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

发表时间:2018-10-18T13:49:47.52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4期作者:李述强

[导读] 城市化进展加速国家经济建设步伐,引导人们走向更加美好未来,与此同时城市化进展过程中

李述强

佛山市南海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九江水务管理所 528203

摘要:城市化进展加速国家经济建设步伐,引导人们走向更加美好未来,与此同时城市化进展过程中,给水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事实。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极度稀缺的国家,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比例6%,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是全世界人均水资源最短缺国家之一。在城市化进展之后许多树木被砍伐,一向作为城市呼吸机的江河湖泊被填平,我们看到琳琅满目的建筑拔地而起,可原本清澈的水质却消失不见,城市化必然是破坏了生态系统水环境平衡,那么如何才能让城市化与良好水环境状态共同依存,是当下至关重要的话题。本文就城市化进展中,影响水环境的各种因素展开分析,并提出自身的一些整治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水环境;水质影响;综合治理

引言:城市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发展大趋势,它与生产力发展有着必然关联。如今城市化现象如火如荼一般在各个城市展开,作为一切生产命脉的水资源,是建设与发展势必耗损的资源,自古以来城市依山傍水都可繁荣昌盛,也有傍水而兴这一说法,工业文明日渐加快对水需求量逐渐加大,许许多多河流干枯而尽或是杂草丛生,产业过度用水却不合理排污这些现象时有发生。要清醒认识到当今城市化进展背景之下,我国水环境现状如何,科学采用水治理方式对水环境进行整治,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定要与生态环境共同依存、做到人与水和谐共处、相辅相成。

一、城市化影响下水环境的现状和特征

(一)整体水量逐渐减少

眼下水资源流量严重走下坡路,仅在热火朝天的房地产开发行业和河道填充中就减少约25%,随着各种工业厂房、商业产区、居民住宅区逐渐增加,地表不透水面积也不断上升,全国100所城市当中大约60座以上处于缺水状态。农村地区树木被砍伐严重,农作物占地面积越来越小,很多草地被开发建设成旅游度假村,致使储水空间缩小,水资源在地表停留时间不足,下渗和蒸发量不大,地下水量无法增加更得不到及时补偿[1]。

(二)水质严重恶化

城市当中人口密集、自然资源短缺,城市用水不合理排污造成废水污染,很多河道常年杂草丛生,不仅水资源危机,城市周边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以前瘟疫流行的年代水质恶化是由于人、畜排泄物、病毒、细菌等污染,城市化进展过后大量工业未经处理污水随意排放,仅对上海一座城市而言基本没有合格水质的流域,环境严重恶化的河流长度超过整体河长80%以上。

(三)整体水环境恶劣

华北地区一直以来是我国空气、水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经调查显示水污染主要以城市河段为主,并且不断向四周流域扩延。城市上空弥漫着各种污染粒子,人们看见的地方看不见的地方废渣、垃圾乱堆乱放,整体环境逐渐恶化,大气污染十分严重,部分地区形成酸雨渗透到地表水和地下水面,威胁人类健康的同时破坏整体水环境。

(四)降雨条件受限制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受到城市局部气候影响,城市降雨量可以说逐年不足,尤其北方地区整体降水量小,干旱现象十分严重,这也是由于城市工业散热和住宅供暖等,造成大气层积攒很多热量出现热湍流,还有城市高楼垄断强风进不去形成凝结核,云量和降雨量受到影响。

二、城市化水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盲目进行水量开发

缺水现象愈发严重,有些企业缺乏水资源开发规范,私自、盲目进行水开采工程,威胁生态环境,不按规则、过度开采地下水流量,很多城市地下水已经枯竭。华北地区严重超出开采范围,以石家庄、北京、邯郸等地为轴心,浅层地下漏斗区已达到4.1x104平方千米,大面积内含水层已经干枯,整体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形成连片似的扩大形态,继续严重恶化,不及时制止盲目开采行为,会引起地面沉降威胁人们生活安全,还可能引发海水入侵,情况迫在眉睫[2]。

(二)缺少水资源管理

城市当中河道功能已然丧失,断流情况时而发生,无法对地下水进行补给、输沙、排盐,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等现象接连不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缺乏城市水资源管理。没有相关规定工业、生活污水合理排放方式,大部分城市中都缺少中水利用这一环节建设,用水都为一次性用水,水循环利用,重复利用率很低,人们更是缺少节约用水意识,生活中跑冒滴漏现象非常严重,有20%以上的水都在管道或者使用器具中遗漏浪费。

三、在城市化进程中对水环境的综合整治举措

(一)有理可依、制定水环境治理规章制度

在城市化进展日渐成熟过程中,要想做到水环境综合治理理想状态。城市环境监管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到水环境变化的规律,加强对水环境整治方式,不断提高综合治理方法。可以增加水环境治理研究和管理费用,引进先进技术和新型人才,引导水环境治理走向正确性,科学性道路,建设出规范化、信息化的整体研究和管理手段。做好各方面管理手段研究之后,也要配合相应惩治手段,加大管理力度,建设相应法律法规,规范城市化进展当中废水资源排放、污水综合管理,设定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水环境综合治理计划,确立水资源再生利用和污染处理的方案,在法规制度监管之下约束人们遵守各项水治理政策[3]。

(二)循环交替、再生水资源重复循环利用

提倡再生水资源利用是至关重要的措施,早在19世纪欧洲部分城市有再生水法案出台,并取得相应成果。我国污水量不断加大,污

完整版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1章总论 (1) 1.1项目名称 (1) 1.2项目建设单位 (1) 1.3编制规范、依据 (1) 1.4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2) 1.5工程目标 (2) 1.6技术经济指标 (3) 第2章区域自然条件及现状评价 (5) 2.1**镇概况 (5) 2.2地形地貌 (5) 2.3水文地质 (5) 2.3.1 水文气象 (5) 2.3.2 工程地质 (8) 2.4现状及存在问题 (15) 2.4.1 项目区现状 (15) 2.4.2 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 (16) 第3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7) 3.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7) 3.2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18) 第4章工程规模、拆迁征地及施工条件论证 (20)

4.1工程规模及标准 (20) 4.2征地拆迁范围论证 (20) 4.3建筑材料、交通运输及主要施工条件论证 (21) 第5章工程设计内容 (22) 5.1河道整治方案设计 (22) 5.1.1 方案设计基本原则 (22) 5.1.2 堤岸工程 (28) 5.2河道生态清淤工程 (40) 5.2.1 河道清淤工程量 (41) 5.2.2 清淤实施方案说明 (42) 5.2.3 清淤施工 (42) 5.2.4底泥处置 (45) 5.2.5生活垃圾管理 (46) 5.3生态修复工程 (46) 5.3.1 构建思路 (46) 5.3.2 生态修复措施 (51) 5.4配套截污管道工程 (52) 第6章施工组织设计 (53) 6.1施工条件 (53) 6.1.1 水文、气象条件 (53) 6.1.2 交通条件 (53) 6.1.3 供水、供电条件 (53)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休宁县流口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1.2 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流口镇人民政府 1.3 编制规范、依据 (一)相关规划: (1)《休宁县流口镇总体规划(2010-2030年)》 (2)《安徽省休宁县中小河流治理规划》2009.5 (二)设计标准及规范: (1)《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国家科委、建设部2001年)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1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 (13)《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14)《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 (15)《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2008) (16)建设部颁布的其他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三)基本设计资料 (1)《安徽省黄山市中心城区防洪近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本)》2003.11 1.4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休宁县流口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包括流口镇规划区范围内率水河段河道整治共约13.17km,生态清淤50.56万m3,生态修复工程318810m2,配套截污管网工程建设截污管道长度5.697km。 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对项目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建设方案,制定项目初步实施计划,测算工程投资,并进行工程效益分析,最终提出项目建设的有关结论意见,供有关部门进行决策。 1.5 工程目标 (1)对河道进行切实可行有效的保护,保障水质,使水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服务范围内污水收入污水管网,通过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可减少此区域污水排入率水河,改善河道水体水质,进而改善入新安江的水质。 (3)改善河流周边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型环保城市,促进大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自然和谐。 (4)由于河道淤积导致泄洪和供水水质恶化,环境恶化,使得

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分析

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17-08-18T11:28:25.5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作者:赵雪枫 [导读] 摘要: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对城市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广州贝山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对城市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本文主要是对当前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城市的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 1引言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对于城市河流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工作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内相关政府部门积极结合国外乡镇河流治理措施和现状进行分析,有效的结合我国发展实际,深度强化河流生态保护和河流附近环境保护区域的建设,促进我国城市河流环境保护的发展;例如:在江浙上海等河流临近区域进行合理的保护带修建工作,推行“循环型治水”策略,结合每个城市不同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生态河流保护设施的建设。近年来,我国城市河流修复在不断开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但由于不同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对河流治理修复的认识程度不同,以及不同河流自身水文水质特点各异,各种治理技术适用条件不同,所治理效果、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也相差甚远,所以实际工程必须因地制宜,根据河流实际情况综合各方面因素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修复方案。 城市河流水环境是城镇居民用水保证的基础,因此要积极保护城镇河道以及河道周边的水资源环境,从而维系整个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城镇的建设。城镇河道治理工作中缺乏实际性的工作规划,因此要维护河道环境建设,要积极从专业管理技术入手,对我国城镇河道治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从而充分保证城镇河道治理的进程。 2河流水环境污染源分析 经实地探勘,城市河流污染源主要以下几类: 2.1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水的无组织排放是直接影响河流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各个城市积极建立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污水厂排放标准为一级A或一级B标准,大大削减了生活污染源对河流的影响。但由于出水量大,尽管能达标排放,其中COD、氨氮等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对所入河流的污染物总量贡献较大,影响河流水质达标。 2.2农业面源污染 城市内畜禽养殖业规模化程度在近年来迅速提高,畜禽养殖产业的大量粪污及其废弃物给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畜禽养殖户自身的污染治理认识不够,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及其他保障措施,存在部分养殖场虽然有污水处理设施,但容积小、处理能力弱,与污水产生量不配套;粪污综合利用率不高,处理方法过于简单,无沼气利用工程配套;个别小型养殖场由于场地限制,直接往河流排放养殖粪污,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河流水质的主要因素。 2.3地表径流污染 伴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市不透水表面的面积不断增加,其表面上富集着很多不同种类的污染物,地表径流的污染也引起了重视。国内老城区大部分仍是雨污合流制的管网系统,内河流承担一定的防洪排涝作用,在降水的过程中,这些携带着多种污染物的地表径流通过雨水管汇入内河流,也是导致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2.4工业污染源 目前各城市主打工业化城市,城市内有许多大型工业聚集区,工业园区内都建有污水处理设施,随着轻工业的逐步发展,小作坊也在逐步兴起,部分小型工业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偷排乱排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了河流污染进一步加剧。 3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 3.1水力学技术 水力学技术主要是指引清调水、水力造流,目的是通过水利设施(如闸门、泵站)的调控引入污染河道上游或附近的清洁水源以改善下游污染河道水质。通过引水冲污稀释污染水体,加快污染水体流动,加强水体的自净工程,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水体流动性的增强对底泥与水相界面物质交换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增强底层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对底泥释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水力造流引起水流扰动,可以促进氧的传递和扩散,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增强水体中微生物的活性,使得氨氮降解效果提高。 目前,许多城市内的小型河流,一般采取引水冲淤的方式改善水质,引水一般为湖泊换水,污水厂的中水等,效果比较显著。 3.2物理技术 溶解氧在河水自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采用人工曝气的方式向河流水体充氧,加速水体复氧过程,提高水体中耗氧微生物的活力,以改善水质。针对污染严重河流采用低强度连续曝气,效果明显,并与人工湿地技术相结合对河道水体进行处理,可基本消除河水臭味,有利于恢复下游的生态环境工程,提高自净能力。 疏浚污染底泥是将污染物从河道系统中消除出去,可以较大程度的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从而改善水质。底泥疏浚曾是发达国家修复河道的重要措施之一。虽然底泥疏浚使用后水质效果改善明显但是因为其成本较高具有一定局限性。 3.3化学技术 化学方法处理污染水体主要是添加化学药剂和吸附剂改变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pH、吸附沉淀水体中悬浮物质和有机质等,从而使污染物得以从底泥涌分离,或降解转化成其他无毒的化学形态。具体做法包括:混凝沉淀、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化学方法的暂时效果最为明显,但是十分容易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且使用成本较高,常作为一种协助技术或应急控制技术。 3.4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包括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和复合酶污水净化技术。 原位生物修复技术指向污染的水体中经过筛选的具有特殊分解能力的菌种,以降解过量的污染物,实现生态修复的目的。投菌法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具有很多优点,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操作简单等优点,我国在河道治理等工程应用中,主要依靠购买国外的菌剂,不仅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也随之得到很大的提高。近3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处在快速增长阶段,1978—2009年间,我国城市化率由17.9%提高到46.6%,年均提高0.93%。大量人口在短时间内从乡村迁移到城市,无疑给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人口发展的要求,工业进程化加剧,产业不断升级和改造,人口的空间集聚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城市内涝,水污染,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中国城市化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专家学者们只能探究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各方面的影响以及提出一些在研究基础上的建议。本文基于10篇有关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论文,对城市化对大气,水资源,土地利用,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出一些总结分析。 一.城市化对大气的影响: 城市化对大气的影响主要通过下垫面的改变。下垫面改变,其上方的大气的动量,热量,物质交换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大气环境的气象要素也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得大气环境受到影响。在《城市化过程中下垫面改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这篇论文中,陶玮等是通过城市下垫面地—气作用模式的其中的4 套主流的不同复杂度的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案(UCM)阐明地气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并且由这种内在作用机理推测出城市下垫面改变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具体影响,辅以我国东部地区城市下垫面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的个案研究。这个个案研究是用了气象—化学“在线”耦合模式即数值模拟工具的其中一种叫WRF/ChemV3.5的工具来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分布的变化对城市下垫面的扩张是敏感的。这体现在在人为源排放不变的情况下,城市下垫面扩张使得近地面和1~3 km 高处的O3,以及距地面1~2 km 高处的CO 体积分数增大;但近地CO 体积分数下降。在我国城市下垫面显著扩张的背景下,这个研究城市下垫面变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规律十分重要。这可为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格局部署与区域大气污染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下垫面变化对大气的影响机制和影响规律可以为具体的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但是对于全面的城市化发展规划来说,这只是一个小方面,不足以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我们需要了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重要的要素和城市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演化规律。在《中国城市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演化规律研究》这篇论文中,运用2001—2010年23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共计2353个样本,应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对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并对回归分析的变截距模型进行筛选,将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的年平均浓度,综合污染指数4个空气质量指标与均GDP,人口密度,第二产业结构,建成区面积4个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进行回归拟合,得到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和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符合倒U 型曲线,不同的污染物类型具有不同的演化规律。10年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空气中SO2浓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并到达拐点,符合倒U型曲线; 而对于NO2,PM10浓度及综合污染指数,10年间与经济发展之间呈U型关系,即现阶段呈现污染继续加重的态势。此外,城市第二产业结构比例和建成区面积与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探寻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阶段的环境污染特征和演化规律,不仅关系到环境污染治理,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并且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城市化发展规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得到完全体现。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不足的矛盾将非常突出。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

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邕江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邕江是过境河流郁江在南宁市的一段,穿越南宁市城区中心,为南宁市最大河流。邕江河段全长134km,流域面积6120km2,是南宁市城市及工农业的主要水源,也是通向区内外的航运干线。 一、明确问题 邕江水域具有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工业用水、农业灌溉、航运、渔业、娱乐和纳污等功能。随着南宁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经济发展比较快,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也不断增加。除市区固定用水人口80万、非农业用水人口74万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流动人口。因此,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成为邕江南宁段的首要功能。此外,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污水量会越来越多,纳污也成为邕江的重要功能。如何协调不同层次的用水需求,是规划面临的主要任务。 二、确定规划目标与水域功能区划分 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保证邕江的多种水体功能的达到。为此,首先需要进行水体功能的划分。根据水域功能区划的依据、原则、方法与步骤,以及邕江水质现状、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将邕江水域的功能划分为五大类:心圩江以上流域为Ⅱ类,心圩江至二坑为Ⅱ-Ⅲ类,大坑至青秀山风景区为Ⅲ类,青秀山至莲花为Ⅱ-Ⅲ类,莲花至六景为Ⅲ类,邕江各支流、心圩江、竹排冲为Ⅲ-Ⅳ类,大坑、二坑、水塘江为Ⅳ-V类,良风江为Ⅲ类,八尺江Ⅲ-Ⅳ类。控制各河段水质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是规划的具体目标。 三、确定规划方法 1. 混合区划分 规划中常用的混合区标准有两类,一类是面积控制标准,另一类是距离控制标准,后者应用较广泛。距离控制标准允许排污口下游若干距离内水质超标,允许距离的长短,视河段的功能和所处位置的重要性而定。邕江混合区的划分采用距离控制标准。以竹排冲河段为例,由于数十公里范围内无集中供水水源吸水口,排污口下游2000米处的岸边污染物最大浓度达到功能区水质标准即可满足要求。 2. 水质模型与水质指标的确定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   1 引言 在城市的发展中,便利的城市基础设施、大规模的交通系统、发达的贸易和增加的工业生产,刺激着人口的集中,改变了城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如清除树木、平整土地、建造房屋、街道,整治河道以及兴建和完善排水管网等,造成天然田野、森林、河流的消失,并出现大量污染。人们必须维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建立新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体系,以保证其平衡。城市化的发展和程度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到城市地区的水环境,由此带来城市雨洪控制和水质污染控制的问题。建设和完善水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将是创造现代化城市良好的生存环境,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需要对城市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2 城市化对雨洪径流的影响 2.1 城市降水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地区的局部气候条件,又进一步影响到城市的降水条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地表的改变使其上的辐射平衡发生了变化,空气动力糙率的改变影响了空气的运动。工业和民用供热、制冷以及机动车量增加了大气中的热量,而且燃烧把水汽连同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送入大气层中。建筑物能够引起机械湍流,城市作为热源也导致热湍流。因此城市建筑对空气运动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强风在市区减弱而微风可得到加强,城市与其郊区相比很少有无风的时候。而城市上空形成的凝结核、热湍流以及机械湍流可以影响当地的云量和降雨量[1]。 1984-1988年,上海市水文总站在上海老市区(不含宝山、闵行区)149 km2内设置的13个雨量点和原有分布在郊县的55个雨量站进行平行观测,研究城市化对上海市区降雨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其研究结论包括[2]:(1)市区降雨量大于近郊雨量,平均增雨为6%;(2)市区和其下风向的降水强度要比郊区大;(3)降水时空分布趋势明显,降水以市区为中心向外依次减小;(4)城市化对不同量级降水雨日发生频次具有影响:城市化后会使暴雨雨日增多,由于大暴雨、特大暴雨时,城市化影响相对较弱,当雨量达暴雨级后,市区雨日不再增加。 2.2 城市建设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树木、农作物、草地等面积逐步减小,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的面积不断增加。城市化过程也使相当部分的流域(例如小的河道、湖泊和湿地)为不透水地表所替代,减少了蓄水空间。由于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12389950.html,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作者:赵峰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8年第20期 摘要: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脆弱等矛盾和问题日益突显,如何改善和提升水环境质量,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一大难题。水体污染主要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初期雨水等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对水质造成较大冲击负荷,超出其自净能力,破坏河道生态系统,造成水体污染,如黑臭水体、富营养化水体等。本文基于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展开论述。 关键词: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存在问题;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我国流域水环境的治理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深入探寻其应用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在治理中,强调系统性、综合性和可实施性。因地制宜,不断学习和引入新的技术理念,如探寻以海绵城市为核心的低影响开发措施,加强对雨水的处理与利用,不仅能缓解水资源的紧缺境况,且能减轻城市的防洪压力和降低城市面源污染,对改善城市内中小型河道的水质具有显著效果。简言之,水环境治理需综合利用多学科交叉理论知识,如环境科学、水动力学、生态学以及微生物学等,全方位改善河道生态系统,恢复流域水环境自然风貌,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造成我国城市水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占全球平均水平的1/4,然而部分地区水污染依然比较严重,尤其是工业废水的随意排放,导致水污染进一步一步加剧,甚至部分水质已经出现有毒物质,对整体生态系统、公共卫生及食品供应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任何一项活动都离不开水,人类一天的用水量要在5升以上,没有水的存在,人们也根本不可能生活下去。那么造成我国严重的水资源污染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首先,就是人类污水的排放。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污水排放、饲养牲畜的污水排放、各大医院的污水排放,这些污水排放量都是巨大的。这些污水里面通常都含有细菌、病菌、寄生虫,这些污水的排放如果没有得到恰当的处理,后果可想而知,就会给人们造成很多疾病,如传染性疾病、感冒伤寒、各种痢疾等等。其次,就是重工业的污水排放,这也是造成我国城市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比如我国各大工厂的污水排放,造纸工业、皮革产业、炼油工厂、洗衣粉加工厂,这些重工业的污水排放会严重污染我国城市的水环境,它们一旦进入到水资源当中,就会严重影响河流中很多鱼类和

PPP项目成功案例分享-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PPP项目成功案例择抄 江苏扬中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PPP项目案例分析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已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环保产 业也成为国家大力提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苏省“263”专项行动提出,到2020年,设区市建成区达到“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 70.2%,劣于V类的水体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的治理 目标,进行水环境治理已迫在眉睫。 根据财政部、住建部、农业部和环保部联合发布《关于政府参与 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通知》(财建[2017]455号):“各类污水、垃圾处理领域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各类水环境处理领域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水环境治理属于国家鼓励采 用PPP模式的项目,在国内也有较多成功的案例。本文通过对扬中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PPP项目进行分析,简要介绍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同类项目的运 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项目概况 水体污染是当前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水环境综合治理是当前环 境保护的重点领域。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水十条”,巩固城市“四城 同创”成果,扬中市政府全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畅通水系、净化水质、营造水景、提升水韵,积极助推“强富美高”最美扬中建 设的美好愿景。扬中市政府于2016年成立“五水联治”行动指挥部,

开展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引活水、保洁水”为主要内容的“五水联治”行动。为加快推进“五水联治”行动,同时发挥市场机制,利用社会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扬中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服务,扬 中市政府决定采用PPP模式实施扬中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该项目2017年6月获得政府立项批复,并于2017年9月进入江苏省PPP项目库,同月完成了“两评一案”的评审,并获得政府对于实施方案的批复。2017年11月进行了项目资格预审,2018年2月 完成项目采购,最终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久安建设投 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成为项目中标社会资本。 二、案例简述 (一)项目运作模式。项目属于公益性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项 目资产本身无经营性收入,需通过政府付费获取合理的投资收益。根 据项目基本情况以及类似项目建设及管理发展趋势,同时结合国家关 于PPP的政策及运作实务,项目采用PPP模式中的DBOT(设计-建 设-运营-移交)运作方式。具体运作形式即由社会资本方与政府出资 代表共同出资设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实施机构与项目公司签订《PPP 项目合同》,约定在PPP合作期内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资、融资、设计、建设及运营维护;项目公司通过政府付费形成的收入获得合理 的投资收益。项目PPP合作期结束后,项目公司将所有资产无偿移交给项目实施机构或其指定的相关部门。根据项目基本情况及综合考虑 多项因素,项目PPP合作期限为30年(含建设期)。

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目录 第一章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第一节太湖流域概况 1 一、自然概况 1 二、社会经济概况 2 第二节水环境状况 5 一、污染源现状 5 二、水质状况 11 第三节 2007年供水危机概况 18 一、事件发生过程 18 二、发生供水危机的原因 19 第四节近十年太湖治理的成效与经验教训 20 一、治污措施及成效 20 二、主要经验 27 三、主要问题和教训 29 第五节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31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31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32 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恢复和维系太湖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紧迫任务 32 四、是积极探索新路子,为全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经验的现实需要 33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34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4 一、指导思想 34 二、基本原则 34 第二节水环境治理的基本思路 36 第三节总体目标 37 一、水质主要控制指标 38 二、近期目标 38 三、远期目标 39 第三章保障饮用水安全 40 第一节城乡饮用水安全建设 40

一、水源地建设 40 二、完善区域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41 三、加快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 41 四、建设饮用水安全监测系统和预警体系 41 第二节供水危机的防范与应急 41 一、拉网式排查污染源,采取必要的限排措施 42 二、开展蓝藻打捞作业 42 三、适时“引江济太”,扩大水环境容量 43 四、完善自来水应急处置和净化措施 43 五、增加水体监测断面和检测频次 43 六、制定周密的水污染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44 第四章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 45 第一节污染物总量控制 45 一、综合治理区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 46 二、综合治理区限制排污总量 47 三、综合治理区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48 四、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制度 49

城市水环境的修复与综合治理概述 王壮 汤维明

城市水环境的修复与综合治理概述王壮汤维明 发表时间:2018-05-24T16:16:54.1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作者:王壮汤维明 [导读] 摘要:城市河流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102 摘要:城市河流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城市生活环境人口及产业密集,城市自然水体与人类关联密切,一旦出现城市河流水环境污染并且污染超出自然消化能力,将导致城市河流区域乃至整个城市出现生态平衡损害。因此,研究城市河流水环境生态修复途径与模式,对于城市水污染治理、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水环境;修复;综合治理 1传统修复途径存在的问题分析 传统的城市河流水环境修复途径一般为截污和清淤,这两种途径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河流为开放性系统,其受到外部相关联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无法“独善其身”。比如,河道沿岸种植植物、城市地下污水排放、沿岸雨水汇集等因素都将可能将氮、磷、碳乃至重金属元素带入河流之中,从而导致河流水质环境被动恶化。针对上述问题采取截污措施无法有效的解决氮元素污染难题,这是因为大气中的氮元素仍然可以通过河流中的藻类植物进行吸收。所以,要想精确调节住氮的关联源,对富营养化水体来说,是非常困难的。除了氮元素的关联污染之外,磷元素也具有类似效应,磷元素与藻类相互作用以至于富磷情况下水体磷元素过量储集而造成污染。 2城市水环境生态的修复方法 2.1物理修复法 当前处理水体污染的物理方法主要有引水稀释冲刷、机械除藻、沿河截污、疏挖底泥等,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将污染物从水体环境移除,从而使得被污染水体的水质和水体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甚至恢复到其原有状态的方法。在具体实施上,可以对过水构筑物进行改良,充分利用水体在流到过水构筑物时所呈现的翻腾、搅动等水流现象,增加空气在水中的溶解量,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与复氧能力,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美国的基西米河就是运用河道的物理修复方法,在整个流域进行大尺度、大范围的生态修复建设,效果非常显著。也可以采用曝气的方法对封闭水体进行充氧,从而防止因藻类快速繁殖而导致鱼类缺氧死亡,对维持水体生态平衡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疏浚底泥将污染物从河道系统中清除,这种方法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底泥对其上覆水体的污染,从而改善水质。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工程量较大,因而成本较高;二是对防止水质发生进一步恶化起到延缓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质问题。 2.2化学修复法 化学修复法是根据水体中污染物的类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向水体中投放化学药剂(如氧化剂、除藻剂、脱硝剂等),通过化学反应使污染物发生絮凝、沉淀及分解,从而达到降低或者去除水体中污染物的目的。目前,人们已发现或发明许多新型天然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不同种类的药剂对水质参数的影响效果均不一样。利用药剂法去除水体中污染物的例子很多,如在水体中加入含铜制剂或者各种氧化、非氧化等化学药剂,以此来破坏相关藻类的细胞壁、细胞膜及其内含物等,使其失去活性甚至解体,进而杀灭活体细胞;如果是受重金属污染的河流,则需要向水体中加入某些能够将重金属进行氧化还原或者吸附的化学吸附剂,通过吸附去除水中的金属离子来降低金属的生物毒害性;另外还可以通过投加铁盐、铝盐等进行混凝沉淀从而除磷,或者加入石灰进行脱氮等。 加入化学试剂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产生净水效果,但是无法进行永久性的修复,同时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的后期影响也难以评估,可能还会增加水体中的其他污染;另一方面化学修复只改变了重金属的离子形态,并没有改变金属本身的元素,金属元素在适当条件下还可以重新活化,继续危害人类以及动植物的健康。总的来说,用化学药剂处理城市水系,具有方便、见效迅速、效果显著、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但是相对而言,运行费用相对比较高,同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引入新的污染源。因此,使用化学修复法需要进行科学评估。 2.3生态修复法 生态修复法主要是利用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水体生态系统本身的适应性、组织性及自调节能力,加速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以自然演化为主导,再适当通过人工强化,并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与物质循环规律来治理被污染的水体,使其逐渐恢复到本来的面貌。通常对于以富营养化为主要特征的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主要包括去除藻类和氮、磷等营养元素,改善水体生态等。常用的生态修复包括人工湿地、人工浮岛、生态河道、稳定塘、生态沟渠、砾石床、生物格栅、植物浮床技术、土地渗透系统、曝气生态净化系统与水生植物处理系统等。 3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 我国在水环境修复过程中虽然借鉴了国外水环境成功修复案例中的一些经验,但是我国的水体修复工程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首先,由于设计人员缺少详细的理论指导,也没有完善的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导致很多修复工作未能完全实现其预期的修复目标;其次,没有对我国国情进行深入的分析,没有对我国各污染水域进行详细的分析,在修复理论、设计思路、施工技术及后期评估等各方面没有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体系,没有做到因地制宜。由于我国城市水环境较为复杂,这就决定了任何一种技术都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我国城市水污染问题,但是可以通过有效的调整,在对原有水环境进行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结构或者同时采用其他修复技术,有效地避免弊端。同时,在具体的实践中还要根据污染水域的实际状况,如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物的性质,是有机污染还是无机污染、重金属还是营养元素、有毒无毒、能否降解等选择合适的水环境修复的思路,以达到全方位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目的。 生态修复法是目前较好的治理方法,相对于其他方法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造价相对较低,运行成本也较低,因而总成本较低;(2)耗能较低甚至无需耗能;(3)无二次污染,不会对环境产生恶劣影响。基于以上几点,这种低成本的实用技术非常适用于水环境的治理。因此,我们可以考虑以生态修复技术为基础、以生物修复作技术支撑、以水质净化能力为评价标准,通过组建水生植物群落来重建水环境中的多样性,同时再增加相应的景观设计,将水体修复与改善景观和绿化环境相结合,从而达到在保证水域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优美的同时,还探索了城市水体自然生态修复新理念、新技术及新模式的目的,即城市水环境生态修复除了要满足供水、输送等功能外,还能长久有效地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建设出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从而为人类提供理想的休闲和居住场所。 总的来说,要根据对水体污染所进行的初步判断,先采用物理方法清淤,除藻或者曝气充氧,将污染水体进行前期预处理,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是否有必要进行化学修复。如果不是紧急突发污染,一般不采用化学修复法,避免出现新的污染物。应优先考虑生态修复

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可编辑版】

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金华市政府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彻底改善我县境内水质,结合我县各流域实际,制定磐安县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战略,结合“三边三化”、“双清”行动,以保护源头地区水质和改善跨境交界断面水环境为目标,加强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改善全县各流域水质,保持跨境交界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二、工作目标通过水环境整治,全流域各交界断面水质总体达到水功能区要求,跨行政区域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考核良好以上。其中与东阳市交界的台口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梓誉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与天台县交界的里石门水库上游断面、与新昌县交界的夹溪大桥断面、与仙居县交界的冲背断面、与缙云县交界的上东岸断面保持ⅱ类水质以上。其中台口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浓度≤6毫克每升,化学需氧量浓度≤20毫克每升,总磷浓度≤0.2毫克每升,氨氮浓度≤ 1.0毫克每升;其他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浓度≤4毫克每升,化学需氧量浓度≤15毫克每升,总磷浓度≤0.1毫克每升,氨氮浓度≤0.5毫克每升。 三、工作重点 1.开展全县制砂行业整治,确保各流域水体清澈。

2.加强畜禽养殖场治理,促进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水平进一步提高。 3.全面开展存在废水企业执法检查,确保行业整治通过上级考核验收。 4.继续开展清理河道清洁乡村专项行动。对病死动物、河面废弃漂浮物、河岸垃圾、河道障碍物、农村垃圾、农村污水坑臭水沟等进行全面清理。 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确保出水达标率。 四、实施步骤 (一)集中整治阶段(201X年7月-9月)。抽调相关人员对全县水环境现状进行调查摸底,制订水环境整治行动方案,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全面开展集中综合整治。 1.全面开展制砂行业整治。由县国土资源局、水务局牵头,对砂场进行调查摸底,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工作要求:(1)设立禁止取砂、洗砂、制砂、采石区域。禁止范围为秀美乡村、集镇建设规划区范围;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区、森林公园和珍贵树林等需要特别保护区域;主要河道两岸边界300米区域内、其它支流100米内,距离敏感点300米范围内;以及其它不适宜的区域。禁止区内已有取砂、洗砂、制砂、采石企业,原则上一律关停。 (2)规范管理和限期治理现有洗砂、制砂企业。对有证、有照、有设施但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采、制砂场开展限期治理,治理后达不到标准要求的,收回有关证照,责令关闭、关停。对无证、无照、无设施的采、制砂场,在集中整治阶段达不到治理标准要求的一律责令关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8修订版)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1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某某县某某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1.2 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某某镇人民政府 1.3 编制规范、依据 (一)相关规划: (1)《某某县某某镇总体规划(2010-2030年)》 (2)《安徽省某某县中小河流治理规划》2009.5 (二)设计标准及规范: (1)《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国家科委、建设部2001年)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1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 (13)《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14)《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 (15)《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2008) (16)建设部颁布的其他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三)基本设计资料 (1)《安徽省黄山市中心城区防洪近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本)》2003.11 1.4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某某县某某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包括某某镇规划区范围内率水河段河道整治共约13.17km,生态清淤50.56万m3,生态修复工程318810m2,配套截污管网工程建设截污管道长度5.697km。 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对项目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建设方案,制定项目初步实施计划,测算工程投资,并进行工程效益分析,最终提出项目建设的有关结论意见,供有关部门进行决策。 1.5 工程目标 (1)对河道进行切实可行有效的保护,保障水质,使水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服务范围内污水收入污水管网,通过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可减少此区域污水排入率水河,改善河道水体水质,进而改善入新安江的水质。 (3)改善河流周边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型环保城市,促进大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自然和谐。 (4)由于河道淤积导致泄洪和供水水质恶化,环境恶化,使得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阐述了衡阳市城市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为解决衡阳市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衡阳市未来的城市化应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核心就是要紧紧围绕衡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来开展工作,并且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关键词:衡阳市;城市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是任何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发展阶段,是工业化发展不可替代的载体。高度城市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标志。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本来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是本省经济重心区与南部沿海经济发达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条件良好。其生态环境建设对湖南省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对衡阳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城市化的正常发展是衡阳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现实。本文着重探讨在城市化背景下衡阳市生态环境所受到的影响,目的是为了了解衡阳市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衡阳市未来的城市化应该走可持续发展

之路提供理论基础。 1 衡阳市城市化概况 1.1 衡阳市城市化发展现状 1.1.1 经济现状 2000年衡阳市城市人口80.0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10.77%,而市区gdp为0.82×105只占9.56%,人均gdp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8.86%,相当全国平均水平的71%,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衡阳市经济飞速发展,gdp总值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截止至2007年,衡阳市区gdp总值达到1.75×106万元,人均gdp达到1.22万元,经济发展持续稳定。 1.1.2 城市化水平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2.87%上升到2007年的41.22%。设市城市从1个增为3个,建制镇由80个增为111个,城镇规模有大幅度的增长。衡量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幅, 2000-2007年衡阳市城市人口与第二、三产业增长速度快,2000年全市非农人口为80.6万人。从2000年以来,衡阳市城市化发展速度逐年增快,城市人口由2000年的85万人增长到2007年的95万人,gdp突破千亿。 2 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对生态产生的影响 2.1 对水资源的影响 城镇化过程中,违规排污企业、违规开采煤矿的泛滥,直接

2017年水环境综合治理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7年水环境综合治理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目录 1.为什么要关注水环境综合治理市场 (4) 1.1 困境一:中国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 (4) 1.2 困境二:水资源污染严重亟待治理 (6) 1.3 水环境综合治理≠污水处理 (8) 2. 政策驱动+需求升级,市场空间将逾千亿 (10) 2.1 “水十条”吹起治理号角,各省市积极落实治理细则 (10) 2.2 新商态:PPP模式带起社会投资热潮 (13) 2.3 水源地修复+黑臭水体治理市场空间将逾1200亿 (15) 3. 借鉴+总结,水生态修复树立行业标准 (16) 3.1 他山之石:借鉴国外成熟的治理经验 (16) 3.2 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核心:控源+生态修复 (18) 4.投资逻辑及重点公司 (20) 4.1 水治理(831511.OC)---突破区域限制,形成品牌优势 (22) 4.2 中科水生(835425.OC)----大水系整体生态修复经验丰富 (24) 4.3 资源环保(833968.OC)----背靠大广东市场,资源整合能力强26 5.风险提示 (27) 6.相关附件 (28) 附件1:“水十条”相关细则 (28) 附件2:新三板污水治理相关公司梳理 (30)

图表目录 图1:世界主要国家人均水资源水平对比 (4) 图2:我国人均水资源在中度和轻度缺水徘徊 (4) 图3: 我国各地区水资源稀缺程度分布 (4) 图4:城市用水主要有四方面的需求 (5) 图5:我国用水总量呈现波浪型增加 (6) 图6:生活污水排放量增长迅速,工业废水排放略有下降但仍居高水平 (6) 图7:每年仍有200亿吨未处理的污水排入自然界 (6) 图8:被检测的主要河流中24%不符合生活饮用水要求 (7) 图9:被检测的主要湖泊中68%不符合生活饮用水要求 (7) 表1:地表水域分类标准 (7) 图10: 我国各省份废污水排放分布情况 (8) 图11:污水处理主要流程 (8) 图12:生态修复主要流程 (8) 图13: 利用生物方法改善修复景观湖、湿地、河道等水体的生态环境 (9) 图14: “水十条”的主要方向和手段 (10) 表2:主要省市水污染治理目标和要求 (11) 表3:PPP的付费模式 (13) 图15: PPP模式与传统模式对比 (14) 表4:财政部三批PPP示范项目中水环境治理项目总投入超过1000亿 (14) 图16:68%的水环境治理项目是政府付费模式 (15) 图17:水环境治理项目的合作年限以11-20年区间为多 (15) 表5:根据“水十条”的要求,到2020年全国水源地水生态恢复投资将达到356亿15表6:根据“水十条”的要求,到2020年全国黑臭水体治理投资将达到1205亿16 表7:世界各国在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16) 图18:琵琶湖流域大型污水处理厂及农业集落污水处理设施分布 (17) 图19:琵琶湖流域净化中心的污水超高度处理技术 (17) 图20: 琵琶湖水质改善和下水道普及率的关系 (1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