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任务和措施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任务和措施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任务和措施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任务和措施

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任务和措施

————————————————————————————————作者:————————————————————————————————日期:

2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总的判断,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转型调整阶段,国内经济运行中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也要看到,尽管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从政策环境看,宏观调控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将为扩大内需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从经济走势看,2012年全市经济增速逐季加快,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回升向好的态势更加稳固。从我市来看,城市四大片区开发全面拉开,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明水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推进机制逐步完善,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我市仍处于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围绕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相衔接,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发展条件和运行走势,本着积极可行、力争完成地更好的原则,建议全市201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济南市下达的任务目标。

三、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着力推进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构筑完善“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活”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施企业梯次培育、主导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提升和新兴产业发展四大行动,做大总量,做优存量,提升增量。做强主导产业。围绕四大主导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目标,鼓励实施兼并重组和资本运作,强装备、扩规模,提品质、拓市场,延长产业链,增强竞争优势,着力培育一批收入过50亿元、过10亿元企业群体,力争四大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3%以上。做大新兴产业。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科技攻关和重大技术突破,重点实施华云机电豪克能超精密机床、泰星化工无卤阻燃剂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力争四大新兴产业增长20%以上。做优传统产业。突出技术和装备提升、产品和市场创新,整体提升炊事机械、塔机等传统优势产业水平。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和产业集群壮大提升两大工程,落实和加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家。

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动力,规划建设“一园两片十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推动章丘大葱、牛一蔬菜等基地提档升级,提高现代农业综合效益。深入实施“品牌农业”战略,健全农畜产品质量监测和安全追溯体系,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力争全年新增“三品一标”认证20个。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二期、刁镇土地综合治理项目、黄河防护堤、大站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落实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态,着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态,加快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

积极推进意大利维龙物流、越海济南航空物流等项目建设,打造区域综合物流中心。鼓励引导大型企业剥离生产性服务环节,推动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研发营销等直接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的新型服务业态加快发展。实施绣源河湿地公园风景区、七星谷农林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科学调控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以大型商贸、金融商务等为代表的城市综合体项目,积极推进砂之船艺术商业广场、大润发等项目建设,带动提升传统服务业。

(二)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以创新驱动为发展主要动力,努力破解影响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推进的制约因素,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创新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坚持项目引领发展不动摇,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为了项目干,在全市上下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实施重点项目市级领导包挂、专人跟踪服务、全程代办帮办等制度,在土地、资金、水电气等要素供应方面给予优先扶持、优先解决,推动重点项目快落地、快开工,早投产、早达效。重点抓好常盈特种车、利民新型药物制剂、科兴重组人胰岛素等200个千万元以上项目的协调与推进工作,形成“投产达效一批,开工建设一批,谋划储备一批”梯次推进滚动发展格局。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狠抓项目谋划、储备、立项、申报和实施力度,争取华凌电缆等更多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的项目列入国家计划笼子。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深化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深化资本运作,加快圣泉、中森等企业上市进程,有效破解融资难题。认真落实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壮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强实力。深化政府投资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能,积极探索公用事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等领域改革。以列入济南市文化产业改革试点市为契机,积极探索文化资源市场化改革,实现资源、资产、资本的良性循环。

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实施外向型经济带动战略,进一步优化外资结构,提高经济外向度。不断拓宽利用外资渠道,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引导更多外资投向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支持圣泉、华民、丰汇等骨干出口企业紧跟国际市场形势,优化产品结构,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力争全年出口总值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

(三)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城镇组团为节点,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开发新城区,积极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城区。完善提升主城区控制性详规,全面启动中心商贸区、城北综合体、双山大街沿线片区、绣源河片区四大综合体开发,加快“五馆合一”文博中心、章丘客运总站等重点工程建设,修建南外环章莱路至明埠路南延段、北外环绣江路至桑园段等主干道路,实施城区排水排污、供水供暖等基础设施改造,启动城东热源厂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培育特色化新城镇。突出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化新城镇。放大刁镇作为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的带动作用,加快实施官庄、文祖、普集、高官寨等特色重点镇驻地升级改造。扎实推进6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年内完成6000户建设任务。实施农村危旧房屋改造工程,全年改

造危房300户以上。抓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实施济南市30个试点村的综合整治工程,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四)着力提升开发区整体水平,打造跨越发展新平台

以明水经济开发区成功晋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契机,完善提升配套设施,优化产业布局,引领全市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实现开发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国家级开发区功能定位,走“产城一体化”发展的路子,编制完善总体规划、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和产业发展等规划,加快提升园区生产生活设施配套,规划建设创业中心、综合服务区,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产业新城、城市新区”。规划建设济南高端装备产业园、战略性新兴产业园等特色“园中园”,引导优势产业和生产要素向专业园区集中,实现园区经济集约集聚发展。

强力突破招商选资。围绕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招才引智“三招三引”,落实和完善鼓励招商选资的政策措施,突出产业招商,探索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等社会化招商模式,以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和央企为重点招商方向,加大招商推介力度,积极引进一批总部型、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和上下游配套协作项目。积极破解土地、环境等要素制约,突出抓好新型工业、文化旅游、城市综合体、生产性服务业等实体经济项目招商。全年完成合同资金27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14亿元。

构筑产学研合作新平台。将明水经济开发区作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引导企业组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积极吸引高端人才入驻,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依托我市高教资源和产业优势,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加快实施20个产学研重点合作项目、30个重大研发专项和5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兴市战略,支持伊莱特、昊月树脂等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圣泉集团、华凌电缆争创省长质量奖。年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5%以上。

(五)着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全面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持续改善宜业宜居环境,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突出抓好生态创建。以济南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市为契机,加快推进白云湖、龙山湖等湿地建设,落实各项保泉措施,开展绣江河、漯河河道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全国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持续实施退耕还果、荒山绿化等生态项目,完成绿化造林5万亩,积极创建胡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加大空气、水、土壤等环境治理,巩固山石开采、土小企业、废旧塑料整治成果,保障生态安全。

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努力提高环境保护水平,严禁“三高一低”项目上马,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倡导节能低碳,重点实施博奥斯光伏逆变一体机、桑园锻造煤炉改造等一批节能项目。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建成晋煤日月化工废水深度处理、化工产业园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实施省级生态农村和新能源示范县项目,建设9条镇街天然气输气支线管网。

突出抓好环境整治。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行动,整治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脏乱差区域,做好卫生保洁、园林绿化、户外广告清理等工作,加大“马路市场”整顿力度,提升城市内涵品质。抓好垃圾中转

站、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建设,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快农村社区配套污水处理站及管网建设。

(六)着力推进民生改善,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以“富民惠民利民安民”为导向,加大民生投入,统筹推进民生事业,让全市人民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积极推动就业创业。探索就业创业新渠道,成立创业促进会,完善创业服务政策措施,重点面向失业人员、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加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力争实现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5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提高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重点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的参保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卫生院与敬老院合作共管运行机制,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40%以上。加快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缓解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难问题。规划建设防灾救灾中心,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围绕实现“让更多孩子接受更好教育”的目标,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规划建设职(成)教中心、诺德实验小学、新城国际学校,年内完成13所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创建全省首批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市。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高标准建设公共卫生中心。继续扎实推进文化惠民、道路畅通、饮水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防控、安全生产等工程,让群众生活更开心、更舒心、更放心。

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地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地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全面贯彻党地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地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地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 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按照上述总体要求,考虑到需要和可能,并与“十二五”规划《纲要》相衔接,提出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主要考虑是:一方面,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需要保持合理地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8%左右地增长目标比去年实际增 长速度要低,主要是为了把各方面地注意力和工作重点引导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而且在外部环境变数较多、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地情况下,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地8%,还需付出很大地努力.另外,8%左右地增长目标是就全国来讲地,是一个预期性、指导性目标,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科学确定增长目标,切不可盲目追求和攀比高速度,更不要层层加码. ——优化经济结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地比例提高到1.85%;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加快发展;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取得新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5%,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5%左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减少1.5%,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进一步加强;城镇化率提高到48.3%.提出这个组合目标地主要考虑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地主线,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地全过程和各领域,要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迈出坚实步伐,必须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地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增长地科技含量和质量效益,提高发展地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左右.当前,我国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绝大多数产品供应充足,特别是粮食连续7年丰收、库存充裕,有利于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但是,去年下半年消费价格地较快上涨,会对今年上半年形成较大地翘尾影响,同时引起价格上涨地因素仍然较多: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继续形成较大地输入性通胀压力;国内货币存量规模较大,能源、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逐渐上升,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也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价格上涨地压力.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确定为4%左右,既考虑了上述涨价因素和群众地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并非法开办企业(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年)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2)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 (2)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遭到严重摧残,近代化被打断。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横贯全境,成为历史上最早开展东西方经济文化和各民族间交流的开放地区,是西部地区唯一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区位优势的省份,是联结亚太地区和亚欧地区的重要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省会兰州是中国西北的交通、通讯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是全国12大主干交通枢纽之一。全省土地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现辖12个市、2个民族自治州,总人口2600多万,有55个民族成分。其中,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 甘肃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省份。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于甘肃。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风格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古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是著名的“黄金旅游路线”,作为中国的旅游标志的铜奔马就出土自甘肃。有敦煌莫高窟等享誉全球的著名旅游景点。甘肃是中国的资源大省,境内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81种,其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镍、钴、硒、铂族金属等10种,居全国前五位的有34种。尤其是金川的铜镍矿,其规模仅次于加拿大的

肖特贝里硫化铜镍矿,居世界第二位。煤炭资源保有储量89.2亿吨,石油资源储量12.4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67.25亿立方米。水利理论蕴藏量为1724万千瓦,水资源居全国第四位,可开发的风能装机容量近2000万千瓦,居全国第五位。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现有药材品种9500多种,是中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草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甘肃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甘肃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化工、能源、原材料基地,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是西部的重要工业核心区,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实力,在航天技术、生物制品、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干旱农业、草原生态和沙漠治理等方面具有全国领先水平。 去年以来,我省上下紧紧抓住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省委"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着力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加大项目建设工作力度,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全省经济总体平稳较快发展。呈现出投资、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各产业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的总体态势。去年,国务院办公厅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甘肃经济发展进人了新阶段。刚刚过去的2010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

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达到75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俞广霄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 要: 除了台湾,我国领土在广义上可以分为四大板块,即西部12省(市,自治区),东北3省,中部6省和东部沿海10省。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不断演变,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是相当滞后的。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身资源优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扬长避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西部地区 人口 资源优势 问题 引 言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1]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2%。同时,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 1. 西部地区人口 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口总数约为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左右。该地区虽然地域相当辽阔,但是人口密度却相对稀疏。这是由于西部地区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比较差,其中土地资源中平原,盆地面积不到10%,约有48%的土地资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且年平均气温偏低,大部分省区市在10摄氏度以下,有近一半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使得西部地区的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有50多人,远远低于全国每平方公里人数的平均水平,而这一规律与胡焕庸当年提出的黑河-腾冲人口分界理论相符。 除汉族以外,西部地区有44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傈僳、佤、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羌、布朗、撒拉、仡佬 、锡伯族、裕固、保安、俄罗斯、塔塔尔、乌孜别克、普米、怒、阿昌、崩龙、

阿克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阿克苏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万平方公里。东南西分别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为临,北以天山为分水岭,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交界,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全地区边境线长23 5公里。全地区辖8县1市,84个乡镇,56个农林牧场。总人口万(含农一师万)其中,维吾尔族万,占%,汉族万,占%;农业人口万,非农业人口万),阿克苏市总人口万人。由36个民族组成,是一个以维吾尔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阿克苏史称“龟兹”、“姑墨”,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就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府,龟兹、姑墨、温宿正式列入汉朝版图。唐朝政府在此设立安西大都护府,管辖西域三十六国,阿克苏是龟兹国、姑墨国、温宿国所在地。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政府在此设置参赞大臣,冠名以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清澈奔流的水”)。 二、资源现状 水土光热资源:“阿克苏”是新疆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共有冰川1298条,冰川面积4098平方公里,储水量21 54亿立方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6条,其中流量在10000 以内的河流有15条,塔里木河流量的70%以上为阿克苏河下泄水;地表水年径流量133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7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万千瓦,在全疆仅次于伊犁。现有耕地920多万亩,宜垦荒地4000多万亩,森林资源1000多万亩,草场5000多万亩。阿克苏地区气候宜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2800-3831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期183-227天,年平均气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和林果业的种植。年产原棉1000万担,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全疆的三分之一,开工和已落实纺锭规模200万锭;已建成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优质特色林果生产基地,林果面积达407万亩,农民人均林果纯收入1 278元,当年增收571元;高效节水面积达169万亩,种植业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

城市发展目标

城市发展目标 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经营机制,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把福州建成农业基础牢固,工业相对发达,第三产业繁荣,高新技术发展,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科技教育比较先进,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社会稳定,风气良好,环境优美,人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接近亚洲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历时平均发展水平的现代化大城市。 2.经济发展目标:坚持以提高产业素质、效益和技术层次为中心,以提高综合配套能力和产业关联度为重点,合理确定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质的提高。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多样性的优势,搞好农业的综合开发,实现闽台农业合作,突出发展外向型农业,生产特色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进一步加强电子、轻纺、化工、机械、建筑五个支柱产业。同时,加快发展水产、房地产、建材、旅游四个重点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主要是围绕金融商贸、科技信息和闽台交流三个重点,形成以中心城为中心、城乡结合,以批发为主、批零结合,以专业为主、专业和综合结合的市场体系;推进与国际接轨,逐步建立综合性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产业化、系列化、社会化的第三产业体系。 3.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推动社会进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服务保障,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增强“三废”治理能力;提高绿化水平,保障生活质量。把福州建设成为科技进步、教育先进、文化繁荣、精神文明、卫生整洁、生态平衡、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大城市。 4. 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从改善城市整体功能出发,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多渠道筹集资金,优先保证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争取本世纪末,基础设施在总体上基本适应经济建设、对台“三通”和国际交往的需要。规划期末,基础设施总体水平要从基本适应型向适度超前型转变。 5. 区域协调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遵循“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强化专业分工与协作,提高资源配置整体效益”的原则,按区域经济发展的层次性展开布局,增强福州作为全省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先导,以保税区为窗口,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加快建设沿国道、沿闽江、沿海岸线的经济增长带,积极参与闽东南经济发展的战略分工,加强闽台的合作与交流,加速与国际经济接轨,实现闽江口经济圈的全面发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推动福州向东拓展,向南延伸,逐步形成产业布局的圈层结构。福州中心城为核心圈层,集中布局金融、商贸、文化信息、行政管理、综合服务等为主的第三产业;中心城外围邻近各城镇为第二圈层,主要发展科技中心,大专院校,旅游和高科技、低物耗、少污染的工业;第三圈层为第二圈层之外的市域范围,主要发展城郊型农业、旅游业和大型工业区等。引导和加强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发展水平,让小城镇为广大农村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发挥联系城乡“桥梁”的作用。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讲话稿-领导讲话模板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讲话稿 尊敬的xx常务副市长及各位领导: 岁末年初,xx常务副市长组织召开相关重点工作调度会,这是对我区工 作的关心和鞭策。下面,我代表中共xx区委、区政府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一下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紧紧围绕“打造雁城商都,建设xx新城”的目标,深入实施“南优北拓、城乡一体”发展战略,致力于建设富裕、美丽、平安、和谐、幸福的新xx,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1、经济发展提速增效。1—9月,全区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85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17元,同比增长%。1—11月,完成财政总收入亿元,同比 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0亿元,同比增长59%;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8%;外贸累计进出口总额1060 万美元,同比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比上年同期 增长个百分点。 2、财税收入稳步增长。1—11月,完成财政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截 至12月14日,全区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亿元,为年初目标(亿元)的%,为调整目标(亿元)的%,同比增收亿元,增长%。其中国税部门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收亿元, 增长%;地税部门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收亿元,增长%;财政部门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收亿元,增长19%。 3、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今年以来,我区共实施项目116个,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2个、产业项目65个、民生项目29个。截至11月底,全区竣工项目80个。38个省市区重点项目中,竣工投产6个,开工动建21个,累计完成投资亿元,为年度计划的%。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都有一批大项目。共创家世界投入使用,晶珠购物公园、南方中亿汽贸城开工建设,中油新兴能源产业集团华南总部基地等一批三产项目建设加快,衡阳苏宁广场、文化创意体验园、杨岭片区综合开发等完成概念性规划、正在深度洽谈。xx科技创业园完成30000平方米标准厂房主体工程,LNG储配站完成安评、环评两个控制性环节的审批。 领军现代农业、南国红金银花基地相继实施,来势较好,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城乡统筹协调并进。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平方公里中心城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20年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情况简介 香精产业情况: 1988年,岭秀瑶族乡在长洞村和大兴村交界地落富坳首次建成香精生产加工厂,年生产量高峰时期达到200多吨,也实现过产值上百万的辉煌业绩,其山苍籽精油加工曾一度享誉省内外,前来交易香精的客商云集。90年代是岭秀乡乃至全县鼎鼎有名的加工厂,同时,岭秀香精厂也大大提高了瑶乡人民的人均收入。 油茶产业基地情况: 岭秀乡油茶种植基地在省市县三级的支持和引导下,利用当地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抢抓黄金时节,积极引导农村技术能人、产业大户实施山地开发。广泛发动农户以家庭或联营等形式整理改造林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同时鼓励农户以“山地入股、集体开发”的形式,推进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全乡上下掀起种植油茶的热潮。 徐金凡承包了近500亩荒山种植油茶。承包协议签定后,每户村民不仅获得山地租金,而且参与整地、种植、管理,还可得到可观的劳务收入,村民们种植油茶积极性空前高涨。投资20万元开发高产优质油茶,三到四年挂果,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万元。

2010年全乡油茶林种植基地面积已达到3000亩,油茶基地的建设将积极推进岭秀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山区综合开发和农民增收致富。 程控电话站情况: 岭秀瑶族乡程控电话站于1996年立项建设,建成后健全了通讯网络,可覆盖8个村,程控电话用户一直上升到1300多户。2000年以后,先后建成了移动、联通基站8个,手机信号覆盖全部行政村;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80%的自然村通电话,大大方便了瑶乡居民的生产生活。 岭秀至黄草公路砂改砼情况: 为加快与东江旅游的衔接效率,更便捷地服务漂流游客从岭秀进入黄草,发挥岭秀岭秀旅游的服务功能,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2008年,岭秀瑶族乡主动进行跨县合作,向上争取资金110万元,立项加宽和改砼了岭秀至黄草的县级公路,公路全长35公路,岭秀境内6公里。改造后,公路由原来的4.5米加宽到了5.5米,改砼后从岭秀到黄草的行程将缩小到一小时以内。 教育发展情况: 岭秀瑶族乡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大力实施了“一乡一校”学校布局调整,成功撤并了长洞、大兴、古桥等十所小学。2006年乡政府投入10余万元,新建了学校围墙、厕所、球场,添置了课桌。2007年启动了投资50余万元的岭秀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其中争取中国青少年基会投资20万元。2008年全年投入资金4万余元,用于奖励教师、校舍建设及教学设备购置,稳步提高了教育质量。2009年乡学校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全校共有103个初中毕业生,其中毕业保送生7人,在全县排名第四。19人考取汝城一中公费生,占总人数的20%,同比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它既要实现经济的现代化,达到富强的目标;还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发展高尚的、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达到文明的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的三个重要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实现富强,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实现民主和文明的物质基础;实现民主,是为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它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社会条件;实现文明,既为物质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又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提供精神文化条件。 (二)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多选)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以往发展战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台阶式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经过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三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原定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已于1995年提前完成。 (三)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多选)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在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的"新三步走"战略。"新三步走"战略步骤是指:从2000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20年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03年第27题:"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多选题)。第三步,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本世纪头20年我国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目标。以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为基础,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具有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扫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于“十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a619110139.html,)/总结报告/工作计划 关于“十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五”计划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一个积极可行、科学合理的“十五”计划,对于我们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发挥后发优势,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新世纪开始的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建议》根据十五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明确提出“十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抢抓发展机遇,加速资源转换,全面实施县域突破、开放带动、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提高医药产业,壮大食品、冶金建材产业,大力开发山区特色农业,积极发展服务业,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力争经过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把通化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医药名城和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的吉林省东南部中心城市。

《建议》的核心内容是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确定这样的主题,是市委在深入分析“十五”期间国内外、省内外环境,正确把握非均衡发展规律,从我市实际出发,面向新世纪的发展和竞争作出的战略决策。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落后地区,在特定条件下,直接借鉴和吸收先进技术和经验,快速缩小发展差距,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跃升的一种发展方式和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一是超常规发展,直接进入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较高阶段;二是非均衡发展,有先有后,重点突破,进而实现整体跨越;三是紧紧抓住历史机遇,不断开拓创新,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总体实力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仍然不少。发展是世界的主题,是中国的主题,更是我市的主题。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和全市人民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必须加快发展。我市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不能是常规的,否则,就很难摆脱落后局面,不仅解决不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而且可能会使我们更加困难。因此,发挥后发优势,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唯一的选择。现在,世界范围内正处于经济结构大调整时期,为我市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改革开放20年来我市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我市具有资源、产业、产品、资本运营、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发展潜力较大;推进改革开放,释放体制、机制和环境的活力,有可能大规模吸引国内域外资金、技术、人才;国内域外市场需求变化和消费结构升级,为我市医

【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汇报】2018经济社会发展论文

【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汇报】2018经济社会发展论文 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各位常委: 今年,市政府按照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市人大十五届三次会议确立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城乡一体化为主线,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旅游精品化,加大经营城市力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社会事业保持了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现将我市今年—月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通报如下。 一、—月工作情况 (一)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城乡一体化工作扎实推进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和成都市委号文件精神,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贯穿全市工作的主线,成立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发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关于乡镇产业和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认真做好乡镇中心村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并将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纳入一级目标考核,建立了跟踪督查工作制度,全市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各乡镇全力抓的工作局面。针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确定了个调研课题,由市级领导分别牵头组织调查研究。按照“强化极核、培育支点、发展轴线、带动全域”的工作思路,启动了青城山、蒲阳、幸福、灌口四个重点小城镇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全面实施了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深化了户籍制度改革,启动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工作。-月,全市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人,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引导性培训人,由农民身份转变为居民身份余人。 (二)突出工作重心,经济建设取得新成效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市域经济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⒉和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完成财政收入万元,同比增长。 一是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增长。—月,全市完成技术改造投资万元,有家企业通过了省、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结合城市规划、土地修编,完成了全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针对去年以来我市电力供应紧张的实际情况,加强了与成都电业局和××供电分局的协调衔接,将电力供应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影响降低到了最低程度。积极协调银政、银企关系,金融部门对工业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月,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亿元,增长,高于增幅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比重占比重由同期的提升到。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增长;利税总额达到万元,增长;盈利企业盈利额为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为万元,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万元;完成新产品产值万元,增长,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提高个百分点。 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把贯彻落实好中央号文件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完成了农业税降低个百分点的工作,落实了粮食“直补”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强了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基本农田保护,小春粮油总产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创新农业服务方式,开通了一点通智能服务热线,大力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加快了雨润肉食品加工、欣禾蔬菜加工、汇源茶叶加工等重大产业化项

村级三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考坑村发展工作思路 (2010——2012年) 一、基本情况 考坑村位于该仙寓镇最南端,是经济发展的边缘,南与祁门县、东至县接壤,又是市场经济的前沿。距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 214户农户740人。全村有山场有林地面积1.92万亩,其中公益林面积1.15万亩,水田401亩,旱地225亩。其中经济作物以茶叶、油菜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为茶、林、竹及外出务工为主,全村人均纯收入1650元,集体经济收入5000元。 全村座落在名胜风景区仙寓山脚下,其中安民组就在仙寓山山脉,距仙寓山景区直线2.6公里。许多罕见的珍惜野生动植物,加上许多自然景观(仙女洗菜潭、仙女浴盆、乌龟潭、天然毛竹林、观音岩等)。随着安民至仙寓山的旅游公路开通,势必给仙寓山风景区的开发和利用带来更大的机遇,从而带动我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对搞活我村经济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发展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以“打造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实施新政策、培育新农民、优化新环境”为载体,按照统筹城乡发

展的要求,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村生产力、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努力把考坑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目标:用3年时间,至2012年基本建设成基础设施完备、经济较快发展、农村人均收入达到2200元,实现农村生产力有较大发展,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有较大提高,村庄环境整洁,公共事业有较大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三)基本原则: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以群众满意为第一取向,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确定良好的农村建设方向,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改善办公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努力按照“五个好”村党支部的目标要求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组织生活,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理论和政策学习,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学习形式依情况定);继续推进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无职党员设岗定职、流动党员作用“双向带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和党员承诺制五大载体工作。每年发展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培养后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目标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目标

作者: 日期: 2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战略目标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战略目标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及东北亚经济环境 政治多极化和经济、科技、文化的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的两大潮流,谋求和平、稳定和发展 是国际社会的主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 束,世界生产力在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迅速发 展,进一步突破了民族、国家的疆界,以经济全球化为特 征的世界经济格局正逐步形成,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 的趋势日益加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 端倪,随着经济形式的激烈变化,亚洲太平洋地区已逐 步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世界各国 看好中国市场发展前景。在缓和的大背景下,我国与周边 国家和相邻地区的范围内正逐步形成东北亚经济圈、伊 斯兰经济圈、南亚经济圈等若干联系密切的经济圈。我国 加快实施沿边开放战略,已经使对外开放 的20世纪80年代的单国单向开放变为多边多向开放的全方 位开放新格局。 近年来随着亚洲国家的快速发展,加上美国西海岸、 欧洲以及加拿大太平洋沿岸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重心 出现东移趋势,特别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积极介入,将进一步 推动“东北亚经济圈”的迅速发展,使东北亚有可能成为与北 美、欧洲并驾齐驱的全球重要的经济一一文化圈。 从“东北亚”内部来看,尚存许多制约因素,如东北亚各国 之间经济实力参差不齐,经济合作处于较低水平,区域内地缘政 治较为复杂,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区域内缺乏多边合 作协调机制。尽管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但东北亚区域合作还是不 断发展,因为区域内产业结构、自然资源、技术、劳动力、资 本、市场等生产要素上存在极强的互补性,因而东北亚的区域合 作与经济发展具有非常良好的前景。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地处东北亚内陆中心地带, 是东北最大的中心城市之一,处于欧亚大陆桥中国内地铁路网络的联结点上,是我国各省区进入俄罗斯的重要通道,是我国面临东北亚地区的“窗口”。目前看,哈尔滨在东北亚区域中经济相对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比较落后,参与未来东北亚区域合作面临诸多困难,但哈尔滨已有的经济基础和其在区位上的优势决定了未来哈尔滨在东北亚合作中的地位。 二、国内环境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从全国来看,形成了珠江三角

阿克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阿克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阿克苏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13.13万平方公里。东南西分别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为临,北以天山为分水岭,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交界,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全地区边境线长23 5公里。全地区辖8县1市,84个乡镇,56个农林牧场。总人口251.7万(含农一师29.2万)其中,维吾尔族184.4万,占73.26%,汉族63.91万,占25.39%;农业人口171.77万,非农业人口79.93万),阿克苏市总人口48.55万人。由36个民族组成,是一个以维吾尔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阿克苏史称“龟兹”、“姑墨”,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就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府,龟兹、姑墨、温宿正式列入汉朝版图。唐朝政府在此设立安西大都护府,管辖西域三十六国,阿克苏是龟兹国、姑墨国、温宿国所在地。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政府在此设置参赞大臣,冠名以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清澈奔流的水”)。 二、资源现状 水土光热资源:“阿克苏”是新疆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共有冰川1298条,冰川面积4098平方公里,储水量21 54亿立方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6条,其中流量在10000

kr.r12以内的河流有15条,塔里木河流量的70%以上为阿克苏河下泄水;地表水年径流量133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7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379.3万千瓦,在全疆仅次于伊犁。现有耕地920多万亩,宜垦荒地4000多万亩,森林资源1000多万亩,草场5000多万亩。阿克苏地区气候宜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2800-3831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期183-227天,年平均气温9.9。c-ii.s℃,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和林果业的种植。年产原棉1000万担,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全疆的三分之一,开工和已落实纺锭规模200万锭;已建成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优质特色林果生产基地,林果面积达407万亩,农民人均林果纯收入1 278元,当年增收571元;高效节水面积达169万亩,种植业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73.7%。优质商品粮面积130万亩以上:草场资源极为丰富,发展畜牧业潜力巨大。预计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82.5亿元,增长8.6%。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自治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自治区最大的绒山羊基地,也是新疆薄皮核桃、红枣和香梨等优质特色果品的主产区,是“中国长绒棉之乡??、“中国白杏之乡”、“中国红富士之乡”、“中国大米之乡”。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独特、特性优良,开发潜力较大。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1种,二级保护动物的有28种;国家和自治区野生珍贵林木多达16种。石油天然气资源:阿克苏地区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

努力扩大投入 促进经济增长 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努力扩大投入促进经济增长 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2月6日) 同志们: 这次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市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常委会进行认真研究。刚才,李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着重就扩大投入讲三点意见。 一、扩大投入是全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发展是第一要务,扩大投入是保增长促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准确把握当前形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经济工作的重心放到扩大投入上来。 1、扩大投入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首要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的主题就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必须通过扩大投入来实现。从我市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分析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在50%以上,去年投资拉动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增长7.14个百分点,贡

献率达到53.6%;今年要保经济增长13%的目标,投资增幅必须保持在40%以上,否则就难以实现。扩大内需,必须通过扩大投入来带动。扩内需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扩大消费需求,扩大投入是促进消费的有效手段,既可以带动生产性消费,又可以形成生活性消费,没有足够的投入,消费就拉动不起来,反过来就会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调结构,必须通过扩大投入来推进。无论是经济结构调整,还是消费结构调整,都需要增加投资,扩大投入。从我市工业结构调整来看,要整合水泥、造纸、冶炼等传统产业,提高规模竞争力,都需要扩大资金投入。可以说,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是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的最直接、最有力手段。市委、市政府把扩大投入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 2、扩大投入是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赛车场上有种说法叫做“弯道超车”,赛车手在直道上行驶很难超越对手,而在弯道上的竞争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谁的技术好,把握得当,谁就能超越别人。因此,“直道上黏住对手,弯道处超越对手”,已成为赛车运动中的黄金定律。这些年,虽然我市经济增长较快,但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如何实现后发赶超,成为摆在我们各级各部门领导面前的重大任务。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发展已进入极为关键的“弯道处”,我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