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财政政策取向的若干因素分析-最新范文

我国财政政策取向的若干因素分析-最新范文

我国财政政策取向的若干因素分析-最新范文
我国财政政策取向的若干因素分析-最新范文

我国财政政策取向的若干因素分析

在我国实施积极的还是适度的甚至是紧缩的财政政策,绝不是人们随意的取向,而是要考虑一系列因素才能确立。探索这一问题,对于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发展国民经济,调节供求关系,抑制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财政政策取向关键取决于经济是否滞胀还是通胀众所周知,财政政策从来是为实施经济持续发展服务的重要工具。它取向什么样的座标,主要看计划期内经济是否滞胀或通胀。如果经济滞胀,就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反之经济通胀,就要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例如近几年来,我国连续多年推行扩大的财政投资政策即积极的财政政策,决定性因素是由于我国经济滞胀。无论在我国还是国外都是如此。因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都有着共同的衡量标准,即为了实现抑制通膨胀,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目标。我国自1998年以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在当时国内外的经济环境下推行的。国外,亚洲出现了经济危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为了缓解经济危机,有责任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帮助有关国家摆脱危机;国内,存在着严重的通货滞胀,这是更重要的因素,更加需要实施极极的财政政策。实践已证明了这一政策的正确性。由于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从1998年到现在,我国的经济保持了适度快速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整个经济发展。例如我国发行的国债,从1998年至2001年4年时间里,共发行5100亿元,用于基本建设,分别拉动经济增长 1.38、1.44、1.81、1.66个百分点,使我国的经济在世界经济处于衰退的情况下,仍呈现一枝独秀。看来,只要有利于抑制通货滞胀,有利于扩大

内需,有利于经济增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在我国经济通胀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取向将会是紧缩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取向还必须考虑利与弊的因素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要考虑上述定性因素,还应考虑实施中的利与弊的因素。积极的财政政策正如其它政策一样,都有一定的极限。当长期实施积极的即过度的财政政策,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有弊。它的利表现在上述已经阐明的抑制通货滞胀、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它的弊主要反映在:1、影响宏观管理平衡。由于长期的国债投资,必然带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促使投资的增速不仅超过GDP的增速,而且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超过消费的比重,这就使国民收入中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不协调,从而影响宏观管理的平衡。我国历年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积累占国民收入中30%的比例是合适的。它既不会带来通货膨胀,也不会带来通货滞胀。但目前积累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将近40%,影响了积累与消费比例的协调。所以长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带来宏观管理上的难题。

2、影响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由于积累投资占GDP的比重过高,消费需求的增长就受到影响,就会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带来不利。例如,2001年上半年消费增长率,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不足40%。与此同时,还应看到,消费率的下降,直接影响居民收入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长的缓慢,导致了农民和城市居民弱势群体的出现,从而拉大了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差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以基尼系数为衡量标准,已经达到了0.4的警戒线。这就直接影响有效需求

的扩大,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3、增加中央财政负担。由于连续多年发行国债,国债余额已从1998年占GDP的比重只有10%,上升到2002年的18.3%,快要达到国际公认的20%警戒线。不仅如此,我国的国债偿还,不像有些国家债务由中央和地方分级负担,而是多集中在中央,债务由中央财政负担。所以推行持续的财政政策,极不利于中央财政的收支平衡。4、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财政制度的改革。由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投资基本上偏重于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使长期未解决好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进一步扩大化。因而,它既不利于经济持久增长,也不利于劳动者就业,更影响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另一方面,由于国债的投入基本上是政府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是国有资本,这就削弱了民间资本的投入,从而使得拥有民间储蓄达7万多亿元的资本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作为财政体制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充分发掘民有资本的发展空间,使投资主体多元化。由上可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考虑利弊两方面因素,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从实际出发,确定财政政策的取向是否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如果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多少年限为宜。否则,不掌握火候,将会带来严重后果。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实践中应当逐步退出,但不能急下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又面临着严重的失业和不良债务等社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方面要逐步退出,认真解决好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但一定不能急下。对此,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第一,要提高认识。在我国,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自1998年以来已快五年,尽管成绩显著,但带来的问题不少,应当引起重视,一定要看到我国连续数年发行的国债,占GDP总额比重已逼近国际警戒线;还债的依存度主要靠中央财政。这就要求我国的财政政策,从积极的财政政策框架中跳出来,变成适度的财政政策。所谓适度,就是要通过综合性的财政决策,实现既不增加中央财政负担,又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消费需求的目标。只有这样去认识和处理问题,才不会把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长期实施的政策。第二,要充实提高。根据我国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今后在继续实施这一政策时:一是在国债投资的方向上要充实提高。既要在适度扩大发行国债,筹集资金用于拉动投资需求、拉动整个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要使投资最大可能提高城乡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就业,使消费占GDP的比重得到提高,以扩大消费需求,抑制通货滞胀。二是在发挥财政政策功能上,进行结构性调整。有人认为减税是调整财政政策功能的一个方向,应当抓住时机进行。笔者认为:当前按照我国的国情,不适宜采取全面减税的措施。这是因为我国税制以间接税为主,而间接税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小;再加上我国的税收水平并不很高,只达到国际中等水平,尤其是在我国经济结构还极不合理、投资机制不完善、通货紧缩仍然存在的形势下,如果全面减税,不仅会加速企业盲目投资,带来经济结构更加失衡,而且一旦在价格竞争的市场上商品出现更多的积压,将会带来更为严重的通滞货胀。但这并不等于说税制不应该进行适当调整。笔者认为,一旦时机成熟,就应当尽快改革和完善增殖税、企业所得税。第

三,要配套实施。为了拉动经济持续增长,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应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还必须实行配套的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防范金融风险,保证宏观经济运行有足够有效的资金,因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国内外实践也已证明:无论是抑制通货滞账还是制止通货膨胀,实行配套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十分必要的。

(完整版)财经应用文写作试题及答案

财经应用文写作试题及答案 s单顼堆#ffi <每小题1分F共1W 1?菌的第馬语用可用(E ) 九此致敬礼氐请予批境e专此歉函D.惡谢支捋 2我达会谏爭呗?般用([?) ■<■命令&决足匚会以纪姜比遐牺 3+廿划由于内容尊方面的不同.ttm用不同的第称亠本单位.車部门ULK越或近期的TfF 任济件和绞条的*非正式的安却,计削的帛称应用<A) I规划巴安外匚方靈D.逊想 1.卜列讦剧标邇规追帯当的煎屋馆) A.2005年冥X跟业学睨梧生丁作计划 B.XX慣北学抚2阅5年捲生T作计划 C.X X锻牝学抚胡生丁仆计划(:2W5年) D* X X耿业学院描生T作如饰年计创 H计划中提出的任务与娄求,是捋将娄充成的拄労的(B ) A.法耳质程度』i阿期叫比人力、物力?财力、吋间的馥徘匕布■如程度狮『側的瞬出氐甌幕曲昱崽就、详细步黯 &愷如计划总杯邇直或在抓理卜?用松号加注“草案”.铀带”、“讨枪粗”字韦说明这项计划(C) A.木经件肩同意圧木经丨徴批准 e没仆蛭过正式沂论.述不成熟正磁作咅僅改抄正 乳计划的灵號和总期是Cfi) A. =丘任务利目标G歩软利描抽P标题 8.船来说计划酣肓部片写(B]

丸任务姜求B.制订计划的抬导思想C.希里和号台D.措挺和步霖 9.〈某脊卫生务统2005年丁?作总统》.民于<A ) A.公文式杯题 B.新闻式杯题 C.双标题 D.疑含型标题 10.总納的开头包括的内客,下列不准确的项足(C ) A.ITJ间、庖要背景 B.经过的槪说 C.爭例的具体分析D事情的结果 11.调龙报告在扭去I;没仃同定的耍壤,般包描CC ) A.标题、前言、吋阖、地点B,麻题、前言、主R.地点 C.林题、前斉、主体、结尽 D.标题、前言、规律、结论 12.训龙报告便用5 ) A.第?人称 B.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 D.綜合运用以匕三种 13.凋査报告的表达方式采用(B > A.叙述抒悄 B.叙述议论 C.叙述说明 D.说明汉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多选、少逸不得分,共18分) 1.报吿可用于陈述的爭项<J( ACD ) 扎向上级汇报T作、反映川情况B.向卜级或仃%方面介紹T作傭况C.向匕级提HlT^S见戒逐议D.答复存众的査询、提间 E.答复上级机关的査询、提倚 2.卜?列爭项中,应饮用iff/KIj文的i\ (ACD ) A.X X乡政府拟彳j?文哀求I:级拨款條豆水灾损毁学枝. B.X X县政府拟行文向匕级沪报木县灾请: C.X 乂县政冊拟彳J?文淸求I:级批准引进肉氏品加动化生/^- D. X X ||J乡镇企业拟fJ?文请求匕级批准成立法规处。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doc 12页)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doc 12页)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 → [摘要] 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近年来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丰富财政政策的调控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的上升阶段,经济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客观上需要我们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适时适度调整财政政策的方向和侧重点,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的重要功能作用,不断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突出公共财政特征。 (正文)一、近几年的财政政策一直具有明显的“积极”特征 从1998~2003年,我国连续6年实行了旨在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其主要内容是: 1.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近6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按前5年带动比率1:5(1998~2002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形成总

我国政府还加大治理乱收费、规范分配秩序的力度。1998~2003年,我国政府公布取消不合法和不合理的收费项目1805项,降低469项收费标准,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1400亿元左右。由于收费是一种准税收,减费可以起到与减税等价的效应,同样有利于增强企业自主投资的能力。 4.结合财政体制完善,强化财政政策作用。2003年,中央财政本级收入由1997年的4227亿元增加到11849,5亿元,年均增长18.7%;相应地,中央财政本级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也由49.5%上升到54.6%。在此基础上,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总额由1997年的2857亿元增加2003年的8687亿元,年均增长20.4%,高于同期中央财政本级收入增幅1.7个百分点,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5.在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设计中,注重发挥与货币政策的协同作用。长期建设国债主要是面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国债投资项目也带动了银行的配套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资金的运营效益。特别是,1998年通过国家财政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提高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成立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1.4万亿元的银行不良资产,增强了银行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协

论区域创新能力财政政策选择论文

论区域创新能力财政政策选择论文 [论文关键词]区域经济区域创新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创新 [论文摘要]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引导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空间布局的实施和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要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发挥财政导向功能,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注重财政扶持,促进科技创新与转化。同时,也要积极探索财政政策的创新。 当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地位。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区域经济也正日渐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发展区域经济是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1]。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也是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之一。作为政府宏观调控主要手段之一的财政政策需要为区域创新提供强大的财力和政策支持,并通过激励、引导机制促使区域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研究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财政政策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二、区域创新能力与财政政策作为 1.区域创新能力与财政支持 经济学意义上的区域是指特定时空范围内社会资源、技术资源和自然资源的集合,其范围既有地理上的特性,又与行政区域的划分特点有关[2]。经济区域是经济基础的范畴,而行政区域则是上层建筑的范畴;但它们密切相关,行政区域的领导者担负着发展本区域内经济的重任,而任何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又离不开其所属于的行政领导者的管理与协调。

论大学生学习财经应用文写作的必要性

平顶山学院2014~2015学年 第一学期 《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论文 题目:论大学生学习财经应用文写作的必要性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 2013级会计学(专升本) 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 2014年12月31日

论大学生学习财经应用文写作的必要性 摘要:生活在这个经济发展迅速,信息传播,交流即时的社会,应用文写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相当重要,又有其是财经应用文,它涉及到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它对于我的作用可想而知很重要。作为当今大学生,应用文写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门很有用处的学科,而且也是我们当今大学生应主动掌握、学习的一项写作能力。紧张的学习生活,在我们还没有细细品味出它属于哪种滋味时,就突然结束了。时间,不会因为我们的投入与不投入而放慢它的脚步,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掌握更多的学习知识点,才是最重要的。 一、学习财经应用文写作的必要性 在学习了一学期的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后,我了解到财经应用文写作,主要讲解了经济生活中常用的文书,着重解析了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出现的经济类文书中的新文种、新内容,具体表现在各类经济活动中所使用的公文、经济文书、专业信函等相关内容所发生的变化。其中,又主要讲了通用公务文书,通用经济文书,经济合同文书,经济法律文书,经济新闻文书等经济领域相关的文种,满足了学习、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财经应用文的一些特点,主要包括实用性、程式性、时效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实用性要求我们写作时内容要务实,对象具体,要求明确,讲求实效。程式性体现在问题写作格式上面,如公文由文头、主体、文尾三部分组成,合同由标题、立合同人、主体、署名四部分组成,主体又包括基本条款和一般条款两方面内容。这些点就要求我们再应用文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它的规范格式及标准用语方面,如规范的格式,标点符号的规范和用语方面的规范,语言上也要讲求平实、精准、准确、得体,不想文学作品那样语句华丽和任意发挥。财经应用文的时效性就不言而喻了。这要求我们在应用文写作时不仅要写得快、办得快,而且它的实用价值也受到时间的限制,事情办完了,该应用文的使用价值即告结束。同时这也就要求我们平时得多积累材料,努力培养迅速思维和快速写作的能力。它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它是通过一种文种的写作与交流,解决某个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具有明显的专业性。文书所反映的是经济领域里的各种现象、各种活动,或是某个专业里要解决的各种实际问题,其专业性十分具体,还会出项各种很陌生的专业名词术语。同时它可能会用到大量的数据、符号、外文、图标来说明问题。所以,了解财经应用文写作的各种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多做写作练习,规范学习写作方法,总结写作问题对我们的财经应用文写作会有很大的

财经应用文写作试题及答案1

1. 联合行文的成文时间,以____为准。 A)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B)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C)发出的日期 D)会商的日期 2. 表述全局性的长远设想的文件,称作______。 A)规划 B)方案 C)安排 D)设想 3. 主送机关不能是_______。 A)受双重领导的任一领导机关 B)具有办理或答复收文责任的机关 C)仅需要了解收文内容的机关 D)不相隶属的机关 4. 论文选题的价值,体现在论题_____。 A)反映个人兴趣或偏好 B) 符合领导或导师的口味 C)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D)具有市场的需求 5. 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使用。

A)公告 B)通告 C)通报 D)决定 6. “某市政府向所属各区告知特大交通事故”适用________。 A)决定 B)通知 C)通报 D)通告 7. 不含歧义的公文用语是______。 A)本区新建三座一千平方米的教学楼 B)谈判双方已就善后事宜达成一致意见 C)此案涉及四个课题组成员 D)十八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均可以参赛 8. 报告适用于_______。 A)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询问 B)请求批准事项或请求批转公文 C)传达主要精神或情况 D)商洽工作、询问或答复问题 9. 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时使用的公文是_____。

A)通告 B)通报 C)通知 D)决定 10. 判定文件主送机关的依据是______。 A)机关级别层次的高低 B)是否对文件承担主办或答复的责任 C)是否具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 D)是否是本系统内的机关 11. 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这样处理。 A)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B)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必要时抄送另一个 C)报送两个上级机关 D)主送并抄送两个上级机关 12. 公文的作者指________。 A)单位第一负责人 B)单位秘书 C)公文的执笔者 D)制发公文的单位 13. ×区企业向×区土地管理局申请批准土地时使用_____。

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财政政策取向

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财政政策取向 摘要: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了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和政府调控工具,财政能够且应该在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财政政策设计和执行还存在诸多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财政分配职能的发挥。因此,如何从公平收入分配的角度完善财政政策,成为当前政府部门和力量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居民收入分配;财政支出;税收政策 引言:财政作为政府社会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应积极履行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责任。首先,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其次,收入分配职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主要职能,财政通过对社会产品的再分配来调整社会各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最终实现社会共同富裕。最后,公平原则是财政支出的重要原则,政府可以通过调节财政支出对象及结构,均衡地照顾和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实现社会的相对公平,促进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合理。目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体系中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居民内部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扩大、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这些矛盾严重影响了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在调节居民收入公平分配的问题上,财政主要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发挥作用。 一、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由于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数提高得缓慢,年均增长率下降幅度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逐步拉大。同时,据相关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都有所下降,但是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还是高于城镇居民。 (二)居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逐步扩大。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不同阶层居民收入差距,又会造成其对教育文化、医疗保健、交通通信等项目的消费水平差异,从而引发“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

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财政政策建议

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财政政策建议 提要:我国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很大,而且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区域经济的协调,从财政方面讲,就是要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通过财政对落后地区的“搏动”;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 [关键词]区域经济;地区经济差异;财政政策; 一、地区经济差异的现状描述; 地区①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地区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水平非均等化的现象。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化进程以来,地区政策几经变化,从强调均衡发展,到60、70年代搞工厂内迁和“三线”建设,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实施地区不平衡发展战略,从总体上讲,地区经济差异呈扩大之势。; (一)地区经济差异衡量指标的选择; 尽管有人认为GDP的增长并不一定能带来财富的增长,对GDP 的追求会因注重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利益,而且追求总量的增长往往会忽视结构的平衡,但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高低,最终体现在综合产出水平或产出效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当中(张慕萍、程建国,2000)。多年来的表明,用人均GDP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排序,与同年份用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排定的顺序基本一致(周志文,2002)。此外,要缩小地区经济差异,落后地区必须要有一定量的GDP增长。因此,本文仍主要采用人均GDP?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差异的主要指标。; 毕业论文

(二)地区经济差异的衡量; 1.人均GDP.我们主要用2002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GDP 来衡量地区之间的差异水平。2002年,除西藏之外的30个省市区,东部11省市人均GDP为14080元,而中西部地区20省市区人均GDP 仅6268元,前者是后者的 2.25倍。其中,人均GDP最高的是上海,为33284.92元,最低的是贵州,人均GDP仅3075.32元,上海是贵州的10.7倍。②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来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2.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及其变化可以用人均GDP的标准差和加权变异系数来反映(见表1)。; 从反映地区间发展水平绝对差距的标准差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区的经济差距很大,并且逐渐扩大。从反映地区问发展水平相对差距的加权变异系数来看,除个别年份有波动外,也是一直呈扩大趋势。无论是人们的主观感受还是实际的数据结果都表明,我国的地区差距在扩大。;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导致了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地区发展差距与不平衡矛盾的加深,不仅经济整体效率的提高,而且还会引发社会动荡。; 因此,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政府财政安排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机制; 毕业论文 财政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

财经应用文请示范文

庭发〔2013〕1号签发人:×× ××法庭文件 ××法庭关于 与×××学院联合举行模拟法庭活动的请示 ××区法院: 因×××学院法律事务专业学生学习了《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和《民法》等一系列的实体法与程序法的法律理论知识,但由于该学院教室设备相对不完善、教师缺乏实际的庭审经验,学生对法庭审判工作了解的不够全面,缺乏对审判过程中的控制和组织能力、引导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的实践知识较为欠缺。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及其复杂的办案过程,得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官们的指导,充分 -1- 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理论与实战部门的实践经验相融合,使学生得到一次实际锻炼。为了通过法庭提供的有关案例的分析,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也为了加强我庭对外联系,增进与友好单位的友谊,储备更多优秀的人才。特请示如下: 恳请区法院同意我庭与×××学院举行联合模拟法庭的活动。妥否,请批复。 附件:1. ×××学院关于商洽联合举行模拟法庭活动的函 2. ××法庭关于召开商洽举行模拟法庭会议的通知 3. ××法庭关于联合举行模拟法庭的会议记录 4. ×××学院法律事务专业学生实习调查 5. ×××学院模拟法庭设备明细表 6. ×××学院模拟法庭活动策划 ××法庭(公章) 2013年1月8日 抄送:×政办。 财经应用文写作练习资料 经济应用文写作(本科)课程2014年1月9日上午8点30分至10点30分期末考试题型与分值分配: 闭卷,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2.。 3.。4.。5.。 二、填空题(每个空白1分,共10分。)1.。2.。 3.。4.。5.。6.。7.。8.。9.。10.。 三、判断题(打“√”或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 四、简答题(3个小题。共10分。)1.。2.。3.。 五、改错题(修改5处共10分。)1.。2.。3.。4.。5.。 六、给材料写作题(根据所给材料写2份经济应用文,每小题25分,共50分。) 给材料写作题的文种:通报、请示、函、合同、起诉状 补充提示:①注意:原来16页资料漏掉了第4章第1节党政公文(格式)概述内容,在此请大家增加复习该节。②注意:以下标红色的地方与原稿略有不同处,要么是直接删掉了原来的话(仅留序号),要么是对原稿的直接修改。同学们不用重复打印,只需在原来16页的那份上直接删掉或略改一些题,就行了。不必重复打印、浪费纸张。 第1章财经应用文写作理论:练习资料 一、财经应用文写作基础理论题(以一句话写出来,即可。反映重要的概念、观点。20

财经应用文写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财经应用文写作第二版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有头有身有尾 2. 标题显旨呼应显旨篇末显旨 3.客观合法朴实理性简练得体 二、是非题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三、简答题 1、财经应用文的体系构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P4-8 2.网络语境下,财经应用文写作有哪些新要求 P12 3、财经应用文常见的结尾方式?P8 第二章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汇报性、指导性、交流性 2、美、突、实 3、三分之一 4、印发份数 5、主旨 6、政策、形势、成果与需要 7、提示性、评论性、指示性 二、是非题 1、错 2、对 3、对 4、对 5、错

四、简答: 1、简报主体层次安排通常有哪三种方法P16。 2、简报和信息报道有何内在联系P15.。 3 如何理解简报材料的准确真实P15. 4、简报的编排格式有哪三种要素P18。 第三章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文件 2、标题、落款、正文 3、指导思想、计划事项、执行希望 4、主体部分 5、目标 6、指示、实际、任务 7、销售计划、依据、销售计划 二、是非题 1、错 2、对 3、对 4、错 四、简答: 1、计划、设想、打算、方案之间有何不同P26。 2.写作题,略 第四章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实事求是 2、标题、落款、正文 3、时间 4、基本情况、成绩和经验

5、指导性、客观性、专业性与政策性 6、总结经验、互通情况、鼓舞士气、加强管理 二、是非题 1、错 2、错 3、错 4、对 四、简答: 1、总结的正文结构有哪几种形式/P37-38 2.写作题,略 第五章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填空: 1、传播知识、指导消费、宣传企业 2、条款直述、图文并茂、自问自答 3、了解性能、掌握方法、养护知识、了解新知 4、商标、型号和货号、文种 二、是非题 1、对 2、错 3、对 4、对 三、简答: 略 恩德牌恩德饼干说明书 【批准文号】国食健字G2******* 【中文名称】恩德牌恩德饼干 【生产企业】青城市恩德安康食疗开发有限公司 【保健功能】调节血糖、改善胃肠道功能(润肠通便)【主要成分】每100g含:总黄酮1.7mg、粗多糖3.6g

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 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中 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国家财政的宏 观调控能力趋于弱化,"吃饭财政"难以为继的窘境。面对中国经济 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不足、投资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 形势及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须使我 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挥 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这就是"更加积极"或积极 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涵义。 其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 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成了新形势下扩大内需、开 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而作为结构调整 最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显然应在我国的结构优化和结构调整中, 发挥比以往更加积极的作用。此外,由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国有企业改革中下岗、失业人数增加,城市贫困问题的日渐显现等 原因,作为社会再分配唯一手段的财政政策,也必须在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至为关键的调节功能。这是市场机制和 其它政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形势的变化,紧迫的客观需要,使中 国的财政政策不能不走上前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其三,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中外的经济理论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大体 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如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其与之配套、至少实行了10年之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自60年代以来所奉行的扩张性财 政政策等,都具有这种政策特征和政策取向。而我国当前实施的积 极的财政政策,只是在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大方向下,根据变化了的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的财政政策浅析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的财政政策浅析 发表时间:2013-06-13T16:32:21.327Z 来源:《学术月刊》2013年5月供稿作者:刘琳琳田治威[导读] 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 刘琳琳田治威(刘琳琳: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海淀区 100083;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北京市海淀区 100085 )(田治威: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海淀区 100083) [摘要]财政政策是政府用以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新的宏观经济条件下,科学合理的运用好财政政策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结合相关经济理论以及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现实背景下,对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论述,并着重分析了现行财政政策在实际运行中有待改进的方面。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宏观经济财政政策经济发展政策优化[作者简介] 刘琳琳(1981-),女,山东人,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管理博士在读,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讲师,研究方向: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田治威(1958-),山西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导、教授,研究方向:林业财政政策与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图分类号] F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3)05-0049-02 一、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 (一)近年来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财政政策取向是与对应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均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必然以积极的政策措施为主,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保证社会就业率不受较大冲击。下表1显示了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情况。 资料来源:各年度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历年财政政策毫无例外全部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这也充分显示了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下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补充推动作用。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指向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本部分中,我们以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对此进行简要分析。报告中指出,最近几年来中央政府以财政投资的形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两年来新增投资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为1.26万亿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具体指向需以那些私人资本所无力或不愿进入的领域为主,从而起到补充社会投资失灵的作用。其中,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事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是财政政策通常指向的具体领域。 (三)近年来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成效最近几年来政府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经济形式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从效果上说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具体来看,金融危机后五年来我国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使得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基础建设都得到了长足进步。在“三农”工作领域,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共支出4.47万亿元,建立健全了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国民教育领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达到7.79万亿元,全面实现了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在自主创新领域,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达8729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8%;在社会保障领域,基本完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各项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至今已达到7.9亿人,等等。从这些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积极财政政策在当前不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所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我们知道,政府采取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往往不会只采取财政政策一种手段,而是通常要结合适当的货币政策一起实施。因此,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也必须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方面。下表2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基本情况。

论区域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一)

论区域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一)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离不开区域财政政策,它作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能够指导资源宏观配置,促进产业空间布局的实施和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这就需要发挥区域税收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区域投资政策等区域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关键词:区域税收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区域投资政策;区域财政政策;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离不开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政策又称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而制定的旨在促进资源在空间的优化配置、控制区域间差距过分扩大、以协调区域经济关系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的总和。政府制定和实施区域经济政策的目的,是纠正市场机制造成的国民经济空间结构的某些缺陷,以达到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两个相互关联的总目标。区域经济政策从其所采取的政策手段来看,它主要包括区域财政政策、区域金融政策、区域产业政策、区域外贸政策等。区域财政政策作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能从指导资源宏观配置、产业空间布局的实施、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等多方面发挥作用。本文就区域税收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区域投资政策等区域财政政策进行初步的探索,以就教于同行。 一、区域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家区域税收政策,是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央政府经常实施的一种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在某些特定区域,主要是在政府希望经济需要更快发展的区域,通过政府税收部门对全部企业或部分企业实行一定范围的税收减免,进而实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区域税收政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税收通过影响投资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它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调节主要是通过选择性税收政策来实现的,即有重点、有选择地运用优惠或限制性的税收措施来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某些突出问题,可以强烈地体现某一阶段政府的经济政策意图。正确运用税收政策可以对区域均衡发展起积极作用,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差别税收政策,限制发达区域的过度膨胀和鼓励落后区域的快速发展。 税收是调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它的主要职能是为特定区域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得他们能够尽快地担负起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由于国家区域税收政策并不会给制订有关政策的中央政府带来额外的财政负担,这种政策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中央政府财政能力较弱的国家往往成为最重要的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如果中央政府想要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或减缓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速度,就可以实施相应的税收政策,从各方面改善企业发展外部条件较差区域的投资环境。从这一点看,国家区域税收政策应是一项临时性的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很难成为象国家区域财政政策那样的具有长期性国家区域经济政策。 第一,不同的税收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和投资吸引力。一般说来,税收优惠宽一些,税负就轻,投资者的税后收益率高;反之,税收优惠严一些,投资者的税后收益率就要低一些。显然,要改善落后区域的投资环境,加快这些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央政府在统一税法的前提下,应当对经济发展落后区域尽可能多给一些税收优惠。如果在经济发达区域与落后区域之间实行同等优惠政策,这样会不利于落后区域的经济发展。如果出现相反的情形,前者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后者宽,对后者更是“雪上加霜”。税收政策在用于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调控时,主要是对不同的区域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在某些特定区域,主要是国家希望经济更快发展的区域,通过政府税务部门对全部或部分企业实行一定范围的税收减免,进而实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国家税收政策的主要职能是为特定区域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得它们能够尽快地担负起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职责。除了区域税收优惠外,同时还可以实行行业税收优惠。通过行业税收优惠落实对区域的优惠,扶持落后区域有关产业的发展,推进落后区域的经济发展。行业税收优惠相对于区域税收优惠而言,能在不破坏行业内市场公平竞争的条件下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同一行业实行相同税率,有利于公平竞

财经应用文写作试题及答案2

1. 公文中一般不采用的叙述方式是_____。 A)夹叙夹议 B)顺叙 C)倒叙 D)概述 2. “附件说明”指_______。 A)对文件进行的补充说明部分 B)对文件正文进行的补充说明部分 C)即文件的附注 D)对随文发送的文件或材料所作的简要说明 3. 报送报告适用于_______。 A)向上级提出工作建议或意见 B)向上级汇报全面工作 C)答复上级的询问情况 D)交送文件、物件 4. 应标识签发负责人姓名的文件一般是_____。 A)重要的请示 B)重要的通报 C)重要的会议文件 D)重要的通知 5. 联合行文的成文时间,以____为准。 A)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B)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C)发出的日期 D)会商的日期 6. 撰写请示,要求______。 A)主送一个主管的上级机关 B)主送上级机关的领导人 C)受双重领导的机关主送两个上级机关 D)主送主管的与有关的上级机关 7. 抄送机关指______。 A)收文机关 B)办理或答复收文的机关 C)需要了解收文内容的机关 D)必须送达的机关 8.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文种“议案”,其作者是____。 A)各级人民政府 B)各级人大的代表 C)各级政协的代表 D)各级政府领导 9. 下列选项词语全部表示“征询”的有:。 A)是否可行、妥否、当否、是否同意 B)蒙、承蒙、妥否、当否、是否同意 C)敬希、烦请、恳请、希望、要求 D)可行、不可行、希望、妥否 10. 不能抄送给下级机关的公文是_____。

A)请示 B)通报 C)意见 D)通知 11. 收到请示,应当_______。 A)根据事情大小或必要性来决定是否批复 B)根据紧急程度来决定是否批复 C)必须予以批复 D)根据单位领导的批办意见决定是否答复 12. 判定文件主送机关的依据是______。 A)机关级别层次的高低 B)是否对文件承担主办或答复的责任 C)是否具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 D)是否是本系统内的机关 13. 主送机关不能是_______。 A)受双重领导的任一领导机关 B)具有办理或答复收文责任的机关 C)仅需要了解收文内容的机关 D)不相隶属的机关 14. 传达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使用________。 A)公告 B)通告 C)通知 D)通报

财经应用文写作试题及答案.docx

1. 写请示必须______。 A)用“请示报告”这个文种 B)一文一事 C)注明办理期限 D)用“报告”这个文种 2. 文件的成文日期,指_______。 A)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B)文件用印日期 C)文件发出日期 D)领导人签署文件正本日期 3. 某同学在学习计划中写道:我在本学期内,除了课堂知识外,还要大量学习计算机 A)该同学学习热情高,应该予以鼓励 B)该学习计划脱离实际,难以实现,应当修改 C)学习计划是给教师看的,与实际无关 D)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4. 判定文件主送机关的依据是______。 A)机关级别层次的高低 B)是否对文件承担主办或答复的责任 C)是否具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 D)是否是本系统内的机关

5. “公告”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适用于______。 A)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B)公布社会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C)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 D)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 6. 应标识签发负责人姓名的文件一般是________。 A)上行文 B)平行文 C)下行文 D)越级行文 7. 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抄送______。 A)直接上级机关 B)其他下级机关 C)同级机关 D)业务主管机关 8. 签发人标识用于______。 A)所有的公文 B)上行文 C)平行文 D)下行文

9. 下列在请示中的结束语得体的是______。 A)以上事项,请尽快批准! B)以上所请,如有不同意见,请来函商量。 C)所请事关重大,不可延误,务必于本月10日前答复。 D)妥否,请批复。 10. 发文字号中的“序号”_____。 A)能编虚位、但不能加“第”字 B)不能编虚位、一般不加“第”字 C)不能编虚位、可以加“第”字 D)能编虚位、也能加“第”字 11. 记叙要素齐全的是下列哪组?。 A)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对话、情节 B)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写、对话 C)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D)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写、情节 12. 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使用______。 A)指示 B)批复 C)通知 D)通报

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什么最终版.doc

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什么?为什么? 答: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别是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理由: (一)通胀从本质上说是货币过多问题,所以治理通胀主要靠货币 政策。但当前物价上涨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征,光靠货币政策 手段是不够的,必须更加重视运用财政政策等手段,形成合力,共同管理好通胀预期 (二)当前物价上涨是流动性过剩、成本推动及输入型通胀等多种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征:食品价格上 涨较快;由水、电、燃料价格、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住房租 金价格等要素组成的居民居住类价格上涨较快。食品价格和房 价是这次物价上涨的两个大头,特别是食品价格成为物价上涨 的主要推手。在这种背景下,光靠货币政策手段是不够的,必 须更加重视发挥财政政策等手段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管理 好通胀预期。 (三)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说是货币过多问题,所以治理通胀主要靠 货币政策。但当前中国物价形势复杂,货币政策多是对流通中 的货币总量进行调节,对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通胀作用有限, 对当前结构性通胀的治理效果不佳。再者,货币政策主要作用 于货币供应量,进而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故政策传导上 存在一定的时滞。此外,货币政策各项工具的使用和效果都有 一定的局限性: (四)现阶段物价水平上升,通货膨胀,为了抑通胀而紧缩流通中 的货币量,进而导致投资减少,来控制总需求。 措施:

在目前情况下,要更加重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对于结构性通胀,长期来看,治理的关键在于: 1.调整产业结构, 2.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控制投资方向、赤字规模,能结构性地对需求予以调节; 4.通过鼓励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能结构性地改 善长期供给,促进经济增长; 5.通过直接的税收减免及价格补贴政策,也能增加短期供给。 6.对成本推动引发的通胀,治理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劳动生 产率,切断要素价格上升转化为大范围、持续物价上涨的 通道。因此,利用相关财税政策可直接促进技术进步和自 主创新,提高产能,增强企业消化要素成本上涨的能力, 促进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在源头上控制产品价格上 涨。 由于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很难解决结构性的问题,应对结构性通胀,财税政策因其针对性强和轻重可调节性而具有明显优势。对于因食品价格上涨过快而形成的结构性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可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来增加供给,改善供求关系,平抑价格上涨。关于我国经济财政政策的走势分析: (一)“控物价、稳需求、防风险”是经济工作的重点 1.控物价,就是要保证有效供给,特别是食品、煤、电、油、气、 运的供给,减缓输入型通胀压力,稳定通胀预期,防止出现全 面通胀。 1)一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增加农业生产补贴,完善 和落实对生活困难群众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贴。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取向的探讨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取向的探讨 【摘要】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也遭到重创。目前中央作出重大决定,要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本文在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财政政策变量进行分析,并结合研究结论对我国今后要采取的财政政策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经济形势多马经济增长模型财政政策 一、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从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到现在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在此环境下无法独善其身。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显现出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形势不容乐观。下面就GDP、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这几个指标具体分析一下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1、GDP (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7568358.html,/DRCNET.Channel.Web/。) 由图1可以看出,2008年我国经济依旧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前二个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这个速度是最快的。同时,往年偏快的经济增速到2008年减缓下来,GDP在2007年第二季度达到本轮经济扩张周期的峰值,此后连续五个季度出现回落。另外,2006年和2007年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较为平稳,特别是2007年GDP增长率在高位运行。2008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如果按照前两年的规律,第二季度应比第一季度增长速度快,但实际却出现了下降的态势,说明经济增长动力已经开始减弱;第三季度更是下降至9%,比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明显增大,这进一步说明中国经济开始走下降通道。 2、固定资产投资 虽然2008年GDP增长速度趋缓,但是投资仍然保持了过热的势头。2008年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7614.1亿元,同比增长26.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53365亿元,增长21.6%;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6546亿元,增长22.7%。2008年各累积月份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明显高于2007年,增长率也基本上比2007年高。 3、居民消费 (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7568358.html,/DRCNET.Channel.Web/。)

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财政政策建议

内容提要: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很大,而且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财政方面讲,就是要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通过财政对落后地区的“搏动”;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 [关键词]区域经济;地区经济差异;财政政策 一、地区经济差异的现状描述 地区①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地区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水平非均等化的现象。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进程以来,地区政策几经变化,从强调均衡发展,到60、70年代搞工厂内迁和“三线”建设,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实施地区不平衡发展战略,从总体上讲,地区经济差异呈扩大之势。 (一)地区经济差异衡量指标的选择 尽管有人认为gdp的增长并不一定能带来社会财富的增长,对gdp的追求会因注重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利益,而且追求总量的增长往往会忽视结构的平衡,但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高低,最终体现在综合产出水平或产出效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当中(张慕萍、程建国,2000)。多年来的研究表明,用人均gdp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排序,与同年份用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排定的顺序基本一致(周志文,2002)。此外,要缩小地区经济差异,落后地区必须要有一定量的gdp增长。因此,本文仍主要采用人均gdp?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差异的主要指标。 (二)地区经济差异的衡量 1.人均gdp.我们主要用2002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gdp来衡量地区之间的差异水平。2002年,除西藏之外的30个省市区,东部11省市人均gdp为14080元,而中西部地区20省市区人均gdp仅6268元,前者是后者的 2.25倍。其中,人均gdp最高的是上海,为33284.92元,最低的是贵州,人均gdp仅3075.32元,上海是贵州的10.7倍。②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来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2.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及其变化可以用人均gdp计算的标准差和加权变异系数来反映(见表1)。 从反映地区间发展水平绝对差距的标准差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区的经济差距很大,并且逐渐扩大。从反映地区问发展水平相对差距的加权变异系数来看,除个别年份有波动外,也是一直呈扩大趋势。无论是人们的主观感受还是实际的数据分析结果都表明,我国的地区差距在扩大。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导致了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地区发展差距与不平衡矛盾的加深,不仅影响经济整体效率的提高,而且还会引发社会动荡。 因此,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政府财政安排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机制 财政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作用来进行的。因此,简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财政制度对这些因素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投资、劳动和技术进步。 1.投资。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50%以上。我国过去25年的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增加、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促成的,投资增加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在1980年接近30%,2002年突破40%,2003年达43%(许小年,2004.),因而投资增加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人力资本的贡献。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能否步入高级化良性发展轨道,关键在于它是否拥有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