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沪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中考复习:物态变化(提高) 知识讲解

沪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中考复习:物态变化(提高) 知识讲解

沪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中考复习:物态变化(提高)

【考纲要求】

1.知道温度计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温度;

2.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现象,能正确区分;

3.知道熔化、汽化、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要放热;

4.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5.知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6.知道液化有两种方法:加压和降温。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要点一、温度、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单位:常用的单位是摄氏温度,单位名称:摄氏度,可以表示为“℃”。

3、温度计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点:

(1)使用前“三观察”: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2)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要点诠释:

1、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记为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记为100℃,0℃和100℃间有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要点二、六个物态变化过程【高清课堂:中考复习—物态变化主要考点梳理二、物态变化】

要点诠释:

1、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三个放热过程:

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三个互逆过程:①熔化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

2、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要点三、两个实验探究

1、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石棉网、试管、温度计、火柴、搅拌器、三脚架、钟表(2)实验药品:海波(硫代硫酸钠)、松香

(3)实验装置:

(4)实验内容:

①观察海波熔化时的现象?

②当温度达到40℃后,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

③当海波开始熔化后继续加热温度是否升高?如果停止加热还能继续熔化吗?

④用记录的数据描点作图。

(5)表格:

2、探究水的沸腾:

(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①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4)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要点诠释:

1、探究固体熔化的实验利用水浴加热,开始时烧杯中的水,可用40℃左右的温水,待测物质的温度升到40℃时,开始记录。应选择较细的试管,以增大海波的受热面积,且装入试管中的海波不宜过多。对海波的加热应较缓慢,为此可在烧杯中加一支温度计,用来监测烧杯中水的温度,一般应使试管内、外温度计的示数差保持在2—3℃左右。

2、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过程中为了缩短时间采取的措施有:可在烧杯口加盖,防止热量损失,沸腾后再拿掉,防止气压对沸点的影响;还可以直加热热水,水量选择适当。

要点四、两种方式(方法)

1、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温度高低②液体表面积大小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4)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2、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要点诠释:

1、汽化与液化互为逆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要点五、三个图象

1、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

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吸热温度升高,熔化时间t1~t2;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为固态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间t3~t4。

2、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

3、液体沸腾图象:

要点诠释:

1、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2、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典型例题】

类型一、温度计的使用

1.如图所示是课本中展示的自制实验器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气压计,乙是温度计 B.甲是气压计,乙是气压计

C.甲是温度计,乙是温度计 D.甲是温度计,乙是气压计

【思路点拨】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液体收入膨胀细管中液面上升;气压计的工作原理瓶子内气体压强和大气压强不同时细管中液面会发生变化,当外界大气压强,小于瓶子内的压强时细管中的液面会上升。根据两种装置的工作原理不同进行判断。

【答案】A

【解析】自制气压计和温度计所用器材:瓶子、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带色的水、橡皮塞。不同点:气压计中的水倒入大半瓶,水上方有空气。当瓶子内外气压不同时,带色的水在瓶内外气压的作用下,上升或下降。温度计中的水要倒满瓶子,将温度计放入热水或冷水里,观察细管中水柱的变化。

【总结升华】要解答此题需掌握自制气压计和温度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气压计和温度计都是用一些带色的水装入瓶子中,来测量气压和温度。题目把相似的问题放到一起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一反三:

【变式】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如图所示,则它利用的原理是()

A.液柱升高了,说明温度升高了

B.液柱降低了,说明温度降低了

C.液柱升高或降低了,不受气压的影响,只受温度的影响

D.温度升高时,玻璃泡内气体膨胀,液柱下降;温度降低时,玻璃泡内气体收缩,液柱上升,所以液柱的上升或下降表明温度的降低或升高

【答案】D

类型二、物态变化

2.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雹在下落过程中表面熔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

B.从冰箱里拿出的冰块周围出现“白气”是升华现象

C.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间距离增大

D.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思路点拨】在分析物态变化现象时,确定物质的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三中状态的转化解答;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和放热,所以物体的内能也会发生变化。【答案】A

【解析】冰雹在下落过程中表面熔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是熔化现象,吸热,故A正确;从冰箱里拿出的冰块周围出现“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块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间距离变小,一般液态物质的体积小于气态,故C错误;水沸腾时吸热,内能变大,温度不变,故D错误。

【总结升华】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现象的认识。题目还涉及了内能的知识综合考查了热现象。

举一反三:

【变式】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从冰柜取出的冷饮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秋天,草叶上结有小露珠,这是熔化现象

D.冬天,窗子的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答案】D

3.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思路点拨】根据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发生热传递的条件解答此题。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

【答案】D

【解析】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所以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冰因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继续熔化,水没有放出热量不会凝固。

【总结升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放在0℃房间里,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冰在熔点,无法吸热,不会熔化;水在凝固点,不能放热,不会结冰;所以冰、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举一反三:

【变式】【高清课堂:中考复习—物态变化金题精讲例4】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的质量增多

B.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的质量增多

C.冰和水的质量都没有变化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答案】C

4.如图所示,将裙子晾在下列三种不同环境中,裙子晾干快慢是不同的。

①表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选填“越快”或“越慢”);②表明液体越大,蒸发越快;③表明液体表明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选填“越快”或“越慢”)

【思路点拨】根据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认真把握图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解答此题。

【答案】①越快;②表面积;③越快

【解析】①图中裙子放在室外和室内,所处的环境温度不同,表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②图中裙子叠起来晾和展开晾,表面积不一样,表明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③图中裙子在有风和无风的环境中,空气流动速度不同,表明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总结升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要探究蒸发快慢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就要控制其余两个因素一定,这种探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举一反三:

【变式】(2015•安顺)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答案】A

类型三、综合应用与实验探究

5.春天到了,学校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流行病传染.以下两种防护措施,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用消毒液擦拭教室门窗后,可以闻到气味,这是升华现象

B.用消毒液擦拭教室门窗后,可以闻到气味,这是凝华现象

C.用醋熏教室时,对醋加热使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

D.用醋熏教室时,对醋加热使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减缓

【思路点拨】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以及扩散现象是物质分子运动的结果。【答案】C

【解析】用消毒液擦拭教室门窗后,可以闻到气味是消毒液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用醋熏教室时,对醋加热,醋的温度升高,使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故A、B、D错误。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汽化现象以及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的理解和掌握。

举一反三:

【变式】【高清课堂:中考复习—物态变化金题精讲例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

B.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将-18℃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一定增加

D.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

【答案】AC

6.(2015•海南)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A.B.

C.D.

【思路点拨】首先明确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是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凝固形成的,其次要明确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

【答案】D

【解析】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因为冰是晶体,因此从图中找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即可。A、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B、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点为0℃,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冰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C、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D、液体温度降低到0℃时,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冰的凝固特点,符合题意。【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物态变化以及晶体的凝固与熔化图象与非晶体凝固、熔化图象的区别,关键是搞清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和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分析提高训练 第四讲 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四讲:物态变化 一、知识网络 二、复习要点 1.物体的叫温度。在物理实验中常用来测量温度,该仪器是根据液体的舰律制成的。 2.正确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①被测温度不要超过温度计的;②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3读数时,玻璃泡离开被测物体,且要待玻璃管内液柱 后再读数。视线要跟液柱上表面。 3.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温度计把甩下去。 4.物体的三年种状态与六种变化的关系图 注意:(1)每种物态变化有其特定含义,也有其变化的条件。例如熔化是物质从

态变成态的过程。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温度要达到;②还要继续。(2)六种物态之间的变化每两种互逆。例如物质经汽化可由液态变成气态,相反物质也可经液化由气态变成液态。 5.固体分为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确定的,非晶体则没有。 6.沸腾是在和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沸点跟液面的气压关 (选填“有”或“无”)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保持。 7.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时要吸热.有作用。 8.液体沸腾的条件是:①先是温度要达到;②要继续。 9.液化的两种方法是:①②。 1O.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叫升华。升华要热。物质从气态叫凝华。凝华要热。霜的形成属现象。 三、考点分析 主要考查的内容有:①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分析;②运用物态变化概念、产生条件和特性,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③熔化、凝固和沸腾等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④熔化(凝固)和沸腾曲线的理解。考查重点和热点归纳为:物态变化的判断、解释和应用。也就是运用物态变化知识去分折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自然现象。 四、经典题解 【例1】冬天人嘴里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剥开冰棒纸后冰棒周围冒出的“白气”各是如何形成的? 解析:这是考查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冬天气温低,人们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呼出后遇冷而液化为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看上去像是呼出一股“白气”;夏天,气温较高,冰棒剥开包装纸后向空气吸热,使它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类似的比如眼镜起“雾”,打开冰箱门冒“白气”,水烧开后向外喷“白气”,也属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 启迪:解释物态变化现象,应抓住物态变化的本质,注意变化过程.例如解析中五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液化形成的,本质上都是“遇冷”液化,但具体变化过程就不尽相同。 【例2】 (北京海淀区)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有( )。 A.打开暖水瓶盖,从瓶口冒出的“白气’形成的过程 B.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 C.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

初中物理中考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和温度计 1、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 2、国际单位:,符号。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沸水的温度为,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 思考:①冬天室外-12℃,冰的下表面是℃,上表面℃。 ②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 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3、温度的测量——温度计 温度计原理: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4、体温计 结构: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作用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②内径较细,玻璃泡较大,作用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 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使用要求:体温计使用前下甩,普通温度计不能 5、温度计使用 ①先估测物体温度,再选择温度计。温水温度为40℃,60℃的水很烫的感觉。 ②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以便准确读数。 ③使用: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或;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6、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让温度计的液泡 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取出温 度计。 二、熔化和凝固 1、定义:物体从 变成 叫熔化。 物质从 变成 叫凝固。 2、物质分类:晶体:有一定的 。像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等都是晶体。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像玻璃、沥青、石蜡、松香、橡胶等 都是非晶体 3、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区别: 4、分析晶体熔化过程,例如冰的熔化过程。 右图为冰的熔化图像,图像上的AB 段表示物质 为 态, 热,温度 ;B 点表示物质为 态, BC 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物质为 态 (B 、C 两点除外), 热,温度 ; C 点表示物质为 态,C D 段表示物质为 态,此过程 热,温度 。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min 。 BC 对应的温度为物质的 点。 思考:当物质的温度处于熔点时呈什么状态? 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 液共存态。 5、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 ②继续 晶体凝固条件:①温度达到 ②继续 思考:如图,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盛有碎冰块的大烧杯里,用酒精 灯对烧杯底部均匀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温度是否 达到熔点,是否熔化,为什么?(当烧杯中的冰完全熔化以后试管中的冰开始 熔化) 6、阅读教材,看各种物质熔点表,了解不同物质的熔点。 思考: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 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 而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物态变化 考点一:温度计 1.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100K相当于()A.−173℃ B.−100℃ C. 273℃ D. 100℃ 2.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这主要是为了() A. 造型美观,使用方便 B. 增加温度计与被测物体的接触面积 C. 使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仍然表示该温度 D. 玻璃泡内液体体积有细微变化,就可以使管内液柱有明显的变化 3.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用自来水清洗 B.在沸水中煮 C.用酒精棉擦 D.在酒精灯上烧 ℃℃℃,那么两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 ℃℃ ℃℃ ℃℃ ℃℃ 5.如图所示,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位置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甲和丙 6.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不同,主要是由于酒精和煤油的()A.沸点不同 B.凝固点不同 C.比热容不同 D.导电性不同 ℃~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 (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 (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8.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 考点二:熔化与凝固 —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

课题12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教学案本节第1课时课型复习 三维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重难点重点:现象识别。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方法器材讲授、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实验探究 教学 流程 小组学习教师点拨、点评 定标导学设疑激趣1、学习目标 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合作共建(一)知识再现 1、物态变化 (1)观察课本P3页迷你实验室:人造“雨”,完成下面内容: ①人造“雨”的过程: ②在这个实验探究中,可以看到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___________的. (2)引出概念:处于固态、液态、气态的物质分别称 为、和。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这三种状态会相互转化。物理学中,将物质由向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例1】判断下列哪一变化过程是物态变化() A.把铜块加热到100℃B.0℃的冰变成0℃的水 C.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D.把大铁片剪成许多块小铁片 2、温度与温度计 (1)如图所示,人对冷和热的感觉可靠吗? 。 人们用温度表示物体的,温度用字母表示。常用单位:_______,符号___;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__. (2)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3)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步骤 ①估:测量物体温度之前,首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以便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②认: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和。 ③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和容器的。 ④读:待温度计内的液面时再读数,读书时视线要与液面。 ⑤取:测量完毕后,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来。 【例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 3、六种物态变化 ①如图甲是两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晶体(填“A”或“B”),其熔化特点:不断,温度保持。晶体______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是非晶体(填“A”或“B”),其熔化特点:不断,温度。 如图是两种液态物质冷却变成固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晶体(填“A”或“B”),其凝固特点:不断,温度保持。图中可以看出其凝固点为。是非晶体(填“A”或“B”),其凝固特点:不断,温度。

沪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中考复习:物态变化(提高) 知识讲解

沪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中考复习:物态变化(提高) 【考纲要求】 1.知道温度计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温度; 2.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现象,能正确区分; 3.知道熔化、汽化、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要放热; 4.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5.知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6.知道液化有两种方法:加压和降温。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要点一、温度、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单位:常用的单位是摄氏温度,单位名称:摄氏度,可以表示为“℃”。 3、温度计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点: (1)使用前“三观察”: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2)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要点诠释: 1、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记为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记为100℃,0℃和100℃间有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要点二、六个物态变化过程【高清课堂:中考复习—物态变化主要考点梳理二、物态变化】 要点诠释: 1、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三个放热过程: 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三个互逆过程:①熔化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 2、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要点三、两个实验探究 1、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石棉网、试管、温度计、火柴、搅拌器、三脚架、钟表(2)实验药品:海波(硫代硫酸钠)、松香 (3)实验装置: (4)实验内容: ①观察海波熔化时的现象? ②当温度达到40℃后,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 ③当海波开始熔化后继续加热温度是否升高?如果停止加热还能继续熔化吗? ④用记录的数据描点作图。 (5)表格: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精选4篇)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精选4篇〕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 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一样。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

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 图) 11.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2.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3.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4.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5.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外表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6.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7.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8.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宏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如何进步解物理题的速度? 进步做物理题的速度,同学们都应该重视起来,这是在考场上获取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1.温度 (1)定义: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则它们的温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 “-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4)正常人体的体温是:37℃。 (5)换算关系T=t + 273.15K 2.温度计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1)原理: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面盛水银、染色的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3)分类及比较: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4)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液面相平。 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大,毛细管内径很细,玻璃泡上部有一“缩口”,故可离开人体进行读数,使用后拿住体温计的上部甩几下,让升入直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里。 3.熔化和凝固 (1)熔化 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②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③固体 a.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例: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和各种金属等。 b.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例: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c.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④熔化图像 (2)凝固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5 物态变化(讲练)(解析版)

专题05 物态变化讲和练 1.了解: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物态变化概念;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会:使用温度计和体温计测量温度;分析物态变化种类;利用理论解释自然现象。 3.理解:熔化和凝固概念;晶体的熔化过程及规律;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沸点与大气压强的关系;升华和凝华规律。 4.掌握: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吸放热;沸腾和蒸发的规律;影响蒸发的三种因素;汽化和液化过程的吸放热;升华和凝华过程的吸放热。 5.能:分析物态变化的类型。 6.认识: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现象。 1.(2019·贵港)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两年的初中物理学习,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学到了很多物理知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7cm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220V D.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0g 【答案】B。 【解析】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A不符合题意; 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7cm,故B符合题意;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D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 2.(2019·岳阳)下列测量仪器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A.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的长度B.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C.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D.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B。 【解析】A、图中所示刻度尺没有放正,故A错误; B、图中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使用方法正确,故B正确; C、用镊子夹取砝码,用手会腐蚀砝码,故C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相平,故D错误。故选B。 3.(2019·哈尔滨)下面对哈尔滨美景描述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初春,太阳岛上冰雪变成涓涓水流; B.盛夏,防洪纪念塔广场花朵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 C.深秋,中央大街的树上挂着洁白的雾淞; D.隆冬,松花江水变成剔透的冰 【答案】A。 【解析】A.初春,太阳岛上冰雪变成涓涓水流;属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盛夏,防洪纪念塔广场花朵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为小水滴形成的,故属于液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深秋,中央大街的树上挂着洁白的雾淞;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形成的,故属于凝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 D.隆冬,松花江水变成剔透的冰;是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题意。正确答案是A。 4.(2019·湘潭)某固态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1)这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图象(选填“熔化”或“凝固”)。 (2)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态(选填“固”或“液”)。 (3)该物质的熔点是℃。 (4)组装图1中的实验器材时,应该(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组装。 (5)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酒精的热值(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8篇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8篇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物态变化必考知识点初中物理专题复习2021年

物态变化必考知识点初中物理专题复习2021年 重视物理过程,重视辅助作图。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不管是理论过程,还是实践过程,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物态变化必考知识点初中物理专题复习2021年,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物态变化必考知识点初中物理专题复习2021年 1.温度计 测温度的温度计,热胀冷缩是规律。 冰水混合作零度,标准沸水百度计。 2.温度计的使用 泡全浸入被测液,不碰容器底或壁。 进入稍候一会儿,示数稳定再读数。 计数仍留被测液,视线与柱上面平。 读数:仰读偏小俯偏大。 3.熔化和凝固 固态变液为熔化,液态变固称凝固。 固体分晶和非晶,非晶熔化无局限。 晶体熔化有熔点,吸收热量温不变。 4.汽化和液化 汽化 液态变气称汽化,包括沸腾和蒸发。 蒸发发生液表面,任何温度都进行。 液体蒸发要吸热,依附物体温下降。 剧烈汽化是沸腾,内部表面同进行。 一定温度才发生,沸腾吸热温(度)不变。 沸腾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沸点异。 压强与之有关系,压强减小沸点(降)低。 液化 气态变液称液化,液化方法有两种。

降低温度能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 液化现象要放热,雾、露、白气是液化。 5.升华和凝华 固态变气是升华,气态变固是凝华。 升华吸热凝华放,樟脑变小因升华。 紫碘微热便升华,凝华雪霜和雾淞。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和技巧总结 一、死记硬背?要得!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课文必须熟悉,知识点必须记得清楚。至少达到课本中的插图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记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页还是右页,它是讲关于什么知识点的,演示的是什么现象,得到的是什么结束,并能进行相关扩展领会。 二、独立完成一定量作业。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会的题目搞会,并进行知识扩展识记,会收获颇丰。 三、重视物理过程,重视辅助作图。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不管是理论过程,还是实践过程,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四、全力上课,专心听讲。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第二节.熔点与沸点;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水的熔点是0℃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6.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7.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如对病人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水的沸点是100℃.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升、华化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 8.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9.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例:衣服冻干了、窗花、雾凇等。 10.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是吸热过程。例:干冰融化、樟脑丸消失等。 第四节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2020中考总复习:物态变化-典型例题解析(提高)

中考复习:物态变化-典型例题解析(提高) 类型一、温度计的使用 例1、如图所示是课本中展示的自制实验器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气压计,乙是温度计B.甲是气压计,乙是气压计 C.甲是温度计,乙是温度计D.甲是温度计,乙是气压计 【思路点拨】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液体收入膨胀细管中液面上升;气压计的工作原理瓶子内气体压强和大气压强不同时细管中液面会发生变化,当外界大气压强,小于瓶子内的压强时细管中的液面会上升。根据两种装置的工作原理不同进行判断。 【答案】A 【解析】自制气压计和温度计所用器材:瓶子、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带色的水、橡皮塞。不同点:气压计中的水倒入大半瓶,水上方有空气。当瓶子内外气压不同时,带色的水在瓶内外气压的作用下,上升或下降。温度计中的水要倒满瓶子,将温度计放入热水或冷水里,观察细管中水柱的变化。 【总结升华】要解答此题需掌握自制气压计和温度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气压计和温度计都是用一些带色 【变式】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如图所示,则它利用的原理是() A.液柱升高了,说明温度升高了 B.液柱降低了,说明温度降低了 C.液柱升高或降低了,不受气压的影响,只受温度的影响 D.温度升高时,玻璃泡内气体膨胀,液柱下降;温度降低时,玻璃泡内气体收缩,液柱上升,所以液柱的上升或下降表明温度的降低或升高

【答案】D 类型二、物态变化 例2、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雹在下落过程中表面熔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 B.从冰箱里拿出的冰块周围出现“白气”是升华现象 C.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间距离增大 D.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思路点拨】在分析物态变化现象时,确定物质的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三中状态的转化解答;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和放热,所以物体的内能也会发生变化。【答案】A 【解析】冰雹在下落过程中表面熔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是熔化现象,吸热,故A正确;从冰箱里拿出的冰块周围出现“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块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 错误;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间距离变小,一般液态物质的体积小于气态,故C错误;水沸腾时吸热,内能变大,温度不变,故D错误。 【总结升华】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现象的认识。题目还涉及了内能的知识综合考查了热现象。 【变式】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从冰柜取出的冷饮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秋天,草叶上结有小露珠,这是熔化现象 D.冬天,窗子的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答案】D 例3、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思路点拨】根据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发生热传递的条件解答此题。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 【答案】D 【解析】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所以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冰因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继续熔化,水没有放出热量不会凝固。 【总结升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放在0℃房间里,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冰在熔点,无法吸热,不会熔化;水在凝固点,不能放热,不会结冰;所以冰、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变式】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的质量增多 B.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的质量增多 C.冰和水的质量都没有变化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答案】C 例4、如图所示,将裙子晾在下列三种不同环境中,裙子晾干快慢是不同的。 ①表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选填“越快”或“越慢”);②表明液体越大,蒸 发越快;③表明液体表明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选填“越快”或“越慢”)

沪科版初三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初三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 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对每个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填空题 1、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人类在距今约年前形成。 2、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四个进化阶段。其中,中国元谋人属于。北京人属于。属于晚期智人的主要代表有和。 3、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人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种人(主要分布在洲)、种人(主要分布在洲)和种人(主要分布在洲)。人种的差异,是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4、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最初经历的是社会,然后是社会,社会、社会,我们国

家现在所处的社会阶段是。 5、原始社会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两个或几个氏族又组成了,由于群婚的缘故,人们、,因此人们生活在氏族社会里。随着和的发展,以及的进步,商品生产出现了,男子开始支配社会,母系氏族逐渐被氏族所取代。 二、选择题 6、根据考古发现,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人类首先发现在( ) A.亚洲的印度 B.非洲的肯尼亚 C.欧洲的德国 D.欧洲的法国 7、人类社会发展经历的顺序依次是( ) ①居无定所的群居②母系氏族 ③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④国家的出现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 8、古代埃及历史上第一次初步统一发生在( ) A.公元前3500年 B.公元前16世纪 C.公元前3000年 D.公元前15世纪 9、两河流域地区是由谁最早建立起的奴隶制国家的( )

A.苏美尔人 B.阿卡德人 C.希伯来人 D.腓尼基人 10、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生在( ) ①长江流域②印度河流域③尼罗河流域④两河流域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下列对雅典奴隶制民主高峰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文化发达 B.经济繁荣 C.教育兴盛 D.全体居民有权参加 12、雅典处于全盛时期的执政官是( ) A.伯利克里 B.亚历山大二世 C.腓力二世 D.图特摩斯 13、公元前2世纪,称霸地中海的是( )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共和国 D.罗马帝国 14、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 ) A.伯利克里 B.屋大维 C.恺撒 D.汉尼拔 三、名词解释 15、四大文明古国 16、金字塔 17、种姓制度 四、简答题 18、人们形象地把四大文明古国统称为大河文明,试从地理环境因素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梳理和练习

物态变化专题复习(1课时) 一、知识考点 考点一温度、温度计 1.物体的程度叫做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 2.摄氏温度的单位是,符号。摄氏温度规定了两个定点温度: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沸水的温度为。 3.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4.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判断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 5.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一般是,分度值精确到。体温计有一特殊结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细管,所以温度计可以读数。每次使用前,都应把水银甩下去。 考点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的比较 2.固体可以分为和。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 3.常见的晶体有:冰、、、水晶及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 二、解答方法

1.根据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会读温度计的示数; 2.根据熔化和凝固的概念,会判定熔化和凝固; 3.根据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会判定熔化和凝固的吸、放热; 4.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会判定晶体和非晶体。 三、典型例题 例1.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 A.37.0 ℃ B.37.5 ℃ C.38.0 ℃ D.38.5 ℃ 例2.下图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处于沸腾状态 D.c到d是熔化过程 四、达标检测 1.如图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学期复习要点

物理知识点复习九年级上期(沪科版) 一.温度与物态变化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 三.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四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完整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知识预览: 一、温度计 简述温度计的构造: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 1)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杂物的温度定义为0 摄氏度,开水的温度定义为氏度,表示为: 0℃和 100℃。 ( 2) 0℃和 100℃之间为100 个均分,每一个等份代表 1 摄氏度。 2.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 100 摄分度值, 以便正确读数。 (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遇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牢固后再读数; ( 3)读数时玻璃泡要连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绝对零度: 开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273+t ;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符号: K

实验室温度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相同相同 玻璃泡液体水银,煤油,酒精等水银煤油,酒精等 刻度范围-20 ℃ ----110 ℃35---42 ℃-30 — 50℃ 分度值1℃0.1 ℃1℃ 构造玻璃泡上部分是均匀玻璃泡上部分有段细玻璃泡上部分是均匀 细管而弯的‘缩口’细管 使用方法不能够走开被测物体读能够走开人体读数,放在被测环境中直接 数,不能够甩使用前需要甩几下读数,不能够甩 二、融化和凝固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1.融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2)关于定义的说明:物质初始状态是固态,末状态是液态 3)实验装置: A.名称:水浴加热法 B.优点:能够使物质均匀受热,实验进度便于控制。 C.装置图: 温度计 烧杯 石棉网 铁架台 酒精灯 酒精 注意事项:酒精不能够高出酒精灯容积的2 ;火焰分为三层,外边一层淡黄色、第3 二层桔红色、最里边层浅蓝色;分别为焰心、内焰、外焰;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D.一般使用方法: a)外焰的温度最高因此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b)用石棉网起到均匀受热的作用。

初三物理总复习之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 一.知识串线 (1)六个物态变化过程。 固态液态液态气态固态气态 (2)六个物态变化现象。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箭头向上的线表示:①物体放出热量;②物体温度降低;③物质密度逐渐增大。 箭头向下的线表示:①物体吸收热量;②物体温度升高;③物质密度逐渐减小。 (强调: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4)六个三: 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 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 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 三个互逆过程:①溶解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 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溶解时温度; ②晶体凝固时温度; 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5)两个条件 ①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②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二、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 (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例 (1)温度是350℃铅是态,80℃酒精是态,-40℃水银是态。 (2)通常情况下,测量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用温度计,测量南极的气温用温度计。 锡的熔点是232℃,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锡补,其原因是。 例2. 小明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但标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为-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的读数是102℃.当它指示的温度是18℃时,实际的准确温度是多少℃? 思路分析:我们可以把温度计的示数看成是液柱的高。由于这支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根据温度计的原理可知,温度计上实际温度差与测量温度差之比是恒定的。具体如图所示。则有: (100℃-0℃):(102℃-(-3℃))= (t℃-0℃):(18℃-3℃) t=20℃ 跟踪演练:一支刻度均匀但还没有完成刻度的温度计,只有0℃和100℃两条刻度线,旁边放一把毫米刻度尺,温度计的0℃对着6mm刻度处,100℃的刻度线对着206mm刻度处,当温度计的水银柱达到100mm处时温度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