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本逻辑学讲义

基本逻辑学讲义

基本逻辑学讲义
基本逻辑学讲义

第一讲含义、产生、发展

一、“逻辑”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客观事物的规律或规律性;思维的规律、规则或泛指思维规律;指某种特殊的理论或观点;指思维方法或行为方式;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科学,即逻辑学。)

二、逻辑学及其发展

(一)逻辑学(Logic)的产生

古中国——名学或名辩之学;古印度——因明;古希腊——逻格斯

(二)传统逻辑

亚里士多德开创,麦加拉—斯多葛学派重要补充,经历了中世纪逻辑学家的丰富和发展,沿用至19世纪的那种形式逻辑。

(三)近代逻辑

呈现出复杂的情况,除了传统形式逻辑,涌现出一些新的逻辑构想:

1、莱布尼茨计划构造表达思想结构的人工语言,计划在逻辑中应用数学方法,但在当时并没有成功;

2、培根和穆勒倡导归纳法,系统阐述科学方法论;

3、康德和黑格尔试图创建既研究形式又研究内容的逻辑,康德“普通逻辑”和黑格尔“辩证逻辑”。

(四)现代逻辑

也叫数学逻辑或数理逻辑,或说是符号逻辑。代表人物有莱布尼茨、十九世纪英国逻辑学家哈密尔顿和德摩根。而英国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布尔(1815年~1864年)在1847年发表的《逻辑的数学分析》、1854年发表的《思维规律的研究》成功地创造了逻辑代数,标志着现代逻辑的开端。布尔之后,建立了完全公理化的完备的逻辑演算系统。

(五)现代逻辑

德国数学家弗雷格的《概念语言》(1879年)、英国哲学家罗素与怀特海合著的三卷《数学原理》(1910年~1913年)标志着现代逻辑基础部分—逻辑演算的成熟。之后,希尔伯特及其学生们以逻辑演算为对象,研究它的不矛盾性(即可靠性)和独立性(即绝对性)问题,取得了成功。逻辑演算的完全性(即普遍有效性)则是1930年由哥德尔的论文所证明,使得现代逻辑进入了更高阶段。

三、普通逻辑的定义:就是主要用自然语言(区别于数理逻辑主要用人工语言)研

究普通思维(区别于辩证逻辑的辩证思维)的形式、规律和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的思维科学。

第二讲思维、普通逻辑

一、思维就是动脑筋想问题。

分为: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

特征(思维能力):概括性、间接性、与语言密切相关

二、逻辑形式

思维时必须借助的语言形式:语词、语句、句群。

三种基本的思维形态:概念、判断、推理。

1、思维的形式=思维形态的外在形式=逻辑形式:包括概念的形式、判断(命题)的形式、推理形式。

2、任何具体的思维形态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思维内容:指反映在思维形态中的事物及其性质、事物间关系,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思维形式:是思维内容赖以表达的方式,即思维形态各部分间的联系方式

3、逻辑形式:

S主项:命题中被指称的对象的概念。

P谓项:命题中被指称对象的属性的概念。

逻辑常项:在一种逻辑形式中保持不变并决定这种形式的逻辑特性的部分。它是区分不同种类的逻辑形式的唯一的依据。

逻辑变项:在一种逻辑形式中可以用不同的具体内容替换的部分。

三、思维的基本规律:也叫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就是正确运用逻辑形式所必须遵循的基本的逻辑规律。

它们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保证我们的思维具有确定性、一致性和明确性。

四、简单的逻辑方法.比如: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有下定义、限制、概括、划分;归纳方法中的探求因果联系五法等。

五、普通逻辑的性质:客观性、工具性、全人类性。

第三讲概念

一、什么是概念

(一)概念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客观对象(事物)的存在性,即认识对象及其属性的存在,有: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精神现象。它们或各自独立相互区别、或相互联系相互包含。】主观条件【主体的可反映性、主体的创造性。】(二)定义:反映思维对象及其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三)概念同语词的关系:语词是概念的载体,是概念的语言形式;而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二、概念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一)概念的内涵

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认识到+反映)

(二)概念的外延

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只有反映到概念中的对象范围才是外延,不同于客观存在的对象)

(三)内涵和外延的特点

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辨证统一。确定性和灵活性的辨证统一。

(四)概念内涵和外延之间关系:反变规律

概念的内涵变化(增加或减少),概念的外延也随着发生变化(缩小或扩大)。

第四讲概念的种类

对概念进行分类是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之一,按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不同,可以对概念进行分类。

一、概念外延的数量的不同:空概念、单独概念【某一个】和普遍概念【某一类;根据“普遍”程度:有限的普遍概念(概念反映的对象数量有限)无限的普遍概念】客观对象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联系情况:类与分子,即一般与个别。群体与个体。整体与部分。

二、概念反映的对象为集合体还是非集合体: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三、概念是否具有肯定或否定意味:正概念【肯定概念;思维中反映(或肯定)对象具有某种属性】和负概念【论域】

四、概念反映的实体对象还是属性: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分为:性质概念、关系

概念)

第五讲概念间的关系

1、从概念外延的角度。有无重合部分、重合部分的多少,分为:相容关系【全同关系(同一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和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S+P=Q、反对关系S+P<Q】

2、同一概念与同一关系概念:

同一关系的概念是指内涵不同而外延全同的两个概念。同一概念是内涵和外延均相同的两个概念。两种概念的区分在语言的使用上有所区别:同一关系的概念可用近义词来表达,而同一概念只能用同物异名的等义词表达。二者的作用也不同:同一关系的概念反映(揭示)同一对象不同方面的属性,表现概念内涵的丰富性、多面性;而同一概念只是以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同一对象。

第六讲明确概念内涵(定义)

一、什么是定义

(一)定义: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就是用精练的语句将概念的内涵揭示出来,或将概念指称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概括出来,从而明确其概念的逻辑方法。

(二)一般结构:被定义项Ds、定义项Dp、定义联项

(三)种类:真实定义和语词定义;内涵定义和外延定义

二、真实定义(内涵定义,实质定义)

(一)定义方法:属加种差(公式: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概念)

(二)方法

1、性质定义:种差是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的性质。(统筹方法: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发生定义:种差是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产生或形成的情况。(圆、泥石流、月蚀、闪电)

3、关系定义:种差是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的关系。(偶数、介绍人的时候用)

4、功用定义:种差是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所具有的功用。(船、灯、温度计)(三)注意

单独概念和最大的属概念(范畴)都不能用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下定义,原因是单独概念是外延最小的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外延对象相比较,种差反映的内容太多,不便于概括,只能用特征描述的方法;而范畴是最大的属概念,没有比它更大的属概念,故不能用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

三、语词定义

由于它不揭示概念的内涵,所以不是真实定义,只是类似定义的明确概念的辅助方法。

分为:说明性语词定义(词典、教科书)和规定性语词定义(规定某个语词表达什么含义)

第七讲明确概念外延(划分、限制、概括)

一、划分

(一)定义:是揭示(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就是以对象一定的属性为标准,从外延上将一个(属)概念分成几个种概念,从而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

组成(三要素):划分母项(被划分的概念)、划分子项(从母项中划分出来的种概念的全体)和划分标准(用于划分的事物的属性,也叫划分根据)。

(二)划分方法

1.划分层次的不同: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

2. 划分出的子项数目的不同:二分法(确定概念之间是否是矛盾关系)和多分法(确定概念之间是否是反对关系);

3. 对同一母项划分角度的不同:一次划分和多次划分;

4.分类和列举

①分类: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显著特征将事物分为若干个类,使每个类相对于其他的各类都具有确定的地位。(自然分类、辅助分类)

②列举:通过揭示母项的部分子项从而明确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

③划分与分类:划分是分类的基础,分类是划分的特殊形式。任何分类都是划分,但不是所有的划分都是分类。分类的根据必须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显著特征,其结果一般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而划分的根据可以是区别事物的一般属性,是由人们

日常实践的需要决定的,当特定的实践过程完毕后,该划分也就失去其意义。

二、限制和概括

(一)限制: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使其由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属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语言使用上:给名词加定语;在形容词、动词前加状语或后加补语;限制结果直接用种概念来表达。

思维过程中:必须体现出从属概念到种概念的过度。

(二)概括:也叫概念的扩大。是通过减去概念的一部分内涵,从而使其从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的思维过程。即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的过程。

语言使用上:减去限制语词;改换语词。

思维过程中:必须体现出从种概念向属概念的过度。

概括的极限:范畴

第八讲简单判断

一、判断概述

(一)特征:判断必然有所断定。判断必然有真有假。

(二)经典划分:经典判断【简单判断(直言判断、关系判断)、复合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模态判断【同前】

二、直言判断(性质判断)

1、组成:主项、谓项、联项(质项)、量项

2、可归纳为:所有的(有的、有些、某个)S是(不是)P。

3、全(单)称肯定SAP、全(单)称否定SEP、特称肯定SIP、特称否定SOP。

4、全称主项周延,特称主项不周延;否定谓项周延,肯定谓项不周延。

5、对当关系:

A—E反对关系:不同真,可同假。从真推假。

A—I、E—O从属关系:可同真,可同假。从A、E—I、O推真,从I、O—A、E 推假。

I—O下反对关系:可同真,不同假。从假推真。

A—O、E—I矛盾关系:不同真,不同假。以真推假,以假推真。

6、特称量词的逻辑含义

第一、特称量词表达主项的存在性;即断定有S是P,存在S是P。因而特称判断也叫做存在判断。

第二、主项外延对象数量的不确定性。即究竟有多少S是(不是)P,是不确定的。至少有一个S是(不是)P,也可多到所有S是(不是)P。不同于习惯中的当“有些S是P”时意味着“有些S不是P。”

三、关系判断

1、组成:关系者项(关系主项)、关系项(关系谓项)、量项、质项

2、分类

对称性状况:对称性关系判断、反对称性关系判断、非对称性关系判断

传递性状况:传递性关系判断;反传递性关系判断;非传递性关系判断

第九讲复合判断

一、复合判断概述

组成:支判断、相应的联结词

分类:联言判断∧、选言判断∨(相容、不相容)、假言判断、负判断¬p。

二、假言判断(条件判断)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p→q(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前真后假则假,其余真)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p→¬q)←→(p←q)(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前假后真则假,其余则真)

3、充要条件假言判断p←→q(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同真同假(等值)为真,不等值为假)

三、负判断

1、特殊性:

①是对某一判断的整体否定,不同于性质判断中的否定判断。

②不同于其它的复合判断;其支判断只有一个,不管被整体否定的是一个简单判断还是一个复合判断。所以,也叫一元复合判断。

③负判断可以是对简单判断也可以是对复合判断的整体否定。

2、复合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

1)联言判断¬(p∧q)←→¬p∨¬q

2)相容选言判断¬(p∨q)←→¬p∧¬q

3)不相容选言判断¬(p∨q) ←→(p∧q)∨(¬p∧¬q)

4)充分条件假言判断¬(p→q) ←→p∧¬q

5)必要条件假言判断¬(p←q) ←→¬p∧q

6)充要条件假言判断¬(p←→q) ←→(p∧¬q)∨(¬p∧q)。

第十讲简单判断推理

一、推理概述

1、构成:前提、结论、推理形式

2、分类:

①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有蕴涵关系(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

②前提到结论的知识是从一般到个别,还是从个别到一般,还是从个别到个别(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③演绎推理中,前提或结论是简单判断还是复合判断(简单判断推理、复合判断推理)

④前提数量的多少(直接推理、间接推理)

⑤直接推理推理根据的不同(对当关系推理、判断变形推理)

二、直言判断直接推理

(一)对当关系推理(16个有效式)

1、由一个判断的真推出另一个真判断:A→I,(事物,运动);E→O,(事物,静止)。这是逻辑方阵中从属关系从上到下的推理过程。

2、由一个判断的假推出另一个假判断:I→A ,(科学知识,没用的);O→E,(青蛙,动物)。这是逻辑方阵中从属关系从下到上的推理过程。

3、由一个判断的真推出一个假判断:A→E,E→A,这是反对关系不同真的情况;A →O,O→A,E→I,I→E;这是矛盾关系不同真的情况。

4、由一个判断的假推出一个真判断:I→O,O→I,这是下反对关系不同假的情况;A→O,O→A,E→I,I→E,这是矛盾关系不同假的情况。

(二)判断变形推理

1、换质推理

规则: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主、谓项的位置不变。换质后结论中的谓项是

前提中谓项的矛盾概念。

形式:SAP←→SE¬P;SEP←→SA¬P;SIP←→SO¬P;SOP←→SI¬P。

2、换位推理

规则:调换主、谓项的位置,质不变;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形式:SAP→PIS;SEP→PES ;SIP→PIS。SOP不能换位。

3、换质位推理

形式:SAP←→SEP→PES→PAS→SIP。

三、直言判断间接推理(三段论)

1、公理:一类事物的全部是什么或不是什么,那么,这类事物的部分也就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换言之:如果对一类事物的全部有所断定,那么对它的部分也就有所断定。

2、规则:

1)在一个三段论中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项(概念);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

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否则犯“大项扩大”或“小项扩大”的错误;

4)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5)两个前提中如果有一个是否定的,则结论是否定的;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么必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

6)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7)如果有一个前提是特称的,则结论必然是特称的。

3、三段论的格主谓格(中项在大前提中是主项,在小前提中是谓项)、谓谓格、主主格、谓主格

4、三段论的式:19个有效式

5、三段论的省略式(省略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四、关系推理

(一)分类:(推理中前提和结论是否都是关系判断)

纯关系推理【直接关系推理(对称性关系推理、反对称性关系推理)、间接关系推理(传递性关系推理反传递性关系推理)】、混合关系推理(关系三段论)

(二)纯关系推理

1.直接关系推理中,由于非对称性关系所表达的关系不确定,如果进行推理,则其结论不可靠,所以没有非对称性关系推理。

2.间接关系推理中,由于非传递性关系所表达的关系不确定,如果进行推理,则其结论不可靠,所以没有非传递性关系推理。

(三)混合关系推理

规则:

1)前提中必须有一共同的中项,且中项至少周延一次。

2)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3)前提中的性质判断必须是肯定判断

第十一讲复合判断推理

一、联言推理p∧q→p(或q)

二、选言推理

(一)相容选言推理

规则: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肯定一部分选言肢,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有效形式:否定肯定式

逻辑形式:(p∨q﹚∧¬p→q

(二)不相容选言推理

规则: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就要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有效形式:否定肯定式:(p∨q)∧p→q肯定否定式:(p∨q)∧p→q

三、假言推理

分类:

1)一般假言推理(又叫做混合假言推理或假言三段论。其前提中有简单判断并且结论也是简单判断的推理。)根据前提是哪种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要条件假言推理三种。

2)纯假言推理(其前提和结论都是假言判断的推理,分为:假言易位推理、假言联锁推理)

(一)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规则: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但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形式:肯定前件式:(p→q)∧p→q。否定后件式:(p→q)∧¬q→¬p。

(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规则: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但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但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形式:否定前件式:(p←q)∧¬p→¬q。肯定后件式:(p←q)∧q→p。

(三)充要条件假言推理

规则: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并且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并且肯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

形式:肯定前件式:(p←→q)∧p→q。肯定后件式:(p←→q)∧q→p。否定前件式:(p←→q)∧¬p→¬q;否定后件式:(p←→q)∧¬q→¬p。

(四)假言易位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易位推理:

(p→q)→(¬q→¬p);(实际是否定后件式)

必要条件假言易位推理:

(p←q)→(q→p);(实际上是肯定后件式)

充要条件假言易位推理;

(p←→q)→(q←→p),

(p←→q)→(¬q←→¬p)。

(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后件式两种形式)

(六)假言连锁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连锁推理:

肯定式:((p→q)∧(q→r))→(p→r);否定式:((p→q)∧(q→r))→(¬r→¬p);必要条件假言连锁推理:

肯定式:((p←q)∧(q←r))→(r→p);否定式:((p←q)∧(q←r))→(¬p→¬r);混合条件假言连锁推理:

肯定式:((p←→q)∧(q→r))→(p→r);否定式:((p←→q)∧(q→r))→(¬r→¬p)。

四、负判断推理

五、假言选言推理(二难推理)

形式:推理形式分类的依据:(“构成式”:就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破坏式”:就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简单式”:结论是简单判断的推理。“复杂

式”:结论是复合判断的推理。)

可以组合为:简单构成式、简单破坏式、复杂构成式、复杂破坏式。

1、简单构成式

形式((p→r)∧(q→r))∧(p∨q)→r。

特点:

①合取的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具有不同的前件(相互矛盾),却有相同的后件,合取作大前提;

②小前提是二支选言判断,有选择地断定具有矛盾关系的前件;

③结论肯定相同的后件。因此,不论肯定哪个前件,都得肯定相同的后件,而这个结论是不愿接受的。

例:“上帝不是万能的”

2、简单破坏式

形式:((p→q)∧(p→r))∧(¬q∨¬r)→¬p。

特点:二假言前提有相同的前件和不同的后件(反对关系)。例:“如果是一位好老师,那么,应当有较高的学问;如果是一位好老师,那么,应当有端正的品行;**或没有高的学问,或没有端正的品行,所以,总之**不是一位好老师。”

3、复杂构成式

形式:((p→r)∧(q→s))∧(p∨q)→(r∨s)。

特点:二假言前提的前件不同(矛盾关系),后件也不同(都是不愿接受的);选言前提有选择地肯定假言前提的前件,结论必然有选择地肯定相应的后件。

例:《聪明的农夫》中农夫关于“王位”和“公主”必要其一的结论。

4、复杂破坏式

形式:((p→r)∧(q→s))∧(¬r∨¬s)→(¬p∨¬q)。

特点:假言前提前后件都不同,用否定后件式。例:如果一个人觉悟高,那么他就能认识到错误,如果一个人态度好,那么,他就能承认错误;某人或没有认识到错误,或不承认错误,所以,某人或觉悟不高,或态度不好。

第十二讲归纳推理

一、归纳推理总述

(一)归纳推理特征:概括性(从个别知识概括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或然性(主

指不完全归纳推理)

(二)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

1、联系:

1)演绎推理的大前提中一般性知识,必须借助于归纳推理才能得到。

2)归纳推理的前提需要演绎推理作指导,同时,归纳推理的结论也要演绎推理加以论证。

2、区别:

1)思维进程不同;

2)前提数量不同;

3)结论和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不同;

4)前提和结论的联系方式不同(或然\必然)。

(三)分类

完全归纳推理、【全称归纳推理(也叫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统计归纳推理等】

(四)完全归纳推理(结论是必然的)

(五)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或然性)

二、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比较相关现象的不同场合,从而概括出关于事物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也叫做“穆勒五法”:

1、契合法(求同法)特点:同果求同因

2、差异法(求异法)特点:同中求异。一般来说,它的结论的可靠性要比契合法高得多。

3、契合差异并用法特点:一次大的差异法,包含两次求同法。是并用的过程,不是相继使用!

4、共变法特点:是从现象变化的数量方面来判明现象之间因果联系的,其变化有:有类似“成正比”的同向共变,也有类似“成反比”的反向共变。还有临界后的双重变化。

5、剩余法特点:余果求余因。既适用于观察,也适用于实验,广泛应用于科学探索中。

第十三讲类比推理

一、什么是类比推理

特点:结论的或然性。原因:1、结论超出前提范围;2、已知属性和推出属性之间是否存在必然性不确定。

客观基础:1、任何事物都有属性;2、属性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分类:是否肯定(肯定类比、否定类比、中性类比)类比属性是性质还是关系的不同(性质类比、关系类比)

1、肯定类比

(1)定义:就是根据两个对象一系列属性上的相似,并且已知其中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相似的其他属性。(就是肯定另一个对象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

(2)形式

A对象具有属性a、b、c、d;

B对象具有属性a、b、c;

所以,B对象也具有属性d。

2、否定类比

(1)定义:根据两个对象存在某些属性的相异,而推出另一属性上也不同。(就是否定另一个对象也不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有两种情形。

一种情形是:根据两个对象都不具有某些属性,又已知其中某个对象还不具有某一属性,进而推出另一个对象也不具有某一属性的思维过程。

另一种情形是:已知两个对象,其中一个对象具有属性a、b、c,同时还有属性d,而另一个对象没有属性a、b、c,从而推出另一个对象也没有属性d的思维过程。

3、中性类比

(1)定义: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同和另一些方面的差异,在平衡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点的基础上,从而推出两个对象在其他方面也相同或相异的结论的思维过程。

(2)形式

A对象具有属性a、b、c;p、q、r;还有d;

B对象具有属性a、b、c;但不具有p、q、r;

所以,B对象具有(或不具有)属性d。

4、性质类比

(1)定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都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并且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还具有另外的某种性质,从而推出另一个(或一类)对象也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的推理。

(2)形式

A与B有相同的性质a、b、c;

A还有性质d;

所以,B也有性质d。

5、关系类比

(1)定义:是根据两组对象有某种类似的关系,并且其中一组对象还具有另外的关系,从而推出另一组对象也有类似的关系的推理。

(2)形式

A与B和X与Y之间具有类似关系R1;

A与B之间还具有R2关系,

所以,X与Y之间也有关系R2。

三、提高类比推理结论可靠性程度的逻辑要求

(一)类比对象之间的相同属性应尽可能多;

(二)类比对象之间的相同属性应是本质的;

(三)注意类比对象之间的差异性。

避免“机械类比”。

第十四讲思维基本规律

一、思维基本规律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基本规律

1、定义:在思维活动中应该遵守的最起码的思维准则。

2、内容: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三大规律。

(二)思维基本规律的特点

1、最普遍地适用于各种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

2、正确的思维应当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而三大基本规律集中反映之;3、逻辑规律是思维规律,逻辑三大规律是总结的结果,来源于客观。

二、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基本内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即“A就是A”;

基本要求: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都要确定,并保持自身的同一,不得随意变更;

(二)正确运用同一律

只要求在一个思维过程中保持确定;

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

仅仅在思维领域里起作用;

三、矛盾律

(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内容: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即“非(既A又非A)”;

2、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真的命题(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同时加以肯定。

(三)正确运用矛盾律

1、仅对于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个时间、地点的同一对关系;

2、并不否认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矛盾;

3、矛盾律对于下反对关系没有制约作用;

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人口供中只有一人是假的。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E、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甲。

正确答案:B。

乙和丁的口供矛盾,根据矛盾律,其中必有一假。四人口供中只有一假,所以,

甲和丙口供是真的。甲口供真,作案者为丙,加上丙的口供,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丁也是作案者,由此也断定乙和丁中,丁讲假话。

四、排中律

(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内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

2、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假的命题(矛盾关系、下反对关系)同时加以否定;

(二)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

1、两不可:对于相互矛盾的命题同时不予肯定,或者含糊其辞;

2、复杂问语的回答与排中律:回答复杂问语时可以通过否定前提同时加以否定;(三)正确运用排中律

1、应对于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个时间、地点的同一对关系;

2、排中律陈述不可同假,矛盾律陈述不可同真;

3、排中律并不否认事物相互转化的中间形态;

五、三大规律之间的关系

(一)联系:共同的合目的性;

(二)区别:要求不同、要求对象不同、错误表现形式不同、功能不同。

逻辑学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1 某城市考上大学的学生中,女生的比例比男生高。根据这个事实,王老师认为本市女生学习比男生好。 以下哪项最能削弱王老师的结论? A、第一中学考上大学的学生中,男生的比例比女生高。 B、考生中男生的比例比女生低。 C、大多数考上大学的女生就是文科班的。 D、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参加体育活动。 E、全国考上大学的学生中,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 ■2 李教授说:矿泉水比纯净水含有更多的矿物质。所以,经常饮用矿泉水的人会增加肾结石的危险,因为矿物质会在肾脏里沉淀。 以下哪项最能削弱李教授的论证? A、有些矿物质也就是人体所必需的。 B、形成肾结石的只就是某些种类的矿物质。 C、矿物质在肾脏里沉淀的原因就是肾功能出现了问题。 D、有些经常饮用纯净水的人也有肾结石。 E、在平常的饭菜里也含有矿物质。 ■3 某三口之家节假日对瞧电视的态度如下:妈妈要瞧电视,什么节目都可以;爸爸可以不瞧电视,要瞧就瞧新闻节目;孩子可以不瞧电视,要瞧就瞧动画节目。她们根据自己的态度对以下意见表示自己的瞧法。 ①不瞧电视 ②瞧新闻节目 ③瞧动画节目 以下哪项就是不可能成立的? A、有一个人同意全部意见。 B、每个意见至少有两个人同意。 C、妈妈不同意①。 D、爸爸与妈妈都同意②。 E、孩子同意①与③。

■4 孟/关组合在雅典奥运会夺冠时,还有两对选手与她们几乎同时到达终点。在北京奥运会前,人们预测:虽然孟/关组合没有达到她们的最佳状态,但也有可能获得金牌。 以下各项中,除一项外都能提高孟/关组合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冠的概率,这不能提高夺冠概率的就是哪一项? A、孟/关组合在比赛中正常发挥。 B、那两对选手也没有达到她们的最佳状态。 C、那两对选手中有一对没有参加北京奥运会。 D、孟/关组合与那两对选手的成绩远远超过其她选手。 E、孟/关组合在比赛中超水平发挥。 ■5 李老汉说:“抗日战争期间,这里发生过屠村事件。” 以下哪一项就是李老汉说话必须预设的? A、李老汉就是屠村事件的幸存者。 B、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非常残暴。 C、中国历史上有过屠村事件。 D、中国历史上有过抗日战争那个时期。 E、李老汉从来不说谎话。 ■6 农业科学研究所对水稻品种进行施肥试验。试验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钾肥比磷肥多,则品种1号比品种2号长势好;如果磷肥比钾肥多,则品种2号比品种1号长势好。根据这个结果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 A、除钾肥与磷肥外,品种1号与品种2号不需要其它肥料。 B、氮肥也就是水稻生长所需要的。 C、品种1号与品种2号对于肥料的要求不一样。 D、如果改变了试验的其它条件,得到的结果可能就是不一样的。 E、在相同的条件下,品种1号与品种2号都比其它水稻品种长势好。 ■7 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则不就是骑车人违反了交通规则就就是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所以,如果骑车人没有违反交通规则,则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 上述论证与以下哪项最相似?

参考普通逻辑学综合复习资料

普通逻辑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普通逻辑研究的对象是(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和(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 2.任何概念都有两个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3“.凡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凡S都是P),其中逻辑常项是(凡……都是……),逻辑变项是(法律、有强制性的)。 4.如果三段论的大前提为PEM,结论为SOP,那么小前提应为(SAM)。 5.驳倒对方的(论据)和(论证方式)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6.在运用类比推理时,应当注意避免(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7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常项)和(变项)两部分构成的。 8.给概念下定义最常用的方法叫(属加种差)的方法。 9.任何判断都有两个特征,即(有所断定)和(有真有假)。 10.联言判断是断定若干思维对象情况(并存关系)的判断,当且仅当所有联言支都(真)时,联言判断为真。 11.根据换位规则(O)判断不能换位;SAP判断换位后可得(PIS)判断。

12.违反论证“论题必须同一”的规则,就要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违反论证“论据必须真实可靠”的规则,就要犯(论据虚假)或者(预期理由)的逻辑错误。 1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判明属于何种逻辑形式的唯一根据是(常项)。 14.概念间的关系是指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 15.根据对当关系由“凡社会团体都不是审判机关”真,可推知“有的社会团体是审判机关”为(假)。 16.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其前真后假)时它才是假的。 17.“SEP并且SIP”这一判断是违反(矛盾)律的。 18.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求同存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二、选择题 1.在下列各组概念中,不属于集合和非集合概念排列的是(C)。 A.布匹布 B.花卉花 C.工人人 D.词汇词 2.在下列各组概念中,属于不相容关系的有(C)。 A.教育、职业教育 B.定义、划分 C.律师、女知识分子 D. 音乐爱好者、足球爱好者 3.“任何逻辑难题都不是不可解决的”这个判断(B)。 A.主、谓项都不周延 B.主、谓项都周延 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汇总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 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 A.思维的容B.逻辑常项 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

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 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 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 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 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 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 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 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 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 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后一个“逻辑” 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法 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

形式逻辑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形式逻辑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 第一章逻辑学概述 逻辑学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 一.逻辑学的三种思维形式 ? 概念.判断.推理 ? 二.推理的构成 ? 1.前提.结论 ? 2.常项.变项(思维形式结构组成部分) 常项是指在结构形式中有固定意义并保持不变的部分,如“所有”,“都是”。变项是指在结构形式中可以用不同的具体概念或具体的判断来代换的部分,如“P”、“q”。? 常项决定逻辑的推理形式 ? 所有的人是高级动物 ? (所有……是,全称肯定判断) ? 如果是大学生,那么应该认真学习 ? (常项:如果….那么;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 第二章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的特有属性的具体对象的总和。 一.掌握概念的种类 ? 单独概念,普遍概念;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 单独概念一般都是集合概念。 ? 正概念,负概念. ? 具体环境中概念种类例子::

? 二班同学有五十人. ? 二班同学”是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正概念 ? 广州市公安局是人民民主专政机关. ? “广州市公安局”是单独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 二.掌握概念间的关系(欧拉图) ? 全同关系根本大法宪法 ? 真包含关系: 大学,广州大学 ? 真包含于关系:中国人,亚洲人 ? 交叉关系:妇女,领导干部 ? 矛盾关系: 违法行为,合法行为(外延之和等于”行为”) ? 反对关系:工人,干部(外延之和小于”人”) 熟悉属和种概念:外延较大的概念称为属概念,外延较小的称为种概念。(学生和人) ? 三.掌握明确概念的方法 ? 1.概念内涵外延的反变关系是限制与概括的理论依据.(限制增内涵,概括加外延) 2.限制与概括只能在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概念间进行(概括只能由种概念到属概念。) ? 根本大法限制为宪法 (错) , (中国宪法) ? 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全同关系) ? 工人?机械工人?磨具工人?王小二 ? 3.定义是明确内涵的方法,划分是明确外延的方法. 定义由被定义项和定义项、定义联项三个部分组成。被定义概念=种差+属(先找属)。 划分由母项(普遍概念)、子项(种概念)和划分的标准三部分组成。 ? 把握定义的规则,违反定义规则及违反规则的逻辑错误。 1、定义必须相应相称(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是全同关系)

【逻辑学】概念(作业答案)

逻辑学讲义(II)——概念 课后作业(2) 一、指出下列各题中划线概念之间是否属于概括或者限制。 1.蚂蚁的一个复眼由50个小眼构成。 答:不属于。 2.寒露是我国的二十四个节气之一。 答:“节气”是“寒露”的概括。 3.“六书”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答:不属于。 二、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说明它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理性就是合乎逻辑的行动。 答: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全异”的逻辑错误。 2.真诚就是不虚伪,虚伪就是不真诚。 答:定义不正确,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 城镇居民指的是不在农村居住的居民。 答: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交叉”的逻辑错误。 4. 生命就是内在关系对外部环境的不断适应。 答: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含混”的逻辑错误。 5. 过失犯罪就是由于某种过失而导致的犯罪。 答:定义不正确,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三、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说明它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 电影包括科幻片、故事片、武打片。 答:不正确,犯了“划分不全”、“划分标准不同一”、“子项相容”等逻辑错误。 2. 自然界可分为非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和微生物界。 答:不正确,犯了“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3. 直系亲属包括祖父母、外公外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叔伯、姑母、舅父、姨母等。 答:不正确,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四、分析下述论证中在概念方面存在的逻辑错误。 1.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始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逻辑学期末复习题(一)打印6份共8页

2011秋川大锦城学院逻辑学期末复习题(一) 一、写出与下列判断的负判断逻辑等值的判断,并写出所依据等值式:(每小题5分) 例1 这个村没有人家不是外来户。 解:原判断形式为SAP,(1分)根据?SAP≡SOP,(2分) 所求判断为“这个村有的人家不是外来户。”(2分) 例2 只有多施化肥,才能提高水稻亩产。 解:原判断形式为p←q,(1分)根据﹁(p←q)≡﹁p∧q,(2分) 所求判断为“不多施化肥,并且,能提高水稻亩产。”(2分) 1、除非老陈放弃这一方案,否则老李退出合作。 2、如果他知道税收的重要性,那么他就会按期纳税。 3、或者甲公司负责此项工程,或者乙公司负责此项工程。 4、甲队和乙队都能小组出线。 5、要么甲队战胜乙队,要么甲队降级。 6、没有金属不是固体。 7、这个班有的学生没有通过英语四级考试。 二、将下列判断改写为等值的选言判断,并写出所依据等值式:(每小题5分) 例除非资金到位,否则工程不能按期完成。 解:原判断形式为p←q,根据p←q≡p∨﹁q, 所求判断为“或者资金到位,或者工程不能按期完成。” 1、并非张某是歌唱家而不是舞蹈家。 2、如果甲队不战胜乙队,则甲队不能得冠军。 3、只有对别人以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 三、将下列判断改写为等值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并写出所依据等值式:(每小题5分) 例并非老王和老李都负责这项工程。 解:原判断形式为﹁(p∧q),根据﹁(p∧q)≡p→﹁q, 所求判断为“如果老王负责这项工程,那么老李不负责这项工程。” 1、除非某甲不搞财务工作,否则他会犯错误。 2、并非小张和小李都入选国家队。 3、或者老王负责这项工程,或者老李负责这项工程。

逻辑学基本内容

逻辑学 第二章性质命题 一性质命题的四种形式 1 全称肯定判断 形式:所有S是P,写作SAP,简称A判断 2 全称否定判断 形式:所有S不是P,写作SEP 简称E判断 3 特称肯定判断 形式:有些S是P,写作SIP,简称I判断。 4 特称否定判断 形式:有些S不是P,写作SOP ,简称O判断 三词项的周延性:主谓项概念外延数量的断定情况 1、周延性是对主谓项外延情况的形式断定,而非实际存在情况的断定。单称命题的 周延性与全称命题同。 2 、“是”P 则P不周延,“不是P”,则P周延 主词相同和谓词相同称同素材性质命题。 同素材性质命题的全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和特称否定命题之间存在着某种真假关系,这种关系亦称对当关系。 二同素材性质命题的逻辑方阵 刻画“对当关系”的图示,俗称“逻辑方阵”,逻辑方阵假词主词对象是存在的。 四性质命题的变形推理 1 换质法:换质不换位,谓项正负反 换位法:换位不换质,主谓莫扩展 是通过调换主谓词项的位置得到一新命题。换位不改变命题的质。 根据源命题和换位命题的量项是否相同可把换位法区分为单纯换位和限量换位两种。 1 单纯换位:换位命题和原命题的量项相同的换位法,为单纯换位 (1)所有S不是P 换位所有P不是S SEP PES (2)有的S是P, 换位:有的P是S SIP PIS 2 限量换位:改变原命题的量的换位法 (1)所有S是P,换位:有的P是S SAP PIS (2)SAP PAS (3)SOP命题不能换位 SOP POS 3 换质位法:先换质后换位,也可先换位后换质 有的S是P,换质为有的S不是非P ,这SOP 不能换位 换位法是演绎推理,演绎推理的特点是若前提是真的,推出的结论也应该是真的。

大学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 1 逻辑学:研究思维规则、思维规律及逻辑方法的科学。 研究推理、论证及其规律以及一些逻辑方法的科学。 逻辑学的作用: 1、逻辑学有助于我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逻辑学有助于我们获取新知识 3、逻辑学有助于我们有效的交际和表达思想 4、逻辑学有助于我们识别、反驳错误的认识和诡辩 5、有助于我们开展机智的斗争和进行逻辑思维的较量 6、有助于培养自觉的逻辑精神和逻辑意识。 2概念: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3概念的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又称含义,内涵是概念的质的规定性,它表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什么”。 4概念的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部对象,又称概念的对象范围。外延式概念的量的规定性,它表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有哪些” 5概念的限制:通过对属概念增加内涵而过渡到其他概念,以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6概念的扩大(概括):通过对种概念减少内涵而过渡到其属概念,以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7实体概念:又称具体概念,是以事物或现象本身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8属性概念:又称抽象概念,是以事物或现象具有的属性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9关系概念: 10普遍概念: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别对象所组成的一类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类事物中的所有个别事物。 11单独概念:反映某一个别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独一无二的具体实物。 12集合概念:是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13相容关系:概念外延间的相容关系是指两概念的外延至少有部分重合的关系。14不相容关系:概念外延间的不相容关系是指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的关系。 15定义:用简明的语言揭示概念对象的本质属性以明确的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16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是同一关系。 2、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 3、定义项中不能使用比喻或含糊的语词 4、定义一般应采用肯定的形式 17划分:概念的划分是把一个属概念,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个种概念,以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18划分的规则: 1、划分中各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2、每次划分必须根据同一标准进行 3、每次划分中的各子项外延应为全异关系 19概念股的含义:具有某种特别内涵的股票。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1分*10 二、单选题2分*10 三、图解题共10分 1.用欧拉图表示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3分*2 2.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三段论 2分*2 四、证明题共12分 1.证明三段论的有关规则 6分*1 2.依据判断变形进行的直接推理 3分*2 五、分析题 4题共24分 三段论、对当关系推理、逻辑的基本规律、穆勒五法、真值表六、综合题 3题共24分综合推理 1亚里士多德被成为逻辑学之父。 2.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概念质的规定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是概念量的规定性。 3.概念的种类: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肯定概

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4.概念间的关系: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 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4)交叉关系:若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交叉关系; a b (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不是a,则a、b之间为全异关系,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6)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5.下定义的方法:属加种差的方法,公式:被定义项=种差+属概念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同一个系。否则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否则犯“同语反复”或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word精品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 第一章(绪论): 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 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 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 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传统逻辑定义)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表现方式: 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 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1. 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 2. 逻辑学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 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 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被称作“西方逻辑之父” .主要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分别论述概念、命题(判断)、推理、论证、论辩的方法和如何驳斥诡辩的问题。 哲学著作《形而上学》系统论述了矛盾律、排中律.涉及同一律。奠定了西方逻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及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研究了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和推理形式.提出相应推理规则。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17世纪.实验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研究了科学归纳法问题。《新工具》一书中提出科学归纳的“三表法” :“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奠定归纳逻辑的基础。 穆勒(1806-1873):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在《逻辑体系》(我国近代学者严复译为《逻辑名学》)把科学归纳法发展为五种: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至此.传统逻辑的基本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逻辑学研究思维就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就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与(变项)。 3.逻辑常项就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就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判别 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就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就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就是没有(民族、 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 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 A.思维的内容 B.逻辑常项 C.逻辑变项 D.语言表达形式 2.“所有S就是P”与“有的S不就是P”,(B) 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 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 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 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 3.“任何改革者不就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就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就是思想僵化 的”。此推理的逻辑形式就是(B) A.所有M不就是P,S就是M,所以S不就是P B.所有M不就是P,有些S就是M,所以有些S不就是P C.有些M不就是P,有些S就是M,所以S不就是P D.M就是P,S不就是M,所以S不就是P 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 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她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 答:前一个“逻辑”就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后一个“逻辑” 就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与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就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 四、下列各组命题就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 1.“有些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就是先验论者”。

逻辑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逻辑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思维的内容 b.逻辑常项 c.变项 d.语言表达形式 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 )。 a.逻辑常项相同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 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 3、“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概念属于(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普遍概念 d.负概念、。4、如果( ),那么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 a.a与b全异 b.a与b同一 c.a与b交叉 d.a真包含于b 5、“学生考试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和“学生补考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这两个判断中,“及格”和“不及格”两个概念之间( )。 a.都是矛盾关系b.都是反对关系c.前者是矛盾关系,后者是反对关系d.前者是反对关系,后者是矛盾关系 6、将“母项”概括为“划分”,限制为“子项”,则( )。 a.概括和限制都对 b.概括和限制都错 c.概括对,限制错 d.概括错,限制对 7、如A为“《孔乙己》”,B为“《鲁迅全集》”,则A与B的外延关系为( )。 a.A真包含于B b.A与B相容 c.A与B全异 d.A与B交叉8、若用“Ds就是Dp”表示定义公式,则犯“定义过窄”的错误是指在外延上( )。a.Ds等于Dp b.Ds真包含于Dp c.Dp真包含Ds d.Ds真包含Dp 9、若A是划分的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正概念 d.负概念 10、在①“中国人是勤劳的”和②“小王是中国人”中,“中国人”(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在①中是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非集合概念 d.在①中是非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集合概念 1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科学”把这句话作为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同语反复 b.循环定义 c.定义过宽 d.定义过窄12、在性质命题中,决定命题形式的是( )。 a.主项和谓项b.主项和量项c.联项和量项 d.谓项和量项 13、下列命题形式真假情况为三真二假的是( )。a.S A P b.S E P c.S I P d.S O P 14、当具有SIP形式的性质命题为真时,概念S与P之间一定是( )。 a.全同关系 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d.相容关系15、“没有S不是P与“S不都是P”这两个命题形式之间的关系是(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下反对关系 d.差等关系16、若两个性质命题变项都相同,而常项都不同,则这两个性质命题( )。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 d.不同真,不同假

普通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课堂笔记 绪论部分 一、什么是逻辑学? ●它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逻辑”≈思想/规律; ●它静止地研究事物,不研究变化发展的东西【与哲学相区分】; ●它具有严谨性、古老性、稳定性等特征; ●它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正确,但违反逻辑的一定错误】(研究思维的逻辑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一些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二、逻辑的功能和作用? ●逻辑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及思维能力 三、逻辑学的内容? ●思维的形式和规律 1、“逻辑”的多义性:客观规律;思维规律、规则;逻辑学等。 2、思维的概念 思维就是理性认识,是人在脑中借助于语言材料、运用概念以及判断推理的过程,它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3、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与语言有密切关系。 4、思维的三种基本形态(形式):概念、判断、推理、论证。 5、思维的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冲律、充足理由律 5、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变项两个部分组成的,逻辑形式的不同是由逻辑常项的不同决定的。 第一章概念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对同一类事物共同本质的概况,它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思维成熟的标志是概念的形成】 【所有的概念都通过实词来表达,或者说实词都用来表达概念】 【不可能将所有的概念都表达出来,这是没必要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同一个概念也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 ●概念是构成思维的最小单位。 二、概念的种类? ●①实体概念 ②属性概念:表示事物属性 ③空概念:概念里没有任何对象:如鬼神

三、定义概念: 1、下定义的方法:内涵 + 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⑴、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的总和,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怎么样的,是认识活动的结果,是关于概念质的规定【即对事物最本质的概括,是与其他事物的区别所在(如人是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 ⑵、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中所反映的具有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的对象,是关于概念量的规定,指概念的适用范围。【外延指的是概念的对象,主要方法是分类(分类确定分类依据时,必须使对象穷尽)和举例】 ●内涵是外延的限定,外延是对内涵的概括 ●内涵越多,越准确; 外延越大,越丰富 2、下定义的规则:(通过种和属的结合来下定义) ●定义中的属概念必须要宽度适当:不宜过大或过小 ●不允许包含被定义的概念:如人就是除了非人之外的动物 ●不允许包含否定词:如牛不是马 ●不可以是比喻 ●定义不可循环:如暂时是比永久短一点 四、概念间的关系(用欧拉图示表示) 概念的关系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相容关系又包括同一关系(全同关系/全等关系)、从属(包含)关系和交叉关系 1、相容关系 ⑴、全同关系 如果S和P的外延完全重合,即所有的S都是P并且所有的P都是S,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全同关系,可用图1表示。 S P ⑵、包含关系 如果S的合部外延同P的部分外延相相重合,即所有的S都是P并且有P不是S,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包含关系。S与P之间的真包含于关系可用图2表示。 P S ⑷、交叉关系 如果S和P的外延仅有一部分重合,即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并且有的P不是S,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S与P之间的交叉关系可用图4表示。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汇总

第九章逻辑基本规律 一、填空题 1.违反三段论规则的“四词项”的错误,从逻辑规律的角度看,是一种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2.根据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排中律),已知SIP为假,则SEP为真。 3.根据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矛盾律),若“如果认真学习,就能考得好成绩”为真,则“即使认真学习也不能考得好成绩”为假。 注意,“‘如果认真学习,就能考得好成绩’为真”等值于“‘即使认真学习也不能考得好成绩’为假”。 4.根据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排中律),若“老王是党员而不是干部”为假,则充分条件命题“如果老王是党员,那么他是干部”为真。 注意,“‘老王是党员而不是干部’为假”等值于“‘如果老王是党员,那么他是干部’为真”。 5.根据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排中律),由“不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社会秩序也能安定” 为假,可知必要条件命题(只有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社会秩序才能安定)为真。 注意,“‘不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社会秩序也能安定’为假”等值于“‘只有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社会秩序才能安定’为真”。 6.根据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矛盾律),若p∧﹁q为真,则﹁p∨q为(假)。 二、单项选择题 1.如果否定p∧q而肯定p∨q,则(D ) 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 2.在以下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B ) A.SAP真且SOP假B.SEP真且SOP假 C.SIP真且SAP假D.SOP真且SIP假 3.在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是(B ) A.某关系不是对称的,也不是非对称的 B.某关系既是非对称的,又是反对称的 C.某关系不是对称的,也不是反对称的 D.某关系不是对称的,而是反对称的 4.对“如果灯亮,那么有电”和“如果灯不亮,那么无电”这两个命题同时肯定,则(D )A.只违反矛盾律B.违反矛盾律 C.既违反矛盾律又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矛盾律也不违反排中律 5.如果同时否定“必然p”和“必然非p”,则(C ) 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 6.既否定“◇p”,又否定“◇﹁p”,则(D ) 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

《形式逻辑学》练习题及答案

《形式逻辑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概念 一、填空题 1.在一个正确的划分中,“母项”与“子项”在外延上具有属种关系,而“子项”与“子项”之间具有全 异关系。 2.从“属加种差”的定义的结构看,在定义“负判断是否定某一判断的判断”中,“否定某一判断的”是种 差,“判断”是属。 二、单选题 1.“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判断的主项“犯罪”是(B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集合概念 D、负概念 2.“安顺位于贵州”这句话中的“安顺”与“贵州”这两个词项外延之间具有( D ) A、真包含于关系 B、真包含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3.下列各句属于逻辑划分的是(B) A、选言判断分为选言肢和选言联结项 B、命题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C、直言命题分为主项和谓项 D、论证分为的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 4.“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万里长城”作为定义,则(A) A、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B、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C、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D、遵守了各项定义规则,没有逻辑错误。 5.下列对概念的概括中,正确的是(B ) A、把“律师”概括为“先进律师” B、把“刑法”概括为“法律” C、把“中级人民法院”概括为“高级人民法院” D、把“判断”概括为“推理”。 6.下列概念间的关系中,属于不相容关系的是(D ) A、交叉关系 B、全同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 7.在“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勇敢、勤劳的民族”这句话中,“中华民族”是( C )。 A、非集合概念、正概念 B、非集合概念、正概念 C、集合概念、正概念 D、集合概念、负概念 8.设a为“《三国演义》”,b为“《鲁迅全集》”,则a与b的外延关系为( C )。 A、a真包含于b B、b真包含a C、a与b全异 D、a与b全同 9.下列属于逻辑划分的是( B )。 A、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B、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 C、关系判断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和量项 D、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三、双选题 1.在“新闻报导应该是实事求是的”这个判断中,“新闻”是( B C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正概念 D、负概念 2.下列概念的概括或限制,正确的有( BC ) A、“牛”限制为“牛郎” B、“月亮”概括为“星体” C、“鲁迅”限制为“文学家” D、“楷书”概括为“书” 3.下列限制与概括正确的是(BD )

(完整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引论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概念 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 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 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逻辑学基础测试

一、填空题 1.在“并非‘p当且仅当q’”中,逻辑常项是( )。 2.在“并非要么p,要么q”中,变项是( )。 3.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 )和( )两部分构成的。 4.在“□p→◇p”中,逻辑变项是( )。 5.在“并非如果p,那么q”中,逻辑常项是( )。 6.“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和“甲不当班长而乙当班长”所具有的共同的逻辑形式,若用p,q作变项,可表示为( )。 7.“要么p,要么q,要么r”这一命题形式的逻辑变项是( )。 8.在“[A()B]→B”的空括号内,填入逻辑常项符号( ),可构成有效的推理式。9.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 );在“(p∧q)→r”中,逻辑常项是( )。 二、单项选择题 1.两个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相同,是指()相同。 A.前件和后件B.前件和联结词 C.后件和联结词D.联结词 2.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逻辑常项B.变项 C.语言表达形式D.思维的内容 3.“只有q才p”与“如果q则p”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C.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4.“要么p,要么q”与“或者p,或者q”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D.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基础测试(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并非,当且仅当。 2.p,q。 3.常项;变项。 4.p。 5.并非,如果……那么…… 6. p∧q(也可表示为p∧q)。 7.p,q,r。 8.∧。 9.S,P;∧,→。 二、单项选择题 1.D.2.A.3.B.4.C.

逻辑学期末复习意见

思维方式与方法期末复习意见(韩鹤升) 期末复习指导一、 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我省电大开放教育各专业本科的学生。 (二)课程的考核依据。本课程的考核依据是文字主教材,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逻辑学》一书。 (三)课程综合成绩的记分方法。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主要是完成三次作业,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平均值按3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终结性考核按7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课程综合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及以上为及格,可以获得课程学分。 (五)终结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期末考试卷面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分。 1.考试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主要按照文字教材每章的学习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进行命题。 了解:指对现代逻辑思维科学各章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必须了解,并且能够准确的表述和辨析。所对应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 理解:指对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有较系统的领会与认识,对有关问题能进行准确的阐释。主要对应的是推理题、问答题。 应用:指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说明、分析、和解决逻辑思维中的实际问题。主要对应的是逻辑规律题。根据考核的需要,有时三个层次会融合在一起,具体体现在某一试题中。 本课程考试的出题权、解释权、判卷权在山西广播电视大学。 2.命题原则 (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范围之内。 (2)考试复习范围覆盖本课程教材的1-11章,每份试卷所考的内容,应覆盖本课程教材所学内容的80%以上的章,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3. 试题类型及结构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学习要求,考试题型分为以下五种:(1)单项选择题(10%)(2)判断题(10%)(3)问答题(30%)(4)论述题(15%)(3)分析题(35%) 4. 考核形式及时限 期末考试采取开卷笔试,学生可以自带文字教材及笔记,但要严格考场纪律,不可讨论,必须独立完成,时限为90分钟。 二、考试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引论 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思维的基本形式及基本含义。 2.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学习逻辑学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概念 1. 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外延之间有哪些关系? 2、概念在思维中的作用 3. 如何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4.定义和划分的规则是什么?违反定义或划分的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5、定义在思维中的作用 6. 怎样对概念进行概括或限制? 第三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一) 1. 判断的两个逻辑特征是什么? 2. 性质判断由几分部组成?它的种类有哪些? 3. 推理由几部分组成?推理的正确性和逻辑性的涵义及关系 4. 性质判断换位法推理的涵义与规则。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第四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二) 1. 什么是三段论?它有哪些规则?违反这些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1)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 引论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 概念 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 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 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 都是b ,所有的b 都是a ,则a 、b 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 都是a ,但有的a 不是b ,则a 、b 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a 都是 b ,但有的b 不是a ,则a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 b 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 (4)交叉关系:若有的a 是b ,有的a 不是b ,有的b 是a ,有的b 不是a ,则a 、b 之间为交叉关系; (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 都不是b ,所有的b 都不是a ,则a 、b 之间为全异关系, 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a b a b a b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