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污水处理厂设计计算书样本

污水处理厂设计计算书样本

污水处理厂设计计算书样本
污水处理厂设计计算书样本

污水处理厂设计计

算书

第二篇设计计算书

1.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

1.1处理规模

污水厂的设计处理规模为城市生活污水平均日流量与工业废水的总和:近期1.0万m3/d,远期2.0万m3/d。

1.2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

污水厂在设计构筑物时,部分构筑物需要用到最高日设计水量。最高日水量为生活污水最高日设计水量和工业废水的总和。

Q设= Q1+Q2 = 5000+5000 = 10000 m3/d

总变化系数: KZ=Kh×Kd=1.6×1=1.6

2.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厂CASS工艺流程图

3.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

3.1泵房、格栅与沉砂池的计算

3.1.1 泵前中格栅

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的金属栅条制成的框架,斜置在污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泵站集水井的井口处,用以截阻大块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污物。在污水处理流程中,格栅是一种对后续处理构筑物或泵站机组具有保护作用的处理设备。

3.1.1.1 设计参数:

(1)栅前水深0.4m ,过栅流速0.6~1.0m/s ,取v=0.8m/s ,栅前流速0.4~0.9 m/s ;

(2)栅条净间隙,粗格栅b= 10 ~ 40 mm, 取b=21mm ;

(3)栅条宽度s=0.01m ;

(4)格栅倾角45°~75°,取α=65° ,渐宽部分展开角α1=20°;

(5)栅前槽宽B 1=0.82m ,此时栅槽内流速为0.55m/s ;

(6)单位栅渣量:W 1 =0.05 m 3栅渣/103m 3污水;

3.1.1.2 格栅设计计算公式

(1)栅条的间隙数n ,个

n =

式中, max Q -最大设计流量,3/m s ;

α-格栅倾角,(°);

b -栅条间隙,m ;

h -栅前水深,m ;

v -过栅流速,m/s ;

(2)栅槽宽度B ,m

取栅条宽度s=0.01m

B=S (n -1)+bn

(3)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L 1,m

式中,B 1-进水渠宽,m ;

α1-渐宽部分展开角度,(°);

(4)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 2,m

(5)经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 1,m

式中:ε—ε=β(s/b )4/3;

h 0 — 计算水头损失,m ;

k —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

k=3;

ξ— 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

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断面,β=2.42

v 2— 过栅流速, m/s ;

α — 格栅安装倾角, (°);

(6)栅后槽总高度 H ,m

取栅前渠道超高20.3h m =

1

1

12tga B B L -=1

25.0L L =α

εsin 22

01g v k kh h ==

21h h h H ++=

(7)栅槽总长度L ,m

1

12 1.5 2.0tan H L L L α=++++

式中,H 1为栅前渠道深,112H h h =+,m

(8)每日栅渣量W ,m 3/d

max 1

864001000z Q W W K =

式中,1W -为栅渣量,(333/10m m 污水),格栅间隙为16~25mm

时为0.1~0.05,格栅间隙为30~50mm 时为0.03~0.01;

KZ -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

3.1.1.3 设计计算

采用两座粗格栅池一个运行,一个备用。

(1)格栅间隙数 n ,个

max Q =185.03600

246.110000≡??3/m s 268

.04.0021.065sin 185.0=????=n (个); (2)栅槽宽度 B ,m

B=0.01?(26-1)+0.021?26+0.2=1.01m ;

校核槽内流速:Vc=

46.001.14.0185.0=?m/s,在0.4~0.9m/s 范围之内,符

合。

(3)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 L 1,m

L 1 26.020tan 282

.0-01.1=?=m

(4)栅槽与出水渠连接的渐窄部分长度 L 2,m

L 2 13.0226

.0==m

(5)过栅水头损失 h 1,m

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断面β=2.42

h 1 08.0365sin 8.928.0021.001.042.22

3

4

=??????? ???=o m

(6)栅后总高度 H ,m

21h h h H ++= =0.4+0.3+0.08=0.78≈0.8m

(7)栅槽总长度 L ,m L = 0.26+0.13+0.5+1.0+?65tan 7

.0=2.22m

(8)每日栅渣量W ,m 3/d W d m d m /2.0/50.0106.105

.086400185.0333>???==

宜采用机械清渣。

(9)计算草图如下:

3.1.1.4 设备选型

中格栅选用BLQ 型格栅除污机,两共四台。

3.1.1.5 粗格栅栅槽尺寸确定

3.1.2 进水泵房的确定

3.1.2.1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最大设计流量为 0m3/d , 平均日设计流量为10000m3/d 。

3.1.2.2设计计算

3.1.3 细格栅

3.1.3.1 设计参数

(1)栅前水深0.4m, 过栅流速0.6~1.0m/s, 取v=0.8m/s ,栅前流速0.4~0.9s m /;

(2)栅条净间隙,中格栅b= 3~ 10 mm, 取b=10mm ;

(3)栅条宽度s=0.01m ;

(4)格栅倾角45°~75°,取α=65° ,渐宽部分展开角α1=20°;

(5)栅前槽宽B 1=0.8 m ,此时栅槽内流速为0.58 m/s ;

(6)单位栅渣量:W 1 =0.1 m 3栅渣/103m 3污水。

3.1.3.2 设计计算

(1)格栅的间隙数n ,个

558

.04.001.065sin 185.0=????=n (个)

(2)格栅的建筑宽度B ,m

取栅条宽度s=0.01m

校核槽内流速:Vc=42.009

.14.0185.0=?m/s,在0.4~0.9m/s 范围之内,符合。

(3)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L 1,m

(4)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位长度L 2,

m L 2 2.024

.0==m

(5)经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 1,m

取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断面

(6)栅后槽总高度H ,m

取栅前渠道超高m h 3.02=

m h h h H 91.04.021.03.021=++=++=

(7)栅槽的总长度L ,m

(8)每日栅渣量W ,m 3/d

取333110/10.0m m W =污水 d

m d m W /2.0/00.186400

10.0185.033>=??=m

L 4.265tan 3

.04.00.15.02.04.0=?+++++=m

h 21.03

65sin 8.928.0)01.001.0(42.22

34

=??????=m

a B B L 4.020

tan 28

.009.1tan 2111=?-=-=m B

09.15501.0)155(01.0=?+-?=

宜采用机械清栅。

(9)计算草图如下:

3.1.1.4 设备选型

细格栅选用TGS型回转式格栅除污机,型号TGS-800,电机功率0.75kW,格栅间隙10mm,共两台。

3.1.1.5 粗格栅栅槽尺寸确定

3.2调节池的设计计算

3.2.1 调节池的选择

为了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的正常运行,需对废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调节,常见的水量调节池进水为重力流,出水用泵提升,池中最高水位不高于进水管的设计水位,有效水位一般为2~3m,最低水位为死水位。另外,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还能够在调节池内混合以达到中和的目的,短期排出的高温废水也能够利用调节池来降低水温。因此,调节池具有下列功能:a减少或防止冲击负荷对处理设备的不利影响;b 使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得到中和;c调节水温;d当处理设备发生故障时,可起到临时的事故贮水池的作用。欲曝气能够有效地去除一定的COD、BOD等。

调节池在结构上可分为砖石结构、混凝结构、钢结构。当前常见的是利用调节池特殊的结构形式进行差时混合,即水利混合。主要有对角

线出水调节池和折流调节池。对角线出水调节池,其特点是出水槽沿对角线方向设置,同一时间流入池内的废水,由池的左、右两侧,经过不同时间流到出水槽。从而达到自动调节、均和调节、均和的目的。折流调节池,池内设置许多折流隔墙,使废水在池内来回折流。配水槽设于调节池上,经过许多孔口溢流投配到调节池的各个折流槽内,使废水在池内混合、均衡。[11]

3.2.2设计参数

(1) 调节池有效水深为2.0~5.0m,取h=4.0m;

(2) 调节池停留时间4~8 小时,取T=5h;

(3) 调节池保护高度0.3~0.5m,取h′=0.3m;

(4)设计流量Q = 3000m3/d = 125m3/h ;

(5)超高部分:h1=0.3m;

(6)设池底为正方形,即长宽尺寸相等;

3.2.3池体设计

(1)池体容积V(m3)

V= (1+k)?Qmax ×T

式中: k—池子扩充系数,一般为10~20%,本设计池子扩充系数采用20%

V--------调节池容积,m3

T--------调节池中污水停留时间,取5h

池容积为:

V=(1+20%)×416.7×5=2500m3

池面积为:A = V/h =2500/3=625m2

式中: V--------调节池的有效容积,m3

A--------调节池面积,m2

h--------有效水深,m,取4.0m

(2)设调节池1 座,采用方形池,池长L 与池宽B 相等,则

池长: L=A=625=25m,池长取L=25m,池宽取B=25m

池总高度:H=h+ h′=4+0.3=4.3m

式中 H--------调节池总高,m

h--------有效水深,m,取3.0m

h1--------保护高,m

(3)池子总尺寸为:L×B×H = 25×25×4.3m3

(4)在池底设集水坑,水池底以i=0.01 的坡度坡向集水坑。

3.3 平流沉砂池的设计

当前,应用较多的陈沙迟池型有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和钟式沉砂池。本设计中选用平流沉砂池,它具有颗粒效果较好、工作稳定、构造简单、排沙较方便等优点。

3.3.1 设计参数

(1)按最大设计流量设计,Q max=0.185m3/s;

(2)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最大流速为0.3m/s,最小流速0.15m/s,取v=0.20m/s;

(3)最大设计流量时,污水在池内停留时间不少于30s 一般为30—60s ,取t=30s ;

(4)设计有效水深不应大于1.2m 一般采用0.25—1.0m 每格池宽不应小于0.6m 取b=0.8m ;

(5)沉砂量的确定,城市污水按每10万立方米污水砂量为3立方米,沉砂含水率60%,容重1.5t/立方米,贮砂斗容积按2天的沉砂量计,斗壁倾角55—60度,取600;

(6)沉砂池超高不宜小于0.3m ,取h 1=0.3m ;

(7)沉砂池不应小于两个,并按并联系列设计,以便能够切换工作。当污水流量较少时,可考虑一个工作,一个备用。当污水流量大时两个同时工作,本设计取两座;

3.3.2 设计计算

(1)沉砂池水流部分的长度L ,m

沉砂池两闸板之间的长度为流水部分长度:

m t L 5.73025.0v =?=?=

式中,L —水流部分长度,m

V ——最大流速,m/s

t ——最大流速时的停留时间,s

(2)水流断面积A ,2m

2max m 74.00.25

185.0V Q A === 式中,max Q ——单个池体最大设计流量,/s m 3

A ——水流断面积 ,2m

3)池总宽度B ,m

设n=2,每格宽b=0.8m

B=n ?b=2?0.8=1.6m

46m .06.174

.0B A

h 2=== 介于0.25-1m 之间(合格)

式中,2h ——设计有效水深

4)沉砂斗容积

设排砂间隔时间为2日,城市污水沉砂量1x =353m /103m ,T=2日,

3551max 0.6m 6.1

103

2185.086400K 10x t 86400Q V =???

?=?=总

式中,1x ——城市污水含沙量,353m /103m

总K ——流量总变化系数,1.6

5)沉砂室所需容积V ‵,m

设每分格有2个沉砂斗

V ‵=3m 15.0226

.0=?

6)沉砂斗各部分尺寸

设斗底宽1α=0.4m ,斗壁水平倾角600

,斗高3h '=0.4m

沉砂斗上口宽α,m

m 86.04.0tan604.02tan60h 2o 1o 3

=+?=+'=αα

沉砂斗容积V 0 ,m 3

)4.024.086.0286.02(64

.0)222(622112/

3

0?+??+?=++=ααααh V

=0.17m 3>0.15 m 3 (符合要求)

7)沉砂室高度h 3,m

采用重力排砂,设池底坡度为0.06,坡向排砂口

m 63.022

.086.0

25.706.04.006.02/

33=-?-?+=+=L h h

式中:/

3h ——斗高,m

L 2—— 由计算得出 22

.02a L L 2--=

8)沉砂池总高度

m 39.10.6346.03.0h h h H 321=++=++=

1h ——超高,0.3m

9)验算最小流量

在最小流量时,用一格工作,按平均日流量的一半核算

s m s m A Q v /15.0/16.074.0116

.0min

min >=== 符合流速要求

3.3.3 沉砂池设计计算草图见图3.3

图3.4沉砂池设计计算草图

3.4 CASS池

(1)CASS工艺是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反应池沿长度方向分为两部分,前部为生物选择区也称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

在预反应区内,微生物能经过酶的快速转移机理迅速的吸附污水中大部分可溶性有机物,经历一个高负荷的基质快速积累过程,这对进水水质、水量、PH和有害物质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同时对丝状菌的生产起到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污泥膨胀;

在主反应区后部安装了可升降的滗水装置,实现了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周期循环运行,集曝气、沉淀、排水于一体。每一个工作周期微生物处于好氧—缺氧周期性变化之中。在主反应区经历一个较低负荷的基质降解过程。因此,CASS工艺具有有效的脱氮效果。

(2)工艺简图

3.4.1 设计参数

(1)一般生活污水N e=0.05—1.0[kgBOD5/(kg MLSS·d)],在本设计中取N e=0.15[kgBOD5/(kg MLSS·d)];

(2)一般来说城市污水厂的SVI值范围是50—150mg/l,取SVI=75mg/l;

(3)一般CASS池的活性污泥浓度N w控制在2.5—4.0kg/m3范围内,污泥指数SVI值大时取下限,反之取上限,在设计中取N w=3.5kg/m3;

(4)每组流量为10000 m 3/d ,设4座

(4) 超高0.5m ;

(5) 氧的半速常数:2.0 mg/L ;

(6)考虑格栅和平流沉砂池可去除部分有机物,取去除30%

此时进水水质:

CODcr=300mg/L ×(1-30%)=210mg/L ,

BOD 5=200mg/L ×(1-30%)=140mg/L ,

SS=240mg/L ×(1-30%)=168mg/L

(7)出水 水 质: BOD 5≤10mg/L SS ≤10mg/L COD ≤60 mg/L

(8) 进水最高水温30℃,最低水温20℃。

3.3.1 设计计算

3.3.1.1 CASS 池容积 V ,(m 3)

采用容积负荷法计算:

f

Nw Ne Se Sa Q V ??-?=)( 式中:

Q —城市污水设计水量,m 3/d ;Q=10000m 3/d ;

Nw —混合液MLSS 污泥浓度(kg/m 3),一般为2.5-4.0 kg/m 3,本设计取3.5 kg/m 3;

Ne —BOD 5污泥负荷(kg BOD 5/kg MLSS ·d),一般为0.05-0.2(kg BOD 5/kg MLSS ·d),设计取0.15 kgBOD 5/kgMLSS ·d ;

Sa —进水BOD 5浓度(kg/ L ),本设计Sa = 140 mg/L ;

Se —出水BOD 5浓度(kg/ L ),本设计Se = 20 mg/L ;

f —混合液中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与总悬浮固体浓度的比值,一般为0.7-0.8,本设计取0.75;

则:

33

304875

.05.315.010)20140(10000m V =???-?=-,取3100m 3 设计为池子个数N1=4(个)(一期建设两个,二期建设两

个)

则单池容积为3100÷4=775m 3。

3.3.1.2 CASS 池容积负荷

CASS 池工艺是连续进水,间断排水,池内有效容积由变动容积(V 1)和固定容积组成,变动容积是指池内设计最高水位至滗水机最低水位之间的容积,固定容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活性污泥最高泥面至池底之间的容积(V 3),另一部分是撇水水位和泥面之间的容积,它是防止撇水时污泥流失的最小安全距离决定的容积(V 2)。依经验取循环周期T=4h ,2h 进水与曝气,1h 沉淀,1h 排水。

(1)CASS 池总有效容积V (m 3):V =n 1×(V 1+V 2+V 3)

式中:n 1—CASS 池个数,为实现连续排水,取n 1=4个;

V —CASS 池总有效容积,m 3;

V 1—变动容积,m 3;

V 2—安全容积,m 3 ;

V 3—污泥沉淀浓缩容积,m 3;

(2)单格CASS 池平面面积A (m 2):

H n V

A ?=1

式中:n 1—CASS 池个数,为实现连续排水,在本设计中,取

n 1=4个;

H —池内最高液位H (m ),一般H=H 1+H 2+H 3=3—5m ,本设计

取H=4.0m ;

则 21940

.443100m A =?= (3)池内设计最高水位至滗水机排放最低水位之间的高度,H 1(m );

A n n Q

H ??=211

式中:n 2—一日内循环周期数,本设计取池内周期4h ;

则 m H 15.2194

64100001=??= (4)滗水结束时泥面高度,H 2(m );

H 2=H×Nw×SVI×10-3

式中:Nw —池内混液污泥浓度(g/L),本设计取Nw =3.5g/L

SVI —污泥体积指数,SVI=75

则 H 2 = 4.0×3.5×75×10-3 = 1.05m 。

(5)撇水水位和泥面之间的安全距离,H 3(m );

H 3=H-(H l +H 2)

则:H 3=H-(H l +H 2)=4.0-(2.15+1.05)=0.8m

校核:满足H 2≥H-(H l +H 2),符合条件。

3.3.1.3 CASS 池外形尺寸

(1)1

n V H B L =?? 式中:B —池宽,m ,B:H=1—2,取B=6m ,6/4=1.5,满足要求;

L —池长,m ,L:B=4—6,A/B=194/6=32.3,32.3/6=5.4,满足

要求;

(2)CASS 池总高H 0(m );

H 0=H +0.5=4.5m

(3)微生物选择区L 1,(m )

CASS 池中间设1道隔墙,将池体分隔成微生物选择区和主反应区两部分。靠进水端为生物选择区,其容积为CASS 池总容积的10%左右,另一部分为主反应区。选择器的类别不同,对选择器的容积要求也不同。

L 1=10﹪L=10%?32.3=3.2m

3.4.1.4 连通孔口尺寸

连通孔面积A 1(m 2);

v H L B v n n Q A 1)24(11311??+???=

式中:H 1—设计最高水位至滗水机排放最低水位之间的高度,2.15 m ;

v —孔口流速(20-50m/h ),取v=40m/h

n 3—在厌氧区和好氧区的隔墙底部设置连通孔。

连通预反应区与主反应区水流,因单格宽6m ,本设计取连

通孔个数n 3=2(个)

L 1—选择区的长度,(m );

则:

2199.040

1)45.11.4740342410000(m A =??+???= (4)孔口尺寸设计

孔口沿墙均布,孔口宽度取0.8m ,孔高为0.99/0.8=1.24m 。

为:0.8m×1.24m

3.3.1.5 需氧量

O 2=a′*Q*(S a -S e )+b′*V*X v (2.10)

其中:a′—活性污泥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过程的需氧率,即活性污泥微生物每代谢1kgBOD 所需要的氧量,kg ;生活污水中一般取0.42—0.53,取a′=0.48kgO 2/kgBOD 5;

b′—活性污泥微生物经过内源代谢的自身氧化过程的需氧量,即1kg 活性污泥每天自身氧化所需要的氧量,kg ;生活污水中一般取0.11—0.188,取b′=0.155kgO 2/kg 污泥。

O 2—混合液需氧量,kgO 2/d 。

X v =f*N w =0.75*2.5=1.875kg/m 3;

由式(2.10)有: O 2=a′*Q*(S a -S e )+b′*V*X v

竖流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竖流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设 计:****** 1. 设计概述 为了使出水水质达到景观用水标准,减轻后续工艺的负担,在一般生物法处理工艺前面会设置一个初沉池,它可以去除部分的悬浮物,对SS 的去除率能达到50%,另外初沉池对COD ,BOD 的去除率也能达到10%,较大的减轻了后续工艺的负担。 本设计采用竖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为了降低施工的难度,该竖流沉淀池采用多个污泥斗,这可以降低沉淀池的高度。设计规模为100m3/h ,为两池并联设计。 2. 竖流沉淀池构筑物工艺计算 根据《建筑中水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初次沉淀池的设置应根据原水水质和处理工艺等因素确定。当原水为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时,设置调节池后可不再设置初次沉淀池。若设计水质生活污水,则需要在前期处理中采取设置初次沉淀池,减小后续工艺的负担。 在此设计中由于水量较小,且竖流沉淀池的广泛应用,在生产实践当中有较多的实际经验,故采取竖流沉淀池作为初次沉淀池。《建筑中水设计规范》上 规定:竖流式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表面水力负荷宜采用h m m ?-2 3/2.18.0,中 心管流速不大于s mm /30,中心管下部应设喇叭口和反射板,板底面距泥面不小于m 3.0,排泥斗坡度应大于450 。

图1 竖流沉淀池俯视图 设计计算: (1)中心管面积f(m 2) 取中心管流速为v=0.025m/s ,沉淀池分两池并联、共壁合建,单池处理流量为:100/2=50m 3/h ,以下设计以单池处理流量50m 3/h 来考虑, 则有单池中心管面积: 26.060 60025.050m V Q f =??== (2)中心管直径 0d (m 2) 由中心管面积可以得到: m m d 874.014 .36 .040=?= ,取d 0=900mm ; (3)中心管下端(喇叭口)到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h 3(m ) 喇叭口的管径取中心管直径的1.35倍,则有 mm mm d d 121590035.135.101=?=?=,设喇叭口和反射板之间的缝隙 水流速度 v 1=0.02mm/s ,则有

竖流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竖流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设 计:****** 1、 设计概述 为了使出水水质达到景观用水标准,减轻后续工艺的负担,在一般生物法处理工艺前面会设置一个初沉池,它可以去除部分的悬浮物,对SS 的去除率能达到50%,另外初沉池对COD,BOD 的去除率也能达到10%,较大的减轻了后续工艺的负担。 本设计采用竖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为了降低施工的难度,该竖流沉淀池采用多个污泥斗,这可以降低沉淀池的高度。设计规模为100m3/h,为两池并联设计。 2、 竖流沉淀池构筑物工艺计算 根据《建筑中水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初次沉淀池的设置应根据原水水质与处理工艺等因素确定。当原水为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时,设置调节池后可不再设置初次沉淀池。若设计水质生活污水,则需要在前期处理中采取设置初次沉淀池,减小后续工艺的负担。 在此设计中由于水量较小,且竖流沉淀池的广泛应用,在生产实践当中有较多的实际经验,故采取竖流沉淀池作为初次沉淀池。《建筑中水设计规范》上规 定:竖流式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表面水力负荷宜采用h m m ?-23/2.18.0,中心管 流速不大于s mm /30,中心管下部应设喇叭口与反射板,板底面距泥面不小于m 3.0,排泥斗坡度应大于450。

图1 竖流沉淀池俯视图 设计计算: (1)中心管面积f(m 2) 取中心管流速为v=0、025m/s,沉淀池分两池并联、共壁合建,单池处理流量为:100/2=50m 3/h,以下设计以单池处理流量50m 3/h 来考虑, 则有单池中心管面积: 26.060 60025.050m V Q f =??== (2)中心管直径 0d (m 2) 由中心管面积可以得到: m m d 874.014 .36.040=?=,取d 0=900mm; (3)中心管下端(喇叭口)到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h 3(m) 喇叭口的管径取中心管直径的1、35倍,则有 mm mm d d 121590035.135.101=?=?=,设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 水流速度 v 1=0、02mm/s,则有 m m d v Q h 2.0215 .102.014.336005086400113=???=?=π;

厌氧塔计算手册

1. 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1.1 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 5.0 /( 3 / ) N v kgCOD m d 进出水 COD 浓度 C 0 2000( mg / L) , E=0.70 QC 0 E 3000 20 0.70 8400m 3 3 V= 5.0 ,取为 8400 m N v 式中 Q ——设计处理流量 m 3 / d C 0——进出水 CO D 浓度 kgCOD/ 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 3 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 h 17.0m 则 横截面积: S V 有效 8400 =495(m 2 ) h 17.0 单池面积: S i S 495 165(m 2 ) n 3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 1.2 : 1 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 D 15 m ,则高 h D*1.2 15 * 1.2m 18 ,设计中取 h 18m 单池截面积: S i ' 3.14 * ( D )2 h 3.14 7.52 176.6( m 2 ) 2 设计反应器总高 H 18m ,其中超高 1.0 m 单池总容积: V i S i ' H ' 176.6 (18.0 1.0) 3000( m 3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 D H φ15m 18m 反应器总池面积: S S i ' n 176.6 3 529.8(m 2 ) 反应器总容积: V V 'i n 3000 3 9000(m 3 )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 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用沉淀池的类型 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还有根据“浅层理论”发展出来的斜板(管)沉淀池。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见表3—3。

厌氧塔设计计算书

1.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1.1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0.53 d m kgCOD N v = 进出水COD 浓度)/(20000L mg C = ,E=0.70 V= 3 084000 .570 .0203000m N E QC v =??= ,取为84003 m 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d m /3 C 0——进出水CO D 浓度kgCOD/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3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m h 0.17=则 横截面积:)(4950 .1784002 m h V S =有效 == 单池面积:)(1653 4952 m n S S i == =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1.2:1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m D 15=,则高182.1*152.1*===m D h ,设计中取m h 18= 单池截面积:)(6.1765 .714.3)2 ( *14.32 2 2' m h D S i =?== 设计反应器总高m H 18=,其中超高1.0m 单池总容积:)(3000)0.10.18(6.176'3 ' m H S V i i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m m H D 1815?=?φ 反应器总池面积:)(8.52936.1762 ' m n S S i =?=?= 反应器总容积:)(900033000'3 m n V V i =?=?=

(3) 水力停留时间(HRT )及水力负荷(r V )v N h Q V t HRT 72243000 9000=?== )]./([24.03 6.1762430002 3h m m S Q V r =??= = 根据参考文献,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9.01.02 3 h m m V r -=故符合要求。 1.7.2 三相分离器构造设计计算 (1) 沉淀区设计 根据一般设计要求,水流在沉淀室内表面负荷率)./(7.02 3 ' h m m q <沉淀室底部进水口表面负荷一般小于2.0)./(2 3 h m m 。 本工程设计中,与短边平行,沿长边每池布置8个集气罩,构成7个分离单元,则每池设置7个三项分离器。 三项分离器长度:)(16' m b l == 每个单元宽度:)(57.27 187 ' m l b == = 沉淀区的沉淀面积即为反应器的水平面积即2882m 沉淀区表面负荷率:)./(0.20.1)./(39.0288 58.1142 323h m m h m m S Q i -<== (2) 回流缝设计 设上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水平夹角α为55°,取m h 4.13= )(98.055 tan 4.1tan . 31m h b === α )(04.198.020.32 12m b b b =?-=-= 式中:b —单元三项分离器宽度,m ; 1b —下三角形集气罩底的宽度,m ; 2b —相邻两个下三角形集气罩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污泥回流缝之 一),m ; 3h —下三角形集气罩的垂直高度,m ;

洗涤塔设计说明

洗涤塔设计说明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洗涤塔设计明细 一、 设计说明 1、 技术依据:《通风经验设计》、《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风机手 册》等。 2、 风量依据:拫据业主提供风量。 3、 设备选择依据:以废气性质为前提,根据设计计算所得结果选择各种合理 有效的处理设备。 二、 基本公式 1)、洗涤塔选择: 风量、风速、及管经计算公式 Q = 60A ν 式中:Q 风量(CMM); A 气体通过某一平面面积(m 2); ν 流速(m/s); 根据业主设计规范要求,塔内流速:≦2m/s ,结合我司多年洗涤塔设计经验, 塔内速度取,ν ≦s 填充层设计高度: 则填充层停留时间>6 .15.1= 洗涤塔直径>2*6 .1*1416.3*601333= 其中Q=80000CMH=1333CMM ν =s 2)、泵浦选择 ○1流量设定 润湿因子>hr 则:泵浦流量(填充物比表面积*填充段截面积)>hr ξ>60 1000*)22.4*1416.3*100*1.02??????(>2307 L/min ○2扬程设定:

直管长度: ++4= 等效长度: 900弯头 3个 * 3 = 球阀 2个 * 2 = 逆止阀 1个 * 1 = 总长:+ + + =,取24m 扬程损失: 24 * = 喷头采用所需压力为, 为6m水柱压力。 所需扬程为: + + 6= 查性能曲线: 益威科泵浦KD-100VK-155VF,当扬程为12m时,流量为1200L/min,两台15HP则满足要求。 选用泵浦:2台15HP浦, 总流量为2400L/min 最高扬程: 12m

UASB的设计计算书

两相厌氧工艺的研究进展 摘要:传统的厌氧消化工艺中,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在单相反应器内完成厌氧消化的全过程,由于二菌种的特性有较大的差异,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无法使二者都处于最佳的生理状态,影响了反应器的效率。1971年Ghosh和Poland提出了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1],它的本质特征是实现了生物相的分离,即通过调控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反应器的运行控制参数,使产酸相和产甲烷相成为两个独立的处理单元,各自形成产酸发酵微生物和产甲烷发酵微生物的最佳生态条件,实现完整的厌氧发酵过程,从而大幅度提高废水处理能力和反应器的运行稳定性。 (1)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将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分别置于两个反应器内,并为它们提供了最佳的生长和代谢条件,使它们能够发挥各自最大的活性,较单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Yeoh对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和单相厌氧消化工艺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相厌氧消化系统的产甲烷率为0.168m3CH4/(KgCOD Cr?d)明显高于单相厌氧消化系统的产甲烷率0.055m3CH4/(KgCOD cr?d)。 (2) 反应器的分工明确,产酸反应器对污水进行预处理,不仅为产甲烷反应器提供 了更适宜的基质,还能够解除或降低水中的有毒物质如硫酸根、重金属离子的毒性,改变难降解有机物的结构,减少对产甲烷菌的毒害作用和影响,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 产酸相的有机负荷率高,缓冲能力较强,因而冲击负荷造成的酸积累不会对产 酸相有明显的影响,也不会对后续的产甲烷相造成危害,提高了系统的抗冲击能 力。 (4) 产酸菌的世代时间远远短于产甲烷菌,产酸菌的产酸速度高于产甲烷菌降解酸的速率[4,5],产酸反应器的体积总是小于产甲烷反应器的体积。 (5) 两相厌氧工艺适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悬浮物浓度很高的污水、含有毒物质及难降解物质的工业废水和污泥。 2两相厌氧工艺的研究现状 2. 1反应器类型 从国内外的两相厌氧系统研究所采用的工艺形式看,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两相均采用同一类型的反应器,如UASB反应器,UBF反应器,ASBR反应器,其中UASB 反应器较常用。第二种是称作Anodek的工艺,其特点是产酸相为接触式反应器 (即完全式反应器后设沉淀池,同时进行污泥回流),产甲烷相则采用其它类型的反应器⑹。 王子波、封克、张键采用两相UASB反应器处理含高浓度硫酸盐黑液,酸化相为8.87L的普通升流式反应器,甲烷相为28.75L的UASB反应器,系统温度 (35 ±)C。当酸化相进水COD 为(6.771 ?11.057)g/ L ,SO42-为(5.648?8.669) g/

洗涤塔设计

目录 (一) 设计任务 (1) (二) 设计简要 (2) 2.1 填料塔设计的一般原则 (2) 2.2 设计题目与要求 (2) 2.3 设计条件 (2) 2.4 工作原理 (2) (三) 设计方案 (2) 3.1 填料塔简介 (2) 3.2填料吸收塔的设计方案 (3) .设计方案的思考 (3) .设计方案的确定 (3) .设计方案的特点 (3) .工艺流程 (3) (四)填料的类型 (4) 4.1概述 (4) 4.2填料的性能参数 (4) 4.3填料的使用范围 (4) 4.4填料的应用 (5) 4.5填料的选择 (5) (五)填料吸收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6) 5.1塔径的计算 (6) 5.2核算操作空塔气速u与泛点率 (7) 5.3液体喷淋密度的验算 (8) 5.4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8) 5.5填料层的分段 (8) 5.6填料塔的附属高度 (9) 5.7液相进出塔管径的计算 (9) 5.8气相进出塔管径的计算 (9) (六)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10) (七)填料吸收塔内件的类型与设计 (10) 7.1 填料吸收塔内件的类型 (10) 7.2 液体分布简要设计 (12) (八)设计一览表 (13) (九)对设计过程的评述 (13) (十)主要符号说明 (14) 参考文献 (17)

(二)设计简要 (1)填料塔设计的一般原则 填料塔设计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塔径与填料直径之比一般应大于15:1,至少大于8:1; ②:填料层的分段高度为:金属:6.0-7.5m,塑料:3.0-4.5; ③:5-10倍塔径的填料高度需要设置液体在分布装置,但不能高于6m; ④:液体分布装置的布点密度,Walas推荐95-130点/m2,Glitsh公司建议65-150点/m2 ⑤:填料塔操作气速在70%的液泛速度附近; ⑥:由于风载荷和设备基础的原因,填料塔的极限高度约为50米 (2)设计题目与要求 常温常压下,用20℃的清水吸收空气中混有的氨,已知混合气中含氨10%(摩尔分数,下同),混合气流量为3000m3/h,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3倍,气体总体积吸收系数为200kmol/m3.h,氨的回收率为95%。请设计填料吸收塔。 要求:综合运用《化工原理》和相关先修课程的知识,联系化工生产实际,完成吸收操作过程及设备设计。要求有详细的工艺计算过程(包括计算机辅助计算程序)、工艺尺寸设计、辅助设备选型、设计结果概要及工艺设备条件图。同时应考虑: ①: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②:过程的经济性 ③:过程的安全性 ④:清洁生产 ⑤:过程的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 (3)设计条件 ①:设计温度:常温(25℃) ②:设计压力:常压 (101.325 kPa) ③:吸收剂温度:20℃ (4)工作原理 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总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间某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异而进行的。吸收作为其中一种,它根据混合物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在物理吸附中,溶质和溶剂的结合力较弱,解析比较方便。 填料塔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气液传质设备,它具有结构简单、压降低、填料易用耐腐蚀材料制造等优点,操作时液体与气体经过填料时被填料打散,增大气液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气体与液体之间的传热与传质,使得吸收效率增加。 (三)设计方案 (1)填料塔简介 填料塔是提供气-液、液-液系统相接触的设备。填料塔外壳一般是圆筒形,也可采用方形。材质有木材、轻金属或强化塑料等。填料塔的基本组成单元有: ①:壳体(外壳可以是由金属(钢、合金或有色金属)、塑料、木材,或是以橡胶、塑料、砖为内层或衬里的复合材料制成。虽然通入内层的管口、支承和砖的机械安装尺寸并不是决定设备尺寸的主要因素,但仍需要足够重视; ②:填料(一节或多节,分布器和填料是填料塔性能的核心部分。为了正确选择合适的填料,要了解填料的操作性能,同时还要研究各种形式填料的形状差异对操作性能的影响); ③:填料支承(填料支承可以由留有一定空隙的栅条组成,其作用是防止填料坠落;也

竖流式沉淀池

竖流式沉淀池 设计概述 因本次设计的设计流量不大,拟采用竖流式沉淀池. 设计参数 ①池的直径或池的边长不大于8m ,通常为4~7m 。 ②池径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大于3。 ③中心管管内流速不大于30mm/s。 ④中心管下端应设于喇叭口和反射板,反射板距地面不小于,喇叭口直径及高度为中心管直径的 倍,反射板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 倍,反射板表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17°。 ⑤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表面之间的缝隙高在~ 范围内时,缝隙中污水流速,初次沉淀池中不大于30mm/s ,二沉池不大于20mm/s 。 ⑥池径小于7m 时,溢流沿周边流出,池径大于7m 时,应增设幅流式集水支渠。 ⑦排泥管下端距池底不大于,上端超出水面不小于。 ⑧浮渣挡板距集水槽~,淹没深度~。 设计计算 ⑴ 中心管面积 设中心管流速=m/s,采用池数n=2,则每池最大设计流量为 s m n Q q /029.02 058.03max max === 则中心管面积 20max 96.003 .0029.0m v q f === ⑵ 沉淀部分有效面积 设表面负荷q1=)/(2 3h m m ,则上升流速

s m h m u v /0007.0/52.20=== 2max 43.410007 .0029.0m v q A === ⑶ 沉淀池直径 ()()m m f A D 835.714 .396.043.4144<=+?=+= π ⑷ 沉淀池有效水深 设沉淀时间T =h,则 m vT h 78.336005.10007.036002=??=?= ⑸ 较核池径水深比 39.178 .335.72<==h D ∴符合要求 (6)校核集水槽每米出水堰的过水负荷 S L S L D q q /9.2/26.1100035.7029.0max 0<=??==ππ ∴符合要求 ⑹ 中心管直径 m f d 11.114 .396.0440=?==π ⑺ 中心管喇叭口下缘至反射板的垂直距离 m d v q h 31.05 .114.302.0029.011max 3=??=??=π 式中: h3 ——中心管喇叭口下缘至反射板的垂直距离,m v1 ——污水由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缝隙流处的流速,m/s d1 —— 喇叭口直径; d1==×=m ⑻ 污泥斗及污泥斗高度 取α=60°,截头直径1 d =m,则

厌氧塔设计计算书

1.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0.53 d m kgCOD N v = 进出水COD 浓度)/(20000L mg C = ,E= V= 3084000 .570 .0203000m N E QC v =??= ,取为84003m 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d m /3 C 0——进出水CO D 浓度kgCOD/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3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m h 0.17=则 横截面积:)(4950 .178400 2m h V S =有效= = 单池面积:)(1653 4952m n S S i ===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1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m D 15=,则高182.1*152.1*===m D h ,设计中取m h 18= 单池截面积:)(6.1765.714.3)2 ( *14.3222 ' m h D S i =?== 设计反应器总高m H 18=,其中超高m 单池总容积:)(3000)0.10.18(6.176'3 'm H S V i i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m m H D 1815?=?φ 反应器总池面积:)(8.52936.1762'm n S S i =?=?= 反应器总容积:)(900033000'3 m n V V i =?=?=

(3) 水力停留时间(HRT )及水力负荷(r V )v N h Q V t HRT 72243000 9000=?== )]./([24.03 6.176********h m m S Q V r =??== 根据参考文献,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9.01.02 3 h m m V r -=故符合要求。 三相分离器构造设计计算 (1) 沉淀区设计 根据一般设计要求,水流在沉淀室内表面负荷率)./(7.02 3 ' h m m q <沉淀室底部进水口表面负荷一般小于)./(2 3 h m m 。 本工程设计中,与短边平行,沿长边每池布置8个集气罩,构成7个分离单元,则每池设置7个三项分离器。 三项分离器长度:)(16'm b l == 每个单元宽度:)(57.27 187'm l b === 沉淀区的沉淀面积即为反应器的水平面积即2882m 沉淀区表面负荷率:)./(0.20.1)./(39.0288 58.1142323h m m h m m S Q i -<== (2) 回流缝设计 设上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水平夹角α为55°,取m h 4.13= )(98.055 tan 4.1tan . 31m h b === α )(04.198.020.32 12m b b b =?-=-= 式中:b —单元三项分离器宽度,m ; 1b —下三角形集气罩底的宽度,m ; 2b —相邻两个下三角形集气罩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污泥回流缝之 一),m ; 3h —下三角形集气罩的垂直高度,m ;

沉淀池设计与计算

第六节、普通沉淀池 沉淀池可分为普通沉淀池和浅层沉淀池两大类。按照水在池内的总体流向,普通沉淀池又有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型式。 普通沉淀池可分为入流区、沉降区、出流区、污泥区和缓冲区5个功能区。入流区和出流区的作用是进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过流断面上,为提高容积利用、系数和固体颗粒的沉降提供尽可能稳定的水力条件。沉降区是可沉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泥渣贮存、浓缩和排放的区域。缓冲层是分隔沉降区和污泥区的水层,防止泥渣受水流冲刷而重新浮起。以上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处理能力和沉降效率。 一、平流沉淀池 在平流沉淀池内,水是按水平方向流过沉降区并完成沉降过程的。图3-16是没有链带式刮泥机的平流沉淀池。废水由进水槽经淹没孔口进入池内。在孔口后面设有挡板或穿孔整流墙,用来消能稳流,使进水沿过流断面均匀分布。在沉淀池末端没有溢流堰(或淹没孔口)和集水槽,澄清水溢过堰口,经集水槽排出。在溢流堰前也设有挡板,用以阻隔浮渣,浮渣通过可转动的排演管收集和排除。池体下部靠进水端有泥斗,斗壁倾角为50°~60°,池底以0.01~0.02的坡度坡向泥斗。当刮泥机的链带由电机驱动缓慢转动时,嵌在链带上的刮泥板就将池底的沉泥向前推入泥斗,而位于水面的刮板则将浮渣推向池尾的排渣管。泥斗内设有排泥管,开启排泥阀时,泥渣便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由排泥管排出池外。[显示图片] 链带式刮泥机的缺点是链带的支承和驱动件都浸没于水中,易锈蚀,难保养。为此,可改用桥式行车刮泥机,这种刮泥机不但运行灵活,而且保养维修都比较方便。对于较小的平流沉淀池,也可以不设刮泥设备,而在沿池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泥斗,每个泥斗各自单独排泥,既不相互干扰,也有利于保证污泥浓度。 沉淀池的设计包括功能构造设计和结构尺寸设计。前者是指确定各功能分区构件的结构形式,以满足各自功能的实现;后者是指确定沉淀池的整体尺寸和各构件的相对位置。设计良好的沉淀池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有足够的沉降分离面积:有结构合理的人流相出流放置能均匀布水和集水;有尺寸适宝、性能良好的污泥和浮渣的收集和排放设备。 进行沉淀池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废水流量、水中悬浮固体浓度和性质以及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因此,必须确定有关设计参数,其中包括沉降效率、沉降速度(或表面负荷)、沉降时间、水在池内的平均流速以及泥渣容重和含水率等。这些参数一般需要通过试验取得;若无条件,也可根据相似的运行资料,因地制宜地选用经验数据。以-萨按功能分区介绍设计和计算方法。 1.入流区和出流区的设计 入流和出流区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废水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沉降区的各个过流断面,既有利于沉降,也使出水中不挟带过多的悬浮物。

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一、前言 竖流式沉淀池又称立式沉淀池,是池中废水竖向流动的沉淀池。池体平面图形为圆形或方形,水由设在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进入池内(管中流速应小于30mm/s),管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后沿整个过水断面缓慢上升(对于生活污水一般为0、5-0、7mm/s,沉淀时间采用1-1、5h),悬浮物沉降进入池底锥形沉泥斗中,澄清水从池四周沿周边溢流堰流出。堰前设挡板及浮渣槽以截留浮渣保证出水水质。池的一边靠池壁设排泥管(直径大于200mm)靠静水压将泥定期排出。竖流式沉淀池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排泥容易,缺点是深度大,施工困难,造价高。常用于处理水量小于20000m3/d的污水处理厂。 理论依据:竖流式沉淀池中,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反,其截留速度与水流上升速度相等,上升速度等于沉降速度的颗粒将悬浮在混合液中形成一层悬浮层,对上升的颗粒进行拦截和过滤。因而竖流式沉淀池的效率比平流式沉淀池要高。 二、设计内容:某小区的生活污水量为7000 m3/d,变化系数为1、65 ,CODCr450 mg/l,BOD5220 mg/l,SS370 mg/l,采用二级处理,处理后污水排入三类水体。通过上述参数设计该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处理工艺的初次沉淀池。

三、竖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在竖流式沉淀池中,污水是从下向上以流速v作竖向流动,废水中的悬浮颗粒有以下三种运动状态:①当颗粒沉速u>v时,则颗粒将以u-v的差值向下沉淀,颗粒得以去除;②当u=v时,则颗粒处于随遇状态,不下沉亦不上升;③当u

IC厌氧塔

产品描述: 一简介 IC反应器中文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由两个UASB反应器上下叠加串联构成,高度可达16-25m,高径比一般为4-8,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混合区、颗粒污泥膨胀床区、精处理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其内循环系统是IC工艺的核心结构,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泥水下降管等结构组 成。 二工作原理 经过调节pH和温度的生产废水首先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与来自泥水下降管的内循环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入颗粒污泥膨胀床区进行COD生化降解,此处的COD容积负荷很高,大部分进水COD 在此处被降解,产生大量沼气。沼气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收集。由于沼气气泡形成过程中对液体做的膨胀功产生了气提的作用,使得沼气、污泥和水的混合物沿沼气提升管上升至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沼气在该处与泥水分离并被导出处理系统。泥水混合物则沿泥水下降管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于进水充分混合后进入污泥膨胀床区,形成所谓内循环。根据不同的进水COD负荷和反应器的不同构造,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流量的倍。经膨胀床处理后的废水除一部分参与内循环外,其余污水通过一级三相分离器后,进入精处理区的颗粒污泥床区进行剩余COD降解与产沼气过程,提高和保证了出水水质。由于大部分COD已经被降解,所以精处理区的COD负荷较低,产气量也较小。该处产生的沼气由二级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并被导出处理系统。经过精处理区处理后的废水经二级三相分离器作用后,上清液 经出水区排走,颗粒污泥则返回精处理区污泥床。 三选型、选材及尺寸(IC实验室选型) 1、有机玻璃IC厌氧反应器有效容积为25L,底边周长15cm,高120cm。其优点为外观结构干净漂亮;内部三相分离器、布水器、上下流管道等结构清晰可见;外附保温层保障了系统在合适的温度下自动运行; 该产品适用于学校、实验室小试模拟教学使用。 2、钢结构IC厌氧反应器为Q235碳钢焊制主体,内衬双层玻璃钢防腐层,内部管道喷双层环氧漆防腐,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不被腐蚀。该设备有效容积200L,底面直径40cm,高200cm,净重150kg。其优点为更接近于工程实际,抗压强度高,温度适应范围广,适用于科研单位、工地现场中试模拟运行。 四订货须知 1、用户应注明设备的材质及防腐要求。 2、用户应提供详细的水质化验单以便于我公司计算反 应器各部件的尺寸。 3、若用户有详细的加工图纸,可按用户要求进行生产。 4、可根据用户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制造。 天津国韵生物科技的限公司绍兴女儿儿酒有限公司山西 长冶金泽生化有限公司等 厌氧塔是本公司承接,效果很好~! 联系电话: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还有根据“浅层理论”发展出来的斜板(管)沉淀池。 设置沉淀池的一般要求有哪些 (1)沉淀池的个数或分格数一般不少于2个,为使每个池子的人流量均等,要在人流口处设置调节阀,以便调整流量。池子的超高不能小于0.3m,缓冲层为0.3m~0.5m。 (2)一般沉淀池的停留时间不能小于1h,有效水深多为2~4m(辐流式沉淀池指周边水深),当表面负荷一定时,有效水深与沉淀时间之比也为定值。 (3)沉淀池采用机械方式排泥时,可以间歇排泥或连续排泥。不用机械

排泥时,应每日排泥,初沉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1.5m,二沉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后不应小于0.9m。 (4)采用多斗排泥时,每个泥斗均应没单独的排泥管和阀门,排泥管的直径不能小于200mm。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采用方斗时不能小于60°,采用圆斗时不能小于55 (5)当采用重力排泥时,污泥斗的排泥管一般采用铸铁管,其下端伸入斗内,顶端敞口伸出水面,以便于疏通,在水面以下1.5~2.0m处,由排泥管接出水平排泥管,污泥借静水压力由此管排出池外。 (6)使用穿孔排泥管排泥时,排泥管长度应在15m以内,排泥管管径150~200mm,孔径15~25mm,孔眼内流速4~5m/s,孔眼总面积与管截面积的比值为0.6~0.8,孔眼向下成45°~60°交错排列。为防止排泥管堵塞,应设压力水冲洗管,根据堵塞情况及时疏通。

(7)进水管有压力时,应设置配水井,进水管由配水井池壁接人,且应将进水管的进口弯头朝向井底。沉淀池进、出水区均应设置整流设施,同时具备刮渣设施。 (8)沉淀池的出水整流措施通常为溢流式集水槽,出水堰可用三角堰、孔眼等形式,普遍采用的是直角锯齿形三角堰,堰口齿深通常为50mm,齿距为200mm左右,正常水面应当位于齿高的1/2处。堰口设置可调式堰板上下移动机构,在必要时可以调整。 (9)沉淀池最大出水负荷,初沉池不宜大于2.9L/(s·m),二沉池不宜大于1.7 L/(s·m)。在出水堰前必须设置收集与排除浮渣的措施,如果使用机械排泥,排渣和排泥可以综合考虑。

氯气洗涤塔的计算培训课件D

氯气洗涤塔的计算

1.本装置采用40×40×4.5的瓷拉西环,堆放形式采用底部整砌上部乱堆,因此采用Eckert通用关联图计算泛点气速及填料层压降,即按气液负荷计算横坐标L/G(γg/γL)1/2,由此值查到图中的泛点线,得到纵坐标μF2Φψ/g (γg/γL)μL0.2,然后求得μF值。 μF:泛点空塔气速 m/s g:重力加速度m/s2 a/ε3:干填料因子m-1 γg:气相重度kg/m3 γL:液相重度kg/m3 μL:液相粘度cp L:液相流量kg/h G:气相流量kg/h ε:填料空隙率 m3/ m3 σL:液相表面张力dyn/cm de:填料通道的当量直径m 2.现有6万吨/年离子膜氯气洗涤塔 g=9.81 m/s2,a/ε3=305 m-1,γg=1.989 kg/m3,γL=995 kg/m3,L=88000 kg/h ,G=γgV,V=4121 m3/ h,Φ=350 m-1,ψ=γ水/γL=1(近似),μL=1cp 则L/G(γg/γL)1/2=[88000/(1.989×4121)](1.989/995)1/2=0.48 查图:得纵坐标为:0.045 则μF2Φψ/g(γg/γL)μL0.2=0.045 μF=[(0.045 gγL)/ (ΦψγgμL0.2)]1/2=0.79m/s 空塔气速取:μ=70%μF=70%×0.79=0.55 m/s 则:初估塔径:D=[V/(0.785μ)]1/2=1628mm 根据容器圆整后取:1700 mm 则实际空塔气速为:V/(0.785D2)=4121/(0.785×1.72×3600)=0.50m/s 3. 7万吨/年离子膜氯气洗涤塔 V=4877 m3/ h,L=100000kg/h, 则L/G(γg/γL)1/2=[100000/(1.989×4877)](1.989/995)1/2=0.46 查图:得纵坐标为:0.046 则μF2Φψ/g(γg/γL)μL0.2=0.046 μF=[(0.046 gγL)/ (ΦψγgμL0.2)]1/2=0.80m/s 空塔气速取:μ=70%μF=70%×0.80=0.56 m/s 则:初估塔径:D=[V/(0.785μ)]1/2=1755mm 根据容器圆整并考虑一定的余量后取:2000 mm 则实际空塔气速为:V/(0.785D2)=4877/(0.785×22×3600)=0.43m/s 填料层高度同6万吨/年离子膜取:6m。 横坐标:L/G(γg/γL)1/2=[100000/(1.989×4877)](1.989/995)1/2=0.46 纵坐标:μF2Φψ/g(γg/γL)μL0.2=(0.432×350/9.81)×(1.989/995)×1=0.0132 查得:压降ΔP/Z=15mmH2O/m填料则填料层总压降为:15×6=90mmH2O,即:900pa 。

洗涤塔设计计算书

洗涤塔设计计算书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鹿岛建设SCRUBBER(For NO X)设计计算书设计依据: 1、源排气量:150m3/min 2、源废气最高温度:130℃ 3、平均浓度:100mg/m3(根据生产设备数据推测) 4、源排放总量:hr (根据推测平时浓度计算) 5、国家标准: ①排放浓度≤240mg/ m3 ②排放速率≤ hr @15m 设计计算: 1、去除率 第一段SCRUBBER去除率:50% 第二段SCRUBBER去除率:30% 总去除率:65% 2、风量 风量=150m3/min (1套Scrubber) 3、空塔流速:1m/s 4、塔截面:× 5、填料长度:+(第一段+第二段) 6、作用时间:+=(第一段+第二段) 7、液气比L/G=:1 8、水泵参数:50m3/ hr×18m Aq×2

9、加药系统参数计算: ①投药量计算: M(HNO3)=63g/mol M(NaOH)=40g/mol : kg/hr/2/63g/mol =hr HNO 3 NaOH: mol/hr×40g/mol≈hr 折合10%浓度的NaOH: kg/hr÷10%= kg/hr ②加药泵参数选择:hr, @ ③药槽(第一段和第二段合用) 10、排放数据估算: ①排放速率 hr×35%≈0. 315kg/hr (< hr @15m),合格。 ②排放浓度 hr÷60min/hr÷150 m3/ min≈35mg/ m3 (≤240mg/ m3),合格。 11、排气温度的控制 空气比热容以1kJ/kg.℃计 进气温度:130℃;冷却器出口温度:60℃,温差=70℃; 冷却器需要移去的热量=150(kg/min) ×60(min/hr)×1(kJ/kg.℃)/(kJ/kCal)×70℃=150718 kcal/hr=175kw; 水的比热容=kg.℃,假设水在冷却气体过程中的温升为8℃,则移去上述热量所需要的循环水量=150718 (kcal/hr)/8(℃)/ kg.℃/1000(kg/m3)=hr。本系统配置1台30m3/ hr的冷却塔,是留有余量的。 苏州乔尼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ABR、UASB、AO系统设计计算书

ABR 、UASB 、A/O 系统设计计算书 (1)ABR 厌氧池 主要设计参数: 厌氧池设置成2组并联,每组共6口串联。 配套污泥收集池1座,现浇半地下式钢砼结构。收集厌氧排出的剩余污泥,池内设 置污泥泵、泵提升装置及泵自控装置。 构筑物尺寸: 红泥塑料厌氧池:1-4口:L 1×B 1×H 1 = 4.5×6.9×6.5m ; 5-6口:L 1×B 1×H 2 = 4.5×6.9×6.0m , (厌氧池平均水深H 平均=5.8m ); 污泥收集池:L 2×B 2×H 3 = 2.5×1.2×4.2m ,(有效水深H 3有效 = 3.7m ); 水力停留时间(HRT ): d Q H B L Q V HRT 4.5400 8 .59.65.4121211≈???=??== 平均总有效; 厌氧池容积负荷:() d m kgCOD V C Q S cr i V ?=?=?= 3/25.12160 75 .6400总有效 S v <1.5kgCOD cr /(m 3·d) 符合设计要求; 式中:L 1、B 1、H 1、H 2、L 2、B 2、H 3——分别表示构筑物长度、宽度及深度,m ; Q —— 设计污水数量,400m 3/d ; 12 —— 表示12口厌氧池; S v —— 厌氧池容积负荷,kgCOD cr /(m 3·d) ; C i —— 厌氧池进水COD cr ,6.75kg/m 3; V 总有效 —— 厌氧池总有效容积,2160m 3。 构筑物数量:第一级与第二级合建,共1座; 厌氧池单口宽度4.5m ,下流区与上流区宽度比取4:1,考虑施工方便,下流区宽度 取0.9m ,上流区宽度3.6m 。

厌氧塔的防雷设计

厌氧塔的防雷设计 1.1接闪器的设计 厌氧塔简称IC 塔,是污水处理中的一个成品工艺设备,整体设备安装在厌氧反应器(IC 塔内),窜出屋面,IC 塔塔是一个全钢材制的距地标高为28.3m ,外直径为16m ,厚度为10mm 的圆形罐体,顶部还有4个圆形的小罐体,距地标高为31.25m ,直径为2.8m (见图1)。 鉴于厌氧塔的高度,在实际运用中,也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引雷器,需要设置避雷针保护一定半径的建筑物,而在IC 塔上的小罐体也需要防雷装置的保护,为了使其免受直击雷得破坏,根据《建筑物防雷规范》(GB55057-94 2000年版),进行了避雷针的设计和计算,设计方案见图。2 IC 塔的直径D=16m ,IC 塔的相对地面高度为28.3m ,圆形小罐体相对地面高度为32.15m ,直径为2.8m 。根据上述数据,用滚球法计算避雷针的高度: h 0=2)2/3(2D hr +h-hr (1) 式中: h0──保护范围的最低高度(圆形小罐体高度为3.85m )

D3──对角两避雷针水平距离(按规范规定,避雷针与被保护物间最小距离为3m,本设计为16m) h──避雷针的高度 hr──滚球半径(取60m) 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1)中,经计算h=4.39m,因此设计避雷针的高度为5m。根据图集,由厂家根据设计结果制作自制的避雷针并进行现场安装。自制避雷针制作安装制作图可参见《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99D501-1 避雷针底部与厌氧塔进行钢壁进行热镀锌可靠焊接,使其成为一体。 1.2下引线的设计 利用厌氧塔塔壁从上至下为均匀罐体的特点,因此把它作为下引线,由于塔壁厚度为10mm,根据规范规定,符合防雷设计要求。 1.3接地系统的设计 接地系统是避雷系统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不管是直击雷、感应雷和其他形式的雷电,最终都是把雷电引入大地,使之与大地的异种电荷中和。因此没有合理良好的接地装置,避雷是不可靠的。 利用厌氧塔基础中预埋地脚螺栓作为垂直接地级,基础中上下两层钢筋与地脚螺栓焊接在一起可形成地网,在厌氧塔基础上引出4个预留接地铁,每一个预留接地体采用2根40╳4镀锌扁钢与共同接地体可靠焊接,使其处于同一电位。 该工程采用总厂区共同接地的形式,各个单体接地系统均引出2根40╳4镀锌扁钢,与厌氧塔操作间地网可靠焊接,使总体处于同一等电位。 由于电力、电线线路不能直接接到地线上,在总进线处设置电涌保护器(SPD)实现了电气设备、电子设备、的等电位连接。 此外,各个单体均采用等电位联结措施。等电位是用连接导线或过电压保护器将在需要防雷空间内部的防雷装置、建筑物的金属构架、金属装置、外来的导体物、工艺设备电器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