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徽地表水资源

安徽地表水资源

安徽地表水资源
安徽地表水资源

第一节安徽水资源

水资源对于绝大多数产业部门来说都是一个重要条件,万物生长离不开水,水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相对于其他自然资源来说,水资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具有特殊的地位。水资源多寡与大气降水密切相关,降水量大,径流活跃,地表水资源丰富,反之则少。地下水资源,特别是浅层地下水资源多是地表水补给的结果,也与降水关系密切。深层地下水资源富集与地质条件相关。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达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就是取之不尽的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水资源多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一、安徽地表水资源

(一)总量偏少

安徽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50~1800mm之间,局部地区可达2000mm以上。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约为1590.2亿m3,其中约39%形成河川径流,多年平均径流深442mm。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约616亿m3,地下水资源量约为167亿m3,重复计算水量约108亿m3,水资源总量675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比较活跃。

2005年,安徽全省平均降水量1208.3 mm,略高于多年均值,属平水年份。2005年水资源总量719.25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72.20亿m3,地下水资源量195.41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的不重复量47.05亿m3。全省入境水量9168.44亿m3,出境水量9742.21亿m3。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56亿m3,较年初增加5.18亿m3。年内大型水库调蓄水量约55亿m3。

安徽国土面积1401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1.46%,水资源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56%,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对量还是比较多的。安徽水资源总量偏少,关键在于水资源密度低。安徽按人口平均或耕地平均拥有的水资源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表5-1所示。

安徽省总人口为6120万(2005年),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175m3,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54.78%。与邻近省市相比也偏低。安徽每公顷土地拥有的水资源量为5125.17m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 1.754倍。全省耕地面积408.5万公顷,平均每公顷耕地拥有的水资源量为17608m3,相当于全国耕地平均水量81.6%。由此可见,安徽水资源总量按土地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安徽人口密度高,耕地指数高,虽然并不算少的水资源显得十分紧张。安徽

位于东部季风区,气候为湿润、半湿润类型,为什么水资源缺乏,就不难理解了。安徽淮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的1/3,每公顷耕地拥有的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

2005年,安徽省供水总量208.03亿m3,较上年减少1.71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89.6亿m3,地下水供水量17.85亿m3。全省用水总量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108.53亿m3,占用水总量的52.2% ,较上年减少7.53亿m3。全省人均用水量328.5m3,万元GDP 用水量386.1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69.1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320.3m3,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31.4m3。

(二)地域分布不均

年平均径流深度地区分布规律和降水的分布基本一致,也是由北向南递增。淮北平原大多在200~300 mm,其中萧县、砀山以北低于200 mm。江淮丘陵地区270~500 mm,沿江一带350~700 mm,大别山区600~800 mm,皖南山区800~1300 mm,黄山、九华山为全省高值区,可达1400~1500 mm。宏观上看,南方水资源丰富,皖南、皖西山区和沿江西部水资源有余;其余地区水资源不足,皖北水资源短缺。从表5-2可见,安徽各地水资源差异很大。安徽降水是南丰北缺,而人口是南少北多,形成南方水资源富余,北方缺水资源缺乏的局面。耕地率低、人口密度小的皖南山区年径流深度最大,大别山区次之,而耕地率高、人口密度大的淮北平原最小。因此淮北及江淮丘陵地区地表径流不足,淮北北部更为突出。

表5-22005年安徽各地区水资源量及密度

地区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量

(m3/人)

单位土地水资源量

(m3/公顷)

单位耕地水资源量

(m3/公顷)

安徽省719.25 1175 5125.7 17608.4

合肥市23.39 505 3119.5 10345.9

淮北市13.36 655 4874.1 10113.6

亳州市43.83 853 19368.1 8847.4

宿州市43.03 750 4329.0 8726.4

蚌埠市31.75 983 5334.3 11124.7

阜阳市66.54 786 4061.8 11570.2

淮南市9.90 434 4676.4 10216.7

滁州市42.93 1045 3174.6 11019.0

六安市120.97 1970 6574.1 29009.6

马鞍山市 5.57 442 3303.7 11275.3

巢湖市41.49 1000 4404.5 15038.1

芜湖市15.70 704 4668.5 18171.3

宣城市64.28 2491 5216.3 42267.7

铜陵市 6.03 849 5753.8 25659.6

池州市53.59 3722 6385.8 69687.9

安庆市79.62 1404 5170.8 30552.6

黄山市57.27 4091 5916.9 130455.5 在安徽17个省辖区域中,人均拥有水资源量高的有黄山、池州和宣城,人均拥有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于安徽人均水平的2倍以上。六安和安庆也比较丰富。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低的有马鞍山、淮南和合肥等。如果按耕地拥有水资源量统计,黄山、池州、宣城、安庆、

六安和铜陵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公顷耕地拥有水资源量在25000 m3/公顷以上。淮北各地市最低,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宿州和亳州两市最低,每公顷耕地拥有水资源量只

有全国平均水平的40%,农业用水紧张也就不足为怪了。

安徽长江流域、新安江流域水资源总量365.45亿m3,如表5-3所示,占全省水资源量的50.8%,人口占全省42%,耕地占全省的32%;而淮河流域水资源量353.8亿m3,占全省49.2%,人口占全省58%,耕地占全省68%。皖南的新安江流域的黄山市,人均拥有地表水资源量4091m3是淮北市人均拥有水资源量655m3的6倍以上;每公顷耕地占有水资源量130455.5 m3是淮北市每公顷耕地占有水资源量10113.6m3的12.9倍。因此,进行地区间的水资源调配是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8m3

流域分区分区天然

年径流量

山丘区

地下水

资源量

山丘区河

川基流量

平原区降水

入渗补给量

平原区降水入

渗补给形成的

河道排泄量

地下水资源

与地表水资

源不重复量

水资源

总量

总计672.20 75.68 75.62 95.70 26.90 47.05 719.25 淮河流域308.23 23.59 23.53 78.75 26.90 45.57 353.80 淮河上游区 1.82 0.00 0.00 0.69 0.28 0.41 2.23 淮河中游区297.42 23.42 23.36 75.27 26.54 44.53 341.95 淮河下游区8.57 0.17 0.17 2.28 0.00 0.20 8.77 沂沭泗河0.42 0.00 0.00 0.51 0.08 0.43 0.85 长江流域328.58 46.78 46.78 16.95 0.00 1.48 330.06 湖口以下干流309.96 43.11 43.11 16.95 0.00 1.48 311.44 鄱阳湖水系17.56 3.51 3.51 0.00 0.00 0.00 17.56 太湖水系 1.06 0.16 0.16 0.00 0.00 0.00 1.06 东南诸河35.39 5.31 5.31 0.00 0.00 0.00 35.39 钱塘江35.39 5.31 5.31 0.00 0.00 0.00 35.39 (三)季节变率大

安徽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季风盛行,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以致水资源的季节变化的年际变化都很大,形成丰水年与枯水年。径流的年际变化比年降水量变化大,这是因为径流的年际变化除受降水量的制约外,还受下垫面因素(植被等)及人为活动的影响。淮北平原为全省变幅最大的地区,年最大径流深与年最小径流深相差11~15倍,利用上的可靠性较小。江淮丘陵地区次之,一般为6~11倍。大别山区北部5~9倍,南部及沿江地区4~6倍。皖南山区最小,只有3~5倍。

表5-4安徽各地降水极值统计

地点年降水量(mm)夏季降水量(mm)冬季降水量(mm)

最多最少最多最少最多最少

砀山1334 415 801 150 115 2

临泉1728 498 1146 171 152 9

合肥1542 573 924 78 232 28

广德2083 776 1433 166 349 33

黄山2708 914 1446 160 463 18

统计年度:1951~2003年

安徽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50~1800mm之间,一般情况下,安徽降水集中在5~9月,占全年60%以上。冬夏径流不均是常态。但多水年与少水年相差达3倍,如表5-4所示。统计1951~2003年降水资料,以合肥为例,年降水量最多为1542 mm,最少年只有573 mm,相差近3倍;夏季(6~8月)最多为924 mm,最少为78 mm,相差达10倍;冬季最多为232 mm,最少只有28 mm,相差近8倍。其他地区与此相当。夏季降水量超过年降水量的普遍存在。冬季几乎无降水的也有之。由于降水并不能完全形成径流,地表径流量的年季变化、季节变化更大,淮北地区径流最多年与最少年相差14~30倍;江淮之间相差5~15倍;江南相差4~7倍。至于最多季节与最少季节之间的差异就更大了,枯水年出现江河断流现象。这就导致水资源丰、枯的年际差异或季节差异很大。降水很多的年份,水资源过盛,特别是暴雨洪水期间,不但水资源浪费,还造成洪涝灾害,大量降水径流入海,失去资源意义。而枯水年份,特别是枯水季节,水资源不足,区域、行业纷纷争夺水资源,同时也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降水不均造成的径流季节变化大在安徽有从南向北增大的趋势。

安徽淮北各代表站(1956~1990)年径流量月分配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9

阜阳 3.5 4.2 3.1 3.2 5.5 8.8 35.2 15.1 11.5 4.7 2.0 3.1 70.7

涡阳 1.7 2.3 2.7 3.8 6.1 6.4 29.1 21.8 13.7 5.0 3.9 3.5 71.0

蒙城 1.5 1.0 2.1 3.1 6.0 5.9 35.9 21.2 10.4 5.0 5.1 2.7 73.4

王市集 1.7 2.1 3.2 4.4 6.0 10.6 34.7 19.8 8.9 3.1 2.8 2.1 74.0

浍塘沟0.4 1.0 1.3 3.3 7.5 8.6 34.2 28.2 10.6 2.4 1.5 1.1 81.6 径流的年内分配受季风降水制约,很不平衡。大别山区及江淮丘陵南部以南地区,5~8月或4~7月汛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53~75%;其以北地区6~9月汛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75%。径流的年内变幅也甚大。

二、安徽地下水资源

安徽地下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地下地资源总量为195.41亿m3,占全部水资源总量的27.17%,如表5-6所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与区域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第四纪沉积层厚度大的地区,地下含水层厚,易储存水资源。安徽江淮、江南地区,地下含水层厚度小于淮北,因而安徽江淮、江南地区的水资源以地表水资源为主,而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占全部水资源总量的40%左右,如表5-6所示。

地区

全部水资源

总量(108m3)

地下水资源地表水与地下水

资源重复量

(108m3)

(108m3)

占水资源总量

的比例(%)

安徽省719.25 195.41 27.17 148.36 淮北市13.36 5.66 42.36 2.62 亳州市43.83 18.43 42.05 8.51 宿州市43.03 17.96 41.74 6.07

蚌埠市31.75 12.27 38.65 5.98

阜阳市66.54 23.14 34.78 11.09

淮南市9.90 4.26 43.03 2.34

地下水资源在稳定性、质量等方面优于地表水。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占有较大份量,因而成为主要开发利用对象。

(一)淮北平原区地下水资源

本区为巨厚松散岩类分布区,第四系厚度东、东北部小于100m,西部大于400 m,富含多层孔隙水。地下水资源量74×108 m3。埋深40m以内的浅层孔隙潜水分布最广,主要分布于全新世古河道砂层中,并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单孔涌水量可达720~1200t/天,水质类型为HCO3—Ca型水,矿化度小于1.0g/l,pH值为7~8。全新世中、晚期古黄河泛滥堆积和古河漫滩发育地带的含水粉细砂层单孔涌水量为480~720t/天,古河间地段的单孔涌水量一般为240~480t/天。浅层孔隙水的可采量为73×108 m3/年,是当地生活和农业供水的主要层位,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开采量不足2%。地下水位埋藏浅,径流滞缓,蒸发强烈,导致北部黄泛区土壤盐碱化。中、北部广大河间地区地下水氟含量较高,地带性氟病较为普遍。

本区域深层孔隙承压水含水层主要为更新统的冲洪积砂层及含泥砂砾层,是目前城镇和工业集中供水水源,水质类型为HCO3—Ca型水,矿化度小于1.0 g/l,PH值为7.7~8.4,水质优良,补给条件差。深层地下水具有承压性质,60~70年代呈自流状态,水头高出地表0.2~4.3m,由于大量开采,现在区内水头埋深均大于6m,常因开采过量和采矿疏干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

淮北平原的东北部丘陵区及平原的松散层下蕴藏较丰富的岩溶裂隙水,在构造有利部位可作为大型水源地,单孔涌水量大于1200t/天,是煤田矿床充水的主要水源之一。

(二)江淮波状平原区地下水资源

区内地形起伏,岗冲相间,降水较充沛,但降水年内、年际分配不均匀,更因地表为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粘性土广泛覆盖,下伏基岩又为红色碎屑岩弱含水层,地下水贫乏。江淮分水岭地区丘陵起伏,地形复杂,地表水难蓄,是安徽省最严重的缺水区。江准地区地下水埋深有自波状平原区向河谷平原区渐浅的规律,在波状平原区一般埋深2~10m,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20t/天,在古地形低洼处砂砾石透镜体中的单井涌水量可达100t/天;河谷平原地带一般埋深0.5~5m,单井涌水量为20~100t/天,地下水一般为矿化度小于1g/l的HCO3.Cl—Ca.Na或HCO3.Cl—Na.Ca型水。下部红层含水性差,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20t/天,在富水性好的断裂破碎带中的单井涌水量可达83.2t/天。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小于8m,个别大于10m,水质类型一般为低矿化度的HCO3—Na.Ca型水,在含膏、盐地段,水质变为高矿化度的SO4型或Cl型水。本区中、上更新统粘性土具有胀缩性特点,由于地基和边坡的变形而可能导致建(构)筑物损毁。

(三)大别山中低山区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赋存于变质岩、岩浆岩和部分碎屑岩中,主要为构造裂隙水,单井涌水量小于120t/

天。在局部第四系全新统砂、砾石中的单井涌水量可达900t/天,水质为矿化度小于0.5那的HCO3型水。本区降雨充沛,但受地形、岩性和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制约,地下水较贫乏,研究程度低。由于地形切割强烈,集中降水或强暴雨季节易发生崩塌、滑坡,水土流失严重。又因地下水交换强烈,经过淋滤淡化后碘含量低而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较为流行。

(四)沿江丘陵平原区地下水资源

区内地质地貌条件多样,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岩溶裂隙水,雨水补给充沛,地下水交换强烈,水质好,地下水资源丰富。第四系孔隙水赋存于沿长江及其支流、湖泊分布的全新统河床相砂砾石层,以及中、上更新统含泥砂砾石组成的含水层中。其中全新统孔隙潜水埋深一般1~4m,矿化度小于0.58g/l,水质类型为HC03—Ca或H C03——Ca·Mg 型,单井涌水量100~500t/天,而江心滩和边滩砂砾石单井涌水量大于1000t/天;青弋江下游河漫滩下部有两层承压水,上层砂砾石层层厚10~20m。含水层顶板埋深20~40m,底板埋深40~59m,单井涌水量达l000~3000t/天,地下水位埋深1~3.8m,PH值7~7.8,矿化度0.4~0.6g/l,水质类型为HC03—Ca或H C03——Ca·Mg型,是区域内主要的供水目的层。下层更新统含泥砂砾石层层厚22~66m,含水层顶板埋深55~68m,底板起伏大、埋深78~124m、水位埋深0.48~6.8m,单井涌水量达500~1500t/天,pH值7~8,矿化度0.6~0.8g/l,为H C03——Ca·Mg 型水;岩溶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巢湖、和县、铜陵、池州等地的石灰岩中,单井涌水量为100~500t/天,矿化度0.3~0.5g/l,水质类型H C03——Ca型。区内发育有巢湖半汤、和县香泉和庐江汤池等著名的温泉。铜陵市由于采矿排水疏干引起严重的岩溶、土洞塌陷。

(五)皖南中低山区地下水资源

皖南雨量充沛,地下水赋存于岩浆岩、变质岩和碎屑岩的裂隙以及石灰岩岩溶裂隙中,基岩中地下水较贫乏。而沿新安江及一些河流的古河床和石灰岩岩溶裂隙中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可作为城镇和厂矿的水源地,但整体研究程度低。区域内发育有著名的黄山温泉等温泉,以及丰富的矿泉水资源。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好,水交换强烈,地下水碘含量低,也是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之一。

(六)地下水资源超量开采问题

我省淮北平原地表水资源贫乏,地下水相对丰富,且具有埋深浅,容易开采利用等特点,这给淮北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用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淮北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72.1亿m3,多年平均实际开采量为14.7亿m3,占补给20%。但由于开发利用不合理,超量开采严重,局部地区已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阜阳市,由于地下水(特别是中深层地下水)过量开采,市区的单井出水量下降,耗电成本增加,采水成本逐年提高,城区地面下沉,建筑物倾斜、塌陷,影响城市建设,一些浅井因不出水而报废,深井却越打越深,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控制地下水的超采,维持地下水位不持续下降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三、安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时空变化大

全省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季风盛行,降水具有明显分布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大的特点,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192.7mm,多年平均最大三个月降水526.5mm,占多年平均44.1%,月平均最大降水207.9mm,最小降水29.7mm,两者相差7.0倍;从降水的时间分布看,全省年最大降水量1763.6mm是最小降水678.1mm的2.6倍。降水年际、年内变化大,枯水年、丰水年连续不断出现的特点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2.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和人为条件影响,我省森林覆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流失和泥沙的淤积,造成了水利工程防洪能力下降,综合效益降低。据水利统计资料,我省森林面积只有4.18万km2,森林覆盖率为30%;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942万亩,占全省面积的18.8%。

3.地下水资源超量开采严重

我省淮北平原地表水资源贫乏,地下水相对丰富,且具有埋深浅,容易开采利用等特点,这给淮北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用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淮北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72.1亿m3,多年平均实际开采量为14.7亿m3,占补给20%。但由于开发利用不合理,超量开采严重,局部地区已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例如淮北阜阳市,由于地下水(特别是中深层地下水)过量开采,市区的单井出水量下降,耗电成本增加,采水成本逐年提高,城区地面下沉,建筑物倾斜、塌陷,影响城市建设,一些浅井因不出水而报废,深井却越打越深,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控制地下水的超采,维持地下水位不持续下降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4.水质污染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工业废气、废渣、废水及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大量增加,据省环境监测部门有关资料统计,1993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8.7亿吨,日排放量238万吨,这些污水中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水库的水量占80%以上。

我省境内淮河水质丰水期情况尚好,枯水期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淮河干流流经的城市河段水质均已达不到国家Ⅲ类标准,支流水质在枯、平水期仅达到Ⅴ类标准。水质已不能满足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渔业养殖要求,仅可满足农业灌溉要求。

省境内长江干流水量丰沛,多年平均入境水量为9000亿m3,最小流量4620m3/s,由于枯水期水量较大,所以纳污自净能力强,现状长江仅在沿江城镇附近岸边有局部污染,其它江段受污染不明显。和干流相比长江一些支流污染较为严重,其主要支流巢湖水系已受到严重污染,水质恶化,在全国26个大、中型湖泊中,富营养程度最高。

5.管理不善,水量浪费

建国以来,全省兴建了大量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但由于工程不配套,管理不善,使水资源工程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在灌溉管理中,跑水、漏水现象屡见不鲜。如淠史杭灌区1978年大旱,全年放水量近37亿m3,灌田730万亩,据估算当年跑水约3.4亿m3,占9.2%。另外水量浪费还表现在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工业用水定额偏大,重复利用率低等方面,1993年全省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0.5左右,工业用水定额高达300m3/

万元,重复利用率也仅为20~30%。

2014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2014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安徽省水利厅

发布单位: 安徽省水利厅 编制单位: 安徽省水文局 审定: 张效武 复审: 王家先王德胜 初审: 汪俊飞朱岳松 丁峰张广萍 编写:祝丽萍吴春艳张延孟云侠章莹孙璞储挺韩志国姚梅

目录 一、综述 二、水资源量 三、蓄水动态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 五、水质状况 六、重要水事 附:主要指标解释

安徽省水资源计算分区图

2014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一、综述 安徽省地处中纬度,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受季风气候影响,天气多变,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洪涝旱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全省辖16个地级市,国土面积139476平方公里,按水系分属淮河、长江及新安江三个流域。 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GDP)20848.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9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201.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252.4亿元。全年工业增加值9581.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30.9亿元。常住人口6082.9万人,城镇化率49.2%。全省有效灌溉面积6497.5万亩,实灌面积5206.5万亩。 1.降水量 2014年全省年降水量1278.5毫米,比2013年多24.9%,较常年值多9.0%,属降水偏丰水年。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1~4月、5~9月、10~12月份全省降水量分别为340.5毫米、847.2毫米、156.9毫米,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25.3%、63.0%、11.7%。三个流域降水情况是:淮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1013.8毫米,较常年值多7.5%;长江流域1468.3毫米,较常年值多9.2%;新安江流域2060.9毫米,较常年值多15.2%。 2.水资源量 2014年全省水资源总量778.48亿立方米,比2013年多32.9%,较常年值多8.7%。其中地表水资源量712.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78.9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不重复量65.62亿立方米。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279.78立方米。全省入境水量8854.88亿立方米,出境水量9427.81亿立方米,比2013年分别多1041.78亿立方米、1191.75亿立方米。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78.65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25.75亿立方米。 2014年年末与2013年同期比,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储存量增加14.51亿立方米。 3.供用水量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2005年度)

综述 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沿海诸河,总面积约33万km2。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27万km2,地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40市;山东半岛面积约6万km2,全部在山东省境内,范围涉及10个市。在本公报水资源分析计算中,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分区和面积,淮河流域分为淮河上游(王家坝以上)、淮河中游(王家坝至洪泽湖出口)、淮河下游(洪泽湖出口以下)、沂沭泗河四个水资源二级区;山东半岛单为一个水资源二级区(见淮河片水资源分区图)。 2005年淮河片平均降水深1030mm,折合降水总量3398亿m3,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多23%。其中,淮河流域平均降水深1087mm,折合降水总量2924亿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多24%;山东半岛2005年平均降水深776mm,折合降水总量474亿m3,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偏多14%。 2005年全片地表水资源量1111亿m3,水资源总量1400亿m3。其中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1010亿m3,水资源总量1266亿m3。 全片入海总水量491亿m3,入江水量438亿m3。 经对310座大中型水库(含洪泽湖等大型湖泊)统计,2005年末蓄水总量200亿m3,比上年末增加21亿m3。其中大型水库(含湖泊)54座,蓄水总量170亿m3,比上年末增加17亿m3。 2005年淮河片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544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供水占60.0%,地下水占29.0%,跨流域调水(引江、引黄)占10.8%,污水回用等其他水源供水占0.2%。全片总用水量544亿m3,其中农田灌溉占59.8%,林牧渔畜占8.4%,工业用水19.4%,生活用水占9.8%,城镇公共用水占1.7%,生态环境用水占0.9%。全片用水消耗量335亿m3,占总用水量的62%。人均年用水量265m3,农田灌溉(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50m3,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取用水量86m3。 据对220个城镇1149个入河排污口实测,2005年淮河片主要城镇入河废污水量58亿t,主要污染物质COD入河排放量122万t。其中淮河流域实测了186个城镇1055个排污口,入河废污水量45亿t,入河COD量98万t。对淮河流域12100km河长进行全年期(平均值)水质评价,水质较好的Ⅰ、Ⅱ类水河长占10.8%,水质尚可的Ⅲ类水河长占22.0%,水质劣于Ⅲ类的受污染河长占67.2%。对山东半岛1757km河长进行全年期(平均值)水质评价,无Ⅰ类水,Ⅱ类水河长占6.1%,Ⅲ类水河长占18.3%,水质劣于Ⅲ类的受污染河长占75.6%,污染较为严重。

推荐-安徽地表水资源

第一节安徽水资源 水资源对于绝大多数产业部门来说都是一个重要条件,万物生长离不开水,水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相对于其他自然资源来说,水资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具有特殊的地位。水资源多寡与大气降水密切相关,降水量大,径流活跃,地表水资源丰富,反之则少。地下水资源,特别是浅层地下水资源多是地表水补给的结果,也与降水关系密切。深层地下水资源富集与地质条件相关。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达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就是取之不尽的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水资源多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一、安徽地表水资源 (一)总量偏少 安徽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50~1800mm之间,局部地区可达2000mm以上。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约为1590.2亿m3,其中约39%形成河川径流,多年平均径流深442mm。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约616亿m3,地下水资源量约为167亿m3,重复计算水量约108亿m3,水资源总量675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比较活跃。 2005年,安徽全省平均降水量1208.3 mm,略高于多年均值,属平水年份。2005年水资源总量719.25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72.20亿m3,地下水资源量195.41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的不重复量47.05亿m3。全省入境水量9168.44亿m3,出境水量9742.21亿m3。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56亿m3,较年初增加5.18亿m3。年内大型水库调蓄水量约55亿m3。 安徽国土面积1401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1.46%,水资源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56%,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对量还是比较多的。安徽水资源总量偏少,关键在于水资源密度低。安徽按人口平均或耕地平均拥有的水资源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表5-1所示。 安徽省总人口为6120万(2005年),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175m3,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54.78%。与邻近省市相比也偏低。安徽每公顷土地拥有的水资源量为5125.17m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 1.754倍。全省耕地面积408.5万公顷,平均每公顷耕地拥有的水资源量为17608m3,相当于全国耕地平均水量81.6%。由此可见,安徽水资源总量按土地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六安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暂行办法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六安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六政办〔2006〕39号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六安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6年6月12日市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六安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供水和用水管理,维护城市供水、用水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用水,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六安市城市规划区内供水、用水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 第三条城市供水和用水工作,应当坚持开发水源与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保障供水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下称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城市供水用水工作,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对城市供水用水进行管理和监督。 市规划、环保、水利、卫生、质量技术监督、价格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组织城市规划、环保、地质矿产、城市供水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作为城市供水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六条依法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污染水质的活动。城市供水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市环境

保护、卫生、城市供水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城市供水水源和水质进行监测。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应当设立水源保护标志或告示牌。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饮用水水源、节约用水的义务。 第七条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供水工程项目,由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卫生行政部门参加。 第八条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应由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并应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禁止无证或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接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业务。 第九条城市供水工程使用的设备、管材及配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第十条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一条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供水的单位(下称城市供水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其管理的供水设施定期检查维护,加快供水设施和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保障正常供水。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制定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饮用水安全。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城市供水设施发生故障时,供水企业应限时抢修,尽快恢复供水。对重大故障,应及时公告并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供水设施抢修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给予支持和配合,不得阻挠或干扰抢修工作,抢修完毕后,供水企业对损坏设施应及时修复。 第十二条用户自行投资建设的结算水表外管道及其附属设施需与城市公共供水管道连接的,经供水企业验收合格后由供水企业统一管理和维护。 结算水表和表箱由用户负责维护,应当保持内外清洁,箱盖完好,无压物。因用户原因造成损坏的,其维修、更换等有关费用由用户承担。 第十三条影响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安全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应当向供水企业查询地下供水管网的分布情况,并与供水企业商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因工程建设确需改装、拆除或者迁移公共供水设施的,应当与供水企业商定方案后,报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

安徽省水资源质量状况

安徽省水资源质量状况 通报 安徽省水文局2010年第5期 2010年5月份 全省主要江河湖库水质状况 5月份全省降雨偏少,平均降雨量93mm,比常年同期偏少3成。其中江淮之间偏少2成,其它各区域均偏少3成。长江干流水位呈上涨趋势,均高于常年同期水位,大通站全月过水量1071亿m3,比常年同期多2成,比去年同期过水量多2成。淮河干流水势平稳,王家坝站、鲁台子站、蚌埠(吴家渡)站全月过水量分别为4.07亿m3、14.8亿m3、17.8亿m3,分别比常年同期少5成、1成和持平。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评价,全省主要江河112个监测断面中符合I~II类水质的占26.8%,III类水质的占32.1%,IV类水质的占7.1%,V类水质的占9.8%,劣V类水质的占24.1%。达标河段数(符合III类标准,下同)占58.9%,环比上升2.4%,同比上升8.0%。劣V类水环比上升4.1%,同比下降3.2%。大型水库水质总体良好。 淮河流域5月份淮河流域III类以上的达标河段比例占41.1%,环比下降3.2%,同比上升9.6%。劣V类河段占26.8%,环比上升0.6%,同比下降6.5%。淮河干流鲁台子段、凤台大桥段、淮南大涧沟段、蚌埠闸上段、吴小街段、明光小柳巷段为III类水。王家坝段、淮南公铁大桥段为IV类水。淮南田家庵段为劣V类水,氨氮超标。颍河界首省界段、阜阳闸上段、颍上闸上段为V类水;范台子段为劣V类水,颍河主要为氨氮超标。颍河支流泉河杨桥新闸上段、老闸上段均为劣V类。涡河亳州省界段、涡阳闸上段为劣V类水,氨氮超标;蒙城闸上段为V类水。茨淮新河插花闸上段、上桥闸上段为II类水;阚疃闸上段和插花下段为III类水。浍河临焕集段、固镇闸上段水质为劣V类。奎河栏杆集段、肖濉新河符离集闸上段、濉河浍塘沟闸上段、新汴河宿州市区段、石梁河泗县闸上段为劣V类水,水质很差。沱河宿东闸上段、新沱河徐楼闸下段、池河明光大桥段水质为V类。新汴河灵西闸上段、沣河霍邱段、西淝河凤台闸上段为IV类水。白塔河天长市区段为III类水。淠河横排头闸上段为I类水;六安市区段大店岗段为III类水。淠河总干渠九里沟段、罗管闸上段为II类水。史河红石嘴段为I类水,水质良好。 长江流域长江干流安庆市下渡口段、池州水厂段、芜湖弋矶山段、马鞍山猫耳山段水质为II 类,质量状况良好。铜陵水厂段为III类水。青弋江南陵弋江段、芜湖中山桥段为III类水,大砻坊

中国水利年鉴2018_地方水利-安徽省-【水资源】

方案》,部署用2年时间对河道非法采砂进行全面整治。强化采砂船只管控,长江、淮河干流分别拆除非法采砂船146艘、非法采砂机具835台(套)。抓好首批12个省级综合执法试点,研究制定验收标准。持续开展水法宣传活动,举办大型广场宣传活动,发送短信500万条,印发画册标语万余份。(李玮) 【水资源】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完成“十三五”和年度 用水总量与效率主要指标分解。以县域为单元完成全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完成18项规划水资源论证,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按照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核查、登记、建档、立牌工作,全省共排查入河排污口2029个,其中规模以上788个,规模以下1241个。出台《安徽省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建立日常监管长效机制。启动19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建成40家省级节水型企业。启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二期项目建设。加强地下水管理保护,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开展地下水压采和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压采超采区地下水521万m3。印发《安徽省淮河流域河道生态流量控制试点方案》,实施颍河河道生态流量控制试点。稳步推进水权制度建设,出台《安徽省水权交易管理实施办法》(暂行)。(李玮) 【全面推行河长制】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工作要求,省、市、县、乡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部出 台,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全面建立并延伸到村,中央要求的六项工作制度全面建立。村级以上河长共有5.27万名,覆盖全省江河湖泊,实现河湖“有人管”和“统一管”。各级河长巡河达23万人次,竖立河长公示牌49901块,签订重点敏感水域跨界联防联控协议25份。省级长江、淮河、新安江干流和巢湖四个“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付诸实施,市、县两级重点河湖实施方案基本完成。安徽省河长办设在省水利厅,水利厅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水利、环保、住建、农业、林业、国土、交通等13个单位为省河长办成员。安徽省河长办河长制工作处成立并运行,市、县两级河长办工作机构加快组建。(李玮) 【水利规划】组织编制《安徽省灾后水利建设总体规划》《安徽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规划 (2017—2021年)》和《安徽省“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并提请安徽省政府批复实施,发挥规划对水 利工作的指导作用。完成《安徽省淮河治理“六大工程”行动方案》和巢湖、菜子湖等8大湖泊治理规划的批复工作,开展《安徽省水系空间布局规划》《颍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引江济淮工程、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完成项目批复工作。淮干正阳关至峡山口段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淮干王家坝至临淮岗段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长江干流马鞍山河段整治二期工程、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工程、长江干流芜湖安庆河段整治工程、港口湾水库灌区、牛岭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抓紧推进。(李玮) 【基本建设】全年下达省以上水利建设投资计划240.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60.3亿元,下达和完成省以上投资双双突破“两百”亿元,创历史新高。引江济淮工程初步设计获得水利部和交通运输部批复。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如期开工。按序实施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稳步推进裕溪河、青弋江等主要支流治理项目,基本完成114个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开工79个中小河流治理、8座重点易涝区排涝泵站建设,基本完成50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 (李玮) 【防汛抗旱】2017年,安徽长江、淮河、新安江干流先后发生超警洪水,夏伏旱、淮河罕见秋汛接连而 来。全省各级防办、水利部门超前部署、周密组织、精准调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综合减灾效益。先后3次启动、1次提升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点对点调度山洪灾害防御、堤坝巡查防守、排涝和抗旱供水工作。根据淮河、长江以及新安江流域防洪调度需求,划分21个流域预报分区,实现水文预报与气象预报实时耦合,提高预报精准度。修订《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荆山湖等4个行蓄洪区控制闸调度运用办法,审核47座大中型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调整5条河流、96座中小水库防汛特征水位。汛期发动2.87万人24小时巡堤查险,紧急转移危险区群众1.89万人。抗旱期间,全省农业抗旱供水45.95亿m3,抗旱浇灌面积1838万亩。全省没有因洪涝灾造成人员伤亡,抗旱浇灌供水保障有力,夺取了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抗灾减灾综合效益达55.3亿元。(李玮) 【农田水利】2017年,安徽省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5.45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建设任务。完成 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投资80.2亿元,共更新改造小型泵站10.74万k W,加固新建小型水闸1208座,改造中小灌区59处,扩挖塘坝14.98万处,整治河沟9051条,修复和新建机电井19109眼,改造灌区末级渠系305万亩。组织编制《安徽省农田水利建设 “最后一公里”专项规划(2018—2022年)》,提请安徽省政府印发实施。启动2个县农田水利综合改革试 点,完成6个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新增发放所有权证、使用权证24.5万份,新增管护组织1805个。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新增实施面 3 1 3 安徽省

六安市地下水环境与污染和防治

六安市地下水环境与水污染的防治和治理报告 一. 序言 1.研究地下水的重要意义 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但近年来地下水污染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日严重,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普遍的环境问题。地下水是安徽省主要的生产生活水,近年来不断加剧的人类经济活动造成了安徽省地下水污染的不断恶化。主要表现为地下水中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等常量组份的含量有不断增高的趋势。 当今人类面临着着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地下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成为了人民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世界范围内约有1/3的人口使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但人们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同时也在变着地下环境,并因此产生诸多问题,其中,水质污染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地下水一旦由于开发不当丽受污染,南予萁自净能力极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直接对人类造成危害。近年来地下水污染问题受到了较大关注,我国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展起来,根据六安市地下水污染调查的相关资料,本文重点针对六安市的地下水污染进行了相关评价和研究。 地下水这一名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下水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包气带及饱水带中所有含于岩石空隙中的水均属之。狭义的地下水仅指赋存于饱水带岩土空隙中的水。因此人们的饮水等生活用水大量都是来自于地下水,所以研究地下水有着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地下水水化学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日本、瑞典、美国、芬兰和翻拿大等国相继对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Helgeson等阻3建立了水溶液中不可逆反的地球化学模型,这些模型是现代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的基础;Osmon等口’在美国加利福尼距和佛罗里达碳酸岩盐分布区,开辟了应用铀同位素对地下水进行研究的先例;Stumm等川出版了《水化学一天然水化学平衡理论》,较系统地提供了定量处理天然水环境中各种化学过程的方法;Frengstad 等强3对挪威地下水的水化学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地下水中各元素浓度随pH值升高的原因;Edmunds等嘲逶过主量元素方法对墨西哥市地下承沿承流路径的地球化学演化、氧化一还原过程等进行了研究。 近年来我国对地下水水化学也进行了长期研究。宋长春等口1分析了吉林西部不丽地貌区地下水元素地球化学分异性,元素迁移地球化学过程的转化;郭占荣哺1对三屯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系统中的主要离子、TDS和水化学类型的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钱家忠等睁1分析了徐州张集永源地裂隙岩溶水水化学特征,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李向全等n们运用构造控水分析、水化学同位素等方法,对宁夏南部“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流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丁宏伟等n玛系统研究了河西走廊地区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走廊平原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演化规律,提出了颇具意义

2010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江上游、鄱阳湖水系、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南、四川两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成功抗御了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水利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的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着力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

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水资源调度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95.4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849.6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8.2%。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65.8mm,比常年值偏多11.5%;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80.2mm,比常年值偏多6.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辽宁和吉林等3省(自治区)偏多程度大于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1个省(自治区),其中天津、北京和重庆分别偏少18.2%、12.6%和10.6%。 地表水资源量 201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9797.6亿m3,折合年径流深314.7mm,比常年值偏多11.6%。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16.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多10.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辽宁和吉林偏多程度大于80%,海南、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安徽和新疆偏多程度在30%~60%之间;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和内蒙古偏少程度在30%~60%之间。

2011年亳州市水资源公报资料

综述 2011年底,亳州市户籍人口604.22万人,常住人口486.32万人。年生产总值62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0.9亿元,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164.04亿元,比上年增长5.0%;第二产业248.4亿元,比上年增长23.9%;第三产业21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全年粮食总产量468.5万吨,比上年增加6.51万吨。 亳州市地处皖西北边陲,黄淮平原南端,位于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西部、北部与河南省接壤,西南部于阜阳市毗邻,东部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部与淮南市为邻。辖谯城区和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国土面积8374平方公里。 亳州市分属淮河、涡河、洪泽湖三大水系。主要河流有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阜蒙新河、芡河、北淝河等。涡河为亳州市的重要水源,涡河的主要支流左岸自上而下有:惠济河、小洪河、亳宋河、武杨河、武家河、五道沟、青阳沟;右岸自上而下有:宋汤河、赵王河、油河、界洪河、涡楚河、北凤沟、阜蒙新河等。涡阳河自市境西北向东南流经涡阳县至蒙城县东南入怀远县,境内长173公里,流域面积4039平方公里:西淝河源于谯城区淝河镇,向东南流经涡阳县、利辛县,在利辛县展沟镇出境入凤台县界,境内长125公里,流域面积2267平方公里,茨淮新河自利辛县大李集镇入境,向东流经利辛县境南部,至蒙城县邹楼出境入怀远县,境内长66公里,流域面积1401平方公里。亳州市大型闸坝有亳县闸(大寺闸)、涡阳闸、蒙城闸、阚疃闸共4座,中型闸坝有包河闸、高阁闸、贾集闸、油河闸、洺河闸、铁佛寺闸、十河闸、百尺河闸、朱楼闸、武家河闸、五道沟闸、朱集闸、四星陈闸、芮集闸等共30余座。根据对亳州市区地质

六安地质地貌

六安地质地貌 一、地质 地层市境属于扬子地层区、大别山地层分区、六安地层小区,岩性单一。除在淠河沿岸沉积有全新统(Q4)黄色砂土、砂砾等河漫滩相地层外,大部分均被第四系上更新统(Q3)松散沉积物覆盖,主要岩性是土黄色含铁锰质结核粉质粘土与浅红色粉质粘土层。另外望城岗乡的二虎山、大岗头附近有上第三系正阳关组(N2)灰绿、灰白粘土质砂砾岩零星出露,在九里沟乡的九里沟,望城岗乡的十里铺一带出露有少量下第三系戚家桥组(E8)砖红色砂岩。 构造 市境处于合肥——六安凹陷构造单元的南西边缘地带。距市中心正南方十多公里处有一条纵贯东西的肥西(防虎山)——六安县韩摆渡深断裂带,断面倾角大于80度,落差3至4公里。在市区十里铺、望城岗和五里塘附近有一条呈北东向的正断层。肥西(防虎山)——韩摆渡断裂形成于扬子期,具有多次活动的特征。位于该断裂上的六安县杨公庙地带,距市中心仅有15公里,在近十年中已发生地震4次(1976年1月20日2.4级,1982年9月27日3.8级,1985年5月10日3.5级,1985年5月13日2.5级)。此外,呈北西西向延伸的南港——龙门冲断裂,自东向西经舒城南港,六安县毛坦厂、龙门冲、金寨县响洪甸;呈北北东向的为皖西地区主要发震构造的固镇——霍山断裂,距市境都不远。因此,本市具有受邻近地区地震波及的背景。市区地震设防烈度为七级。 工程地质 市境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按照沉积物岩性大致可以分为四区。 基岩裸露区:市境东部,红色砂岩偶有露头,岩石风化强烈,风化带内有一些粘土,其容许承载力在30——50吨/平方米,地基很好,是重工业建筑的首选基地。粉质粘土区:淠河总干渠沿岸2公里左右范围内,黄色粉质粘土厚度一般在10米左右,其容许承载力为20--25吨/平方米,是城镇建设的良好地带;但须注意本层粘土具微弱膨缩性。 松散砂石区:淠河沿岸沉积的黄色砂土,由于沉积年代较近,几乎呈松散状态,厚度一般为15米,容许承载力在10吨/平方米以下,是开发果园、林场的良好基地。 隐伏的淤泥区:掩埋在杂填土下的老城河淤泥地带,淤泥土呈流塑状态,厚度5——10米不等,其上不宜建高层建筑物。 水文地质市境地下含水层有两类。 砂土孔隙浅层潜水层:淠河河床及漫滩相沉积的砂土层厚达15米,富水性较好,一般可采涌水量达20——50立方米/小时,地下水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及地面流水补给,水质较好,是市境内可靠的供水源地。 裂隙含水层:市境内广布粉质粘土区和风化砂岩带,棱柱状裂隙发育,含有少量的裂隙潜水。这种裂隙自上而下发育渐弱,地下水埋藏浅,水量小,无开采价值,所以常称此为波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2000年度)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2000年度) *综述 * 水资源量 * 蓄水动态 * 水资源利用简析 * 水质概况 * 重要水事 综述 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总面积约33万km2。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27万km2,包括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湖北五省40个地(市)172个县(市)。在水资源分析计算中,将淮河流域划分为王家坝以上、王蚌区间、蚌洪区间、淮河下游区、南四湖区、沂沭河水系6个水资源二级区(见淮河片水资源分区图)。山东半岛面积约6万km2,包括山东省9个市31个县(市)。 淮河流域2000年平均降水量1029.6mm,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多16.7%,属偏丰水年。但气候异常,春季及夏初少雨,严重干旱;而秋季降雨偏多,发生罕见秋汛;

夏季江苏淮北地区遭受了高强度特大暴雨袭击。山东半岛2000年平均降水量538.9mm,比多年平均少21.5%,属枯水年份。全片地表水资源量为877.1亿m3,水资源总量为1233.4亿m3;入海入江总水量597.85亿m3(其中入江水量248.65亿m3,入海水量349.2亿m3)。2000年末,全片大型水库(含湖泊)蓄水总量为133.5亿m3,比上年末增加49.35亿m3。 2000年淮河片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555.65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占49.4%,地下水占32.1%,引江水占12.2%,引黄水占5.7%;流域片总用水量为551.75亿m3,其中农业用水占70.3%,工业用水占18%,生活用水占11.7%;流域片用水消耗量341.5亿m3,占总用水量的61.9%。流域片人均年用水量275 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269 m3,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取水量为68 m3。 2000年淮河片城镇废污水排放总量(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和矿坑排水)为63.2亿t。对淮河流域7924km河长进行全年期水质评价结果,Ⅰ、Ⅱ、Ⅲ类水河长占24.4%,全年发生多起严重污染事故。山东半岛1070km河长全年期水质评价结果,受污染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水)占88.5%,污染十分严重。返回 一、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00年淮河流域年降水量为600~1800mm。北部沿黄河一带降水量较小,为700mm左右;东部沿海地区1000~1400mm;西南山区一带1200~1600mm。1600mm的高值区位于伏牛山、桐柏山和江苏新沂河下段,河南鲁山地区为最高,达1800mm以上。山东半岛年降水量的为400~1000mm,东南部为500~1000mm,西北部为400~

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及趋势。 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深度解读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核心指标从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安徽省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安徽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安徽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安徽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安徽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安徽省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安徽省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安徽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安徽省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安徽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安徽省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暂 行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六政办[2006]39号 【发布部门】六安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06.29 【实施日期】2006.06.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六政办[2006]39号)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六安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6年6月12日市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六安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供水和用水管理,维护城市供水、用水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用水,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六安市城市规划区内供水、用水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 第三条城市供水和用水工作,应当坚持开发水源与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保障供水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下称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城市供水用水工作,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对城市供水用水进行管理和监督。 市规划、环保、水利、卫生、质量技术监督、价格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组织城市规划、环保、地质矿产、城市供水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作为城市供水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六条依法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污染水质的活动。城市供水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市环境保护、卫生、城市供水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城市供水水源和水质进行监测。

肥西县水资源平衡报告

水资源概况 项目区属于淮河流域东淝河水系,地表水资源丰富,灌溉条件较好,全部处于淠河总干渠自流直灌灌区范围内。农业生产的主要供给水源有:南侧大潜山总干渠(淠河总干渠)直灌庙东支渠,中侧肥西县柳条湾水库(小一型水库),东侧白露寺支渠(淠河的支渠),内部塘坝堰星罗棋布。淠史杭灌区是我国特大型灌区,淠河总干渠水源来自大别山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三大水库,灌溉水量充沛,水质较好。 项目区内地下水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埋藏深度超过10m,涌水量40~200t/d,均为碳酸氢根离子型淡水,水质条件较好,可满足项目区人畜用水要求。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地下水流向属淮河地下径流区。 1、项目区可供水量分析 项目区水资源丰富,主要供水水源有:淠河总干渠直灌庙东支渠,柳条湾水库小(一)型,区内塘、坝、堰等蓄水工程。水源的可供水量分述如下。 (1)庙东支渠和白露寺支渠供水量 庙东支渠灌区总面积17.25km2,设计灌溉耕地万亩,渠首设计流量0.95m3/s,灌溉水位-45.0m,渠道底宽2m,渠深-1.8m,其中设计水深-1.0m,边坡1:,纵比降1:5000。庙东支渠的陈圩斗渠、孔大塘斗渠、徐大塘斗渠以及10余个直灌放水口,可直接作为项目区的灌溉供水水源。陈圩斗渠全长2.8km,设计流量0.21m3/s,

可灌溉耕地万亩;孔大塘斗渠全长2.6km,设计流量0.21m3/s,可灌溉耕地万亩;徐大塘斗渠全长2.4km,设计流量0.23m3/s,可灌溉耕地万亩;10余个直灌放水口合灌溉流量0.3m3/s,可灌溉耕地万亩。白露寺支渠灌区总面积14.46 km2,设计灌溉耕地万亩。经多年灌溉用水量调查,设计灌溉保证率情况下年引水量约1100万m3。 (2)塘、坝、堰蓄水量 项目区的塘坝堰多为淠史杭灌区内的反调节塘坝,共有大小塘口10余口,其中来水面积较大的有孔大塘、徐大塘,集水面积分别为1.94 km2、1.22km2,塘口口面面积分别为万m2、万m2,塘容分别为万m2、万m2,有效塘容分别为万m2、万m2。10余口塘坝堰总有效塘容约万m2,这些塘坝整修后的复蓄系数可达,年可供水量为万m3。 (3)柳条湾水库可调供水量 柳条湾水库位于项目区东侧,属于拦河坝性质的水库,该坝建于1956年,坝来水面积200km2,兴利库容万m3,总库容343万m3,死库容万m3,防洪库容71万m3,按照库容划分,该水库属于小(一)型水库。拦河坝沿河两岸向上游做堤防长 2.66km,形成了长条形水库,抬高水位至两岸冲田地面1.5m以上,由于来水面积大,调节性能好,常年可保持兴利水位,每年可调节蓄水次。该水库可向项目区内岗圩、双峰两村的冲田地区调节供水,年可调节供水量达165万m3,灌溉耕地达3000亩。

2019年宿州市水资源公报采购项目竞争性谈判采购公告

2019年宿州市水资源公报采购项目竞争性谈判采购公告 安徽省鑫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受宿州市水利局的委托,现对2019年宿州市水资源公报采购项目进行竞争性谈判,欢迎具备条件的供应商参加谈判。 一、项目名称及内容 1、项目编号:AHXCSZ-2020013 2、项目名称:2019年宿州市水资源公报采购项目 3、项目单位:宿州市水利局 4、资金来源:财政资金 5、项目预算:20万元 6、标段(包别)划分:无 7、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 (1)全面调查统计来水、蓄水、用水、耗水、水质等有关资料;(2)分析水资源变化情势及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分析用水指标、用水效率和效益;(3)宿州市重要水事;(4)报告编写与印刷。 二、供应商资格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谈判; 3、供应商存在以下不良信用记录情形之一的,不得推荐为成交候选供应商,不得确定为成交供应商: (1)供应商被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 (2)供应商或其法定代表人或拟派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有行贿犯罪记录的; (3)供应商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的; (4)供应商被税务部门列入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的; (5)供应商被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列入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 以上情形第(1)(3)(4)(5)以“信用中国”(略)、“信用宿州”(略)或其他指定媒介(国家税务总局网站(略)、中国政府采购网(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略))

发布的为准,查询截止时点为谈判截止时间。 情形(2)由供应商提供无行贿犯罪记录承诺函。 三、报名及谈判文件领取办法 1、谈判文件领取时间:2020年3月9日08时00分至2020年 3月 12 日17时 2、谈判文件价格:每套人民币0元,谈判文件售后不退 3、报名方式:凡有意参加投标者,请于报名时间内电话(略)并将法人代表授权书及营业执照复印件扫描发送至邮箱1096221474@https://www.wendangku.net/doc/9c6408106.html,进行报名领取招标文件,否则其投标将被拒绝。 4、文件获取地址: 网上领取。 四、响应文件提交截止时间、开启时间、及地点 1、截止时间:2020年3月 18日下午15时00分(北京时间) 2、开启时间:2020年3月 18日下午15时00分(北京时间) 3、提交地点:宿州市水利局9楼会议室,投标供应商法人代表或授权人必须按时出席。 五、谈判时间及地点 1、谈判时间:2020年3月 18 日15时 2、谈判地点:宿州市水利局9楼会议室。 六:联系方法 (一)项目单位:宿州市水利局 地址:宿州市政务新区通济一路39号 联系人:褚安琪 电话(略) (二)招标代理机构:安徽省鑫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宿州市汴河中路181号安厦时代广场B栋1601室

安徽2016水资源公报

2016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安徽省水利厅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6年,全省年降水量1612.7毫米,比2015年多18.3%,较多年平均值多37.5%,属于丰水年。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匀,1~4月、5~9月、10~12月全省降水量分别为341.2毫米、956.7毫米、314.8毫米,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21.2%、59.3%、19.5%。三个流域降水情况分别是:淮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1114.1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18.1%;长江流域2042.1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51.9%;新安江流域2342.7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31.0%。 地表水资源量:2016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179.23亿立方米,折合面平均径流深845.5毫米,较2015年多38.7 %,较多年平均值多80.8 %。按行政分区统计,与2015年相比,淮南市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2.9%,其他各市增多;与多年平均值相比,淮北、宿州市分别减少1.8%、4.0%,其他各市均多于多年平均值。 全省入境水量10289.46亿立方米,出境水量11353.03亿立方米。其中:淮河流域入境水量115.86亿立方米,出境水量323.78亿立方米;长江流域入境水量10173.60亿立方米,出境水量10930.63亿立方米;新安江流域出境水量98.62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2016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219.26亿立方米,比2015年多13.2%,比多年平均值多14.5%。其中:淮河流域95.59亿立方米,长江流域108.47亿立方米,新安江流域15.20亿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2016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245.17亿立方米,比2015年多36.2%,较多年平均值多73.9%。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179.2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19.2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不重复量65.94亿立方米。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2018.23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55.4%,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89.28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6年,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83.57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1.09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69.07亿立方米,较年初减少0.31亿立方米;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4.50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1.40亿立方米。 淮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2016年年末,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水位与2015年同期相比,有升有降,全区平均水位上升0.71米,浅层地下水储量总体增加9.48亿立方米。其中:水位上升区面积26502平方公里,平均上升0.89米,地下水蓄水量增加8.58亿立方米;下降区面积253平方公里,平均下降0.58米,地下水蓄水量减少0.07亿立方米;相对稳定区面积9953平方公里,平均上升0.25米,地下水蓄水量增加0.97亿立方米。 淮北平原中层及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2016年年末,淮北市地下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29.0米,比2015年同期水位上升0.25米,漏斗面积280平方公里,与2015年同期持平;亳州市地下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58米,比2015年同期水位下降1.37米,漏斗面积54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