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必修三教材练习参考答案(人民版)1

历史:必修三教材练习参考答案(人民版)1

历史:必修三教材练习参考答案(人民版)1
历史:必修三教材练习参考答案(人民版)1

人民版·必修三·教材练习参考答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百家争鸣

[议一议] 法家怎样论述改革的意义?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种思想的文化意义?

答案提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通过变法改革适应社会发展这种改革的思想包含有合理的因素,体现了进步的历史观。

[想一想]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么在这样的时期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

答案提示: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衰微,诸侯国迅速发展,出现了争霸的局面。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转变成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为了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国诸侯争用客卿,采取礼贤下士的态度。政治上的宽松,打破了西周以来的“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学移民间,大批的知识分子脱颖而出,站在各自的利益上发表论说,传播著述,以求他们的政治理想得以实现,于是中国思想史上出现了一个最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

[自我测评]“六经”包括哪些典籍?答案提示:《诗》、《书》、《礼》、《乐》、《易》、《春秋》。

[材料阅读与思考]

1.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对于推行改革有怎样的意义?

答案提示:他认为如能强国利民,可以不法古,“不循其礼”。反驳了“法古天下,循礼无邪”的守旧观点,大胆破除传统的禁锢,从而促使秦孝公确定变法图强的决心。

2.商鞅既然批评效法古人,为什么在论辩中仍然要以古人事迹作为驳斥对方的依据呢?

答案提示:商鞅在论辩中所列举的古人的事迹,都是古人不因循先人的典型事迹,可以反证他“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的理论。他要效法的是这些古人的做事原则而非具体做法。另一方面,商鞅在论辩中仍然要以古人事迹作为驳斥对方的依据,也说明我们民族尊古的传统有十分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即使改革家也难以彻底摆脱这种影响。而论辩中用古人事迹说明问题,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也是一种有利的策略。

第二节儒学的兴起

[想一想]

1.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答案提示: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体现的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和国家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的威胁。

2.汉武帝是以“雄才大略”著称的帝王。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中,能不能总结出汉武帝有哪些突出的历史成就?这些成就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政策有何关系?

答案提示:汉武帝改革仕进制度,大力选拔人才;实行“推恩令”,解决了诸侯王和中央政权分庭抗礼的

问题;惩治豪强,打击不法贵族;推行盐铁官营;铸“五铢钱”,统一货币;抗击匈奴,保持了北方边疆的和平稳定;开通丝绸之路。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提拔儒生担任高级行政职务,为以上政策的制定和推行进行了理论准备和人才准备。

[议一议]

1.《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经亲自到太学讲学,和诸位儒生就儒家经典的内容相互辩论,前来太学门前围观听讲的人不可胜数。汉明帝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答案提示:说明了儒学地位的提升。说明了汉王朝最高统治者对儒学和教育文化的重视。

2.古代儿童启蒙读本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我们今天应当怎样来看待这种文化现象?

答案提示:反映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能够因学得仕,并不受到家族等级的严格限制,也反映了社会对文化的普遍重视。另一方面,知识分子以仕途为惟一理想归宿,人人汲汲于功名利禄,使得专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知识分子寥若晨星。中国古代士人价值取向和社会人才流向的这一特征,也是导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严谨完备以及科学的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我测评] 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了怎样的文化趋势?

答案提示:反映了儒学地位提升,统治者注重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

[材料阅读与思考] 谈谈你对“焚书坑儒”事件及其影响的看法。

答案提示:先对文中两段史料关于“焚书坑儒”的态度进行阐述与分析,然后再阐明自己对这一事件及其影响的看法。注意“焚书坑儒”事件发生的特殊背景,以及儒学在秦灭亡的历史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节宋明理学

[想一想]

1.《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为什么理学家特别重视“寻找孔颜之乐”?

答案提示:理学家认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的境界。仁者不但能化物于无形,而且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这应当就是所谓“孔颜之乐”。而传统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仁,这体现在传统儒学家的言行中。

2.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介说他是“自胡来入我中国”?

答案提示:石介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儒学学者有意将在文化渊源上原本属于中原文化的道家之学及道教归于与中原文化有本质区别的蛮夷文化的范畴之内,以贬低道家文化,进一步抬高儒学的地位。

[议一议]

1.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为什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知识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世袭制:夏朝王位世袭制确立,家天下形成,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宗法制: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 目的: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族的地位。 (1)特点 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 ②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结合。 ③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④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2)作用 ①对西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是西周政治的建制原则和指导思想。 ②对后世: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日常生活观念。如修族谱、认祖归宗、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甚至过分强调家庭本位和重视人情关系等。 商朝时期实行宗法制。 3、分封制 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 基本内容:①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A、王族(姬姓贵族);B、功臣;C、先代贵族等;齐、鲁、燕、卫、宋、晋 权利和义务:受封者获得世袭的统治权,但承担一定的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 影响:A、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疆域。B 弊端: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形成割据混战局面。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C、“宗”是“分”的主要依据和血缘纽带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六王毕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秦王朝。 2、四海一 北击匈奴 蒙恬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设九原郡 统一岭南地区 修灵渠(最初服务于军事)沟通湘水和漓水,岭南设郡(南海郡),归入中央王朝管理的开始 “西南夷” 开辟“五尺道”,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开始 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它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它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加强了中原和边疆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促进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秦统一后,中国社会进入快速发展一途。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新-课-标-第-一-网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精}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国是较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较早地走向完备和成熟。中国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汉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此后,官僚体制和行政机构的设置与管理制度的调整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晚清时期,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王朝政治终于走向末日。但是,传统的历史惯性依然影响着近代政治生活。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历史之长久,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学习有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知识,有益于全面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也有益于深刻理解今天中国的国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含义是() A.礼仪礼节B.政治制度C.风俗习惯D.国家政权 2.从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中可以体现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 A.权力高度集中B.王权与神权结合C.严格的等级差别D.君主专制独裁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建立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4.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请你设计一套邮票(4枚),力求多元化地展现秦朝的面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下列内容最为恰当的是() ①商鞅像②秦始皇像③秦半两钱④西安兵马俑⑤秦长城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5.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6.汉代负责“周行郡国,省察治政,黜陟能否,断理冤狱,以六条问事”的官员是() A.丞相B.太尉C.刺史D.御史大夫 7.选官用人乃国之大事,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的主要选官制度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恩荫制 8.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缚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皇帝最终采取了崔佑的意见。崔佑所属的部门应该是()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参知政事 9.隋唐时期社会全面繁荣,具体表现为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发达、文化的兴盛等方面。史学家们在总结其原因时,曾归结为“得益于政治制度的创新、成熟与完善”。其中三省六部制的成熟与完善体现在() A.既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B.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 C.机构运作程序合理D.负责皇家与国家的官署与官吏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 10.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此做法的最主要考虑是() A.增加财税B.多安置官吏C.给予地方更多权利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1.东汉尚书台、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A.宰相权力不断削弱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文臣地位不断提高D.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12.“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俱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题精选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题精选 1、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本师异道,异论,百 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材料二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 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 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 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声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是什么? ②阅读材料三,指出黄宗羲的思想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 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③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如何辨 证的对待? 2、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 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立伯雷《巨人传》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三……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 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又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材料四……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 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 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一千年的精神黑暗”是指什么?材料二中这个“现实的黑暗”又是指什么?“理 性的阳光”是指什么? ②以材料三中提出的“原则”为基础,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其历史影响是什么? ③根据材料四可以看出卢梭主张建立何种政体?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填空题

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道家:和; 儒家:、和;墨家:;法家:。 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孔子:①思想核心是;要求人 与人之间要 有助于缓和阶级矛盾,建立和谐社会 ②要求统治者、,,包含了民本思想。③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④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孟子: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主张; 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③。荀子:①主张施政以服人②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③。 3、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统治时期,儒学成为我国的 正统思想,是汉朝儒学的代表人物,是使儒学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他的主要主张有:①根据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 和的主张;汉武帝兴办,打破贵族子弟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子弟凭做官;同时提高_________ 4、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北宋:①人物:、。 ②基本主张:a、认为“”是万物的本原,认为先 有,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b、同时,把和 直接联系起来,认为“ .”③二程提出的认识论。

南宋:①人物:,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②基本主张:提出、。更认为“物”指 5、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家①自称自己为异端,破除对思想的迷信,指 出; ;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者的共同思想有:①政 治:;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的民主思想;主张以 取代,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 本权利。 ②重视对实际生活的了解,形成的思想,谈到的亡 国和亡天下的思想演变为“”的名言, ③是唯物思想家,同时具有思想. 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态度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智者学派:着名代表人物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他提出“”。智者学派反对。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 苏格拉底:①他倡导,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 ②他提出③指出的重要性④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的一个重要表现,它 使的学问 2、了解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薄伽丘的代表作, 作者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但丁的代表作,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的代表作,他最早提出要以代替,被称为。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练习题(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北京文综)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 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 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 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2. (广东历史)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古希腊的() A. 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3. (海南文综) 19 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 比美国更多地运用 18 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 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D.伏尔泰 4. ( 2008 广东单科, 20) 15 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 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 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 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 D. 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 5.( 2008 广东文基, 30)下列有关 16 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D. 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6. ( 2008 山东, 1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 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 是() A. B. C. D. 健康和聪明 7. ( 2008 海南单科, 9)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 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A. B. C. D. 8.(2008 海南单科, 10)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 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 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 洛克 B. 孟德斯鸠 C. 伏尔泰 D. 9. ( 2007 宁夏, 24)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 1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填空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填空 题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

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道家: 和;儒家:、和;墨家:;法家:。 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孔子:①思想核心是;要求人与人之间要 有助于缓和阶级矛盾,建立和谐社会 ②要求统治者、,,包含了民本思想。③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④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孟子: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主张; 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③。荀子:①主张施政以服人②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③。 3、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统治时期,儒学成为我国的正统思想,是汉朝儒学的代表人物,是使儒学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他的主要主张有:①根据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 和的主张;汉武帝兴办,打破贵族子弟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子弟凭做官;同时提高_________ 4、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北宋:①人物:、。②基本主张:a、认为“”是万物的本原,认为先有,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b、同时,把和直接联系起来,认为“

.”③二程提出的认识论。 南宋:①人物:,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②基本主张:提出、。更认为“物”指 5、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家①自称自己为异端,破除对思想的迷信,指 出;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者的共同思想有:①政治:; 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的民主思想;主张以 取代 ,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②重视对实际生活的了解,形成的思想,谈到的亡国和亡天下的思想演变为“”的名言, ③是唯物思想家,同时具有思想. 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态度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1)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①背景: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 ①含义: (2)宗法制②特点: ③影响: (1)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古 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①背景: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 ①含义: (2)宗法制②特点: ③影响: (1)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古 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精品)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4.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 2.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 3.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 4.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 难点和重点 ●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难点 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引入 图片呈现诸子百家: 师生互动:从学生的答案人手,自然过渡到百家争鸣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回忆百家争鸣的背景,为学习百家争鸣概况作好铺垫。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其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即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思想中,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呢? 【师生互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然后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做出解释。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教师提问】当时出现主要学派有哪些?他们的代表人是谁? 【师生互动】(一)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二)道家老子、庄子 (三)法家韩非子 (四)墨家墨子 【展示材料】材料一 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子曰:“有教无类。”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材料二:“苛政猛于虎” 【教师提问】依据材料、结合教材总结孔子的思想学说? (1)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关于仁,大家要把握四个命题: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设计教师:张启专1·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歌颂三元里:三元里抗英 知能一能知道三元里抗英斗争发生的背景,产生的影响 1、原因:清军_____ 清政府_______ 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 2、概况: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及附近103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的英军,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围攻。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但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人民群众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 3、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二)缅怀左宗棠:左宗棠收复新疆 知能二能知道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国际国内背景,过程,清政府如何加强西北的防务和管理1、背景: (1)国际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西北(俄英侵略新疆)、西南(英国侵略西藏)、和东南地区(日美侵略台湾) (2)国内背景:俄英竟相拉拢和控制阿古柏政权(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占喀什葛尔,两年后成立“哲得沙尔汗国”,1870年又侵占吐鲁番和乌鲁木齐等地。)1871年,俄军直接出兵强占伊犁。 2、目的: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策略:“先南后北,缓进急战”。 3、过程: 1876年左宗棠率军西征,在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消灭阿古柏势力,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1880年左宗棠赴新疆统筹军务。在哈密建立抗俄军事基地。曾纪泽与俄外交谈判中据理力争,于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中收回伊犁,但俄割占中国西部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4、结果:(清政府如何加强西北的防务和管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__行省___,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三)定格黄海英魂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知能三能知道黄海海战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具体史实,体会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1、黄海海战:(1)爆发: 1894 年9月,日军偷袭护送清军去朝鲜的中国北洋舰队,其仓促应战。(2)代表人物:丁、刘、邓、林、叶(3)过程:(回答书上31页学习思考问题。)(4)结果:直接结果: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主力尚存。最终结果: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原因:《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全国人民反对割地议和,怒斥清政府投降卖国。 (2)概况:①1895年5月,日军登陆台湾北部,台湾巡抚唐景崧逃跑。②台湾人民在丘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共同痛击日军。③结果:1895年10月,台湾全部沦陷。 (3)意义:台湾人民不畏强暴、为保护祖国神圣领土,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专题四专题整合

专题四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四大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三次巨变: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 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二、重大历史线索 1.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之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 (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4)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大理论成果。 三、题型应用体验 提示、启示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择素材看:从特定材料中感悟认识,提炼方法。 2.从考查功能看: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能力要求强、思维灵活度大,能充分发挥选择性试题的功能。

【典型例题】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之后发动了“大跃进”运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挫折;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日新月异。这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 ) A.适应国际形势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条件 B.建设社会主义要由注重数量转变到注重质量 C.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应该不断变化 D.建设社会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技法攻略】 析题干→一看“大跃进”结果: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 二看改革开放成果:成果显著,日新月异。 抓关键→“大跃进”运动失误原因是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改革开放成功原因在于实事求是,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明答案→本题最大启示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选D。 【针对训练】 1.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 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解析:根据“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可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教案范文整理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教案 课题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标要求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 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养成国际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通过介绍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事迹,使学生养成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重点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难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理由。

课时1课型新授课课时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修改意见 回顾上一课时内容 导入新课:以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导入。 【自主学习】 知识点1: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 思考问题: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进一步暴露出来,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给劳动人民带来灾难,使得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阶级基础: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1年和1934年法国里昂两次工人起义,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无产阶级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进行独立的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及其失败表明,革命斗争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胜利。 理论基础:欧洲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成果,特别是空想社会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自我测评】“六经”包括哪些内容? 答:《诗》、《书》、《礼》、《乐》、《易》、《春秋》。 【材料阅读与思考】阅读《商君书。更法》中的这段话,思考以下问题: 1、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对于推行改革有怎样的意义? 答:他认为如能强国利民,可以不法古,“不循其礼”。反驳了“法古天下,循礼无邪”的守旧观点,大胆破除传统的禁锢,从而促使秦孝公确定变法图强的决心。 2、商鞅既然批评效法古人,为什么在论辩中仍然要以古人事迹作为驳斥对方的依据 呢? 答:商鞅在论辩中所列举的古人的事迹,都是古人不因循先人的典型事迹。另一 方面,商鞅也说明我们民族尊古的传统有十分强大的文化影响力。 二、儒学的兴起 【自我测评】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了怎样的文化趋势?

答:反映了儒学地位提升,统治者注重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 【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先对文中两段史料关于“焚书坑儒”的态度进行阐述与分析,然后再阐明自己 对这一事件及其影响的看法。注意“焚书坑儒”事件发生的特殊背景,以及儒学在秦灭 亡的历史过程中的作用。 三、宋明理学 【自我测评】概括比较朱熹和王守仁对待人生修养的不同点。 答:朱熹主张人不能随心所欲。王守仁主张天道自在人心,恶由人心而生,善也 由人心而生。 【材料阅读与思考】我们应当怎样理解王阳明所说的“良知”? 答:“良知”的说法,出自孟子。王守仁借用“良知”一词,又指出“良知即是天理”“良知”就在人心中,不需要向外探求。 四、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局面 【自我测评】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思想。三者在本质上的区别的共同 点是什么?历史影响如何? 答:黄宗羲: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 之法,提出限制君权。经济上,认为工商皆本。顾炎武: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 出众治主张;学术上,提倡经世致用。 王夫之:政治上,循天下之公;哲学上,发挥古代“气一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及答案(人民版)

必修一(政治史)期末综合测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 (一)基础知识题(每题2分,40分) 1、在原始社会时期,贫富分化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 A、产品的积累 B、交换的扩大 C、生产力的发展 D、剥削的产生 2、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3、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法家思想的影响 B、儒家思想的影响 C、皇权意识的增强 D、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4、一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此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5、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 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列强在华利趋于一致 D、该政策不影响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 6、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7、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9、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10、当今美国交替上台执政的两党是①民主党②自由党③共和党④联邦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1、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平民的民主 B、贵族的民主 C、奴隶主的民主 D、国民的民主 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历程,导致其曲折反复的根据原因是 A、新贵族具有保守性 B、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发展水平不高 C、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 D、资产阶段缺乏斗争经验 13、“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句话说明 A、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B、议会还有不能做的事 C、议会也不是绝对权威 D、议会还要听从于某些人 14、“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恩格斯的这句话最适合于对下列哪一项的评价 A、法国的启蒙思想 B、空想社会主义 C、英国的宪章运动 D、巴黎公社 15、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主要在于其 A、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 C、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16、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道路。形成这一特点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重心在中心城市 B、小农经济仍占优势,城市敌对势力薄弱 C、俄国是个帝国主义国家,城市率领农村 D、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 17、“二战”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上述言论充分反映了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二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的对外扩张野心日益膨胀 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18、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是 A、戴高乐 B、阿登纳 C、布莱尔 D、施罗德 19、下列关于两极格局结束后日本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B、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谋求成为军事大国 D、有向海外派兵的可能 20、下列关于当今世界形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存在几大力量中心 B、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C、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D、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21、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22、在日本马关(今下关)春帆楼的中日谈判中,李鸿章说:“贵国何必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伊腾回答:“尚未下咽,饥甚。”此对话说明了 ①日本军国主义的强盗本性②汉奸卖国贼的奴才嘴脸③谈判中要有一定的策略④李鸿章以退为进的方法为保住清政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3、2002年3月16日,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召见美国驻华大使,就美国政府允许台湾所谓“国防部长”赴美“开会”向美国政府提出严正交涉。美国政府的这一行为①践踏了《联合国宪章》的精神②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③干涉了中国内政④改变了其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4、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说:“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对以上材料的正确理解是①宣布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②中国政府表示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③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务④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1999年,中美关系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而处于低点。1999年11月,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协议。2001年4月1日,南海撞机事件又给中美关系蒙上阴影。200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访华,2002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访美,中美关系再现曙光。两国关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波折,是因为 A、中美两国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分歧 B、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合作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题汇编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题汇编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题汇编 1、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本师异道,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材料二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化的正宗。——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化概论》 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视为当然,曰:此我声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是什么? ②阅读材料三,指出黄宗羲的思想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③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化的主要组成,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如何辨证的对待? 2、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立伯雷《巨人传》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三……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又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材料四……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