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

完整word版,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

完整word版,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
完整word版,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

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

1、中国地理景观的地域差异:总的来说中国地理景观的差异,首先表现为东西差异,其次表现为南北差异。首先,从宏观上看,中国景观差异为海陆差异,由东到西呈现为海洋景观、海岸带景观和陆地景观。在陆地上,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随着降水量的减少,依次呈现出受海陆分布影响的分异的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在东部季风区,自北向南,随着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变化,依次呈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异的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等自然景观。其次,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巨大水平地带性自然景观破碎化,呈现随海拔升高,逐渐递变成各种相似于水平地带性的自然景观类型,形成垂直带分异的自然景观谱系,由于东西地理差异,呈现出东南湿润海洋性山地垂直自然景观带谱系,到西北干旱区内陆型自然景观带谱系,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型垂直自然景观带谱系。最后,在自然景观多样和区域分异的基础上,伴随土地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中国还形成了东部发达的都市景观、中部较发达的城乡景观、西部欠发达的农牧景观。

2、自然环境的时空变化:①气候、季节变化明显。②季风降水不稳定③构造运动活跃

④地表起伏显著⑤易侵蚀的地表物质分布广泛

3、简述我国地势特征及其地理意义:

地势特征:地势较高,高差显著;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理意义:①中国西高东低,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控制着大河的走向,自西向东奔流,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②在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的地段河流下切,水力资源丰富,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发,另外陡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形障碍。③地势高低起伏较大的区域影响各个相同,使三大自然区差异加大;地势高差大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带谱,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中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4、、我国三大阶梯的分界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之间——昆仑山脉阿尔金山、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之间——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季风环流的特点:①冬夏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特别是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②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③雨热同季,利于农牧业生产,但降水不稳定,加剧旱涝等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原因:海陆之间的热状况不同;行星风系的年变化;青藏高原的隆起引起的高原季风环流影响。

6、水热结构特征

①冬寒冷夏热暖,冬季气温低,南北温度差异大

②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

③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低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北冷南热平原暖高原冷

④温度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带。

7、降水与干湿地带:①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局地受地形影响山地降水多于平地,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山地或是形成水汽运行的屏障,山谷形成水汽输送的通道)②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③降水变率大,降水年际变化大;④干湿地带;

8、水热组合与气候地带:①雨热同期②气候地带分异。东部季风区等.干燥度K =年潜在蒸发/年降水量;按照湿润1.0半湿润1.5半干旱4.0干旱

9、土壤地带:由于受东南季风影响强烈,热带与亚热带幅宽广,其中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与黄棕壤带自南向北依次排列,并呈东西向延伸,西侧直抵横断山系。土壤垂直带谱的结构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并常随着山体高度和山体形态的不同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10、植被地带:中国东部湿润半湿润区自南向北随温度递减,依次分布着热带季雨林及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落叶针叶岭;我国北方温带自东向西随降水量的下降,依次分布着湿润区针叶阔叶混交林——半湿润区森林草原——半干旱区草原——干旱区半荒漠及荒漠——极端干旱区荒漠等。

11、土壤-植被水平地带模式土壤-植被纬度地带模式土壤-植被经度地带模式土壤-植被高原水平地带模式/13、

12、土壤——植被垂直带谱与水平地带的关系变化特点:①山地垂直带谱以其所在的纬度(水平)地带为基带②东部湿润山地垂直带谱的结构,从南向北由繁变简,层次减少,垂直带的分布高度有由高而低的趋势③从东部湿润区到西部干旱区,随干旱程度加大,植被——土壤带的高度逐渐升高,带谱的结构趋于简化

13、河流径流地带我国年径流深分布总的趋势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可分为丰水带——多水带——过渡带——少水带——缺水带

14、现代地理景观形成中的重大事件:第四纪中国景观的形成演化,一方面受到全球性的事件,冰期与间冰期交替的气候控制,经历了气候的冷暖期交替、黄土的堆积与侵蚀、海退与海进等过程。另一方面,深受区域性事件系剧烈的新构造运动影响,经历了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现代季风形成、西北干旱化过程等。形成独特的三大景观区同时也经历了古人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15、理解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①东部地带自然条件优越区位条件理想,地区综合经济实力雄厚,人口稠密,大、

中城市比较发达。②中部地带地理位置重要,便于联系东部和西部,经济基础良好,分布着较多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加工工业,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③西部地带地域辽阔,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人口密度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城市化发展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16、中国人口结构特征

中国人口结构特征可以从性别比和年龄结构等自然构成,民族与文化结构的社会构成,城乡地域构成,职业等经济构成,以及分布与迁移等方面理解。

人口自然构成包括①性别结构不均匀②年龄结构进入成年型

人口社会构成包括①增长较快的少数民族人口②人口文化素质逐渐提高且地域发展不均衡人口就业与地域构成①从业人口增长,人口产业结构变化显著②城镇人口比例快速增长

17、人口密度时空格局变化的特点①距海越远人口密度越稀疏,②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与高原人口稀少,③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多,寒冷干燥地区人口少人口少④人口密度增加与耕地分布、城镇发展直接相关

18、中华民族的地理分布:①东半部汉族聚居、西半部少数民族集中②各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③汉族聚居于平原和丘陵,少数民族分布于山地和高原④城镇人口的民族构成比乡村复杂

19、中国城镇化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1、中国城镇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

2、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一样波动性较大

3、中国城镇化在很大程度上为政府主导

4、中国城镇化的二元结构性特点比较突出,我国城市发展和小城镇发展通常存在较大差距

影响:城镇化是一柄双刃剑,对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弊:沿海和内地城镇化的差距可能可能变大, 给城市带来廉价劳动力,但这又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加剧城市交通拥挤等导致原城市人群对生活满意度的下降,而人口流出地的经济发展又会跟不上节拍。我国的城镇化对我国的气候变暖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废气,废水排放更多。城市平均气温升高,还导致海平面上升。利: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我们的一些中小城市不断得到发展,而大城市更是挤入世界前列,这对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外交等各方面都有帮助。

20、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1)类型齐全分布广泛

(2)总量大人均量少

(3)数量减少后备不足

(4质量差异较大优质自然资源比重小

(5)可更新自然资源质量降低影响生态环境

21、自然资源的分布

(1)分布不均匀与经济发展需求的匹配性差。不同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质构造导致中国自然环境要素的地域差异大,形成了不均衡的自然资源分布格局(2)区域自然资源组合差异明显,与经济关系密切。由于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匀,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自然资源组合,可将全国分为8大区,各区之间自然资源结构差异较大。

22、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分为西中东三条路线,分别从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调水。(1)东线工程基本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像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2)中线工程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最后可达北京,天津。(3)西线则是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解决内蒙古,陕,甘,宁等区域的缺水问题。

23、核资源的优势和布局:核能的能量密度大,可以节省大量的耗竭性化石能源,极大地减轻了运输量;核能的地区适应性强;清洁,CO2零排放的性能有利于保护环境。中国核电站建设的布局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为经济发达、能源短缺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能源保障。

24、煤炭为什么占据中国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

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点决定了煤炭在能源利用中的基础主导地位,在短期内是不会动摇的。

25、中国的能源调配工程都有哪些?

北煤南送,西煤东运,北油南输,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26、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面临的问题:资源耗竭问题严重,经济增长效率低,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

27、人类遗产资源面临的问题:①自然灾害和自然侵蚀②非法开采狩猎③战争和冲突

④城市化和土地利用⑤水坝项目和水电站建设。

28、山地与人类遗产资源的关系

(1)立体山地为多种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地。

(2)山地的地质特征具有特殊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3山地地形复杂程度也与遗传周围环境的社会关系有关。

(4)山地也是多元文化的发生的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人文价值的遗产地。

(5)山地地貌的复杂组合还产生了大量的风光文化。

29、T字形战略部局结构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和东部沿海地带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施效率优先的倾斜战略,对东部沿海地带和长江沿岸地带优先实行,重点发展,从而形成了T字型战略布局结构。

30、我国的工业集聚区(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是以上海为中心,是我国实力最为雄厚的综合性工业基地。(2)京津唐地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重工业所占比重大于轻工业,是全国第二大,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3珠江三角洲地区,它是我国近年来工业发展最快最典型的外引内联的工业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轻型加工工业和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4)辽中南地区,以沈阳,大连为中心。主要是以重工业为中心,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是典范。

31、中国三大自然区特征:1.东部季风区:处于欧亚大陆东缘,地势相对低平,土层深厚,季风影响显著,风向和降水依季节变化,夏季多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气候湿润,河网纵横,由南而北随温度差异发育着不同类型的森林植被和土壤。人类对自然影响广泛而深刻,这里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活跃的地区。2.西北干旱区:位置靠近欧亚大陆中心,在中国的第二阶梯上,东南季风对其影响很小,加之有山脉横亘其上,因而气候为干旱或半干旱。河流稀少,主要为内流区。植被为荒漠、荒漠草原和草原,高山上有山地森林和高山草甸。土壤瘠薄,盐渍化常见。盆地中多有流动和半流动沙丘。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风沙危害和草原退化。3.青藏高寒区: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高度在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气温低寒,辐射强烈,风力强劲,在高原的腹地,由区外进入的水汽不多,但由于气温低,在高山之上仍有较多的冰川存在。植被主要为高寒荒漠与高寒草原。高原的东南部,植被垂直分布,主要是亚高山森林与高山草甸,河谷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

32、两条最重要的自然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中国的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400毫米等降水线;

33、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4、农业区划与农村经济区划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农业区划是农村经济区划的重要基础,农业区划是对发展农业的生产条件和资源的分析评价,对各区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关键问题,发展方向与建设途径的研究,它是农村经济区划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内容。农村经济区划是包括农业经济在内的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和布局的区域研究,是农业区划的发展和拓宽。区别:第一,农村区划主要研究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业)区域发展条件、结构和布局;农村经济(重点是一、二、三产业)区划主要研究农村经济区域发展条件、结构和布局。第二,农业区划主要研究农业生产本身的有关问题,农村经济区划则研究农村产业的投入产出,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体系,农业专业化和商品化发展方向,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第三,农业区划主要研究农业生产区域,农村经济区划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个区域的经济联系。第四,农业区划是一种自然-经济区划,农村经济区划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区划。

35、三大经济地带:东部地带是全国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实力雄厚、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中部地带是全国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西部地带是全国经济比较落后、人口比较稀少的地区。

36、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意义:是中国最高层次的经济区,较为客观地反映着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从总体上指出了我国由沿海到内地形成东中西三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职能的地带,为确定整个国民经济的战略部署和制定区域性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7、土地退化的基本特征:①类型多、分布广、面积大、发展快;②类型组合的地域差异大沿海人为影响土地退化的地带、东部人为加速土地退化地带、中部人为加速土地退化严重地带、西部自然-人为影响土地退化地带。北方以沙化、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为主要类型组合;南方以水土流失、石化(石漠化)、土地污染和潜育化为主要类型组合。③危害严重1.土地退化加剧土地资源短缺,影响食物安全2土地退化加剧自然灾害,影响生态安全3土地退化加剧贫困程度,影响社会安全4 土地退化降低固碳能力,加剧气候暖干化

38、水土流失的区域影响:水土流失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影响的核心在于水土资源的破坏和丧失。一方面:造成土地生产力的降低和丧失,使农业可持续条件丧失;另一方面,水土再分配是江河淤积、洪水泛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使经济损失,社会失稳。

39、沙漠化的成因:频繁的、超过临界起沙风的风力条件及其与干旱季节在时空分布上的一致性,是沙漠化发生发展的动力条件。以松散的沙质为主的地表组成物质,为沙漠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沙源,是沙漠化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降水量的不足和不稳定,构成了区域生态的脆弱性。而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地表失去植被保护,产生风蚀破口,是加速风蚀沙化的诱导因素。沙丘前移,沙丘活化,古沙翻新,就地起沙是沙漠化形成的机制与过程。

40、沙漠化的区域影响:①在沙漠化土地分布区域,由于植被盖度稀少或丧失,沙化地表的反射能力加大,导致气候干燥。②沙漠化过程破坏了土地资源的支持系统,使得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或丧失,直接危及当地人民的生存发展,加重贫困程度,甚至出现生态移民。③以风沙活动为标志的沙漠化,压埋、风蚀、填塞耕地、草场以及交通道路、房屋、水利和工矿设施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

④在沙漠化地区易形成沙尘天气和沙尘暴。⑤对于沙漠化地区来说,沙尘暴既是土地沙漠化的结果,又是土地沙漠化加剧的一个动力因素;对于下风地区来说,土地沙漠化使得过境气流的沙尘浓度累加,加剧沙尘暴的强度。

41、草地退化的成因:1.气候暖干化过程引发草地退化2.过度放牧和开垦土地加速草地退化3.载畜量与波动降水的不匹配加剧草地退化过程。

42、盐渍化的成因:盐化成因是指成土母质中的可溶性盐分,随水搬运至排水不畅的低平地段,在蒸发作用下累积地表,使土壤产生盐化。碱化成因是指土壤胶体从溶液中吸附钠离子的过程。

43、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一)自然灾害种类多且灾次频发。我国的主要灾种有洪水、旱灾、地震、滑坡、泥石流、冰雹等三十余种。(二)自然灾情严重。灾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大。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呈现出以东西分异为主,南北分异为次的特征,中国人口分布线以东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率高。

44、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水灾、台风灾害、旱灾、沙尘暴灾害、雪灾、冰雹灾害、崩滑流灾害、风暴潮灾害、赤潮、农作物病虫害。

45、环境污染形成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1)自然污染源的作用.自然污染源的存在是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在自然营力的作用下一种或几种化学元素可能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高度富集. (2)自然地理条件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在一定地域内,地形、气象、植被等条件对污染物建议特征有重要影响。 (3)自然地理条件对环境容量的影响。环境容量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以及污染程度的基本依据。(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1)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环境污染。 (2)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 (3)经济结构与环境污染。

46、环境污染的总体特征:(1)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在有些地区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2)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压缩型”、“复合型”特征(3)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引起的污染特征(4)面源与点源并存、有些地区面源污染区域严重。

47、大气污染的概况:从全国范围看,中国大气污染仍属于典型的煤烟型污染,但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一些大城市的大气污染类型正在由煤烟型向煤烟型与机动车污染混合型或机动车污染型转化。煤烟型污染中大气污染物以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为主。

48、生物多样性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物种多样性,中国的物种位于亚洲之首。

(2)遗传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基因的多样性。

(3)生态系统多样性,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身材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岸与海洋生态系统。

49、各类型生态系统受威胁现状:森林:森林面积减少,天然森林覆盖率下降,原始森林面积减少。濒危植物种比例下降或灭绝。森林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森林物种多样性衰减。

温带草原:超载放牧,土地退化;连年割草,耕地沙化;煤矿、油田开采,污染草原环境;乱杀滥捕野生动物。

荒漠

50、中国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条件:

(1)具有世界意义的代表性物种种类丰富的区域(2)生物种类比较丰富特有物

种多的区域(3)保存完整具有特殊植被类型或特殊生态系统类型的区域。至少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才,能成为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

51、中国的生态建设工程都有哪些?

(1)三北防护林工程,主要是为了根据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状况。

(2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主要是为了减少北京天津及其周边环境的风沙危害,主要表现在退耕还林,人工造林等。

(3)长江上中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4)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5)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6)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7)天然林保护工程

(8)退耕还林工程

(9)平原绿化工程

(10)退耕还草工程

名词解释

积温:一年内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简称积温。

土地利用:是人类为获取所需产品和服务而进行的土地资源利用活动

土地覆盖:指地球陆地表面的自然状态,植被和土壤是其主要的组成要素。

循环经济: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采取生态型资源循环经济发展方式

7918网:按照东部加密中部成网西部联通的布局思路,形成了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观南北的大通道,有七条首都放射线九条南北纵向线和十八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7918网

中心城市:是城市经济区的核心,也是城市经济区形成的第一要素。

城市中心性:是指一个城市为它以外地方服务的相对重要性,是衡量城市功能地位高低的重要指标

地理分区:是在对地球表层系统时空分异格局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融自然与社会指标体系为一体的地域划分。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

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失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土地退化:是指在自然和人类因素驱动下,土地质量变劣,土地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过程。

草地退化:是自然或人为因素驱动下的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突出的景观标志是牧草种类简化、草地变劣、第一性生产力下降、植被覆盖度降低及土产肥力下降,其结果是使草的环境容量持续衰减,承载牲畜能力趋于下降。

盐渍化:在特定气候水文地质及土壤等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以及人类引水灌溉不当,所引起的土壤盐化与碱化过程,主要是土地质量的退化。

荒漠化: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引起的土地退化,包括风蚀和水蚀导致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和经济特性退化,自然植被长期衰退

水土流失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层土壤的量的过程

环境污染: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于有害物质或有害因子进入环境,改变、干扰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干扰、破坏环境系统正常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功能并发生直接或间接不利于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变化。

生物多样性: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区的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

湿地:湿地系统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只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地理工程是人类利用与改造自然的一种工程行为,通常包括生态工程、环境保护工程、防灾减灾工程、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等

生态导向:推行生态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大胆地,合理地设计生态系统,使区域生态系统的时空分布,结构功能能够更好地与社会系统融为一体,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地域分异规律:指整个景观或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按确定方向发生有规律的空间分异的现象。

八年级上册地理笔记

八年级上册地理笔记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位置和疆域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1.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即:4°N~53°N 即:主要在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 二.疆域辽阔,海陆兼备 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处 1.我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 最西端在: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有14个陆上邻国 2.我国有6个隔海相望国: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 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有2个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从北向南有四个临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三.三级行政区域 省(自治区、直辖市) 1.划分为县(自治州、自治县、市) 乡(镇、民族乡) 2.我国划分34个省级行政区

23个省: 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其中回族自治区、新疆内蒙古自治区、西藏 自治区 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3.有两个简称的省级 四川省(川、蜀) 贵州省(贵、黔) 云南省(云、滇) 甘肃省(甘、陇) 陕西省(陕、秦) 纬度最高省:黑龙江省(黑) 纬度最低省:海南省(琼) 面积最大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人口最多省:河南省(豫) 陆上邻国最多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最东省:黑龙江省(黑) 最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4.记住和区别7个省级图形:课本9页图片 第二节人口和民族 一:世界人口大国 1.2010年,我国人口达13.71亿,占世界人口的1/5 2.我国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适用对象:旅游管理(10级) 总学时:70学时,其中讲授学时:32学时;课内实践学时:32学时; 其它(放假):6学时 独立实践学时:10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 (一)性质与任务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系统地介绍和讲解中国旅游区划及各区域的旅游景点与风俗文化,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上年目的:树立正确的旅游服务意识;全面认识和掌握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掌握人文旅游资源;学会设计相关旅游线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以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方法;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认识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环境;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掌握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掌握中国旅游交通网的分布;掌握中国旅游交通的主要方式;.熟悉我国旅游交通网线;中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填绘;熟悉我国高速公路线;掌握中国八大文化区域的特征;熟悉中国不同文化区域的民俗特色;了解各个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状况及成为旅游热点的优势;掌握最突出的优势旅游资源;掌握最重要的旅游景点概况;认识旅游区应该侧重发展的对象以及以后的发展趋势;学会设计旅游区的特色旅游线路;景点分布图的填绘;分析旅游区旅游的发展趋势,预测旅游发展前景。 二、主要内容及其教学要求 第1章绪论 主要教学内容 1.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 2.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求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方法。 第2章中国旅游地理环境概况

Word、Excel基础教程(全)

第一课:word 2003介绍与工作介面 一、word 2003介绍 word 2003是由微软公司出品的Microsoft 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之一,他主要用于办公文件排版方面,拥有强大的图片混排和表格制作的功能,也用于其它印刷品的排版,比如宣传单、杂志等,因为其操作简单、介面友好、功能强大,所以在自动化办公方面应用非常广泛,是现代办公室不可缺少的软件之一。 二、word 2003工作介面 1)标题栏:位于Word 2003工作窗口的最上面,用于显示当前正在编辑文档的文件名等相关信息。 2)菜单栏:包括“文件、编辑、视图、帮助”等菜单。 3)常用工具栏:是一般应用程序调用命令的一种快捷方式。 4)标尺:包括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可快速设置文档的页边距和缩进量,或表格的栏宽和制表位。 5)工作区:编辑文档。 6)状态栏:用来显示文档当前的状态。 三、Word 2003基本操作 1、启动Word 2003 (1)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 (2)双击桌面Word 2003图标即可。 2、退出Word 2003 (1)鼠标点击标题栏上的关闭按钮, (2)双击标题栏上Word 2003图标, (3)Alt+F4。 第二课:Word 2003文本的操作 一、文档的基础操作 1、文档的建立、保存与打开 (1)新建文档

启动Word 2003后,会自动建立一个默认空白文档,单击“文件/新建”命令或Ctrl+N或 单击工具栏的“新建”按钮。 (2)保存文档 方法一、“文件/保存”命令或Ctrl+S 方法二、常用工具栏的“保存”按钮 (3)打开文档 方法一、“文件/打开”命令或Ctrl+O 方法二、在打开对话框的“查找范围”栏内,选择要打开的文档, 2、输入文字和符号 (1)输入文字 建立新文档后,将光标定位到文本插入点,直接可以在文档中输入英文,如果要输入中文,必须切换到中文输入法状态。输入法的切换:单击任务栏中的输入法图标或Ctrl+Shift即可。 (2)在文档中插入符号和特殊字符 如键盘上没有的符号可在“插入/符号或特殊符号”中选择——> 在“字体”框内选择一种字体,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符号——> 选择需要在文档中插入的一个符号——> 单击“插入”按钮即可。 二、文本的清除: ◎Backspace(退格键)删除光标以左的内容 ◎Delete (删除键) 删除光标以右的内容 (注:分清“插入/改写”模式,改写模式下可直接改写文本。) 二、文本的选定 ◎鼠标:在“选定栏”:单击选行,双击选段,三击选全文(注:Alt+鼠标拖动选中矩形块。)三、全选和清除: ◎全选:①[编辑]→[全选],②Ctrl+A ◎清除:①[编辑]→[清除],②Delete(或选中后“剪切”) 四、撤消和恢复: ◎[编辑]→[撤消] Ctrl+Z (注:可进行多步撤消) 五、剪切与复制 ◎Ctrl+C 复制◎Ctrl+X 剪切◎Ctrl+V 粘贴 六、查找和替换: ◎[编辑]→[查找] Ctrl+F 编辑→查找→输入查找内容→点击“查找下一处”。 ◎[编辑]→[替换] Ctrl+H 编辑→替换→输入查找内容和替换内容→点击“替换”或全部替换。 七、光标定位: ◎[编辑]→[定位] Ctrl+G ,编辑→定位→输入页号、行号等→点击“下一处” 八、 Word 2003文档的页眉和页脚 ◎[视图]→[页眉和页脚] (注:页眉和页脚常用于标注一些较固定的信息:如公司名称、地址、电话、页码、日期等)

湖州师范学院《中国地理教程》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 第二章景观格局及其演变 一、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 (一)大地构造 1.大地构造格局的特点 (1)线性构造密集的地带地壳活动强烈,线性构造不发育的地区地壳活动相对稳定。(2)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主要的地貌单元的排列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边界与主要构造吻合,且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 (二)地势 ⒈特点:地势较高,高差显著,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⒉三级阶梯分布: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 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东部平原和丘陵 ⒊地势意义: ①西高东低的地势趋向,使得水循环呈反时针方向,加强了东部季风的大陆性;控制着大河的走向;便于东西航运。 ②地形阶梯的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梯级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热障碍。 ③地势高及起伏较大的区域影响各不相同。三大自然区差异加大;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带谱,呈现出多样化。 (三)地貌组合 1.基本类型: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其中山地和高原是主要) 2.主要山脉: 3..四大高原: 名称位置和省、 区范围 海拔 主要特 征 青藏高原位于西南 部,介于昆 仑山与喜马 拉雅山之 间;青海西 藏全部、四 川省西部 4000米 以上, 是世界 上海拔 最高的 高原 世界最高大高 原,高寒、冰 川广布雪山连 绵 内 蒙 古 高 原 位于北部, 大兴安岭以 西,向西延 伸到祁连山 麓;内蒙古 大部、冀甘 宁一部分 1000米 左右 我国第二大高 原,最平坦的 高原,风力作 用强烈,西部 风蚀地貌典型 黄 土 高 原 西起祁连山 东端,东到 太行山麓, 北邻内蒙古 高原,以长 城为界,南 到秦岭;山 西省全部、 陕甘宁一部 分 1000-2 000米, 是世界 上最大 的黄土 分布区 世界黄土分布 最广,流水侵 蚀作用强烈, 千沟万壑。 云 贵 高 原 云南省东 部、贵州省 大部分 1000-2 000米 地势西高东 低,石灰岩广 布,流水溶蚀 作用强烈,多 喀斯特地貌, 地表崎岖不 平,有许多“坝 子” 名 称 位置与范 围 海拔主要特征 塔 里 木 盆 地 昆仑山与 天山之 间;新疆 境内 1000 米 我国面积最大盆 地,有最大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世界最大的流 动沙丘区)和最大 内流河,封闭严 密、干燥 准 噶 尔 盆 地 阿尔泰 山、天山 之间;新 疆境内 500 米 面积第二大盆地, 西北有缺口,相对 湿润,沙漠、戈壁 面积较小,北部有 一条外流河,多为 固定沙丘

中国旅游地理试题及答案

《中国旅游地理》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总计20分) 1. 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是( B ) A.曾母暗沙 B漠河 C乌苏镇 D喀什乌恰 2. 世界建园最早的皇家御园是( D ) A.颐和园 B 避暑山庄 C中山公园 D北海 3.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是( B ) A颐和园 B避暑山庄 C北海 D豫园 4. 被联合国专家列为全球六大无污染的自然景区的是( C ) A九寨沟 B黄龙 C青山沟 D张家界 5. 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是( B ) A乌鲁木齐 B西安 C银川 D兰州 6.有“清凉山”、“华北屋脊”之称的是( B ) A恒山 B太行山 C燕山 D五台山 7.素有七朝古都之称的古都是(D ) A北京 B西安 C洛阳 D开封 8.开创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石窟是( B ) A莫高窟 B龙门石窟 C麦积山石窟 D云岗石窟 9.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佛寺是( B ) A大相国寺 B白马寺 C大理寺 D五华寺 10. 我国最早的古塔是( A ) A四门塔 B 白塔 C六和塔 D崇圣寺三塔 11. 因特产优质葡萄酒,有“美酒海湾”之称的港口城市是( C )A辽宁大连 B江苏南通 C山东烟台 D广西北海 12. 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的是( B ) A上海外滩 B青岛的八大关 C哈尔滨 D浦东开发区13. 古人称为“金陵第一名胜”的是( B ) A玄武湖 B莫愁湖 C太湖 D东湖 14. “中国的比萨斜塔”是( D )A小雁塔 B应县木塔 C 曼飞龙佛塔 D虎丘塔 15. 马可波罗盛赞的“全世界最美丽华贵的城市”是( B ) A大都 B杭州 C苏州 D南京 16.自古有“东南第一山”之称的是( A ) A雁荡山 B武夷山 C越秀山 D武陵源 17. 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湖是( D) A天山天池 B卡拉库里湖 C达里诺尔湖 D纳木错 18. 古人称之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的是( B ) A蓬莱阁 B崂山 C泰山 D普陀山 19. 有“中国的夏威夷”之称的是( C ) A香炉湾 B大东海 C牙龙湾 D北部湾 20. 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青铜坐佛是( C ) A乐山大佛 B灵山大佛 C天坛大佛 D卢舍那大佛 二.多项选择:(每个小题3分,共30分) 1.五岳中位于华夏文明中原访古旅游区的有( ABCD )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E衡山 F五台山2. 关外三陵是指( ABCDEF ) A昭陵 B福陵 C永陵 D北陵 E东陵 F兴京陵 3. 宁夏最有名的特产是( ABDEF ) A枸杞子 B甘草 C夜光杯 D滩羊皮 E发菜 F 贺兰砚4. 在陇海铁路线上的历史古都有( BCE ) A安阳 B洛阳 C开封 D郑州 E西安 F商丘 5. 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 ACE ) A大成殿 B大政殿 C太和殿 D崇政殿 E天贶殿 F金殿6. 长江沿岸有火炉之称的城市有( ACE ) A南京 B长沙 C重庆市 D上海 E武汉 F九江7. 扬州瘦西湖的主要景点有( ACDE ) A二十四桥 B浔阳楼 C小金山 D烟雨楼 E五亭桥 F金山8. 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的是( ACE )

中图版-2017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 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古代 (凭直觉):盖天说→新盖天说→浑天说; ②近代 ( 观察 ):亚里士多德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③现在(测量计算):航天事业发展,卫星拍摄的照片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 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6) 1、地球仪的概念: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 2、地轴——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 (N ),反之为南极(S )。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P8)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 .长度 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 .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 表示;赤道以南为 南纬,习惯上用S 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 和90°N 。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 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2)经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地理 七年级(上) 第1节 知识点总结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4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

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本门课程总学时为64,总学分为4。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开设。 2、3 课程目标 A、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知识,分析、讲解旅游景点的文化特点。 (2)能够运用宗教文化知识,在宗教旅游场所有针对性地讲解四大宗教的起源、发展简况、基本教义,尊奉的主要对象、宗教经典、特殊称谓、宗教建筑布局、宗教著名景观,能够辨别佛像所在的位置、名称。 (3)能够运用古代建筑知识分析古代建筑的基本情况、辨别古建筑的等级、建筑物的种类、主要部分的构成、特点。 (4)能够运用中国古代园林知识分析旅游园林景点的构景要素与构景手段。 B、知识目标 (1)熟悉华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2)了解东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东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3)熟悉华东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东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4)了解华中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中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5)了解华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

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 1、中国地理景观的地域差异:总的来说中国地理景观的差异,首先表现为东西差异,其次表现为南北差异。首先,从宏观上看,中国景观差异为海陆差异,由东到西呈现为海洋景观、海岸带景观和陆地景观。在陆地上,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随着降水量的减少,依次呈现出受海陆分布影响的分异的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在东部季风区,自北向南,随着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变化,依次呈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异的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等自然景观。其次,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巨大水平地带性自然景观破碎化,呈现随海拔升高,逐渐递变成各种相似于水平地带性的自然景观类型,形成垂直带分异的自然景观谱系,由于东西地理差异,呈现出东南湿润海洋性山地垂直自然景观带谱系,到西北干旱区内陆型自然景观带谱系,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型垂直自然景观带谱系。最后,在自然景观多样和区域分异的基础上,伴随土地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中国还形成了东部发达的都市景观、中部较发达的城乡景观、西部欠发达的农牧景观。 2、自然环境的时空变化:①气候、季节变化明显。②季风降水不稳定③构造运动活跃 ④地表起伏显著⑤易侵蚀的地表物质分布广泛 3、简述我国地势特征及其地理意义: 地势特征:地势较高,高差显著;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理意义:①中国西高东低,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控制着大河的走向,自西向东奔流,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②在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的地段河流下切,水力资源丰富,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发,另外陡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形障碍。③地势高低起伏较大的区域影响各个相同,使三大自然区差异加大;地势高差大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带谱,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中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4、、我国三大阶梯的分界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之间——昆仑山脉阿尔金山、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之间——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季风环流的特点:①冬夏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特别是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②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③雨热同季,利于农牧业生产,但降水不稳定,加剧旱涝等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原因:海陆之间的热状况不同;行星风系的年变化;青藏高原的隆起引起的高原季风环流影响。 6、水热结构特征

中国旅游地理 试题

中国旅游地理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陕西华山和海南三亚“天涯海角”的巨石造型是下列哪种地貌景观的典 型代表() A.丹霞地貌景观 B.花岗岩地貌景观 C.岩溶地貌景观 D.喀斯特地貌景观 2、黄山及武夷山是下列哪类名山的典型代表() A.宗教名山 B.传统山水文化名山 C.近现代历史名山 D.当代风景名山 3、观音菩萨主要供奉在下列哪座佛教名山中() A.五台山 B.峨眉山 C.九华山 D.普陀山 4、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 A.洞庭湖 B.太湖 C.青海湖 D.纳木错 5、金顶日出属于() A.气候旅游资源 B.山地旅游资源 C.水体旅游资源 D.生物旅游资源 6、下述旅游景点中有“火山地貌博物馆”之美誉的是() A.镜泊湖 B.雁荡山 C.玉山 D.五大连池 7、我国以雾凇景观而著称于世的城市是() A.哈尔滨 B.大连市 C.吉林市 D.长春市 8、下列哪个省区是考察中国民族风情最佳的地区() A.云南省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9、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最大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是() A.沈阳故宫 B.山东曲阜孔庙 C.北京故宫 D.泰山岱庙 10、黄山风景名胜区被列为下列哪种遗产名录() A.自然遗产 B.文化遗产 C.没有列入遗产 D.自然、文化双遗产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好中国旅游地理的方法是() A.地图辅助学习法 B.推理分析法 C.实地考察法 D.溯源阅读拓展知识领域法 2、下列对于中国式旅游叙述正确的是() A.应该是健康文明的旅游 B.应具有中国的特色 C.应向西方学习,取长补短 D.应该符合中国国情 3、我国欣赏牡丹的旅游胜地是() A.河南洛阳 B.云南昆明 C.山东菏泽 D.福建漳州 4、下列哪些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景观() A.湖南张家界 B.云南石林 C.桂林山水 D.贵州织金洞 5、我国著名的品茗性淡水泉有() A.杭州的虎跑泉 B.无锡的惠山泉 C.济南的趵突泉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 第二集 陕西

第二集陕西 陕西这块区域是地理考试中的香饽饽,尤其喜出自然地理这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陕西居中且南北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地处多个过渡地带,南北方的界线,农牧界线,农耕和畜牧界线。水平可推演纬度地带、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也可考察秦岭的垂直地带分异。地形复杂多样,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区域特点显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北地区荒漠化,过渡地带湿地保护都是重点内容。社会经济方面,陕西为能源大省,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经济多年领跑西部。 1.秦岭(地理意义) 超过1600公里的距离,是这条山脉从东到西的跨度。它比欧洲最大的山脉阿尔卑斯山,还要长三分之一,秦岭横亘在中国中部,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冬季的冷空气不容易翻越它南下,夏季的暖湿气流也难以北上。因为秦岭,中国有了南方和北方。 1.问:秦岭大致在 32°N~34°N (填大致纬度)。秦岭和淮河相比较,秦岭对季风的阻挡作用更大,其两侧的气候差异也更为显著。 2.问:问:秦岭——淮河一线除了是我国南北方界线以外,列举其他地理意义。 答:一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界线;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 2.秦岭(生物多样性) 1.问: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被誉为秦岭四宝,保护这些珍惜野生动物的方式是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2.问:秦岭是世界公认的“生物资源基因库”,也是我国的“天然药库”,分析秦岭动植物种类、数量繁多的原因。 答:秦岭对季风的阻挡作用显著,导致南北两侧基带气候差异明显,北侧适宜温带动植物,南侧则适宜亚热带;地势落差大,水热组合垂直差异大,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山区范围广大,受人类影响小,且地形复杂多样,给动植物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多样的生活环境。 3.华山的成因 从秦岭中部向东北飞行,这片拔地而起的巨石群就是华山。浑然一体的花岗岩,从地层之下直接隆起,成为秦岭余脉中,风格最为独特的石头山。 问:花岗岩属于岩石类型中的侵入型岩浆岩,是由于来自软流层的岩浆上升,在地表以下冷凝而成。后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华山。因此华山地质构造为地垒 4.泾渭分明(水土流失) 泾河与渭河在这里交汇,并且诞生了一个成语“经纬分明”泾河的清与浊,常常随着季节发生交替变化。夏天的丰水期,两条河的含沙量都很高,界限不明显;到了冬季枯水期,泾河的含沙量会猛降到雨季的千分之一左右,这时候就会呈现泾渭分明的标志性景象。 问:渭河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泾河流经黄土高原。说出泾渭分明现象一般不会出现在什么季节,并分析原因。

旅游民俗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民俗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课程所属系部:旅游艺术系 学时:30 编写执笔人: 审定负责人:审定日期:2013年8月10日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旅游民俗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宗教世俗信仰、民族服饰、饮食特点、社交礼仪和传统节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现象,提高学生的旅游品位,培养学生的文化情趣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民俗旅游资源的认识能力和开发、挖掘能力。本课程为学生从事民俗导游、旅游管理打下深厚的知识与理论基础。 本课程与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基础》等课程有机地衔接,共同构成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支撑性课程。后续课程:《旅游美学》。 1.2课程基本理念 《旅游民俗文化》教学内容的设计始终贯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实践教学”的理念,在教学内容选择时注意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兼顾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导游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1.3课程设计思路 《旅游民俗文化》采用以任务驱动并参照导游资格证书考试标准来进行课程开发和学习领域设计。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作为主要教学场所,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实战体验等教学方法,做到在学中做、做中学。 2.课程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重点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知识目标: (1)掌握民俗与旅游主要概念、民俗旅游的基本知识、民俗旅游研究的主要理论方法; (2)掌握中国各民族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人生仪礼民俗、节日民俗、游艺民俗、宗教信仰民俗、禁忌民俗等。 能力目标: (1)具备民俗导游能力,能够熟知和理解各类民俗事象的表现,并对此作出准确判断与分析; (2)能利用民族民俗相关知识进行传统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具有旅游市场拓展能力; (3)具备研究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所需的收集信息、查阅资料、逻辑思维及创新的能力; (4)能灵活运用与分析民俗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内涵,能撰写个性化导游词。

新手必看的Word入门教程

新手必看的Word入门教程 (本文由一览旗下液压英才网资深顾问袁工分享) 新建文件夹: Word是一个文字处理软件,属于微软的Office系列,国产的是金山WPS, 文字处理主要包括,文字录入、排版、存储、打印等等各个方面,我们先来做好准备工作; 1、打开我的文档 1)在桌面上双击“我的文档”图标,进入文件夹; 2)在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出来的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

3)在出来的下一级菜单中,选择上边的“文件夹”命令; 4)这时在工作区出来一个新的文件夹,名称那儿是蓝色的,按退格键删除里头的“新建文件夹”, 然后输入自己姓名的拼音,输好后再用鼠标点一下图标,这样一个自己名字的文件夹就建好了; 这儿也可以输汉字,点击输入法图标,选择一个汉字输入法,输入自己的名字就可以; 5)在图标上双击,进入文件夹看一下,由于是新建的文件夹,里头还是空的,后面我们会逐渐保存上自己的文件; 本节学习了新建文件夹的一般方法,如果你成功地完成了练习,请继续学习;输入文字或保存: 1、启动Word 1)单击屏幕左下角的“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就可以启动Word,也可以在桌面上创建一个快捷方式;

2)Word窗口主要由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组成,文字一般输到工作区中,有一个一闪一闪的竖线; 3)记住常用的菜单“文件”菜单、“视图”菜单和“格式”菜单,工具栏中是一些常用的菜单命令,用图片表示,使用很方便; 2、输入文字 1)在工作区中点一下鼠标,这样就会出现一条一闪一闪的光标插入点,文字就输在它这儿; 2)点击输入法图标,选择汉语输入法,这儿选择的是紫光输入法; 3)输入自己的姓名,然后按回车到下一行,输入班级、学校; 注意观察光标插入点的位置变化,它会随着文字逐渐后退; 3、保存文件 1)点击菜单“文件-保存”命令,第一次保存,出来一个“另存为”对话框;

中国旅游地理试卷七

试题七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 2. 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峡谷。 3.有“十朝古都”之称的是。 4. 是全国保存最好,并具有世界意义的古战场遗址。 5. 是古人类居住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人类文化层最多的一处古人类文化遗址。 6.位于四川的四大佛教名山是。 7.我国有“戏剧王国”戏剧王国之称,有三百六十多个剧种,其中被称为“国粹”的是。 8. 为中华五岳之首。 9.佛教传入我国后的第一座寺庙是洛阳的。 10.西安以其、钟楼、鼓楼为古城旅游景观的典型代表。 11.武汉的楼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12.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自然特征是指的我国地区 13.佛教有三大建筑:佛塔、寺院、,它们和佛教一起进入我国。 14.长白山(湖泊)在世界火山湖中都是著名的。 15. 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群。 16. 瀑布为我国三大名瀑之首。 17. 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石佛。 18.武汉的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19. 、湘绣、蜀绣、粤绣为我国的四大名秀。 20.茅台酒有我国之称。

21.湖南长沙的为我国四大名亭之一。 22.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为我国四大国宝动物。 23.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银杏、鹅掌楸,被列为世界三大活化石。 24.我国帝王陵墓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墓室和陵园建筑。 25.我国的是世界著名“三大赌城”之一。 26. 省植物种类几乎占全国植物总数的一半,被誉为“植物王国”。 27.我国吉林市有“江城”之称,(景色)堪称全国之冠,为冬节观赏美景。 28. 具有粗犷、剽悍、雄奇、自然等特点,因而被誉为“中国第一鼓”。 29.最能代表关东农耕文化的民俗风情是一种自娱性民间歌舞。 30.有“葡萄之乡”之称的是我国的 ,也是著名的“火洲”。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自然景观中的哪种美学特征能使人心绪平和,舒畅自由,陶然自 得?( ) A.险 B.秀 C.幽 D.旷 2.至今仍造福一方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多功能大型水利工程是() A、京杭大运河 B、都江堰 C、浙闽海塘 D、新疆坎尔井 3.山海关为()的隘口,因此气势极为雄伟。 A、燕山山脉逼近渤海岸边 B、太行山逼近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逼近华北平原 D、燕山山脉逼近滦河河谷 4.我国有“汽车城”、“电影城”之称的城市是。 A、长春 B、十堰 C、北京 D、成都 5.因牡丹花而闻名于世的城市是( )

中国文化概论完整笔记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 张岱年 绪论 1、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 文:五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及其载体——文物典籍。化:改变、化育。引申为通过教育使人得到改变,文明程度提高。 文化:精神领域内的文治教化。即用道德伦理、诗书礼乐来教育、改造人群。引申为统治阶级所使用的所有文治教化的设施。包括礼乐、典章制度等。 2、文化的概念 所谓文化,指人类群体在适应自然进而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社会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及其产物。就其是方式方法而言,它表现出历时动态性和共时多样性;就其是产物而言,它表现出物质性和精神性。它的核心是人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符号是它借以传承的载体。 z 广义文化,着眼于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的差异,也即人类所有一切活动(物质的、精神的)及其成果——“大文化” z 狭义文化,仅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小文化” 3、文化的结构 两分法:物质和精神或技术体系与价值体系 三分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 四分法: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重点) 4、梁漱溟的学术分类 梁漱溟在其《东方学术概论》指出,人类学术无非研究三个问题: 第一,人对物的问题。人类征服自然,产生自然科学。 第二,人对人的问题。人与人相处,产生社会科学。 第三,人对己的问题。人与自己的较量,产生宗教。 最后一点,我们今天在学科分类上称作人文科学 5、文化的几个特点 (1)文化的民族性和普同性 各个民族大多有自己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审美特征、宗教信仰,等等,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 各个不同民族有很多文化现象是共同的,发展的方向也大体相似。表明了文化的“趋同”(普同)性。 人类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组成、共同发展的成果。 (2)文化的时代性和相对性 在时间上,文化是继承的,累积的,发展的,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所以对文化的评判应该放到具体的时代中。 在空间上,不同种族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体现了文化的相对性。 所以不同质文化整体之间无法进行优劣高下的比较,不能用一种文化观念作为评判另一种文化的标准。 6、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

4《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1、前言 《中国旅游地理》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范教材,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并参照旅游行业相关标准编写。作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承担着向学生传授旅游工作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提升旅游服务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培养把知识应用于实际能力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普及人们旅游活动常识的义务。基于此,我们对以往《中国旅游地理》教材不断吸取精华,总结、完善,根据旅游业发展的新动态,结合旅游职业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特点,对教材进行编写。在整体内容选取和编排上,突出实用性、时效性、新颖性。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岗位基础平台核心课程,此门课程所学内容是众多专业课如旅游资源与开发、旅行社实务、旅游文化、导游业务等的基础知识,地位十分重要,课程内容及教学体现了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要求。 《中国旅游地理》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我国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中 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旅游地理环境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

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区和 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深刻理解旅游兴国战略,树立为中国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1.2设计思路 按照“以职业能力目标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体系的中职 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 工作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围绕旅游管理专业的“区域旅游设计”的职业能力,特别 关注旅游区域资源价值与市场需求识别、旅游目的地设计、 旅游形象设计、旅游生态保护设计等进行课程项目开发,实施项目化教学。 2、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的地域分异规律,能够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学会进行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同时培养学生多学科、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具有生态保护意识与创新设计意识。 2.1知识目标

中国旅游地理试题及答案

《中国旅游地理》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总计20分) 1、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就是( B ) A.曾母暗沙 B漠河 C乌苏镇 D喀什乌恰 2、世界建园最早的皇家御园就是( D ) A.颐与园 B 避暑山庄 C中山公园 D北海 3、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就是( B ) A颐与园 B避暑山庄 C北海 D豫园 4、被联合国专家列为全球六大无污染的自然景区的就是( C ) A九寨沟 B黄龙 C青山沟 D张家界 5、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就是( B ) A乌鲁木齐 B西安 C银川 D兰州 6、有“清凉山”、“华北屋脊”之称的就是( B ) A恒山 B太行山 C燕山 D五台山 7、素有七朝古都之称的古都就是(D ) A北京 B西安 C洛阳 D开封 8、开创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石窟就是 ( B ) A莫高窟 B龙门石窟 C麦积山石窟 D云岗石窟 9、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佛寺就是( B ) A大相国寺 B白马寺 C大理寺 D五华寺 10、我国最早的古塔就是( A ) A四门塔 B 白塔 C六与塔 D崇圣寺三塔 11、因特产优质葡萄酒,有“美酒海湾”之称的港口城市就是( C ) A辽宁大连 B江苏南通 C山东烟台 D广西北海 12、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的就是( B ) A上海外滩 B青岛的八大关 C哈尔滨 D浦东开发区 13、古人称为“金陵第一名胜”的就是( B ) A玄武湖 B莫愁湖 C太湖 D东湖 14、“中国的比萨斜塔”就是( D ) A小雁塔 B应县木塔 C 曼飞龙佛塔 D虎丘塔 15、马可波罗盛赞的“全世界最美丽华贵的城市”就是( B ) A大都 B杭州 C苏州 D南京 16、自古有“东南第一山”之称的就是( A ) A雁荡山 B武夷山 C越秀山 D武陵源 17、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湖就是( D) A天山天池 B卡拉库里湖 C达里诺尔湖 D纳木错 18、古人称之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的就是( B ) A蓬莱阁 B崂山 C泰山 D普陀山 19、有“中国的夏威夷”之称的就是( C ) A香炉湾 B大东海 C牙龙湾 D北部湾 20、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青铜坐佛就是( C ) A乐山大佛 B灵山大佛 C天坛大佛 D卢舍那大佛 二.多项选择:(每个小题3分,共30分) 1.五岳中位于华夏文明中原访古旅游区的有( ABCD )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E衡山 F五台山2、关外三陵就是指( ABCDEF ) A昭陵 B福陵 C永陵 D北陵 E东陵 F兴京陵 3、宁夏最有名的特产就是( ABDEF ) A枸杞子 B甘草 C夜光杯 D滩羊皮 E发菜 F 贺兰砚4、在陇海铁路线上的历史古都有( BCE ) A安阳 B洛阳 C开封 D郑州 E西安 F商丘5、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 ACE ) A大成殿B大政殿C太与殿D崇政殿E天贶殿 F金殿 6、长江沿岸有火炉之称的城市有( ACE ) A南京 B长沙 C重庆市 D上海 E武汉 F九江 7、扬州瘦西湖的主要景点有( ACDE ) A二十四桥 B浔阳楼 C小金山 D烟雨楼 E五亭桥 F 金山 8、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的就是( ACE )

完整版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2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 4 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 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 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Word最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

Word最基础教程 适合初学者 WORD界面可以分为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标尺、编辑区、滚动条、状态栏。 二、WORD文档编辑 (一)文本的选择 1、选择任意文本 将光标定位在待选择文本的开始处,拖动鼠标指针至结束点,再释放左键,就可以选定文本,用这种方法可以选择任意大小的文本。 2、选择列 将光标定位于待选择文本的开始处,然后按住Alt 键不放,拖动鼠标指针到待选择的文本的末尾处,释放左键,这样就可以选择一个矩形文本块。

3、利用选择条快速选取 选择条是位于正文左边的一个空白区域。将鼠标指针移至编辑区的最左边,当指针变成右斜的箭头?时,表明鼠标指针已位于选择条上,此时单击,可选定光标所在的行;双击可选定光标所在的段;在选择条上拖动,可选定多行或多段文本;三击可选定整个文档。 4、选择整个文档 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A (二)文字的设置 文字的设置包括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字形、下划线、字符间距、文字效果等。 修改方法: 1、选中文字后使用菜单命令:格式→字体命令进行设置。

2、也可以选中文字后在选择的文字区域中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字体” 不管使用哪种方法,都可弹出“字体对话框”。字体对话框分为“字体”、“字符间距”、“文字效果”三个标签。在“字体”标签中可以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字形、字体颜色等。在“字符间距”标签中可以设置文字的缩放、间距、位置等内容。在“文字效果”标签中可以设置文字的动态效果。 (三)段落的设置 1.对齐方式 对齐方式是指段落在水平方向以何种方式对齐。Word 2003中有四种对齐方式:两端对齐、居中、右对齐和分散对齐。在格式工具栏中分别用四个按钮表示,从每个按钮的图标就可以看出对齐的方式。 (1)两端对齐 两端对齐是Word 2003默认的对齐方式。一般情况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