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浅谈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浅谈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浅谈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浅谈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城市缺水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由于城市化增加了房屋和道路等不透水面积及排水设施,改变了径流形成的条件,使地下水得不到足够的补给,破坏了自然界的水循环。城市化还带来了局部气候变化、耗水量增加和水质污染等问题。 1城市水文及其特征

城市水文学作为城市建设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提供水文依据的学科,又称都市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化的水文效应、城市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城市水文气象的观测实验、城市供水与排水、城市水环境、城市的防洪除涝、城市水资源、城市水文模型和水文预测以及城市水利工程经济等,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对城市发展规划、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市政管理以及工商企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都有重大意义。城市水文有综合性和动态性两个主要特征。研究城市水文应当统筹考虑站网布设、测验手段、仪器设备和测验方法等各方面的需求,体现其综合性特征。与自然水文过程不同的是,城市化的水文过程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水环境处于动态之中,故研究城市水文应着重考虑其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

城市水文的研究内容应当以城市水文气象、城市暴雨径流及防洪、排水,城市水资源及供需平衡,以及城市水质评价及水污染控制为主,着重探讨城市防洪、排水规划中的设计标准问题、城市流域暴雨径流

模拟、城市供水及优化调度、城市污水排放及处理等方面的问题。

2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城市化增加了房屋和道路等不透水面积,绿化面积减少,用人工表面代替了土壤和草地等自然地面,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从而改变了反射和辐射面的性质,改变了近地面层的热交换和地面的粗糙度,导致大气的物理状况受到影响,形成了城市热岛。在天气晴朗无云、大范围内气压梯度极小的形势下,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城市中形成一个低压中心,并出现上升气流。从热岛垂直结构看来,在一定高度范围内,城市低空都比郊区同高度的空气为暖,因此随着市区热空气的不断上升,郊区近地面的空气必然从四面八方流入城市,风向向热岛中心辐合。

3城市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3.1地下水严重超采由于地表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资源就成为城市生产和生活的主要供水水源。随着城市化规模越来越大,水资源利用量亦越来越大。为满足城市正常的生活和生产,不得不集中大量开采地下水,因此,目前地下水超采严重,不但涉及大中城市,而且也有小城市和乡镇。地下水的严重超采,不仅有可能导致地下水枯竭、影响城市供水,而且还会造成地面沉降、建筑物破坏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嘲。

3.2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减少

城市建筑物及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增多,使不透水面积的比例增大。一般可达80%以上。对于各种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其地表径流

系数为0.90左右,也就是说,仅大约l0%的雨水渗入土壤。降雨后,雨水除少数的截留与蒸发外,大部分通过地下雨水管道系统排出,成为地面径流,因此,降雨补给地下水的资源量大为减少。如果地下水埋深较小( 4m),地下水尚可少部分补给,如果地下水埋深较大,几乎不能产生补给。

3.3地下水的污染加重

城市中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水、居民的生活污水等,如果不经处理,排入河道或湖坑都会间接污染地下水。向透水地面倾倒污水、垃圾堆放被雨水冲淋、污水管道泄漏以及污染物经雨水冲刷,均可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

目前,塑料袋在人民生活中仍广泛应用,然而留在土壤中的大量残膜,经过长时间的地下溶解,其化学溶解物对地下水资源的水质也有一定影响。

4酸雨对水质的影响

工厂、汽车、居民每天要耗用众多的煤和石油,它们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SO2,SO2遇水形成亚硫酸。高温燃烧形成的NO,排人大气后,大部分转化为NO。NO:遇水成为硝酸或亚硝酸。SO2和NO2加上大气中还有其他至酸物质,降雨时,雨水呈现出酸性。对于pH 5.6的雨水称为酸雨。近年来,酸雨在我国分布较广,许多大中城市已出现了严重的酸雨现象,尤其是工业型大城市。据统计资料显示,南方部分城市的酸雨多年平均pH为4.5~5.5,上海个别地区曾测到强酸雨,其pH值为2.1。在北方城市,酸雨也时有发生。酸雨

亦能随风移入附近农村。

5城市化对水资源影响的对策

5.1适当的开源虽说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往往不具备快速可再生的能力,所以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开源。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充分开发利用雨洪资源、再生水,以限制开采地下水;开展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空间上分布不均。

5.2开展节流

大力倡导节约用水。推进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推广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膜下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节水种植模式,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应限制高耗水行业和生产工艺的发展,改善工业生产工艺水平,提高工业水重复利用率。积极推行用水定额管理和阶梯式水价机制,利用水价管理机制对于水资源浪费现象进行有效的惩罚。积极推广与普及生活节水器具,特别应加强公共事业单位和服务业生活用水节水器具的普及。

5.3加强水环境的综合整治

5.3.1要增加城市透水层面积,改善水文条件在雨水管道系统设计、用地规划和地面覆盖上考虑雨水渗透。雨水渗透控制措施包括渗水路面、渗水渠道、人工湿地以及植树种草等。合理、充分地利用雨水涵养地下水源,既能缓和城市水资源危机,又能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调节气候,从而减少所需雨水排水系统容量,降低雨水排水系统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减轻城区水涝灾害和水体污染。

5.3.2完善排水管渠系统,充分利用城市污水和雨水资源要恢复清澈的河水和生态平衡系统,必须杜绝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其它污染源进入水体,因此需要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系统、改造合流制管道系统、建设污水处理厂,同时注重雨水调蓄设施、城市防洪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城市雨(污)水经妥善处理后可作低质用水,如用作工业冷却用水和杂用水(厕所冲洗水、洗车水、洒水、消防用水、空调用水等)。

5.3.3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城市酸雨要减少尾气排放量,制订各类汽车的废气排放标准,呼吁使用绿色汽车,即用天然气、氢气、酒精、甲醇、电等清洁能源作为汽车动力,以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加强植树栽花等城市绿化工作,根据城市环境规划,选择种植一些吸收SO:和粉尘能力较强的植物。如石榴、菊花、桑树、银杉等,以净化空气。城市绿化,不仅可以防止酸雨,也可有效地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6结语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过程,全社会应当正视城市化带来的水文水资源问题,并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进行研究解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浅谈保护水资源的意义和重要性

浅谈保护水资源的意义和重要性 水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又是社会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所以说,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是生命之泉。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收集的保护水资源的意义,仅供参考! 浅谈保护水资源的意义和重要性水是动植物体内和人的身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存在。另外,人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水。工农业生产中也不能离开水,水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在农业生产中消耗的淡水量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80%,工业上也要用大量的水进行生产。另外,水在内河与海洋运输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在自然界中淡水量不到水总量的1%。据21世纪城市水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透露,联合国已经把我国列为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人均用水量是世界人均用水量的30%左右。人类现在用水量越来越大,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护水资源。生命起源于水环境,水是所有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首先,水好似生物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生物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必须以水为介质,第三,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第四,水的热容量大,而且吸热和放热

的过程比较慢,为生物的热量调节和代谢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五,通过水分蒸发散热可降低陆生生物的体温,对生物的热量调节和热能代谢有重要意义。水是生命之源,万物生长离不开水。水推动了人类的经济发展,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各大河流、海洋的沿岸发展起来的……水对生命体及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提到水这往往是对人类再也熟悉不过的一种物质,但是人类正因为对于它太过于熟悉,以致于造成水资源浪费,污染。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但往往我们都不曾了解它的重要性,这也是一个直观的原因。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到人类社会的形成,从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到科学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水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又是社会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所以说,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是生命之泉。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爱惜,而浪费挥霍。应当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非丰富,地区分布不均匀,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更加紧缺,自来水其实来之不易。 浅谈保护水资源的意义和重要性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

水资源保护面临问题

我国水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水资源既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自然资源,也是一个国家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随着我国水资源浪费和污染形势日益严重,多地均出现了水资源危机。因此,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行为,削弱水资源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从我国水资源保护的现状出发,分析当前我国水资源保护中面临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储备情况堪忧,人均水资源量仅2200m3不 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 。缺水成为制约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的水资源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我国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和进一步扩大。因此,完善水资源保护工作也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 水资源保护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1水资源管理模式不足 目前,根据2002 年修订的我国水资源管理的模式为“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相结合”,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统一管理和监督全国的水资源管理工作。而实际情况中并非如此,水资源被分类,并且由不同的部门管理。例如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别由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开发和利用,而国家气象局又拥有大汽水的管理权,城市、工业用水和农业用于分别有建设部、农业部以及林业局管理,环境保护部门又负责水污染的防治工作。不同的管理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对水资源进行管理,不同管理部门的管理活动缺少合作和沟通,其制定的管理和保护政策也容易产生冲突,导致水资源保护政策难以得到有效地实

施。总的来说,多源治水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影响了我国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成 效。 1.2水资源行政执法队伍素质不高在众多制约水资源保护机制是否健全以及行之有效的因素中,水资源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水资源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甚至直接决定了水资源保护机制是否健全以及行之有效。然而在我国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的中,水资源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却经常表现出参差不齐、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普遍偏低和偏弱的现象。执法人员大多欠缺用全局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以及长远的眼光来指导水资源行政执法工作。综合素质不高造成日常水资源保护工作暴露出许多问题,不仅导致水资源保护的效率不高,也使人们对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认识出现偏差,破坏执法队伍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2.3节水意识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节水机制由于我国现行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对节水积极性不高。很多缺水严重的地方,都是由于缺少节约用水意识,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例如,农业灌溉过程中,很多地方存在浪费的现象,罐区没有自主的经营管理权力,缺少相应的法律支撑,导致了农业节水灌溉出现了两难的境地。此外,政府相关部门没有足够重视这个问题,地方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不足,又要求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实行企业管理办法,由于管理机构没有独立的法律地 位,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受到很多制约因素的限制,自身不可能获得 较大的经济利润,因此,从这些方面来看,我国的现行的节水机制还存在法律地位和经营主体等方面的问题,未能达到节水的目的。 2 解决对策及措施 2.1 确立全面保护、节约用水的思想水资源保护是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可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也随之得到很大的提高。近3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处在快速增长阶段,1978—2009年间,我国城市化率由17.9%提高到46.6%,年均提高0.93%。大量人口在短时间内从乡村迁移到城市,无疑给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人口发展的要求,工业进程化加剧,产业不断升级和改造,人口的空间集聚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城市内涝,水污染,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中国城市化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专家学者们只能探究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各方面的影响以及提出一些在研究基础上的建议。本文基于10篇有关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论文,对城市化对大气,水资源,土地利用,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出一些总结分析。 一.城市化对大气的影响: 城市化对大气的影响主要通过下垫面的改变。下垫面改变,其上方的大气的动量,热量,物质交换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大气环境的气象要素也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得大气环境受到影响。在《城市化过程中下垫面改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这篇论文中,陶玮等是通过城市下垫面地—气作用模式的其中的4 套主流的不同复杂度的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案(UCM)阐明地气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并且由这种内在作用机理推测出城市下垫面改变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具体影响,辅以我国东部地区城市下垫面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的个案研究。这个个案研究是用了气象—化学“在线”耦合模式即数值模拟工具的其中一种叫WRF/ChemV3.5的工具来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分布的变化对城市下垫面的扩张是敏感的。这体现在在人为源排放不变的情况下,城市下垫面扩张使得近地面和1~3 km 高处的O3,以及距地面1~2 km 高处的CO 体积分数增大;但近地CO 体积分数下降。在我国城市下垫面显著扩张的背景下,这个研究城市下垫面变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规律十分重要。这可为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格局部署与区域大气污染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下垫面变化对大气的影响机制和影响规律可以为具体的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但是对于全面的城市化发展规划来说,这只是一个小方面,不足以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我们需要了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重要的要素和城市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演化规律。在《中国城市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演化规律研究》这篇论文中,运用2001—2010年23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共计2353个样本,应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对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并对回归分析的变截距模型进行筛选,将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的年平均浓度,综合污染指数4个空气质量指标与均GDP,人口密度,第二产业结构,建成区面积4个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进行回归拟合,得到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和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符合倒U 型曲线,不同的污染物类型具有不同的演化规律。10年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空气中SO2浓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并到达拐点,符合倒U型曲线; 而对于NO2,PM10浓度及综合污染指数,10年间与经济发展之间呈U型关系,即现阶段呈现污染继续加重的态势。此外,城市第二产业结构比例和建成区面积与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探寻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阶段的环境污染特征和演化规律,不仅关系到环境污染治理,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并且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城市化发展规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得到完全体现。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不足的矛盾将非常突出。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

水资源对人口地理的影响

水资源对于人口发展的重要性 小组成员:刘月,蓝晨曦,刘巾,王增磊,陈金坤 地球上水资源现状: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由于海水难以直接利用,因而我们所说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陆地上的淡水得以不断更新、补充,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总量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而且大部分是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的固体冰川。虽然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冰川的利用方法,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还无法大规模利用。除此之外,地下水的淡水储量也很大,但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的也很少。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这些淡水储量只占全部淡水的0.3%,占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即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 000立方千米。 陆地水体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以河流水最为重要,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河流水具有更新快,循环周期短的特点。科学家们又据此把水资源分为静态水资源和动态水资源。静态水资源包括: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循环周期长,更新缓慢,一旦污染,短期内不易恢复。动态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循环快、更新快,交替周期短,利用后短期即可恢复。所以,人类开发水资源时,一定要根据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充分地利用水资源。只有促进水资源的更新,人人爱惜水资源,才能可持续地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地理分布不均,人类面临的大难题。地球上的水资源有97%被盐化,仅有3%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在这些淡水中又有2/3为冰川和积雪,1/3存在于含水层,潮湿的土壤和空气中.就是这有限的淡水,分配又极不平衡.世界每年约有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中,而占世界总人口40%的80个国家却严重缺水.水源最丰富的地方是拉丁美洲和北美,而在非洲,亚洲,欧洲人均拥有的淡水资源就少得多. 水资源的主要功能: 1.调节气候。水是大气的重要成分。虽然大气中仅含全球水量的百万分之一,然而,大气和水之间的循环相互作用,确定了地球水循环运动,形成支持生物的气候。大气中的水帮助调节全球能量平衡,水循环运动起着不同地区的能量传输作用。 2.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流动的水开创和推动土地地貌的形成,重排地表景观以及三角洲形成等。水是形成土壤的关键因素,也在岩石的物理风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3.物质运输的功能。水可以输送多种多样材料和营养物质。水输送物质的形式有两种:溶解的矿物质和整体物质。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质可以沉降到水体,然后由水输送。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到,水可以把环境污染物输送、扩散到更远、更广泛的区域。 4.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生命的形成离不开水,水是生物的主体,生物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60~80%,甚至90%以上。水是生命原生质的组成部分,

浅谈如何保护水资源及防止水污染

浅谈保护水资源及防止水污染 珍爱绿水 ——保护水资源及防止水污染 一、水是不可替代的资源 从太空中看地球,地球表面呈现出迷人的蔚蓝色,这是地球上水的展示。地球上有水,是地球区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重要特征之一。 水的作用是巨大的。从地理环境的形成看,水圈是地球各圈层中变化最快、最活跃的圈层。它与地球外部的其他圈层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密布的河网,我国江南就不会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如果没有充足的地下水源,干旱的沙漠地区就不会出现“绿洲”;如果没有暖洋流输送热量,纬度位置很高的摩尔曼斯克港就不会常年不冻…… 水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运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水循环,地球上各种水体得以相互沟通、转换,水也得到更新,从而使地球上的水处在动态平衡之中。 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看,水是始终不渝的参加者。水存在于每个生物有机体中。例如,按质量计算,人体组织含水量约为65,,血液的含水量为79,;植物体内的含水量也相当可观。有人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这句话一点儿也不过分。 从工农业生产看,对水的需求量很大。例如,生产一吨钢约需水一百吨;浇灌一公顷水稻需水一万八千吨;一座发电能力为百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每年需要上亿吨水。 至今已有二千二百余年历史的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当年太史公司马迁观看了都江堰后,留下了千古名言:“甚哉,水之为利害也。”足见人们对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综上所述,不论在自然环境的形成、生命的诞生,还

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水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二、水资源向我们出示“黄牌” 我国是贫水国,虽然(河川年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水资源总量不算太少,但由于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按人口、耕地平均,其值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水,飞速发展的生产需要水,因而我国的水资源供不应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1972年4月23日首次出现自然断流。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黄河断流日益频繁,断流时间不断加长,断流河段不断上延。1997年,黄河在2月7日即开始断流,是有历史记载最早的一年;断流河段上延至开封,是断流河道最长的一年;直到8月份才恢复过流,是断流时间最长的一年。在刚刚恢复过流56小时后,黄河下游利津水文站断面再次断流。据专家预测,断流还将继续。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已迫在眉睫。 实际上,我国水资源危机绝不仅限于北方地区,山清水秀的南方大地也在日甚一日地“喊渴”。例如,昆明生活用水严重短缺,只能从滇池抽水救急,靠近太湖的无锡市竟然也出现了供水不足的问题。在全国水资源告急的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自然和社会原因。 其一,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而耕地的分布则是北多南少。例如,华北有耕地约一干三百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3(8,,而水资源量只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8,。这种水土资源组合欠佳的状况,加剧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的紧缺程度。 其二。我国是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全年降水量的60,,80,集中在6、7、8、9四个月。汛期时洪水暴涨。河湖库塘容纳不下多余的水流,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它东流入海;到了枯水季节,水量很少,许多河川萎缩成涓涓细流,甚至断流。春季庄稼渴求甘霖,春旱使得水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水资源管理措施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国发〔20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的要求,现就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

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主要目标。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到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二、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 (四)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符合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按照流域和区域统一制定规划,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建

水资源保护论文

中国水资源危机 关键词:水资源,水环境,水污染,开发利用,水危机,环保意识,生态文明。 摘要: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面临着众多环境问题,水资源问题尤为突出。水资源压力过大,水生态严重恶化成为令人十分堪忧的问题。《水问》真实全面地告诉观众中国正面临着怎样的用水困难,并深刻解析了中国水资源状况。本文旨在研究《水问》引发的保护水资源的思索,并强调培养大众环保意识的重要,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和声张“生态正义”,应对环境恶化,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本文综观我国水资源情况,面对水污染日益严重的形势,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解决水环境问题的对策: 减少耗水量、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产业结构调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开发新水源、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对我国的水资源管理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水是生命的源泉,它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就有70%是被水覆盖着,而其中97%为海水,与我们平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只占3%,而淡水中又有78%为冰川淡水,目前还很难利用。因此,人类所能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受到污染的威胁。农业、工业和城市供水需求量的不断提高导致了有限的淡水资源的分配竞争。为了避免水危机,我们必须保护水资源,对供水和需水进行管理,减少污染和降低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环境的影响。水是万物生命之源,是人类发展的命脉。水问题不仅关乎每个人的生活,也涉及到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文明不断进步的同时,水资源的短缺也时刻警醒着我们。《水问》以极具思考深度并令人注目的方式,用无可争议、令人震惊的实例,向观众展现了大量伴随水资源危机而产生的巨大危害。《水问》含有“水的哭诉”、“水的呐喊”之意,直接而尖锐,急促而紧迫。该片的总编导王猛说:“水是宽容的,因为这种宽容才产生了生命,也因为这种宽容,它容纳了这个世界所有肮脏的东西。中国的工业文明发展浓缩了西方两百年的时间,作为代价,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也浓缩了西方两百年的污染史”。水默默的维护人类的干净、舒适、健康,也默默地承受人类交给它的肮脏。水是有生命、有感知的,它会释放情感,在饱受污染时,它也有哭诉的愿望。 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都以世界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着。但当我们沉浸于自己取得的骄人成绩时,却也开始尝到了自己酿制的苦果[2]。巨大成就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生态和环境危机,其中以水资源危机最为突出和严重,也最为直观。事实上水危机不是即将到来,而是已经从四面八方开始蔓延。清茶一杯是中国传统的待客之道,但在甘肃省的很多地区,能喝上一杯干净的水已经变成一种奢侈,很多人因为水源干涸而不得背井离乡。华北地区的打井高潮时,每年打井在三百万眼以上,而如今,这些井已经无水可取。在衡水市,以前打井只需要100多米便可,如今须打300多米才可见水,取水工具最初是离心泵,后来是工业泵,现在必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   1 引言 在城市的发展中,便利的城市基础设施、大规模的交通系统、发达的贸易和增加的工业生产,刺激着人口的集中,改变了城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如清除树木、平整土地、建造房屋、街道,整治河道以及兴建和完善排水管网等,造成天然田野、森林、河流的消失,并出现大量污染。人们必须维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建立新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体系,以保证其平衡。城市化的发展和程度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到城市地区的水环境,由此带来城市雨洪控制和水质污染控制的问题。建设和完善水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将是创造现代化城市良好的生存环境,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需要对城市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2 城市化对雨洪径流的影响 2.1 城市降水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地区的局部气候条件,又进一步影响到城市的降水条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地表的改变使其上的辐射平衡发生了变化,空气动力糙率的改变影响了空气的运动。工业和民用供热、制冷以及机动车量增加了大气中的热量,而且燃烧把水汽连同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送入大气层中。建筑物能够引起机械湍流,城市作为热源也导致热湍流。因此城市建筑对空气运动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强风在市区减弱而微风可得到加强,城市与其郊区相比很少有无风的时候。而城市上空形成的凝结核、热湍流以及机械湍流可以影响当地的云量和降雨量[1]。 1984-1988年,上海市水文总站在上海老市区(不含宝山、闵行区)149 km2内设置的13个雨量点和原有分布在郊县的55个雨量站进行平行观测,研究城市化对上海市区降雨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其研究结论包括[2]:(1)市区降雨量大于近郊雨量,平均增雨为6%;(2)市区和其下风向的降水强度要比郊区大;(3)降水时空分布趋势明显,降水以市区为中心向外依次减小;(4)城市化对不同量级降水雨日发生频次具有影响:城市化后会使暴雨雨日增多,由于大暴雨、特大暴雨时,城市化影响相对较弱,当雨量达暴雨级后,市区雨日不再增加。 2.2 城市建设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树木、农作物、草地等面积逐步减小,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的面积不断增加。城市化过程也使相当部分的流域(例如小的河道、湖泊和湿地)为不透水地表所替代,减少了蓄水空间。由于

浅谈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浅谈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发表时间:2016-03-23T10:54:18.3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作者:赵常萍[导读] 舒兰市水政水资源管理中心水资源的使用状况直接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不论是生活还是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舒兰市水政水资源管理中心吉林舒兰 132600 摘要:水资源的使用状况直接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不论是生活还是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农田灌溉以及城市生活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正因如此,则必须要重视水资源的管理问题。关键词:水资源;保护;措施 引言 要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和提高水环境能力和水资源供给能力,适应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此必须优化资源配置,从法律、教育和行政的层面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一、水资源的概况分析 1、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下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水资源是一种有限而又不可替代的宝贵的资源。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5%。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2、水资源在分布 水资源分布具有时间与空间、地域分布不均衡的显著特征,从时间上的分布:夏秋多、冬春少;从空间的分布: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南多北少;地域分布:因为地形会影响河流的流向,所以,而降水量的时间不均衡与地形的复杂性造成了国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 3、水资源的污染与破坏 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灌溉、农业养殖、农业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目前,全国多数水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与破坏,而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这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污染的同时,也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产、生活也造成了影响;也严重威胁到人们的饮水安全和健康。按照水利部预测,以2030年中国人口达到16亿为例,届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1750立方米。 二、我国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分布范围非常广,数量也非常大,这是其他资源无法比拟的优势。我国水资源总体数量排在世界先列,但是平均水资源占有量却排在世界后几位,除此之外,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我国的水资源分布非常不平均,有些地区水资源过剩,而有些地区水资源则严重缺乏,因此当地的物产极其匮乏。从水资源的各个角度来讲,我国实际上是一个水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 现阶段,我国城市供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而另一种就是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相混合。总体上讲,我国的城市供水并未出现严重的短缺情况,但是由于在开采地下水时,没有制定统一的规划,地下水开采过度,使得城市地下水位出现严重的下降情况。有些距离海洋比较近的城市,甚至出现了海水倒灌的情况;而有些城市塌方明显,还出现了十分严重的地质灾害;因为没有合理的开采地下水,有些城市的地下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已经无法继续使用,即使能够安然使用,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污水处理成本。此外,因为城市工业废水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使得水资源环境急剧恶化。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在此种情况下,水资源环境将面临着更为严重的挑战,毫不夸张的说,水资源呈现出来的危机,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危机,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 三、加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1、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 1.1保护水资源,要强化节约用水的宣传工作,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使人们自觉认识到水是珍贵的资源,摈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用水观念,时时处处注意节水宣传工作,让全社会意识到“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神圣职责。 1.2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联合国有关机构多年调查得出的结果。例如:每冲一次马桶所用的水,相当于发展中国家人均日用水量;夏天冲个凉水澡,使用的水相当于缺水国家几十个人的日用水量;水龙头没有拧紧,一个晚上流失的水则相当于非洲或亚洲缺水地区一个村庄的居民日饮用水总量。所以,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1.3使用节水器具,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执行多用水多计费的原则,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2、开发新技术节流开源 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视水资源利用,科学技术在节约用水上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节流”合理控制水资源,我国是农业大国,在传统农业灌溉中,对水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就需要不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通过节水灌溉技术利用,保证水资源不流失;仅仅做到节流也不能从根本上防止水资源流失,还要依靠“开源”创新新的水资源利用形式,对于城市生活、工业污水的处理,靠过滤、净化等科学技术开发,有效处理污水,达到可以重复使用的目标。 3、积极探索水利建设新机制 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确保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按照“国家投入导向,群众投入为主”的原则,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个人四个轮子一起转,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劳力投入体系。一是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的投入。二是要加大地方财政的投入。三是搞好水利建设基金的筹集。四是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投入。五是继续推广全县水库经营权拍卖的经验,深化小型水利产权改革,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加强水利建设投入。 4、加大力度,扎实抓好防汛工作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2课时主备:朱云审批:旭莲编号:9G9030 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知道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学会分析逆城市化的成因 4.了解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重点:1.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难点: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 导读自学思疑初探问题尊重认知规律,亲历感悟知识生成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阅读课本P41页容,归纳城市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阅读P41页阅读部分,回答下面容: 城市化的影响结果 地形进行改造,趋向_____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 流等 气候改变下垫面性质,产生____效 应,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的污染物带 到郊区,将郊区的污染物带到城 市 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富营养化,水体变黑发臭 土地利用 就业方式 聚落景观 人类活动 文化 1.“城市病” (1)成因: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长期的高强度的___________,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表现 【思考】大城市地价昂贵,向来有“寸土寸金”之说,然而市在地处市中心的黄浦、静安、卢湾三区交界地带,营造了20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你同意这种做法吗?为什么? 2.城市郊区化(又称_______) 含义由于“城市病”的困扰,城市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区 或_____迁移 表现 结果市___衰落 本质城市化进程从___发展到____的新阶段 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1)__________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 (2)有更多的______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 (3)运用________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4)控制_____________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5)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__________。 (6)________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导思合作互助探究问题发展创新思维,形成主动探究与的意识和能力1.【探究材料】材料一某城市从市中心到郊区的气温变化示意图。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docx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 黄河水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奠定了今日黄河流域的昌盛繁荣,成为沿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被我们称为“母亲河”。回顾历史这条母亲河给我们带来几多欢喜几多忧,曾几时黄龙肆虐,倾吞粮田,自新中国诞生,这条孽龙才被勤劳的治黄人扼制在九十八湾故道,给我们带来了不可比拟的欢乐,引黄灌溉滋润良田、补充水源托起一座座新兴的城市,然而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的不断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黄河水在满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输沙需水量、蒸发渗漏损失量之后,已很难满足不合理超负荷的用水。黄河水资源供求关系的矛盾日益突出,两岸引水急剧增加,由此发生了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的错纵复杂的各种水事矛盾,如何使用有限的黄河水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水要求,如何在黄河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综合、合理、有效地利用黄河水资源。 一、黄河水资源的管理现状 1. 黄河可供水量分配 1984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提出《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预测》,在水资源需求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省(自治区)水量分配方案。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在我国大江大河中首次对全河水资源进行了宏观分配,增强了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抑制了需水增长过快的势头。

1997年起黄委开展了不同来水年份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的制 定工作,编制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联合颁布实施,将1987年国务院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进一步分配到年内各个月和不同来水年份的水量分配。 2.取水许可管理 实施了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2002年黄委制定并颁发了《黄河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审批的取水总量,扣除回归黄河干支流水量后的耗水量不得超过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的水量指标。这在我国流域取水许可管理中尚属首次。根据水利部、原国家计委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黄委还开展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对从黄河取水的新、改、扩建项目进行了水资源论证。论证工作的开展,对促进黄河水资源优化配置、保障建设项目用水、提高取水许可审批的科学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3.黄河干流水量实时调度 按照国家防总和水利部的部署,黄委分别于1992、1996、1997年实施了3次远距离调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8年黄委成立了专门机构并于1999年3月开始对黄河干流部分河段实施调度。 根据《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规定,黄河水量调度总的原则是:总量控制,以供定需,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总的调度思路是:国家统一分配水量,流量断面控制,省(自治区)负责用水配水,重要取水

浅谈我国水资源缺乏的因素及保护对策

浅谈我国水资源缺乏的因素及保护对策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2010年春季西南五省区的持续干旱——枯萎的庄稼、开裂的池塘水库、远道而来取水的长长队伍,再一次真切地让中国人感受到水重要性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短缺,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反思我国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据测算,我国全国的年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主要由地表水、地下水、湖泊、冰川等组成、其中地表水资源占96%左右。水资源的可利用量约为11000亿立方米。 从水资源总量来看,我国水资源是丰富的,似乎不存在水短缺与节水问题,但实际情况是我国存在资源型、地区型、经济刑、水质型、浪费型、工程型缺水,是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并且缺水有日益加剧的趋势。 我国不仅水资源不丰富,而且时空分布又极不均匀。全国约一半的土地处在年降雨量小于400毫米的少水、干旱地带,内陆水系的面积占全国35%,但河川径流里仅占全国的4.2%,外流河面积占全国65%,但河川径流却占全国的95%。同时,外流域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例如南方、北方的水资源相差也十分悬殊,长江流城及其以南地区,耕地只占全38%,径流量却占82%,黄淮海三大流域耕地占全国40%,但径流里仅占6.6%。加之水资源随时间的分布极不均匀,每年的产水量(资源量)集中在3~4个月内。 二、我国水资源缺乏的因素 ㈠资源型缺水 我国水资源虽居世界第四位,但由于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少,人均水量为22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属于贫水国家。到本世纪中叶,人均水量还将下降到1700立方米左右,水资源型短缺问题将更加突出。 ㈡区域型缺水 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北方地区及西部地区严重缺水,存在地区型缺水。我国北方地区面积占全国的63.5%而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20% ,南方地区面积占全国的36.5%,但水资源量则占全国水量的80%。按国际上确定的人均占水量1000立方米为人类起码生存需求标准,目前我国有10个省、市、自治区,11%的国土面积和1/3的人口处于需求线以下,其中9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在500立方米以下。按2000个立方米为处在严重缺水边缘标准衡量,我国就有16个省、市、自治区,30%的国土面积和60%的人口处于缺水状态。目前,我国的用水量已超过可利用水量的40%,属于用水高度紧张的国家。 ㈢经济型缺水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阐述了衡阳市城市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为解决衡阳市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衡阳市未来的城市化应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核心就是要紧紧围绕衡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来开展工作,并且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关键词:衡阳市;城市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是任何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发展阶段,是工业化发展不可替代的载体。高度城市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标志。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本来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是本省经济重心区与南部沿海经济发达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条件良好。其生态环境建设对湖南省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对衡阳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城市化的正常发展是衡阳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现实。本文着重探讨在城市化背景下衡阳市生态环境所受到的影响,目的是为了了解衡阳市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衡阳市未来的城市化应该走可持续发展

之路提供理论基础。 1 衡阳市城市化概况 1.1 衡阳市城市化发展现状 1.1.1 经济现状 2000年衡阳市城市人口80.0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10.77%,而市区gdp为0.82×105只占9.56%,人均gdp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8.86%,相当全国平均水平的71%,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衡阳市经济飞速发展,gdp总值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截止至2007年,衡阳市区gdp总值达到1.75×106万元,人均gdp达到1.22万元,经济发展持续稳定。 1.1.2 城市化水平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2.87%上升到2007年的41.22%。设市城市从1个增为3个,建制镇由80个增为111个,城镇规模有大幅度的增长。衡量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幅, 2000-2007年衡阳市城市人口与第二、三产业增长速度快,2000年全市非农人口为80.6万人。从2000年以来,衡阳市城市化发展速度逐年增快,城市人口由2000年的85万人增长到2007年的95万人,gdp突破千亿。 2 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对生态产生的影响 2.1 对水资源的影响 城镇化过程中,违规排污企业、违规开采煤矿的泛滥,直接

区域城市化发展对水资源的影响与对策浅析 (终稿)

区域城市化发展对水资源的影响与对策浅析 ————以深圳市为例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造成了城市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水环境的变化。认识城市化发展与水系统演变的内在联系、有助于维护水系统的正常功能和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化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对于城市用水健康循环和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以深圳市为例,就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对水资源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城市化;深圳市;水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地区人口密集、建筑林立、空气污染和水环境改变,这些因素都促使城市原有的水循环发生改变,从而使城市供水不足,水污染严重等,导致出现地下水过度开采,水质恶化等一系列水资源问题。 1 深圳市城市化及水资源现状 深圳市是著名的对外开放城市,是我国最早开放的一批经济特区之一,深圳市特区面积约327.5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其常住人口从1979年的31.41万人发展到2005年的827.75万人,年均增长13.4%;其中户籍人口从31.26万人增加到181.93万人,年均增长7%;暂住人口从0.15万人增加到645.82万人,年均增长38%;人口密度大,人口增长迅速;持续增长的人口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城市供水带来很大负担。 深圳市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837毫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即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5%,而汛期降水又多集中在7、8月份,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则更大,如:2001年降水量为2747毫米,而1963年仅为912.5毫米;年最大降水量与年最小降水量相差近3倍。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18.72亿立方米;按实际用水人口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75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10,低于全省人均水平,按照联合国人均降水量少于500立方米属于极端缺水地区的标准,深圳市已经属于极端缺水地区。 2 城市化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 2.1 城市化对地表水循环的影响

浅谈水污染及如何合理利用保护水资源

浅谈水污染及如何合理利用保护水资源水污染,顾名思义,即水体污染。根据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特别是自两次工业革命以来,导致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污染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就我国而言: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 1 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的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 1/3 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 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 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 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 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 60%~70% 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截至 1996 年底,全国 600 余座城市年排水量为 353 亿立方米,处理量为 83 亿立方米,处理率仅 23%。城市市政系统年纳污水 209 亿立方米,建有城市污水处理厂 153 座,集中处理量为 23.8 亿立方米,处理率为 11.4%。尽管全国每年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 3 亿立方米,但仍以每年处理能力缺口 21 亿立方米的速度在不断增大。到了2050年,城市市政系统年纳污水为1385亿立方米,2100年将达到2435亿立方米这相当于长宽高都是61813.8米的正方体,若平铺为高1CM的长方体,底面将覆盖将近2537个中国。 水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国民的正常生活,水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 要治理水污染,首先得明白水源污染的主要形式,水源污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自然污染:因地质的溶解作用,降水对大气的淋洗、对地面的冲刷,挟带各种污染物流入水体而形成;二是人为的污染,即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而污染物主要有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而造成的农田污水;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森林砍伐,水土流失;因过度开采,产生矿山污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