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浓缩版笔记(精华)

2019-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浓缩版笔记(精华)

2019-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浓缩版笔记(精华)
2019-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浓缩版笔记(精华)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考纲浓缩笔记(考前狂背)

中国古代史

1北京人,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使用火;

2半坡人,黄河流域,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

3河姆渡人,长江流域,杆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人文始祖——炎黄。

4分封制,将土地和人口分给诸侯,服从命令,交纳贡品,随从作战,镇守疆土

5商鞅变法;为了富国强兵,奖励生产奖励军功,允许土地私有,鼓励发展个体小农经济,建立县制。成为最强大的国家,统一六国。

6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统一货币——秦半两钱,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思想,焚书坑儒;

7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监察地方;统一五铢钱;董仲舒建议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

8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欧洲,促进我国西部地

区的开发和发展;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9三国鼎立:统一北方的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最后形成奠定基础。

10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1)迁都洛阳。(2)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3)用汉政治制、学汉礼。促进民族融合。

11贞观之治:(1)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2)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免赋税、徭役。

(3)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敢于直言的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4)完善科举制,扩充国学。

12科举制:隋文帝分科考试,隋炀帝正式创进士科;唐朝完善。以才华为标准,相对公平,促进文化发展。

13唐朝与吐蕃: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14遣唐使,日本派人到唐朝交流学习政治经济文化,推动大化改新

15玄奘西行,去天竺学习佛教,写成《大唐西域记》,

16鉴真东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文化。

17宋代经济:商品经济发达,大城市,城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夜市繁华,最早出现纸币

交子。

18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废除丞相,强化君权;

19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皇帝独揽大权,速、密、勤;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

20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明朝派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中国与亚非友好交流。

戚继光抗倭:

21清朝对西藏治理:册封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金瓶掣签。22新疆:设置伊犁将军

23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

24青铜器:商朝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5四大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指南针,北宋发明;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宋代活字

印刷

26四大名著,

中国近代史:

1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

2《南京条约》(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3)五口通商(4)协定关税。

3鸦片战争影响

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破坏了中国领土、关税等主权完整,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共150多万平方千米。

5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俄、英、德、日等国拼凑成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1)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

(2)严禁中国民众反帝;清政府成为列强的统治工具。

(3)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各国在沿线要地驻兵。

(4)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辛丑条约》表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华工具,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7 洋务运动的内容:

(1)前期:在“自强”口号下,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在“求富”口号下开办民用工业。

(2) 建立新式海军 (3)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

8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

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开

启了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9知道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

背景: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破产。

兴起:1895年春,康梁公车上书;反对议和,请求变法,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主要内容:

(1)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

(2)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近代工业)。

(3)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开办了京师大学堂,即北大的前身),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言论自由),废八股。

(4)军事上,训练新式海陆军

变法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人士,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仅持续了103天,故又称“百日维新”。

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启资产阶级思想之蒙);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10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阐述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这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的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1911年为农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

1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清朝统治,消灭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创建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3陈独秀、胡适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

位和作用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等人从1915年起,高举“民主”(Democracy,‘德先生“)和“科学” (Science“赛先生”)两面大旗,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向尊孔复古逆流作斗争的新文化运动。

(1)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出“文学革命”口号,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2)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3)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抨击封建统治和封建礼教。

(4)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

14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运动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体现反帝反封建)、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结果(初步胜利):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卖国贼的

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5)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6)历史意义: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具有划时代意义。②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马克思主义)和阶级(无产阶级)基础。

1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经过: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后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一游船上)召开。

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确立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人罢工。

意义(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6、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黄埔军校:1925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最大的特点是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1)目的: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经过:1926年7月开始;著名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叶挺独立团为国民革

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4)结果:不到半年,革命力量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北洋军阀统治基本瓦解;后蒋介石汪精卫叛变,国民革命失败。

17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在江西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8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9月,在江西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有中国特色、正确的革命道路。

19红军长征的基本史实及长征胜利的意义

长征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经过:1934年10月从赣南苏区出发;1935年1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6 年10月,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结束。

遵义会议。(1)时间:1935年1月;(2)内容:纠正了“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

主张,确立了他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3)会议意义: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0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宣传了党的革命主张。

21九一八”事变

爆发: 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城。这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结果: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军不到半年侵占我国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影响: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2西安事变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的矛盾。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结果: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意义:标志国共两党十年内战(1927—1936年)基本结束,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3 “七七事变”的史实,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1937年7月7日晚,七七事变,又卢沟桥事变,日军全面侵华。标志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之后,国共合作抗日,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后开赴敌后战场,与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共同抗日。

24日军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首都南京,遇难者30万以上

25血战台儿庄(国民党抗战战例):1938年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

在台儿庄,经过激战,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26百团大战(共产党抗战战例):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递交投降书,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纪念日,台湾经过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后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27抗战胜利原因:全民族团结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美、苏联等国和海外华侨的支持;中国人的英勇奋战。

28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1840—1945年)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

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败的局面)。

(2)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3)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4)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9重庆谈判的有关史实

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成为人民的普遍愿望;蒋介石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三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1935年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但谈判的焦点是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这两个问题最终未能达成协议。

30中国共产党中央转战陕北。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内战全面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进行的重点进攻。

31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32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战略决战

33渡江战役——决胜阶段。

1949年4月,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1927—1949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之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34开国大典的史实,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第一届政协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开国大典——新中国诞生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新中国诞生了。

35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①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人民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受奴役受压迫的屈辱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

国家的主人。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的胜利,是中国现

代史的开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6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时间:1953—1957年。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促进三大改造的完成;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37建设成就:

(1)重工业成就: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1956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③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成就:①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一五”计划重大成就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鞍钢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

机床厂)

历史作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8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北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坚

持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9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

立的标志

目的: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途径:(1)农业:引导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道路。

(2)手工业:引导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和平赎买政策 (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新政策)。

实质: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变革,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40“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1.背景: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据此确定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1)“ 大跃进”运动: 1958年,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但忽视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工农业发展的高速度。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表现:工

业上掀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农业上盛行“浮夸风”)。

(2)人民公社化运动:盲目建立、扩大人民公社,特点:“ 一大二公”(“大”是指规模大,“公”是指公有化程度高)。

3.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认识:

(1)探索失误的原因:对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规律。

(2)影响:“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挫伤人民积极性,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41“文化大革命”

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一场内乱。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迫害致死,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危害:极“左”错误思想泛滥;国家政权被削弱;民主与法制被破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文化教育事业被摧残,拉大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4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

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

主要内容:(1)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历史意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

(2)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3)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形成: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使我国农业摆脱长期停滞不前的困境;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大发展,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44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开始:1980年,设四个经济特区: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

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5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影响深远。同年,党的十四大宣布,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政策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施区域自治。

内容:(1)少数民族在本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区有: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内蒙古。

意义:(1)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

(3)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47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的构想:内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

意义:①“ 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②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之一。③ 有利于祖国统一,有利于港澳台的稳定、繁荣和发展。④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回归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途径(方法):一国两制。

(3)进程:①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正式收回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②中国于1999年12月20日正式收回澳门,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意义:港澳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8台湾海峡两岸的交往:

(1)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两岸民间团体的建立: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3)“九二共识”: 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4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意义(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3.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中心议题: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

(3)性质:是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4)意义: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

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为中国重返联合国奠定了基础。

50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美苏争霸等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

(2)过程:①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美国

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②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敌对关系结束,两国关系正常化(从对抗走向合作)。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

(2)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有利于世界和平、进步。51以我国参与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情况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以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立,1991年,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我国在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议,这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001年中国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是推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52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九年义务教育

普及、“科教兴国战略”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1)原子弹: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掌握了核技术,打破了帝

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导弹:1964年,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

地地导弹爆炸成功。

(3)人造卫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标志

着中国掌握了空间技术。

2.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3.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与科教兴国战略:

(1)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举措。

(2)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20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希望工程”是政府普及义务教育的最具影响力的公益性事业。

53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

影响

1.衣:改革开放以后,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现个性的方式。

2.食: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深入人心。

3.住: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

4.行:铁路、公路、高铁和航线增长很快,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世界古代史部分

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古代埃及:公元前3000年,尼罗河流域,法老的陵墓—金字塔,它是当时人们高超的建筑艺术和独特审美情趣的体现,也是古埃及文明的见证。

2.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发种姓制度(等级制度),将人分为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干最低贱的职业)四个等级。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雅典民主政治表现:①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

②以抽签方式产生除十将军外的各级官职;③国家为保证公民积极参加城邦政治活动为

他们提供津贴。

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1.公元646年,日本政局动荡,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效仿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史称“ 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西欧城市兴起及其意义

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的意义:

(1)经济上: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集中的地区,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

(2)政治上: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并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封建大贵族,加速了国家的统一。

(3)文化上:市民阶级发展壮大,城市文学的出现,世俗大学的产生,不断积累的反封建宗教文化的意识,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基础并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

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1.马可·波罗来华: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来到中国,回国后写了《马可波罗行纪》亦称《马可·波罗行纪》,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2.阿拉伯数字:原本是印度人发明的,经过阿拉伯人传播,它成为世界人们共同的数字。马可·波罗来华和阿拉伯数字是世界文明和平交流的典型事例,作用:和平交往多以友好

经济、文化交流的方式展开,带来的是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

中考语文总复习笔记(1语音文字)

中考总复习笔记(1)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与运用 (一)语音文字 ●《考试说明》要求: 1.正确识记教材所涉及的常用汉字的音、形、义,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2.汉字书写规范、正确、端正、整洁 ●复习方略: 1.从“教材所涉及的常用汉字”可知考查范围在课本中,应让学生将1—6册课文中的重点注释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从音、形、义三方面温习一遍。 2.参阅《新支点中考经典》(张志余主编以下简称《新支点》) 附录一:中考常见多音多义字 附录二:容易读错的字 附录三:容易写错的字 3.经典范例:(见《新支点》) ●练习:(见《新支点》之“经典试题”和“经典预测”) ●考点过关检测:(见《新支点》) 附:七——九年级现代文重点字音辑录 七年级上册 瞬(shùn)间、嶙峋(lín.xún)、眩(xuàn)、啜(chuò)泣、小憩(qì)、擎(qíng)天撼(hàn)地、忍俊不禁(jīn)、濯(zhuó)、十姊(zǐ)妹、窖(jiào)、泯(mǐn)、厄(è)运、猝(cù)然、酝酿(yùnniàng)、黄晕(yùn)、髻(jì)、栀(zhī)子、唱和(hè)、肥硕(shuò)、鳊(biān)鱼、乌桕(jiù)、寥(liáo)阔、枯涸(hé)、清冽(liè)、梦寐(mèi)、骸(hái)骨、猛犸(mǎ)、峰峦(luán)、一霎(shà)间、喑哑(yīnyǎ)、静谧(mì)、颚(è)、莴苣(wōjù)、嗉(sù)囊、喙(huì)、丫杈(chà)、粼粼(línlín)、匿(nì)笑、滑稽(jī)、陛(bì)下、赐(cì)、御聘(yùpìn)、爵(jué)士、鲛(jiāo)人、女娲(wā)、孪(luán)生、莽莽榛榛(zhēnzhēn)、哞哞(mōu)、酥(sū)、踉踉跄跄(liàngqiàng) 七年级下册 确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皂荚(jiá)树、油蛉(líng)、斑蝥(máo)、臃肿(yōng.zhǒng)、珊瑚(shānhú)、敛(liǎn)、人迹罕(hǎn)至、蝉蜕(tuì、盔(kuī)甲、坳(ào)、鸡毛掸(dǎn)子、玉簪(zān)花、骊(lí)歌、木屐(jī)、哽(gěng)、炽(chì)痛、谰(lán)语、镐(gǎo)头、曛(xūn)、铤(tǐng)、弥(mí)高、沥(lì)尽心血、虞(yú)迥(jiǒng)乎不同、气冲斗(dǒu)牛、踌躇(chóuchú)、磐(pán)石、归省(xǐng)、行(háng)辈、惮(dàn)、撺掇(cuān.duo)、凫(fú)水、亢(kàng)奋、羁(jī)绊、蓦(mò)然、冗(rǒng)杂、戛(jiá)然而止、水门汀(tīng)、颦蹙(píncù)、嗔(chēn)视、叱咤(chìzhà)风云、尽态极妍(yán)、拽(zhuài)、毛骨悚(sǒng)然、怏怏(yāngyāng)不乐、毋(wú)宁、羸(léi)、告罄(qìng)、)、斫(zhuó)、泅(qiú)、眼睑(jiǎn)、眸(móu)、咩(miē)、悲怆(chuàng)、娴(xián)熟、抽搐(c hù)、剽悍(piāohàn)、窥伺(kuīsì)、疮痍(chuāngyí)、阔绰(chuò)、庇荫(bìyìn)(也写作“荫庇”)、遒(qiú)劲、 八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九年级教案学案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笔记语音文字

中考总复习笔记( 1)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与运用 (一)语音文字 《考试说明》要求:1.正确识记教材所涉及的常用汉字的音、形、义,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2.汉字书写规范、正确、端正、整洁 复习方略: 1.从“教材所涉及的常用汉字” 可知考查范围在课本中,应让学生将1—6 册课文中的重点注释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从音、形、义三方面温习一遍。 2.参阅《新支点中考经典》 (张志余主编以下简称《新支点》 ) 附录一:中考常见多音多义字附录二:容易读错的字附录三:容易写错的字 3.经典范例: (见《新支点》 ) 练习:(见《新支点》之“经典试题”和“经典预测” ) 考点过关检测: (见《新支点》 ) 附:七——九年级现代文重点字音辑录 七年级上册 瞬(sh u n)间、嶙峋(I i n.x u n)、眩(xu a n)、啜(chu o )泣、小憩(q i )、擎(q i ng)天撼(h a n)地、忍俊不禁(j i n)、濯(zhu o )、十姊(z 1 )妹、窖(ji a o)、泯(m 1 n)、厄(e) 运、猝(c u )然、酝酿(y u nni a ng)、黄晕(y u n)、髻(j i )、栀(zh 1 )子、唱和(h e )、肥硕(shu o )、鳊(bi a n)鱼、乌柏(ji u )、(寥a o)阔、枯涸(h e )、清冽(li e )、梦寐(m e i)、骸(h a i)骨、猛犸(m a )、峰峦(lu a n)、一霎(sh a )间、喑哑(y 1 ny a )、静谧(m i )、颚(e )、萬苣(w o j u )、嗦(s u )囊、喙(hu i )、丫杈(ch a )、粼粼(I i nl i n)、匿(n i )笑、滑稽(j 1 )、陛(b i )下、赐(c i )、御聘(y u p i n)、爵(ju e ) 士、鲛(ji a o) 人、女娲(w a )、孪(lu a n)生、莽莽榛榛(zh e nzh e n)、哞哞(m o u)、酥(s u )、踉踉跄跄(li a ngqi a ng) 七年级下册 确凿(z a o)、菜畦(q i )、桑葚(sh e n)、皂荚(ji a )树、油蛉(l i ng)、斑蝥(m a o)、臃肿(y o ng.zh o ng)、珊瑚(sh a nh u )、敛(li a n)、人迹罕(h a n)至、蝉蜕(tu i、盔(ku 1 )甲坳(a o)鸡毛掸(d a n)子、玉簪(z a n)花、骊(l i )歌、木屐(j 1 )哽(g e ng)、炽(ch i )痛、澜(l a n)语、镐(g a o)头、曛(x u n)、铤(t 1 ng)、弥(m )高、沥(l i) 尽心血、虞(y U迥(ji o ng)乎不同、气冲斗(d o u)牛、踌躇(ch o uch u )、磐(p a n) 石、归省(x ing)、行(h a ng)辈、惮(d a n)、扌窜掇(cu a n.duo)、凫(f u )水、亢(k a ng) 奋、羁(j 1 )绊、蓦(m o )然、冗(r o ng)杂、戛(ji a )然而止、水门汀(t 1 ng)、颦蹙(p i nc u )、嗔(ch e n)视、叱咤(ch i zh a )风云、尽态极妍(y a n)、拽(zhu a i)、毛骨悚(s o ng)然怏怏(y a ngy a ng)不乐毋(w U )宁羸(l e i)告罄(q i ng))、斫(zhu o )扌泅(qi u )、眼睑(ji a n)、眸(m o u)、咩(mi e )、悲怆(chu a ng)、娴(xi a n)熟、抽搐(ch u )剽悍(pi a oh a n窥伺(ku 1 s i )疮痍(chu a ngy i )阔绰(chu o )庇荫(b i y i n) (也写作“荫庇”)、遒(qi u )劲、 八年级上册 绥靖(su i j i ng)、阌(w e n)乡、疟(y a o)子、寒噤(j i n)、蹿(cu a n)、仄(z e )歪、箧(qi e )、差(ch a i)使、簌簌(s u )、蹒跚(p a nsh a n)拭(sh i )、箸(zh u )、凼(d a ng)、聿(y U)、尴尬(g a n' g a )、伛(y u )、愧怍(zu o )、吊唁(y a n)、匀称(ch e n)、惟妙惟肖(xi a o)、轩榭(xu a nxi e )、嶙峋(l i nx u n)、额枋(f a ng)、藻(z a o)井、磬(q i ng)、鎏(li u )金、伧(c a ng)俗、孕(y u n)育、销声匿(n i )迹、蟾蜍(ch a nch u )、鸟臀(t u n)目、褶(zh e )皱、朝汐(x i )、归咎(ji u )、藩(f a n) 篱、

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中国近现代人物和民族精神

中国近现代人物和民族精神 一、主要人物活动及评价 1、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①辛亥革命前:a、1894年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b、1905年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c、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②辛亥革命中:a、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c、妥协退让,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使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 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a、在中共和苏联帮助下,改组国民党,与中共合作;b、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c、1924年建立黄埔军校;d、1925年孙中山逝世。 2、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①土地革命时期②解放战争时期,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参与指挥淮海战役;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二、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或:爱国主义,民主与科学,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勇于探索和创新,追求真理敢于反传统,个性解放、宣扬个性等。

2、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3、长征精神——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4、抗日精神——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 延安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重心是在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 5、抗美援朝精神——①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②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⑤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6、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 7、铁人精神——“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创业精神。8、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9、“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

古代亚非文明和欧洲文明训练含答案(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古代亚非文明和欧洲文明训练含答案(2019年中考历 史总复习) 主题一古代亚非文明和欧洲文明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用时:______分钟 一、选择题 1.(2018?无锡中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小组选出的“解说员”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所选专题的相关资料。有一组的解说员展示搜集的材料如方框所示。请你判断其所选的专题是( ) 1.位于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2.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金字塔。 3.其统治者称“法老”。 A.古代印度B.古代埃及 C.古巴比伦D.古代希腊 2.(2018?青岛中考)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A.体现自由平等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3.(2019?原创题)古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关于“古代印度文明成果展”的活动,你认为下面内容与这一主题无关的是( ) 4.(2018?郴州中考)公元前6世纪,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在这种情况下,释迦族王子释迦牟尼出家苦行修道,7年后,终于悟道成佛,创立了( ) A.道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5.(2018?聊城中考)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 A.强调公民的平等B.保护公民的隐私 C.保护公民的财产D.表达生者的敬意6.(2019?原创题)在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但有人说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其“狭隘”之处体现在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群体只有( ) A.成年男性公民B.妇女、外邦人

2019年中考历史考纲新变化

增加部分: 一、中国古代史 1.中华文明的起源 识记陈胜、吴广起义 2.统一国家的建立 运用结合西汉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难度方面较去年有所加深)3.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识记宋代的社会生活 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识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5. 思想文化 识记《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二、中国近代史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识记邓世昌的事实 运用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关系(难度加大,2013年为理解) 2.近代化的起步 识记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理解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难度降低,2013年为运用) 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 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难度降低,2013年为运用) 4.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理解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难度降低,2013年为运用) 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识记重庆谈判 三、中国现代史 1.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理解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运用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理解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四、世界古代史 1.史前时期人类与上古人类文明 理解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难度加大,2013年为识记) 五、世界近代史 1.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识记达芬奇 运用结合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2.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理解认识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型与残酷性 3.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识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4.第二次工业革命 理解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难度加大,2013年为识记) 5.第一次世界大战 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6.科学与思想文化 识记《向日葵》与《英雄交响曲》 六、世界现代史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理解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法法西斯的暴行 3.第二次世界大战 理解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4.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识记科索沃战争 5.科学技术和文化 理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七、安徽史 1.古代篇 识记名医华佗;淝水之战; “宋画第一”李公麟 2.近代篇 识记献身革命的皖籍志士;安徽近代经济的缓慢发展;近代教育的兴起 删减部分: 一、中国古代史 1.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识记夏朝建立的史实 2. 统一国家的建立 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历史中的作用 识记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运用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4.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识记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识记雅克萨之战 6.思想文化 识记了解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二、中国近代史 1.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运用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中考必备》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中考必备》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中考必备》 背景:教育部关于〈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而 我省近年的中考语文考试试题为了贯彻考试改革的精神,首先在内容上做了调整,考试偏重于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突破了“以本(课本基本篇目)为本”的命题范围,阅读局部 选取课外资料,重视课内到课外知识点的延伸迁移。第二,调整了主观型试题和客观型试题的比例,适当压缩客观试题,充沛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第三,试卷的结构板块明晰,试卷分为“语言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 四个局部构成。第四,中考语文试题体现一定的人文色彩,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考查内容更趋向学生对文本独特的阅读感受,即人与文本的对话。 为能在中考中取得更好成果,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拟定备考计划和详细的复习战略。我们始终相信:胜利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一、认真解读《考试说明》,强化目标意识 《语文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直接依据,为了不走弯 路,提高复习的效率,我们认为老师自身应该先认真解读《考 试说明》,明确考试方向,洞察考试热点,同时学生也要在 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中所列考项,明确目 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潜心钻研中考命题,研讨预测命题方向。近两年我 省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 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 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和“作文”四大板块(还有和加题)。试题内容也坚持相对 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 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 文的阅读,最后是作文的写作(今年应该还是考话题作文)。 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 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 板块简单说明。

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1. 列举古代、近代和当代中日关系发展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1)古代:①特点:友好往来,源远流长。②事例: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 (2)近代:①特点;发动战争,侵略中国,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②事例:(日本学习西方列强后侵略第一个老师的事例) 19世纪的侵华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当代: ①特点;既合作又斗争。 ②事例:合作--1972年中日建交、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斗争--东海油汽田危机、钓鱼岛危机 2.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如何改善?1972年,中日建交。 3. 目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什么? 近年来日本政界右翼势力抬头,屡次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罪行;首相等参拜靖国神社,为法西斯分子招魂的事件。 4.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为什么产生不同的结局?不同的结局给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两次侵略战争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指挥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影响: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影响:扭转了一百年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启示: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大世界和平力量,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灾难,亚洲人民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 5. 从中日战争中,日本可吸取的历史教训有哪些? ①放弃军国主义,走和平发展之路;②正视中日关系史的那段不幸经历,用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国民和青年时代;③警惕和禁止任何形式的军国主义思潮和势力的重新抬头;④要珍惜和维护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要随着时代的前进推动中日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6. 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和政治大国抬头的表现有哪些? 从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对外侵略的罪行到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从日本对外派遣自卫队参与国际重大军事活动,从日本要求修宪到要求加入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初中三年全部历史知识点大全(精华版)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

中考英语状元笔记及知识点集

初一年级(上)★初一年级(下)★ 【知识梳理】 I. 重点短语 1.Sit down 2.on duty 3.in English 4.have a seat 5.at home 6.look like 7.look at II.重要句型 1.help sb. do sth. 2.What about…? 3.Let’s do sth. 4.It’s time to do sth. 5.It’s time for…8.have a loo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4208903.html,e on 10.at work 11.at school 12.put on 13.look after 14.get up 15.go shopping 【知识梳理】 I. 重点短语 1.a bottle of 2.a little 3.a lot (of) 4.all day 5.be from 6.be over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4208903.html,e bac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4208903.html,e from 9.get down 10.go shopping 11.have a drink of 12.would like 13.get home 14.get to 15.get up 16.have lunch 17.have supper 18.listen to 19.not…at all 20.put…away 21.take off 22.on a farm 23.in a factory 24.have a look 25.have breakfast 26.do the shopping 6.What’s…? It is…/It’s… 7.Where is…?It’s…. 8.How old are you? I’m…. 9.What class are you in? I’m in…. 10.Welcome to…. 11.What’s …plus…?It’s…. 12.I think… 13.Who’s this? This is…. 14.What can you see?I can see…. 15.There is (are) …. 16.What colour is it (are they)? It’s (They’re)… 17.Whose …is this?It’s…. 18.What time is it? It’s…. III.交际用语 1.Good morning, Miss/Mr…. 2.Hello! Hi! 3.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4.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thanks. And you? 5.See you. See you later. 6.Thank you! You’re welcome. 7.Goodbye! Bye! 8.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9.Here you are. This way, please. 10.Who’s on duty today? 11.Let’s do. 12.Let me see. IV.重要语法 1. 动词be 的用法; 2. 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用法; 3. 名词的单复数和所有格的用法; 4. 冠词的基本用法; 5. There be 句型的用法。 【名师讲解】 表示在某 There is a bird in the tree. 树上有只鸟。There is a picture on the wall. 墙上有张图。 27.throw it like that 28.do one’s homework 29.in the middle of the day 30.in the morning / afternoon/ evening II.重要句型 1.Let sb. do sth. 2.Could sb. do sth.? 3.would like sth. 4.would like to do sth. 5.What about something to eat? 6.How do you spell …? 7.May I borrow…? III.交际用语 1.—Thanks very much! —You're welcome. 2.Put it/them away. 3.What's wrong? 4.I think so. I don't think so. 5.I want to take some books to the classroom. 6.Give me a bottle of orange juice,please. 7.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8.Don't worry. 9.I’m (not) good at basketball. 10.Do you want a go? 11.That's right./ That‘s all right./ All right. 12.Do you have a dictionary / any dictionaries?Yes, I do. / No, I don’t. 13.We / They have some CDs. We / They don’t have any CDs. 14.---What day is it today / tomorrow? ---It’s Monday. 15.---May I borrow your colour pens, please? ---Certainly. Here you are. 16.---Where are you from? ---From Beijing. 17.P lease give it / them back tomorrow. OK. 18.---Where are you from? ---From Beijing. 19.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in New York? 20.---Do you like hot dogs? ---Yes, I do. ( A little. / A lot. / Very much.) ---No, I don't. ( I don't like them at all.) 21.---What does your mother like? ---She likes dumplings and vegetables

中考语文总复习排序类强化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总复习 排序类 答题技巧: 1.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 (1)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 (2)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 2.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 (1)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 (2)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3)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强化训练: 1.将下列几句填在横线上,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太平山有山顶公园,,万种柔情,弥漫山间。 ①星月交辉,灯彩明天②公园里草地茵茵,如丝绒 ③有情侣双双,偎依于石凳石栏喁喁低语④好风如水,极清幽雅静 ⑤松风飒飒,似古乐 A、③④①⑤② B、②⑤①④③ C、③②⑤①④ D、

②①④⑤③ 2.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的内容,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①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 ②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一摊摊反射着阳光 ③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 3.将①—④句填在文中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淡淡的夕阳下,一只小艇载着我们向湖的上游驶去。两岸的峰峦倒立在湖里,一色青青,情意缱绻地伴送着游人。 ①仰望天空,云片悠然地在移动,低视湖心,另有一个天,云影在徘徊。 ②粼粼水波,像丝绸上的细纹,光滑嫩绿。 ③往远处望,颜色一点深似一点,渐渐变成了深碧。 ④湖面上水波不兴,船像在一面玻璃上滑行。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2019年中考历史涉及的周年热点问题(纪念大事件)

2019年中考历史涉及的周年热点问题(纪念大事件) 中国古代史 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3.589年:隋朝统一;1430周年 中国近代史 1.1689年,中俄签订第一个东端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330周年 2.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180周年 3.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葡萄牙》签订,175周年 4.1864年,天京的陷落,155周年 5.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5周年 6.1894年,平壤战役;125周年 7.1894年,黄海战役;125周年 8.1894年,辽东半岛战役;125周年 9.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成立兴中会,125周年 10.1899年,“门户开放”政策提出,120周年 11.1899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120周年 12.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05周年 13.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 14.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黄埔军校建立,95周年 15.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90周年 16.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开始,85周年 17.1944年,豫湘桂战役,75周年 18.1949年,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70周年 19.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南京解放,70周年 20.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1.1949年,人民海军,70周年 22.1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65周年 23.1954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65周年 24.1954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65周年 25.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 26.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71页图片 27.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40周年 28.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35周年 29.1984年,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35周年 30.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5周年 31.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35周年 32.1999年,澳门回归,20周年 33.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20周年 34.2014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提出,5周年(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完整版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专题一: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知识点储备】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扬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三、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四、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十五、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六、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七、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四、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五、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六、议论文论证方法作用分析 答题方式: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 七、小说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八、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019中考热点历史小短文大全

2019中考热点历史小短文大全 1.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出图片反映史实之间的联系性。) 【答案】给分要点:自拟题目;(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答案要点: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诞生.-------1918年,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 ----1921年,中共成立.-----经过28年奋斗,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 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 2.请依据下面图片反应的历史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答案】给分要点:自拟题目;(如危机下的改革或 20世纪中美成功的改革或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比较罗斯福新政与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背景.特点.影响,得出启示. 3.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出图片反映史实之间的联系性。)

十月革命井冈山会师 【答案】给分要点:自拟题目;(如马克思主义发展或中俄革命道路)答案要点: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中俄发生革命,国情不同, 中俄革命道路不同,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4.观察下列图片,自拟标题,写一篇短文,阐述其内在的历史联系,要求符合史实,逻辑严谨,语句顺畅,字体工整,无错别字,限80-120字。 1868年的日本康有为 【答案】给分要点:自拟题目;(如近代中日的改革或改革是半殖民地自强的手段)答案要点.殖民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走上侵略扩张--------发动甲午战争--------公车上书,戊戌变法. 5.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出图片反映史实之间的联系性。) 中国一五计划苏联二五计划 【答案】给分要点:自拟题目;(如中苏工业化道路)答案要点:1928---1937苏联两个五年计划,1953---1957一五计划的联系,特点,意义.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19世纪中期,法国的一名外交官对两个“联合的民族”在抢掠方面的“特点”进行对比:法国人毫无章法,甚至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而英国人则是有组织有安排、有条不紊。该“抢掠”发生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2.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历史人物往往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能正确说明中国近代化历程顺序的是() A.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B.张之洞、康有为、李大钊、孙中山 C.林则徐、孙中山、李鸿章、康有为 D.统一战线的道路 【答案】A 3.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反映了当时共产党要走() A.城市中心的道路 B.国共合作的道路 C.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统一战线的道路 【答案】C 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查找到一份发生于“民国三十八”大事件的历史资料,下列不应该出现在该资料的事件是() A.东瀛束手,九州同庆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开国大典举行,新中国成立 D.北平和平解放 【答案】A 5.“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场战争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是()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③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6.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B 7.五芳同学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总结,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考语文状元笔记及知识点集

中考语文状元学习方法经验谈 一、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目标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尤其如此。目的越明确,学习积极性就越高;目标越宏伟,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学习意志就越坚强。目标有大目标,小目标,有远期的,也有近期的,小到一节课,大到一生的志向都属于此范畴。小目标要从属于大目标,近期目标要为远期目标做铺垫。确定学习目标要根据一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低不利于意志的培养,太高不仅不利于目标的实现,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二)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手段。首先要有来年搞好的记忆习惯。不论是哪门学科都有背诵的任务,要求背诵的必须背诵,以形成习惯。再就是根据遗忘规律去记忆,即即使的重现,勤复习、多复习。当天的内容当天复习,本周的功课周复习,一月还有小复习,考前再做总复习,这样学习才记忆牢固,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三)抓好学习环节的关键 学习可分为四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每个环节都有其特点,也有其关键。 预习:预习要养成习惯,习惯很重要,既然是习惯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预习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在学习曰挤时间,也可以在周末,还可以在节假曰。预习要找难点,找难点的目的是就是

要攻破它,这是预习的关键。这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一个人的能力,更会磨练一个人的意志。 听课:听课是学习时最重要的环节,会听课意味着会抓重点,能理解老师的意图。 复习:复习要摸规律,复习的目的是把学习内容进一步巩固、掌握,以便摸清其内在规律,在运用中举一反三。 作业:作业要独立完成,典型的内容要反复练习,这样才能形成技能技巧。 (四)及时做好笔记与作业 记性好不如烂比头。记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听课习惯,好笔记不是全记,不是漏记,不能只听不记,更不能只记不听。可以记在课本上、教学内容附近,这样记录的内容不易丢失,又易和教学内容相联系,既实用,又利于今后复习。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习的知识。多数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不复习就急于做作业,这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做作业前首先阅读一遍课本内容,和老师讲课的内容对照一下,看一看是否一致。这样做等于及时地复习了一遍,3然后再做作业,既快速又能保证作业质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五)交叉学习效果好 不少同学在读书学习时,长时间单一的学习同一内容,表面上看时间用了不少,但效果并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 脑卫生学者告诉我们,人的大脑皮层细胞是有分工的,学习不同学科的内容回引起不同部分的兴奋。大脑长久接受同一类信息刺激,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