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王维的边塞诗的艺术特色分析

王维的边塞诗的艺术特色分析

王维的边塞诗的艺术特色分析
王维的边塞诗的艺术特色分析

王维的边塞诗的艺术特色分析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写了许多出色的边塞诗,与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相比,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不可忽视的。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今属山西省)人。王维从小就十分聪慧,开元九年即二十一岁时考上进士,被任命为大乐丞。不久就因故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后来因为宰相张九龄的推荐,被任命为右拾遗。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被贬,同年秋王维也被任命为凉州河西节度使判官,直到两年后,才又被召回襄阳主持考试工作,从此王维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的边塞诗大都创作于开元二十五到开元二十七年这段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判官的时间里。王维现存的诗歌有三百七十多首,其中涉及边塞的有四十多首,约占其总量的十分之一,可见王维的边塞诗从数量上来说还是不少的。王维边塞诗从创作时间上看也可能比高适、岑参要早些。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这两个方面,王维也有他的独到之处:

一、思想内容

王维的边塞诗内容和题材都十分的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塑造了一些镇守边关的将领的形象,揭露了军队中升迁制度的黑暗。

如《陇头吟》: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月明炯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停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这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讲述的是一位关西的老将无故遭到冷落和压抑的人生经历。这首诗的一开头没有直接写老将,而是写一位少年的游侠客,在风清月白的夜里登上陇关的戍楼,仰望太白金星,想从星象中预测战事的吉凶胜负,可见他立功报国的心又多么的急切。紧接着才写老将因听到笛声,满怀愁绪下马聆听,回想当年自己身经百战,到现在未能得到升迁,而麾下的副将有的却已经成了万户侯,。一个“愁”、一个“双泪流”把老将内心深层的悲哀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老将寄予的深切的同情。全诗最后引用苏武在北海牧羊十九年,最后却没得到重用的遭遇,来揭露军队中升迁制度的黑暗。诗人对人才的不受重用感到万分的惋惜。

又如《赠裴旻将军》: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

见说云中擒劫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俊伟神勇的边关将领——裴旻将军。诗的一开始首先描写了裴旻将军身上佩戴的精良的武器,腰间悬挂着带有七星的宝剑,臂上挽着的是精雕细刻的弓箭,进而指出这些精良的武器并不是装饰用的。“百战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些宝剑、弓箭曾在很多场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紧接着诗人又说出裴旻将军在他成名的那场战斗中“云中擒劫虏”的英雄业绩,从而把裴旻将军神勇无敌的形象写得十分的突出,把裴旻将军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中。

第二、借咏怀历史人物表达为国杀敌、建立功勋的愿望。

如《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少年,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汉朝的飞将军李广。诗中主要写李广将军年少时骁勇善战,屡建战功,后因得不到重用而晚景凄凉。但是李广将军不服老,在边关的战火重新燃起的时候,他为国杀敌的壮志又被重新激起,想要重新回到战场为国杀敌,建立功勋。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李广将军年少时骁勇善战,建立了无数的赫赫战功;第二部分写李广将军由于得不到重用,而使晚年过得十分的凄凉;最后一部分写由于边关又重新燃起战火,李广老将军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时时想着上战场为国杀敌,重新建立功勋。“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2]诗人虽然在咏怀李广将军,但同时也流露出了自己想要为国杀敌的愿望和决心。

第三、描写士兵的战斗生活,表现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精神。

如《从军行》: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主颈,归来报天子。

这也是一首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是王维在河西的时候写的。诗中描写了军中一天战斗的生活:清晨,军中响起震耳的号角声,把将士们从睡梦中唤醒,兵卒们纷纷扰扰地大声喊叫着束装待发;在悲壮的胡笳声中、战马的嘶鸣声中,士兵们纷纷争相渡过金河;战斗一直进行到日暮还没有停止。战斗的声音仍然不断从滚滚烟尘中传出来。等到战斗结束,将士们俘虏到了敌军的战将,回来向天子请功。表现了边关将士们英勇杀敌,五所畏惧的精神和急于建立功勋的心理状态。

第四、描写边塞特有的景象、景色。

如《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是诗人赴河西节度使幕途中所作。诗中一开始就交待自己奉命前往凉州去慰问镇守边关的将士。紧接着诗人描绘了塞外边关荒凉的景象、塞上的战争风云、诗人的悲凉心情以及边关将领的赫赫战功。这首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这句诗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浩瀚无边的沙漠上,直直地竖起一道沙尘,如同烟柱一样直冲云霄,横亘千里的长河边,一轮将落的夕阳火红浑圆。这句诗中的“直”、“长”、“圆”都用得十分的精妙:一个“直”字给人以劲拔有力的印象;一个“长”字把奔流不息的大河概括得很有纵横千里之势;一个“圆”字恰好消除了夕阳往往会带来的萧瑟之感,只令人感到

无比的壮美。这两句诗用字十分简洁,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画面,成了描写沙漠景色的千古名句。

又如《送刘司直赴安西》:

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人行。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这看似一首送别诗。但这首诗的前四句却是描写边塞绝域的恶劣环境,所以这首诗也能算得上一首边塞诗。诗中的第二句“三春时有雁,万里少人行”,以空中与地上的景象相互映衬,把塞外荒凉的氛围渲染得令人不禁要产生畏惧之情。但是,对于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来说,正是这样的环境才更能激起人的豪情壮志。

第五、描写塞外民族的风土人情。

如《凉州赛神》:

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烽头望虏尘。

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

这首诗也是写于作者河西节度使幕府任上,描写了边塞地区人民为农事祈神祭祀的场面。诗的前两句写边塞人烟稀少,一片荒凉之景。但诗的后两句格调一转,写边塞人民祭祀的场面,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欢快,不同于一般边塞诗的风格。

又如《凉州郊外游望》:

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

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

女巫分屡舞,罗袜自生尘。

这首诗是诗人在河西的时候所写的,诗中描写了村民祭祀赛神的场面,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诗人一开始两句“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偏僻辽远、人烟稀少的边塞画面。但后面几句,诗的格调也是一转,写了村民每年祭神活动的宏观场面,为荒凉的边塞增添了不少生机。

二、艺术特色

第一、善于使用典故,来表达诗歌的主题。

如《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观猎》是王维前期的边塞诗,这首诗描写的是将军射猎时的情景。前四句主要写了将军射猎的整个过程,把将军射猎时的灵巧敏捷和昂扬的斗志写得十分传神。后四句写将军傍晚收猎回营的情景,在这短短的四句中作者就用了“细柳营”和“射雕处”两个典故:细柳营是汉代的名将周亚夫驻兵的地方,这里用丝柳营来暗示将军具有名将的风采;射雕处“《北史》载斛律光尝于洹桥校猎,云表见一大鸟,射之正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雕也。邢子高叹曰:…此射雕手也。?”这里用这个典故主要是为了表现将军的身手十分的矫捷,武艺十分的高强。

又如《陇头吟》中的最后两句“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运用了苏武牧羊的典故,表现了作者对当时军队中升迁制度的不满,以及对有才能却得不到重用的惋惜。

第二、善于截取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的画面来表现整个事情。

如《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这首诗中,王维截取了军旅生活中递送军书的片段。诗的一开始就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写信使为了传达敌情,一路快马加鞭的情景。接下来的两句叙述了军书的内容“匈奴围酒泉”,进一步加强了这种紧张的气氛。最后两句说明了快马送书的原因:关山飞雪,使烽烟无法燃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塞天气的恶劣。全诗只描写了军旅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的片段,就把整个军旅生活的紧张、艰苦表现得十分的突出。

第三、善于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

如《伊周歌》: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这首诗通过描写思念远征的丈夫,从侧面表现征人生活的艰苦。开始写秋夜里一个女子思念出征丈夫的情景。后两句用倒叙手法回忆十多年前丈夫出征时的一幕,虽然一再嘱咐丈夫要常写信回家,但现在结果却是音讯全无。面对这种情况,女子心中充满了悲伤,从侧面反映了征人的艰苦、以及危险。

第四、语言雄浑刚健、慷慨悲壮。

如《观猎》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5]给人一种意气风发的感觉。语言十分的刚健雄浑。而《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6]两句则给人一种慷慨悲壮的感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王维不但对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对边塞诗的发展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高适的边塞诗有哪些

高适的边塞诗有哪些 高适的边塞诗有哪些 1、《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2、《塞下曲》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3、《塞上》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4、《蓟门行五首》 (一)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二)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三)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四)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五)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5、《效古赠崔二》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6、《钜鹿赠李少府》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张明非 古往今来能诗会画者固然不少,但罕能并臻其妙,而王维却得天独厚。他“文章冠世,画绝古今”(《纯全集》)。《诗活总龟》把他在诗画方面的成就与杜甫、顾恺之相提并论,说:“顾长康善画而不能诗,杜子美善作诗而不能画。从容二子之间者,王右丞也。”其实,王维不只擅长作诗、工于绘画,而且妙通音律。正是广泛的兴趣和深厚的艺术修养,使之成为诗坛上声名卓著的大家,杜甫也曾用“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表示对他的钦佩。王维诗很有特色,与他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已经指出他的诗富于画意。到了宋代,苏试进一步用“诗中有画”作他的考语,因其精辟允当,屡为后人征引,广泛流传,此后便成为对他诗歌的定评。 其实,凡以景语入诗,即是用文字代替绘画使用的线条和色彩来刻划形象,都可以叫作“诗中有画”,山水诗尤其如此。自晋宋到唐,三百年间,有成就的山水诗人不独王维一家,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同时的还有孟浩然,李白和杜甫也颇多山水之作。他们的诗虽各具特色,但大都鲜明如画。然而,本来可以用来概括他们共性的“诗中有画”却成了王维山水诗的特征,足见他在这方面高人一筹,有独到之处。 不妨将他与山水诗的创始人谢灵运作一比较。谢灵运为了再现大自然的风貌,“惨淡经营,钩深索隐”(沈德潜《古诗源》),努力探索山水诗的表现技巧。他有两句诗:“白云抱幽石,绿条媚清涟”(《过始宁墅》),用最能反映春天气象的绿色,与白色互相映衬,组成色彩鲜明的画面;又将大自然中最常见的山、水、木、石,由上而下,次第写出。两句诗展现了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他诗中另外两句:“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也是异“句”同工。由此可见。注意色彩的鲜明协调,考虑景物的选择刻划,是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文心雕龙·物色篇》说得好:“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印字而知时也。”明确指出以谢灵运为代表的早期山水诗以追求形似为最高标准。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中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批评只求形似是比较幼稚低级的阶段,不足为法。中国绘画的理论和实践都说明,成功的作品应该是不仅注意形似,更注重神似;不要求毫发毕现,重在传神写意。通过画家精心选景,巧妙构思,运用浓淡相间、虚实相生的手法,使人不仅从浓淡的变化中,甚至从画面的空白处体会出作者所要表现的内容。以形神俱似为最高境界,以含蓄、淡雅、空灵见长,这是中国画的特点,也正是在这一主要方面,王维的诗与之有相通之处。比如,他有一首《汉江临泛》,其中有两句是说汉江的浩渺宽广,他却不对汉江作直接正面的描写,而是着笔与它有关的天地和山色,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样写虽不像谢诗那样具体可感,一目了然,却耐人寻味,给读者以丰富联想的余地。试想,说汉江之水连囊括万物的天地都无法容纳,仅一江之隔的对岸山色都显得朦胧不清,若有若无,其浩荡宽阔则可想而知。所以(《弇州山人稿》说它“是诗家极俊语。却入画三昧”。这样的例子在王维诗中比比皆是。如为了突出山的高大而着墨于云气的变幻:“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为了表现山的深幽却描写花和树:“背岭花未开,入云树深浅。”(《李处士山居》)为了渲染薄暮静谧的气氛,写“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前一句说渡头是最喧闹的地方,此刻唯余落日,四周的安谧可想而知;后一句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陶渊明的两句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感受到田园的和平恬静。王维的许多山水诗都是如

浅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诗的不同

浅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诗的不同 摘要:孟浩然、王维是唐开元、天宝年间“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在当时诗坛享有盛誉,影响很大。两人虽然都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但也有所不同,孟诗不但具有清新宁静的自然美,也常含淡淡的伤惜之情,而王诗则不同,是一种静谧超尘绝俗的意境,常含佛理;孟诗有有我之境,而王诗则有无我之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诗;不同 王维、孟浩然都是陶渊明、谢灵运的后继者,在诗歌创作领域都具有领袖的地位。两位诗人情趣相投,在思想、风格上都是以“高人”、“隐士”著称,都擅长五言诗。 一、生活经历、性格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早岁隐居家乡的鹿门山,闭门读书。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求取功名的欲望,热切地盼望出仕,以施展他的抱负。《二十五史.旧唐书》用四十一个字概括了孟浩然的一生,“隐鹿门,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 不第,还襄樊。张九龄镇荆州,属为从事,与之唱和,不达而率”① 一心求取功名的孟浩然在他的 求仕道路上却屡遭挫折,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一次次的失败不免产生怀才不遇的怨恨:“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留别王维》满怀用仕之心,却求仕无望,更好做激愤之言,牢骚之语。《临汉隐居诗话》记载:“孟浩然入翰苑访王维,适明皇驾至,浩然仓皇伏匿,维不敢隐奏知,明皇曰:‘吾闻此人久已,召使进所业,’浩然诵:‘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明皇曰: ‘吾未曾弃卿,卿自不求仕,何诬之朕也!’因命放归襄阳。”② 一语触犯了龙颜,从此也断送了自 己念念不忘的求仕之路。无奈之下,辗转返乡,由此写下了很多田园诗歌,“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可见在字里行间染上了一层冷清的色彩,带有一种淡淡的愁绪,也暗藏了他个人的失意、孤独和苦闷。尤其是在《宿建德江》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心,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更体现得淋漓尽致。 简单的生活经历、平凡、单纯的性格,缺少城府的语言断送了孟浩然的求仕之路。但是,这种单纯对于山水诗却是一件幸事。单纯的心灵最易贴近自然,与山水融合无间;以单纯的心灵关照山水,其山水诗自然呈现单纯明镜的意境。“落景余清晖,轻桡弄溪渚。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看看未相识,脉脉不得语。”(《耶溪泛舟》)“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万山潭作》)

高适边塞诗及其赏析

高适边塞诗及其赏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塞上》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2、《塞下曲》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3、《赠别王十七管记》 逢时愧名节,遇坎悲渝替。 适赵非解纷,游燕独无说。 浩歌方振荡,逸翮思凌励。 倏若异鹏抟,吾当学蝉蜕。 4、《信安王幕府诗》 直道常兼济,微才独弃捐。 裾诚已矣,投笔尚凄然。 作赋同元叔,能诗匪仲宣。 云霄不可望,空欲仰神仙。 5、《蓟门行五首》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6、《蓟中作》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7、《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作气群山动,扬军大旆翻。 奇兵邀转战,连弩绝归奔。 泉喷诸戎血,风驱死虏魂

8、《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姜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塞下曲》 荡子从军事征战,峨眉婵娟守空闺。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鸟夜啼。 10、《答候少府》 边兵如刍狗,战骨成埃尘。 行矣勿复言,归欤伤我神。 11、《部落曲》 蕃军傍塞游,代马喷风秋。 老将垂金甲,阏氏着锦裘。 周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 12、《自蓟北归》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13、《瞧阳酬别畅大判官》 边庭绝刁斗,战地成渔樵。 榆关夜不扃,塞口长萧萧。 14、《赠别五十七管记》

论王维诗歌的特色

论王维诗歌的特色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诗歌之所以有很大的成就,是他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吸取经验和自己独有的思想分不开的,并且王维本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佛家思想的理解也是分不开的。 一、独特的绘声绘色、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 这是王维山水诗一个显著的艺术风格。《桃源行》是王维十九岁时取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所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可以说,是王维“诗中有画”艺术风格在早期作品中的集中体现。在这里,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优美的诗的境界。“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两句,使人想象到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山口蹑足潜行,到眼前豁然开朗,立现桃源的场景。“居人共住武陵源”之后的十二句,是全诗的重要部分,展现了“物外起田园”的画面:月光,松影,长栊沉寂,静谧之夜;太阳,云彩,鸡鸣犬吠,喧闹之晨。两幅画面,各具情趣。夜景全取静物,晨景全取动态,充满诗情画意。其中的一连串动词,把人们的神态和心理所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桃源中人淳朴、热情的性格和对故土的关心。其实所谓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就是指他在诗歌创作时,日然的融合了绘画的某些手法,善于将色彩、线条、构图等本来属于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全面的融汇入诗中,在读者的脑海中,唤起生动逼

真的意境。 二、对仗工致,音韵铿锵 通过工巧的对仗与和美的音律,使作品铿锵上口,余音绕梁,是王维山水诗的又一个显著风格。“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是王维《田园乐》中的诗句。如果说孟浩然的《春晓》,格律和音律自由自在,意脉一贯,似行云流水,那么,王维的这首《田园乐》则格律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作品中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词在词意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印记,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联关,而“花落”和“桃”来,“莺啼”就“柳生”,“家童未归”与“山客犹眠”也是应衬妥贴。这首诗表现出的是诗人独具艺术匠心。中国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这首《田园乐》可谓凤毛麟角了。 三、山水诗形成空灵静逸的独特意境 王维的山水诗大多专门描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的色彩。但是,也不乏一些情趣高雅,美学色彩很浓的健康作品。如《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是一首诗人初冬时分在山中行进时的所见所感。本诗开头上来就表明地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文/常笑 艺术特色,是一种表现手法,通过这种手法,达到某种艺术效果,具体手法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具体到某个作者,通过这些,体现出他的独到的特色。 分析艺术特色,可以由点到面,即字词、语句、修辞格等等,尤其是诗词,是艺术特色的典范表现,具体到诗词的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结构、炼材、语言。 要分析王维的诗,就要了解王维这个人。 王维的人生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学而优则仕”,每一个读书人都有“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的政治报复,说到底,四书五经只是一个手段,一个跳板,最终的目的是用这个跳板达到孔夫子所谓“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孔子也为读书人提建议:天下有道则仕,无道则隐,没有人天生就是要去追求隐士生活的,与王维同时期,并称为“王孟”诗派的孟浩然一开始特别羡慕隐士生活,二十几岁就隐上了,但最终那颗入世的心促使他各种各样的举荐入朝的诗,进去后不得志,最后又回来隐的,同样,王维也是,前期雄心壮志,功名利禄透出他“活国济人”的思想,这一时期代表作有《观猎》、《始至塞上》,后期经过安禄山叛乱后,人生态度消极,受佛道禅影响,转观自然,焚香静坐,这时的诗更多的是描绘了山水风光,例如《鹿柴》,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转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句描写叙述的巨大转变,透出了诗人思想的转变。这是从人生阶段上划分。 就从山水田园诗本身划分,写田园诗有《谓川田家》等,山水诗有《山居秋冥》、《鸟鸣涧》等,王维继承发展了陶渊明、谢灵运的田园诗、山水诗,加上王维自己精通画、乐,又受佛道禅影响,形成了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音禅高度结合,风格自然淡远,清新工致这样的独特的王维诗风。 就手法分析,选材立意方面,以画家独到眼光捕捉纷繁自然景观中灵动意境的形象,画感入诗有《使至塞上》等,尤其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为后世称道,此联更有“独绝千古”的美誉(《而庵说唐山》/徐增【清】),音感入诗有《过香积寺》等,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有学者将之细分为意境美、色彩美、含蓄美、韵律美四个方面(详见《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宋新荣) 结构布局,运用画法中“经营位置”,将景物排列组合后构成优美意境的整体,像元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典型的景物排列后创造的独特意境,王诗里例如《渭川田家》中村落一角,牛羊、野老、牧童、雉雊、蚕、田夫的先后空间叙述,

浅谈王维山水诗中“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浅谈王维山水诗中“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我国唐朝时期国土辽阔、国力空前强盛,各民族大融合,不但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而且由于开国皇帝的大力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在开放政策的时代背景下,唐代的诗歌、音乐、舞蹈、服饰、宗教、绘画、建筑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大力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难以逾越的巅峰。在丰富多彩的大唐文化中,诗歌的兴盛和不断的发展,令人叹为观止。唐诗流传至今的共有5万多首,有名有姓的诗人就有2000多位,诗歌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领域,是当之无愧的诗歌王朝。在这浓浓诗风的诗国里,诗人们不仅留下了体现人文风情和意蕴的优美诗歌,也留下了诗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生命的赞美以及对国家的政治民生的关注。正是由于他们的这些华丽诗歌,滋养着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大诗人大艺术家王维诞生了,他的出现,使中国诗歌的艺术成就在田园领域里又达到一个高峰。 王维(701-761年),字摩洁,太原祁仲山西祁县人。官至右丞,世称“王右丞”,盛唐著名诗人。他被诗论家誉为“诗佛”,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在盛唐诗坛鼎足而立.王维出身于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而他的母亲也是出身于五大望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之一的博陵崔氏,但是由于父亲为官清廉,去世甚早,导致王家的家境日益衰落,所以全家人振兴家族的希望都在王维身上寄托着。对于王维来说,高贵的出身并没有为他带来优越的物质生活,王维和弟弟们都是由母亲崔氏一手带大。母亲崔氏信奉佛教,是当时著名高僧大照禅师的弟子,她一生严守佛律清规,常年不沾荤腥,从不穿戴绫罗绸缎。王维30岁时妻子去世,但他却未再娶,由于少年时代受到母亲的影响,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至此开始学佛,他道:“一生多少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 王维,经历大唐盛世,身处长安贵族豪门之间,诗风雍容华贵,以清丽内敛的山水禅学,留下了“诗佛”的独特风景。王维写景诗中数量多、富有特色的是山水诗,在山水诗的创作上,王维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而且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由于王维的诗歌艺术修养很高,在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均具有较高成就,这为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把山水诗创作的艺术技巧发展到更高的水平.王维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名作如《终南山》、《过香积寺》、《辋川集》20首、《赠裴十迪》、《汉江临泛》、《山居秋暝》、《青溪》、等。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被苏轼称赞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自宋以来,用类似词语来赞美其他诗人或画家的,不计其数,如拥有传奇般人生和天马行空思维的“诗仙”李白,以他的放荡不羁名垂千古;一生饱经战乱,居无定所,常常以靠朋友救济为生的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以史为吏,写出大唐社会的繁华与沉沦;“诗王”白居易家境清苦,却每每要将诗作改得平易近人,连不识字的老太太都能听懂;“诗鬼”李贺风格诡奇、想象丰富,留下了不少让人浮想联翩的传奇佳作……。但是,当我们每每提起“诗中有画”或“画中有诗”的境界时,情不自禁的就能想起王维的名字,觉得只有他才担当的起这种赞誉,由此可见苏轼的品评深入人心,这说明在种境界里的王维所达到深度和广度,比之一般作家要更突出,更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所谓王维诗山水诗中的“诗中有画”,就是指以诗为主体,吸收画的某些因素,融入诗境,从而体现出一般诗作难以达到的美感。以至于他的诗既充分发挥了诗应有的长处,也能在描写人物、绘写景物时同时又能不自觉的引起读者的联想,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这些不仅表现在山水景色之美的形象刻画上,也表现在声、光、色、态的语言结合上。本文简单的就以“诗中有画”所能表现出王维山水中所透露出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也许更能突出王维山水诗中的艺术特色。 一,声与色的绝佳融合。

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简要介绍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这类诗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边塞诗的意象: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等。 边塞诗和边塞诗派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A、边塞风光;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不仅内容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之《燕歌行》、岑之《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编辑本段 汉魏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 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妇的相思苦。诗歌体裁以乐府诗为主。代表作品如: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蔡琰《胡笳十八拍》、《悲愤诗》,徐陵《关山月》、王褒《渡河北》等。 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中诗人分别以旁观者的口吻,边疆战士的口吻,家中思妇的口吻,真实的诉说了边塞征战之苦。语言素朴,构思独特。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边塞诗风格。隋代的边塞诗 边塞题材较为普遍,甚至出现多位诗人同题唱和边塞诗的盛况。诗歌体裁既有歌行体又有近体绝句。虽数量不多,但促进了边塞诗的发展。代表作品有:隋炀帝《饮马长城窟行》、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出塞》等。 例杨广《饮马长城窟行》——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高适的边塞诗

高适的边塞诗 高适的边塞诗 1、《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2、《塞下曲》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3、《塞上》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4、《蓟门行五首》 (其一)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其二)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其三)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其四)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其五)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5、《效古赠崔二》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6、《钜鹿赠李少府》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解读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 内容摘要:历中,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王维精通音乐、书法、绘 画,而且深得佛道理念熏染。他的山水田园诗同自己独特的审美理念融为一体,清逸明秀,意境深远,开拓了诗歌写作的新境界。他在前人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文学、绘画、音乐和佛学修养,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作。后期他逐步走上一条回避政治斗争,追求闲适生活的道路,山水田园生活的体验使其创作了许多优美的山水田园诗。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审美理念艺术境界 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 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态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及精神境界融入到生活中,可谓是自然与生活相互融合。创造出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也潜移默化的渗透了他的绘画思想。他曾在《偶然作其六》中云:“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他不仅是一个大诗人,更是一个大画家。在画坛上他堪与北宋之祖李师训媲美,有“文章冠世,画绝千古”之美誉。王维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凭着自己长期隐居在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美的独特敏感与对画理的娴熟运用,他别具匠心的剪取自然界中那些最有特色的水色山光来写入诗作,使其诗色泽仓润制胜于人;并且善于把人物丰富复杂的感情融化在一幅幅优美隽永的画面上,给自然景色注入了人的气质、人的性格、人的精神,从而使他的诗形神俱佳、气韵生动,“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中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如《鹿柴》:“空山不见人”是静境,“但闻人语响”则是动中有静了。其次,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凝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而且语言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一、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充满了生活的真意 艺术源于生活,在王维很多的山水诗中,诗人从优美的景色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冲淡闲散的心情。在很多的田园诗中,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出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在山水是的写景中,在田园诗的描绘中,王维的不少诗作包含浓情。 西晋陆机提出:“诗缘情而绮靡”(《文赋》)。意思是诗歌理当发自真情而且必须有美丽繁盛的文采。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中,就是通过田园山水和自然生活的描绘,真情流露,充满了对生活的深情。 (一)王维对大自然的真情 ①、的山水诗作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真情。在描绘景色优美的山水诗作中,诗

从王维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

从王维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 摘要:山水田园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对于山水田园审美的自觉是魏晋对人的自觉同步进行的。只有向内意识到自己的人格个性,才能向外感受自然;只有当人们能领略自身风度,气质,个性的美,才能感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妙,因为人类对内在自我的发现与对外在自然的发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山水诗的鼻祖是谢灵运,田园诗的鼻祖是陶渊明。 关键字:魏晋唐代山水田园王维孟浩然淡泊 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唐诗是最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唐朝分为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每个阶段都代表性的诗歌流派,大体分为四类:怀古诗歌、抒情诗歌、边塞诗歌、山水诗歌。山水诗歌以反映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流行于盛唐时期,以该诗派的代表人物命名则称为王孟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这一诗派的诗人除王孟外,还有储光羲、裴迪、韦应物、柳宗元等诗人。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淡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形态。 一、山水田园诗的起源

人们对山水的这种喜好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然的认识和体验又同时与当时盛行的玄学有关。玄学的核心是道学之术和老庄之学,老庄人生境界进入文学,乃是山水进入文学的前奏。山水意识是建立在老庄人生情趣之上的。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忙于征伐战争,镇压人民的反抗和争夺统治权,两汉以来儒学那种重功利、主政教,主讽谏、崇实录,尚雅正的正统思想开始动摇。随着儒家正统观念的淡化,经学束缚的逐渐解除,思想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僵化的思想世界让位于一个感情丰富细腻的世界。崇尚虚无,消极避世的老庄思想和着佛教随之兴盛起来。“儒在钟鼎,道在山林”儒家思想较多地渗透到政治关系和伦理规范方面,道家思想则较多地积淀在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上。当时文人学士普遍认为“山静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阮籍《达庄论》)。“阳降阴生,一替一兴,流而为川,滞而为陵”(挚虞《思游赋》)。山川景物都是自然之形,“方寸湛然,固以玄对山水”(孙绰(庚亮碑)),正如庄子所言“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游览山水中领略玄趣,追求与道冥合的精神境界。这也是嵇康所主张的“返乎自然”。不仅如此,钟情山水还成为士林衡量为人作文的价值标准,形成了一种崇尚潇洒明秀、高雅脱俗之美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在以后的士文化传统里占有者重要的地位。 总之,山水宦游已成为此时期的一种风气,一种时尚。这一风气在文学中得到了相应的反映,山水田园诗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兴盛的过程。 二、从王维看山水田园

小度写范文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模板

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文学艺术造诣甚高,诗文书画音乐皆能名家。他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王维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同时以诗歌阐禅悟道。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诗诗如画卷、美不胜收,其诗画合一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山水诗中。苏轼(《东坡志林》)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蓝色绿堪染,水上有飞花红欲燃。”(《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王维的山水诗关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颔联,“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纯美诗境。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一)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一) 摘要:王维是诗国盛唐伟大的诗人,他留下的四百多首诗歌中,有许多成为千古绝唱,经久流传。他的山水田园诗意境优美,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即诗中有画,宫商迭奏;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幽寂静谧,禅意盎然。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在盛唐诗坛上,除李杜外,鲜有堪于比并的。就其对自然山水美景的领悟和表现而言,王维的艺术个性更为独特,堪称古代山水诗艺术巨星。王维的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山水田园诗,他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优美意境,在诗坛上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一、诗中有画,宫商迭奏 王维是一位诗歌、绘画、音乐、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他在诗歌创作时,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并将之诉诸笔端。也更会用辞设色,注意诗歌音调的和谐。所以在他的诗中,有画的意境,有音乐的流畅,有书法的变化。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史鉴类编》则将王维的诗称为“有声画”,说“王维之作,如上林春晓,芳树微烘,百啭流莺,宫商迭奏”。 具有这一意境特点的诗,以他隐居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生活时写的一批山水田园诗表现最为突出。此时的王维,进取之心和用世之志逐渐消减殆净。请看《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描写秋日傍晚雨后的山村风光。随意挥写,语出自然。在这首诗里,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流动的声响,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荷花的情态,都和谐完美地交织在一起,像是一幅清新秀丽的有声画,又像是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从“空山”、“明月”、“翠松”、“清泉”、“浣女”、“渔舟”等意象组成的秋夜图中,我们仿佛呼吸到了雨后清新的空气,听到了诗人希望远离俗尘、回归乡村质朴生活的心语。清新、明净的暮秋意境,令人有心胸荡涤之感。 再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寒秋时节,山色变得越来越苍翠,溪水却日复一日潺潺流淌;日近黄昏,诗人拄杖立于柴门之外,聆听暮蝉的鸣叫;渡头上夕阳正要落入水中,村庄里一股炊烟徐徐升起;这时醉酒的朋友来了,在我面前狂歌。寒山、秋水,一动一静;落日、孤烟,一上一下;倚仗听蝉的老人、醉酒的朋友,一个悠闲、一个不羁;再配上山涧溪流的水声,暮蝉的鸣叫声,醉酒人的狂歌声……这不光是一幅静谧优美的山水田园图,更是一部有声有色的电影。意境闲适、率性、有趣,浑然一体。 还有其它一些诗作也达到了诗画乐合一的境界,如《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椎夫。 太乙峰是终南山主峰。诗人从主峰着笔,总揽全山,写出了终南山雄伟磅礴的气势。前几句写终南山的高大雄浑,末二句撇开山写人,更反衬出山之嵩峻,正象山水画里常用人身与山势构成对比一样。这是一部最美的终南山风景片,远景、近景、全景、特写,画面十分丰富。最后两句,为无声的画面增添了樵夫砍柴的丁丁声、山涧流水的潺潺声、一问一答的唱和声,使画面中有音乐,有动感。 王维有些诗歌中的名句也是诗中有画,诗中有乐,能引发我们美妙的遐想。如:“松含风声里,花对池中影”,“细枝风乱画,疏影月光寒”,“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泉声咽危石,

高适的边塞诗有哪些

高适的边塞诗有哪些高适的边塞诗有哪些 高适的’边塞诗有哪些 1、《酬裴秀才》 男儿贵得意,何必相知早。 飘荡与物永,蹉跎觉年老。 长卿无产业,季子惭妻嫂。 此事难重陈,未于众人道。 2、《酬陆少府》 朝临淇水岸,还望卫人邑。 别意在山阿,征途背原隰。 萧萧前村口,唯见转蓬入。 水渚人去迟,霜天雁飞急。 固应不远别,所与路未及。 欲济川上舟,相思空伫立。

3、《酬马八效古见赠》 深崖无绿竹,秀色徒氛氲。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群。愿托灵仙子,一声吹入云。 4、《蓟门行五首》 (一)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二)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三)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四)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五)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5、《效古赠崔二》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6、《钜鹿赠李少府》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7、《东平留赠狄司马(曾与田安西充判官)》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 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王维诗歌的两个特点

王维诗歌的两个特点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王维诗歌结构变幻和天人合一的特点进行阐述,从而使人感悟到王维的诗既富立体感,又体现和谐美,使人读诗如看画。 王维在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中,用自然、凝练的语言,绘画的艺术手法,描绘富有特征的景物,意境高远,清新自然。他善于在文字描写中融入绘画艺术手法,表现客观物象的直接性、可感性、生动性的特点,真切巧妙地传达给读者,从而缩短了读者由文字概念到具体形象的思维过程,使其诗作富有诗情画意。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对王维作品最中肯的评价。他的作品在创作中应用结构变幻和天人合一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在体现诗情画意方面近乎达到完美,很有代表性,许多诗句都脍炙人口,从而使王维的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山水田园诗歌中的一个奇葩,具有不朽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一、立体空间结构的变幻之美 空间结构的变化是王维诗歌当中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因为结构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步骤之一”。在绘画艺术中,远近、大小排列的不同,构成生动的相互关联的富有立体感画面,使诗所表现的意境具有立体感。

王维诗中综合地运用绘画艺术手法,把自然景物用文字加以排列组合,构成错落有致的立体感,层次分明,意境高远。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在这首诗中,作者首先对终南山的地理位置予以确定,接着写终南山的气势,最后再从读者的角度进行描绘。从结构上,由远及近,由点到面,处处融入了绘画的技巧。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先把整个山体进行分段描绘,从山之高、山之长进行刻画,并运用多种技巧。首联两句是抬头所见终南山远景,是远观。颔联写进入山中所见终南山的近景,山中云雾缭绕,奇妙无穷。颈联写来到中峰时所看到的情景,突出了山之高大、景致之缥缈,仿佛使人入仙境一般。尾联再写作者流连忘返,直到傍晚才向砍柴人寻觅住处。全诗八句,仅用四十个字,每联变换一个角度,句句体现作者匠心独运,处处都在用笔作画,线索清楚,层次分明,把终南山的高大雄伟展现在我们面前。诗人借用浓淡渲染、远近衬托、色彩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对终南山进行描绘,这是诗人兼画家高超艺术的结晶。 二、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对大自然描绘的同时,将人的活动同样也融入大自然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写景抒情都极其真切自然,不用辞藻涂饰,得到了“天然之趣”。王维在《山居秋暝》诗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是作者描写山水田

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高适、岑参又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本文试图从他们的人生际遇、人生经历来比较他们诗歌风格、内容、技巧方面的异同,以此来了解盛唐的边塞诗。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大唐盛世书写了中国古代史上最璀璨的一页,国力的强大使得开疆拓土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很多诗人“从戎而不投笔”,他们往往征战边塞,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扬名立万。于是,一大批边塞诗人应运而生,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高适和岑参。 而在高考诗歌鉴赏中,边塞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果我们了解了高适、岑参的诗歌,就会对边塞诗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理解。 “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1】因而,诗史上便以”高岑”并称。 下面就二人边塞诗创作相同和不同点进行论述。 相同之处: (一)高、岑二人具有相似的人生经历,都有军旅生活的真实体验。因此,在他们的诗歌中,真实的记录了边塞生活。 高适二十岁曾到长安,北上蓟门,漫游燕赵,想在边塞寻求报国立功的机会,在梁宋一带过了十几年“混迹渔樵”的贫困流浪生活。 岑参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高适、岑参都有过军旅生活的经历,为他们的边塞诗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的诗歌都洋溢着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他们在体验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边塞生活中,了解了征人的心理及边塞异样的风土人情,激了发他们创作的热情。于是,一篇篇脍炙人口、饱含着诗人理想主义的诗篇便应运而生了。

浅析王维前后期山水诗风格的不同

浅析王维前后期山水诗风格的不同 摘要王维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名的“诗佛”。其诗独有的恬淡空灵的特色,究其缘由,与其对佛教的深刻造诣和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及家庭背景是分不开的。王维在长期艰苦的禅观修习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对空寂之美的追求和赞颂为突出表现的禅宗审美观,从而也形成了自己空灵清丽的诗风。历史将禅道和王维的山水诗促成了一对“旷世之恋”。本文从王维四十岁前后山水诗的不同特点入手,分析其风格的变化。王维山水诗风格前期形象鲜明、情韵深长和后期空灵静美、虚荣清净。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风格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维的诗歌今存四百多首,题材和内容丰富多样,有很多咏政诗、边塞诗,其中最突出的是山水田园诗。诗人一生都与禅道相伴,与禅有缘。那么何为禅?禅是无,禅是有,禅是实,禅是虚,禅是天地万物;就是在生活中静静过滤碎片,修正错误的思维,抛弃恶念。他将禅的种种意境融入了其山水诗,从而形成了其山水诗空灵澄净的风格。 纵观王维的一生,大约可以四十岁为界,划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仕途顺利,政治热情高涨,充满济世之志。其前期山水诗的风格表现为:形象鲜明、情韵深长。四十岁后,随着李林甫执政,唐代政治逐渐走向腐败,他的政治热情受到压抑,逐步走上一条回避政治斗争,追求闲适生活。他先是在终南山、蓝田、辋川等地隐居,身为官吏,却全身远祸于林下。他的山水诗的风格转变为空灵静美、虚融清净。盛唐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价王维的诗曰:“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1]”。 一、前期:形象鲜明、情韵深长 王维前期仕途顺利,其诗内容丰富多样。由于他能透彻理解诗、画、音乐等几种艺术之间的同异,比一般诗人更深入地探索诗歌表现的特殊规律,因此他的山水田园诗兼有绘画、音乐之美,被后人称为“诗中有画”,“百啭流莺,宫商迭奏[2]”(《史鉴类编》),体现了盛唐诗形象鲜明、情韵深长的典范风貌。 王维前期诗歌的基本风格是“清而秀[3]”(胡应麟《诗薮》),善于用清新的笔调,匀润的色彩,精致地描绘山林幽美清空的境界以及生活在这静美环境中的闲情逸致。这类诗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辋川集》绝句,这组诗不仅再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融进了高于自然的理想美。他能在一片乱竹丛中找到弹琴啸咏、对月抒怀的理想境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4]”(《竹里馆》)让空山中的深林透过人语的回响和夕阳的返照,赋予人间暖色:“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5]”(《鹿柴》)《白石滩》描写春夜月下少女浣纱的情景:“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6]”青嫩的绿蒲、柔和的月光与透明的轻纱、清浅的滩水构成了清澈纯净而又充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