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拔罐疗法常用的部位穴位及常见病的走罐路线

拔罐疗法常用的部位穴位及常见病的走罐路线

拔罐疗法常用的部位穴位及常见病的走罐路线
拔罐疗法常用的部位穴位及常见病的走罐路线

拔罐疗法常用的部位穴位及常见病的走罐路线.txt老公如果你只能在活一天,我愿用我的生命来延续你的生命,你要快乐的生活在提出分手的时候请不要说还爱我。拔罐疗法常用的部位和穴位

一、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二、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三、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四、神阙; 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 五、背俞穴; 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六、百会; 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按摩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功效。其提升作用显著,对脏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时常需要理发,否则密封效果不好,影响疗效。百会穴位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其作用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升阳益气,醒脑宁神。; 七、大椎; 大椎属督脉,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突出正中处,低头时明显,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处。大椎位于人体背部极上,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阴气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八、内关;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掌侧腕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经气血畅通,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阴心包经历经上、中、下三焦,对肺脏、胃肠道疾病也有很好疗效。; 九、合谷; 合谷就是俗称“虎口”的部位。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经从手出发,沿手臂外侧,一直到头面部。合谷有清泄阳明,祛风解毒,疏经通络,镇痛开窍之功用。经常拔罐可使牙齿健康,也可以治疗牙痛、面部疾病。也能保持大便畅通,有利于排出毒物、废物,起到养颜、抗衰老的作用。

拔罐常用的穴位

1.全身疾病:大椎,身柱。

2.下半身疾病:命门。

3.呼吸系统:风门,肺俞,脾俞,中府,等。

4.循环系统:心俞,肾俞,肝俞,脾俞,神道。

5.消化系统:膈俞,肝俞,脾俞,胃俞,中脘,上脘,三焦俞,大肠俞,天枢,关元,胆俞,

阿是穴。

6.泌尿系统:肝俞,脾俞,肾俞,膀胱俞,中极,关元。

7.内分泌系统: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中脘,关元。

8.神经系统: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肾俞。

9.脑血管: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

10.运动系统:肩髃,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环跳,阿是穴。

11.五官及皮肤系统:风门,肺俞,肝俞,阿是穴。

常见病的走罐路线

;一般来说,走罐的方向是根据肌肉,神经走向及长期拔罐经验总结出来的。1)手太阴肺经拔罐路线

2)手阳明大肠经拔罐路线

3)手太阳小肠经拔罐线路

4)手少阳三焦经拔罐路线

5)足阳明胃经拔罐线路

6)足少阴肾经拔罐线路

7)足太阴膀胱经拔罐路线

8)足太阴脾经拔罐线路

9)手厥阴心包经拔罐线路

10)手少阴心经拔罐线路

11)足少阳胆经拔罐线路

12)足厥阴肝经拔罐线路

13)任脉拔罐线路

14)督脉拔罐线路

拔罐疗法的基础知识

拔罐疗法的基础知识 1.现代拔罐的发展 (2) 2.拔罐适应什么样的人群 (2) 3.拔罐禁忌的人群 (3) 4.几种常规拔罐疗法 (4) 5.拔罐时体位的选择的原则 (5) 6. 拔罐疗法的选穴原则 (6) 7.什麽是阿是穴 (7) 8.拔罐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 (7) 9.能使拔罐治疗效果更好的诊断点 (12) 10.拔罐的操作步骤 (12) 11.拔罐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3) 12.拔罐时为什么会充血、瘀血 (14) 13.拔罐后起水泡 (14) 14. 拔罐后皮肤渗出物不同 (15) 15.拔罐后皮肤温度的改变 (15) 16.相对于其他疗法,拔罐疗法有什麽主要的特点 (15) 17.中医学对拔罐作用的认识 (16) 18.拔罐疗法常用的部位和穴位 (16) 19.拔罐常用的穴位 (18) 20.常见病的走罐路线 (18) 21.拔罐可以预防晕车晕船 (19) 22. 拔罐能预防保健 (19) 23.拔罐有利于美容 (20) 24.重罐产生疼痒感是怎么回事 (21) 25. 拔罐过程中的病灶反应 (21) 26.罐口部位表面情况分析 (22) 27.重罐 (23) 28.拔罐的作用 (23) 29.拔罐为什麽能治病 (24) 30.弄清除病因再拔罐 (25) 30. 罐斑的认识 (26) 31. 拔罐用于保健强身常用穴位 (27) (还要注意细分)

1.现代拔罐的发展 纵观历代拔罐用具,虽经数千年,亦仅只兽角、竹罐和罐、金属罐四种,其中兽角早在唐宋就已逐渐淘汰,金属罐,因其价格贵,又有传热快,易烫伤的缺陷,实际上并未在临床上推广。现代,除了继承传统的拔罐用具外,已创制出很多新的器具,诸如玻璃罐、橡皮罐、塑料罐及穴位吸引器等。特别是玻璃罐及塑料罐,应用最广,似有取代传统工具之势。 在拔罐操作方法上,更为古人所望尘莫及。如以吸拔的排气法分,有利用火力排去空气的火罐法,包括闪火法、投火法、架火法、滴酒法等等;有利用煮水排去空气的水罐法;有利用注射器或其他方法抽去空气的抽气罐法。如以吸拔的形式分,又有单罐、排罐、闪罐、走罐之别。另外,近年来,拔罐与其他穴位刺激法结合运用日趋增加,其中不少已成有机整体,如用中草药煎煮竹罐后吸拔,或在罐预行贮盛药液吸拔的药罐;在针刺过的部位或留针处古代应用拔罐法治疗的病症十分局限。近几十年来,拔罐疗法已经普遍应用于、外、妇、儿、五官各科病症。据我们对1950年至1990年四十年间大陆公开出版的医学杂志统计,发表有关拔罐疗法的临床报道,就有二百余篇之多。所涉及的病症达五十二种。其中既有急性病症,诸如急性阑尾炎、胆绞痛、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腰扭伤、带状疱疹等,也用于治疗某些为现代西医所束手的疑难病症,如牛皮癣、红斑性肢痛症、遗尿等。对其中不少病症取得了颇为独特的效果。 为了客观验证拔罐疗法治疗效果的可靠性,大多数拔罐适应症都积累了较大的样本,以表明其的可重复性。如神阙穴拔罐治疗急性荨麻疹,近几年就有多家报道,总共例数达数百例之多,平均有效率超过90%。有的学者,还从临床研究的角度出发,选择有关实验指标,进行对照观察,以证实其疗效的可靠性。如支气管哮喘,针刺拔罐治疗前后肺功能各项测定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1~P<0.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极为显著(P<0.001)。这些都显示拔罐疗法的科学价值。 2.拔罐适应什么样的人群 拔罐疗法因其操作简单方便,经济,患者无痛苦,疗效显著,而在民间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并着它的适应围十分广泛,凡针灸,按摩疗法使用额度疾病均可进行拔罐治疗。 例如以下各科诸多疾病均可进行拔罐治疗,而且见效快,疗效显著。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2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我们可从十大人体穴位图与(眼、头、面、手、脚、胸、耳、背、足及全身)对应图上找到你所需要的穴位并按摩保健。如眼睛不好,可从面、眼、手、足、耳穴位图(有详细说明)中找到相应穴位,并实施按摩祛病强身美容瘦身。 ■1、按摩穴位治感冒 ■2、眼疲劳指按保健法 ■3、眼部按摩美容(见前图) ■4、眼部不适——眼睛痛与头痛 ■5、按摩使头脑清晰■ 6、头面部按摩 ■7、瘦脸十大穴位■8、健鼻养生巧防病 ■9、過敏性鼻炎■10、按摩减肥 ■11、按摩催眠■12、按摩太阳穴治白内障 ■13、贫血■14、消除腿部浮肿 ■15、按摩腿部穴位■16、按摩腿肚 ■17、减轻小腿浮肿■18、点穴减肥 ■19、摩腹养生补泻■ 20、按压合谷助排便 ■21、揉摩耳廓益健康■22、夹鼻梁治牙痛 ■23、按摩治疗老年斑■24、活动脚趾健胃法 ■25、前列腺肥大按摩法■26、涌泉穴的主治疾病 ■27、指压“丘墟、昆仑”治疗脚部淤血■28、按摩治尿不净 ■29、中药敷脐(穴位)可治病■30、向老年朋友推荐三个最常用的穴位 ■31、治疗脚部淤血■32、用“足三里”打击法清晰头脑 ■33、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 34、精神差(十分疲倦,哈欠连天) ■35、保健八段锦 十大人体穴位图与特效保健按摩法

1、按摩穴位治感冒 选穴太阳、迎香、头维、风池;大椎;合谷、鱼际、尺泽、曲池等穴: 1)啄法用剑指啄击大椎穴(见人体背部穴位图); 2)揉按法(一般经2—3次治疗后即可痊愈。如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配合抗生素治疗): (1)用两手拇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风池、头维穴(见下图)。 (2)用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揉按对侧尺泽、曲池、鱼际、合谷穴(见人体穴位全图中图)。先左侧后右侧。 (3)用两手示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太阳、迎香穴(见下图)。 3)注:注意保暖,勿使再受寒邪、不要过度疲劳;多饮开水,少吃油腻食物。

拔罐疗法试卷

拔罐疗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五十二病方》记载中,类似于拔罐法得就是(B) A 吮血疗法 B 角法 C 火罐气 D吸筒疗法 E 拔罐法 2、拔火罐最为常用而又不易烫伤皮肤得方法就是(A) A 闪火法B投火法C贴棉法 D 架火法 E 滴酒法 3、用纸片燃着投入罐内,将其吸拔于应拔部位上得方法称( B) A闪火法 B 投火法C贴棉法 D 架火法E滴酒法 4、肌肤麻木适宜用(C) A走罐B针罐 C 闪罐 D 药罐 E 留罐 5、若肩背疼痛且范围较大应选下列哪种方法为好(A) A走罐 B 针罐C闪罐针 D 药罐 E 刺血拔罐 6、水罐法得操作不正确得就是哪项(D ) A 选用竹罐 B 在锅内加水煮沸 C 用镊子钳住罐口D提出水面甩去水液 E 乘热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 7、下述哪项不宜作药罐(E )

A 生姜汁B辣椒液 C 两面针酊 D 风湿药酒 E 乙醇 8、下列哪项不就是拔罐法得治疗作用(D) A温经通络 B 散寒除湿C行气活血 D 补益气血E消肿止痛 9、下述哪项不属于拔罐得应用范围(B) A 感冒 B 皮肤溃疡C痛经 D 胃脘痛E丹毒 10、刺血拔罐适用于(D) A咽喉肿痛 B 痄腮 C 咳嗽 D 神经性皮炎 E 过敏性紫癜 11、水罐法应该用何种罐子(A ) A 竹罐B玻璃罐C陶罐D抽气罐 E 金属罐 12、走罐法应用该何种罐子(B) A 竹罐B玻璃罐 C 陶罐 D抽气罐 E 金属罐 13、吸拔时最安全得就是(A) A闪火法 B 投火法 C 贴棉法 D 架火法E滴酒法 14、吸拔时需侧面横拔得就是(B) A 闪火法B投火法 C 贴棉法

D 架火法 E 滴酒法 15、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得就是(A ) A 单罐 B 多罐 C 针罐 D闪罐E刺血拔罐 16、罐子吸拔后立即取下,反复多次得就是(D) A单罐 B 多罐 C 针罐 D 闪罐 E 刺血拔罐 17、下述病证哪些不属于拔罐法得应用范围(D ) A 发热 B 咳嗽 C 胃脘疼痛 D血友病 E 丹毒 18、玻璃罐得优点就是( D) A 无烫伤风险B质地轻巧 C 不易破碎 D 可观察罐内情况 E 可随时调节吸力 19、抽气罐得优点就是(E) A有温热感B可用贴棉法C可用投火法 D 方便走罐E可随时调节吸力 20、拔罐起泡处理不正确得就是(C ) A 保持局部干燥清洁B小水泡可不处理C须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D 水泡已破可用龙胆紫药水外涂E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 二、简答题 1、简述闪火法得操作。

常用保健按摩穴位的取穴及作用

常用保健按摩穴位的取穴及作用针灸、按摩无副作用,疗效显著,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手段来治病。经常按摩以下5个常用的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某些药物,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穴位按摩手法分补法、泻法等,补法是较柔和地按摩,泻法则是力道比较大的刺激,具体来说可以用屈曲的指关节顶穴位。足三里,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 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三阴交,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 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神门,在手腕的腕横纹尺侧端稍上方凹陷处,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被喻为神气游走出入的大门。用补法,有宁心安神、补心气的作用,类似于酸枣仁、柏子仁的功效;用泻法,可清心、开窍,类似于

中药紫雪丹及石菖蒲、琥珀等药的功效。关元,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气海,位于脐下两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穴位在临床中很常用,人们在选择它们进行保健时,所用到的只是其众多作用中的一二,如果要用来治疗疾病,还需要去专科就诊。 经过数千年的钻研和沉淀,穴位养生的神奇疗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中医认为,人体经脉上有361个穴位,如果再加上经脉之外的穴位,就有上千个。具体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普通人来说十分困难,因此穴位养生似乎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有点远。中医院推拿康复科副主任医师总结出便于大家记忆的十个养生要穴,平时按揉几下,可助您强身健体,祛病养生。 明目醒脑穴:风池

拔罐疗法试卷

拔罐疗法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 ? 在《五十二病方》记载中,类似于拔罐法的是( ) ? 吮血疗法 ? 角法 ? 火罐气 ? 吸筒疗法 ? 拔罐法 ?拔火罐最为常用而又不易烫伤皮肤的方法是( ?) ? 闪火法 ? 投火法 ? 贴棉法 架火法 ? 滴酒法 ?用纸片燃着投入罐内,将其吸拔于应拔部位上的方法称( ?) ? 闪火法 ? 投火法 ? 贴棉法 架火法 ? 滴酒法 ?肌肤麻木适宜用( ?) ? 走罐 ? 针罐 ? 闪罐 ? 药罐 ? 留罐 ?若肩背疼痛且范围较大应选下列哪种方法为好(? )

? 走罐 ? 针罐 ? 闪罐针 ? 药罐 ? 刺血拔罐 ? 水罐法的操作不正确的是哪项( ) ? 选用竹罐 ? 在锅内加水煮沸 ? 用镊子钳住罐口 ? 提出水面甩去水液 ? 乘热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 ?下述哪项不宜作药罐(? ) ? 生姜汁 辣椒液 ? 两面针酊 ? 风湿药酒? 乙醇 ?下列哪项不是拔罐法的治疗作用( ?) ? 温经通络 ? 散寒除湿 ? 行气活血 补益气血 ? 消肿止痛 ?下述哪项不属于拔罐的应用范围( ?) ? 感冒 ? 皮肤溃疡 ? 痛经 胃脘痛 ? 丹毒 ??刺血拔罐适用于( ) ? 咽喉肿痛 痄腮 ? 咳嗽 神经性皮炎 ? 过敏性紫癜 ??水罐法应该用何种罐子(? )

? 竹罐 ? 玻璃罐 ? 陶罐 ? 抽气罐 ? 金属罐 ??走罐法应用该何种罐子( ) ? 竹罐 ? 玻璃罐 陶罐 ? 抽气罐 ? 金属罐 ??吸拔时最安全的是(? ) ? 闪火法 投火法 ? 贴棉法 ? 架火法 ? 滴酒法 ??吸拔时需侧面横拔的是( ) ? 闪火法 投火法 ? 贴棉法 ? 架火法 ? 滴酒法 ??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的是(? ) ? 单罐 ? 多罐 ? 针罐 ? 闪罐? 刺血拔罐 ??罐子吸拔后立即取下,反复多次的是( ?) ? 单罐 ? 多罐 ? 针罐 ? 闪罐 ? 刺血拔罐 ??下述病证哪些不属于拔罐法的应用范围( ) ? 发热 ? 咳嗽 ? 胃

常用50个穴位的位置及作用

常用50个穴位的位置及作用1.百会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 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2.印堂 取穴: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作用:本穴多与百会配合用于预防高血压、失眠及忧郁症等。 3.素髎 取穴:在面部,当鼻尖正中。 作用:本穴为预防休克之要穴,可配合人中(水沟)同用。现代实验研究表明,本穴能限止血压下降,促使血压上升,具有兴奋呼吸机能,以及提高机体对失血的耐受性和代偿能力。 4.风池 取穴:在项部,枕骨之下两侧,正当斜方肌外缘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普通感冒、流感、高血压。对预防某些眼病如青光眼、白内障、近视等也有一定作用。 5.太阳 取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作用:预防感冒、急性结膜炎以及头痛发作。 6.中脘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上4寸。使病人仰卧,在胸骨剑突至脐心连线中点取之。 作用:能调节脾胃功能、增强食欲。为传统的防病健身穴。 7.神阙(脐中) 取穴:在脐窝正中。 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保健穴之一。如宋代《扁鹊心书》提到期“凡用此灸,百病顿除,延年益寿”。明代《针灸集成》也记述一老者,“年逾百岁,而甚壮健”,原因是“每交(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灸脐中”之故。现代用它调节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中风。 8.气海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取穴。

作用:培补元气、固益肾精。是防病强身穴之一。古人认为该穴是“元气之海”,也是“男子生气之海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代本穴用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年益寿,改善亚健康状态,以及预防休克,增强男性性功能。 9.关元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取穴。 作用:本穴为历代重要的保健益寿之穴。《医经精义》有“元阴、元阳交点之所”的说法,《扁鹊心书》对本穴颇为推崇,曾有诗云:“一年辛苦唯三百(壮),灸取关元功方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篯(又称彭祖,相传为古代长寿者)寿数更如何。”可作为中老年保健、男性性功能障碍防治等的要穴。 10.中极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取穴。 作用:用于预防妇产科病症及防治男性性功能紊乱。 11.天枢 取穴:在腹部,脐旁开2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胃肠疾病及术后腹胀等。 12.大椎 取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时,当项后隆起最高处下缘凹陷中为该穴。

中医拔罐疗法应用

拔罐疗法古称“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日本的“真空静血疗法”、法国的“杯术”、原苏联的“郁血疗法”等,即属于我国的拔罐疗法。常用于感冒、头痛、不寐、肩凝症、腰痛病、项痹病、胃脘痛、痛经及带状疱疹等疾病。 拔罐疗法的机理: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治病的机理是:1.拔罐能使病人皮肤的毛细血管充血破裂,以致自身溶血,从而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这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可以被送往全身各处,刺激机体的各个器官,增强各器官的功能,以起到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2.拔罐可使机体局部的血管扩张,起到促进细胞组织的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的作用。3.拔罐还具有增进人体内淋巴液的循环,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4.拔罐可以加快肌肉和各脏器对其代谢产物的排除。5.拔罐可以通过刺激病人的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而起到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拔罐疗法的功用:发汗解表:通过吸着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扩张及良性刺激的神经反射作用,达到发汗,祛除风、寒、湿邪的作用。此即中医传统所说的“风寒邪气随气水出”。临床证明,拔罐后,汗液排泄增加,并帮助排泄体内代谢废物,如尿酸、尿素、乳酸等,使外入之邪从外而解。 1、舒经活络:通过拔罐的吸着作用,加上良性刺激下的神经反射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甚至破裂,使局部和相应脏腑组织的血流量加速而得以畅通,此即中医所称的“活血化瘀、舒经活络”功能。 2、消肿止痛:由于“祛除病邪,吸拔出有害物质”,并增强了血流量。邪去而肿消,络通而痛止,从而达到了消肿止痛的目的。 3、温经散寒:由于火罐吸着皮肤的温热刺激,通过局部皮肤感受器,通过经络,传导给相应的内脏器官组织,使体内寒邪得以拔出体外,从而达到温经散寒通络的双重功效。 4、行气活血:寒则气凝,淤则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由于寒、气、血的互为因果,从而形成了气滞血瘀之病变。由于拔罐的温通、吸拔和良性刺激的神经反射作用,促进血液流量和循环的加速,使人体气血畅通,从而达到行气活血的作用。 5、增强皮肤渗透性:通过拔罐,使表皮角层断裂,部分细胞间隔破坏,皮肤渗透性增强,从而大大提高了皮肤渗透作用。这样既有利于祛邪外出,又可为局部皮肤用药打下基础。因为真皮各级血管的扩张、渗出及细胞吞噬活动的增强,有利于药物吸收而增强药物的疗效。 6、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瘢痕:通过拔罐,可刺激局部皮脂分泌增加及皮下组织酸性产物的渗出,或使汗腺中溶菌物质增多。加之皮脂分解、脂肪酸形成,使皮肤局部酸度增加,帮助局部皮肤自洁、抗感染。又可使皮肤生发层细胞受刺激,有丝分裂增加,角质形成细胞增生,毛囊细胞迅速向棘细胞推移,从而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瘢痕。 7、调节体温作用:通过较大面积使用拔罐疗法,可使血管扩张,达到降温作用。因为皮肤的温度感受器接受到刺激,通过视丘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产热和散热,达到降温的目的。反之阳虚病人的体温低于正常,拔罐后,随着组织崩解产物入血,或血细胞崩解产物的刺激,可使产热增加或代谢旺盛,使体温升高,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温壮阳气的功能。 8、调节阴阳平衡:中医认为,阴阳失调,百病丛生。拔罐对机体是一种良

常见病拔火罐位置(精)

常见病拔火罐位置 感冒:刮拔大椎(3)、大杼(4)、风门(5)、外关(36)、刮脊柱两测及前后胸 发烧:加点拔曲池(39) 头痛:加点拔太阳(90)、合谷34、印堂(52) 鼻塞:加点穴迎香(57)、刮鼻梁骨两测 恶心呕吐:加拔内关(83)、中脘(63)、胃俞(15) 支气管炎:拔刮中府(61)、天突(60)、膻中(62)、肺俞(7)、膏肓(8)、重刮大椎(3)、风门(5)痰多:加拔丰隆(76) 咳嗽:加点穴太渊(82) 支气管哮喘:拔刮大椎(3)、身柱(6)、足三里(75)、膏肓(8)、孔最(85)、天突(60)咳喘腹胀:加点拔阴陵泉(100)、三阴交(77) 高血压:刮拔大椎(3)、曲池(39)、人迎(58)、新设(2)、膏肓(8)、肝俞(12)、肩井(46)头痛:加拔太阳(90)、点穴头维(91) 头晕:加点拔印堂(52)、点穴百会(48)、风池(1) 风湿性关节炎:拔肾俞(16)、心俞(9)、阿是穴(痛点) 颈部:加点刮风池(1)、拔大椎(3)、身柱(6)、刮拔颈夹脊。 背部:加拔至阳(10)、委中(26)。 腰部:加拔命门(17)、腰眼、昆仑(30)、委中(26) 骶髂关节:加拔小肠俞(20)、秩边(22)、环跳(32)

膝关节:加拔内外膝眼(74)、血海(72)、委中(26)、鹤顶(73)、阳陵泉(27)、足三里(75)、风市(24)。踝关节:加点拔昆仑(30)、太溪(101)、解溪(78)、 足跟痛:加点拔水泉(102)、足三里(75)、太溪(101)。 肩关节:加拔肩(42)、肩(43)、肩井(46)、肩中俞(47)、臂(40)、巨骨(44)。 肘关节:加点拔曲池(39)、尺泽(86)、手三里(38)。 腕关节:加点拔阳池(35)、外关(36)、内关(83) 胃炎:拔足三里(75)、中脘(63)、梁门(64)、胃俞(15)、脾俞(14)、带脉(99)、期门(97)、日月 (98) 胃下垂:拔足三里(75)、中脘(63)、气海(68)、天枢(66)、梁门(64)、脾俞(14)、关元(70)。胃肠炎:拔中脘(63)、神阙(65)、曲泽(87)、内关(83)、足三里(75)、带脉(99)、胃俞(15)。肠炎:拔神阙(65)、气海(68)、天枢(66)、脾俞(14)、带脉(99)、大肠俞(18)。 落枕:刮拔压痛点、大椎(3)、肩中俞(47)、天(45)、肩井(46)。 颈椎综合症:刮颈夹脊(颈椎两侧)拔大椎(3)、新设(2)、压点痛、曲池(39)、点拔外关(36)、点刮风池。 腰椎增生:拔刮腰夹脊及压痛点、拔委中(26)、肾俞(16)、太溪(101)。

艾灸保健常用穴位介绍及使用方法

艾灸保健常用穴位介绍及使用方法(神灸堂) 昨天写了《冬病夏治正当时》一文,很想把艾灸单列出来说说。因为艾灸的舒适无痛、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对亚健康调治疗效尤佳等种种特点非常适合朋友们在家中自我保健。今天在维普网上查了很多理论资料,正准备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写一写,没想到这时一个叫“神灸堂”的博客从搜索引擎中跳出来。细细读来,记录的是一位青岛少年与艾灸的不解之缘。从艾灸救了她母亲的命,到学习、运用艾灸,到自己做手工艾条,再到开了自己的艾灸养生馆和淘宝店,一路走来,载满了他的真诚与努力。虽然素未谋面,但感觉在艾灸方面,他远胜于我。而他的博客,详尽又实用,从艾灸穴位、方法到如何自制艾盒、排烟器,到艾灸书籍的下载,一应俱全。于是,打消了自己写这篇文章的念头。直接放上“神灸堂”博客的链接http://blog.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14492056.html,/s/articlelist_1604657070_0_2.html。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浏览。下面转博客中的一篇文章:《艾灸保健常用穴位介绍及使用方法》 保健灸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红、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 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1)、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月俞穴之一, 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桔风邪及强身壮

体益寿的作用,俗话说. "若要安 (足)三里不干",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常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化脓灸。用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2)、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二阴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 强身保健。古人有"关元主诸虚百才员"。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便秘等有较好效果。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采用艾灶无疤痕灸或艾条温和灸,药物 (附子饼)敷灸,每次每穴5壮或15-20分钟,灸至小腹温暖舒适,局部皮肤红晕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孕妇忌用。 (3)、灸气;每穴: 气海穴属任脉经穴,为保健要穴。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腹泻、遗尿、阳痪、遗精、月经不调、崩漏、中风、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气海者,人元气所生之地也".常采用艾灶灸、艾条温和灸。灸法同关元。 (4)、灸肾俞穴: 肾俞穴为足太阳膀脱经之背俞穴,具有补肾益精强健腰背,聪耳 明目,壮骨健身,温阳散寒等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肾;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调整膀脱张力,兴奋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主治肾虚

拔罐疗法试卷

2019年8月外二科N1-N2考试试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在《五十二病方》记载中,拔罐法称作() A 吮血疗法 B 角法 C 火罐气 D 吸筒疗法 E 拔罐法 2.拔火罐最为常用而又不易烫伤皮肤的方法是() A 闪火法 B 投火法 C 贴棉法 D 架火法 E 滴酒法 3.下列哪项不是拔罐法的治疗作用() A 温经通络 B 散寒除湿 C 行气活血 D 补益气血 E 消肿止痛 4.下述哪项不属于拔罐的应用范围() A 感冒 B 皮肤溃疡 C 痛经 D 胃脘痛 E 丹毒 5.走罐法应用该何种罐子() A 竹罐 B 玻璃罐 C 陶罐 D 抽气罐 E 金属罐 6.吸拔时最安全的是() A 闪火法 B 投火法 C 贴棉法 D 架火法 E 滴酒法 7.罐子吸拔后立即取下,反复多次的是() A 单罐 B 多罐 C 针罐 D 闪罐 E 刺血拔罐 8.下述病证哪些不属于拔罐法的应用范围() A 发热 B 咳嗽 C 胃脘疼痛 D 血友病 E 丹毒 9.玻璃罐的优点是() A 无烫伤风险 B 质地轻巧 C 不易破碎

D 可观察罐内情况 E 可随时调节吸力 10、拔罐起泡处理不正确的是() A 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B 小水泡可不处理C须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D 水泡已破可用龙胆紫药水外涂E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 1、拔罐疗法是以为工具,利用等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的穴位,发生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的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常用外治法。 2、最早采用拔罐疗法的古医书是。 3、按中医理论讲,拔罐具有、、、的作用。 4、拔罐疗法常用的体位有、、、。 5、留罐时间一般为分钟,最多不超过分钟。 三、简答题(共15分)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治病的机理有几方面?

人体十大保健穴位

人体十大保健穴位 1、合谷:位于虎口,在手背第1、第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中点处,和手心的劳宫相对。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古人的针灸歌诀总结出合谷和列缺、委中、足三里这四个重要穴位的主治病症。肠胃肚腹的疾病取足三里,腰背疼痛取委中,头侧颈项的病症取列缺,头面部的病症取合谷。 合谷能补能泻,是治病保健的重要穴位。它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开窍醒神,对感冒发烧、各种头痛、鼻炎、牙痛、中风不语、口眼歪斜、神昏嗜睡都有很好的效果。合谷穴还有补气的作用,能够治疗气虚、脱证。合谷配合足三里能够补益中气,相当于补中益气汤的效果;合谷配合关元可以补气回阳,相当于参附汤的急救效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合谷穴配合三阴交有催产的作用,可以治疗滞产。妇女生产时气虚乏力,宫口难开,这时候针刺合谷用补法,三阴交用泻法,有确切的催产功效。因此孕妇是禁用合谷穴的。我爱人两次生产时都用了这种古老的催产方法,在扎针几分钟之后就顺产而下,立竿见影,避免了难产和剖腹产之苦。但可惜的是,这种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的催产方法在医院里几乎已经没人使用了,因此造成的剖腹产也越来越多。 2、内关: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之处,在两根肌腱的中间,和腕横纹外侧的外关相对。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一穴多用,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心包是心脏的包膜,它可以疏通经络,改善心脏供血,治疗各种各样的心脏疾患,比如心悸、胸痛、胸闷等;它可以降胃气,配合足三里治疗胃痛、呃逆、呕吐、打嗝;它可以镇静安神、滋阴降火,配合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烦躁、内热、掌心发热、出汗等病症。经常揉按内关对于各种各样的心脑血管疾病、肠胃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晕车常常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这是脾胃虚弱、胃气上逆的缘故,重按两个手腕内侧的内关可以有效防治晕车。 3、风池:在双耳后、枕骨下,发际边缘的凹陷处。 “风为百病之长”,风池对于抵御和排出风寒外邪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治疗各种感冒、头痛、鼻塞等感受外邪引起的疾病,容易感冒的人经常揉按风池是预防感冒简便易行的好方法。经常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容易患颈椎病,按揉风池可以宣畅经气、舒筋活络,对颈椎病、颈项强直、疼痛等病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风池可以醒脑开窍、改善大脑供血,是治疗脑血管病昏迷、痴呆、失语的特效穴位,这时可以配合风府、哑门等穴位使用。风池、哑门的深部为大脑延髓,扎针时要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否则容易出意外,按揉风池,以指代针,就避免了这样的风险。风池配合太阳还可以缓解疲劳。 4、神阙:神阙就是肚脐眼,位于腹部中央,是循行于人体前面正中线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线,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脐为任脉经气的汇聚之处,奇经八脉的任、带、冲脉都从脐部循行而过,五脏六腑的心肺、脾胃、大小肠、膀胱、子宫等都和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小腹居于下焦的阴寒之地,为“阴中至阴”,如果饮食生冷或者腹部受凉,就会引起胃痛、胃胀、便秘、腹泻、手足发凉、小便清频、月经不调、痛经和闭经等多种病症,因此神阙保健是防病养生的重中之重。

拔罐疗法试卷

拔罐疗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五十二病方》记载中,类似于拔罐法的是(B ) A 吮血疗法 B 角法 C 火罐气 D 吸筒疗法 E 拔罐法 2.拔火罐最为常用而又不易烫伤皮肤的方法是(A) A 闪火法 B 投火法 C 贴棉法 D 架火法 E 滴酒法 3.用纸片燃着投入罐内,将其吸拔于应拔部位上的方法称(B) A 闪火法 B 投火法 C 贴棉法 D 架火法 E 滴酒法 4.肌肤麻木适宜用(C) A 走罐 B 针罐 C 闪罐 D 药罐 E 留罐 5.若肩背疼痛且范围较大应选下列哪种方法为好(A ) A 走罐 B 针罐 C 闪罐针 D 药罐 E 刺血拔罐 6. 水罐法的操作不正确的是哪项(D ) A 选用竹罐 B 在锅内加水煮沸 C 用镊子钳住罐口 D 提出水面甩去水液 E 乘热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

7.下述哪项不宜作药罐(E ) A 生姜汁 B 辣椒液 C 两面针酊 D 风湿药酒 E 乙醇 8.下列哪项不是拔罐法的治疗作用(D) A 温经通络 B 散寒除湿 C 行气活血 D 补益气血 E 消肿止痛 9.下述哪项不属于拔罐的应用范围(B) A 感冒 B 皮肤溃疡 C 痛经 D 胃脘痛 E 丹毒 10.刺血拔罐适用于(D ) A 咽喉肿痛 B 痄腮 C 咳嗽 D 神经性皮炎 E 过敏性紫癜 11.水罐法应该用何种罐子(A ) A 竹罐 B 玻璃罐 C 陶罐 D 抽气罐 E 金属罐 12.走罐法应用该何种罐子(B ) A 竹罐 B 玻璃罐 C 陶罐 D 抽气罐 E 金属罐 13.吸拔时最安全的是(A ) A 闪火法 B 投火法 C 贴棉法 D 架火法 E 滴酒法 14.吸拔时需侧面横拔的是(B )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常见疾病拔罐与穴位

常见疾病拔罐与穴位(附图) 1.用拔罐法治疗感冒 症状: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头痛,全身酸痛、怕冷等。 取穴:大椎1、风门2、肺俞3、曲池4、合谷5、外关6、太阳穴7。对于发烧者可以取大椎穴用刺络拔罐法。 2.用拔罐法治疗头痛 症状:头部胀痛。 取穴:合谷、大椎、太阳穴。 3.用拔罐法治疗支气管炎 症状:咳嗽痰多,伴胸骨后疼痛,气急,胸闷等。 取穴:天突8、大椎、中府9、肺俞、丰隆10、尺泽11。 4.用拔罐法治疗胃痉挛 症状:突发性剧烈上腹痛,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胃痉挛常见于有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有胃神经官能症病史者。 取穴:中脘12、足三里13、天枢14、内关15。 5.用拔罐法治疗失眠 症状:入睡困难,多梦,头晕、健忘、疲倦无力等。 取穴:心俞16、肾俞17、脾俞18、内关、三阴交19、安眠20。 6.用拔罐法治疗高血压 症状:头痛、头晕、头胀、耳鸣、失眠,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等。 取穴:大椎、肝俞21、心俞、肾俞、曲池、足三里、三阴交。 7.用拔罐法治疗坐骨神经痛 症状:腰臀部、大小腿右侧、小腿右外侧及足背侧发生放射样、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等。 取穴:肾俞、环跳22、承扶23、殷门24、委中25、承山26、悬钟27、风市28。 8.用拔罐法治疗关节炎 症状:关节疼痛、肿胀酸麻、屈伸不利等。 上肢取穴:大椎、肩髎29(音辽)、曲池、外关、合谷。

下肢取穴:环跳、阳陵泉30、足三里、风市。 脊柱取穴:身柱31、大椎、腰阳关32。 9.用拔罐法治疗颈椎病 症状:颈部僵硬或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前臂。手指或指尖麻木,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取穴:大椎、肩中俞33、天宗34、曲池、合谷。 10.用拔罐法治疗肩周炎 症状:肩部疼痛、夜间尤甚及肩部有压痛,活动受限等。 取穴:肩髎、天宗、阿是穴(即痛点处)。 附注: 1 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主治发热、咳嗽、气喘、头痛等病症。 2 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病症。 3 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咳嗽、气喘、吐血、潮热、盗汗、鼻塞等病症。 4 曲池:当肘关节成直角时,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即为曲池穴。主治咽喉肿痛、热病、齿痛、目赤痛等病症。 5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6 外关:位于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7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主治头痛、目疾等病症。 8 天突:位于胸骨上窝正中。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9 中府: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等病症。 10 丰隆:位于外踝高点上与外膝眼连线中点处。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等病症。 11 尺泽: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等病症。 12 中脘:位于脐上4寸。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泄泻、黄疸等病症。

荨麻疹拔罐疗法

荨麻疹的拔罐疗法 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或白色风团块,大小不一,小如芝麻,大如蚕豆,扁平凸起,时隐时现,奇痒难忍,如虫行皮中,灼热,抓瘙后增大增多,融合成不规则形状。此病常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十小时,消退后不留痕迹。急性发作者数小时至数天可愈,慢性患者可反复发作数月甚至数年。现代医学认为,吃鱼、虾、海鲜等食物;或接触化学物质、粉尘;或蚊虫叮咬、日光暴晒、寒风刺激;或精神紧张等诸多因素,皆可引发此病。一般分为风热、血虚2型。 一、风热 (一)症状 发病急,风团色红,灼热剧痒;兼见发热、恶寒、咽喉肿痛、心烦口渴、胸闷腹痛、恶心欲吐。 (二)治法 (1)选穴大椎、风门、肺俞、膈俞、曲池、神阙、血海。 (2)定位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往下推2个椎骨,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往下推3个椎骨,即为第3胸椎,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 (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 神阙:在腹中部,脐中央。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位,屈膝成90°,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其膝盖上,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闪罐法、刺络拔罐法。神阙穴用闪罐法。大椎、曲池两穴用梅花针轻叩刺,以皮肤微微出血为度,之后拔罐,以有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度。余穴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二、血虚 (一)症状 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神疲乏力,不思饮食,睡眠差,口干不思饮,手足心热。 (二)治法

50种常见病的穴敷疗法(精校版本)

50种常见病的穴敷疗法(推荐收藏)2016-07-01 19:40 50种常见病的穴敷疗法 作者/李今庸 ?感冒 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 穴位:神阙、大椎、涌泉; 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此治风寒感冒。 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 穴位:风池、大椎; 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此治风热感冒。 ?咳嗽 处方:瓜蒌大者1枚,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 穴位:肺俞、大杼、后溪; 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白芥子18g,吴茱萸1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1株; 穴位:肺俞、膻中、涌泉; 方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固定。此用于寒咳。 ?哮喘 处方:老姜9g,麻黄4.5g;

穴位:膏肓、大杼; 方法:二味煎取浓汁,再用浓汁熬膏,将药膏摊在狗皮膏上,敷贴背部膏肓、大杼穴。 处方:白矾30g,面粉、醋各适量; 穴位:足心; 方法:将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状,敷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昼夜。 处方: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 穴位:天突、肺俞; 方法:三味药共研细末,取少量,用蜂蜜调敷天突、肺俞穴。 ?中暑 处方:鹅不食草适量;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晒干,研为细末,装入磁瓶内,用蜡封口备用。每用时,取药末约0.5g,放入鼻孔中。此治感冒暑湿证。 处方:田螺3枚,青盐1g; 穴位:脐下; 方法:田螺捣烂,入青盐,摊成膏,敷于脐下1寸处。此治暑证二便不通。 ?呕吐 处方:白矾、面粉各适量; 穴位:涌泉; 方法:白矾研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醋或开水调成膏状,敷贴于涌泉穴。此治热性呕吐。 处方:吴茱萸(炒)30g,生姜1块,香葱10余根; 穴位:脐腹;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拔罐疗法

---------------------------------------------------------------最新资料推荐------------------------------------------------------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拔罐疗法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拔罐疗法 2019 年 02 月 01 日拔罐疗法定义拔罐法,或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加热、抽吸等方法排除罐内的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的局部组织充血和皮内轻微瘀血,促使经络畅通,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恢复生理状态,祛除疾病的一种物理性治疗方法。 拔罐疗法的治病机理拔罐疗法的治病机理可以从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两种角度来解说。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开泄腠理、扶正祛邪。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 中医上拔火罐的原理: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开泄腠理、扶正祛邪。 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 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这些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通过经络和腧穴走窜机体,逆乱气机,滞留脏腑;淤阻经脉,最终导致种种病症。 1/ 22

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使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上拔火罐的原理: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 经络有行气血,营阴阳,儒筋骨,利关节的生理功能,如经络不通则经气不畅,经血滞行,可出现皮、肉、筋、脉及关节失养而萎缩、不利,或血脉不荣、六腑不运等。 通过拔罐对皮肤、毛孔、经络、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导营卫之气始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儒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得以调整,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的目的。 拔罐疗法的西医治病机理现代医学认为,拔罐治疗时罐内形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裂,表皮淤血,出现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动,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拔罐疗法的西医治病机理现代医学认为,拔罐负压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改变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吞噬活动,增强机体体能及人体免疫能力。 拔罐疗法的西医治病机理现代医学认为,拔罐内压对局部

最常用的保健穴位

最常用的保健穴位 针灸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中医疗法。它通过对人体穴位的刺激,达到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其实针灸也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你可以在家中自行进行。 有很多方法可以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如用大拇指或食指的指尖点按穴位,称为“指针法”。当然,您得保持指甲不宜过长,甲缘光滑。或者将食、中指屈曲,用突出的指间关节作点穴工具。为了加强刺激,在点按时可以小幅度的上下震颤用力,如果有酸、麻、沉、胀的感觉,那就对了。还有一种刺激穴位的方法——灸法。买几根艾条(医药器材店有卖),点燃后将火头置于穴位上方,距离以达到温热感为度。可以让艾条作圆弧运动,称“回旋灸”;也可以做上下运动,称“雀啄灸”,15~20分钟后拿开。此法除头面部以外,可用于全身大多部位。 下面告诉大家一些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要作用: 百会: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即当头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上。刺激此穴有集中精力、增强记忆力之功效。当您在办公室感到困倦、难以集中注意力时;不妨用拇指指腹点按此穴片刻,会令你神清气爽。 曲池:曲肘90度,桡侧肘横纹消失处是穴。此穴有良好的降压作用。患有高血压的朋友可以经常点按此穴,防病保健。另外,此皮对皮肤病、肘臂挛痛亦有良好的效果。 合谷:五指自然并拢,虎口附近肌肉隆起最高处是穴。如果牙痛、流鼻血、感冒头痛时,掐掐此穴可缓痛止血。 足三里:位于外起膝眼下3寸处。此穴不仅对胃肠不适,如胃痛、呕吐、腹泻、便秘有治疗作用,而且还是人体保健强身一大要穴。有病祛病,无病强身,增强免疫力,延年益寿。用艾灸效果更佳。 后溪: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后方。微握拳,小鱼际上部突出的尖部即是此穴。可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在刺激穴位的同时,腰或颈部配合向患侧扭转,以打通经脉,松解粘连。 睛明:内眼角稍内上方凹陷处。近视、用眼疲劳可闭目点按此穴,按摩眼周,可养眼明目,缓解视疲劳。 委中:腿窝正中凹陷处。如果您腰酸背痛,腿部困乏,用拇指指腹点按几分钟,可感到腰背轻松,腿脚活动自如。流鼻血时,用蘸了凉水的手掌拍打此穴至红,可止血。 涌泉: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中暑、昏厥病人可用此穴强刺激急救。也可用于头晕、目眩、失眠。此穴亦为保健穴位。 内关:腕横纹上2寸两肌腱之间。是心血管病首选穴位,对心痛、胸闷、心动过速及过缓、心律不齐、冠心病、心绞痛都有很好效果,还可防止晕车晕船。 关元:脐下三寸。对男性遗精、阳痿、早泻,女性月经不调、痛经有很好的效果。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水沟:即老百姓常说的“人中”。在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处。可抢救昏迷、呼吸衰竭者。此穴须用大拇指尖强刺激方可奏效。 阿是穴:实际为身体上的疼痛点,无固定位置。痛则不通,点按阿是穴并按揉其附近肌肉组织,可舒筋活络,达到通则不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