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教学法(全)

教育学教学法(全)

教育学教学法(全)
教育学教学法(全)

教育学教学法(全)

论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趋势

1、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现代教育和现代生产的普遍规律,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已成为目前各国发展本国教育的共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2、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教育民主化既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3、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现代教育在致力于民主化和普及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新的教育形式,采用多种现代教育手段,以弥补教育上的不足和满足不同求学者的需要。

4、教育内容综合化。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精通某个领域的专门人才,而且愈来愈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5、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人们彻底改变了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也消除了一次教育带给人们的苦恼。

6 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社会现代化要求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要求教育的现代化。

7 教育改革日益成为教育发展的常态模式。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要使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不断进行教育改革。

论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是遵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按既定目的对人施加影响的过程。

2 教育是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的影响的效益性。教育总是根据一定的要求有计划地选择教育内容,有效的组织教育活动。

3 教育是有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避免盲目性。任何教育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过程,都必然有教育者的存在。论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教师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根据不同的教育条件,创造性的运用教育教学规律上。具体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因材施教。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不能用同样的模式去塑造每一个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

第二,教师讲课活动虽然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但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点,因而必然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和加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

第三,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始终保持头脑灵活冷静、意志坚定,遇到突发事件能应付自如,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机智来。

论理想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的影响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客观全面的了解学生。

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3 努力提高教师个人修养。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为此,教师

1.以质性评价统整替代量化评价。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化的评价方法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所表现的僵化、表面化和简单化的局限日益突出。质性的评价范式抓住学生发展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加以评价,起到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

2.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选拔转向侧重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评价功能转变的关键点。

3.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发展性学习评价要求改变划一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积极的、个性化反应,突出地强调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

4.强调评价问题的情境性和真实性。测验的试题不能孤立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要富有真实性。

5.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有助于避免单一的评价带来的误差,可以全面的了解学生。

6.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方法的客观要求。

试述教育的人的制约性

教育的人的制约性,是指教育活动的实施要以人的发展即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变化为前提,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是教育的根本特性之一。人的发展是指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运动变化过程。

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由高到低、由量变到质变按次序发展的特性。

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制约。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进行。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所具有的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时间的早迟上的不均衡的特性。

4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制约。

5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对教育的制约。

6人的身心发展的全面统一性对教育的制约。

试述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应用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试述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

1学生认识的主体性。2教学目标的多维发展性。3教学内容的整合性。4教学模式的多样化。5教学手段的先进性。6教学评价的全息性。

试述德育的功能

1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2德育的教育性功能。3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影响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因素

1社会生活方式对教学方法发展的影响。2教学理论发展对教学方法发展的影响。3国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变迁对教学方法发展的影响。4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变化对教学方法发展的影响。

试述加涅的学习层级的启示

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4动作技能。5态度。

名词解释

教学氛围:指的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方法。

读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方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讨论学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与他人相互研讨,切磋琢磨,相互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

调研学习法:就是调查研究学习法的简称,它是指学生亲自去熟悉和了解学习对象的一种学习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和技巧。

导入技能:是指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教学活动开始时,有意识、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一种能力和技巧。

板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或形象的图表传递信息的能力和技巧。

评价方法:是指收集教学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

成长记录袋:是显示学生学习成就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合作评价:是指多个评价主体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关于学生的多方面信息以判断学生发展情况的评价活动方式。

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所使用的媒介工具。

网络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只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教育学学习方法

选学校择专业 俗话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如果高考我们选错了嫁错了,那研究生考试就是第二次新的选择,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我们对专业的最后一次选择,她关系到我们今后从事的职业,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幸福与否,所以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我们建议在选择专业时要综合衡量以下自己的几个方面,就是“兴趣第一、扬长避短、考虑需要”。 兴趣是选择专业的首要因素。一方面,如果一个人一生都要和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打交道的话,那么会过得很难受;另一方面,兴趣也决定了你能不能有恒心毅力坚持考研复习,并保证较高效率。调查表明,强打精神的复习考研,最后大部分是考不上的。 考虑未来就业。不同学科和专业之间就业率相差很大。例如本科毕业生中,政治学、林业工程、材料、仪器仪表等学科毕业生的即时就业率在90%以上,而体育、植物生产、水产、中医学、农业经济管理等就业率低于50%。研究生毕业时的情况要好好得多,但总体情况也仍如此。 实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孟尝君养士三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甚至包括鸡鸣狗盗之术。大到人生能否成功,小到考研是否顺利,都要看能不能很好地扬长避短。首先是看现有基础。如果你从末接触过计算机,数学又学得不好,现要却要报考清华计算机专业,那么最好还是不要冒那个险。其次,还要看客观学习能力。如果自己的逻辑思维确实不够发达,那么复习起理工科专业来确实会非常吃力,效果不见得好。如果记忆不强,报考历史专业恐怕也成问题。 是否志在必得。前途宽广,本科毕业后工作无忧,今后深造机会也还有,那么建议你选择一个自己最想去的专业拼一把,成则更好,不成也无所谓。要是你指望通过考研来改变一生命运,志在必得,那么建议专业目标定得别太高,这样稳妥一些。 个人的客观需要。这一点很现实,也很无奈。比如家庭原因或个人原因要求你必须尽快取得一份薪水可观的工作,那么即使你对文学情有独钟,也可能不得不考虑现实情况。 选择专业,除了对自己的综合情况要有一个大概的科学估算外,还应该避免常见的几种毛病。 一是鼠目寸光。判断专业如何,就业前景好坏,是否有市场,只盯在鼻子尖上。时间过得快,专业胜衰更快。几年工夫,足够从在大红大紫落到无人问津。大三起码要大概地看到5年以后(研究生毕业)专业的发展趋势。 二是人云亦云。自己对自己缺乏认识,没有判断力。明明读懂一个法律条文都在花上半天,看到别人一窝报法律,自己也要去凑热闹。 三是过于急功近利。绝大部分情况下,选择专业其实主要依据的就是“功利”的标准。但凡事不能过头,太急功近利反而欲速则不达,因为那样会蒙蔽你的眼睛,造成专业选择上的失误。 在专业选择上,有个故事可以参考。话说古时候,有个士子一心想功成名就、封妻荫子。年少时天下太平,皇帝重文士,于是士子一头扎进书堆。不想换了皇上,忙于开缰拓土,重用

教育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育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育学课程的学习方法首先,学习这门课程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学课程融会了教育的基本理论、教学原理、德育原理以及教育主体、教育途径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只有与实际结合,才能避免“理论”与“实际”的脱离、和“两张皮”问题。那么如何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呢?一方面,我们要在学习教育理论的同时,联系当前教育实际中存在的教育问题或教育现象来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将我们学到的教育理论运用到当前的教育情境、教育行为、教育活动中去,在对教育实际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过程中运用教育理论。 建议大家带着问题来学习。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困惑以及在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上与其他同事可能存在分歧和争议。希望大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或者从这些问题出发,去寻找资料去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查找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育学课程的学习步骤 1.首先要熟悉本课程的多种媒体资源、作业与考核方式等,估计学习任务量。根据这些情况做好学习准备工作,制定学习计划。 2.粗读文字教材(前言、目录、各章首页的学习目标),掌握教材基本内容结构。 3.精读文字教材及相关学习资料。

4.收看录像课相关章节内容,并到“电大在线”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5.根据进度完成“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6.做文字教材章节后的“自测题”。 7.全部章节学完之后,集中做“期末复习指导”综合练习题,查漏补缺、巩固学习成效。 8.全面复习基础上突出重点,迎接考试。 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精读教材法(sq3r读书法) sq3r读书法的五个步骤: 浏览、问题、阅读、回忆、复习。 1.首先浏览教材的一章或一节; 2. 将标题转化成问题,或由概念中提出问题,促使自己在阅读时寻找答案以集中注意力并保持学习的主动性; 3.阅读中,要把关键内容抓出来,进行圈点、划线、边注、眉批; 4. 读一段后暂时停止,思考并复述,从回忆中加强记忆。 5.最后复习全章,并进行系统整理归纳。 教育学复习方法一、注意基本概念的识记。 基本概念是基础的基础,如教育,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制,班级组织,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等。这些概念都是各章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名词解释的好出处。 此外,书中一些不太明显的概念也要记住。如还有书中的框框里的内容也要记住,如毛入学率、净入学率等,这些最基本的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蓝色部分代表考纲要求,黑色代表考纲解读) (一)教育学。 1. 教育与教育学。 (1)了解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的心理,生理,性格发展的人. 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得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题. 教育媒介:建构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或者沟通关系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容,教育方法及组织形式,教育手段 (2)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代表人物:朱熹也支持此观点 2、生物起源说(标志着在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法1831-1902),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主要思想: ①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他把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都说成是教育; ②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页脚

③人类只是在早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上做了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起本质来说与动物没有不同。 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对生物起源说的批判) 代表人物:孟禄(美国,1869-1947) 主要思想: ①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②儿童对成人一种出于本能的模仿是教育过程的基础。不管成人是否意识到或同意,儿童总是在模仿他们的行为。模仿是教育的本质。 忽视了教育的有意识性和社会性。 4、劳动起源说(批判生物起源和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联米丁斯基、凯洛夫 主要思想: ①教育是人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经验的途径; ③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中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 基本形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历史发展脉络 (3)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4)了解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国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 中国 页脚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2014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复习资料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评价目标】 1、了解教育的本质。 2、理解学校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3、理解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4、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 5、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 最早将“教育”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一)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教育的三大区别; 2.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二)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教育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在对象、目的、方式三个方面的特殊性表现; 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学校教育:由专门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特点: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 (四)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终身教育的提出; 2、“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了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带来了教育观念的变革。表现在时间上、空间上、方式上、教育性质上。 二、教育的历史形态 教育的形态: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教育形态的分类 (一)按教育的正规化程度: 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二)按实施教育的机构: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1.家庭教育的特点: 具有启蒙性、具有随机性和经验性、具有个别性。 2.社会教育的特点: ①社会教育具有对象的全民性。 ②社会教育具有地点的广泛性。 ③社会教育具有内容的实用性。 ④社会教育具有时间的终身性。 ⑤社会教育具有形式的开放性。 (三)按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 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等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二)古代社会教育 1、学校产生的三个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 2、古代学校教育的六个特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阶级性、保守性、个别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开始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萌芽。 (三)现代教育形态 1.现代教育的五个特点; ①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②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③现代教育日益科学化。 ④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⑤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教育学名词解释

四、名词解释 1.班级上课制 2.道尔顿制 3.教学评价 4.相对性评价 5.德育 6.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教育影响 9.学校管理 10.课程设计 11.教学模式 12.教师申诉制度 13.发现学习 14.学校事故 15.学校咨询与辅导 16.教育目的 17.学制 18.课程 19.非指导性教学法 20.启发性原则 四、名词解释 1.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序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叙谈,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3.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男'?Z腺E 4.是用常模参照性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产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故相对性评价也称常模参照性评价。 5.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6.是指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一致。齽纼朓 7.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8.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是教育活动的媒介,教师通过这个媒介来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意图,学生也通过它来实现自己的发展意图。

教育学与教学法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三、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精神,结合教育学和教学法学科知识体系以及我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确定考 试内容及要求。 (一)教育学 1.教育与教育学。 (1)了解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2)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3)能够根据现代教育的特点和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4)了解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教育功能与教育目的。 (1)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发展的基本关系。 (2)了解教育目的及其功能,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3)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4)掌握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5)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运用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3.学校。 (1)了解学校的定义。 (2)理解学校公益性特点。 (3)了解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4)掌握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5)掌握学校文化的概念、构成与功能。 (6)掌握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解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 4.教师与学生。 (1)了解教师劳动特点、教师素质。 (2)了解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阶段及其途径。 (3)掌握学生的本质特点。 (4)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据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5)了解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运用相关理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5.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了解班主任的定义和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教育学与教育教学法基础知识

三、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精神,结合教育学和教学法学科知识体系以及我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确定考试内 容及要求。 (一)教育学 1.教育与教育学。 (1)了解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2)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3)能够根据现代教育的特点和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4)了解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教育功能与教育目的。 (1)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发展的基本关系。 (2)了解教育目的及其功能,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3)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4)掌握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5)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运用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3.学校。 (1)了解学校的定义。 (2)理解学校公益性特点。 (3)了解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4)掌握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5)掌握学校文化的概念、构成与功能。 (6)掌握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解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 4.教师与学生。 (1)了解教师劳动特点、教师素质。 (2)了解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阶段及其途径。 (3)掌握学生的本质特点。 (4)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据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5)了解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运用相关理论建立良好 师生关系。 5.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了解班主任的定义和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2)掌握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和任务。 (3)了解班集体的概念、培养班集体的意义。理解班集体的特征与发展阶段,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重难点

第一章学校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我国学校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一、古代学校教育:出现在奴隶社会以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统称为学校教育。 1、夏朝:痒、序、校。 2、西周:国学和乡学之分。礼、乐、射、御、书、数。 3、春秋:儒、墨。 4、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6、明代:八股文。 二、近代学校教育 1、近代教育的开端:1862年开设的京师同文馆一1878张焕纶【正蒙书院】中国第一所新式小学一 1896年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成为我国大学中学小学的三级学制 雏形一1898清政府京师大学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开设中西结合分科课程。成为我国近代高 等大学教育的开端。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2、清末的学校教育 1902年,清政府“壬寅学制”但未实行,形成了旧中国现代学制。 1904年,葵卯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实行的学制。 3、中华民国的学校教育 1912年壬子学制一1913年壬子癸丑学制(学制18年,三个阶段,男女平等,允许 初等小学,男女同校)--1922年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学制。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校教育 1949年-1956年:学校教育主要受苏联教学体系影响,全国统一编写教材,改进旧的课 程教材。-1956年一文革前中国教育形成时期,国家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的统一管理。改革开放后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健全:1982年:【宪法】用法律形式规定,我国 要普及初等义务教育;1986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5年9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标志着我国的教育工作进入了依法执教的时期。 学校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第二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课程概述 课程概述:学校学生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学校为实现培养目 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狭义:某一门学科。 课程意义:1、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2、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依据。3、学生汲取知识的来源。3、合理课程设置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4、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和标准。 二、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培养(读,写,算) 任务不同来分拓展型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研究型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1]1

1、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 教育观。 3、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地的人。 4、、教育中介笼统地指那些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和意识形态的东西。 5、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6、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 化的必然趋势。 7、系统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的部份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8、质的研究方法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 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9、叙事研究方法指的是运用或分析叙事材料的研究,叙事材料可以是一些故事,也可以 是其他方式收集的资料,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的群体,了解某一社会现象或一段历史时期,或探索个人发展史。 10、行动研究方法是指,研究人员与教育实践工作者针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或教育实践中的 问题,不断设计改进教育的方案或计划,用以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同时又依据教育行动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重新设计或进一步充实、修正和完善行动的计划或方案,不断的提出新的目标,并为达到新的目标而开展行动、改变行动,以形成一个研究和行动相互反馈、不断循环的系统。 11、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 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 12、“最近发展区”:现有发展水平与将来发展水平之间的间隔称为最近发展区。 13、“一般发展”是指个体以智力为核心的包括情感、意志、个体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在内 的总体发展,在智力发展中,主要是观察力、思维力和操作力的发展,其中又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 14、内发论强调内在因素,即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 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5、个体的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机体结构所具有的一切特制。 16、外塑论:这个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包括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 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与训练等。 17、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展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 完备的阶段。 18、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于其中,能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 19、关键期是指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某方面的能力,达到某种水平的可能性最大的 时期。 20、主观能动性指个体积极主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心理倾向和实际行动。 2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 能动作用。 22、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的现状与发展趋 势,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23、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教育目的指主体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理想规定的设 计。下义教育目的指国家对教育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基本要求。

古今中外教育学家主要理论

姓名国籍主要理论及观点 孔子 春秋鲁国人1《论语》:“学”“思”“习”“行” 2.为人师表(榜样示范):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教学原则 4.“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个别教学形式 5.《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设问题情境 6.最早提出“因材施教”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荀子战国末赵国 1.学习是“闻”“见”“知”“行”的过程 2.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 朱熹 南宋 1. “学不躐等”——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2.在注释《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时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 而未能之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思结合, 扬雄西汉 1. “师者,人之模范也” 乐正克 战国时鲁国人 1.《学记》是第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比西方早300 多年。 2.《学记》中,“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应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 3.“开而弗达则思”——启发性教育原则 4.“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出自《学记》 蔡元培 中国 1.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2.“以美育代宗教说” 3.对大学精神的解释: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 4.被毛泽东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同时代我国著名的近代教育家有杨贤江、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徐特立) 陶行知

中国 1.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2.崇尚科教救国的思想 3. “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程。 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杨贤江 中国 1.是我国第一个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家 2.《教育史 ABC 》是中国第一部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史 3.《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世界第一本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 廖世承中国 1.1924 年《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章志光中国 1.1990 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型 即品德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从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定型结构来认识 李吉林 中国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 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 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苏格拉底 古希腊 1. “美德即知识” 2.产婆术,倡导用启发智能的问答使学生获得真理 3.“美德是否可教”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1.第一个提出按年龄进行教育(即第一个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2.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 3.《论灵魂》 柏拉图 古希腊 1.《理想国》——教育应当因人而异。(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2.“遗传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3.按照智、情、意的发展优势规划培养目标 昆体良 古罗马 1.《雄辩术原理》世上第一部研究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被公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伟大教 育家,是第一位教学理论家和教学法专家。 2.最早提出分班教学的思想 杜威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3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60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1.“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 B.“非攻”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受教育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5.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 A.特征 B.表象 C.核心 D.内容 6.素质教育是促进()的教育。 A.个性发展 B.认识发展 C.情感发展 D.意志发展 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 A.观念和制度 B.精神或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8.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 A.布卢姆 B.布鲁纳 C.杜威 D.桑代克 9.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10.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行政工作 C.人文工作 D.后勤工作

11.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布鲁纳 12.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地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称() A.讲授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演示法 13.()的教育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灵活的教育。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14.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 A.教育性质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内容 15.目标管理是一种以()为中心的管理。 A.上级管理 B.自我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6.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 A.察举制 B.举孝廉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7.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 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B.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C.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D.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18.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两个高速发展时期,即新生儿时期与青春期,在这两个时期,人的身心发展出现飞跃,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19.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20.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21.心理学家是根据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发展关键期的概念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教育学教学法名解一类

教学法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章 1、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指的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p8 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p2 第二章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p38 第三章 1、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p75 第四章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方法。p111 2、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方法。p114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p115 4、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p118 5、讨论学习法 讨论学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与他人相互研讨、切磋琢磨、相互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p121 6、调研学习法 调研学习法就是调查研究学习法的简称,它是指学生亲自去熟悉和了解学习对象的一种学习方法。p122 7、研究性学习法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p126 第五章 1、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和技巧。p149 2、导入技能 导入技能是指教师在讲解知识教学活动开始时,有意识、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一种能力和技巧。p156

教学法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语教学法试题 课程代码:00833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Ⅰ. Multiple Choice: (15%)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you are given 15 questions beneath each of which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You are to make the best choice either to complete the incomplete statement or to answer the question. One point is given to each correct choice.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emphasized by traditional linguists? A. Correctness. B. The purity of a language. C. Literary excellence. D. Communication. 2. _______ the first language is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the second language in 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A. A lot of B. A little of C. Little of D. Not any

3. According to the Direct Method, every language has _______ structure. A. similar B. its own C. co-related D. the same 4. The Direct Method _______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is against B. overemphasizes C. draws on D. pays no attention to 5. Advocates of the D irect Method consider students’ mother tongue as _______ system in learning the second language. A. an interfering B. a helping C. an integrating D. a similar 6. In order to find ways of associating the new materials with ideas or objects with which the pupils are familiar, D. Ausubel would prefer _______.

2018年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8 年广西教师招聘《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真题 答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用2B 铅笔将准考证号下方相应的数字框涂黑。2、所有作答均在答题卡上完成,在题本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请保持答题卡整洁,严禁折叠!严禁将题本、答题卡及草稿纸带出考场! 4、请在题本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5、特别提醒你,在答题卡上填涂答案时一定要认准题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 小题,每小题0.5 分,共30 分。答题参考用时45 分钟)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其对应的代码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是() A.德育 B.美育 C.体育 D.智育 2.关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在全面发畏展的教育中的作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德育起前提和支持作用 B.体育起 灵魂和统帅作用C.智育起基础作用 D.美育起动力作用 3.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是()A.培养劳动 者 B.为人民服务 C.坚持 社会主义方向D.培 养全面发展的人 4.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是()A.应试教 育 B.素质教育 C.职业教育 D.继续教育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校产生的必备条件的是() A.发明印刷术 B.物质基础 C.阶级分化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

【答案1-5】D D C B A 【科科按】五育的关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3)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5)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关注公众号王利科,看更多真题、解析】 6.由蔡元培主持制定,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现代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7.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 年),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主要包括的四个层次是()A.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 育B.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C. 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D.初等 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8.从知识的传授来说,教师不是把科学家发现和概括出来的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必须对知识进行加工,使知识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这反映教师劳动特点具有()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繁重性 9.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用来阐释教师() A.文化素质 B.教育素质 C.身心素质 D.道德素质 10.从事教学工作五年的李老师已经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教学实践,表明李老师实现了() A.专业自主 B.专业自我 C 专业自律 D.专业自创

教育学教学法(全)

教育学教学法(全)

论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趋势 1、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现代教育和现代生产的普遍规律,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已成为目前各国发展本国教育的共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2、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教育民主化既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3、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现代教育在致力于民主化和普及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新的教育形式,采用多种现代教育手段,以弥补教育上的不足和满足不同求学者的需要。 4、教育内容综合化。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精通某个领域的专门人才,而且愈来愈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5、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人们彻底改变了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也消除了一次教育带给人们的苦恼。 6 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社会现代化要求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要求教育的现代化。 7 教育改革日益成为教育发展的常态模式。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要使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不断进行教育改革。 论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是遵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按既定目的对人施加影响的过程。 2 教育是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的影响的效益性。教育总是根据一定的要求有计划地选择教育内容,有效的组织教育活动。 3 教育是有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避免盲目性。任何教育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过程,都必然有教育者的存在。论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教师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根据不同的教育条件,创造性的运用教育教学规律上。具体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因材施教。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不能用同样的模式去塑造每一个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 第二,教师讲课活动虽然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但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点,因而必然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和加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 第三,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始终保持头脑灵活冷静、意志坚定,遇到突发事件能应付自如,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机智来。 论理想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的影响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客观全面的了解学生。 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3 努力提高教师个人修养。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为此,教师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复习资料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评价目标】 1、了解教育的本质。 2、理解学校教育概念与特征。 3、理解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4、了解教育学研究对象任务。 5、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 最早将“教育”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一)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教育的三大区别; 2.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二)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教育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在对象、目的、方式三个方面的特殊性表现; 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学校教育:由专门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特点: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 (四)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终身教育的提出; 2、“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了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带来了教育观念的变革。表现在时间上、空间上、方式上、教育性质上。 二、教育的历史形态

教育的形态: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教育形态的分类 (一)按教育的正规化程度: 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二)按实施教育的机构: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1.家庭教育的特点: 具有启蒙性、具有随机性和经验性、具有个别性。 2.社会教育的特点: ①社会教育具有对象的全民性。 ②社会教育具有地点的广泛性。 ③社会教育具有内容的实用性。 ④社会教育具有时间的终身性。 ⑤社会教育具有形式的开放性。 (三)按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 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等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二)古代社会教育 1、学校产生的三个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 2、古代学校教育的六个特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阶级性、保守性、个别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开始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萌芽。 (三)现代教育形态 1.现代教育的五个特点; ①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②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③现代教育日益科学化。 ④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⑤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2、现代教育发展的七个趋势。 教育的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教师教育

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教师教育 (说明:本卷共10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 1. 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A、1 岁左右 B、3 岁左右 C、6 岁左右 D、9 岁左右【答案】B 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主张教学建立在个体身上 B、说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C、教学重点在于学习的过程 D、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在做中学”【答案】C 3.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 B、卢梭 C、赞可夫 D、福禄培尔【答案】A 4. 在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教师的示范不宜过快。这种现象的最适当解释是()。 A、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 B、学习应循序渐进 C、防止过早出现疲劳 D、先要有准备动作【答案】A 5. 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能力 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答案】C 6. 作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可能空间,这体现了作业设计的()原则。 A、科学性原则 B、针对性原则 C、适度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答案】D 7. 厌恶疗法属于()。 A、行为矫正法 B、行为主义疗法 C、理性情绪疗法 D、人本主义疗法【答案】A 8. ()是指学习者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过程。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答案】A 10. 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外部动机 D、低级动机【答案】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