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1.等差数列初步(一)

11.等差数列初步(一)

11.等差数列初步(一)
11.等差数列初步(一)

11.等差数列初步(一)

1.等差数列的定义

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大(或小)一个常数(固定不变的数),这样的数列叫作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叫做公差。

2.等差数列中的名词

1)首项,顾名思义数列中的第一项。

2)末项,顾名思义数列中的最后一项。

3)项数,数列中数的个数。

4)公差,固定不变的差。

例题1

下面的数列中,哪些是等差数列?若是,公差是多少?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1)3,7,11,15,19,23,27,31;

2)3,4,5,3,4,5,6,7,8,9;

练习1

下面的数列中,哪些是等差数列?若是,公差是多少?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1)5,5,5,5,5,5,5,5,5,5;

(2)7,8,7,8,7,8,7,8,7,8;

例题2

递增数列: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下面每个数列中各有多少个项呢?

(1)4,5,6,7,8,……,66,67,68

(2)2,4,6,8,10,……,86,88,90

练习2

每个数列中各有多少个项呢?

(1)1,3,5,7,9,11,……,91,93

(2)100,96,92,88,84,……,24,20

例题3

求等差数列1,6,11,16……的第十五项

练习3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一个数列共有10项,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小2,并且首项是50,那么末项是多少?

例题4

一个等差数列共20项,每一项都比它的前一项大5,并且末项为130,那么首项是多少?

练习4

一个等差数列共18项,每一项都比它的前一项小4,并且末项为32,那么首项是多少?

例题5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一个等差数列首项为6,第10项为69,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等于多少?

练习5

一个等差数列第4项为19,第17项为97,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等于多少?

课后作业

1.下面的数列中,哪些是等差数列?若是,公差是多少?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1)1、3、6、9、12……

(2)18、19、20、21……

2.下面等差数列一共有多少项呢?

(1)3、6、9、12 (99)

(2)2、8、14、20 (80)

3.求等差数列1、6、11、16……的第30项。

4.一个等差数列共30项,每一项都比它的前一项大3,并且末项为100,那么首项是多少?

5.一个数列共有20项,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小2,并且首项是67,那么末项是多少?

等差数列讲义(学生版)

2.2 等差数列 2.2.1 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 【学习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重点); 2.会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掌握等差中项的概念,深化认识并能运用(重、难点). 【要点整合】 1. 等差数列的概念 2. 等差中项 如果三个数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注意 根据等差中项的定义,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a +b 2;反之,若A =a +b 2 ,也可得到a ,A ,b 成等差数列,所以A 是a ,b 的等差中项?A =a +b 2 3.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那么它的通项公式是a n =a 1+(n -1)d . 上述公式中有4个变量,a 1,d ,n ,a n ,在4个变量中已知其中的三个便可求出其余的一个,即“知三求一”.其作用为: (1)可以由首项和公差求出等差数列中的任一项; (2)已知等差数列的任意两项,就可以求出首项和公差,从而可求等差数列中的任一项; (3)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求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也可判断某数是否为数列中的项及是第几项. 【典例讲练】 题型一 等差数列的概念 例1 判断下列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 (1)9,7,5,3,…,-2n +11,…; (2)-1,11,23,35,…,12n -13,…; (3)1,2,1,2,…;

(4)1,2,4,6,8,10,…; (5)a,a,a,a,a,…. 练习1: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n=2n+5,则此数列() A.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B.是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 C.是首项为5的等差数列 D.是公差为n的等差数列 题型二等差中项 例2在-1与7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a,b,c使这五个数成等差数列,求此数列. 练习2:若m和2n的等差中项为4,2m和n的等差中项为5,求m和n的等差中项. 题型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例3(1)若{a n}是等差数列,a15=8,a60=20,求a75. (2)已知递减等差数列{a n}的前三项和为18,前三项的乘积为66.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并判断-34是该数列的项吗? (3)等差数列2,5,8,...,107共有项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本节课讲述的是人教版高一数学(上)§3.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

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 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对于三中的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法分析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

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等差数列的证明与判定

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和(二) 什邡中学数学组 廖美 重点: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难点:①如何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证明或者判定等差数列; ②证明或者判定过程中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化简. 教学目标:教会学生掌握简单的等差数列的证明与判定方法. 相关知识点: 1.证明等差数列的方法 ①定义法:d n d a a n d a a n n n n )(2()1(11≥=-≥=--+或为常数) ②等差中项法: )2(2)1(21112≥=+≥=+-+++n a a a n a a a n n n n n n 或 2.判定等差数列的方法 ①定义法:d n d a a n d a a n n n n )(2()1(11≥=-≥=--+或为常数) ②等差中项法: )2(2)1(21112≥=+≥=+-+++n a a a n a a a n n n n n n 或 ③通项公式法:是常数)b a b an a n ,(+= ④前n 项和公式法:是常数)b a bn an S n ,(2+= 例1.在数列{}n a 中,),2.(12,53*11N n n a a a n n ∈≥-==-,数列{}n b 满足1 1-=n n a b )(*N n ∈ (1) 求证:数列{}n b 是等差数列; (2) 求数列{}n a 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并说明理由.

训练1.(01天津,2)设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且2 n S n =,则{}n a 是( ) A.等比数列,但不是等差数列 B.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 C.等差数列,而且也是等比数列 D.既非等比数列又非等差数列 训练2.数列{}n a 中,),2(112.1,2*1 121N n n a a a a a n n n ∈≥+===-+, 则其通项公式为=n a _________. 训练3.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31=a ,点),(1+n n S S 在直线11+++= n x n n y ()*N n ∈上. (1)求证:数列? ???? ?n S n 是等差数列; (2)求n S .

等差数列概念及通项公式经典教案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学习目标】 1. 准确理解等差数列、等差中项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方法,能够熟练应用通项公式解 决等差数列的相关问题 2. 通项对等差数列概念的探究和通项公式的推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归纳思想,培养学生 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3?激情参与、惜时高效,禾U 用数列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列的应用价值 【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及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对等差数列中“等差”特征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学法指导】 1.阅读探究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 ; 2.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 合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例题,完成预习自测;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写到后面“我的疑惑” 一、知识温故 1?数列有几种表示方法? 2?数列的项与项数有什么关系? 3函数与数列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材助读 1?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________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 ____________ 常数,那么这个数列 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 ___________ ,公差通常用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 2.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 ___________ 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 A 叫做a 与b 的等差数列即 3. 如果数列{a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则a 2 a 1 a 5 a 1 4.通项公式为a n =an+b (a,b 为常数)的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吗?反之,成立吗? ,a 3 a 1 a 4 a 1 1. 等差数列a 2d , a ,a 2d ?' A . a n a (n 1)d B. C . a n a 2(n 2)d D. 2.已知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为 a n A . 2 B. 3 C. 2 3. 已知a 1 b - 1 ?的通项公式是( a (n 3)d a 2nd 2n ,则它的公差为( D. 3 ,则a 与b 的等差中项为 【预习自测】 a n a n

等差数列及其性质典型例题及练习(学生)

等差数列及其性质 典型例题: 热点考向一:等差数列的基本量 例1. 在等差数列{n a }中, (1) 已知81248,168S S ==,求1,a 和d (2) 已知6510,5a S ==,求8a 和8S 变式训练: 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为n S ,已知 102030,50a a ==. (1)求通项公式{}n a ; (2)若242n S =,求n . 热点考向二: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例2:在数列{}n a 中,11a =,1114n n a a +=- ,221 n n b a = -,其中* .n N ∈ (1)求证:数列{}n b 是等差数列; (2)求证:在数列{}n a 中对于任意的* n N ∈,都有 1n n a a +>. (3 )设n b n c =,试问数列{n c }中是否存在三项,使它们可以构成等差数列?如果存在,求出这三项;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跟踪训练:已知数列{n a }中,13 5 a = ,数列11 2,(2,)n n a n n N a *-=-≥∈,数列{n b }满足 1()1 n n b n N a *=∈- (1)求证数列{n b }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n a }中的最大项与最小项. 热点考向三:等差数列前n 项和 例3 在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 (1)若120a =,并且1015S S =,求当n 取何值时,n S 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2)若10a <,912S S =,则该数列前多少项的和最小? 跟踪训练3: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 .0,0,1213123<>=S S a (I )求公差d 的取值范围; (II )指出12321,,,,S S S S 中哪一个最大,并说明理由。 热点考向四:等差数列的综合应用 例4.已知二次函数y =f (x )的图象经过坐标原点,其导函数为f ′(x )=6x -2,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点列(n ,S n )(n ∈N *)均在函数y =f (x )的图象上.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设b n =3 a n a n +1,T n 是数列{b n }的前n 项和,求使得 T n +都成立。求证:c 的最大值为 2 9。

等差数列(三年级)

第九讲:计算问题(二) ——等差数列1 一、训练目标 知识传递: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差数列。 能力强化: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思想方法:配对思想、对比思想。 二、知识与方法归纳 听过德国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吗?他8岁时,老师给他和班上的同学出了一道题:“1+2+3+4+5+……+100=?”小高斯很快报出了得数:5050,这个答案完全正确。老师和同学都很惊讶他的速度!小高斯用什么办法算得这么快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高斯所采用的方法——配对求和。 三、经典例题 例1.计算:1+2+3++4+5+6+7+8+9+10 1+4+7+10+13+16+19+22+25+28+31+34解: 例2.计算:1+3+5+7+9+11+13+15+17 1+2+3+4+ …+99+100解:

例3.计算: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解: 体验训练1 计算:101+102+103+ …+129+130 解:101+102+103+ …+129+130 = = = = 例4.计算:1000-1-2-3-4- …-19-20 解: 体验训练2 计算:500-11-13-15-17-19-21-23-25-27-29 解:

例5.计算:10-9+8-7+6-5+4-3+2-1 解: 例6.计算:100-99+98-97+96-95+ …+4-3+2-1 解: 四、内化训练 1.计算: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解: 2.计算:3+7+11+15+19+23+27+31+35+39+43+47 解: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案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2、了解公差的概念,会求一个给定等差数列的首项与公差; 3、理解等差中项的概念,会利用等差中项解决相应的简单的等差数列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情景问题的分析理解和归纳概括,了解等差数列的简单产生过程; 2、通过解决基本等差数列问题的过程,加深对等差数列概念、公差、等差中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探索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 2、通过解决等差数列概念的基本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理解等差中项的概念; 2、了解公差的概念,根据给定的等差数列求公差。 【教学难点】探索等差数列定义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黑板电子白板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想】本课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概念,在讲概念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出等差数列的特点,从而引出等差数列的定义,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定义来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整个过程以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为主,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准备】 1、教师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布置预习内容; 2、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标出关键词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完成预习内容,做好上课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课前 预习学习内容 阅读书本P7-9内容,在等差数列定义中的关 键词下面用彩笔画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下面的特殊数列。 活动一 情境1: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 数一次,可以得到数列:0,5,,,,,…。 创设 情境2: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 情境

等差数列(学生版)

等差数列 导引: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数的个数称为项数。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例如:等差数列:3、6、9、…、96,这是一个首项为3,末项为96,项数为32,公差为3的数列。 计算等差数列的相关公式: 通项公式:第几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在等差数列中,如果已知首项、末项、公差,求总和时,应先求出项数,然后再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和。 例题1有一个数列:4、7、10、13、…、25,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 练习: 1、有一个数列:2,6,10,14,…,106,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 2、有一个数列:5,8,11,…,92,95,98,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 3、在等差数列中,首项=1,末项=57,公差=2,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例题2 有一等差数列:2,7,12,17,…,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是多少? 练习: 1、求1,5,9,13,…,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O项。 2、求等差数列2,5,8,11,…的第100项。 3、一等差数列,首项=7,公差=3,项数=15,它的末项是多少? 例题3 计算2+4+6+8+…+1990的和。 练习: 1、计算1+2+3+4+…+53+54+55的和。 2、计算5+10+15+20+? +190+195+200的和。

3、计算100+99+98+…+61+60的和 例题4计算(1+3+5+...+l99l)-(2+4+6+ (1990) 练习: 1、计算(1+3+5+7+...+2003)-(2+4+6+8+ (2002) 2、计算(2+4+6+...+100)-(1+3+5+ (99) 3、计算(2OO1+1999+1997+1995)-(2OOO+1998+1996+1994)。 例题5 已知一列数:2,5,8,11,14,…,80,…,求80是这列数中第几个数。 练习: 1、有一列数是这样排列的:3,11,19,27,35,43,51,…,求第12个数是多少。

三年级下第6讲 等差数列初步

三春第6讲等差数列初步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定义,了解常见的规律数列; 2.能运用“螳螂图”解决与等差数列相关问题。 二、知识要点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数的个数称为项数。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三、例题精选 【例1】已知等差数列1,4,7,10…..,求它的第65项是多少? 【巩固1】已知数列2、5、8、11、14......,那么第88项应该是几? 【例2】已知数列5、11、17、23、29......,那么761应该是其中的第几项? 【巩固2】已知数列2、5、8、11、14......,那么128应该是其中的第几项? 【例3】在6和81之间插入4个数,使它们组成等差数列,求这四个数?

【巩固3】在12和60之间插入5个数,使它们组成等差数列。求这个5个数分别是多少? 【例4】把100根小棒分成10堆,每堆小棒根数都是单数,且一堆比一堆少2根,应如何分? 【巩固4】把120颗巧克力豆分成8堆,每堆都是双数,且一堆比一堆多2颗,那么最多的一堆有多少颗?【例5】把一堆苹果分给8个小朋友,要使每个人都能拿到苹果,而且拿到的苹果个数都不相同,那么这堆苹果至少应该有多少个? 【例6】学校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个参赛选手都要和其他所有选手赛1场。 (1)若有20人比赛,那么一共要进行多少场选拔赛? (2)若一共进行了78场比赛,有多少人参加了选拔赛?

四、回家作业 【作业1】求1,5,9,13,…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O项。 【作业2】有一列数是这样排列的:2,11,20,29,38,47,56,…,求587是这个数列第几个项。 【作业3】一个等差数列共有12项,首项是61,末项是6,求它的公差。 【作业4】有一个数列:5,8,11,…,92,95,98,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 【作业5】甲乙两人都住在同一街道的同一侧,这一侧的门牌号码是按1、3、5、7...的规律排列的。甲住21号,乙住193号。那么甲、乙两人的住处间相隔着多少个门牌号码?

高二数学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 ?等差数列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差,用符号语言表示为a n+1-a n=d。 ?等差数列的性质: (1)若公差d>0,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d<0,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d=0,则为常数列; (2)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和相等,并且等于首末两项之和; (3)m,n∈N*,则a m=a n+(m-n)d; (4)若s,t,p,q∈N*,且s+t=p+q,则a s+a t=a p+a q,其中a s,a t,a p,a q是数列中的项,特别地,当s+t=2p时,有a s+a t=2a p; (5)若数列{a n},{b n}均是等差数列,则数列{ma n+kb n}仍为等差数列,其中m,k均为常数。 (6) (7)从第二项开始起,每一项是与它相邻两项的等差中项,也是与它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即 (8)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

?对等差数列定义的理解: ①如果一个数列不是从第2项起,而是从第3项或某一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是同 一个常数,那么此数列不是等差数列,但可以说从第2项或某项开始是等差数列. ②求公差d时,因为d是这个数列的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故有 还有 ③公差d∈R,当d=0时,数列为常数列(也是等差数列);当d>0时,数列为递增数 列;当d<0时,数列为递减数列; ④是证明或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依据; ⑤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只需证明a n+1-a n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即可。 等差数列求解与证明的基本方法: (1)学会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解题; (2)抓住首项与公差是解决等差数列问题的关键;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涉及五个量:a1,d,n,a n,S n,知道其中任意三 个就可以列方程组求出另外两个(俗称“知三求二’).

等差数列前n项和优质课教案 doc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获得发现的成就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代数推理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重点。 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引导式。 (四)教具: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设置情景 1建筑工地上一堆圆木,从上到下每层的数目分别为1,2,3,……,10 . 问共有多少根圆木?如何用简便的方法 三探究发现 变式: 问题1若把问题变成求:1+2+3+4+‥‥ +99=?可以用哪些方法求出来呢? 方法1:原式=(1+2+3+4+‥‥ +99+100)-100

方法2:原式=(1+2+3+4+‥ ‥ +98)+99 方法3:原式=0+1+2+3+4+‥ ‥ +98+99 方法4:原式=(1+2+3+4+‥ +49+51+52+‥ 99)+50 方法5:原式=(1+2+3+4+‥ ‥ +98+99+99+98+‥ +2+1)÷ 2 方法6 令 S=1+2+3+4+‥ ‥ +99 又 S=99+98+97+‥ +2+1 故 2S=(1+99)+(2+98)+‥ ‥ +(98+2)+(99+1) 从而 S =(100×99)÷ 2 = 4950 问题2:1+2+3+4+‥ ‥ +(n-1)+n=? 在上面6种方法中,哪个能较好地推广应用于这个式子的求和? 令 Sn =1+2+3+4+‥ ‥ +n , 则 Sn =n+(n-1)+‥ ‥ +2+1 从而有 2Sn =(n+1) + (n+1) + (n+1) +‥ ‥ +(n+1) =(n+1)n 上述求解过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1)所求的和可以用首项、末项及项数来表示; (2)等差数列中任意的第k 项与倒数第k 项的和都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和。 问题 3:现在把问题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 设数列 {an }为等差数列,它的首项为a1 , 公差为d , 试求 Sn =a1 +a2 + a3 +‥ ‥ + an-1 +an (I) a n =a 1+(n-1)d 代入公式(1)得 Sn=na 1+ 2 ) 1(-n n d(II) 所以 S n = 2 )1(+n n 12321n n n n S a a a a a a --=++++++12321 n n n n S a a a a a a --=++++++12()n n S n a a ?=+1() 2 n n n a a S +?=

等差数列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 逐步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等差”的理解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尽可能地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研究和领悟得出的结论,从而达到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的目的. 【教学过程】 问题1 某工厂的仓库里堆放一批钢管(参见教材P39图2-6),共堆放了8层,试写出从上到下列出每层钢管的数量. 问题2. 小明目前会100个单词,但她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掉2个单词,试写出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 从上例中,我们得到一个数列,每层钢管数为 (1)4、5、6、7、8、9、10、1 (2)100,98,96,94,92 1.等差数列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练习一 抢答: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1,2,4,6,8,10,12,…; 0,1,2,3,4,5,6,…; 3,3,3,3,3,3,3,…; 2,4,7,11,16,…; -8,-6,-4,0,2,4,…; 3,0,-3,-6,-9,…. 注意:求公差d 2.常数列 特别地,数列3,3,3,3,3,3,3,… 也是等差数列,它的公差为0.公差为0的数列叫做常数列.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推导) 4.例题讲解 例1 求等差数列8,5,2,…的通项公式和第20项. 例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第m项是am,试求第n项an 5.练习 (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7,10项. (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 小结 1.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案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对于三中的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法分析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学法指导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例解(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

三年级计算等差数列学生版

知识要点 1.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数称为项,第一个数叫第一项,又叫首项;第二个数叫第二项;……,最后一个数叫末项.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相等,就称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叫做这个数列的公差. 如:1,2,3,4,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1;2,4,6,8,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2;5,15,20,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5. 等差数列的相关公式 (1)三个重要的公式 ① 通项公式:递增数列: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11n a a n d =+ -?() 递减数列: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11n a a n d =- -?() 同时还可延伸出来这样一个有用的公式:n m a a n m d -=-?(),n m >() ②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由通项公式可以得到: 11n n a a d =-÷+() (若1n a a >);11n n a a d =-÷+() (若1n a a >). 找项数还有一种配组的方法,其中运用的思想我们是常常用到的. 譬如:找找下面数列的项数:4、7、10、13、 、40、43、46 , 分析:配组:(4、5、6)、(7、8、9)、(10、11、12)、(13、14、15)、 、(46、47、48),注意等差是3 ,那么每组有3个数,我们数列中的数都在每组的第1位,所以46应在最后一组第1位,4到48有484145-+=项,每组3个数,所以共45315÷=组,原数列有15组. 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配组方法. ③ 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对于这个公式的得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思路1) 1239899100++++++ 11002993985051=++++++++ 共50个101 ()()()()101505050=?= (思路2)这道题目,还可以这样理解: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概念说课稿

课题§6.2.1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等差数列的概念》,本节是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是数列这一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拓展。同时等差数列的学习也为今后继续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所以,本节课在知识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b. 逐步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a.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

科学精神。 b. 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问题的良好的思维习惯。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过程及灵活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但作为高中生他们本身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前面已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与认识,对数学公式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小组探究法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分析、探索,得到结论。从而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通过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学法分析】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观察分析,探索新知。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探究,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过程设计

等差数列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必修五)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教材)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第二节——等差数列,两课时内容,本节是第一课时。研究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的推导,借助生活中丰富的典型实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等活动过程,从中了解和体验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且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本节是第二章的基础,为以后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奠定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高考中也是重点考察内容之一,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等差数列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它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 (2)能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3)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会求等差数列的公差及通项公式,会应用等差中项公式,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它们;(4)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2)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 (3)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2)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认识事物的变化形态,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②如何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四.教学策略和手段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节内容的特点,我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其主导思想是以探究式教学思想为主导,由教师提出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研究和领悟得出的结论,从而使学生即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的目的。 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和传统黑板相结合。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注

1-2-1-1等差数列的认识与公式运用学生版

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板块的部分,难度较三年级学到的该内容稍大,最突出一点就是把公式用字母表示。要求学生熟记等差数列三个公式,并在公式中找出对应的各个量进行计算。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 ⑴ 先介绍一下一些定义和表示方法 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大(或小)一个常数(固定不变的数),这样的数列我们称它为等差数列. 譬如:2、5、8、11、14、17、20、L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比前一项大3 ,递增数列 100、95、90、85、80、L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比前一项小5 ,递减数列 ⑵ 首项:一个数列的第一项,通常用1a 表示 末项:一个数列的最后一项,通常用n a 表示,它也可表示数列的第n 项。 项数:一个数列全部项的个数,通常用n 来表示; 公差:等差数列每两项之间固定不变的差,通常用d 来表示; 和 :一个数列的前n 项的和,常用n S 来表示 . 二、等差数列的相关公式 (1)三个重要的公式 ① 通项公式:递增数列: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11n a a n d =+-?() 递减数列: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11n a a n d =--?() 回忆讲解这个公式的时候可以结合具体数列或者原来学的植树问题的思想,让学生明白 末项其实就是首项加上(末项与首项的)间隔个公差个数,或者从找规律的情况入手.同时还可延伸出来这样一个有用的公式:n m a a n m d -=-?(),n m >() ②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由通项公式可以得到:11n n a a d = -÷+() (若1n a a >);11n n a a d =-÷+() (若1n a a >). 找项数还有一种配组的方法,其中运用的思想我们是常常用到的. 譬如:找找下面数列的项数:4、7、10、13、L 、40、43、46 , 分析:配组:(4、5、6)、(7、8、9)、(10、11、12)、(13、14、15)、L 、(46、47、48),注意等差是3 ,那么每组有3个数,我们数列中的数都在每组的第1位,所以46应在最后一组第1位,4到48有484145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等差数列的认识与公式运用

等差数列-学生版

等差数列 ㈠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1、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且a 5=11,a 8=5,则a n =__________. 2、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a 5=10,d =3,求a 10. 3、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a 5=10,a 12=31,求a 20,a n . 4、等差数列2,5,8,…,107共有多少项? 5、在-1与7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a 、b 、c 使这五个数成等差数列,试求出这个数列. 6、成等差数列的四个数之和为2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之积为40,求这四个数. 7、设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a p =q,a q =p(p ≠q),求a p+q . 8、两个等差数列5,8,11,…和3,7,11,…都有100项,问它们有多少个共同的项? ㈡等差数列的判断 1、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pn+q,其中p 、q 为常数,且p≠0,问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 2、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2n+5,则此数列( ) A.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B.是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 C.是首项为5的等差数列 D.是公差为n 的等差数列 3、在数列{a n }中,a 1=2,2a n+1=2a n +1则a 101的值为( ) A.49 B.50 C.51 D.52 ㈢等差数列的性质 1、等差数列{a n }中,若a 1+a 2+a 3=3,a 4+a 5+a 6=9,则a 10+a 11+a 12=______________. 2、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2+a 3+a 10+a 11=36,则a 5+a 8=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5+a 6+a 7=15,a 5·a 6·a 7=45,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4、设数列{a n }、{b n }都是等差数列,且a 1=25,b 1=75,a 2+b 2=100,则a 37+b 37等于( ) A.0 B.37 C.100 D.-37 5、已知方程(x 2-2x+m)(x 2-2x+n)=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4 1的等差数列,则|m-n|的值为 A.1 B. 43 C. 21 D. 8 3 ㈣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1、求下列数列的和 (1)1+2+3+…+n ; (2)1+3+5+…+(2n -1); (3)2+4+6+…+2n ; (4)1-2+3-4+5-6+…+(2n -1)-2n . 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n a 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由这些条件能确定这个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吗? 3、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 12 n S n n =+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 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4、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34567450a a a a a ++++=,则28a a +的值等于( ) A.90 B.100 C.180 D.200 5、如果一个等差数列中,S 10=100,S 100=10,则S 110=( ) A .90 B.-90 C.110 .D -110 6、在等差数列{a n }中,S 4=1,S 8=4,则a 17+a 18+a 19+a 20的值是( ) A.7 B.8 C.9 D.10 7、若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和为34,最后3项和为146,且所有项和为390,则这个数列的项数是 ( ) A .13 B .12 C .11 D .10 8、在等差数列{}n a 中,a 2+a 5=19,S 5=40,则a 10为( )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公开课

无为二中公开课 教 学 设 计 课题《等差数列》 执教人:汪桂霞 班级:高一(10)班 时间:(星期二)下午第一节

高一数学必修5 等差数列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及等差中项的定义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广后的通项公式 3.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熟练掌握知三求一的解题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推理、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渗透函数、方程、化归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二)难点 1、等差数列的应用及其证明 三、教学过程 (一)背景问题,创设情景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这两个公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数列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两个表格的数据并进行填空。 思考问题(一):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人们分别在下列时间里观测到了哈雷慧星,请问你能预测出下次人类观测哈雷彗星的时间吗?

1682,1758,1834,1910,1986,( 2062 ) 特点:后一次观测时间比前一次观测时间增加了76年 我们把这些数据写成数列的形式:1682,1758,1834,1910,1986,2062...... 思考问题(二):通常情况下,从地面到10公里的高空,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符合一定的规律,请你根据下表填写处空格处的信息吗? 特点:高度每增加一千米,温度就降低度。 我们把表格中的数据写成数列的形式:28, , 15, , 2, …, -24....... 学生活动(1):学生观察下列三个数列具有怎样的共同特征: (1)1682,1758,1834,1910,1986,2062...... (2)28, , 15, , 2, …, -24....... (3)1,1,1,1,1,1,1,1,1,1...... 共同特征:1.后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一个定常数。 2.这个常数可以为正为负,还可以为零。 (二) 新知概念,例题讲解 1.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它的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我们就称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 要点:(1)从第二项起; (2))1(a ),2n (a 11≥=-≥=-+-n c a c c a n n n n 或是为常数 (3)同一常数c 。 2.公差: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 “d ”来表示. 请同学们大声说出上例三个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多少 (1)d=76 (2)d= (3)d=0 例1.下列数列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