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环境

第三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环境

第三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环境
第三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环境

第三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环境

19、战场环境?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战场环境,是指敌对双方作战活动的空间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有影响的各种情况和条件的统称。主要原因是:随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新的智能武器将在战场上大量出现。从而,引起战场环境的变化。

20、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环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一是信息数字化,是指用简单的两位数0和1表达、传输和处理一切信息,把信息数字化。

二是高度一体化。信息化战场的高度一体化,是指通过纵向,横向技术一体化,实现战场上作战力量和作战空间的一体化。

三是高度网络化。电子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线路,依据网络协议规定,按信息传输的程序语言及要求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独立的计算机(子系统)连接起来,形成由终端、运行设备及软件和信息传输信道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具有信息收集、处理和传输等功能。

四是高度透明化。是指对战场信息报知与洞察的程度。

五是高度流动性。战场的流动性是指战场中的兵力、火力、电磁波、物质流等要素的移动,而引起的战场空间与时间上的非固定性与连续性。

21、信息化战争的威慑环境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一是核威慑。威慑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通过显示武力或表示准备使用武力的决心,以期迫使对方不敢采取敌对行动或使行动升级的军事行为。

二是新概念武器威慑。它给战场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算的,它不仅造成重大的人员损伤,它给周围环境、人类、牲畜等等造成的辐射也会延续非常长的时间。三是信息威慑。信息威慑,是指交战的一方利用较大的技术差,全部或大部分了解、掌握以至控制对方的信息的传递和实施。

22、新概念武器定义?主要包括哪些种类?

概念武器是指工作原理、杀伤破坏机制以及作战效能等方面与传统武器有显著不同的新型特种武器。目前在研并有望在将来装备使用的主要有动能武器、定向能武器、次声武器、基因武器等类型。

23、信息化战争的保障环境将出现许多新的变化?

一是保障空间范围扩大信息战争开辟了新的空间。其战场已扩向宇宙。

二是保障内容更趋多元化。后勤保障中技术的含量增多,比重加大,保障的内容更加多样化。

三是保障周期缩短。战争进程的加快及在战争中用于直接保障的持续时间缩短,并不意味着后勤保障任务比以前轻了,而是更繁重、更复杂、更艰巨了。四是保障准备更加复杂。信息化战场上,部队作战将更加依赖于后勤保障,要求做到后勤保障先于各种作战行动。

五是技术保障比例增大。信息化战场上,部队的武器装备日趋复杂,技术含量增大,技术保障在整个后勤保障中的地位提高,比例增大。

24、为什么说信息化战争保障手段更趋完善?

一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为模拟和分析战场情况,预测未来作战消耗提供了依据模型模拟技术、仿真技术和预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作战模拟科学和军事预测科学发展逐步完善并日趋成熟。

二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建立全战场范围的自动化补给系统提供了前提条件;三是后勤技术装备的发展,为实施远程、快速补给提供了物质基础。

《战场环境概论》论文 1

《战场空间环境概论》课程论文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二○一三年十月

论诺曼底登陆战役 盟军对战场环境的分析与利用 摘要:诺曼底战役发生在1944年,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为“霸王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地一场大规模攻势行动。 站在21世纪现代化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征程中回眸这场世界最大海上登陆作战,战场环境在战争中产生的重要影响给予我们良多启示,盟军对于战场环境的分析预测与建设保障对于我们今天的信息化战争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与借鉴价值。 本篇论文将着重从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天气、地形与潮汐三个要素切入,分析战场环境对于战争的重要影响,总结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盟军对战场环境的分析利用给予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诺曼底登陆;战场环境;天气;地形;潮汐;“H”时;“D”日 1诺曼底登陆战场环境简介 诺曼底海岸几乎都是悬崖峭壁,盟军的登陆地点选在比较平缓的5个滩头分别是奥马哈海滩、犹他海滩、金海滩、朱诺海滩和剑海滩。 犹他海滩是坡度不大的黄沙坡,被几道障碍物隔开,障碍物的纵深在低潮时约为270-370米。障碍物的后面是很窄的一段干沙滩,然后是90-180米宽的低沙丘地带。德军在靠着沙丘朝海的一面,筑起了一道低矮的混凝土壁垒。海滩的后面是淹没了的牧场,大约有1.5-3公里宽,有若干通路经过这片泛区。 奥马哈海滩位于科汤坦半岛东南端维尔河口到贝辛港之间,是长6.4公里的

凹进去的海滩,两端是30多米高的悬崖。悬崖之间的海岸逐渐上升,形成一片高地,向内陆延伸到0.8公里时,高地的高度已达45米。海岸潮间带的宽度大约为270米,由硬沙构成。 金海滩紧挨奥马哈海滩,这里海滩低平,基本上是高度不超过15米的沙质陡坡。 朱诺海滩在金海滩以东,与之相距7.2公里,位于塞尔河河口两侧,附近的海面有一段很长的礁脉,背后是沙丘。 剑海滩位于奥恩河和卡昂运河流入塞纳湾的入海口的两侧。朱诺区的礁脉一直延伸到这里,所以区内各滩都比较狭窄。 2盟军对天气要素的分析与利用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短时间内各种大气现象的综合。天气变化所造成的气温、气压、温度、风向、风速的迅速变化以及伴随产生的云、雾、降水、雷电等现象会对战争产生重要作用与影响,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主要是天气要素中的风向、风速、降水的变化对登陆的时间产生影响。 2.1盟军对天气的准备 诺曼底登陆时,盟军统帅部队对天气预测非常重视。盟军司令部成立了联合气象小组,下辖一个美军天气预报中心、两个英军天气预报中心,各中心都拥有气象侦察飞机和气象船。任命英国空军上校、气象学教授斯塔格为首席气象顾问,负责每周两次向最高司令部报告天气情况,1944年5月20日起改为每天两次汇报天气情况。 2.2盟军对天气的分析 5月29日-6月2日,斯塔格报告在预定登陆日6月5日会有暴风雨。这些报告领最高司令部的所有成员忧心忡忡。6月3日航程最远的“U”编队按计划

战场环境分析报告

一、总体分析 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带,欧亚大陆东岸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居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5’。幅员20604平方公里。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接壤。长春位于东部低山丘陵向西部台地平原的过渡地带。平原面积较大,台地略有起伏,地势平坦,便利交通。长春地区除东部有小面积的低山丘陵,绝大部分为台地,第二松花江、饮马河、伊通河纵贯其间,沿河两岸则为平坦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方便交通。四通八达的自然区位,对长春的交通十分有利。 二、要素分析 长春地区有两个特点:一是地势起伏小。地表相对高差不超过40米至50米,地面坡度不超过4度至5度,有利于发展城市交通运输。二是地耐力比较好。长春地区的地质基础比较稳固,地耐力为15吨至20吨/平方米,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长春到四平深断裂是一条分割山地与平原的主要构造线,以东为隆起区,以西为沉降区,长春地区位于隆起区与沉降区之间。地质构造的过渡性决定了长春地貌类型的多样性,形成了东高西低的地貌特征。长春地区地貌由山地、台地和平原组成,形成了“一山四岗五分川”的地貌格局。长春山地面积不大,约占长春地区土地总面积的9%。其中,低山占%,丘陵占%。主要有大黑山和吉林哈达岭。长春台地面只较大,约占土地总面积的41%。其中,平缓台地占%,高台地占%。主要有榆树台地、长春台地、双阳台地和优龙泉台地。长春平原面积最大,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0%。其中,河谷平原占%,低阶地占%,湖积平原占%。主要有双阳盆地、松花江河谷平原、拉林河河谷平原、饮马河河谷平原和农安湖积平原。 长春城区位于东部山地向西部平原过渡的台地上。地势东高西低,地貌由台地和平原组成。其中,台地占70%、平原占30%。不同的地貌类型对城市建设起着不同的制约作用。长春城区地貌共分7个小区。中部平坦分水高地区。位于长春城区西南部,地处宽平大桥、沿北东方向伸延。最高点在宽平大桥和西朝阳桥一带,海拔240米至250米。分水高地顶面,地势平坦,高地两侧分别向西北、东南方向缓缓倾斜。西南部起伏台地区。位于分水高地两则,包括西新沟和孟家南沟两个部分。西新沟在分水高地西侧,由一系列宽浅的沟组成;孟家南沟在分水高地东侧,由两条浅谷组成。这里地势起伏明显,坡度1°至2°,复杂程度7级至8级,不宜建筑。。 长春市气候宜人,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2-3度,夏季又比同纬度地区气温低3-5度。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市区海拔在250--350米之间,地势平坦开阔。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气温自东向西递增,降水自东向西递减。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适中的气候特征。由于地理位置、地形结构与大气环流相配合的作用,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四季分明。春季较短,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炎热天气不多;秋季气爽,日夜温差大;冬季漫长较寒冷。季风显着,雨热同季。冬季在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下,气候寒冷而干燥。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常与东南移动的贝加尔湖的冷空气交汇于此,降水丰沛而集中。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的年差较大。冬季的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则高于同纬度地区。气候东西过渡,热量水分适中。由于长春市处于吉林省东部山地向西部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所以具有东部山区湿润气候向西部半干旱气候过渡的特征。过渡性气候使长春市的光照充足,热量条件优于东部,而雨水条件又好于西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长春市年平均气温°C,最高温度°C,最低温度°C,日照时间2,688小时。夏季,东南风盛行,也有渤海补充的湿气过境。年平均降水量522至615毫米,

海湾战争战例分析

海湾战争战场环境分析 作者:赵杨 3011020033 单位:学员二旅五营四连 摘要:本文介绍了海湾战争的过程,美军起到的作用,着重分析了战场环境。在分析战场环境时,首先,说明了海湾战争的信息化战场,美军建立了5个层次的电子传感器网;又讲了海湾战争是一体化作战的典范,作战空间被大大的扩大,七维一体的作战模式和大量先进武器的使用是美军站在场控位置的关键;最后讲述了复杂的电磁环境成为海湾战争的主导。 关键词:海湾战争;战场环境;美军;电磁环境;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一体化作战 正文 在讲海湾战争的战场环境之前,先将一下海湾战争。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在此战争中,美军起到关键性作用。1月17日凌晨,美军的空袭行动开始实施。整个空袭包括“沙漠风暴”计划四个作战阶段的前三个,美军称之为空中战局。按计划三个阶段同时开始,齐头推进,逐一达到既定目标。通常的空袭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 等电子战飞机先开辟通路,担负攻击任务的F—117、F—111DAEAF、A—6、A—10、A V—8B、F—15E、B—52等型飞机攻击各指定目标,F—14、F—15C、F—16和F/A—18等飞机则担负掩护任务。日出动量达2000至3000架次。据美军统计,至地面进攻开始时,科威特战区伊军部队54万人中伤亡达25%以上,重装备损失达30—45%。为了实施地面进攻作战,美中央总部陆军也制定了具体战役计划,这就是“沙漠军刀”计划。该计划事实上是“沙漠风暴”计划的组成部分。计划决定,由5个军队集团执行地面作战任务。美第十八空降军在整个战线西部实施进攻,负责切断科战区伊军同后方的联系;美第七军在战线中段担负主攻任务,重点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第七军右翼,依次是北线联合部队、美军中央总部海军陆战队和东线联合部队,他们将包围科威特后方及科威特市内的伊军部队,牵制伊军战术和战役部队,其中北线和东线联合部队的阿拉伯部队将负责解放科威特市。计划制定以后,多国部队从1月17日空袭之日开始至2月24日进行了大规模部署调整。美军两个军数十万人分别从原驻地向新的进攻出发地隐蔽机动了200多和300多公里。1991年2月24日当地时间凌晨4时整,多国部队向伊军发起了大规模诸军兵种联合进攻,将海湾战争推向了最后阶段。多国部队首先在战线中部发起攻击,以吸引伊军统帅部注意力。随后,东西两端开始行动,以造成西端“关门”,东端“驱赶”之势。在这种情况下,担负主攻的美第七军发起决定性攻击。先向北,随后向东,歼击伊军主力部队。伊军在多国部队进攻面前进行了顽强抵抗,后逐渐向北和西方向撤退,并点燃了科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28日晨,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队控制,多国部队也大多完成了各自任务。鉴此,布什总统下达了当日当地时间8时暂

战场环境分析

战场环境分析讲义 战场环境是指战场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和作战效果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统称。战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电磁环境及战场建设情况。 根据《司令部条例》第六章第二节第二十八条第3款规定:战场环境情况,主要搜集地形特点,部队机动、伪装、防护和工程构筑的条件,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气象水文特点,电磁环境,可供利用的资源等情况。 《孙子兵法》地形篇有这样一名话:“知天知地,胜乃无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上卷第356页也有这样一名话:环境同军事行动有着十分密切而永远存在的关系,它不论是对战斗过程本身,还是对战斗的准备和运用都有决定性影响”。 美军认为“凡是能正确判断与利用气象和地形条件的指挥官,即可享有对其对手的决定性优势”。1943年11月,美军在进攻贝提澳岛作战中,由于对登陆海区潮汐判断错误,结果部队在低潮位登陆,登陆艇无法直接抵滩,陆战队员必须涉过数百米的浅水区才能上陆,在敌火的猛烈打击下,美军死伤官兵3000多人,损失履带登陆车90余辆。作战实践证明,指挥员能否正确分析战场环境,并根据战场环境条件去指挥作战,直接影响作战成败。 今天,我们学习三个内容: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要求、战场环境分析报告拟制。 一、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

战场环境是军事行动的舞台,把舞台搞清楚了,才能把战争的这场戏演好。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提示战场环境的作战价值,研究其对敌我双方 作战行动的影响,为指挥员定下正确决心提供依据,保证在作战行动中“趋利避害”,赢得作战的胜利。 战场环境分析一般按“五先五后”原则(先整体后局部、先敌方后我方、先主要方向后次要方向、先前沿后纵深、先概略分析后精确分析),采取整体分析、分区分析、要素分析、重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今天,我重点结合团机动防卫作战给大家做一简要介绍: (一)通观全貌整体分析。这是战场环境分析的首要环节。就是总体审视、把握大势。比如分析我省地区地形,其总体特点就是“广、要、密、远、难”。“广”,是指其地幅面积广(土地面积166947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74%,居华东各省之首),“要”江西地处东南沿海浅近纵深,是主力军团入闽的主要通道,屯兵储物的主要基地;“密”,境内大型军用、民用机场、重要交通干线、杀手锏部队阵地、重要战争潜力目标密布;“远”与台湾本岛距离较远,最近的鹰潭市距离台湾岛480多公里,敌对我空袭密度不可能太大,便于我完成防卫企图;“难”,防守难度大,区内目标众多,分布分散,且区内交通发达,便于敌人袭扰破坏。据此,并根据上级意图、敌情和参战力量实际,研究形成“XX、XX、XX”的战法。 (二)着眼特点分区分析。就是根据地形自然构成或明显特征,把敌我双方地形划分成若干地区,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对战场环境进行分析判断。比如,根据江西省地形,可区分为北部、南部2个区

海湾战争战例分析学习资料

海湾战争战例分析

海湾战争战场环境分析 作者:赵杨 3011020033 单位:学员二旅五营四连 摘要:本文介绍了海湾战争的过程,美军起到的作用,着重分析了战场环境。在分析战场环境时,首先,说明了海湾战争的信息化战场,美军建立了5个层次的电子传感器网;又讲了海湾战争是一体化作战的典范,作战空间被大大的扩大,七维一体的作战模式和大量先进武器的使用是美军站在场控位置的关键;最后讲述了复杂的电磁环境成为海湾战争的主导。 关键词:海湾战争;战场环境;美军;电磁环境;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一体化作战 正文 在讲海湾战争的战场环境之前,先将一下海湾战争。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在此战争中,美军起到关键性作用。1月17日凌晨,美军的空袭行动开始实施。整个空袭包括“沙漠风暴”计划四个作战阶段的前三个,美军称之为空中战局。按计划三个阶段同时开始,齐头推进,逐一达到既定目标。通常的空袭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等电子战飞机先开辟通路,担负攻击任务的F—117、F—111DAEAF、A—6、A—10、AV—8B、F—15E、B—52等型飞机攻击各指定目标,F—14、F—15C、F—16和F/A—18等飞机则担负掩护任务。日出动量达2000至3000架次。据美军统计,至地面进攻开始时,科威

战场环境分析

战场环境分析讲义 【点击】战场环境是指战场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和作战效果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统称。战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电磁环境及战场建设情况。 根据《司令部条例》第六章第二节第二十八条第3款规定:【点击】战场环境情况,主要搜集地形特点,部队机动、伪装、防护和工程构筑的条件,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气象水文特点,电磁环境,可供利用的资源等情况。 《孙子兵法》地形篇有这样一名话:【点击】“知天知地,胜乃无穷”。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上卷第356页也有这样一名话:【点击】环境同军事行动有着十分密切而永远存在的关系,它不论是对战斗过程本身,还是对战斗的准备和运用都有决定性影响”。 美军认为“凡是能正确判断与利用气象和地形条件的指挥官,即可享有对其对手的决定性优势”。【点击】1943年11月,美军在进攻贝提澳岛作战中,由于对登陆海区潮汐判断错误,结果部队在低潮位登陆,登陆艇无法直接抵滩,陆战队员必须涉过数百米的浅水区才能上陆,在敌火的猛烈打击下,美军死伤官兵3000多人,损失履带登陆车90余辆。作战实践证明,指挥员能否正确分析战场环境,并根据战场环境条件去指挥作战,直接影响作战成败。 今天,我们学习三个内容:【点击】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要求、战场环境分析报告拟制。 一、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 战场环境是军事行动的舞台,把舞台搞清楚了,才能把战争的这场戏演好。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提示战场环境的作战价值,研究其对敌我双方作战行动的影响,为指挥员定下正确决心提供依据,保证在作战行动中“趋利

避害”,赢得作战的胜利。 战场环境分析一般按“五先五后”原则【点击】(先整体后局部、先敌方后我方、先主要方向后次要方向、先前沿后纵深、先概略分析后精确分析),采取整体分析、分区分析、要素分析、重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今天,我重点结合团机动防卫作战给大家做一简要介绍: 【点击】(一)通观全貌整体分析。这是战场环境分析的首要环节。就是总体审视、把握大势。比如分析我省地区地形,其总体特点就是【点击】“广、要、密、远、难”。“广”,是指其地幅面积广(土地面积166947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74%,居华东各省之首),“要”江西地处东南沿海浅近纵深,是主力军团入闽的主要通道,屯兵储物的主要基地;“密”,境内大型军用、民用机场、重要交通干线、杀手锏部队阵地、重要战争潜力目标密布;“远”与台湾本岛距离较远,最近的鹰潭市距离台湾岛480多公里,敌对我空袭密度不可能太大,便于我完成防卫企图;“难”,防守难度大,区内目标众多,分布分散,且区内交通发达,便于敌人袭扰破坏。据此,并根据上级意图、敌情和参战力量实际,研究形成“XX、XX、XX”的战法。 【点击】(二)着眼特点分区分析。就是根据地形自然构成或明显特征,把敌我双方地形划分成若干地区,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对战场环境进行分析判断。比如,根据江西省地形,可区分为北部、南部2个区域,对各个区域的战场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对作战行动的独特影响。 【点击】(三)区分要素逐个分析。就是把作战地域内具有战术价值的战场环境要素,分门别类进行分析判断,从中得出每个环境要素对作战行动的影响与对策措施。比如,我们来分析一下我省的交通要素。江西省现有高速公路总里程4260公里路,可概括为“三纵四横”,连接各地市。三纵:即济广、福银、

战场环境分析之气象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气象武器

气象武器 摘要:自古以来,能否及时了解并利用战场环境,都是决定战争胜利不可忽视的因素。然而对于高科技时代的现代战争来说,单纯地获取战场环境信息,利用现有条件已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基于对环境的改造,一种新概念武器——气象武器已成为现代战争的宠儿。本文着重介绍了气象武器的原理、种类、特点及研发现状和前景。 关键词:战场环境、气象武器、原理、种类、特点、现状前景 所谓“气象武器”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人为地制造地震、海啸、

暴雨、山洪、雪崩、热高温、气雾等自然灾害,改造战场环境,以实现军事目的的一系列武器的总称。随着科学和气象科学的飞速发展,利用人造自然灾害的“地球物理环境”武器技术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必将在未来战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气象武器的原理 采用人工手段影响天气,主要是用飞机、火箭、火炮等手段向敌某些地区低空大气层播撒催雨物质进行降雨、播撒其他化学物质进行消雾和造雾,或通过其他手段改变敌方上空的臭氧含量等方法,以制造恶劣天候,对敌方造成各种危害。采用人工手段之所以能够使天气产生变化,这是因为大气层中所包含的水汽、水滴、冰晶和各种悬浮物质,时常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之中,只要人们掌握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变化规律,就可以使用较少的能量去引发和催化它们,即形成一种使天气产生变化的触发机制,天气中的不稳定因素就会产生较大的能量转换。而大气层中这种能量转换的结果,就会导致某些地区、某些空间天气、气候的变化。气象武器就是根据这一原理,按照一定的军事目的给大气施加某种能量,使天气按照有利于自己,不利于敌人的方向发展,以制造恶劣的天气和气候去直接攻击敌人,或为间接攻击敌人创造有利的战场环境。 二、气象武器的主要种类 (一)温压炸弹

战场环境分析之太空未来战争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太空对未来战争的影响

太空对未来战争的影响 古往今来,尽管在人来居住的地球上,战火频繁,此起彼伏,然而,太空始终是超脱人间兵伐之灾的一片净土。几千年来,人类对太空寄托着无限美好的憧憬,希望有朝一日能开发利用太空无穷无尽的宝贵资源,造福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未来。 但是,当新世纪的钟声刚刚敲响,从太平洋的彼岸就传来了一系列惊世骇俗的信息:2001年1月,美国新总统小布什上台伊始就公开宣称,要修改1972年美苏签订的反导条约,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并称反导条约是“历史的残余”;昔日的冷战先锋、新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则危言耸听地说,美国正面临一场“空间珍珠港”事件的危险,美国必须调整军事战略,加强太空站准备;美国政界、军界的其他头面人物和高级谋士们也乘机大声鼓噪太空站。

美国着眼未来发展,提出“谁能控制空间,谁就能控制世界”。俄罗斯则称“优先发展空间信息支援系统,确保有效地支持部队行动,是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战略稳定所必须的”。可见,美、俄等国视空间为当今维护国家利益所必须关注和占据的战略“制高点”。当今,战场空间已从陆、海、空进一步延伸到外层空间,未来战争将是陆、海、空、天一体化的战争。没有强大的航天力量,就没有制天权,还将严重削弱制空权和制海权,最终丧失战争的主动权。正是因为这样,美国为巩固其世界霸主地位,迫切需要保护其在太空的既得利益,在其公布的一系列航天政策中,明确提出了要发展控制空间能力,声称必要时要从空间使用武力,攻击敌方陆、海、空、天的重要目标,优先保卫美国的“太空资产”。 2001年1月26日,美国举行了代号为“施里弗——2001”的首次太空作战模拟演习,探索在未来太空战中有效夺取太空权的方法,该演习的主要特点:一是用电脑发动攻击,破坏对方的计算机系统;二是劫持对方卫星,让其成为己方所用,并尽力阻止对方利用他国的商业卫星。演习表明,太空军备竞赛已经拉开帷幕。针对该演习,俄罗斯作出强烈反应,首先通过了俄罗斯2001——2010年的“国家航天计划”,并决定在未来一年之内把军事航天部和导弹航天防御部队从战略火箭军中分离出来,组建一支新的军种———“天军”。 无论是美军的太空战演习,还是俄罗斯组建的“天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保证获取太空信息优势和防止敌方利用太空取得信息优势。要想取得战场制信息权,就必须综合利用军事航天力量(主要是卫星系统)和电子战系统,获取各种信息,为联合作战指挥及各种作战行动提供实时或近实时的情报,同时对敌实施进攻性和防御性信息作战,全面剥夺敌方获取信息的能力。 一、太空站武器系统 美国在太空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卫星通信网络、监视与侦察系统、气象预报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在过去的局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从古至今,战场环境一直是决定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虽然是独立于交战双方并且与交战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无关的客观存在,但只要运用得当,它也可以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有时甚至可以改变战局。诸葛亮“巧借东风”,助周瑜火烧赤壁。抗日战争中,我一二九师充分利用平型关的有利地形,取得的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叙利亚充分利用地形优势,阻止以色列的坦克进攻。 而现代战场是陆、海、空、天、信息、网络和心理七维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场。其特点可概括为战场信息透明、体系和网络对抗、战场多维、快速精确、战场纵深不断扩展、战争时间大大缩短、消耗巨大和不断创新。新军事变革加快了向信息化战场的转化。未来的战场环境将是战场信息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实时化;战场空间全球化、一体化,并向太空和网络空间扩展;武器装备信息化、精确化、高速化、智能化、隐身化、束能化;核生化大规模杀伤武器正从威慑转入实用;攻防对抗更激烈。抛开传统环境,电磁环境已经跃升为战场空间的主导因素。此处,我重点就电磁环境分析。 电磁环境跃升为战场空间的主导元素 人类活动的空间延伸到哪里,角逐便追随到哪里。从陆战场到海战场,再从海战场到空战场,战争方式发生了由平面到立体的巨变。当信息资源成为兵家争夺的焦点之后,情况又在悄然变化——由电磁活动构成的隐形电磁空间的形成,是战场空间发生巨变的最显著标志,它预示着战场空间不再限于由平面向立体,而且发展为从单维到多维、从有形到无形。当代战场,电磁波已经成为信息获取的重要媒介和最佳载体,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武器装备的支柱: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在飞机中已达50%(在B-2飞机中高达60%);在舰船中达25-30%;在火炮和坦克中达30%;在空间武器中甚至高达65%至70%。联合作战、体系对抗、精确打击所依赖的信息获取、传递、控制、干扰等,绝大部分要通过电磁波这个媒介完成。作战行动对电磁活动的依赖性越强,制电磁权的较量便越激烈,电磁活动空间在战场构成中的地位也越突出。电磁对抗作为信息化作战的标志性行动,从根本上决定着战场主动权的得失。 对作战行动产生巨大影响的电磁活动,构成了战场电磁环境。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代雷达对抗侦察机,可以在2万脉冲/秒的信号密度中正常工作。90年代初,信号密度增长到10万脉冲/秒,这时,连第二代雷达对抗侦察设备也难以分辨信号。战场空间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并非人人都有切身感受。这是因为,电磁环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环境,不能被感官直接感受,认识它,比认识地理环境困难得多,除了弄清战场电磁环境形成的复杂性,还要弄清电磁资源的特征以及作战行动对电磁环境的依赖,确立保护电磁资源、管理电磁资源、利用电磁资源的意识。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对战场环境的适应与否,集中体现在对电磁环境的适应上。因此,将军事训练置于复杂电磁环境下,就成为推动军事训练从机械化条件向信息化条件转变的切入点和“抓手”,抓住了它,对武器平台、训练体系、训练方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对我军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可以预测,一种新的学科——战场环境学,呼之欲出。 战场电磁环境表现出复杂性极高的新特征

战场环境概论论文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从科索沃战争中浅谈战场环境对联合 作战的影响从古至今,战场环境一直是决定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虽然是独立于交战双方并且与交战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无关的客观存在,但只要运用得当,它也可以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有时甚至可以改变战局。诸葛亮“巧借东风”,助周瑜火烧赤壁;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一二九师充分利用平型关的有利地形,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叙利亚充分利用地形优势,阻止以色列的坦克进攻。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战争逐渐演变为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化战场环境下,以信息为主导的战争。网络与数据链系统,使信息多路分发和平行共享成为可能,极大地推动了真正意义上的三军联合。作战力量趋向体系化网络化,强调各种力量要素的有机结合和一体化使用。现代战场是陆、海、空、天、信息、网络和心理七维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场,其特点可概括为战场信息透明、体系和网络对抗、战场多维、快速精确、战场纵深不断扩展、战争时间大大缩短、消耗巨大和不断创新。新军事变革加快了向信息化战场的转化,未来的战争将是战场信息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实时化;战场空间全球化、一体化,并向太空和网络空间拓展;武器

装备信息化、精确化、高速化、智能化、隐身化、束能化。因此,许多人认为现代战争乃至以后的战争受传统环境尤其是气象环境的影响将越来越小,甚至没有影响,网络电磁环境跃升为战场空间的主导因素。可果真如此么?下面,我就以科索沃战争为例,分析一下传统环境对现代战争尤其是对联合作战的影响。 科索沃战争于1999年3月24日爆发,6月10日结束,是一场主要由空中力量进行的高强度局部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北约依靠绝对的空中力量和技术优势,对南斯拉夫联盟实施了长达78天的空中打击。北约共投入作战飞机1000多架,投掷各种炸弹20000多吨,发射巡航导弹2000多枚,战争造成1800多名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百万人沦为难民,给南联盟造成经济损失达6000多亿美元。北约在南联盟的抵抗中也损失了各种飞机数十架、巡航导弹近200枚。 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所处的独特的战场环境对战争的进程和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斯拉夫联盟位于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面积102173平方千米。地势南高北低,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西南部一隅濒临亚得里亚海,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沿海属副热带地中海气候。春季由于水汽充足,云量较多,大部分地区以多云或阴为主,常有连阴雨天气出现,北部地

仁川登陆战战场环境分析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仁川登陆战 姓名:欧阳瑞 学号:201409061156 单位:9-2-2-5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仁川登陆战内容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朝鲜战争中的仁川登陆战,麦克阿瑟将军如何巧用战场环境攻敌所不备,占领仁川市,给朝鲜战争带来了巨变。首先,分析了仁川地区的战略价值以及仁川地区的占有权对整个朝鲜战局的影响;然后分析了仁川地理环境对两栖作战的影响;又讲了美军如何克服不利环境,借助水文条件,成功地完成了在仁川的登陆,出其不意,攻占仁川。 关键字:仁川登陆战;战场环境;两栖作战;出其不意 说起仁川登陆,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诺曼底登陆这个类似的登陆战,但其实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首先是对手的不同,一个是能与英法匹敌的纳粹德国,而仁川是当时无法与美国匹敌的朝鲜;二是美国在二战结束后积累了大量登陆作战的经验而诺曼底登陆时美国没有多少登陆作战的经验;三是兵力分布,纳粹在诺曼底建立了大西洋防线是有所戒备的而朝鲜只备有几个连,兵力严重不足也未做好准备。仁川登陆战,这场让麦克阿瑟将军一战成名的战役,经典地展现出了巧夺天时地利,攻敌所不备,出敌所不意的军事谋略。现在我们就仁川一役的战场环境对仁川登陆进行分析与探索。 一、战役背景 (一)朝鲜战争的爆发 1.地理背景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与中国相接,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被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 2.历史背景 17世纪以来,统治朝鲜半岛的李氏朝鲜一直是清朝的册封国,即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 1895年,清朝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 1896年,高宗在俄国支持下称帝登基,成立大韩帝国。 1910年8月,日本迫使韩国政府签订《日朝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复杂电磁环境分析 【关键词】电磁环境武器装备指挥体系作战效能后勤保障 【引言】 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战场环境是敌对双方作战的共同基础,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虽然是独立于交战双方并与交战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无关的客观存在,但只要运用得当,它就可以发挥巨大的能量。历史上既有郑成功利用大海的潮汐规律在台湾成功登陆的经典战例,也有忽必烈两次派舰队东征日本都因为遭遇台风的袭击几乎全军覆没的惨痛教训。 核、化学武器的出现,尤其是信息技术广泛的运用于现代武器装备系统,使得武器装备更加信息化、精确化、高速化、智能化、隐身化、束能化,战争形态也由机械化逐步转向信息化、联合化。战场环境由平面式转向由陆、海、空、天、电磁五维一体,战场纵深不断扩展,战争时间大大缩短,战场空间全球化、一体化,并不断向外太空和网络扩展。 随着战争形态和军队建设向信息化转型,电磁空间成为夺取现代战争主动权的关键,电磁环境成为战场环境新的构成要素。它预示着战场空间不再限于由平面向立体,而且发展为从单维到多维、从有形到无形。无疑电磁环境已经成为战场空间的主导因素。此处,我就电磁环境对战争的影响进行分析。 【正文】 一、电磁环境的概述 ㈠、电磁环境的组成及产生原因 电磁环境由空间、时间和频谱三要素组成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电磁感应,干扰现象。在现代多维一体信息化战争中,构成复杂电磁环境的主要因素由敌我双方的电子对抗,各种武器装备所释放的电磁波,民用电磁设备的辐射以及自然界产生的电磁现象和中立方电磁辐射源发出的电磁波。再加上高能微波武器等定向能武器和电磁脉冲弹及超带宽、强电磁辐射干扰机的出现,使战场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 1、人工电磁辐射 指由于人类对电磁频谱或电子设备的利用而产生的各种电磁活动,这是影响导弹安全的主要电磁辐射源。包括附带电磁辐射、应用电磁辐射、恶意电磁辐射(指主要用于军事目的的电磁辐射,如电磁武器等)等。 2、自然电磁辐射 指自然界产生的、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的电磁活动。包括太阳及星际活动产生的电磁辐射、地球和大气层的电磁场、雷电产生的电磁辐射以及静电电磁辐射等。 (二)、电磁环境的特征 1、广泛性 在空天战场环境中,交战双方为消弱对方电子战能力、降低或破坏对方电子

第三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环境

第三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环境 19、战场环境?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战场环境,是指敌对双方作战活动的空间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有影响的各种情况和条件的统称。主要原因是:随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新的智能武器将在战场上大量出现。从而,引起战场环境的变化。 20、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环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一是信息数字化,是指用简单的两位数0和1表达、传输和处理一切信息,把信息数字化。 二是高度一体化。信息化战场的高度一体化,是指通过纵向,横向技术一体化,实现战场上作战力量和作战空间的一体化。 三是高度网络化。电子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线路,依据网络协议规定,按信息传输的程序语言及要求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独立的计算机(子系统)连接起来,形成由终端、运行设备及软件和信息传输信道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具有信息收集、处理和传输等功能。 四是高度透明化。是指对战场信息报知与洞察的程度。 五是高度流动性。战场的流动性是指战场中的兵力、火力、电磁波、物质流等要素的移动,而引起的战场空间与时间上的非固定性与连续性。 21、信息化战争的威慑环境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一是核威慑。威慑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通过显示武力或表示准备使用武力的决心,以期迫使对方不敢采取敌对行动或使行动升级的军事行为。 二是新概念武器威慑。它给战场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算的,它不仅造成重大的人员损伤,它给周围环境、人类、牲畜等等造成的辐射也会延续非常长的时间。三是信息威慑。信息威慑,是指交战的一方利用较大的技术差,全部或大部分了解、掌握以至控制对方的信息的传递和实施。 22、新概念武器定义?主要包括哪些种类? 概念武器是指工作原理、杀伤破坏机制以及作战效能等方面与传统武器有显著不同的新型特种武器。目前在研并有望在将来装备使用的主要有动能武器、定向能武器、次声武器、基因武器等类型。 23、信息化战争的保障环境将出现许多新的变化? 一是保障空间范围扩大信息战争开辟了新的空间。其战场已扩向宇宙。 二是保障内容更趋多元化。后勤保障中技术的含量增多,比重加大,保障的内容更加多样化。 三是保障周期缩短。战争进程的加快及在战争中用于直接保障的持续时间缩短,并不意味着后勤保障任务比以前轻了,而是更繁重、更复杂、更艰巨了。四是保障准备更加复杂。信息化战场上,部队作战将更加依赖于后勤保障,要求做到后勤保障先于各种作战行动。 五是技术保障比例增大。信息化战场上,部队的武器装备日趋复杂,技术含量增大,技术保障在整个后勤保障中的地位提高,比例增大。 24、为什么说信息化战争保障手段更趋完善? 一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为模拟和分析战场情况,预测未来作战消耗提供了依据模型模拟技术、仿真技术和预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作战模拟科学和军事预测科学发展逐步完善并日趋成熟。 二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建立全战场范围的自动化补给系统提供了前提条件;三是后勤技术装备的发展,为实施远程、快速补给提供了物质基础。

战场环境分析之朝鲜战争启示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朝鲜战争的启示

朝鲜战争的启示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地理背景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与中国相接,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被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 历史背景 17世纪以来,统治朝鲜半岛的李氏朝鲜一直是清朝的册封国,即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

1895年,清朝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 1896年,高宗在俄国支持下称帝登基,成立大韩帝国。 1910年8月,日本迫使韩国政府签定《日朝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1945年8月9日,美国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即三八线,美国和苏联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癿提议,幵得到了苏联癿认可。 民族背景 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都认为朝鲜半岛上只存在一个国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之中,国家统一是双方努力追求的目标。 兵力对比 到1950年6月,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 南朝鲜军队达到15万人的规模,编有8个步兵师。装备有700余门各种火炮、1900余具火箭筒、2100余辆军用车辆、71艘作战舰艇、22架各类飞机。 北朝鲜军队达到了13.5万人的规模,拥有10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和5个警备旅,装备有火炮600门,坦克150辆,作战飞机196架。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争正式爆发 二、朝鲜战争的主要经过 朝鲜战争主要经历了四个过程:人民军南进作战人民军的退却中国参戓与中朝军队癿反攻边打边谈的战略相持 (一)人民军南进作战 在人民军南进作战期间,几场较大的战役有 水原战役(人民军遭遇了美军史密斯特遣队,并将其击溃),大田战役(俘虏美24师师长迪安),洛东江战役,釜山战役。在人民军南进作战中,人民军节节胜利,越过了三八线,占领了汉城 由于人民军的节节胜利,触动了美国在东亚的利益,美国决定出兵朝鲜。 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陆开始,是朝鲜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仁川登陆的地理环境 不利因素 一是仁川地区潮差太大,涨落平均差达6米,最高时达10米,低潮时形成4.5公里宽癿淤泥滩。 二是仅有一条狭窄癿飞鱼峡水道进入仁川港,便亍布雷,假如一艘船只沉没,即将堵塞整个航道。 三是仁川港没有可供登陆舰艇直接上陆癿滩头,幵且沿岸筑有4.5米高癿石质防波堤。 仁川这样的地理环境是绝对不适合两栖登陆作战的,人民军也放松了对仁川这个要地的防务。然而,狡猾的美国人却意识到“大部分北朝鲜军队都集中在釜山防御圈,因此,对仁川癿防务未曾做到应有癿准备;所有反对在仁川登陆癿论点,恰恰是有助于保证这次出奇制胜癿因素。” 仁川却有着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 “但是夺取仁川和汉城将能切断北朝鲜人癿补给线幵封锁半岛和整个南部。北朝鲜人民军越往南进,补给就越脆弱,所有癿补给线都集中在汉城。” “没有了军火和粮食,北朝鲜人将很快陷亍孤立无援和分崩离析,幵且容易被打倒。”

战场环境分析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地形地貌

地形 摘要:将军的优劣常体现于他的战术,而地形是战术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所以地形对于战争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但归根结底是将军如何运用地形的问题. 地形不仅是作战布阵的考虑因素,也是扎营、行军、进攻方式和时机的考虑因素。 关键词:战场环境、地形、作用影响、特点特征 众所周知,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我们可以不受舟车劳顿之苦而与大洋彼岸的人说话,不必亲临现场也能看一场NBA 比赛,甚至我们已经有能力飞上天去观察我们美丽的星球,所以,某些人就认为现代战争中,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地形地貌就不重要了!当然,这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我认为,地形地貌在现代战争中依然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1.地形地貌对作战防守的重要影响 首先,地形地貌对防守有重要意义。如果战争一方拥有山地,丘陵等有利地形,即使对方能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探知敌人的位置,也难以摧毁敌军,现代战争无外乎卫星与导弹的较量,但山区地形复杂,容易挖洞穴藏身,故导弹虽威力无穷,却也要做无用功,即使有最先进的飞机,坦克,也不能完全摧毁敌军。本.拉登的恐怖组织之所以 迟迟未被拥有先进的卫星导弹的美国所击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占据了有利的山区地形地貌,因此,有利的地形地貌易守难功。美国虽然击败了萨达姆政权,但在伊拉克仍然陆续有很多美军死亡,就是因为其不熟悉伊拉克的地形,被恐怖分子依托有利地形地貌牵着鼻子打。所以有利的地形地貌能够发起有效的反击,从而击退敌人。依托有利的地形地貌,防守一方肯定不会轻易出击,而进攻一方则想尽办法尽快干掉对手,于是几番狂轰烂炸过后,便萌生了大举进攻,近距离作战的念头,此时正是防守一方奋起反击的时候,从而有效的打击敌人。当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让日本人望而生畏,靠的就是山区的有利地形,采取游击战,虽然武器不如对手,但还是给对手以有力打击,从而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当然,有些人可能会说现代战争武器威力之大足可以将大山夷为平地,真实展现中国古代的愚公移山!

战场电磁环境的基本概念

1 战场电磁环境的基本概念 电磁环境通常是指存在于给定场所电磁现象的 总和。战场电磁环境则是指一定的战场空间内对作 战有影响的电磁活动和现象的总和,即在一定的战 场空间内,由空域、时域、频域、能量上分布的数量繁 多、样式复杂、密集重叠、动态交迭的电磁信号构成 的电磁环境。 和战场其它诸多环境相比,电磁环境是战场环 境中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战场电磁环境不仅是战 场上通信、雷达、计算机、光电设备的信号环境,而且 也是电子对抗的信号环境。由于电子信息化设备的 普及和使用,现代战场上电磁辐射源及电磁信号变 得高度密集,电磁辐射源多样,电磁辐射信号种类繁 多,导致电磁环境趋于复杂。此外,还有民用广播、电视、通信及雷达形成的电磁环境,都可能对战场电 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战场电磁环境已经成为信息化战场区别于传统 战场的最突出标志。信息化条件下,战场环境突显 出电磁环境这一要素,对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及军事 斗争活动都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 战场电磁环境的基本构成 战场上诸多电子设备,特别是无线电通信、侦察 等设备,通过天线或其它辐射体把电能转换为电磁 能,然后向外传递,通常把这种过程或现象称为电磁 波辐射。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都可视为辐射电磁源。 通常辐射电磁源被分为自然辐射电磁源和人为 辐射电磁源,其电磁波辐射分别称为自然辐射和人 为辐射。根据战场电磁环境的性质和形成机理,一 般认为战场电磁环境主要由人为电磁辐射、自然电 磁辐射和辐射传输因素3个部分组成。2. 1 人为电磁辐射 人为电磁辐射是由人工操控条件下各种电子或 其它电器设备向空间发射电磁能量的电磁辐射。它 是战场电磁环境的主体,包括有意电磁辐射和无意 电磁辐射。 2. 1. 1 有意电磁辐射 有意电磁辐射是为着特定的电磁活动目的而人 为向空中特定区域发生的电磁辐射,通常通过天线 向外辐射。有意电磁辐射源主要包括通信设备、雷 达、光电设备、制导设备、导航设备、敌我识别系统、 测控系统、电子干扰系统、无线电引信,以及广播电 视设备等。 有意电磁辐射源的部署位置、工作状态及战术运用规律等都会对战场环境和电磁态势产生影响, 作战的指挥者必须掌握战场上敌我双方以及民用辐 射电磁源的配置情况,这样不仅可以预测己方电磁

英阿马岛战争环境分析

马岛战争战场环境分析 摘要:对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的简要介绍,马尔维纳斯群岛基本概况,对其地理,气候,电磁,心理等战场环境的分析,双方对马岛战场环境的利用,以及马岛之战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英阿;马岛;战场环境;现代化 1982年4月2日到6月14日,历时74天的英阿马岛之战,这一场未经正式宣战的战争,外交家称为"武装冲突",军事家则称为"马岛战争",这是二十世纪第一场可算得上现代化的战争。也是世界上第一场涉及空间时代的导弹及其复杂的电子系统的大海战。 1马尔维纳斯群岛基本概况 英阿争议领土。拉美国家和中国大陆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其他国家称为福克兰群岛。位于南纬51°40′—53°00′、西经57°40′—62°00′,位于阿根廷南端以东的南大西洋水域,西距阿根廷500多公里。在南美洲南端的东北方约480公里(300哩),距麦哲伦海峡(Strait of Magellan)东亦约同等距离。全境由索莱达(东福克兰)、大马尔维纳(西福克兰)两大主岛和200多个小岛组成。海岸曲折,地形复杂,群岛以北部两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为主,最高峰达705米。岛上多丘陵,河流短小流缓。气候寒湿,年平均气温5.6℃。年均降水量625毫米,一年中雨雪天气多达250天左右。 2战场环境分析 现代战场是陆、海、空、天、信息、网络和心理等各种战场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场。较之之前的战争,其特点可概括为战场信息更加透明、体系和网络对抗、战场多维、快速精确、战场纵深不断扩展、战争时间大大缩短、消耗巨大和不断创新。可以说战场环境越来越成为衡量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它对武器装备和作战行动的影响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下面我选取自然环境,电磁空间环境,心理环境以及后勤保障环境四方面对马岛战争的战场环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