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第一、二章

一. 名词解释

1、必需营养元素:生物完成其生命周期和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所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

2、有益元素:非必需营养元素中对某些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刺激作用,或某些植物种类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需。所以称之为有益元素

3、肥料三要素 :植物对氮磷钾需求量大,而土壤中供给较少,需以肥料的方式补给土壤,因此把氮磷钾称为肥料三要素

4、根部营养 :植物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养分的营养方式称为植物的根部营养。

5、根外营养(叶面营养):植物通过叶部或非根系部分吸收养分来营养自身的现象。

6、主动吸收: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

7、离子对抗作用 : 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上。

8、离子相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主要表现在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以及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

9、维茨效应:指溶液中二价或三价离子,尤其是Ca对钾吸收产生促进作用的效应。

10、作物营养临界期 :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给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就叫做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11、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的生长阶段中作物生长迅速,吸收养分能力特别强,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

12、离子通道 :生物膜上具有选择性功能的孔道蛋白,贯穿双层磷脂层,在一定条件下开启,孔道的大小和蛋白表面电荷状况决定着它的专一性,是被动运输离子的通道蛋白。

13、载体 :是生物膜上主动或被动携带离子穿过膜的蛋白质,与离子有专一的结合部位,能有选择性的携带某种离子通过膜。

14、质子泵 :是在原生质膜上通过ATP水解提供能量,使离子逆化学势梯度主动运输离子的一类蛋白质。

二.填空

1. 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植物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必要性、不可替代性和直接性。

3.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 17 种,其中 N、P、K 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4.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5. 植物的有益元素中, Si 对于水稻、 Na 对于甜菜、Co 对于豆科作物、 Al 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

6. 植物根系吸收阴离子 > 阳离子时,根际pH值有所将上升;

7. 土壤中的养分一般通过截获、质流和扩散等三种途径迁移至植物根系表面。

8. 主动吸收的机理有载体运输和离子泵运输。

9. 介质中的离子间存在着拮抗作用和协助作用,从而影响着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10. 植物需肥的关键时期有作物营养临界期和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11.外界pH为碱性有利于阳离子的吸收,相反,pH 为酸性有利于阴离子的吸收

三. 判断题目

1.植物体内某种元素的有无和含量高低可作为判断植物营养元素是否必须的标准(错)

2.植物某些生理功能可以由相关的两种元素相互代替,但这种代替是暂时的,部分的(对)

3.质外体空间中各种离子的行为没有差别( 错 )

4.水分自由空间是在植物根系的小孔隙中,离子不能随水分移动而移动( 错 )

5.杜南自由空间处于细胞壁和质膜中果胶物质的羧基解离二带有非扩散负电荷的空间,进

入这一空间的离子可以自由扩散( 错 )

6.离子跨膜进入细胞的通过离子通道的属于主动运输( 错 )

7.离子跨膜进入细胞的通过载体属于主动运输,也可以是被动运输(对 )

四.问答题

1、离子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区别是什么?

答:养分离子顺着电化学势梯度由细胞的膜外移动到膜内的过程。不需要消耗额外的代谢能。养分离子逆着电化学势梯度由细胞的膜外移动到膜内的过程。需要消耗额外的代谢能,且具高度的选择性。

2、养分吸收动力学参数Km、Vmax是什么意义?

答:K m是吸收速率常数,与结合常数(K1)成反比,Km值越小,载体对离子的亲和力越大,载体运输离子的速度越快。

Vmax是载体饱和时的最大吸收速率,Vmax越大,根吸收的内在潜力越大。

3、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养分的吸收?

答:离子间的拮抗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上。化学性质近似的离子在质膜上占有同一结合位点(阳离子中,K+,Rb+和Cs+之间,在阴离子中Cl-,Br-和I-之间)。此外还有竞争电荷的非竞争性拮抗作用。

离子间的协助作用主要表现在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以及阴离子与阴离子之间。

4、什么是养分的临界期、养分最大效率期?

答: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营养元素过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能产生最大效能的那段时间。

5、叶面营养有哪些特点?

答:①直接供给养分,防止养分(如P、Fe、Mn、Cu、Zn等)在土壤中固定和转化,肥料的利用率较高②见效快,叶部营养对养分吸收比根部快,能及时满足植物需要。③节省肥料,经济效益高,叶部喷施一般为土壤施肥量的10-20%。④利于植物生长后期追肥。

6、在哪些情况下应用根外施肥技术效果较好?

答:叶片对养分的吸收和转运比根部要快、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缺水的土壤中生活的植物。

7、影响根部吸收养分的因素有哪些

答:介质中的养分浓度、温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养分离子的理化性质、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根的代谢活性、苗龄、生育时期植物体内养分状

8、影响叶面追肥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植物种类②肥料种类③喷施溶液浓度和PH④喷施次数和部位

9、载体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磷酸基酶

10、ATP酶可以由哪些离子活化?

答:K+、Rb+、Na+、NH4+、Cs+

五、选择题

按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物化学作物与生理功能,下面哪一组(B )离子是以离子形态存在于细胞汁液中, 维护渗透调节、电性平衡并具有稳定细胞壁和生物膜构型的功能

(A)P、B、Si; (B) K、Mg、Ca、Mn、Cl;

(C)C、H、O、N、S (D) Fe、Cu、Zn、Mo、Ni

第三章养分的运输与分配作业

一、名词解释

1.短距离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再经皮层组织到达中柱的迁移过

程叫养分的横向运输

2. 长距离运输:养分经根从木质部或韧皮部到达地上部的运输以及养分从地上部经韧皮部向根的运输过程,成为养分的纵向运输

3. 双泵模型:离子进入木质部导管需经两次泵作用,第一次是将离子由介质或自由空间主动泵入细胞膜内,进入共质体,第二次是将离子由木质部薄壁细胞主动泵入木质部导管

4. 根压:由离子进入木质部导管后,增加了导管汁液的浓度,使水势下降,引起导管周围的水分在水势

5.交换吸附:木质部导管上有很多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基团,他们与导管汁液中的阳离子结合,使其吸附在管壁上,所吸附的离子又可被其他阳离子交换下来,继续随汁液向上移动,这种吸附称为交换吸附

6. 再吸收:溶质在木质部导管运输的过程中,部分离子可被导管周围薄壁细胞吸收,从而减少了溶质到达茎叶的数量,这种现象称为再吸收

7.再利用: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他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这种现象叫做矿质养分的再利用

二、填空

1. 养分的横向运输是指养分沿根的表皮细胞、皮层、内皮层,最后到达中柱木质部导管的过程。

2. 养分的短距离运输可通过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等2种途径进行。

3. 养分通过横向运输从外部介质到达中柱的木质部导管至少穿过原生质膜 2 次。

4. 养分的纵向运输是指养分沿木质部向上,或沿韧皮部向上或向下迁移的过程。

5.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在轫皮部中的移动性与其再利用程度大小有关,如氮、磷、钾、镁的移动性较强,故其再

利用程度也较大,缺素症会先在老叶中出现;而钙和硼是最难移动的元素,故其再利用程度很小,缺素症会先在新叶出现。

三、问答题

1.简述养分到达木质部导管的横向运输途径

答:养分在根中的横向运输有两条途径:即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

质外体途径中养分从表皮迁移到内皮层后,由凯氏带的阻隔,不能直接进入中柱,而必须首先穿过内皮层细胞原生质膜进入共质体才能进入中柱;

共质体途径是利用胞间连丝把养分从一个细胞转入到相邻的细胞中,借助原生质的环流,带动养分的运输,最后向中柱转运.

2. 请分析决定养分在横向运输过程中是途经质外体还是共质体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养分种类,养分浓度,根毛密度,胞间连丝的数量,表皮细胞木栓化程度等多种因素.

3. 养分离子的垮膜吸收方式与养分的横向运输途径有什么关系?

答:养分离子的被动吸收方式等同于养分的横向运输的质外体途径;主动吸收方式等同于共质体途径.

4.养分在木质部移动有什么特点? 其驱动力是什么?

答:特点是木质部中养分的移动是单向的,即自根部向地上部运输。

驱动力是根压和蒸腾作用.

5.交换吸附作用的强弱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取决于离子种类.离子浓度,离子活度,竞争离子,导管壁电荷密度.

6.韧皮部汁液的组成与木质部比较存在哪些显著差异?

答:①韧皮部汁液的PH高于木质部,前者偏碱性而后者偏酸性。②韧皮部汁液中的干物质和有机化合物远高于木质部,而木质部中基本不含同化产物。③某些矿质元素,如钙和硼在韧皮部汁液中的含量远小于木质部,其他矿质元素的浓度一般都高于木质部,其中钾离子的浓度最高。

7.请对韧皮部中主要矿质元素的移动性进行比较, 并分析与其与元素缺素部位之间关系. 答:在大量元素中,氮磷钾和镁的移动性大,微量元素中铁锰铜锌和钼的移动性较小,而钙和硼很难在韧皮部中运输。移动性小的元素,缺素症首先出现在幼嫩器官中;移动性大的元素,缺素症首先出现在老叶中

8.石灰性土壤中有效性钙含量丰富,但是仍然会出现大白菜的心腐病,番茄的脐腐病以及苹果的苦痘病, 请解释其原因.

答:在大量元素中,氮磷钾和镁的移动性大,微量元素中铁锰铜锌和钼的移动性较小,而钙和硼很难在韧皮部中运输。移动性小的元素,缺素症首先出现在幼嫩器官中;移动性大的元

素,缺素症首先出现在老叶中。

9 植物体内养分再利用对其生长和农业生产有何重要意义?

答:农业生产中的养分的再利用程度是影响经济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通过各种措施提高植物体内养分的再利用效率,就能使有限的养分物质发挥其更大的增产作用。

第四章作业

一、名词:

1. 根际:指受植物根际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

域土区。

2.根际效应:根际养分的供应强度直接影响植物的营养状况

3 .截获:是指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通过运输

4. 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此种

压力差异导致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称为质流

5. 扩散:土体养分顺浓度梯度向根表迁移,这种养分的迁移方式叫养分的扩散作用

6. 强度因素:是指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

7. 容量因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也就是不断补充强度因子的库容量

8. 缓冲因素:表示土壤保持一定养分强度的能力

9.根际分泌物:就是指植物生长过程中,根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二、问答题:

1.土壤生物有效性的含义是什么?

答:指存在于土壤的离子库中,在作物的生长期内能够移动到位置紧挨植物根的一些矿质养分土壤的生物有效养分具有两个基本要素:1)在养分形态上,是以离子态为主的矿质养分2)在养分的空间位置上,是处于植物根际或生长期内能迁移到根际的养分

2.为什么说化学有效养分测定值只有相对意义?

答:对于同一种土壤,采用不同的浸提剂所测的“有效养分”的数值相差很大,所以说化学方法浸提的“有效养分”含量是相对值,不同方法之间缺乏相应比较的基础,局限性较大。

3.说明根际的概念、范围与特点

答:根际:指受植物根际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范围:根际的范围很小,一般指离根轴表面数毫米之内。

特点:许多化学条件和生物化学过程不同于土壤土体

4.根际微生物对养分有效性有何影响?

答:1)改变根系形态,增加养分吸收面积 2)活化与竞争根际养分 3)改变氧化还原条 4)菌根与土壤养分有效性

5.根际分泌物对土壤养分有效性有何影响?

答:①增加土粒与根系的接触程度②对难溶性养分的活化作用 1)还原作用 2)螯溶作用③增加土壤团聚体结构的稳定性

6.什么是根际分泌物,它的组成主要包括哪几类?

答:根际分泌物:就是指植物生长过程中,根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组成: 1)渗出物:由根细胞被动扩散出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

2)分泌物:是在根代谢过程中细胞主动释放的,包括低分子量或高分子量的化合物3)黏胶质:是根冠细胞、表皮细胞和根毛分泌物的胶状物

4)分解物与脱落物:包括脱落的根冠细胞、根毛与细胞碎片

三选择题:

1. 化学有效养分包括(A、B、C、D)

A) 可溶性的离子态; B) 简单分子态养分,

C)易分解态和交换吸附态养分; D) 某些气态养分

2影响植物通过质流吸收养分的因素有(A)

A 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 B) 作物蒸腾强度大小;

C)空气相对湿度;D)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梯度

四填空:

截获所得的养分它主要决定于根表面积大小和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浓度。

养分向根表的迁移有质流和扩散两种方式

五判断题

1.强度因素是土壤养分内供应的主要因子,受施肥和作物吸收影响不大。(?)

2.在一定的土壤含水量范围内,增加土壤湿度,可提高养分离子的移动(√)

3.由于吸附与固定使磷、锌、铁等营养元素的移动性变小,而向土壤直接供应有机螯

合态肥料,可减少养分的吸附和固定。(√)

4.旱作土壤根际Eh值一般均高于土体土壤(?)

第五章氮磷钾的营养功能

一、名词解释

1)植素:是磷脂类化合物中的一种,它是植物的钙、镁盐或钾、镁盐。是植物体内磷的一种储存方式。

二、填空

1. 氮素是植物体中蛋白质、核酸、叶绿素、酶等的组成成分。

2. 植物吸收的氮素以离子形态的铵态氮和硝态氮为主,也可以吸收少量

形态的氮。

3. 旱地植物吸收NO3- 以主动吸收为主,被吸收的NO3-在同化之前,必需先还原为氨。

4. 植物在吸收NH4+时,会释放等量的 H+ ,因此,介质的pH值将会降低。

三、问答题:

1 氮素在植物体内有哪些营养功能?

答:①蛋白质的重要组分②核酸和核蛋白的成分③叶绿素的组分元素④许多酶的祖分⑤一些维生素的组分,而生物碱和植物激素也都含有氮

2.硝态氮的吸收同化有哪些关键过程

答:1)硝态氮的吸收是主动吸收,逆电化学梯度

2)介质中的Ph值显著影响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

3)硝态氮进入植物体后,大部分在根系中同化为氨基酸、蛋白质

4)硝酸根在液泡中积累对离子平衡和渗透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5)硝酸还原酶可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

3.植物在根部和叶片还原硝态氮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1)硝酸盐供应水平 2)植物种类 3)温度 4)植物的苗龄 5)陪伴因子 6)光照

4. 就铵态氮的同化讲,GDH途径与GS-GOGAT途径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后者是更重要和普遍的一种同化方式?

答:大量研究表明:谷氨酰胺合成酶对氨的亲和力很高,从而可保证叶绿素中NH3维持在很低的水平,避免NH3的积累引起的光合磷酸化解偶联

5.植物体内氮代谢主要形成哪两种酰胺,其生理学意义是什么?

答:谷氨酰胺和天门冬酰胺,酰胺是植物体内氮素的储存形态,酰胺的合成不仅为植物储存了氮素,而且能消除因氨浓度过高而产生的毒害作用

6. 植物缺氮和氮素过多都有哪些典型的的表现症状?

答:植物缺氮的外部特征:

1)叶片出现淡绿色或黄色

2)苗期植株瘦弱、矮小,叶片薄而小,禾本科作物表现为分蘖少,茎秆细长,双子叶作物则表现为分支少

3)后期禾本科作物则表现为穗短小,穗粒数少,籽粒不饱满,易早衰

4)植株下部叶片首先褪绿黄化,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

作物氮素过多:

1)作物贪青晚熟,造成生长期延长,而遭受早霜的危害

2)植株柔软,易受机械损伤

3)易倒伏而导致减产

7.磷在植物体内主要有哪些营养功能?

答:1)构成大分子物质的结构组分 2)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分 3)积极参与体内的代谢 4)提高作物抗逆性和适应能力

8. 植素形成的生理学意义是什么?

植素的形成和积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有利于淀粉的合成,又可为后代贮备必要的磷源9.玉米苗期缺磷典型的症状是叶片发红,出现“红苗病”,请分析其原因?

答:缺磷的植株,因为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受阻,有糖分积累,从而易形成花青素

10. 植物缺磷和磷素过多有哪些典型症状?

答:作物缺磷的症状:1)生长延缓,植株矮小,分支或分蘖减 2)首先出现在老叶上 3)许多一年生植物出现典型的紫红色症状

作物供磷过多的症状:

1)叶面肥厚而密集,叶色浓绿,植株矮小,节间过短,出现生长明显受抑制的症状

2)降低产量

3)维生素含量增加,烟草的燃烧性差等品质下降的情况

4)诱发锌、锰等元素代谢的紊乱,常导致植株缺锌症等。

11. 钾在植物体内主要有哪些营养功能

答:1)促进光合作用,提高CO2的同化率 2)促进光合作物产物的运输3)促进蛋白质合成 4)参与细胞渗透调节作用 5)调节气孔运动

6)激活酶的活性 7)促进有机酸代谢 8)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12.作物缺钾的主要症状?

答:1)表现出植株生长缓慢 2)有些作物叶片呈黄绿色

3)易表现根腐病 4)植物易倒伏

13、钾在作物抗逆性方面的生理作用有哪些?

答:钾有多方面的抗逆功能,能增强作物的抗旱、抗高温、抗寒、抗盐害、抗病性、抗倒伏、抗早衰的能力,从而提高其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忍耐能力,这对作物稳产高产有明显作用。

第六章微量元素营养

1 铁有哪些主要营养功能?

答:1)叶绿素合成的必需 2)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 3)参与植物呼吸作用2 铁与叶绿素含量有何关系?

答:缺镁时叶绿素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叶绿素不能合成,严重缺铁时,叶绿素变小,甚至解体或液泡化

3 铁是哪些酶的组成分?

答: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

4 硼有哪些营养功能?

答:1)促进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 2)参与半纤维素及细胞壁物质的合成 3)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 4)促进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发育

5)调节酚的代谢和木质化作用 6)提高豆科作物根瘤的固氮能力

5 缺硼植物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答:1)茎尖生长点生长受抑制,严重时枯萎,直至死亡

2)老叶叶片变厚变脆,畸形,枝条节间短,出现木栓化现象

3)根的生长发育明显受影响,根短粗兼有褐色

4)生殖器官生长受阻,结实率低,果实小,畸形,缺硼导致种子和果实减产,严重时有可能绝收

5)豆科根瘤少

6 对硼敏感的植物有哪些?

答:甜菜油菜棉花花椰菜小麦芹菜苹果

7 锰与植物生长素的含量有何关系?

答:锰对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生长效应有刺激作用

8 植物缺锰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答:叶片失绿并出现杂色斑点,而叶脉仍保持绿色

9 锰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何关系?

答:在光合作用中,锰参与水的光解和电子传递,许多资料表明,叶绿体含锰量高,锰是维持叶绿体结构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叶绿体中,锰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酶蛋白,是光合作用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

10 锌有哪些主要营养功能?

答:1)某些酶的组分或活化剂 2)参与生长素的代谢 3)参与光合作用中CO2的水合作用4)促进蛋白质代谢 5)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提高抗逆性

11 锌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何关系?

答:缺锌时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大的降低,这不仅与叶绿素含量减少有关,而且也与CO2的水合反应受阻有关。

12对锌敏感的植物有哪些?

答:玉米、水稻最为敏感,马铃薯、番茄、甜菜等为中度敏感

13碳酸酐酶有何作用? 锌与它的活性有何关系?

答:碳酸酰酶可催化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CO2的水和作用,锌是碳酸酰酶专性活化离子,它在碳酸酰酶中能与酶蛋白牢固结合,试验表明,作物体内含锌量与碳酸酰酶活性正相关

14钼有哪些营养功能?

答:1)硝酸还原酶的组分 2)参与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3)促进植物体内有机含磷化合物的合成 4)促进体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5)促进繁殖器官的建成15钼与豆科植物固氮有何关系?

答:钼参与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在固氮酶中起电子传递作用,钼还能提高豆科作物根瘤菌脱氢酶的活性,增强固氮能力,钼不仅直接影响根瘤菌的固氮活性,也影响根瘤的形成和发育16钼与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有何关系?

答:供钼能提高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除去钼,硝酸还原酶就会丧失活性,只有重新供钼才能恢复其活性。

17哪些植物对钼敏感?

答:花椰菜柑橘大豆

18大麦灰斑病、番茄脐腐病、苹果小叶病分别是缺乏什么元素引起的?

答:锰钙锌

19果树黄叶病、甜菜心腐病、花叶菜鞭尾病分别是缺乏什么元素引起的?

答:铁硼钼

第七章氮肥

一、名词

1)铵态氮肥:凡氮肥中的氮素以NH4+或NH3形态存在的均属铵态氮肥

2)硝态氮肥:凡肥料中的氮素以硝酸根形态存在的均属硝态氮肥

3)控释肥:这类肥料中氮的释放速率不仅延缓,而且能按植物的需求有控制的释放

4)缓释肥:又称长效氮肥,这类肥料中氮的释放速率延缓,可供植物持续吸收利用。

5)生理酸性肥料:肥料本身并不呈酸性,但当肥料中含有被作物吸收利用较多的阳离子和被作物吸收利用较少的阴离子时,作物吸收阳离子多于阴离子,多于的酸根残留在土壤中,使土壤酸度增加

6)肥料利用率:作物从肥料中吸收的养分/投入的肥料养分

7)氨化作用: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合物释放出氨的过程

8)硝化作用:土壤中铵态氮肥或尿素转化形成的铵,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氧化为硝酸

9)反硝化作用:即NO3-在嫌气条件下,经反硝化细菌的作用,还原为气态氮的过程,也称为脱氮作用。

10)铵的固定:土壤中水溶性铵和交换性铵离子进入黏土矿物晶层后,因晶层收缩而被压入氧离子围绕的孔穴中而不易移出,这种方式叫做铵的固定

二、判断题

1. 请用连线为如下植物选择一种适宜的氮肥:

水稻烟草马铃薯甜菜

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钠硝酸铵

2. 尿素属酰胺态形态的氮肥,施入土壤后,大部分的尿素会在酸、碱、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和二氧化碳,而氮素会进一步氧化为 NO、NO2 ,从而影响尿素的肥效。

三、问答题

1.土壤中氮素损失的途径有哪些?如何防止土壤中氮素损失?

答:1)氨挥发2)硝化-反硝化3)淋洗4)径流

如何防止:坚持“深施覆土”的原则;避免硝态氮的淋失与反硝化作用;采用合理的水肥综合管理

2.请分析比较铵态氮肥与硝态氮肥的异同点

答:氨态氮容易被土壤胶体所吸附,容易氧化为硝态氮,在碱性环境中氨容易挥发损失,高浓度氨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硝态氮易溶于水,溶解度大,在土壤中移动较快,为速效性氮肥,吸湿性强,易结块,受热易分解

3.合理施用氮肥提高氮肥利用率有哪些主要技术措施?

答:①根据土壤条件施氮②根据作物种类、品种特性施氮③根据氮肥特性施氮④采用合理的施氮技术

4.请详述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都有哪些过程及其发生的主要条件

答:1)土壤对铵的吸附与固定主要条件:2:1型粘土矿物的土壤中

2)铵的硝化作用主要条件:在好气条件下

3)硝态氮的还原作用主要条件:载嫌气条件下

4)土壤中铵态氮的分子态化主要条件:在石灰性土壤中

第八章磷肥

一、名词

1)水溶性磷肥:肥料中所含磷酸盐均以一水磷酸一钙形态存在,易溶于水,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在一定条件下也易被土壤固定的一类肥料

2)过磷酸钙退化作用:过磷酸钙吸湿后,其中的磷酸一钙易转化成难溶性的磷酸铁、磷酸铝,导致磷的有效性降低,称为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

3)异成份溶解:肥料施入土壤后,由于肥料水分少于土壤,所以水分就从土壤迅速向施肥点和肥粒内汇聚

4)O-P:酸性土壤中由于铁、铝含量较高,磷酸盐易被溶解度很小的无定性铁、铝等胶膜所包弊,形成更难溶解的含磷化合物,称闭蓄态磷

5)枸溶性磷肥:能溶于2%的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的磷肥,又称枸溶性磷肥。

6)以磷增氮:对于豆科作物,施磷不仅可以发挥磷肥的肥效还可以促进根瘤菌的共生固氮。

二、填空

1. 过磷酸钙有效成分的分子式为 Ca10(PO4)6F2 ,其有效含量为 14%-20% 。

三、问答题

1、按照溶解性不同化学磷肥可以分为哪几类?各类有哪些磷肥品种?

答: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弱酸性磷肥(钙镁磷肥);难溶性磷肥(磷矿粉)

2、磷肥施入土壤后发生哪些转化过程?请解释土壤中磷的吸持作用与磷的沉淀作用,这些作用对磷的有效性有何影响?

答:固定和释放。

吸持作用包括吸收和吸附,使磷的有效性降低;磷的沉淀作用磷的有效性降低。

3、土壤中磷积累的环境学意义是什么?

答:土壤中磷积累可能引起面源污染问题,土壤有效磷过多会对水体环境造成威胁。

4、合理使用磷肥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措施有哪些?

答: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根据作物的需磷特性和轮作制度合理分配和施用;根据磷肥特性合理施用;氮、磷、钾配合施用

5、请分析如何根据作物特性及轮作换茬中合理施用磷肥

答:豆科作物、豆科绿肥作物、糖用甜菜、甘蔗、油菜、棉花、甘薯、马铃薯以及瓜、果、桑、茶等都需要较多的磷,施用磷肥有较好的肥效。轮作中作物对磷具有相似的营养特性时,磷肥应重点分配在越冬作物上

6、为什么在水旱轮作中将磷肥重点分配在旱作上

答:旱作轮作中的磷肥施用:磷肥应优先施于需磷较多,吸磷能力强的豆科作物上

7、土壤固磷机制有哪几种,石灰性土壤上磷的利用率低的原因是什么?

答:两种,磷的吸持作用和磷的沉底作用,他们都造成磷的利用率低。

8、磷的吸附作用和专性吸持有何不同,何谓磷的老化?

答:专性吸附为配位基团的吸附,过程缓慢,但作用力强,随时间推移逐步老化,使磷的有效性降低。

第九章钾肥作业

一、名词解释

1.缓效性钾:指在层状硅酸盐矿物层间和颗粒边缘,不能被中性盐在短时间内浸提出的钾

2.土壤钾的固定:是指水溶性钾或被吸附的交换性钾进入粘土矿物的晶层间,转化为非交换性钾的现象

二、判断题

草木灰是以碳酸钾为主的碱性肥料,所以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也不应与人粪尿、圈肥等有机肥料混合,以免引起氮素的挥发损失(√)

三、问答题

1、增加和减少土壤有效钾增的途径有哪些?

答:加强有机钾源的利用;大力提倡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种植利用钾较强的作物,以利发挥土壤钾素的潜在肥力

2、土壤中钾素的存在形态及其有效性;他们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土壤溶液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矿物钾

3、缓效钾对作物钾素营养的意义。

答:缓效钾效果慢但比较持久,抑制了作物奢侈吸收钾和减少钾的流失

4、粘土矿物固定钾素的机理和条件。

答:2:1型易固定钾,1:1型不固定钾。土壤水分:干湿交替促进钾的固定;土壤pH:随pH降低,钾固定减少;NH4+抑制钾的固定。

5、试述在我国北方地区施用钾肥的肥效及其合理施用原则。

答:(一)钾肥的分配与合理用量(二)使用方法和位置(三)平衡施肥

6、请阐述几种主要钾肥的成分、性质及其施用技术。

答:1)氯化钾含K2O 为50%-60%。

性质:氯化钾易溶于水,是速效钾肥,为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吸湿性不大,通常不会结块,物理性质良好,便于施用。

施用技术:氯化钾可做基肥和追肥,宜深施在根系附近

2)硫酸钾含K2O 为50%-54%。

性质:硫酸钾也属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淡黄色或白色,菱形或六角形结晶,吸湿性远比氯化钾小,物理性状良好,不易结块,便于施用。

施用技术:硫酸钾可做基肥、追肥、种肥和根外追肥,在酸性土壤上,宜于碱性肥料和有机肥料配合施用。

3)窑灰钾肥含K2O 为1.6%-23.5%不等,窑灰钾肥中钾的形态主要是K2SO4和KCL。

性质:窑灰钾肥属碱性肥料,一般呈灰黄色或灰褐色,含钾量高时呈灰白色,颗粒小、质地轻、易飞扬、吸湿性强、施用不便。

施用技术:窑灰钾肥可做基肥和追肥,不能做种肥,宜在酸性土壤区施用

第十章微量元素肥料作业

问答题

1.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土壤PH 2)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 3)土壤有机质含量 4)土壤微生物的活动2.微量元素肥料施用的一般都有哪些施用方式?

答:①土壤施肥

②植物施肥:叶面喷施、种子处理、根部处理

3.为什么说微量元素肥料不宜直接施入土壤?

答:外加的微肥打破了土壤中原有形态间的平衡,微肥的有效性降低;微肥入土后转化受非专性吸附的影响,会使微肥的有效性降低;微肥入土后,形成的溶解度低的配合物,则微量元素的活性降低

4.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应该坚持哪些原则?

答:按栽种作物的需求;按土壤的有效供应状况;按微肥的类型使用;按气候条件施用。第十一章复合肥料

一、填空与判断题

1 二元复合肥养分总量最少不低于 20%,低浓度三元复合肥养分总量不低于 25%,高浓度三元复合肥养分总量不低于 40% ,复合肥中,每一种养分含量不小于 4% 。

2 一般由两种以上肥料组成的混合物的临界相对湿度比其单一肥料临界相对湿度低(对)

3 水溶性磷肥与碱性肥料经充分混合制成混成复合肥(错)

二、问答题

1、何为复合肥料、BB肥料、专用肥料?

答:复合肥料:是指通过化合作用或氨化造粒过程制成的,有明显的化学反应,也称为化学复合肥料

BB肥料: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粒度相对一致的单质课复合肥料为原料,经机械混合而成的肥料

专用肥料:是针对特定土壤和作物配制不同成分和比例而设计的一类专用肥料

2、复合肥料的生产方式有哪些?

答:料浆法、固体团粒法、熔融法。掺混法、挤压法

3、什么是复合肥料的分析式与配比式?

答:分析式表示法:以N-P2O5-K2O的含量百分数表示;配合式表式法:用N : P2O5 : K2O 及总浓度的百分数表示。

4、复合肥料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答:向着浓缩化、复合化、液体化和缓效化方向发展,尤其以高浓度的生产为主流,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理发展复混肥料,它在化肥生产和消费中占有比例越来越大。

5、复混肥料的优、缺点及其合理施用的原则与技术。

答:优点:1)一次施用能供应作物所需的全部或大部分养分,施用合理一般不会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

2)养分浓度高,副成分少,同等养分的肥料体积小,包装贮运成本较低,施用方便 3)一般都经过造粒,物理性状好,吸湿性小,不易结块,颗粒均匀,抗压强度较高,能施用均匀,尤其适合机械化作业

缺点:1)复合肥料养分比例固定,不能适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一半要配合单质肥料施用,是生产混合肥料的基础肥料

2)难以同时满足施肥技术的需求,不能充分发挥所含各养分的最佳施肥效果

施用原则与技术:1)含各种养分的形态

2)根据土壤中所含养分的丰缺状况,选取不同复合肥

3)根据不同作物的营养特性与人类对所栽种作物在产量与品质上的需求来选择肥料品种 4)根据作物轮作方式的不同选取合适的复混肥

5)施用量、时期、位置的不同,应以适合当地土壤条件的复混肥为主6、磷酸铵的性质与合理施用

答:(1)作种肥时应特别注意不能与种子直接接触;

(2)作基肥时施肥点不能离幼根幼芽太近,以免受分子中释放的NH3的灼伤;

(3)磷酸铵可作基肥和追肥。一般宜作基肥;作基肥时,常需配施氮肥,使N∶P2O5

的比例调整到适宜程度;

(4)磷酸铵可与多数肥料掺混施用,但须避免与碱性肥料掺混。

三、计算题

1.某肥料厂如要生产10-5-10的三元混合肥10吨,选用氯化铵(N 25%)、过磷酸钙(P2O5 12%)、氯化钾(K2O 60%)作为原料,请问需要氯化铵、过磷酸钙和氯化钾各多少公斤?如何

配制?

答:答:第一步:计算每吨混合肥需要各种肥料的数量

氯化铵:10%×1000kg÷25%=400kg 过磷酸钙:5%×1000kg÷12%=416.7kg 氯化钾:10%×1000kg÷60%=166.7kg

填充物:1000kg- (400kg+ 416.kg +166.7kg)=16.6kg

第二步:计算10吨混合肥需要各种肥料的数量

氯化铵: 10×400kg=4000kg 过磷酸钙: 10×416.7kg=4167kg

氯化钾: 10×166.7kg=1667kg 填充物: 10×16.6kg=166kg

答:需要氯化铵4000kg、过磷酸钙4167kg、氯化钾1667kg,其余的选用填充物需166kg 2.已知复混肥料的有效养分含量为18-9-12,如果计划每公顷小麦施用氮(N)75kg,磷(P2O5)60kg,钾(K2O)75kg, 问需要多少复合肥料?如果复合肥料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请问需要单元肥料中尿素,过磷酸钙(P2O5 12%)和氯化钾(K2O 60%)各多少公斤?

答:(1)计算出75kg氮素需要多少复混肥

75÷18%=417kg

(2)计算417kg复混肥中含的P2O5和 K2O的数量

含P2O5=417×9%=37.5 含K2O=417×12%=50kg

(3)计算含实际需求P2O5和 K2O与复混肥中含有P2O5和 K2O数量差值

需要通过单元磷肥补充P2O5的数量=60-37.5=22.5kg

需要单元钾肥补充 K2O的数量=75-50=25kg

(4)计算需要通过过磷酸钙和氯化钾补充P2O5和 K2O的数量

需补充过磷酸钙=22.5 ÷12%=188kg 需补充氯化钾=25 ÷60%=42kg

3.在我国南方缺磷、钾的红壤性水稻土上种植杂交稻,需配制分析式为8-10-12的混合肥料一吨,需用尿素 (N=45%)、过磷酸钙(P2O5=18%)、氯化钾(K2O=60%)及填料各多少公斤?

答:每吨混合肥料中应含有N、 P2O5 、 K2O的数量分别为:

N = 1000 × 0.08 = 80(公斤) P2O5 = 1000 × 0.10 =100(公斤)

K2O = 1000 × 0.12 = 120(公斤)

相当于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的数量分别为:

尿素= 80 × 100 ÷ 45 = 177(公斤)过磷酸钙= 100 × 100 ÷ 18 = 555(公斤)

绿化钾= 120 × 100 ÷ 60 = 200(公斤)

三者总重为:177+555+200=932(公斤)填料为:1000-932=68(公斤),可用磷矿粉、石灰石或泥炭补足

答:需要尿素177公斤、过磷酸钙555公斤、氯化钾200公斤及填料68公斤。

4.在我国北方缺磷的石灰性土壤上种植冬小麦,需配制配合式为1:2:1的混合肥料一吨,需用单质硫酸铵(N=20%)、过磷酸钙( P2O5 =12%)、硫酸钾(K2O =50%)各多少公斤?其分析式是多少?

解:每1公斤N、 P2O5 、 K2O相当于硫酸铵、过磷酸钙和硫酸钾的公斤数为:

硫酸铵= 100 ÷ 20 = 5(公斤)过磷酸钙= 100 ÷ 12 = 8.3(公斤)

硫酸钾= 100 ÷ 50 = 2(公斤)

按1︰2︰1的配合式,三者总量=5+8.3×2+2=23.6(公斤)

一吨混合肥料中,硫酸铵、过磷酸钙和硫酸钾的用量分别为:

硫酸铵= 5 ×(1000÷23.6)= 211.9(公斤)过磷酸钙= 8.3 × 2×(1000÷23.6)= 703.4(公斤)硫酸钾= 2 ×(1000÷23.6)= 84.7(公斤)

相应的分析式为:

N=211.9×20%÷10 =4.2 P2O5=703.4×12%÷10=8.4 K2O=84.7×50%÷10=4.2 各取其整数,即分析式为4-8-4。

答:需用硫酸铵211.9公斤、过磷酸钙703.4公斤、硫酸钾84.7公斤。该混合肥料的分析式为4-8-4。

5.要求每亩用肥量为N 10公斤、P2O5 5公斤,即N P施用比例为1:0.5。其中磷素都作基肥,氮素的一半作追肥。选用的复肥品种为磷酸二铵(含N 18%、 P2O5 46%)。请计算磷酸二铵的用量。若基肥中氮素不足,用尿素(含N 45%)补足,其用量为多少?

答:P2O5 5公斤/亩相当于磷酸二铵的量:5÷46%=10.87(公斤)

10.87公斤磷酸二铵的含氮量: 10.87×18%=1.935(公斤)

需补充的单质氮肥的氮量:5-1.935=3.065(公斤)

3.065公斤氮素相当于尿素的量: 3.065÷45%=6.81(公斤)

答:作基肥施用的磷酸二铵用量为10.87公斤,还需尿素6.81公斤同时施用。

第十二章有机肥料

一名词解释

1、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玉米秸秆、高粱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

2、绿肥:直接或经堆沤后施入土壤做肥料用的栽培或野生绿色植物体统称之为绿肥

3、腐熟:茎、叶、秆等难分解有机物经发酵腐烂成有效肥分和腐殖质的过程。

4、厩肥:厩肥是家畜粪尿、垫料和饲料残屑的混合物经腐熟而成的肥料

二问答题

1、简述有机肥料在农业及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答:1)提高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2)提供养分和活性物质

3)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养分利用率 4)提高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

5)作为无土栽培的优良基质,替代不可再生的泥炭等资源

6)减少污染。化“害”为利

2、有机肥料可分为哪几类?各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秸秆类 2)尿粪类和厩肥 3)饼肥、菇渣或糠醛渣类 4)泥土肥类

5)泥炭类和腐殖酸类肥料 6)海肥类 7)粉煤灰类 8)市政有机废弃物3、调控有机肥料腐熟的过程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前处理的作用;主发酵(一次发酵);后发酵(二次发酵)

4、C/N比的宽窄对有机物质的分解有何影响?

答:在相同条件下,C/N窄的分解快,腐殖化系数小;反之,分解较慢,腐殖化系数大。随着秸秆C/N的比值降低,分解速度加快,有机氮矿化增加。

5、高温堆肥的堆制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1)产热阶段。特点:堆肥初期(通常在1-2d),堆肥中嗜温性微生物利用可溶性和易降解性有机物作为营养和能量来源,迅速增殖,并释放出热能,使堆肥温度不断上升

2)高温阶段。特点:当堆肥温度上升到50度以上时,即进入高温阶段。通常从堆肥发酵开始,只需3d时间堆肥温度便能迅速的升高到55度,一周内堆温可达到最高值(80度) 3)腐熟阶段。特点:在高温阶段末期,只剩下部分较难分解的有机物和新形成的腐殖质,此时微生物活性下降,发热量减少,温度下降。

6、秸秆还田有何优点?还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1)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3)提供养分

4)调节土壤的氮素供应 5)提高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的活性 6)减少某些作物的病害应注意:1)土壤湿度掌握在田间持水量的60%-80%为宜,否则在翻埋后及时灌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