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备好学生让课堂更精彩

如何备好学生让课堂更精彩

如何备好学生让课堂更精彩

图片教学让课堂更精彩

图片教学让课堂更精彩 发表时间:2016-04-07T15:31:14.8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3期作者:吴声孟 [导读] 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镇第三中学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插图展开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教学方式。 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镇第三中学325804 摘要: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插图展开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教学方式。图片不仅是教学资源,更是教学手段。运用图片,不仅可以提出问题,还可以分析原因;不仅可以系统归纳知识,还可以开展探究活动。有时在巧妙的教学设计下,教师甚至仅用一张图片就能完成整个课堂教学,图片教学的魅力可见一斑。恰当地利用图片教学,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挖掘认识图片价值 我省现行的《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各种历史图片、地理图片是教科书中对文字材料辅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2013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加强了插图,都采用彩色印刷,图片占用的篇幅比以前的教材更多,内容更丰富,不仅每课图片的数量增加到10幅左右,而且延伸到了课前引言和课后自我检测。 把图片运用于历史与社会教学不仅是对教学的润色,也不仅是对教学活动的丰富,它本身就是教学的一部分,不是附属和装饰。我省现行的教材修订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历史与社会老师需要也有必要去搜集、研究、运用图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一、图片可以成为教学设计的主线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的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与社会、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2011年浙江省优质课比赛中,绍兴上虞实验学校的徐楷杰老师就以四组图片完成了《停滞的帝国》的新课教学。徐老师以展示“中国人在吸食鸦片图”、“近代列强侵华系列战争图”及“列强侵华战争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图”导入新课,引发学生认识到: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一次次失败的战争、一个个屈辱的条约使得中国人民面临内忧外患,中国的民族危机、社会危机空前地加剧。此时马戛尔尼受英国议会和国王委托,庆贺乾隆寿辰为由出使中国。徐老师以三组图片分析了鸦片战争后中国落后的原因。这三组图片分别是“祝寿贺礼的马戛尔尼和乾隆皇帝的回礼图”、“马戛尔尼送礼沿途所见图”、“中外礼仪冲突图”阐释了中国落后的原因: 1.中国只注重传统文化,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 2.中国“男耕女织”的封建经济制度落后于已经进行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3.中国狂妄自大、皇权至上的思想落后于西方民主、自由、民主的思想。 这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图片把整体教学设计和教学情境的创设完美地融合为一体。通过马戛尔尼使华,严谨再现了当时中英两国社会发展的情况,运用的图片资料也比较吻合课堂教学要求。 二、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语言”,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养成与其地图技能和地图意识密不可分。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包藏了众多的显性和隐性地理知识,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复杂多样的地形”一课,我们只需要运用课文提供的图5-13“中国的地形图”就能引导学生完成整课的教学。图中包含的信息有:中国有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每种地形都有很多地形区;从分层设色看,中国地形面积最大的是高原和山地;深褐色(青藏高原)、黄色(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绿色(主要是平原)把中国分成西高东低三个阶梯。而我们本课的知识目标就是认识中国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成三级阶梯状分布。因此,这节课只要用这张图片就能完成整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让图片说出历史事件的背景与原因 历史知识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历史教师无法使过去的史实重演。而人们的认识大都从感性认识开始,尤其是初中学生在记忆内容方面,具体、形象识记仍占主导,抽象识记正在逐步发展。这就决定了图片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恰到好处地运用历史插图,将会让历史课堂生机盎然。 比如,美国独立战争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背景分析中,我们可以用《英国人(权力)逼迫妇女(自由)喝“难咽的茶”》这幅图来辅助我们的教学。班长在结合其他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出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历史背景:1.英国人强迫向美国倾销茶叶,从英国男人强迫美国妇女喝茶中看出;2.美国人不满英国人的倾销损害他们的利益,从“难咽”二字和“妇女向英国男人喷射水柱”看出;3.美国的遭遇得到国际社会部分国家的同情,从另一个妇女的表现看出;4.部分国家坐山观虎斗。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解读本中提到了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史料的方法和技能。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指导,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在“波士顿倾茶事件的背景”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如何从图片中获取地理知识,部分学生还能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和观点。图片不仅能直观地把教学内容呈现在我们眼前,而且通过对图片的解析,学生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已意识到历史插图的重大作用。我们相信,集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历史课是一块肥沃的热土,它正等待着有志之士的开发,它的明天将更美好、更灿烂。

精心备课让课堂更精彩

精心备课,让课堂更精彩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首先感谢巩主任、王主任和各位老师对我这方面工作的认可。其实许多老师在教学常规方面做得都很好,两位主任让我们几个发言对我们也是一种激励,而且做好教学常规,是每一位教师、更是我们老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的。 教学常规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评价五个环节,“教师必须用一生去备课”,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倡的理念。这句话也体现出备课在教学常规实施中的重要地位。今天我仅就备课方面和各位老师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精心备课是实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前提。 “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追求目标。经常听老师们在办公室里说,今天在某某班课堂效果非常好,那种高兴劲能渲染着同一个协调组的好几位老师跟着激动。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精心备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要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在这“五有”中,我们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的起点,了解不同层次的班级之间的差异、同一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差异,然后再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学的环境等因素,确定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教学有效性、高效性。其实备课先备学生,也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新课改理念。本学期的生物课有一节内容:介绍调查、测定、计算动物种群密度的最常用方法:标志重捕法。这种方法,如果能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来体会和运用,效果最好,但对学校及学生来说,条件不具备,难度较大。对于层次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根据实例总结出计算公式,然后加以运用。层次较差的学生,单凭阅读不能充分理解标志重捕法的实质,所以我就尝试用绿豆、红豆表示自然界中的动物,模拟标志重捕法的实验。这个模拟实验可以教师演示,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效果非常好。 二,精心备课是对教材的一次再开发,再认识。 教材是教材专家吸取了广大一线教师的成功经验,汇集了长期以来教学改革的成果而形成的指导性文本。新课程更明显地体现了教材的价值不在“控制”教学,而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最基础、最便利的资源。精心备课不但需要挖掘所教教材内容,还要考虑不同模块、不同版本之间知识的联系与整合。我们生物学科组尝试把生物必修二《遗传与变异》与选修三《生物工程技术》教材整合、生物人教版与中图版教材知识的整合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虽然新课程赋予教师整合教材的权利,但是我们只有全面、深刻地熟悉教材,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理解编者意图,全面把握教材的特点,才能够做到“站在课程的高度看教材、跳出教材用教材”。如果说课程专家编制教材是教材的“一次开发”,那么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学生对教材的整合与批判性使用则是对教材的再开发、再认识。 三,精心备课是对教学思路的再构建、再梳理 虽然大多数老师对教材内容都已非常熟悉,但是每一届的学生是不同的,而且学生也是发展变化的。所以备课并不是对教材知识以一成不变的模式呈现,需要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学生的情感状态、多数学生的需要、学生在知识建构上的困难。需要以研究的视角观察问题,反思自己的备课中“情境的设置能否激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热情?问题的设计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把教材知识的呈现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做到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了然于心。讲课时就感到自己底气足,对教材能够运用得当,对课堂能够收放自如。 四、精心备课需要从集体中汲取智慧的火花 集体备课,能够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形成教育的合力。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组织开展集体备课,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

深度学习,让课堂更精彩

深度学习,让课堂更精彩 滨江中学李桂琼 课改春风早已吹遍大江南北,深深扎根我们心田。近年来,卓越课堂、高效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提法层出不穷。就语文课题而言,在“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引领下,我们转变了思想观念,从过去“教”的研讨,转向学生“学”的探究。注重从学生认知的心理过程,捕捉学生内在过程及障碍原因,积极探索教法、学法模式,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帮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信心。学生学习兴趣变浓,思维更活跃,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大大增强,课堂提问讨论积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明显增多。 在近一两年来,在不断地培训学习,实践探究中,我们深入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将研究的立足点定位在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致力于学习成果的本土化,并自觉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学理念的变化促使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创设情境,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 “深度学习活动”,回答“如何学”才能达成深度学习目标的问题,是以理解为基础的探究型学习活动。为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我校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小组成员在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互相讨论、交流,促使许多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变得积极主动了。课间缠着老师请教探讨问题的学生更多了。 二、小组探究,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加强了 深度学习是指向“高级”思维能力的学习,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校特别注意为学生创设情景,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当学生们因为某个问题发生争论时,教师不急于表态,而是通过启发、追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在争论、互评、自由发表观点中提升自我,在这样生动、活泼的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较过去明显加强。 三、班团引领,学生运用知识的方法更活了 “深度学习目标”体现课程三维目标,指向学生思维习惯养成和实际应用能力提升。其中,班团活动是我校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与实践,我校在这方面设有专门的课程,如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的兴趣班,每周三的班队活动等。在此类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而选择的,兴致较高。长期以来,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阳光、积极。 四、深度学习,教师教研的水平提高了 随着学生思考积极性的增强,探究热情的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难。这是改变学习方式,学生积极参与的结果。这体现了深度学习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等创造了条件。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 自从我校深入开展“深度学习”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活动以来,经历了课题研究的过程,教师教研教改意识和能力得到加强,教师主动开展与课题相关的研究、反思及论文写作,学会从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不断走向成熟,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尽管“深度学习”让我们收获满满,让“教”与“学”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发展,但在深度学习探究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