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3章法律逻辑学讲义

1-3章法律逻辑学讲义

1-3章法律逻辑学讲义
1-3章法律逻辑学讲义

法律逻辑学

?教材:《法律逻辑学》,雍琦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逻辑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逻辑”的含义

1、指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性。

2、指思维、语言表达或论证的规律性、科学性

3、指某种理论、观点和见解。

4、指研究推理、论证以及思维方法、论辩技巧的科学,即关于思维的科学——逻辑科学(逻辑学)

逻辑是不可战胜的,因为反对逻辑也必须使用逻辑。

讲逻辑也必须符合逻辑。

二、逻辑科学的产生

三、逻辑科学的发展与走向

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与功能

一、什么是逻辑学

(一)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二、思维同语言的关系

三、逻辑学的功能

(一)它从理论上揭示了正确思维的特性,有助于我们由自发的逻辑思维提高到自觉的逻辑思维。

(二)逻辑学不仅具有理论指导的功能,而且也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三)逻辑学还有助于人们准确表达思想,提高论辩能力。

第三节司法工作者学习和掌握逻辑知识的必要性

一、司法工作者必须懂得逻辑

二、普通逻辑与法律逻辑

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

第一节概念的特征

一、概念及其表达式——语词与词项

二、概念同语词的关系以及把握这种关系的实践意义

三、法律概念是客观性与规定性的统一

(一)理解或陈述法律文件中语词表达的概念,在内容方面必须体现它的法律规定性,不能凭自己的理解作任意解释。

(二)运用语词表达法律概念时,也必须体现它的法律规定性。

第二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一、概念的内涵及其确立方式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也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有别于其他对象、因而能够同其他对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

?概念所反映的那些特有属性或根本特征,亦称为概念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

?根据概念内涵确立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认识性内涵与规定性内涵。

(一)认识性内涵

?认识性内涵,其构成性质是通过对象间性质的比较而确立的,它是人们关于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认识的成果。

?认识性内涵构成性质的确立,只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获得的认识成果,是同人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水平相关的,并且也是随着人的认识的深化而深化,随着人认识的发展而发展。例如,对“死亡”概念的认识。

(二)规定性内涵

?规定性内涵,是人们根据实践需要,通过人为的规定方式加以确立的内涵。

?在法学领域,几乎所有的法律概念,特别是刑法中的罪名概念,其内涵都是通过规定的方式确立的。

例如,对“贪污罪”内涵的规定。

二、概念的外延及其边缘的模糊性

(一)概念的外延

?一个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该概念内涵方面构成性质的那些对象,也就是可用该概念来指称的所有被指称者。

?概念外延,是由概念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决定的。

?由于概念内涵可以随着人们对客观对象认识的深化而变化,或者基于形势的发展或出自人们实践需要的变化而变化,使得其构成性质有所改变,从而也就必然导致概念的外延相应发生变化。

例如,“夫妻共有财产”——婚前所买房屋是否属于夫妻共有财产?

(二)思维过程中的归类活动

?确定某个或某类具体的对象属于或不属于某个概念外延的思维活动,就叫归类活动。

?归类活动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顺利进行的。归类之所以会遇到困难,原因就在于概念外

延边缘的模糊性。

(三)概念外延边缘的模糊性

?所谓概念外延边缘的模糊性,就是指客观对象中存在有难以界定的是否属于某个概念外延的两可情形的对象。

例如,“老年人”的外延。

?P61,作业题:

?4、请指出下列概念的外延以及该概念外延的边缘对象。

?A、青年人

?B、书

?C、小学生

第三节准确运用概念的逻辑基础

一、概念分类的知识及其运用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三)简单概念和复合概念

(四)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

(五)正概念和负概念

二、概念间关系的知识及其应用

(一)全同关系

(二)真包含于关系

(三)真包含关系

(四)交叉关系

(五)全异关系

1、矛盾关系

2、反对关系

?填空题:

?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看,“联合国”与“中国”具有()关系;“植物”与“昆虫”具有

()关系;“小说家”与“作家”具有()关系;“法律人”与“律师”具有()关系;“宪法”与“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关系;“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具有()关系。

三、法律概念间的层序关系及司法归类活动

?所谓法律概念间的层序关系,就是指不同层次的法律概念在内涵和外延方面的包含

与被包含关系,亦即属概念与种概念之间的关系。

?(一)罪名概念间外延方面的层序关系及其对司法归类活动的指导意义

?(二)罪名概念间内涵方面的层序关系及其对司法归类活动的指导意义

第四节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所谓概念明确,是指概念的内涵、外延要明确,亦即对使用的概念,既能清楚地了解它指称的那类对象的根本特征,又能准确识别和把握它指称的有哪些对象。

一、概念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1、内涵清晰、外延封闭。(明确)

2、内涵清晰、外延开放。(相对明确)

3、内涵不清晰、外延封闭。(明确)

4、内涵不清晰、外延开放。(不确定或基本上不确定)

类型式或规范性概念。例如,“诚实信用”、“公平”、“合理”、“情节严重”等。

二、概念内涵的揭示——定义

(一)定义及其分类

揭示概念内涵的方法或表达式叫定义。

对某个概念含义作出解说,称为定义。(广义)

1、实质定义

2、语词定义

(1)说明的语词定义

(2)规定的语词定义

(二)定义的方法及概念的概括与限制

实质定义通常是采用“种差+属”的方法作出的。可用公式表示为:被定义项=种差+属概念

1、概念的概括

所谓概念的概括,就是由种概念过渡为它的属概念、从而扩大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2、概念的限制

所谓概念的限制,就是由属概念过渡为它的某一个种概念、从而缩小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注意:

?无论是概括或限制,其前后之间的概念关系,只能是属概念与种概念之间的关系;

不具有这样的关系,就不是正确的概括与限制,或者说,根本不是这里所说的概括与限制。

中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国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人、中国广东省人、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人

(三)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必须与被定义项的外延相等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错误。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错误。

3、定义项一般不能用否定概念

4、定义项必须是清楚确切的科学概念

(四)法律概念的定义结构

“或者型”定义结构(析取式定义结构)

LA=(T1 V T2 … V Tn)+ B

LA 表示被定义的法律概念

B 表示它的属概念

T1 、T2 … Tn 等表示种差项

V 表示“析取”的关系

如:“重婚罪就是指有配偶而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犯罪行为。” “并且型”定义结构(合取式定义结构)

LA=(T1 ^ T2 … ^ Tn)+ B

^ 表示“合取”的关系

如:“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依照企业法组织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三、概念外延的揭示——列举与划分

(一)列举与划分的特征

所谓列举,就是通过逐一列出概念指称的每个对象来明确概念外延的方法。

所谓划分,就是按照一定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分成若干小类,也就是把一个属概念分成若干个种概念,以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在一个划分中,需揭示其外延的概念、即被划分概念,叫划分的母项。

通过划分列出的、表示母项外延的概念、即划分概念,叫划分的子项。

?列举与划分的区别:

?1、列出的只是个体对象,而不是关于对象的分类;

?2、列出个体对象时,有多少就列多少,不存在列举的根据,但一般应考虑到排列的先后顺序;

?3、列出的个体对象,并不一定都是互相排斥的。

(二)划分的规则

1、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恰好等于母项的外延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过宽”或“划分过窄”的错误。

如:“著作权可分为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如:“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有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2、同一次划分中必须依据同一个划分标准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多标准划分”的错误。

如:“股票分为普通股、优先股、后配股、记名股和无记名股”。

3、各子项的外延必须互相排斥、相互构成全异关系。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子项相容”的错误。

如:“股票分为普通股、优先股、后配股、记名股和无记名股”。

第三章命题的一般特征

第一节判断及其表达式

一、判断及其特征

?所谓判断,就是对客观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的直接表现形式就相当于

语言中的句子。

?判断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一)它对事物情况总是有所断定,亦即总是或者肯定了某一种事物情况,或者否定了某一种事物情况。

(二)判断具有真假值。

二、判断、符号与陈述

?同一定思想相联系的、可借以传达某种思想的人为安排的物质现象,叫做符号。

符号是一种物质现象。

符号是一种人为安排的物质现象。

符号是同一定思想相联系的人为安排的物质现象。

?某种人为安排的物质现象能否成为传达某种思想的符号,关键在于是否确定了它的意义规则。

?确定人为安排的物质现象的意义规则,有两种情形:

一是人们长期的使用习惯、约定俗成的。

二是通过规定的方式形成的,并且规定的意义既可以是随机性的,也可以是相对稳定的。

?在区别某种人为安排的物质现象是否传达某种思想符号时,有必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注意分析和区别出现某种人为安排的物质现象的具体场合。

2、某种人为安排的物质现象,究竟是否传达某种思想、传达的是何种思想,通常是由现象的安排者决定的,不能由其他人强加或者作任意解释。

?通过语句来描述客观事务情况,表达对某件事情或某种现象的情感、态度,这样的表达方式叫做陈述;也可以把这样的语句本身称为陈述。

三、判断同语句、命题的关系

(一)判断同语句的联系

判断必须通过语句来表达,不可能有离开语句而独立存在的判断。但是,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一个语句是否表达判断,要根据语句表达的思想

是否符合判断的两个特征来确定。

(二)语句的多种功能

1、语句的描述功能(描述陈述)

通过语句来描述客观事物自身的状况。

2、语句的评价功能(评价陈述)

通过语句来表达对于某件事情或某种现象赞赏或不赞赏的情感、态度。

3、语句的示意功能(不是陈述)

通过语句来表达某项通知、告诫、命令或请求,要求别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

4、语句的询问功能(不是陈述)

通过语句发出疑问,提出问题,为了得到对方回答以获取相关信息。

(三)判断同语句的区别

1、就语句的形式而言,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

2、如同概念同语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样,判断同语句形式也不是一一

对应的。

(1)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

(2)同一个语句可以被理解为不同的判断。

例如,某单位请一法学家演讲。邀请信中说:除了法学外,还有什

么可讲的?法学家在复信中答道:除了法学外,还有什么可讲的?

(四)判断与命题

逻辑学中所说的判断,其实是脱离了认识主体的、并非认识主体在具体情况下作出的实实在在的判断,而只是判断的表达式,亦即语句,因而称之为命题更准确。

逻辑学只是从普遍性的角度,从判断的结构形式、种类、特征等方面,研究它们各自在何种情况下为真、何种情况下为假,以及它们相互间的真假关系。

?作业题:P79

?2、下列各种现象是否是传达某种思想的符号?为什么?

?1)柳树发出了新芽。

?2)犯罪分子在作案现场留下的脚印。

?3)汽车喇叭鸣叫。

?3、举手这种现象,在下列场合中,哪些是符号?哪些不是符号?请予以说明。

?1)某人穿衣时

?2)以手势进行选举时

?3)讨论问题时

?4)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时

?5)某人练习体操时

?6)某人站在道路旁,一辆出租车驶来时

第二节描述命题与评价命题

一、命题的不同性质、作用

?所谓描述命题,即描述陈述表达的命题,也就是陈述事物自身情况的命题。

?所谓评价命题,即评价陈述表达的命题,也就是关于事物情况的某种评价的命题。

评价描述命题的命题,本身是评价命题而非描述命题。

描述评价命题的命题,本身是描述命题而非评价命题。

?下列命题中哪些是描述命题,哪些是评价命题?

1、大学城有个辛亥革命纪念馆。

2、中南大学大三学生刘路(刘嘉忆)破解了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

3、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很难。

4、铁道部发言人说,小女孩(小伊伊)的存活是生命的奇迹。

5、某律师认为陈光标砸自己轿车的行为构成犯罪,其观点是错误的。

6、英国媒体称,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劫贫济富。

?下列各陈述中,属于评价命题的有()

?A、这道菜很好吃。

?B、这道菜确实很好吃。

?C、小李说,这道菜很好吃。

?D、大家都说这道菜很好吃。

?E、小李说这道菜很好吃,这不符合事实。

二、区分两种性质不同的命题的意义

?从性质上区分一个命题是描述命题还是评价命题,其主要意义在于确立解决分歧的

方法。

描述命题之间出现分歧,只能通过对照事实才可以判定真假对错。

评价命题之间出现分歧,只能通过论证、探索或者提供能使对方改变评价标准的依据,以统一双方的评价标准。

第三节命题形式及其分类

一、命题的逻辑形式及其逻辑性质

命题的逻辑形式,简称命题形式,是同类型命题所表现出来的共性,亦即不同内容的命题本身各部分之间具有的相同的连接方式。

(所有)S 都是P

如果p , 那么q

命题形式就是逻辑变项与逻辑常项的特定组合形式。

命题的逻辑性质,最根本的就是它的真假值。

二、命题的分类

命题:

(一)非模态命题:

1、简单命题

(1)性质命题

(2)关系命题

2、复合命题

(1)联言命题

(2)选言命题

(3)假言命题

(4)负命题

(二)模态命题

1、真值模态命题

2、规范模态命题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 分) 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 ,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 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 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邻近属概念是法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 C )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 B. 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 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D )。 A.主项和谓项 B. 主项和量项 C. 谓项和联项 D. 量项和联项 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 A. 主、谓项都周延 B. 主、谓项都不周延 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D)。 A. AS B. E C. E D. IS 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 )。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 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 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D )。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 某甲或某乙有罪 D. 某甲或某乙无罪 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 C )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 B. 某甲可能是凶手 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 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D )。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B.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D. 或然性推理 9.“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C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10.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 C )的逻辑错误。

法律逻辑学1

文法教研室一、填空题 1.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的前件p是假的,而后件q 是真的,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一定是的。 2.如果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 才q”是假的,则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一定是的,而后件q一定是的。 3.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的。 4.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关系或关系的判断假。 5.在三段论第三格中,中项M是大、小前提中的主项。其具体规则为: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结论必须是。 6.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是假的,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一定是的,而后件q一定是的。 7.如果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的前件p和后件q都是假的,则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一定是的。 8.根据差等关系,SIP真,则SAP 。 9.在三段论第二格中,中项M是大、小前提中的项。其具体规则为:大前提必须是;两个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判断。 二、单项选择题 1.“大学生“与“共青团员学生”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A、交叉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2.“党员审判员”与“司法干部”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A、交叉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3.在审判工作中参照典型案例量刑,这是逻辑学中()的具体运用。 A、归纳推理 B、回溯推理 C、类比推理 D、模态推理4.侦察员根据犯罪现场遗留的作案人的脚印尺码较大,推测作案人的身材高大。这是逻辑学中()的具体运用。 A、归纳推理 B、回溯推理 C、类比推理 D、模态推理5.将“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一判断进行换质位法直接推理,其结论是()。 A、犯罪行为不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B、不犯罪行为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C、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D、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6.“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和“我是人民”这两个判断中的“人民”()。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7.下列各组概念按箭头所示方向属于正确限制的有() A、法官→青年法官→女青年法官 B、女青年法官→青年法官→法官 C、法官→青年→党员 D、党员→青年→法官

雍琦版《法律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从申西方逻辑发展史来看,逻拝研究的兴起榔是同论辩的???密联系的,都是为了如何正确有St地服务于论辩这个目的的。质言之,逻辑的出现就是为说理奠定基础的口从某种意爻上说,没有论辩的发展,就不可有逻辑科学的产生,也不可能有逻辑科学的发展。 2. M世纪后,逻辑料学是怎祥期看曲个根卒不冋旳方冋发展的? [解析]18世纪以后,为了克服宜时传统逻辑的某些不足以及丰雷帝发展传统逻辑的内容和方法,逻辑学朝着形式化和非形式化两个■宅全不同的方向前行。 一个亦向就是形式化的方向’这条道路是由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所开辟的,中经乔治?布尔、德?摩根、弗雷格等一丸挾数学家的不疇努力,直到20世纪初,罗素和怀特海的《数学原理》间世,终于建丘起一个严密、完蔓的逻辑体系,即数理逻辑(亦称符号逻轉、现代逻辑)。数理逐辑以数学的方法研究逆辑问題,幷借助于数学中的形式化语言方法来进行研究。现代逻辑拉近了逻辑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与自然语言分道扬??,远离日常思维,它的直接研究对象变成了人工语言,它关心的是如何建梅形式系统,如何按照特定的规则来进行幷号操作“即仅仅着重于研究演绎推理,研究其中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彩式关系。数理逻辑的基础是逻辑演算(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而眉,逐渐发展成公理集合论、证明论、递归函数论和模型论等主要寿分。 另一个方向,即非形式化的发履方向。18世纪末J9世纪初,康德和黑格尔等人对传统逻辑的不足进行了批判和反思,为克服传统逻辑只研究思维的形式,把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割裂的不足,他们提出了研究辩证思维的问题,从而开辟了辩证逻辑的研究道路。 20世纪70年代■鉴于现代運辑的纯形式化特征使得它越来越难以满足日常思维的实际需求,为了论证实践的需要,在北美兴起了一场迅速蔓延至全球并一直延续至今的“非形式這辑”运动,以解决实际论证的评估问题(J 非形式逻样以论证为研究中心,它分析论证的目的是为了龍止一个完整、清楚的论证结构。论证的识别、分析及重建是一个逐步抽学的it程,也是运用ti形式” 来清楚地展示论证的过程。菲形式逻辑所要阐明的是:数理逻辑并非逻辄的全部,形式化也不是思维科学的唯一发展方向。人们既需料学研究的工具;也需要能提供人们进行实际论证所用的工具。 “菲形式逻辑"主要涉及以下一些论題占I〕 (1)逻辑批评理论:逻辑批评的目标是什么?有关逻辑批评的韭体性理论是 否可能?逻辑枇评的标准是什么?J (2)链证理论:论证的本质是什么?它与推理的关系如何?有无必娶建立论证的类型学?论证竝满足什么标准?什么样的原则起决定性作用? (3)谬谋理论:谬谋的本屈是什么?谬误应如何分类?单金谬谖的形成条件如何得以境亚?是否应抛弃?'谬课”这一概念? (4)谬误论与批利性恩维的关系:二者各有张些悅处A?A?是否应嫁或可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卷号:6122《法律逻辑学》试题(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EP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IP 。 2、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假 的。 3、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假。 4、“如果某甲犯了杀人罪,则其应受法律制裁”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或p→q ,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 p、q 。 5、选言判断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 6、“如果毕业论文不及格,那么他就无法按时毕业。”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p→q或如果p,那么q,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p和q。 7、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 SOP 。 8、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9、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 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杭州人是讲卫生的”这一判断中,“杭州人”是( A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单独概念 2、如果A、B两个判断不同真,可同假,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C )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反对关系 D、下反对关系 3、正确进行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应当( C ) A、否定前件就是否定后件 B、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C、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D、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4、“所有的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A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5、同时否定SAP与SOP则( C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全称否定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B ) A、SAP B、SIP C、SOP D、SEP 7、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C ) A、p并且q B、p或q C、如果p那么q D、p要么q

(完整版)普通逻辑学教案(二)第二章概念

第二章概念 [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其语言达形式,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培养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概念,以便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 [课时] 6课时 [要点] 一、什么是概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三、概念的种类与相互间的关系 四、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五、定义和划分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二、概念与语词 (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举例:“阎锡山登报征求下联” 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范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陈毅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质的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量的方面。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从这方面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对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和外

法律逻辑学复习重点

法律与逻辑的关系 1、法学离不开逻辑,逻辑是法学的基础。 无论立法、司法、法治的实现,还是法学研究、法律教学都离不开逻辑。 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的最根本区别是思维是否具有逻辑性。思维逻辑性,就是思维活动遵循逻辑规律,正确地运用概念、恰当地做出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论证。 在法治社会中,违反逻辑的法律必将导致法律体系混乱,从而导致社会的混乱。与其他学科相比,法律应更集中体现人类的理性,体现理性思维的逻辑性。 逻辑是人类理性最重要的支柱性学科之一。 2、逻辑也要借助于法律的推动得以发展。 逻辑的诞生,除了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所产生的推动力外,雅典城邦民主制度造就的辩论风气(如议会辩论、法庭辩论等),特别是辩论中对谬误的驳斥和对有效论证的追求,为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动力。 课程内容 第一章引论 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 第三章命题(一) ——简单命题 第四章命题(二) ——复合命题 第五章规范命题及推理(自学) 第六章演绎推理(一) ——简单命题推理 第七章演绎推理(二) ——复合命题推理 第八章归纳推理 第九章类比推理 第十章假说与侦查假说(自学) 第十一章论证(自学) 第十二章逻辑学基本规律(自学)

第一章引论 本章要求: 明确法律逻辑学的定义、法律逻辑学研究的对象 第一节逻辑学及法律逻辑的产生与发展 一、“逻辑”一词的含义 1、“逻辑”一词的来源 由英文Logic音译过来的,它导源于希腊文λoyos(逻各斯)。 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等。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把“逻各斯”看作是“顷刻也不能离开的那个东西”,“是指导一切的东西”。古罗马更多的用“论辩术”(dialectica)表示逻辑科学。 日本学者把“逻辑”思想译为“论理学”。中国学者把研究论辩的学问(逻辑)称为“名学”、“辩学”、“理则学”等;17世纪明末李之藻与葡萄牙传教士合作,将葡萄牙大学逻辑讲义《亚里士多德论辩学概论》译为《名理探》;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思想家严复把“Logic”音译为“逻辑”,但他把英国逻辑学家穆勒的《逻辑体系:归纳与演绎》译为《穆勒名学》,仍用“名学”代替“逻辑”命名其书籍。孙中山先生把logic意译为理则学,即“思想之门径,诸学之规则”。20世纪30-40年代,“逻辑”的译名才逐渐被我国逻辑学界接受并使用。 2、“逻辑”的一般含义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 一般指如下四种含义: (1)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2)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3)指人们思维的规律、规则; (4)指一门研究特定对象的科学, 即逻辑学。 二、逻辑学及法律逻辑的产生与发展 (一)逻辑学的产生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2000多年历史;源于当时论辩风气的盛行和科学的发展。三个发源地:中国、印度和希腊。 1、中国 春秋战国时代逻辑思想大为发展。出现了:惠施、公孙龙、墨子、韩非子、荀况等逻辑学家。以《墨经》对逻辑学的贡献最为卓著。 墨子:(公元前479-前381年) 2、印度 印度逻辑学称为“因明”。主要著作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 3、古希腊 逻辑学的主要诞生地。对逻辑做了最全面的研究——最有建树的是亚里士多德,其著作《工具论》。被尊称为“逻辑学之父”。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渊博的学者。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卷号:6122《法律逻辑学》试题(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EP、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IP。 2、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假的。 3、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假。 4、“如果某甲犯了杀人罪,则其应受法律制裁”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或p→q,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p、q。 5、选言判断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 6、“如果毕业论文不及格,那么他就无法按时毕业。”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p→q或如果p,那么q,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p和q。 7、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 MAS,结论应为SOP 。 8、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9、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 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杭州人是讲卫生的”这一判断中,“杭州人”是( A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单独概念 2、如果A、B两个判断不同真,可同假,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C )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反对关系 D、下反对关系 3、正确进行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应当( C ) A、否定前件就是否定后件 B、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C、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D、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4、“所有的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 A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5、同时否定SAP与SOP则(C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全称否定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B ) A、SAP B、SIP C、SOP D、SEP 7、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C ) A、p并且q B、p或q C、如果p那么q D、p要么q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 1、概念的内涵:就是凝聚于概念中的、它所指称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也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有别于其他对象、因而能够同其他对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 2、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该概念内涵方面构成性质的那些对象,也就是可用该概念来指称的所有被指称者。 3、概念的分类: 1)根据概念外延反映的对象数量的不同,概念分为单独概 念和普通概念。单独概念:就是其外延只有一个特定对 象的概念。普通概念:就是其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乃 至无穷多个对象的概念 2)根据概念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 而成的集合体,分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体: 是指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而成的群体。 3)根据概念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简单概念与复合概念。 简单概念:就是不能对之加以分解的概念。复合概念: 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结合而成的概念。 4)概念的其他分类 *根据概念外延所指称的对象,是独立的实体还是依赖于实 体二显现出的某种属性,分为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 *根据其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是以具有某种性质为特征还

是以缺乏某种性质为特征,分为正概念与负概念 *空概念:是反映没有分子的类即空类的概念(例:上帝)。 *论域:就是正负两概念所反映的全部事物所组成的类。 4、概念间关系及应用:是指两个不同概念在外延方面的逻辑关系,亦即它们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完全相同而形成的关系。 1)全同关系。2)真包含于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的关系(种属关系)。3)真包含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同的关系(属种关系)。*外延大的概念—-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种概念4)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 *矛盾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包含于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恰好等于其 属概念C的全部外延,则A、B之间的关系叫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包含于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C 的全部外延,则A、B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叫反对关系。 *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从属关系的概念和外延之间存在这样的反变关系,外延愈大,内涵愈小,外延愈 小,内涵愈大。 5、定义-概念内涵的揭示 1)定义:揭示概念内涵的方法或表达式叫定义,凡是对某个概念含义作出解说,都可以称作定义。

法律逻辑学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逻辑学: 逻辑学是指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 思维是指人脑借助于语言,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对事物奇迹属性作出抽象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形式是指不同的思想内容中所共同具有的结构方式。 (1)所有法律都是强制性的。 (2)所有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的。 用符号表示:“所有S都是P” 其中,“所有”,“都是”称为逻辑常项,“S”,“P”称为逻辑变项。 (1)所有法律都是强制性的,有的行为规范是法律,所有,有的行为规范是强制性的。用符号表示:所有M都是P,有的S是M,所以有的S是P。 逻辑规律分为基本的逻辑规律与非基本的逻辑规律。 基本的逻辑规律是指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非基本的逻辑规律是指存在于脱离论证中等特定思维形式中的特殊规律,常被称为逻辑规则。如三段论的规则,论证与反驳的规则等。 二,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1,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准确地,严密地表述和论证思想。 2,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揭露诡辩,反驳谬误。 诡辩是指似是而非的辩论。 谬误是指思维认识上的错误。 3,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掌握其他各门学科知识。 三,法律逻辑学的含义: 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的逻辑学应用学科。一方面,它将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应用于法律和司法活动过程,从未探讨涉法思维活动的一般逻辑形式与逻辑规律;另一方面,它要结合法律与司法活动的特殊性,研究设法思维活动的特殊思维形式及其合理性规则。 第二章概念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二,概念与语词: 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2,区别:概念和语词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1)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实词表达概念,虚词不表达概念。 (2)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3)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用来表达多个不同的概念。 3,法律概念的特征: (1)法律概念具有明确性。如“人犯”和“罪犯” “人犯”是指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对其采取强制措施或已采取强制措施但未被判决的刑事案件被告人。 “罪犯”是指触犯了刑法且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了刑罚的人。 (2)法律概念具有可操作性。 对法律概念不仅要抽象层次上对其进行界定,而且还要从经验层次上,即可用感知的,可观

法律逻辑学课后答案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参考答案(1) 第二章概念 一、1、内涵,外延;2、内涵,外延;3、内涵,外延;4、内涵,外延;5、内涵,外延;6、内涵,外延;7、内涵,外延;8、内涵,外延。 二、(一)1、单独概念2、普遍概念3、普遍概念4、单独概念5、普遍概念6、普遍概念7、普遍概念8、普遍概念9、普遍概念(二)1、正概念2、负概念3、正概念4、负概念5、正概念6、负概念7、正概念8、负概念 三、1、集合概念,集合概念2、集合概念3、非集合概念4、集合概念5、非集合概念 四、1、“丛书”是集合概念,不能受“三本”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书”; 2、第一个“人”为集合概念,第二个“人”为非集合概念,该陈述混淆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 3、“词汇”是集合概念,不能受“1000个”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词”; 4、第一个“群众”为集合概念,第二个“群众”为非集合概念,该陈述混淆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 5、“枪支”是集合概念,不能受“50多支”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枪”; 6、“鸟类”是集合概念,不能受“几十种”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鸟”。 五、1、“人民法院”与“行使国家审判权的机关”是全同关系; 2、“死亡”与“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是真包含关系,“正常死亡”与“非正常死亡”是矛盾关系;0 3、“法律”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真包含于关系; 4、“哲学”与“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全同关系,“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与“唯物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哲学”是真包含关系,“唯物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是矛盾关系; 5、“亚洲国家”与“多民族国家”是交叉关系; 6、“紫禁城”、“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最大的博物馆”是全同关系。 六、1、A(盗窃犯)与B(杀人犯)、B(杀人犯)与C(强奸犯)、A(盗窃犯)与C (强奸犯)是交叉关系, A(盗窃犯)、B(杀人犯)、C(强奸犯)分别与D(罪犯)都是真包含于关系; 2、A(人民)与B(人民法院)、A(人民)与C(司法机关)是反对关系,B(人民法院)与C(司法机关)是真包含于关系; 3、A(强制措施)分别与B(逮捕)、C(拘留)、D(取保候审)是真包含关系,B(逮捕)、C(拘留)、D(取保候审)相互间为反对关系; 4、A(共青团员)、C(青年律师)与B(青年)是真包含于关系,A(共青团员)与C (青年律师)是交叉关系,A(共青团员)、B(青年)、C(青年律师)与D(律师事务所)为反对关系;

法律逻辑学 总结

1.法律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涉法思维的形式、方法及规律的应用性逻辑学科. 2.逻辑常项是决定逻辑形式的性质及并且区分不同逻辑形式的依据. 3.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逻辑学是全人类性的. 4.墨子及其后人所著的"墨经",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 5.根据推理中思维进程的方向,推理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溯因推理。 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性知识到个别性知识的推理. 归纳推理是由个别性知识到一般性知识的推理. 类比推理是由个别到个别的横向推移的推理. 溯因推理是根据已知的某事物现象推测其产生原因的推理. 6.根据推理中前提与结论是否具有蕴涵关系,推理分为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 必然性推理是指前提蕴涵结论的推理即前提真则结论必然真的推理. 或然性推理是指前提不蕴涵结论的推理即前提真则结论不必然真的推理. 1.证明是以引用的真实性命题为依据,从而推出另一命题为真的思维过程. 2.反驳是引用确认为真的命题来论证某一命题为假或某一论证不能成立的思维过程. 3.法律逻辑学的意义:首先,法律逻辑学是推进法律一致性的重要手段。其次,法律逻辑学有助于提高立法工作的水平。最后,法律逻辑学有助于提高法学研究和依法办案的能力。 4.演绎推理,在思维进程上是由一般性知识导出个别性知识的推理。演绎推理或称前提蕴涵结论的推理,其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必然性联系。 5.命题的逻辑特征:第一,命题总是对思维对象的情况有所断定。第二,命题最基本的逻辑特征有真假之分。 6.直言命题是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个部分组成的。 直言命题的类型取决于联项和量项。 7.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换质法和换位法。见书25页。 8.直言命题三段论(简称三段论),是由包含一个共同项的两个直言命题作为前提,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作为结论的推理。 9.联言推理的推理式:见书46页 10.选言推理: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见书47页 11.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见书48 12.确保推理获得真实结论,须同时具备俩个条件:第一,前提必须真实。第二,推理形式正确。 13.归纳推理见71页 14.1.侦查假设,是指侦查人员在收集一定的事实材料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理论和知识,对案件未知情况所作的一系列假定性猜测的逻辑方法。 2.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 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基本属性。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所具有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 3.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法律逻辑学作业二 1

法律逻辑学作业二1 试卷总分:100 注:请20分钟以内保存一次。每大题完成后请先保存再更换大题〃试卷试题全部完成后提交。浏览器请采用兼容模式。 第1大题 第2大题 第3大题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总分30.00) 1.动物学家用一种苍蝇(猩猩蝇)做实验。如果在猩猩蝇生长期内给予全日光照〃猩猩蝇经过208小时成熟。如果给予半日光照〃则猩猩蝇需要212小时才能生长成熟。如果在生长期内无光照〃则要219小时内才能成熟。可见〃光照时间长短是猩猩蝇成熟期长短的原因。该实验运用的寻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是()(1.00分) A. 求异法 B. 求同法 C. 剩余法 D. 共变法 2.甲说:“根据该被告犯罪的情况〃不应从重处罚。”乙说:“那就应从轻处罚。”甲说:“也不应从轻处罚。”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甲说的话()(1.00分) A. 违反同一律 B. 违反排中律 C. 违反矛盾律 D. 不违反逻辑规律 3."我既肯定有人不是好的〃又肯定所有人是好的"犯了()的逻辑错误。(1.00分) A. 自相矛盾 B. 模棱两可 C. 推不出 D. 转移论题 4.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的逻辑错误。(1.00分) A. 虚假论据 B. 循环论证 C. 预期理由 D. 推不出 5.

胜诉呢?”。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某甲说的话() (1.00分) A. 违反同一律 B. 不违反逻辑规律 C. 违反排中律 D. 违反矛盾律 6.前年引进美国大片《廊桥遗梦》〃仅仅在滨州市放映一周时间〃各影剧院的总票房收入就达到800万元。这一次滨州市又引进《泰坦尼克号》〃准备连续放映10天〃1000万元的票房收入应该能够突破。根据这些信息〃分析上述推断最可能隐含以下哪项假设<()(1.00分) A. 各影剧院普遍更新设备〃这一次的音响效果比以前有很大改善。 B. 滨州市很多人因为映期时间短都没有看《廊桥遗梦》〃这一次可以得到补偿。 C. 这两部片子都是艺术精品〃预计每天的上座率、票价等非常类似。 D. 连续放映10天是以往比较少见的映期安排〃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7.张三说:“根据该被告犯罪的情况〃不应从重处罚。”乙说:“那就应从轻处罚。”甲说:“也不应从轻处罚。” 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甲说的话()(1.00分) A. 违反同一律 B. 违反排中律 C. 违反矛盾律 D. 不违反逻辑规律 8.在下列判断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有()。(1.00分) A. SEP真且PES真 B. SIP真且SOP真 C. SEP真且SEP真 D. SOP真且SIP真 9.在假说的形成阶段提出初步假定时运用的推理大多是()(1.00分) A. 模态推理和归纳推理 B. 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C.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D. 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 10."我不认为所有学生都是勤奋的〃我也不认为所有学生都是勤奋的。"以上议论()的逻辑要求。(1.00分) A. 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 B. 违反同一律

法律逻辑学课后答案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1) 第二章 概念 一、 1、内涵, 外延; 2、内涵, 外延; 3、内涵, 外延; 4、内涵, 外延; 5、内涵, 外 延; 6、内涵, 外延; 7、内涵, 外延; 8、内涵, 外延。 二、(一) 1、单独概念 2、普遍概念 3 、普遍概念 4、单独概念 5 、普遍概念 6、 普遍概念 7 、普遍概念 8 、普遍概念 9、普遍概念(二) 1、正概念 2、负概念 3、正 概念 4、负概念 5、正 概念 6、负概念 7、正概念 8、负概念 四、 1、“丛书”是集合概念,不能受“三本”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书” 2、第一个“人”为集合概念,第二个“人”为非集合概念,该陈述混淆了集合概念与 非集合概念 的区别; 3、“词汇”是集合概念,不能受“ 1000 个”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词” ; 4、第一个“群众”为集合概念,第二个“群众”为非集合概念,该陈述混淆了集合概 念与非集合 概念的区别; 5、“枪支”是集合概念,不能受“ 50 多支”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枪” ; 6、“鸟类”是集合概念,不能受“几十种”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鸟” 。 五、 1、“人民法院”与“行使国家审判权的机关”是全同关系; 2、“死亡”与“正常死亡” 、“非正常死亡”是真包含关系, “正常死亡”与“非正常死 亡” 是矛盾关系; 0 3、“法律”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真包含于关系; 4、“哲学”与“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全同关系, “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 世界观”与“唯物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哲学”是真包含关系, “唯物主义哲学”与“唯心 主义 哲学”是矛盾关系; 5、“亚洲国家”与“多民族国家”是交叉关系; 6、“紫禁城”、“明清两代的皇宫” 、“我国最大的博物馆”是全同关系。 六、1、A (盗窃犯)与 B (杀人犯)、B (杀人犯)与 C (强奸犯)、A (盗窃犯)与 C (强奸犯)是交叉关系,A (盗窃犯)、B (杀人犯)、C (强奸犯)分别与 D (罪犯)都是 真包含 于关系; 2、 A (人民)与B (人民法院)、A (人民) 与C (司法机关)是反对关系, B (人民 法院)与C (司法机关)是真包含于关系; 3、 A (强制措施)分别与 B (逮捕)、C (拘留)、D (取保候审)是真包含关系, B (逮 捕)、C (拘留)、D (取保候审)相互间为反对关系; 4、 A (共青团员)、C (青年律师)与B (青年)是真包含于关系, A (共青团员)与C (青年律师)是交叉关系, A (共青团员)、B (青年)、C (青年律师)与 D (律师事务所) 为反对关系; 5、 A (农村)与B (农民)、C (劳动模范)、D (共产党员)都是反对关系, B (农民)、 C (劳动模范)、 D (共产党员)相互间为交叉关系; 三、 1、集合概念,集合概念 合概念 2、集合概念 3、非集合概念 4、集合概念 5、非集

逻辑学第二章教案

一、课程名称: 《逻辑学》第二章 二、教学目的:明确概念是判断、推理的组成要素;概念与语词的关 系;概念的种类及概念间的关系;概念的内涵、外延; 掌握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等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三、教学重点:概念的划分 四、教学难点: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概念的种类 五、教学时数: 1 学时,其中实践性教学 1 学时。 六、教学内容(上课内容、步骤、方法): *概念与感觉、知觉、表象有着质的区别。感觉、知觉、表象是反映对象的具体形象的。在具体形象中,对象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是混合在一起没有分开的。概念不是反映对象的具体形象,而是抽象地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舍弃了对象的非本质属性。所以,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概念同感觉,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性质。 例如,质、量、色、味、时空、性能、功用等性质,以及和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性质和关系,我们通称为事物的属性。可以说一切事物都是由属性组成的,任何属性都属于一定的事物。 *在事物的属性中,有些是特有属性,有些是非特有属性。所谓特有属性,是指为一类事物所独有而其他类事物都不具有的那些属性。如“犯有罪行并受到刑罚

处罚”就是罪犯的特有属性,而“有眼睛”、“有脚”却不只为罪犯所特有,因此,“有眼睛”、“有脚”就是罪犯的非特有属性。 二、概念与语词 *概念与语词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所形成的概念,还只是头脑中的思想。它必须借助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传达给别人。语词是表达概念的声音与符号,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概念与语词又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为: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例如,“秘书” 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处于枢纽地位,主要以办文、办会、办事来辅助决策并服务于领导的人员。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范围。例如,“秘书”这个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凡是处于枢纽地位,主要以办文、办会、办事来辅助决策并服务于领导的那些人,包括机要秘书、文字秘书、生活秘书、外事秘书,等等。 (二)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例如“人”这个概念,当我们确定其内涵为“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的动物”时,那么其相应的外延“所有的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的动物”也就确定了下来。因为“人”这个概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反复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经过质变而形成的。从这方面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对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总是确定的、不变的。 *但另一方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具有灵活性。因为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而认识具有发展性和不完整性,所以,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某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人民”这个概念,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四化”建设这三个时期的内涵和

法律逻辑学综合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 1,"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 ) (1)定义过宽(2)定义过窄 (3)定义用否定联项 (4)以比喻代定义 2,下列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 ) (1)所有的S是P (2)所有S不是P (3)有S是P (4)有S不是P 3,"p→q"负判断是( ) (1) p∧g (2) p∨q (3) p∨g (4) _p真且q假_ 4,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 ) (1)可能非P (2)可能P (3)必然非P (4)不可能非P 5,"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就是说,强调让法院的人来治理社会治安."这段议论()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 ) (1)反对关系 (2)矛盾关系 (3)差等关系 (4)下反对关系 7,"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贪污罪."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 (1)大项不当周延 (2)不项不当周延 (3)中项不周延 (4)两否定推结论 8,"p∨g"的等值判断( ) (1) p→g (2) p∨g (3) p∧g (4) p→g 9,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是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 ) (1)反对关系 (2)差等关系 (3)矛盾关系 (4)下反对关系 10,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形式为真的是( ) (1)p∧q (2) p∨q (3) p→q (4) p∧q 三,问答题 1,同一律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2,推理与论证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3,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程度? 四、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指出其违反什么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 1,共同犯罪就是几个人共同犯罪。2,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3,商品就是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1-3章法律逻辑学讲义

法律逻辑学 ?教材:《法律逻辑学》,雍琦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逻辑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逻辑”的含义 1、指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性。 2、指思维、语言表达或论证的规律性、科学性 3、指某种理论、观点和见解。 4、指研究推理、论证以及思维方法、论辩技巧的科学,即关于思维的科学——逻辑科学(逻辑学) 逻辑是不可战胜的,因为反对逻辑也必须使用逻辑。 讲逻辑也必须符合逻辑。 二、逻辑科学的产生 三、逻辑科学的发展与走向 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与功能 一、什么是逻辑学 (一)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二、思维同语言的关系 三、逻辑学的功能 (一)它从理论上揭示了正确思维的特性,有助于我们由自发的逻辑思维提高到自觉的逻辑思维。 (二)逻辑学不仅具有理论指导的功能,而且也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三)逻辑学还有助于人们准确表达思想,提高论辩能力。 第三节司法工作者学习和掌握逻辑知识的必要性 一、司法工作者必须懂得逻辑 二、普通逻辑与法律逻辑 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 第一节概念的特征

一、概念及其表达式——语词与词项 二、概念同语词的关系以及把握这种关系的实践意义 三、法律概念是客观性与规定性的统一 (一)理解或陈述法律文件中语词表达的概念,在内容方面必须体现它的法律规定性,不能凭自己的理解作任意解释。 (二)运用语词表达法律概念时,也必须体现它的法律规定性。 第二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一、概念的内涵及其确立方式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也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有别于其他对象、因而能够同其他对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 ?概念所反映的那些特有属性或根本特征,亦称为概念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 ?根据概念内涵确立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认识性内涵与规定性内涵。 (一)认识性内涵 ?认识性内涵,其构成性质是通过对象间性质的比较而确立的,它是人们关于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认识的成果。 ?认识性内涵构成性质的确立,只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获得的认识成果,是同人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水平相关的,并且也是随着人的认识的深化而深化,随着人认识的发展而发展。例如,对“死亡”概念的认识。 (二)规定性内涵 ?规定性内涵,是人们根据实践需要,通过人为的规定方式加以确立的内涵。 ?在法学领域,几乎所有的法律概念,特别是刑法中的罪名概念,其内涵都是通过规定的方式确立的。 例如,对“贪污罪”内涵的规定。 二、概念的外延及其边缘的模糊性 (一)概念的外延 ?一个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该概念内涵方面构成性质的那些对象,也就是可用该概念来指称的所有被指称者。 ?概念外延,是由概念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决定的。 ?由于概念内涵可以随着人们对客观对象认识的深化而变化,或者基于形势的发展或出自人们实践需要的变化而变化,使得其构成性质有所改变,从而也就必然导致概念的外延相应发生变化。 例如,“夫妻共有财产”——婚前所买房屋是否属于夫妻共有财产? (二)思维过程中的归类活动 ?确定某个或某类具体的对象属于或不属于某个概念外延的思维活动,就叫归类活动。 ?归类活动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顺利进行的。归类之所以会遇到困难,原因就在于概念外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 1. “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这几个判断对“国家”这个概念是( ) 来说明的。 A.仅从内涵方面 E.仅从外延方面 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 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 2. 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 。 A.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 E.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C.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 D.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3.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中“民”这个概念属于( ) 。 A.集合概念 E.非集合概念 C.普遍概念 D.负概念 4. “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判断的主项是( ) 。 A.单独概念 E.普遍概念 C.集合概念 D.负概念 5. 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 。 A.都是集合概念 E.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6. 如果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并且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那么,a与b这两个概念具有()关系。 A.全异 E.全同 C.交叉 D.真包含 7. 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关系。 A.全同关系 E.全异关系 C.交叉关系D.真包含关系 8. “物理学就是研究物理的科学”作为定义,犯了( ) 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 E.定义过窄 C.同语反复 D.循环定义 9. “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 。 A.语词定义 E.发生定义 C.功用定义D.关系定义 10. “犯罪不是合法行为”作为定义,犯了( ) 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 E.定义过窄 C.定义用否定联顶 D.以比喻代定义 11. 下列各组概念依据箭头所示的推演关系,属于正常限制的有( ) 。 A.思维形式-推理-演绎推理 E.判断-简单判断-复合判断 C.概念-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 D.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角三角形 12. 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 。 A.主项和谓项 E.主项和量项C.谓项和联项 D.量项和联项 13. 在性质判断中,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的是( ) 。 A.全称肯定判断E.全称否定判断 C.特称肯定判断D.特称否定判断 14. “凡犯罪行为都不是合法行为”这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是( ) 。 A.主项、谓项都不周延 E.主项、谓项都周延 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15. “所有拾金不昧的人都是有道德的人,老张是有道德的人,所以,老张是拾金不昧的人。”这一三段论犯了( ) 的逻辑错误 A.大项不当周延E.小项不当周延 C.两否定得结论 D.中项不周延 16.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个判断的主、谓项的周延情况是( ) 。 A.主项、谓项都周延 E.主项、谓项都不周延 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17. “大部分人是懂法的”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 。 A.所有的S是P E.所有的S不是P C.有的S是P D.有的S不是P 18. “甲与乙是同案犯”这个判断是( ) 判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