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恙虫病30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30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30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30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恙虫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恙虫病(scrub typhus或tsutsugamushi disease),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sushi,Ot,原称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l tsutsugamushioi)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经恙螨幼虫叮咬传播。临床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特征,严重者可发生死亡。本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东亚各国流行较为广泛。恙虫病在我国呈广泛分布,大部分省份都曾有病例报告。我国恙虫病疫情在80年代末期达到高峰,年报告约2500例。1989年后不再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近年来许多地区开始网络直报,全国病例报告数呈上升趋势,北方地区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多次出现局部暴发疫情。由于医务人员对该病缺乏认识,故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为指导临床医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做好该病的发现、报告、诊断、治疗、个人防护、实验室检测和疫情调查与处置工作,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目的 (一)指导各级医疗机构正确开展恙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及时报告病例。 (二)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恙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疫情控制工作。 二、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恙虫病病原体是恙虫病东方体,原属于立克次体科(Rickensieae)的立克次体属(Rickettsia),后经研究发现,该病原体的部分生物学特性明显不同于该属其它立克次体,从而将其另立一属,称东方体属(Orientia),将恙虫病立克次体改称为恙虫病东方体。 1. 生物学特性 (1)形态结构 恙虫病东方体在宿主细胞的细胞核附近的胞质内寄生,行二分裂繁殖。经Giemsa或Guneinez染色光镜下可见立克次体,大小为0.3-0.5μm×1.2-3.0μm,在电镜下可见其多形态,呈圆形、椭圆形、短杆状及哑铃状等。 (2)培养特性 恙虫病东方体的分离和鉴定常采用小白鼠,培养多采用鸡胚卵黄囊和组织细胞。鸡胚培养时,多采用7-9日龄,行卵黄囊接种,濒死收获即可获丰富的恙虫病东方体。恙虫病东方体多采用Vero和L929培养。 2. 恙虫病东方体的分型 (1)血清型 恙虫病东方体存在抗原型的多样性和混合型。迄今为止,世界各地已从患者、媒介昆虫及啮齿动物中分离到百余株恙虫病病原体,公认的标准型为Karp、Kato和Gilliam 3个血清型,在中国均有分布,据目前文献报道,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以Karp型为主,长江以北地区以Gilliam型居多。 (2)基因型

18例恙虫病的治疗体会

18例恙虫病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2-03-14T16:47:06.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47期供稿作者:贺勇谭萍萍[导读] 如需在丛林绿野、溪畔湖岸劳作尤其是5至10月份,必须加强个人防护。 贺勇谭萍萍(湖南耒阳市中医院 421800) 【中图分类号】R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7-0281-01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所致的机型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因通过恙虫病幼虫叮咬传播得名。临床上以叮咬部位出现焦痂或溃疡形成、高热、淋巴结肿大、皮疹以及周围血液白细胞数减少等为特征。恙虫病近半年来在我市广泛流行,我科连续收治恙虫病患者。由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对该病治疗无效,且容易并发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消化道出血、支气管肺炎甚至心功能、肾功能衰竭。所以掌握好该病的早期诊断、合理用药大为重要。 现报告恙虫病患者18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9-55岁,平均37岁。病程3天至1个月。入院时均有发热18例,可见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形成,淋巴结肿大17例,周围血液白细胞减少13例,心肌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15例,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减少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治疗予以卧床休息,进食高能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纠正水电解质平衡,高热患者尽量予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冰敷,乙醇擦浴等,尽量避免使用大易发汗药物。 1.2.2 病因治疗口服盐酸多西环素0.1 Q 12h连服6天 1.2.3 并发症的处理本组18例患者中,均不同程度地并发了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支气管肺炎、消化道出血。针对并发症予以了异甘草酸镁针100mg静滴护肝,参麦针40ml静滴,口服曲美他嗪、三磷酸腺苷护心,泮托拉唑针40mg制酸护胃,并发了支气管炎选用头孢二代药物抗感染。 2 结果 本组18例患者,其中16例在本院积极治疗痊愈出院,2例并发了严重的心功能、肾功能衰竭,转院后也治愈,无1例出现生命危险及后遗症。 3 讨论 恙虫病患者好发于我市农村,主要见于野外劳动及在河边洗菜洗衣的农民,笔者认为该病重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本组18例患者在外院均有治疗史,最长者治疗达1个月。院外用药经查实均不同程度使用了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其中有1例患者在当地卫生院连续输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达1个月,该患者3周前右侧腋下出现1×1cm大小焦痂,并且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胀痛,现焦痂已脱落形成疤痕。该患者入院后诊断为恙虫病,经口服多西环素及对症支持治疗10天,患者痊愈出院。通过对18列恙虫病治疗,笔者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1)早期诊断、合理用药由于我市乡村医师、乡镇卫生院医师对该病缺乏认识,导致漏诊、误诊,不能正确用药,使患者迁延不愈,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故应加强学习,仔细询问病史,因恙虫叮咬部位隐蔽,仔细查体将更加重要。 2)积极处理并发症由于该病全身毒血症状较重,易并发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故应及时综合治疗。 3)如需在丛林绿野、溪畔湖岸劳作尤其是5至10月份,必须加强个人防护。

恙虫病58例报告及误诊分析

恙虫病58例报告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恙虫病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12~2013年收治的58例恙虫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误诊原因。结果入院初步诊断恙虫病25例,误诊有33例,误诊率达57%;该病早期易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支气管肺炎、血液病、急性胃肠炎、胆囊炎、药物热、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律失常等疾病。33例误诊病例均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恙虫病特异性焦痂确诊,其中12例外斐试验阳性;经及时诊治,预后良好。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对本病应高度重视,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体格检查,合理分析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多科会诊,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恙虫病及减少误诊极其重要。 标签:恙虫病;发热;误诊;胃肠炎;胆囊炎 恙虫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叮咬处皮肤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为特征,表现多样、复杂、合并症较多,本地既往发病少,近年来发病增多,医务人员对该病缺乏认识,一旦发生本病,容易误诊。我院在2012~2013年共收治恙虫病58例,其中入院时收入内科33例,均误诊,首诊误诊率达57%,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8例患者均生活在农村,其中男25例,女33例;年龄33~82岁,平均48岁;诊断按照第7版《传染病学》标准[1],发病在10月2例,11月53例,12月3例,发病高峰为11月;所有病例否认既往有血液、心、肝、肾等疾病史。 1.2 临床症状体征所有病例均有发热,体温在38.0~41.0℃,呈稽留热或弛张热,伴明显头痛及全身酸痛。其中伴咳嗽、咯痰26例,呼吸困难4例,胸闷、心悸16例,腹痛、呕吐、腹泻7例;便秘1例;神志恍惚、重听4例。主要体征:伴有肝脾肿大者8例,均无压痛。伴结膜充血12例。肺部湿罗音5例,墨菲征阳性5例,脑膜刺激征阳性5例,相对缓脉14例。58例均可见一个焦痴或溃疡,皮损分布于颈段8例,腋窝及胸腹背部12例,腹股沟、会阴部38例;皮损附近有淋巴结肿大,多在腹股沟、腋下,大小不一,个别大于2cm,活动性好,有压痛6例,伴有皮疹18例,为充血性暗红色斑丘疹,多发生在胸腹背部,少数可发生于四肢。 1.3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白细胞(3.5~1 2.5×109/L),白细胞正常42例,升高5例,下降11例;血小板计数减少者3例;蛋白尿(+)以上者6例;肝功能ALT升高≥正常值12例,≥正常值2倍者5例,AST升高10例,无总胆红素升高;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升高18例,α-羟丁酸脱氢酶升高19例,C反应蛋白升高24例,无肌酸激酶、CK同工酶升高,肾功能尿素氮升高2例,无肌酐升高;血清外斐反应(+)22例(>1:160)。

60例恙虫病临床分析

60例恙虫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恙虫病临床特点,加深对恙虫病临床特点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60例恙虫病作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加以总结。结果:60例患者发病前均有草地坐卧史。60例均有发热,占100%;57例有焦痂,占95%;50 例浅表淋巴结肿大,占83%;有并发症15例,占25%;误诊6例,误诊率为10%;外斐反应阳性48例,阳性率为80%;四环素治疗31例,发热在24 h消退29例,48 h消退2例,阿奇霉素治疗29例,发热在24 h 消退25例,48 h消退1例,72 h消退3例,治愈率为100%,60例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复发。结论:恙虫病只要诊断正确,及时规范治疗,预后良好。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与传统四环素治疗,临床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标签:恙虫病;临床特点;治疗;阿奇霉素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该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恙螨幼螨叮咬人体传入病原体——恙虫病立克次氏体后导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国内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各省及西南地区,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一般自5月开始出现病例,以6~9月为高峰,但也有呈全年型,甚至冬季型者[1]。临床主要以发热,皮疹,焦痂或溃疡,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为主要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999-2009年本院收治恙虫病患者60例,男51例,女9例,比例为5.6∶1;年龄24~60岁;职业:工人52例,退休8例。发病前均有草地坐卧史,其中45例患者均来自昆明郊区呈贡县王家营。发病季节为6~9月47例,10~12月10例,2月3例。 1.2 临床表现60例均有发热现象,其中,中高度发热(T 38~40 ℃)58例,超高热(T>40 ℃)2例,同时有胃寒、头痛、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的症状。其中伴腹痛、腹泻1例,伴咳嗽咳痰15例,伴尿频尿急2例,伴咽痛5例,伴胡言乱语、烦躁1例。焦痂57例,分布部位:腹股沟31例,腘窝10例,小腿内侧2例,脐部1例,阴囊5例,腋窝3例,上臂2例,颈部1例,背部1例。以上均为单个呈现,尚有1例分布在双侧肩胛部位呈现2个。浅表淋巴结肿大50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34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0例,腋窝淋巴结肿大5例,頜下淋巴结肿大1例。诊断标准:(1)根据流行病史;(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全部病例均符合《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羌虫病诊断标准[2]。 1.3 辅助检查 1.3.1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检查白细胞计数1:160 54例,OXk<1:80 4例。 1.3.2 器械检查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3例,窦性心率不齐3例。胸部X 线检查提示:肺炎4例,支气管周围炎11例,腹部B超检查提示:脾肿大10例,肝肿大2例,腹腔积液1例。胸部CT检查提示:胸腔积液,腹腔积液1例。 1.4 并发病例并发急性支气管周围炎11例,其中10例伴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肺炎4例,其中1例伴低蛋白血症1例伴尿路感染. 1.5 误诊病例2例误诊为急性肺炎,1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例误诊为急性淋巴结炎,1例误诊为急性尿路感染,1例误诊为病毒性脑炎。 2 结果 经确诊后31例病例给予口服四环素治疗,每次0.5 g,每天4次,疗程10 d,29例病例给予阿奇霉素0.5 g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疗程10 d。四环素治疗病

糖尿病合并恙虫病1例报告

糖尿病合并恙虫病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0-09-29T09:52:10.0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6期供稿作者:薛智崚杨建芳 [导读] 患者女性,64岁,农民。因烦渴、多饮、乏力半月,发热4天,咯血1次,于2004年9月4日入院。 薛智崚杨建芳(云南省墨江县人民医院云南墨江 654800)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6-0153-0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4岁,农民。因烦渴、多饮、乏力半月,发热4天,咯血1次,于2004年9月4日入院。患者入院前半月无诱因出现烦渴、多饮,每日饮水约2500ml,伴全身无力,不思饮食,腹部隐痛不适,大便时干时稀。曾测空腹血糖7.33mmol/L,嘱行饮食治疗,未服药治疗。入院前5天上述症状不减而复查空腹血糖8.27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6.28 mmol/L,诊断为“糖尿病”,给“二甲双胍0.25每日3次”口服治疗。但未服药就出现持续发热、体温达38℃以上,伴咳嗽、咯白色黏痰,呼吸困难,全身酸痛,每日解稀水泡沫样便3~4次,量少、尿频、尿急、尿痛、咯鲜血1次,量约20ml,在院外治疗无效,而收入院。既往史:有“慢支炎、支气管扩张”病史十余年。体检:体温:38.5℃,脉搏:102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0/80mmHg,急性病容,精神萎靡,懒言,咽充血,舌干津少,双肺呼吸音粗糙。中下肺可闻及中等量湿性啰音,心率102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全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卫,肝脾未触及,肠鸣音6次/分,右下肢足背可见一0.3cm皮损,有焦痂,其基底部发红,面积约1.5cm×1cm。血常规:WBC:9.2×109/L,N:60%、L:35%、M:5%,尿常规:WBC 0-2,管型 0-2,GLU(-)、KET(-)、PRO ±;大便常规:正常;血糖 5.6mmol/L,CO2CP14 mmol/L,Ca2+2.2 mmol/L;肝功:总蛋白 54.87g/L,白蛋白 28.85 g/L,白/球=1:1、ALT 160U/L、AST 279.4U/L,余项正常;查肥达氏实验,外裴氏实验阴性;肝炎病原学检查无异常。腹部B超示:(1)轻度脂肪肝;(2)脾肿大。胸片示:双下肺野感染。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大致正常心电图;血培养,痰菌培养及找抗酸杆菌均无异常提示。入院后诊断:(1)糖尿病待分型;(2)双下肺支气管炎;给“明可欣、甲硝唑”静点“氨茶碱、沐舒坦、臭灵丹合剂”口服,予抗炎、平喘、止咳、祛痰治疗,辅以补钾、支持、吸氧,“柴胡”肌注及物理降温等治疗1周。入院时症状无好转,呈加重之势,追问病史,患者起病前20天有草地上活动史,根据“恙虫病”诊断依据,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医技资料检查结果,诊断“恙虫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氯霉素0.75每日2次”静点,次日体温降至正常,2天后咳嗽、咯痰好转,呼吸困难改善,能进食及下床活动,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消失。(在上述治疗过程中患者血糖波动在4.8~10 mmol/L,未给降糖治疗)。体检:一般情况可,咽充血退、舌润、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仍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心率 84次/分,律齐。右下肢足背皮损干燥,基底部发红消退。给予停服“氯霉素”改“四环素 0.5 每日4次”口服巩固治疗,又过2天将“四环素变为0.25 每日4次”口服1周。复查血常规:WBC 4.4×109/L,N:39.6%、L:52.7%、M:7.7%,复查肝功、肾功正常。同时查与“糖尿病”相关的GAD、ICA、IAA、C肽、胰岛素释放试验、OGTT、血尿β2微球蛋白均支持“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饮食后空腹血糖12.5mmol/L,予“普通胰岛素12U三餐前30’H”血糖控制良好,出院前复查外裴氏反应,肥达氏实验阴性。 2 讨论 恙虫病为一种疫源性疾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得此病是由于在疫区的草地工作、活动,卧位休息,被有病原体的幼虫爬上身体叮咬而发生感染。本例患者发病具有其特殊性,在临床上较少见:(1)发病先表现为烦渴、多饮、乏力,腹部不适,大便时干时稀,血糖升高等症状,然后才出现持续高热,极易造成误诊,但“糖尿病”是否为“恙虫病”诱发值得观察。(2)开始发病就表现为严重的全身症状:肝损伤、脾大、支气管肺炎、消化道症状,尿中蛋白、管型,是否在老年患者中或“糖尿病”患者中更为突出,有待进一步研究。(3)焦痂出现部位又巧在极少见处的足背,不痛不痒,也易造成遗漏。(4)实验室检查早期无特征性发现。综上所述,在临床工作中,在对于发热及全身症状严重的患者,在治疗、诊断中要面面俱到,不能只被明显的症状、体征诱导治疗而忽略原发病的存在,以减少误诊、误治。因为治疗和预后不同,并且恙虫病的治疗必需是“氯霉素”或“四环素”,在目前来讲仍为首选。

小儿恙虫病1例

小儿恙虫病1例 小儿恙虫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恙虫病立克次体。此病的主要症状为寒战、高热、皮疹及被恙虫咬伤部位的早期溃疡或焦痂,焦痂周围淋巴结肿大为特点。临床工作中,患儿年龄小,表达能力差,恙虫咬伤部位不易发现,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的发生。通过本病例的分析,以提高对小儿恙虫病的认识,减少临床中误诊、漏诊的发生。 1临床资料 1. 1一般资料患儿女,3岁零5个月,居地属亚热带林区的河边,常年气温偏高,环境卫生差。因寒战、高热、双下肢皮疹、腹胀5d于2013年5月19日收住我院。患儿5d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寒战、高热、双下肢膝关节以下皮疹、腹胀。查体:T39.80C,一般情况差,急性病容,精神差,腋下、腹股沟可触及多个淋巴结肿大。右大腿外侧可见一圆形焦痂,直径约为1cm,边缘稍突起,高出皮肤表面,周围有红晕,中央稍凹陷,表面黑色不化脓,不痛不痒,肝脾未触及肿大。见图1。 1.2 辅助资料 1.2.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5月19日WBC 7.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4.9↓℅,PLT40↓×109/L。5月20日WBC 6.2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9.8↓℅,P LT37↓×109/L。5月22日WBC 15.8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19.7↓℅,PLT158×109/L。肝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94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26U/L,谷氨酰基转移酶(GGT)110U/L。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C-反应蛋白(CRP)阳性。电解质未见异常。由于医疗条件限制,血清反应及立克次体无法分离。 1.2.2影像学检查胸片X线片:两肺纹理增强,肺内未见明显渗出性病灶。腹部X线片:

恙虫病诊断标准2010-9-23

附件1: 恙虫病诊断标准 (一)疑似病例诊断: 1、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发热+淋巴结肿大或皮疹+明确排除其他疾病。 2、无法获得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季节同时具备发热、淋巴结肿大和皮疹,并明确排除其他疾病。 (二)临床诊断病例: 1、疑似病例 + 特异性焦痂或溃疡 2、明确流行病学史 + 发热 + 特异性焦痂或溃疡 (三)实验室诊断病例: 1、疑似病例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PCR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到病原体(三者之一) 2、临床诊断病例 + 外斐氏试验阳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PCR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到病原体(四者之一)

重症恙虫病的诊断标准 (初稿) 一、在恙虫病流行季节,发病前3周内症到过恙虫病流行 区,或有野外活动史。 二、临床表现 1.持续高热体温可高达41℃以上,伴寒战、畏寒 2.特异性焦痂或溃疡 3.局部淋巴结肿大 4.皮疹 5.肝脾肿大 6.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的表现 ⑴肝功能衰竭: ①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大 于正常值上限10倍(≧171umol/L)或每日 总胆红素上升大于17.1umol/L ②出血倾向明显,PT延长3秒以上、PTA≦ 40%,且排除其他原因 ⑵肾功能衰竭 ①少尿(尿量<400ml/d)或无尿(尿量 <100ml/d) ②血肌酐(血肌酐平均每日上升≧44.2u mol/L)和尿素氮升高 ③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⑶呼吸衰竭 ①可出现呼吸浅促、困难,口唇紫绀部分患者有 呼吸节律改变 ②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啰音 ③PaO2<60mmHg 伴或不伴PaCO2>50 mmHg ⑷心功能衰竭 ①气促、烦躁、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 ②双肺布满湿罗音和哮鸣音 ③第一心音减弱,频率快、同时伴有舒张期奔马 律 ④血压持续下降<90/60mmHg ⑸休克 ①血压降低:收缩压<90 mmHg、脉压<20mmHg ②皮肤苍白、厥冷,脉率快 ③意识模糊 ④少尿(尿量<400ml/d)或无尿(尿量<100ml/d)⑹DIC ①出血 ②血小板降低<109 /L ③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④纤维蛋白原减少 ⑤3P试验阳性 治疗原则: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衰竭重症患者,在病原治疗的基础上,予脏器支持治疗,有条件者建议转ICU治疗。

Hs-CRP检测在小儿恙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Hs-CRP检测在小儿恙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3-02-04T15:35:03.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2期供稿作者:赵燕 [导读]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赵燕(云南省怒江州人民医院儿科 673100)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2-0166-01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恙虫的幼虫恙螨叮咬而传播给人,该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局部皮肤表现及皮疹等多脏器功能损伤等[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小儿恙虫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现将我院2007年至2012年收治的126例小儿恙虫病的hs-CRP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临床一般资料 1.1.1 病儿组:126人(男72人,女54人),均为我院2007年7月-2012年10月经临床明确诊断为恙虫病的患儿,年龄为6个月~14岁,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恙虫病诊断标准。 1.1.2 正常儿组:120人(男70人,女50人),年龄1岁~14岁均为到我科健康体检的正常儿,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肝、肾功能检验正常。 1.2 方法 1.2.1 血清hs-CRP检测:i-CHROMA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试剂盒由韩国Boditech MED Inc公司生产。 1.2.2 检测方法:患儿入院当日抽血检测hs-CRP均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正常儿hs-CRP:0~10mg/L,全部恙虫病患儿hsCRP均大于10mg/L为阳性,其中10-20mg21人,均系起病三天内的患儿,占16.7%。20-100mg95人,占75.3%,病程在3-7天。>100mg的10人,占8%,病程全部在大于一周。 1.3 统计学处理对检测结果进行x2检验和分析。 2 结果 2.1正常儿组与恙虫病组hs-CRP结果如下: 表1 正常儿组与恙虫病组 hs-CRP测定结果 组别 n hs-CRP(mg/L) 正常儿组 126 1.2±0.65 恙虫病组 120 36±5.1 P<0.01(与正常儿组比较) 结果显示,恙虫病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组(P<0.01) 3 讨论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氏体感染人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是由恙虫的幼虫恙螨叮咬传播于人,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人体后释放毒素引起全身性的人体的损害,其基本病变是广泛的小血管炎,受累器官的急性间质炎,血管炎与血管周围炎,以及各脏器不同程度的损害。儿童恙虫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上缺少特异的辅助检查依据和明确的临床特征,误诊率高。hs-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人体发生感染,创伤等情况时会迅速上升,经治疗后会迅速下降对观察病情的变化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2]。CRP由肝脏合成,含5个多肽链单位,非共价的结合成盘型多聚体,分子质量为(11.5~14)万。CRP不仅结合多种细菌、真菌及原虫等体内的多糖物质、在钙离子存在下,还可结合卵磷脂和核酸,结合后的聚合物具有对补体系统的激活作用,可引发对侵入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和吞噬作用而表现出炎症反应[3]。本文结果表明,恙虫病患儿血清hs-CRP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儿组(p<0.01)其升高的机理可能是毒素直接侵犯组织后激发全身免疫炎症反应所致,因此,可以认为,hs-CRP是诊断恙虫病患儿敏感检测指标之一,并且随病程延长而显著增高,因此hs-CRP对了解病情,诊断,观察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 . [2] 周密,潘柏申.C-反应蛋白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分册,2005,62(1):88-89. [3] Hsueh c, Jung SM, Shih SR,et al. Acute encephalomyelitis during an outbreak enteovirus type 71 infection in Taiwan: report of an autopsy case with pathologic immunofluorescene, and molecular studies[J]. Hod-pathol, 2000,13:1200- 1202.

恙虫病病程记录

5-07-08 11:25首次病程记录 XXX,女,35岁因“畏寒、发热4天”门诊以“发热原因待查”于2015-7-8 10:37收入我科。 病例特点: 1、畏寒、发热4天 2、患者近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呈间断性发热,最高体温达39.5℃。伴腰部酸痛及全身肌肉酸痛。无惊厥及抽搐,无咳嗽、咳痰,无咯血及痰中带血,无盗汗,无鼻塞、流涕,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在当地诊所诊治,具体经过不详,无明显效果,今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发热原因待查”收住院。 3、查体:T 39.2℃ P67次/分 R 19次/分 BP 109/70mmHg。一般情况欠佳,急性热病容,神志清,步入病房,颜面口唇无发绀,查体合作。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咽部无充血,颈静脉无充盈,颈软,气管居中,肺气肿征阴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无扩大,心率67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异常心音,无心包磨察音。腹部平软,剑下明显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4、既往史:患“慢性胃炎”多年,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输血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5、辅助检查:急诊血常规:白细胞3.44×10^9/L,淋巴细胞比率10.5%,中性细胞比率85.1%,嗜酸性粒细胞数0.000×10^9/L,红细胞3.71×10^12/L,血红蛋白109.0g/L,血小板56×10^9/L。 拟诊讨论: 初步诊断: 1、发热原因待查; 2、慢性浅表性胃炎。 3、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 诊断依据:

炭疽诊断标准(2018年版)

炭疽诊断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炭疽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炭疽的诊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卫生部《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3术语和定义 炭疽anthrax 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主要为食草动物(牛、羊、马等)的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患炭疽的动物或污染的动物制品、环境获得感染而患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炭疽,少数为肺炭疽和肠炭疽,可以继发败血症及脑膜炎。除皮肤炭疽病死率较低外,其他各型炭疽的病死率均较高。 4诊断依据 4.1流行病学史 4.1.1发病前14d以内,接触过疑似炭疽的病、死动物或其残骸;食用过疑似炭疽的病、死动物肉类或其制品;吸入可疑炭疽芽胞杆菌污染的粉尘;从事与毛皮等畜产品密切接触或与炭疽芽胞杆菌研究、使用相关的职业;在可能被炭疽芽胞污染的地区从事养殖、放牧、耕耘或挖掘等活动。 4.1.2生活在证实存在炭疽的地区内或在发病前14d内到达过该类地区。 4.2临床表现及分型 4.2.1皮肤炭疽 在手、前臂、面、颈等暴露部位的局部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斑疹、丘疹、水疱,周围组织肿胀及浸润,继而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焦痂周围皮肤发红,肿胀,疼痛不显著,稍有痒感。典型皮肤损害表现为具有黑痂的浅溃疡,周边有小水疱,附近组织较为广泛的非凹陷性水肿。除皮损外,患者多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以及局部淋巴结和脾肿大等症状和体征。少数严重病例,局部呈大片水肿和坏死。

2016年上半年黑龙江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恙虫病的诊断考试试题

2016年上半年黑龙江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恙虫病的诊断 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颅脑损伤的病人,腰穿抽出血脑脊液后,优先考虑 A.脑震荡 B.硬脑膜外血肿 C.脑挫裂伤 D.颅底骨折 E.颅盖骨骨折 2、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时最常见的偏倚是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失访偏倚 D.混杂偏倚 E.观察偏倚 3、肺称“华盖”,是因为 A:易受邪侵 B:不耐寒侵 C:不耐热侵 D:不耐燥湿 E: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 4、咳嗽及深呼吸胸痛加剧应考虑以下哪种病变 A.肺炎 B.支气管炎 C.心肌梗死 D.胸肌劳损 E.胸膜炎 5、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__ A.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免疫因素有关 B.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肝脾有关 C.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雌激素有关 D.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免疫因素无明显关系 E.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感染有关 6、下列哪味药物能够治疗咽喉红肿疼痛,兼有肺热咳嗽痰多的病症 A:马勃 B:射干 C:山豆根 D:板蓝根 E:鱼腥草 7、患女49岁,已婚。1周来带下量多,呈黄水脓性,有异臭,伴外阴瘙痒,灼

热,干涩感,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检查阴道粘膜菲薄,见散在出血点,阴道分泌物镜检为清洁度Ⅲ度,PH值增高。其诊断是 A:非特异性阴道炎湿毒证 B:老年性阴道炎肾阴亏损证 C:老年性阴道炎脾虚湿盛证 D:老年性阴道炎湿热下注证 E:非特异性阴道炎脾虚湿盛证 8、生命伦理学的涵义是 A:是传统医学伦理学的继承和发展 B:是医学伦理学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不同表现形式 C:生命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围绕着生命与死亡,包括生与死的控制问题 D:以上都对 E:以上都不对 9、引起脑动脉管腔内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原因为 A.动脉粥样硬化 B.动脉炎 C.动脉畸形 D.血流成分的改变 E.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10、患女27岁,已婚。停经50天,尿妊娠试验(+),1周来纳呆恶心,呕吐食物残渣,恶闻食气,气短懒言,舌淡,苔白润,脉缓滑无力。其证型是 A:脾胃虚弱 B:肝胃不和 C:痰湿中阻 D:脾胃虚寒 E:气阴两亏 11、在慢性肾炎的4种类型中,其普通型的表现有 A:高度水肿 B:大量蛋白尿 C:中等程度蛋白尿 D:血浆白蛋白降低 E:持续性中度以上高血压 12、下列腧穴中,治疗急性胃病应首选 A:三阴交 B:梁丘 C:内庭 D:上巨虚 E:下巨虚 13、患者,女,妊娠6个月。疲乏倦怠,嗜睡懒言,四肢无力,近来胎动不安。治疗首选药物是____ A:桑寄生 B:续断 C:杜仲 D:紫苏

恙虫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疾控疾发〔2009〕1号

中疾控疾发〔2009〕1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 印发《恙虫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网络直报的恙虫病病例数呈上升趋势,今年尤为明显,部分地区出现局部暴发疫情,北方地区流行范围不断扩大。为指导临床医生做好该病的诊疗和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做好疫情调查与处理工作,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我中心组织专家编写了《恙虫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现印发你们,并请及时转发(也可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9414547403.html,下载),组织学习,做好本地的恙虫病防治工作。 附件:恙虫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抄送:卫生部疾控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 2009年1月4日印发

附件: 恙虫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恙虫病(scrub typhus或tsutsugamushi disease),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sushi,Ot,原称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l tsutsugamushioi)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经恙螨幼虫叮咬传播。临床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特征,严重者可发生死亡。本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东亚各国流行较为广泛。恙虫病在我国呈广泛分布,大部分省份都曾有病例报告。我国恙虫病疫情在80年代末期达到高峰,年报告约2500例。1989年后不再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近年来许多地区开始网络直报,全国病例报告数呈上升趋势,北方地区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多次出现局部暴发疫情。由于医务人员对该病缺乏认识,故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为指导临床医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做好该病的发现、报告、诊断、治疗、个人防护、实验室检测和疫情调查与处臵工作,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目的 (一)指导各级医疗机构正确开展恙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及时报告病例。 (二)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恙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

恙虫病培训总结

恙虫病培训总结 篇一:颍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恙虫病知识培训试卷颍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恙虫病知识培训试卷;姓名分数 一、选择 1、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医务人员做到:A A.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B.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C.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转院、早治疗 D.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2恙虫病的临床表现哪项是错误的E A发热B溃疡C焦痂D皮疹E瘀斑 3、恙虫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分别是A A. 鼠类恙螨 B. 禽类蚊 C. 鼠类蚤 D. 恙虫病患者飞沫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恙虫病的特征性表现E A. 焦痂与溃疡 B. 淋巴结肿大 C. 皮疹 D. 肝脾肿大 E. 颜面潮红,结膜充血 5、恙虫病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 消灭传染源主要是灭鼠 B. 患恙虫病者不必隔离,接触不必检疫 C. 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为改善环境卫生除杂草,消灭恙螨孳生地 D. 在流行区野外工作者应做好个人防护 E. 及时接种疫苗 6传染恙虫病的是恙螨的:B A卵B幼虫C若虫D成虫E各阶段均可 7恙虫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A A鼠类、恙螨B鼠类、蚊虫C鼠类蚤D恙虫病患者飞沫 8恙虫病的潜伏期B A1天B 4--21天C 1个月 D1年 二、多项选择题 1、恙虫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E A. 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 B. 又称丛林斑疹伤寒 C. 属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D. 外斐反应阳性 E. 临床上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为主 2恙虫病好发季节ABD A冬季B夏季C春季D秋季E无季节变化

3恙虫病的实验室检查正确的ABCD A.血象:外周血液白细胞数多减少或正常B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C尿蛋白阳性D外-斐反应阳性 三、简答题 1恙虫病的治疗抗生素药物有哪些? 强力霉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 2、恙虫病的定义及临床表现?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系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啮齿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其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焦痂等 篇二:恙虫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恙虫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恙虫病(scrub typhus或tsutsugamushi disease),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sushi,Ot,原称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l tsutsugamushioi)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经恙螨幼虫叮咬传播。临床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特征,严重者可发生死亡。本病主要流

恙虫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编号:SM-ZD-87195 恙虫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恙虫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易被消化吸收的食物。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保持大便畅通,尿量为2000ml/d左右。 2.病原治疗可酌情选用下列抗菌药物治疗: (1)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erythromycin)、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阿奇霉素(azithromycin)、克拉霉素(克拉红霉素)等,对恙虫病有良好疗效。红霉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1.2g/d,儿童25~30mg/(kg·d),每天分3次或4次服用,或分2次或3次静脉滴注。罗红霉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300mg/d,儿童体重12~23kg者,100mg/d,24~40kg 者,200mg/d,分2次口服,首次剂量可加倍。阿奇霉素,成人剂量为0.25g,1次/d,口服,首次剂量可加倍。克拉霉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500mg,2次/d,口服,退热后可改为每次口服250mg。患者多于用药后24h之内快速退热,

疟疾诊断标准

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15)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疟疾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对疟疾的诊断。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疟疾malaria 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传染性寄生虫病,包括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等四种。 2.2重症疟疾severe malaria 疟疾确诊病例,出现昏迷、重度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症、循环衰竭或休克、代谢性酸中毒等一项或多项临床表现。 2.3 无症状感染者asymptomatic case 血中有疟原虫而无临床症状者。 3诊断依据 3.1 流行病学史(参见附录A) 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有夜间停留史或2周内输血史。 3.2 临床表现(参见附录A) 3.2.1典型临床表现: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寒颤、发热、出汗等症状。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 3.2.2 不典型临床表现: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

周期不规律。 3.2.3重症临床表现:重症患者可出现昏迷、重度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症、循环衰竭或休克、代谢性酸中毒等。 3.3实验室检查 3.3.1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见附录B)。 3.3.2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见附录C)。 3.3.3疟原虫核酸检测阳性(见附录D)。 4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予以诊断。5诊断标准 5.1 无症状感染者 符合下列一项可诊断: a) 无临床表现,同时符合3.3.1; b) 无临床表现,同时符合3.3.2; c) 无临床表现,同时符合3.3.3。 5.2 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下列一项可诊断: a) 有流行病学史,同时符合3.2.1; b) 有流行病学史,同时符合3.2.2。 5.3 确诊病例 符合下列一项可诊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