中汉武帝有哪些烦恼? 生:诸侯王财大地大,百家争鸣,匈奴骚扰 师:归纳①政治:王国问题②思想:思想不统一③边疆:匈奴问题,这三大问题都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二)为汉武帝分忧 师:穿越时空:假设同学们是当时汉武帝的臣子,你会提出什么方法帮助汉武帝解决这些问题?并简要说明你推荐这种方式的理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把解决方案写在奏折上)请不同的小组代表回答: 1、王国问题

初中历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一、课前导入: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到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良好局面。然而,“治世”之下仍然有许多不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因素,汉武帝正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消除这些不利因素,才巩固了西汉王朝的大一统局面,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二、预习学案纠正与反馈 学生打开平板,对照平板上的答案提示,自主纠正预习中的错误;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说明:课前5 分钟,教师上传预习学案答案提示) 三、开始新课 【环节一】“治世危机”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文字和相关图表,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从政治、思想、经济方面找出西汉建立以来特别是“文景之治”时期遗留下来的不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因素。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上述危机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教材知识的第一次整合,旨在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汉初特别是“文景之治”时期的社会,“治世危机”的寻找也顺理成章地引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这一本课的主题。) 【环节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文字和相关图表,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分别从政治、思想、经济方面找到汉武帝加强中央权力,“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及其影响。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教材知识的第二次整合,旨在引导学生归纳出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影响。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对本课有些知识点进行一定的前后联系和对比分析,通过这种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环节三】“鼎盛的西汉” 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利用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大破匈奴、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封禅泰山、《史记》以及拓展版图),向学生展示西汉鼎盛的表现,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带来的影响的理解。 (设计意图:对教材进行适当地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知识。) 【环节四】“系统理学” 先由学生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自主进行知识梳理与总结,教师点评;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12、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思考推恩令的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合作、小组合作探索、学生互动等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汉强盛的顶点,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学习的重点。 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推恩令”的理解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比较法、引导启发法等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我们的民族为什么被称为汉族? (二)讲授新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 (1)措施一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者、含义、具体措施以及影响 情景剧:学生表演历史短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措施二政治上:削弱诸侯国势力:汉初分封制的具体介绍(分封的对象、目的和危害)、推恩令(目的、提出者、内容和作用) (3)措施三政治上:强化监察制度: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地方设立刺史 问题1: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呢?(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 问题2:司隶校尉和刺史的职能是什么?(司隶校尉负责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问题3:教师:秦朝有哪个职官与司隶校尉的职能相似?(御史大夫。) 教师补充强调: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派遣刺史一人进行监督。刺史虽然官品很低,权力却很大,他有权监察郡国长官,如果发现官吏有欺瞒中央等行为,可以直接奏报皇帝,加以制裁。 问题4:汉武帝是如何限制丞相权力的呢?(汉武帝起用一些出身低微的亲信官吏,任命他们为侍中、常侍中,让他们参与商议军国大事,以削弱丞相的权力,从而改变了汉初以来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问题5: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 (4)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措施的影响 七、课堂复习训练:使用多媒体展示题目,课堂巩固 八、布置课外作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 九、板书设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条件 2、具体措施 3、影响

汉武帝大一统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课 第15 课《汉武帝“大一统”》教案 刘建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等措施及产生的作用,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情景剧《汉武帝的烦恼》让学生了解汉武帝面临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为汉武帝解忧; b引导学生学会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理解汉武帝“大一统”时代特征并正确评价汉武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通过政治思想军事等措施实现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为中国统一的多民主国家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了解汉武帝开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难点: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情景再现法、讲授法、提问启发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2、学法:自主学习、阅读法、观察法、合作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情景剧剧本和道具 五、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播放视频《汉武大帝》片头 【导入】 幻灯片:汉武帝像 师:汉武帝刘彻,汉景帝之子,生于前156年,16岁登基为皇。同学们来谈谈你所知道的汉武帝。 生: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汉武帝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汉武帝,去了解汉武帝如何开创“大一统”的。 幻灯片展示课题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 【新授】 (一)汉武帝的烦恼 师:作为16岁登基的少年天子,刘彻有喜有忧,喜的是他继承了一个逐渐强盛的王朝,忧的是父辈们留下了一些足以动摇国之根本的疑难问题,他究竟忧心哪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高品质版

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立意与目标 秦始皇是我国大一统事业的开创者,汉武帝则是大一统事业的继承者与推进者。汉武帝凭借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在政治、思想文化、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大一统格局成为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发展主流,并影响至今。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汉武帝是大一统事业的推进者及其采取各种措施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从中感受汉武帝高超的政治智慧,本课采取了将秦始皇与汉武帝措施进行对比,以理解“推进”的含义,而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则需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来俯瞰古今,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来审视。最后,纵观全课学习,在与前人对比和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感受汉武帝高明的治国智慧。 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和经济控制等史实。 通过指导,分析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理解汉武帝对巩固“大一统”格局的功绩。 通过比较汉武帝与前人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秦始皇与汉武帝构建“大一统”格局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的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形成汉武帝是“大一统”格局推进者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采取的措施,使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延续和巩固,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认识“大一统”格局对汉民族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影响,感悟统一是国家发展强盛的基石。 认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措施的有效性,从中感受汉武帝高明的治国智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用课件出示材料后讲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皇帝制”“修筑长城”“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郡县制”和“三公制”,并让学生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归类。 设计意图:采用承上启下的复习式导入本节新课,学生在回顾前课的内容上进一步加深对秦始皇是我国“大一统”格局开创者的认识;同时,为接下来汉武帝与之对比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秦亡汉兴”,以及“汉高祖”“汉文帝”与“汉景帝”的图片。 设计意图:回顾汉朝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历史,捋出西汉前期的历史发展线索,便于引出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学习。 讲授新课 一、少年天子雄心 教师讲述:公元前140年,年仅16岁的刘彻继承皇位,即汉武帝。 课件出示材料。 材料一:朕继承了先帝最崇高的地位和最美好的德行,想要将这些永久传下去,延长到无穷尽的未来。这项任务巨大而且职守重要,所以我从早到晚都没有时间来享乐休息,长久地思考一切事情的原委,惟恐有不周到的地方。 材料原文:朕获承至尊休德,传之亡穷,而施之罔极,任大而守重,是以夙夜不皇康宁,永惟万事之统,犹惧有阙。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你们研究高深道理的时间很久了,希望把研究的成果明白地告诉朕!要分清条理,不要笼统,不要混乱,提出的方案,也应慎密考虑。要是有不正直、不忠实、邪曲不守中道的官吏,你们大胆告诉我,绝不会泄露出去,朕亲自拆看,希望你们不要有后顾之忧。大夫们尽管说出所知道的一切,不要隐瞒,朕要亲自看的! 材料原文:子大夫明先圣之业,习俗化之变,终始之序,讲闻高谊之日久矣,其明以谕朕。科别其条,勿猥勿并,取之于术,慎其所出。乃其不正不直,不忠不极,枉于执事,书之不泄,兴于朕躬,毋悼后害。子大夫其尽心,靡有所隐,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目标】 1、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其历史作用,明确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 2、了解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出现的背景及主要表现; 3、通过比较汉武帝的大一统与秦始皇建立的统一封建国家分析秦始皇的功过,从而理解秦朝为何短命,西汉为何出现比较长时间的强盛。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难点】理解“罢戳百家独尊儒术” 【学习准备】工具书,表格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时安排】一课时 一、激情“动”员(3分钟) 全班朗读: 《汉武帝》 1

宋释智圆 酷矣秦皇灭,荒哉汉武还。 将军封五利,神药访三山。 重色为金屋,穷兵过玉关。 岂知尧舜道,千古在人间。 二、主“动”展示(5分钟) 师:这首诗歌描写的是汉朝哪一位皇帝,读完你有什么感触? 生:汉武帝穷兵黩武 三、调“动”探究(10分钟)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知识点: 知识点1 “推恩令”的实施 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________”计谋,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2

知识点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还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从此,________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知识点3 盐铁专卖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________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3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练习题及答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 A.惩治地方豪强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完善察举制 D.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2.西汉时期,王国问题的解决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局面,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实行“推恩令” B.“以德化民”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北击匈奴 4.如果你生活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要接受最高学府的儒家教育,必须到( ) 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开封 5.汉武帝统治期间,铸造的钱币是( ) A.贝 B.五铢钱 C.半两钱 D.交子 6.同学们,当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你有没有思考过古代汉朝时期人们学习的场景?识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汉代由政府创办的最高学府叫什么?由这里学习的主要教材可判断哪一学派在当时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哪一政策造成的?

(2)与汉代比较起来,当今的学习内容有什么优点? (3)汉代教育与当代教育的目的有何不同? 1.某部电视剧的开篇序幕中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请问,这里的“他”指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2.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下图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关系最密切(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实行“推恩令”

C.连年征战 D.实行郡县制 3.地方治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汉武帝为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 A.颁布“推恩令” B.建立刺史制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铸造五铢钱 4.“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及其“非常之功”是( )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C.李冰修筑都江堰 D.屈原创作《离骚》 5.近年来,各地儒学学会的成立显示出儒学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活力,而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6. 今天的北大和清华是我国的最高学府,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亲临右图所示的学习场景,你所用的教材是( ) A.《道德经》 B.《韩非子》 C.五经 D.《孙子兵法》 7.汉武帝采取的有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铸造五铢钱 C.开通大运河 D.统一度量衡 8.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一

最新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立意与目标 秦始皇是我国大一统事业的开创者,汉武帝则是大一统事业的继承者与推进者。汉武帝凭借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在政治、思想文化、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大一统格局成为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发展主流,并影响至今。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汉武帝是大一统事业的推进者及其采取各种措施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从中感受汉武帝高超的政治智慧,本课采取了将秦始皇与汉武帝措施进行对比,以理解“推进”的含义,而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则需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来俯瞰古今,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来审视。最后,纵观全课学习,在与前人对比和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感受汉武帝高明的治国智慧。 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和经济控制等史实。 通过指导,分析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理解汉武帝对巩固“大一统”格局的功绩。 通过比较汉武帝与前人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秦始皇与汉武帝构建“大一统”格局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的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形成汉武帝是“大一统”格局推进者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采取的措施,使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得以延续和巩固,并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认识“大一统”格局对汉民族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影响,感悟统一是国家发展强盛的基石。 认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措施的有效性,从中感受汉武帝高明的治国智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用课件出示材料后讲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皇帝制”“修筑长城”“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郡制”和“三公制”,并让学生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归类。 设计意图:采用承上启下的复习式导入本节新课,学生在回顾前课的内容上进一步加深对秦始皇是我国“大一统”格局开创者的认识;同时,为接下来汉武帝与之对比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秦亡汉兴”,以及“汉高祖”“汉文帝”与“汉景帝”的图片。 设计意图:回顾汉朝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历史,捋出西汉前期的历史发展线索,便于引出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学习。 讲授新课 一、少年天子雄心 教师讲述:公元前140年,年仅16岁的刘彻继承皇位,即汉武帝。 课件出示材料。 材料一:朕继承了先帝最崇高的地位和最美好的德行,想要将这些永久传下去,延长到无穷尽的未来。这项任务巨大而且职守重要,所以我从早到晚都没有时间来享乐休息,长久地思考一切事情的原委,惟恐有不周到的地方。 材料原文:朕获承至尊休德,传之亡穷,而施之罔极,任大而守重,是以夙夜不皇康宁,永惟万事之统,犹惧有阙。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