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修改版)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修改版)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修改版)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修改版)

第一章

5.什么是民主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主张?

民主社会主义又称社会民主主义,它通常是指世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等的思想体系,是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影响最大的社会主义流派和改良主义思潮。

从性质上来说,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一种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其实质是要瓦解工人阶级斗争,巩固垄断资本主义统治。

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多元性,认为多元是民主的基本特征和具体体现,不仅其理论体系是多种思想,其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也鼓吹多元化;二是伦理性,以“自由、公正、互助”等伦理道德观念和抽象的人道主义作为基本的价值原则,反对阶级斗争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三是改良性,主张用和平改良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四是欺骗性,一方面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帜喊着批判资本主义的口号,以吸引广大群众,另一方面却歪曲马克思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基本主张:一是在思想上,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是在实现社会主义的方式上,主张用和平、民主的方式取得国家政权,反对用革命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三是在政治上,鼓吹政治多元化,主张实行多党制和议会制,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反对无产阶级专政。

四是在经济上,鼓吹经济多元化,主张建立以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混合经济体制,反对公有制为主体反对计划经济。

6.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机遇和挑战

挑战,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扩张、政治干预和文化渗透三个方面;

1)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实质是要实现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在参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过程中,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制度安全的挑战。

2)经济安全方面,在参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过程中,就必须受到由他们制定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和协议的制约,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受控于西方国家。

3)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往往附带着兜售西方的民主政治模式、私有化的发展道路和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价值观,西方的文化对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形成了强大的冲击。

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有挑战也有机遇;

1)全球化结束了社会主义孤立发展的状态,使社会主义能运用资本主义已取得的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缩短社会主义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2)全球化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吸引外资、向外投资和扩大对外贸易,能够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竞争力,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接轨。

3)全球化打破了以往社会主义发展红思想观念的“禁区”,有利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变革,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改革。

4)全球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全球视野和全球思维框架,使我们能够正确把握世界发展的潮流,顺应历史的发展,清楚看到自己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发现本国社会发展的优势和弱点,从而扬长避短,争取主动,抓住机遇,加强合作,加快发展。

总之,我们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社会主义所面对的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这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7.试比较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三个概念的异同。

(1)社会主义: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使普通劳动者也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理想、科学理论。

(2)科学社会主义:即合乎科学的、遵循规律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应时使用,是要后人不断加以丰富发展、与时俱进的。

(3)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继承物、对立物,它是继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积极成果,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和弊病而创建的高于资本主义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其基本特征是:经

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政治上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当家作主,治理国家和社会;思想文化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8.简述社会主之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5个大的历史时期:

(1)空想社会主义时期。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学说的原始形态的。

(2)科学社会主的创立和传播并成为欧美地区工人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的时期。这一时期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主要代表人物。

(3)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理论发展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并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列宁等革命家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扩展为多国实践,形成为一种世界体系的时期。世界上欧美亚先后有15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体系。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仅次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事件。

(5)社会主义从传统的模式向现代化新型模式转变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和弊端使得人们认识到必须进行重大深刻的改革。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严重挫败。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9.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

答:(1)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这是革命导师们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出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2) 科学社会主义反对任何狭隘性和封闭性,继承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批判地吸取各个学派中一切有价值的思想。

(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着实践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容,修正个别不符合实际的结论,绝不是凝固不变的学说。例如马克思曾经设想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就将取消商品、货币和市场,而邓小平在深刻地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4) 从理论成果上讲,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再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的发展。

这些历史事实都充分证明,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封闭的固定的思想体系,而是一个建立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开放的思想体系,正是由于它能与时俱进,所以才能使自身永葆青春。

10.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试用两个绝不会的理论谈谈你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认识。

答:“两个绝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它揭示了一种社会形态取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的一般规律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变化是由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的。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时候,这种生产关系就必然为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使得生产越来越具有社会的性质,许多分散的生产过程融合成为社会的生产过程。生产力的这种性质客观上要求由社会来占有生产资料,然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是归资本家私人占有的,生产经营是由资本家自行决定,社会产品也是归资本家个人所有。于是,生产形式就与占有形式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办法是使占有形式适应生产形式,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当代世界资本主义进行了一些改革,发生了许多变化。例如,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新的进展;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工人队伍结构出现新的变化;上层建筑层面的发展变化,缓解资产阶

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一般劳动群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有所缓和。从发展趋势上看,资本主义无疑还将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和干预来缓解矛盾和危机,这些调节和干预使得生产关系拓宽,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只要这种调节和干预还是在私有制的框架内进行,那么它的作用就必定是有限的,改变不了其最终灭亡的命运。在另一方面,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没有发挥完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社会主义就还得和资本主义在同一个地球上并存下去,这也是将是长期的。11.如何正确理解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论述。

答: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政治上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当家作主、治理国家和社会;思想文化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

12.简评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答:第一,允许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可以自由出售自己的粮食,恢复了商品和市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第二,部份工业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允许私人中小型企业存在。实行租让制,外国资本家获得了额外利润或原料,苏维埃国家则吸收了外资,引进了当时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实行全国企业普遍国有化,国家接管了众多企业,但没有能力进行管理,先采取国家租赁,然后再把它们逐步地引向社会主义。

第三,开放市场,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商合法经营,这是实行粮食税之后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条件下的必然趋势。

第四,对分散的小农经济,用广大农民所熟悉和易于接受的合作形式把他们逐步引上社会主义道路。

实行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改革。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是,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使苏维埃政权获得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13.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

答:对于斯大林模式,我们应当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做历史的分析,其形成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1) “一个胜利”后,苏联长期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和战争威胁之下。为了尽快缩短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距离,苏联不得不用战备的观点来规划国民经济建设,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抓紧时间发展某些关系全局的关键部门,暂时牺牲一些相对次要的部门。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要由国家从上面加强领导和协调。可以说,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必要的。

(2) 苏俄的特殊国情。革命前的俄国是个军事封建制的帝国主义国家,封建势力十分顽固,没有民主的传统。而且农民在国家中占优势的,小生产的习惯已根深蒂固,这又为个人集权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因而,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是不可避免的。

(3)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运行初期出现某些偏差和失误,也属于正常现象。

(4) 斯大林所采取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法与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密不可分。在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思想中,既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也有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又有教条主义式地照搬科学社会主义的东西,甚至有扭曲科学社会主义的地方。正因为是在具有这四种错综复杂的思想指导之下,所以斯大林模式有其是非功过、利弊得失,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14.简述“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

答: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能够在一个国家内建成,这就是能够用自身的力量战胜本国的资产阶级,克服国内工农矛盾,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依靠工农联盟,依靠内部积累,建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其他国家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支援下,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这是一国可以做到的。而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单独获得最终胜利,是指解决国家的外部矛盾,也就是免除外国武装干涉,从而免除资本主义制度复辟的安全保障问题,这需要几个国家无产者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如果没有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或至少几个先进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那么社会主义在某一国家内的最终胜利是

不可能的。

1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必然性。

答:社会主义国家对传统体制进行改革具有历史必然性。

(1) 改革是所有社会制度巩固、发展和完善的必由之路。任何一种形态的社会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完善,都是经过多次改革来实现的。这里说的改革,是指在不改变原有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对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的调整和变革。

(2)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解决其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和方法。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人民内部和各劳动阶级之间,不存在产生对抗性矛盾的社会基础。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和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劳动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状况,真正当家作主,并使其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发展是社会中绝大多成员的根本利益,极大地增强了改革的作用,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通过改革来解决其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持续发展和完善。

(3) 改革是新旧体制转换与完善的必经途径,不发达国家更难以一蹴而就建成理想的社会主义,更要不断通过改革来探索实行社会主义之路。

(4) 改革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进行历史性竞争的需要。当前,社会主义面临着现代资本主义的严峻挑战,如果固守传统不进行改革,实现从传统体制向现代体制的转变,就难以同现代资本主义进行有力的竞争。

16.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答:苏联解体有多方面原因,既有社会上层建筑方面的原因,又有社会经济基础方面的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其中经济基础和内因是主要原因。

(1) 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的影响。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制度激烈斗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自己在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优势,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对苏联领导层和群众施加压力和影响,诱惑并迫使他们改变苏联的对内对外政策,改变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2) 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严重弊端。苏联长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比例失调的经济结构和粗放与赶超型发展战略。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苏联经济每况愈下,是引发苏联解体的基本原因。

(3) 政治体制方面的弊端。主要是高度集权,党政机关臃肿,效率低下,监督机制名存实亡,消极腐败现象严重,日益脱离群众并失去民心。

(4)民族政策失误和民族矛盾激化。苏联是在多民族、多语言的沙皇俄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苏联的民族政策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其复杂的民族矛盾,以至于使民族矛盾激化,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5)同美国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经济。军备竞赛使苏联的军工生产不断膨胀,不仅消耗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而且直接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使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6)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所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促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是苏联解体的导因,即近因。

17.应当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的曲折。

答:(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失败的并不是马克思所预示的社会主义本来的理论和思想,而是苏联式的社会体制。社会主义本身并不包括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种种错误。恰恰相反,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正是违背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结果。

(2) 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系于改革,但改革必须切合国情,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模式和僵化的体制上,为了体现社会主义的巨大生命力和优越性,必须进行改革。社会主义改革必须要在执政的共产党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另外,社会主义改革的首要关键是执政的共产党自身的改革。

要克服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由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把改革逐步推向前进。

(3)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探索性、曲折性和艰难性。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方案和经验可资借鉴,它是一项带有很大开拓性和探索性的伟大事业,它需要在实践中长期地摸索。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的曲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这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终结,历史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确实使得共产主义运动转入低潮,造成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历史性的重大曲折,但是,这种低潮和曲折没有也不能改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

(4)虽然社会主义在苏联和东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但社会主义并未消亡,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红旗仍然在世界上高高飘扬。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的局部失利和暂时的严重挫折,从全局来看,社会主义仍然是当代世界数十亿人所实践着的生活方式和所追求的理想。

18.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一)新变化的表现:第一,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新的进展。第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有了长足进步。第三,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工人队伍结构出现新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具有信息化和高科技化的趋势。劳动者队伍出现了知识化、脑力化的新趋势。第四,上层建筑层面的发展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在坚持资产阶级根本统治不变的前提下,在国家政权结构、管理社会的形式、法制建设、对外政策等方面都做了一些调整。这些变化协调了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也缓解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第五,一般劳动群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二)新变化的原因:(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解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内在矛盾,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做了较大幅度的调节。(2)新科技革命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加速器。西方发达国家充分地利用新科技革命的机遇,使科技革命的成果直接作用于资本主义财富创造。(3)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和斗争,也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改弦更张”的一个原因。(4)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分工,对资本主义发展起了支撑作用,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剥削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经济原因。

(三)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1)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没有根本改变。(2)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两极分化进一步扩大。(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仍是维护资本家的利益,为其服务。(4)资本主义的掠夺本性没有变,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科技、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抢占市场,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越出了一国范围而扩展到全世界。

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的确发生了许多变化,其生产关系对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还具有相当的容纳能力,因此它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和生命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肯定要比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过去预想的要复杂得多,时间长得多。但是,历史规律是不可改变的。

19.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现在已经在现代资本主义的一切窗口中出现”?

答:当代资本主义包含和孕育着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物质条件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从生产力方面来看,新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及其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使“三大差别”的消失已初露端倪。

其次,从社会生产关系来看,许多方面蕴含着社会主义的因素:国家所有制是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社会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得到扩大和强化,成了主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决定性因素;收入分配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具有明显作用。

最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已在资本主义社会萌芽。当代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得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的存在,表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已在资本主义社会萌芽,并为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作了某些形式上的准备。

综上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正为社会主义打开了大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无法改变、无法阻挡的历史洪流。

20.如何正确认识我国30年改革当中所出现的问题。

答:改革开放30年所出现的问题:(1) 贫富收入差距拉大。(2)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存在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3)腐败问题严重。

主要原因是:改革不彻底,双重体制并存。“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腐败发生的根源在于权力不但不肯退出市场,相反却在加强自己对于市场交易活动的干预和控制。

虽然改革开放这30年出来不少问题,但我们不能抹杀这30年的成就。首先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人民生活普遍改善。再次,综合国力大幅度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增强了。最后,人的精神面貌深刻变化。人民受教育程度提高了。

要解决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建立起规范的市场体制,充分发挥它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市场化的改革,关键在于政府自身的改革。政府退出不该管的领域,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型,从干预型政府转变成服务型的政府,扩大民主,加强公众对对政府的监督。

从改善民生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角度看,今后改革的着力点有两个方面:1,提高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居民的劳动所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居民劳动所得并没有随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提高劳动所得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2,提高公共财政中的社会发展总支出。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我国社会发展总支出与经济发展相比较,没有获得同步增长。因此,政府应该扩大社会性支出比重,提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解决低收入群体在这些服务方面的可获得性问题,逐步实现社会公平。

1.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1)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从它产生之日包含着不可克服的内在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2) 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共产主义新制度。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有前途的阶级。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又处在社会的最下层,是最有组织性、纪律性、革命坚定性和彻底性,是能够代表其他劳动阶级的利益,这些特点使无产阶级能够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

(3) 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战线。无产阶级要完成推翻资本主义,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朋友,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4) 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是国际性的事业,只有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联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5) 创立共产主义的政党,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根本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6) 通过各种形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内部自动产生,无产阶级只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自己的政权,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7) 依靠无产阶级政权实现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建成共产主义。

(8) 为了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防止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必须实行民主选举和群众监督的原则。无产阶级专政必须以充分的社会主义民主为基础,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出发点,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

(9)在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以后,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才能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这个时期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镇压资产阶级的拥护者,逐步地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10) 过渡时期结束后的共产主义将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为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为共产主义社会。

2.论述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答:第一,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国家能够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然后在苏维埃政权基础上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

第二,在革命战争胜利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适时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和文化工作上来,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主要任务。

第三,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渡时期。经济文化落后而先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国家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取决于苏维埃政权同资本主义最新的科技和进步的管理方法结合的程度。

第四,国有化不等于生产的社会化,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允许个体、私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特别是应该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私营经济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和方法,与此相联系,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在过渡时期,还要继续存在。

第五,合作社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好形式,要通过合作社这个阶梯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第六,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工农联盟问题,是最重要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列宁指出:在经济落后,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处理好同农民的关系,是社会主义革命获得胜利,社会主义事业得到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是,由于从事小生产的农民具有劳动者和私有者的两重性,所以对农民既不能驱逐,也不能镇压,唯一可能的途径就是通过长期、缓慢、谨慎的组织工作来改造和教育他们。

第七,要有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动官僚主义。在小生产这样一个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巨大的矛盾,要解决这矛盾,必须完成两项划时代的任务:一是改革国家机关,发的发动群众参加管理,监督国家机关;二是进行文化建设,提高工人和农民的文化水平。

第八,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是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不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正确处理执政党和群众的关系,把我们的党建成同群众密切联系的党、善于领导群众的党。

3.应当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答:(一) 斯大林模式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第一,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斯大林创立的社会主义模式,使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理想变成了全面的制度现实,并比较成功地解决了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处如何加速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难度很大的课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第二,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保证了苏联工业高速发展,用很短的时间就把一个庞大的落后的农业国建成一个具有完整的、独立工业体系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第三,保证了苏联卫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发生战争的形势下,高度集中的体制是更易于转入战时体制的。许多企业在转移到后方后迅速转为军工生产,生产出大量军用物资并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从而保证了战争的胜利。由于苏联抢在战争爆发之前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取得战争胜利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总之,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苏联史册上,斯大林模式留下的并不是失败的记录,而是成功的记录,尽管它的成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二) 斯大林模式的推行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也有很多弊端和过失。

第一,它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造成了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的状态;它导致了权力的过分集中,压制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经济的活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它导致了党和国家机关的严重官僚主义,造成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它导致了个人崇拜、个人专断,使社会主义民主和发展不健全,长期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第二,当变不变、故步自封,拒绝改革,逐步走向僵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斯大林模式当变不变,逐步走向僵化,尤其是这一模式是特定条件下,靠增加资金、资源和劳动力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把总产量放在首位而忽视生产效率和效益,是一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经济类型。

第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几乎所有后期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搬用过苏联的一整套理论和模式,产生了许多负面作用。这一方面是由于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自然而然地受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视。二战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缺

乏自己独立的经验,自然地要学习苏联,甚至照搬苏联的做法。另一方面,苏联也一直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是普遍规律,有普遍的国际意义。

总之,我们对斯大林模式必须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历史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要看到它只是社会主义的雏形,在体制上还存在许多不足甚至弊端,应予改革以适应经济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把这个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模式视为社会主义唯一固定的模式,拒绝改革,并要求其他国家照抄照搬是根本错误的;借口苏联模式存在弊端,而抛弃社会主义制度,更是危险和有害的。

4.论述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教训。

答:(1)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根据时代和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改革。正是由于苏联未能顺应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需要及时地调整政策、进行改革,延误了改革时机,才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给后来的改革增加了难度。

(2)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遵循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应该时刻注意克服“左”右两种错误倾向。苏联解体说到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斯大林模式后来的僵化、衰败。

(3)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需要有一定的目标模式和符合实际的改革战略。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蓬勃的革命激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献身精神,需要有坚强的革命政党和英明的领袖,但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完备的改革目标模式以及切合实际的改革战略也是必不可少的。

(4)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需要有灵活的改革策略。改革目标模式和战略选择上的失误,必然对改革的策略和具体的政策产生负面的影响。而过激的政策又反过来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5)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作为执政党,共产党在领导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首先,应当明确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领导力量和主力军,任何削弱党的领导的企图,都必将使改革迷失方向,造成社会混乱。其次,无产阶级政党要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必须保持自己的先进性,保持并发扬党内民主,铲除党内任何腐败现象。

(6)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最大限度地缩小因改革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使绝大多数社会阶层成为改革的受益者。

(7) 在多民族国家里进行改革具有更多的困难和危险性,要特别重视妥善处理民族问题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

(8)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需要时刻考虑社会的接受程度和承受能力,审慎地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一个社会要发展,不能不进行改革,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改革又必须考虑到社会稳定问题,没有稳定作保证,任何改革和发展都无从谈起。

研究生课程-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答案

一.如何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思想内涵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同时,马克思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应当是“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这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活动方式。恩格斯曾举例说,一个法国工人到了加利福尼亚,发现那里是换手艺比换衬衫还要容易的冒险世界,他被迫适应环境,先后换了许多职业,学会了许多手艺,终于体会到,“因为有了适合做任何工作的经验,我觉得自己不再像一个软体动物,而更像一个人了”。这一事例说明了人的发展其实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是有其必要性的,如若不然,人会显得像软体动物一样脆弱,在变化的条件下不能适应和生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以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都曾经谈到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界定就是,“适应于不断变动的劳动需求”。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还包括个性自由,人的性格、智慧的发展等方面。马克思一向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是相容的,他谈到,即使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里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出色的画家,但是这决不排斥每一个人也成为独创的画家的可能性。 马克思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看成是人的发展目的,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归根到底是要实现人的如下目标状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话包含有三层意义:一是,人的真正发展是指人的本质和特征能够真正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自由是指这种发挥和发展,不是出于生存的逼迫或社会关系的强制,而是人以人自己占有和享受自己的全面本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二是,马克思讲的是“个人”的自由发展,这种发展必然导致强调人的自由个性,这正是对人的个性差异性的肯定,它使人性丰富多彩地展现出来。强调人的自由个性,也是对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选择的自主性的肯定,就是说,个人的发展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三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都是互为前提的,直接针对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将多数人的牺牲作为少数人享乐的条件,同时旨在表明这种自由发展是人人平等、没有例外的。可以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高追求。 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充分体现了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向。自由的充分实现和人类的彻底解放,是人类从必然王国飞跃到自由王国的标志,也是自由和解放的最高境界。但是,个人的自由发展又必须依赖于集体的行动和社会的发展与解放,只有通过集体行动,只有社会的发展与解放,个人的自由发展才是可能的。同样地,个人的自由发展依赖于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只有通过集体、阶级的行动才能实现。社会不解放,个人就不能自由。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社会”。正是由于社会的解放是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马克思把目光重点投向变革社会制度,解放全人类上面,也就是说,马克思之所以把其学说最后落实到社会解放即人类解放的科学社会主义上面,正是为了解决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核心问题。 2 论述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过程中的理论创新? 我们党80年征程、80年风云变幻就是这样一部在理论上不断创新的奋斗史。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理论上作出一系列探索和创新。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就是典型代表,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开拓,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上面对挑战,敢为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及答案

1.《乌托邦》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杰作。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乌托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一切人都必须参加体力劳动,参加劳动的人都可以保证得到一切必需品。实行民主政治,所有的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应当为人民利益工作。国家元首也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全体居民讨论决定。这种社会结构的优点可以使居民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今天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时间约为1918年至1920 年。苏俄在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苏共希望通过该政策使苏俄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但在当时条件下,它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了巨大作用。 3.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社会民主主义者与民主社会主义者有共同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 民主社会主义是在一个民主国家内宣传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与理想,也可称为反专制社会主义。 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 4.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前 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耻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关于马克思所引用的“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基本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答案

参考答案来自于教材以及课件。部分问题答案不确定,为了不影响大家,仅将明确的答案上传。欢迎大家完善答案,感激不尽。 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答:“社会主义”是一个多义词,人们对它有多种理解。社会主义既指一种思想、理论、学说,也指一种社会实践运动,还指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因此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⑴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学说的社会主义。可分为三个层面。其一是最广义的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及其问题是同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并且同人类社会共始终的。其二是广义的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主要包括所有反对资本主义的比较有系统的思想,理论和主张及派别。也包括保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其三是狭义的社会主义。即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⑵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运动的社会主义。它是一种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也是检验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义科学真理性的客观标准。⑶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运动的社会主义的结果。⑷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是一种对古代理想社会观更高的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回归。马恩认为,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形态的直观描述。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一般规律的科学。其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它同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含义,泛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狭义的含义则专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试述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 主要内容: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批判,反对资本主义主义的思潮。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演变而发展起来的。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是乌托邦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以英国的莫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为代表。以文字游记的形式,对理想的社会制度予以空想的描写。代表作如《乌托邦》《太阳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是空想平均共产主义,以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为代表。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以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是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资本主义产业革命时期,是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以法国的圣西门、傅叶立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他们把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最高阶段,继承了前辈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了罪恶,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许多合理设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给予他们以极高的评价,称他们为“第一批社会主义者”,“社会主义创始人”。 历史功绩:(见教材48页) 局限性:(见教材49页) 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答: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内容包括五个方面:⑴以唯物史观,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⑵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道路⑶对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景作了精辟的概括⑷系统地制定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⑸明确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以取代原来正义者同盟“人人皆兄弟”缺少阶级观点的旧口号。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其现实基础及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1.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⑴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作论证的。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没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学说,固然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作用就得不到体现,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论证就得不到落实。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⑵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上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它是行动的马克思主义,他的作用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它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纲领和战略策略原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指南和胜利的旗帜。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⑴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引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既然客观实际在一刻不停地变化发展着,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必然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一种把冷静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同坚决承认广大群众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和革命首创精神出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⑶马克思主义是向人类文明成果开放的思想体系。 3.试述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⑴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①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揭示雇佣劳动的本质,因而无法论证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②空想社会主义未能发现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不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③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因此,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特定历史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必然被科学社会主义所代替。⑵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加剧,与此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开始了,无产阶级在斗争实践中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便找到反抗资产阶级的有效途径,实现其自身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深入工人运动实践,把社会主义置身于现实的基础上,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来却无法解决的历史性课题,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②思想条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两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冲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前者是它的起初的、不成熟的、不完备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它的成熟的、完备的、科学的表现形式。前者是后者的直接思想来源。③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4.《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理论? ⑴科学地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⑵深刻的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使它能够成为资本主义的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⑶论证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根本道路。⑷系统的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必须建立“更加强大,更加坚固,更有威力”的无产阶级政党。 5.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分别从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四个角度揭示了这一规律。⑵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工人阶级是最有前途、最革命的阶级,他们承担着推翻资本主义旧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无论革命或者建设都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⑶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⑷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社会形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经过一个特殊的革命转变时期,对整个社会进行革命改造,才能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建立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⑸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6.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高度集权。这一特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⑴在经济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②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机制;③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④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⑤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⑵在政治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高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②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③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④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⑶在文化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②意识形态和国家精神生活领域中的个人崇拜;③文化生活的整齐划一。 对苏联模式的评价:⑴重要的历史功绩:①确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②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保证了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③保证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事实证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在当时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有效的。 ⑵历史局限性:①高度集中、高度集权的体制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不能得到较多的改善,工农群众生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经济效益不高;②各级干部缺乏主动性,官僚主义严重,社会主义法制遭到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不能充分发展;③人们思想遭到禁锢,科学技术发展受到限制。 7.试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⑴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①从理论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符合唯物主义原理。②从现实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已具备一定物质条件。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必然结果。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爆发革命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本国历史发展的必然。⑤特殊的国际环境。 ⑵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主要是因为:①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②封建主义在各个方面有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③复杂险恶的国际生存环境;④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总之,我们决不能因为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否认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也不能因为社会主义取得一些成就,而看不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关于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1试比较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三个概念的异同。 (1)社会主义: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整体或者说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使普通劳动者也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理想、科学理论、现实运动、社会制度。 (2)科学社会主义:即合乎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遵循规律的、尊重实践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这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学科,需要后人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丰富发展、变化革新、与时俱进。 (3)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它是继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积极成果,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和弊病而创建的高于资本主义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3 简述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5个大的历史时期: (1)空想社会主义时期。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是作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原始形态的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欧流行的时期。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传播并成为欧美地区工人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的时期。这一时期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并使之逐步走向成熟。 (3)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理论发展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并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时期。这一时期,俄国建立了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并夺去了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扩展为多国实践,形成为一种世界体系的时期。世界上欧美亚先后有15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体系。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仅次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事件。 (5)社会主义从传统的模式向现代化新型模式转变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和弊端使得人们认识到必须进行重大深刻的改革。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标志着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补充1。如何正确认识迄今为止的社会主义运动? 答:1、方法(1)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要把社会主义思想、模式放在当时大环境下分析(2)阶级分析的方法,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相互斗争的理论来分析问题(3)发展 2、认识(1)总结社会主义过去(2)观察社会主义的现在(3)把握社会主义的未来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剩余价值学说伪科学依据,论述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说。 第二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2.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P59) (1)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第一块理论基石,奠定了世界观的基础。 第一,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而把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观点从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 第二,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社会制度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这种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 第三,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第四,唯物史观阐明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指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 (2)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是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的最直接的理论依据。 第一,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

(完整版)必修1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题

必修1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广大工人生活和工作环境恶劣 C.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直接影响D.第一次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 2.右图是两位伟人工作的场景,他们为一个无产阶级革 命组织起草的纲领于1848年发表。这部著作的主要意义 在于() A.它的发表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B.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革命纲领 D.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 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 中学生可以了解()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无产阶级革命首先 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④ 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4.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A.暴力革命B.代议制民主C.先进的生产力D.科学社会主义5.《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160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以下不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B.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C.巴黎公社运动D.中国的改革开放 6.《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7.关于下列图片的描述错误的是()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考试时间:7.9下午 一、简答:10’×3 1、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体系在整个马克思体系处于核心地 位? 马克思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组成。从关系角度看,哲学是热点,政治经济学是中介,科学社会主义是终结。科学社会主义体系在整个马克思体系处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 (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它是关系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成败的根本问题,是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动指南。 (2)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政治经济学发现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而科学社会主义则为无产阶级指出推翻资本主义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条件,这是研究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最终目的。 (3)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旗帜。无产阶级的事业必须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2、社会主义国家多次出现空想理论或出现干扰的原因? (1)社会根源: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历史根源:各个民族传统中乌托邦文化的影响 (3)理论根源:教条主义对待前人论断 (4)认识论根源:夸大主观能动作用3、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答题思路:理论性+现实性+现实启 示)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 (1)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2)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3)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基本坚持的是唯心史观,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2)同情无产阶级但不了解这一阶级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和伟大力量 (3)没有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教育来建立社会主义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分析 (1)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不成熟的理论,但本身却是深刻的 (3)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者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 4、马恩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材料题) 马恩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 (1)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2)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共产主义新制度 (3)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战线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1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案 作者:管理员 一、单项选择题 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苏联 B. 南斯拉夫c.越南D.古巴 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 c.两大阵营的形成 D.邱吉尔的铁幕演说 3.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 B. 苏联解体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中国的强大 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 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9.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 改良的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 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 B. 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 民主集中制 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 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实现共产主义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 D. 斯大林 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14.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 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 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 国家政权问顾 1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B. 农民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 1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 c.理论斗争D.议会斗争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

1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的显著特点。社会主义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都有其不同的显著特点。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阶段、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社会实践的阶段。从建国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又在建设的探索中出现了曲折和失误。在那个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任务,并进行了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实现毛泽东的未竟事业,在二十年的时间里,一步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实践,贡献了新的理论,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经过“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曲折探索”,达到“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人类历史发生了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又经历了多么艰难曲折的历程,而后才达到了我们国家今天的社会主义进展,其可贵的成就和丰富深刻的历史经验,很值得人们珍重和记取。 2简述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使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之间存在着矛盾,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个体现)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价值的增殖而不是使用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因而常常突破资本家和工人自身消费的限制而具有了无限扩大的趋势。 3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和根本缺陷? 积极贡献【历史功绩】: 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历史局限性【根本缺陷】: 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⑤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4如何理解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经济学基础?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科学社会主义不仅提出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也找到了其灭亡的经济根源及其埋葬力量,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要把争取无产阶级自身和整个人类的解放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18世纪、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更多地是从启蒙哲学中得出他们的社会主义结论的,社会主义是他们从启蒙哲学推导出来的政治理想。马克思积几十年之心血,从事政治经济学批判,撰写《资本论》,就是要在该时代的经济中寻找资本主义为何灭亡!社会主义何以可能的内在根据。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剩余价值理论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5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如何超越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课后习题 绪论 1.怎样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线索? 答: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线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把握“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是各国共产主义政党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它大体上包括十几个组成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这三个组成部分,但科学社会主义是其核心。因为: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要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其次,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经济学更全面的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2)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科学性质” ①科学社会主义又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与其他学科一致,也是一门学科,它要求众多的人来掌握、研究、探索运用、发展这门学科; ②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③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科学,而不是单一性的政治科学。 (3)把握“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种形态”: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种形态。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

科学社会主义;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为什么要学习以及你准备怎样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 转引自《回忆马克思恩格斯》,7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答:(1)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原因(意义所在) 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 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 ③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必胜的信念。 ⑤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 (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的基本方法 ①理论联系实际 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丰富的实际,又用以指导活生生的实际。但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不可能自发地转化、上升为理论,总要通过人们有意识的主观实践活动,取得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经验,再通过抽象思维、理性思考把它系统化、条理化,才能形成科学理论。 ②世界联系中国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题及答案解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题及答案解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 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 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解析】:B 《共产党宣言》之所以能解决世界性难题,主要在于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只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得到顺利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A美英法 B英法俄 C美法德D英法德 【解析】:D 德英法国的古典主义哲学,古典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 3.《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 《共产党宣言》, 美国中学生可以了解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④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A.①③ B.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解析】:D 《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巴黎公社1871年建立的,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指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故排除②③。 4.马克思在1871年4月17日致顾格曼的信内曾说过:“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 其国家的斗争,因巴

黎的斗争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管其直接的结果如何,一个有世界历史重要性的 新出发点是已经取得了。”这里的“新的阶段”是指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B.无产阶级合法斗争阶段 C.无产阶级暴力斗争阶段 D.无产阶级夺取并建立政权阶段 【解析】:D。A项是无产阶级尚未进步到的阶段,以俄国十月革命为标志。B项主要 发生在19世纪末期。C项最早开始于工业革命当中。由于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 权的尝试,故D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5.图4是一枚为纪念俄国十月革命45周年而发行的邮票《攻打冬宫》。我们纪念十 月革命的理由有: ①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它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③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图4. 邮票《攻打冬④它鼓舞和推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B ③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转正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6.马克思把1870年9月起义称为是愚蠢的举动,但1871年4月又说: “我英勇的巴黎工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马克思的这两段评 价: A.互相矛盾 B.自我否定、自我修正 C.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一样 D.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一样 【解析】D 马克思不赞成1870年9月起义,但对这次斗争中工人阶级的优秀表现给与 充分肯定,这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作出的结论。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以及答案

2011级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 实践”复习提纲 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研究对象。 概念: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学,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运动、制度的总和。所谓学说是指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运动是指各国共产党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实践行为,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存在。 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包括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的规律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规律两大部分。 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 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 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 ③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必然在全世界胜利的信念。 ⑤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方法: ①论联系实际②世界联系中国③成就联系挫折④现实联系历史⑤现在联系未来 3、空想社会主义的概念。 定义: 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理论和对社会主义的设想。 主要贡献: 一、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 二、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的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极为宝贵的材料。 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根本缺陷: 一、他们基本上坚持唯心史观,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二、他们同情无产阶级,却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三、他们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向统治阶级呼吁,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的形式建立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选择题及解析

科学社会主义选择题及 解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科学社会主义强化训练题 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 2.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是( C)。 A.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B.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C.“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思想 D.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设想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核心是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两个必然”就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绝不会”就是无论哪一种社会主义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社会形态或新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系统,在旧社会形态的胞胎里成熟以前也是绝不会出现的。 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4.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 C)。 A.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理论

B.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 C.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D.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 5.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的科学依据是(C)。 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B.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D.剩余价值规律 6.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D)。 A.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理论 B.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 C.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D.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 7.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A)。 A.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专政 B.阶级斗争 C.共产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8.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首要条件是(A)。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B.消灭一切阶级差别、三大差别 C.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 D.科学文化事业的极大发展, 9.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都是(B)。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