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视野报告解读.pdf

视野报告解读.pdf

中外媒介融合鸟瞰

中外媒介融合鸟瞰 蔡国栋 一、“媒介融合”与“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与“媒介融合”都常见,常用。多数情况,语义相近而略有区别,但均指向同一英语词组:Media convergence。 个人体会:“媒介融合”似多用于大众传播媒介形态之间的融合;“媒体融合”似多用于新闻媒体之间或新闻媒体与其它业界实体的融合。 有专家考证,“媒介融合”的理念最早可上溯至20世纪60年代的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在麦氏“媒介即信息”的视野里,没有一种媒介能够完全独存于世。 上世纪70年代末,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在筹建麻省理工学院媒介实验室时提出:“传播与信息通讯科技终将汇聚合一”,并用三个重叠的圆圈来描述计算机、印刷和广播电视三者的技术边界,认为三圆交汇处将成为发展最快、创新最多的领域。 作为一个学理概念,“媒介融合”肇始于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浦尔(Ithiel De Sola Pool)1983年出版的《自由的科技》(Technologies of Freedom),他率先对媒介融合的内涵作出界定,认为媒介融合是“媒介间界线日渐模糊”的进程,“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① 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纳齐森(Andrew Nachison)这样定义媒介融合:“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似乎更多指各媒体之间的合作和联合。②笔者以为,似可将媒介融合/媒体融合按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去理解。 狭义: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视杂志”、“手机报”、“微新闻”等等。 广义:包括一切媒介(媒体)及其相关要素的“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还包括媒介(媒体)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融合。 二、发达国家媒介融合的若干特点 梳理欧美发达国家媒体融合发展的脉络,我们的感觉是:由“狭”至“广”,

媒介融合概论

媒介融合概论 题型:①名词解释(4个) ②简答 ③论述 ④分析:哪些属于媒介融合,哪些不属于 一、媒介融合的概念 “媒介融合”是指媒介产业在媒体形态、媒介功能、传播手段、资本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方面所进行的聚合和演进。它既指代这些要素相互融合的过程,也指代新闻生产过程的融合,同时也指代新闻产品以文本、声音、图像、视频、数字等形式呈现出来的信息服务方式的融合。 二、媒介融合的类型以及大致特征(P11-P23 ) ⒈媒介技术融合 ⒉媒介所有权合并 ⒊媒介间战术性融合 ⒋媒介组织结构性融合 ⒌新闻报道融合 ⒍新闻从业者的技能融合

三、【论述】媒介融合理念对新闻传播模式的影响(P24-P28) 从传播的“5W”来考察,这种影响表现为: 1.Who---传播者从“术业专攻”到“通才全能”,同时分工细化 2.What---信息从重复叠加到整合连贯,同时各具特色 3.What channel---渠道从各自为营到互动整合,同时分组多元 4.Whom---受众角色从单一线性到多重交叉,同时分众传播 5.What effect---传播效果从一元效果到复合效果,同时分别影响 四、媒介融合对我国媒介产业的深刻影响 1.媒介融合将促进媒介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演化 2.媒介融合将促进媒介法规和相关管理制度的保障 3.媒介融合将促使媒介产业的盈利模式发生转变 4.媒介融合将催生新的传媒服务理念 五、【简答】我国媒介融合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间的联动阶段 2.传统媒体与网络的“报网互动”阶段 3.“第五媒体”与其他其他媒体的融合阶段 4.传统集团尝试融合式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的实践阶段 六、【简答】新闻生产流程再造的各个环节及其新特质 1.多介质运作: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新特质

真题丨媒介融合

真题丨媒介融合 【2017年媒介融合的真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简答题:请结合媒介融合谈谈传统媒体如何转型。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简答题:媒介融合对新闻编辑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论述题:媒体融合的形态有哪些?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 力论述题:以中西方媒体为例,简述媒介融合下“中央厨房”式的新闻内容生产与分发机制,结合理论和具体事例,谈谈你对这种模式的看法。上海交通大学简答题:简述“媒介融合”现象,并结合实际论述之。南昌大学新闻传播业务论述题:以某一媒体为例,介绍其媒介融合的具体做法并给出评价郑州大学新闻基础论述题:论述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媒介融合一直是近几年高校出题的热点,最初大多是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出题,但是随着媒介融合的概念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并且其进程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学校对它的考察已经不是停留在概念解析的层面上了,而是要求考生对其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将这个概念运用到一些具体的事例中。因此,理解媒介融合的概念只是第一步,理解概念之后要做的是学以致用。媒介融合的概念——多视角来看最初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卜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各种媒介呈现出一体化多

功能的发展趋势。从本质上讲,融合是不同技术的结合,是两种或更多种技术融合后形成的某种新传播技术,由融合产生的新传播技术和新媒介的功能大于原先各部分的总和”。随后中西方学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概念,这些概念大致有以下四类:1.在微观层面上强调媒介融合的技术基础作用和驱动作用。最初提出“融合”概念的学者,以及有更多技术背景的学者往往表现出这种类型的特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尼葛洛庞把媒介融合理解为“各种各样的技术和媒介形式都在汇集到一起”。清华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熊澄宇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所有的媒介都向电子化和数字化这一种形式靠拢,这个趋势是由数字技术驱动的,并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变得可能。2.从中观层面出发,研究范围主要涵盖传媒技术融合、传媒产品形态融合、传煤运作系统融合和传媒组织机构的融合等方面。密苏里心理学院三位教授给出的报告里,媒介融合是大众传播业的一项正常的项目或者说是一个渐进的发 展过程,它整合或利用处于单一所有权或混合所有权之的报社、广播等电子媒体,以增加新闻和信息平台的数量,并使稀缺的煤体资源得到最优配置。3.从宏观层面出发,概念不仅包括上述两类定义的内容,而且强调社会监管和规则的融合,受众的参与以及媒介融合的经济学以及社会学后果。把媒介融合的概念分为三个方面:媒体业务和煤体本身的融合,规制和规则的融合,用户对媒体的互动使用与参与的融合。

探析媒介融合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摘要: 麦克鲁汉曾经说过,媒介不只是一种工具方式,而是人,思想,文化的延伸。媒介的变革往往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样式,一种新的理解世界的视野和方法。在这个媒介大融合的时代,诸多媒介正在以瞠目结舌的速度兼并合作,新数字媒介的发展使各种媒介呈现出一体化多功能的发展趋势。本文试图发掘由媒介融合带来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念的变化,以及给当今文化的带来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了一个变革的时代,网络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这种一体化多功能的本质就是“媒介融合”。任何一种新的媒介样态的产生,都会带来一些新的文化特征和新的问题。在这个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竞争与合作的时代,挑战和机遇并存,媒介的融合既有强大的优势,也有现实局限,媒介的发展如何利用好自身的优势促进文化的传播,这些疑问,都是媒介融合中必然面临的问题。本文把媒介融合的研究纳入文化传播研究的视野,理解媒介融合给文化传播带来的各方各面的冲击与机遇,对于准确把握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有重要的意义。 二概念的界定------媒介融合文化传播文化 文化与媒介总是密不可分的。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无不有媒介的形影相随。在现代社会,没有大众传媒高度介入与积极响应的文化是残缺不全的。技术的革新促进媒介形态的大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促进整个社会产业的换代,在全球范围内对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所产生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 在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中,媒介融合有着多重内涵与多维表现。人民大学学者王菲认为: “媒介融合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背景之下,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由内容融合,网络融合和终端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伊契尔。索勒。普尔在著作《自由的科技》中将媒介融合的情况归纳为两种形式: “过去为不同媒体所提供的服务,如今可由一个媒体提供,过去为一种媒体所提供的服务,如今可由不同的媒体提供。”这成为融合现象在学术领域里较为精辟和透彻的论述。 崔新和孙瑞祥在《大众文化与传播研究》一书中认为,“文化传播,指的是文化元素(包括物质文化或精神文化)从一个社会,一个区域或一个群体传递到另一个社会,另一个区域或另一个群体的过程或结果,文化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传递,扩散,交流与融合是文化的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 文化,由于其语意的丰富性,对其概念阐释,很多学者表现出差异。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回顾》中列举了欧美对文化的一百六十多种定义。本文作者借用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给文化作的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泰勒将文化定义为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它是学习而得的行为方式,并非源于生物学,而且为社会成员所共有。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

媒介融合发展心得体会

媒介融合发展心得体会 媒介融合发展心得体会 我国关于媒介融合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已近二十年,但媒介融合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就长沙来看,媒介融合已取得诸多重要进展,但作为国内唯一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长沙的媒介融合显然不能满足于此,还需面向未来,立足长远,从理念与实践上进行高瞻远瞩的谋划与探索。 一、拓展媒介融合内涵,树立更开放的媒介融合理念 媒介融合本义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与过程,主要是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的融合发展和新闻媒介的融合发展。万物皆媒时代,我们需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急剧变革中的媒介,从而拓展媒介融合的内涵。因此,半个世纪前,产生了“媒介即讯息”的观点。该观点认为媒介除了新闻媒介外,还包括道路、货币、服装、住宅、时钟、交通工具等一切承载信息的器物。也就是说,广义上的媒介包括人类用来传递与获取信息的一切工具、渠道、载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因此,广义上的媒介融合是指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与融合,包括媒介的形态、功能、所有权、组织结构、传播手段等要素的融合。 当前,万物皆媒已是社会共识,万物互联也正成为社会现实。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人人都拥有了“麦克风”,快速发展的QQ、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与自媒体,已成为我们信息获取和交流表达的重要方式;支付宝、淘宝、百度、京东、美团等互联网APP,在提 供服务的同时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抖音、快手带来了短视频的狂飙突进与无处不在,短视频正成为人们新的社交形式与生活方式。继续推进媒介融合,必须顺应传播科技与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突破固有的新闻媒介融合樊篱,探索新闻媒介与其它媒介、乃至社会其它系统的重组与融合,推动长沙在文化、经济、服务、治理等各个领域的融合发展。 二、推进媒介与城市的融合,建设“中央厨房” 城市,既是物质实体与物理空间的存在,也是媒介的存在。十多年前,就有专家提出“媒介城市”的概念,认为随着媒介技术与城市空间的融合,城市日益成为媒介与建筑的复合体,实现虚拟城市与实体城市的融合,建构着流动与可沟通的城市。 长沙是湖南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它汇聚和处理着众多资源与信息,吸引着人们从天南海北来此汇聚、交往并建立关系,记录着有关自身的历史与现实,并实现这些内容的存储、处理与传播。作为媒介的城市,长沙更是由各种关系网络建构起来的可沟通与交流的媒介空间。因此,“智慧长沙”“我的长沙”等APP的推出,可视为长沙对“媒介城市”建设的探索。可以肯定的是,“媒介长沙”绝不只是建设几家新闻媒体内部的“中央厨房”,更要坚持开放的媒介融合理念,充分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前沿技术,建设城市沟通交流、社会管理与服务的系统中枢——智慧、智能与数字化的“长沙中央厨房”。 三、正视媒介与人的融合,从人机融合走向人机文明 媒介融合日新月异,媒介与人的关系发展走向始终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在传统媒体时代,人类通过大众传媒获取信息,呈现出“人的媒介化”生存状态。但无论是传播者主体论、受众中心论还是传播者与受众双主体论,人总是处于主导地位。

媒介融合的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17679025.html, 媒介融合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卿力吴兰 来源:《新闻世界》2016年第03期 【摘要】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传统媒体不断创新以谋求更好的发展,新媒体也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媒介的融合发展引起学者的高度重视与研究。本文对媒介融合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与分析。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媒体;传统媒体;文献综述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最简单的定义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大学教授I·浦尔曾表示,媒介融合指的是各种媒介呈现出来的多功能一体化的一种发展趋势,并把历来泾渭分明的传播形态聚合的原因归结为数码电子科技的发展。当前学术界对媒介融合的定义主要为:狭义层面,是指“融合”不同的媒介形态,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手机报等;广义层面,则指对一切媒介及相关要素的汇聚、融合。 媒介融合概念起源于国外,然而当下国内对它的探究分析已经很多,覆盖的范围也很广。当前学者对媒介融合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新旧媒介的融合,其中对电视新闻编辑、报刊转型的研究更加重视。目前已有的研究,为之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媒介融合研究现状分析 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媒介融合进行有深度的研究分析,强劲的媒介融合趋势研究成为热点。徐沁的《媒介融合:新闻传播业的新趋势》,归纳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分析。在文中,她列举分析关于媒介融合给新闻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Lynn和Smith归纳出七大影响——对分销商的影响、对媒介各部门关系的影响、全球化背景的影响等;Don Corrigan教授强烈反对布什政府媒介管制的观点,表示这会产生对新闻多样性与民主性的影响,以及他将矛头指向记者的角色转变与新闻的质量受损等观点。这篇文章通过对媒介融合发展趋势做出分析,让受众对媒介融合发展趋势有更全面的认知。 许颖在《互动·整合·大融合———媒体融合的三个层次》中表示,媒介融合是一个过程,具有分层次与分阶段的特征。她指出媒体融合的三个层次——媒介互动(媒体战术性融合)、媒介整合(媒体组织结构性融合)、媒介大融合(不同媒介形态在一个多媒体数字平台上集合)。虽然当前媒介融合更多的是同时发生、各自推进,但是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无论媒体处于何种融合的层面,内容和服务都应是媒介最重要的关注点。 除了研究媒介融合的趋势之外,也有学者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具体融合发展问题进行探究。柳邦坤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问题探析》中,分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发展问题。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各自优势与特征:传统媒体在组织与管理、采编能力等方面具

前风窗视野分析报告--总布置解读

技术文件 密级:机密 前风窗视野分析报告 制定: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客户确认:日期:

技术文件 目录 1. 概述 (2) 2. 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 (2) 3. 电动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 (2) 3.1 引用标准 (2) 3.2 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 (2) 3.3 电动汽车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 (3) 3.4 电动汽车前方视野校核 (5) 4. 总结 (6)

技术文件 1.概述 在电动汽车设计中,驾驶员视野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和安全等,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下面以相关标准和法规为基础,对驾驶员前视野进行校核。 2.电动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汽车驾驶员前视野的基本要求如下: 1.风窗玻璃透明区 2.驾驶员前方180o范围内直接视野 3.A柱障碍角 3.电动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 3.1引用标准 GB 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 GB 15085-1994 汽车风窗玻璃刮水器、洗涤器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11556-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SAE J941-2002 Motor Vehicle Drivers' Eye Locations SAE J1050-2003 驾驶员视野的定义和测量 3.2电动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前方视野必须符合标准GB11562-1994中的规定。 (1)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应包括风窗玻璃基准点联线所包围的面积。这些基准点是: a)基准点a,V 1 点水平向前偏左17°; b)基准点b,V 1 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上7°; c)基准点c,V 2 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下5°; d)辅助基准点a`、b`、c`与a、b、c点关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对称。 (2)按GB11562-1994的规定进行测量,每根A柱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若两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要再测量。 (3)汽车不得有两根以上A柱。 (4)在驾驶员前视野180°范围内,在通过V 1的水平面下方和通过V 2 的三个平面(三 个平面都和水平面向下成4°夹角,其中一个平面垂直于Y基准平面,另两个

体检报告解读分析

体检报告解读分析

体检报告精细解读 一、体检报告中一些符号的含义 当要表明被检验物质的有或无时,即为定性检验的结果,一般用“(+)” 表示阳性;用“(-)”表示阴性;用"(±)”表示"弱阳性";用"(-)"表示"阴性"。 1、体检报告中+和-两个符号的意思 “阳性”或“(+)”可以提示或代表“检查结果异常”。 例如:尿常规化验时,尿蛋白“阳性”或“(+)”,则表明尿液中可以检测出蛋白,尿中有蛋白常见于肾脏疾病/心力衰竭/发热性疾病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即检验结果异常,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也有例外,如乙肝表面抗体(缩写为HbsAb或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中和乙肝病毒,抵御再次感染。若乙肝“二对半”检验结果为表面抗体“阳性"或“(+)”,则说明可能以往有乙肝感染或隐性感染史,目前处于恢复期;还可能是接种过乙肝疫苗的结果。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希望产生抗体,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可见,这个目的“阳性”是好的。 2、体检报告中其他符号的意思 当要表明被检验物质的多少时,即为定量检验的结果,则用“具体数值”的形式报告,并附有结果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但不同医院/不同方法检测所使用的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一般用“HIGH、H”等表示“数值高于正常”;以“LOW、L”等表示“数值低于正常”。 一般情况下,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都可能属于异常,如血常规里的白细胞(WBC)计数为定量检验结果,正常成人参考值范围为(4~10)×10⒐/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严重创伤、感染、出血、中毒、血液疾病等;减少常见于病毒性感染、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损伤以及某些血液病等。 对于异常的检验结果,除了上述的表示方法外,有些化验报告单上还会用特殊的字体或符号(如“*”或“!”)给予着重指出,以提示大家注意。 二、专家教你看尿常规检查结果

媒介融合表现

三、现状:多种探索并行 当前,各地的传统媒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适合自身的媒体融合路径。 1.传统媒体的资源整合或重组 传统媒体通过资源整合或重组,以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和互补,从资源上更好地实现融合。首先,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传媒集团把旗下的百视通和东方明珠两家上市公司重组进行整合。根据上海文广发布的重组方案显示,将由百视通收购东方明珠,合并完成后,上海文广将只保留百视通一家上市公司,预计重组后新百视通公司,将成为传统媒体领域首个跨越千亿市值门槛的传媒公司。 其次,解放报业集团与文新报业集团合并为“上海报业集团”,合并后的上海报业集团总资产规模达到208.71亿元,净资产为76.26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报刊集团。 第三,传统媒体通过整合其旗下的新媒体资源,成立新媒体集团。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分别成立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公司、安徽新媒体集团和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 传统媒体基于现有资源的整合或重组,无疑在短期内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缺乏互联网平台,长期效果还有待努力。 2.推出各类新闻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 为了抢占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新意识形态主阵地,各级各地新闻机构纷纷推出新闻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在新意识形态主阵地上快速卡位,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推出的新闻客户端是其中的典范。 首先,2014年6月11日,“新华社发布”客户端正式上线。次日,全新的人民日报客户端正式上线。但是由于中央级媒体既没有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等区域化媒

体的本地化优势,又没有搜狐客户端等互联网媒体的平台化优势,虽然刚推出时声势浩大,但是实际效果一般。 其次,2014年6月16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推出“浙江新闻”移动客户端和浙江手机报(升级版)。新闻客户端一方面应最大限度地与其他媒体合作,形成多层次、全立体的大型平台;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服务类客户端入驻。在这方面,浙报集团打造具有“党报特质、浙江特点、原创特色、开放特征”的“三圈环流”新媒体矩阵就是典范。其核心圈是以“浙江新闻”移动客户端、浙江手机报、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及视频新闻等四大媒体为核心,构建“四位一体”的网上党报,打造浙江权威新媒体平台。紧密圈是由边锋网新闻专区和新闻弹窗、云端悦读PAD客户端、边锋互联网电视盒子、钱报网、腾讯·大浙网新闻专区以及各县(市、区)域门户构成,将现有数千万互联网活跃用户转化为主流新闻传播对象。协同圈则以微博、微信等第三方网络应用和专业APP为主,传播主流价值。目前,浙报集团媒体法人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及专业APP已经有200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重金打造的浙江新闻客户端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下载用户已经突破500万户。 新闻客户端无疑能够在短期内满足上级的政治任务,但是如果不能够搭建巨型用户量的平台则长期效果很难保证。 3.互联网收购传统媒体的“倒融合” 媒体融合的主体无疑是互联网,目前,除了浙报传媒、博瑞传播等传统媒体在不断以收购进行战略布局外,互联网巨头更是在通过收购来布局传媒业,以更好地实现互联网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 首先,在阿里巴巴并购方面:一是阿里12.2亿美元入股优酷土豆。2014年4月28日,优酷土豆与阿里集团宣布建立战略投资与合作伙伴关系,阿里巴巴和云

媒介融合的定义

媒介融合的定义 国外源流 媒介融合0(Media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普尔(IthielDeSofaPool)提出"1983年他在其5自由的科技6(八"TechnologiesofFreedom)一书中提出了/传播形态融合0(theconvergenceofmodes)"他认为:数码电子科技的发展是导致历来径渭分明的传播形态聚合的原因"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随着媒介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媒介融合呈现出诸多全新的特质"媒介融合的核心思想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一些藩篱的打破,电视!网络!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闻媒体将融合在一起"0.近几年,不断有西方学者尝试对/融合新闻0或/融合媒介0做出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利伯格传播学院教授LarryPryor认为,/融合新闻发生在新闻编辑部中,新闻从业人员一起工作,为多种媒体的平台生产多样化的新闻产品,并以互动性的内容服务大众,通常是以一周七日!每日24小时的周期运行"0.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Nachison将/融合媒介0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0"- 2003年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李奇#高登(RichGordon)便根据不同传播语境下Convergence所表达的含义归纳了美国当时存在的五种/媒介融合0的类型:1!所有权融合(ownershipC"nvergenee);2!策略性融合(Ta"tiCalc"nvergenee)3!结构性融合(StructuralConvergenee);4!信息采集融合(Information一gatheringconvergenee);5!新闻表达融合(St"rytellingorpresentationeonvergenee)" 同一年,美国的另一位学者戴默(Lor1Delno)和其他几位在美国鲍尔州立大学(BanStateuniversity)任教的学者在融合连续统一体:媒介新闻编辑部合作研究的一种模式中也提出融合连续统一体。这个新概念"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媒介当时的实际情况界定了“融合新闻”的几种模式以及每一种模式的具体含义:1.交互推广(Cross一Promoti"n),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相互利用对方推广自己的内容,如电视介绍报纸的内容"2.克隆(cloning),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不加改动地刊播对方的内容"3.合竞(copetition),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如一家报社的记者编辑在某电视台的节目中对新闻进行解释和评论,某一媒介为自己的合作伙伴提供部分新闻内容等"4.内容分享(Contentsharing),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定期相互交换线索和新闻信息,并在一些报道领域中进行合作,如选举报道!调查性报道等,彼此分享信息资源,甚至共同设计报道方案,但各媒介的新闻产品仍然是由各自的采编人员独立制作的"5.融合(Convergence),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在新闻采集与新闻播发两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他们的共同目标是利用不同媒介的优势最有效地报道新闻"多个媒介的记者编辑组成一个共同的报道小组,策划新闻报道并完成采编制作,并且决定哪一部分内容最适合在哪个媒介上播发"2 美国南佛罗尼达大学大众传播学院助理教授KennethG.Killebrew在2004年出版的专著5管理媒介融合:记者合作的路径,以及2005年美国出版的一本论文集5媒介组织与融合:媒介融合先驱案例研究6(油dz."分脚刀jzatz.助5and 命刀v巴曹即Ce:casestudz.esof旋dz.aCOnVel曹enc"Pz.oDeerS),-都是在媒介组织研究层面上获得的成果"西方学者还研究了/融合新闻0在媒介集团中的流程管理"/在多媒体的或融合的新闻编辑部中,制片人和分配总编辑的角色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他们现在要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在电视新闻中报道什么与如何报道,他们必须决定如何最好地同时在报纸!广播电视和在线平台上完成新闻报道"0.西方学者关于/融合新闻0研究的一个更有意义的观点是:新闻编辑部在融合媒介的时代将由传统的新闻传播管理转向/知识管理0"StephenQuinn的5融 合新闻:多媒体报道基础6用了整个第七章来谈这个问题,标题就是/智慧的新闻编辑部:知识管理与融合0"他认为随着新闻来源和信息渠道的剧增,在多种媒体融合的新闻编辑部中,记者!编辑的主要职能已经不是采集新闻,而是对浩如烟海的新闻和信息进行筛选和重新组合,使这些杂乱的信息呈现出相互联系和深刻意义,并使其转化为知识"新闻从业者的工作也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知识生产与管理的工作". 2006年4月,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副院长BrianBrooks教授在中国人民大 学的前沿学术讲座中,也专门指出/媒介融合是不可逆转的潮流"0

媒介融合的整理版

媒介融合的概念——以多维视角来看 最初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卜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各种媒介呈现出一体化多功能的发展趋势。从本质上讲,融合是不同技术的结合,是两种或更多种技术融合后形成的某种新传播技术,由融合产生的新传播技术和新媒介的功能大于原先各部分的总和”。随后中西方学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概念,这些概念大致有以下四类: 1.在微观层面上强调媒介融合的技术基础作用和驱动作用。最初提出“融合”概念的学者,以及有更多技术背景的学者往往表现出这种类型的特点。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尼葛洛庞把媒介融合理解为“各种各样的技术和媒介形式都在汇集到一起”。清华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熊澄宇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所有的媒介都向电子化和数字化这一种形式靠拢,这个趋势是由数字技术驱动的,并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变得可能。 2.从中观层面出发,研究范围主要涵盖传媒技术融合、传媒产品形态融合、传煤运作系统融合和传媒组织机构的融合等方面。 密苏里心理学院三位教授给出的报告里,媒介融合是大众传播业的一项正常的项目或者说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它整合或利用处于单一所有权或混合所有权之的报社、广播等电子媒体,以增加新闻和信息平台的数量,并使稀缺的煤体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3.从宏观层面出发,概念不仅包括上述两类定义的内容,而且强调社会监管和规则的融合,受众的参与以及媒介融合的经济学以及社会学后果。把媒介融合的概念分为三个方面:媒体业务和煤体本身的融合,规制和规则的融合,用户对媒体的互动使用与参与的融合。 4.从大传媒业角度出发,内容涵盖传媒业、电信产业、IT产业、电子产业等所有参与到媒介融合中来的产业。 美国学者雪莉·贝尔吉认为融合是指由于技术的进步,出版、传播、消费者电子和计算机产业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的现象。问同时,她还把融合看作是“不同媒介产业相互作用的过程”。 我们总结出媒介融合四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传媒组织的整合。1996年至2001年间,我国报业集团、电集团在政府力量:的指引下形成,其整合后的传媒集团井没有发生理想的融合效应。如今的传媒组织整合却是在技术力量的推动之下进行的。2002年3月的北京“千龙网”首次以产业的形式实现了电视、报纸、广播和网络的融合,当今美国较大规模的近30家企业集团,都融合了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音像、出版、电影等多个传媒组织在内。 (二)煤介内容的融合,指分属于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生产,依托数字技术形成了跨平台和跨媒体的使用,利用数字化终端,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内容融合产品。融合内容从内容来源可划分为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从形态上可分为文本、图片、影像、声音等。 (三)传播渠道的融合,指原来不同形态的煤介产品传播信道的融合与互联互通。具体来说,传播渠道主要是指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个信息传输渠道。各类文本、图片、影像、声音等依托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以数字化的形态不仅可分别经由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渠道分发给使用不同数字终端的受众,而且

媒介融合发展心得体会

媒介融合发展心得体会 我国关于媒介融合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已近二十年,但媒介融合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就长沙来看,媒介融合已取得诸多重要进展,但作为国内唯一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长沙的媒介融合显然不能满足于此,还需面向未来,立足长远,从理念与实践上进行高瞻远瞩的谋划与探索。 一、拓展媒介融合内涵,树立更开放的媒介融合理念 媒介融合本义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与过程,主要是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的融合发展和新闻媒介的融合发展。万物皆媒时代,我们需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急剧变革中的媒介,从而拓展媒介融合的内涵。因此,半个世纪前,产生了“媒介即讯息”的观点。该观点认为媒介除了新闻媒介外,还包括道路、货币、服装、住宅、时钟、交通工具等一切承载信息的器物。也就是说,广义上的媒介包括人类用来传递与获取信息的一切工具、渠道、载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因此,广义上的媒介融合是指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与融合,包括媒介的形态、功能、所有权、组织结构、传播手段等要素的融合。 当前,万物皆媒已是社会共识,万物互联也正成为社会现实。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人人都拥有了“麦克风”,快速发展的QQ、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与自媒体,已成为我们信息获取和交流表达的重要方式;支付宝、淘宝、百度、京东、美团等互联网APP,在提

供服务的同时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抖音、快手带来了短视频的狂飙突进与无处不在,短视频正成为人们新的社交形式与生活方式。继续推进媒介融合,必须顺应传播科技与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突破固有的新闻媒介融合樊篱,探索新闻媒介与其它媒介、乃至社会其它系统的重组与融合,推动长沙在文化、经济、服务、治理等各个领域的融合发展。 二、推进媒介与城市的融合,建设“中央厨房” 城市,既是物质实体与物理空间的存在,也是媒介的存在。十多年前,就有专家提出“媒介城市”的概念,认为随着媒介技术与城市空间的融合,城市日益成为媒介与建筑的复合体,实现虚拟城市与实体城市的融合,建构着流动与可沟通的城市。 长沙是湖南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它汇聚和处理着众多资源与信息,吸引着人们从天南海北来此汇聚、交往并建立关系,记录着有关自身的历史与现实,并实现这些内容的存储、处理与传播。作为媒介的城市,长沙更是由各种关系网络建构起来的可沟通与交流的媒介空间。因此,“智慧长沙”“我的长沙”等APP的推出,可视为长沙对“媒介城市”建设的探索。可以肯定的是,“媒介长沙”绝不只是建设几家新闻媒体内部的“中央厨房”,更要坚持开放的媒介融合理念,充分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前沿技术,建设城市沟通交流、社会管理与服务的系统中枢——智慧、智能与数字化的“长沙中央厨房”。

媒介融合复习总结未完 (1)

郑版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媒介融合:媒体融合是指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为核 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组成大媒体业的各产业组织在经济利益和社会 需求的驱动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等手段,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 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的过程。 2、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3、媒介产业:是指传播各类信息、知识的传媒实体部分所构成的产业群。 4、UGC :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 5、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职业生产内容。 6、OTTTV:以Over-The-Top 方式服务的互联网电视的缩写,是指基于开放 互联网的视频服务。终端可以是电视机、电脑、机顶盒、PAD、智能手机 等。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OTT TV就是互联网电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集成互动电视功能的全功能的互联网电视。 7、把关人:英文gatekeeper,所谓把关人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 “人”。 8、用户::广泛的含义是“使用者(user)”,即使用产品或服务的一方。 9、媒介伦理:指新闻传播界认同的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遵奉的新闻道德原则、新闻道德规范和传播行为准则,答对媒介伦理是新闻传播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即可给分。 二、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 1.自媒体,也叫“个人媒体”,特指草根网民,以简易的电子化手段和数码技术 为支撑,在私人的独立空间内,在专业的编辑过滤指导下,向特定或不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传递和分享新闻信息或非新闻信息的新型媒体的总称。 ×草根网民用简单工具发布信息不需要专业的编辑过滤。 2.当前,信息技术、视听手段的空前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是发明 蒸气机和电力以来最伟大的科学进步。可以说电视、电脑提供的画面与音响,已经足够提供人类所需要的信息与知识,超过了文字的功能。 ×人类传播史上传播工具是相互叠加而非相互取代,传统文字的价值依然存在,并不会被图像信息完全取代。 3.在今天的媒介商业模式中,“二次售卖”仍应占据主要位置。 ×在今天的媒介商业模式中,“二次售卖”的营利模式被规模经济所改写,向“三次售卖”“多次售卖”“N次售卖”发展。 4.大众这个概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及大众 传播的发展而形成的,它是指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是孤立的、分散的、均质的、原子式的存在,所以今天仍用“大众”这个概念形容媒介融合的受众未免显得被动牵强。 √媒介融合用户使用媒介的主动性增强,更积极,所以仍用“大众”形容用户显得牵强和被动。 1.数字报业指的是报纸采集的信息经过数字化处理,把在纸上印刷的报纸放 到互联网上用电子版显示的信息传播方式。 ×数字报业不是单纯把在纸上印刷的报纸放到互联网上用电子版显示的信息传播方式,它从单一的报纸出版方式发展到多次多渠道出版和再利用,媒体业务模式从信息编辑加工走向综合信息服务。

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融合

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融合 当今社会“微博”已然成为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今天,你织“围脖”了吗?可以理解为个人时代生活的一种时尚表达。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微博已经从影响个人生活延伸到推动信息传播,甚至社会变革的层面。 微博,140个字的革命。微博,即微型博客,是基于有线和无线互联网终端发布精短信息供其他网友共享的及时信息网络,信息长度限于140字以内。微博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其核心是社交功能,通过“关注”和“转发”可以与关注人群实现有效互动,并达到信息的快速传播,微博人群的叠加效应十分明显。由于微博具有方便简洁,门槛较低,因而更容易吸引用户并维持热度。微博在2007年进入中国,2009年8月随着新浪微博进入公测开始快速崛起,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2亿。微博的影响力正在推动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的互联网信息传播变革。 微博具有以下特性。集群性,微博用户在关注感兴趣的人群,发布原创信息以及转发信息的过程中,可以扩大个人的社交范围,形成人际沟通的集散节点,微博用户会感觉自己处于一个不断扩大的关注圈的中心,从而对微博的兴趣大增,交互方式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即时性,对于传统媒介来说,只有直播才能实现信息传播的即时性,而对于随时随地可以发布信息来说,即时性的特点也是随时随地、不受限制的,微博用户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手机、互联网、客户端等手段第一时间发布出去,内容和媒体形式的便捷力能更大限度的保证微博用户页面上信息的即时性。草根性,微博用户不论身份有何差别,人人都能发言,都可以参与到新闻、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微博使每个个体都能成为新闻的产生者、传播者,昔日传统媒介所独占的渠道不再成为信息传播的唯一,与此同时,微博碎片化的发布方式也让往日里受意见领袖影响而选择沉默的大多数有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共享性,共享是互联网的精髓之一,作为开放信息平台的微博,用户在个人网页上发布的所有信息都可以随时阅览,用户彼此之间的互动内容页很方便看到。但同时它也具有一些弊端。比如,垃圾信息漫天飞,微博140字的表达容量,造就了其方便快捷的特性,但同时,140字究竟能体现多少新闻价值,是否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微博强调草根表达的特点使这一问题的答案并不乐观,相反,一个微博用户一天可以多次更新,微博网站上频繁刷新的微博条数相当庞大,这其中,灵光妙语只是闪现,更多的是个人情感、情绪的无谓倾吐,传播的信息毫无价值可言。信息真假难辨,很多的门户网站、企业、社会机构正式看中微博的这一特性,试图通过微博来聚拢人气,与用户互动,而一些不法分子也隐匿其中,发布虚假的中奖信息,诈骗信息,大量的企业微博、机构微博、名人微博,其身份的真实性也有待甄别。谣言传播的温床,与传统媒介不同的是,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并非经过求证的,也不排除个别人通过微博恶意传播虚假信息和言论,以制造舆论焦点的目的。2010年2月6日,微博上突然传出“金庸在香港尖沙咀圣母玛利亚医院去世”的消息,引来无数网友的震惊和猜测,一时间,不明真相的网友迅速评论、转发,时间的轰动性和传播效果不可谓不大,但在短短20分钟后,就有人出来辟谣,正式这一信息是谣言。 在媒介的融合时代,微博的海量信息可以成为传统媒介的新信源,同时也加强了媒体与受众的联系,扩大了传统媒体在网络世界中的影响力。传统媒介急着可以将微博作为发布信息的第一渠道,以吸引注意力,再通过传统媒体平台发布事件的进展,进行深入解读,评论事件影响。这应当是微博时代对一个全能急着的素质要求,而传统媒体在内容深度领域的权威性,也将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先天优势。除此之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互动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可开发的空间还很大,在未来的发展中,传统媒体产业与新媒体融合创新的商业模式将不断涌现,并将在信息传播技术不断变革的推动下实现协同发展。 传播学大事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

媒介融合视角下的报网互动_以重庆商报与腾讯大渝网合作为例

2009 NO.2 专 题 媒介融合视角下的报网互动 —— —以重庆商报与腾讯大渝网合作为例■廖磊 杨晨 张志樯 报网互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报网互动是从媒介融合的角度而言,两者是媒体的互动;狭义的报网互动指的是报纸与网络上开辟某个专栏,这主要是栏目的互动。传统的纸媒与互联网的融合既是媒介进化的必经阶段,又是纸媒在电子传播领域的一次摸索性延伸。这种融合由媒介的进化与广大受众的共同需求所决定。本文将基于媒介融合与受众需求的角度,分析当前报网互动的成因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媒介融合决定报纸与网站的联姻 保罗·莱文森认为媒介演化是一种人性化趋势,是人对技术和媒介做出的理性选择,但是新媒体对于已有媒体并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对已有媒体的某一种媒介功能的补救和补偿,这是一种技术的融合。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报业发展迅猛,国内各种公开发行的报纸约有2100种,年出版总数达到195亿份,这段时期是报纸发展的黄金期。随着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出现,报纸的地位开始下滑。印刷媒介无论是在成本上上,还是在实效性上,都难以与新媒体进行竞争。新媒体的发展是跨越式的,技术闸阀的下调,使得数字鸿沟不断缩小,受众变得越来越主动,数字 信息铺设的轨道,让年轻人轻而易举地在“地球村”中随意的冲浪。但是电视和互联网并没有取代报纸,报纸依然存活了下来,并且存活得很好。 进入21世纪后,“比特”燃烧后的概念经济压倒了传统行业的实力经营。报纸刚开始时充当了网络的嫁衣,网站以低成本或者无偿的形式获取了报纸的宝贵信息资源。但报纸并不甘心将自己构筑的信息资源网拱手相让给网络,报纸重新反思自己的媒介定位,报业经营管理人士希望从网络上分得广告利润的一杯羹。网络没有独立的采访权,网络新闻不注重对信息的原创而是整合,就连新浪这样的门户网站也将网络新闻定位于对信息的整合。它不能拒绝报纸伸出的橄榄枝,网络和报纸在媒介融合的需求层次上,进行了最初的融合。眼球经济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大众,更多的是培养受众的阅读习惯。网络与网络之间的信息竞争,逐渐转化为技术与纸媒的竞争,带宽挑战多人同时在线的技术要求,新闻内容则挑战纸媒的供给速度和准确度。 报纸新闻,特别是都市类报纸新闻存在着大量相似性,没有走出品牌之路,为保证既有的广告客户利益,各家报社的改版如履薄冰,结果是报纸的版面随着广告的增多而不断增加。现在的报纸有的时候就 跟街头的传单差不多,成了廉价的宣传单,报纸经营遭遇尴尬,而读者并不买账。传统媒体的经营管理之道在现代社会开始遭遇瓶颈,尤其是平面媒体,传播对象被定义成读者和潜在消费者,受众的两种身份需要媒体管理者在经营上进行一种融合。 传统的报纸开始自觉地与网站相结合,两者寻求的是一种优势互补。2006年4月,《重庆商报》与“腾讯网”合作的“腾讯大渝网”正式上线,目前日均流量在750万次以上,日访问独立IP 突破65万次,半年的广告经营收入突破千万。 这种由重庆强势平面媒体与全国性综合门户网站战略的合作收到了双赢的效果。在新闻的报网互动方面,重庆商报与腾讯网共同成立滚动新闻部,报社主要负责新闻的采编,网站主要负责对于新闻的更新,从技术角度来安排网络新闻的呈现形式。大渝网就成了重庆商报和腾讯网的共同传播平台。在经营上,结合纸媒和网络特色,共同和客户谈合作,突出纸媒和网络的互动价值,让广告商充分感受到报纸的有效诉诸性和网络媒体的无限增值价值。 读者和网友的共同需求 默多克曾对美国报纸编辑协会说:“我认为我们太多的编辑和记者 1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