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诸子喻山水学习教案.docx

诸子喻山水学习教案.docx

诸子喻山水学习教案.docx
诸子喻山水学习教案.docx

诸子喻山水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古代先哲们以山水为喻所阐述的生命体验和人生

哲理。

学习本文以山水设喻说理的形象化议论的技法。

积累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说明:

本文选取了孔子、孟子、韩非子、管子、老子、孙子等

六位先哲们有关“为人”、“为事”的议论材料,这些材料

是独立的,但也有某种联系。在说理方法上,把抽象转化为

形象,他们都是以山水的物态、物性为依托,把对人生的理解,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责任感的探索形象地呈现出来,

这种灵动的思维形式,无疑构成了教材教学的亮点;在内容

方面,这几则材料具有互阐性和互补性。教学过程中,如果

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组织教学,既可以化繁为简,

避免交叉内容的重复教学,又能让学生从整体上获得“为

人”、“为事”的道理,较好地完成人文性教学目标。诸子,作为刚跨入高二的学生来说,文字仍然是一大障碍。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完成本文常见实词虚词的积累,仍然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领会各则材料中寓含的道理。

难点:学习本文形象化议论的方法。

说明:

本文节选诸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文学内涵,教师设计教学要考虑基础性课程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围绕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切忌求广求深和面面俱到,对诸子材料中的哲理研讨,可以鼓励学生从文本出发而又能自圆其说的多元解读,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对于难点的突破,力求做到教师“举一”而学生“返三”,增加课堂的思维容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

激发兴趣 1、同学们,相信你们大多数同学都有旅游的经历,请大家交流一下,到过哪些名山大川,有什么感受?

大自然中的山水,不仅能给我们带来美感也给我们带来灵感,今天让我们从诸子大家对山水的体悟中,学习为人为事的道理。 1、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适当点拨。

要求:既要有具体的旅游景点,又要阐发自己的感受。如果感受仅停留在山奇水异的美感上,教师可适当的引导,最好是从山水中感悟到一些“为人”、“为事”的道理。为解读铺垫。从学生亲身经历的、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可以让

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跟上教学节奏,也可以减少解读哲

理性常出现的沉闷气氛。有助于学生走入文本。

从作品入手走进作者《诸子喻山水》中的十一则材料分

别选自哪六部哲学著作?请同学对作品及相关作者的情况作

简要介绍。对作者作品的简介,教师要适当的指导。

要求:作品基本情况及核心内容;作者的基本情况:积

累文化、文学知识,同时为阅读文本作必要的准备。

从词句入手走进文本1、请大家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

解决生字生词,对个别有疑问的词作好标识 2、指定学生对句子文意疏通,标识有疑问的句子,课堂上交流解决。

提示学生注意的字词:读音:乐、闻;通假字:必、厌、知、混混、尔、科、正;多义字:厌、覆、舍、尤、因、之等;活用词:圣、乐、耻、小等。

对文意的疏通应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口译,教师作适当的点评。进行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

是古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而疏通文意是文本研读的必经之路,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到实处,方法上可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

习为主。

从技法入手揭示寓意本文的主要写法在“喻”,从技法

入手,抓住本、喻体的相似点,逐步揭示寓意,是一条不错

的途径。对于文本的研读,以孔子《论语 ?雍也》作为切入

口来设计教学,主要围绕两个大问题展开:

孔子“知者水”;智者什么水?指学生品文本,分三个

次行:

水有怎的物物性?些物物性会引起你哪些生活想?

智者什么水? 2、子曰:“仁者山”,指学生整体品文本,

分三个次行:子抓住山的哪些方面?系生活你会有哪些思

考?

“仁者” 何“ 山”? 1、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基上来探些:

水的常是“ ” ,“不舍昼夜” 的力来自于有“本”,方式是“避高下”“因地制流”“盈科而后”;秉性“利物不争”、“柔之克” ; 水的极目是海,能成海是因“善下”“不小助”等等。

生活想:光易逝,往事不再;“ 事”要本求,循序而,随机;人心胸,名相符,甘居人下,柔中有??

智者达于事理、周流无滞,其核心在“ ”与水的物物性相

通,因而水。 2、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基上来探些:

子以“ 山”、“成其高” 。“ 山”的成在“吾往”、“吾止”;

“成其高”的原因在“不立好”、“不辞土石”。

系生活的思考:“ 事” 成任在己,要持不懈、自不息;“ 人”要反省自己容人??

仁者安于理厚重不迁,核心在“静”,与山的物性相融,

因而山寿。的教学涉及的本文内容然并不周全,但是从

各自独立的章中,找到它之的内在系来教学,也更符合

者的意愿。同也有利于学生思能力的培养。另外由山水生

的想和思考,能提高学生行多元化思德趣。

从主旨入手作适当拓展 1、文中借助哪些特定的“人、事”来完成寓意的呈的?2、从主旨方面作适当的拓展:此提供两个方向:

子“ 人、事”的思想后世的影响。

子“ 人、事”的意。 1、主要取了“ 山”止、,君治国,士

治学,兵形等特情境,

来完成“ 人、事”的道理呈,启示我“ 人”要省察自己,容

人,有而不争;“ 事”要本求,循序而,持不懈,适通??思路参考:

可以从后世名人的作品及“ 人、事”的典型事件上找依

据。

可以从当今主流的人生、价角度去判其意。

教材只不是个例子,了好例子的效果,必作适当

的拓展,或许有助于激活学生陈积的知识、情感,或许有助

于赋予传统文化知识新的活力。

布置作业 1、节选诸子,让学生课外阅读。

写一篇 500 字短文,记叙一次旅游经历,重点写出感悟。

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完成作业。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思路点拨

此文还可以采用比较法组织教学,选择两则喻山章节,

从山的形象、寓意、说理特点上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从语言、

文学、文化的层面研读。

练习举隅

请从文中选出最喜欢的章节,列举你喜欢的理由。

查阅相关资料 , 了解孔子、孟子、韩非子、管子、老子、

孙子基本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山水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人称作

哲理山水、诗情山水等。请任选几篇诗情山水的作品进行阅

读, 并与《诸子喻山水》比较表情达意上的异同。

诸子喻山水文言知识

《诸子喻山水》文言现象整理一.通假字: 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6.明主不厌人“厌”同“餍”,满足。二.古今异义: 1.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今义:年长的人。 2.盈科而后进古义:坎;今义:科学。3.容光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光彩。 三.一词多义: 1.于 仲尼亟称于水对 何取于水也从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 故几于道与 天下莫柔弱于水比

2.而 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就 可立而待也表修饰,着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3.之 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 流水之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是之取尔宾语前置的标志 4.为 苟为无本是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被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 5.善 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 四.词类活用: (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 1.仁者寿.活得长久

2.动善时.把握时机 (二)意动用法: 1.君子耻.之以……为耻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 (三)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盈.科而后进注满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帮助 (四)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日月有明.光辉 2.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 3.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弱的地方4.固能成其圣.圣人的境界 五.文言句式: (一) 判断句: 苟为.无本。 假如是没有源头。 (二) 被动句: 1.沟浍皆盈。 大大小小的沟都被注满。

秦晋肴之战基础知识答案

《晋殽之战》基础知识练习答案 〖文学常识〗 1、《左传》是解释孔子《春秋》的著作,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相当系统而具体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2、《晋殽之战》反映了春秋时代大国争霸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国统治者师出不义的罪恶行径,揭示了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 3、《左传》写战争的突出特点,重在写人物的议战,略写双方交战的场景。本文以蹇叔论战为纲,以军东征为经,以场面描写为纬,以战争的始末经过为顺序,从各个侧面及战争的前因后果来印证蹇叔的分析。本文叙事脉络分明,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刻画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简约。 〖文言基础整理〗 一、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同“避”,躲避] 2、以间.敝邑[间,同“闲”,休息] 3、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同“砺”,磨砺] 4、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同“餍”,满足] 5、堕.军实而长寇仇[堕,同“隳”,损害,毁坏] 6、乡.师而哭[乡,同“向”,面对] 二、词类活用 1、伯素服郊 ...次[穿着素服,名作动;在郊外,名作状] 2、若潜师.以来[发兵,派兵,名作动] 3、师遂东.[向东出发,名作动] 4、左右免胄而下.[下车步行,名作动] 5、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名作动]

6、使皇武子辞.焉[致辞,名作动] 7、子墨.衰绖[染黑,名作动] 8、遂墨.以葬文公[穿染黑的丧服,名作动] 9、先轸朝.,问囚[上朝,名作动] 10、武夫力.而拘诸原[竭尽全力,名作动] 11、入险.而脱[险境,形作名] 12、行则备一夕之卫.[保卫工作,动作名] 13、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装载之物(行装),动作名] 1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后援部队,动作名] 15、未报施.而伐其师[恩德,动作名] 16、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为……感到悲哀] 17、劳.师以袭远[使……疲劳,使动;远方的国家,形作名] 18、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使……空闲、休息,使动] 19、违蹇叔,而以贪勤.民[使……劳苦,使动用法] 20、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 21、以逞.寡君之志[使……满意] 22、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使……受辱] 三、一词多义 1、败 (1)夏四月辛巳,败师于殽(《晋殽之战》)[打败] (2)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过论》)[破坏、毁坏] (3)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论》)[失败] (4)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促织》)[破败、破旧] (5)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垓下之围》)[打败仗] (6)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秋声赋》)[残败、凋残] 2、报 (1)未报施而伐其师(《晋崤之战》)[报答,酬] (2)求人可使报者(《廉颇蔺相如列传》)[回复,答复] (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论》)[报复] (4)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促织》)[报告]

高二语文:诸子喻山水教案(教案文本)

高中语文标准教材 高二语文:诸子喻山水教案(教 案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高二语文:诸子喻山水教案(教案文本)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代先哲们以山水为喻所阐述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 2、学习本文以山水设喻说理的形象化议论的技法。 3、积累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说明: 本文选取了孔子、孟子、韩非子、管子、老子、孙子等六位先哲们有关“为人”、“为事”的议论材料,这些材料是独立的,但也有某种联系。在说理方法上,把抽象转化为形象,他们都是以山水的物态、物性为依托,把对人生的理解,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责任感的探索形象地呈现出来,这种灵动的思维形式,无疑构成了教材教学的亮点;在内容方面,这几则材料具有互阐性和互补性。

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组织教学,既可以化繁为简,避免交叉内容的重复教学,又能让学生从整体上获得“为人”、“为事”的道理,较好地完成人文性教学目标。诸子文章,作为刚跨入高二的学生来说,文字仍然是一大障碍。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完成本文常见实词虚词的积累,仍然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领会各则材料中寓含的道理。 2、难点:学习本文形象化议论的方法。 说明: 本文节选诸子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文学内涵,教师设计教学要考虑基础性课程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围绕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切忌求广求深和面面俱到,对诸子材料中的哲理研讨,可以鼓励学生从文本出发而又能自圆其说的多元解读,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对于难点的突破,力求做到教师“举一”而学生“返三”,增加课堂的思维容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诸子喻山水原文译文词解知识点,推荐文档

诸子喻山水 子曰:“譬如为山(1),未成一篑(2),止,吾止也(3);譬如平地(4),虽覆一篑(5),进(6),吾往(7)也。《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8)。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9)。故大人(10)寄形于天地(11)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12)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13),上下交朴,以道为舍(14)。故长利积(15),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16),治之至(17)也。《韩非子·大体》 海不辞(18)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19)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20)。《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21)者乐(22)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23),仁者寿(24)。”《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25)曰:“逝者(26)如斯(27)夫,不舍(28)昼夜。”《论语·子罕》 徐子(29)曰:“仲尼亟(30)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31),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32),放(33)乎四海。有本者如是(34),是之取尔(35)。苟为无本,七、八月(36)之间雨集,沟浍(37)皆盈,其涸(38)也,可立而待(39)也。故声闻(40)过情(41),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42)而小(43)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44),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45)。观水有术(46),必观其澜。日月有明(47),容光(48)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49)不达。”《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69)。水善利(50)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51),故几(52)于道。居善地(53),心善渊(54),与善仁(55),言善信(56),正善治(57),事善能(58),动善时(59)。夫唯不争,故无尤(60)。《老子》第八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61)者,以其善下之(62),故能为百谷王。《老子》第66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63),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第78章 夫兵形(64)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65),兵因敌而制胜(66)。故兵无常(67)势,水无常形。能因(68)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虚实篇》

高中文言文160个常见文言实词

高中文言文160个常见文言实词用法示例 序号例 词 词义例句出处 1 哀①悲伤,悲痛 ②声音凄清尖锐 ③伤悼,为...哀伤 ④同情,怜悯 ⑤哀叹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 戍轮台。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君将哀而生之乎。 杜鹃啼血猿哀鸣。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阿房宫赋 秦晋殽之战 捕蛇者说 琵琶行 2 爱①喜欢,喜爱 ②爱护 ③爱惜,顾惜 ④吝惜 ⑤吝啬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不爱珍器重宝肥绕之地。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阿房宫赋 师说 指南录后序 过秦论 梁惠王上 3 安①安定,安全 ②安适,安逸 ③使...安 ④养身,安身 ⑤安慰 ⑥习惯,满足于 ⑦哪里(代词) 哪里(副词) ⑥怎么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意 予出宫二年,恬然自安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衣食父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安贫乐道;安于现状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 哉?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吧十而 非邦者 君安与项伯有故 谏太宗十思疏 琵琶行 谏太宗十思疏 为焦仲卿妻作 前赤壁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坐 鸿门宴 4 按①用手压或摁 ②控制,止住 ③考察 ④按照,依照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项王按剑而跽曰 若街亭有兵把守,即当按兵 不行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 诛五人 缘法而治按功而赏 活板 鸿门宴 失街亭 五人墓碑记 商君书·君臣 5 案①木制盛食物的矮脚 托盘 ②几案,短长桌 ③案件 ④文书,案卷 ⑤通“按”,考察 有心待于他举案齐眉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这么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 召有司案图 长亭送别 项脊轩志 红楼梦 陋室铭 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中新教材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

高中新教材作家作品 一、散文作家作品 1《边城》沈从文,湖南风凰人。现代作家。中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祖父孙女两人,翠翠,田园牧歌。 2《合欢树》史铁生,当代作家,《我与地坛》。“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感,母爱,缅怀,象征手法。 3《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美国小说家,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老画家贝尔曼,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欧,亨利式的结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幽默与讽刺意味的语言风格。 4《再别康桥》徐志摩,现代诗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洒脱飘逸,色彩绚丽,音韵和谐,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 5《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现代诗人,《大堰河》。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回环递升,缘情造境,以境显情,捕捉营造含蓄的诗意。 6《双桅船》舒婷。当代诗人。《双桅船》《致橡树》。理想追求的“灯”,爱情向往的“岸”。朦胧诗,象征、意象,哲理性。 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柳河东集》,寓言,当时弊政,“养民”思想,烦政扰民,对比、类比(养树之道和治民之道;他植者和长人者) 8《病梅馆记》龚自珍,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托物言志,借题发挥,以梅喻人,借物议政,《己及亥杂诗》。 9《促织》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高峰,“聊斋”是蒲松龄书斋,“志异”即记叙奇闻轶事。以斗促织作为引线,跌宕起伏,曲折生动,揭露黑暗现实,鞭挞贪官虐吏,借古讽今。 10《香菱学诗》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红楼梦》,“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个性,引用诗句丰富小说的内容。 11《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章回小说,反间计,曹操杀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以“计”贯穿全文,环环相扣,通过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来描摹人物形象。 1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水浒》,元末明初小说家。林冲遭遇,情节波澜起伏,张弛有度,林冲由安分守己、随遇而安到彻底反抗的过程,以“风雪”为线贯穿全文,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13《老王》杨绛,剧作家、翻译家、散文家,第一人称,人力车车夫,怜惜及对下层劳动阶层人的愧作,融情于叙事、描写,言简意丰,选取小事表现主题。 14《项链》莫泊桑,法国,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羊脂球》、《俊友》、《我的叔叔于勒》。玛蒂尔德,虚荣心,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项链是假的,人物心理描写,结尾情节逆转。 15《回忆鲁迅先生》萧红,现代小说家。《生死场》、《呼兰河传》等。写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多侧面写人物。 16《小溪巴赫》肖复兴,当代作家,托物抒情,多用通感。 【知识链接:通感】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或比喻的高级形式,将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沟通,让感觉由此及彼到另一种感觉。换一句话说,就是用一种感觉去描写另一种感觉。有间接和直接两种情况。 间接表达式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缥缈的歌声似的。(用听觉写嗅

7词类活用答案

词类活用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名词活用知识点规律说明,系统全面掌握名词活用现象相关知识。 2.复习课内名词类活用现象,丰富课内相关积累。 3.加强训练,提高课外名词知识运用及考查的能力。 【学习要点】 1.名词活用相关语法知识。 2.识记课内名词活用现象。 一、高考考点示例 例1.【2009年上海春季高考卷】 永州龙兴寺东北陬有堂,堂之地隆然负砖甓而起者,广四步,高一尺五寸。始之为堂也,夷之而又高,凡持锸者尽死。永州居楚越间,其人鬼且禨。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莫敢夷。 18.以下加点词与“其人鬼且禨”中的“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自圆.其说 B.不胫.而走 C.降.龙伏虎 D.貌.合神离 例2.【2010年上海春季高考卷】 自垣内视之,则系干之别枝若虹之垂地,首尾无端不可测。居人以为神,祠而祀之。 18.下列加点词与“祠而祀之”中的“祠”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A.会天雨.,道湿不可行 B.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 道.芷阳间行 E.侣鱼虾而友.麋鹿 例3.【2012年上海春季高考卷】 20.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例4.【2012年上海秋季高考卷】 17.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2)布衣 ..草履而牧羊() 二、考点简析 第1、2例以选择题形式辨析实词的活用情况,重点是区分名词作动词和其它活用情况,第1例中“鬼”、“禨”与B项中的“胫(长腿)”都应该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的意思。其它的“病”是使动用法,“使……成为病态”;“舟”是名词作状语,乘船,表明出行的的方式,凭借的工具;“友”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圆”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圆”;“降”,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貌”,名词做状语,在外表上。第2例中的的“祠”与A项中的“雨(下雨)”、D项中的“道(取道)”是名词作动词。 第3、4例是同一年中对名词活用为动词这一知识点的集中考察,虽然题型不同,但难度不高,主要检测学生的灵活性。例3中,“妻”活用为动词,根据语境是“嫁作妻子”的意思;例4中,“布衣”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穿布衣”,前后语境明白晓畅。该题的失分主要在于学生“想当然”地把该词往文化常识上靠,解释为“平民”,缺乏对词语在语境中含义的斟酌。 【课内整理】请把下列句子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加点,并在括号内解释1.名我固当(名:称呼,命名)《种树郭橐驼传》 2.病瘘(病:患……病)《种树郭橐驼传》 3.早实以蕃(实:结果实)《种树郭橐驼传》 4.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用指甲掐)《种树郭橐驼传》 5.而卒以祸(祸:遭受祸害)《种树郭橐驼传》 6.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绳:约束)《病梅馆记》 7.而江浙之梅皆病(病:呈病态、成为病态)《病梅馆记》 8.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呈病态、成为病态)《病梅馆记》 9.试使斗而才(才:显示才能)《促织》 10.杖至百 (杖:用杖打)《促织》 11.大喜,笼归(笼:用笼子装着)《促织》 12.上于盆而养之(上:放)《促织》

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文知识梳理(沪教版)

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文知识梳理(沪教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诸子喻山水》 一.通假字 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二.古今异义 1.未成一篑(古义:差,今义:未来。) 2.虽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 4.江海不择小助(古义:不加选择,今义:不选择。) 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6.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古义:心胸,今义:经历、内心。) 7.下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8.上下交朴(古义:都返朴归真,今义:交往、朴素。) 9.以道为舍(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辞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厌人(古义:嫌弃,今义:讨厌。) 12.何取于水也(古义:得到,今义:录取。) 13.盈科而后进(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后来进步。)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声闻过情(古义:名声,感情;今义:见闻,实际。) 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义:游学,今义:游玩。) 18.容光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光明。) 19.不盈科不行(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 20.不成章不达(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义:利导,今义:锋利。) 22.故几于道(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3.与善仁(古义:交友,今义:和。) 24.夫唯不争(古义:正,今义:唯独。) 25.故无尤(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6.以其无以易之(古义:代替,今义:容易。) 27.水因地而制流(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28.故兵无常势(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 三.一词多义 1.于 (1)仲尼亟称于水(对) (2)何取于水也(从) (3)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 (4)故几于道(与) (5)天下莫柔弱于水(比)

《诸子喻山水》字词整理全文翻译

《诸子喻山水》全文翻译 1. 《论语·子罕》 【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注释】 (1)篑:音kuì,土筐。 【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评析】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2. 《韩非子·大体》 【原文】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译文】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那么地面就不能被覆盖;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那么万物就不能被负载。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容忍),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都能包容),所以能够形成它的富有和浩瀚。所以君主的气魄像天地那样宏大,于是万物齐备;心胸像山海那样宽广,于是国家富强足。君主没有因愤怒而残害臣民,臣民没有因积怨而产生对君主的祸患;君主和臣民都返朴归真,把道作为归宿。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在生前树立,恩德在后世流传,(从而达到)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3. 《管子形势解》 【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译文】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峻;贤明的君主不嫌弃百姓,所以能够聚集众多的臣民;读书人不厌倦学习,所以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4.《论语·雍也》 【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好动,

高中文言文句式整理

句式整理 被动句:《阿房宫赋》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為仲卿母所遣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同時被逼迫,君尔妾亦然。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方存乎见少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前赤壁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而君幸于赵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使不辱于诸侯《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师说》不拘于时 《归去来兮辞》既自以心为形役 《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 《苏武传》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见犯乃死,重负国。 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伶官传序》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介后:《黄州快哉亭记》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项脊轩志》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室西连于中闺某所,而母立于兹。其制稍异于前《诸子喻山水》名成于前,德垂于后 ‘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今尔出于崖涘 《前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游褒禅山记》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故燕王欲结于君 拜送书于庭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乃设九宾礼于廷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新序二则》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训俭示康》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奈何饮于酒肆 得于酒家酒酤于市一旦异于今日 《过秦论》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中山之君也。 《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而耻学于师学于余 《石钟山记》得双石于潭上 《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秦晋肴之战》庚辰,将殡于曲沃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吾子淹久于敝邑辛巳,败秦师于崤 武夫力而拘诸原 《鸿门宴》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得复见将军于此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梳理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梳理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梳理 原文 子曰:“譬如为山(1),未成一篑(2),止,吾止也(3);譬如平地(4),虽覆一篑(5),进(6),吾往(7)也。《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8)。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9)。故大人(10)寄形于天地(11)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12)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13),上下交朴,以道为舍(14)。故长利积(15),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16),治之至(17)也。《韩非子·大体》 海不辞(18)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19)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20)。《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21)者乐(22)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23),仁者寿(24)。”《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25)曰:“逝者(26)如斯(27)

夫,不舍(28)昼夜。”《论语·子罕》 徐子(29)曰:“仲尼亟(30)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31),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32),放(33)乎四海。有本者如是(34),是之取尔(35)。苟为无本,七、八月(36)之间雨集,沟浍(37)皆盈,其涸(38)也,可立而待(39)也。故声闻(40)过情(41),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42)而小(43)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44),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45)。观水有术(46),必观其澜。日月有明(47),容光(48)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49)不达。”〈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69)。水善利(50)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51),故几(52)于道。居善地(53),心善渊(54),与善仁(55),言善信(56),正善治(57),事善能(58),动善时(59)。夫唯不争,故无尤(60)。〈老子〉第八章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主旨归纳.docx

高中文言文主旨归纳 第一册: 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由种树的道理论及治民的道理--- 顺应民情 , 不应该令繁扰民。 2、龚自珍《病梅馆记》:以梅喻人才,要疗救社会病态,拯救人才。 3、蒲松龄《促织》“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揭露官贪吏虐的社会黑暗,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 第二册: 4、杜牧《阿房宫赋》“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总结秦灭亡的原因。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规劝唐統治者切勿重 蹈秦統治者的覆辙。 5、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寄情山水之间,旷达乐观。 6、归有光《项脊轩志》“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多可喜——对项脊轩的眷恋之情。多可悲——家族衰败,亲人离逝。7、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第三册: 8、《诸子喻山水》古代先哲由山水悟出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 9、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世界是无穷的,认识是无限的,故人不应该满足于已有的 知识,要冲破局限,超越自我。 10、苏轼《前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借主客 问答,抒发对历史人物、英雄业绩转瞬即逝的感慨,生发对人生短暂而渺小的感叹,表现出被贬谪后惆怅 迷惘的心情。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治无尽 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就眼前的江水、明月,阐述了自然界变与不变的道理,表现出作者豁达 超脱、随遇而安的情怀。 11、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论述志、力、 物之间的关系,强调“志”是成事的关键。 “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也。”——指出治学应深思而慎取。 第四册: 12、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 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完璧归赵——表现蔺相如有智有勇,能言善辩。 渑池之会——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将相和欢——表现蔺相如宽厚待人,顾全大局。 13、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居安思危”“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14、司马光《训俭示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 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15、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指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 16、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 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7、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可乎?” 18、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以正确的目的、态 度、方法去学习。 1

最新诸子喻山水_知识点整理

十四、《诸子喻山水》词类活用 一.通假字: 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6.明主不厌人“厌”同“餍”,满足。 二.古今异义: 1.未成一篑古义:差,今义:未来。 2.虽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 4.江海不择小助古义:不加选择,今义:不选择。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6.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古义:心胸,今义:内心。 7.下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8.上下交朴古义:都返朴归真,今义:交往、朴素。9.以道为舍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辞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厌人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12.何取于水也古义:得到,今义:录取。 13.盈科而后进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声闻过情古义:名声,感情;今义:见闻。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义:游学,今义:游玩。 18.容光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光明。19.不盈科不行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20.不成章不达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义:帮助,今义:锋利。 22.故几于道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3.与善仁古义:交友,今义:和。 24.夫唯不争古义:正,今义:唯独。 25.故无尤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6.以其无以易之古义:代替,今义:容易。 27.水因地而制流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28.故兵无常势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 三.一词多义:

高二上语文课本目录及知识整理

高二上语文课本目录及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读书生活 一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贾平凹) 文学常识:贾平凹,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浮躁》《废都》,散文《商州初录》等。 体裁:书信体散文 作品主题:通过回味往昔的读书生活,向即将跨入成人行列的妹妹讲述自己读书和做人的经验,充溢着深厚的手足之情和人生的诸多感慨。 写作特点:1、先叙后议 2、感情深沉真挚,语言洗练自然。 3、善于捕捉再现细节。 读书方法:读书万万不能狭窄;不要忘了精读;对大家要注意寻觅他的踪迹,要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 二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 文学常识:黑塞,德国作家,被誉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写作特点:1、层进式的论证结构,逻辑严谨 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获得教养的途径是阅读世界经典名著 阅读好书的过程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经典让人反复阅读,并能从阅读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 2、语言严密 三*幼学纪事(于是之) 文体:回忆性散文 主旨:通过记叙由于幼年家境贫困而在求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艰辛,表达了对幼年求学过程中帮助自己,曾给自己有益教育的良师益友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表现了旧社会恶劣的政治制度的不合理、不公平。 写作特点:1、文末引用了《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增强了文采,增强论点的说服力,证明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语言幽默诙谐 3、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中蕴含思想感情 4、运用对比:恶劣的政治制度――好老师、朋友 花钱旷课的学子――做贼般偷窃知识的人 法兰西文学――厕所吃饭 第二单元书话与书评 四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 文体介绍:本文是一篇书序。序,一般分为书序和赠序。书序又称“序言”“前言”“引言”,分为他序和自序两种。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末稿》。标题中提到的白莽,原名徐祖华,笔名殷夫,作有《别了,哥哥》。 主题:高度肯定了《孩》诗集的战斗精神、白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将怀念战友、揭露敌人,歌颂光明的感情熔于一炉。

诸子喻山水(练习)

诸子喻山 一、基础知识 1、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_______学派创始人。《_______》是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2、老子,即老聃,______时期思想家,_____学派创始人。著作《______》,又名《道德真经》 3、孟子,名____,字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继孔子之后的______学 派的代表人物。 二、课文字词句梳理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1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毒.,下无伏怨 之患,上下交朴 ..,以道为舍.。2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管子·形式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徐子曰:“3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 ..而后进,放乎四海。4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 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 ..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 志于道也,不成章 ..不达.。”(《孟子·尽心上》)

高中文言实词整理

高中文言实词整理 A1爱 ①吝惜,吝啬,舍不得:“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②贪:“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史·岳飞传》 ③同情:“若爱重伤,则如勿伤。”《子鱼论战》 A2安 ①疑问副词“怎么”:“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 ②疑问代词“哪里”:“沛公安在?”《鸿门宴》 ③安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④容:“京中安不得身”。《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A3哀 ①同情,怜悯:“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②伤悼(为……哀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A4按 ①压抑,止住:“偃然按兵不动”《荀子?王制》 ②追究,查究:“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③巡行,巡视:“按榆溪旧塞”《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A5案 ①几案,短长桌:“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 ②通“按”,审察,察看:“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古代一种短腿的托盘:“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长亭送别》 A6昂 ①抬高:“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 A7傲 ①轻视、蔑视:“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 ②傲然自得,傲世:“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B1伯 ①“长兄,哥哥”,古代以伯、仲、叔、季代表兄弟的排行,“伯仲”连用,常表示“不相上下”之意:“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②古代管理一方的长官:“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陈情表》 ③同“霸”:“桓公,五伯之上也”《韩非子?难四》 B2被 ①遭受:“久之,闻左公被炮烙。”《左忠毅公逸事》 ②覆盖:“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高中文言文中依文学“言”的方法探讨

高中文言文中依文学“言”的方法探讨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要学会阅读浅易文言文,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但对文言知识的教学,目前大多数教师的做法仍是将文本扔在一旁,对文中出现的词汇、语法等知识点进行直译、讲解、归纳和整理。这种丢文教“言”的方法看似简洁方便,但学生对文言知识的学习缺乏能动性、学习兴趣低、效能也较差。 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文言知识学习变得有趣、有效,如何处理好文言文中“文”和“言”的关系?我在近几年的文言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究。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学习是对整个情境作有组织的反应,从整体上理解可以促进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有效把握。而高中教材选用的古文均是经过历史淘漉后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如果将文言知识学习渗透于文本的阅读过程中,与文章情理趣的理解和品赏相结合,相信文言知识的面目将不再那么可憎,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得到有效提升。依文学“言”,学生可以在发现、质疑、体验、探究等阅读过程中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感受古代语言文字的活力和魅力,最终实现识文读文的目的。 一、以疑辨“言”,激发学生自主发现的内驱力,活化文言知识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倡质疑,由疑而入,这是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而文言文知识中充斥着学生的知和未知的内容,教师把质疑、批注、点评的机会和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走进由不知到知的言语揣摩和习得的过程。 在上《黄州快哉亭记》时,我将课文分成两大部分,请学生以大组为

单位各自研究部分课文。研究任务为①讲述段落大意。②说明两三处翻译重点。③对字意或文意理解不清处质疑,或对另外组的研究提出质疑。在这样的任务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大家很快翻译了全文。而学生的质疑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全班争论。比如一位同学提出自己曾见过“始得平地”中“始”的两种翻译,不知如何取舍。我提示大家可以在句群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辨析。通过对后文“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的分析,大家认为这部分写了长江流变的三个阶段,而“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只不过是为江流其后的“其势益张”蓄势,释为“起初”更符合文章的逻辑。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理清作者的议论思路,对词义的理解也更到位了。 无论上《促织》还是《诸子喻山水》、《秋水》,我都习惯在课始询问学生的疑问之处,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质疑和解疑,其内容和表达都是基于自己心理成长的,不仅更容易引起同学的共鸣和自我的投入,同时也能让教师抓住学生困惑和易混淆的关键处,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找准突破口,加强教学针对性。 二、以述活“言”,激发学生整体认知的兴趣,趣化文言知识 教师叙述,学生听,初看这是传统文言教学的套路。但是叙述文言故事,用文本故事的生动形象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这种叙述和聆听调动了学生不同的感觉器官,为学生学习知识创设生动情境,是撞击学生想象空间、激发学生感知、启发学生联想记忆的有效方式。

高中语文课文重点篇目要点复习复习资料版

课内重点篇目要点复习 第一册 《边城》的作者沈从文 1、文章内容:《边城》描绘了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作者深情的歌咏(亲)情、(爱)情(友)情的美丽,充分展示了湘西古老民俗与人物的善良心地。 2、语言特色:田园牧歌式情调和诗意,简练细腻、散淡自然。 《最后的常春藤叶》 1、文学常识:课文的作者是欧?亨利,代表作除本文外还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他的创作风格被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欧美三大短篇小说之巨匠除欧亨利外,还有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 2、文章内容:小说描写了发生在几位穷朋友之间相濡以沫的故事,刻画了一个舍己为人、以自己的生命创造出真正的杰作的画家形象老贝尔曼,歌颂普通人的伟大人格和高尚情怀 《种树郭橐驼传》 1、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柳州”、“柳河东”。和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 2、文章内容:本文记叙了郭橐驼所说的种树之道,突出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根本做法,并由此得出“养人”即“治民”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扰民、伤民弊端,反映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政治的愿望,体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哲学思想。 3、文章写法:这是一篇寓言体政论性散文(传记体讽喻性散文)。全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 《病梅馆记》 1、文学常识: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清朝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代表作《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文章内容: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清王朝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

的强烈愿望。 3、文章写法:文章采用的是_托物言志;以梅喻人___(艺术手法),“病梅”指的是__被压制、摧残的人才_____,“文人画士”指的是__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清王朝统治阶级__。 《促织》 1、文学常识: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代文学家。课文选自中国古代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主要内容:小说的主旨是通过成名一家不幸遭遇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为政者之贪婪、凶残、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第二册 《老王》 1、写作特色:__平淡有味_____的语言风格,多用_细节__刻画人物的方法。 2、内容主旨:本文是一篇写人散文,课文叙写了老王与“我”一家在患难中互相帮助所建立的真情,刻画了老王朴实、善良、忠厚、知恩图报的形象,表达出作者_对不幸者的悲悯__以及_对自己未能真正理解老王的自责__的情感。 《项链》 1、文学常识:作者_莫泊桑____,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短篇小说,被誉为“__短篇小说之王__”。代表作有《_羊脂球____》、《__我的叔叔于勒___》等。 2、写作特色:小说构思巧妙,情节发展中多处设有_伏笔__,故而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3、内容主旨:小说主人公_玛蒂尔德____身处下层,却热衷于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她为了参加舞会借了好朋友一串钻石项链却不幸将它丢失了。为了偿还这条项链,她耗费了十年光阴,由一个年轻貌美、娇气任性的太太变成了穷人,造成悲剧。小说通过一个小公务员家庭的变故,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物_深切同情__的情感和对他们_勇敢面对厄运的不屈服与命运__的平民品格的肯定。 《回忆鲁迅先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