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病因病机、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的内容。

本指南适用于稳定型心绞痛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本指南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GB/T16751.1—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

GB/T16751.2—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for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Statistics” (Eleventh Revision) (2018, WHO) [ICD-11]

“2012 ACCF/AHA/ACP/AATS/PCNA/SCAI/STS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Ischemic Heart Disease”(2012,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3 ESC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2013, European Heart Journal)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诊断标准》(2018,中医杂志)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标准》(2018,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3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心绞痛

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最常见表现。稳定性心绞痛是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

3.2 胸痹(心痛)

因胸阳不振,阴寒、痰浊留踞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使气血痹阻,心失血养所致,以胸闷及发作性心胸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

3.3 心血瘀阻证

血行不畅,瘀血阻滞心脉,以胸闷心悸,心痛如刺,痛引肩背内臂,唇舌紫暗,脉细涩或结代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4 气滞血瘀证

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阻心脉,以心悸,胸闷心痛,胸胁胀满,唇舌紫暗,脉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5 痰浊闭阻证

痰浊阻痹心脉,血行不畅,以胸闷心痛,体胖多痰,身体困重,面色暗,舌淡紫,苔腻或滑,脉滑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6 寒凝心脉证

胸阳不振,寒邪凝滞,心脉痹阻,以恶寒畏冷,心胸闷痛、遇寒痛增、得温痛减,苔白,脉沉迟或沉紧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7 气虚血瘀证

心气虚弱,运血无力,心脉瘀阻,以心悸气短,胸闷心痛,精神疲倦,面色紫暗,舌淡紫,脉弱而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8 气阴两虚证

气阴两虚,心与心神失养,以心悸气短,神疲头晕,失眠多梦,颧红,舌红少苔,脉弱而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9 心肾阴虚证

心与肾的阴液亏虚,以心悸心烦,失眠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10 心肾阳虚证

心与肾的阳气亏虚,失却温运,以畏冷肢凉,心悸怔忡,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腰膝酸冷,舌淡紫,苔白滑,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4 流行病学特点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国际合作研究2017年发布的报道,冠心病是全球第一位的死亡原因[1]。全球冠心病患病人数估计为1.1亿,年龄标化平均患病率约为1.7%,因冠心病死亡人数估计为892万。而根据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中国人群冠心病死亡在总死亡中的比例由1990年的8.6%增加至2013年的15.2%;同期,冠心病死亡在所有心血管疾病死亡中的比例由29%增加至37%,已经成为我国六个省、直辖市/省级行政区成为首位死亡原因[2]。

5 诊断

5.1疾病诊断标准

参考国内外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指南[3-5],根据典型的发作特点和体征,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后缓解,结合年龄和存在的冠心病危险因素,除外其他疾病所致的心绞痛,即可诊断。发作不典型者,诊断要依靠观察硝酸甘油的疗效和发作时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的变化。未记录到症状发作时ECG 者,可行ECG负荷试验或动态ECG监测,如负荷试验出现ECG阳性变化或诱发心绞痛时亦有助于诊断。诊断困难者,可行放射性核素检查、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考虑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者,必须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5.2疾病分期

5.2.1发作期

发作期是指患者心绞痛症状由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其他因素诱发或加重,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疼痛性质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或伴濒死的恐惧感。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5.2.2缓解期

患者心绞痛发作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

5.3严重程度评估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病情可根据临床表现、负荷试验、左心室功能、心肌缺血成像、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估[2-5]。

6 病因病机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本病的发生与寒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等脏,以“阳微阴弦”为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心脉失养;标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等痹阻胸阳、阻滞心脉。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证候要素包括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痰浊证、气滞证、阳虚证、寒凝证等,主要证候要素组合包括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等[6,7]。

7 辨证论治

7.1发作期

心绞痛发作时,中医药干预能够缓解胸痛症状,改善心功能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等。一般可选用:①速效救心丸[8](证据级别: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用法:10~15 粒/次,舌下含服。

②复方丹参滴丸[9](证据级别: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

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法:5~10粒/次,舌下含服。

③麝香保心丸[10](证据级别: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治法:芳香温通,益气强心,适用于胸痛兼畏寒肢冷患者;用法:2~4粒/次,舌下含服。

④宽胸气雾剂[11-18](证据级别:B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治法:辛温通阳,理气止痛;用法:将瓶倒置,喷口对准口腔,喷2或3次。

7.2缓解期

7.2.1心血瘀阻证

临床表现:胸痛以固定性疼痛为特点,症见面色紫暗,肢体麻木,口唇紫暗或暗红。舌质暗红或紫暗,舌体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紫暗,脉涩或结代。

诊断:血瘀证候要素诊断及评分包括:①胸固定性痛(4分);②舌质紫暗或舌体有瘀斑瘀点(4分);③舌下静脉紫暗(3分);④面色紫暗(3分);⑤身体有瘀点或瘀斑(3分);⑥肢体麻木(2分);

⑦口唇紫暗或暗红(2分);⑧脉涩(2分)。得分相加≥8分即可诊断为心血瘀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冠心2号方[19-27](证据级别: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川芎10g、赤芍10g、红花10g、降香10g、丹参30g。

加减:若胸痛剧烈,畏寒肢冷,脉沉细或沉迟,阳虚血瘀者,可加蒲黄10g、延胡索15g、桂枝15g 或肉桂3g、细辛3g、高良姜10g、薤白10~15g等温通散寒之品(证据级别:D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若伴胸闷痰多、舌苔腻脉滑,痰瘀互结者,宜加涤痰汤[28-36](证据级别:C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南星5g、半夏9g、枳实9g、茯苓15g、橘红9g、石菖蒲6g、人参6g、竹茹6g、甘草6g,豁痰宣痹;若伴舌苔黄腻,痰瘀热互结者,宜加温胆汤[37](证据级别:C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枳壳10g、竹茹10g、陈皮10g、半夏9g、茯苓15g、甘草6~10g或小陷胸汤[38,39](证据级别:C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黄连9g、半夏9g、瓜蒌15g化裁。

中成药:

①注射用红花黄色素[40](证据级别: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用法:静脉滴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mg(每瓶装50mg),静脉缓慢滴注(滴速不高于30滴/分),每日一次;14天为一个疗程。

②血塞通软胶囊[41-45](证据级别:C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用法:口服,一次2粒,一日两次。

③冠心舒通胶囊[46](证据级别:B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口服,一次3粒,一日三次。

④地奥心血康软胶囊[47](证据级别:B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口服,一次1~2粒,一日三次,饭后服用。

⑤丹红注射液[48](证据级别:B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静脉注射,一次4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缓慢注射,一日1~2次;静脉滴注,一次2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一日1~2次;或遵医嘱。

⑥灯盏细辛注射液[49](证据级别:C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处方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肌内注射一次4ml,一日2~3次。静脉注射,一次20~40mL,—日1~2次,用0.9% 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

7.2.2气滞血瘀证

临床表现:胸痛以胸闷胀痛,多因情志不遂诱发为特点,症见善太息,脘腹两胁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舌紫或暗红,脉弦。

诊断:需同时满足气滞、血瘀证候要素诊断,单一证候要素得分相加≥8分即可诊断。气滞证候要素诊断及评分包括:①胸闷胀痛(多由情绪诱发)(3分);②急躁易怒(3分);③胁胀或胁痛(3分);

④脘痞(3分);⑤嗳气(2分);⑥口苦(2分);⑦舌暗红(2分);⑧脉弦(2分)。血瘀证候要素诊断及评分包括:①胸固定性痛(4分);②舌质紫暗或舌体有瘀斑瘀点(4分);③舌下静脉紫暗(3分);

④面色紫暗(3分);⑤身体有瘀点或瘀斑(3分);⑥肢体麻木(2分);⑦口唇紫暗或暗红(2分);⑧脉涩(2分)。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50](证据级别:B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牛膝9g、川芎5g、桔梗5g、赤芍6g、枳壳6g、甘草3g、柴胡3g。

加减:若胀闷显著,气滞明显者,可加用沉香3g;若胸痛显著,血瘀明显者,可加用失笑散[51-53](证据级别:C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蒲黄10g、五灵脂10g、延胡索10g、姜黄10g、郁金10g;若伴呃逆,胃气上逆者,可加用丁香6g、檀香10g;若心烦易怒、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气郁日久化热者,可加牡丹皮10g、栀子10g[54];若伴便秘、大肠积热者,可加用枳实10g、厚朴10g、桃仁10g(证据级别:D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

中成药:

①血府逐瘀胶囊[55](证据级别: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口服,一次6粒,一日2次。

②银丹心脑通软胶囊[56](证据级别:B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

③心可舒片[57](证据级别:C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④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58](证据级别:A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口服,一次3g,一日2次。

7.2.3痰浊闭阻证

临床表现:胸痛以胸闷痛为特点,症见痰多体胖,头晕多寐,身体困重,大便黏腻不爽。舌苔厚腻,脉滑。

诊断:痰浊证候要素诊断及评分包括:①胸闷通(3分);②痰多体胖(3分);③舌胖苔厚腻(3分);④大便粘腻(2分);⑤肢体沉重(2分);⑥头昏多寐(2分);⑦口黏不爽(2分);⑧脉滑(2分)。证候要素总得分≥8分即可诊断。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59](证据级别:B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瓜蒌15g、薤白15g、半夏9g、白酒30~60ml。

加减:若气塞、气短、咳逆、小便不利,痰饮内阻者,可用茯苓杏仁甘草汤(证据级别:D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茯苓15g、杏仁10g、甘草3g;若气塞、气短、心下痞满,气滞明显者,可用橘枳姜汤[60](证据级别:D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橘皮20g、枳实9g、生姜15g;若伴痰黏稠色黄,苔黄腻,脉滑数,痰热互结者,可用小陷胸汤[61](证据级别:B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黄连6g、半夏12g、瓜蒌20g或黄连温胆汤[62-78](证据级别:C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黄连6~10g、枳壳10g、竹茹10g、陈皮10g、半夏9g、茯苓15g、甘草6~10g)。若饭后心绞痛发作者,可加陈皮10g、炒白术10g[79]等健脾化痰之品(证据级别:C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

中成药:

①痰瘀互结证患者,可选用丹蒌片[80](证据级别:C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

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饭后服用。

7.2.4寒凝心脉证

临床表现:胸痛以卒然心痛如绞,感寒痛甚为特点,症见形寒肢冷,冷汗自出,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苔薄白,脉沉紧。

诊断:寒凝证候要素及评分包括:①胸痛遇寒而发(4分);②肢冷拘挛(3分);③腰骶寒冷(3分);④腹部冷痛(3分);⑤舌青暗或紫(3分);⑥面色苍白(2分);⑦面色青(2分);⑧脉沉或迟(2分)。证候要素总得分≥8分即可诊断。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痹。

方药:宽胸丸[81](证据级别:D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荜茇3g、高良姜6g、细辛3g。

中成药:

①冠心苏合丸[82-86](证据级别: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含服或吞服,一次2粒,一日1-3次。

7.2.5气虚血瘀证

临床表现:胸痛以胸痛胸闷、劳则诱发为特点,症见气短乏力,身倦懒言,心悸自汗,面色淡白或晦暗。舌胖淡暗,脉沉涩。

诊断:需同时满足气虚、血瘀证候要素诊断,单一证候要素得分相加≥8分即可诊断。气虚证候要素诊断及评分包括:①胸闷或胸痛劳则诱发(4分);②神疲(3分);③乏力(3分);④气短(3分);

⑤自汗(3分);⑥脉弱(2分);⑦舌淡胖或有齿痕(2分);⑧心悸(1分)。血瘀证候要素诊断及评分包括:①胸固定性痛(4分);②舌质紫暗或舌体有瘀斑瘀点(4分);③舌下静脉紫暗(3分);④面色紫暗(3分);⑤身体有瘀点或瘀斑(3分);⑥肢体麻木(2分);⑦口唇紫暗或暗红(2分);⑧脉涩(2分)。

治法:益气活血,补虚止痛。

方药:八珍汤加味[87,88](证据级别:C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党参20g、白术10g、茯苓20g、甘草10g、当归10g、生地黄15~20g、赤芍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30g。

加减:若气不上接、乏力较甚,气虚明显者,可加升陷汤[89,90](证据级别: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黄芪20g、知母10g、柴胡10g、桔梗10g、升麻8~10g;若胸胀痛,心中气塞,短气,气滞明显者,可加用橘枳姜汤[60](证据级别:D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橘皮20g、枳实9g、生姜15g;若伴痰多体胖,身体困重,兼有痰浊者,可加瓜蒌薤白半夏汤[59](证据级别:B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瓜蒌15g、薤白15g、半夏9g、白酒30~60ml;若伴痰黏稠色黄,苔黄腻,脉滑数,兼有痰热者,加小陷胸汤[61](证据级别:B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黄连6g、半夏9g、瓜蒌15g;若伴口干多饮,舌红脉数,兼有瘀热者,加牡丹皮10g、丹参30g、姜黄10g、赤芍15g等(证据级别:D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

中成药:

①通心络胶囊[91](证据级别:B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

②脑心通胶囊[92](证据级别:B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③养心氏片[93](证据级别:C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口服,一次4-6片〔规格为薄膜衣片每片重0.3g或糖衣片(片心重0.3g)〕;一次2-3片〔规格为薄膜衣片每片重0.6g〕,一日3次。

④麝香通心滴丸[94](证据级别:B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口服,一次2丸,一日3次。

⑤血栓心脉宁片[95](证据级别:C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⑥愈心痛胶囊[96-98](证据级别:B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⑦参桂胶囊[99-101](证据级别:B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7.2.6气阴两虚证

临床表现:胸痛以胸闷隐痛、遇劳则甚为特点,症见气短口干,心悸倦怠,眩晕失眠,自汗盗汗。舌胖嫩红少津,脉细弱无力。

诊断:需同时满足气虚、阴虚证候要素诊断,单一证候要素得分相加≥8分即可诊断。气虚证候要素诊断及评分包括:①胸闷或胸痛劳则诱发(4分);②神疲(3分);③乏力(3分);④气短(3分);

⑤自汗(3分);⑥脉弱(2分);⑦舌淡胖或有齿痕(2分);⑧心悸(1分)。阴虚证候要素诊断及评分包括:①胸隐痛(3分);②五心烦热(3分);③舌红苔少(3分);④盗汗(3分);⑤目干(2分);

⑥失眠(2分);⑦脉细(2分);⑧口干不欲饮(2分)。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生脉散加味[102](证据级别:D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党参20g、麦冬10g、五味子2~6g、黄芪20g、炒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10g。

加减:若伴纳呆、失眠,心脾两虚者,可加用茯神15~20g、半夏曲6~8g健脾和胃,柏子仁10~15g、酸枣仁20g养心安神(气阴两虚证-汤剂加减法证据级别:D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若兼见舌体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紫暗,兼有血瘀者,加用冠心2号方[19-27](证据级别: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

中成药:

①灯盏生脉胶囊[103](证据级别: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②若患者兼见心悸怔忡可选用参松养心胶囊[104](证据级别: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

③通脉养心丸[105](证据级别:B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口服,一次40丸,一次1~2次。

④养心生脉颗粒[106,107](证据级别:C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温开水冲服。

⑤生脉注射液[108](证据级别:B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静脉滴注:一次20~6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或遵医嘱。

7.2.7心肾阴虚证

临床表现:胸痛以疼痛时作时止为特点,症见腰膝酸软,心悸失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诊断:阴虚证候要素诊断及评分包括:①胸隐痛(3分);②五心烦热(3分);③舌红苔少(3分);

④盗汗(3分);⑤目干(2分);⑥失眠(2分);⑦脉细(2分);⑧口干不欲饮(2分)。证候要素总得分≥8分即可诊断

治法: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方药:左归饮[109](证据级别:D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熟地黄9~30g、山药6g、枸杞子6g、炙甘草3g、茯苓4.5g、山茱萸3~6g。

加减:若心烦不寐,舌尖红少津者,可加用酸枣仁汤[110](证据级别:C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酸枣仁20g、川芎10g、知母10g、茯苓20g、甘草6~10g或黄连阿胶汤[111-113](证据级别:C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黄连6~10g、阿胶3~5g、黄芩6~10g、白芍10g、鸡子黄1枚;若伴畏寒肢冷、自汗盗汗,阴阳两虚者,可加用二仙汤(证据级别:D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仙茅10g、仙灵脾10g;若舌体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紫暗,兼有血瘀者,加冠心2号方[16-27](证据级别: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

中成药:

①心元胶囊[114](证据级别:B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②天王补心丹[115-117](证据级别:C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7.2.8心肾阳虚证

临床表现:胸痛以胸闷痛,遇寒加重为特点,症见畏寒肢冷,心悸怔忡,自汗神倦,面色晄白,便溏,肢体浮肿。舌淡胖,苔白,脉沉迟。

诊断:阳虚证候要素及评分包括:①胸憋闷或闷痛(4分);②畏寒肢冷(3分);③动则喘憋(3分);④大便溏稀(2分);⑤夜尿频多(2分);⑥脘腹腰冷(2分);⑦舌淡胖润(2分);⑧脉沉(2分)。证候要素总得分≥8分即可诊断。

治法:补益阳气,温振心阳。

方药:参附汤合右归饮[118](证据级别:D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人参(生晒参/红参10g)、附子3~9g、桂枝(肉桂1~5g)、熟地黄9~15g、山茱萸3g、山药6g、枸杞子6g、杜仲6g)。

加减:若伴喘促、心悸、浮肿,兼水饮凌心射肺者,可用真武汤[119](证据级别:B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茯苓20g、白术10g、白芍10g、附子3~6g、生姜6g;若伴痰多胸闷,兼有痰浊者,可加瓜蒌薤白半夏汤(证据级别:B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若舌体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紫暗,兼见血瘀者,加用冠心2号方(证据级别: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若憋喘明显,夜间不能平卧,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120](证据级别:D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葶苈子10g、大枣15g,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中成药:

①参附注射液[121](证据级别:B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静脉滴注一次20~10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静脉推注:一次5~2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使用)。

8 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之一,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可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122]。根据传统针灸理论以及现代针灸研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针灸治疗可选用主穴:内关穴[123](证据级别:B;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膻中[124-132](证据级别:B;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

9 心脏康复

在心脏康复的全程管理过程中,推荐在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戒烟处方和药物处方基础上结合针灸,传统功法,包括太极拳[133](证据级别:B;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八段锦[134](证据级别:B;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等中医特色方法,帮助患者恢复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10 预防调摄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合理预防调摄方法,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延缓疾病进展方面可发挥一定作用。具体方法包括调摄精神,避免情绪波动;避免受寒,生活起居规律;劳逸结合,坚持适当活动;饮食清淡,低盐低脂,食勿过饱,保持大便通畅等。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诊断标准

A.1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诊断标准[135]

注:评分方法:1)单一证候要素得分相加≥8分即可诊断;2)各个证候要素得分8~12分为轻度;13~16分为中度;17~23分为重

度;3)证候要素之间可进行组合,如同时符合证候要素气虚、血瘀的诊断即可诊断为气虚血瘀证。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证据质量分级及推荐意见强度

B.1 GRADE证据质量分级及定义

本指南采用2004年制订的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和评价(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标准[136]进行证据质量分级。

表 B.1 GRADE证据质量分级及定义

质量等级定义

高(A)非常确信观察值接近真实值,进一步研究不大可能改变该观察值的可信度。

中(B)对观察值有中等强度信息:真实值有可能接近观察值,但仍存在两者不同的可能

性,进一步研究可能改变观察值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观察值的结果。

低(C)对观察值的确信程度有限:真实值可能与观察值差别很大,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

改变观察值的可信度,且很可能改变该观察值的结果。

极低(D)对观察值几乎没有信息:真实值很可能与观察值不同,真实值可能与观察值有很

大差别,观察值的结果很不确定。

B.2 推荐意见强度的定义

本指南推荐强度标准综合临床试验、中医古籍、医保目录、中国药典等标准化文件形成证据,结合临床专家调研结果、药品说明书信息、患者偏好与价值观以及相关经济学分析数据,由名义组会议专家综合权衡后作出推荐强度。

表 B.2推荐意见强度的定义

强弱推荐使用定义

强推荐使用对于临床医生,多数医生会选择使用该推荐意见;对于患者,绝大多数患者会采

纳推荐意见,只有少数不会;对于政策制定者,大多数情况会采纳推荐意见作为

政策。

弱推荐使用对于临床医生,应认识到不同患者有各自适合的方案,需要帮助每个患者做出体

现其价值观和意愿的决定;对于患者,大多数患者会采纳推荐意见,但仍有不少

患者不采用;对于政策制定者,制定政策需要实质性讨论,并需要众多利益相关

参与。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编号:SATCM-2019-XX(XXX) 编制说明 提出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归口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项目工作组成员:王阶孙建宁何丽云 毛静远朱明军刘中勇刘红旭林谦 黄力衷敬柏李军姚魁武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编制组 二〇一九年九月

目录 一、背景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任务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任务参加单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专家委员会及工作组..............................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指南指导委员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方法学专家..................................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疾病领域专家委员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主要起草人..................................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系统评价组..................................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秘书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主要工作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启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起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组织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利益冲突声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确定临床问题和临床问题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证据收集与质量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指南推荐意见形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指导委员会修改................................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指南质量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8.形成指南草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征求意见....................................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审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技术内容的确认方法与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总体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内容分解....................................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主要方法与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定义临床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0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共识

2010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共识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包括明确诊断的无心绞痛症状冠心病患者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稳定性心绞痛需要满足以下标准:近60天内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诱因或缓解方式没有变化;无近期心肌损伤的证据。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指有明确的心肌梗死病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患者及冠状动脉造影或无创检查证实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有确切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有关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的内容,请参见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1]。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管理包括危险评估和二级预防的内容,二级预防的首要目标是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从而延长寿命;第二个目标是减轻心绞痛症状,减少缺血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对于所有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应建立合理的慢性病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这要求各地卫生系统、保健机构、医院和完整的保健实施系统通力合作;通过电话、网络、门诊等多个途径,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交互的网络管理平台,纳入所有管辖患者。管理的内容包括冠心病康复的各个方面:定期评估和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饮食教育、运动等生活方式调节及精神神经因素调节等)、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判断何时需要进行pci和cabg等。通过这样的管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再次住院率,控制或延缓冠心病进展,减少冠心病并发症,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控制心肌缺血/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共识将就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如生活方式的改善、危险因素的控制、运动康复、心肌缺血/心绞痛症状控制及精神心理康复等方面的内容作重点介绍。 1 稳定性冠心病的危险评估 稳定性冠心病的危险评估应根据临床评估、左心室功能、负荷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1 临床评估 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可为预后提供重要信息;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和诱发心绞痛发作的活动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是主要的预后因子。有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者预后不良。心电图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左室肥厚、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分支阻滞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也增高。 1.2 负荷试验 根据运动时间、st段压低程度和运动中出现心绞痛的程度可以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duke活动平板评分=运动时间(min)-5×st段下降 (mm)-(4×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指南

美国医师学会(ACP)发布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无症状冠心病的一级治疗指南 美国医师学会(ACP)最近了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治疗和随访的指南,这份指南总结了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更新指南中的相关建议,强调了那些对一级医疗机构医师最重要的建议。该指南涉及了既往6个月中无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或血运重建的有症状病人的治疗和随访,还涉及了根据病史、心电图有陈旧心肌梗死证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无创性检查结果异常而确诊或疑诊冠心病的无症状病人。 这份指南的目标读者是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所有医师。该指南不适合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因为这些病人有中重度急性冠脉事件的近期风险。 该指南证据级别同ACC/AHA的规定:A级建议基于有大量病人的多项随机临床试验;B级建议基于只有少量病人的有限数量随机临床试验、非随机研究或观察性登记的认真分析的证据;C级建议基于专家共识意见。 药物治疗 治疗概述 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有2个主要目标。首要目标是预防心肌梗死(MI)和死亡,从而延长寿命。第二个目标是减轻心绞痛症状,减少缺血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最优先考虑选用以预防死亡为目标的治疗。当2种不同治疗能同样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时,建议采用预防死亡效果更好的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所有急性和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病人,无论有无症状,只要没有禁忌证,都要常规使用阿司匹林(75~325 mg/d)治疗。在剂量低于75mg/d时,治疗益处降低。氯吡格雷最好只用于不能服用阿司匹林者。 β受体阻滞剂 用于梗死后病人的二级预防时可减少心脏事件,用于高血压病人时也可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强烈建议用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初始治疗,糖尿病不是禁忌证。 降脂药物 许多临床试验都证实,确诊冠心病(CAD)者使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药物可减少不良缺血事件。确诊CAD者,包括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即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只有轻中度升高,也要建议使用他汀类进行降脂治疗。

中医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作者:蔡天亮周婷谢鑫张泉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07期 【摘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是当今世界心血管领域的重要疾病之一。本文通过中医对此症内服中药、中医外治等的疗法和疗效的总结和探讨,希望对临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更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内治法;外治法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7..02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是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1]。其在祖国医学上归于“胸痹” “心胃病”“胸痛”“真心痛” “厥心痛”等范畴[2]。西医在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上多用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方法,但其长期应用有损伤肝功能、降低血小板数量、增加出血风险等副作用。通过研究发现,中医在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上,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3],而且临床疗效相当好,现根据最近几年中医研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进展做一下总结。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和年迈体虚等有关。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对“阳微阴弦”的记叙,既是对脉象的描述,更是对胸痹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指出胸痹乃“本虚标实”之证[4]。 2 中医的治疗 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多从虚、瘀、郁、痰立论,以梳理气机、活血化瘀、泄濁豁痰、补益阴阳为治疗大法[5]。中医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疾病发展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6]现对其综述如下。 3 中医内治法 3.1 中药治疗 陈建兴[7]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温胆汤治疗本症,临床效果较好,与对照组相比较,使用本疗法的治疗组患者症状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患者血脂指标水平也有显著的改善。付永铎[8]结合常规的西医治疗,用黄芪保心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痛苦,临床疗效优于单一西药治疗。王皓霖等[9]使用化痰祛瘀汤治疗中医分类

ACCAHA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修订版

.~ ACC/AHA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2007年修订版) 1. 引言 1.1. 委员会的组成与资料审查 组成ACC/AHA实用指南工作组的目的,是为了就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做出建议。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美国的头号死亡原因。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和与之密切相关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infarction,NSTEMI)则是本病非常常见的形式。 本委员会成员通过计算机检索2002年以来的英文文献,并且辅以手工检索,复习和编辑了所有公开发表的报告。对某一问题特殊研究的具体情况,予以必要叙述,并且列表展示具体数据。本指南中提出的建议,主要是依据这些已经发表的资料。若资料是来自多中心大规模临床随机试验,则证据的权重序位列为最高(A)到最低(C)。对UA/NSTEMI患者某一诊断性操作或具体治疗或介入治疗适应证的最终建议,总结了资料和专家们的意见。有关建议分类和证据级别的制定原则与ACC/AHA的一贯方式相同,没有新的变化。 本指南编写委员会由著名专家组成,分别来自代表美国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ACP)的一般内科学领域,来自代表美国家庭医师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AAFP)的家庭医学领域,来自代表美国急诊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ans,ACEP)的急诊医学领域,来自代表胸腔外科医师学会(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STS)的胸腔外科领域,来自心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学会(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和Interventions,SCAI)的心脏介入专家,一般和重症监护心脏病学领域,以及来自无创检查、心脏病预防医学、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tion,PCI)和心血管外科这些高度专业化领域的知名专家。无论是学术机构还是私人医疗机构,均有代表参加。该指南得到ACC和AHA任命的2名外部评阅者的评阅。 1.2. 本指南2002版发表以来的变化. 本编写委员会参考了2002年以来发表的资料,并根据大的临床试验结果对建议进行了修订。对上一版指南进行重新编写,力图反映这些进展。重点放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急性早期医疗评估,避免患者自我处理导致的延误,加快在急诊科进行诊断和分诊。已经涌现出新的影像检查(心脏磁共振成像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可 以作为某些患者的诊断手段。肌钙蛋白已经成为心脏坏死的主要生化标志物,可以再次证实NSTEMI,并且改变了其人口统计学和预后。目前B型脑钠肽(BNP)可以作为生化标志物的补充,可能有助于风险评估。临床试验的资料进一步支持在高危UA/NSTEMI患者(通过肌钙蛋白阳性或正式风险评分来确定)采用早期有创治疗策略。相反,这种治疗策略在低危女性不能受益并且可能有害,因此建议采用早期保守治疗策略。两种新的抗凝药物—磺达肝睽钠和比伐卢定已经经过临床试验的良好检验,并且建议应用于某些特殊情况作为替代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可供选择的药物。目前更加有力地支持应用噻吩并吡啶类药物(主要是氯吡格雷),包括选择大负荷剂量、早期(上游)应用和长期应用(尤其是置入药物洗脱支架之后)。如何最佳整合应用噻吩并吡啶类药物和静脉糖蛋白IIb/III受体拮抗剂,在UA/NSTEMI治疗的早期(包括心脏导管检查)提供最佳的抗血小板治疗,是一个热点问题并且仍然面临着挑战。本版指南融入了有关 UA/NSTEMI患者的PCI和二级预防的最新资料。有关特殊患者的详细讨论认识到对有多种特征的患者强调需要进行诊断与治疗的特殊考虑。还要强调治疗过程是患者结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进展还强调了理论与治疗上的重要不足,通过研究和临床应用,这些应当能够促进在 UA/NSTEMI方面的不断进步。.

稳定型心绞痛诊疗规范

稳定型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当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的需要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可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并伴有代谢产物的堆积 (乳酸、丙酮酸、磷酸等)刺激神经发生疼痛,缺血时伴有心脏收缩功能的障碍出现憋气等症状,同时会导致心脏电活动不稳定发生心律失常。一部分病人由于病变炎症活动加居导致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不稳定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稳定型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 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间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性质:常为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胸闷等。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和刀扎,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病人不自觉停止原来活动。 3.持续时间:一般2~5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 4.诱因: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可在2~5分钟内缓解。 【诊断要点】 1.病史询问,有或无上述表现; 2.体格检查,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有时出现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多为乳头肌缺血功能失调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第二心音可有逆分裂或出现交替脉; 3.实验室检查了解冠心病危险因素:空腹血糖、血脂检查,必要时查糖耐量。了解贫血、甲状腺功能。胸痛明显者,查血肌钙蛋白、肌酸激酶; 4.心电图: (1)静息心电图:静息心电图多正常,静息心电图可表现出冠心病的迹象,如陈旧性心肌梗死或异常复极。 (2)发作时的心电图:大多数病人相邻的二个导联ST段压低(水平型或下斜型),发作时记录的心电图正常也并不罕见,不应该排除心肌缺血诊断。胸痛同时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早搏或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 (3)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持续性地检测心电的变化,用于评价症状和心电的关系,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要低于运动试验,但可以显示运动没有诱发的自发心肌缺血。

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诊疗指南

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心绞痛是心肌暂时性供氧和需氧之间失平衡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所致,表现为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率、性质和诱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心绞痛症状也可发生于瓣膜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和未控制的高血压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等患者。冠状动脉痉挛、微血管病变以及某些非心脏性疾病也可引起类似心绞痛的症状,临床上需注意鉴别。 【临床表现】 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部位:常位于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咽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左手指侧,以及其他部位。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②性质常呈紧缩感、绞窄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诉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 ③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④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发作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有关,停下休息即可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在2~5分钟内迅速缓解。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时,疼痛发作的诱因、次数、

程度、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一般在较长时间内(>3个月)大致不变。 【诊断要点】 1.病史询问有或无上述症状出现。 2.体格检查常无明显异常,心绞痛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有时可闻及第四心音、第三心音或奔马律,或出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逆分裂,偶闻双肺底啰音。体检尚能发现其他相关情况,如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也可发现高血压、肥胖、脂质代谢障碍所致的黄色瘤等危险因素,颈动脉杂音或周围血管病变。 3.实验室检查了解冠心病危险因素:空腹血糖、血脂检查,必要时检查糖耐量。了解贫血、甲状腺功能。胸痛较明显患者,查血肌钙蛋白、肌酸激酶。 4.心电图及运动试验静息心电图通常正常。当胸痛伴ST-T波改变符合心肌缺血时,有助于心绞痛诊断。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时,如出现与症状相一致的ST-T 波改变时,对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极量或亚极量运动试验(平板或踏车)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可进行危险分层。 5.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静脉推注或滴注药物行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主要表现为

第3节 稳定型心绞痛

第三节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 stable angina pectoris)也称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疼痛消失。疼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至数月内无明显变化。 【发病机制】 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存在固定狭窄或部分闭塞的基础上发生需氧量的增加。当冠脉狭窄或部分闭塞时,其扩张性减弱,皿流量减少,对心肌的供血量相对比较固定,如心肌的血液供应减低到尚能应付心脏平时的需要,则休息时可无症状。在劳力、情绪激动、饱食、受寒等情况下,一旦心脏负荷突然增加,使心率增快、心肌张力和心肌收缩力增加等而致心肌氧耗量增加,而冠状动脉的供血却不能相应地增加以满足心肌对血液的需求时,即可引起心绞痛。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1、2或3支冠脉管腔直径减少>70%的病变者分别各占25%左右,5%~10%有左冠脉主干狭窄,其余约15%患者无显著狭窄。后者提示患者的心肌血供和氧供不足,可能是冠脉痉挛、冠脉循环的小动脉病变、血红蛋白和氧的离解异常、交感神经过度活动、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或心肌代谢异常等所致。患者在心绞痛发作之前,常有血压增高、心率增快、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压增高的变化,反映心脏和肺的顺应性减低。发作时可有左心室收缩力和收缩速度降低、射血速度减慢、左心室收缩压下降、心搏量和心排血量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和血容量增加等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变化。左心室壁可呈收缩不协调或部分心室壁有收缩减弱的现象。 【临床表现】 (一)症状 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力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为: 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像针刺或刀扎样锐性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有些患者仅觉胸闷不适而非胸痛。发作时,患者往往被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 诱因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诱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疼痛多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在劳累之后。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条件下重复发生,但有时同样的劳力只在早晨而不在下午引起心绞痛,提示与晨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等昼夜节律变化有关。 4.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达到一定程度后持续一段时间,然后逐渐消失,心绞痛一般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多为3—5分钟,很少超过半小时。 5.缓解方式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 (二)体征 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 有时出现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是乳头肌缺血以致功能失调 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 【辅助检查】

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

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 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 一、引言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napectoris)是一种常见并可致残的疾患。近些年,由于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学得到阐明,因而在其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有关稳定型心绞痛最佳的检查与治疗,尚无一个统一方案。而且,尚未经过象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这样大规模临床随机试验的检验。因此,尽管在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法来改善症状方面取得了进步,但是,仍相对缺乏其预后方面的资料。 有鉴于此,本工作组广泛搜集专家们的意见,不但从治疗的有效性的安全性方面,而且还从资源和费用的可能性方面,就稳定性心绞痛的现代治疗,尽可能达成共识。 二、定义与病理生理 Heberden在1772年引入了"心绞痛"(anginapectoris)的概念,其特征是一种与活动明显有关的胸部"绞榨和焦虑感(asenseofstranglingandanxiety)"的综合征。他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它是心源性的。但是几年之后,其他人对有这些症状的病人尸检后证实,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疾病所致。目前已普遍将此综合征归咎于心肌缺血,但是,食管、肺或胸壁的疾患也可以引起类似症状。在本工作组的这篇报告中,"心绞痛"用于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缺血所引起的胸部不适,但是,已经知道心绞痛还有一些其它的重要原因,如主动脉狭窄、肥厚性心肌病,这些均不可忽视。 若心绞痛症状发生有数周内且无严重变化,则视为稳定。心绞痛症状典型发生在心肌氧耗增加时。然而,即使是在稳定性心绞痛,症状随时可以有相当大变化,取决于诸如环境间谍和情绪状态等因素。 若原心绞痛症状无任何原因地突然恶化,或新发的心绞痛发生在活动量较小或静息状态时,则视为不稳定。这种类型的心绞痛往往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随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有关。冠状动脉张力增加,即痉挛,是有些病例的重要因素。 许多表现心绞痛的病人其症状与上述不同。例如,近几周内可以出现新发症状,但是没有恶化。病理上,它们可以具有稳定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特征,其预后介于两者之间。 若心绞痛自发地发生,同时伴有心电图上ST段抬高,则视为变异型心绞痛,即Prinzmetal型心绞痛。这往往是由于冠状动脉张力增加即痉孪所致,因而称为血管痉孪性心绞痛。 X综合征是指没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其它冠状动脉器质性病变,但是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例如心电图上ST段下移)的心绞痛综合征。但是,可以有"小血管病变(smallvesseldisease)"。心绞痛发生在心肌灌注与心肌需求平衡失调时,其病理基础几乎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通常认为,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 脏因体力活动式应激代谢需要时,冠状动脉腔径狭窄至少为50%-70%。但是,狭窄严重程度不仅取决于腔径的减小,还取决于狭窄的长度和狭窄病变的数目。此外,狭窄尤其的偏心性狭窄的腔径并非固定不变,并且可以因为局部平测定肌的收缩与舒张收起冠状动脉张力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可以是对释放各种激素和神经性刺激的一种反应。冠状动脉痉挛极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安徽省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2015年版) 一、我国冠心病的现状(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 (一)患病率: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地区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为15.9‰,农村地区为4.8‰,城乡合计为7.7‰,较2003年第三次调查结果大幅度升高。 (二)冠心病死亡率:2002~2011年冠心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三)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2002~2011年急性心梗死亡率呈上升态势,2005年起,农村急性心梗死亡率快速上升,至2011年已连续3年超过城市,无论城市、农村,男性或女性,急性心梗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四)冠心病住院情况及费用:2012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出院数为504.74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29.52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次均住院费用为16802.4元,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为5.78%。 (五)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数据(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质控中心数据):根据原卫生部规定,2009年起安徽省实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 2009年3827例、2010年5372例、2011年7022例、2012年8668例、2013年10137例、2014年11814例,数据显示冠心病介入治疗年手术例数逐年增加,由

此推断安徽省冠心病的发病率与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是一致的,冠心病规范化防治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毋庸置疑。 86681013711814537238277022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例数 二、冠心病的定义及分类: (一)冠心病定义: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 (二)冠心病分类: 按照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表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可将本病归类为以下五种:1.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冠心病;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近年来,从提高诊治效果和降低死亡率出发,临床上提出两种综合征的分类:⑴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冠

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门诊) (试行))

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门诊) (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分级为I级或II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的门诊患者。 一、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应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痹心痛病(TCD编码:BNX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ICD-IO编码:I20.805),且心绞痛分级为I级或II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1995年)。 (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3)心绞痛分级标准:参照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胸痹心痛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胸痹心痛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常见证候: 心痛发作期: 寒凝血瘀证 气滞血瘀证 心痛缓解期: 气虚血瘀证

气滞血瘀证 痰阻血瘀证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008)。 l.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且心绞痛分级为I级或II级者。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 患者病情平稳,适合在门诊治疗。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I级或II级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门诊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或者相关专科定期随诊,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五)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六)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 肝功能(ALT、AST)、肾功能(BUN、Crea)、血脂(TC、TG)、血糖、电解质; (3)血压、脉搏、心率 (4)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凝血功能检查、胸部X片、甲状腺功能、B型钠尿肽(BNP),超敏CRP,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24小时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冠脉CTA,经颅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静息心肌核素显像+负荷心肌核素显像、腹部超声等。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doc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撰写组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马虹沈潞华高润霖戚文航霍勇 专家组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马长生马虹马爱群方全方圻张运沈卫峰沈潞华陈在嘉陈纪林 林曙光范维琥柯元南胡大一赵水平徐成斌诸骏仁郭静萱顾复生高润霖 戚文航黄岚黄峻黄从新黄德嘉傅向华曾定尹葛均波韩雅玲霍勇(一)——诊断和危险分层评价 我国首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日前发布。该指南制定目的是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在一般情况下适于大多数患者的慢性心绞痛诊疗策略,消除目前临床上的一些误区,规范相关的诊疗和预防。本报摘选指南主要内容并连载刊登。 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心绞痛发作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者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对胸痛患者,应根据其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疼痛特点估计冠心病可能性,并依据其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无创检查和有创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及危险分层评价。 病史及体格检查 医师需详细了解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等特征,同时还应了解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情况,如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心绞痛严重度分级参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严重度分级。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体格检查常无明显异常,心绞痛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有时可闻及第四心音、第三心音或奔马律,或出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逆分裂,偶闻双肺底啰音。体检还需注意肥胖(体重指数及腰围)情况,以助了解有无代谢综合征。 基本实验室检查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系统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为研究对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所纳入的7篇研究,质量普遍不高,经meta分析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改善总体疗效优于单纯西医药物治疗,其汇总OR 2.93(95%CI(1.87~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心电图改善总体有效率,与单纯西医药物治疗比较有可能更有效,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标签:中西医结合法;疗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系统评价稳定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心肌的需氧与供氧之间失去平衡,致使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绞痛发作[1]。有研究表明,冠心病发病率近年来逐年上升,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主要死因,占总死亡数的1/3左右[2]。西医学认为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致,在治疗上多使用硝酸酯制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少静脉回心血量,从而减轻心肌的耗氧,缓解心绞痛[5]。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中西醫结合治疗不仅提高了疗效,还有减少西医的副作用,起到减毒增效的功用,故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研究收集了采用中西医结合理论基础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对其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或只要有随机字样而未说明具体随机方法的临床对照试验,无论是否使用盲法;②研究对象符合中医或西医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的患者,其年龄、性别、种族、来源及疾病严重程度不限;③干预措施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对照组为单纯西医药物治疗;④结局指标以临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进行疗效判定。 1.2排除标准①试验设计有明显错误或缺陷或经相关查询提供资料仍不详者;②未进行组间均衡性比较者;③文中无明确排除标准或排除标准不全面者; ④排除动物实验。 1.3检索数据①计算机检索以”中西医结合法、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或中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为关键词,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2007.01~2013.07)、维普(2007.01~2013.07)、清华同方(2007.01~2013.07)、万方(2007.01~2013.07)数据库进行机检。另外,在互联网上利用多种搜索引擎进行检索;②人工检索:人工查阅了中国公开发行的10种中医药杂志。(2007.01~2013.07)。 1.4资料分析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Jadad质量记分法,RCTs分为1~5

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诊治疗指南(中文版译文)

2012 ACCF/AHA/ACP/AATS/PCNA/SCAI/STS 美国SIHD诊治指南 执行纲要中的推荐部分 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院,柳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胡世红教授译自:JACC Vol. 60, No. 24, 2012 :2564-603 1.8. 患者知情参与的至关重要性 Ⅰ类推荐 1.应当通过一个包括患者和提供者在内的共享决策过程,来做出诊断和治疗选择,对患者解释有关风险、获益和费用的信息(C)。 2.SIHD的诊断:推荐 2.1.胸痛患者的临床评估 Ⅰ类推荐 1.对胸痛患者在进行附加的检测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体检以评估IHD的可能性(C)。 2.对表现为急性心绞痛的患者应分出稳定的与不稳定的;对不稳定的患者应进一步分为低危、中危或高危(C)。 胸痛的临床表现: ·典型心绞痛(定义)1)胸骨后胸部不适,具有典型特征和持续时间,即2)由于用力或情绪紧张而激发,3)经休息或用硝酸甘

油可缓解; ·不典型心绞痛(可能)满足以上2项特征; ·非心源性胸痛没有或只满足1项典型心绞痛特征。 2.1.2.ECG 2.1.2.1.静息ECG风险评估 I类推荐 1.对不明显的、非心原性胸痛的患者,推荐做一份静息ECG(B)。 2.1. 3.对需要无创检测的疑似SIHD患者,初始诊断的负荷试验和先进的成像 2.1. 3.1.能运动的患者 I类推荐 1.对于有可判断的ECG、预测IHD可能性为中度且至少有适度的体能或没有致残合并症的患者,推荐行标准的运动ECG检测(A)。 2.对于ECG不能判断、预测IHD可能性为中度到高度且至少有适度的体能或没有致残合并症的患者,推荐行运动负荷核素MPI或UCG检查(B)。 IIa类推荐 1.对于需要检测预测梗阻性IHD可能性低的患者,标准的运动ECG可能是有用的,只要患者有一份可判断的ECG和至少有适度的体能或没有致残合并症(C)。 2.对于有一份可判断的ECG、预测梗阻性IHD的可能性为中度到高度、且至少有适度的体能或没有致残合并症的患者,行运动负荷核素MPI

(完整版)(完整版)稳定型心绞痛诊治指南

稳定型心绞痛诊治指南 作者:欧洲心脏病学会 今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了新一版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指南,旨在帮助医生面对具体患者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同时考虑到了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以及特定诊治手段的危险/效益比。该指南不但对欧洲国家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欧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的心绞痛临床实践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仅就其主要内容做一简介,以飨读者。 一、定义与病理生理学 典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为胸部、下颌部、肩背部或上臂部的不适感,常因劳力或情绪压力而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最常见病因是粥样硬化所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阈值在每天甚至同一天都有所不同,症状的变异性取决于关键狭窄部位的血管收缩程度(动态狭窄)和/或远端血管状况。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如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或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二、流行病学 心绞痛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因此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故而难以评价不同研究中患病率及发病率的差异。一项欧洲研究发现,45~54岁

女性的心绞痛患病率为0.1%~1%,而65~74岁女性的患病率则猛增至10%~15%;同样年龄组的男性患病率分别为2%~5%和10%~20%。据此估计,大多数欧洲国家每百万人中约有2~4万心绞痛患者。在40岁以上西方人群中,无并发症的心绞痛年发病率约为0.5%,但存在地区差异。疾病进展和急性事件的发生并不一定与冠脉造影所显示的病变狭窄程度相关。 三、诊断与临床评估 1. 诊断 所有稳定型心绞痛疑似病例都需要接受迅速、恰当的心脏方面的检查,以得到正确诊断和预后评估。医生应首先进行无创性检查,包括运动心电图、负荷超声心动图或心肌灌注扫描。这些检查可以评价轻、中度症状患者的病情,并有助于危险分层。 进行运动试验评价时应考虑到受试者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性、所达到的运动负荷、临床症状特点及心电图ST段的变化。如果无法评价运动心电图结果,或运动试验尚不能确诊,则需要做其他检查。心肌灌注显像及负荷超声心动图在显示心肌缺血程度和缺血部位方面有特殊 的价值。超声心动图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有助于评价心室功能。在有创性检查中,冠脉造影可以确定冠脉有无狭窄,其目的是为了确诊,确定治疗方向及评估预后。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冠脉造影所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0.1%~0.2%。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安徽省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2015年版) 一、我国冠心病得现状(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 (一)患病率: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地区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为15、9‰,农村地区为4、8‰,城乡合计为7、7‰,较2003年第三次调查结果大幅度升高。 (二)冠心病死亡率:2002~2011年冠心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三)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2002~2011年急性心梗死亡率呈上升态势,2005年起,农村急性心梗死亡率快速上升,至2011年已连续3年超过城市,无论城市、农村,男性或女性,急性心梗死亡率随年龄得增加而增加。 (四)冠心病住院情况及费用:2012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出院数为504、74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29、52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次均住院费用为16802、4元,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为5、78%。 (五)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数据(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质控中心数据):根据原卫生部规定,2009年起安徽省实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 2009年3827例、2010年5372例、2011年7022例、2012年8668例、2013年10137例、2014年11814例,数据显示冠心病介入治疗年手术例数逐年增加,

由此推断安徽省冠心病得发病率与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就是一致得,冠心病规范化防治得重要性及迫切性毋庸置疑。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2009年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二、冠心病得定义及分类: (一)冠心病定义: 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得简称,就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得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得一种心脏病。 (二)冠心病分类: 按照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 O)发表得“缺血性心脏病”得命名与诊断标准,可将本病归类为以下五种:1、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冠心病;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近年来,从提高诊治效果与降低死亡率出发,临床上提出两种综合征得分类:⑴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冠

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临床路径 一、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稳定性心绞痛(ICD-10:I20.80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7年ACC/AHA与ESC相关指南 1.临床发作特点:表现为运动或自发性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持续时间较长,且性质无明显变化。 2.心电图表现:胸痛时发作时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或抬高>0.1mV ,或T波倒置≥0.2mV,胸痛缓解后ST-T 变化可恢复。 3.心肌损伤标记物不升高或未达到心肌梗死诊断水平。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7年ACC/AHA与ESC相关指南 1.危险度分层:根据TIMI风险评分或患者心绞痛发作类型及严重程度、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记物测定结果,分为低、中、高危三个组别。 2.药物治疗:抗心肌缺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调脂

药物。 3.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中高危患者可优先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1)PCI:有下列情况时,可于2小时内紧急冠状动脉造影,对于没有严重合并疾病、冠状动脉病变适合PCI者,实施PCI治疗:①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静息或小运动量时仍有反复的心绞痛或缺血发作;②心肌标志物升高(TNT 或TNI);③新出现的ST段明显压低;④心力衰竭症状或体征,新出现或恶化的二尖瓣返流;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⑥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无上述指征的中高危患者可于入院后12-48小时内进行早期有创治疗。 (2)CABG:对于左主干病变、3支血管病变或累及前降支的2支血管病变,且伴有左室功能不全或糖尿病者首选。 4.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强化药物治疗后仍有心肌缺血复发,在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5.保守治疗:对于低危患者,可优先选择保守治疗,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病情稳定后可进行负荷试验检查,择期冠脉造影和血运重建治疗。 6.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稳定性心绞痛疾病编码。(ICD-10:I20.806) 2.除外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急性心包炎等疾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